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物业晋级报告十篇物业晋级报告十篇

物业晋级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54:12

物业晋级报告篇1

2007年3月18日18时许,山西省晋城市城区西上庄办事处苗匠联办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燃烧事故,致使井下21名矿工死亡。

晋城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苗匠煤矿在停产整顿期间,该矿投资人王建军、副矿长宋天炉购买炸药70箱计1680公斤、雷管400枚用来非法生产,案发后从井下查获炸药169.2公斤、雷管39枚。2006年1月1日,晋城市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给该矿下达了停产(业)通知书后,同年3月,经山西省资源整合领导组核准为整合保留矿井。至2007年1月,该矿采矿许可证等主要证件相继过期,并被主管部门暂扣,至今处于停产整顿阶段。同年2月起,王建军、宋天炉与该矿另一投资人潘完旦、法人代表(矿长)苗明庆、安全副矿长赵永军在许可证被暂扣的情况下,未经批准,非法组织生产,期间,相关监管部门多次下达停产通知书,该矿置之不理,继续生产。2007年1月中旬,该矿擅自越层开采,造成煤炭资源破坏总价值为869.44万元。2007年1月起,该矿为开采9#煤层,擅自拆除3#煤层安全出口转梯改为提升井,并向下延伸开采9#煤层,形成独眼井。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该矿井下打工人员包工头吴兴林、小包工头(带班长)汪大志、乐世洪组织未经安全培训的工人违章冒险井下作业。期间,赵永军在明知该矿存在诸多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不履行职责,未予制止纠正。2007年3月18日18时许,该矿发生特大瓦斯燃烧事故,致井下21名矿工死亡。

检察机关指控,事故发生后,宋天炉、潘完旦、王建军三人未积极采取有效救助措施,对该起事故隐瞒不报,还安排有关人员封锁事故消息,并安排吴兴林将矿上的其他外地民工遣散,将遇难矿工家属集中到河南省焦作市私下协商赔偿事宜。3月20日下午,晋城市煤监局工作人员到苗匠煤矿查问是否发生事故时,宋天炉、王建军答复没有发生事故。当日下午,为防止主管部门再次检查,王建军和宋天炉组织该矿机电工苗炳生和苗广忠、技术员张全太和秦末顺、铲车司机李小会等人将出事井口电缆线剪断,风机藏起,并用铲车将绞车、电缆线等掩埋。

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公开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王建军、宋天炉、苗明庆违反国家对爆炸物品的管理规定,非法购买爆炸物,情节严重;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经责令停止开采拒不停止,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违章冒险作业,造成21人死亡的严重后果,情节特别恶劣;在事故发生后,不报、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被告人王建军、宋天炉的行为均已构成非法买卖爆炸物罪,非法采矿罪,重大责任事故罪,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被告人苗明庆的行为构成非法买卖爆炸物罪、非法采矿罪、重大责任事故罪、不报安全事故罪;对该三被告人均应数罪并罚。

物业晋级报告篇2

面对严峻形势,山西晋城市委、市政府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山西省委、省政府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部署和要求作为地方政府第一要务,书记、市长重点抓,主管市长亲自抓,“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科学处置”,稳定了市民的恐慌心理,确保了全市社会经济生活秩序井然、健康运行。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防控工作

甲型H1n1流感疫情刚发生,2009年4月29日,晋城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和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召开了“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立即通报了疫情情况,全面安排部署全市流感防控工作。5月4日,晋城市市长王茂设深入市疾控中心调研防控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听取了卫生、畜牧等部门的工作汇报,对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作了重要指示。5月5日,市政府成立了晋城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协调组,设立了办公室、疫病监测和防治组、生猪防疫组、出入境检疫检测组、宣传组、保障组和专家组,并召开第一次领导协调组会议,明确了各部门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中的职责,要求各相关部门在市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紧密配合,及时沟通协调,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防控工作协调、顺畅、有效运行。

5月11日,四川省发现一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针对疫情流行的严峻形势,李章宏副市长立即组织召开了领导协调组第二次会议,对防控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也立即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召开会议,成立领导组,明确责任,落实各项措施,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流感疫情。

――加强储备,落实经费,做好物质保障工作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晋城市拨出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迅速清点现有防护用品、消杀药品、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实验室检测试剂耗材等应急储备物资数量,一方面本着填平补齐的原则,积极向当地政府申请必需的物资储备和必要的医疗设施、设备经费,另一方面为了应对流感大流行,向晋城市发改委提供防控应急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储备计划,目前部分县区防控专项经费已落实到位。各级畜牧部门也都按照省定标准,积极更新和补充应急物资储备。

――依靠科学,有序应对,不断提高技术储备

晋城市各级卫生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的部署和要求,依靠科学,积极有序应对流感大流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成立了防控领导组、医疗救治专家组和预防控制专家组,根据疫情特点,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诊疗等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了对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尤其是对发热、不明原因肺炎、流感样病例要进行病史询问,近期有无接触禽类和生猪史,是否到过疫区等。各疾控机构与教育部门联合,加强晨检制度,对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开展流感监测,一旦发现流感暴发疫情要按时及时报告和处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2009年4月30日开始加强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制度,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发热门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隔离室,市卫生局确定了市医院为全市定点收治医院,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为定点筛查医院,各定点医院和转运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加强了技术培训,做好了床位、车辆、设备、药品和防护用品等的准备工作。各级疾控机构组建了流行病调查、消杀防疫、卫生检验等应急小分队,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24小时随时待命,以应对突然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综合防治能力。

晋城市卫生局积极组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卫生部、省卫生厅举办的视频讲座和培训,以提高防控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疾控机构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等举办的多期甲型H1n1流感防控、诊疗等知识培训,同时市卫生局还下发了2000多份辽控诊疗培训手册和250多份光盘,对全市医护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各单位也采用集中培训、小组讨论学习等方式对医疗卫生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

――强化监督,联防联控,保障防控依法有序

为确保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开展和经济、社会平衡和谐发展,畜牧、工商、质监、药监、卫生等部门依职加强了执法监督,畜牧部门采取“十项措施”,在对生猪加强流感疫情监测的同时,加强生猪产地检疫和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执法,严格活猪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工商部门加大了猪肉市场的监管力度,并对各种利用“防甲型H1n1流感”名义从事的各种违法活动加大查处力度;质监部门对全市测温、医疗仪器设备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对消杀、防护用品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药监部门对防疫用药品和医疗器械进行质量监督;卫生监督机构加大了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院感控制、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广泛宣传,正确引导,提高公众防护能力

物业晋级报告篇3

关键词:体育经济;体育会展;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晋江

晋江市现有制鞋企业3000多家,年产量10亿双,超亿元企业57家,产品60%进入国际市场,行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基地之一。1999年,有着“鞋都”之称的晋江举办了首届鞋博会。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第5届晋江鞋博会更名为“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区域展会升格为部级的国际性制鞋工业展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一全国专业鞋业展会已成为鞋业行业“风向标”,被业界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展会”之一[1]。以晋江鞋博会、晋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为例来研究体育会展与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具有典型意义。

1 体育会展及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内涵体育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体性的以体育为核心纽带的会议、展览以及节事、旅游等相关活动[2]。体育会展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是会展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举办以体育为核心纽带的会议和展览展销,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提升城市的国际地位,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达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3]。

蔡宝家认为,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4]。杨明指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就是以体育用品产业为主导的,由众多中小企业及有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聚集而形成的一个经济群落。它是体育用品产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5]。晋江作为县级市汇集了大量的制鞋、鞋材等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条集产、供、销等相关配套设施的产业链,是我国典型的区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基地。

2 体育会展是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助推器2.1 是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展示舞台体育用品博览会是企业展示、推介体育用品的重要载体,它将对体育用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晋江鞋博会是晋江体育用品企业展示形象、宣传品牌、推广新产品的最佳舞台,是同行业间加强联系、增进友情、沟通信息、洽谈商贸的首选场所,同时也是进行学术交流、借鉴经验、展示晋江体育用品业所取得成就的绝好时机[6]。2008年,晋江借助第11届鞋博会大力宣传“中国体育城市—晋江”,并以“品牌晋江,助跑奥运”为主题,首次规划布设了“中国体育城—晋江”综合展馆,集中展示中国安踏、双星、特步、亚礼得、爱乐、361o以及德国bayer(拜耳)、日本barudan(百灵达)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最新产品。

2.2 促进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品牌发展博览会期间,新闻媒体报道了博览会开幕的有关新闻,许多媒体还做了专题报道,对博览会进行强力推介。这有效地提高了鞋展的知名度,扩大了福建尤其是晋江鞋业板块的对外影响,增强了业界对晋江作为中国鞋都的认知度,促进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品牌的发展[7]。到目前为止,晋江鞋业拥有12家上市公司和26家上市后备企业,聘请的影视、体育明星代言人多达70多位,仅在中央电视台的年广告费投入就将近10亿元人民币。鞋业企业累计拥有31枚中国驰名商标、9件中国名牌产品、36件国家免检产品,“国字号”品牌总数占全国运动鞋行业的一半以上。

2.3 对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经济拉动效应论及会展经济最常提及的莫过于1:9的经济拉动效应,即举办一次会展,与之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通讯、旅游等收入是展览场馆收入的9倍或更多。鞋博会为晋江市的宾馆、餐饮、交通、商业、广告、装饰等行业带来商机,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繁荣,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世界500强企业大型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台湾大型卖场莱雅百货在晋江sm广场的抢滩入驻等展示出了“品牌之都”的城市形象。有数据显示,前9届鞋博会客流量达57万多人次,海内外参展企业达11460家,成交金额达301亿元,共签约项目202个,利用外资金额15.37亿元。其中,第9届的合同交易额是第1届的4倍。据不完全测算,第9届鞋博会为晋江及周边地区的相关行业带来了近亿元的收入,有业内人士称,4月已成为晋江第三产业的“黄金月”[8]。

