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3:17:13

礼仪学篇1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是健全人格的教育,也就是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同学们可塑性强,同时不少同学还存在礼仪意识和礼仪知识缺乏,以及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的现象,所以,实施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礼仪”,首先要以校规、校纪为准绳,用《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识等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礼仪约束。重在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对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从话中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来培养个人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广义的礼仪泛指人的言行、修养,狭义的礼仪指礼节。要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通过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明、讲究卫生的举止行为。同时也希望老师们以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为主渠道,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同学们进一步懂得尊重知识、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他人、尊重劳动,使文明的气氛充满校园。

礼仪学篇2

文明谦和,礼仪周全;文明胸怀,海纳百川;文明诚信,一诺千金;文明帮扶,爱心无限;文明纯洁,一尘不染;文明节义,宁折不弯;文明前程,光辉灿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礼仪礼貌故事,供大家参考。

礼仪礼貌故事1我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仪。这本书就是通过许多生动的事例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礼仪方面的小故事。

个人礼仪篇我学会了:小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这样才能体现出新世纪小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遇到了老师、同学或亲朋好友一定要主动打招呼。生活礼仪篇我懂得了“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学习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在家里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勤俭节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校礼仪篇教会我们,进入校园时,我们应缓步慢行、轻声细语,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靠右走,懂得礼让他人,不抢道。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如果有矛盾,应该互相理解、宽容待人。这样才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社会礼仪篇告诉我过马路时,不乱闯红灯、不横翻护栏、不在马路上玩耍。集会时要按时入场,不迟到、不随便议论,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不吸烟、不随地吐痰。礼仪传承篇我懂得了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习俗的形成过程。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们一定要把这些风俗习惯悠远的流传下去。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其它很多礼仪:如电话礼仪、倾听礼仪、家庭礼仪等。

文明礼仪其实都是生活中一些简单的行为态度表现出来的。文明礼仪不是靠一个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们大家。今后我一定要尊重他人、讲文明,懂礼貌。让文明之花处处盛开,争取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

礼仪礼貌故事2礼貌是什么?我觉得礼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礼貌是什么?礼貌是可以让人相处愉快的处方药;礼貌是什么?礼貌既是位魔术师,又是位预言家,可以把许多东西变出来,猜出来,以下有两个正反例---

“早安!”一句早安可能对我们来说只是素昧平生,但这个“早安”却温暖了我的心……

这时的我,正行色匆匆的准备出门,于是我向警卫点点了头,警卫便很有活力的答道:“早安!”,我也回了警卫伯伯早安。这句早安看似平凡,但,这句早安不但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还像个暖呼呼的暖炉,温暖了我的心。

礼貌真的很重要吗?这个问题令我回想起了去年的暑假期间…

那天我和同学一起参加夏令营,当时因为太自大,不想再认识其他人,所以就以很没有礼貌的态度去对待其他人,但经过了几天之后,我霍然发现,这几天的心情都闷闷不乐的,一点也不开心,于是我便敞开心胸,去接纳那些朋友,果然,我变得开心不已,礼貌把我的心情从万丈深渊拉了起来,所以说礼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真的很重要!

礼貌,是什么?礼貌是天涯若比邻的,我们只要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要实践到“礼貌”这一点并不困难,可以先这么做:看到人要主动问好、以好言好语对待他人……等各方面去实践,即使你长得没有很漂亮、很帅气,却能用礼貌的言语展现你的气度、内涵、真正的“美”,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厚道,不言词锋利、不咄咄逼人的礼貌小天使吧!

礼仪礼貌故事3今天我要和大家谈一谈“讲文明礼貌要养成习惯”的话题。

你也许会看到一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旁若无人地坐在公交车的老弱病残座位上;你也许会听到两个高谈阔论的时髦姑娘,如何兴高采烈地讲出“他妈的”之类的粗话;你也许会遇到有人撞了你一下,不理不睬便扬长而去。每当你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这与我们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多么不相称!但是,当前社会上仍有些人对于这些不文明礼貌的行为不以为耻不以为怪,并且为之辩护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真的是区区小事吗?我们要向这些糊涂思想的人大喝一声:“你们错了!如果这样的状况任其发展下去,那么文明何在?礼貌又何在呢?”

