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对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26:39

春晚对联篇1

“对联我也会!”我对爸爸吹牛说。“那你说说你了解多少?”爸爸笑着问。“我知道贴对联要从右往左贴。”“哦?那你知道怎么对对联吗?”我摇摇头,这个我确实不知道。“我来告诉你最基本的知识吧。”爸爸说,“第一,上下联字数要一样;第二,上下联词性要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词义要相近或者相反;第三,上下联的音韵要相对。”“简单!我也来对!”我叫道。“好啊!”爸爸说。

于是,我们选了一个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它们都是文学作品的标题。《游子吟》是名词人物加动词,我翻开《唐诗三百首》,很快就找到了《西施咏》。《乡愁》表示思念家乡,我随手乱翻,突然看到了《闺怨》。这个倒是能对上,但凭什么妇女都得怨呢?这也太消极了,换成陆游的《春思》吧。诗人在深情地思念春天,和《乡愁》真是天生一对呀!我接着往下找,发现《腊梅咏》比《西施咏》更好,就把它放在了《春思》的前面,这样腊梅不就成了一个思念春天的人吗?

我在《唐诗三百首》里没有找到能对上《静夜思》的,就和爸爸上网查。先是找“思”的近义词――念、忆、想,可是没有合适的。我随手输了个“叹”,这回运气不错,找到了《月下叹》《花下叹》,因为前面提到了春天,还是《花下叹》更好些。最后一个《荷塘月色》最难了,前两个字是地方,后两个字是风景或者事物,还得跟春天有关。四个字的古诗名本来就不多,前两个字是地名的更是屈指可数,最头大的是,我不知道哪些词是地名,比如《子夜吴歌》,我还以为子夜是地方呢,差点闹了个笑话。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沧浪烟雨》,我问爸爸:“‘沧浪’是地方吗?”爸爸说是。我还没来得及兴奋,爸爸就说音韵对不上。我倒!

最后,我的对联对成了这样――

《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腊梅咏》《春思》,《花下叹》《沧浪烟雨》

春晚对联篇2

上联:梅花点点千山秀

下联:猴岁家家四季春

上联:黄龙竞舞为大地回春祝福

下联:金猴挥棒给神州奋起壮威

上联:羊辞玉乾坤

下联:猴奔花果山

上联:两岸猿声啼不住

下联: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联:神羊献瑞羊年吉祥

下联:金猴举棒猴年如意

上联:大鹏展翅蓬雀心惊

下联:金猴骋日魑魅难藏

上联:群羊辞旧岁

下联:金猴闹新春

上联:猴啼洞庭树

下联:人在木兰舟

上联:羊衔嘉穗往

下联:猴护真经来

上联:金猴跳晓

下联:钱豹嬉春

上联:柳梅放彩

下联:猴羊争春

上联:古木鸣寒鸟

下联:空山啼夜猿

上联:古渡临祠庙

下联:行人说皮猴

上联:羊舞丰收过

下联:猴吟财源来

上联:九州同辞旧岁

下联:两岸共庆猴年

上联:羊献银毫书捷报

下联:猴挥金捧迎新春

上联:羊毫饱蘸浓墨重彩酬壮志

下联:猴棒劲舞实事兴邦竞风流

上联:大圣光临扬正气

下联:小康喜过蔚新春

上联:大圣迎春图改革

下联:新风遍地倡文明

上联:大圣重来寰宇净

下联:小康正享万家欢

上联:子夜羊随爆竹去

下联:晓晨猴驾春风来

上联:子时羊伴烟花去

下联:春晓猴乘爆竹来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猴献蟠桃鹿献芝

上联:火眼金晴开玉宇

下联:红梅绿柳报新春

上联:丰年瑞雪宴华夏

下联:猴岁良宵乐纪元

上联:玉羊毫多添文采

下联:金猴棒大鼓雄风

春晚对联篇3

关键词春晚导播风格比较

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度直播春节联欢晚会以来,春晚受过追捧,也受过质疑。在长达27年的直播历史中,春晚既形成了一种总体上的导播风格,又在不同时期受到时代背景、规模、场地、舞台、灯光、演员等因素的影响,而各自拥有不同的风格特点。

电视导播工作是一种艺术,春晚的导播风格就是指导播把春晚演播现场所发生的事件用画面、声音等电视符号的传播形式,把多机位、多角度的声画信息重新排列整合成连续的、系统的电视节目,把视听语言实时地传递给场外观众时所形成的风格和特点。具体地说,在春晚直播中,导播通过对晚会的全面认识,把演播现场的情况加人自己的理解,凭借自身的视听语言架构能力,自如的将现场转化为电视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导播所运用的视昕语言表达方法就是春晚的导播风格。

一、导播及导播风格在春晚中的地位

春晚是除夕夜全球华人共同关注的节目,并且是全球同步直播,导播决定着观众所观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导播必须是熟悉整台晚会的人,因此,只有总导演才能担当此工种。导播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观众所接收到的整个晚会的水平,因此,在春晚中,导播对晚会直播的影响十分重大。

导播是最终将演播现场转化为电视画面的人,这中间的转换思路就是其视听语言的表达方式,面对同样的现场,不同的导播的画面诠释是各不相同的。但无论对于谁,视听语言的架构能力和自如运用程度都将深刻地影响其升华呈现工作。在直播中,导播是整个晚会制作团队的核心,其他各工种都必须配合导播的工作。

在春节联欢晚会中,导播的风格不应该影响节目本身,而是应该突出节目本身的风格,导播的个人风格只能在突出节目本身风格的基础上发挥出自身的风格。

二、春晚导播风格的发展历程

在春晚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导播风格。

1、朴素联欢的成长期:1983年春晚是在600平米的演播厅举办的,台上台下的距离特别近,演员都是坐在场下候场,表演完后又回到台下和观众一起观看节目。当时的晚会理念以“联欢”为主,对联欢会的气氛要求是在首位的,而对技术上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并且受条件的限制,导播规模也只能是当时最大规模的6台机位。现在看起来的所谓“穿帮”镜头在当时也出现了很多,这并不影响当时的晚会效果,观众也并没有对这种现象产生非议。从83年春晚迈出第一步,到84年打造一整成熟的晚会,前两届的春晚为后来历年春晚的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从这两届春晚开始就确定了一些固定环节,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如场内热线电话、歌舞曲艺的表演形式、《难忘今宵》的结束曲等等。从1986年开始,春晚正式走向成熟,86年春晚模式已经固定,语言类、歌舞类、魔杂武术类三大支柱性形态已基本确立,在形式上已经非常完整,成为后来春晚的基本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2、华丽包装的繁荣期:1987年,春晚从600平米演播厅移至彩电中心(现中央电视台)1000平米演播厅,台上与观众的距离拉开,互动性减弱,仪式性增强。越来越讲求舞台的华丽和节目内容的填充,距离感越来越强,固定模式下的循环发展让人渐渐适应一年一次的“春晚仪式”。此时的导播规模急剧扩大,随之配合的舞美、灯光等规模也都在往大规模方向靠拢,摇臂、滑轨、固定机位的增加,一系列技术上的包装拖着导播在寻找自己的风格。1987年到1997年的十年间,是春晚大发展的时期,各种现代化导播手段在这十年问飞速发展,后来的导播手段基本上沿袭了这一时期的成果。从“明星上一个红一个”和流行歌曲“唱一首红一首”的民间说法可以看出春晚对于人们除夕夜收视习惯的影响,春晚的集中收视的确培育了中国人一种新的年俗,信息化的年俗。

