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务室可行性报告十篇医务室可行性报告十篇

医务室可行性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43:40

医务室可行性报告篇1

关键词:管理会计报告医疗机构

abstract:accordingtomanagementaccountingapplicationguidelinesissuedbytheministryoffinance,Combiningthecurrentsituationofmedicalinstitutionsandthedirectionofnewmedicalreform,thisreportconstructsmedicalinstitutionsmanagementaccountingreportingsystemincludingfinancialefficiency,resourceefficiency,patientanalysisandoperationofsections,andalsoproposessuggestionmanagementaccountingreportofmedicalinstitutions.

2016年12月14日政部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1号(征求意见稿)――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指引对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做了明确指引;国家卫计委《2015年卫生计生财务工作要点》中要求: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分析和结果利用,做好决策支持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对公立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医院财务会计报告已经很难满足内部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构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则越来越迫切。

一、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和特点

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为单位内部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性信息,包括用于生产经营决策的作业成本信息、变动成本信息、机会成本信息等,用于投资决策的现金流量信息,用于控制的预算信息,用于考核控制结果的业绩评价信息等。这些信息构成了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核心内容。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也可概括为五方面,即管理决策、经营预测、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和战略规划等。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包括以下特点:

(一)提供相对及时和灵活的相关性信息

2014年10月的全球医院管理会计原则将“提供相关性信息”作为管理会计四大原则之一,即“帮助组织筹划和收集制定战略和执行战术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与财务会计报告相比,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属于内部报告,主要是为医院内部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有用的资料和信息;时效上相对及时,形式上相对灵活,项目设置和展现方式上可以不受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严格约束,可根据内部管理需要进行编制和调整。

(二)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

医院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服务于政府管理和决策,是服务与医院外部相关者决策的信息。医院管理会计则是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的信息,侧重点在于针对医院内部运营管理各个方面进行实时反馈和分析,以便向医院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战略规划、成本控制或科室运营方面的信息资料,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三)面向医院经营管理的未来

医院财务报告主要是反映过去的历史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不仅要反映、分析过去,而且要利用历史资料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考评医院的一切运营活动。医院管理会计报告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是摆在第一位的,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未来和控制现在。

(四)兼顾医院不同层面、不同主体的管理和决策需要

医院财务会计报告旨在反映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则要以医院内部各层级责任单位为会计主体,如医院层、职能部门层、临床科室层等等,应根据不同层次的使用者进行针对性不同的、详略不同的设计。面向院领导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战略层或决策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医院整体的运行情况,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指出存在的运行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管理环节,作为决策依据;面向职能部门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不同职能部门对不同管理环节或管理对象的关注情况,如面向医务部门的管理会计报告需要着重医疗运行情况、医生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反馈等等信息;而面向临床科室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需将具体科室的业务运行情况、医生护士工作情况以及科室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给予明确的说明。

二、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与内容

本文按照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分析维度搭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从财务效率、资产效率、患者分析和科室运营四个维度。

(一)财务效率报告体系

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反映医疗机构各层级(全院、各类科室和具体临床科室)的财务效率和效益情况。虽然公立医院属于非盈利组织,以“公益性”为目标,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持合理的抗财务风险能力以及良好的偿债能力都要求公立医院在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财务效率和效益。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应基于财务会计报表和科室成本核算报表的基础信息和数据,基础指标应包括:医疗业务收入、医疗业务成本、边际贡献、总资产、总负债等等,分析指标应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例、成本率、边际贡献率等等。

(二)资源效率报告体系

资源效率报告反应各类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情况,也反映医疗资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广义的资源应该涵盖人员、场地和设备等等内容。在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是医疗机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机构的资源效率报告体系应该分别从人力资源效率、房屋资源效率、医疗设备资源效率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报告。人力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人均医疗业务收入、人均结余、人均检查人次、每医生负担出院人次、每医生手术量、每医生门诊量、每护士负担床日等等;房屋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单位面积结余、每床边际贡献、人均占用房屋面积、医疗用房占比等等;医疗设备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医疗设备投资回报率、每万元设备检查人次、每万元设备检查收入等等。

(三)患者分析报告体系

患者分析报告从患者角度反映患者费用情况、患者来源和患者付费类型结构等等,卫生主管部门和未来医疗改革都对降低病人费用做出明确要求,这就要求医院层和科室层时刻监控患者费用水平和药品比例、卫生材料比例等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患者来源(本市、外市或本省、外省等)是判断学科或医生专家个人影响力的重要依据。患者付费类型(自费、医保、公费医疗等)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医院针对不同付费类型患者进行不同的费用管理和控制方法。

(四)科室运营报告体系

科室运营报告体系反应科室的运行效率、收治疾病的难易程度等情况,为临床科室的业务管理和分析提供实时的准确的数据反馈,科室运营报告分析指标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周转天数、三四级手术比例、Cmi值、收治病种结构等等。

三、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不同,管理会计报告由于其职能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其传递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也应包括非财务信息,从而实现更全面的管理视角,才能提出更深入的管理决策建议。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应该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Cmi值、手术分级等等非财务指标和信息。同时管理会计报告还应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尤其是同行平均水平、最佳水平,以及竞争对手信息,从而为内部管理提供标杆,为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反馈相结合

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属于事后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要求其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相结合。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通过战略规划报告、全面预算报告等部分为单位提供了定量和定性的事前预测,并通过实时的、动态的专项资产或业务分析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改正从而达到事中动态管理和控制;最后通过总体的运营情况分析为医院整体或个别科室提供事后反馈和评价。

(三)与信息系统相结合

管理会计报告的数据应基于大量的医院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和医疗运行数据,为了保证管理会计报告的及时准确,这就要求管理会计报告与医院HiS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紧密衔接,要求医院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信息系统的支撑是提高管理会计报告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有条件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应逐步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建成医院资源规划系统(HRp),并通过管理会计报表和报告经HRp产生的大量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分析,从而形成各层管理主体决策的支持信息。

(四)提出管理建议是落脚点

管理会计报告汇集了大量相关性信息,发现和指出问题是管理会计报告第一阶段的任务,而仅仅停留在提供信息则远远不够;管理会计报告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寻找可改进的管理单元,提出切实可行的有影响力的管理建议,即解决问题。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应该将如何提高运营效率、控制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问题作为落脚点,针对存在问题的业务流程或临床科室,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玉红.构建基于管理会计的企业内部管理报告体系[J].财会与会计,2010,05:58-59

[2]张先治.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系统构建[J].财务与会计,2005,12:19-21

医务室可行性报告篇2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量.“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1、“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2、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

“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心电检查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

(3)急性心肌损伤。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律失常。

①心室扑动、颤动。

②室性心动过速。

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⑦二度Ⅱ型及二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

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2、医学影像检查

(1)Ct检查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急性脑积水。

④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⑥肝内古位性病变。

⑦急性胆道梗阻。

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⑨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2)内镜检查

①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和/或明显出血点和/或红色征阳性和/或活动性出血。

②胃血管畸形、消化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

③巨大、深在溃疡(引起穿孔、出血)。

④食管、胃恶性肿瘤。

⑤上消化道异物(引起穿孔、出血)。

(3)超声检查

①急诊外伤或行超声介入治疗后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②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③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④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⑤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超声检查发现患者有动脉瘤。

(4)X光检查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③肺栓裂塞、肺梗死。

④食道异物。

⑤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

检验项目

生命警戒低值

生命警戒高值

Creatinine,Serum

cr

血清化验

30

u

mol/t

880

u

mol/L

oclucose,Serum

成人空腹血糖

2.

