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诗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31:18

励志诗歌篇1

青春主题的朗诵诗歌一

青春,两个平凡的字眼,

但有着不平凡的意义。

青春有着值得回忆的花样年华,

青春有着拼搏未来的雄心壮志,

青春更有着努力拼搏的黄金岁月。

曾在美好的初中,

我们一个个都失败了。

虽然我们失败了

但还有希望去奋斗,

那是因为我们还年轻。

让奋斗的青春与我们相伴吧

那是因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青春主题的朗诵诗歌二

青春

这是生命里最璀璨的星空

是我们颤抖的双手

书写最精彩的篇章

是一滴滴热泪

铸造的桥梁

是一步步的脚印

勾勒的图画

是生命的春天新鲜初放的嫩芽

青春你是年轻你是勇往直前

让一切的力量在你面前颤抖

这是生命向世界的挑战

这是奋斗者的怒吼

让失败做为成功的垫脚石

这是青春少年的宣告

因为年轻

明天属于我们

青春主题的朗诵诗歌三

我在满充智慧的月光下行走

晶莹的光线俯视了我太多的内涵

在清冷的长路上

我的穿越似乎像一只游走的野兽

在撕裂那一串自然静谧的风铃

让我心的空旷

在无质的夜色里放逐

我震动着我纷杂的歌喉

去打破那些无法阻扰的孤独

在饱满的银色里

我披着历经奔波的疲惫

向寒冷的屏障发出猛烈的冲锋

我冰冷的四肢

在表白着我的大脑还没有失去正常

不是陪爱人陶醉在迷人的倘佯

不是在表演席上抒发我的

故作深奥的模样

我是在冬日农历十二月末顶着广褒的寒空

零下三度的目光

用汽油和车轮

穿越八十公里的隔膜

和已婚十二年的不再的新娘

共度周末

不知沾濡在发梢上的冰凌

是否也有着艰辛的酸涩

不知抚慰着鞋褥的泥土

是否有过真诚的激动

我把一路的风寒

抛在了烛窗之外

而季节沉着的语言

却沉淀在了我的膝缝

如同飞鸟那雄健的翅膀

在不停的割裂着天宇的苍茫

我并不坚强

但我没有理由让自己失望

 

青春主题的朗诵诗歌相关文章:

1.关于青春主题的诗歌朗诵

2.关于青春的诗歌朗诵3篇

3.关于奋斗青春的诗朗诵6篇

励志诗歌篇2

关键词:诗歌教学诵读联想想象意象意境诗歌创作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我四川省全面铺开,如何把新课程理念用在教学中,这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有许多困难、困惑。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感受·鉴赏”的目标是: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要达成这一目标需做很多工作,而诗歌鉴赏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它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诗歌知识以及较强的分析、欣赏能力,而这些往往是目前多数学生所欠缺的。因而研究新课程下的诗歌教学就尤为必要。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下的现当代诗歌教学谈点自己的拙见。

一、诗歌教学要注重诵读

在教学中,诵读是诗歌学习、鉴赏的切入点。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是诗歌鉴赏的开始。因为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性,较其他文学样式更宜于朗读和背诵。诗歌素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活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能将我们很快地带入诗的意境,去领略那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指导朗读的技巧、明确诗歌的节奏和重音、掌握语速和语调,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再别康桥》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而略带一丝惆怅、惜别。朗读时节奏要轻柔、缓慢,语调要舒缓、低沉。

二、诗歌教学要抓住想象和联想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诗句间的跳跃性很大,这种跳跃性常表现为情感的断裂,因此教诗歌时,就应尽量调动学生,力求通过他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用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体现的社会生活。这对发展学生想象力更为给力。例如:戴望舒的《雨巷》最适合想象和联想,在教读时,让学生闭上眼睛,趴在桌上,听优美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展开联想去想象丁香般的姑娘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的美,去想象美丽而哀婉的相遇,从而体会全诗营造的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又如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师播放优美的配乐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联想去想象蓝天白云、潺潺小溪、岸边垂柳、河上康桥。然后把自己当成诗人,置身康桥,想象故地重游、乍逢即别,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三、诗歌教学要重视对意象和意境的解读

“意象”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的,它原本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这便是所谓的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在现当代诗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并加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诗歌作出多义性的解读,从而进入诗人创造的意境。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用了“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水底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清潭”等意象,这些意象既柔美轻盈,精致淡雅又深富意蕴,已形成一个色彩鲜明、匀称柔和的境界。

