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创业实训财务总监总结十篇创业实训财务总监总结十篇

创业实训财务总监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55:04

创业实训财务总监总结篇1

我是证券营业部财务部经理兼总经理助理,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进行经验交流,分享我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

一、参加培训班学习基本情况

至20**年参与营业部机构优化调整方案的测算工作后,我被提升为总经理助理,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知识、新理论无论在面的扩展上,还是纵的延伸上,都呈日益加快的趋势,这种感受,使我暗下决心,以一个终身学习者的身份去适应学习化的社会。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所以我需要学习的还很多,这就意味着我需要不断学习。20**年当时一家培训机构来招财务总监班学员,我参加了学习班,剑桥班的学习是在此基础上B类的学习。这次培训我主要目的:一是学习最新的财务知识,扩展我的知识面,增强我的业务技能,使我对财务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高级财务管理,纳税筹划,财务战略,成本分析,财务分析及企业价值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使我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上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能够做到全面的统筹财务工作。把所学的高级管理知识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融汇贯通,使知识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二是认识更多的同学,积累资源。古人曰: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前者给鱼,后者给予捕鱼的方法。我在财务总监班学到了捕鱼的方法。财务总监班有最一流的老师和最优秀的学员。在这里,现代管理的前沿知识可以得到系统地学习和演练,我学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可以说,财务总监班是优秀财务人员的聚集地,也不乏各行业的财务领军人物。有着不同行业背景和经历的同学们,也在相互的交流和学习过程中,彼此成为工作和生活的良师益友。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结识很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学习之余我们可以互相沟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受益匪浅,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大大缩短自我探索的时耗,提高效率,增进友谊,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遇到问题时也可以互相交流,切磋,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在财务总监班学习的一年办里虽然平时工作忙,每次上课是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但是经我努力还是顺利毕业,顺利的从改班毕业,《中英职业能力认证证书》、《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商务管理证书》是对我一年半的努力的回报。

二、培训学习的主要收获

整个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收获很大。参加剑桥财务总监班学习主要收获在于对提升综合财务管理能力的认知上,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财务管理思想上的突破。虽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各种财务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均需要可靠的数据做为支撑,但我们更愿意运用历史数据及行业数据作为基本参数,对于未来的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以及应对这些风险的预案及调整计划的能力明显不足。

二是在财务管理技术运用上的提高。国内受过系统财务管理教育的人,在财务分析方面,更善于作局部的、战术上的分析,而且较擅长于各种复杂的分析公式和方法,这使得外行人甚至资浅的内行人难读难懂,导致财务本身对企业及大众的服务和约束功能发生了变化,而剑桥财务简捷深入的分析方法,更趋近财务管理的本义。

三是在预算控制及管理框架上的重新定位。国内预算制备更愿意强调过程可靠性,对预算标准、考核执行、调整等关键的环节明显关注不够,尤其对于预算的关键要素标准确定、内在驱动力的业绩考核上过于粗放,这是国内全面预算管理形式重于实质效、效果较差的主因。

三、学习培训对我今后开展工作的几点启示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注重传递前沿理念,注重实战技巧,从战略和实务两方面深入理解企业管理和理财之道,使理念和技能得到双向提升。我认为,在培训中学到的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技术都值得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好好好地运用。那么我作为财务总监应该以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来更好的完成工作呢?

(一)积极协助公司管理工作,提供财务保障。财务总监作为企业管理的参与者,要从企业全局的高度统筹组织企业理财活动,使财务管理从被动服从于企业再生产过程,转换为主动驾驭支配再生产过程,最大限度满足资金增值的需要,及时而恰当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出的财务问题,让各层次的管理者按照所有者意图组织企业财务活动,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达到资本利用的高效率,满足迎接市场挑战的要求。完善的CFo制度是我们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我证券企业财务方面还存在诸多漏洞,亟需更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人才。作为财务总监在制定和执行公司战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消除财务隐患、为企业运营提供财务支持等诸多方面作用明显。

(二)力争角色的转变。财务总监的角色已经由过去的账房先生、守财人变成了公司领导者,我在公司中的角色转变可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一是转变为“战略计划管理者”,要将公司战略与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结合起来,制定、建议并监督实施公司财务战略,以支持公司推行其经营战略。二是转变为“公司的价值管理者”,财务总监的职责是将价值与财务管理融为一体,成为沟通部门主管的战略经营重点,是公司投资者财务要求的桥梁。要求全过程地参与公司价值创造战略的制定,并与Ceo一起,全方位培养公司的价值管理能力。三是转变为“流程系统管理者”,负责实施与公司战略计划相配套的价值管理系统和流程管理策略。四是转变为“业绩评价管理者”,处理与公司有关各方的利益关系。五是转变为“公司控制管理者”,发挥卓越的能力,集战略管理控制能力、价值管理控制能力和业绩管理控制能力于一身。

(三)提升先进的理财观念。强调现金流在公司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将资源有效配置的观念贯穿于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建立适应战略管理需要的财务支持系统,树立价值创造新理念。从增量评估转变到以价值为基础的战略评价,从追求单一的利润目标转变到与股东财富价值和公司价值有关的每一价值动因的目标,从对传统的职能结构进行管理转变为以价值为中心进行管理,促使会计工作从提供历史成本的信息转变为提供价值预测的报告。

(四)进一步加强公司财务管理。通过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我公司在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还比较粗放,在基础管理、预算管理、现金管理、内外部监督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还需加强和提高。我公司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编制预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累积了许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有相当多的企业认为预算管理是少数财务人员的事,简单、单纯地运用预算管理压缩成本,预算管理注重形式,不重实效,财务预算执行难,控制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必须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一是理论创新,促使财务工作规范化。充分运用发展观的思维对在工作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加以解决。工作上要解除固有思维定势的束缚,突破盲从的思维惰性,大胆实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管理上存在的软肋,我们要坚持在工作中敢于讲原则、坚持原则,努力在工作中谋求大胆管理创新发展。扎实做好财务基础工作。严格按照《会计法》进行记账、报账、明确工作规范,切实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账目清晰。运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积极防范财务风险。