3、殿堂仪式的瓶颈期:1998年春晚从央视1000平米演播厅移至3000平米演播厅(1号演播大厅),20个人的舞蹈队根本撑不住舞台,必须在60人、80人甚至120人以上,一上舞台就是巨型节目,舞台大,阵容大,观众参与难度越来越大,春晚正式迈入了殿堂化时代。导播的工作也进入模式化的误区,导播二度创作的空间十分小,导播的风格被晚会本身的仪式性所制约。很遗憾,正是由于场地的成倍扩张,这个殿堂化的标志,恰恰成为了春晚开始往误区发展的标志。

然而。演播厅的扩大只是这个尴尬时期的开端,正式进入瓶颈期是2000年以后,当春晚再也无法一夜之间捧红一个人,唱红一首歌的时候,导演组和各个技术口的工种都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导播风格在瓶颈期只能靠技术水准来保持节目水准不降低,根本无法提高艺术水准,导播规模扩大再扩大,硬件在增强,但观众看到的却不是享受,这一尴尬时期的春晚甚至被评论为“鸡肋”。

4、大舞台小节目的回归期

2009年春晚,已经很少捧纡过人的春晚奇迹般地捧红了两个人;沈阳和刘谦。小沈阳的成功打破了大舞台上“相声小品用喊”的局面,而刘谦的成功为大舞台上的小型节目打开了一条大路,郎昆把“联欢”的概念重新拉回到了春晚的舞台上。2009年春晚加入了从来没有过的近景魔术,导播的配合,机位的安排、调度和魔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郎昆开辟了春晚大舞台结合小节目的导播风格。

三、春晚导播风格的特例

1、1985年春晚在1万平米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内举行,总导演依然是黄一鹤,但与前两届春晚不同的是,黄一鹤高估了当时春晚的发展速度,错误地判断了当时观众对春晚的喜好方向,并且模糊了春晚的定位,导致这届春晚劳师动众却费力不讨好。此次春晚的失败并不是黄一鹤的个人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1985年春晚经过83年、84年的巨大成功之后,渐渐成为观众过年众多环节中的主导环节,人们的春节渐渐变为了以春晚为主导的主题叙事性春节,观众对于春晚的期待值成线性增长趋势,导演组急于把这样一台“联欢”性质的晚会放人体育馆内也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但并没有考虑到当时的导播水平还没有达到场内外联欢的效果。

2、1996年春晚试行三地联播。这也只能算是一次尝试,并且仅有这一次。96年北京、上海、西安三地联播,导播风格有了新的突破,三地传输质量不同的情况下能在同步直播的同时异地串联,这对于当时的导播技术无论是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最终春晚的导播系统通过了考验。但观众似乎不太买账,颇费周折的技术展示似乎没有能让技术的高度实现同等的艺术高度。这种尝试并没有最终形成固定模式被保留下来。

3、2009年春晚中,近景魔术的成功给春晚的导播团队带来了思考。长期以来习惯了大舞台的春晚一直无法接受近景魔术这种小型节目,刘谦的成功是整个导播团队的成果。近景魔术的成功本身是偶然的,但它背后的导播团队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也就是说,2009年的近景魔术证明了现代导播技术水平和艺术风格在春晚这种大型舞台上的巨大作用。事实证明,近景魔术的导播风格为解决大舞台和联欢之间的矛盾找到了一条出路,并为春晚导播风格的创作打开了新思路和新局面。

四、春晚导播风格的影响因素

1、导播个人风格的影响

春晚的导播风格既有整体上的共性,又有个体上的特性,根据历届导演的不同,导播风格也各有差异。

从1983年到1986年,黄一鹤总导春晚,这一时期春晚的整体风格十分突出“联欢”,因此导播风格也很朴素,不在乎穿帮与否。从现在的影像资料观察,很多镜头包含有摄像机摄像师等工作人员的画面。黄一鹤本身也认为台上台下台前幕后原本就是一体的,联欢是整体的联欢。在1983年春晚片尾字幕时,黄一鹤还把所有的幕后工作人员全部安排出镜了。

孟欣,是春晚总导演中为数不多的女导演,而1998年又恰逢春晚移至1号演播大厅,从1000平米到3000平米的舞台转换原本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于是百人巨型舞蹈开始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场面调度上的恢弘,从开场就

可以看出,摇臂的镜头运用明显增多。舞台的华美也为孟欣的导播风格增添了宏大、华丽的色彩。

郎昆则是从1983年第一届春晚一路跟过来的,他非常向往早期春晚的联欢气氛,但是又迫于大舞台的无奈,一直在苦苦寻求大舞台与联欢之间的平衡点,他早期的导播风格是杂糅的,既想达到联欢的效果,又要兼顾到大舞台的气势,这种风格非常矛盾,同时又十分无奈。直到2009年从近景魔术的导播风格上找到了导播风格配合节目本身的突破点,终于打破了多年来存在的瓶颈,寻求到了大舞台和联欢之间的平衡点。

2、技术/设备(科技)的发展对导播风格的影响

1983年春晚地面一共6个机位,这在现在来说只能算小型晚会,但是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相当大的导播规模了,当时在一个非常狭小的导播间里黄一鹤导演完成了整场晚会的直播。

现在看来,当时的条件的确很艰苦,但是它所反映出来的是当时全国电视的最高水平,科技的进步对于春晚的导播规模和导播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83年春晚相比,在经过了27年飞速的发展之后,09年春晚无论从灯光、舞美、机位设置还是导播规模上来说,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多层次的舞台设计将舞台延伸,20个机位比83年的6个机位规模扩大了3倍多,这种大规模的视听享受得益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给导播提供更大的发挥舞台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技艺要求。

