首页范文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十篇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十篇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42:34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1

实验者:张子科、刘开鑫实验时间:2000/4/17

气温:21.7℃大气压:101.7kpa

实验一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

1目的要求

了解恒温水浴的构造及其构造原理,学会恒温水浴的装配技术;测绘恒温水浴的灵敏度曲线;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调节技术和正确使用方法。

2仪器与试剂

5升大烧杯贝克曼温度计精密温度计加热器

水银接触温度计继电器搅拌器调压变压器

3数据处理:

实验时间

4/17/2000

室温℃

21.7

大气压pa

101.7*10^3

1

2.950

2.840

2.770

2.640

2.510

2.650

2.620

2.530

2.420

2.310

2.560

2.510

2.420

2.310

2.200

2

3.130

2.980

2.950

3.110

2.930

3.730

3.090

2.930

3.600

3.050

2.880

3.220

2.970

3.150

3.170

3

2.860

2.950

3.210

2.860

2.940

3.150

2.840

2.920

3.040

2.930

2.910

3.040

2.910

2.860

2.970

曲线图:

4思考: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2

关键词:农林院校;植物解剖学实验;实验报告;修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271-02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涉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植物解剖学实验是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植物解剖实验的内容包括:(1)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有丝分裂、组织的类型及植物各器官的结构等。(2)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形态描述,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加强观察分析、实验设计及对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2)通过完成实验报告,验证并理解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达到对所学内容总结和巩固的目的。实验报告内容的科学设置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完成实验内容,将课堂内容与实验相结合,提高实验课程的效果。近几年,各高等院校非常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设计、实验报告册的修编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4]。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经验,在参考总结相关课程《实验报告册》修编成果[2]的基础上,修编了《植物解剖学实验报告册》,并且通过2年的试用,对《报告册》内容进行了完善。以下对本《报告册》特点及应用结果作简短报道,希望能为相关农林院校植物解剖学实验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植物解剖学课程是新疆农业大学农学、园林、草业及农业资源类专业的必修课,每年为相关专业25个左右班级的学生开设该课程,课程计划46学时,实验课20学时,分十次完成。该课程有统一的大纲、指导书[4]及完整的考核体系。通过多年的努力,该课程曾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但是,实验报告一直沿用传统的图画本或实验报告单方式,报告内容根据不同老师的要求而不同,主要是绘制结构图并注字。该实验报告单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不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不能将实验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2)学生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到结构图的绘制,甚至出现有些学生在没有搞懂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参照挂图进行结构绘制,出现只要图画好了,植物学实验成绩就高的错误倾向,影响了实验课程的效果。(3)实验报形式单一不能够完整地考核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完成及总结情况,削弱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积极性。

二、修编《实验报告册》的特点及优势

1.实验报告册的形式及内容多样化。根据试验大纲的内容,本实验报告册设置了10个实验。每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学生在了解实验目的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内容及实验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绘制结构简图并注字、完善结构简图的部分内容、根据实验内容完成表格、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填空,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对课程关节内容进行总结等。该实验报告册形式多样化,解决了以往所使用实验报告单中报告形式单一的缺点,能够比较系统地总结和考核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状况,较好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材料结构特点的实验态度,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结果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实验的效果。

2.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材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本报告册实验报告内容及形式多样,如:在植物输导组织这个实验中,学生需反复地观察比较南瓜茎横切面和纵切面切片才能完成实验报告中所要求的(1)绘制所观察到的导管纵切面简图。(2)绘制筛管、伴胞横切面简图并注字。(3)完形填空等内容。新修编《报告册》,在保留传统的、以永久切片的观察为主的实验方式之外,采用了使用新鲜材料制作徒手切片为主的实验报告内容,如:在植物细胞及组织相关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使用西红柿、土豆、辣椒、洋葱等材料;在根、茎、叶结构相关的实验中,我们增加了以洋葱、豆芽、蒜台、芹菜、天竺葵等为实验材料。在制作切片、观察比较相关结构基础上,完成不同形式实验报告的内容。通过这一过程,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及实验设计能力。

3.利于资料保存,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以往的实验报告单,每个实验为一页报告纸,实验报告只记录了实验结果的内容,不便于保存,也不利于复习。修编后的报告册包括了实验内容、实验重点过程以及形式多样的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册最后附录了相关的习题,便于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做的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有目的地进入实验室,在实验老师对报告内容完成批改之后便于修改,同时,在年终考试之前,本报告册是学生复习的重要资料。因此,本报告册的修编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实验报告册》的应用及评价效果

通过2014、2015年在11个班学生中试用及修改,达到了比较完善的效果。2016年9月开始,我们将在我校其他班级中推广使用。3名使用《实验报告册》的教师认为:新报告册的使用,明显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时间的利用效率、师生互动及学生提问明显增加、学生动手能力显著提高、期末考试成绩有所提高。对2014、2015级117学生对《实验报告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1%以上的学生对本报告册各方面内容表示满意(见表1)。

实验教学不仅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两年的试用证明,我们修编写的《实验报告册》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效果。本报告册的修编为我们继续修编“植物分类学实验报告册”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相关院校对相关专业实验报告册修编研究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熊英,李玲,王岚,等.以创新性、探索性实验深化机能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274-275.