2.4 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离不开信息、技术服务[9]。体育会展可以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基地带来大量的信息和先进的技术。如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期间,各地鞋业客商云集晋江,带来了国内外鞋业市场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前沿技术,有效地加快了制鞋行业的物资流、商品流、信息流。同时,参展商通过与贸易商交流洽谈、互通信息,深入细致了解和挖掘到当前国内外鞋类市场的流行趋势和销售热点,为今后及未来开发、生产、销售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做好了充分准备;而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参展以及高端论坛的召开,更是为行业带来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对晋江制鞋业的转型升级、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7]。

3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是体育会展发展的坚强后盾3.1 提升体育会展的影响力一些毫无办展经验的晋江政府工作人员,到外地考察了相关专业展会后,在偏僻的罗山sm国际广场举办了首届晋江鞋博会。首届鞋博会规模小,参展商几乎都是本地企业,国际采购商很少,展位布置不够合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益。但这个新事物却开启了晋江鞋革产业发展的新纪元。晋江体育用品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悄然从单纯的制鞋行业,发展成为一个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基地,产品覆盖运动鞋、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多个领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伴随着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发展,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第5届晋江鞋博会更名为“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一个区域展会升格为部级的国际性制鞋工业展会,并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鞋业行业“风向标”。

3.2 促进体育会展品牌效应的发挥晋江鞋博会虽然缺乏国际、国内其他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如nike、李宁等参展,但是随着晋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其逐渐得到了国内、国际体育用品企业的认可,晋江鞋博会品牌效应逐渐显露。晋江鞋博会展馆面积从第2届的2万平方米到第11届的4万平方米,展位数从第2届的858个到第11届的1600个,参展商从第2届的278家到第11届的400多家,客流量都稳定在5万人次,贸易成交额从第2届的14.5亿元到第11届的57.6亿元。国外、境外参展商数量也逐渐递增,第10届鞋博会共吸引了意大利、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著名企业参展,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专业采购商到会采购、洽谈,合同交易额达53.2亿元[10]。第11届展会期间共吸引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16个国家、地区的400多家知名企业参会,达成合同交易额57.6亿元,增长8.2%,客流量5万人次,充分显示了鞋博会的国际品牌效应和强大的招商引资能力[11]。

3.3 促使体育会展转型升级

晋江鞋博会,顾名思义只是一个制鞋的行业会展。众所周知,一个运动鞋产业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行业展会,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越做越小、越做越窄。然而随着晋江体育用

品业的发展,晋江已不仅仅局限在运动鞋的生产,而是形成了一个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基地。因此,鞋博会的发展已经跟不上晋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基地的发展。通过对体育产业专家以及晋江体育企业营销总监的调查,他们都认为晋江鞋博会在国内外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上升空间很小。他们建议晋江鞋博会要进行转型升级,向更高层次的体育用品博览会发展,真正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体育用品博览会。

参考文献:

[1]晋江鞋业博览会的发展历程[eb/ol].[2009-04-15]./xiemaozs/20090415100528.htm.

[2]俞海滨.上海体育会展的创新发展[j].体育科研,2009,30(2):22-25.

[3]胡炬波.我国体育会展产业的发展性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14-16.

[4]蔡宝家.区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实证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1):31-34.

[5]杨明,郭良奎.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及政府政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28(3):27-30.

[6]朱光辉.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发展策略探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5):105-107.

[7]第六届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eb/ol]./district/ztpd/200704/18/t20070418-11073563-1.shtm1.

[8]晋江鞋博会效应凸显,会展经济跃升[eb/ol].info.

/news/detail/vo-d1001836946.htm1.

[9]江和平,张海潮.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93.

[10]历届(前十届)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概况[eb/ol].[2010-08-26]./htm1/2010/0826/474680.php.

物业晋级报告篇4

关键词:体育经济;运动品牌;晋江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3-0078-05

Reviewofandexpectationforthedevelopmentofenterpriseswitha

sportsbrandinJinjiangcity

niULi-shu1,FenGwei2

(1.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JinanUniversity,Guangzhou510632,China;

2.GuangdongVocationalinstituteofSport,Guangzhou510663,China)

abstract:theauthorsreviewedandcollatedthenearly30-yearcourseofdevelopmentofenterpriseswithasportsbrandinJinjiangcity,which“wentfromimitationandoemtoindependentbrand,andnowgetsonthetrackofcapitaloperation”,summedupsuccessfulexperiencesinsuchaspectsasmarketingstrategiesandsalesmodes:theintegratedmarketingof“starspeakers+adsonCCtV+gamesponsors”ensuredtheeffectivecommunicationofbrands;thesalemodeofwholesalewasselectedatthepioneeringstage;“specializedandchainedsales”wereadoptedatthedevelopmentstage;“directnetworksale”thatkeepsupthepaceoftimesisnotonlyinconformitywiththecharacteristicsoftimes,butalsofittingintothepaceofenterprisedevelopment.inthenearfuture,Jinjiangwillsurelybecometheworldsportsbrandbase,givebirthtoagreatnumberofenterpriseswithatrulyglobalsportsbrand,andsetthetrendofconsumptionbasedontechnicalinnovation.theauthoralsoputforwardthefollowingproposals:makelongtermstrategicplans,graspmarketpatterns,setthetrendofconsumption,andcreateconsumptiongrowthpoints;constantlyenhancethecompetitivestrengthofgroups,strengthenindustrialchainconstructionwithingroups,andcreateawin-winsituationofcooperation.

Keywords:sportseconomy;sportsbrand;Jinjiang

福建省晋江市是部级体育产业基地,素有“中国运动鞋服制造基地”之称,与体育相关产品的产值占晋江GDp的18.4%。晋江境内有运动鞋服企业3000多家,仅运动鞋年产量就达到10亿双,占全国产量的40%、全球的20%[1],涌现了安踏、特步、喜得龙等一批共性很强的运动知名品牌。

1发展历程

1.1起步――仿造和贴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具有家庭作坊特征的“仿制生产”在晋江迅速兴起,并渐成规模。“仿制生产”以运动鞋、服装类居多,完全以市场为风向标,市场热销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这种创业方式在晋江极为普遍,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仿造”成为晋江运动品牌企业发展的第一步,这对于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原始资金的积累,都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体育产业的不断升级,生产设备大规模的引进和技术改造的初步完成,晋江市运动鞋服企业的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已居于国内领先水平,足以满足国际知名运动品牌的质量要求。随着世界知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彪马、匡威、锐步等开始在晋江贴牌生产,晋江体育企业集体摈弃原始仿造模式,纷纷加入到给国外运动品牌企业代工行列。当时,晋江运动服装贴牌企业就达到了500多家[2],晋江现在知名运动品牌企业都曾是贴牌生产。例如,“特步”做了14年的贴牌,2001年才开始转型做自己的品牌产品;“安踏”在1996年之前也一直在做贴牌代工;“匹克”1983年开始,就给“耐克”配套加工;“飞克”,1998年12月开始做出口贴牌代工,截止到2009年9月底该项业务仍占公司营业额的近36.4%[3]。

贴牌代工帮助晋江市运动鞋服企业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在短期内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且能使企业专注于生产,提高了产品质量,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娴熟的工人。

1.2发展――自主品牌

1)品牌创立。

在经历了10年的贴牌生产后,1997年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晋江企业的订单骤减,收入严重缩水,也使企业经营者懂得了“品牌”的价值。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牌运动”开始了,一大批晋江运动品牌应运而生并脱颖而出:运动鞋有安踏、特步、361°、鸿星尔克、德尔惠、贵人鸟等;休闲服装行业有利郎、柒牌、劲霸、七匹狼、九牧王等众多品牌[4]。由此,晋江运动鞋服企业开始由oem转型为自主品牌,并正逐步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伴随晋江运动品牌的创立、成长,晋江也逐渐从运动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为运动品牌基地。目前,国内市场运动鞋服约80%的品牌来自晋江,中国十大运动鞋服品牌除李宁牌外都出自晋江。就运动鞋而言,在2000年至2001年两年间,晋江市就拥有安踏、喜得龙、金莱克、德尔惠、贵人鸟、金苹果等30多个品牌;到2005年初,晋江市就已有驰名商标(安踏、特步)2个、中国名牌(安踏、特步、爱乐、亚礼得)4个[5]。

2)海外拓展。

在2001年北京市申奥成功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的8年中,晋江运动品牌企业更是跨跃式发展,不仅享誉国内,而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例如,“安踏”2001年设立了俄罗斯分公司,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如今已成为俄罗斯市场上领先的中国运动品牌。2003年4月,又在台湾金门地区和新加坡开设专卖店,加速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2002年11月,“安踏”、“寰球”、“爱乐”等6个著名晋江市运动鞋品牌企业联合在“亚洲中心”(匈牙利最大的物流中心)创立“中国鞋都晋江街”,开始进军欧洲市场;2003年,“特步”成立海外部,到2006年已经顺利地进入欧盟的所有15个国家,以西班牙、法国等为重点市场,已经在欧洲市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同年,“361°”在欧洲成立了销售中心和第一家专卖店,并在缅甸设立专卖店,产品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晋江运动品牌企业又瞄准了美国市场,在美国洛杉矶建立了“晋江产品分销中心”等等。

随着一批晋江运动品牌企业的产品在国外市场日渐走红,且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同,“晋江运动”品牌形象,在国际市场上逐步树立。据统计,到2004年晋江市有30多家运动鞋企业在世界各地设立了100多个商务机构。截止到2010年9月,晋江运动鞋已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6]。

3)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晋江运动品牌企业在实现产品自主研发的同时,不断加强与各类科研机构的合作。例如,2005年,“安踏”成立了国内第一家运动科学实验室,并与北京体育大学生物力学研究室、中国皮革与制鞋研究院展开合作,开发出了安踏“芯技术”和“舒感胶”技术,实现了品牌升级和技术创新;2006年初,“鸿星尔克”与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重点研发专业抗菌材料,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科技含量,同年底,“特步”与上海沪正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纳米银抗菌”运动鞋,也正式投放市场;2007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装备研发基地正式落户“喜得龙”。此外,晋江诚安鞋业有限公司研发的“空调鞋”、亚礼得的“纳米技术”、“361°”的“磁悬浮技术”和“猎豹仿生”技术等等,也都是与科研机构合作或借助科研机构力量诞生的[7]。

