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十篇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十篇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43:43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篇1

[关键词]牛结核病临床诊断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1-0148-01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属的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奶牛在结核病的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患病奶牛通过牛奶等媒介传染给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华亭县各级政府及兽医部门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加强对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监测、疫情报告、扑杀、消毒等防控工作,全县人畜共患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奶牛的频繁交易、流动及部分购入奶牛无检疫证明等原因,给我县奶牛结核病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华亭县自2010年以来经监测共发现奶牛结核病3起,县乡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扑杀了阳性奶牛,给奶牛养殖户造成了较大损失,现将奶牛结核病的监测、处置及体会报道如下:

一、染疫奶牛数量及诊断情况

2010年9月,县动物疫控中心采用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变态反应对全县的奶牛进行结核病监测过程中,先后发现了5头结核病阳性奶牛,其中1头为安口镇安丰村一奶牛养殖户饲养的16头奶牛中的一头;另1头为东华镇东华村一奶牛养殖户饲养的4头奶牛中的一头;另外3头是砚峡奶牛场饲养的40头奶牛中发现的。

二、疫情处置

结核病阳性奶牛确诊后,县兽医部门及时给县政府汇报了情况,并给有关乡镇通报了疫情情况,县、乡两级政府高度重视,立即采取隔离、消毒、禁止牛奶销售、扑杀等措施,及时果断扑灭了疫情,对发现阳性病牛的牛群按假定健康牛群对待,经42天后进行复检,经复检合格后解除了疫情。

三、疫情发生的原因

经调查,3起疫情均为输入性疫情。

1.饲养者防疫意识淡薄

奶牛饲养者大部分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素质参差不齐,对饲养奶牛的高风险认识不清,缺乏必要的防疫知识,存在重饲养轻管理,重治疗轻防疫的思想。

2.检疫工作不到位

从调查情况看,这3起阳性病牛都是从外地购进,无检疫证明,未经隔离就混群饲养,极有可能在购进时就已经感染了结核病

3.跨区调运

安口镇安丰村发现的这头阳性奶牛据畜主讲是当年从陕西省陇县购进,无检疫证明,也没有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4.监督管理滞后

兽医主管部门虽然在奶牛养殖户管理中下了一定功夫,采取了一定措施,与养殖者签订了《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书》、《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奶牛养殖者购进奶牛后不报告,对新购进的奶牛无检疫证明,不隔离观察等问题,不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只有在监测过程中才能发现。

四、建议及防控措施

1.加大宣传,提高养殖者防疫意识

县、乡政府及兽医部门要充分认识奶牛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动物防疫法》等法规及结核病危害性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养殖户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不断增强疫病防控意识,配合防疫人员做好防疫工作。

2.加强检疫工作力度

认真执行《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规,提高检疫人员的技术水平,认真搞好检疫工作,加强运输检疫对防止疫情传入具有重要意义,要教育群众对购进的奶牛要就地隔离观察45天以后,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

3.坚持自繁自养,减少跨区调运

根据近年来疫情发生的实际,多数属检疫环节有漏动而造成疫情输入,因此,要教育养殖户最好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地购进奶牛,购进奶牛时必须严格执行报检制度,取得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购进奶牛,并及时报告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4.加强监督管理

兽医主管部门要按照动物防疫有关法规的规定,在与各饲养者签订各种责任书的基础上,不定期地深入奶牛养殖户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养殖户全面落实检疫、监测、消毒等措施,对不执行有关规定的依法严肃处理。

5.加大监测,按规定及时处置阳性病牛

按照《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每年对辖区内的奶牛进行结核病监测,发现病牛及时扑杀,并做好隔离、消毒及人员防护等工作,对假定健康牛群经42天后进行复检,经复检合格后解除疫情。

参考文献

[1]杨广.奶牛结核病的防治[J].草业与畜牧.2012年,第8期2页52-53页;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篇2

关键词:荷兰;家庭奶牛场;机器人挤奶系统;牛群导航系统

中图分类号:S815.9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1.009

investigationofCattlenavigationSystemapplicationinHollandCowFarm

LiUJing-xi1,penGChuan-wen2,wanGLi-xue1

(1.tianjininstituteofanimalSciencesandVeterinarymedicine,tianjin300384,China;2.tianjinJialiheanimalHusbandryLimitedCompany,tianjin300404,China)

abstract:thecattlenavigationsystemapplicationinHollandfamilycowfarmwasinvestigated.therewere122cowsinthedairyfarming,withtwofamilymembersmanaging.thedairyfarmhasrealizedtheautomaticintelligentmanagementmodel,includingapplicationofvoluntarymilkingsystem(VmS)matchingwithcowflowcontrolsystem,automaticfeedingsystemandcattlenavigationsystemetc,andusageofDelproranchmanagementsoftware.Cattlenavigationsystemcouldmonitortheprogesterone,lacticdehydrogenase,β-hydroxybutyricacidandureanitrogeninmilkon-line,andtheresultswereappliedtothecattlemanagement,whichcanmakethecowhealthier,andgethighermilkproductionandquality.theaveragemilkyieldperyearwasabout9000kg;thefatandproteinofmilkwere4.4%and3.6%respectively;thetotalnumberofbacterialandSCCwere10000・mL-1and<150000・mL-1respectively.thecultivationsize,intelligentinstruments,andtheplanting-breedingmodeloftheabovefamilydairyfarmwereworthstudying.

Keywords:Holland;familycowfarm;VmS;cattlenavigationsystem

瑞典利拉伐国际公司(DeLavalinternationalaB)是全球最大的乳业机械设备生产供应商,具有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公司的创新技术始终引导奶牛行业的发展方向,拥有全球最大的服务网络,遍及全球110个国家,为100多万个牧场提供专业的牛群管理方案。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牛群导航系统在荷兰家庭奶牛场的应用及应用效果。

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奶牛场总计1.9万个,奶牛(成母牛)存栏148.4万头,主要品种为荷斯坦奶牛(占90%以上),其中黑白花占65%,红白花占35%[1-2]。牛奶总产量1188.1万t,平均年单产8000kg,以家庭奶牛场为主,养殖规模大多为80~85头,100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场约占10%[3-4]。奶牛场机械化、智能化程度很高,一般为1~3名家庭成员管理,其中10%的牧场使用自动挤奶系统(Voluntarymilkingsystem,简称VmS),有1200台VmS产自瑞典利拉伐。以下分别从奶牛场概况、智能化饲养模式和设备应用情况方面对奶牛场进行介绍,并结合我国奶牛养殖业的现状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1Veldman奶牛场概况及牛群导航系统的应用

Veldman奶牛场历史悠久,始建于1885年,位于荷兰的巴克赫伊曾(Bakhuizen),全群204头,其中成母牛122头,夫妻2人管理,平均日单产30kg,乳脂率4.5%,乳蛋白率3.65%,乳糖率4.65%。采用自由奶牛流向饲喂和挤奶模式(即奶牛自由挤奶和自由采食),奶牛流向是奶牛在牛舍不同区域(包括采食区、挤奶区和休息区)之间进行的自然移动。奶牛每年4―9月饲喂黑麦鲜草(englishrye)[5],鲜草日饲喂约60~70kg,干物质在20%左右;10月―次年3月饲喂黑麦草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利用自动补饲站饲喂精补料颗粒。

奶牛场拥有2台配有牛群导航系统的挤奶机器人系统(即VmSⅢ型),采用利拉伐“帝波罗”牛群管理系统。

通过牛群导航系统测定牛奶尿素氮,判断奶牛营养摄入的合理性,根据奶牛自身营养需求设定每头牛在补饲站的精料补饲量,补饲分两部分,一部分在挤奶区,同时具有吸引奶牛挤奶的作用,另外一部分在休息区的补饲站自动补饲,如此即达到对奶牛进行个性化补饲的目的。自动检测尿素氮,提供连续的信息来调整日粮,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降低饲料成本。

通过牛群导航系统测定牛奶中的β-羟丁酸,提前预测亚临床酮病,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牛奶损失和并发症的产生。图1是未及时处理的酮病奶牛,导致600kg牛奶的损失,并会导致1个月的恢复时间。图2是通过测定β-羟丁酸,及时处理的奶牛案例,大约需要1周的时间调节到正常水平,几乎没有牛奶损失。

牛群导航系统自动检测牛奶中的孕酮含量,分析并给出奶牛时间和合适的输精时间的提示,让奶牛场管理人员摆脱靠人工观察和直肠检的繁重劳动,提高妊娠诊断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如图3所示,通过自动检测孕酮水平,做到标准的监测,使检测率>95%。如图4所示,配种一个月的奶牛即可判定是否怀孕,勿需人工做妊娠检查,无重复输精,敏感性>90%,特异性>99%。提高受孕率,消耗量从每头2.4支,减少为1.76支。这样缩短空怀天数,早期流产检测,节省劳动力。