我认为和别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讲究礼貌,它比智慧,常识都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礼貌造就文明人。因此,必须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我们要养成哪些习惯呢?比如说,你在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请先说声“对不起”;别人帮你做了事,要对别人道一声“谢谢”;在校内外,见到老师要热情打招呼问好;吃饭时,要把最舒适的座位让给老者等等。这些都是讲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有了这些习惯,才算具备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质。但这些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慢慢养成。

怎样才能养成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呢?首先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对社会是有益还是有害,要有一个衡量的准则,我们通常把这种衡量和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叫做道德。而礼貌与道德是互为表里的。礼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礼貌的内涵,因此,我们要认清哪些是我们应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应该做的,以此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其次,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培养习惯。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张贴着“不准随地吐痰”标语的公共场所里,照样有人不时地大口吐痰。光靠张贴标语来提醒,对有些人看来是无效了,他们对“不准随地吐痰”的标语不一定是故意违反,因此,在没有养成好的习惯的时候,采取一些强制手段也是必要的。

同学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时候,培养每个人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很重要。特别是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抓紧培养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今天我之所以谈这个话题,是因为要想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让我们都做一个有素质的中国人。

礼仪礼貌故事4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就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文明礼貌的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一天,两位客人来到一家商店。其中一位大汉还没踏进商店的门就朝里面大喊:“老板,快给俺拿两瓶冰啤来,快点!”可是老板见他态度粗暴,并没有做出反应。这时,另一位客人走进商店,他先走到服务台前,礼貌地问:“您好,请问放饮料的柜子在哪?”老板见这位客人彬彬有礼,也礼貌地回答:“放冰饮料的冰柜在门口那边,不冰的在前面的架子上。”旁边的大汉见了这一场景,默默地低下了头。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有礼貌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宽容的语言能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有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到一所著名大学观察学生们的在校生活。当他经过食堂时,一位女同学因为紧张把酸奶洒到了奥巴马的鞋子上,她连忙说了声“对不起!”脸上的表情很尴尬。可奥巴马并没有因这种事而责怪她,还幽默地说了一句:“你差点就要因为把酸奶洒到总统身上而出名了。”这句宽容的话语不仅化解了当时尴尬的气氛,还体现出奥巴马的绅士风度。

这样的故事在19世纪中也并不少见。一天,当时的著名作家萧伯纳正在大街上散步,突然被一辆自行车撞倒在地上,骑自行车的小伙子连忙道歉。这一撞显然撞得不轻,但萧伯纳并没有过多地责怪小伙子,而是开玩笑似地对他说:“你差点就要因为撞死一位大作家而名垂青史了。”萧伯纳对小伙子笑了笑,化解了矛盾。通过这两个名人事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化解了矛盾,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礼仪礼貌故事5中国有句民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伤人六月寒。”意思是说,善意的话语即使在冬天也能让人心里暖暖的,恶毒的话语虽然在夏天却让人心里阵阵寒意。曾经就有这么一个故事,讲述了一句良言拯救了一个堕落沉沦的灵魂。

有一个犯人,他在服刑期间捡到一些钱,上交给狱官,但狱官却轻视他,认为犯人是为了讨好他好减刑,还恶毒地攻击犯人。犯人心灰意冷,当晚越狱出逃。逃亡途中他以抢劫放火来报复社会。一次他在街头游荡时,遇见一个孩子,孩子亲切地问候了他,并礼貌地向他问路。望着孩子天真无邪的面孔,犯人的心颤抖了,和孩子告别后他就去投案自首了。由此可见,一句礼貌的问候,往往能唤醒人们沉寂空洞的心灵,架起沟通的桥梁。正如温特所说:“礼貌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

还有一次,我去上学的路上目睹了这一场景,那天刮大风,三楼上一户人家摆放在阳台上的一盆花掉了下来,差点砸中一位路人。主人知道后,赶忙跑下楼,向路人连连道歉。路人笑了一下,“没关系”。一次可能发生的争吵就这样化解了,可见相互理解,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宽容、谅解、礼貌铸就的是人们对你的敬爱!