晋江运动品牌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投入正逐年加大,仅2007年晋江鞋企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资金就达10亿多元[8]。在技术创新的有力推动下,晋江运动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不断增强。

1.3新台阶――资本运营

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激发了晋江运动品牌“上市运动”的热情。“安踏”首开先河,于2007年10月在香港上市,紧随其后的是由晋江另一运动鞋生产企业控股的中国体育国际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上市,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晋江运动品牌开始“集体上市”。2008年“鸿星尔克”、“鳄莱特”在新加坡上市;“特步”在香港上市;2009年“361°”、“利郎”和同城的“匹克”先后登陆香港股市,不久“喜德龙”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鸿星沃登卡”、“至和织造”分别在韩国和新加坡挂牌,“星泉鞋业”选择在马来西亚上市。2010年仅2~4月,晋江运动品牌企业上市的就有:“美克国际”2010年2月1日在中国香港上市;“清美鞋材”2010年3月17日在新加坡上市;“飞克体育”2010年3月29日在中国香港上市;“东亚体育”2010年4月23日在韩国上市,除此之外,“金莱克”、“乔丹”等品牌也计划在未来3~5年内上市[9]。

晋江运动品牌企业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上市潮”。“上市融资”成为继“造牌运动”后,晋江运动品牌企业在自身发展上的又一次飞跃。而今,他们正迈着资本经营的步伐,向国际知名品牌挺进。

2营销战略

2.1明星代言

自从“安踏”1999年聘请孔令辉担纲品牌代言人取得巨大成功后,“明星代言”这种推广品牌的方式,在晋江被不断“复制”。例如,2000年“德尔惠”与宿茂臻签约,2001年又启用台湾影视歌星吴奇隆代言,此后还签约了周杰伦等;2001年“特步”签约影视明星谢霆锋为品牌代言人和形象大使,此后还签约娱乐明星潘玮柏和蔡依林以及twinS和BoY’S组合;“匹克”则邀请刘玉栋做形象代言并签下包括基德、阿泰斯特等在内的7位nBa球星;马林、伏明霞、邓亚萍、王楠分别为东亚鞋服、美克恒强、伟民邓亚萍(泉州)鞋业、金莱克产品代言等等,截止到2007年4月,仅晋江运动鞋企聘请品牌代言的影视、体育明星就有70多位[10]。

随着企业聘请明星代言数量的增加,这股“明星代言风”也越发强劲,晋江运动品牌的知名度也扶摇直上,从晋江传遍大江南北,产品销售量更是一路飙升。

2.2电视广告

以“安踏”在20世纪90年代砸下3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CCtV-5)的黄金时间展开广告轰炸为开端,晋江刮起了“广告风”。

晋江运动品牌企业的广告投放以中央电视台为主。据统计,2000年有16家运动品牌企业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CCtV-5)投放广告,2001年为38家,2002年为36家,到了2003年已达44家[11]。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CCtV-5)甚至曾一度被人称为“晋江频道”。

2000~2001年,晋江运动品牌企业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广告费每年超过2亿元;2003年为5亿多元;2004年为7亿多元;现在每年已高达10亿元。2006~2008年间,晋江体育产品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卫视投放广告共45.91亿元。其中,2006年足球世界杯期间,晋江10家运动品牌企业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投入就已超亿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晋江运动品牌在中央电视台花费了4.3亿元广告费[12]。

晋江运动品牌企业投入巨额的广告,收到了良好的广告效果。作为国内运动鞋服的生产基地,晋江运动品牌集群已经形成,在短短几年中,诞生了十余个全国性知名品牌,品牌成长速度惊人。

2.3赛事赞助

晋江运动品牌企业,2004年开始将目光投向大型体育赛事,尝试通过赛事赞助开展体育营销和品牌推广。2004年,“安踏”开始赞助中国CBa联赛,连续9年成为CBa联赛的服装、鞋类等运动装备惟一供应商。2005年,又成为2005~2008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运动装备惟一指定合作伙伴。2007年,冠名赞助2007~2010赛季6项国内排球赛事;2008年,成为2010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惟一指定领奖服。近几年,“特步”也积极开展体育赛事营销,曾冠名赞助wCBa、nBL、CX极限运动精英赛,并且成为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第6届城市运动会的合作伙伴,还独家赞助了第10届全国运动会,同时还成为厦门国际马拉松全球金牌顶级合作伙伴。“361°”也丝毫不落人后:2005年底成为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全球顶级合作伙伴及唯一指定运动装备;2007年,又赞助了a1世界杯方程式赛车和全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2009年开始成为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冠名赞助商,并斥巨资3.5亿元与广州亚组委签约,成为第一个赞助洲际赛事的晋江运动鞋服企业。“匹克”尝试赞助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后,又成为欧洲全明星赛、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冠军杯等多项赛事的赞助商[13]。据悉,仅2006~2008年3年间,晋江运动企业赞助体育赛事资金达8.9亿元[14]。

晋江运动品牌企业,俨然已经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推动机”。借助赛事,晋江运动产品突破了地域限制,卖到了全国,乃至全球,通过赛事,晋江运动品牌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3销售模式

3.1批发

在创牌初期,晋江运动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批发的销售模式,在全国建立分销渠道,采用“省级制”,把销售环节交给各地的商去经营。企业仅需生产出产品后,找到能大量进货的经销、商,就可以轻松地将利润纳入囊中。批发销售模式降低了企业的产品积压风险和加速了资金流动,对于品牌初创期的企业,能快速提高体育产品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抢占市场份额。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批发模式”固有的“企业和消费者距离太远,并不知道产品的流向,不了解具体消费群”的致命弱点,也逐渐显露。

3.2专卖、连锁

自“安踏”率先做起“专卖店、连锁店”的渠道变革以来,晋江运动品牌企业纷纷通过开始设立专卖店、专卖柜、专卖点、连锁店,与消费者建立了直接的购销关系,用实力和产品质量占领市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例如,2001年德尔惠逐步从批发转向零售,在全国各个省市本着以点带面的原则,开设专卖店、进入商场专柜,至2002年6月,德尔惠零售网络已经覆盖了中国内地85%的地区,四川、南昌、泉州、长春等地的旗舰店纷纷建立起来。“专卖、连锁”渐成晋江运动产品的主要销售方式,仅在晋江市区,方圆三五公里的范围内,运动鞋服专卖店林立。截止到2009年,晋江运动品牌企业,在全球拥有多达23万家的终端专卖店,建立了覆盖国内一、二级市场的15万个专柜和连锁销售网点。一批著名品牌企业在全国各大中型城市拥有超过5000个网点。例如,截止到2008年3月31日,国内“安踏”专卖店是5867家(到2010年3月已增至6591家),“361°”的零售店已达到了5543家,“特步”已有5206家,“匹克”专卖店数量达到5000余家。另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专柜和连锁店,且数量仍在不断增长中[15]。

现在,专卖店已成晋江运动品牌抢占市场的有利武器,专卖店数量已经是运动品牌市场实力较量的重要指标。“专卖、连锁”的销售模式不仅给晋江运动品牌带来了产品销售数量的激增,而且对于品牌成长和企业发展而言都是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3.3网络直销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交易诚信度的提高,以及ppG和VanCL网络销售成功模式的可借鉴经验,晋江运动品牌企业开始纷纷尝试“网络直销”,寻求开辟新的销售渠道。例如,“361°”从2008年5月开始,就依托淘宝、阿里巴巴等平台开展网络直销,并专门成立数字营销部,打造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匹克”则搭建了“匹克官方网店”作为自己的网络直销平台,于2009年4月开始试运行;“安踏”、“特步”等也纷纷在淘宝商城上开设了自己品牌专卖店,“宝达”、“足下登”等运动鞋企业也开出了自己的网络旗舰店[16]。

“网络直销”销售模式,虽然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但俨然成为推动晋江运动品牌企业发展的新的驱动力,已处在企业发展的战略核心位置,成为晋江运动品牌企业争夺市场和创造奇迹的新的利器。

4展望

虽然“晋江经验和模式”仍在探索和发展中,但随着晋江运动品牌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乃至全球体育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晋江运动品牌企业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晋江必将成为世界运动品牌基地,将诞生一批享誉世界的知名运动品牌;产业集群[17]规模和集群品牌效应突出,将形成一大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企业,最终实现国际化运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领先国际,不断引导运动品牌消费新潮流。

但要实现这些愿景,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合理的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把握市场变化和规律,引导消费潮流。

梳理晋江运动品牌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晋江企业的每一次转型和发展都是市场(环境)变化推动的,大多数晋江企业总是被动的适应市场。由此认为,企业(产业)可持续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产业发展规律、经济增长趋势、市场供需状况等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基础上。品牌企业的发展更应是通过对市场(产业)调查和前瞻性的预测,提前做好长远战略规划,把握市场规律,引导消费潮流,创造消费增长点。通过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策略,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改变消费者生活品质,赢得更多消费者。

2)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发挥集体和规模的效应,实现合作共赢。

晋江体育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即某个领域内互补、竞争的关联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17])已经形成,但是“集群效应”还没有充分显现,“集群品牌”没有真正形成,“集群竞争力”还比较弱。例如在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销等方面,晋江体育企业之间虽然有过合作,但是总体上仍是单打独斗,相互竞争。每个企业只注重自己的品牌输出和产品升级,集群资源尚未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晋江运动品牌企业今后的发展,以及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更应该注重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发挥集体和规模的效应。既要不断发掘集群内双方或多方的结合点和互补点,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实行品牌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使其形成合力,聚合成整体优势,又要不断加强集群内产业链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企业之间配套协作,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结构完整,整体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奕.福建晋江:体育产业升级的前景与困惑[n].第一财经日报,2008-06-06(10).