8mmol/L

25mmol/L

新生儿空腹血糖

1.7

mmol/L

potassium,Serum

K血清钾

2.8

mmol/L

6.0mmol/L

Sodium,Serum

na血清钠

12.

mmol/L

160mmol/L

Calcium

Ca血清钙

1.5

mmol/L

3.3mmol/L

arterial

Blood

Gases

血气

pH:

7.2

7.6

pC02:20mmHg

70mmHg

p02:50mmHg

----------

Hemoglobin

Hg血红蛋白

50g/L

----------

wBC(肝硬化、干扰素治疗患者)

白细胞

0.

5X

109/L

40.0

X

109/L

wBC(其他患者)

白细胞

1X

l09/L

40.0

X

109/L

platelets(脾亢、干扰素治疗患者)

血小板

15

X

i09/L

platelets(其他患者)

血小板

30X

i09/L

1000X

109/L

prothrombin

time

(pt)

血凝时间

>35秒

inR

(口服华茯苓)

----------

>3.5

aptt

----------

60秒

3、检验

“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警戒值

(1)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取、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医技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必要时门诊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2)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①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验)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②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己复查”,。检验科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及时将报告交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并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③主管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接收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3)体检科“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检出“危急值”后,立即打电话向体检科相关人员或主任报告。体检科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需立即通知病人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并帮助病人联系合适的医生,医生在了解情况后应先行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体检科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医护人员接获电话通知的患者的“危急值”结果时,必须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给医生使用。

(4)登记管理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5)要求

医务室可行性报告篇3

一、基本情况

放射科分为ct室和普放两个科室,现有医务人员5人,其中1人为聘用人员,ct室2人,普放3人。获资格证书3人,放射上岗证5人具有。

医疗设备方面:ct室、西门子ct机一台、柯机激光相机一台、洗片机1台、空调3台,为了报告单的规范整洁,并配置了电脑及打印报告工作部。

普放方面:现有上海500ma及北京万东300ma光机各一台,洗片机2台,空调1台,除湿机1台,为了报告的规范性也配置了电脑以及打印机。

二、工作开展情况

科室全体人员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加上我院积极开展“树行业新风,创一流服务活动,就医人员不断增加,截止到12月31日”

1、普放摄片人数达到4520张,其中合医1080张,医保720

张,门诊和住院病人检查2720人次,检查人次比增加880人次。甲片率张数3616,其符合率达到80%,乙片张数452,其符合率小于15%。诊断符合率达到70%。

2、透视方面:干部职工健康体检1102人次,学生1328人次,

征兵体检60余人次。特殊造影:48例。其总收入为144390元。

ct室:由(10月7日至12月30日)共接待病人338人次,总收入74360元。月收入突破2万元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1、书写报告不规范,详简不一,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漏诊率较高,导致临床不信任放射科报告。

2、提高质量不高,许多不够标准,有责任心因素,技术因素,暗房及胶片因素。

3、部份医生态度差,话语不够温馨,显示不出“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4、与临床科的协调度不够。

5、发放报告不及时。

四、2011年整改措施

1、规范书写报告,减少漏诊率。

(1)采取复签报告形式。主班医师书写报告,报告形式分描写和印象,描写部分要详细规范。

(2)当发现报告有误,需要修正报告时,必须经过两签报告医师。

(3)中午及晚上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单独发报告。

(4)复诊拍片对比必须拿到旧片对比,写出对比意见;旧片未归还,报告一律不发出。

2、强化执行评片制度,提高拍片质量。

3、建立新的借还片制度。

五、2011年的工作计划

1、加强科室管理。

科室不断完善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全体人员严格按标准化操作,并有严格的奖惩制度。

科室各种资料管理有条有序,资料完整。各项设备仪器均有专人负责保养并定期检查。

2、努力钻研业务。

科室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坚持每天早读片的制度,着重讨论疑难片的诊断,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诊断水平。

3、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全科人员努力文明礼貌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不与病人争吵,做到耐心解释,尽量提前治病人发诊断报告,满足病人的需求。全科人员严格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全年无一人收红包。

医务室可行性报告篇4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讲究公平

衡反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副主任

三次系统升级,北大肿瘤的RiS系统从仅仅配合paCS的工作、撰写报告的辅助工具,慢慢丰富成对外提供共享资源、对内支持精细管理的重要工具。

孙应实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

现在的管理其实还是有滞后性的,往往是问题在先,解决在后,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科室的立体结构式的管理是较好的解决办法,让信息系统把管理者每天需要考虑的管理细节都“监督”起来,可以让管理往前走一步,防患于未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以下简称“北大肿瘤”)医学影像科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肿瘤专科影像科室,是北京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医学影像科拥有多种国际先进的大型检查设备,包括3台mRi,3台Ct,2台胃肠机,2台乳腺X线摄影,2台DR。

从科室走向全院

北大肿瘤的paCS/RiS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1年,医院开始建设paCS/RiS系统,2002年底系统建成,应用范围仅限于医学影像科内部,独立运行,与院内其他系统交集很少,因为此时对paCS/RiS系统的要求很简单:满足临床阅片,诊断报告,实现科室内部的影像资源共享和无胶片化保存。告别胶片时代,毋庸置疑,这是非常大的进步。不过此时,“聚光灯”都打在paCS上,RiS功能简单,其固有的管理特性并未得到充分挖掘。

五年后,随着这套系统应用的日渐深入,数据安全、数据更新等,都成为影像科在管理上出现的技术瓶颈。与此同时,院内临床科室对影像科资料共享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原本仅服务于影像科的paCS/RiS系统面临着为临床科室提供服务的重任。

2006年,系统进行了一次升级,在这次升级中,RiS承担起了为临床科室提供服务的重任,其管理特性得以初步展示。

“以前RiS系统中的患者信息需要二次录入,或者只能提取基本信息,与检查、申请没有关联,这次升级后打通了这条线,临床科室能够通过检查单号调用患者图像。”信息部副主任衡反修介绍,“但这只是初步的、简单的共享。”

很快,医生渐渐不满足于仅看单次的信息,要求看更多的信息,比如希望看到患者的既往影像,同时,医院从医政管理角度对影像科室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例如,医院对影像检查的预约时间、登记时间、检查时间、审核时间、出报告时间等等,要求从各个环节进行质控、考核,并与患者满意度进行关联,加强管控。

无关技术,只看管理,加强RiS功能再次成为完成这一任务的唯一选择。2014年初,系统进行了第三次升级。衡反修以大型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为例对此进行了说明。“比如说多台Ct,成本多少,产出多少,纯靠HiS是无法统计的,但是与RiS关联后,这些数据都是可以得到的。”他说。

营造公平的工作氛围

管理离不开对人、财、物的协调分配,对医学影像科主任孙应实来说,RiS的管理概念更具体一些:通过RiS为科室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RiS系统中有任务分配模块,2006年正式投入使用,它是基于患者的检查部位、医生的岗位、时间等大框架设定的、有条件的随机分配系统。

“我们RiS系统中有个任务分配模块,每一位患者检查完毕之后,只要技师在终端确认,推送到paCS,在RiS系统调阅的时候,它就已经自动分配到每个医生名下了,我们整个排班系统就是根据这个出来的。”医学影像科主任孙应实介绍道。

每周的排班表由医疗秘书负责,之后由网管在RiS中设定这一周的排班表,“相当于每个人每天都有一次新岗位。”孙应实说,“把一项工作变成一个岗,一岗设一人,医生在每天在不同的岗位上不断循环着,每个医生在一段时间内就将所有岗位的工作做一遍,这样循环工作下来,每年每位医生做的每项工作的量就能实现大致的平均。”