二是工作创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克服保守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克服守旧观念,强化创新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应与公司各单位、处室多交流,让大家明白财务工作实质、工作流程,这样才能配合好财务工作。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大胆参与实践,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同时严格要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热忱饱满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三是管理创新,建立高效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管理是我整个证券公司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同经费管理、基建管理、资产管理等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强调各部门在行政管理中的权利与责任的同时,强化预算管理功能,转变预算观念,把预算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有机结合,充分把握财经政策,丰富财务管理的内容,要确立一种适应科学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为领导在全厅管理上提供财务决策信息。

创业实训财务总监总结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55-02

一、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及基本原则

1.总体目标。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其总体目标是:构建完整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基本原则。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设计,促进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2)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改革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紧跟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教育技术革新的潮流,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4)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产学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产学双方共同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深层次合作。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本学科专业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框架以及各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构建“四层次、五模块”创新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的层次。实践教学“四层次”包括基本素质层次、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训练层次。基本素质层次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基础技能层次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综合训练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

2.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五模块”即构建素质拓展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论文设计模块、科研创新模块。素质拓展模块重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军训、“两课”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环节;实验教学模块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实习实训模块是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基地等完成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或调查等,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论文设计模块是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模块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会计知识大赛、财务建模、证券模拟投资大赛)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

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设计

1.实验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财务管理专业要构建以基础、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等为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内容,增加现代财务内容,减少演示型、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实验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实验。财务管理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离不开对企业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实验内容应该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原理、金融市场等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如会计凭证处理、账簿登记、报表编制;企业融资、投资和收益分配;金融市场结构与运行等。(2)业务实验。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及其主要内容可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如财务管理目标测定、资金需要量预测、企业融资方案设计、企业资本预算编制、企业收益分配方案设计、财务政策制定、最佳现金余额制定、存货最佳经济订货量制定、财务报告分析、模拟证券(外汇、期货)操作等。通过财务管理业务实验,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业务操作的程序和技巧。(3)综合实验。为了使学生熟悉财务管理、会计及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设计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实验以及eRp沙盘模拟实验。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技巧,模拟企业环境学会经营决策。特别是eRp沙盘模拟实验,它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实验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实习实训。强化课程实习及课程设计环节,选取有一定工程或社会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课题,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强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开放实习的途径,改善实习的效果;以校内商学实验中心和相关专业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向学生开设生产实训和仿真训练等实训项目。

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可在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对要学的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也可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围绕某些专业或专业相关问题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如企业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工艺流程、营销渠道、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环境等,要求学生撰写专题调查报告。通过调查,使学生把握企业系统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熟悉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及财务活动,为学生解决分析与解决财务专业问题奠定基础。

在专业实习方面,根据有关课程设计相关专业实习,学生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开设之后的假期,在教师指导下到企业事业等单位,了解实习单位财务管理过程,加深对财务管理全面认识,如,企业理财环境变化对财务管理影响、企业如何制定财务战略、如何设立财务岗位、如何进行业绩评价、如何设定理财目标、如何融资、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实施对相关利益者的回报、如何强化日常财务管理等。通过专业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可培养学生的沟通、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及团结协作能力。

在毕业实习方面,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参加财务管理实务实践。毕业实习是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涉及的财务相关业务主要有: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本运营、银行、审计、税务等。通过毕业实习,不仅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对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也是个极好的锻炼与培养。

创业实训财务总监总结篇3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eRp;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66-02

经管类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作为该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有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胜任就业岗位所必需的各种技能、技巧,但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采取理论教育,学生参与实践较弱,现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一方面,企业在不断招聘具有管理经验,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学院培养的经管类毕业生难以就业,基本不符合企业对人才引进的需要。现在经管类专业一般采用案例教学法,这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教学纯理论的弊端,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从侧面上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始终仍未摆脱理论学习这一圈子,仍是缺乏实践,这就决定了高校需要强化专业实训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

因此,经济管理类教学改革的其中一大方向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在课程建设上应该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形成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经管类专业的实践大多数都是趋于毕业实习这种方式,这一方式本来可以说是教学实践的一大亮点,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较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院校并没有固定的实习场所或是针对性的安排,采用放羊式的管理,让学生自行就业,这使得教学实践环节流于形式,严重滞后,为了解决这一尴尬局面,部分高职院校希望从教学设计中进行改革来弥补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的不足,其中一种被广泛引用、认可的方式就是在经济管理各相关专业教学中引入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课程。

一、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教学介绍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而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则是对进行企业模拟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软件模拟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学生创造出逼真的经营模拟环境,涉及到企业整体战略、博弈论、市场营销与策划、财务分析、会计报表、采购等多方面的内容,结合现实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了总经理、营运总监、财务总监、销售总监和采购总监等岗位。在实训教学中,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4—6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家企业,进行相互竞争。在企业中,学生可分别担任不同的岗位,通过体验式教学方式,遵循学生体验—分享—分析—应用的过程,从而达到领悟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自我的目的。

二、开展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教学的重要意义

1.实现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需求的统一。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管理能力不仅体现在系统知识的掌握上,更体现在实际运用的能力上。管理是一种实践技能,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跟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其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而不是理论研究。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教学正是这样一门全新的管理技能实战训练教学模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体验企业运营管理,提升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职业为导向,有证可考,有岗结合,这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训课程设计的一个核心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实训课程中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培养可用,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要求课程设计的实现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统一。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的软件在社会上运用得比较普遍和研发比较成功的是用友和金蝶这两大软件公司的。这两个公司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国内很多企业也在使用该实训软件对员工进行培训。在校内,笔者认为可以对学生在就业(实习)前进行电子模拟实训。从上述的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内容可知,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几乎涉及到了企业的各个岗位,因此,该课程符合课程设计的实现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统一的原则。