[2]孟盈.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276-277.

[3]吉乃提汗・马木提,谭敦炎.新疆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初探[J].高教学刊,2015,18:97-100.

[4]周桂玲.植物学实验指导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RevisionResearchonplantanatomyexperimentReportingagriculturalUniversities

―takingXinji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asanexample

amannULaYimingniyazi,DiLiXiatiHasimu

(CollegeofprataculturalandenvironmentalSciences,Xinji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52,China)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3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G424.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30-02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命科学学院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化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学好生物化学及掌握好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是生命科学各学科的基础。我院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几大类生物物质的定性鉴定、定量测定、分离纯化技术,从而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严格的工作作风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加强对理论课中某些基本理论的感性认识。

实验考评是研讨教学规律、检查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重要依据[2]。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3,4]。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指导思想,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进行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传统实验课程考核体系的弊端

传统的实验课程考核几乎都是以实验报告作为成绩评定的首要依据[5],以致学生对实验课定位不清晰,实验操作过程中欠思考而过分关注实验报告撰写和实验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如果只以批阅实验报告给出课程成绩,难以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现象[6],难以考核出学生实际水平,从而不能准确评估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更不能真实的反映教师的授课效果。

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对实验课程的考核不能只局限于书面实验报告,对实验实施过程的追踪也是考核学生态度是否认真,操作是否规范,实验原理是否清晰,动手能力是否真正的得到了锻炼等的重要手段。我院生物化学实验体系中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重,传统实验报告的书写方式已不适用。

二、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的建立

科学的实验考核体系的建立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也是整体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的考核体系能够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教学,提供信息反馈,从而推动学风和教风建设。因此,建立实验考核体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发挥考核体系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主要以实践环节为主。实验成绩的考核,应该能全面、客观、公平地反应学生的实验情况,尤其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全面考评体系的建立

我院生物化学实验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面向生命科学学院全体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实验》,该课程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组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基于此教学目的,拟建立如下考核体系:总成绩100分=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50%、实验操作25%、平时表现25%。此体系既考虑了学生在实验中实验操作能力和态度的不同,又兼顾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同时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实验报告和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能力。

二是面向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两个专业的专业课《生物化学大实验》,该课程由4个综合性实验构成,每一个综合性实验涵盖了多种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涉及多个实验原理,操作时间长,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拟建立的考核体系为:总成绩100分=平时成绩占30%+实验报告占70%,其中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以科技论文形式书写。此体系不仅关注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更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以及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

(二)学生实验档案的建立

实验课程开始时,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实验档案,严格追踪实验过程,准确评判学生的平时成绩。对每一个实验班的学生建立一个实验档案,课上通过检查实验预习报告的书写、实验操作、出勤、实验记录的书写、实验结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做到客观评判学生的平时成绩,合理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实验报告书写方式改革

书写实验报告的过程是学生用所学基础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锻炼学生科学思维,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7]。生化大实验课程包括的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每个大实验包括多种生化技术,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更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一个综合性实验相当于微型毕业实践题目,因此传统的适合于基础生化实验的实验报告书写方式已经不能反映出实验操作者的综合水平,对此我们改变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报告书写方式,与科技论文书写要求接轨,要求学生按中文核心期刊研究论文格式书写实验报告[8],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论文材料的组织能力、论文写作能力、英文写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的评价

在我院秋学期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2~4人一组,每班6~8组,共8个班开设实验。建立学生的上课表现档案,严格追踪实验过程,通过记录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操作、出勤、预习报告的书写、实验记录的书写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通过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实验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给出生物化学实验的总成绩。经统计,各班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进一步证明本考核体系比较合理。

春季学期生化大实验课程上,4人一组,每班7组,共5个班开设实验。开学初,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出勤等建立实验档案,据此给出学生平时成绩;通过评价学生的论文给出学生期末成绩;再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给出生化大实验的总成绩。经统计各班成绩按照正态分布。综合分析5个班的成绩情况证明该考核体系不仅使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理论和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在高校实验教学实践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课考评不仅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进行,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8]。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的探索,只要我们始终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就能使我们的实验教学跟得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赖小玲,陈华絮,肖生鸿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生物学杂志,2007,24(3):68-69.