五、春晚导播风格的发展

必须承认,作为一个历经27年发展的重要文化事件,春晚的意义是重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春晚从最初的主导人们的生活发展到了现在伴随人们的生活,由“主导”到“伴随”的转变,并不是春晚水平在下降,而是人们整体生活元素在增多,春晚已经由主要元素退居到了其他同等元素,如何运用电视化手段在大舞台与小节目之间取得平衡是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

由于春晚是直播节目,所以在历年的春晚直播中,播出安全是高于其他因素而存在的最首要因素,而导播风格一直处于次要地位。但是随着国内综艺节目的风格化特点越来越明显和越来越强势的发展趋势,导播风格势必也会在春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春晚整体的水平线上,各总导演和导播的风格特点也将成为影响春晚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春晚的导播风格是受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所影响的,所以导播风格在每一届的春晚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今观众的个人理解越来越丰富,春晚中体现的导播风格能不能够为大多数观众所接受,这就需要导播根据当下对时代因素理解及对观众喜好的了解,对自己的导播风格进行调整。小型节目在大舞台的导播运用开创了春晚导播风格新的艺术道路,将为春晚导演组对春晚电视化手法的运用打开思路。

注释

春晚对联篇4

独特的民俗情结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嵌入中国人人生和人心中最富文化内涵的节日。1983年开始的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又为这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涂抹了浓彩重笔,在家人团聚、包饺子、吃团圆饭、写春联、放鞭炮的春节内涵中,从此加入了“看春晚”这一新的内容。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了中国人过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娱乐大餐。

从1983年开始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连续举办了24年,高达90%的收视率,覆盖祖国大江南北、穷乡僻壤,乃至全世界的华人区和众多的国家和地区,其影响力无可比拟。尽管主持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节目翻新了一遍又一遍,对春节晚会的评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除夕夜看春晚,却始终成为了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情结,春晚成了一个民俗,成为了春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它似乎春节就不完整。

折射出中国的变革

春节联欢晚会,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一台文艺演出,它折射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深刻而巨大的变革。从人们的衣着,晚会的场景,演出的服装,节目的形式到主持人的语气和串连词以及请到现场的热点人物,无不生动形象地透视着中国时代的进步,折射着24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内容的变化,成为中国社会的变迁缩影。

透过24年春晚的节目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世纪80年代的节目内容以主旋律的“歌”为主,形式上以“个唱”为主,它承载着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思想意识的启蒙,承载着刚刚挣脱精神枷锁后“我要歌唱”的国人内心喜悦,当年费翔《故乡的云》、张明敏《我的中国心》、苏小明《军港之夜》及《龙的传人》等今天看来很是平常的歌曲,在当时却能让全国观众如痴如狂掌声如雷,也反映了当时有电视的人少、节目频道少、娱乐节目更少、人们的选择少的时代特点和人们的民族情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对文化节目需求的质量需求越来越高,春晚的节目与时俱进。上世纪90年代春晚的节目更注重情节,内容一改上世纪80年代单调、死板的布局安排,变得更欢快、更轻松。形式上以“演”为主,语言类节目增多,杂技、歌舞、国粹京剧及形形的地方剧目陆续在春晚的舞台上受到欢迎,即使是歌曲的演唱,也更多地以联唱的形式出现。它折射出了中国文艺舞台的日益繁荣和人们生活的多元化需求。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日益强大,文化舞台更加丰富多彩,卫星电视、有线电视越来越多,同一首歌、欢乐968、星光大道、阳光快车道等晚会类娱乐节目层出不穷,大众娱乐的方式、方法日益增多,看电影、看电视、看戏、唱歌、上网、玩游戏等日益成为人们娱乐的选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希望生活得更快乐、更轻松的诉求,延伸到对春晚节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春节联欢晚会,将“娱乐”、“联欢”、“喜庆”作为主格调,节目选择和内容安排以语言类节目为主,表现形式更多地是“说”,幽默风趣的小品,谈笑风生的相声,让国人在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开怀大笑,尽情欢乐,消除工作的疲劳,忘却生活的压力,舒展快乐的情感,张扬人生的乐趣。

一张春晚节目单,浓缩社会大舞台。祖国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家庭的忧乐,人们的观念,都能在春晚节目变迁中找到缩影。

见证了中国的成长

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一种科技形象化的综合载体,从春晚的灯光、音响、舞美设计、布景、服装、道具、场面等绚丽耀眼、具有浓厚现代气息的视觉效果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83年的5962.7亿元增加到2006年超过20万亿元的增长历程,仿佛看到了我国“神舟”卫星的发射、杂交水稻的培育、微观世界的探求,仿佛看到了我国融入世界的坚实的脚步声。

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一面折射社会变迁的镜子,从节目内容的多样化、人们选择的多元化、欣赏口味的层次化、品评春晚的大众化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人审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需求的多样化、选择的多样化,仿佛看到了中国文艺舞台上的百花齐放、人才辈出,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家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仿佛听到一个海纳百川、宽容和谐的中国社会成长的呼吸。

春晚,是一盘小菜还是一道大餐我们姑且不论,因为在一个打破了思想樊篱的多元社会中,众口难调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我们透过春晚和人们对春晚的评头品足,看到了中国人欣赏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心情的舒畅、思想的解放,看到了由农耕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进而信息社会的国人,在逐步扬弃烧香祭祖大吃大喝、发压岁钱放烟花爆竹、恭喜发财互相拜年这些祖宗留下习俗的同时,力图挖掘全面聚会的春节中春晚的娱乐价值的期待。

春晚,因为盛名和隆重而承担着太多的责任、太多的期待,同时也承载着太多的包袱。祝愿春晚越办越好。(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众人谈春晚>>

看春晚品亲情

春节晚会对于文化生活匮乏的农村那是一道大餐,能够给乡亲们带来愉悦。尽管每天电视里各类节目丰富多彩,但我最钟情的就是每年的春节晚会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东西,看着春节晚会,说着家长里短,守候着零点钟声,享受着温馨的家庭亲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希望今年的春节晚会能使大众越过“审美疲劳”,不断获得新鲜的艺术感受。――任继祥

添欢笑悟人生

24个春节晚会就好像24朵美丽的鲜花在我心中种下了深深的“春晚”情结。回首历年的春晚,那一首首甜美的歌声,那一段段令人开怀大笑的相声和小品或是那一个个美妙动人的舞姿,都像丰盛的“年夜饭”,给我一种美的享受。看春晚是一种美的享受,也可以使你从笑声中去感悟人生。――肖敏

遭异化能长久吗?