四、诗歌教学更要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诗可以言志,可以传情,也可以写人生。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品读诗歌,感悟人生”。当然有了感悟还不够,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每个青年都是诗人,学生时代更是青春勃发,诗情洋溢的时期。教师鼓励写诗是一个关键,教师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可以让学生拿起笔,描绘生活,赞美青春,歌颂生命,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表达对理想的憧憬。所以,在学生学习诗歌热情高涨的时候,我们要及时把诗歌创作的要求提出来。按照要求,一部分同学能写出了一些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意向鲜明的诗歌。可以把其中的精品读给全体学生听,并打印出来粘贴在班级的墙上。甚至鼓励学生投稿,我校有《墨池》文学报,班上有个学生写了一首诗歌,我略加点拨后,发表在该报上。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印刷出来,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心情,这更加激起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总之,诗歌教学,教师要舍得“情感投入”,要让学生了解触发诗人抒情的那些因素(社会关系、个人经历、生活环境、所见所闻),看清诗人抒情凭借的对象(人、事、物),展开联想和想象,领悟诗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艺术形象,与诗人的感情共鸣而逐步进入诗人创造的艺术境界,领会诗人的思想及诗歌的主题、内涵,从中受到熏陶,融通诗意,触发创作之灵感。一句话,只有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地阅读、理解、创作诗歌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励志诗歌篇3

关键词熊希龄诗歌诗情诗趣诗艺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

poetryemotion,poetryinterest,poetryart

――onthepoetryofXiongXiling

oUXuan

(SchoolofliteratureandjournalismofJishouUniversity,

Hu'nanJishou416000wugangnormalcollege,Hu'nanwugang422400)

abstractXiongXiling'sgenuineandsincere,touchonedeeplyintheheart.Hissorrowwoundworld,patriotism,loveoffamilyandloveshowsloveandChiwhenthelofty,FenLiupward.theartofcreatingpoetrymore,drawingoutintobroadsocial,filledwithrealisticemotion;poemsfulloflife;careofstatement,lyricbyKing,delicateeuphemism.

KeywordsXiongXiling;poetry;poetryemotion;poetryinterest;poetryart

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湘西凤凰人,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慈善事业家,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十二岁中秀才,二十一岁中举人,二十四岁补进士,入翰林院,被誉为“神童”。湖南学政张嘉亨曾夸其曰:“年甫及冠,拨取边陬,谈兵如何去非,说地如顾景范,他日当为有用之才,不仅以文学显也。”熊希龄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诗人,为后人留下不少诗词,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兹以《熊希龄诗词选》①为探讨依据,探究其诗歌的丰富内涵与艺术成就。

1熊希龄诗歌内蕴

(1)忧时伤世,爱国爱民。这部分内容几乎贯串于熊希龄诗歌的整个进程,情真意切,感人心扉。

近代中国,自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的侵袭,封建主义发展到顶峰,对于百姓倾轧,内忧外患,国弱民穷,整个中国已经岌岌可危。熊希龄心忧国事,挣扎呐喊,期望能够救国于危难,拯民于水火。他的诗词,正反映了一个爱国者在各个斗争时期的心态。因而有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比如,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运动遭到血腥镇压,熊希龄一些共同战斗过的好友和学生都被卷入这场腥风血雨,他的心情沉重抑郁,于是赋诗:“血雨腥风万户惊,绿窗锁院怕闻莺;兴邦此日思廉蔺,千古心同日月明。”“一度春光一度思,心忧国事志难移;剑丛我自朝天笑,抖擞精神慑四夷。”

辛亥革命成功后,成立了中华民国,他曾经高兴了一阵子,立即与张謇、汤寿潜、赵凤昌等人联络,联名向张家口商会转向外蒙古发出了“翊赞共和”的通电。号召汉蒙各族人民,团结在共和政治的旗帜下,巩固边疆,防止俄人趁机入侵。然而没有过多久,民国大权旁落北洋军阀的手中,南北对峙,剑拔弩张,复辟暗流蠢蠢欲动,而帝国主义又在虎视眈眈,垂涎于中国这块肥肉。这让熊希龄感到彷徨忧郁,而发出了内心痛苦的呐喊,如《癸丑热河避暑行宫杂咏》:“一路松林傍水栽,小桥通处现楼台;平原万树犹如此,更有何人逐鹿来。”“打桨前湖更后湖,荷花荷叶杂葫蒲;此花不解兴亡恨,犹自争妍入画图。”借景抒发悲愤。其《谒岳王墓》表达诗人面对山河破碎,胸中激荡着念时忧国情怀,呼唤如岳飞一样精忠报国英雄出世,对醉生梦死的鼠辈深恶痛绝。

熊希龄在退出政坛后,还是念念不忘作为国民一分子应尽的责任,在另外一条战线上,赈灾济世,继续施展他的经纶大才。他在《戊午旅行江南题栖霞寺〈天女散花图〉》这首诗中作了慨然的表述:“扰扰何时见太平,众生痛苦已非轻;愿凭妙手回春力,不治维摩治众生。”在《塔院寺》诗中,诗人又说:“博济年来尚未能,四方呼吁苦难应;我来欲借文殊发,普度群生绝爱憎。”