[2]韩洪波.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研究与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7(6):125-128.

[3]杜朝昆,龚明.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高等理科教育,2003,(1):59-66.

[4]韩寒冰,刘杰凤.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128-130.

[5]盛玮,高翔,查岭生.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55-256.

[6]刘香利,郭蔼光.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65.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4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实验课程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63-01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它通过对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和形态特征的研究,使得人类在分子水平上揭开了生命的奥秘[1]。分子生物学实验作为连接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是理解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与训练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基础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正是开设各类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目的[2]。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以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例,针对传统实验课灌输式教育和模式化实验操作的弊端,在实验室硬件条件有限和课时有限的条件下,我们通过课前预习、实验报告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考和团队合作意识,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实验素质。

一、传统培养方式的弊端

与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等受众面较大的经典实验相比,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开设较晚,实验操作耗时较长、难度较大,对实验配套仪器设备和制剂要求较高,还需要大量的实验经费支撑,再加上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发展较快,各种新兴技术层出不穷,教师面临着实验条件与课时的双重压力,难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展开全面而系统的实验训练,所以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是任课教师在最短时间内向同学们灌输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并为学生准备好所有实验所需材料和制剂,由学生进行机械的模仿性的实验操作,最后以提交实验报告作为实验成绩的评定依据[3]。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也不会思考“为什么实验操作是这样的?”,“从实验当中我能学到什么?”,甚至可能会形成“指导书上抄一抄,同学之间抄一抄,实验成绩就搞定了”这样不好的想法。这完全与培养目标相悖,只不过浪费了教学资源和大家的时间而已。

二、改革措施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对本科生实验和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诚然扩大实验室规模,引进更多实验设备,增加实验课程学分和学时数,有利于学生实验素质的培养。但是,相信更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实验室硬件条件有限和课时有限的条件下,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的弊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考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他们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实验素质。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及和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课前预习、实验报告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再结合团队学习模式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在现有硬件条件下利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来达到教学目标。

1.课前预习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是需要时间的,很少有人能够在刚刚了解了实验原理与内容后马上就能融会贯通,这也是造成学生上课时只会按照老师给的步骤机械重复实验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对实验进行预习。预习内容包括:第一,预习实验目的与原理,了解实验原理的应用;第二,写预习实验报告(对于实验报告的要求后文详细叙述),并推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第三,进行预实验。预习实验目的与原理,可以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怎样去利用这个实验解决其它问题”等一系列疑惑。写预习实验报告,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归纳、整理和熟悉实验步骤以及思考如何判断实验结果。预实验是指在每个正式实验开始之前由老师分别指导一个实验小组提前进行一次该实验,并用视频记录下实验主要過程。在正式的大实验开始之初,将录制的视频作为演示实验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播放给大家学习。上课的同学首先被分成2人的小组,所有实验组都将分配不同实验项目,提前轮流进行预实验。这种方法不仅能从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还能解决传统现场演示实验因学生较多观摩效果有限的弊端。此外,预实验小组的同学已经对实验有了详细的了解,还可以在正式实验过程中帮助教师对其它小组的成员进行实验指导,更好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可谓一举多得。

2.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在评定学生实验质量时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情况下,都是完成实验后学生上交实验报告,由老师进行批阅然后给定成绩。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实验报告往往是对实验课程的课本或者课件的誊写与对实验结果的简单描述,大家的实验报告相似度极高。在以实验报告来给定成绩时,对学生的区别度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在实验报告要求方面进行了改革。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完成预习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步骤。为了减少简单抄写而不对原理深入理解和思考的现象发生,要求学生在实验预习报告中注明哪些实验步骤可以进行调整,在相应实验步骤处留出空白,最后写出自己预期的实验现象与结果。待正式实验完成后补充说明修改的实验步骤,并比较预期结果与真实实验结果的差异,完成结果分析和思考题后上交。实行这一办法,可以有效杜绝实验报告的抄写、抄袭现象,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团队意识,使得实验报告部分给定的成绩也更加的真实、可信。

3.结果分析

实验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错误出现的原因。对实验结果和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找出错误原因也是实验技能培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老师和学生更重视实验过程,在实验最后对实验结果草草观察了事,并没有做好这个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因此,我们特别的提出了课堂讨论环节,在完成每次实验后,把所有人的实验结果展示出来,讨论分析各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学习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和补足缺点,最终由老师进行归纳与总结。这一改革办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减少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对实验结果分析的片面性,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更多实验经验的积累。