随机分配系统这样设定的原因是基于管理者孙应实的管理思路的,即,把工作与岗位绑定。“我认为定岗、定人后才能责任到人,这样会增加效率,工作量才能定下来,权责也更清楚。”孙应实说。

基于若干限定条件的随机分配系统能够保证科室同级别的医生每年工作量实现大致均衡,这对科室来说很重要,因为每个人的绩效是与工作量相关联,“工作量的平均可以促进绩效公平。”他解释道。

根据部位的不同,绩效系数也是不同的,按照现在的任务分配模块,每年每个人做每项工作的量能实现大致均衡,这样,只需在系统中为每项任务设定相应的绩效系数,系统每个月会自动统计出每个人的工作量及相应的绩效。

“就管理而言,我觉得业务的量化是很重要的部分,因为数据是客观的。”孙应实说。

“图纸如果出了问题,房子一定是建不好的。”作为管理者,最首要的任务是为整个团体营造一种相对公平的氛围,这是安定团结的先决条件,在均衡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的规则最易为个体接受。只要相对公平的氛围在,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就可控。

“现在的任务分配系统能够解决‘量’的问题,但是‘质’对绩效的影响还体现不出来。”孙应实说,他希望下一步能把技师拍片的质量和医生写报告的质量也考虑进去,让RiS再“忙”一点儿,让资源分配更均衡一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讲究效率

王奕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对部门级应用系统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它和整个医院流程之间重新的梳理和整合。上系统只不过是一个手段,目的还是为了提升整个医院运作的效率,医疗的运作效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复旦肿瘤”)放射科目前有5台磁共振,5台Ct,4台DR,2台数字乳腺机,2台胃肠机。

2003年左右,医院第一套paCS/RiS系统上线,据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奕介绍,当时上RiS系统主要是为了写报告,属于部门级应用。因为当时医院还未建电子病历系统,报告写完后还需要打印出来,送到病区,或者发给患者,临床是无法调阅相关报告和影像信息的。

2005年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开始建设,2007年门诊电子病历上线,2009年全院级paCS/RiS系统上线,新系统实现了与临床、电子病历系统的联通,并迅速成为医院核心系统之一。

地位超然,功能核心

paCS/RiS系统在临床上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诊断环节,尤其对肿瘤医院这样的专科医院来说,在临床中其地位是超然而核心的。

说其超然,是因为RiS是服务于影像信息系统的管理系统,过于局限于部门级应用,会使“信息孤岛”极其容易产生。“之后一定会发现这个流程不顺,会带来很多环节上的一些割裂。”信息中心主任王奕说。

也因此,对部门级应用系统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它和整个医院流程之间重新的梳理和整合。“上系统只不过是一个手段,目的还是为了提升整个医院运作的效率。”王奕肯定地说。

说其核心,是因为在现在的医院,没有RiS是可以的,但是医院的工作效率会受到极大影响。

“在临床中RiS系统是极其核心的。”王奕说,“RiS系统虽然还是局限于科室内部更多一些,但涉及到流程的改造,就要考虑到与医院其他系统之间的整合。”

一旦相关影像和报告不能及时出来,临床上不管是安排手术还是制订诊疗方案都会受到影响,至少时间上会受到影响。“所以说现在不管是在病房里面还是在门诊,哪怕在手术室,在各个科室,各个环节都是需要及时得到paCS影像资料报告的,所以我觉得RiS的地位是比较核心的信息系统,应该说是仅次于HiS和电子病历。”王奕说。

以前的流程中有很多手工记录的环节,有很多人工处理的痕迹,旧流程给患者带来的困扰自不必说,对科室内部来说也是一种负担――要派专人管理预约,要派专人核对分发报告、理片……

RiS系统对整个影像检查工作流程的优化体现在很多方面。王奕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发报告,以前是拍片结束后马上就把胶片打出来,等医生报告出来之后再把报告打出来,把报告和片子放在一起,患者来拿的时候就要从一堆里去找,这样的效率是很低的。现在采用的是集中取报告的方式,按需去取,即时打印,对医技科室来说,不需要再理片、找报告,效率提高了很多。”王奕介绍道。

让RiS来管,总会客观很多

“我想科室现在都要讲究质量管理。”放射诊断科主任彭卫军开门见山地说。

对医技科室来说,质量管理包括几个方面。

一个是报告质量管理。现在科室分了五个组,胸、头颈、骨脊、腹、盆腔组,基本上是一个主诊就负责了这套体系,除了早上集体读片以外,多数时间都是住院医生写完报告以后主诊医生负责审核,“以前主任得事无巨细什么都抓,有了RiS以后就很容易通过一些软件管理调阅或者查阅临床结果作对照,审核质量,这是可以通过软件很容易进行的质量管理。”彭卫军说。

一个是对科室人员业务水平“心中有数”。RiS系统使医师可以很容易地统计出来一个患者报告的正确率和手术符合率,这可以从另一方面评价一个医生他的业务水平,“因为出了报告错误率很高,或者说上级医生复核发现他老是被退回去,这个概率高的话,就说明医生的水平是有问题的。”彭卫军解释道。对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的客观评价成为RiS给放射科人力资源的管理带来的重要影响。

RiS对促进科室工作的公平公正也有很大“功劳”。随着门诊量的日渐增大,科室工作常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大家对工作的承受就会有一定的饱和状态,就希望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喜欢去选一些容易写的报告,这是很普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彭卫军笑着说。有了RiS系统后,在系统中加载了报告分发系统,对业务进行随机分配,“这个系统非常有用,因为它是有随即公平理念在里面的,这样就避免了有人或者是挑肥拣瘦,或者是怕担风险而导致的人为不公平。”彭主任说。

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讲究整合

丁莹莹

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主任

我认为RiS与病理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每个月要统计诊断符合率。放射科不能只完成数量,更要看你的诊断水平。一个医生做关于肺癌的诊断,一个月统计下来诊断了9个是肺癌,这是数量。那么最后病理做下来到底是9个,还是8个、7个,这就体现了医生的诊断水平。直接来说,诊断水平通过病理结果便高下立判。最终的诊断标准是以病理为标准的,所以病理这个系统进到大系统里面来是非常重要的。

路健

云南省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角度讲,paCS和RiS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paCS和RiS系统都属于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paCS和RiS系统的使用对象为医技科室,所以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技科室的诊断准确率及效率。虽然使用人数及终端数没有HiS、电子病历系统多,但重要性不容忽视。

从RiS系统帮助放射科实现流程再造的角度讲,就像只有鞋适合脚以后,我们穿着才舒服。对于RiS系统也是一样,一定要针对医院科室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及论证,才能改造出适合科室使用的流程。而各个医院各个科室的对于管理统计的细节也不尽相同,这需要RiS系统软件要有针对流程的个性化定制功能,同时RiS厂商要有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可以根据科室需求迅速完成开发的工作。

云南省肿瘤医院的paCS/RiS系统于2012年上线,已稳定运行两年。目前全院接入系统的影像设备产生的日数据量,经过无损压缩后达到80GB,月数据量达到2tB多,系统建设使用两年以来,数据量已超过50tB。通过RiS,医院的paCS系统与HiS、电子病历、体检等系统实现了融合,paCS系统可以获取HiS、emR、体检系统的患者信息,同时临床医生可以通过HiS、emR、体检系统获取paCS系统的检查结果及图像。

大影像科的信息保障和管理依靠

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主任丁莹莹教授不但是全国知名的放射科专家,作为科主任,她也是科室管理的专家,在她看来,科主任是管理为主的角色,RiS应该是辅助管理的工具。