礼仪学篇3

一、尊师礼仪

1、每天第一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进出校园及上下楼梯时,主动给老师让行。

3、指出老师的错处时,要有礼貌。

4、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诚恳接受师长的教育。

5、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6、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7、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8、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9、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先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10、老师进入学生活动室,学生主动站起问好、让坐;老师离开时起身送出。

二、同学礼仪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得到回答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时,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说花名;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道短、搬弄是非,影响同学友谊。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三、穿着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纹眉,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烫发,男同学不留长发。

四、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学路上不买零食,不边走边吃食物,不追逐打闹,不攀折花木。

3、放学要排好队,整齐、安静地走出校园。不在路上逗留或进入游戏厅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娱乐性场所。

4、上下楼、过楼道*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要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5、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6、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7、向别人打听信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并选用适当称呼,如“老师”、“老爷爷”、“阿姨”等,然后再问;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

五、教室礼仪

1、课前预备,教师应到教室门口巡视,室内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当响起上课铃声,教师走到讲台前,立正后说:“上课!”;班长喊“起立!”,教师呼“同学们好!”,全体学生应呼:“老师好!”

3、下课铃声响后,教师说:“下课!”,全体学生起立,教师巡视后应呼:“同学们再见!”,学生齐声应:“老师再见!”,学生立正后等教师离开讲桌出门时,班里学生方可离开座位。

4、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问题时,学生应积极思考,举手准备回答。

5、当教师指名回答问题时,学生起立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向学生说声:“请坐”。

6、学生听课过程中有疑问时,先举手,经教师许可,方可发言。

7、当学生因事迟到时,应站在教室门口喊声:“报告!”,得到教师回答“请进”方可进教室。

六、办公室礼仪

1、学生进办公室前,先轻声敲门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

2、学生轻轻步入教师办公桌前,交、取作业或请教问题时要立正,未经教师允许不得坐下。

3、学生接受教师递送礼物时,要用双手,并说:“谢谢。”

4、向老师汇报工作或回答师长的问题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平和;向老师提问时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教师与学生谈话结束时,学生向教师行鞠躬礼,并说:“再见。”

5、不随便翻动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七、升旗礼仪

1、升旗仪式前迅速列队站好,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保持安静。

2、升国旗时要脱帽立正,未入列的同学应原地

站好,面对国旗行注目礼或少先队队礼。

3、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4、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5、仪式结束时,要等领导先退场,再站队有序退出。

①概述中国传统礼仪: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②具体礼仪: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礼仪学篇4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4.同学间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礼仪学篇5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穿着指穿衣裤,着鞋袜。其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老师好!校长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礼仪学篇6

关键词:医学生;礼仪学习;个人魅力;未来职业;社会

中国有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标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加深,礼仪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功课,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医学生是大学生的一员,与一般大学生相比较又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将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疗行业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精湛的医术的,还要有高尚的医德、美好的礼仪。因此医学生要学礼仪、讲礼仪,要把礼仪行为养成礼仪习惯。医学生学习礼仪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医学生学习礼仪是个人魅力提升的需要

个人形象是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外部反映,它是反映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窗口,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在对方心中形成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印象,是影响交往是否成功、融洽的重要因素。医学生通过礼仪就是把自己的内在品德、学识展现给众人,是个人魅力的充分展现。礼仪是塑造美好形象非常重要的手段,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根据对方的外貌、言谈、举止、表情、服饰等表面特征,给对方一个初步的评价,也就是我们所说“第一印象”,“第一印象”虽然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但对今后交往往往会产生心理定式,不容易改变,“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第一印象”对人际交往的成败和关系的是否融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整洁大方的仪表风范,得体的言谈举止,优雅的气质风度,对于树立良好个人社交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礼仪是医学生社会交往的需要

合适的礼仪可以减少人们之间一些隔阂,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关系。中国古代就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的说法,在人际交往中,自觉执行礼仪规范,可以使人们之间的感情更容易沟通,交往更容易成功,让人们在一种内心很舒服的情况下交往。在上大学之前,由于学生长时间的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学习礼仪,交往的范围也很狭窄,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忽视了对他们的礼仪的要求。因此很多学生成绩很是优秀,但不懂礼仪,来到大学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有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但他们却无所适从,很难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因此学习礼仪对医学生来说势在必行。