春晚的诞生,初衷很简单,就是给人们添点乐子,或曰,这是一档娱乐节目。娱乐,是需要点精神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春晚的娱乐精神被异化,这样的节目自然很难有安身立命的根基。

另外一种异化,就是在娱乐精神丧失的情况下,春节晚会成为演员的名利场,商家的广告台。很多“除夕演员”除了这一晚,几乎不见可持续发展。当一场娱乐晚会成为少数人的pK台时,它早已经被它的唯一上帝――受众在心里pK掉了。――刘丰

春晚对联篇5

关键词:春晚的意义 意识形态 宏大叙事 凝聚和谐

春节联欢晚会问世于1983年的除夕夜,春节晚会剧组采用了现场直播的节目传输形式,并用现场开辟的4部热线电话加强这种“共时性”与临场感。这样,人们在观看晚会节目时,就不再是简单地与己无关的“观看”,而是要“在春节晚会中过年三十”了——春节晚会把能够看到电视的中国观众都卷入到了这台晚会之中。这天晚上,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骤然上升,人们普遍爱上了这种通过现场直播与亿万同胞在春节晚会中高高兴兴“过节”的新样式。春晚发展到今天,也引起了大众的一些思考,它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发展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一、春晚所蕴涵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我们从春晚走过的这24年中不难看出春晚每年的节目形式都涵括了歌舞、相声、小品、戏剧、杂技等传统的文化节目,有的还增加了西方的歌剧、魔术等吸引人的新颖节目,虽然节目众多,但每一年的晚会都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如1984年春晚的主题是爱国、统一、团结;1996年春晚的主题是欢乐、祥和、凝聚、振奋、辉煌;2002年春晚的主题是爱国颂、社会主义颂以及改革开放颂。所有的主题都深刻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从劳动者的立场出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积极吸收现代意识形态发展的成果,在公共利益与个体权利的平衡框架内,确立社会主义的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从而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和为贵,追求社会的和谐;以劳为美,尊重劳动的价值;以法为基,维护公民的权利;以公为善,保障公民当家作主;以家为安,实现安居乐业。

二、春晚的定位与主题构成

众所周知,多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基本都被定位于诸如喜庆、欢乐、团结、祥和与开拓、奋进、昂扬、向上等等。这不是电视文艺编导包括晚会创演者的一厢情愿,而是全体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年节庆典的普遍意愿与共同心声的高度概括与集中体现。内容决定形式。春节联欢的特殊需求,决定了这台电视晚会的形式特征。

很显然,特殊的形式构成、特殊的题材内容和特殊的风格追求,使得春节联欢晚会的艺术展演活动融入了年节民俗的文化意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生活理想。节庆联欢的实用目的与辞旧迎新的功利追求,赋予这台晚会更为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交流和宣传国家与民族在过去一年里的巨大成就,历数和展示各行各业在过去一年里的风云变幻,更是春节联欢晚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春晚的丰富内涵及寓意

事实上,春节联欢晚会在运用艺术展示的手段进行娱乐联欢的同时,或通过主持人之口,或通过节目的题材内容,或引入与当年的成就与辉煌密切相关的杰出人士如科技英才、体育明星、抗洪英雄、劳动模范包括海外学子、驻外人员乃至世界政要等等祝福拜年,已然将对过去一年的回顾总结与清理盘点,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与普遍愿望,包括国际友人的良好祝福,集中地予以展现、宣示和传递。在营造辞旧迎新欢乐氛围的同时,也契合着电视荧屏前亿万观众的节庆心理,激发着大家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在用艺术的展示渲染年节的同时,也用审美的祈愿来宣示情怀、昭告理想。在这样一种将个人、家庭与国家、民族的愿望及理想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异常热烈而又激情澎湃的节庆语境里,春节联欢晚会与其说是一台主题确定的特殊节目,毋宁说是一个使思想与情感加快传递、精神与理想高速交流的技术平台:东西南北中,广袤的国土,56个亲如一家的民族家庭,以春节的名义,在艺术与节庆的审美互动中,构成了一道传统年关的特殊风景。从而藉现代科技,突破了传统年节仅限于家庭式团聚和亲情式祝福的庆典模式;借电视传媒,扩大并提升了年节团圆的节庆境界。每到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谁能说春节联欢晚会只是一台明星荟萃的文艺节目呢?实质上它是一次借助现代传媒与电视手段,宣示、交流和凝聚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思想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艺术文化手段和精神审美纽带。

而这些国家宏大叙事的传播确实是非常隐性的,它隐藏在宏大的春晚节目中,却在晚会的过程中深深进入人们的心。因为百姓对于春节联欢晚会的支持和信任,春晚所要传达的信息也将非常具体地深入百姓的心中,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对于某种精神或者思想的宣传,特别是对于我国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和观念。例如在2006年的春晚中,专题节目《赴台大熊猫》分为四个章节穿插在其他的节目板块之间,向世界人民传达的是大陆对台湾人民的友好以及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熊猫团团、圆圆也象征了我们对于团圆的向往。这样的专题,很显然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于统一的决心和信念。别的题材如何,春晚是不容有失的,始终是作为“灵魂”的重大题材。具体到今年的春晚,以下的节目担负着这一重要任务:“雪灾”题材的“配乐诗朗诵”、《温暖2008》;奥运题材的《百年圆梦》、《火炬手》以及以市民与民工“城乡和谐”为主题的相声剧《公交谐奏曲》。

春晚对联篇6

【关键词】亚文化网络春晚草根化

除夕之夜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曾经是无数中国人的一种情结。自1983年第一届春晚至今,已有二十八个年头。春晚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吸引了亿万观众的注意。另外一种春晚形式――“网络春晚”,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网络春晚”顾名思义即网络春节联欢晚会,本文将其概括为借助网络等新兴平台播出,以网络热点为线索,参与演出人员多是年度流行的红星和网络红人,内容新奇,充满草根色彩的晚会形式。“网络春节联欢晚会”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02年春节期间,网易网站的娱乐、文化、女性三个频道联袂推出了“2002年虚拟春节联欢晚会”。2009年春节,川籍“北漂”老孟(施孟奇)挑头叫板央视的“山寨春晚”成了当时最具话题性的一个文化事件。老孟声称要搞一台“山寨春晚”并在大年三十和CCtV春晚同时直播。2010年春节之际,各种“网络春晚”纷至沓来。北京电视台、新浪网、中国移动联合举办首届网络互动春节联欢晚会,号称“全球华人网上家园”的天涯社区直播了自己的网络春晚,山东有线电视中心等主办了2010年第四届全球华人网络春节联欢晚会等,让人眼花缭乱。2010年2月23日,中国青年报在其《青年调查》上刊登题为《人气渐火53.3%的人看好网络春晚取代央视春晚――从2002年网络春晚出现雏形至今已进入第9年,54.1%的网友赞同今年是真正的“网春晚”元年》的新闻。

2010年各种形式的网络春晚令人炫目,本文从影响力和关注度方面,选取老孟的民间春晚、首届北京电视台网络互动春节联欢晚会、春网开元――中国互联网首届春节联欢晚会、“飞向2010”第四届全球华人网络春晚为例(见下表),试通过英国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去阐释各种形式的网络春晚。为什么会有网络春晚的出现?网络春晚以什么样的风格呈现?网络春晚的走向如何等等?

