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十篇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十篇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3:17:29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篇1

水资源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资源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日益深入,我国水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环境质量不佳、水生态恶化、水风险隐患多等方面,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利用科技创新驱动水安全保障成为目前我国工程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十条》的实施也从国家战略层面开启了治水大业,不仅为我国水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实施面向水安全保障的工程与技术创新搭建了平台。

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时刻牵动着有识之士的心。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是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院士们积极开展战略咨询、学术引领、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活动,发挥思想库的作用。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自2000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230余场。在各位院士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该论坛已发展成为中国工程科技界交流学术思想、凝聚集体智慧的重要平台,日益成为工程科技战略研究和服务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学术支撑。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环境保护”院士论坛是“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的一部分,由“求是讲座教授”侯立安院士申请立项。

论坛的主旨是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不断深入导致的水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并诱发系列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邀请国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环境保护战略和对策。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过程与陆域水环境过程的关系、气候变化与水环境保护、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生态工程模式、城市水环境保护的战略与对策等。

2016年10月12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浙江大学、浙江省科协、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以“面向水安全保障的工程与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第232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在浙江嘉兴举行。

著名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主持了论坛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种质资源学家刘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与气候学家丁一汇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分离专家高从杲淌冢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遥感专家潘德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学家费维扬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管理专家孟伟研究员,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巡视员张悦,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姜长才,中共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海峰出席了本次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学者,以及嘉兴相关的部门、企业的代表,共350多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也是部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与嘉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部所涉及的环境、气象、海洋、纺织、食品、轻工六大领域,与嘉兴产业转型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科技需求高度契合。2014年,学部与嘉兴市人民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标志着嘉兴市与学部院士科技合作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举办的“问情・咨政・服务”院士嘉兴行活动,也为嘉兴与学部科技合作建立了常态机制。

本次论坛包括一个主论坛和五场分论坛,邀请了多位国内院士、专家,围绕“水安全保障与水资源保护”的议题作学术报告与交流,共同探讨近年来与此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面的进展。论坛结束后,院士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此次论坛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水安全和水资源保护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嘉兴市水专项示范工程建设和嘉兴市开展“五水共治”提供战略决策咨询等发挥重要作用;继续深化学部与嘉兴市开展项目合作和协同创新,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持。

开幕式上,侯立安指出,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了打造“绿色浙江”的战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治理水污染和保障水安全的长期探索中,形成了“五水共治”的理念。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这一治水理念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治水兴水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侯立安还高度评价了浙江大学为这次论坛会务保障工作所做的大量工作。他说,浙江大学作为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率先成立浙江省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多次承担并完成“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为改善浙江省水环境质量,提高饮用水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建立水体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及水环境监控预警技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科技、人才支撑。

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姜长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严校长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深入,水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并诱发系列资源、环境和生态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和美丽中国梦实现的瓶颈。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安全保障也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探讨“探讨水安全保障的工程与技术创新”对于开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姜长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自十以来就被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更是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浙江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绿色经济培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美丽中国“浙江样板”的系列正在加快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遥感专家潘德炉主持了大会报告阶段的各项议程,6位专家依次发言。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篇2

文章导读: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是硬件。该阶段的建设要求:人、机、环境的和谐建设;目的: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性,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具体工作从改工艺和设备……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活动中创造的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及劳动保护的观念、习惯、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员工工作活动中的安全态度、安全行为和做事的方式是这个“总和”的外在反映。

“安全文化”一词来源于美国,按照其定义和在企业中的运用情况,“安全文化”对团体、企业而-

言叫“安全文化”,对个人而言叫“安全素养”。对于个人来说,其强调个人的安全素养决定个人的安全状态,即意识决定行为。

二、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安全行事。对于一个团体、企业来讲,就是把人的安全放在生产活动中的首位,从整体性安全考虑,通过解决人所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及条件来达到避免或减少事故的目的。

三、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

1、无知阶段:此阶段人们持宿命论,被动承受伤害。

2、知觉阶段:此阶段人们持经验论,知道事后补救。

3、认识阶段:此阶段人们持系统论,知道了采取人、机、环境对策。

4、认知阶段:此阶段人们持本质安全论,知道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在该阶段讲求行为一致性,重在沟通;提倡员工互动,全员参与;要求安全是作业的前提,提前预测和控制风险;提供人性化环境,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工具。

我国的安全教育方针是:安全从娃娃抓起。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述:

在一个团体、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安全措施的采取,安全管理的实施,研究、分析、解决安全控制过程中问题都是由人来解决;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人,受益对象也是人,通过研究人,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及保护和能力,从而达到保护员工、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所以我们每一位员工既是企业安全文体建设中的主体,又是客体。

五、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包括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精神文化三个大的层次。

1、安全物质文化:包括安全行为和安全条件;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员工的具体安全表现行为及其所使用的相关的安全工具,材料、工艺、劳保用品等。

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是硬件。该阶段的建设要求:人、机、环境的和谐建设;目的: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性,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具体工作从改工艺和设备,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等方面实施;重点在于人人参与事故的预防工作,明确危险源,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工具、劳保用品等。

2、安全管理文化:包括安全技术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该层次介于物质文化与安全精神文化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看得见摸不着。该阶段的建设要求:在制度上实行奖惩化,在技术上鼓励员工科技创新;目的:使规章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理念及安全反唇相讥达到有机结合,使大家由“我要安全”实现“我会安全”;工作重点:重在理解、执行和深入人心。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各种文化内涵如下:

执行文化:一线领导监督的责任和力度;

现场文化:我的安全我负责,别人的安全我有责;

沟通文化:提醒你,是因为关心你;

事故文化:提前预防,内外吸取教训,避免事故再发生;

违纪文化:安全是被雇佣的前提。

3、安全精神文化:包括安全理念和安全习惯。安全理念指人的安全思想、安全价值;安全习惯是指人的安全心理素质、安全思维方式、行为安全潜规则等。

该层次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深层文化,看不见摸不着,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软件。该阶段的建设要求:对员工安全素养的培植,安全价值理念及行为规范的建设;目的:改进员工的安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作业方式,加强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工作重点:重在员工思想观念的改变,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各种文化内涵如下:

意识文化:如果存在问题,就可能出问题,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风险文化:提前预知,事先预防;

建设文化:人人参与,领导重视,身体力行;

投入文化:有效的安全投入是遵法的需要,是一种回报。

六、企业安全文化的六要素:

由以上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安全精神、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行为安全及条件六个要素。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安全文化建设

文化属于无形的软力量,可以让员工在安全价值的目标、行为准则以及观念上保持相互的一致性,这样就可以形成整体的心理认同力量。安全文化主要是通过微妙的暗示与渗透,让员工认同目标行为准则以及安全价值观念。而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就可以提升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职工的安全素养,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从而将其转变成员工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安全行为要求。

