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散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32:45

巴金散文篇1

在上一个学期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在做摘抄时,在上学期我做摘抄都是选用《巴金散文》,这里面讲了很多故事,也有作者平生经历的事,也有许多作者的感受。在巴金的散文上我学到了许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巴金的很多文章写到“爱国”二字,他还多鼓励那些青年多读书,在他的许多文章中都有比喻的修辞手法,他向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他用他那生动的语言来给我们描述当时社会之黑暗,在他写到爱国诗篇时,又是那样的激情彭湃,很快就能让人听到他的心跳声,看见他的赤诚血液在流淌着,那时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的心紧紧的抱在了一起,我们超越了时光,仿佛我也回到了他的那个年代,在我苦闷时他的文章又激励我前进。我们甚至超过了年龄的界限,我们成了一对要好的朋友,忘年交!

我虽赶不上巴金的文笔,但我可以感受到他的精神,一种我从没见到过的精神,一种近似爱国又高于爱国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不是人人都有的,不!应该是说这样的精神是为数不多的人才拥有!那些没有真正的爱国情操的人是不配拥有这种精神的。作者是一个无神论者,他不信鬼神,不怕妖魔。但在他的文章里还是写到了妖魔鬼神,不过他是把他们暗喻成一个个社会的黑暗。这就是我们的巴金,一个看见什么就说什么的人,他还写过很多悼念他人文章。他写这样的文章时就不那么愤慨激昂了,而是那么的严肃。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悲痛的心情,这是显而易见的。

这就时我读过巴金文章后的感想,相信你们读过后一定也会有这些感想的!

巴金散文篇2

这是一个堪称伟大的生命。伟大的生命的光辉,在巴金先生最后的20年间闪耀得更为璀璨夺目。他20年的生命内容异常丰富,又异常美丽。陆正伟在这本书里的三十三篇文字(不连年表),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巴老晚年整体生命的美的部分。虽然只是部分,却已美不胜收;而其中的坚韧之美,纯真之美与朴实之美,显然更为突出,最能扣动与启迪人心。

许多人可能只知道巴金先生晚年病魔缠身,但未必知道他与病魔顽强斗争的详情。陆正伟在书中多处记叙了老人这方面的不屈精神,颂扬蕴含在这颗非同寻常的灵魂里的坚韧之美。如他不仅抱病参加一些重要会议,而且在会上支撑病体,忍住痛苦,为文学方面的事或别人的事操劳挂心。如他重病之时,仍然艰难地为赠书而签名,“两本书上的十三个字足足用了半个多小时”;又如他95岁时,竟还“拖着一条残疾的腿”,依仗助步器进行锻炼。老人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设鞠躬尽瘁,“廿年呼唤梦成真”,从挚情创建到最终成功,这曲折途径,刻印着老人曾经为此呕心沥血的过程。而渗透在这无数心血里的,亦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坚忍不拔。上述坚韧种种,与巴金先生在毕生创作中一以贯之地守持的人生理想与审美理念其实一致。于是,只要融会贯通,就会因巴金先生的坚韧而生起对于生命之美的许多联想。

再说纯真之美。最晶莹剔透的人生之美莫过于纯真。陆正伟在书中描绘了巴金先生与一些我国文坛享有盛名的文学老人的交往:他们深厚无比的友谊,他们并肩奋斗的业绩,他们在艰危之时的相濡以沫,他们在安乐之所的关爱与共。有风云变幻中的思念,有浩劫过后的重逢,有对文学事业的关切,有对天上人间的思考。无论是同怀前尘,还是共话当下,抑或齐观未来,老友风义相期,难得一朝相聚。此时情景,真是难以形容。陆正伟以浓笔重彩所描绘的老人间的叠叠高情,无不让人顿有感动,并且频生感慨,立起感奋。仔细想去,必能发现巴老与这些老人可以称之为莫逆之交甚或生死之交的情谊,其核心乃“纯真”二字,无不洋溢纯真之美。而巴金先生身上的纯真之美,又总是指向极致。例如他闻知曹禺先生逝世,始则沉默,继而叹息,欲动笔作吊唁之词先行流泪不止,然后强振病体,以抖动的手,十分艰难地为曹禺家属写下“请不要悲痛……”的揪心之语。这极为真挚动人的感情,如蓝天碧云,如深潭清水,是巴金先生才有的高深清澈的纯情,发之于他那颗博大慈爱的真心。

巴金散文篇3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者多见,胃粘膜相关淋巴瘤(maLt)是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患者症状呈非特异性、临床少见、术前误诊率高的特点,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男,72岁,间歇性上腹痛1年余为主诉入院,该患者1年来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胃体溃疡并治疗,但病情反复,时轻时重,此次患者自觉症状较前加重,大便隐血(++),胃镜检查示:胃体后壁见一巨大不规则形溃疡,基底部覆白苔,周边粘膜肿胀,镜下取胃体粘膜送病检。