在发现奶牛有任何异常,或有任何异常,或牛奶有任何异常之前,牛群导航系统会针对单个牛的炎状况发出报警。迄今为止,乳中乳酸脱氢酶是检测奶牛隐性炎最准确的方法,奶牛导航系统通过自动检测牛奶中的乳酸脱氢酶,准确挑出患隐性炎的奶牛,在炎形成之前采取预防措施。系统敏感性>80%,报警特异性>98%,牛群导航系统能够在临床性症状出现之前的3d发出警报,Sop过滤器能够消除慢性发病牛只的影响,用户能够在采取治疗措施之前关注牛只,减少治疗牛只和抗生素使用量,节省时间,发生更少的重症炎,减少牛奶损失,使奶牛保持健康,如图5、图6。

2奶牛场考察心得体会

通过对上述荷兰智能化奶牛场的考察,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参考。

2.1智能化奶牛场大幅提高了劳动效率

考察的奶牛场平均每人管理成母牛大于60头,而目前我国的万头规模奶牛场中约存栏6000头成母牛,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场需要200名员工,平均每人管理30头成母牛,一般效率的奶牛场每人管理约10头。随着劳动力的稀缺和工资的增长,奶牛养殖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受奶牛场环境、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的限制,大多数人不愿意在奶牛场工作。如何提高劳动效率成为奶牛场考虑的主要问题。欧洲早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研制出机器人挤奶系统管理牛场,最近美国已有数百个奶牛场安装了机器人挤奶设备。机器人挤奶系统的应用,一方面解除了奶牛场工作人员的繁重劳动,管理人员可以按照程序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人为造成的损失。通过分析荷兰奶牛养殖状况可以得出,提高智能化管理是提高劳动效率的主要途径,也是当前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6]。

2.2VmS大幅提高了奶牛福利

VmS可以实现奶牛自愿挤奶,奶牛佩戴感应器,自动排队进入VmS挤奶,全天24h运行,实现奶牛个体化服务功能;同时还监控每头奶牛的产奶量、牛奶质量、和健康状况等,使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奶牛状况;VmS能够监测奶牛每个乳区的电导率、血奶、颜色变化,在线体细胞仪监测SCC数,VmS采用分乳区集奶,自动分流系统可以判断每个乳区奶的质量,如果一个乳区的奶不合格,可以分流到单独的奶桶,不进入大缸,确保了牛奶的质量安全。由此可见,VmS在奶牛场的使用,在保障牛奶品质安全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奶牛福利[7]。

目前天津、北京作为奶牛养殖发达地区,很多奶牛场引进了先进的挤奶和饲喂设施,在技术高度集成的同时,可引进牛群智能管理系统及关键设备,创建一个高水平的奶牛示范场,为奶牛养殖技术提升奠定基础。瑞典利拉伐公司的牛群导航系统能够在线准确测定牛奶中的孕酮、乳酸脱氢酶、β-羟丁酸及尿素氮,通过生物模型处理后在牛群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牛群管理。测定孕酮评估奶牛繁殖情况,确定奶牛时间、合适的输精时间、奶牛妊娠状况,预警早期流产,可诊断卵巢囊肿和长期乏情;测定β-羟丁酸评估奶牛代谢水平,可及时监测酮病风险,在早期采取措施预防和及时治疗;测定牛奶中的乳酸脱氢酶,能够快速、准确监测奶牛隐性炎。牛群导航系统为奶牛健康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全自动挤奶系统(包括自动补饲系统)、牛群导航系统、自动清粪系统等智能化设施的综合应用,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从而提高奶牛的养殖效率和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聂德宝,张秀凤.荷兰奶牛业生产及育种工作学习考察报告[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6,14(1):26-28.

[2]陈兵,孙景富.荷兰奶业概况[J].中国奶牛,2013(3):57-61.

[3]曾宪奎.荷兰奶业为什么成功[J].Finding,2008(12):14-15.

[4]王奇,陈海丹,王会.基于土地氮磷承载力的区域畜禽养殖总量控制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279-284.

[5]张军民.欧洲奶牛育种考察报告[J].中国乳业,2009(7):76-78.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篇3

2016年对于乳业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一线龙头乳企遭遇多事之秋,上游养殖企业50%以上亏损,而婴幼儿配方奶粉板块内企业在高库存压力下,出现业绩下滑、亏损等现象,随着奶粉新政“注册制”的深入实施,国内奶粉市场必将迎来一波新的洗牌。走向春天中国需要发展“第四代”牧场模式,使牧场主成为“牧场合伙人”,打造利益共同体,投资经营不分离。

处于行业寒冬中的乳企如何在竞争中活下来,将成为乳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未来国内乳制品行业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奶价回升对牧业带来利好的同时,必将增加乳制品加工企业的成本,跨境购、进口大包粉及液态奶依然充斥着国内市场,预计2017年,整个乳制品行业总体要好于2016年,但困难依然存在,而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也将迎来拐点。

当前,以乳业为代表的牧业面临严峻形势,国内乳制品市场需求疲软和进口低价乳制品大量冲击导致国内乳品企业对原奶的需求大幅缩减,让本处于过渡转型期、占中国牧场总量七成以上的中小牧场雪上加霜。

不少中小牧场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甚至出现了倒奶杀牛的现象。中国目前的牧场模式没有从产业链本质上改变中国牧场主的地位,没有解决牧场持续盈利和稳定发展的问题。另外,由于产品单一,牧场始终摆脱不了奶价周期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针对这一现状,有关专家认为,中国需要发展“第四代”牧场模式,使牧场主成为“牧场合伙人”,打造利益共同体,投资经营不分离。同时,在原奶生产基础上,引入中高端肉牛养殖,通过“乳肉兼营”破解中国牧业困境,最终实现生产转化,确保可持续均衡发展,以思维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中国牧业的供给雀母铩

牧场奶业过半亏损

“国际奶价下行的背景下,奶粉进口量稳增,国内生鲜奶需求骤减,养殖企业压力巨大。”黑龙江一家牧场负责人对《小康》记者说,乳品加工企业更热衷采购进口大包奶粉来生产复原乳,而不愿意采购价格较高的生鲜乳,造成我国乳品企业对原料奶的需求量小,牧场生产的原料奶销售困难,形势非常严峻。

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乳品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进口工业奶粉勾兑复原乳已经成为惯用手法,这种做法给本土养殖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多数企业采用复原乳却未明确标注,也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行业监测数据也凸显了奶牛养殖企业的困境。就在不久前,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透露,去年3月,国内奶牛养殖亏损面已达到51%,比上年增长了5.8%,亏损面超过了一半。而且这种恶劣的态势还在扩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倒奶杀牛”现象,已从小散户向大牧场蔓延。

为了应对危机,现代牧业公司不得不控制奶牛数量,把奶牛当肉牛卖。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无奈地说:“我们已经开始变相杀牛倒奶,正常奶牛淘汰率是28%,而现在达到了46%。一头奶牛正常价格为2万-3万元,现在当肉牛只卖七八千元。”

“究其实质,奶牛养殖业与下游乳品加工业利益脱节、体制上分头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上述牧场负责人认为,由于中国的体制问题,养殖企业和乳品加工企业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奶牛养殖属于农业口,乳品加工属于工业口,在管理上就是脱节的。到“下面”更是这样,养殖企业和乳品加工企业上下游利益脱节,各管一段,不能紧密结合。

就在多家大型牧业公司陷入困境的同时,伊利排名跃升至2016年度“全球乳业20强”榜单第8名。为什么同一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上游的养殖企业出现亏损,而下游的加工企业却能逆风上扬?除了内部管理等因素之外,其双方利益脱节也显而易见。

众所周知,2013年,“奶荒”背景下让奶农过了一个好年景,但是,从2014年至今,我国的原奶价格一路“跌跌不休”,导致国内奶牛养殖企业大面积亏损,为此,奶业被银行列为“高危”行业的名单。

在港上市的现代牧业则是国内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其的2016年半年报业绩显示,受原料奶售价下跌影响,现代牧业上半年收入为25.70亿元,同比下跌8.8%;截至6月底,现代牧业中期由盈转亏,亏损额为5.66亿元,而同期净利润为5.07亿元。

这是现代牧业自2010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现代牧业的亏损也让国内专家对于大型牧场是否适应中国国情提出了疑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奶牛养殖企业中,现代牧业亏损不是个案,其它的中小型牧场在2016年同样面临亏损的压力。

同为大型牧场的西部牧业,去年同样受生鲜乳价格下滑导致业绩亏损。根据西部牧业去年三季报业绩显示,1月份-9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1亿元,同比下降3.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72.66万元,同比下降400.5%;扣非后的净利润为6808.62万元,同比下降14.53倍。

对于利润的下降,西部牧业表示,主要原因为生鲜乳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同时由于2015年6月份收购全资子公司西牧乳业,该公司尚未达到预期效益,而新产品研发支出及市场开拓等相关费用投入较大,致使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加;公司经营性流动资金借款较上年同期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同比上涨。

同样,原生态牧业作为国内一家乳牛畜牧企业,公司业绩自2015年开始下滑,原因就是国内原料奶价格持续回落。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原生态牧业首次出现亏损。

原奶价格下滑,迫使奶牛养殖企业向下游产业链延伸,现代牧业、中地乳业还有中国圣牧,纷纷将触角深入下游推出自有品牌的乳制品。

蒙牛增持现代牧业是个“坑”?