一、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概论

第一,以人为本。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作为其基础,将保护企业员工健康安全作为其服务的指标。第二,拥有社会性。人属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组成,是对人尊重和价值文化的实现,所以安全文化渗透到水利水电施工各个领域之中也包含了员工日常的生活,并且伴随了员工所有的生活空间,在各个工作环境之中得以体现。第三,具有超前性。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针对安全问题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注重践行安全目标论和风险论,能够做好对事故发生率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事故。第四,具有独特性。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逐渐形成的,按照企业性质的差异,其安全文化也会有所差异。第五,具有目的性。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主要是为了帮助员工提升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素质,使其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同时也可以确保企业的经济不会受到任何不良影响。[1]

二、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建设措施

1.要求人员配备到位,组织机构健全。首先,在施工企业内部应该树立起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由经理牵头组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强调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直接领导,并做好相关工作的规划与统筹;其次,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提出的安全要求合理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国家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等的宣传教育工作,并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全员参与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做好相应的安全文化建设检查工作。企业的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起由项目负责人带头的安全保障体系,配置专职安全员,确保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2.责任落实到人,实施目标管理。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建立安全目标管理体系的时候要确保该体系能被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在每一年的年初,企业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制定安全目标,其中主要包含了安全达标目标、事故控制目标、文明施工目标以及其余相应的管理目标。在项目开工的时候,企业还需要同施工项目部、施工班组以及员工签订目标责任状,将安全生产之中的权责等落实到人头,并根据安全目标的考核规定加以考虑,进而体现出人人有责的安全管理基本原则,以此来提升安全生产工作之中员工的责任感。[2]

3.机械设备的安全建设。因为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很多施工作业都是露天、高空以及交叉等作业,所以机械施工非常频繁,同时设备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施工现场,由机械设备所引发的事故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所以,在设备的采购与租赁环节应该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现场施工的实际要求;建立好岗位责任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针对特殊工种,还需要做到持证上岗,确保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定期做好设备检查与维修,将安全隐患完全排除在外。

4.施工安全防护建设。在水利水电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做好安全防护处理,这样才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安全防护工作主要是基于个人安全防护以及安全防护设施两个方面,这里主要强调对现场的安全防护,针对机械设备本身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补充。所以在安全防护设施建o过程中应做到:首先,按照实际的要求安装安全网,避免人与物的坠落;其次,强调物料的安全运输;最后,加强通道口等防护设施的建设,因为这一部分区域的危险系数非常高,如果不强调防护,就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二)文化措施

1.宣传文化。在环境氛围营造以及文化理念宣传方面,企业可通过有形的载体将安全文化“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员工向心力,同时也有利于员工强化自己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是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必要手段。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是为了“知”,而掌握安全技能是为了“会”,安全态度则是要求“行”,当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就是安全宣传的核心所在。在安全活动组织、安全培训方面则要增强员工对于安全的认知度,帮助强化员工对安全理念的掌握。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能够高度重视安全,能够集中注意力开展施工作业。虽然每一个施工单位对于安全的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是安全理念不应该划分主次和前后,很多安全事故都发生在人们所忽视的细节之上。因此,只有将安全渗透到每一个细节部位,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企业要加强安全宣传,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促使员工真正做到从“要我安全”发展成为“我要安全”,这是当前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3]

2.环境文化。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可以提升企业的安全水平,强化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而强化现场的施工管理,确保一切隐患得以消除,这是安全生产的硬指标、严要求。现场是最容易出现事故的地方,实施标准化的现场管理、强调安全资金的投入、积极改善作业环境、不断增大安全系数,这是提升安全生产质量的关键所在,且企业要通过文明生产环境及氛围的营造,不断创造文明的施工现场劳动环境,让员工产生舒适感,确保其始终保持在良好的劳动情绪之下进行施工作业,提升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另外,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督察和巡查,再结合奖惩,可将现场安全隐患及时消除,确保安全生产。

3.学习文化。企业想要践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自主学习与改进机制是最有效的途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员工从自身与他人的安全经验之中可以寻找到可以改进的机会,并且通过不断学习来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当然,思想的根源就是观念,企业的安全问题往往就是观念的问题,这就需要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不断强化对安全管理方式以及安全管理技术的学习、改善,及时更新安全文化观念,从而确保安全文化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结语

水利水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水利水电安全文化建设的支持,这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条件。当然,开展水利水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够给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

(作者单位为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

参考文献

[1]阎洋.探析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大众标准化,2016(04):73-75.

[2]周耀.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3(31):237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篇4

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五要素”之一,安全科技是确保生产安全的软件和硬件,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手段和实用方法,是安全管理与科技进步的综合体现。安全科技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生产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保护从业人员安全地进行生产的根本保障。

一、安全科技是确保生产安全的软件和硬件

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手段,生产的稳定持续运行必须依靠建立在先进的科学理论发现和技术发明基础之上的安全科学技术;先进的安全装置、防护设施,预测报警技术都是保护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物质手段和技术支持。因此,安全科技在“五要素”中有着举足轻重轻重的地位,只有广泛地应用安全科技,才能不断地更大范围地将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风险大、危害大的作业岗位上解放出来。

1、安全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是以大安全观为基础,以保护人(人类)的身心安全健康为目标,以人(人类)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为研究范围,以生存、繁衍、发展的人(人类)活动安全为研究的对象,以消灾避害的理论和方法为手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有人提出了以人、物、及人与物为要素的安全体系;有学者认为,它是人、物、环境、信息、能量五要素的安全系统。

2、客观评估作为一级学科的安全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确立,是一次认识上、理论上的飞跃和革命。但必须坦率地承认,学科本身对安全本质的认识深度和视野,研究的对象和运用领域,还受时代和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科技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劳永逸地完成一门学科的建设是不现实的。由于这一新兴学科诞生不久,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其科学技术结构层次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有的分支学科还有待于开拓和创立。

3、安全科学技术仍需发展和完善

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安全界一批专家学者去研究和探索,以保护人类的身心安全与健康为宗旨,使与灾害学、环保科学、社会科学相关的学科与安全科学交叉渗透,为建立消灾避难、安康和睦的人类活动环境而奋斗。在安全科学技术取得合法地位的基础上,要主动与减灾、环保领域的有关学科联姻,要与灾害科学、环境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加强信息交流,携手合作,结成安全减灾的科技同盟军,依靠先进的科技,依靠安全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的大众,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去提高,使其变成实用的技术,转化为安全产品,去实现“灾害为零”、“事故为零”的相对理想目标。

4、走进安全科学,了解安全科技 1992年11月1日,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这是中国安全科学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是由5个二级学科、27个三级学科组成的学科群,这一点已得到科学界的公认,并在1993年7月1日正式实行。