病理镜下检查:胃固有膜腺体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细胞形态多样,包括圆形深染核的小淋巴细胞,有不规则核和淡染胞浆及具有锯齿样核和丰富透明胞浆的中等大小淋巴细胞,瘤细胞侵入部分腺体上皮之间,破坏腺体。镜下图像(见下图)。

初步诊断:考虑胃粘膜相关淋巴瘤;进一步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CK广谱可见淋巴上皮病变(即由肿瘤性淋巴细胞积聚浸润破坏胃小凹上皮),K轻链(阳性),L轻链(阴性),CD3(散在阳性),CD20(阳性),CD79a(阳性),CD45Ro(散在阳性);

Ct检查诊断:1.胃体小弯侧壁明显增厚,肝胃间隙多发性结节影,考虑恶性占位;2.左肺舌段小结节,转移不除外。

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及Ct检查诊断:胃粘膜非霍奇金淋巴瘤,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讨论:胃肠道是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最好发部位,占所有病例50%,在胃肠道中胃是最常受累的部位,约85%,大多数发生与成人,平均年龄61岁,早期病变为形成斑块样损害或小的粘膜糜烂,晚期病变引起溃疡,粘膜皱襞弥漫性增厚或形成明显的肿块。生长方式及扩散:浸润性生长,并在胃内广泛扩散,晚期可侵犯出胃壁。需与反应性病变鉴别:淋巴细胞性胃炎1.缺乏淋巴上皮病变,缺乏免疫表型,2.淋巴细胞是t细胞,不是B细胞。预后:有惰性的临床过程,缓慢扩散,复发后可累及到其他部位,对放疗敏感,局部治疗后可长期无瘤生存。

巴金散文篇4

关键词:《小狗包弟》课例综述学情教学设计

一、《小狗包弟》的教学落点

一堂好课,目标明确。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直接关系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能有什么收获?教师将本文的教学落点定在何处?当然这跟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息息相关。对于《小狗包弟》的解读形形,因而针对文本设计的教学也是多种多样的,经过归纳综合众多案例,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珍爱生命说。通过学习巴金对一只小狗的情感经历,上升到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学会珍爱生命。

第二,批判“”说。这类的教案将文章解读为旨在揭露的黑暗,连一只小狗也不放过,从而让学生认识“”十年给人带来的难以抚平的伤害,强调认识和反思“”的教案,这占了绝大多数。

第三,反省忏悔说。把教学的落点定在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学习作者勇于反省的精神,让学生通过对“”这个时代的反思,进而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认识忏悔精神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而鲜有作品定位到通过细读文本的方法感受作者流露出来的对包弟的“歉意”。

二、案例分析及文本解读

以上案例只是教学之一隅,可见一线教师都花费了很多心思琢磨文本,琢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但其中透露出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警惕。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小狗包弟》的主题挖掘,大部分课例和文章把这篇解读成为批判的工具,实际教学中结合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读者和学习者认识到“”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的难以抚平的创伤,于是告知学生作为人类也要学会反思,爱护动物尊重生命,更有甚者为吸引眼球夺得创新,插入许多人类残害小动物而求或利润之类举动的图片,进而让课堂又上升到生命意识这一高大上的层面。因为课程标准和教材没有明确教学内容,所以教师“教什么”的这个问题直接抛给了老师,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教学这篇课文,这个问题反映了实际教学的随意性问题。

那么作者到底是旨在批判,告知我们要尊重小生命,还是旨在表达对小狗的歉意呢?回归到这篇文章的体式上,这篇文章属于散文,而且是叙事性带有抒情的回忆性散文。每种文体都有文体特征和规定性:小说是由情节构成的虚构的故事;戏剧由一句句台词和对话构成,以彰显人物性格的剧本;诗歌是表达表达和韵律协调的统一体。区别于小说和诗歌及戏剧,散文显得更自由,取材更广泛,笔调更灵活。“没有哪一种问题像散文这样最直率、最不加掩饰地体现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他的生命意义的定向、生命意义的追问、生命意义的创造”,它是独抒性灵的产物。所以就这篇散文教学应该着眼于作品的主体,主体是小狗吗?一些老师把课堂大量的时间放在研究“‘包弟’到底是一条怎样的小狗”“为何如此惹人喜爱的它会有如此悲剧的结局”这样的问题上,而忽视了我们的抒情主人公,也是抒情的主人公――我。我为什么要写包弟?――为了表达对包弟的歉意。很明显,文章的末尾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这种情感,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这种情感是包弟死后时隔多年的巴金重新提起笔来回忆这段往事最真切的感受,这种情始终贯穿全文。那么我们的阅读旨向是不是也应该聚焦到这一点上?读者和学习者通过感受巴金因为一条小狗而多年怀愧于心的这样的心理状态能不为之深深打动吗?读到这一层,老师如果稍加点拨,学生的反思意识,尊重生命的意识是不是也会在无形之中油然而生?