(2)挚爱眷恋亲朋之情。这部分诗作较多,大致都为赠友人,寄夫人,勉儿女,或怀念慈幼院的孤幼。其中伤感的成分居多,这与熊希龄爱国心切,然而又冲不出破旧的黑暗势力的束缚,屡遭挫折,大鹏终难展翅有关。如,《丙寅十月二十九日为淑雅夫人五十初度赋赠》,全赋计一百三十韵,二百六十句,共一千三百字,从入学从师,恋爱婚娶,生儿育女,步入维新运动,充任国务院总理,反袁护国,调停南北战争,办理赈务及举办慈善救济事业,几乎概括了诗人一生的全部活动。简直就是一部诗体自传。一开头,诗人就说:“浮云蔽天地,变态幻苍狗。我生忧患中,失意常八九。赖君共艰难,岁月不觉久。”确实,熊希龄的一生都是在忧国忧民、挣扎奋斗、失意失败中度过的,最后选择了倾全力从事慈善事业,走佛家普渡众生的道路,他甚至取了个“妙通”的法号。用他自己的解释,要用这些来弥补过去的过失,对国家、民族没有尽到自己责任的过失。

一九三一年,朱其慧夫人不幸去世,熊希龄痛失臂助,从此鳏居了四年,他痛苦、彷徨,情绪低落到极点。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一九三五年,在女儿、亲友的撮合下,与比他年少二十九岁的毛彦文教授在上海结婚,才又重新唤起了他的青春。他甚至剃掉了多年的胡须,投入到神圣的爱河,并饱含激情,吟诗填词以抒怀。

(3)志当高远、奋励向上之情。如《贺吴生廷献结婚》、《贺明贺两生结婚》、《慈幼院儿童上课歌》、《下课歌》、《男校上工歌》、《下工歌》、《女校上工歌》、《下工歌》、《中山纪念周开会歌》、《散会歌》等等。都是勉励谨言慎行、立志敬业、砥砺德行的箴言。这些词赋通俗易懂好记,不仅对儿童品行教育有益,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有着普及意义的。

2熊希龄诗歌的艺术创获

熊希龄在清末民国所做之诗,与时代相呼应,在艺术取得骄人成就。其诗中充满爱国情调,情感激越,洋溢着写实情绪,继承杜甫现实主义精神,将笔触伸到广阔的社会,与之同呼吸共命运,感同身受,在这个意义上,其作品堪为“诗史”。譬如《癸丑热河避暑行宫杂咏》、《五郎祠》、《题〈南洋殖民地〉》、《戊午重阳日挈家游香山登高赋此志感》、《谒黄忠浩墓》等,将清季到民初跌宕起伏的历史做了客观描述。即使挽联也诗意盎然,满贮追念、推崇之情,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薄葬有遗言,尚以未殁疆场为憾推亡固存,邦乃其昌,誓师昭大义,曾无自利天下之心”(一九一六年十一月廿九日挽蔡锷联)、“十余年患难成交,有同骨肉,舍我去何先,著书未完难瞑目数小时行程迟呈,未接声容,悲余来已晚,抚棺一恸更伤心”(一九二九年二月十七日挽梁启超联)。

熊希龄诗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富有生活情趣,一花一草,一人一事,以饱蘸情感之笔写出,感人至深,如《登香山赏桃花》:“花落纷纷又夕阳,山河大地几沧桑;眼前景物须牢记,爱国由来本爱乡。”将生活琐事如祝寿、观画等情景、心态形象描绘,艺术性强,譬如《丙寅十月二十九日为淑雅夫人五十初度赋赠》、《丁卯贺吴生廷献结婚》等。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常借荷花、小桥、流水、竞渡等生活习见场景,寄寓细密情感,读来意趣盎然。如《望海》:“沙堤十里苦寒侵,江薄风微碧影沉。望远一挥儿女泪,倚栏无语海天深。”慨叹幽深,婉致动人。

直接抒情之作,也绝不是直抒胸襟,而是含蓄表达,继承中国古典诗词委婉、细腻情味,耐人咀嚼。如《听潮》:“莫辨风声与水声,夜来众窍各争鸣。静观万象随生灭,岂为人间诉不平。”其诗既鼓荡着伤时爱国情致,也彰显出独特的艺术个性,是值得研究的良佳之作。诚如周少连在编辑说明所言,熊希龄诗作不仅在技巧上继承并发扬唐宋诗词风格,读来如注入了一股清风,如饮甘泉,同时也是一部绝好的爱国主义教材,读之使人激奋,使人有感于建设一个强大祖国的责任。

励志诗歌篇4

绘画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及富有吸引力的特点,可以唤起学生潜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创设一种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景,从而让学生产生对诗歌欣赏的欲望,去领略画意诗情,感受美妙意境。

一、用绘画作为是个教学的辅助手段效果有哪些呢

有利于理解、背诵诗歌;有利于欣赏诗歌的美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绘画教学呢?