丁莹莹的团队一共有57个人,包含医、技、护和工勤人员,是个除了超声以外都包含其中的“大影像”科室。据放射科的张治平技师介绍:“Ct、磁共振……我们大影像下面的各个设备、各个部门,是在一栋大楼里或许不同的大楼里,在格局上来说是分开的,但从理念上来说是一个大的影像中心,大的影像科,我们叫作大影像。”

如何协调人员紧张和工作量大的矛盾是摆在丁莹莹面前很具体的问题。丁莹莹要求科室的医生和技师能熟练操作每一台设备,在排班的安排上也非常细致,以发挥人才的最大能力。“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效率,每个医师的工作情况、效率,以及科室人员的绩效情况,我都需要能够简单快捷地了解到。这就需要RiS给予我强大的支持和帮助。”要想做到科学管理,丁莹莹把目光投向了RiS系统。

经过严谨的思考与实践,形成了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工作流程:

1.登记:在医生开出电子申请后,患者持就诊卡或申请单到放射科登记处登记,医生从HiS系统获取患者基本信息完成登记。

2.检查归档:当技师使用技师工作站叫号控制界面呼叫当前患者进入检查室做检查时,影像设备首先通过访问paCS服务器来取得RiS中存储的患者worklist信息,并将检查状态反馈给服务器,服务器随之更改保存在中心服务器RiS系统中的患者检查状态,以HL7或其他形式通知HiS系统患者状态已经改变,同时将患者名字从等候队列中清除。当患者完成检查,技师将图像发送给服务器后,服务器通过对图像数目进行确认,并与RiS中保存的患者文本数据进行匹配,确保患者信息与图像信息的一致性。

3.质量控制:主管技师或主任技师在质控工作站上调阅患者图像并打印胶片,对胶片评定甲乙丙级。如果发现胶片质量过差无法用于诊断,则通知责任技师重新为患者做检查。

4.影像处理:诊断医生在工作站上调出质控后的患者影像进行查看和处理,并参考既往影像检查进行比较。

5.诊断报告:医师根据图像所见,编写完初诊报告后,将报告保存为“已诊断”状态,提交上级医生审核。

6.审核修改:主治医师或主任副主任医师在诊断工作站上审核住院医师提交的初诊报告,将报告保存为“已审核”状态,报告保存后,在科室取报告处进行批量报告打印。

7.临床应用:患者回到临床科室后,临床医生从嵌入到医生工作站的paCSweB服务中调出患者检查报告和影像,并对比患者在其他科室如超声、内镜所作的检查资料,为患者进行诊断治疗。

8.统计分析:每逢月底,放射科主任或管理员使用统计分析工作站,统计各种报表数据,并参考绩效考核统计结果,对科室人员当月工作情况进行评定。

正如工作流所展示的那样,云南省肿瘤医院的RiS系统建成以后,把这些相对独立的各个内部部门很方便地连接了起来,给放射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另外,工作也实现了量化。以前各个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如果没有RiS系统来整合的话,很多统计都无法实现,如每一个医师每天做了多少患者,看了多少个患者,出了多少份报告。与此同时,还可以实现质量控制的效果,作为管理者来说,能够很容易就了解到各个部门的工作,以及质量控制的情况,科主任可以对质量进行综合的评价。

云南省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路健表示,在医院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技术角度来说,完成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融合已经不存在棘手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要选择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系统,这些标准如DiCom、HL7等;其次是协调好各个信息系统厂商的工作。

教学医院对RiS的科研要求

能够最好地实现RiS对放射科的服务效果,除了放射科主任要有清晰的管理思想以外,信息中心从全院信息管理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与医院管理思路和发展趋势相吻合的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路健对于RiS系统的设计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路健表示:在系统建设使用过程中,信息中心作为全院信息化的规划者和全局把控者,首先考虑的是医院整体系统的融合稳定、数据安全,其次是对医院内部的各个部门及各系统的组织协调工作,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地完成各个系统独立建设,而是将各个系统协调融合起来,使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能力发挥到最佳。科室管理层可以通过系统完成对科室内部数据的统计,了解科室运行情况,优化工作流程。RiS对科室科研工作支持体现在可以将有科研意义的病例进行标记,对典型病例的统计及调阅。

医务室可行性报告篇5

1、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提高组织和领导能力

科室主任除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外,还应该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及领导艺术。注重管理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管理学书籍,从中找到可资借鉴和参照的领导经验、工作方法和管理技巧,积极创建与患者的和谐、与领导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科室同事的和谐。重视科室团结,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配合,识大体、顾大局,改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形成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加强科室规范化管理

2.1分组管理将科室不同业务技术分成3组,即普放诊断组、普放技术组、Ct组,每组设组长一名,明确职责,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并带领本组人员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保证各组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以利于专业技术的全面掌握和人才培养,达到影像医学“一专能”的目标。根据科室需要,增设放射科网络管理及对外联络小组,负责科室对外宣传联络及仪器设备、电脑网络、影像诊断工作站的一般性维护以及技术性问题的解决,包括影像资料存盘等日常工作。

2.2认真贯彻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文件精神

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建立各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放射科质量管理》、《放射科岗位职责及各类人员职责》、《放射科管理制度》、《放射科机器操作规程及技术操作规程》、《放射科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定《放射科机器设备维护及清洁卫生责任明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2.3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

(1)将放射科采用我科计算机系统将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刻录成一级光盘进行归档,作为原始资料保存,供临床医生及出现各种医疗纠纷事件时的查阅,将阳性病例资料按照不同系统分类出来,对于有手术病理证实的阳性资料分别刻录成二级光盘,作为科研和院内外会诊之用,显著提高了影像资料存档的管理水平。

(2)放射科所有诊断报告书写均在影像工作站和激光打印机上完成,影像诊断报告更规范、更清晰,精心设计制作报告系统中的模块功能,使诊断医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分析影像而不是书写报告上。同时,每一份诊断报告必须通过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审签,方可正式发出。(3)放射科影像资料数字化,真正实现了无胶片化管理,极大地降低了放射科传统管理模式所需的成本,图像可以永久存储和直接调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4)合理的数字化放射科资料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诊断质量,促进医院科研教学水平及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医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行科内绩效,全面提高科室人员

积极性积极支持配合医院绩效分配改革工作,大胆进行科内绩效再分配,全科五个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范围,科室内部分配实行“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向医疗风险责任大、科技含量高、工作量大倾斜,并与职务、职称挂钩,绩效分配更趋合理。科主任在分配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制定出稳定的分配细则,每一位科室人员都有相对应的绩效分配系数,适度拉开档次,保证科室的团结和稳定,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配标准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再更改,严禁分配上的任何随意行为。

4、诊疗质量管理诊断

人员通晓影像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细心阅片,严格按照《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规范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书写,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一般资料、检查名称、检查技术和方法、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书写报告医师签名及科主任(副主任)审核,五个项目缺一不可。每天早晨8∶00~9∶00由科主任或诊断组组长组织读片,值班医师准备读片内容,挑选一天中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些病例的病史资料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读片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定期进行诊断符合率统计和查对,定期组织疑难病例和手术病例诊断对照讨论会,并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技术人员不断改进投照技术,确保CR片质量,每日统计重照、补照人次或部位及废片数量,按实际发生额与工作量的比率计算百分比。每月进行技术读片考评,优质片率、废片率应符合质控规定,并定期组织废片分析讨论会,总结经验,落实改进措施。基层医院放射科人才培养对于影像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应常抓不懈,主要措施有:

(1)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2)相对固定,定期到普放、Ct、胃肠室及特殊造影室轮转,力争掌握本学科范畴内的所有知识,同时,根据科室人员特长,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带动科室的业务发展。

(3)重视科内读片会,鼓励要求年轻的同志参加再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历和学习新的知识。

5、诊疗服务质量

患者的接诊登记是窗口科室给病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这一环节做好了,病人就诊的整个过程就会轻松愉快,对医生的满意度因此也提高很多。一方面,服务态度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了解患者的情况与临床医生的检查要求,弄清楚所检查项目、部位、方法及病情的轻重缓急,尽快安排危急重患者检查,再补办手续,赢取救治时间,随时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理解患者的心情,体谅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注意维护患者的人格和自尊,掌握沟通的技巧,有针对性地给予解释及做出影像诊断。平诊病人不超过1h、急诊30min内出具诊断报告;对于必须讨论会诊的疑难病例,向患者说明,推迟取结果,最迟不超过24h,以最大限度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医务室可行性报告篇6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的现状,是提高临床医师的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减少漏报率。方法采取回顾性两查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所有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的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9703人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7%、漏报率为10%。结论:我院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工作,目的明确,措施得力,工作落实到位,效果明显。

【关键词】医院感染;数据分析;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29-01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建立有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以及例会,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审定和考评。对于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1]。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全体医务人员的重视。医院感染病例漏报是影响到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工作,严重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的评价和医疗安全工作,因而必须加以高度重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把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作为开展监测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采取回顾性调查与定期和不定期查房和查病历的前瞻性方法进行监测,经过2年的时间的查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收集方法

1.1资料收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所有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科室有外科、妇产科、儿科。

1.2判断标准: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了已明确诊断的医院感染,其出院期间病历到达病案室后,科室未填报医院感染报告卡被视为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1.3诊断依据:根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诊断依据。

2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漏报率

表1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漏报率

表1:

从上表看出,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基本持平,在低于国家颁布标准之下。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呈下降趋势。

2.2几个科室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医院感染在各科室均有发生,均为散发,无爆发流行情况,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内科系统感染较高的科室有儿科,外科系统感染较高的科室为妇产科。

2.3由于医院加强对手术病人的各个环节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两年内均无手术切口感染。但须高度紧惕,常抓不懈。

3讨论

3.1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认识,有一些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缺乏认识,对内源性感染属于医院感染的认识不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临床诊断与病原学诊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对医院感染诊断中涉及的某些感染认为是必然的并发症,部分医师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对病人的诊断与治疗上,不重视填报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卡,个别医师怕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尽量在病历中不提及医院感染或回避对医院感染过程的详细记录。还存在有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多了影响科室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就我院的实际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采取一些措施。

3.1.1争取院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医院领导重视是我们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关键,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对在工作中所存在的困难及时向领导反映,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分别由院长、主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由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后勤科、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等多职人组成。

3.1.2抓好医院感染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内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举办医院感染知识学术讲座,抓好上岗前的培训等,通过多种形式给医务人员讲解相关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使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能力。

3.1.3加大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力度,医院感染及发病率反映了该院医院感染现况,医院感染病例发生时,由主管医师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后送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检查病例报告情况和漏报情况。为了降低漏报使医院感染发病率具有真实性,专职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统一进行登记,月底进行统计汇总,计算感染率、漏报率,并对漏报病例月底报质控科进行考核。

3.1.4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管理力度。在监测中对新发现的漏报后及时加以解决,实行岗位责任制对漏报指标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医院的感染发病率监测工作基本上形成了制度化、常规化,为医院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医务室可行性报告篇7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传染病管理模式,提高传染病管理及报告质量。方法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运作。结果医院传染病报告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由原来的98.35%、98.70%和99.78%全部提升到100%。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改进医院传染病管理现状,有效促进传染病防控出现连续持久的改善,是当前医院传染病防控要求的需要,也是传染病管理工作者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传染病管理模式品管圈

【abstract】objective

toimprovethequalityofinfectiousdiseasemanagementandreportbydiscussingthehospitalmanagementmodeofinfectiousdisease.methods

theQualityControlCircle(QCC)managementmodewasapplied.Results

theratesofcompleteness,accuracyandtimelinessofhospitalreportofinfectiousdiseasewereenhancedfrom98.35%,98.70%and99.78%to100%.ConclusiontheimplementationofQCCcanimprovethepresentsituationofhospitalinfectiousdiseasemanagementandeffectivelypromotethecontinuousandlastingimprovementofinfectious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itisnotonlythecurrentneedofhospitalstomeettherequirementofinfectiousdiseasescontrolandprevention,butthenewprojectexploredbyinfectiousdiseasemanagementworkers.

【Keywords】infectiousdisease,managementmode,QualityControlCircle(QCC)

【author′saddress】DongguanLiaobuhospital,Dongguan523400,Guangdongprovince,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39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ele,QCC)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成的小圈团体,针对所选定部门内问题,科学运用各种工具,通过团队力量,对问题进行持续的改善[1]。自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出现后,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如2007年的禽流感、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及近年来H7n9禽流感等,这些突发传染病疫情频发,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医疗机构作为三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染病发现、报告、处置的前沿阵地。加强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对传染病的早期预警及有效防治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2]。质量管理如何更迅速、有效的实施,如何收到最佳的管理效果,需要在制定质量管理方案时,除了按质量管理要求全面系统的完成以外,还应在质量管理有效性方面有所侧重[3]。综合医院病人多,病种复杂,人员流动性大,在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4]。为了有效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减少传染病漏报、误报的发生,始终坚持做好传染病管理工作,我院在传染病防控管理实际工作中探讨使用QCC管理模式,做法如下。

1QCC管理模式

1.1QCC模式

QCC的活动实施按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步骤进行,持续改进传统医院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医院的管理内涵。

1.2领导高度重视,成立防控圈

做好传染病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组织机构是保障。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上,领导时常强调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重要性,统一了医务人员在传染病报告和处置上的思想认识,并成立由预防保健科主任及三名专职人员组成的防控圈,为开展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分管院长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领导工作,各临床科室主任负责对本科室的传染病管理和报告工作,各首诊医师为责任报告人,负责传染病的填卡工作,防控圈负责传染病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发、核对以及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

1.3运用QCC模式,实施有效管理

传染病报告的质量,主要包括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传染病的上报率、漏报率及缓报率,不得有隐瞒不报现象[5]。为了提高传染病报告的质量,由防控圈选定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作为主题,设定目标,实施对策,采用QCC模式运作,把传染病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综合目标检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的综合考评,与科室奖金分配直接挂钩。

传染病报告工作必须开展主动监测和疫情搜索,防控圈负责与临床医技科室建立联络机制,每天除了利用院内电子处方系统平台及时通过计算机查收传染病报告卡,认真核对患者的就诊信息并对阳性结果进行目标监测外,还派管理人员深入门诊及各科室查阅当天门诊日志及住院登记记录,特别是传染病源头的门急诊、儿科、内科、检验科等科室,发现传染病时及时与本科室的传染病登记进行核对,对漏报者进行督促报告,核对无误后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对需要做特异性检验的病例(如麻疹、流感等)时,指导医务人员及时采集血、尿、痰标本送检,采集、保存和运送必须符合要求。同时,每月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特别是中间环节和重点科室,要协调好并加强控制,对检查结果进行效果确认,对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提出有效改进措施,并上报分管领导审核,做到及时有效监管,以提高传染病监测工作的质量。