随着大学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利用实验课程的教学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实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探究能力和团队意识是我们生命科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者:陈丹等

参考文献: 

[1]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5

一、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地位与作用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类本科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物理知识、物理思想、物理思路等方面的知识会有较全面的认识掌握,受到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为学习专业知识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应该以提高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

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认识不足。

大学物理实验分别在电子系各本科专业、机电系各本科专业、计算机系各本科专业开设。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对所做的物理实验兴趣也不同。不少学生认为大学物理实验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差太远,学了也没有用,对大学物理实验不感兴趣。不可否认,目前一些学生实用主义思想较为严重,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但我们这种教学安排是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呢?本人认为可以尝试进行大平台课程模块设置的实验教学方式,结合不同专业开设一些跨学科的综合实验项目,在大学物理实验大平台下将所有的大学物理实验项目组成若干个实验模块,让不同学科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实验模块,满足不同学科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把大学物理实验与专业有机结合起来,相信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跟不上。

受高考模式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物理知识薄弱,理论知识基础跟不上,在预习过程中感觉难度较大,甚至有不少学生抱怨一些物理实验,做完实验后仍似懂非懂,不知学了些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认为可以组织部分教师,对部分物理实验内容撰写有关实验背景、原理、方法的详细介绍,以网络课件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课前或课后浏览,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实验的思想、原理、方法和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思考与改革

1.实施开放式的管理、创新性的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教师指定方式方法,演示实验过程,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这样虽然能使学生规范操作,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和方法,使学生感到实验枯燥呆板,缺乏学习激情。所以我们倡导进行创新性的实验教学。在创新性的实验教学中首先我们应该实行开放式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把实验室和计算机全面开放。实验室开放不仅是时间空间上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开放,是观念意识上的开放。实验室中应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价值取向,树立以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的原则。而在创新性的教学中,“教”应向“学”全面开放,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验教学网络化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应加大投入,以加快开放实验教学的进程,进一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此外,在物理实验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是很有必要的。总之,通过开发式的管理及创新性的教学,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实行分层次教学。

基于学生认知能力和个人兴趣的不同,实验教学的改革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条件,要为学生学习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时间、空间、实验内容和课题上都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这样能力略低的学生在这里可得到实验技术的补充,部分爱好物理实验的学生会有发挥潜力的场所,并获得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口头答辩能力。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有利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改革实验报告的写作。

传统的实验报告有利于进行规范化书写,但不利于学生科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尝试了这种做法:对于基础型实验,可以使用标准实验报告纸,上面有分项目提纲,使学生知道实验论文的大致框架,逐步进入规范论文的写作;对于综合型实验,要求学生把实验报告当作小论文来做,要求写成论文式实验报告;对于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把报告当做科研立项报告来做,写成立项申请书和结题报告式的实验报告。通过这个过程把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科学的归纳总结逻辑推导的能力。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师应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上好每一节实验课,认真地进行操作和训练,独立地完成各项实验任务,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当然,思想教育不只是辅导员教师的工作,而是我们所有教师的职责,要贯穿于每一个学生和每一堂课中。

2.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为了适应大学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更新思想,改变观念,破除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和服务思想;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由发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项目,发挥各自的特长;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广阔的平台;提倡讨论、兼收并蓄的精神。

(2)修正校内实验的内容及项目,除必修实验项目外,应增加选修实验项目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加大探索性、创意性实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在保证基础实验项目的前提下,可化分层次,因材施教,强化开放性、设计性,按预备实验、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实验、现代专题实验等进行分层次教学,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改革传统的“灌输式”、“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中,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力求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实验教学中要大力提倡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课件制作等,使实验教学生动活泼,效果逼真。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6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50-02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校理工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物理实验知识,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诸多方面得到较为系统、严格的训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训练及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同时,在培养科学工作者的良好素质及科学世界观方面,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均把培养目标定位于以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主。鉴于民办高校各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物理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将不能再按照普通高校的常规方法来进行,必须在物理实验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实验题目的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消除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和基本训练不足的问题,以期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教材内容老旧

目前,民办高校各专业学生所使用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普遍存在着实验内容老旧、简单的验证性项目过多、能锻炼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项目过少的缺点。这样就造成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无法灵活地应用知识、突破创新,容易让学生觉得大学物理实验只是验证大学物理理论课的一些简单结论而已,从而阻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1.2师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的认识不足

大学物理是一门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看法。教师只重视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待大学物理实验的态度不端正,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认真操作、课后对实验报告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存在造假和抄袭的现象。