第二,课堂上对于这篇文本的处理上有些浮皮潦草。对于文本的研读,大部分老师就在探究包弟特点和作者情感变化时让学生粗略阅读。例如:整体感知划分段落归纳情节之后,让学生找出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让学生自读课文之后,很快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者在谈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是悲伤的―与包弟相处时是欢快的―听到抄“四旧”的消息时很忧虑―送走包弟后轻松―之后变为沉重、心不得安,进而追问背后的时代原因,巴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文本的处理到此就画上句号。再举个例子,有些老师让学生学习巴金敢于讲真话、流真情的无畏精神,培养像巴金那样的自省和忏悔意识,找到“”或者二战的血腥图片,“勃朗特下跪”和小泉参拜神社的文字资料,这样的教学方法固然可以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感染他们的情绪,或多或少可以达到忏悔自省的效果,但这种脱离文本的教育并不能算是语文教学方式,课堂就成了“变味”的语文课。在这里陈日亮老师特别强调:“以文解文”“以言传言”,也就是细读文本法,靠我们细细咀嚼品味散文的语句探究作者的情感,学习其中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朴素无华的语言自然顺畅叙事和内在的深挚感情。但是独生子女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对“”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不会做深入的思考,自我中心主义较普遍的孩子同时普遍缺乏反省意识,我想他们是无法理解作者的良知和无奈及用于剖析自己忏悔的人格,但毕竟他们已经初步具备判断分析能力。如果我们能够把事情的真相清清楚楚地说给他们听,我想他们就能被事实真相所震撼,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笔者确定了以下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把握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及产生原因。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是如何将情感诉诸笔端的,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人对狗有感情,狗也是通人性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巴金先生的散文《小狗包弟》中,更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板书:小狗包弟,散文,巴金)哪位同学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向大家简要介绍巴金先生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2.走进作者(简单介绍其成就)。

3.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本文题目是“小狗包弟”,请细读第3段和第5段,画出描写包弟动作行为的句子,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总结包弟的特性:“这是一条(特性)的小狗,因为它……(举例)”

示例:这是一条有情义的小狗,因为它在我们不在家时,天天守在睡房门口,等我们回来,从不厌倦。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正面描写,如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侧面描写,如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萧珊在三年困难时期,每次出去吃饭都带骨头回去喂包弟。(第4段)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4.再读课文,把握情感――分析作者的“歉意”。

(2)从刚才的研读中,我们了解到作者对包弟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喜爱)那么文章除了表达喜爱之情外,最主要表达的是何种情感?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学生浏览课文。明确:“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文末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作者为什么要表达歉意?

补充背景

引导:“”后,在别人都把全部责任推到了“”身上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过错的巴金向小狗表示歉意,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投影)从作者对小狗包弟的忏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善良、正直的品性和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后来作者经历了不少的磨难,可仍摆脱不了“煎熬”,这又说明了他是有反省、自律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在“”时代所缺少的精神,这种精神将随着巴金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当中,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的天性。

5.品读课文,深挖主旨。

(4)怎样表达歉意

学生浏览课文后找出作者自责、表示歉意的句子,品读诵读之,重点诵读第10段和11、12段,并从文章中划出让你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找出来细细品味。

参考内容(多媒体显示)

1)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您的小狗怎样?”作者每次提到这句话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试试推测作者的心理活动。

2)第十段:“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问:我们从哪里能读出“满园的创伤”?除了前面写到“同我一起散步的人”不再逗着小狗玩,和前面写“包弟”有联系之外,其余的叙写,是否也在构建作品的主题?其中除了明显表现生态的破坏,环境的变异是否也和“创伤”有关联?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更深或更广的意义?

“我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问:①这句话有什么意味?为什么我会成为包弟?

②为什么说“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明确:自嘲意味。

③如果把原句改为“我自己,没有死在解剖桌上,是我的幸运……”可好?仔细揣摩有什么不同?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十二段:“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

(5)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的现实?

注意其中“人对人”、“狗对人”、“狗对人”三个方面,能反映和揭示出什么?

(投影)提醒我们,小狗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作者以小狗为切入点,表达对人性的呼唤。

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写小狗遭难反衬那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在“”的风暴中,多少夫妻朋友反目,相反小狗却一直与主人不离不弃。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6.课堂小结。

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和天才的光芒,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7.延伸迁移,课堂练笔。

如果今天晚上你要向好朋友推荐《小狗包弟》,那么你会怎样推荐呢?请写上一则推荐语,10-70字之间。

示例:情义与怯懦的对比,可爱与残暴的较量,一条小狗展现一个可怕的年代,一颗忏悔的心撑起一个大写的人。小狗包弟,让我们笑着,哭着,心痛着……

8.布置作业。

研读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如“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写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

参考文献:

[1]陈日亮.如是我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36-38.

