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十篇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十篇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43:32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篇1

关键词:SCaSS;公路安全无惩罚自愿报告制度;公路安全

一.引言

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安全的交通方式是航空运输,其造成死亡的概率不到亿分之二。但随着航空的迅猛发展,航空起降架次大幅度上升,虽然现在科技的发展极大的降低了事故率,在如此数目庞大的飞行次数基数上,难免会发生航空事故。但航空一旦发生事故,无论是在人员还是经济损失上都相当巨大,对公众的打击极为严重,因此航空安全是民航的一个重要课题。而SCaSS作为航空安全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航空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从2004年启用SCaSS系统,现如今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为我国航空提供了一些有效的信息,维护了航空的安全。纵观我国道路体系,还未出现这样完善,相对合理,有效的系统制度,航空安全无惩罚自愿报告制度无疑是我国公路自愿报告系统的标榜。

二.SCaSS介绍

SCaSS,全称中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SinoConfidentialaviationSafetyreportingSystem),由指导委员会、专家工作组和执行工作组组成,是收集、分析安全信息;传播、分享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合理进行安全预告和服务功能的航空安全信息系统。SCaSS是多种航空安全信息收集的渠道之一,其接收的报告有一定的限制。区别于强制报告系统,SCaSS用于收集关于航空系统缺陷、航空运输中的隐患的报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或无明显后果,却可以造成航空安全受损的报告。SCaSS共分为6种,可反聩人员有飞行人员、空中交通管制人员、机务人员、乘务人员、机场地面人员以及空防安全事件。[1]

SCaSS受理的报告范围:

a.针对飞机不良的运行环境和设备缺陷的报告;

b.驾驶人或其他相关人员无意间造成的违章事件或因人为因素导致的事件的报告;

c.不易发现的隐患和空防安全事件的报告;

d.关行标准和程序上的一些不合理导致的事故报告;

e.不涉及到事故及犯罪,但影响航空安全的事件或环境的报告;

f.对于涉及到事故、事故预兆和犯罪的报告,SCaSS概不受理;

g.SCaSS原则上不受理匿名报告。[2]

三.公路安全与航空安全的比较

1.公路安全

公路作为现如今全球覆盖面最完善的交通体系,具有运输程序简单,可是实现点点运输,相对成本较少,施工期也较短,可以短时间投入运营的特点,同时具有全民使用性,相对灵活自由。但公路体系还有一个噩梦般的缺点,安全性较差,死亡率高。据资料显示,我国2013年公路事故中仅死亡率就高达6万多人,其数目已经令人震惊,全球在公路事故的死亡人数大概是这个数字的将近百倍,尚不包括未统计的国家。公路如此不安全,但又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公路运行的安全成为公众在使用公路时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2.航空系统安全

航空系统虽相对安全性好,但事故的发生引起的后果更为严重,导致民航方面对航空系统的安全极度重视。在航空系统中,飞机驾驶员,乘务人员在飞机运行中可以切实感受到飞机,航线,机场等方面的不足,同公路驾驶员相同,他们在飞机运行中承担了相应的风险。

四.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建设

1.报告系统管理者

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应由交通部建设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2.针对对象

(1)公路使用者

在道路运输中,公路使用者和道路是直接相关的,对公路情况最为了解,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应以公路使用者作为主体。同时,公路使用者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文化程度和思想理念差异较大,相比而言,高速公路上的驾驶员对交通状况和规定了解得比较多,可以先在高速公路路段实行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建设,发展完善后,在道路交通网中进行推广。

(2)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作为宏观观察者,掌握着道路宏观的运行情况信息,对道路运行中的不足会加以改进。

3.遵循原则

(1)保密性

保密性是SCaSS运行的保证,指系统对报告人和报告内容中涉及的其他人或单位的信息均完全保密,数据库中无任何个人和单位识别信息。因此保密性也是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基本原则。建设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就应该保护报告人的权利,让报告人做到可以如实反馈信息,确保报告的有效性。

(2)无惩罚性

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因为道路设施或者管理上的不完善可能导致道路使用者和服务人员产生违纪行为,若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因此作为对报告人或提及单位处罚的依据,报告人会因为人性弱点而拒绝报告。

(3)自愿性

在实施过程中应确保报告人为自愿报告,从而保证报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中立性

为合理解决公路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和管制方应保持中立的角度。

(5)公开性

报告及分析结果应及时通过网络、杂志公开共享。

以上是适用于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SCaSS系统原则,除此之外,还应该遵循奖励制,对发现重大交通隐患的报告人予以奖励,提高报告人的积极性。

4.报告内容

公路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包括了:

a.道路设施缺陷;

b.道路管理中不合理的规定、制度等;

c.在道路运行中,由于驾驶员不经心或无意造成的违规现象;

d.道路运行安全隐患。

e.与SCaSS不同的是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要求实名制报告,但鼓励实名制。由于公路使用人员过多,报告人总数远远超过航空系统报告人总数,实名制的意义并不大。

5.报告流程

a.领取表格或提出报告申请;b.填写报告内容,并提交(可通过信件,电子邮件及电话);c.统计报告内容,并对报告内容进行核实,必要时可以进行回访;d.分析报告,对需要改进的设施和管理方法进行改善,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商讨,并对发现重大交通隐患的报告人进行鼓励;e.消除个人及报告中包含部门的信息,将报告整理放入数据库;f.对整理的报告内容通过网络、期刊等形式进行公开分享。

五.结语

建设合理的公路安全自愿报告制度能及时、有效地发现我国现有公路体系的缺陷、不足,从而进行公路体系的改善,提高公路运输体系的安全性,降低公路运行的事故率。

参考书籍: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篇2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开展,从内部挖潜增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财务会计报告系统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职能。因此,建设好财务会计报告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一、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现状与评价

1992年实行两则两制的财务会计改革以来,财务会计报告经历了动态的发展历程。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从最初的三张主表,发展到如今财政部要求的大量附表和附注的披露,其内容在逐步地丰富和细化,既满足了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需要,同时也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的报告体系还远远满足不了现代企业高效管理的需要,财务信息细化的程度不够,披露的时效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设,使财务报告真正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现状一:企业可以做到会计核算电算化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电算化,但是二者还没有有效地衔接起来

从企业自身的层面来看,企业的会计核算电算化和财务会计报告电算化已经初具规模,两者都有通用的软件系统支持,但是从会计账簿数据直接编报财务会计报告的功能一直没有实现。会计人员只能先通过eXCeL等办公软件系统拷贝账簿数据,然后粘贴到报表格式上来,这种半自动化的过渡导致会计人员无论是编制中期财务报告还是年度财务决算时,都时间紧、任务重,经常加班加点非常辛苦,但结果往往还不如人意。

现状二:财务会计报告仅仅满足对外披露的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

目前,无论是财务预算报表还是财务决算报告,由于有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的要求,编报时基本上以及时、较好地完成对外披露为主要目的。而企业内部日常管理对信息的需求显得匮乏,尤其在专项业务管理时,往往需要纵向和横向全方位的统计数据,但目前不能够随时获得,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重新收集资料。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工作的无序和资源的浪费,显然要应对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是十分不利的。

现状三:财务会计报告中,预算报表、财务快报、财务决算中报和年报自成体系,缺乏相关性和整体性

目前,上述几套报表体系在管理上各立门庭,按照业务模块划分,不同人员有不同的分工。这样就使报表之间虽然基础数据相关,但是报表数据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变得复杂,股东、董事会以及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信息需求者不能够直观地解读财务指标,这对融资、投资等重大资本运营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现状四:软件系统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造成数据在企业间、不同报告期间不兼容,降低了数据的可利用价值