伯明翰学派是指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周围从事文化研究工作的学者,如霍加特、霍尔、赫伯迪格等。伯明翰学派重视亚文化研究。该学派研究了欧美自195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工人阶级青年亚文化,如无赖青年(teddyboy)、光头仔(skinheads)、摩登派(mods)、朋克(punk)、嬉皮士(hippie)等。有学者将亚文化(Subcultur)界定为是通过风格对主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特殊文化方式,往往涉及边缘文化、弱势群体对主文化和权力的抵抗,并将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抵抗、风格、收编。①

一、“网络春晚”出现的背景

“亚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是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任何社会和国家中都存在着主文化和多种多样的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中居主导地位的文化,为社会普遍认同;亚文化是以主文化为参照的同一共生环境中的不同文化类型,是社会中辅助的、次要的、边缘的文化。②虽然亚文化在文化权力关系上处于从属地位、在文化整体里占据次要部分,但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别于主文化,起着消解主文化的作用。

央视春晚,是当代的文化产物。国人岁末除夕不眠之夜的守岁习尚,为有自娱性的春晚的欢庆提供了一个硕大的舞台空间和巨大的天然的观众群体。它的出现,一开始就与民生相关,反映民众的幸福情感和快乐人生,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③春节联欢晚会,本来是一种大众的狂欢,但是一直以来话语权是由中央电视台等主流机构掌握,民众没有多少发言权。而且央视春晚开办已有二十几年,无论是形式还是节目内容都已稍显僵化。网络春晚的出现,说到底,是民众对当前央视春晚发展的一种反叛与抵抗。2010年的央视春晚,由于过多的植入式广告饱受非议,地方卫视的春晚又由于同质化严重无法突破之时,充满了草根精神和互动乐趣的网络春晚,杀出重围“登堂入室”。如果说,传统春晚是满汉全席的大餐,“网络春晚”则是精挑细选的民间佳肴,“网络春晚”以其独特的草根性和略显粗糙的表演形式彰显了普通网民的意愿和话语表达。

二、“网络春晚”的形式

“全民参与,节目单由‘我’定”。网络春晚在举办前都会在网络上举行节目征集活动,由网民投票决定。出场演员和嘉宾扮演何种角色、表演何种节目等都由网民投票决定的;在节目内容方面,除了特邀部分明星以及来自各地的网友表演传统的音乐、舞蹈、相声、小品、杂技、戏曲等节目之外,动漫卡通形式的作品、短片以及网友用DV自拍的节日游记等作品也出现在了晚会上。网络春晚不是对央视春晚的克隆,而是运用了很多创新手法,如以各种电影镜头拼接的剧情作为晚会的开头,以舞台剧的形式组织晚会,在晚会的节目中融入各种流行的网络元素。

值得一提的手段就是戏仿和拼贴。戏仿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是二次创作的一种。戏仿的对象通常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④如在《首届北京电视台网络互动春节联欢晚会》上上演了多个版本的青花瓷合唱,有外国人唱的,还有把化学元素编成《青花瓷》的歌词,原唱者周杰伦称“从来没想过青花瓷还可以加入这么多的新鲜元素,网络春晚不仅是属于明星表演的舞台,更是属于观众朋友们还有网友们自己的一个大联欢。”

拼贴则是打破原有文本的形式和结构或挪用原文本的符号,按照创作者的意图进行再次创作,以抹杀或者颠覆原有的意义。伯明翰学派的学者使用了“拼贴”这个概念,意指亚文化青年通过对原有物品的挪用和对意义的篡改,使物品具有了与亚文化青年本身的价值和理念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亚文化的反抗潜能。“英国国旗被拿来作为装饰品,放在肮脏的御寒大衣背面,或者经过裁剪,变成缝制得干净利落的夹克,更有意思的是,商界的传统象征――西装、衣领、领带和短发等,都被抹去了它们的原初代表效率、野心、服从权威的意义,并且被转化为一味的‘盲目的’崇拜对象、物欲的标志,以及仅止于被抚摸与被珍藏的物品”。⑤在“飞向2010”第四届全球华人网络春晚的开场就是有戏仿的电影场面2010年8国首脑会议决定。“2009年山东成功举办了全运会,2010全球华人网络春晚交给中国山东,至于主持人谁先赶到谁就上”,接下来两位主持人相视后就开始了奔跑,而奔跑的场景就是各种电影镜头的拼接,最后两位主持人从外星降落。颇有荒诞意味,令人不禁捧腹。

三、“网络春晚”的走向

迪克・赫伯迪格的研究表明,亚文化的表达方式通常以两种主要的途径被整合和收编到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秩序中去:第一种是把亚文化符号(服饰,音乐等)转化成大量生产的物品(即商品的方式);第二种是支配集团―警察、媒介、司法系统―对异常行为贴“标签”并重新界定(即意识形态的形式)。⑥

老孟的2009年网络春晚由于演出场地和播出平台的缘故,最后悄然收场。鉴于这次经验,老孟在2010年1月份的时候拿到了北京东城区文化委员会的演出许可证,而“山寨春晚”正式更名为“民间春晚”。

从上表的播出时间来看,不论是老孟的山寨春晚还是另外几台网络春晚都没有做到老孟当初的宣言,即在“大年三十晚上与央视春晚同步播出”。2010年的网络春晚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和传统媒体合作举办。其中传统媒体有北京卫视、山东有线电视中心等,有了这些媒体的加盟,山寨春晚披上了华丽的服饰,在演员阵容上又有明星演员和主持的加盟。在节目内容上熟悉的表意让人感觉网络春晚是否会沦落成一幅空的躯壳,仅仅只有形式上的新颖,实质上似乎并没有走出传统的央视春晚。