从事安全科学学科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人不多,一般都比较重视工程技术层次的研究,即直接能使用的安全技术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然而,一个学科,如果说没有自己的理论,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弄清学科研究的对象、范畴和自身运动的规律及本质,对学科而言只能说是处于一种萌芽阶段。可见研究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理论和学科结构体系是何等重要。是科学就应该表明自己所属的、特定的系统知识,就要说清自己的本质,不是定性的而要定量的,必须用数学和哲学来描述,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自圆其说。用唯物求真的科学文化和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善良文化来体现,安全科学真理以社会安全公德是安全文化的最完美的表现形式。

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极具生命力而与时俱进,与人类生存,繁衍伴生,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同行的大学科,需要更多的人学习、理解和传播,让安全科技的进步和成果,恩惠与人民,洒满人间。笔者给出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文化的关系框架。(见图1)

图1:安全科学与安全文化相互关系图

5、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振兴安康事业

为了尽快地遏制当前全国恶性意外伤亡事故的严峻形势,要果断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手段,缩短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事故高发期的时间,唯一而有效的出路,就是依靠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依靠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与时俱进的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勇于改革、勇于创新,舍得安全科技投入,实行后工业化的安全生产,真正走上科技兴安的道路,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状况才能真正得以改善,才可能走向工业强国之列。

二、依靠安全科技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实现科技兴安,必须要来一次安全科学技术革命,必须树立大安全观和安全科技文化观,要学习“核安全”、“航空安全’、“航天安全”的科学精神和安全文化。从安全的理念、方法、手段方面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在安全生产的决策和措施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应用和发展安全科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原则

人类的生产活动都是为了自身生存、繁衍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富裕、更安康、更长寿。“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公德,真正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这也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推进安全文化,做好安全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发展安全科技事业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2、应用安全科技,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安全为天”,“安全优先”,“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是处理安全科学技术工作的根本方针,也是处理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试金石,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是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础和手段。

3、依靠安全科学技术保护人民的身心安康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要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这是政府、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依靠安全工程、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劳动者才能从危险大、危险重、风险高的环境或岗位上,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及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劳动。

4、坚持“三同时”,从源头抓起实现本质安全化

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坚持“三同时”,坚持科学的审核、评价、验收制度,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做好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专项评价及职业危害评价;作业环境监测,要从设计源头抓起,严把施工建设的安全和职业卫生技术标准,保证工程的安全及职业卫生质量,建立符合国家安全卫生作业环境要求的工程,这是依靠安全科技手段,实现工程本质安全化的重要手段。

5、应用安全管理工程原理,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要从抓产量,转移到抓质量管理,抓制定更高的企业安全卫生标准的轨道上来,不能只在产品数量上低层次循环,要采纳先进的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推动国家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提升安全科学管理水平,要应用现代管理原理,实现标准化作业,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管理,提升企业的安全信誉和安全形象。

6、理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安全科研机构

目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呈分散多头状态,从安全科学的观点来看,是不合理的,是不协调而低效的,特别是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分离,不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保护。因此,造成了安全科学研究机构力量分散,布局不合理,资金缺少,人员流失,资源浪费。虽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提高了监管权威性,但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科学的角度看,仍需从全局,全民重新审视国家的安全管理机制,整合改组当前分散、低效、低能的科研队伍,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的新机制,新体系。

7、加强安全科技及安全产业的硬件研发,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安全科学技术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有效手段,是推动安全生产的动力,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每年国家的安全科研经费多半都投入于安全科学的软件课题方面,鉴定成果应用不多,而对安全科技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装置、防护技术、监测仪器仪表、防护用品器具、消防设施等硬件的研发,却舍不得投入,因为成果少,效果差。需要在科研政策上采取适度倾斜,要支持安全生产急需的硬件的研发,发挥科技兴安的重要作用。

8、加大安全科技研发投入,建立法定的监督机制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给出的有关统计数据,仅国有煤矿安全欠账就达500多亿,可想而知,非公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欠账该是啥样。计划经济时期的安全欠账不能靠市场经济时期的生产经营者来还,但也不能破罐破摔,以经费短缺为挡箭牌,关键要建立新的安全科技研发和管理的新机制,要适应当前经济基础,采取科学而合理的安全投入,建立起安全研发投入新机制,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启动和投入,认真监督和审计,不能等待,要靠自立自强,自己救自己。

9、重视安全科技人才培养,关注安全工程高等教育

在机构撤并或职能转变中,原属各部委管理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面临无家可归的局面。师资队伍涣散,学生分配困难,出现安全工程教育及专业人才培养滑坡状态,随着教育改革院系调整,出现了一些安全科学技术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及与安全相关的院系,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法实施以后,安全工程院校的招生工作,安全科学技术工程院校的教学工作又有了好转。但安全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必须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因为真正需要安全专业人才的生产第一线人才奇缺。李毅中局长在一次讲话中强调,矿山招不到大学生将会是灭顶之灾。矿山安全急需安全科学技术,更需要懂专业,懂安全的高级人才。采矿专业招生难,毕业后改行多,到矿山工作的专业人才流失多,矿山缺乏安全科技知识和工程技术的传播者和应用者。

10、宣传安全科学技术、了解安全科学,不断完善学科建设

在安全科技界,教育界,产业界及政府主管安全的部门,要大力传播安全科学理论及学科建设知识,让更多安全人员、科技工作者、管理者了解安全科学,走进安全科学,运用安全科学,保护人民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用安全科学技术的理论和工程技术,为安全生产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尽管安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级学科,但只是一个雏形,仍需要不断充实,健全和完善,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建议国家安监总局加强对全国安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让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纳入教委的序列,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上能发挥权威性,指导性,引导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健康发展,同时建议国家安监总局及全国安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向全国学位委员会申请安全科学及安全工程两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培养更多、更适合的安全科学技术研发高级人才。

11、大力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科学技术文化素质

安全文化是安全科技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科学的母体,科学技术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科技文化知识,建立科学的安全价值观,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学会自护、互救、应急逃生的技能,逐步从“要我安全”提升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要让安全知识、安全科技、安全文化成为人民大众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人人具有减灾防灾,保护身心安康的本领,让安全科技成果的恩惠普及全社会,让人民真正享受到安全科技的殷实,能身心安全、健康、富裕、舒适、长寿的享受小康。

12、快速传递安全科技文化信息,积极推广国内外安全科技成果

建立起全国安全科技信息互联网,快速沟通安全科技文化信息,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通过互联网推广国内外安全科技成果,推进安全科技研发和创新,真正使安全科技为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安全教育服务,为公共安全卫生及安全社区服务,推动全国安全科技文化事业发展。