(一)激励法。

就是激励学生读诗画画儿的方法。使学生产生爱好诗歌的兴趣,产生积极主动的绘画欲望,把诗画融为一体,有诗既有画,有画就有诗,长久培养学生的入情入画的情趣并形成习惯,学生的审美意识就会不断完善、提高。

1.用竞赛法激励学生参与绘画。

全班同学把对一首诗绘制的图画拿出来,学生共同评比。看哪一幅画对诗歌理解的透彻,绘画得想象、逼真,搭配得和谐、得体。按这些标准学生分组评比讨论(可在课下进行,也可在课上进行),上课老师分析诗歌后,对诗歌理解得好的,绘图合理、生动的进行表扬,对凡参与者肯定,鼓励下次成功。

2.用展览法激励学生完善绘画。

把学生的绘画,在墙壁上展示。在展览中让学生相互挑毛病,挑出对诗歌理解不当、绘画不完善的毛病。通过学生间互改、自改,不断完善之后再展览,直至合乎要求为止。

3.成功法激励学生出版诗画作品。

好的图画作品,让美术教师加以指导,配上诗歌在报纸、杂志上或校报、班报上发表。这使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我行,我比别人行”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情趣。长此以往,教师的诗歌教学便顺理成章。

(二)加深印象法。

就是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力。可分三步走:

1.预习绘画法。

上的课前一天,让学生预习诗歌时,交给中等学生一个任务:看文绘画。中等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诗文的理解也许不很透彻,绘出的图画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讲解诗歌时,教师就利用这些图画,形象、生动、直观地让学生欣赏诗歌。2.课堂绘画法。

在教师用“预习画”欣赏诗歌时,学生就会发现绘制图画的某些地方与诗文语意不相吻合。这时,就让善于绘画者或上等学生在黑板上即兴画图,教师再加以点评,学生对诗的理解就又加深了一步。此时,让学生看着绘制的图画直观、形象地背诗,效果会更好。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让个别上等学生背,第二步让个别中等学生背,第三步齐背。第四步差生背。在课堂完成教学任务,减去了课业负担。

3.课后绘画法。

讲完了一节课,学生对诗歌大意就已了解透彻,可以让学生结合诗的意境,加上想象,尽力丰富画的内容,扩展、添加,任意在想象的王国驰骋。如“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除画叉路、两人外,还可画柳树、花草、太阳、青山等陪补景物,加以衬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常用绘画进行理解,背诵诗歌的训练,学生就逐渐有了绘画能力,有了看画诵诗的能力。把诗画看成了一体,有诗就有画,反之有画就会有诗。于是,诗歌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绘画,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达到了一个高层次,进入了课堂教学的拓展阶段——看图写诗。

三、看图写诗,拓展教学

1.图画的来源。

来源于生活:教师、学生从生活的感悟中绘制图画。来源于知识:教师、学生从已有知识和有关资料的相关知识中编织成画。来源于语文课本上没有讲过的诗歌:教师、学生对未讲诗歌所绘制的图画。图画的来源可从多方位、多角度摄取。

2.看画写诗的目的。

学生看画写诗,由形象的图画到抽象的文字,目的在于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组织语言、锤炼语言和借景抒情的能力,开启学生智慧的大脑,使之逬出灿烂的火花。

3.看画写诗的步骤。

第一,看图写诗可写比较散的自由诗、信天游,甚至顺口溜,只要有一定的押韵,有诗歌的分行形式,有和图画的一个或两个景物相吻合就行。

第二,要求学生能写三言两语的古诗。要求押韵,和图画结合合理,语言要精炼。

第三,要求学生写一首完整的小诗,现代诗、古代诗都行,押韵得体,语言凝练,与图画相一致。

第四,结合学生自己的情况,看画写诗、填词,也可不看图写诗。

励志诗歌篇5

一、思想观点的反差比较

汉乐府《长歌行》为: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主要的思想观点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为青少年时应珍惜时间,否则等到老了,则时间就像向东流去的百川河水一样,永远向东到海,不能向西返回,其“悲伤”也于事无补。

而苏轼的词《浣溪沙》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的思想观点为:人生到了老年还可以像少年一样充满活力,就像门前的流水,不一定向东流一样,它也可以向西返回,并不是“老大徒伤悲”。

二、写作背景的反差比较

《汉乐府・长歌行》是宋朝郭茂倩编的《汉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其作者不详。从《汉乐府》可知是汉朝的诗作。汉朝,有许多仁人志士,在青少年时代,就树立大志,争取通过奋发,使以后“有为”。诗歌的作者要表达的正是这种人的心志,也就是年青人的心志。这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千古名句,可以传世成为“绝唱”,正是因为他道出了人间哲理:人的一生,最宝贵的时间是青少年时代,它不可能永葆,必须珍惜,在此时认真学习训练,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日后会“伤悲”。

苏轼写《浣溪沙》是他在年纪稍大(大约40岁)。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时写的。此时,苏轼虽然已到中老年时期,但他认为,人老应志不老,精神不老,并不是“日落西山”,而是“夕阳红艳”,还可以“大器晚成”。人的年龄精力像寺庙门前的溪水那样可以向西流,而不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就是可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语)。

由上面分析可知,由于写作时的境况不同,则出现思想观点不同。总之,站在青少年的角度,《长歌行》的思想具有鼓励青年认真学习之用;站在中老年角度,《浣溪沙》具有反颓唐作用。两首诗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对人的奋发,都有激励作用。