[2]曾华锋.本土体育品牌挑战“一家独大”叫响“晋江制造”[n].人民日报,2010-01-15(06).

[3]何慕,李天.晋江崛起之后[eB/oL].,2007-12-10.

[4]中国行业研究网.鞋都晋江鞋业发展情况分析[eB/oL].,2008-10-27.

[8]杜育玲.晋江鞋服企业首推会员制营销[n].晋江经济报,2010-01-19(08).

[9]中国鞋网.晋江鞋服企业资本豪赌扎堆上市[eB/oL].省略/news/top2007,175068.

html,2009-11-27.

[10]林永传.晋江:中国品牌之都[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8,15(3):27-29.

[11]向华.炙热的晋江[J].新营销,2004,2(8):16-17.

[12]集萃鞋业网.晋江运动鞋企业家都钟情于品牌效益[eB/oL].省略/news/newspar.asp?

id=3744&articlepage=2,2009-09-23.

[13]尹春兰.体育营销与品牌推广[n].经济观察报,2006-05-31(11).

[14]“一二一”晋江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n].晋江经济报,2010-09-18(09).

[15]余涛,朱相亭.晋江品牌志:“抱团”与“跟风”出来的名牌[n].南方都市报,2009-07-20(16).

物业晋级报告篇5

政府工作地位高

在德国人的眼中,政府有着严格的制度、规范的程序和绝对的信誉。德国著名学府洪堡大学就业部的负责人米歇尔・萨乌格教授说:“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公务员这个职业。因为在政府工作让他们觉得很有社会地位,他们觉得自己在做一件举足轻重的事,代表着政府,甚至代表着国家。”

德国联邦人事部的舒密特博士告诉记者,德国公务员范围较广,除政府各部门官员外,学校、邮局、铁路等部门从业人员均属公务员。目前,德国有公职人员501万人,其中国家公务员160万人。德国的公务员分为两种,一种为终身制,不能被解雇;另一种是民选的公务员,如市长等,在任期内不能被解雇,任期满后自谋工作。

在德国,要成为公务员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公务员编制出现空缺时,政府雇员可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即可;二是根据政府机关招聘公务员的要求,普通人可应聘成为公务员。德国所有公民都有权报考公务员,但必须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初中毕业生可报考低级公务员,高中毕业生有资格报考中下级公务员,而中高级公务员则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公务员很有安全感

在德国,公务员有着优厚的薪俸和很高的福利待遇,公务员身份还意味着终身不被解雇。舒密特博士说,按照德国《联邦薪水法》规定,德国公务员的工资要同私营部门人员的工资相当。比如,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公务员月工资大约为1400欧元,科长级2500欧元,处长约4000欧元,局长可达8000欧元,副部长级官员则达上万欧元。而且,在圣诞节前还能拿到额外的第13个月工资。

德国公务员终身受聘于国家,无需缴纳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连续服务40年的公务员,在65岁退休时可领取最高工资75%的退休金;公务员还有一些其他收入,如职务津贴,它是为那些带“长”字的官员设置的。当然,还有岗位津贴、年休假补贴、房租补贴等;女性公务员生育后可享受6至8周的产假,还可申请3年的不带薪假期及抚育补助;公务员工作满25年、40年和50年,还可获得周年补助费。此外,德国还有一个公务员信贷联盟,专门为政府公务员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如提供购买房屋、汽车和供子女上大学等方面的低息贷款。

在公务员的任用上,德国公务员也享受职业保障,实行“无过失长期任职”的职务常任制。就像在科技部工作的马库斯说的那样:“公务员一般是不会失业的,除非你做了犯法的事,这给了我绝对的安全感,我不用担心突然有一天会被解雇。”

休闲度假“有组织”

德国公务员的休闲生活也丰富多彩。柏林财政局的中层干部贝伦斯告诉记者,人们普遍认为德国公务员是工作狂,其实德国公务员的休假也是雷打不动的。德国公务员每年的休假多达6周。只要一放长假,高速公路就会挤满度假的汽车。这也是一年中最大的开销。贝伦斯的夫人说:“我们家每年必定外出休假两次。”

德国公务员几乎人人都有汽车,但并不是每天都使用。贝伦斯说,柏林公共交通发达、便捷,国家给公务员报销月票,因此他每天乘公共汽车上班,私车每年最多跑1万多公里,而且主要是周末和出外度假时用。他的汽车保险、保养和汽油费用每年只需花2500欧元。不过,他们用于文化生活和业余爱好的支出还是相当可观的。比如,各种各样的旅行、郊游、文化、体育和高质量的娱乐,去去剧院、音乐厅和电影院、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野外宿营地等。

德国公务员还有许多“休闲组织”。公务员们聚集在各种协会中,一起开展业余活动,一方面进行社会交际,同时也进行自愿的互助。比如,他们在闲暇时参加各类体育或者歌咏协会,进行有组织的休闲娱乐。贝伦斯说:“参加协会组织的适量体育活动,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休闲方式。”

不断学习才能晋升

舒密特博士告诉记者,目前,德国公务员晋升的方式主要有职务晋升和职级晋升两种。职务晋升遵循的是“适才适用”,旨在加强公务员的专业化建设。它分为科、处、部等近20个等级。职级晋升依照的是“适才适遇(待遇)”原则。德国官员工资分为a1至a16和B1至B11,共27个级别。a1至a5是普通官员,a6至a9为中级官员,a10至a13为中高级官员,a13以上包括B级的官员是高级官员。

德国公务员晋升渠道很多,除了可依表现、工龄晋升之外,还可参加公开考试直接升职。那些表现特别突出的公务员,破格晋升的机会也很多。无论哪种情况,政府部门都会事先公布职位和录用条件。舒密特博士说,一些公务员在职务上可能短时间内没有机会晋升,但可以通过职级晋升来“弥补”。比如柏林市一个区政府里分管经济的年轻人,虽然工作时间只有3年,但由于在招商、改善商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色,工资级别已晋升到a12级,月收入达到5000多欧元,此外还有交通补贴、住房补贴、休假补贴等。

“德国公务员只有不断学习才有机会晋升。”舒密特博士指出,在公务员政绩考核后,根据评定的档次,各级政府会有目的地选送一些人参加学院培训,这也是一项有效的激励措施。评估成绩最好的公务员有可能被送进正规院校学习,毕业时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位、学历,为今后升迁打下基础。评估成绩最差的公务员则要被送到相关的部门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在限定时间内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继续留在原岗位创造条件。

吸引不少“回头客”

不过,在政府里呆久了,一些公务员会“发牢骚”。在汉诺威市府做软件师的马克满腹怨言:“政府部门的官僚气息太重了,有时办事效率很低。有一次我向上级建议成立一个用户反馈小组,他们说要等上面研究后再决定,可是事情过去了半年才告诉我说我的建议行不通,这种效率让我太难以忍受了。”

慕尼黑的格碧女士对公务员工作感触最深的就是吃大锅饭:“无论你怎样卖力地工作,你的工资也还是那么多,大家都等着一年一次地自动加薪,除非能够升职,但是这种机会非常少,而且要熬好几年,我们的工作激情就在这等待中渐渐熄灭,不少人的工作都是例行公事。”

物业晋级报告篇6

尽管如此,王敏已经焦头烂额,恨不得把一天当作两天过,看看我的黑眼圈和白头发,再看看名片上的职称,查查我的银行卡如果不是还有些教育理想、育人情怀,早就另谋出路了。

王敏是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中极为普通但又颇具代表性的一员。在网络上,他们被称作青椒二十几年寒窗苦读修成正果,在大学校园争得一席教职。可未曾料想,职称晋升、教学科研、结婚生子、赚钱养家等人生大课题让他们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压力。

晋升副高出现职称拥堵科研领域的马太效应是压力来源

根据团北京市委的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中,48.0%的受访者表示压力大,其中10.1%表示压力非常大,另外还有38.0%的受访者表示压力适中,仅有4.3%和9.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压力或压力较小。

在造成工作压力大的原因中,专业职务晋升困难成为最主要的一项。

王敏是北京一所高校新闻学院的教师。在同事眼中,他是科研和教学双丰收的年轻榜样。然而,尽管达到了学校评定副高职称的标准,可由于排队的优秀者太多,他只好着急地默默等待。

中央民族大学的徐伟也面临和王敏相同的情况。他以自己所在的管理学院为例,目前学院在岗超编的副教授已有8位,符合条件的讲师更有10余位,职称晋升的拥堵现象极其严重,很多优秀的人短时间都无法晋升。

职称晋升是大多数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困境。根据团市委调研结果,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以中级职称为主,初级职称为辅。

课题组称,在过去的青年教师评定中,副高级职称主要与工龄及学历相关,存在一定的论资排辈、熬年头现象。以往由副高晋升正高很难,现在不仅评上正高更加困难,由讲师晋升副高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副高职称的评定已经成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瓶颈,第二次职称拥堵或者说双职称瓶颈在青年教师群体中已经逐渐显现。

然而,青椒压力大不仅仅是因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占24.52%),工作负担太重(占17.30%)、教学科研经费不足(占13.66%)也是主要原因。

现在的青年教师早不是从前那种安安稳稳、悠闲自得的教书先生了,既要搞科研,也要抓教学。王敏说,现在不少青年教师身上都压着很重的教学任务,可绝大多数的考核都以科研为主,的数量和期刊等级、申请的课题数量和大小等等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但最大的难题在于,如徐伟所说,越有头衔的教授越能拿到高级别课题,年轻人几乎没机会。另一方面,量化的考核标准让不少急需职称改变生存状况的青年教师写了大量质量很差的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从科研经费的分配和激励上来看,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存在评定不公等问题,41.6%的人认为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改进空间。

报告分析认为,从技术职务上来看,依托于掌握丰富资源的学术权威的青年教师更容易获得科研项目和发展机会,进而获得更多提升空间和展示平台,优势资源向优势青年教师集中,使其变得越来越好,而那些缺乏依附关系和相关资源的青年教师,则很难获得机会和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高校内科研资源配置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青年教师根本没有真正独立科研的机会,都得攀着老教授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副教授告诉记者,现在不少老师都很忙,忙着编课题申请书,炮制论文,找发票,和老教授、期刊编辑拉关系,谁还有心思好好上课?