医学生学习礼仪,掌握礼仪,自觉执行礼仪规范,容易与他人沟通感情,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三、医学生学习礼仪是未来职业的需要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特殊就特殊在医疗行业是专业性很强的一个行业,患者作为消费主体,但患者对自己消费的是什么?为什么消费?消费的是否合理是不知晓或者知之甚少,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被服务对象也就是患者并不了解自己身体处于什么状况,而医务人员却了解并可以给出解决的方法,因此医患之间,患者处于心理劣势,医务人员处于心理优势,在这样的状况下,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会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和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医务人员讲礼仪,外表整洁、举止大方、谈吐得体,尊重患者、体谅患者这些都会让患者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医学界逐渐认识到,威胁人类健康的不仅是躯体疾病,还有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心理疾病,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非生物医学因素,因此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开始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由于医疗模式的转变,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由过去的看“病”改成了看“人”,更重视患者的心理、情感、社会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因此,医学生学习礼仪,在未来的工作中讲究礼仪,就是从心理层面关注患者,让患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感受到被重视,增强治疗信心,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

四、医学生学习礼仪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在人们社会交往过程中用来指导和约束人们交往行为的规范,是协调社会成员交往关系的行为准则。礼仪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有着法律所不能及的作用。礼仪不像法律一样用强制的手段来完成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是在人们内心中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法典”。医学生固然还是学生,但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都有着自己的角色,需要进行人际关系的交往,未来他们将要从事的是一群身心痛苦的患者和心力交瘁的患者家属,更需要通过讲礼仪,来抚慰他们。

礼仪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一种高尚美好的行为方式。一个人讲究礼仪,会使自己拥有谦逊豁达、诚恳守则的美德,人人讲礼仪,有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倡导人们按照礼仪规范要求去协调人际关系,维护正常健康的社会生活。遵守礼仪原则的人,起到的就是榜样作用,无声地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医学生作为社会一员,他们学习礼仪,也是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了一份贡献。

总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把礼仪常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要知书达理,明确学习礼仪的意义,积极自觉地学习礼仪知识,践行礼仪行为,逐渐养成礼仪习惯。

参考书目:

[1]《社交礼仪》[Z]金正昆,北京联合出版社,2013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礼仪学篇7

 同学是与自己一起工作的人,与同学相处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学习、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如果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和谐,人们就会感到心情愉快,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事业的发展,反之,同事关系紧张,相互拆台,经常发生磨擦,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阻碍事业的正常发展。

 处理好同学关系,在礼仪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尊重同学

 相互尊重是处理好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的基础,同学关系也不例外,同学关系不同于亲友关系,它不是以亲情为纽带的社会关系,亲友之间一时的失礼,可以用亲情来弥补,而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以学校为纽带的,一旦失礼,创伤难以愈合。所以,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尊重对方。 (二) 物质上的往来应一清二楚

 同学之间可能有相互借钱、借物或馈赠礼品等物质上的往来,但切忌马虎,每一项都应记得清楚明白,即使是小的款项,也应记在备忘录上,以提醒自己及时归还,以免遗忘,引起误会。如果所借钱物不能及时归还,应每隔一段时间向对方说明一下情况。在物质利益方面无论是有意或者无意地占对方的便宜,都会在对方的心理上引起不快,从而降低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人格。 (三) 对同学的困难表示关心 

 同学的困难,通常首先会选择亲朋帮助,但作为同学,应主动问讯。对力所能及的事应尽力帮忙,这样,会增进双方之间的感情,使关系更加融洽。 (四) 不在背后议论同学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隐私”,隐私与个人的名誉密切相关,背后议论他人的隐私,会损害他人的名誉,引起双方关系的紧张甚至恶化,因而是一种不光彩的、有害的行为。 (五) 对自己的失误或同学间的误会,应主动道歉说明

礼仪学篇8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礼仪学篇9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礼仪学篇10

【关键词】礼仪;礼仪修养;求职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水平是个人、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礼仪修养水平的代表。礼仪在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面对当前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求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增强礼仪修养来提升求职竞争力就更加地重要。

一、礼仪与礼仪修养的内涵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礼仪修养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社交目的,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礼仪的品质、意识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从而形成一种境界和涵养。

二、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

1.对传统礼仪认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缺少传统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礼仪行为知识,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礼”文化所包含的精深内涵,受一些片面认识的影响对“礼”进行了有意无意的误读,认为“礼”文化都是封建糟粕。这些误读不仅使“礼”面目全非,并且把“礼”的真正精神也一同湮没。取而代之的是,对国外流行时尚、礼仪的盲目追逐,以为就餐拿刀拿叉就是时尚,以为拥抱取代鞠躬和握手就是现代文明。传统礼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正慢慢消逝。