有些企业没有统一要求其下属企业的核算和报表软件,下属企业可以自主开发或购买软件系统,造成上下信息流传输不畅,转换工作量很大。同时,近年来软件系统的更换也造成企业的前后期数据不能兼容,直接影响多年经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总体上来讲,目前的财务会计报告一是缺乏系统性;二是深层管理的深度有待加强,缺乏统一的财务信息体系和系统开发是制约管理的瓶颈。

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核心――信息元素

从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可以看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财务会计工作手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如:会计工作的数据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草稿纸变为高速运算的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实时数据的直接输入输出。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会计披露目的的改变,由原来受托于经营者的事后反映和总结,转为倾向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总结加前瞻性的预测信息,信息的有用性和实效性决定了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价值。因此,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信息数据的相对固定和统一,增强连续型、可比性和相关性;二是能够充分满足不同目的使用者对财务会计报告的需求;三是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升财务数据预测与分析价值。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必须研究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和手段。经过多年的实际工作,我们发现由于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日益增加,尽管目前财务会计的报表格式和内容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但是任何一套财务报表体系都不能说可以完全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为使用者的动态需求使财务会计报告需要年年调整。鉴于此,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应该打破固定格式和固定框架的限制,笔者建议引入“信息元素”的概念,以建设“信息元素型”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来解决目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元素的含义

所谓信息元素,就是指围绕着财务会计报告这一主题设计的基本财务指标或非财务指标项目,犹如人体的“细胞”,作为独立的基本单元存在并具有既定的指标含义。

(二)信息元素的范围

1992年,我国的“两则两制”改革确定了基本的三张会计报表后,尽管对报表的披露要求不断细化、报表格式和内容一直在丰富,但是相对而言,会计要素的基本定义要稳定得多。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而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体准则》对会计要素的定义又进行了重大调整。这次调整完全是按照2000年国务院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将这些会计要素作为信息元素的范畴,可以为构建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从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内容来看,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财务指标的披露上,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以及生产技术性指标等在内的非财务信息也成为财务会计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信息元素的范围要大于单纯的财务或会计要素的范围,它是完全围绕报告披露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及财务决策而设计指标并发挥功能的。

(三)“信息元素型”财务会计报告系统的构建

构建“信息元素型”财务会计报告系统的基本思路是以信息元素作为基本落脚点,将信息元素纵向分级划分,设定一级主干信息元素和二、三级分支信息元素,构成“信息元素树枝结构”,从而构建起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信息的体系框架。具体步骤如下:

1.在基本层面上应将信息元素划分为“财务信息指标”和“非财务信息指标”两大类。2.将“财务信息指标”体系,分为“基本指标”和“比率指标”两种类型。其中:在“基本指标”下首先需要对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分析,寻找出报告中的基本信息单元,它们是计算其它比率指标的基础,也是披露的基本内容,对此进行初步分析,如“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一级会计科目作为一级主干型信息元素;再在一级基础上设计二级信息元素,如“往来单位”、“坏账准备”等,以下级次依此类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断细化的过程中应将与报表项目有关的细节加以说明,如“长期借款贷款期限”、“实收资本的构成”等信息的相关性也归属在这里,作辅资料进行披露;“比率指标”部分必须借助“基本指标”中的基础信息,结合企业财务管理,重点设计可以作为信息元素存在的计算公式较固定的比率指标。这些指标公式明确、计算惟一,便于直接进行财务的分析、预测和决策。3.在“非财务信息指标”中按照目前披露的、有关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人事、采购、生产、销售、质量管理等多方面材料进行披露,主要基于信息使用者的关键点需求进行披露。4.在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上,需要测试并稽核,防止生成错误的信息元素。5.按照上述结构和内容开发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系统,建立电算化环境下的“信息元素型”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实现最终的数据转换、收集、汇总等多种功能。

(四)信息元素的组成特征

从企业建立整体信息库的角度来看,为了便于在信息库中查找、筛选,一个独立的信息元素,至少应具备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名称、时间、填报单位、金额,这四项内容横向描述了该信息元素的基本特征。因为我们设计的出发点完全基于“某一信息元素”而不是“某一张报表”,打破了目前财务报告软件系统不能实现同一指标不同期查询、分析的局限。这样一来,只要按照这四项内容排序输入查询条件,就能够瞬间完成统计数据的收集工作,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利用价值。

(五)信息元素的指标来源及其种类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涉及方方面面,报表的披露详细全面,所以信息元素是一个强大的信息数据库。数据库里的指标可能成百上千,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指标:

1.可以从账簿中直接生成的财务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直接从账簿中取数,是形成报表主表和附表财务信息的基本来源。比如以“应收账款”、“应交税金”期末数等指标生成资产负债表,“主营业务收入”、“管理费用”本期数等指标生成利润表等等。这些数据有一级科目直接生成的,对于具体的科目披露还有从二级甚至二级以下级次会计科目中取数的情况,因此占信息元素的比重应该是最大的。

2.经过计算自动生成的财务指标

如果一项指标是从其他数据加工得来的,那么这项指标尽可能不作为信息元素,换句话说,信息元素以该指标(数据)从来源上直接生成,不需再分解为宜。但是如果某些指标计算公式固定,含义惟一,不产生歧义,也可以作为信息元素存在,但这些指标只占信息元素的少部分,比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

3.行业生产技术类的经济指标

这些指标是编报企业行业技术指标表的来源。具体来说可依据行业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指标,比如电力行业的“发电量”“设备利用小时”等指标。部分指标同样需要计算而成,比如电力行业的单耗类指标。

4.从其它统计渠道得来必须手工填写的基础数据

这些指标多为统计口径的指标,是编报“企业基本情况表”等报表的来源,比如从人力资源部门得到的“职工人数”、从统计部门得到的“工业总产值”等指标。

5.其它文本说明性指标

这些指标往往需要从多种途径中获取。比如有助于理解对外重大项目投资说明的“利率情况”、“预期完工年限”、“项目完工程度”,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长短期借款中的“借款到期日”等指标。

三、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化的实施

信息元素的构建和实施必须结合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化的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系统开发的成败,是整个财务会计报告管理的决定性环节。与通用财务软件开发一样,需要专门的软件开发人员并结合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共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实现从核算系统到报告系统的对接,能够直接从核算系统中取数生成信息元素。

(二)由于非财务信息的存在,可以借鉴分部式报告的观点,考虑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比如,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可由人事部门协助披露;有关销售协议方面的信息由销售部门披露,披露部门从会计部门拓展到了人事、销售、计划等部门。

(三)在开发的过程中,除了按结构层次构建信息元素外,还可以将相对稳定的报表比如三张主表延伸开发,实现报表的实时生成,这样将大大提高披露的效率。

(四)信息系统生成后,将信息分为核心与非核心信息。非核心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及时使用性,不需保密,可以对外公开;核心信息只由财务部门、企业高层管理当局和董事会主要成员垄断使用,不对外公开。

(五)在建立信息元素的基础上延伸信息模型的建立。既然元素固定,就可以运用这些元素进行项目预测、决策分析、经营结果分析等,实现图表结合、基础数据与计算结果联动的目标,以更直观、简便的方式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和不同指标的平衡。比如,建立预算考核平衡计分卡模型、成本因素分析模型、不同时期经营成果对比柱形图、项目投资后评价模型等等,这些对企业的决策非常有意义。

另外,要注意秉承开放式的开发思想。即在开发过程中要考虑预留接口、将来有可能进行的整体信息化流程(如eRp)整合等,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信息的及时上报、传递和分析。