不管怎样,青年教师还是得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学者气质和耐心。徐伟说。

期望收入与实际收入反差较大住房是最主要的困难

尽管青椒面临着职称晋升难、工作负担重等压力,但同时,调查显示,在对工作满意度的测评中,青年教师最认可工作的稳定性。在受访青年教师中,79.0%的受访者为北京非农业户籍。显然,这也为他们在京工作、生活的稳定和子女的照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然而,工资收入成为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测评中最不满意的因素。

物业晋级报告篇7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结合当前形势,宣传部党支部认真抓好形势教育、宗旨教育、法纪教育作为占领思想阵地,增强党性观念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深入开展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通读文件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等形式,使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领会和把握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质。

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理论学习,大家思想得到洗礼,获益良多。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查找差距,确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着力解决影响本部门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切实实将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二、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条例》规定和“三个代表”要求,搞好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对重要工作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人管,有人办,努力营造一个组织健全,班子团结、工作协调、开拓进取、廉洁高效、富有朝气的战斗集体。充分发挥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班子的良好形象。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抓紧抓好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党课教育,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同时对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及时传达贯彻。在学习中,每个党员主动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参加各种培训,观看电教片。二是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对党员的管理做到有目标、有督查、有落实,年终有考评。三是做到按时交纳党费,党费收缴有专人管理,及时入库。

3、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一是坚持“一课三会”制度。做到两月一次支委会,一季一次党员大会和党课教育,使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进行一次民主生活会,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经集体研究决定,发挥支委会整体功能。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

1、建立健全制度措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把搞好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了考核制度及措施,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了总体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的同时,把加强干部思想、纪律、作风建设贯彻到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有效杜绝了干部违规违纪情况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2、加强思想教育,干部反腐倡廉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为使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增强干部反腐倡廉意识,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组织干部学习中央关于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八项规定》、《廉政准则》,认真抓好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干部学习政治理论、相关文件、指示及有关法律法规等,并结合实际对于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通过组织收看反腐电教片,用身边的人或事对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使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始终保持了队伍的纯洁和稳定,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实践“三个代表”,争做工作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的成功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党员和部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广大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时时处处注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普通员工在党员的影响和带动下,时刻向先进典型和先模人物看齐,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由于全体党员和部门员工的共同努力,宣传部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宗旨,舆论宣传迈上新台阶2010年,党委宣传部努力适应企业新一轮发展的形式任务要求,积极探索新闻宣传的新路子,形成了电视、报纸、网站、内刊立体交叉的宣传网络,营造了齐心协力推进“十一五”发展、满怀豪情实施“二次创业”的良好氛围。

1、突出重大决策、重点工程的宣传报道。集团公司“两会”期间,晋煤电视台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了六次大会精神,进行了三场直播,配发了四次评论。新闻、特写、专题、流动字幕等多管齐下,使“两会”精神特别是“十一五”规划深入人心。开辟“两会”专题报道和“两会精神在基层”栏目,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群众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解与认同。晋煤电视台组织记者深入一线及时报道各重点工程的最新进展,先后开辟了《二次创业工程巡礼》、《重点工程见闻》、《关注重点工程》等栏目。特别是《重点工程见闻》栏目,以记者现场采访报道的形式,以全新的角度报道重点工程进展情况,让员工家属感受到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铿锵脚步,在职工群众中引起较好反响。四季度,以10月7日矿处级干部大会和11月23日党委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贯彻为重点,在电视台开办了“关注物业,推进改革”和“深化改革话物业”两个专题栏目,就物业改革、职工晋级、住房公积金调整和职工社会保险进行了20多期专题宣传报道,为集团公司物业改革和“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集团公司电视台全年累计编播新闻2400多条,栏目70多期,专题片20多部,实况录像30余场。其中专题片《创新之路》获省国资委电教片展评三等奖。

2、精心组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晋煤新闻》加大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新闻报道,增强了安全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典型性和影响力。《安全焦点关注》栏目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对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曝光的力度和深度,正确弓l导职工规范安全行为,全年共播出50余期,为企业安全生产营造了良好氛围。同时,为了深刻吸取“2.1”事故教训,深入探讨做好企业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应对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宣传部及时研究制定了企业重特大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预案。

3、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报道力度。全年围绕10万吨煤制油项目、煤层气西气东输管道项目、全国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现场会、全省煤炭工业新型化现场会等重大活动,共接待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山西日报社、山西经济报等20余家媒体记者100多人次,与新闻媒体相互配合对集团公司的发展成就和“十一五”发展规划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大力展示集团公司强势发展的新形象。利用集团公司赴上海、香港和乌鲁木齐招商引资的有利契机,在《人民日报》、《香港商报》刊登了宣传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成就的专版,在凤凰卫视《诚信为本》栏目播出介绍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的专题片,极大增强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此外,在《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专题报道了集团公司与香港中华煤气公司合资合作实施煤层气液化项目。积极组织优秀矿工参加煤炭行业举办的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活动,有3名成员入选前100名。配合中央电视台对王保玉事迹进行前期拍摄、制作工作。在各种媒体进行“蓝焰”商标广泛宣传。初步统计,2010年在省级以上媒体播报、刊发新闻、消息、专题80余篇,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论武装实现新推进2010年,党委宣传部紧密联系“十一五”发展实践,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以中心组学习为重点,以形势任务教育为载体,不断增强理论武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扎实开展党员干部学理论活动。宣传部专门下发文件,对全年的理论学习作出总体安排。督促和指导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以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理论武装的长效机制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了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各项制度。各级党委中心组紧密联系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实践,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文选》、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内容,有计划地开展了专题学习、深入研讨、撰写学习体会等活动,有效提高了各级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向省国资委报送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论文材料。集团公司10月7日矿处级大会和11月23日党委工作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为企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广大领导干部和党员通过政治学习日、脱产培训班、专题辅导、形势报告会、网上学习交流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

2、深入开展形势任务宣传教育。年初,宣传部组织开展了“为‘十一五’发展做贡献大讨论”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编印了《集团公司“两会”精神学习宣传要点》和《晋煤集团“十一五”规划纲要要点》2万份,下发到各基层单位。组织举办了形势报告会、演讲赛、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公司职工群众爱我晋煤,建我晋煤的高昂热情。四季度,以10月7日矿处级干部大会和11月23日党委工作会议的学习贯彻为重点,下发文件,按照“学”、“思”、“议”、“比”、“行”五个环节广泛开展了为“十一五”发展做贡献形势任务教育活动。组织编印了《形势教育简报》5期,引导和推动形势教育健康发展,使广大职工家属对企业形势和物业改革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3、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根据党委安排,起草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11项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安排意见,举办了“知辱明耻”演讲赛、漫画展、摄影展等项活动。在晋煤电视台开办“知荣明耻”和“和谐晋煤”栏目,深入报道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典型的人和事60期,引导职工群众以高昂的热情为企业“十一五”发展做贡献。形成了职工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局面。

(三)以推行“五位一体工作法"为切入点,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新突破“建网、谈访、立项、创优、评估”五位一体工作法是多年来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实践创新,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体系和工作方法。年初,公司政研会组织召开了一届二次年会,明确提出“五位一体工作法”是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方向,并下发晋煤集发-S[2010]3号文,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扎实推进“五位一体工作法”。在推行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内容和载体,延伸拓展了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以文化创新和精细管理为着力点,企业文化建设焕发新活向2010年,是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推进年,宣传部以推广实施《双因素管理法》和积极探索学习型组织创建途径为抓手,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1、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打造企业新形象。年初,根据党委部署组织制定下发了《晋煤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和《关于开展企业文化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全年乃至“十一五”期间的企业文化建设作了安排部署。修订了《企业文化建设奖励基金分配办法与考核标准》,加大了考核与奖励的力度。积极与咨询公司合作进行企业文化体系构建,形成了《企业文化手册》、《双因素管理法》、《视听觉手册》三本册子,从整体上构建了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体系的基本框架。

2、推广实施双因素管理法,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引导基层单位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的运行机制,积极开展了以精细化管理为主题的文化实践和管理创新工作,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成果。

3、以学习型组织创建为重要抓手,提升团队执行力。组织起草了《晋城煤业集团学习型组织创建评价标准》,指导各单位以学习型科室、学习型区队、学习型班组和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团队学习、课题攻关、工作反思、读书活动等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五)以实施四个“百千”工程为重点,政工队伍素质得到新提高如何适应企业“十一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宣传部响亮地提出了认真抓好政工队伍建设四个“百千”工程。目前,已举办了形势报告员培训班、骨干通讯员培训班、思想信息员培训班三个培训班,并建立100多名形势报告员、100多名骨干通讯员和100多名思想信息员队伍,对其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分期分批组织基层企业文化骨干外出参加了企业文化高级研修班和学习型组织的专题培训,使广大政工干部队伍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素质和工作水平。晋煤电视台成功举办了首届“活力晋煤”电视播音主持大赛,为集团公司电视系统发现和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以“12.8”记者节为契机,集团公司召开了新闻宣传工作总结表彰暨好新闻奖评比表彰大会,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采写新闻报道的工作热情,促进了新闻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六)以凝聚力量、推进发展为基础,统战工作开创新局面筹备召开了企业统战工作会议,下发了《2010年统战工作要点》,对全年统战工作的各项工作和主要活动进行了部署。为了调动统战成员为企业新一轮改革发展做贡献,组织开展了“智力兴企”活动,共收集调研课题成果14份,激发了统战成员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集团公司统战工作荣获晋城市“‘十五’期间侨务外事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物业晋级报告篇8