结语

本文将“网络春晚”归结为一种亚文化形式。“网络春晚”以反叛和创新的精神,展示了网民的智慧和草根的气息,但是也显现出一些被收编的迹象。从表演水平和艺术价值上来说,网络春晚确实略显粗糙,太多的模仿秀节目,如山寨版的小沈阳、周杰伦……但不可抹杀的是,“网络春晚”在形式和细节上的创新。作为网民自娱自乐的初衷,“网络春晚”以一种淳朴、自然的风味贴近百姓生活。正如网友所说,“我们可以原谅自然流露的不完美”。当然,在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并不永远是对抗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有时会出现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相互转化,原来是边缘的东西,逐渐地也会变成主流。⑦■

参考文献

①胡疆锋、陆道夫,《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06(4):87-92

②姜楠,《文化研究与亚文化》[J].《求索》,2006(3):47-50

③陈勤建,《央视春晚和山寨春晚的文化思考》[J].《文化学刊》,2009(5):11-12

④[DB/oL].baike.省略/view/917810.htm?fr=ala0_1

⑤⑥[美]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⑦于文秀等主编:《当下文化景观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207

春晚对联篇7

一、羊年春晚台网互动扩展“春晚经济”内涵 

互动时代的到来丰富和扩展了“春晚经济”的内涵,在春晚经济圈的生态之下,受益者越来越多,从传统企业到互联网企业,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名人到草根,都妄图从互动时代的“春晚经济”中分得一杯羹。2015羊年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到110亿次,这一台网联动的新型互动形式为“春晚经济”增添新的活力,创造出电视、移动终端和企业品牌跨屏的升级营销机会,也带来了多方的共赢。 

“新媒体独家合作”引领台网融合跨屏互动 

2015年央视广告招标主打台网融合,使新媒体越来越重视在央视的广告投放。①羊年春晚借力用户基础庞大的微信,开启了与全球观众的全程互动,而腾讯无疑是此次春晚“新媒体独家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摇一摇红包”分为礼券红包和现金红包两种,其中礼券红包可直接用于购买合作企业的产品,而现金红包的最终流向则是微信支付平台。这对腾讯微信2015年的商业化和其在移动支付领域建立优势地位大有裨益。另外,“摇一摇红包”与“拜年红包”也做出细分,观众不仅可以从企业处获得红包,还可以从亲戚和朋友处获得拜年红包,更加优化了用户体验。此外,用户还可以摇出春晚节目单、正进行表演的演员信息和拜年语音、与好友的距离以及发送贺卡等,充分发挥微信的社交属性,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春晚的内容,满足了观众的收视诉求。 

春晚与微信的深度绑定,铸成了“摇、抢、发”的新节庆仪式。它既培养了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增强了微信的用户黏性,又使其在与支付宝等其他移动支付平台角逐中,能够最大化地争夺入口,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微信摇红包活动还可为大量的传统企业提供营销平台。发红包企业的曝光率十分可观,最少的企业曝光了约5亿次,最多的企业预估为23亿次②,有益于提升企业知名度和挖掘潜在客户。 

互联网企业广告推动“春晚经济”升级换代 

在传统意义的春晚经济圈中,互联网企业并非广告主力。央视春晚凭借其“霸主”地位,一直以来是传统企业广告投放的“兵家必争之地”。2011年春晚“禁广令”之后,央视春晚的广告只剩下贴片、报时冠名广告,春晚广告资源的稀缺性进一步突出,广告费单比有增无减。同时,春晚在电视平台收视率的下降,传统企业的广告投放未能收获理想回报,便逐渐让位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更容易获取和转化,加之春晚庞大的观众群,也有利于他们覆盖过去尚未接触互联网的传统人群。③互联网企业广告为春晚带来的是具有可视性和审美价值的优质广告,大大优化了春晚广告特别是贴片广告的质量。 

传统的春晚广告,主要是“曝光”和“品牌露出”,方式较为直接和粗犷。而互联网时代的春晚广告不仅注重审美性,而且在引发话题和讨论上更胜一筹,将“争议经济”发挥到极致。羊年春晚贴片广告中,先后有唯品会、苏宁易购、百度地图、滴滴专车等品牌广告亮相,互联网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越来越多地登上春晚舞台,逐渐取代传统企业成为春晚贴片广告、互动广告的主力军,促进了春晚广告主体的更新换代,也迫使传统企业的广告制作与投放更加精致和精准,为“春晚经济”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网络独播与实时“弹幕”进一步打造年轻态春晚 

春晚对联篇8

关键词:拒绝广告;联欢;怀旧;舞美

一、引言

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一年之中最大、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农历春节,而30年来,每年除夕晚上家家户户最重要的一道“年夜饭”就是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春晚从1983年首播至今,已经过去了30年,如今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老百姓生活中最重要、最具象征性的晚会。而这30年的历程中,春晚作为全球华人所熟悉的文化符号,如一面明镜,也见证着中国电视的发展,见证着中国的改革开放。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经办了30届,年年既有好评,亦不乏骂声批评。春晚也一直不断锐意进取、年年都在力推新人,推新节目,以尽力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2012年,恰逢春晚举办30周年,又是中国人很喜欢的龙年,春晚是否能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办得不落俗套,又能产生经典节目,正是许多观众所关注的。

在诸多春晚总导演的人选中,央视著名导演、制片人哈文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夺标。作为央视著名的制片人,哈文曾一手创办过《非常6+1》、《梦想中国》、《咏乐汇》等大型电视节目,曾获得“中国新闻奖”。2011年7月,接到任务后的哈文即着手建立中央电视台“2012壬辰龙年春节联欢晚会”工作组。在春晚导演组正式建组之初,央视先后召开了7场不同层面的座谈会,采集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中央电视台台长焦利对2012年春晚提出了“快乐、温馨、惊喜、新奇”的八字要求。

2011年9月20日中央电视台2012年节目资源推介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哈文首次带领2012春晚12人团队亮相,据哈文介绍,不仅她自己,她的团队中不少编导也是首次参与春晚的工作,其中年龄最小的还不到30岁。哈文表示他们这一代是看着春晚长大的,2012年春节是央视春晚的30岁生日,她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制作出一台充满朝气和激情的晚会,向春晚致敬。焦利对中央电视台春晚的改革创新充满信心和决心,对这样一支年轻的、全新的创作团队寄予厚望。焦利说,2012年春晚的目标,就是“让全国观众满意”,“做到‘快乐、温馨、惊喜、新奇’,内容上要坚决杜绝假、大、空,风格上要平平实实呈现,平民化表达。”

就在外界对他们既抱有殷切期望,又带有些许质疑之时,谜底在1月22日晚上揭晓了。根据CSm全国测量仪数据显示,中央电视台龙年春晚在中央一套、中央三套、中央四套、中央台英语新闻频道以及湖南卫视等共计25个上星频道播出,收视率合计为32.75%,市场份额合计为69.83%,有7.7亿中国观众收看,收视率高于2011年。龙年春晚由常规的歌舞类、语言类、魔杂类和创意类节目组成,以“龙年”、“家”、“春晚三十年”、“天下一家”四大板块亮相,在节目编排、舞台效果、情感诉求等方面的表现让人们眼前一亮,为全国的观众朋友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专注晚会本体,杜绝植入广告