面对奶业严寒,现代牧业也在尝试抵御寒冬,其在养殖加工一体化方面的布局或帮助现代牧业走出寒冬。据悉,作为国内最大的上游原奶供应商,现代牧业这几年积极在下游布局。乳业是一个行业波动较大的产业,从行业经验来看,从挤奶到加工的零距离一体化,并将奶源优势通过产品传递到终端市场,这种乳业上下游打通后的一体化模式的企业更能抵抗行业风险。

2017年1月5日,蒙牛乳业和现代牧业在港交所联合要约公告,根据公告,蒙牛将向SuccessDairyii(卖方)以每股1.94港元的价格收购相当于现代牧业16.7%的股权,交易总金额约18.73亿港元。此交易完成后,蒙牛持股将增加至39.9%,仍将是现代牧业最大单一股东。

蒙牛公共事务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双方看来,这是一次双赢的收购,不但为蒙牛保证优质且稳定的原奶源供应,现代牧业也将获得更稳定的产品输出渠道。”

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认为:“随着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低温产业发展,奶源再次得到高度重视。蒙牛要转型发展低温产业,必须要有优质而且具有一定分布性的奶源基础,γ膳6言,现代牧业是当前最优的选择。”转型升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奶业发展既面临着国外市场竞争的挑战,也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的重大任务。

记者梳理现代牧业财报发现,2015年现代牧业实现收入48.26亿元,同比下降3.99%,年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3.44亿元,同比下降54.95%。现代牧业2016年年中财报显示,报告期内,现代牧业收入为22.2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6亿元,这是现代牧业自2010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业绩。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近年来,中国乳业一直处于低谷。在国际原奶市场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后,国际廉价原奶对国内原奶冲击较大,国内原奶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现代牧业在业绩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此外,由于现代牧业自身的牧场规模过大,大牧场的管理成本压力较大,也加剧了现代牧业经营方面的困难。”

上游的日子不好过,在下游发力成为一些奶源企业的希望,现代牧业同样将触角深入下游力推自有品牌的乳制品。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告诉记者:“现代牧业在原奶销售不佳的情况下,发力下游做品牌,但是战线拉得过长,产品的销路也没有打开。这令现代牧业的日子比较难过。”

公开资料显示,蒙牛上一次大手笔入股现代牧业还要追溯至2013年,当年5月,蒙牛宣布以每股2.45港元收购现代牧业26.92%股份,总作价31.78亿港元,增持后蒙牛持有股份从原有的1%增至28%,成为现代牧业最大单一股东。

而此次增持,蒙牛乳业在公告中指出,本次收购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蒙牛于高端乳制品市场的定位,支持发展低温乳制品,成为综合市场领先公司,拥有卓著能力控制整条价值链并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

而蒙牛方面则向媒体回应称,本次增持现代牧业股份,将强化双方业已存在的业务合作关系,实现双赢的目的,为双方股东的长远利益提供有力保障。“本次收购将为公司实现2020战略打下良好基础,得到了公司董事会的一致认可”。

对于此次蒙牛增持现代牧业,宋亮向记者表示,根据蒙牛新任总裁卢敏放此前公布的规划,蒙牛乳业下一步将发力巴氏奶等低温产品,这需要仰仗国内奶源,而现代牧业的奶源南北分布较好,这将成为蒙牛转型做低温产业的重要支持力量。“同时,蒙牛增持现代牧业,不排除考虑了中粮集团方面的意愿,此前中粮方面曾提出要打造大型的原料供应基地,而现代牧业将成为蒙牛现代化的奶源基地的重要支撑”。

该交易公布次日,1月6日,评级机构穆迪指出蒙牛乳业增持现代牧业对其信用状况不利,但不会立即影响其评级。

穆迪进一步解释到,由于增持后,蒙牛乳业持股量升至逾30%,触发全面收购要约,对蒙牛乳业信用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蒙牛乳业的负债将上升。但不会立即影响对其Baa1发行人评级、高级无担保债券评级降级,以及前景“稳定”的看法,因蒙牛乳业手头现金达76亿元人民币,加上金融资产达52亿元人民币,足以应付未来12个月资本开支、短债以及增持现代牧业股权。

之前蒙牛乳业受雅士利的拖累已经致使利润大降。2013年6月18日,蒙牛乳业宣布收购雅士利乳业全部股份,共涉及资金124.6亿港元。这曾是国内奶粉行业最为显赫的并购大戏,目前看来这场斥资百亿元的收购并不是太成功。

翻阅现代牧业的最近财报,投资者会发现穆迪的担心不无道理。受雅士利所累的蒙牛乳业此次增持恐怕是又掉坑里了――现代牧业近一年来已经深陷亏损。

现代牧业2016年10月24日2016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现代牧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17亿元,同比下降9.74%;净利润方面前三季度亏损3.11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为5.49亿元。

第四代牧场或助力牧业转型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篇4

寒冬之下,中国乳业正被两股相反的力量所撕裂:一方是生存艰难的奶农,一方是走出国门寻找奶源的乳企,曾经休戚与共的双方如今正如黯然分手的恋人般渐行渐远。

“奶农破产跟乳企没有关系,是国内奶业消费市场不景气所致”,王丁棉始终想不通,这些话为何会出自自称业内人士的专家口中,他认为,“这些人忽视了事实。”

作为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他始终认为奶牛养殖这一上游产业是中国乳业的基础,而奶农群体也是因乳企的需求而生,“两者不仅是合作伙伴,更是利益攸关的命运共同体。”

因此,王丁棉对中国奶农当前面临的生存困境有自己的看法。

“以前缺奶的时候求着奶农,现在为了成本就弃之不顾,放着国内充足的奶源不用却大老远地跑到国外去找奶源。”他对《t望东方周刊》说。

尽管乳企们正越来越重视奶源地建设,但在他看来,从目前风头正劲的国外找奶大军以及仍未降温的“万头牧场”来看,“乳企们在奶源地建设上存在一些误区,有点跑偏了。”“如果国内的奶牛养殖垮了,后果不堪设想”

早在2010年11月,乳业四巨头之一的光明就以3.8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新西兰乳企新莱特51%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也成为国内最早布局海外奶源地的企业。

两年后的2012年9月,圣元宣布在法国布列塔尼半岛投资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婴儿奶粉工厂,这是中国首家在国外直接建厂的乳企。

此后,中国乳企出海建设奶源地渐成潮流。

2013年9月,蒙牛旗下雅士利投资2.2亿纽币(约合11亿元人民币)在新西兰传统奶源区怀卡托建设年产5万吨婴幼儿奶粉的加工厂。

2014年11月,伊利投资十多亿元人民币在新西兰建设的4.7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项目也正式投产。

“现在中国奶企寻找奶源的目光已不再局限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开始向欧洲地区,特别是北欧和西欧等地扩展。”王丁棉说,到国外建奶源地如今已成为奶企的必选项。

在他看来,奶企热衷到国外建奶源地并非完全因为国外奶源优于中国,而是摸准了国人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对于洋奶粉的信任,借此吸引消费者罢了,“仅仅是一个商业噱头。”

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则认为,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内原奶收购价暴涨与国外原奶收购价偏低之间的巨大落差,促使国内乳企为降低成本而选择后者。

“新西兰的原奶收购价为每公斤1.7元左右,国内原奶收购价在2014年高峰时能达到每公斤4.75元,是新西兰的1.8倍。”谷继承告诉《t望东方周刊》,乳企跑到国外建奶源地多是无奈之举。

不过,让王丁棉担忧的是,乳企大肆到国外建奶源地严重打击了国内的奶牛养殖产业,把奶农们逼上了绝路,“如果国内的奶牛养殖垮了,后果不堪设想。”

就连全国人大代表、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也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表达了相似看法,指乳企为缓解经营压力转向国外进口奶源,造成国内奶源市场出现严重“过剩”现象,不利于中国养殖业和乳制品业的发展。

“即便不管国内的奶牛养殖产业,乳企过度依赖国外奶源也可能危及中国的奶业安全。”王丁棉说。

相比之下,谷继承则对此持乐观态度,认为外界过度夸大了乳企到国外建奶源地的负面影响。

他说,这虽然会在短期内对国内奶牛养殖业产生负面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是正确选择,“因为国外资源比较丰富,成本也比较低,可以提高乳企的竞争力。”放养、圈养之争

“其实,很多乳企跑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建奶源地还受到一种观点的影响,就是认为天然放牧的养殖方式比国内实行的圈养好,产出的牛奶质量也更高。”王丁棉说。

诸多乳企甚至在广告中,大肆宣传天然放牧的优势,将其与“纯天然、无污染”直接挂钩,甚至一些业内专家也公开表示,天然放养的形式要优于圈养,更利于产出高品质的牛奶。

“这实际上是对消费者的一种错误的诱导。”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专家告诉《t望东方周刊》,国际上关于天然放养和圈养的争论并不多,学界的普遍观点是,两种养殖方式产出的牛奶并无优劣之分。

这一点从全球奶牛饲养模式的分布区域也能看出。

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主要采用天然放养方式;而美国、加拿大、欧洲则多为规模化圈养,但欧洲的养殖规模要小于美、加两国,一般不超过1000头。