关键词:西柏坡;新闻理论;新闻工作;宣传政策制度;机关报;新闻机构;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21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2-0022-04

西柏坡时期,解放战争进入到了战略反攻、战略决战阶段。这时党的新闻工作以宣传和军事战争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群众生活等各个方面,协助党中央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新闻工作在推动全国解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中央领导非常重视这一阶段的新闻宣传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与新闻工作进行业务上的交流和沟通,总结新闻理论,指导新闻工作者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提升新闻思想水平和境界。

一、新中国新闻理论在西柏坡奠定基石

西柏坡时期是党的新闻工作思想理论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发表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和刘少奇发表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1948年10月2日),这两篇文章论述了新闻工作中所必须坚持的群众思想理论和实事求是的宣传理念成为了西柏坡时期新闻工作的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础。

(一)新闻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西柏坡时期党的新闻工作更加注重群众利益。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工作始终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观点。

在西柏坡时期,发表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中,明确论述了我们党办报的目的和作用。党的报纸是靠人民群众办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新闻工作者首先应该向群众学习,才能更好地教育群众。在谈话中指出,我们报纸上讲群众路线,可是我们自己的工作往往不执行群众路线;要办好报纸,就应该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密切同群众的联系,这是我们党一项具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在谈话中,还强调:“报社的同志应当轮流出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参加一个时期的工作,这是很必要的”。①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担负起教育群众的任务,才能更好地教育人民认识真理,动员人民起来为解放自己而斗争。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讲到,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工具,新闻工作者要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就必须要与广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并且不断地巩固和扩大这种联系,一天也不能中断,叫做“时时刻刻保持和群众的联系”。②

在群众路线理论的指导下,党的新闻工作有了很大改观。1948年4月7日发行的《晋察冀日报》为了便于广大群众能经常看到党报,报社特别印刷出版了单面大张报纸,供城镇、集市等一些公共场所张贴使用。③这样便于党更好地联系群众,不仅能使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前线战场情况,也能征集广大群众意见,赢得群众支持。新闻工作在报道战役胜利进程的同时,也对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给予了关注与报道。1948年11月20日,华东总分社曾专门对各分社发出加强支前报道的电报,提出报道内容有:继续报道动员组织民工上前线,报道粮食弹药的运输,民工站建立,修桥、修路、邮电、交通等;报道前方民工英勇、顽强、艰苦、迅速地在复杂的情况下追随军队及时完成任务等。如《迎接淮海战役的胜利,山东人民紧张支前》《华中人民响应总动员令,热烈支援淮海战役》《部队打到哪里,民工支援到哪里》《四百里风雪淤泥荡》《运粮路上》等新闻通讯,都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战役的大力支持,激励着更多的人投入到解放战争事业中。

(二)新闻工作中反对客里空现象、坚持实事求是,维护了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生命和灵魂。西柏坡时期新闻工作针对报道中出现的虚假新闻、不真实报道进行了深刻地检讨与反思,发扬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维护了新闻的真实性。

西柏坡时期,刘少奇在检查晋绥解放区工作时,发现了党报报道中存在明显的“右”倾偏向以及农民对党报的某些不信任心理的问题。当时晋绥分局的机关报《晋绥日报》首先开始解决这个问题,1947年6月15日的《晋绥日报》在第4版整版刊载了有关“客里空”的内容。④《晋绥日报》在编者按中指出,编者和作者都应该更加警惕,并敢于严格地检讨与揭露自己不正确的采访、编写的思想作风,更希望我们每一个读者都起来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影响更坏的新闻通讯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一定要肃清“客里空”现象。《晋绥日报》首先公开揭露了检查出来的新闻报道中的不真实现象。中共中央给予了肯定,决定在解放区新闻界推广这一运动。1947年9月1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学习晋绥日报的自我批评》的社论,号召解放区新闻界向《晋绥日报》学习,“彻底检查自己的立场与作风”。解放区新华社总社及各分社、其他各家报刊,均全面检查了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客里空”的问题,由此在解放区掀起了一个反“客里空”运动的高潮。1947年10月9日,中央宣传部关于反“客里空”致晋绥分局、东北局,新华总社并告各中央局、中央工委及新华总分社:“反客里空指示表扬了《晋绥日报》的自我批评精神,要求全党学习这种精神。”⑤这场运动中,我党充分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认真检查并及时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维护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克服了在宣传中的右倾错误,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新中国的新闻宣传政策制度起源于西柏坡

党中央进驻西柏坡后,先后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整顿新闻工作,更好地发挥新闻的宣传作用。1948年6月3日,在《对华东局关于华东近一年来办报情形报告的批语》的文件中就指出:“对于报纸、通讯社等极端重要的宣传机关放弃领导责任,或者虽未放弃领导,但是抓得不紧,听任许多错误观点广泛流行,宣传工作极不严肃。必须坚决改正。”⑥还指出了,中央和各地区党委对于自己的报纸必须于每日出版前,由一个完全懂得党的正确路线和正确政策的同志,将报纸大样看一遍,及时改正错误观点,然后再出版。这就从制度上规定了党报机关领导的责任、规范了党报宣传思想和观点。出版前看大样的制度,更是体现了党对新闻事业严肃科学的工作态度。

由于无政府、无纪律的地方主义倾向也渗透到了党的宣传工作中,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现象,在1948年6月5日的《中共中央关于宣传工作中请示与报告制度的规定》的文件中明确了:“各地党报必须执行所指示的由各地党的负责人看大样制度,每天或每期党报的大样须交党委负责人或党委所指定的专人作一次负责的审查,然后付印。这种审查党报的负责同志,必须是完全懂得党的原则和党的政策的或者是严格注意和用心研究党的原则和政策的同志。”⑦这在6月3日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了党报看大样的制度,并规定负责看大样的同志所必须具备的思想素养。对于党报中的重要社论、按语和读者的问题,文件中指出,各地党报的社论及编者在答复读者对有关新闻的政治性和政策性的按语的问题时,必须由党委负责同志阅正批准后,才能发表。如果遇到该级党委不能回答的问题,必须请示上级党委或新华总社,不应轻率答复。这样形成了中央和各地新闻机构有问题及时请示报告给中央的制度,防止错误性宣传带给群众思想误导,确保了新闻宣传中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正确性。1948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宣传工作的报告》总结了之前从4月底到9月底的宣传工作情况,文件中写道:“关于统一宣传工作的指示电发出后,经常的报告制度逐渐建立。……各地宣传工作中有重要问题来请示的已经多起来了。”⑧可见,在各地新闻宣传部门中,请示报告制度已经开始贯彻执行,并解决了一些宣传中的问题。

在西柏坡时期,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很快,大中城市陆续被解放,在宣传城市政策、保护城市工商业、宽待人员与俘虏、保护宗教自由与外侨安全等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时刻警惕某些新闻机构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宣传时出现的右倾主义倾向,在1948年11月18日的《中共中央宣传部与新华总社关于纠正各地新闻报道中右倾偏向的指示》⑨文件中,党中央明确指出,对于一般员和一般俘虏应该宣传宽待,是对的;利用他们进行瓦解敌军的工作,是有必要的;但不要给人一种印象,好像他们一放下武器,所有罪过都已经被我们一笔勾销了,就可以宣传自己是如何如何觉悟立功了;此外,对起义部队的宣传把握好分寸,不要去夸大他们的作用和觉悟性。文件中还强调了在新闻工作中对被俘虏的蒋军军官的宣传应注意的原则,不易夸大其功劳。在各项宣传或报道上,也必须防止右倾机会主义的偏向,此种偏向在宣传工作人员中,在全党中,已经时常发现,必须注意纠正。

三、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始于西柏坡

1948―1949年,西柏坡新华社总编室集训新闻工作者,主要负责集训工作的是胡乔木。集训工作主要是选用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和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两次重要讲话稿作为指导文件,主要使来集训的新闻工作者能准确理解我党办报的任务和作用,党报所应坚持的立场、工作原则、办报路线及党报队伍革命化建设等一系列有关无产阶级性质党报工作的基本问题。集训方法主要是在胡乔木的指导下编稿、改稿和评稿,编发新华社新闻、评论的实践,领会和贯彻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多方面的迅速地了解解放区、国统区和国际情况,掌握新闻和评论选材、选题、立论、布局的基本方法,并加强遣词造句、文字修饰、标点符号等基本训练。集训的主要方式――开评稿会,主要传达党中央的指示和最新精神、分析当前战局和政局及评论当天的发稿清样等三项工作。胡乔木还就新闻工作的特点和性质,专门讲授《记者的工作方法》《新闻学》《写作方法》等专题,使前来学习的人员获益匪浅。华野前线分社、中原总分社、西北野战军分社、二野总分社、华东总分社等,也都先后举办过新闻培训班或新闻学校。

在集训过程中,指示要“注意写些综合报道”,引起了胡乔木的高度重视。为贯彻的指示,1948年12月6日,胡乔木代表、新华总社起草致新华社各总分社并转各中央局、分局宣传部等部门的指示。文件中指出:“对于你们打算宣传的事物(包括你们发来的资料在内),说明它的背景、它的过去情况,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为何要如此解决及前途的展望等。在新闻通讯中,不但必须有思想政策作骨干,而且必须有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生动的、典型例证作血肉。”集训工作在党中央关心重视和胡乔木“三严”的教育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样集中紧张、严格又生动的政治和业务培训,新华社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性和新闻工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在解放战争中新华社的宣传工作和新中国成立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才。这一时期也被胡乔木称为是“新华社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一个时期”。