1.4确认实施效果,不断完善制度

医务人员作为治病救人的特殊职业人群,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管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和实行QCC管理取得的效果,不断完善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如《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传染病管理人员职责》、《传染病报告流程》和《疫情报告奖惩制度》等。注重奖罚机制的建立,将质量管理与效果评价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6]。规章制度是行动指南,不切实际的制度只能流于形式,只有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才能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强化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强化全员危机意识,是基层医院发挥公共卫生危机预警作用的起点和基本保证[7]。医院处于防治传染病的第一线,这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对各种传染病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熟悉各种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治手段等新信息与进展,努力把混杂在普通病人中的传染病病人检查出来,实现归口管理,这是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治水平的基础和关键[8]。为此,医院必须将传染病的疾病种类、报告时限、报告方法及医院报告流程、特殊项目的填报要求等进行详细规定。同时,将这些规定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传染病报告相关政策整理成册,印发给各科室,以增加医务人员的可操作性。同时,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专业知识,对新上岗医务人员、进修人员及实习的医护人员在上岗前进行传染病管理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让医务人员明白:传染病报告同其他医疗工作同等重要,不管何种原因引起的传染病漏报和迟报都是违法行为,由此引起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提高了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规及专业知识的主动性。

3结果

医院通过成立防控圈、运用QCC模式、强化理论学习等管理模式确保了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使医务人员提高了重临床及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传染病防控的社会效益的思想认识,加深了对传染病报告程序、报告时限的理解,端正了对报告传染病意识淡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规范、不完整的工作态度,真正把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纳入到医院日常工作中。医院传染病报告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由原来的98.35%、98.70%和99.78%全部提升到100%,达到预期的目标的同时,明显增强了防控圈团队凝聚力和积极性,也提升了团队的自信心、责任心、解决问题及沟通协调的能力,使医院的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避免传染病漏报、误报的发生。

4讨论

传染病将长期与人类共存,随着经济全球化、居住环境城市化等社会因素的变化,传染病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所以必须对传染病的传播及危害程度有充分的认识[9]。良好的医院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运行机制一靠制度,二靠教育,三靠奖罚,三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10]。目标责任制是医院传染病得以准确、及时报告的根本保证[11],医院只有将传染病管理纳入医院质量管理的轨道,增强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传染病防控工作才能走向良性发展之路,真正做到对传染病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避免了传染病漏报、误报的发生。推行QCC活动能够改进医院传染病管理现状,有效促进传染病防控出现连续持久的改善,提高了传染病管理及报告质量,也提升了传染病疫情来临时的对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幸国,赵青威,李盈,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讨与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4):233-234.

[2]刘维忠.欠发达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林逸胜.台湾医院的“品管圈”[J].中国卫生人才,2002(10):42-43.

[4]黄丽华,唐振柱,唐小兰,等.广西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控和医院感染控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6(9):26-27.

[5]欧阳昭仪,王柳宁,韦春波.医院传染病知识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2003,9(2):128-129.

[6]楚清芝.加强医院传染病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2006,10(7):63.

[7]唐瑛,黄艳梅,阙伟东,等.基层医院应对人禽流感事件的管理体会[J].现代医院,2013,13(6):142-144.

[8]何权灜.充分发挥综合医院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31-33.

[9]陈立新,李淑清,魏巍,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268.

医务室可行性报告篇8

随着医学的发展,实验室管理也是近几年来检验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无论是执行《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15189、GB/t22576)还是《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共同的目标是在医学实验室全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质量管理[1]。这标志着中国检验医学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检验医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通过了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但是对于基层医院实验室无论从硬件和软件要达到如此要求显得有些困难[2]。笔者以为,检验目的是在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为临床或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报告。医院核心制度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程管理,同样检验核心制度是从采集标本到发出报告的全程管理。对于基层医院的实验室虽达不到iSo15189实验室认可的要求,至少应建立并执行基本的检验核心制度,达到“写我所做的,做我所写的”。

1生物安全制度

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实验室应对进入工作岗位的每一名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工程安全培训,内容包括个人防护、消毒管理、废物处理、职业暴露紧急处理方案等,并签订实验室工作自愿书,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强化训练。

2标本管理制度

检验科的工作主体就是每一个标本,所以一个合格的标本是整个检验工作的前提。一个不合格的标本,即使再准确的仪器、技术再高的检验人员也不可能得到一个准确的结果。所以对临床采集标本的培训、标本验收、标本分离、保存等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标本是一个好的检验产品的“原材料”。

3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是检验的生命,从每一个检验系统的校准到每一个检验项目的室内质控,都要进行科学、认真的完成,而不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一个准确的检验系统是一个准确检验结果的必备条件。

转贴于

4危急报告制度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检验危急报告项目和报告范围。在检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发现一些危急病人生命的检验指标,每一个检验工作者都应有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随时报告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危急值,保证临床治疗。

5与临床沟通制度

检验质量的反馈,需要临床医生的配合与沟通。检验科每天要发出许多项目的报告单,发生误差的概率再小也在所难免,报告发出后,结果是否与临床相符,只能通过临床医生的反馈才能知道,如果医生发现某项检测结果与临床相差太远,可通知检验科进行复查,并给予复查证实后的可靠结果。如有错误,立即纠正。如复查结果仍与原结果一样,与临床预期相差太大,可能是病情又有新的变化,这一反馈机制必须要由临床医师及时与检验科配合、沟通,才能保证临床诊断的效果。为此检验人员应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与临床医师多沟通交流,临床医师也应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后检验医学的发展方向是检验人员不仅要会检测技术,还要会分析结果,对临床或病人要提供咨询服务。

6报告管理制度

检验报告应该遵循《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做到完整、准确、及时。切忌涂改、伪造检验报告。对于报告复核过程中,需要修改的地方,不能涂抹,而应该将错误的内容用横线删除,保留字迹清晰可辨,再将正确的内容书写在旁边。内容上,检验报告的描述应该力求科学、客观、严谨,最好注明“仅对所检测的标本负责”。对于所检测的结果都要逐一认真核对、登记,以便在报告单发生丢失时,能及时给予补报。

检验科在实验室管理上有其特殊性、独立性和专业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管实验室大小,只有靠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的落实,依靠优秀的检验质量和忠诚的热情服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提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只有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先导的思想认识,正确处理质量、速度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将临床检验质量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医务室可行性报告篇9

【关键词】检验项目;管理与应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024-02

随着医学检验大力发展,检测技术不断的完善,项目持续的增加,不但要求检验人员要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而且,临床医生和护士也需了解检验技术的新动向,使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在应用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检验报告是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还是记录医疗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资料。因此,检验报告的准确性、恰当性、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各医院应重视检验项目的管理与应用,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发挥自己优越性与重要性的基础上更好的为病人减轻痛苦,解除疾患。

加强分析前的质管理注重与临床医生联系和交流根据病人主诉、查体、发病时间,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检查项目。以快速、准确、高效率为病人作出诊断,由于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加,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检验手段,但也增加了选择上的困难。医院里作为从事医学检验的专门机构,应当用各种方法向临床科室介绍新项目的特点,临床意义以及与其它项目的区别。以多种方式同临床医生进行交流,使医生熟练地掌握新项目,也使病人在就诊中减轻医疗费的负担,要充分发挥检验人员在医院中的作用。