“植入式广告”(productplacement)通常是指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随着央视春晚收视率的逐年增高,广告商对春晚的资金投入力度也是逐年增强。犹记得2010年春晚上,植入式广告更是层出不穷:刘谦表演魔术时使用的道具是“汇源”牌果汁;小品《家有毕业生》以“土豆”为主题,影射土豆网;赵本山的《捐助》中,搜狗、搜狐娱乐、国窖1573等品牌更是“此起彼伏”频繁出现。这些商品广告在不少节目中“粉墨登场”,其频率之高,植入之生硬,都让观众在享受春晚带给我们的欢乐之时,多了些味同嚼蜡、如鲠在喉的感觉。

央视春晚是世界上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曾经载入过吉尼斯纪录,也曾以此为中央电视台轻松在一夜之间入账数亿元人民币。但是龙年春晚可谓做出了巨大牺牲——把所有广告元素剔除得干干净净,其目的就是还观众一个纯净好看的节目,使观众真正醉心于精彩的节目而不被生硬晦涩的广告打扰了心情。没有了饱受诟病的“广告植入”,有观众认为龙年春晚是“最干净的一届春晚”。

三、温故联欢形式,致敬三十轮回

龙年春晚一开场就充满温馨祥和的氛围。由五岁男孩邓鸣贺念着童谣引出开场歌舞,沙溢、胡可夫妇,陈羽凡、白百合夫妇,张卫健、张茜夫妇等以《小拜年》《采茶舞曲》等“拜年歌”为整台晚会热力开场。带着父母孩子“组团”参与春晚的明星也大有人在,胡军家庭祖孙三代齐上阵,演员王珞丹也将父母等家人也带到了现场。温暖的歌声中,晚会现场一派其乐融融。表演舞台延展到了观众席,这种敞开式的舞台它与两侧的圆桌观众席密切相连,使联欢会气氛更浓。而这些家庭就座于舞台周围的圆桌旁,少了阶梯式“围观”观众台,多了层层圆桌绕台摆放,打破了以往观众和演员之间的台上台下的界限。正如30年前首届春晚的观众席,恰似单位联欢同乐的茶话会,如同电视机前边吃团圆饭边观看春晚的观众,透着平等、亲切。

在“春晚30年”板块中,勾起了许多观众的怀旧情怀。这一环节中大打温情牌,力邀曾经风靡春晚舞台费翔、张明敏、李谷一等明星搭档新人回归献艺:歌手韦唯搭档青年演员吴秀波合作演唱《爱的奉献》,蔡国庆搭档王珞丹演唱《常回家看看》,李谷一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费翔再度深情演唱了1987年首次参加春晚的曲目《故乡的云》。而亮相于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晚的张明敏更是以一首《我的中国心》引发了全场大合唱,就连坐在观众席中的第一届央视春晚总导演黄一鹤也潸然泪下,感概万千。他们在春晚的歌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的出现再现了许多观众的美好回忆。这也正是哈文团队的用心所在。

形式回归、“旧人回巢”,一切安排都表现了哈文导演组在春晚而立之年向其历史时刻所表达深深敬意,同时,巧思妙想的推出新人带给观众新旧碰撞、火花四溅的观看享受。

四、舞台美轮美奂演绎人间仙境

据《北京晚报》记者现场采访介绍,龙年春晚主舞台上,升降台被设计成304块,可随着节目内容调整变换,舞台也即时改变。主舞台上还安置有四层背景墙,最前边的一层为拱门形状,黑色灯光打底,蓝色小灯密密麻麻点缀,营造出“满天繁星”的浪漫感觉。而舞台两侧的四根方形柱子,也都是LeD显示屏幕,通过电脑技师的操作,可以不断变换组合图案。央视一号大厅的地面、顶棚、舞台正面以及两侧,全部设置为全息LeD屏幕,天棚灯光“天幕”与演员脚下的LeD地面可以打出相互呼应的图案,为观众营造出一种置身其中的立体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晚舞台中并无一条龙形图饰出现,整场晚会进行中,随着音乐声起,有飞舞的金龙自然盘在舞台周边的四根立柱上,而这些都是依靠电子屏动画完成。

相信有很多观众对春晚上随着节目内容不断变换搭配的胜景记忆犹新:李云迪和王力宏的创意钢琴演奏,每人各占据双头连体钢琴一侧,大屏幕上出现以钢琴黑白琴键为背景的动画,十分逼真;杂技《空山竹语》节目中,整个舞台呈现出山野竹林的3D效果,竹林中的鸟叫鸟飞和竹林摇动也会与杂技表演产生密切的互动,令人耳目一新;宋祖英在演唱《叫一声爸妈》的时候,她背后的屏幕也出现了一条回家的道路和一扇家门;张明敏演唱《我的中国心》时,主舞台高低起伏搭成长城形状,由背景大屏幕的画面映衬着,让人感到身临其境;陈奕迅与王菲对唱《因为爱情》时,舞台飘满着影像构建的花瓣,效果浪漫而优雅;韩庚结合舞蹈的个人独秀和其背后的大屏幕密切配合,用动画投影的方式演绎了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年”的理解。

这些节目成功的背后,出色的高科技舞美效果可谓画龙点睛,功不可没。龙年春晚能够大胆抛弃阶梯式观众席,对一号演播厅大刀阔斧的改造,显示了哈文导演组用于创新,力求完美的精神。

五、结语

龙年春晚的诸多变化,或曰“回归”,或曰“创新”,都遵循着大众传播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理论是指媒体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充分强调了受众的能动性,在媒介内容设置上注重突出受众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收视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以晚会为例,在电视刚刚开始普及的年代,观众对于一切电视文艺形式都感到新奇。90年代开始,节庆式晚会和常规性晚会节目,如《综艺大观》,以其“综艺性、娱乐性、观赏性”的特点,牢牢吸引了各层次、各年龄段电视观众,尤以家庭观众居多。进入21世纪,互联网络的发达和多种娱乐形式的出现使观众对于晚会的大场面、大明星、大制作的套路已经司空见惯,反而呼唤、渴盼华丽外表下能有优质内容——经典好看的节目。龙年春晚就迎合了人们的心理,将最质朴的情感、精心准备的节目用最干净的形式呈现在电视观众面前。

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哈文被问到春晚“要表达的情绪是什么?”,她回答:“回家过大年。”她向记者表示,家是重点表达方向。落实到具体操作上,一个节目群所体现的情绪是观众能感受到的。哈文团队把“家”分成亲情和爱情两篇,通过节目的情绪感染,让观众不知不觉陶醉于节目之中,在除夕之夜感受到不矫情、不造作的团圆温情,我想这正是哈文导演执导晚会理念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2012央视春晚导演组亮相哈文:向春晚致敬[oL].ent.sina.com.cn/v/m/2011-09-21/10093422984.shtml,2011-09-21.