在即将离开西柏坡之际,胡乔木为中共中央起草、修改电报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和各野战军等十个单位各派一名干部于1949年2月28日前到北平新华总社学习。电报指示指出:“为了把党的通讯社和报纸工作提高一步,适应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的需要”,要求“各中央局和东野、华野、中野、西野及华北军区等十个单位,应即各派一个主要的新闻工作干部来新华总社”。“他们来新华总社的主要任务是向新华总社报告各地和各单位的通讯社工作情况和报社工作情况(有党外报纸和通讯社的地方,应将它们的情况一并报告),讨论新条件下的新闻工作中的问题。如有可能的话学习一个短期再回去,如果不能则谈毕即回去。”这次报告对前来学习的人员选择提出了具体建议,并要求前来新华总社学习的人员准备和携带充分材料。在对编辑行政人员(包括从组长到总编辑)的管理上汲取过去新闻事业中编辑行政人员脱离编辑业务的教训,注重提升行政编辑人员的新闻素质,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写稿编稿上。

四、党中央机关报及各地党办刊物创刊于西柏坡

随着解放战争进入到战略反攻时期,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合并为华北解放区。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为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平山县里庄村创刊,社长张磐石、魏克明;副总编辑袁勃、安岗。在西柏坡亲自为《人民日报》题写了报名。当时的《人民日报》就承担起了中央机关报的任务。《人民日报》创刊号上刊登了华北解放区正式成立的消息,就是从这一天起编排期号,延续至今。由于《人民日报》上刊登的许多重要社论、重大消息几乎都来自西柏坡的中央指挥部,1948年8月1日,中央将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正式定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当时在《人民日报》上首发的关于前线的战况、国内政治形势、党的政策方针等许多权威消息和重大报道,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广大军民的士气。

1947年底到1948年,解放战争逐渐进入的战略相持和反攻阶段,许多大中城市相继解放,共产党在接管建设城市过程中,为了增加宣传的力量,开始创办地方党报和杂志。《石家庄日报》《新洛阳报》《新民主报》等党报相继创刊,《中国青年》复刊发行。

《石家庄日报》是中共石家庄市委机关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刊最早的城市报纸之一。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后,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决定,从晋察冀日报社和晋冀日报社成建制地抽调一批新闻干部、管理人员、电务人员、印刷工人到新解放的石门市创办城市报纸。11月18日,《新石门日报》创刊出版,报头由《晋察冀日报》抽调来的洪群同志书写,该报头使用至1947年12月31日。1948年1月1日,石门市改为石家庄市,同日《新石门日报》更名为《石家庄日报》,邓拓同志题写报名。1948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城市机关报《石家庄日报》发行。

1948年4月9日,洛阳解放的第四天,洛阳市委机关报《新洛阳报》伴随着新生城市而诞生。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新洛阳报》是河南省第一家地方党委机关报,肩负着为我党摸索城市办报经验、办报方向的艰巨任务。该报的发刊词明确提出:“本报宗旨:全心全意为世界人民服务,致力于新洛阳的民主建设,凡人民所需者,莫不全力而为。

1948年10月1日《新民主报》创刊,是济南解放后中共济南市委的第一张机关报。市委书记刘顺元任党报委员会书记,下设编辑委员会,恽逸群任社长兼总编辑,党报委员会和编委会统一领导《新民主报》和新华通讯社济南分社。该报为对开4版,日发行1.2万份,是当时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张省会大报。《新民主报》版面分为四版,有要闻版、地方新闻版、专版和国际新闻版,主要以“复工、复业、复课,巩固秩序”为报道的中心内容。1949年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机关报《大众日报》迁来济南。与此同时,上级决定抽调新闻干部南下,《新民主报》便于1949年3月31日停刊。

1948年12月,《中国青年》在平山复刊。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持复刊,在石家庄出版,次年迁北平。《中国青年》在思想政治上指导青年学习马列著作,号召知识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运动中去”,关心青年的学习与生活。为其题写刊名,并专门题写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四题词也成为了迎接即将到来新局面的指导思想。1949年4月起,《中国青年》成为了团中央的刊物。《光明日报》的创始人胡愈之曾在1948年到西柏坡,曾对胡愈之说过,新中国应办一份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报纸。进北平后,胡愈之筹备创立了新中国第一份知识分子报纸――《光明日报》。

为了接管和规范新解放城市中新闻事业的发展,1948年11月18日,党中央发出的《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的处理办法》⑩文件对新解放城市中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等的处理问题做了一系列的决定和指示。在接管城市工作中,中国共产党改造旧社会的新闻事业,积极建立无产阶级新闻事业。

西柏坡时期,党的新闻工作具有承前启后性。在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的关键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工作犹如强有力的武器一般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指导运动、推进战争胜利进程,形成的新闻工作方法、路线为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西柏坡的新华社总编室从各地来稿和编辑工作中发现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及时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从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进入北平,总社(有些是与联名)发出了许多有关新闻工作的指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关于纠正各地新闻报道中右倾偏向的指示》《关于改进军事报道与加强对敌斗争的指示》《新闻要说明必要的背景》《关于加强综合报道的意见》《关于改善新闻通讯写作的指示》《关于改进新闻报道的指示》《关于克服新闻迟缓现象的指示》《关于用语的指示》《关于使用统计数字的意见》等。这些指示对于新华社以至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新闻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注释:

①《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1322页。

②《刘少奇文集》(上卷),第396-407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③《晋察冀日报史》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④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一个惯于弄虚作假的战地特派记者。这位记者惯于写假新闻,得到一点儿材料就添枝加叶且捕风捉影、胡编乱造,最后被红军从前线赶走。

物业晋级报告篇9

“夺取大城市之创例”

20世纪40年代末,是中国历史大转折、大发展的时期。历史的发展,把石家庄和中国革命的进程紧密联系了起来。

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的石家庄,是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47年11月12日,在中共中央、中央工委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总司令的亲自指导下,中国人民晋察冀野战军经过6昼夜的浴血奋战,一举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打破了吹嘘“坐守石家庄三年”的神话,开创了我党夺取大中城市的先例。

石家庄的解放,动摇了敌人防守大城市的信心,使华北战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把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之后进行城市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总司令把石家庄战役称之为“夺取大城市之创例”,其军事意义在于:通过此战,“我们提高了技术,学会了攻坚,学会了打大城市”。新华社三总部发言人评论称:“这是一个重要的胜利,并且是今后一连串胜利的开端。”

我党第一个城市政权诞生地

在我党接管城市之后,建立什么样的城市政权?这是必须确立的城市工作方针。早在石家庄解放前夕,中央工委和晋察冀中央局即确定石门市为晋察冀边区直辖市,石门市委、市政府直属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领导。按照区党委(省级)的建制配备干部,并从中央机关和各根据地抽调大批干部到石家庄工作,任命组成了党、政、军各级领导班子。石家庄解放后,党中央首先建立了党、政、军各级机构,尽快修复战争的创伤,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当天,入城干部立即组成中共石门市委员会开展工作。中共石门市委员会的委员都是由晋察冀中央局按照党委(省级)建制直接任命的。市委书记毛铎是原中共察哈尔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宣传部长;市长柯庆施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和晋察冀边区行政处长。

11月14日,奉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命令,晋察冀边区石门市政府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城市政权。新成立的市政府下设秘书处、社会局、工商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和人民法院。11月21日,中共石门市委举行第一次会议,确定首要的工作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稳定社会秩序,建立各级党政组织。1947年12月26日,经晋察冀边区中央局批准,市政府“秘”字第一号通知,宣布石门市改为“石家庄市”,结束了“石门”旧称的历史。同日,市政府发出通告,决定市辖区由6个增至8个,其中1—4区为市区,5—8区为郊区。同时废除统治时期的保甲制度,各区建立区委、区政府。为更好地深入基层,市政府在市内各区街道又建立街人民政府和中共支部,在郊区各村建立村人民政府和中共支部。截至1948年1月,石家庄市的市、区、街(村)三级党政组织均已建立。

1948年元旦,市长柯庆施在各界人士座谈会上谈到政权建设时指出:“今天我们的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不是无产阶级,也不是农民,而是由工农兵学商各界组成的、广泛统一战线的、地方性的联合政府。”柯庆施还明确提出,现在的政权是临时的,将来要由全体公民自上而下选举产生。而在1949年7月召开的石家庄市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这个方针不仅得到了坚决贯彻,而且更加趋于完善,无论是代表的选举产生,还是市政府委员的选举产生,以及市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的任用,都包括了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体现了民主、联合的政权性质。

新生的石家庄政权在中共中央工委和晋察冀中央局的及时指导下,克服了种种困难,积极建立各级党政机构,及时整顿党员干部的思想,开展了肃清残余分子、处理逃亡地主、治理“三大公害”的工作,使得社会秩序趋于稳定,为以后工作的开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

新中国城市工作“试验田”

随着全国解放的临近,执政之后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政权、用什么样的方式管理国家的课题,历史性地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而石家庄作为当时华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的屏障,自然成为我们党进行新中国政权建设的“试验田”,成为解放区各项工作的先行者、探索者和样板。

因此,中国共产党对石家庄的全面接管,便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情。正因为如此,指出:“石家庄是收复的第一座城市,其意义不仅在于军事方面,同时也在政治方面。我们不仅要学会打城市,还要学会恢复和管理城市。”刘少奇讲得更为直接和切中要害:“石家庄的问题,是党进入大城市遇到的新问题”,石家庄要“创造出一套石家庄的东西”,“要在石家庄摸索出管理大中城市的经验”,“为全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提供样本。”所以,石家庄,作为历史转折关头第一个解放的城市,便被推上了新的历史舞台,扮演了不同寻常的角色。

解放之初的石家庄堪称是一座“死城”。当时,全市人口虽然不足20万,社情却十分复杂,特务多、地痞流氓多、票子多、多、失业者多……与之相伴随的,是石家庄经济濒临崩溃,大批工人失业,物价飞涨,饥民遍市。对于进城的干部们来讲,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共产党面对的竟然是这样一个城市。如何将一座“死城”盘活,这一切决定了石家庄解放之初的城市工作是一场比武力夺取石家庄更为艰巨的攻坚战。1947年11月解放石家庄之前,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党占领城市仅仅属于军事战略上的权宜之计,对城市的政策仅仅是“搬运”机器物资。直到1947年解放石家庄时,我们党才开始改变以往的城市政策,第一次确定了“长期建设”城市的方针。