巴金散文篇5

巴金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巴金散文集《龙·虎·狗》,是记叙文中的抒情散文。巴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1928年作家创作其处女作《灭亡》时用的笔名。巴金主要长篇代表作是两个三部曲:《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家》是奠定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地位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誉为是巴金的长篇代表作。巴金的散文集有《生之忏悔》《龙·虎·狗》和《旅途随笔》等。

2.对“长宜子孙”的理解

“长宜子孙”是作者在重访故居,在旧“家”的照壁上看到的东西。这是其祖父生前所留下的遗训。作者祖父自己靠白手起家,后创造了一份殷实的家业。但他有浓厚的“福荫后代、长宜子孙”的封建意识。作为封建大家庭的一家之长,他一方面希望他死后所留下的家产能为后代子孙安排一条舒适的生活道路,让儿孙们在祖先的福荫庇护下从此衣食不愁,另一方面更期望子孙们在他死后能子承父业,遵循封建家族的礼教和孝道,不辜负其殷切的期望,好好经营这份家业,来维系家族兴旺发达。但作者对“长宜子孙”这种落后的封建意识则持否定和批判态度。在他看来,祖辈贵在授之儿孙以“渔”而非“鱼”,若只简单授以“鱼”,而不教会他们一样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明一条正确的生活道路,财富并不能“长宜子孙”,反而适得其反,只能将他们禁锢在小“家”狭隘的圈子里,葬送和摧毁他们的智慧才华,使子孙们养成坐享其成的慵懒和奢侈的纨绔子弟习性。所以封建大家庭这种“福荫后代、长宜子孙”的封建意识只能禁锢和断送年轻的生命,而不能给予他们幸福与希望。作者在本文结尾呼吁青年要冲破家的牢笼,到广大世界,通过个人的奋发有为去开创新生活。这才是光明希望之路。

3.线索结构及三种灯光的含义

这篇散文构思精巧,作者以灯光为线索串起全文,既使全文结构完整,又清楚地显现出作者内在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以及他对生活认识的深化。文章开头写故居门内亮起的一线微光,作者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写家庭的衰亡使他的希望破灭。继而从一线微光又联想到传说中爱尔克姐姐的灯光,从回忆死去姐姐的悲剧命运,引出对“长宜子孙”封建思想意识的批判和对封建家庭和礼教的否定。从“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到应由“我心灵的灯”来指示走光明正确的道路,这里描写了作者思想觉醒后的自觉的选择。结尾处,作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对十八年前毅然冲破家的牢笼,离家出走行动的再次肯定,表达投身“社会洪流、广阔天地”的决心。灯光在作品中反复出现具有很浓厚的象征意蕴。作品中有三种灯光,一种是故居门内亮起的灯光,这一线微光象征着封建旧家族的衰亡和崩溃。第二种是爱尔克的灯光,借用传说中爱尔克姐姐毫无结果的等待,最后失望地死去这一典故,象征着封建旧家庭里青年渴求幸福的希望破灭。第三种是心灵的灯,象征着作者心中新的希望、光明和理想。

巴金散文篇6

公元前480年,波斯国国王薛西斯一世统率50万大军,千余艘战舰,大举进攻希腊。薛西斯一世向希腊各城邦发出劝降书,其中包括斯巴达城。为了抵御强敌,勇猛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亲率希腊联军约7000人,把守在地势险要的温泉关隘周围。远征而来,已经在激烈的海战中消耗大量兵力的波斯军队到达温泉关后受到了希腊联军顽强的抵抗,几天的进攻均告失败。然而,一个希腊人被波斯军收买,带领波斯军抄小路从温泉关后方偷袭希腊联军,措不及防的希腊守军很快被击溃。为保存实力,列奥尼达斯命令希腊联军的主力迅速撤退,自己率领300名斯巴达勇士同超过自己数百倍的波斯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300位勇士全部战死,但波斯军队也付出了近20000人死伤的惨痛代价。

这也可以算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斗,斯巴达人除了作战勇猛外,更得益于作战时使用的“斯巴达方阵”。这是一个奇妙的作战阵法,无论受到什么样的冲击都不会溃散;这也是一个另对手胆寒的阵法,几乎每次战役中斯巴达方阵无不是用敌人的头颅与鲜血来庆祝胜利,这个强悍的方阵被称为“移动的堡垒”、“杀戮的机器”。

最强悍的国度

斯巴达是在古希腊与雅典齐名的奴隶制国家,发展农业与军事,文化相对落后,斯巴达人不允许做除军事以外的其他事情,这是一个为了战争而生存的民族。斯巴达人擅长陆战,军队在作战中凶猛强悍,以武力称霸希腊。