2.礼仪文明意识淡薄

现在很多大学生缺少谦敬意识,不尊敬长辈、不敬重老师、不尊重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如今,在大学校园里,这样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上课前老师在讲台上檫黑板,很多学生无动于衷;被点到回答问题时,部分学生不愿起立;在课堂上公然说话、睡觉、看小说、听音乐,更有甚者,在受到老师指责时恶意顶撞,动辄“拂袖离场”,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对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已令人吃惊。

3.言谈举止有失文雅

如今部分大学生斯文不再,“失礼”现象屡见不鲜:在公共场合讲脏话,抽烟酗酒;剪奇异发型,异性勾肩搭背等现象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另外,很多大学生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对美的仪表、仪态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潮流”,以时髦前卫、新奇为美,浓妆艳抹、服饰怪异等等,这些现象都与大学生的身份极不相符。

4.求职应聘尽出洋相

部分大学生在招聘会现场因为拥挤而“出口成脏”;有的女学生涂着鲜红的口红,身穿吊带衫,光脚踩着凉鞋,脚趾上的指甲油鲜艳夺目去应聘;更多的学生连递求职材料的基本礼仪都不懂,用人单位表明此类现象在招聘会上已屡见不鲜,当前一些大学生亟须加强求职应聘礼仪学习,提高个人修养,为自己赢得良好“印象分”。

三、礼仪修养在大学生求职中的作用

1.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在求职过程中,面试官常常根据对方的外貌、举止、表情、谈吐、服饰及应对进退等表面特征,对对方做出初步的评价和形成第一印象,形成某种心理定位。因此,在求职面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礼仪修养毋宁是保证求职成功的一种角色重塑与形象自审的关键。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3.提高就职的竞争力

礼仪通常体现在我们举止投足间,面对越来越多高素质、高学历、高能力的求职者,招聘方总是于最细微处观察和认定他们的礼仪层次,进而推断他们的修养。作为一名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对个人能起到良好的自律和规范作用,防止在求职过程中因小节而误事。同样,在众多优秀的应聘者当中,可能就是因为你的某个小细节打动了考官,最终能在众多的优秀者中脱颖而出。

4.创造就业机遇

一个优秀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应能够按照求职面试的礼仪表现出自己良好的教养,使用人单位愿意与你交谈,有兴趣和耐心进一步了解你。而且一个具备良好礼仪修养的人能够做到敬人律己,真诚友善,善于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有助于建立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拓宽了就业渠道。

四、加强礼仪修养、提升求职竞争力

1.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形成良好的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话说明环境对人的品格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发展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健康的学习榜样,对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广播、宣传栏等介绍名人礼貌处世、严谨修身的轶事,发动全校师生查找不文明现象,弘扬文明礼貌之风,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2.礼仪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礼仪教学方面,关键是要出效果。要精选内容,不能让学生觉得礼仪是繁文缛节;要科学整合规则,便于学生掌握;要“授人以渔”,使学生真正理解礼仪的实质;要加强实践,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组成团队到企业学习礼仪知识,比如走进星级酒店,向酒店服务员学习服务礼仪,到一些大型公司学习会议礼仪与公关礼仪,通过开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以致用,同时还能够在活动中增强对礼仪知识的认识,提高自身礼仪素质修养。

3.多渠道增强大学生礼仪修养

学校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礼仪讲座,开展多种内容的训练,组织礼仪训练、模承办礼仪服务、公开展示礼仪学习的成效等,针对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可以组织开展拟求职面试活动,增强大学生应对求职的能力,提升求职信心。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可开阔学生视野,又可使他们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能够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可以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4.注重礼仪、打开事业之门

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应该学以致用,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礼仪,应聘前精心准备,深入了解招聘单位、应聘职位,做到知己知彼。大方得体、善于应对,言谈举止展现优雅的礼仪,为求职加分。

一名合格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只有两者都具备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自我,当代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优雅的气质和得体的仪表,培养完善独立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优良个性,提升自身修养为求职增加筹码,以成功地叩开求职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康小莉,云书海.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

[2]付德良.浅谈求职礼仪的重要性[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4).

[3]王晓梅.不可不知的1000个礼仪常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