三、写作景物不同的比较

《长歌行》和浣溪沙》都是托物言志的佳作,两首诗歌都写了“物”。但由于表达思想观点不同,两作者选取的“物”不同。

《长歌行》选取的物是“园中葵”和“百川”,作者从“葵”吸着甘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的阳光让其欣欣向荣,却害怕秋季到来花叶枯黄的心态(这是拟人手法),引出与它类似“百川”之景。“百川”流向大海之后,不能返回,它必然充满遗憾心理。接着作者言明自己感悟的哲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由物到人,由物到“理”的写法堪称上乘。因为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之陋,显示出文学的“形”“理”合一之美,语言委婉之美。

《浣溪沙》选取的物是“溪水”“水中的兰芽”(下转2―7版中缝)(上接2版《〈长歌行〉和〈浣溪沙〉比较阅读》)“沙路”“暮雨”等。“山下兰芽短浸溪”意为兰芽虽浸在溪里不能伸出水面,但毕竟它充满生机,终有一日将“出头”。暗喻作者当时自请外任,“以屈求伸”的境况。

励志诗歌篇6

关键词:好诗的标准写出好诗无“技巧”写出好诗有“技巧”

诗歌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写诗,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也是为了某种责任。写诗的根本目的,既是为了感动自己,也是为了感动别人。换句话说,写诗的根本目的,既是为了温暖自己的心灵,也是为了温暖别人的心灵。一句话,写诗是一种生存需要。

写诗,是一门学问,亦是一种技能,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有一定规律或技巧可循的。写诗必须牢记的最重要的六句话是:诗人是叛逆者;功夫在诗外;诗贵含蓄;有情的地方就有感动;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诗眼”在哪里?

一、一首好诗的标准

1、我所理解的好诗

“每一行诗,都像是从村子周围的田野里生长出来的,清风读得懂,水牛能朗诵。”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好诗的根本标准。或者换句话说,我所理解的好诗,它既是深刻的、热烈的、真挚的,亦是唯美的、形象生动的、含蓄隽永的。本人就喜欢欣赏和写唯美的抒情哲理短诗。

换言之,诗歌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美好的诗歌可以点亮美好的人生。一首好诗,就像一首歌、一团火、一幅画、一泉水、一个理、一段情。拥有诗意的人生,才是最美好的人生。

具体说来,我认为一首诗要达到五个美学追求,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好诗。即一首好诗要做到五个“有”:

①有点深刻

“艺术的功用首先是载道。”“载道”,就是要努力做到白居易所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好诗永远不能忽视其“载道”的作用;好诗永远是言志的,永远不能忽视其励志的作用;好诗永远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在追求唯美、含蓄的同时,再注重追求那么一点深刻,写出来的诗才可能成为好诗中的好诗、极品中的极品。

②有点意思

诗歌最大的功用就是温暖人的心灵。或者换句话说,好诗就应有点读头,有点意思,有点味道,有点热烈,有点睿智,读后让人对人生、对生活有所顿悟。写诗就应写心灵的感悟和感情的沉淀。为此,我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其所写内容应包含五个“小”:小哲理、小情趣、小感动、小浪漫、小温馨。在当下,就是努力做到:静心敛气,表达真诚,用真诚去诠释朴素的生活。

③有点诗味

艺术的绝妙之处,常在其含而不露。什么是诗味?诗味就是含蓄,就是有嚼头,就是回味无穷。司空图说:“好诗应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事实充分说明:诗贵含蓄,含蓄可使诗歌的思想容量和艺术容量增大;有想象空间的诗才是好诗。含蓄,永远是诗歌最本质的特征,应成为诗人的艺术信仰与最高追求。

④有点真情

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有心的地方就有风景,有情的地方就有感动,有志的地方就有成功,有梦的地方就有未来。诗人写诗,只有自己先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才可能把别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只有用真心、真情写出来的诗才是好诗。正所谓:情之动也,好诗之现也。

⑤有点美

诗歌的美丽在于唤醒人内心的浪漫。好诗永远是醉人的。好诗应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词句。好的诗歌,它可沁人心脾,慑人魂魄,陶冶情操,催人泪下,催人奋进。

一首好诗,就是一件好的艺术品。既可供人把玩,也可如精灵一般,飞到读者的情感之树上甜美地栖息。

在生活中,诗歌的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键是诗人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一双善于捕捉和发现诗歌美的眼睛。

2、我所喜爱的好诗

诗歌是人欢乐和痛苦时的一种渲泄物。它与人类同生死,共命运。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朝时曾达到“有水井处皆吟诗”的疯狂境地。

凡古今中外的好诗我都喜爱。当然,我尤为喜爱热情似火、充满真情实感、充满哲理和含蓄隽永的诗歌。回想当年,我曾买过上百本古今中外的优秀诗集,也曾手抄过厚厚的10余本自己喜爱的诗歌。甚至连我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所写的题目也叫“诗歌的含蓄、朦胧与晦涩”(曾获“优秀”,并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战线》发表)。