斯巴达的强大军事力量源于其近似残酷的国民军事教育制度。斯巴达军事教育制度始于统治者来库古时代,来库古立法规定,新生婴儿必须经过长老(帝国统治阶级)检查,认为健壮的才准许父母养育,否则就必须抛弃于山峪的弃婴场,以免长大后不能成为强壮的战士,拖累整个国家与民族。

从出生开始,母亲便训练孩子不许啼哭,不怕黑暗、不怕孤独、抵御饥饿。孩子到了7岁要交由国家编入军队,在军队中接受统一的训练,如跑步、掷铁饼、投标枪、角力、斗拳、击剑等。斯巴达人希望用这种严厉的训练方式教育出坚韧不拔、英勇不屈的战士。

青年男子到20岁时,便正式成为军人。斯巴达军队40人组成一个小队,500人组成一个中队,结成一座密集的步兵方阵。每个人从20岁至60岁,都必须每日出操,参加军事训练。这些都是斯巴达人的步兵方阵在战斗中进退娴熟、接应机敏、战斗力超强,成为常胜军队的重要原因。

斯巴达王国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与军事紧密相关,斯巴达的教育就是要使每个男子都成为身体健壮、训练有素、勇猛善战的战士。

强大的移动堡垒

斯巴达方阵是斯巴达人作战时士兵排列的一种阵型:方阵中每个人都身穿青铜盔甲,左手持圆盾,右手持长矛。作战时士兵排列为肩并肩的紧密阵型,最前排士兵一起将长矛放平,指向前方,后排士兵将长矛架在前排士兵的肩上,构成一面由长矛织成的墙壁,踏着一致的步伐像一座移动的大山压向敌人,没有复杂的变化,没有玄妙的机关,但是威力惊人。最初斯巴达人也尝试了各种阵型,如3到5人一列,几百人一排的阵型,但是都极其容易被敌人打散,如同现在的一些企业一样,经营战线拉得过长,消耗资源且无法凝聚力量。斯巴达也尝试过“一字长蛇”的阵型,但正如企业过长的渠道或层级过多的管理,行动缓慢,力量分散。最终,斯巴达军队才确定了方阵的阵型,具有极高的科学性、战略性与团队协作性。

方阵没有复杂的设计与精心的安排,简单的有些纯粹,但越是简单的东西才越具有力量。简单的阵法又容易被士兵们轻松掌握,否则,过于复杂就缺乏了可复制、可替换的特性。

虽然当时希腊很多国家都采用此类方阵作战,但只有斯巴达人把这种方阵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因为,斯巴达方阵的作战策略不同于其他军队,它不仅是一面坚固锋利的墙壁。更是一张灵活有力的大网――当方阵向前推进时,无人能冲破方阵,当方阵中某个局部被敌人冲破,后面的人马上会补充上去,使整个方阵不会出现混乱:而当敌人想撤退或溃散时,方阵又可以迅速变成一张大网,将敌人包围,可以用“聚中有散,散中有聚”来形容斯巴达方阵的组织策略。斯巴达方阵巧妙地解决了大规模战斗中大量士兵参与导致的组织行动迟缓,失去灵活性,而过于灵活又使组织分散,失去团队的协作这一矛盾,斯巴达方阵在当时的希腊甚至被认为,是一支由神带领的军队。

斯巴达士兵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结成最整齐的方阵并发动进攻,当局势需要,方阵又能迅速散开,战线半径甚至可以拉到几公里,这使斯巴达方阵在作战时可以灵活地根据情况随时切换点、线、面的阵型,而战斗力与团队协作性并不会因为降型的调整而受到影响。

斯巴达方阵能将聚散分合的战略发挥到极致的原因除高度的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外,还由“力”、“首”、“基”、“魂”、“钢”五项基础要素作为支持,使整个组织具有高度智能性。

方阵之力――团队协作

斯巴达方阵中成员的团结程度极高,协作默契,因此,可以发挥出“1+1>2”的团队整体力量。方阵中的成员都认为自己的力量来自于同伴的帮助,他们尊敬战友,帮助战友,保护战友。

他们看似没有章法地分散,实则依然是一个整体。当敌人众多时,斯巴达士兵就几个人为一小组,背靠背抗敌,有时几个人包抄围剿敌人,即使是分散作战,也依然是相互帮助,这就是斯巴达方阵战友之间的协作。他们机动灵活,但一个核心是不变的――帮助战友,发挥团队协作力量。斯巴达方阵的组成不是“100人+100人”,而是“100人×100人”,这也是他们能以少胜多的关键,这样的互助形式也使其伤亡远小于对手。