1.3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目前,在每次大学物理实验课上,民办高校的大多数物理教师都把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内容和数据处理等全部详细介绍给学生,并进行完整的实验操作示范;然后由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及操作演示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记录,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很显然,这种教学方法只注重物理实验过程,忽视了物理实验方法训练;教师唯恐学生不会,几乎把物理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一切都详细介绍给学生,而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努力重现老师的操作过程,不假思索地去完成物理实验;这种教学方法起不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违背了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其后果是学生只能机械地进行操作、记录和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一种扼杀,达不到开设这门课的真正目的。

2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现提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深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过程按多层次、动态式、综合化组织实验教学,加速高等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化。要紧紧把握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设与发展规律,坚持“工学并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创新发展”的改革思路,鼓励物理实验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以自主学习、综合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物理实验教学新观念,强化自主学习实践、注重创新能力训练,构建科学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

2.2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是对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挑战;它涉及到整个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是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的重新优化整合,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大改革举措和条件保证[2]。

2.3突破传统课堂组织形式,在综合提高与设计性物理实验及研究创新物理实验教学中建立以研究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研究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研究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应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主动和谐、探索性的学习环境,要改变学生按图索骥,完成任务了事的被动学习意境,通过系统而有计划的物理实验教学,由知识到技能,再由技能到综合能力,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研究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注重选题与信息获取、课题研究式教学内容、研讨探究性教学方法、开放参与式实验过程、答辩式结果评价、论文式实验报告;形成教学、科研有机融合、多学科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去领悟、掌握和应用关于方法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去提高素质。

2.4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上采取多模式教学方式,即统一组织模式、开放模式、导师模式。在具体实验当中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等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

(1)统一组织模式: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系统的训练,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使学生在物理实验预习和准备、实验操作、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方法和路线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数据处理、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方面得到全面训练。

(2)开放模式:开放模式适用于提高性物理实验。开放模式即定期开放或学生预约开放实验室,由学生自选感兴趣的物理实验项目,自主进行实验,提交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注重启发和讨论,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新思想和对新方案进行尝试。

(3)导师模式:导师模式适用于研究创新性物理实验。即由有研究课题的教师提供已研究成功或在研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或学生自带课题,在教师指导下以课外科技活动的方式在全天开放的创新实验室完成。

2.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远程教学”

通过引入国外知名高校开设的远程网上物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网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学生能够充分的学习和掌握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网上模拟物理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任何地点自主的进行学习,开拓学生的眼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给学生提供了自学物理实验的环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自学能力。实验室应提供计算机和物理实验教学软件,根据大学物理实验的特点和复杂性,与实际实验相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教学组合,完成各种物理实验。

2.6考核方法的改革

以平时实验成绩为主,结合期末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及方法。基础性物理实验和部分提高性物理实验项目考评办法为综合考核,即预习、操作、实验报告三部分综合评分。严把“预习、操作、实验报告”三关,关关有措施(“两签名”,一评分,一存档)。实验预习评分根据预习报告质量及对实验内容熟悉程度综合评定。操作分评定主要根据实验完成速度、数据获取的正确性来综合评定。预习报告须经教师签名认可,并规定学生没有预习报告不能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当堂评分,实验原始数据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交老师留存,可以有效地杜绝个别学生抄数据、抄报告的现象。对实验报告的批改统一要求,统一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主要考虑数据处理正确性、图形绘制、思考题回答正确性。研究创新性物理实验项目和部分提高性物理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将实验报告用论文形式表现,其成绩评定一般根据实验准备(资料查找、方法选定、方案设计、设备选择)、实验过程和结果处理综合评定,特别注重其新颖设计思想和创新方法的体现。

3结语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和直接的作用,它可以发现新事实,物理实验结果可以为物理规律的建立提供依据。我们需要在教材的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考核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立足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多元化、多角度地改进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学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7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从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到接种、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结果判读、记录和报告等)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减少主观因素对结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提高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结论: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操作技术,及时处理意外事故,妥善管理和处理感染性物质,从而保护工作人员,降低环境危害。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对患者标本进行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和衣原体、支原体)检验及必要的药物敏感试验。可为临床提供有无微生物感染(正在感染或曾感染过)的依据,以及提供敏感药物的优选依据。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诊断、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或评价健康提供信息,对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结果必须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并要求检验过程相对简单、时间尽量短、成本低。

1检验前质量保证

检验前程序又称为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开始,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时为止的步骤。检验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按时间顺序,检验前程序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标本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递,至检验过程开始时结束。