2.实现教学方法创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目前,经管类的专业课程大多数都是直接进行理论性的学习,学生容易感觉枯燥无味,加之没有管理的任何经验和经历,对理论的理解也是囫囵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外,现实中经营管理碰到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具体的、个性的,它需要管理者运用各种有关知识和较强的分析能力去解决,而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上都是共性的、抽象的理论知识,考核方式也主要是理论性的考试。近年来,很多学者、教师也发现了这一不足之处,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将理论与案例和视频方式结合,方便学生理解,但是仍是难以改变现实管理中的随机性、针对性的问题的解决,对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无法改变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的状况。而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是在专业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严谨的决策博弈模型,运用多种领先的仿真技术,高度模仿企业生产经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随机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式并没有摒弃理论教学,强调主动的、情景交互的和动态的学习过程,用一种全新的视觉和感官冲击效果,通过真实的模拟沙盘进行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娱乐性并使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近乎真实的企业经营模拟训练,充分地调动了参与者的竞争热情,重视博弈、决策能力的锻炼,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学生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就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得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扭转以往学生缺乏好的实践方法与教学工具的不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教学质量,创建精品课程。

3.关注学生个体,实现教学内容创新。在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课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中,有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软件,结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管类专业的几个重点专业的学习内容,设置了总经理、营运总监、财务总监、销售总监和采购总监,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总经理是企业的决策者,营销总监是市场监督者,生产总监作为生产管理者,财务总监主要负责公司资金的运转,采购总监主要负责原材料的采购。这些不同的职位在一个企业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他们发挥的作用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在教学中学生一改过去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状况,在这里教师更多时候扮演的是一个引导和补充的角色,其主要作用是教学过程的组织、指导和点评、分析。每一年度教师都可以根据不同小组的的经营状况进行点评,促进学生多思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经营过程中,学生必须跟小组成员充分合作,预计竞争对手情况,预计公司经营状况,强调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市场能力、计划和控制的能力、现金预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率。为适应现代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应全面培养实践型和复合型人才,eRp企业运营沙盘是一个模拟现实企业管理、经营,将企业经营管理全方位展现的应用平台,它将管理学、采购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营销与策划、心理学、博弈理论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结构通过一个小小的沙盘整合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打破专业壁垒的思维限制,感受企业营运中的残酷竞争和通过不断的探索、感悟、修正,以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决策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拓展知识体系,提升管理技能,最终促进就业率的提升,为学校建立良好的声誉与形象。

三、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教学过程

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模拟现实企业营运、管理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扮演着一个引导和补充的角色,其主要作用是组织、指导和点评、分析。

1.分组和分工。教师首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将学生分成4—6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最大数为12组,每个小组代表着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分好组后,确定企业名称,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将小组成员安置在不同的岗位上,主要有总经理、营运总监、财务总监、销售总监和采购总监。总经理是企业的决策者,营销总监是市场监督者,生产总监作为生产管理者,财务总监主要负责公司资金的运转,采购总监主要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各总监代表着其自身岗位的利益,整个小组中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着竞争,当小组成员意见不合时,总经理就要起着最后的决策作用。

2.解说规则。教师在学生进入实训前,教师必须准备好使用手册和营运相关表格,下发给各小组,在进入营运前有一个初始年的运作,在初始年的运作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操作,为学生讲解规则和软件的运用,并提醒学生须要注意的事项。

3.分析点评。在进入实训过程中,各小组根据给定的市场需求数据,预测市场需求,销售前景,企业定位及生产能力等方面进行整体的策划,并做出决策,教师也并不是就能放任不管,完全让学生自己探索,而要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对各小组的广告投入、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生产线改造、资金运作等各方面进行点评分析,指出优势和不足。

4.知识补充。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虽对实践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其毕竟是模拟企业经营,跟现实中的瞬间万变的企业经营还是有着比较大差距的,与企业的真实情况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教师在着其中,要尽可能地指出存在着哪些差别,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补充。如在整个模拟实训中并没有涉及到人员的招聘,产品的合格率问题,也没有考虑同一产品的差异性、产品的促销、定价、品牌、售后服务,企业的经营除了规模效应,销售收入领先战略还有其它的选择等问题,这些都要求老师在实训课程中要对这一块的空白进行补缺,老师也可以通过自身设计这一块的比例影响,修改规则、主观给分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思考。

5.激励查漏。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完整的一个周期后重新开始时,更换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的各项表现,判断学生欠缺的知识面,即时查漏补缺。同时,每种教学方式都有一个新鲜期和厌倦期,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可以把期末考试改为竞赛的模式,通过竞争,保持学生的激情,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商业竞争的残酷性,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吸取失败、破产的教训,从而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际参与的同比条件中更好地掌握企业营运及管理技能,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企业营运的财务分析、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整体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冯琳,魏兆平,任红玉.企业eRp沙盘模拟实训探讨[J].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0-23.

[2]许云斐.eRp沙盘模拟经营教学体系对信息化校园创业环境建设的启示[J].陇东学院学报,2013,(1):111-113.

[3]薛彩霞,姚顺波.高校经管类专业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6):248-249.

[4]李军.eRp沙盘模拟软件在营销实战教学中的创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3).

创业实训财务总监总结篇4

【关键词】财会队伍;会计基础;降本增效;财务战略

开滦集团始建于1878年,已有130多年的开采历史,被称为中国煤炭工业的源头和中国北方工业的摇篮。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百年开滦得到了长足发展。2008年以来,开滦集团致力于加快企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确定了“开放融入,调整转型,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战略方针,积极探索实现产业格局多元化、发展高端化、发展集约化、资源整合全球化、融资渠道多元化,基本扭转了单一采煤的格局,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2012年开滦集团进入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位列500强第490位。开滦集团营业收入从2005年的108.94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1455.88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其中凝聚了集团千余名财会工作者的聪明才智,饱含着集团千余名财会工作者的辛勤和汗水。

一、创建学习型队伍,形成会计人才辈出的局面

为培养造就一支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的财会队伍,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开滦集团持续加强学习型队伍建设。