四、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化的配套建设

真正贯彻和落实好这套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系统,建设配套的外部环境非常有必要。

(一)建立相应的财会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建设信息元素型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至少应建立以下相关的财会规章制度:

1.明确财务会计报告中信息元素的指标解释

以指标手册的形式明确信息元素的组成、指标解释以及指标间的稽核关系等内容,使信息元素规范、有章可循,这种手册的优势在于设计内容相对统一,手册相对固定,而不是年年变更。

2.规范财务会计报告电算化操作的办法

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在每个单位内部建立局域网环境下的财务会计报告电算化操作流程设计和权限分配,通过身份确认和密码设置等手段,使职责权限分工明确,保证软件系统操作的安全;(2)在上下级单位的报送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或系统远程网络建立相关的操作流程和权限,保证及时、准确地报送和接收数据,真正建立起通畅的财务会计信息流。

(二)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保证执行效果

由于系统不仅需要实现软件功能的运用,而且要注重对未来信息的预测与分析,因此,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财务和会计知识的综合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计算机技能显得非常重要。不仅如此,培训内容还应包括信息元素的讲解、软件操作培训、模型的设计和运用等。同时,还要加强对财务分析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运用指标分析现状、提出处理或改进建议的水平。唯有如此,财务人员才能真正扮演好经济参谋的角色。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篇3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规划监测

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自2004年法定传染病实行网络直报以来,湖北省乙肝报告发病率位于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尤其近3年稳居首位。近年来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0~2003年报告发病率为45.56/10万~53.32/10万,年增幅平均5%左右。2004~2009年乙肝报告发病率为45.75/10万~76.6/10万,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年平均增幅为9.4%。

1资料及方法

2010年辖区内统计9846例乙肝中,有1492例经地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占15.1%;5264例经县级医疗机构诊断,占53.6%;3090例经乡级医疗机构诊断,占31.4%。由乡级和县级诊断的病例占84.7%。男性6584例,女性2238例,不详1024例。5~9岁2629例,占26.7%;10~15岁5169例,占52.5%,不详2048例,占20.8%。9846例乙肝中,有明确临床症状的3642例,占36.9%;有肝功异常者3729例,占37.8%。经肝功检查,有明确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伴肝功能异常者1743例,占17.7%;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异常、且HBsag阳性的1378例,占13.9%。5699例有发病因素的患者中,87.05%无手术史,87.56%无受血史,20.46%的有静脉注射史,16.72%的有预防接种史,8.97%的家庭内有HBsag携带者,其中511例接种过乙肝疫苗,接种率为31.12%。利用SpSS13.0分析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乙肝个案病例数据,利用excel软件将结果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和处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执行,及时对报告的新发乙肝病例,特别是≤15岁人群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并进行实验室核实诊断。2003年开始,各地陆续从免疫规划信息网上报≤15岁人群新发乙肝病例。

2传染病报告分析

自2003年启用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各地开始对≤15岁人群新发乙肝病例开展个案调查,但是从报告情况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病例数远低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15岁乙肝18691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报告≤15岁乙肝9846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报告乙肝病例仅为法定传染病系统的47.89%。

辖区内从1992年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2003年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中乙肝报告发病率逐年升高,由2004年的36.47/10万上升至2009年的89.63/10万。但≤15岁人群乙肝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41.2/10万下降至2009年的23.5/10万,下降了57.41%。乙肝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取得了显著成效。

3讨论

自2003年启用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各省开始对≤15岁人群新发乙肝病例开展个案调查,但是从报告情况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病例数远低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2004、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15岁乙肝119053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报告≤15岁乙肝9756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报告乙肝病例仅为法定传染病系统的8.19%。为了更好地对乙肝发病进行客观的评价,实施乙肝病例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但从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15岁人群乙肝发病看,各地乙肝病例报告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病例未进行报告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另外,从报告的乙肝病例发病情况分析,大部分医务人员对乙肝病例的定义仍不明确。在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9756例乙肝中,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异常、且HBsag阳性的1257例,占12.88%。这些是作为疑似乙肝病例报告的必须条件,但是其它病例不具备这些标准仍被诊断和报告。这种资料说明要对乙肝新发病例进行监测,对监测对象给一个明确的定义标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1]。

辖区各地乙肝病例报告工作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首先对乙肝病例的定义把握不准。卫生部制定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规定,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诊断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必备条件[3]。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8951例乙肝中,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异常,且HBsag阳性的1378例,仅占15.40%。不具备这些标准的病例仍被诊断和报告,而84.90%的病例由经乡、县级医疗机构诊断,这说明大部分乡、县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人对乙肝病例定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误报、诊断不明情况。可见统一乙肝监测报告的病例定义、诊断标准、相关报告规范及实验室检测,对于开展乙肝监测和了解乙肝实际发病水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也有必要加强和规范医务人员及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对乙肝新发病例的定义、诊断标准的掌握和报告。其次为漏报问题,最后为个人档案填写不完全。乙肝病毒感染标志未填的个案占30.4%(2995/9846),症状体征未填的占11.5%(1134/9846),肝功能未填的占14.3%(1409/9846)。各地应加强个案填写完整性。

综上所述,尽管存在乙肝漏报病例,辖区≤15岁人群报告乙肝发病率比实际发病率高,开展急性乙肝病例的监测是当前首要问题,在数据上报过程中注意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医疗条件较差的镇、县级医院应加强其医疗水平提高上报准确性,绝大多数因普查中漏报或医疗水平限制漏报的患者应为重点对象,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Zielinskia,Czarkowmp,infectiousdiseasesinpolandin2003[J].przeglepidemiol,2005,59(2):191-199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篇4

国内外开展的管理会计报告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系统论、反馈控制论开展。管理会计报告针对的主体主要可以分为高层管理层、中层管理层与基层管理层,三个主要需求主体分别掌握企业宏观运营情况、例行性运营情况与日常工作的协调。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表现出目的性、实用性、动态发展性、管理服务性、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信息时效性等特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应当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价值运动作为中心,借助生产或者交换的方式,使更多具备价值的信息传达至管理层,辅助企业决策和管控工作,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价值增值。因此可以将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归纳为:帮助管理人员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规划功能。管理会计报告对财务会计历史数据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利用,从而实现科学的预测,使管理人员的决策更准确和全面。二是组织功能。以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管理会计报告可以优化企业管理流程,进而实现人力与财力的最大化利用。三是控制功能。管理会计报告应当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及时地反映各类信息,通过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可以实现事前的管控。四是评价功能。使用管理会计报告可以进行实际数和预算数的精确对比,从而围绕责任单位的业绩进行相应考核活动,完善分配关系。

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现状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研究要远远领先于我国,至今我国会计行业对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会计报告依附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在企业管理者眼中,会计工作中应该围绕财务会计报告展开,极少有人将会计工作拓展到管理会计领域,甚至不少企业简单地认为会计是事后的算账过程。由于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足,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导致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管理会计报告被当作财务会计报告的补充。这造成管理会计报告缺少独立性,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脱节

受限于我国管理会计报告相关研究经验不足,真正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脱节现象严重。目前国内一些企业虽然吸收了大量国外理论经验,而应用过程中却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同国家经济环境及社会环境差别很大,因此不少理论的应用价值并不高。

(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性

管理会计是一门结合多学科的新兴学科,目前仍然没有完全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系统性更差。企业财务部门和其他管理者进行的管理会计活动零星而分散,这导致管理会计报告的应用效果并不明显,从而使管理会计报告更加不受企业管理者重视。