“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天然放牧是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影响。相比之下,美国、加拿大也是地广人稀但却都发展了规模化圈养。”完达山乳业奶源负责人肖洪亮向《t望东方周刊》解释道。

“这就说明,采用天然放养还是圈养不取决于方式本身的优劣,而是当地实际情况。”他说,中国因草场资源匮乏,并不适合大范围发展天然放养,只能在内蒙古、新疆的个别地区实行。

“圈养仍然是中国奶牛养殖的主流方式。”肖洪亮认为,圈养较天然放养的优势在于,不仅能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还能少占用奶牛养殖资源,且利于控制疫病发生。

“并且圈养的单产要比天然放养的高出一半左右。”蒙牛奶源技术总监程晓飞告诉《t望东方周刊》。

但他也承认,因圈养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而天然放养则多以零成本的自然草场为主,养殖成本要比天然放养高出1倍左右。

“澳大利亚、新西兰每公斤牛奶的生长成本在1元左右,中国每公斤牛奶的生产成本基本在2?3元,甚至更高。”不过,在牛奶质量上,肖洪亮则直言,圈养要优于天然放养。

他给出的理由是,“圈养会根据奶牛的生长需要合理搭配多种饲料,而天然放养下奶牛多半只吃牧草,饲料比较单一,蛋白质等营养指标并不如圈养。”

这一点程晓飞表示赞同。“草原放牧中,奶牛吃的是粗饲料、粗纤维之类的植物,吃完后脂肪会比较高,而牛奶中的蛋白指标多来自精饲料,所以说圈养产出的牛奶质量反而更高。”万“牛”冲动

当然,圈养模式之所以在国内占据绝对主流,除了受制于自然条件外,还得益于长期的历史积累。

中国自1949年以来,无论是国营牧场时代还是散户养殖时代采用的都是圈养方式。完达山在53年前便在遥远的北大荒建成了存栏759头的奶牛养殖基地。

改革开放后,国家在政策上放开奶牛养殖限制,个体养殖户蜂拥而出,但养殖规模却无法与国营牧场相比;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崛起,原奶需求大增,奶牛养殖除了小而散外,开始向超大规模化演进。

2005年,现代牧业推出超大集群式养殖模式,“万头牧场”的概念由此被提出。尤其是2012年后,蒙牛、伊利、三元、辉山、飞鹤等知名乳企都陆续投入重金打造“万头牧场”。一时间,这竟成了乳企实力的象征。

“到2014年,国内已建的、在建的万头牧场数量有52家之多,筹建中的还有大约24家。”谷继承说。

而王丁棉估计,已建、在建、筹建的“万头牧场”数量可能超过100个。

外界普遍认为,“万头牧场”源自美国的大规模养殖模式,但王丁棉认为,这是对美国奶牛养殖模式的误读,因为规模化养殖和万头牧场不能画等号。

“美国确实是全球规模牧场比例较高的国家,2009年1000头以上牧场比例达到46.9%,但其万头牧场数量也只有三五个而已。”他说。

此外,美国牧场规模是在过去50年内逐步扩大的,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而中国在规模化牧场建设上起步时间晚,尚且不具备这样的积淀。

“万头牧场的建设更多是政府和企业的自主行为,非市场需求。”上述匿名专家说。

事实上,业内也曾多次探讨超大牧场的建设问题,达成的共识是:在中国南方,1000至2000头奶牛的牧场可实现最佳规模效应;在北方,除了呼伦贝尔等少数地区,其他地方并不具备建设万头牧场的自然条件。

更为关键的是,万头牧场的投资巨大。伊利此前的公告显示,一个万头牧场的投资超过3亿元。

“这其中奶牛病疫情的防治,奶牛场的环境污染,饲料供应等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王丁棉说。

飞鹤就是个典型案例。这家位于东北的乳企曾对外宣称5年内投资建设10个“万头牧场”,其中已建成的一处位于黑龙江的牧场有3万头牛。然而,2011年,因投资成本巨大,飞鹤即以1.3亿元低价出售了两个“万头牧场”。

“近两年,国内万头牧场的建设虽没2012年那么火爆,但仍旧没有冷却。”谷继承建议,乳企在建设“万头牧场”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切忌盲目扩张。得奶源者得天下

不过,让谷继承欣慰的是,乳企如今已经意识到奶源地建设的重要性,正逐渐放弃以往过度依靠个体奶农的运营模式,“将关注重点从中游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上游的养殖环节。”

当然,这与6年前那场震惊世人的三聚氰胺事件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官方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奶牛养殖环节的问题也是造成该事件的重要原因。

“奶农养殖环节缺少监督,且没有统一标准规范,随意性很大。”上述要求匿名的专家说,一些奶农为降低养殖成本,会故意购买廉价饲料喂养奶牛,影响原奶质量。蒙牛转盘式挤奶

并且奶企和农户之间的购销合同往往无法规避养殖环节的风险,“企业也不知道奶农到底给奶农喂的什么,往往都是出事后才知道,处于被动地位。”上述专家说。

三鹿事件后,在国家政策驱动下,乳企开始在一些奶牛养殖集中区发展与奶农合作共建的规模化养殖小区。“通过投入资金、技术的方式,帮助奶牛养殖者提高养殖水平,提升奶源品质。”蒙牛奶源管理系统负责人郭小岑告诉《t望东方周刊》。

但在经历过奶价大起大落、三聚氰胺事件等一系列波折后,乳企们已不再满足于半自有化的奶源地,开始着手建立自有奶源地,构建更安全的奶源供应体系。

蒙牛在2012年初投资成立了富源牧业公司,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引进优质母牛,目前奶牛存栏数达5万多头,年生产鲜奶达到20多万吨;此外,蒙牛还参股了现代牧业、原生态牧业等多家奶牛养殖企业。2008年9月25日H,质检人员在伊利实验室做产品检测

“蒙牛的策略是通过投资、参股的方式建设自有奶源地,目前像富源这种控股牧场的奶源能占到总需求奶源的30%,现代牧业这些参股企业供应的奶源也能占到30%,剩余的奶源就都来自合作模式下的牧场。”程晓飞说。

伊利在奶源建设上的模式与蒙牛相似。公开报道显示:伊利在2007?2011年累计投资了74亿元用于奶源体系升级,2012年更是投资了89亿元用于奶源地建设。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篇5

一、奶牛良种繁育工作现状

(一)产业发展情况

截止到2012年底,我市奶牛存栏6.18万头,其中能繁母牛3.8万头,涉及饲养场户12052户,年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53个,存栏规模13415头,占总存栏量的22%。乳品加工企业6家,日加工能力1000吨;奶站9个。

(二)种畜禽场数量及情况

我市目前有两家奶牛良种场。化工(集团)高产奶牛繁育中心现存栏奶牛4000头,其中产奶牛1600头,日产奶40吨,年可提供优质小母牛600头。市崖头良种奶牛繁育推广中心现存栏奶牛1000头,其中产奶牛400头,日产奶10吨,年可提供优质小母牛150头。

(三)配种站点数量及人工授精覆盖

全市共有人工配种站点34个,其中13个,11个,4个,2个,区1个,区1个,区2个。人工授精覆盖面达到100%。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是按受胎奶牛每头2支配备不够用,建议按照2.5支配备。二是奶牛因买卖导致存栏量变化,使补贴有时很难规范执行,不能按签订的合同执行。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该项目,使我市奶牛不断得到改良,生产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奶供应不断得到保障,奶农收入不断得到增加,奶产业得到全面发展。计划全年集中举办专业培训班2次,培训人次100人;改良奶牛2.5万头,生产优质后备母牛1万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5吨,比上次项目单产增加250公斤,每头产奶牛多为农民增收450元。

三、补贴范围及数量

对全市范围内的2.5万头荷斯坦能繁母牛实施良种冻精补贴。

四、补贴对象、标准和时限

(一)补贴对象。按照政策公开、自愿、农民受益的原则,补贴对象为项目区内自愿使用良种开展人工授精的奶牛养殖场(户)。

(二)补贴标准。按照每头能繁奶牛年使用2剂冻精,每剂冻精补贴15元测算,每头能繁奶牛年补贴30元。

奶牛良种补贴具体任务及资金分配情况详见附件1。

(三)补贴时限。本年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截止日期为12月10日。补贴如有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并将结余情况于12月20日前以正式文件报市畜牧兽医局、市财政局。

五、项目实施程序

(一)广泛宣传

通过公告、媒体、张贴宣传纸等方式,对补贴范围、条件、标准、程序和相关要求进行宣传,达到每个奶牛养殖场户知晓。各市、区电视、媒体应积极宣传并发放明白纸到每个养殖场、户。

(二)摸底调查

各市、区要组织专门人员对辖区内的奶牛养殖场、户进行摸底调查,对符合条件的能繁母牛进行挂标登记和确定,同时对产奶量达到7000公斤以上的奶牛进行良种登记。

(三)填表申请

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自行填写《奶牛良种补贴资金申请表》并向所在地镇兽医站申报。