(一)制定建设规划

开滦集团创建学习型财会队伍,是从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开始的。一是2005年5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创建学习型财会队伍的实施意见》,阐述了重要意义、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任务要求、提出了奋斗目标、规定了学习内容、建立了学习制度、制定了激励措施,为今后5年学习型财会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是2010年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2010―2012年财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规划目标、制定了政策措施、规定了考核评价;三是集团公司财务部会同人力资源部按年度制定实施《关于“2010―2012年财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年度落实意见》,保障政策措施的落实、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采取务实措施

为落实《关于创建学习型财会队伍的实施意见》及《开滦集团公司2010―2012年财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我们持之以恒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学习培训求效果。每年除参加省财政厅、省国资委及煤炭工业协会举办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外,开滦集团还结合工作需要组织学习培训,安排自学、集中培训、全员考试、电视大赛、表彰优胜。如2005年举办的《开滦集团公司会计制度实施细则》知识竞赛、2006年举办的《开滦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知识竞赛、2008年举办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战略》知识竞赛、2010年举办的《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知识竞赛,都使大家受益匪浅。二是学历教育结硕果。集团与院校联合办学,2006年以来,已从在职会计人员中培养毕业研究生38人、本科生202人、专科生86人。三是调查研究出成果。2005年5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在财务系统开展“搞好调查研究,推动管理升级”活动的通知》,此后每年下达政策研究课题并组建课题组进行研究,已经连续7年编辑出版《开滦集团财会系统政策研究成果报告》。四是财税信息搭平台。2005年6月创办了《开滦财税信息》,给广大财会人员搭建了一个学习财税知识、掌握财经政策、交流思想和工作的平台,创办至今已刊发了419期。五是岗位轮换提素质。2005年5月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财务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办法》,当年集团公司财务部的轮岗人数达33人,占人员总数的61%。六是职称考试助提升。制定实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与工资挂钩政策;报销职称考试的相关费用;调整不具备会计师任职资格而担任财务副科级及以上职务人员到其他岗位;举办会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申报的组卷培训、考前辅导等,组织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踊跃参加职称考评:2011年有2人考试合格并获评正高级会计师、41人考试合格并获评高级会计师、17人考取会计师任职资格,开滦集团应邀在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会议上介绍“让会计资格考试培养人才”的经验。七是征文比赛促工作。为发挥广大财会人员的聪明才智、促进集团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工作,2012年5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假如我负责盘活闲置资产工作”征文比赛的通知》,共收到征文110篇;2012年6月,在财会系统组织了“我为会计人骄傲”主题征文比赛活动,共收到征文148篇,讲述了会计工作的酸甜苦辣,展现了会计人的风采。八是廉洁从业警钟长鸣。2006年9月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财务系统廉洁从业规范》,举办“开滦集团公司财务系统廉政教育报告会”,组织收看《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片》;2011年8月编印《财会人员廉政教育警示录》,组织二三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财务机构负责人到唐山监狱进行警示教育活动。

(三)强化工作执行

继承开滦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工作执行力。一是从2005年3月开始,以后是每年1月1日,制定下发《开滦集团公司年度财会工作指导意见》:确立指导思想、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措施;二是在每年1月中旬,召开“开滦集团公司年度财务会计工作会议”:总结上年工作、部署当年任务、表彰奖励先进、听取集团主要领导指示;三是每年1月下旬,根据《开滦集团公司年度财会工作指导意见》、“开滦集团公司年度财务会计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下发《〈开滦集团公司年度财会工作指导意见〉的落实计划》:细化工作措施、规定完成时间、责任落实到人;四是2005年5月制定实施《关于印发开滦集团公司财务会计工作例会制度的通知》,每月初召开“月度财会工作例会”,听取二级公司总会计师工作汇报:总结上月工作、解决存在问题、部署当月任务并形成会议纪要;五是集团公司财务部根据《〈开滦集团公司年度财会工作指导意见〉的落实计划》,按月编制“月份财会工作计划调度表”,确保年度工作计划的完成。

(四)开展创优争先

为激励广大财会人员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中建功立业,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创先争优活动在全集团广泛展开。一是2005年5月印发了《关于在财务会计系统开展创优争先评比表彰活动的通知》、《关于印发开滦集团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考核评比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全面预算管理考核评比办法的通知》,明确了创优争先的导向,制定了激励先进的措施,并年年评比表彰先进;二是制定《开滦集团公司财会系统创优争先考核办法》,明确了工作目标、确定了评比原则、规定了内容比例、制定了条件标准、出台了评比程序、提出了表彰奖励,使财会系统创优争先更加规范有序。在2011年集团财会工作考核评比中,有4名同志荣获“优秀总会计师”、18个单位荣获“财会工作先进集体”、18名同志荣获“优秀财务机构负责人”、52名同志荣获“先进财会工作者”称号;另外,还有1人获“河北省先进财会工作者”称号、10人获“省国资委系统先进会计工作者”称号;三是制定实施《开滦集团公司会计人员业绩档案管理办法》,滚动记录每一名在岗会计人员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工作业绩等,以求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上述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动了学习型财会队伍建设工作,截至2011年底,集团公司在岗财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在岗会计人员总数的76%,比2004年底的19.98%提高了56.02个百分点;会计师以上职称人数占在岗会计人员总数的39%,比2004年底的23.18%提高了15.82个百分点,其中高级会计师以上职称179人,比2004年底的31人增加了148人。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开滦集团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虽然财务管理模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与更新,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却始终如一。

(一)制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

适应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多区域生产、多股东控制的实际需要,建立全集团统一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对于巩固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整体水平非常必要。一是修订《会计制度实施细则》。为落实集团财务集中管控的要求,适应财务管理体制的调整、会计核算体制的变动、资金结算中心的成立、财务集中管控制度的制定、业务流程和工作职责的明晰,2006年6月,修订完成了包括会计基础工作在内、33章、50万字的《开滦集团公司会计制度实施细则》,使之成为指导全集团会计核算工作可遵循的标准。二是制定《会计准则实施细则》。为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8年6月,完成了包含38章内容、58.5万字的《开滦集团公司会计准则实施细则》制定工作,并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集团统一实施,为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提供了制度保证。三是制定《财会岗位作业手册》,2008年6月,组织制定了以财会科为单位、覆盖全集团所有财会人员的《财会岗位作业手册》:明确了各岗位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工作标准、作业流程、操作规范并装订成册,作为财会人员上岗培训、工作考核验收的标准,实现了所有财会岗位工作由经验型向制度规范型的转变。四是制定《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办法》。2010年9月,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办法》,明确了指导思想、列示了失真情形、提出了防范要求、规定了监督检查、制定了处罚办法。