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一)设计原则

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必须使管理会计报告能够真正地服务于企业运行过程,因此要遵循目标导向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必须实现管理人员的会计信息需求,因此应当具备目标导向原则。目前,使用理论解释管理会计的应用基础成为国际学界较为主流的认识。企业内外存在着普遍的关系,因此整理分析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合理确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目标导向。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价值与其相关性直接相关。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性的工作,局部的有效性无法替代全局的有效性。因此,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系统性和信息的相关性,由企业最高层主持设计,全面统筹、合理规划。管理会计报告绝不是事后的报账工作,它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战略决策重要参考,因此系统的构建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为保证及时性原则,必须尽可能缩减报告长度,使决策时间更充足。管理会计报告比财务会计报告自由度更大,能够更加灵活地使用图表辅助编制,以揭示经济现象本质为最终目的。企业进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时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二)设计思路

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当具备较强的系统性,以设计目标为出发点,报告内容主要由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与责任考评报告组成。

(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内容

1.预算报告

预算报告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决策和控制的重要手段。目前全面预算成为大型企业经营管控的必备工具,财政部也就全面预算出台了一系列准则、规范。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管理的工具,也是企业管理流程再造、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预算报告体系主要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与财务预算等。

(1)经营预算。预算报告中的经营预算报告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的不同环节,编制采购预算、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等。想要编制好经营预算,首先必须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对企业内部管理职责进行明晰。详细界定采购、销售、生产部门的分工、定位、职责,制定详细、科学的部门职责说明书和岗位职责说明书。其次,引入对标管理的概念,提高预算控制者的管控能力。再次,注重经营预算之间的相关性。预算平衡是预算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程序。因此,在编制过程中,要把不同地域的销售预算进行比对,对预算差异进行分析,并且要发挥信息分析等部门的作用,从多个视角审视销售预算,督促执行者深入思考和把握各种影响销售的潜在因素,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执行效果。

(2)资本预算。本报告由投资预算报告与筹资预算报告两方面构成,前者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发展,实现更高的资本利用效率,后者反映了企业在预算期内所需要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数额等信息。投资预算是企业发展的年度蓝图,关乎企业的战略全局,是企业发展的上限所在,因此,投资的风险一般远大于经营风险,做好投资预算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做好投资预算主要在于,首先做好战略规划、制订可行的发展计划和做好项目前期考察。预算是年度工作计划,而对于一项投资来讲,往往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长期规划。所以投资预算的编制必须要以投资项目的充分论证和企业战略全局的合理定位为基础。其次,投资预算必须要与筹资预算以及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相结合,投资必须做到量力而行,不影响生产经营。筹资预算的主要作用是弥补投资、经营预算的资金缺口。因此,其具有保障性的作用,关乎资金链的安全,是企业生存的底线。主要特点是,筹资预算必须具有充分的可行性,筹资预算的编制需要相对保守,必须确保计划能够落实。这需要对国家金融政策、企业自身的信用条件、潜在投资合作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和判断。

(3)财务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由现金收支预算、损益平衡预算与财务状况等信息共同组成。其中现金收支预算可以针对预算期内一切现金收入或支出制定报告,反映客观的现金使用情况。损益平衡预算报告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利润情况,分析利润变化的根本原因,从而为优化企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损益平衡预算以变动成本法为根据,项目主要包括预计营业收入、预计营业成本、预计边际贡献、预计期间费用、预计利润总额等。财务状况预算可以准确评价企业在预算期内的资产规模与分布情况,财务状况预算表中的项目主要由预计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三方面构成。财务预算是对业务预算数据的提取和总结,与业务预算之间具有继承性和指导关系。因此,做好财务预算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析财务预算的编制结果,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进而调整业务预算编制,实现预算整体的优化;二是为预算执行提供便捷的控制点和信息来源,从财务预算入手易于实现预算执行情况的比对分析,为调控预算执行提供合理的依据;三是发挥财务部门的价值创造能力,合理预计财务费用,挖掘资金潜力,实现增效。

2.决策控制报告

决策控制报告则包括投资、筹集、经营等方面的决策。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中决策控制报告体系由决策模块与控制模块两个模块构成,主要实现投资、筹资等服务功能。投资决策报告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内部项目投资与外部投资方式的选择,通过确定成本与机会成本,得出对企业价值创造优势最大的投资项目。筹资决策报告主要确定筹资的具体方式与结构,针对资金需要评估并预测最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筹资方式。经营决策报告主要体现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如成本定额分析、作业成本管理、订单和专案管理等。决策控制报告构建要充分考虑系统性、相关性和目标导向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决策控制报告要融入企业管理体系。权责统一、奖罚有据是企业管理的根本特征。建立完善的决策控制报告编报制度,要对数据取得、数据分析、数据提交、数据差错有完善管理机制。避免对决策控制报告滥解读,对责任没有追究机制,造成报告流于形式。

(2)决策控制报告要与其他管理会计手段的融合。决策控制报告有时是对企业某一领域较长期间的分析,有时是对企业整体较短时间的诊断,其涵盖面与预算多有交叉,必须要考虑决策控制报告与其他管理会计手段,特别是预算的相互配合。

(3)要重视决策控制报告的质量。决策控制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方面要求决策报告的编制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另一方面要求企业要不断总结决策控制报告方面的经验,形成报告模板,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

3.责任考评报告

责任考评报告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经营业绩考评报告、预算执行报告、投资后评价报告等。责任考评报告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责任考评报告体系的要点如下。

(1)报告主体要明确,分工配合要清晰。考核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焦点环节,涉及员工切身利益,往往造成较为明显的对立和尖锐的矛盾,加之工作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往往造成推诿扯皮,从而弱化考核力度。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考评体系时,对于考评报告的编制主体和多部门之间的配合关系要界定清楚,避免由于责任不清造成的质量下降。

(2)考评报告要与预算报告和决策报告紧密相关,与经营管理和决策管理密切配合,不能脱离经营和决策去开展考评工作。考评报告的编制要以科学合理的评价生产经营和决策行为为目标,以预算计划、可行研究报告、决策支持报告为基础,采取对比分析、汇总分析、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取考评数据,为考评工作提供依据。

(3)考评报告的编制要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核心驱动力。报告编制要充分考虑企业提高效益的根本目的,在报告的信息筛选、信息披露方式、报告编制周期等方面考虑考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成本效益性,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四、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a公司的应用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研究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现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适用性。a公司以物流基础设施运营为主要业务,企业处于初创期,主业尚未形成规模,物流相关产业定位仍有待明晰。然而近年来物流行业蓬勃发展,大批管理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企业从外部高度竞争转入内部管理竞争,企业纷纷采取管理会计等管控手段,加强内部挖潜。a公司采用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包括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考评报告三个方面,但是a公司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系统性较差,报告之间的相互脱节明显,报告的质量和实用性较差。针对a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所暴露的问题,结合本文提出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方法,对系统做出以下改进措施。

第一,强化考评报告的作用。首先建立投资后评价报告制度,对投资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其次,完善对全面预算的考核报告机制,落实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提高生产经营的可控性。再次,对成本定额控制进行考核分析,建立奖惩机制,减少浪费,降低经营损耗。

第二,完善预算编报机制。优化预算编制流程,明确预算编制责任,加强对预算编制的调度,通过采取对标管理、预算横向和纵向比对等方式,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预算分析和调整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度,提高预算的有效性。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篇5

关键词:数据库;检验报告;检验样品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16-0000-01

managementSystemSoftwareDesigninQualitywork

weiDa

(productQualitySupervisionandinspectionofGuilin,Guilin541004,China)

abstract:thequalityofworkdoneonthequalitymanagementsystemismainlytheworkofmanagement,includingcontractreview,samplesingle-entry,theissuanceoftaskorders,inspectionandinformationinput,printanddistributeinspectionreports,testequipment,management,testmanagement,inspectionpersonnelmanagement,customercomplaintsmanagementandinspectionreportsofmanagement.