[2]今年春晚是“最干净的一届”[n].城市快报2012-01-24.

春晚对联篇9

  春节联欢晚会心得体会400字左右

  昨天让人很多感动,到达演出地点小演员准备吃饭了,随行的家长们纷纷帮忙安顿孩子的餐食,没有一个人抱怨盒饭不好,都是让孩子们参与集体活动,感受属于孩子自己的那份集体荣誉感?

  孩子发着烧坚持演出,都说现在的孩子娇气,我们华星艺术学校的孩子真的好坚强!为孩子点赞,为家长点赞演播前,每个节目负责老师责任担当,化妆、带队井然有序,总指挥在繁琐而不乱的节奏中进行着工作安排,节目播出时我都没反应过来,似乎刚刚听到说走台啦,立马就开始直播了!我在这里发誓:下次走台,绝对在台上不走上个半个小时我不下来!还好,孩子们很争气,有突发状况但都能从容面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现在的孩子别说十年,才一年就可以上台历练,时代真好,还是电视台这种大舞台!

  越是忙碌的越是过得快,今天的孩子们忙得没时间想饭菜好不好吃、仍然吃得很香;没时间想怕不怕冷或者还在发着烧,仍然跳得很开心;5岁的孩子没时间想谁来给我换衣服,在人山人海的后台自己做了好多事儿就这么开心愉快的度过了大假第一天!她们收获的都是付出努力后简单的快乐,这钟快乐受益终。

  春节联欢晚会心得体会400字左右

  吃过年夜饭,我和爸爸去放鞭炮,放烟火,然后准时收看春晚。

  开场沙溢闫妮们的一串串的rap真是让人醉了,蛮雷人的啊是不是?

  幸好,接下来的舞蹈非常美,尤其是盛开的牡丹群舞,那牡丹仙子的.舞蹈服颜色真是美到爆啊!

  话说吉克隽逸这次涂了多少粉啊,脸突然白了,比昨晚重播的《钟馗伏魔》她的扮相白了几亿倍,吉克隽逸为了春晚也真是拼了!

  泉州分会场的胡歌和许茹芸对唱蛮好的,扮相和歌声配合都不错,意境也很好,很应景,也表达了两岸一家亲的心愿。

  舞蹈《茉莉花》非常好,是民族舞扇舞和芭蕾舞的结合,动作很整齐,造型别致,动静结合,美轮美奂,业余团队跳出这么高的水平,了不起!

  谭维维已超过韩红王菲,成为当今歌坛一姐,新人超越了前人,咱们中国有希望啊。今晚的《华阴老腔一声喊》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没错,这是今年春晚水准最高的节目。

  看到现在,感觉今年春晚大部分节目还是很不错的!

  最后,小花仙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年年有余,多拿红包!

  春节联欢晚会心得体会400字左右

  期盼已久的春节联欢晚会终于开始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在绚丽多彩的舞台上,有精彩纷呈的节目:令人捧腹大笑的小品、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神奇的魔术......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节目有两个,一个是小品《荆轲刺秦》,里面有一句“下蛋者何人?”使我笑得前俯后仰,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另一个节目则是刘谦的魔术:他居然能让镜子里面伸出一只手,而且还能在镜子里喝咖啡!!我非常惊讶,目不转睛地盯这电视,把下巴拖得长长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脑子里又冒出无数个“为什么”。这次春节联欢晚会的每一个节目既精彩又感人,使我一会儿捧腹大笑,一会儿变成“小泪人儿”。

春晚对联篇10

对于东方卫视而言,2010年春晚的关键词由“爆发力”演变成为“耐力赛”。其他卫视的着力点或落在小年夜、大年二十九或大年初一,而东方卫视的杀手锏则是长达17天的“东方春晚系列”――从2月12日到2月28日,东方卫视从每天晚上19:30开始,将连续推出春节特别节目,时长2-5个小时不等。电视史上最长的“春晚流水席”就此诞生。

东方卫视从1月25日起就开始为春晚预热,原先黄金档期的电视剧统统让路,将所有综艺节目以及情感类节目提前至19:30至22:30的黄金时段播出,打响“前春晚档”战役。

东方卫视春晚主打的是各色“特别节目”,例如《十大快乐明星家庭》《笑林盛典》《舞林盛典》《欢乐世博全家都来赛》《笑林大会》,还有《可凡倾听》春节特别节目、《阿拉全是上海人》《咪咕明星学院》春节特别节目,都是东方卫视知名栏目与春节联欢晚会的“结晶”。此外,东方卫视延续了数年的传统品牌节目《春满东方》《2010群星新春大联欢》,以及《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全国主持人春节歌会,也将一如往昔闪亮登场。所以,尽管这场“春晚流水席”时间跨度惊人,但呈现给各位看客的大多是再熟悉不过的“家常菜式”,别有一番细水长流的亲切感。

连续17天17台晚会,节奏上自然需要区分缓急,东方卫视总监田明告诉《综艺》,除夕之夜,东方卫视的《春满东方》旗帜鲜明地打出“海派春晚”口号,特别起用姚明和上海“本土红人”――世博会宣传大使柏万青担纲主持,姚明还将率领上海男篮全体队员登台献艺,但因为和央视春晚同台“对擂”,所以《春满东方》相对“低调”,而整个“东方春晚系列”的高潮将会是小年夜的《十大快乐明星家庭盛典》和大年初一的《欢乐世博年・2010群星新春大联欢》。

《欢乐世博年・2010群星新春大联欢》不同于一般的春晚,它既是一台有毛阿敏、谭咏麟、陈慧琳、周笔畅、郑中基、杨千等歌手同台献唱的“嘉年华”式大型娱乐互动歌会,又包含了多种类型的综艺节目,届时成龙、周立波、刘谦、郭达将以功夫、海派清口、魔术、小品等表演穿插其中。另外,《全家都来赛》是东方卫视2009新推出的一档热播节目,大年初三的特别节目《欢乐世博全家都来赛》,从全国东南西北四个地域挑选出四个家庭,并安排神秘的明星嘉宾参与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