微生物检验标本通常由医师或护士在病房或诊室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实验室应制定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指南,提供合适的容器;监控标本运送;记录进入实验室的所有标本及收到标本的日期和时间;制定标本接受和拒收准则,保证标本质量[1]。根据标本采集的需要,耐心细致地与患者沟通,使其主动配合以便采集到有价值的标本。根据感染部位、目标病原体、病程、检验项目的不同。确定合理的采集部位、时机、方法以及标本种类、采样量等。采集时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标本应置于无菌容器之中,尽快送检。集的标本应置于防渗漏、相对密封的容器中收集、储存与转运,尽快送到实验室,对于不能及时送检,要根据目标病原菌的特点确定保存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实验室。标本至实验室后要有专人验收,对采样时间、送检条件是否合格,盛标本的容器是否正确、有无破损,标本外观及标本量,申请单信息是否完整,标本的标识是否正确无误等。

2检验中质量保证

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标本质量、相关临床资料,还有检验方法学、检验过程、人员、培养基、试剂、仪器、结果的报告等相关,应制定相关的文件和程序,监控这些因素,及时发现错误,采取纠正措施。微生物检验中质量保证至少应关注人员、试剂、培养基、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实验技能,熟悉实验室质量管理流程。微生物实验室所用的各种试剂都应在标签上标记名称、浓度、储存条件(购买试剂按照说明书执行)、配制日期、pH值、有效期、生物危害性,同时做性能检测。培养基是临床标本中微生物分离鉴定的重要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无论培养基是自制的还是购买的,所有培养基都应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包括无菌试验、细菌生长试验、细菌生长抑制试验(适用时)、生化反应(适用时)等。

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做无菌试验,检查有无细菌生长,做细菌生长试验以确定培养基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临床常用培养基、生化试验培养基及试验的质量控制[2]。对于生长缓慢或需要新鲜培养基才能生长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使用前难以完成各项质量控制,应认真检查培养基配制和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检测仪器设备均应制定操作程序,定期维护、保养、监测并记录,新设备或经搬运、维修后的仪器设备应进行评估及功能验证,或由使用者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所用记录保存至仪器报废。

检验过程所选择的检测方法和程序还应与所提供的服务相适宜,并且方便操作。血培养系统不仅能培养需氧菌,还能培养厌氧菌;粪便培养一般选用选择培养基如麦康凯平板、SS平板和碱性琼脂等;脑脊液的培养条件应能确保培养出常见苛养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所有的方法和程序在应用于患者标本检测之前,需要评估其准确性、精确度、灵敏度、特异性、检出限、可报告范围,并与已有的检验方法进行对比。投入使用的方法和程序,还要定期评审,以保证方法和程序与时俱进,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标准操作规范(Sop)内容包括试验原理、操作步骤、临床意义、标本类型、容器和添加剂、性能参数、定标试剂、所需设备、标准程序、质量控制程序、干扰和交叉反应、结果计算、生物参考区间、检验结果的可报告区间、警告或危急值(适用时)、检测结果的解释、安全性警告及措施、潜在变异来源等,并应注明分析前和分析后注意事项、特殊操作模式的处理。室间质量控制是由外部权威机构向实验室发放未知标本,根据检测结果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将这些未知标本纳入常规工作,由常规工作人员采用与患者标本相同的方法、检测次数,鉴定水平也和常规标本一致,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实验室质量,作为评价实验室质量的依据。满意的结果提示实验室的人员、试剂、培养基、设备状态良好。质量控制计划;试剂、培养基、仪器设备的质控程序;参加室间质量控制计划,使每位工作人员都有机会操作;定期学习以掌握不常见微生物的性状,及时更新知识,重温并改进实验室的质量保证计划。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

3检验后质量保证

在得出细菌鉴定结果向临床发出报告之前,实验室需要专业主管或资深的检验人员,对鉴定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审核,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检验后程序也叫分析后期,包括结果的审核、报告的规范化和解释、报告的解释、标本的储存、废弃物的处理等。应重视检验报告的流程与规范,如报告格式、异常结果的标注、电话报告结果、报告时效、报告修正等。将鉴定结果与原始分离平板上的细菌菌落形态、染色情况、生化和血清学鉴定等进行比较,是否吻合,核实后再做出正确鉴定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实际,要根据标本的采集质量、感染的部位、病原体的变迁、有无污染的可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审核,做出客观、恰当的鉴定结果[3]。审查当日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如培养基,染色液、细菌鉴定系统及药敏纸片等是否在控,在确认无失控的情况下,才可发出细菌鉴定报告。审核药敏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各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一些比较固定的药敏谱,各个医院的分离菌又有一些耐药特点。若发现药敏谱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异常结果到底是来自于药敏试验错误或鉴定错误,还是源于细菌自身产生的变异或特殊表现,这时应重新将原始平板菌落与药敏平板进行对照比较,或重新进行菌株鉴定或药敏试验,确认无误后再发出报告。检测报告要信息全面、结果准确和报告及时。