在此,我仅想谈我所喜爱的中国现代诗。若论及中国的现代诗,我认为其巅峰之作只有两首。排名第一的无疑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排名第二名的自然是戴望舒的《雨巷》。这两首诗都是最唯美的、感情最真挚的诗,它们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魅力永恒。

此外,我还特别喜爱阿古拉泰、舒婷、于坚、席慕容、李森、雷平阳、何晓坤、季永琪等人的诗。例如:阿古拉泰的诗热情似火、舒婷的诗动人传情、于坚的诗朴素自然、席慕容的诗形象生动、李森的诗真诚平实、雷平阳的诗清新淡雅、何晓坤的诗想象绮丽、季永琪的诗充满哲学意味等。

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在此我就拿我所喜爱的两位云南著名诗人的作品来说事吧。先看于坚的《便条集一号》:“在这水泥的城市中/我是上帝/遗留的最后一根神经/我还能感染/过敏疼痛/红肿化脓/像瘟疫一样/吊在诊所的招牌上/无声地尖叫着”。

励志诗歌篇7

您们好!我的名字叫,男,汉族,现就读于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法律、经管、旅游系XX级法学(2)班。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担任班长,同时在高中担任了2年的学生会主席。现进入大学,一年级时任班团支部书记,大二担任班长,求是学院院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法律、经管、旅游系学生会办公室主任等学生职务。

在此感谢法律、经管、旅游系,学院和贵州师范大学对我们学生的关心和关怀。此次评选一定会推动我院勤俭自强意识及相关活动的开展。现根据我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向领导提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申请,我真诚地希望我的个人事迹能够激励更多的大学生自强不息。

现将本人情况及个人事迹综述如下: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逐步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实践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首先,在思想上,我时刻要求自己进步,去年9月份,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按时写思想汇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有关党团的理论知识,还有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贫困生应该要树立正确的心态,不能因为自己是农村贫困家庭就产生自卑感,对自己失去信心,抱怨自己的家庭。自强不息始终是我的人生格言。

其次,在生活上,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是我勤俭节约,自强不息,敢于克服困难、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立自强,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热情、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关系融洽,注意和同学、朋友互助互学。始终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很多时候都在写文章赚取稿费,同时去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第三,在学习上,我刻苦认真,较为勤奋,目前阅读了《四大名著》、《生命能创造奇迹》、《论党性》、《消失的地平线》、《大学礼仪读本》、《女权主义》、《道德教育性》、《生活的真谛》、《哲学与人生》、《法律意识构建》、《大学究竟读什么》、《我将青春献给了你》、《论自由意志》、《浪漫现代》、《海子诗集》、《顾城诗集》、《艾青诗集》、《徐志摩诗集》、《平民百姓讨公道》等等。

第四,在工作上,认真负责,积极、热情为同学服务。从担任班团支部书记到班长,院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系学生会办公室主任。自始至终,我一直尽心尽责做好各项工作,并配合其他干部、老师和同学做了许多工作,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在为同学热情服务期间,长期间关心同学,为年级和学院的事务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我工作积极,能吃苦耐劳,我在努力的学习管理制度。我善于与人交流,虚心向别人学习,主动帮助其他的同学,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第五,在其他方面,我比较善于写文章,比如新闻、诗歌和散文。现有新闻4则发表于求是学院共青团简报;诗歌《情定师大献给校庆七十周年》和《照壁赋》发表在贵州师范大学报上;诗歌《爱家乡更爱祖国》发表于毕节教育报;《放下》一诗发表在中国贵州省当代教育一书上;散文《草海恋》发表在贵州乡村文学上,此外还有近70篇诗歌发表在贵州乡村文学上;诗歌《迷迷茫茫》、《探头仰望远处陡峭的山峰》、《啊,故乡的星星》、《回家,突然想起远方的父亲》、《仰望三十五栋的星空》等5首发表在中国网络文学XX年精选上;诗歌《哦,我那不识字的母亲》和《窗外的弱禁风》发表在中国诗选刊XX年第三期总52期;此外还有文章散见于好心情原创文学、中国诗歌、中国诗、中国文学、中国打工诗选、文学月刊、滴撒诗歌、东京文学、榕树下等等。现联系中华书局出版社,淡黄的温情诗集待出版。

励志诗歌篇8

只翻了一页,我就确定我喜欢这位诗人所写的诗!他的诗离生活近,不矫揉造作、无病。那是诗集扉页上一首名为《成功的名字》的代序诗,诗中写道:“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我写起了诗,劝告与嘲讽,从来都没有停止……我求索了无数时日,看不见回报向我飘来的影子,守着孤灯、纸和笔,我听见一个从黑暗深处飘来的声音,成功的名字一叫坚持!”

是的,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能保持一点对诗歌的喜爱已属不易,更何况是一位一心扎在诗歌里从事着艰难创作的民间诗人。诗人有诗人的价值观,这不以物质或金钱做标准。写诗,用诗来观察和记述生活,是灵魂深处对于追求“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但是这个追求不是轻而易举的,“无数时日”之后,就连“回报的影子”都没有出现,但那种心灵的追求不会因为路途的艰辛而停止,诗中说“我听见一个从黑暗深处飘来的声音”,其实那个声音并不是黑暗中的别人发出来的,这个声音,实际上正是诗人自己内心底对于诗歌一种最真实的感情。这种最真实的感情,我愿意把它理解成是这本诗集的名字――《真情》!