反观现在的一些企业,内部缺乏协作意识,都是自我表现,争功夺利,甚至为此而打击组织中其他成员,造成了“1+1≤1”的结果。现在的竞争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而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则是团队之间的竞争。团队是企业的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一个组织强大的根本就是组织中成员之间的良性结构与有效互动,而非几个英雄人物。聚散自如的作战策略是建立在团队成员高度默契、精诚协作的基础之上的。

联想集团自豪地称:“我们有一个强大的斯巴达方阵。”这个所谓的方阵是由联想麾下8000余家渠道商所组成的“大联想”。“大联想”成员必须向联想集团上报财务、销售、市场动态等信息,这使得联想能轻松地掌握全国的市场情况,便于对库存、产品线等方面作灵活的调整。联想集团是这个强大方阵的统帅与核心,其通过文化、制度、利益,将这些本来联系不可能那么紧密的经销商拉到了一起,将分散的组织力量凝聚起来,以团队的协同作战获得了强大的竞争力。

方阵之首――领袖力量

斯巴达方阵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力与职位越高的人越是站在

方阵的最前面。每个方阵都会由几个德高望重的高级将领站在方阵的最前排,身先士卒,带领整个团队作战。这几个人就像整个团队的大脑:是进是退,是攻是守,士兵只要按照“大脑”的指令做就可以,团队整体速度与决策正确性非常高。这和我们很多企业组织不同,我们很多企业越是高层,离战场(市场)越远,导致决策不切实际,沟通层级众多,企业行动缓慢,失去市场竞争力。

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金融界创造了多个中国概念股之最,一是这家公司用180天就完成了上市全过程,创造了中国概念股上市速度之最;二是人均融资超100万美元,创造了中国概念股人均融资额之最;三是公司给股东60倍的原始投资回报,创下了iDG在华投资回报之最。金融界前董事长王功权说:“向我看齐!我年龄最大,干活最多,睡觉最少,谁要看我打一个哈欠,谁就可以在公司大厅里支上床睡觉!我觉得首席执行官不是别的,他首先应该是首席干活官。因为,只有钢铁一样的总裁,才会带出钢铁一样的团队。”正是这样一个领导者才带领出一个强悍的团队。

方阵之基――组织文化

“你将来会是一名勇敢出色的战士!”这是斯巴达母亲对刚刚出生的儿子讲的第一句话:“你现在流多少汗水将来就会换回多少敌人的血!”这是斯巴达父亲在儿子懂事后说的第一句话。斯巴达男人以身上的伤疤为荣,以砍下敌人的头颅为耀。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痛哭难舍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面盾牌,坚定地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要么拿着盾牌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生活在这样一个以战争为生存意义的文化氛围当中,士兵的战斗力怎能不比那些畏惧战争,极力逃避的敌人强悍呢?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团队,这句话很多企业都认同,也都在打造自己的团队文化,但有几个能把团队文化落实得像斯巴达人这样彻底呢?本能的以战为生,以战死为荣,为了团队整体利益可以毫不犹豫地付出生命。我们不能要求企业团队中的成员为了企业赴汤蹈火,但至少要把企业的文化内涵渗透到每个人的头脑中,把停留在纸上的团队文化转换为团队成员的本能,这样才能拥有真正有效地发挥出团队文化的强大力量。就像斯巴达民族一样,没有一本书或一部法律去教导和规定,但大家都在行动中履行。

方阵之魂――信念激励

斯巴达方阵的威力不仅在于团队科学的协作、行动的准确迅速,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的信念,正是这种信念让斯巴达方阵拥有了“不死”的魔力。列奥尼达斯对留下的300勇士说:“大家好好品尝今天的早餐,因为,今晚我们将在地狱用餐!”300斯巴达勇士不仅没有恐惧与退缩,而是一面吃饭一面哼着小曲擦拭着武器。当被几万敌人包围时,他们高喊:“斯巴达”脸上带着荣耀与兴奋,迈着坚定的步伐冲向敌人。是什么让他们勇往直前、视死如归?是信念,捍卫民族尊严,保卫家园的信念。斯巴达征服过美塞尼亚人为奴隶,他们知道当奴隶的凄苦,知道亡国灭种的悲惨,所以,他们生存的目的与意义就是为了保护家园,为了国家与妻儿战斗,维护斯巴达的尊严。

我们企业常说团队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与愿景,但这仅停留在一个口号上,就像当时罗马军队、雅典军队的“为了罗马而战”、“为了神而战”这些虚无飘缈的口号无法产生强大的思想力量,只有组织的核心思想信念被团队成员理解并认同,并且将团队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团队的信念愿景挂钩,才能发挥团队精神的力量。

同样是在金融界,技术部经理脚踝受伤,依然拄着拐杖坚持工作;市场部的客服女孩手指骨折,仍然坚持战斗在第一线。为了什么?是一个信念――为了金融界的帝国梦。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像金融界这样不谈吃喝享受、一切为梦想而战的强烈信念令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金融界的工资水平处于业界中、下游,员工却这样拼命,这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念与愿景的力量。