检验后的标本、污染培养基等感染性废弃物尽可能以减少处理者危害的方式丢弃,最好在实验室内消毒或去污染。如果在处理前运送,应置坚硬、防渗漏容器,并适当标记。

参考文献

[1]李影林.中华医学检验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9).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8

关键词:创新能力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1医学物理实验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认识与能力不足:多数学生在医学物理实验上满足于实验数据的测量,忽略实验原理的理解,不清楚实验设计的思路;实验过程中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重复实验的操作,缺乏自主学习能力.(2)实验学时和仪器设备限制:医学物理实验的学时明显低于理论学时,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验,实验促进理论教学的作用不明显;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设备不足,使学生在实验时认识不到物理实验与医学职业的重要性.(3)以实验报告为依据的评价方式缺陷:在医学物理实验中,仅以实验报告的成绩评价学生,造成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实验过程;学生课上动手积极性差,实验报告存在明显的抄袭现象,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

2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针对医学物理实验的不良现状,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全面考核、突出应用;多种方式,注重过程;尊重差异,促进发展”的理念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修订[2].其目的是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能力型人才培养,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全程化”的教学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客观、科学的评价.

2.1实验预习和实验设计

学生课前分析实验原理,并对实验原理中物理量的测量提出具体实现方法,完成实验预习报告.教师通过预习报告了解学生的认知难点和实验设计的可行性,以引导式提问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同学间讨论及师生讨论纠正错误认知及设计[1].实验课程要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通过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根据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或自主设计实验.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资料探索感兴趣的实验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2.2实验操作和课上解决问题

考察学生每次实验课的表现,包括课堂听课情况、是否积极动手参与实验、实验成功与否、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是否合作完成、实验问题出现时是否及时讨论并解决等,教师在实验课中当堂进行评定.

2.3实验总结和反思

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后一周内统一上交实验报告,教师及时评阅实验报告,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的原理、操作流程、实验数据进行如实记录及分析,提出实验改进的方向,并对改进提出相对具体的方法或思路.

2.4实验技能考核和拓展

学期实验结束后,随机选取3~4个综合性实验项目,组织现场实验考核,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堂进行评分.增加实验室开放的时间与力度,为学生提供实验技能拓展与提高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项目的再设计、实验设备的再开发.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通过锻炼初步培养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5综合成绩量化

形成性评价的综合成绩应契合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的预习、操作、总结及技能考核[3].学期初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的考核评价方法和方式,有利于促进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使形成性考核顺利开展.学生在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记录,并在下一次实验前及时向学生反馈.通过校内外专家的多次讨论,认为终结性实验成绩应包含实验的各环节,其中实验预习和实验设计部分占20%(为每次实验预习及设计的平均值),实验操作及课上解决问题能力占35%(为每次实验课堂操作成绩的平均值),实验总结和反思部分占20%(为所有实验报告的平均值),实验技能考核与拓展占25%(为期末实验技能考核及实验项目的创新所取得的成绩).

2.6调查问卷

学期末对学生开展调查问卷,不与学生成绩挂钩,仅为调查使用.评价等级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实验中心通过学生对自己和教师的评价鉴定教学质量,改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与学更和谐的发展,提高实验教学的总体水平.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指标:学习态度包括认为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主动与老师的交流情况;学习纪律包括上课出勤率及课堂注意力;学习过程包括是否掌握实验操作的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团队合作,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学习效果包括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否按要求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取得必要的数据及结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指标:教学态度包括热爱教学工作,关心学生,严格管理;教学内容包括教师对实验内容、要求、注意事项讲解清楚准确,示范操作严格规范,处理实验中的问题及时,实验准备充分,实验报告批改及时认真;教学方法包括耐心认真指导学生,讲授和实际操作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实验仪器设备性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情况.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9

1.1实验平时成绩考核

(1)实验预习报告。学生应该对以下几部分进行充分预习,并体现在预习报告上: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查阅相关资料认真理解);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实验所用原料和产物的物化性质;实验的难点;实验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处理方法。这五项占5分。