入城之初,工作千头万绪,新生的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在中共中央工委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城市的经济迅速进行接管,在实行正确的城市经济政策时,首先“约法三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拿公家的财物,不准上市买东西”,用自身的行动维护人民政权的形象;其次克服重重困难,发放救济粮安民,让群众从点滴“小事”上了解共产党和共产党建立的城市政权,由怀疑、观望变为信服、拥护各级政府和干部;再次善于从弯路中找到方向,从纠偏中积累经验,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抓住了城市工作的中心,确定了发展生产、恢复工厂生产和保护私营工商业发展的工作任务,明确提出“建设石家庄”的施政方针,在实践中比较好地协调和解决了发展城市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和问题,很好地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出现了公营、私营和合作经济“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局面,完成了对官僚资本企业、私营工商业、金融业的接收、管理工作,使城市经济开始逐步好转。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对人民教育事业、文化事业、新闻事业、卫生事业进行了接收和管理,使之朝着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过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到1949年初,石家庄不仅扭转了统治下经济濒临崩溃的局面,而且很快由消费城市转为生产城市。在短短的1年间,石家庄市民就摆脱了战争带给他们的失业、饥饿和死亡的威胁,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安排自己的命运,改善自己的生活的新阶段。

“石家庄经验”全国开花

从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到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1年多时间里,是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基本方针和政策确立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下,石家庄在接管城市、管理城市、改造城市中,摸索出有别于农村工作的城市工作基本方针和政策,而其在解放之初的工作实践中,在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全面制定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为有效接收城市、管理城市、改造城市,提供了样本。正因为如此,从中央领导到地方党组织和政府,都非常注重对“石家庄经验”的总结和应用。

1947年底,中共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石家庄市入城工作经验初步总结》。1948年2月19日,中央工委首先形成了《关于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的正式文件,并报中共中央。1948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在发出《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中,又一次肯定了“石家庄经验”,指出“像石家庄这样重要的经验”,“必须引起全党注意”。要求“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必须讨论”中央工委的总结,并“当作党内文件印发至地方地委一级,军队团委一级”,并要求今后“管理城市的工作方针及方法”,应即以“攻占石家庄初期管理石家庄的方针及方法为基本方针及方法”。

1948年10月,第一批南下干部出发前,市长柯庆施为华北数千名南下干部作报告,详细介绍了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和城市工作政策。1948年11月济南解放时,时任石家庄市委研究室主任的王文克,应邀去济南介绍入城经验。到北京任市长前,曾在石家庄住了3天,请石家庄第一任市委书记毛铎介绍经验。后来,黄敬到天津任职,柯庆施到南京、上海任职,以及从石家庄组织干部班子南下北上,石家庄的经验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物业晋级报告篇10

一、组织建设(18分)

1.基层工会都应建立经审组织并在工会组织换届时,做到同时考察、同时选举、同时报批。(8分)

XX年6月26日晋宁县规划局工会委员会组建后,工作、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即工会组建同时开展规范操作、同时保证工会经费上解、工会活动同时开展,从而从源头上保证了工会“活起来,转起来”。有县总工会的批复(晋工复〔XX〕11号)。成功直选工会主席在成立工会时县总工会就全程跟踪,指导我局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建立工会筹备组、成立工会委员会,并选举产生经审委等。我局工会主席采取直选,让职工最信任的人当选为工会主席。同时选举产生5名工会委员,分别负责工会宣传、组织、劳动保护、生活保障及女工工作等。齐整的工会班子,为开展工作和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会活动精彩纷呈,XX年工会成立时,每年组织有较大影响的活动不少于4次。特别是会员发展工作、签订劳动合同等工作必须作为我局工会重要工作来抓,年末进行工作考核。工会成立后,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等活动,既得到了职工的赞扬,又得到了党政领导的的肯定,使工会的影响力、凝聚力得到增强,进一步增强了战斗力。

我局工会工作全部以“三同时”的要求贯穿。因此,自建会起,工会工作开展、活动组织丰富多彩,并于XX年4月份组织全局职工到楚雄彝人古镇参观考察学习;于XX年年8月份组织全局职工到中国的西部西安、甘肃、新疆考察学习,通过学习考察,职工自愿入会积极性很高,全局职工对工会的评价也高。

(标准分8分,自评分8分)

2.经审会不少于3人,要有懂财务人员,日常工作要有人负责。(6分)

根据<晋宁县总工会《关于晋宁县规划局成立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选举结果的批复印》(晋工复〔XX〕11号)>精神,我局成立了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我局经审会不少于3人。

工会经费和工会资产是工会组织赖以生存发展以及开展各项工作和职工活动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做好经审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工会领导自觉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消除“经审工作可有可无,经审会就是专门挑毛病”的偏见;我局经审干部积极争取工会领导对经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克服“怕得罪领导不敢审”的畏难情绪,把好关,使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调动经审委员积极性,促进经审组织建设。按照“三同时”的原则,建立经审组织,形成“工会组织建到哪里,经审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良好氛围;配齐、配强了经审委员,选了那些事业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过硬特别是在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方面有专长的人员从事经审工作;同时还要建立经审委员定期联络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好各方关系,促进经审工作的开展。一是处理好经审工作与工会全局工作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审计工作中审、帮、促之间的关系。审计是手段,帮助是出发点,促进工作是目标;三是处理好与财务工作的关系,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保证工会资产安全、完整地发挥作用。

(标准分6分,自评分6分)

3.经审会成员空缺,在三个月内及时补选。(4分)

我局工会委员会自XX年6月26日成立以来,一直按照县总工会的批复在开展工会工作,经审成员无空缺。

(标准分4分,自评分4分)

二、制度建设(20分)

1.经审会有审查监督年度工作计划,年终有总结。(6分)

2010年,我局工会经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工作的意见》、《云南省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工作的办法》和《昆明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发挥基层工会经审会的作用,促进工会经费的收支、财务管理,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不断提高经审人员的素质,提高全县工会经审工作整体水平。我局工会委员会制定了《晋宁县规划局工会委员会经审委2010年工作计划》,做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标准分6分,自评分6分)

2.经审会有各项工作制度,包括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审查制度、活动制度。(8分)

我局工会委员会经审会在年初就制定了《晋宁县规划局工会委员会职责及制度》,并严格按制度要求进行学习、审查、活动。

(标准分8分,自评分8分)

3.基层工会经审工作考核台帐规范。(6分)

我局工会委员会成立三年来,狠抓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我们着力抓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此,我们按照《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条例》有关规定,要求职工人数在25人以上的基层工会,在组建工会和换届选举时都应建立经费审查委员会。为进一步健全经审会组织,在我们的努力下,建立和完善了县级、镇乡及工会经审组织。为了认真有效地抓好经审工作台帐化管理制度,促进和规范基层工会开展经审工作,我会把这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会工作考核中。

(标准分6分,自评分6分)

三、工作规范(62分)

1.经审会每年要审查本级工会经费预决算并在报表上签名盖章。(4分)

我局按照县总工会要求,每年都要审查我局工会经费预决算并在报表上签名盖章,有审计材料为依据。

2.经审会每年都要在工会委员会上作经审工作报告。(8分)

我局工会委员成立以来,由于XX年刚成立时,事情较多,工作也比较繁忙,XX年没有作经审工作报告;XX年年、2010年都在工会委员会上作了经审工作报告。

(标准分8分,自评分7分,XX年未作经审工作报告自扣1分。)

3.对本级工会经费收管用审查每年不少于1次,并能针对存在不足,提出审查意见,审查后出具审计报告。(8分)

我局工会委员会成立以来,对工会经费的收管用审查每年都不少于1次,并能针对存在不足,提出审查意见,寒暑表查后牟出具审计报告。

(标准分8分,自评分8分)

4.经审会经常组织学习、开展活动,一年内不少于两次,有学习、活动记录。(6分)

我局经审会自成立以来,经常组织学习并开展活动,由经审主任组织经审会学习《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晋宁县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县总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的暂行办法》、《晋宁县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对下级工会经费审计监督的暂行办法》,做到与上级工会同步,一年来共组织学习两次,做到了有学习、活动记录。

(标准分6分,自评分6分)

5.对工会财产管理情况定期审计,保证帐物相符,财产安全、完整。(6分)

按照会计法规定设置会计、出纳岗位,并持证上岗,在局长及主管财务局长领导下,从全局出发,明确分工,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共同做好以下财务工作。根据会计制度规定设置总账、明细账、日记账。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记账、算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账证、账实、账表相符,按时上报各种财务报表。购置办公用品,须经主管财务领导批准,视实际工作需要量由办公室统一采购,由各科室统一到办公室领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设置低值易耗品。

6.认真开展工会经费计拔检查,及时填写并上报《基层工会经费计拔上解审查表》。(6分)

我局工会成立三年来,认真开展经费计拔检查,并及时填写上报《基层工会经费计拔上解审查表》。

(标准分6分,自评分6分)

7.所在单位工会无经济违纪和欠拔、截留、挪用工会经费现象。(10分)

我局工会成立三年月日来,汉有出现过经济违纪和欠拔、截留、挪用工会经费现象。

(标准分10分,自评分10分)

8.每年督促工会委员会定期向会员公布帐物帐目。(4分)

对于工会经费的收缴、使用、管理情况,每年都要定期向全局会员公布帐物帐目。

(标准分4分,自评分4分)

9.在工会组织机构变动和财务人员调动工作时,负责监督做好交接工作,有交接清单并签名盖章。(4分)

我局工会成立至今,只有工会主席段学光调到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作,财务人员无调动现象。

(标准分4分,自评分4分)

10.工会独立开户,实行单独建帐,单独核算。(6分)

晋宁县规划局工会委员会成立三年来,一直是实行工会独立开户,实行单独建帐,单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