三、安全科技文化是遏制事故的速效良方

要扭转我国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要主动积极缩短初级阶段伤亡事故高发期的时间,除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和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和现场管理外,见效最快的良方就是:

1、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安全科学技术;依靠安全科技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篇5

【关键词】本质安全理念科学管理实践

安全生产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树立安全生产责任、抓牢安全生产管理,是新时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要求。本质安全理念着力强调“人、机、环、管”于一体的系统安全,强调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形成更加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基于对本质安全理论的认识,就如何在现实安全生产管理中,有效实践并落实“本质安全理念”,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本质安全理论的概述

何为本质安全,从狭义而言,本质安全是指生产机械及设备所具备的安全性能。而基于广义而言,本质安全强调“人、机、环、管”于一体的系统安全构建。因此,本质安全的理论概述,主要从四点展开:人的安全保障。“人”是安全的主体,着力于确保“人安全”的可靠性。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严格落实管理制度,不论是在何种环境下作业,都需要杜绝“三违”行为的发生;物(即机械等)的安全保障。在实际的生产操作过程中,机械必须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环境(系统)的安全保障。安全生产环境的构建,应形成“人机合一”的安全生产系统,避免因人或物的安全因素,而导致系统安全问题的发生;管理的科学保障。科学化管理制度体系要确保从管理上落实制度的规范与引导作用,从“人、机、环境”的管理中,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全面落实。

二、本质安全理念的实践策略

本质安全理念的实践,关键在于如何构建广泛的职工基础,并夯实风险预控管理核心的地位,从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入手,强化本质安全理念在实际生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有效落实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思想认识水平

本质安全理念的践行,依托于良好的职工基础,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更能发挥本质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无论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还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落实,都强调良好内部发展的运作。通过营造“遵章守则”的安全环境,提高职工自觉践行本质安全理念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时刻将“安全”放心头,在思想认识上做到:始终严格遵守操作规则、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将“违章违纪可耻”作为行为思想的规范与约束;扎实技术业务能力,人到位的同时,过硬技术到位是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的重要基础;“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责任,而是企业自上而下所有人的责任。并且,每个人都能做到安全,并履行好安全的职责,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安全生产的主观能动性,严格落实“两纪一化”。

(二)强化风险预控管理核心地位,实现安全生产风险最小化

风险预控管理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强调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pDCa管理为模式,对各个环节及工序展开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危险源分析、评估,积极有效的落实一系列应对措施,确保危险源始终处在有效的监管范围之内。在本质安全理念下,“人、机、环”都是风险预控管理的内容,就是要通过切断“人、机、环”事故风险的因果链,从而实现风险预控管理目标。其中,“人”又是其中管控的核心,风险预控管理,主要强调了对人不安全行为的严格控制,人的不规范操作、不标准化作业等都是风险预控管理的重点内容。

(三)实现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实现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安全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而完善的考核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形成切实有力的管理效能。首先,强化对安全生产的不定期检查,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从本质上提高各部门、各车间、各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明确岗位职责,建立有效岗位监控,能够对关键岗位、关键地点进行有效的安全防范,进而全方面、超前性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再次,坚决执行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车间、每个员工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实施。严肃处理拒绝执行或选择性执行规章制度的部门或个人,让企业自上而下形成良好的思想认识,构建本质安全的企业生产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安全环境之下,着力于“本质安全理念”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践行,契合当期企业安全生产战略构建的需求,也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内在环境。本质安全理念的实践,强化了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也突出了风险预控管理核心地位,这对于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若祥.淄矿集团构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经济研究,2012,(08).

[2]李修磊.煤矿本质安全型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新疆大学,2013.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篇6

abstract:oilfield'ssafety,environmentalconstruction,proactiveandinnovativeinvestigationareallimportantrequirementstotheoilfieldexplorationindustry.weconsiderasafeworkplaceasourfirstandforemostpriorityforallouremployees,thatiswhyweproveworldclasstrainingthatensuresanenvironmentthatissafeandsecureforall.thistrainingwillcontinuouslyandcomprehensivelyupgradeandpromoteemployeesawarenessofsafetyskills.employeeswillexperienceandbeabletoimplementproductionsafetyfromthistraining.werequireouremployeestodevelopacultureofsafetyasthefirstpriorityintheworkenvironment.implementationofworkingsafety,motivation,restrictionandcoherencearethenewideasandmethodstoimproveoilfieldsafetymanagement.thiswillenhancethequalityofoilfieldworkingenvironments,andpromot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oilfields.theideasabovearethefundamentalguaranteetotheoilfieldindustry.

关键词:胜利油田;安全文化;实践创新

Keywords:Shenglioilfield;securityculture;innovationinpractice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037-03

0引言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企业安全进取精神;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以及企业安全生产的形象,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企业生产经营健康、正常地向前发展。企业安全文化能把企业、职工群体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心理情感融合为一体,为追求共同的利益目标形成合力。企业安全文化实际上是有形的和无形的制度文化,能规范企业环境设施状况和职工群体的思想、行为,使企业生产关系达到统一、和谐,取得默契,维护和确保企业、职工群体的共同利益。企业安全文化是一扇窗口,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以点带面向周围辐射,影响到企业、行业和地区。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激励职工群体发挥潜能,同企业共求生存,共谋发展,实现企业安全生产。

统计分析表明,60%~70%是人的“三违”引发了事故,而由于人的安全素质差而致灾祸占事故伤亡的80%以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20世纪90年代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工业系统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创新思路、创新策略。安全文化建设是深层次“人因工程”的开发,是减少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

1现实背景和重要意义

1.1现实背景

1.1.1国家、社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党的十七大要求各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首先要保证安全发展。国家安全监管不断加强,事故责任追究更加严厉。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秩序的关注程度日渐提高,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1.2集团公司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集团公司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3油田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油田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但不同类型的事故还时有发生,“三违”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目前,油田仍处于事故易发期,安全风险仍处于高位。

1.2重要意义

1.2.1加强油田安全文化建设,是油田安全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安全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更突出员工安全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思维方法、工作态度、安全哲学、安全价值观等因素,从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从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即“软件”和“硬件”同时下功夫,是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的升华。

1.2.2加强油田安全文化建设,是油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约束、凝聚的功能作用,是运用新的理念和方式提高油田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油田文化品位、促进油田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根本保障。

1.2.3加强油田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油田广大干部职工整体安全素质的现实要求。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突出教育引导,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和环境,促进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培养造就自觉安全生产的干部职工队伍。

2框架结构

2.1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观念文化包括安全哲学思想、安全生产的意识形态、安全思维方法、安全生产心理素质、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生产机制、安全文明氛围、安全审美意识等。