(2)课堂问答。课堂问答不仅能够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预习知识的再次理解。例如在讲授重结晶提纯法的时候,当老师提问重结晶的概念时,此时学生立即在脑海中搜索重结晶的概念,已经会的同学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而记忆不牢固的学生此时会翻书找到对应的答案,加深对重结晶概念的理解。课堂问答占5分。

(3)实验操作。在课堂上认真、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是非常必要的。实验操作以20分计。

(4)实验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核是建立在正确的实验操作上的,实验能力的考核包括:实验现象的正确观察、实验结果的处理、实验台的整洁、实验纪律共计15分。以简单分馏为例:实验现象的正确观察,通过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准确收集各馏分计5分。实验结果处理的规范性、准确性、真实性计6分。实验台的整洁占2分。实验纪律占5分。

(5)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该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真实写照。一份不具有真实性的实验报告写得再好也要以零分计,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做实验,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份真实的实验报告同样也有着质量的优劣,一份好的实验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及药品(药品包括物化性质)、实验装置图、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处理、思考题、实验反思八部分组成。共计10分。

(6)文献翻译。阅读文献是科研能力中至关重要但又最为简单的一种技能,在整个学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翻译2篇英文文献,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加深了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理解。文献翻译计5分。

1.2期末成绩

期末成绩应该由笔试成绩和操作成绩两部分组成。笔试成绩主要考察平时上课提问的问题,以及一些在此基础上延伸的问题,计20分。操作考试主要是针对平时实验操作、实验能力的再次考察,计20分。

(1)笔试。笔试的出题范围主要是课后习题、课堂问答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延伸。笔试卷面分占50分,换算成最终成绩的20分。

(2)实验。实验的考核主要是对平时实验操作、实验能力、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考查。占20分。

2有机化学实验新考核方法的意义

2.1提高了学生学习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意识到实验报告只是实验成绩的一部分,其他很多方面都是组成实验成绩的重要部分,这就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大一部分转移到课堂上来,提高了学生学习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10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综合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奥秘的学科,其理论比较抽象,代谢反应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学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是一门难学的课程。食品专业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为背景,研究食品加工、营养、安全、代谢等方面内容的学科。生物化学课程作为食品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化学课程在食品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体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本文从生物化学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体系的实验准备工作与课前预习,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写作,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的阐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优化实验项目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涉及内容广泛,由于实验课时有限,应选择有代表性、实用性较强的验证性实验,如:酶的性质,蛋白质的纯化等实验。经过实验教学总结,为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使其适应进一步的学习及工作需要,应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提高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增设了天然活性物质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特性研究等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涵盖了柱层析技术、凝胶电泳技术、蛋白质检测、酶活力检测等实验技能训练。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渐进深化,使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更加充实和具有实用性[1]。

二、参与实验准备工作,重视课前预习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详细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学生则按教师整理好的实验流程去操作,学生纯粹是为实验而实验[2]。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进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知道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获取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准备工作(包括试剂称量、配制、样品的准备和处理、仪器的安装和调试等)均由实验教师准备,这种教学模式不需学生进行思考,更谈不上任何创新思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不知如何配制试剂,不会观察和分析问题,有的连简单仪器设备也不会使用操作,学生不能获得系统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使学生熟悉每个实验环节,学生了解实验的准备过程,通过准备实验,学生掌握了试剂的配制,对一些化学试剂和药品的性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对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学会了安装调试并能做一些基本的维修处理,学到了实验教材上未涉及的操作知识和技能。

加强实验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对所做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等重点部分加以思考,写出预习报告,可减少实验操作的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严谨实验操作,严格实验报告写作

以往的实验报告只是要求学生将实验目的、步骤、内容与结果进行反映,忽视了实验过程中数据记录、问题讨论和结果分析。改革后,我们强调在实验步骤中记录相关数据,重分析与讨论。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原始数据,学生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结果等数据如实地记录在本上,下课后即时上交记录本,这样可防止部分学生实验不认真,课后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3]。面对异常实验结果的出现,要求仔细分析,反复验证,找出问题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报告写作中,要求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与原理、仪器与设备、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还需查阅文献资料,讨论实验的改进意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整个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态度,使他们不断去探索实验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让学生对实验拥有一种责任感。

四、完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培养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严格、规范的实验技能及进一步理解、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知识,从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必须重视过程的培养,将传统的单一以实验报告成绩为依据的考核方式改革为综合考核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核方式,建立一套能准确评价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完成情况、实验技能掌握情况、实验结果与讨论情况,应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查阅资料总结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提出改进本实验的意见[4]。

五、结语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论文地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英梅,赵桂玲,孙德智.环境污染控制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19-18320.

[2]周鹏,刘小鸣,胡锦华,王淼.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卓越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2013,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