(四)核实数量

各市、区对申请的养殖场、户进行汇总、核实无误后,再由镇、村及具体核实人员签字盖章。

(五)签订良种补贴合同和冻精采购合同

县级畜牧兽医部门与奶牛冻精补贴户签订《省奶牛良种补贴合同》(见附件2)。市畜牧兽医局与省确定的供精单位签订《省奶牛良种补贴细管冻精采购合同》,选定最适合的牛只(见附件3)。

(六)发放冻精

各市区根据分配的冻精数和具体种公牛号与供精厂家联系,按要求一次性采购。

(七)配种

各市、区要按以下要求进行:

1、对所有配种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2、对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配种站点重新进行条件审查,设施设备证达标的且有繁育工证的允许进行配种。

3、制定统一的服务收费标准和办法,每头每次2只冻精60元。

4、制订基层技术人员和奶牛养殖户培训计划。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按照每个技术员指导20-30户的要求,明确具体进行技术服务的养殖户、服务内容和基本要求。

5、制订奶牛选种选配方案。主要目的是建立健全配种、产犊、产奶及健康状况等相关信息记录档案。

6、建立冻精细管使用三联单制度。三联单主要内容应包括冻精采购价格、补贴后价格、配种服务收费、配种日期、牛号等,三联单各市区可自行印制,配种人员领取填写,农户签字确认,三方各存一联。有条件的可实行微机化管理。

7、承担任务的配种站点要建立良种使用登记册,并附有养殖户签名、指印和联系电话,以被抽查核实。

8、对能繁母牛和新生犊牛统一施加耳标,建立繁殖养殖档案,并依法在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备案。

(八)公示

各市、区畜牧兽医部门要组织有关单位在项目村适时张榜公示本村受益农户及其饲养牲畜的配种情况,包括养殖者姓名、供精单位名称、牲畜品种、授精次数、配种成功次数、补贴标准及金额、人工授精收费标准及金额等。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县级畜牧、财政部门组织力量进行抽检,抽检比例不低于10%。

(九)整理归档

各市、区要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各种记录进行归档,形成规范的补贴户养殖档案并进行汇总,填写《2012年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场户汇总表》(见附件4)。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市及各市、区都要成立由畜牧兽医、财政部门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同时,也要成立由畜牧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的专家组,负责项目的技术服务。要明确各个阶段不同单位、不同人员的职责,形成权责明确的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见附件5、6)

(二)加大投入

各市、区要保证项目顺利开展的必需的交通工具、细管保存设施设备、各种记录表格、宣传材料等等。同时,要尽可能的安排工作经费,保证项目开展的各项支出。

(三)加大透明度

市及各市区都要面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随时处理举报问题,确保政策惠民,好事做好,体现社会公平。市畜牧兽医局监督电话为:5204182;市财政局监督电话为:5231316

(四)加强检查

市要每季度调度一次项目开展情况并进行实地抽查,重点检查执行过程记录及档案的规范情况。各市、区也要制定相应地具体的检查办法,确保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小结,随发现问题随时整改,确保项目执行不走样。

(五)及时上报

1、2013年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继续实行月报制度(见附件7),每月4日前报市畜牧兽医局。未能按要求及时报送项目实施有关信息的,下一年度调减任务或取消资格。

2、2013年12月20日前将良种补贴实施情况总结及有关汇总表上报市畜牧兽医局。

(六)资金结算。市级畜牧兽医、财政部门对《奶牛(肉牛)良种补贴细管冻精采购合同》、良种销售发票和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出具的冻精采购到货证明进行审核后,向省畜牧兽医局、省财政厅提出资金结算申请,省里审核同意后,由市级财政部门在10个工日作内据实将奶牛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奶牛供精单位。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篇6

一、全区奶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奶类产量持续增长。奶牛饲养量达到2万头,鲜奶年产量5万吨,奶产业实现产值10318万元,农民来自奶产业的收入达到600元以上。二是牛群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种改良步伐加快。自自治区开始实施《宁夏奶牛品种改良》项目,启动《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我区累计引进优质冻精40400支,改良奶牛24500头,,引进国内外优质性控冻精1000支,在长城奶牛场、先农园区试验推广奶牛性控繁育技术,为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系谱档案、佩戴管理耳标、并录入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从而为奶牛养殖园区和规模养殖场做好良种引进、选育和繁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三是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增强。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4.58万亩,其中优质苜蓿2.580万亩,共完成秸秆综合利用10.6万吨,其中带穗玉米青贮4.18万吨,使我区秸秆综合利用率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区已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奶牛园区、规模养殖场13个,千头以上园区和养殖场达到7个,奶牛入园率和机械化挤奶率均达到100%。,新建2个奶牛养殖场已开工建设。奶产业的发展辐射带动了1800多户农民以各种形式参与生产经营,其中:牧草专业种植户700多户,奶牛养殖户1100多户,卓有成效地构建了农民增收的稳固平台,我区奶产业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大政府推动力度。今年,区政府出台了《区奶产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计划安排奶产业扶持资金339万元,重点扶持奶牛园区改扩建、奶牛品种改良、奶牛保险、奶牛风险基金等补贴,在养殖用地上合理规划布局,充分利用荒地资源,无偿划拨园区建设用地,或以最低出让价划拨园区用地,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建设高标准奶牛园区的可行性,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发展奶牛积极性。

2、创新园区建设投入机制。在园区改扩建坚持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补、项目投、银行贷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对改扩建的奶牛园区,全部是由企业投入为主,政府对达到验收标准的奶牛园区以奖代补50万元。在资金的使用上也不是无偿投入,而是以政府扶贫资金的形式投入,将50万元以奶牛的实物形式投入,折算成50头奶牛,企业每年上缴财政5万元,(每头牛每年1000元),用于区贫困户扶贫资金,连续5年为一个周期,既保证了政府资金对企业支持,又做到企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

3、全面推进标准化饲养。建设高标准奶牛养殖园区,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饲养模式实现奶牛效益的最大化。在石嘴山卉丰农林牧场示范推广了dhi测定、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奶牛无公害饲养等技术,率先在全区购进了一套“奶业之星”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对奶牛进行智能化管理,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全场600多头奶牛的生产情况了如指掌;使用tmr全混合日粮搅拌机,使日粮结构更趋合理、平衡、科学化,单产水平提高20%左右;建立了电子监控系统对全场的每一个角落进行24小时的监控,随时处理意外情况;建设扶贫奶牛托养中心,创新政府扶持资金机制,实现奶牛场养殖规模捆绑扩张,达到国家、企业、农民的“三赢”。在卉丰农林牧场的发展模式示范推动下,我区高产奶牛核心群也逐步形成,奶产业发展步入健康稳步发展阶段。

4、加强疫病控制,保障安全生产。重点抓好以牲畜口蹄疫为重点的奶牛疫病控制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做好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检疫监测工作,强制淘汰染病牛,对奶牛园区、规模养殖场、规模户实施全面彻底的消毒灭源。通过按规定程序实施高质量、高密度的免疫接种和全面彻底的消毒,奶产业的安全生产得到了有效保证,增加了农民发展奶产业的信心。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篇7

一、充分认识贯实《条例》的主要意义

乳品是人民群众主要的生活消费品,乳质量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关系社会和谐不变。《条例》明确了奶畜养殖、生鲜乳收买、乳成品生产、销售以及进出口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详细要求,对违法生产运营行为的处分打击、县政府和监督治理部分职责和问责等作出了明确规则,为切实增强乳质量量安全监管,保证乳质量量安全,供应了政策根据和司法保证。

认真贯实《条例》,具体整理和规范乳操行业生产运营次序,切实提高乳质量量安全监管程度,关于加强人民群众消费决心,促进乳业健康发展具有非凡主要意义。

各级各有关部分要从贯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公共食物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立场,充分认识贯实《条例》的主要意义。依照《条例》要求,明确责任,制订办法,全方位、全进程增强乳质量量安全监管,推进我县乳操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具体增强乳质量量安全监督治理

(一)增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

1.推进奶牛规划化、规范化养殖。依照属地治理的准则,加速推进奶牛规划养殖、规范养殖,以全县四个奶牛养殖小区(场)为基本,加大扶持力度,落实鼓舞政策,到2008年岁尾,散养奶牛悉数进入养殖场(小区)集中豢养。

农牧部分要增强对奶牛养殖场(区)的监管,严厉生鲜乳生产规范和要求,坚持健全养殖档案,做好免疫防疫、消毒诊疗、无害化处置等工作,推进依法养殖、规范养殖、科学养殖。

2、对奶牛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运用严厉把关。农牧部分要把奶牛饲料生产企业、卵白饲料生产企业和外地购进的奶牛饲料及奶牛场的自配料悉数归入监管范围。发现问题实时查处。还积极推进规划化养殖场(区)饲料统一收购、统一检测形式,加大及格饲料推行力度,健全饲料起原记载,完成饲料质量的可追溯,削减奶农涣散收购风险。严禁运用国家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其他化合物,严禁运用《兽药治理条例》规则的犯禁药品,严厉执行国家有关休药期规则,坚持完善投入品运用记载,保证运用安全。

3、规范奶站和生鲜乳收买行为。农牧部分要切实增强对全县四个奶牛场、奶站监管,按期对生鲜乳质量进行抽查查验,发现问题实时申报、处置。关于不符合前提、问题严厉的生鲜乳收买站果断予以取缔,组织奶农统一交奶,并留样备检,因质量不及格被拒收的,由责任奶农承当一切损掉和责任。各有关部分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继续严厉执行科级干部和技能人员包站责任制,呈现问题严厉追查责任。