(二)组织专项检查并整改存在问题

在制定规范化标准、开展全员化培训、推进普遍性实施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专项检查并整改存在问题,促进了集团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一是开展年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检查。集团公司每年都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检查,不断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及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如2005年9月下发《关于开展财务工作大检查的通知》,将独立稽核、执行《会计制度实施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信息披露、岗位轮换、内控制度落实等11项列为检查内容;2005年12月下发《开滦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大检查情况的通报》:肯定了5方面经验、指出了6方面问题、制定了6方面整改意见、下达了针对每个被检查单位的“整改意见书”;2011年7月制定下发《关于开展2011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检查的通知》,撰写专项检查报告,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二是组织审计整改月活动。2009年7月,针对2008年度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监事会专项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年报审计提交的“管理建议书”等所发现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方面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三是开展会计信息真实性检查整顿。2010年10月,为推动《开滦集团公司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集团财务部组织开展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真实性检查工作。

(三)加强薄弱环节的会计基础工作

开滦集团为适应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外埠单位日益增多、新兴产业陆续进入等新形势,切实加强了薄弱环节的会计基础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外埠公司的会计工作。截至2010年4月,开滦集团总部区域外的所属外埠公司达到40个。为切实强化会计基础工作、防范财务风险,2010年5月制定了《关于加强外埠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了“开滦集团加强外埠公司财务会计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开展外埠公司财务大检查工作的通知》,下发了《开滦集团外埠公司财务大检查情况通报》。二是开展新建单位、小单位、各级公司本部的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从2011年4月开始,针对新建单位有可能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小单位有可能会计基础工作被忽视、各级公司本部有可能会计基础工作“灯下黑”的问题,组织开展新建单位、小单位、各级公司本部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使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触角延伸到集团所属的各个角落。三是2011年在多种经营系统组织开展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高年活动”,专项部署、开展培训、建立模板、自查联查、整改提高、逐户验收、健全制度、强化执行,提升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

三、构建内控制度,保障集团又好又快发展

立足于促进集团跨越式发展、适应多元化经营需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内部会计控制效果,开滦集团从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开展了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实践。

(一)搭建内控体制基本框架

开滦集团内部控制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一是建立内控体制的组织体系。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监督委员会,具体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在审计监督委员会下设内控管理办公室和内控审计监督办公室负责内控制度的执行及监督。二是建立内控体制的制度体系。坚持遵循法规、融入流程、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的原则,制定完成了包括《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四部分内容,共计37.5万字的《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三是建立内控体制的责任体系。包括董事会的主导责任、经理层的实施责任、内控管理办公室和内控审计监督办公室的执行与监督检查责任、审计监督委员会的执行评价责任。

(二)确保内控体制实施到位

《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从2010年1月起在全集团全面实施。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主体、部门责任分工、实施步骤及要求等作出了规划安排。二是开展宣传培训。编发“内控制度学习辅导”、举办“集团高管内控制度讲座”;组织全体财会人员及集团总部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内部控制制度培训班”;进行了全体在岗财会人员参加内控制度全员考试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了知识大赛。三是落实实施分工。制定印发了《关于〈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及〈内部控制手册〉实施责任分工的通知》,将18项具体规范及内控手册的实施责任落实到10个牵头部门、21个配合部门,并要求各部门进一步分解落实到科室及岗位。四是按月调度督导。针对内控制度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并及时印发会议纪要,推动所属二三级单位的内控实施工作。五是组织专项检查。集团组成两个检查组,开展内控制度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专门组织整改工作。六是开展实施评价。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2010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通知》,94个会计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并提交自评报告、北京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提交了《关于开滦集团2010年度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评价报告》,认为:“被评价单位具备比较合理和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对实现公司内部控制目标提供了合理的保障,满足和适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七是进行问题整改。2011年7月,审计监督办公室下达“关于《开滦集团2010年度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评价报告》的整改意见”;集团内控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内控评价报告揭示问题的整改,并于8月底向审计监督办公室提交了整改报告。八是报告整改结果。2011年12月,集团内控审计监督办公室组成审计组,对整改落实结果进行核查,认为:“内控管理办公室及各单位对审计意见及建议比较重视,整改工作及时,整改效果较好”,并向集团公司董事会提交了《关于对开滦集团公司2010年度内控评价揭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核查报告》。

开滦集团内部控制体制建设收到了预期效果:一是领导安心。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内部控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空前提高,全集团内控环境进一步优化;针对外埠公司大量增加并远离集团总部的情况,召开“加强外埠公司财务会计工作会议”,防范财务风险。二是企业安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全集团科学管理、规范运营水平;针对《开滦集团公司2010年四季度财务风险评估报告》,集团公司审计部组织开展了防范化解情况的审计调查并出具了专题报告。三是资产安全。如随着《对外投资》具体规范的实施,集团成立了技术论证组、经济论证组和法律论证组,对新上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并出具报告,作为董事会决策的必要依据。

开滦集团内部控制体制建设,荣获“2011年度集团公司管理创新一等奖”;荣获财政部“2011年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奖征文三等奖”。

四、降本增效,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作用

百年开采导致开滦矿区井深巷远,社会责任致使开滦集团负担沉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做好降本增效工作。