2.2安全行为文化安全行为文化表现为安全的伦理观念、安全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标准、安全的习俗与风貌等。

2.3安全制度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建设表现为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对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对自身安全生产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的绩效认可等方面。

2.4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建设表现为改善生产经营整个活动中所使用的保护员工身心安全健康的工具、器材、原料、设备、设施、工艺、仪器仪表、护品护具等安全器物的安全技术状况。

3建设的对象体系

3.1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文化各单位的行政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行政一把手是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其对安全文化认识的程度和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决策起决定性作用。

3.2各级领导(管理层)的安全文化油田各级领导安全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行政管理、制度建设和业务培训及教育等手段,实现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责、权、利明确,各负其责做好本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

3.3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安全文化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技术实现的具体承担者,是企业安全生产“正规军”的技术骨干队伍,也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和技术保障。

3.4员工(操作层)的安全文化员工是安全生产的操作者和实现者,因此员工对安全生产的积极参与、响应和创新精神,是安全文化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部分。

3.5员工家属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建设要渗透到员工的家属层面。员工家属安全文化建设是为了保障员工安全生产创造条件,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温暖和谐的家庭关系。

4建设的主要内容

4.1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安全价值。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用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去说服人、吸引人、团结人、鼓舞人、发挥人的创造力,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

4.2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安全制度规范要结合生产实际,以现场生产岗位为核心,建立健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制度和规范。同时,要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规范有效的执行。

4.3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要把安全培训教育作为保障安全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依法培训与常规培训相结合,定期培训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意识培养、知识培训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大力加强各层次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4.4提高装置本质安全化程度生产现场所有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安全活动方面所用的设备、设施、工具、仪表、材料,它们本身的性能及构成的系统,是生产施工作业的物质基础,它们的本质安全化程度是保障安全生产的物质条件。

4.5改善作业场所的安全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和装置安全生产。改善作业场所安全环境,也是安全文化的物质体现。

5建设的现状评价

5.1评价指标评价油田及所属单位的安全文化状况,主要考察六个方面:组织承诺、管理参与程度、员工积极性、奖惩系统、报告系统、和安全素质培养。

5.2评价方法评价因素的等级划分与分值。为简化起见,每一种因素只划分为3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如表1所示。

5.3综合评价根据得分情况,可将油田安全文化水平划分为5个级别。如表2所示。

5.4确定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管理秩序阶段。当评价结果小于或等于11分时,即处于此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职工冒险作业和指挥,违章作业大量存在。第二阶段:被动约束阶段。当评价结果为12至26分之间时,即处于此阶段。这个阶段安全工作的特点就是凡事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不是以自觉自律为基础。第三阶段:主动管理阶段。当评价结果为27至41分之间时,即处于此阶段。对于主动建立标准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并有效实施的企业来说,其安全文化可处于第三阶段。第四阶段:自律完善阶段。当评价结果大于41分时,即处于此阶段。在这个阶段,安全成为企业管理的“血脉”,安全工作成为一切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保障;不安全的作业条件和不安全行为被所有的人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并且被公开反对。

5.5建设现状分析与评价①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近年来,油田积极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机制和办法,开展了一些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收到了一定成效。②油田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油田各单位安全文化建设发展很不平衡,部分单位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模糊认识和误区。③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评估。运用上述安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结合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调研分析,可以初步得出油田安全文化建设评估结论是:油田安全文化建设处于“主动管理阶段”。

6建设推进方案

6.1指导思想油田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继承与创新、研究与建设、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科学规划、不断推进,积极倡导与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相适应、与新时期胜利精神和胜利文化核心理念相符合、具有胜利油田特色的安全文化,不断提升油田安全管理水平,为油田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6.2总体目标通过加强油田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员工安全素质的不断提升,装备本质安全水平和现场作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保障员工安全健康、保护环境,确保油田安全、清洁发展。

6.3工作步骤①统筹规划。制定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油田、二级、基层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为各级实施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指导。②宣传发动。全面启动油田安全文化建设。聘请安全文化理论方面的专家,分不同层次举办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理论讲座;编印一本安全文化建设读本,组织员工学习,普及安全文化建设基本知识;广泛动员,形成员工积极广泛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③先行试点。分勘探开发、石油工程、公用工程、社区服务等板块,各选择一个试点单位,加强情况交流和日常指导,及时总结、宣传、推广他们的工作经验。④抓好重点。编制具有油田针对性和行业特色的《安全文化手册》,成为展示胜利油田安全文化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宣传油田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准则的指导性文件。丰富载体包括:建设安全文化传播平台,如完善安全培训教育基地、建设安全文化室(街、廊)、建立安全文化网页、开辟安全文化宣传电视或报刊专栏等;丰富安全文化传播载体,如创作并传唱安全文化歌曲,开展安全演讲活动,编辑事故案例警示录,开展安全卫士评选活动、危害识别活动、安全承诺活动等。完善制度、规范和标准,确保事事有标准、岗岗有规范,各项标准规范与时俱进,制度规范执行有力,实现按标准规划设计、按标准组织生产、按标准施工操作。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确保生产装置、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的安全技术状况不断改善,现场施工作业条件不断优化,隐患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治理。⑤成熟完善。总结安全文化建设经验,推广先进做法,不足方面进一步补充完善,使安全文化建设趋于成熟稳定,建立起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实施、检查、考核的长效机制。⑥全面推进。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完善措施,以点带面,建设安全文化示范点,打造勘探开发、石油工程、公用工程、社区服务、外闯市场等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品牌,全面推进油田安全文化建设。

7保障措施

7.1加强组织领导油田各级领导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和示范者,要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将其纳入长远发展战略规划,与油田文化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7.2建立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着力构建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群众参与机制等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统一协调、上下联动,各负其责、全员参与,动态管理、合力推动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格局。

7.3提供物质保障落实专人负责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保证必要的财力、物力投入,提高软硬件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德蜀,邱成著.安全文化通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篇7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人文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健康持续发展

近来,海难、空难、矿难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逐渐得到满足,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必然诉求于安全的保障,人们更希望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安全地生活着。而来自各方面的危害正在剥夺人们的安全实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由此,注重安全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寻求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的历史必然。

1“人、企业和环境”共同框架下的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种物质产品以及形成的观念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安全文化的功能表明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的体现。本文提出人文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三位一体的安全文化构建体系,为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明确了方向,同时也为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

人是企业的人、企业是社会的企业,是环境的企业。企业不存在了,人的安全自然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环境无以承载企业了,企业又怎么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呢?而这样的企业又谈何有安全文化建设呢?所以我们研究企业的安全文化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的人,人的安全固然非常重要,但更应该把人、企业和环境视为企业安全文化这个体的三个面,将三者同盘考虑,否则就会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局面。