方阵之纲――纪律严明

巴金散文篇7

乳癖康散剂是温州市第八医院张长寿中医外科主任医师20余年临床总结经验方,由温莪术、片姜黄、温郁金、山慈菇、元胡等中药组成。具有行气破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对乳腺囊性增生病,属中医气滞血瘀痰凝症者有确切的疗效。为了提高药物疗效和使用方便,在乳癖康散剂基础上改变剂型制成乳癖康巴布剂。作者从2007年1至12月,以乳癖康巴布剂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63例,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3例为本院中医乳腺专科门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年龄18~53岁,平均(38±1.3)岁。乳房胀痛15例,乳房肿块18例;对照组30例,年龄19~52岁,平均(37±1.6)岁。乳房胀痛13例,乳房结块17例。两组均经红外线、B超、钼靶检查证实乳腺囊性增生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乳癖的诊断标准为:(1)乳房有大小不等条索状或片状肿块,质韧,边界欠清,有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2)可有乳房胀痛,每随喜悦而消胀,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3)乳腺B超或红外线扫描结合针吸或活检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排除标准[2]:(1)18岁以下或55岁以上。(2)妊娠哺乳期及月经期

1.2方法

(1)乳癖康巴布剂制备:药物组成:温莪术、片姜黄、温郁金、山慈菇、元胡等,共九味,按一定剂量配伍,取温莪术、温郁金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取山慈姑加水煎煮,过滤后提取液加入水蒸汽蒸馏后残留液,加热浓缩浸膏相对密度至1.20,取处方量片姜黄、元胡等加乙醇加热回流二次,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浸膏相对密度至1.20,以上两份浸膏混合均匀,将浸膏按一定比例加入巴布剂基质(主要成份卡波姆、甘油、聚丙烯酸钠等)中,并加入处方量挥发油提取物和0.5%的促渗剂—氮酮,一定比例的乳化剂及防腐剂等,充分融合,均匀涂布于无纺布上,厚度0.5mm,覆盖聚乙烯薄膜,切成7cm×10cm(重量3.5g),密封包装,阴凉处储存备用。(2)治疗方法:观察组33例乳腺囊性增生患者,采用单盲给药方法,把乳癖康巴布膏外敷于患处,自月经来潮14d起至下次月经来潮止,1次/d,14d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对照组30例乳腺囊性增生患者,把乳癖消贴膏(沈阳产)外敷于患处,自月经来潮14d起到下次月经来潮止,1次/d,14d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

1.3疗效观察

疗效判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rlto01-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疗效标准判断,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肿块、乳痛消失,停药3个月无复发;好转: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包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变,包块未见明显缩小不足1/2。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有1例局部皮肤发红、发痒,无起泡;对照组有9例局部皮肤发红、发痒,其中3例起泡严重。两组在使用过程中均未发现血常规、肝肾功能、腹部B超、以及心电图检查异常情况。表1两组疗效比较(略)

3讨论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以上皮组织增生和末梢导管扩张致囊肿形成为主的既非炎、非瘤性的病变,属于乳腺结构不良的晚期阶段[3]。现代医学比较典型的病因学说是雌激素与孕激素平衡失调。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乳癖”范畴,与肝郁气滞、血瘀痰聚有关。《疡医大全·乳痞门主论》说: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怒性伤肝,郁结而成也。”多由情志内伤、肝郁气滞所致,气滞则血瘀,郁久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形成气滞痰凝血瘀,阻滞络道,故乳房结块胀痛。或肾气不足、冲任失调,痰浊内生亦可诱发为本病。

对于乳腺囊性增生病治疗,结合临床辨证,采用行气破瘀,散结消肿止痛之乳癖康巴布膏外敷。方中温郁金有疏肝解郁、凉血破瘀止痛为主药,辅以温莪术、片姜黄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佐以元胡有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以上诸药,温、凉并用共同起到行气破瘀,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效。温郁金、温莪术、片姜黄等有行气作用乳房胀痛得以消除,又具有活血化瘀之功能改善微循环,表现为微血流及血管形态改善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4],从而使乳腺囊性增生肿块得以软化。

乳癖消贴膏为橡皮膏剂,极易引起局部皮肤发红、发痒、发泡等过敏反应。乳癖康散剂需临时调配,极不方便,生物利用度低,易干燥变硬等缺点,为了克服传统散剂的不足,在乳癖康散剂基础上改变剂型制成乳癖康巴布剂,由于巴布剂为透皮吸收制剂,生物利用度高,药效迅速、持久、保湿性好、使用方便舒适、对皮肤无刺激性及致敏性、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为临床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提供了一种新型外用制剂。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1.