1标本的采集

此步骤涉及人员范围较广,应受到重视。它是分析前误差的重要因素。着重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一是检验项目对标本的采集前的注意事项的教育。如血糖、血脂、肌醉清除率的测定等。采集标本前对病人的饮食要有所限制。应该让医护人员了解这些特殊要求,向病人详细交代饮食上注意的事项,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二是根据检验项目应选择正确标本采集方法的教育。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先采集血培养瓶,然后血清管,再抗凝管。耐心向病人宣传尿液、粪便、痰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选择有病理性的标本来提高阳性率,医护人员应掌握各种细菌培养及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方法和顺序,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标本的传送负责标本采集和运送的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知识。检验项目对标本的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标本运送人员在运送过程中,要做到速度稳、时间快,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标本保存的环境和温度、光照等方面严格的要求。所以要注意标本的隔离封装。特别警惕怀疑有传染性的标本,应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医院做到每个病人的标本,均采用独立密封塑料口袋包装,化验单与标本分开传递的管理方法,大大减少传染的危险性。

2标本的确认及申请核对

检验部门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标本和核对检验申请单。对不合格的标本如试管选择上错误、溶血、血少等,应退回并注明原因,对处理的过程应有所记录。检验申请单上应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病床号、医生签字、标本采集时间和采集人及临床诊断。诊断不明者可注明重要阳性体征。每个标本除了粘贴有申请单相符的特异识别号码外,还应注明患者姓名、病历号、标本采集时间等以便核对标本的处理储存采血清或血浆检测时,对采集的血液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离心处理。如果标本不能当天测定,就按试验室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进行无菌培养的标本应尽早接种。实验室内分析前质量控制随着检验技术的完善,许多实验告别了人工检测由实验仪器来完成,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坚持进行仪器日常维护,确保检测仪器正常工作状态。所有检测应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操作,避免人为误差。所有检测项目都要有室内质控记录,24小时运转的仪器应每8小时检测一次质控标本。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建立完整的工作记录表,记录仪器每天的工作情况及所有试剂情况,确保良好的质量。

3重视分析后的管理完整的检验报告

医务室可行性报告篇10

   2009年,防保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坚持“预防为主,保健为中心”的工作方针,继续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龙陵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巩固乡村一体化管理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的成果。以“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和“降消”项目为龙头,紧紧围绕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及降低“两个”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为目标。

   一、基本情况

   **镇(中医院管辖)有5个社区、8个村委会,150个自然村,总户数9176户,总人口31742人,农业人口18478人;农村人均收入1257元,人均吃粮400公斤,15—49岁育龄妇女8554人,占总人口的26.95%;18—35岁育龄妇女数3939人,孕产妇463人,产妇333人,出生334人,活产332人,死胎死产2人。7岁以下儿童2247人(5岁以儿童1760人,3岁以儿童936人),占总人口的7.08%;0—15岁儿童4313人。预防保健人员26人,其中乡级3人,村级23人,共设有13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覆盖率为100%,全部为甲级村卫生室。

   二、组织管理

   年初,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2009年度防保工作计划,并召开了2009年度村医工作安排会议。会上,镇领导做了重要讲话,对村医工作做了一些要求和强调,防保科将各村的任务、指标下达到各村卫生室,连同百分计考评标准与村医签订工作目标责任合同书,并订有奖惩标准。半年对各村进行检查督导,并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年底严格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合同书的考评标准对所辖卫生室进行考评,并兑现奖惩。从行政上、业务上加强了村医的管理,提高了村医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

  (一)培训、督导

   一年来,围绕乡村一体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及预防、保健工作对在职卫生人员、村医进行培训,自办培训班4期,共培训232人次,其中中医院148人次,村医84人次;召开例会4期,参会人员共108人次。在镇政府、中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坚持每月1人次的下乡监督活动,全年共下乡监督96人次,318天。

  (二)健康教育

   围绕预防、保健、康复等,采取多渠道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设立宣教室和咨询室,播放录象,在门诊、住院部走道显眼地方及病房粘贴宣传画、标语,门诊大厅有两块宣传板,每月定期出版报,各种卫生节日在街头人口集中地方设点宣传,制作展版,印发宣传材料,口头宣传及设有咨询电话。另外,辖区13所中小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村医上门宣传,育龄妇女轮换式学习科普连环画知识。一年来,共设点宣传11次,每次医务人员3人,共33人次,168期,粘贴标语60条,粘贴宣传画245张,制作展版11块,发放宣传材料20多种、26500份,医务人员宣传9928人次,接受咨询4372人次;会议培训4期,共培训120人次。18—35岁育龄妇女受教3373人次,孕产妇受教463人。新婚登记人员受教840人。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群众的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有所提高,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巩固乡村一体化管理取得的成果,辖区内13个村卫生室全部严格按照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三制、四有、七统一”开展工作,严格村卫生室值班、考勤制度,制定健全了村卫生室工作制度;加强了赧场社区卫生室、白家寨村卫生室、香柏河村卫生室、横山村卫生室、杨梅山村卫生室、大坪子村卫生室、新寨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夯实村级卫生保健网,逐年解决村卫生室无业务用房、业务用房简陋的问题。继续实行防保人员对各村卫生工作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增强了防保人员和村医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巩固了“围产期保健保偿制”,建立了动员孕妇住院分娩奖惩制和费用包干制,有效提高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了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今年对孕产妇管理突出的村卫生室给予了表彰奖励,共奖励金额4529元。

  (四)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严格执行《龙陵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方案》及相关管理规定,设置了合管办并保证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确保了新农合的顺利运行;制订了《**镇新农合管理制度》,加强了新农合用药行为的监管。13个村卫生室均按时、按质进行报账制度,并分散、分批张榜公布报销比例及金额。补偿情况:2009年1至11月份,参合者总得到补偿14530人次,总补偿医疗基金1019141.49元,占可用医疗基金(1597482元)的63.80%。其中:门诊统筹补偿6173人次,补偿医疗基金36278.51元,占可用门诊统筹补偿基金(399370.50)的9.08%;门诊家庭账户补偿5625人次,补偿医疗基金44286.44元,占可用门诊补偿基金(399370.50)的11.09%【其中,慢性病门诊补偿1855人次,补偿慢性病基金92355.79元,占可用慢性病补偿基金(79874.10元)的115.63%;】;住院补偿834人次,补偿住院基金829020.75元,占可用住院补偿基金(1118237.40)的74.14%;住院顺产分娩43人次,总住院医疗费用25800元,补偿住院医疗基金17200元,占可用住院基金1118237.40)的1.54%。可用医疗基金结余578340.56元。2009年度**镇参合率为93.11%(17201/18474),比去年下降2.84%(居民人口不得参与合作医疗)。

共3页,当前第1页1

  (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计划免疫:在计划免疫中,全镇以“计划免疫工作计划”为目标,着重建立完善计划免疫十本贻账,完成各项指标率,提高afp病例监测报告,做好脊灰强化免疫工作及计划外疫苗的接种工作。重点加强贫困边远山区及免疫空白地区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做好“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2009年共出生儿童321人,0—7岁儿童2302人,建卡2302人,建卡率100%;乙肝疫苗接种321人,接种率100%,及时接种309人,及时接种率为96.26%。2009年afp、麻疹病例、新生儿破伤风实行“旬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共监测上报36期。2009年共运转疫苗9次,其基础免疫接种率为:卡介苗99.43%,麻疹疫苗100%,百白破99.81%,脊灰疫苗99.81%,乙肝疫苗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9.43%。为巩固脊灰强化免疫,2009年1月进行了一轮强化免疫,应种1330人,0剂次儿童58人,实种1320人,服苗率99.25%.外地儿童应种79人,实种79人,0剂次儿童应种6人,0次剂儿童实种6人,服苗率100%,并进行了查漏补种工作。2009年6月至12月,积极做好二类疫苗“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通过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及村医的共同努力,共接种乙肝疫苗(含村级)共2512人。为实现全国消灭麻疹承诺,于2009年11月对8月龄至14岁适龄儿童进行了麻疹强化免疫接种,应种数5284人,实种数5256人,接种率为99.47%。