企业的员工应该如何进行安全生产,企业如何进行安全制度建设这些都是建立在一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那就是企业是长久不衰的,企业可以无限地从环境中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来促进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可是这样的假定又是如何能保证实现的呢?没有人论证过,至少没有人将人、企业和环境这三者综合起来论述过。如果这样的假定已经开始动摇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将目光转移过来,探讨这种假定又是如何得以成立的呢?本文就尝试将人、企业和环境三者综合起来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只有这样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才是有根有据的。

2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维度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层次结构,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例如谈起中国的五千年文化,可以找到大量的出土文物以及书籍的记载,也有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企业安全文化也不例外,纵向来说,有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分,横向而言,有人文文化、科技文化和生态文化之别,纵横交错,便编织了一张安全网。《庄子》中有一段话,大意是有人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回答,“在蝼蚁、在瓦壁、在屎溺。”言下之意是说:“道无处不在。”如果将企业安全文化理念比作是“道”,它应该也是无所不在的。在企业的环境、标志、制度、产品、服务、行为等各个方面都有企业安全文化的身影。

2.1企业安全文化的纵向之维

器物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或者可以感受到的行为,它可以分为静态的物质文化和动态的行为文化,如安全设施、工艺布置以及使人处于安全、卫生、舒适乃至享受的工作环境都是看得见的物质文化。除此以外,还有在安全观念的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一些行为文化。现代工业化社会需要的行为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掌握应急自救技能、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等等。古人云:“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文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伦理和道德的基础,是形成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前提和条件。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安全法律法规、条例,各种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教育、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等等。安全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安全思想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在安全生产上,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它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在企业生产宗旨、方针、目标、体制等方面。

2.2企业安全文化的横向之度

企业安全是行为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的统一体。在一个企业里,人文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三者共同表征着一个企业的安全水平,而企业的安全水平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表现。企业安全文化表现在方方面面,除了通常所说的注意安全,不要伤害到人,延伸到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这其中既有我们最直观的安全文化,也有内涵深刻的安全文化,总之都反映着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内涵。一方面,安全文化是尊重人的生命的文化,我们经常强调“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这样的口号,无非就是突出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人的生命的重要性。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只能预防、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保全我们的生命,由此可见,安全文化体现着强烈的人文关怀。此外,安全文化通过器物层向我们直观地传递信息,在科技视野中是以企业科技安全和企业安全科技来体现的。企业科技安全考察企业是否能够抵御国内外同行企业以科技手段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或企图,考察企业科技系统是否不受重大破坏和危害,企业科技安全表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由科学技术因素以及科学技术与企业安全因素相关性所构成的企业安全的一种态势,这种态势描述了企业利益免受国内外同行企业科技优势威胁的能力。企业安全科技考察科技能否发挥对企业安全的保障作用。企业安全科技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本手段和实用方法,是安全管理和科技进步的综合体现。此外,企业安全科技也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保护从业人员安全地进行生产的根本保障。再一方面,安全文化是企业社会责任在文化领域的延伸。一个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一个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企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企业,而一个事故频发的企业的社会价值和贡献只能是负数,要想可持续发展,就要把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生存发展战略中去。尤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创造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也可能释放出巨大的破坏力,这就要求企业不能唯利是图,必须高瞻远瞩,将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我们也不难发现,人文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在企业安全文化中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彼此作用、相互渗透的,三者作为整体共同反映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水平。

3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功能

3.1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了文化观念,文化观念也反作用于经济建设。优秀的文化对经济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低劣的文化则抑制了经济的发展。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曾经提出:“行为是文化的函数”。行为是个体心理素质和环境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的心理因素包括知觉、思维、情感、意志、动机、价值观、态度、能力、气质、性格等,这些心理因素无一例外地受到文化的影响,尤其以思维、意志、价值观、态度受文化的影响较大。而经济活动本身就是由若干的行为所组成,由此,文化必然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又可以更多地投入到文化建设中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不可能独立存在。

3.2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安全文化有一种惯性力量,它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习俗,约束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体现出强烈的终极关怀。首先,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起凝聚、协调和控制作用。集体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该组织的凝聚力,取决于该组织内部的协调状况和控制能力。文化是一个组织对外适应和对内整合的机制,一个组织具有良好的文化,管理者和员工就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进而产生更强的组织承诺,运行更有效率,也会产生更好的效益。其次,企业安全文化可以使生产进入高效的良性状态。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是在一定观念的指导和文化氛围下进行的,它不仅取决于企业领导及领导层的观念和作风,而且还取决于整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积极向上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以为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提高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氛围。再次,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内驱力。积极向上的企业安全生产精神就是一把员工自我激励的标尺,员工用此来对照自己的行为,找出差距,可以产生规范工作行为的驱动力;同时,企业内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等等又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最后,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这种作用与传统的管理理论所强调的制度约束不同,它虽然也有成文的制度约束,但更强调不成文的软约束,它通过文化的功能使信念在员工的心里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有诱导信号发生,即可得到积极响应,并迅速转化为现实行为,从而能够有效地缓解员工的紧张心理和削弱由此形成的心理抵抗力,从而产生更强大、更深刻、更持久的约束效果。

4结语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它关乎人的生命、关乎环境的保护还关乎社会的发展,由此极大地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历史证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对稳定的信息流,人类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都是由相应的文化培育而成的。正是高度发展的安全文化才使人们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之一;理解了安全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出伤亡的代价是不能用经济效益弥补的等等观念的深刻内涵。由此,企业安全文化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安全生产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而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规范。此外,企业安全文化可以使科技朝着向善的方向发展,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总之,企业安全文化能够创造安全生产力,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之根、之魂。

参考文献

1徐德蜀.安全发展、科技先行[j].安全与健康,2006(7)

2刘则渊,杨春平.科技安全预警系统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6(1)

3李建梅,任建兰.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化建设[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4李平国.关于安全文化的哲学思考[j].陕西煤炭,2002(1)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篇8

关键词:农村公路安全保障理论体系

1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内涵

“安全”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保障”是指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某种意义上的交互动态的有限支撑和支持。因此,公路安全可以解释为是一种状态,即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低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的状态。公路安全保障可认为是通过对公路设施进行持续的危险识别及采取交通工程措施来保证此种状态。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可以定义为在充分尊重农村公路及所在路网道路条件、运营环境及对农村公路使用者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公路设施进行持续的危险识别,综合运用交通工程措施并结合日常管理养护来保证道路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处于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状态的系统工程。

2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系统特征

1整体性特征

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形式的整体协调发展是多层次的,它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整体的协调层次都有扩展与分化。在系统整体内部,有各个子项目系统协调发展问题,而各子项目系统内部也同样都有深入可分的协调发展层次。因此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体系的整体协调发展包括各子系统所有层次的协调发展问题,从而组成一个复杂有序的协调系统。