(一)构建全面成本管理模式

2008年四季度以来,深入开展了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构建了具有开滦特色的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模式:一是理念深入人心。组织开展了两次“全面成本管理宣传月”活动、《开滦日报》开辟全面成本管理专栏、集团局域网突出成本管理报道、召开“开滦集团全面成本管理工作会议”,使全面成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健全管理制度。集团公司围绕开展全面成本管理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5个制度性文件、集团总部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10个本系统的落实方案,各二级公司及三级单位制定了实施办法,形成了相对完善、纵横交错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三是条块合力推动。建立了集团公司、二级公司、三级单位的“块块负责”与集团公司总部各部门本系统的“条条齐抓”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是对标整改差距。建立“全面成本管理对标指标体系”,通过对标找差距,分析原因谋改进,借鉴“标杆”好经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五是联责考核计酬。制定实施《开滦集团公司全面成本管理专项考核办法》,建立全面成本管理考核体系,加大成本指标的绩效考核权重,直接挂钩员工收入。六是总结推广经验。层层选树典型,逐级表彰推广,集团每年评比,通过典型引路来推进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得益于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开滦集团2009年原煤制造成本同比降低11.16元/吨,节支35913万元;坑木单耗同比下降8.94立方米/万吨,钢材单耗同比下降0.79吨/万吨,电力单耗同比下降1.34度/吨;2010年原煤制造成本比预算降低7.05元/吨;坑木单耗比预算降低3.59立方米/万吨,钢材单耗比预算降低0.39吨/万吨,电力单耗比预算下降1.44度/吨。

开滦集团全面成本管理模式的构建,荣获“开滦2010年度十大管理创新奖”、“河北省煤炭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应用成果一等奖”、2011年度“煤炭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行业级)二等奖”。

(二)深入开展扭亏增盈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全面开创成本管理工作新局面,开滦集团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深入开展了扭亏增盈工作。一是全面安排部署。2010年7月,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扭亏增盈活动的意见》,决定“在2010―2011年利用两年时间,在全集团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扭亏增盈活动”;组织各二级公司和三级单位全部制定了“扭亏增盈工作方案”:明确了奋斗目标、建立了工作体系、细化了工作措施、落实了工作责任、规定了工作考核;2012年4月,又制定了《关于下发2012年至2015年扭亏增盈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开滦集团扭亏增盈工作会议”。二是开展调度督导。集团公司董事长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先后召开九场重点扭亏增盈单位现场办公会;集团主管领导带领工作组对重点亏损单位逐个进行调度督导;集团公司按季度调度扭亏增盈任务完成情况,督导二级公司对下属亏损单位扭亏工作的调度督导。三是推广工作经验。集团公司和各二级公司及部分三级单位先后召开了扭亏增盈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营造扭亏增盈工作的良好氛围。四是编辑推广《降本增效金点子》。截止到2012年8月底,全集团《降本增效金点子》推广实施已累计创效益1.74亿元。五是开展成本对标。按季通报原煤制造成本完成情况,提交“季度成本专项分析报告”,积极开展内外部对标。六是严格考核奖惩。制定《关于下发开滦集团公司扭亏增盈工作专项考核办法的通知》并进行扭亏增盈工作专项考核、下发《关于2011年扭亏增盈工作考核结果的通报》;2012年5月,制定《关于下发开滦集团公司2012年扭亏增盈工作专项考核办法的通知》,明确了考核范围、确定了考核目标、规定了奖罚标准、细化了考核程序,为扭亏增盈工作考核奠定了基础。七是工作效果显著。2011年,集团所属二级公司全部完成了扭亏增盈任务,全集团减亏增盈额实际完成59402万元,比扭亏增盈奋斗目标增盈38946万元。八是盘活闲置资产。作为应对煤炭价格持续下降的措施之一,开滦集团从2012年4月开始组织开展了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工作。通过下发工作通知、专题会议部署、举办征文比赛、全面清查上报、制定利用方案五个阶段性工作,现已对总额29743万元的闲置设备、土地房屋、材料物资、矿井水的4个“闲置资产盘活利用方案”,以集团公司正式文件批复下达到各二级公司及集团总部相关部门,预期年底前的全面实施将会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五、实行财务战略管理,提升财务工作水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撑和保障《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从战略角度审视和谋划财务管理活动,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2006年11月,开滦集团启动了财务战略的研究制定工作,至2007年12月正式完成并经董事会审核批准缉印成书。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战略》确定了一个总体目标即“健全体系、积极转型、提升价值、支撑战略”;四大总体思路即“搭建开放融资平台、积极获取和管理现金资源,探索多元管控模式、加强集团对子分公司的财务治理,强化财务控制力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功能,构建战略保障体系、支撑财务管理战略实施”;十二大具体战略即“融资战略、投资管理战略、收益分配战略、税收筹划战略、财务治理战略、预算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财务风险管理战略、会计组织战略、财务人才战略、财务信息化战略和财务文化战略”。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战略》从2008年1月开始全面贯彻实施。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集团公司董事长亲自对财务战略的实施进行专题部署,总经理亲自做动员报告,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的财务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全面实施工作。二是开展宣传培训。集团公司党委理论中心组进行专题学习、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全体财会人员集中培训、全员考试并举办电视大赛;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简报、会议、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财务战略知识。三是搞好规划分解。每年制定实施规划、确定实施重点、逐级制定落实方案,保证战略实施工作的有序开展。四是实现部门联动。谋实施集思广益、抓重点密切配合、促落实融入工作。五是定期督导落实。实施办公室按月调度、领导小组半年督导、重点实施措施纳入总经理办公会调度日程、及时编发财务战略实施简报。

财务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财务战略必要性的认识空前提高,实施财务战略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二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财务会计工作的内部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是重点问题解决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集团公司财务战略实施规划确定的37项战略举措、2008年重点实施措施28项和2009年重点实施措施19项的积极推动落实,使集团公司生产经营中重点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筹融资方式获得突破,短期融资券20亿元和企业债券20亿元以及14亿元中期票据均成功发行;税收筹划效果显著,政策性破产坏账获批税前抵扣,利用技术改造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获得批准;确立了现金预算在全面预算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有力地推动了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的管理创新。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定实施,荣获“开滦2008年十大创新奖”、中国国际财务战略管理研究会颁发的“2007年度财务战略管理成果”、“省级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2009年度“煤炭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行业级)二等奖”。