这种理解是正确的!《真情》作者高志坚在后记中对自己的诗生活也作了简要的描述,从不经意地读诗到发自内心地爱诗,再到用心写诗,最后把诗歌创作和诗歌成就列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来追求,那是一种灵魂的追求。因而一路上的困难与艰辛也不足为提了,在一个有追求有思想的诗人眼里,所有的困阻都是一种生活的真谛,都是值得珍惜和品味而且富有诗意的生活感情。情为诗之本!所以,诗集全书一共分为“爱情篇”和“抒情篇”两部分。

在“爱情篇”中,诗人借爱情说诗歌,两者揉捏参合得十分得当和耐品,把对爱情的追求与对诗歌的追求有机地融为一体。爱情永远是人性的根本追求与享受,在所有的分分合合、聚聚散散中,都可以品味到无限的美!“不知道心归何处,驱不散那种难言的孤独,可孤独我也得赶路……”在一首《心归何处》的短诗中,诗人这样写道。“生命里聚散离合太寻常,只要心与心的距离很短很短,哪怕现实中的距离很长很长。”在一首叫《距离》的诗中,诗人又这样写。在这两首诗中,诗人把那种对于爱情或者说对于诗歌的迷茫与困惑,对美好生活或者说是诗歌的执著表现得一览无遗,淋漓尽致。那种追求是痛的,那种痛是诗意的,那种诗意是本真而且美好的,而那种美好,又必须要用“诗意的灵魂”才能享受得到的!

在“抒情篇”中,诗人把更多的生活情感收录其中,有亲情的、励志的等等。在这些诗歌的立意定位上,诗人同样是借“此情”说“彼情”,或者说是此彼两情相融相汇相通,别有一番韵味。在一首《给地下的父亲》中,诗人这样写道:“我会用全部的力量,去和苦难博斗,我相信最终能将它赶走,爸爸,你放心吧……”那看似对“地下的父亲”的祭言,但那更是对内心深处的自己的承诺和誓言。那种搏斗,看似与生活中的苦难搏斗,但更是与追求诗歌道路上的困阻搏斗。那种承诺与誓言,无论是对“地下的父亲”还是对“内心深处的自己”说的,都是那么的让人动容,让人敬重。

励志诗歌篇9

就在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我们班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

这次诗歌朗诵会我们期待已久了,在这周的星期三,刘老师就开始给我们时不时地透露一点儿消息,说这周五的班会要改成诗歌朗诵会,而且还要排名次,前几名还有神秘奖励呢!那大家都很兴奋,很期待,当然还有那么一点点疑惑。第二天,刘老师居然真宣布了:“请各位同学做好准备,明天我们班进行诗歌朗诵会,主题是‘母亲河’,请大家务必做好准备。”刘老师的话一说完,教室里便叽叽喳喳地炸开了锅,乱成了一团。我也挠了挠头,去找我们小组的组员们商量。经过我们小组公平地议论了一番后,决定由戢印雪来找诗歌,我来领读。

周五,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学校,有激动,有兴奋,当然,还有那么一丁点儿紧张。来到教室,戢印雪将她准备的题材拿了出来,原来是《黄河颂》。《黄河颂》一共六段,我们小组一共五人,一人读一段,最后一段大家齐读。我粗略地看了一下内容,诗歌激情澎湃,朗读时应用充满激情的声音读。当我把我的想法告诉我的组员们后,他们十分支持,因此一致决定排练时听我的。中午,我们小组认真地排练了一下,没想到效果好得惊人!我便十分认真地对他们说:“大家听着,如果我们这次诗歌朗诵会得到了好的名次,那么我会奖励每人两元钱,作为鼓励。”大家听了,都十分兴奋,“斗志昂扬”,看来,我这句话给了大家精神上无比巨大的支持,所以说仅有精神上的鼓励是不够的。

下午的诗歌朗诵会终于来了,只见两位小主持人将十个组的序号打乱,然后把写有数字的那一面朝下,随意地将其铺在桌面上。朗诵会开始了,第一个环节便将气氛推入了高潮——由老师揭晓这次小组上台的先后顺序。刘老师走到布满纸张的桌前,轻轻地掀开第一张纸,上面写着“9”这个数字,只听九小组发出了尖叫,不知是绝望还是高兴的。第二张卡片也被揭晓了,是“3”这个可爱的数字,也正是我的小组。接着的便是“7”、“6”、“10”、“4”、“1”、“2”、“8”、“5”。在开始朗诵前,刘老师让每个小组的组长给其他上台的小组打分:满分十分,最低六分。第九小组率先登台了,他们朗诵的是《长江之歌》,虽然他们表现得不是太好,但是我也给他们打了7分。紧接着,我们小组上台了!我用我那雄浑的嗓音,亲切地朗诵着《黄河颂》,从“朋友……伟大,坚强”,我们小组一直充满激情地朗读,我相信,我们的朗诵使所有听到的人看到了黄河那波涛汹涌、豪情万丈的场面!但是,我最欣赏的还是第二小组,他们的声音使我沉醉:周思岑的嗓音优美,恰似一首钢琴曲;林家威的嗓音雄厚,将我带到了翻腾着的黄河身边;杨澜的声音清脆动听,仿佛一汪恬静的湖水,原来率性的黄河也有沉静温柔的时刻……