2复杂性特征

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存在着四个显著特征:结构复杂,既有硬子系统,又有软子系统。子系统下又有下一层的子系统,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之间有着耦合性及关联性;目标功能综合,具有技术的、科学认知的、生态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目标,以及人的素质、管理和生态性保护等多方面的功能;主动性,即考虑作为主动环节人的因素,具有“人与车、人与路、人与环境、人与技术等”各种复杂的关系;“发展中系统”,因为系统的结构、参数、特征和功能等都处在变化之中,即系统本身处在发展中。

3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理论体系

3.1大系统理论的哲学思想

大系统是一种复杂的事物体系。它是高阶系统、中阶系统和低阶系统的集合,是具有多个目标、由关联着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信息上存在分散结构的复杂系统,是现代系统工程和现代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大系统通常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子系统众多,且伴随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和对立因素的交叉、渗透和影响,具有多极复杂的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工程。

3.2基于大系统理论的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分析

大系统通常都是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的多变量系统。考虑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对象特性,并依据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和层次性,采用分解协调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

目标的分解是一切系统研究的基本环节。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总目标为通过实施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保证道路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处于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死亡率和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为保障行车安全提供良好的公路环境。总目标可分解为:经济节约、设施精细,决策科学、环境和谐、全面持续。

系统协调是在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害,有针对性地调整结构和内外相互关系,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对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系统原型,采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区分主次,找出关键,利用大系统理论进行逻辑思维建模,最终达到发展持续化、交通和谐化目标。

3.3农村公路安全保障理论体系主要内容

基于大系统理论对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进行的目标、功能分解,及对系统进行的组织协调,同时结合我国农村公路环境、交通、道路特点,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构建起我国农村公路安全保障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由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综合应用技术、农村公路常态条件下安全保障引导防护技术、农村公路突发事件下安全保障应急响应技术及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核查、评价四部分构成,具体内容如下:

(1)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综合应用技术

结合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对各种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方法、形式及规格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路面结构及路侧宽容性三个方面对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的综合应用技术进行分析,选择出既能满足使用要求而又要投资最少的适用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包括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路侧宽容处理措施、农村公路路面结构

(2)农村公路常态条件下安全保障引导防护技术

着眼于常态条件下农村公路安保技术研究,基于危险路段识别技术、危险路段防护技术、人车路管理技术以及路面养护维修技术四大技术构建常态条件下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引导防护技术体系,支撑常态条件下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包括农村公路危险路段识别技术、典型危险路段防护技术、人车路管理技术、路面养护维修技术。

(3)农村公路突发事件下安全保障应急响应技术

在我国标准、规范所确定的公路设计指标体系下,从保障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出发,通过界定农村公路突发事件的范围及本质特征,在总结影响农村公路突发事件条件下各种因素基础上,进而从交通事故、临时作业、地质灾害、特殊天气四个方面对农村公路突发事件下的安全保障应急技术进行研究。

(4)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核查评价

在上述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一套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核查清单,基于农村公路安保方案“预核查”的农村公路安保方案评价技术,实现基于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前后安全保障核查清单的安保工程评价的可操作性。

4结语

本文针对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在定义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系统特征,运用大系统理论的思想,构建了适合我国农村公路安全保障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篇9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文化;环境建设;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7-0060-02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概述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在大学生宿舍这一特定的环境下,南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知识群体,在文化教育、情趣、价值观等方面彼此接纳:由一定量的个体行为形成的一种共存的文化现象,反映着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认和生活状态。它是一利-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大学生宿舍为空间,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相对稳定的群体文化。

大学生宿舍文化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它主要包括校园建筑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广播、闭路电视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等,宿舍的物质文化是宿舍的物化形象的外在表现及对社会的影响,完备、高雅的物质文化是培育宿舍文化的基础。二是制度文化,包括在宿舍生活中制定各种管理规章制度、条例、行为准则、评比制度、奖惩办法等。以及如何监督、执行和遵守制度。制度文化虽具有约束学生行为的作用。是宿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宿舍成员实现自我行为教育的重要行式。三是精神文化是指宿舍成员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包括反映认识成果的思想理论体系、言语与非言语的沟通、宿舍艺术活动及其成果以及认知方式、创造能力、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是宿舍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它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整个宿舍文化的发展方向。

大学生宿舍文化体现出感染性和趋同性、自主性与制约性、时代性和超前性、传播性和动态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具有导向同化功能、凝聚激励功能、约束规范功能和调适慰籍功能。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环境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作用于人的大脑,产生感觉、知觉、表象、思维、需要、意志等,进而影响人的各种活动。当周围的环境和条件与对其施加思想教育的受体学生发生了共鸣,就会使受体学生在思想上得以感化,陶冶进而提高思想境界。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名论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的作用时所说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品性和心理特征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我之见牛津》一书中深有感触地说:“对大学生真正有用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中也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如果宿舍文化氛围加以正确地引导,那么它将有力地推动学生工作、美化学生生活、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其成员早日成才。

第一,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能给思想政治工作一个良好的阵地。

加大宿舍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宿舍内配置卫生间、电话、有线电视、计算机校园网等,为大学生宿舍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通过绿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能无声地“说话”。通过自然山水、花草树木、名人雕像、宣传栏、阅览室、过道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或挂上学生亲手制作的绘画、剪纸及其它手工艺品等,让学生耳濡目染。

注重加强学生社区文体活动场所、设施的配套建设。在学生宿舍附近设适量的文体活动场所,特别是那些远离校区的学生宿舍更应配备些小型的文体类、娱乐类的场所。如乒乓球室、篮球场、足球场、健身房、体育器械等,使学生在活动娱乐中能够增强体质,劳逸结合,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第二,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和谐宿舍文化的重要标志。当今的大学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生子女群体的特征,是在改革开放大环境和独特家庭抚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要加强引导学生增强集体生活的适应力,学会理解与包容。

大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消费者,与校方存在着一种契约关系,必然要求得到良好的教育服务,同时也必然要求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宿管人员和老师要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能一味地压制,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里。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同学之间互助互爱的关系,只有在这种兼容并包、其乐融融的环境中,才能营造出健康、舒适、愉快的宿舍环境,培养和创造出一种积极的“宿舍精神”,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宿舍文化。

第三,净化心理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自杀的事件在高校屡见不鲜,而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和马加爵杀人案,更加深了全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趋势是好的,表现为精力充沛、活泼开朗、求知欲强,对未来充满信心。