六、积极进行总会计师队伍建设,落实财务集中管控

为满足集团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体制基础,汲取因财务管控失败而毁于一旦的反面典型的教训,推动开滦集团财务管理创新,2005年3月28日,集团公司党政会议决定:“用二到三年时间,建成以管资金为核心、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程序合理、运转科学的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到2007年底,包括八个有机组成部分的集团财务集中管控体系构建完成:资金集中是核心、人员统管是手段、全面预算是平台、防范风险是关键、政策统一是根本、财务监督是保障、会计信息是基础、考核评价是支撑。

开滦集团财务集中管控得以成功实施,关键是把总会计师队伍建成了财务集中管控的抓手,只有有效行使对总会计师队伍的管理,才能保障其强化控制和监督职能、落实反馈报告责任、维护独立性和专业性,进而将财务集中管控落实到位。

(一)人员集中统管

2005年5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滦集团公司治理与管控模式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的落实意见》,2005年7月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1月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管理实施细则》,确立了总会计师及财务机构负责人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规定了集团公司和各二级公司配备符合任职资格的总会计师,相对控股以上的多元投资企业由集团公司派出财务总监,三级公司中资产规模较大的控股及全资子公司配备总会计师;完成了二三级单位财务机构单设工作,形成了集团公司及所属二三级单位财务机构的完整体系;对财务机构负责人实行下管一级办法。

2011年5月,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总会计师工作的决定》,要求“集团公司投资的第二大股东企业,一般应由集团公司推荐并配备总会计师”。截至目前,开滦集团专职总会计师已达41人,其中12个二级公司中已经配备11名专职总会计师。

(二)确保权责到位

总会计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是明确职责、落实权力。一是《开滦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集团公司及各二三级单位总会计师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规定了集团公司财务部负责人以及各二三级单位财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权限。二是2007年6月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规定了总会计师是重大财务事项报告的责任人,明确了10项事前报告(审批)的重大财务事项、5项事后报告的重大财务事项、5项事后备案的重大财务事项,并提出了报告要求。三是开展总会计师权责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宣传集团规定、促进权责落实、解决存在问题、支持总会工作。四是《关于进一步加强总会计师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总会计师的七项履职重点:确保全面预算实施、确保资金链安全、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抓好全面成本管理、确保内控科学有效、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切实抓好队伍建设。五是进行年度总会计师履职评估。下发《开滦集团总会计师履职评估暂行办法》、制定履职评估方案、组建集团评估小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定履职评估结果、组织评估问题整改。

(三)实行考核评价

对总会计师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有利于促进其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一是2005年8月制定下发的《开滦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考核办法(试行)》,初步建立了业绩考核评价制度。二是2007年4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二级子分公司总会计师述职工作的通知》,开始实施半年一次的二级子分公司总会计师述职工作。三是2008年1月制定下发的《开滦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管理实施细则》,细化了总会计师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确定了总会计师年度业绩考核办法及百分制分值,明确了五项“一票否决”事项,规定了各级财务机构负责人的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四是《关于进一步加强总会计师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总会计师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实行定期述职制度、实施年度考核机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规定一票否决事项、考核评价结果与奖惩及使用紧密挂钩。

创业实训财务总监总结篇5

关键词:财务出纳;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要完善经营绩效考评工作,强化激励约束

一是根据新时代的精神,今年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营绩效管理方面的经验,分析当前的突出问题,结合企业业务经营特点,加大考核力度。二是调整指标分值权重,体现我企业的工作重点。要注重学习并结合实际,按照部门岗位职能,研究制定本行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将绩效考评精神实质贯彻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确保全面均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

二、加强财务收支管理,确保财务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一是切实加强财务出纳收入的组织及监测。继续大力拓展业务,狠抓收息工作,逐级落实收息责任制,力争地方利息补贴纳入财政预算,抓好重点企业收息工作,做到应收尽收。二是要严格控制成本费用。要加大低成本资金组织力度,有效降低资金成本;认真做好财务开支报账管理,严格审查把关,严格财经纪律,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要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始终坚持勤俭工作,从严控制费用支出和其他业务支出,严格规范寄库等手续费支出;要进一步优化费用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要从紧控制和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等消费性支出;修理项目要编制预算与决算,大额修理要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决算审计,修理费用结算原则上以转账形式支付;健全费用支出审批程序,严控支出用途。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和当地政策列支人员费用,不得擅自扩大列支范围、提高列支标准,确保企业人员费用在合理合规列支的基础上,控制在核定指标之内。三是加强纳税管理。积极研究税收政策,整体把握税法精神,加强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切实做到依法合规纳税。四是加强财务分析预测。要进一步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加强对业务发展和财务收支的监测分析,重点关注影响发展的重大不确定因素和异常变化,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特别关注贷款形态变化对利润的影响,凡贷款发生劣变导致利润计划增加的,要随时向市行报告,提出有参考、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及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确保利润计划的圆满完成。

三、强化财会出纳基础管理,发挥“三位一体”监督作用

一是强化监管检查机制。加大对企业综合业务系统营运管理方面的检查力度,将管理前台监管、系统运行分析情况、报告报送质量等内容纳入考核重点。通过系统内多层级、多角度的检查,真实了解财会出纳条线的执行力情况、各项制度措施的到位情况等,及时解决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各企业主管和会计主管要切实按照上级行要求的频率和范围做好查库、财会检查监督工作,及时了解、纠正工作中存在的情况和问题。进一步做好柜面监督工作,不断改进监督方法。对履行监控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监督,并通过要求上报监控记录、集中展评等方式,检查各行会计远程监控制度落实情况。三是加强和完善会计维护管理。要建立以会计主管为主要责任人的岗位责任制,细化操作规程,会计主管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四是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奖惩兑现。