诗歌朗诵会在热烈而激情的气氛中很快结束了,但是长江和黄河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励志诗歌篇10

一、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

诗歌创作往往都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之下,对人或物所产生的心境的体现。诗歌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也往往会被深深地烙上时代的痕迹。这为学生学习诗歌产生了一定的障碍。要想读懂古诗就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了解和处理。要准确把握好诗歌创作时的时代气息和作者的独特心情,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做到知人知事,从而为准确鉴赏诗歌打好基础。而完成这一学习环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最为有效的学习时空。如,我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为学生安排了实践活动,到学校图书室或通过网络查询等方式,搜集有关王维的生平材料以及当时与作品有关的“登高”等习俗的资料,并要求各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上安排每个小组对自己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进行展示与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学生进行课堂整合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拉近了同诗歌、作品之间的距离,从而让诗歌在学生心中不再神秘,为学习古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关注学法指导,降低诗歌学习难度

读懂诗句的意思是学生学习古诗最枯燥的任务。如果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生硬的传授模式,学生不但不理解诗歌内容,而且会感到古诗学习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便会对学习研讨失去兴趣。更让人可怕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机械地背诵教师的讲稿。然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开放封闭的课堂结构,还课堂主体于学生则会大大降低诗歌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采取扩、补、留、换、调等方式解决诗歌语言为学生学习带来的障碍。诗句的今译是古诗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取扩(将单音节词扩为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补(在古诗用语中往往会省略一些内容,在今译中要补充)、留(一些汉字古今意义没有区别就今译时直接可以保留)、换(古今字意区别较大的字词要换为现代汉语)、调(古诗中为了保证诗歌韵味或增强表达效果,往往会对一些词语的顺序进行了特殊的安排,我们在今译时要对这些词语的顺序进行调整)等一些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不再占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并为学生总结合适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授之于渔”的目的。

2.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信心。在古诗意义的了解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小组的作用,让他们在自主形成的学习小组中,进行学习与交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不统一句式,不统一标准,只要学生的理解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从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信心。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

诗歌通过物象表达情感,而物象又是记忆的基础。古诗学习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积累,为了提高古诗学习的效率,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来整合课堂。一方面,教师结合所教学的古诗制作一些形象生动的课件来展现诗歌中出现的物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诗歌中的优美语言,在体验诗歌的审美价值的同时,加深对诗歌语言的理解与印象,从而有效地积累古诗。另一方面,我们在教学之中可配一些音乐。人们对音乐的心灵感应是较为敏感的,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感情基调,选取一些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在学生诵读过程中配合教学,让音乐的旋律与学生的心弦产生共鸣,进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来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鼓励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揣摩诗歌描绘的意境

诗歌通过意象表达作者的情感,而这些意象又是通过语言进行再现的,这为学习古诗创设了想象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抓住这些时机进行丰富的想象,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与意境,这不仅可以对作品内容进行有效补充,又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中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在教学古诗《江雪》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想象当时的天气情况,想象当时的社会环境,想象寒冷的江面,特别是对柳宗元当时的神态与心理的想象。并组织学生对想象的内容进行整合,同时还鼓励学生将联想到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学生争先恐后的交流中,较为有效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制度对在志之士的冷漠与迫害,并全面体验了作者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心态,完成了体会作者感情的教学任务。整个课堂学生参与面广,讨论交流的学习高潮迭起。

五、加强朗读指导,体验作者情感

古诗学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诵读。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在对学生进行诵读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加强必要的方法指导:诵读前,要渲染气氛,激感,以引起共鸣;诵读时,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强弱、长短的错综变化,要读出诗人的情绪,将诗的感情转化到深情诵读中来。在学生诵读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诵读情况进行点评与鼓励。同时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情感朗读的热情,开展形式多样的情感朗读活动,让整个诗歌课堂教学充满感情。如,我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让学生听课件范读先把握好节奏,对需要重读的地方做出标记,然后安排一些诵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后,有意对他们读得比较到位的地方进行点评,肯定了他们的做法,随后安排一些平时不愿表现自己的学生进行朗读,在他们朗读结束后,同样对他们进行鼓励,并安排他们多次诵读,以达到情感朗读的效果。为了提高同学们诵读的热情,我还安排了小组之间,男女生之间的诵读比赛。这些教学环节,不但让学生当堂完成了积累诗歌的学习任务,而且让学生在情感诵读中体会了杜甫为国而欢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