4、推进乳成品生产企业、生鲜乳收买站一体化治理。农牧部分要结合全县实践对奶站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结构,鼓舞乳品加工企业采用收买、租赁等方法对奶站直接收理,将生鲜乳收买站作为企业的第终身产车间,执行“养殖—挤奶—收奶—原料奶入厂”封闭运转,到年6月底前将奶站悉数归入乳成品生产企业治理。

5、规范生鲜乳储存运输。农牧部分要将生鲜乳储存运输环节归入监管范围,对生鲜乳储存容器、运输车辆以及从事运输人员,依照《条例》有关规则进行规范治理。对生鲜乳储存、运输环节发生问题的,立刻中止营运,对受污染的生鲜乳封存销毁,严禁流入生产、消费领域。

(二)增强乳成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

1、严厉乳成品行业准入准则。有关主管部分要按照《条例》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乳成品工业产业政策》有关规则,增强对乳成品生产企业的审查,新建企业不符合具有不变奶源基地等行业准入前提的,不得进入乳成品加工行业。不具有乳成品质量安全保证前提和响应检测设备的,依法撤消生产答应证,不得从事乳成品生产活动。

2、落实乳成品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坚持健全从原资料入厂到产物出厂全进程的质量安全保证系统,严厉执行乳成品生产规范,依照质量安全要求组织生产。执行原资料购进检验准则,对收买的生鲜乳逐批进行查验,查验不及格的,一概不得收买入厂。严厉节制食物添加剂的运用,不得添加规范外的任何风险人体健康的物质。严厉出厂查验准则,做到批批查验,查验不及格的,一概不得出厂。坚持销售台账,并留样备查,保证产物质量可追溯。

3、增强对乳成品质量的查验监测。质监部分要按期对乳成品质量进行查验监测,对查验出不符合质量安全规范的产物,责令企业立刻停产整理,封存销毁库存产物;对已售出的不及格产物,要求企业立刻召回并销毁。企业经由整理,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撤消生产答应证。

(三)增强对乳成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管

1、严把乳品销售市场准入关。工商部分要对乳成品销售者的运营资历进行严厉审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物卫生法》,未获得卫生答应证的一概不处理营业执照。严厉打击超范围运营乳成品的违法行为。

2、落实乳成品销售者自律准则。工商部分要监督乳成品销售者坚持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进货注销、乳成品安全信息公示等自律准则,照实记载乳成品进货物种、数目、流向等内容,有关证票和进货台账应保管两年以上,完成乳成品进货可追溯。

3、坚持销售环节乳成品退市准则。乳成品销售者要依照县政府、监管部分、乳成品生产企业的乳成品安全信息,对不及格乳成品实时采取下架、封存等办法,中止销售,为消费者处理退货,对退市乳成品进行跟踪注销,监督销,避免再次流入市场。

4、增强市场监测和消费者告发信息分析。工商部分要做好销售领域乳成品抽样监测工作,实时监测信息。充分发扬消费者申述告发收集效果,抵消费者反映的不及格乳成品申述告发信息,快速反响,立刻核对,并向有关部分和企业传递。

(四)增强餐饮服务环节乳成品的监管。餐饮单位要执行收购乳成品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和台账记载准则。照实记载进货时间、食物称号、规格、数目、供货商等相关内容。批量收购的,还应讨取食物生产答应证、营业执照、查验及格证实。卫生部分要对餐饮业运营者食物索证索票等状况增强监督检查,对违背者依照有关规则予以处分。

专治时期,有关乡镇明确一名副科级干部带队,农牧、工商、质监等部分要明确专人进驻养殖小区(场)和奶站,进行整改提高,健全组织机构代码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工商营业执照、养殖场动物防疫及格证,整改不达标,人员不能撤,保证早日完成整治任务。还要继续落实驻场监控制度,专治时期,各工作组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做好奶牛养殖环节奶站收买、运输、技能指导和维护不变工作。

三、进一步明确乳质量量安全责任

(一)生产运营单位是乳质量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买者、乳成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对其生产、收买、运输、销售的乳质量量安全负责,是乳质量量安全第一责任者,要结实坚持责恣意识,严厉依照《条例》规则,依法生产运营。

(二)监管部分严厉实行监管责任。农牧部分负责奶畜豢养以及生鲜乳生产环节、收买环节的监督治理;质量监督部分负责乳成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治理;工商行政部分负责乳成品销售环节的监督治理;卫生部分负责乳成品餐饮环节的监督治理;食物药品监督治理部分负责乳质量量安全的综合协调、组织查处乳质量量安全严重事故。

(三)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乳品的违法犯罪过为。公安部分负责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乳质量量安全案件进行查处。对风险较大、结果严厉的实时立案,快侦快破,依法从重查处,真正起到震慑乳质量量安全违法犯罪过为的效果。

(四)各乡镇人民县政府对本辖区乳质量量安全负总责。统一指导组织本行政区域乳质量量安全监督治理工作,按期研讨乳质量量安全工作,组织排查隐患,应对乳品安全突发事情。坚持健全监督治理机制,明确监管部分,落实监管要求,对监管部分进行评断、审核。

四、认真落实各项保证办法

(一)增强组织指导。各部分要把贯实《条例》列入主要议事日程,首要负责同志要亲身研讨部署,主管负责同志要集中精神抓好组织落实。各有关部分要依照职责分工,结合工作实践,研讨制订贯彻《条例》的详细办法,保证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各级各部分要坚持信息互通和结合法律准则,增强协调,亲密共同,具体提高乳质量量安全监督工作程度。

(二)坚持风险预警机制。要按期组织有关部分对乳品进行预警性检测和风险分析研讨,有针对性开展预警监测,消除安全隐患,严重问题实时申报,决断处置。充分发扬工商12315、质监12365、卫生12320等群众性投诉告发收集的效果,制订奖励办法,鼓舞群众告发,实时、精确、有用处置群众告发投诉,构建全社会一起参加的乳品安全预警预告系统。

(三)增强检测才能建设。亲密跟踪乳操行业质量安全动态,发现新的风险要素,实时研讨修订响应的质量安全规范。在整合现有检测资源的基本上,装备需要的先进乳品检测设备,使查验检测才能与乳品生产发展相顺应。乳品生产企业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规范,装备专业人员,完善检测办法和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质量安全保证才能。各级农牧质监、工商等监管部分按规则开展生鲜乳、乳成品质量抽检。

(四)严厉落实乳质量量安全责任追查准则。对生产销售不符合质量安全规范乳品的奶畜养殖户、生鲜乳收买者、乳成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按照《条例》严厉惩办,组成犯罪的,依法追查刑事责任。

农牧、质监、工商、卫生等部分不实行《条例》规则职责、渎职不尽职、监管不力形成严厉结果的,或许滥用权柄、有其他不尽职行为的,按《条例》有关规则,严厉查处。

各级县政府对发生乳质量量安全事故的,该当按照有关司法、行政法律实时申报、处置;形成严厉结果或恶劣影响的,对有关县政府负有指导责任的负责人依法追查责任。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篇8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五条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米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米;,

(二)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

(三)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第六条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布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场区周围建有围墙;

(二)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

(三)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并有隔离设施;

(四)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

(五)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

(六)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在5米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

第七条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具有下列设施设备:

(一)场区入口处配置消毒设备;

(二)生产区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设施设备;

(三)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适宜材料,以便清洗消毒;

(四)配备疫苗冷冻(冷藏)设备、消毒和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或者有兽医机构为其提供相应服务;

(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

(六)有相对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第八条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有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患有相关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动物饲养工作。第九条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按规定建立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等制度及养殖档案。

现就奶牛养殖小区的规划建筑与动物防疫要求浅谈与下。

1奶牛养殖小区场址选择的要求

养殖小区要建在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土地坚实、地下水位低、便于排水排污并且有斜坡的开阔平坦地方,最好是沙壤土地。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能保证生活生产用水。养殖小区的位置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距离应符合规定标准。般应在居民点的下风头,距村镇工厂500米以上。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交通便利,供电方便,要求距主要交通道路500米以上。远离屠宰、加工和工矿企业,特别是化工类企业;远离噪音。

2奶牛养殖小区场区规划的要求

应本着因地制宜、科学饲养、环保高效的原则,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场地建筑物的配置应做到紧凑整齐,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生产区封闭隔离,工程设计和工艺流程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养殖小区内可划分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生活管理区和粪尿污水处理区、病畜管理区等,要求布局合理、分区严格管理,分设净道与污道、雨污严格分开,便于防疫消毒灭源等。多场(户)入住养殖小区的,生产管理要有统一要求、统一标准。