Keywords:Database;inspectionreports;testsamples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无纸化办公、信息数字化都说明了计算机在现在的工作环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的出现让工作变得更加快捷,同时各种各样的软件也让工作效率得以提高,质检工作管理系统就是为质检工作者量身定做的一套业务工作软件。

一、业务软件系统验证要求

(一)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确认

1.系统开发要根据GB/t27025的规定,采用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理论去设计开发。2.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详细设计文档,且严格实现了其中定义的各数据项和数据集的类型、精度、必须性、取值范围、长度等。3.系统能够在输入数据被使用前、产生数据被存储后以及数据传输过程结束后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自动检测,并在发现完整性错误时发出警告,中断出错的进程,同时将相关信息写入系统日志。

(二)系统安全性验证

1.系统安全系那个应当符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二级以上的要求。2.系统设计文档包含详尽的安全性保障措施,并且系统严格实现了这些安全性保持措施的功能和要求。3.系统具有自动和强制性数据备份机制且软硬件环境均能保证备份功能的正常运作。

二、检验业务功能划分及数据库表的设计

质检系统检验业务划分为六个功能模块:检验样品信息的录入及检验任务的下达;样品检验信息的录入及检验报告的编制;检验设备的管理;检验标准的管理;检验人员的管理;客户投诉管理及检验报告的管理。

根据以上定义的六个功能模块,数据库建立六个表对应相应的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都相互有关联,即每个功能模块会调用其余五个数据库表的内容。

三、功能需求和设计

(一)检测工作流程管理

1.合同评审:合同评审主要用于检验机构对某些检验业务的自身检验资质、检验项目、仪器设备、人员、成本等进行评审。2.计划管理:每一个任务都有一个计划或者行政性指令。计划管理包括的内容有:计划编号、检验类别、年度、检验次数、主管部门、样品名称、受检验单位、执行标准、检验项目、备注等。3.样品登记:输入委托/抽样单的有关信息。样品登记包括的内容有:委托/抽样单内容、流转记录、检验项目、合同评审内容、任务列表、要求出报告的日期、检测费用等。4.项目分派:各科室管理人员经过分派才能流转到主、副检验人员手中,各科室人员只能查看自己科室的检验任务,任务可以向前流转,也可以向后退回,任务回收对于未经过批准的任务可以收回重新分派。5.报告编制:根据检验情况填写检测信息、检测结果、设备信息等内容调用检验报告模板生成检验报告,如不符合条件的检验报告可以流转回任意环节。6.报告审核、批准:审核人或批准人对检验报告进行确认并使用电子签名审核、批准报告并流转到下一环节。如不符合条件的检验报告可以流转回任意环节;报告批准以后锁定报告不能修改。7.报告修改:在报告未批准时如需修改报告由流程中各环节人员选择退回并且记录退回信息及原因;在报告已批准未发出时由报告发放人解锁。如果报告发出后还需修改则需启动报告申请修改流程。8.报告打印:检验报告通过批准后流转到打印。打印报告可以完成单一打印及批量打印。检验报告打印者只能打印报告,不能对报告做任何操作。9.报告发放:详细记录报告的发放情况、发放人及取报告人,核实收费情况,报告解锁。10.报告档案登记:分纸质报告存档和电子报告存档。电子报告存档是在服务器保存电子报告备份,内容与纸质报告内容完全一致。11.样品管理:对样品的管理,如样品的存放地点、存放地点、有效日期、环境条件、数量、保管人等;详细记录样品的出、入库情况;样品处置、封样管理、样品说明、所属企业、联系人等。12.抱怨管理:记录客户对检验报告的投诉及投诉的详细信息,处理意见等信息。

(二)统计查询

1.检验信息查询:可按照登记单中的任务信息进行查询,如检验编号、客户名称、接样人、接样日期等;2.方法标准查询:可根据方法标准号、方法标准名称、方法名称、检测项目等;3.工作任务查询:可查询任意时间里的工作任务及进度情况。4.统计:年做样情况统计、收入情况统计;客户检测情况统计、按任务来源进行统计等;工作日志统计、做样人员工作量情况统计、做样人员工作及时完成情况统计、标准录入情况统计、收样员收样情况统计;设备统计;报告打印情况统计;报告合格率统计;按样品类别统计、年检验量情况、月检测量情况统计、不合格样品汇总统计、业务台帐统计。

(三)资源管理

1.仪器管理:基本信息包括仪器型号、仪器名称、出厂日期、生产单位、购买价格、使用状态,检定状态、检定周期、负责人、检定人、维修记录等信息。2.人员管理:人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所学专业、毕业时间、所属科室、登陆密码、操作权限、技术职称等。3.客户管理:客户信息、所检产品、投诉记录等。4.产品和方法标准管理: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所内受控号、作废日期、标准来源、发放记录、借阅记录等信息。

四、结束语

质检工作管理系统采用C/S方式开发,采用这种方式使信息流转、信息、查询和维护更加方便;系统的功能扩展和规模扩展更加便利;发挥了C/S结构有利于大数据量(如图形数据)的传输的优点。

参考文献:

[1]Jeffrey框架程序设计[m].李建忠.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篇6

[关键词]持续审计;信息技术;理论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8.016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8-0047-03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迈入经济知识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组织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企业等经济组织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审计信息的时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审计主要是基于一定期间实施的审计,

审计和半年度审计,审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较差,难以适应复杂多变审计环境的要求,审计的变革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持续审计”(Continuousauditing)应运而生,根据aiCpa/CiCa1999年出版的研究报告《持续审计》(Continuousauditing)中的定义,“持续审计是指独立审计师用以对委托项目的相关事项以一系列实时或短时间内生成的审计报告,对其提供书面认证的一套审计方法”。持续审计与传统审计最本质的差异在于审计时间不同,持续审计强调审计的及时性,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审计的效果和效率。在信息化时代,有关持续审计课题的研究不仅迫在眉睫,而且意义重大。

在国外,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持续审计的关注,近些年来,审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积极投入对持续审计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从而为审计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国内,持续审计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较为零散。因此,本文拟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持续审计理论进行研究,以求进一步推广持续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和效用。

持续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从而体现了持续审计基于传统审计理论的进步和发展。具体来说,持续审计理论进步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审计目标的发展;审计范围和对象的变化;审计技术的创新;审计报告的变化。

二、审计目标的发展

审计目标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审计自身的能力。审计目标是社会需求与审计能力的有机统一。传统审计目标主要是揭错查弊,信息技术环境下,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审计自身能力的提高,审计目标发展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与传统审计相比,持续审计方法实施下审计目标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持续审计,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实现从根源上防范、杜绝会计错弊现象的发生。其次,强调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相关性。持续审计提供的信息是更加及时的信息,强调信息的及时性;持续审计提供的信息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甚至包括对未来的预测,强调信息的全面性;持续审计根据不同需求者的需要进行审计,强调信息的相关性。

三、审计范围和对象的变化

传统审计概念所定义的审计范围仅限于财务资料,在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中,持续审计的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审计人员所面对的不单是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而是内容极其丰富、宽泛的信息系统。审计师通过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接口,经过被审计单位的授权,直接在被审计单位内部互联网上调阅相关的经济业务信息。这些经济业务信息包括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货币和非货币形态的信息、数字化信息和图形化信息、历史信息和未来预测性信息等。就财务报表审计来说,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获取与审查,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审计人员将传统财务报表审计的历史财务信息范围拓展到多元化、实时、存续的经济鉴证范畴。