2张红.中西医结合周期性用药治疗乳癖病肝郁痰凝型临床观察300例报告.医学信息,2007,20(2):143.

巴金散文篇8

1、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2、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1927年赴法国学习。1928年底回国。1931年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鲁迅来往密切。鲁迅认为“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3、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来源:文章屋网)

巴金散文篇9

上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燃烧至鸭绿江畔,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英勇顽强地御敌于国门之外。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的中国文学艺术家访朝代表团十几人奔赴朝鲜前线,在战火纷飞中度过了300多天,慰问英雄的志愿军战士,见证了中国军人英勇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光荣历史。这些作家艺术家从前线发回的战地通讯、归国以后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从国家的大视野关注前线及作战的英雄,关注通往世界和平的崎岖之路,曾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所表达出的革命激情、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爱国理念和民族意识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真正离开过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积淀,它们早已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代表团中,广东作家黄谷柳被安排与巴金在一个采访小组。他同时是兼职摄影师,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了不少在前线采访志愿军的照片。这些珍贵的照片在半个世纪之后,被黄谷柳外孙女黄茵发现了。

黄茵也是一位作家,专事散文创作,其作表现的是身边琐事和心底微澜,多清新、淡雅、闲适、纤巧之味,被视为“小女人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外公的遗物中发现了一批摄影胶片,原来就是黄谷柳拍摄的巴金等作家艺术家在朝鲜前线的珍贵写真。她把这些胶片冲印出来,发现了它们重要的文献价值。可是她只能从中认出外公和巴金先生,由此产生查证照片人物来龙去脉的愿望。随后,她辞去公职,带着这些珍贵的照片、黄谷柳赴朝日记以及一些有关人士的回忆文章,走上了艰难的探访查证之路。黄茵用外祖父留下的朝鲜战地日记和照片,整理出版了《黄谷柳朝鲜战地写真》,由岭南美术出版社于2006年12月出版。今年,她又从亲属手中接过一批近300张从未披露过的黄谷柳两次赴朝拍摄的底片,在这些素材基础上整理出版了《1951-1953,中国的文人与中国的军人――巴金与他的战友在朝鲜前线》。这本书透露和讲述了许多读者闻所未闻的事情,尤其让人们了解了一些巴金当年如何感受这场举世瞩目的保家卫国之战的事情。

出版《黄谷柳朝鲜战地写真》和《1951-1953,中国的文人与中国的军人――巴金与他的战友在朝鲜前线》,也标志着着一个作家更新、成长和前行的努力。由于这些旧照,黄茵开始面对大世界。她由此而走向历史、走向前辈的心灵,走向大时代风云。《1951-1953,中国的文人与中国的军人――巴金与他的战友在朝鲜前线》也被列入2007年度中国作协文学创作重点扶持项目。

11月25日,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广东省作协和岭南美术出版社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了《1951-1953,中国的文人与中国的军人――巴金与他的战友在朝鲜前线》的首发式暨研讨会。陈建功、张文苑、蒋巍、张守仁、崔道怡、周明、李炳银、白描、沈卫星、王必胜、董保存、王久辛、刘立云、李朝全、虞苇等与会者认为,该书是中国作家与中国军人战斗友谊的记录,它具有不可或缺的文献价值,填补了史料的缺失,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感时忧国的伟大传统,同时又可发现中国年轻作家不断进步的足迹。在新的社会环境里,这本书所表现出的社会主义时代中国文人和中国军人命脉相依、血肉相连的感情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而且还将延续下去。

巴金散文篇10

地理位置:綦江区金桥镇

重要档案:金桥吹打起源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清道光初年出生的刘多二是金桥吹打“马风派”的首创者。2006年,金桥吹打入选中国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提名理由:金桥吹打艺术风格鲜明,是重庆巴渝民间吹打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巴渝民间十大艺术”之一。

2006年元旦,在重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名为“青山莽”的唢呐。它体形庞大,长4.5米,喇叭口直径达1.8米,演奏时需四五名壮汉合力抬起,号称“天下第一唢呐”。元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重庆:天下第一唢呐》为题,对“青山莽”进行了专门报道。

这件“天下第一唢呐”是金桥吹打的乐器。金桥吹打起源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由于发源地在青山乡(原属贵州桐梓,1955年划入重庆),所以原来的名字叫做“青山吹打”。1992年,青山乡与金桥乡合并为金桥镇之后,“青山吹打”就改名为“金桥吹打”。

金桥吹打与农村生活方式紧紧相连。吹打的仪式可分为婚庆、寿庆、丧礼、祭祀、节会、农事等等类别;在演奏技艺上,按吹法和打法的不同组合,可分为品打、刁打、散打、干打、夹打、刁散打、竹叶吹奏、口哨形式,而可以吹打的曲牌,有1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