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要进人课堂,更要普及到学生宿舍,以宿舍楼为单位建立心理咨询站,心理咨询中心专业教师要定期进入学生宿舍,开展不同形式的普及教育,加强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理性认识,把“助人自助”的理念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出现心理矛盾时主动求助是最快最好的解决方法:要建立宿舍心理信息员队伍,形成系统的心理问题发现机制,做到早重视、早发现、早疏导,有效解决隐藏的心理问题,避免学生心理问题恶性发展,帮助学生度过难关。此外,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在校园网BBS论坛上开辟“辅导员专栏”和“心理咨询”栏目,安排专家定时在网上和学生谈心,回答学生们疑问,解决学生思想上、生活上和学习上的负担、压力、情绪等问题。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篇10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HSe;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068-02

企业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任何管理方式都要通过具体的人才能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各个企业与企业之间都有非常不同的管理,在每个行业的文化和每个企业的人员素质、思维、习惯等不一样。既然如此,是不是所有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就不能有效地适用于我们的石油企业的管理呢?当然不是,HSe管理体系依据石油行业标准建立,通过运行标准所规定的方针与目标、规划、实施、检查、纠正及管理评审,使石油企业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为石油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工具。只是管理体系尽管好,仍然要由具体的人来落实和推行,因此怎样让人与科学的管理体系融为一体,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营造出体系运行的氛围,就成为了HSe管理体系运作连续和持续改进的基础。

中国的企业目前绝大多数还处于“经验管理”的初级阶段,只有极少数企业进入了中级的“制度管理”阶段,目前还没有中国企业进入“文化管理”阶段,最起码还没有什么知名的中国企业的管理进入了“文化管理”的阶段,尽管中国许多企业大张旗鼓地搞“企业文化”。中国企业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发展提高到“文化管理”的阶段,必须要建立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将企业文化与管理体系融为一体地来管理企业,形成“发与德”、“刚与柔”和“外与内”的有机结合。HSe管理体系促进石油企业文化的认同,企业文化加速催生HSe管理体系的深入建设、成长。企业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对危害的识别与评价,逐步实现员工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树立科学的HSe体系价值观,实施体系文化管理,保证HSe管理体系运作连续和持续改进。所以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提高企业管理的层次,肯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一、建HSe管理体系和石油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管理科学经历了“人治”、“法制”再到“价值管理”的“无为而治”新时代。文化管理作为价值管理,是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现代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是系统化的管理,管理的核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体系的内涵是以戴明管理思想为基础,突出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具有系统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特点。如果要让HSe管理体系适用于我们的油田企业,管理者首先必须认识到:要想让员工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员工自我管理,对油田有较高忠诚度,在采用系统、结构化的管理模式,为油田提供科学、有效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范和指南的基础上,离不开文化的力量。

(一)HSe是现代石油企业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一般是按企业的规模把企业分为小型和大中型企业两类。对小企业通常采用政府直接指导支持下职业安全健康服务体系,实行区域性或行业性的网络化管理,委托网络体系中第三方中介组织对小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和提供检测检验、健康监护和安全健康培训等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而对大中型企业则实行政府政策指导和企业自主负责的宏观管理,HSe则是适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现代石油行业的管理模式。HSe要实现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各油公司通过鼓励、引导对各类油区的HSe评估认证和审查的过程,依法对各油区进行安全健康宏观管理;二是油公司遵照优良管理的共同原理,可以把HSe与其他同类行业的管理类体系,共同融入总的管理体系中,实现企业自主安全健康管理机制。

(二)推动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法规的贯彻和执行

各行业管理体系和HSe审核规范要求企业必须对遵守法律、法规作出承诺,并定期评审以判断其遵守的情况。另外审核规范还要求用人单位有相应的制度来跟踪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它将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与用人单位的管理融为一体,运用市场机制,突破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单一管理模式,将单纯靠强制性管理的政府行为,变为用人单位自愿参与。保证了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能在用人单位的地位由被动消极地服从,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

(三)推行以系统的观念对生产系统进行安全分析

HSe体系的建立,引进了系统和过程的概念,即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从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风险因素入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与管理有关的风险因素,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人的行为评价来解决;对与原材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产品有关的风险因素,从管理上和工程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确保企业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水平得到改善。

(四)重视安全价值准则,把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结合了起来

建立HSe体系,加强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经济技术投入可能会增加一些生产成本,但从长远和全局的观点,它对油田生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通过实施HSe体系可以明显提高油田安全生产的水平和管理效益;而另一方面由于改善作业条件,保证了劳动者身心健康,能够明显提高职工的劳动效率。应用HSe体系的评估、审核和持续改进,不但可以使劳动条件得到改善,减轻工人的负荷与疲劳,提高安全健康水平,还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投入和提高效率。

(五)企业文化是提升HSe管理水平的需要

制度在辞海中解释为“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必须有规章制度,制度是用来约束员工行为的。没有刚劲有力的法度的制约、束缚和规范,是很难管理好企业的。对于我们石油企业,有一套“刚性”的管理制度,通过约束使得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要求,使管理者的意愿得到彻底贯彻执行,使企业管理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从人与人之间弱化为人与制度之间,以此更好地约束、管理和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更好地进行生产、工作,最终达到石油企业与岗位员工的兴旺发达。

二、油企业文化的建设途径

(一)研究编制HSe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安全文化建设是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安全管理的升华。身为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最为重要首要一条就是,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石油特色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有助于中国石油事业发展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深入研究并阐述观念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内涵,并将安全文化的形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及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方法体系细化分解,最终形成能够被广大操作员工所能接受的文化理论和行动指南。在整个模式的建设中应注重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的理念,重点突出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的持续发展,员工的行为规范,安全的奖励机制等。

(二)宣传倡导企业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以全体干部、职工为主要对象,长期反复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多种方式、多角度把石油安全文化理念形象化地对全员进行文化渗透。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充分阐述安全文化,系统灌输安全文化,认真实践安全文化,唤醒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安全认识,提高安全觉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的观念。利用网络、学术会、学习班、板报、、漫画、竞赛活动等各种手段,对职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家庭生活安全知识、社会公共生活安全知识、抗灾避险知识等各种内容的普及的教育,使岗位职工充分掌握生产、生活活动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开展各种有益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文娱体育活动,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规范企业安全文化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基础工作

探索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设计及其建立和实施课题是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企业的安全文化全面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而HSe的管理体系是核心问题。而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环境,关爱生命,珍惜人生的企业文化就包含了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环境文化、企业安全与减灾文化。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精神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深层次的资源来源来自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及其相应的技能。

三、结语

总之,推行和实施HSe管理体系是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石油化工企业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的成果,它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石油化工公司的认可,应当成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行为准则。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HSe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不断持续改进和提高HSe管理的水平,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保护好环境和人的生命健康。同时,我们也会在不断加强和完善管理体系中提高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规模,使中国石油化工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徐德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郑莉,王娟,赵云胜.我国石油企业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