持续审计对象的最大特点是对电子数据的直接利用,包括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这里所说的直接利用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反映内部控制的数据直接进行控制评价;在对系统内部控制进行必要的测评以后,无须先将反映具体交易的数据转换成电子账套,而是直接对电子数据实施实质性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可以摆脱传统的电子账套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深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库,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数据,然后通过对底层数据的分析处理,获得大量多种类型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信息,而且还包括非财务信息、自行组合的新财务信息、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组合的混合型信息。这些类型的信息在传统审计中是无法轻易取得的。

四、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

传统审计主要针对手工会计,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等人工方式进行。持续审计强调传统审计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审计的监督、管理、支持等服务得到不断的创新。目前应用较广的创新审计技术有综合测试工具(integratedtestFacilities)、平行模拟法(parallelSimulation)以及嵌入审计模块(embeddedauditmodule),应用这些技术都可以实现在交易或者事项发生的同时进行审计。

同时,审计中还会使用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技术。专家系统模仿人力专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模型有效率和有效果地获取知识,适合复杂的决策过程。神经网络通过模糊或不完全的信息模拟人脑,识别模型或者预测产出,还可以通过选择数据进行程序决策,发展未来决策的知识基础,在技术上更前进了一步。

此外,随着审计软件的快速发展,有一些软件供应商已经开始提供实现自动化程序的审计技术和软件。例如加拿大aCL公司已经开发了针对核心经营业务的持续审计软件,包括采购付款(purchase-to-pay)、工薪(payroll)、总分类账(GeneralLedger)、存货(inventory)、固定资产(Fixedassets)等。Caseware公司开发的iDea软件也具有持续审计的功能,目前主要应用于金融业和制造业,具体领域包括:(1)舞弊调查,例如应付款业务中的异常大额采购、虚构商品与供应商,不适当的工资调整和向虚构的员工支付工资;(2)财务分析,例如效益评估、存货的流动性和价格评估;(3)运营审计,主要审查合规性和有效性;(4)系统审计,用于测试数据可靠性、内部控制以及对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等。除了软件供应商开发的持续审计软件以外,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断开发持续审计软件,例如安永开发的nexGen工具和advisor及Director工具。

五、审计报告的变化

与传统审计相比,持续审计提供的审计报告也有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审计报告的时间。传统审计报告主要是年度审计报告或者半年度审计报告。持续审计强调审计的及时性,在审计完成后立即提供书面的鉴证意见,也就是审计报告。持续审计报告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在出现变化时立即更新的报告,这种报告常常被称为是“evergreenreport”;二是在出现例外事项时立即提供的例外报告,常被称为“exceptionreport”;三是根据相关决策者对信息的需求实时提供,这些都是即时性的报告,常被称为“instantreport”。相对于传统审计来说,报告的期间大大缩短了。

2审计报告的内容。传统审计报告的信息内容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提供的审计信息,且是历史性的信息,而持续审计报告针对的是使用者选定的信息,既可以是历史数据,也可以是现时和未来预测性信息。

另外,传统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是一种通用的产品,由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4种类型组成,具有固定的格式,甚至连报告中使用的语言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持续审计报告最终提供的也是一种审计意见,但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没有固定的模式,并且该报告与信息使用者是动态相关的,报告的内容根据相关决策者需求的不同而不同,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报告还可以为特定的使用者量身定做。一般来说,持续审计报告可以提供3个层次的认证:第一层次认证,对被审计单位系统可靠性提供认证;第二层次认证,对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性提供认证;第三层次认证,对被审计单位和第三方达成的具体协议如贷款协议的遵循程度提供认证,或者对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提供认证。

3审计报告的传递。与传统审计报告相比较,持续审计报告在传递时间、方式和接收对象上都有所不同。首先,持续审计的即时性要求报告实现及时传递,便于使用者及时查阅,对报告传递的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其次,持续审计报告是通过网络进行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超链接的方式获得需要的信息。最后,传统审计报告的接收对象是定向的,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投资人;在持续审计中,任何信息使用者如供应商、客户、政府部门等都可能要求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专门的审计,因此持续审计报告的接收对象很多,除了股东以外,其他被授权的信息使用者也可以接收其需要的审计报告。

六、结论

综上所述,持续审计是顺应信息时展起来的新型审计方法。持续审计的理论进步主要体现在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对象、审计技术方法以及审计报告等诸多方面。总之,审计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同时,审计的发展也离不开审计学者和审计实务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和推动。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审计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一定会重视持续审计研究,形成一个完善的持续审计理论研究体系,并将持续审计方法在审计实务中推广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1]aiCpa/CiCaContinuousauditing[R].ResearchReport,theCanadianinstituteofCharteredaccountants,toronto,ontario,1999.

[2]徐政旦,谢荣,等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61.

[3]严纪中,欧进士,等连续性审计——美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应用之案例[J].会计研究月刊(台湾),2006(4)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篇7

开题报告格式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二、

1、

2、

3、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开题报告范文

一.编写目的

《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开题报告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对《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各模块的分析,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块内容,技术方法,明确各模块的功能和数据流,为程序编写定下宏观体系框架。

二.开发背景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大范围的普及,计算机应用逐渐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转向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以台式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银行帐目管理之中的应用日益收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手工管理方式在银行帐目管理等需要大量事务处理的应用中已显得不相适应,采用it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势在必行。目前,对外开放必然趋势使银行业直面外国银行巨头的直接挑战,因此,银行必须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善其工作环境。这样,帐户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传统的银行帐户管理中,其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繁琐的,帐户管理以入帐和出帐两项内容为核心,在此过程中又需要经过若干道手续,因为整个过程都需要手工操作,效率十分低下,且由于他们之间关联复杂,统计和查询的方式各不相同;且会出现信息的重复传递问题,因此该过程必须实现信息化。

我们的系统开发的整体任务是实现银行帐户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能使新系统达到以最小的开发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请求,通过初步调查和系统目标分析,对要开发的银行帐户管理信息系统从技术上、经济上、资源上和管理上进行是否可行的研究。这是一项保证资源合理使用、避免失误和浪费的重要工作。

经济上的可行性:主要分析成本与收益、投资效果等。

技术上的可行性:要分析技术力量、计算机性能、通讯网络和系统条件等。

资源上的可行性:主要指管理、经费能否得到保证。

管理上的可行性:如帐户管理水平、数据收集可能性、规章制度健全程度和领导对发展系统的态度。

可行性分析已经写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请领导及有关专家审议,通过后进入了以下需求分析阶段。

四.系统需求分析

用户的主要需求有帐户管理、取款机管理、用户查询、查询统计等几个方面:

(1)帐户管理方面:存款、取款、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办卡、挂失卡;

(2)取款机信息管理方面:管理员管理查询和维护、客户查询和取款等功能;

(3)用户查询方面:用户希望便于查询自己帐户的信息。

(4)查询统计方面:vip用户统计、atm业务量统计、异动查询统计、持卡总量消费统计、工作量负荷统计等功能。

五.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解决办法为:采用des加密算法;

(2)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二: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解决办法为:使用触发器;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三:系统查找数据的速度问题

解决办法为:采用哈希算法进行数据的快速查找。

六.系统定义

通过该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使银行的账户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账户管理效率的目的。系统开发的任务是使办公人员可以轻松快捷的完成对账户管理的任务。

1、系统要求:

(1)系统应符合银行账户管理的规定,满足银行相关人员日常使用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

(2)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

(3)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4)尽量采用现有软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的目的。

2、系统功能:

系统主要实现了:帐户管理、取款机管理、用户查询、查询统计等功能,

帐户管理模块:存款、取款、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办卡、挂失卡;

用户查询模块;

取款机信息管理模块:管理员管理查询和维护、客户查询和取款等功能;

查询统计模块:vip用户统计、atm业务量统计、异动查询统计、持卡总量消费统计、工作量负荷统计等功能。

七.系统体系结构

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做系统功能模块图如下:

八.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2000ie5.0

开发平台:visualforpro6.0

九.参考资料

vfp编程技术及数据库应用教程作者:常明华杨佩理李基鸿连育英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isbn:7-5083-0867-0

出版日期:2002-08-01

vfp程序设计简明教程

作者:鲁俊生胡天云主编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7-5606-1047-1

出版日期:2001-08-01

visualfoxpro6.0/foxbase+课程设计案例精编

作者:伍俊良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isbn:7-5084-0947-7

出版日期:2002-01-01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object-orientedsoftwareengineering

作者:timothyc.lethbridgerobertlaganiere

译者:张红光温遇华徐巧丽张楠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7-111-11904-5

出版日期:2003-04-01

十.课题开发进度

2月23日---3月7日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篇8

关键词:运动会;报名;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52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每年高校都会为学生举办运动会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可以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的发展,但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运动会竞赛项目的增加,运动会报名工作显得越来越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要开发和设计出一套智能化的、全面的运动会报名管理系统,使学生有秩序的填报自己喜欢的项目,减少运动会报名时出现的错误。

1我国高校运动会报名系统的现状

据调查,在我国,许多高校的运动会报名方式还采用传统的、纸质的、统计形式的报名方式,这种方式在对运动员名单进行统计时就会出现数据的丢失、数据的重复、数据的错乱等现象,间接的增加了管理运动员报名人员的工作量,甚至会影响运动会是否可以顺利召开,虽然有部分高校使用了运动会报名系统,但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原有的运动会报名系统已无法满足当今运动会报名现状的需要,且原报名系统的更新与维护比较困难,系统并没有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数据的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较低。通过对我国高校运动会报名系统现状的了解和前期的调研,充分的说明了大学生运动会报名系统的开发是具有很大价值的,所以在高校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新的大学生运动会报名系统,用来减少管理运动会报名人员工作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使运动会可以顺利的进行。

2运动会报名系统主要用到的技术

本系统所用到的开发工具为jsp技术和Struts框架,JSp具有一次编写、各处执行、安全性高、保密性好的特点。JSp技术是通过JaVa编写类中的tags和scriplets来实现对产生的动态网页逻辑进行封装的。Struts框架为系统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具有统一标准的框架结构,通过使用Struts框架,开发者可以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应用程序中,且Struts框架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敏捷迅速。

通过与用户进行沟通,了解了系统必须要实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行运动项目报名的功能,因此选取的网络架构为基于B/S的三层架构,B/S结构可以减少客户端的压力,因为系统的更新与维护都会是在服务器端进行的,而且B/S结构的界面并不复杂,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3运动会报名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运动会报名系统选用的数据库为SQLServer2008,SQLServer2008具有SQLServer2005的全部优点,除此之外SQLServer2008的存储功能更加强大、存储环境更安全,数据的存储类型更加全面,最为重要的是SQLServer2008可以在网上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并且根据调度来修改已经的数据,SQLServer2008还具有很好的软件兼容性,它可以适应大部分的操作系统,可以与其他应用软件兼容。

4运动会报名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因为系统采用的是B/S结构,所以笔者会从前台和后台分别来阐述运动会报名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该系统的前台模块主要面向的对象是运动员,主要实现的是学生进行行账号的注册、最新公告的查看、系统选择所要填报的项目、查看自己所报的项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1)学生如果是第一次进入系统,应先注册,在注册时联系方式、身体状况为非必填选项,用户名、密码、性别等为必填选项,必填选项必须按照正确的书写格式、填报方式全部填写才能完成注册,否则系统会自动提示信息填写不完整,请将信息填写完整,完成注册。(2)学生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后才能进入系统,在系统的最新公告界面学生可以查看相关公告,但不能对公广告进行修改和。(3)学生通过点击运动项目进入到运动项目界面,查看运动会所有的项目,在自己想报的项目中点击“我要报名”,系统会自动弹出“是否填报该项目的窗口”,点击确定才能完成报名。(4)报名完成后“学生在我报名的项目”中查看自己所填报的项目、报名的时间、状态。还可以对自己填报的项目进行删除,但不能对其他同学的相关信息进行查看和修改。

系统的后台模块主要针对的是系统的管理员,管理员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如输入错误的用户名、密码系统会自动返回登录界面。管理员可以对系统进行基本操作,包括查寻系统属性、修改密码、管理员维护。管理员还可以对系统中的公告、运动项目进行添加或删除,在对公告进行添加时,只需在添加公告界面输入标题和内容即可。对项目的添加要在添加项目界面输入项目名称、项目简介等信息。删除只需用鼠标在界面点击删除按钮即可,管理员通过报名管理模块查看学生的报名情况、报名状态,但不能对其进行任何操作。

5运动会报名系统的系统测试

5.1系统测试实例的研究与选择

系统测试按照测试的方法分类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是以程序内部结构与处理逻辑为中心而展开的测试,白盒测试就是尽可能多的选取测试用例,对源代码进行充分的覆盖,这样就能更多的发现系统中的错误。黑盒测试主要是根据程序中输入、输出的条件进行数据的测试,用来检测系统输出是否正确。本系统的测试使用了黑盒与白盒这两种测试方法,主要使用了黑盒测试中的等价分类法、边界值分析法与因果图法,白盒测试中的逻辑覆盖法与最短路径分析法。在测试过程中遵循了保证测试用例完整性和有效性的原则。进而对系统的功能、接口、数据、性能、初始化、终止进行了全面的测试。

5.2系统测试的重要性

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系统测试占据着重要地位,系统测试就是尽可能多的找出系统在运行时所出现的错误,是对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是系统被应用前必要的操作步骤,如不在系统使用前对系统进行测试,系统中存在的错误就会扩散,这样会致使系统最终瘫痪,而且系统测试的好坏直接影响软件的应用效果,通过上述可知,本系统严格按照传统的测试方法、测试步骤进行了测试,并发现和解决了系统测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经测试系统中的所有的条目都满足用户的需求,系统正常运行,可以正常使用。总之,系统测试是不断发现错误并解决的过程,是系统设计者、开发者、使用者终生研究的课题。

6结束语

通过分析大学生运动会报名的现状了解了大学生运动会报名系统的开发是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大学生运动会报名系统是学校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本系统是通过jsp技术、Struts框架等开发工具进行开发的,并与B/S结构相结合最终实现了信息的网络交互。大学生运动会报名系统的实现和应用,减小了传统报名的复杂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谷震离.查询语句SQLServer数据库查询性能优化分析.福建电脑[J],2009(03):134-138.

[2]杨红杰.基于面向对象的高校田径运动管理系统设计[J].吉首大学学报自科综合版,2001(02):140-141.