3奶牛养殖小区牛舍建筑的要求

奶牛舍最适合的温度是10qC~18oC。温度低于0~C或高于2CC,对奶牛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高温高湿的环境,对产奶量影响较大。应采用半开放式牛舍,设有顶棚,四面敞开或座北朝南、前面敞开。奶牛舍可设计为单列式或双列式,单列式牛舍一般跨度为5.5~6.0米,双列式牛舍一般跨度为11.2-12米,双列式中间通道宽1.5-1.8米。牛床应做成斜面,一般坡度为1%~1.5%,成年牛的牛床长1.8-2.0米,宽1.2-1.3米,床下坡面设有排粪沟。牛床前设有固定的水泥饲槽和颈枷,饲槽宽0.5米,深0.25"-0.3米。每栋牛舍的前面或后面,要有运动场,在场内设有饮水池,同时有凉棚、盐槽,运动场面积不小于每头牛20~25平方米。

4奶牛养殖小区的动物防疫要求,

在奶牛生产中应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制定有隔离措施和传染病控制措施,有预防、治疗奶牛常见疾病规程,有传染病发生应急预案,有效防止和消灭奶牛疫(疾)病,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4.1建立完善的防疫消毒制度并切实执行据奶牛小区的饲养规模,在小区周围应建围墙.大门口应设消毒池等消毒设备。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区分开。生产区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内设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车辆消毒池要求:长4.5米、宽3.5米、深0.3米;人行过道消毒池要求:长2.8米、宽1-1.4米、深0.05米。池底要有坡度,并设排水孔。消毒池内应常年保持足够量的2%~4%氢氧化钠溶液或其它有效消毒药。外来人员一般不得进入生产区,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时应更换工作服及鞋帽,经消毒室消毒后方可进入。定期使用2%的苛性钠溶液或10%的石灰乳或过氧乙酸溶液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对牛舍、周围环境、运动场地面、饲槽、水槽等进行消毒处理。小区奶牛要实行《奶牛健康证》管理和免疫标识制度,建立奶牛养殖档案。通过对奶牛佩戴耳标,实现一牛一标一号.详细记录奶牛免疫、饲养和用药情况,及时掌握和监控牛群疾病状态.为小区原料奶卫生安全追溯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动物疫病的检疫检测和健康检查。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疥癣等体表寄生虫病的检查和驱虫;6~9月份,梨形虫病流行区要定期检查并做好灭蜱工作,10月份对牛群进行一次肝片吸虫等的预防驱虫,春季对犊牛群进行球虫的普查和驱虫工作。按免疫计划实施口蹄疫等疫病的免疫接种,一般每年进行2次,可分舂、秋两季各一次或按免疫时间注射。根据牛场实际,必要时可选择注射炭疽、炎、布氏杆菌病疫(菌)苗等。使奶牛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及时处理粪尿,防止污染环境。新引进的奶牛必须持有法定的检疫合格证明,并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即购进后,在隔离区隔离饲养2个月。经检疫无疫病、确认健康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合群饲养。饲养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如发现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者,应及时调离,以防人、牛交叉感染。

4.2发生疫情时的紧急防制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疫情。迅速隔离、处置病牛。当发生口蹄疫等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时,应及时划定疫区封锁,隔离、扑杀病牛,建立封锁带,出入人员和车辆要原菌后,有条件的必须进行药敏实验,并保留细菌标本供进行血清杀菌活力(SBa)实验。在药敏试验结果未知晓前或临床诊断相对明确的,可先进行试验性治疗。

4.3普通病的防治抓好奶牛不孕症、炎、蹄病这三大病为主的普通病防治工作。分别制定保健计划、防治计划或防治规程。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及时处置可能引起这三大病的诱因。采取及时治疗子宫疾病、做好干奶处理、修蹄浴蹄等措施,有效防治奶牛不孕症、炎、蹄病这三大病的发生。一旦发病及时治疗(含所有普通病)。

4.4建立养殖用药档案做好防疫、用药、治疗、处置等各项记录,按规定执行休药期和牛奶废弃。抗生素及其它兽药使用符合《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要求,有抗生素和有毒有害化学品采购使用管理制度和记录,有奶牛使用抗生素、隔离及解除隔离制度和记录。按规定保存档案、病例和处方。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篇9

关键词:DHi(Dairyherdimprovement);长江中游;应用;黄冈市

中图分类号:S8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4-6092-03

奶牛群体改良(Dairyherdimprovement,DHi)是建立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基础上的育种和生产管理技术,所以又称为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是通过测定奶牛个体的产奶量、乳成分和体细胞等指标,结合牛群的胎次、产犊日期等基础资料,形成DHi报表,分析整个牛群的生产和管理现状、遗传进展、产奶水平等情况,得到个体和群体的性能综合评定结果,发现育种和生产管理上的具体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奶牛场的经营和管理者,以便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对提高牛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最早于1994年开始推广DHi技术,先后建立了3个DHi测定中心,并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逐步开展测定工作[1]。

湖北省黄冈市位于长江中游,在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的落户和带动下,已建成投产高标准、规模化千头奶牛牧场26个,奶牛存栏量3万多头,成为湖北省奶业发展的优势区和华中地区的奶牛产业中心区。由于DHi技术在当地应用的时间较短,一些奶牛场不能很好地利用DHi分析报告,或奶牛场的应用效果不明显,影响了DHi测定工作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推广和普及这一技术,现将湖北省黄冈市某奶牛场的DHi检测和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选择参测牛场2012年1~12月的所有在群产奶牛,参测牛数量最多时有172头,最少时为125头。所有泌乳牛饲喂tmR日粮,成分包括干草、青贮料、混合精料,早晚两次采用机械化挤奶。

1.2试验方法

1.2.1采样与送检奶样瓶消毒清洗,添加DHi测定专用防腐剂备用。按正常生产程序,进行清洗消毒、擦干、弃去前3把乳,调整管道通路,再开始机械挤奶。挤完奶后,记录奶瓶中当次产奶量,取奶样共50mL(早晚奶样按6∶4的比例采取),专用运奶箱冷藏保存,随采样表信息等一起送湖北省DHi中心参加测定。

1.2.2报告获取与分析从湖北省DHi中心获得反馈报告,通过与DHi测定理想值的对比,进行该牧场2012年全年测定结果的综合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牛群基本情况

该奶牛场参测牛的数量平均为155头(图1),其中头胎牛占64%、二胎牛占10%、三胎牛及以上的占26%,与理想值3∶2∶5相比,头胎牛的比例偏高,这主要是该场投产时间较短、前期外购的牛淘汰比例较高,培育自繁牛群为当前重要任务之一。从各月份的数量变化来看,上半年的泌乳牛数量大于下半年的,其中以9月份的为最低(仅125头),这是由于该场处于长江中游,夏季高温高湿,严重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因此通过调整干奶、配种等时间,有意使泌乳期(主要是泌乳上升期和泌乳高峰)错开热应激期,减少产奶量损失。

2.2产奶量与乳成分

泌乳牛平均日产奶量及乳成分全年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2可见,平均日产奶量自5月份开始逐渐下降,持续半年之久,至11月份才有显著上升。虽然不排除个体泌乳高峰、日粮营养、体细胞数等其他因素影响,但仍可以认为夏季的热应激是导致产奶量下降的主要问题。

在乳成分的变化方面,乳糖比例较为稳定;乳脂率在4~6月期间的较低,9~12月的较高,这可能与下半年的优质青干草比例增加、青饲料品质较好(青贮玉米收割期)等日粮因素有关;全年的乳蛋白率也有波动,但变化幅度较小。脂蛋比相对比较稳定(0.99~1.13),大多数月份的都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

2.3体细胞数

由图4可见,上半年的体细胞数(SCC)呈现逐步上升态势,8月份达到最高值(101万个/mL),9月份起逐步下降,虽然12月份有所反弹,但总体上仍表现出与牛舍温度、湿度及环境卫生状况的密切相关性。一般认为,随着胎次的增加,SCC有上升的趋势[2,3],而该场的产奶牛群中头胎牛所占比例接近2/3,隐性炎的潜在威胁要大于体细胞数相当的其他奶牛场。

2.4泌乳天数与产犊间隔

该奶牛场2012年各测试月份的平均产犊间隔为417d;经产牛全年的平均产犊间隔为459d(取参测牛全年最大值),与理想状态的13.5个月(405d)相比,该场的平均产犊间隔多出了54d,其中有27头牛(占经产牛的比例为1/2)的超过了400d,有18头牛(占经产牛的比例为1/3)的超过了500d,即使为避开热应激而采取的停配期,还是有一部分的成母牛存在繁殖问题。该场参测牛各月份的平均产奶时间为224d,全年平均为316d(取参测牛全年最大值),其中有62头牛的产奶时间超过了400d。与理想产奶时间区间165~175d及标准泌乳期305d相比,该场的平均产奶时间增加了2个月,平均泌乳期延长了10d,说明有部分牛的生产周期被拉长,不利于牛群休整,也间接降低了平均产奶量。

此外,在产奶时间超过400d的牛中,头胎牛就有37头,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后续的产犊间隔将会更长。

2.5综合损失

除牛群胎次分布比例、干奶牛比例外,高峰期延迟等6项因素都造成了经济损失。淘汰牛年龄偏小引起的奶损失量最大(全年合计532t),这主要是由于该场投产时间较短,前期购进的牛尽管年龄不大但产奶量低,或是有其他生产问题,在产犊后的几年内逐步被淘汰;随着自产牛的陆续投产,淘汰牛年龄会逐步调整至合理水平。泌乳时间过长是引起奶损失的另一重要因素(全年损失量211t),而高峰期延迟、胎间距较长、遗传进展慢、SCC较高引起的奶损失相对较小(图5)。