   2、疫情监测

   在疫情监测上,继续坚持“重点地区、重点预防,重点疾病、重点防治,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原则,严格监测“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流感样病例、禽流感零报告及日报告”。主动搜索afp病例。2009年3月18日云山小学学生发生一起水痘爆发,发病19人,疾控中心、中医院防保科及村卫生室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通过几天努力,疫情最终得到控制。2009年5月至6月进行“手足口病”的日报告和零报告工作,共上报37期,未发现手足口病;2009年10月25日至今进行“登革热”的日报告和零报告工作,共上报49期,未发现登革热疫情。2009年,**镇共发乙类传染病322例,发病率1014.43/十万,发病居首位的为肠道传染病,其次为性传播疾病,疫情报告率为100%,报告及时率为98.1%。

   在疫情监测上,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到:有疫情报告各项制度,每季度有疫情分析,疫情自查总结,半年、年度疫情分析。2009年共进行疫情分析季度4期,半年分析1期,年度分析1期。按《龙陵县中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要求,积极做好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2009年共上报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起。(包含一般食物中毒、药物中毒、菌子中毒)

   3、疟疾防治

   疟疾防治工作严格按照《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要求完成。2009年本地居民发热血检702人,血检完成率117%,流动人口涂片治疗670人,完成率111.67%,血检村寨148个组,村寨覆盖率100%,预防服药630人,预防服药率210%,疟疾现症病人治疗15人,治疗率100%,休止期根治63人,根治率100%,病灶点处理63个,疟史访问270人,访问率100%,病灶点处理270个,处理率100%。均为外源性病灶点。2009年,第五轮疟疾项目“氯伯喹”免费治疗间日疟共368人;act治疗pf108人,浸泡蚊帐1037笼。2009年疟疾防治做到年头有计划、年终有总结,过程有记录。且每月制定工作计划、总结;季度也制定工作计划、总结。数据资料做到一月一收一报,并按时上报县项目办各种报表及资料。2009年共上报疟疾报表21期,季报表7期,(分别为第五轮、第六轮)。严格“疟疾基金财务帐”管理,及时兑现疟疾项目款。

   4、结核病防治

   按照《结核病项目》要求,认真做好结核病人的转诊工作。2009年共转诊病人36例,规范、足量、全程对结核病病人实施治疗,共治疗肺结核病人11例,加强督导管理,共督导结核病病人11例,督导45次(其中有1人为自费服药),做到“三见面、三落实、五要求”。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结核病病人的督导及归口管理工作。

   5、鼠疫防治工作

   鼠疫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鼠疫控制应急方案》和“省、市、县鼠疫防治联防方案”,强化鼠疫“疫情三报”,坚持“零报告”制度,严防鼠间鼠疫的流行,杜绝人间鼠疫的发生。2009年度统一灭鼠2次,经费投入10500多元,受益人口XX0人。

   6、死因监测工作

   死因监测工作是2009年一项新开展的工作,主要进行辖区内的死亡信息收集,所有死亡个案必须全部上报,并建立各项工作制度,中医院做好培训及督导工作。做好质量控制。中医院各科室、全镇5个社区及8个村卫生室共监测上报死亡病例169人,死因报告率100%.网络直报169人,直报符合率92.22%;报告卡完整率93.41%,报告卡规范率90%,卡片与病史符合率91.21%;报告及时率90.80%,培训村医2期,积极做好下乡监督工作,共计下乡监督36次,撰写督导报告4期。共3页,当前第2页2

  (六)妇幼卫生工作

   1、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的法律、法规,搞好“围产期保健保偿”服务,巩固保健保偿服务取得的成果,2009年围产期应入保232人,实入保232人,入保率为100%。

   2、“降消项目”工作

我镇严格按照龙陵县“降消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开展好“降消项目”工作,利用项目活动,加强了村医生的业务培训,巩固了三级防保网底建设,搞好怀孕妇女的摸底排查登记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危急孕产妇和危急儿童的转诊、急救运行机制,为“两个危急”转诊抢救疏通绿色通道,为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限价收费政策,主动为贫困孕产妇办理救助资金,提高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两个”死亡率。2009年度,**镇共办理贫困孕产妇救助卡128人,享受救助金86人,补助金额46720.84元;实行限价收费的40人。在中医院住院分娩的贫困孕产妇224人,补助金额151568元;实行限价收费的有91人,补助金额28758.18元。危急孕产妇抢救1人,抢救成功1人,成功率为100%。

   3、爱婴医院工作

   继续巩固创建爱婴医院来取得的成果,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提高纯母乳喂养率。2009年度指导产妇母乳喂养332人,纯母乳喂养300人,纯母乳喂养率为90.36%。

   4、“三监测、六管理”工作

   全年共有孕产妇463人,产妇333人,活产332人,建卡322人,产检322人,有早孕检查277人,住院分娩300人,新法接生334人,产后访视322人,系统管理277人;高危孕产妇94人,管理94人,高危产妇68人,住院分娩68人,危急孕产妇抢救1人,抢救成功1人,无孕产妇死亡。7岁以下儿童2247人,保健管理1697人;3岁以下儿童936人,保健管理705人;5岁以下高危儿童113人,管理113人;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人数16人。新生儿死亡1人,婴儿死亡3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3人,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

   5、十三项妇幼卫生指标

   2009年度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为3.01/00,婴儿死亡率为9.04/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04/00,无新生儿破伤风死亡。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96.99%,产前检查率为96.99%,新法接生率为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0.36%,产后访视率96.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3.43%,高危孕产妇管理率为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75.52%,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75.32%,5岁以下高危儿童管理率为100%,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全程覆盖率为100%;4个月以下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90.36%(300/332);低体重出生率为1.20%(4/332),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4.82%(16/332)。培训合格率为100%;妇女健康教育率为85.63%(3373/3939)。

   6、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妇幼卫生的痕迹资料的归类整理,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信息资料档案,准确及时上报和反馈妇幼卫生院信息。今年上报妇幼卫生信息12期,健全乡级3本8种台帐、村级2本5种台帐,确保县、乡、三级数据上一致,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健康发展的目的。

  (七)艾滋病防治工作

   按照县对乡镇签定的目标责任书要求,认真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以“宣传教育”为主,标本兼治,并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并进行监测。2009年,**镇共监测1362人,其中孕产妇监测522人,完成任务400的130.5%;新婚保健人员婚前保健监测840人,完成任务数550人的152.73%,共随访hiv/aids6人,筛查出hiv感染者3例。实施母婴阻断0人,发放安全套200盒,2009年镇村两级共出艾滋病宣传栏期84期,发放防治艾滋病宣传资料6000多份,受益人口5000多人。2009年**镇对防治艾滋病家庭贫困人员及艾滋病孤儿共计17人,救助金补助14700元。

  (八)其它工作

   积极完成上级安排临时性工作任务及参加各种会议。2009年到上级培训8次,培训村级14次,接受上级督导8次;驾驶员体检524人次。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健康教育范围不广,力度不够,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影响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

   2、个别村医业务素质偏低,积极性不强,村卫生室发展不平衡。

   3、防保经费严重短缺,村医不能得到及时的强化培训,卫生室设备、器材陈旧老化。

   4、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经费不到位,工作经费不足。

  (二)建议

   1、加强村医的政治教育及业务培训,提高村医责任心及业务水平。

   2、加强健教宣传,扩大宣传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3、请上级政府加大对财政的支持力度,增加卫生事业经费投入,改善妇幼卫生服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