[3]陶恂.数据库管理的设计方案及其应用[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1(05):239-242.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篇9

1方法

将我院自行设计的药物不良反应标准化报告程序与军卫1号系统的医、护工作站和处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建立在同一平台上,依托医院局域网,医生在电子病历中记录患者aDR的同时即可在网上填表上报,临床药师网上接到报告后,又可直接进入医生工作站及处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打开患者病历,查看用药记录,临床药师第一时间走入病房了解aDR患者的临床表现、用药情况,参与引起aDR靶药的判断、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监控aDR发生、发展和治疗转归等情况,使临床监察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为一体。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方法:临床科标准化系统网络上报aDR医院aDR监察小组接收第一手的临床资料临床药师第一时间走入病房参与判断产生aDR的靶药,调整aDR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医生工作站、药学监护站全程监测aDR患者的治愈情况作出真实、客观、准确评价。

2结果

我院自行设计的aDR数据标准化程序,是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DR报告表为依据,设计收集数据源,针对医院各科室相对独立的特点,设定各科室终端客户软件,直接与医生、护士对话,收集第一手的aDR资料。其主要功能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病历的采集、整理、备份、数据的反馈、检索统计、上报、接收、打印。

实现了aDR监测报告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医护工作站、处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三者建立在同一平台上,临床药师可对aDR患者进行即时、实时的临床监测,在医院形成一个aDR上报、救治、监测、监护、跟踪随访为一体的监测网络。

实现了临床科室上报aDR的及时性和临床药师监测的即时性,这两者是药师能够在第一时间走入病房的必要条件。医生在电子病历中记录患者aDR的同时即可在网上填表上报,aDR监察组网上接到报告后,又可直接进入医生工作站及处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打开患者病历,查看用药记录,及时走入病房监控aDR发生、发展和治疗转归等情况。

目前国内医院aDR监察工作大多由药剂科负责,但由于药学人员远离临床,看不到患者,只能凭借临床科室上报的aDR报告表对aDR进行评价,工作被动。对aDR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的工作方法临床实践的系统性强,特别是临床药师亲自走入病房,参与aDR患者的会诊、药物治疗、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调整以及对aDR监测的即时性,可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优势,指导合理用药。临床监察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为一体工作方法在我院运用5a多,临床药师参与系统的药学监护、治愈aDR患者1146例,临床科室主动上报aDR由原来每年平均29例,增加到每年平均260例,覆盖全院33个临床科室。

3讨论

临床药师对医院aDR进行系统的药学监护的工作模式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手段与临床药学监护为一体的方法,对药学人员在医院集中监察aDR的工作重点由aDR报告表的搜集、整理、统计延伸到直接面对患者,参与判断产生aDR的靶药及aDR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调整、转归整个临床过程工作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与临床研究应用,这种工作模式适用于各级医院监控aDR。

该监测方法有效地提高aDR监控的即时性,改变国内目前临床药师看不到患者,仅以报告表内容作为判断aDR标准的被动局面。以往aDR上报大多滞后,收到报告表时,患者的aDR表现已消失或患者已出院,只能以报告表作为判断依据。改变工作模式后,临床药师在网上接收到aDR报告表,可即时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平台上进入医生工作站,查看患者医嘱、用药情况、临床检验等医疗资料,在患者症状出现时,立即走入病房,直接面对患者,亲自查看患者的临床表现,协助医生判断产生aDR的靶药,提高对aDR监测和评价的实时性、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

此监测方法突出临床实践,打破传统的医院集中监测aDR的局限性,改变国内目前医院aDR监测工作仅限于搜集aDR报告表的被动局面,有效地发挥临床药师在药学监护中的作用。目前国内医院集中监测aDR也仅限于aDR报告表的搜集、统计,对于患者发生的aDR与用药的关系、药物对原患疾病的影响、aDR的治疗等缺乏系统的临床药学监护,我院这种工作模式由于是aDR监控系统、医生工作站、药学监护站均建立在同一平台上,临床药师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深入病房参与aDR判断和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调整,实施监控、判断、救治、监护、跟踪随访为一体的监测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药学人员的作用。新晨

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解决临床aDR上报滞后的问题。将aDR标准化监控系统建立在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的医生工作站和处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的平台上,医生在电子病历中记录患者aDR的同时,即可在本科室终端机上进入aDR监控程序直接填表,自动上报到aDR监测组,实现及时、快捷,上报aDR。

医院aDR监控实现了标准化、程序化、网络化,免去临床医生手工填写、人工传送的繁琐,使aDR监控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及时准确,有效地减少了错报、漏报。

各临床科室既可自成子系统,又与全院组成大系统,方便各专业自行监测、检索、统计分析和全院集中监测、总结,统计分析aDR。

中国医学专业提供医学服务,并提供大量药学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篇10

第二条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电监会)负责全国电力可靠性的监督管理;电监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可靠性中心)负责全国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并承担电力可靠性管理行业服务工作;电监会派出机构负责辖区内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

第三条发电企业、输电企业、供电企业以及从事电力生产的其他企业(以下统称电力企业)应当依照本办法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

第四条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包括下列内容:

(一)制定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规章和电力可靠性技术标准;

(二)建立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体系;

(三)组织建立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电力可靠性信息;

(四)组织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检查;

(五)组织实施电力可靠性评价、评估工作;

(六)电力可靠性指标和电力可靠性监管报告;

(七)推动电力可靠性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

(八)组织电力可靠性培训;

(九)开展电力可靠性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五条电力企业作为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开展本企业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

(一)贯彻执行有关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国家规定、技术标准,制定本企业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

(二)建立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落实电力可靠性管理岗位责任;

(三)建立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分析电力可靠性信息;

(四)准确、及时、完整地报送电力可靠性信息;

(五)开展电力可靠性成果应用,提高电力系统和电力设施可靠性水平;

(六)开展电力可靠性技术培训。

第六条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

第七条电力企业应当报送下列信息:

(一)发电设备可靠性信息,包括发电主机、发电辅助设备基本情况和运行情况;

(二)输变电设施可靠性信息,包括发电侧、电网侧输变电设施基本情况和运行情况;

(三)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信息,包括直流输电系统基本情况和运行情况;

(四)供电系统可靠性信息,包括供电系统基本情况和运行情况;

(五)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报告和技术分析报告;

(六)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的分析报告。

第八条电力可靠性信息报送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电监会区域监管局城市监管办公室(以下简称城市电监办)辖区内的电力企业向城市电监办报送;城市电监办汇总核实后报电监会区域监管局(以下简称区域电监局)。区域电网公司,未设立城市电监办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电力企业,直接向所在区域电监局报送。区域电监局汇总后报可靠性中心。

(二)中央电力企业、其他资产跨区域的电力企业向可靠性中心报送。其中,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同时向所在区域电监局报送。

第九条电力企业报送电力可靠性信息应当符合下列期限要求:

(一)每月10日前报送上一月发电主机可靠性信息;

(二)每季度的第15日前报送上一季度发电辅助设备、输变电设施、直流输电系统以及供电系统可靠性信息;

(三)每年1月20日前报送上一年度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报告和电力可靠性技术分析报告;

(四)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发生后一个月内报送事件分析报告。

第十条城市电监办应当自电力企业信息报送期限截止之日起3日内向区域电监局报送本省的汇总信息。区域电监局应当自城市电监办信息报送期限截止之日起5日内向可靠性中心报送本区域的汇总信息。

第十一条电监会对电力系统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价。电力可靠性评价工作由可靠性中心具体实施。电力可靠性评价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电力可靠性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十三条实施电力可靠性评价,可以对电力企业报送的有关信息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四条年度电力可靠性评价结果经电监会审核后统一。

第十五条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实施电力可靠性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现场检查措施:

(一)进入电力企业进行检查并询问相关人员,要求其对检查事项做出说明;

(二)查阅、复制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

第十六条电力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配合、协助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按照有关规定提供有关资料和数据。

第十七条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未按照本办法实施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十八条电力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一)虚报、瞒报电力可靠性信息的;

(二)伪造、篡改电力可靠性信息的;

(三)拒报或者屡次迟报电力可靠性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