3讨论

3.1牛群结构

合理的牛群结构有利于奶牛场的均衡生产和持续发展。在奶牛场起步期,以繁殖扩群和培养自己的后备牛为主要任务,因购进的牛参差不齐,一般在繁殖1~2胎后逐步淘汰,尽管有的牛未到合理的淘汰年龄,由此而造成的奶损失也是牛场发展需要付出的必要代价。在牛场发展期,后备牛陆续投产,头胎牛是产奶牛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牛场步入稳定生产期后,就应按照理想比例3∶2∶5,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产奶牛的群体结构。

3.2产奶量和乳成分

产奶量和乳成分是奶牛场的综合性指标,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大多数的奶牛场都把提高产奶量作为增加经济效益的首选途径;少数奶牛场则因产奶量已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增长的难度较大,所以在稳定产量的同时,还注重于改善乳成分,以获得优质奶差价;还有的奶牛场把销售额作为首要指标,追求高的乳脂率(乳脂率为大多奶企的主要议价标准),虽然其产奶量不高,但销售额不减,且相应的饲料投入略低,仍然可以获得好的收益。而对于本次调查测定的奶牛场,还是应从牛群改良、繁殖配种、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疾病控制等各个方面着手来提高产奶量。

3.3体细胞数

体细胞数是DHi测定记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奶牛健康和奶牛保健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根据SCC的高低可以判断炎的发病情况或潜在威胁,成为奶牛场生产管理的重要指导数据[4,5]。每毫升牛奶中的SCC在正常情况下为20万~30万个,头胎牛的理想数为15万个[6,7]。SCC的升高不仅提示奶牛乳腺不良或是已患有隐性炎,而且对牛奶品质有着不良影响(乳脂和乳糖下降),所以应针对不同的泌乳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3.4产犊间隔

在正常情况下,奶牛承担着繁重的生产任务,发生生殖疾病机率增加,有些牛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繁殖障碍,从而延长产犊间隔,反过来又影响了产奶量和经济效益。对于包括本场在内的多数奶牛场,人的因素和牛的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如避开热应激期采取的推迟配种,不或隐性延误了配种等。

4小结

DHi已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奶业技术服务体系,能综合评价奶牛场生产和管理现状,及时发现个体和群体的具体问题,以便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还可将测定结果应用于种公牛的后裔测定、良种奶牛的联合育种等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奶业的发展。

通过本次测定发现,热应激对产奶量、配种计划等有着重要影响,这同时也是当地乃至长江中游许多奶牛场存在的共性问题。而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情况千变万化,通过DHi报告发现问题背后总有深层次的原因,多数情况下奶牛场因技术或其他因素受限,给出的建议并不能及时落到实处,问题得不到改善或彻底解决。对此,参测奶牛场应充分认识到DHi只是发现问题的手段之一,结合自身实际条件,由易到难、由核心到逐步解决问题才是奶牛场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王加启.现代奶牛养殖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史春玲.应用DHi技术有效防控炎提高奶牛生产水平[J].中国奶牛,2011(13):29-30.

[3]梁琛,张晓彦,张建海,等.DHi体系在奶牛生产中的作用效果分析[J].中国奶牛,2012(2):45-49.

[4]任惠波,刘海林,杜丽飞.DHi在湖南奶牛业中的应用[J].中国乳业,2011(7):36-38.

[5]王杏龙,毛永江.DHi技术体系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4):58-60.

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篇10

贡井区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规划报告贡井区地处近郊,是市级综合副食品基地,畜牧业在我区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我区畜牧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生产以九十年代初牛奶生产的迅速发展为转折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性(以养猪为主)、家庭型、副产物需求型,面向多元化、规模化、效益型转变,奶牛生产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九十年代初到浙江引进优良黑白花奶牛到九四至九七年奶牛基地建设,我区奶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现已基本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以市乳品公司为龙头,带动基地和农户的扩大发展)。我区牛奶产量自九四年以来一直稳占全市总产量的50%左右,为丰富城市菜篮子,解决全市人民牛奶的供应,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加速我区奶牛产业的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速发展优势产业的有关要求,区委区政府拟着力实施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带动和推进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制定以下规划。一、总体规划㈠基本思路以建设全市奶业强区为目标,以科技为依托,效益为核心,规模养殖为重点,坚持发展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改良品种与科学养殖并重,养殖与加工并重,大力实施种草养牛,努力发展规模养殖场户与养牛专业村,以市乳业公司为龙头,以3个奶业发展重点镇(建设镇、长土镇、艾叶镇)为骨干,以建设镇重滩村为核心,积极推进奶业产业化进程,争取到2007年,建成全市第一奶业大区。㈡总体目标自2004年起,用两年时间重点建设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核心区重滩村,同时逐渐辐射到建设镇回龙村、幺塘村,长土镇元坝、新华、大坡、黄桷村,到2007年建成奶牛产业经济带,建立奶牛养殖示范小区1个,奶牛规模养殖大户100户以上,全区人工种草6000亩,奶牛存栏达到3000头,牛奶产量达到11000吨,养牛收入2000万元以上,乳业产值4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二、核心区规划㈠区域布局以建设镇重滩村为奶牛产业化示范核心区域,建设镇回龙村、幺塘村,长土镇元坝、黄桷村为重点带动发展区域,具体规划如下:建设镇区域:奶牛发展到1500头,建立奶牛示范小区1个,其中核心区域重滩村奶牛存栏500头以上,存栏2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户20户以上。长土镇区域:奶牛发展到1000头,重点村为元坝、黄桷村,存栏15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户20户以上。㈡核心区基本情况核心区幅员面积2500多亩,其中耕地2000余亩,总人口1985人,总农户数485户,其中奶牛养殖户36户,饲养规模在5头以上的养殖户10户,全村现有奶牛存栏128头。㈢优势条件1、基础优势:核心区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水资源丰富,核心区域内建有收奶站,成立了奶牛协会,是区里确定的奶牛专业村。核心区内种草养畜已被广大养牛户所接受,极大的促进了奶牛业的发展。2、科技优势:我区有一支体系健全、机构稳定、人员素质较高的畜牧兽医队伍逐步扩大应用范围。3、坚持质量标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是解决奶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加快实现标准化生产。首先,要认真贯彻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乳与乳制品”国家标准。其次,要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抓紧制订我区的奶牛生产综合标准,从品种、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到挤奶、化验、贮藏、运输,直至各类乳制品的生产都要有规范。第三,坚持质量第一,优质优先于高产,引进优良品种奶牛和冻精,建立起优质奶牛群体,为实现优质奠定基础;建立完善的养殖质量管理体系,对奶牛的引进、生产、防疫、饲料的使用实行监控,控制药物残留,生产无公害奶产品。(二)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奶业产业化重点是要抓好“三个结合”。一是核心区域、重点建设镇、村与市乳业公司相结合,依托市乳业公司,采取以“分散饲养、集中收奶、定期结算”的方式,与农户签订鲜奶购销合同,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二是规模大场户与散养户的结合,以大户的示范作用带动散养户的不断发展;三是奶牛协会与养殖户相结合,充分发挥协会“统”的功能,把奶农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市场,以协会的作用建设高标准的养殖小区,注意协会在机制上的创新,增强对养殖户和小区管理上的活力,使小区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三)集中财力,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增加投入,突出抓好奶业建设。重点抓好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工程、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工程、无公害奶产品工程、种草养牛建设工程,初步形成我区奶业发展新格局。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充分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集聚财力,兴办实业;发挥企业积极性,使企业真正成为投资主体,推进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四)搞好服务创新,为奶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1、制定优惠政策。发展优质牧草种植,是奶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在目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灵活的流转机制把土地向种植饲料大户及种草大户转移,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建小区、发展大户在土地占用上要视同农业占地;政府通过金融和税收等方式,鼓励、引导奶业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有条件的镇可以对农民养牛贷款给予贴息,或免于等额抵押等;鼓励多种所有制成份参与奶业发展,为生产者、经营者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理顺价格关系,加强鲜奶质量检测,实行优质优价;鼓励科技人员到奶业生产第一线搞服务,并把服务的时间、业绩与职称评聘,晋升挂钩。2、多渠道增加投入。尤其是社会性、超前性的项目,像良繁体系建设、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等等,财政资金要予以倾斜;鼓励工商资本和有实力的大户向奶业转移。3、搞好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加强对广大养殖户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时总结推广富有成效养殖大户的经验,现身说法,把他们的饲养、管理、防疫灭病等技术传授给广大养殖户。此外,畜牧部门的技术人员也要不断的进修,学习,提高为养殖户服务的水平。4、加强对奶牛产业化示范基地发展工作的领导。把奶业核心区建设和人工种草以及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做今后打造我区畜牧亮点工程来抓,真抓实干,务求把工作抓实、抓好。奶业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区里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农林局局长为副组长,区政府办、畜牧、财政、计委,科委、农行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贡井区奶牛产业化36824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