四、切实加强固定资产和基建管理,规范财务行为

一是切实管好用好存量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必须坚持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一致和账物分管的原则,做到实物增加要设账建卡,实物减少要销账、销卡,保证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要切实加强维护管理,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二是要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检查核对,加强固定资产精细管理。半年、年终决算前必须组织办公室、财会等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清查,确保账、证、实、卡、簿五相符。加强车辆管理,及时正确反映车辆台账,坚决杜绝私自调换和账外车辆。进一步做好固定资产统保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统保工作,严格落实统保协议,做好相关投保、理赔等工作,提高理赔时效,有效降低固定资产风险。

五、严肃财经纪律,提高执行力

从严规范财务收支管理。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要牢固树立财经纪律观念,对各种违规违纪行为要坚决抵制。坚持财务开支大额集体审批和大宗物品集中采购制度,认真落实财务开支“五道防线”,实行民主理财,推行财务公开,财务费用要合规列支,各项收入要全额纳入账内核算,特别要严厉查禁私设“小金库”和以改革名义违规“创新”、通过费用发放奖金等行为,要从思想上坚决予以抵制,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项目要重点监管,切实防止和避免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六、加强培训,提高财会出纳人员素质

一是强化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对财会出纳人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业务培训,使财会出纳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现行政策,熟悉制度办法规定和操作流程,企业年内将组织坐班主任履职、财税管理及二代支付系统培训班。重视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企业总集团搭建的练习培训环境,通过实环境强化业务练习,不断提高岗位人员胜任能力。总集团利用卫星视频和网络视频等资源进行财会专业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效果。二是进一步加大技术练兵力度,制定并严格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每周组织一次业务知识学习和每月组织一次技能测试,有效组织财会出纳人员参加业务技能训练。组织开展业务技能比赛和业务知识考试活动,以比赛、考试促练兵,促进财会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三是继续开展企业星级财务出纳人员管理活动。按照星级财务出纳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进行日常记录考核和评定工作。对于年初的评定结果,作为工作的绩效标准。四是开展十佳会计员评优表彰活动。表彰一批真抓实干、勇于开拓的优秀财会人员,通过开展评优表彰,进一步推动财会专业争先创优活动,增强各层级财会工作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参考文献:

[1]张源.企业选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技巧[J].会计之友,2006(200).

[2]耿秀珍.企业选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技巧[J].会计之友,2007(06).

[3]王志勤.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0(01).

[4]张永杰,赵丽芳.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J].财会通讯,2010(10).

创业实训财务总监总结篇6

一、贯彻《劳动合同法》,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一)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教育。广泛推行适用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文本,全面完成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目标。进一步摸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农民工名册,加强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督促各类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国资委、省总工会配合)

(二)切实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工权益。广泛宣传《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权益,严厉打击介绍、拐骗和使用童工,安排女农民工从事矿山井下等禁忌劳动范围工作,以及违反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等违法犯罪行为。(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公安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配合)

二、落实《就业促进法》,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

(三)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继续开展“春风行动”,进一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人事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工商局配合)

(四)强化农民工培训工作。全年培训农民工100万人,其中,劳动保障部门培训50万人,农业部门培训30万人,扶贫办、工会、共青团、妇联各培训5万人。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农业、扶贫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积极性,调动社会力量办学,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落实农民工培训及技能鉴定补贴政策。省财政部门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统一有关部门农民工培训补贴标准。将培训、技能鉴定和发证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培训一批,鉴定一批,发证一批。加快县(区)公共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在县乡建设一批方便农民工就近就地培训的实训基地。鼓励开展定向、订单、定岗式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紧密对接。提高农民工培训后的就业稳定率。(省劳动保障厅、省农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分别负责)

(五)统筹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农民工工作责任体系、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强与输入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做好转移就业人员的跟踪服务、维权工作,提高农民工工作组织化水平。不断扩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规模,实现以劳务经济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以转移就业规模的扩大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开展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帮助零转移就业家庭至少有1名家庭成员实现就业。(省劳动保障厅、省农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分别负责)

三、优化环境,鼓励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六)建立农民工回乡创业园。各县已建成的再就业创业园要向农民工开放。今年在人口密集、返乡创业农民工较多的重点乡镇建立100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为有创业愿望和创业项目的农民工提供创业服务。(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配合)

(七)完善农民工创业政策。将现行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扶持政策扩展到回乡创业农民工,把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纳入创业培训的范围,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到创业农民工,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享受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创业园内的城乡劳动者享受统一的扶持政策。(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配合)

四、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八)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继续实施“平安计划”,实现所有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和大部分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以大中城市为重点,着力推进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参保人数达到65万人。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作用。(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省商务厅、省安全监管局、省总工会配合)

(九)积极解决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障问题。以农民工集中的大中城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制造业和建筑业等为重点,开展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扩面行动,确保全省农民工参保人数达到50万人。(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省总工会配合)

(十)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按照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能够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原则,抓紧制订我省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具体办法和经办规程。(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配合)

五、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十一)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坚持清理旧欠和预防新欠并重,加快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建设。在矿山企业和更多行业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建立工资支付监控机制,及时掌握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和劳动合同履行情况。认真执行《***省工资支付规定》,完善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企业人工成本信息制度,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调控和指导,严格执行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分别负责)

(十二)切实保障农民工民主政治权利。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会组织,指导和监督各类用工单位保障农民工平等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和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以劳动合同、劳动工资、劳动条件和职业安全卫生等为重点,督促用人单位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分别负责)

(十三)深化农民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以在经常居住地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条件,解决有落户愿望的农民工落户问题。对农民工中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高级技工、技师以及其他有突出贡献者,优先准予落户。对于办理居住证的农民工,在求职务工、司法援助、社会保险、住房贷款、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区服务等方面实行市民待遇。(省公安厅、省劳动保障厅、省人口计生委、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分别负责)

(十四)健全维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制度。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和多部门协调解决农民工土地承包重大问题的联动机制。规范引导农民工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土地,完善流转机制。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全面建立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农民工流转承包土地提供信息咨询和合同签订等方面的中介服务。(省农委负责)

(十五)建立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保障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处理力度。以农民工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参加社会保险等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开展专项检查,加强日常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完善监察执法体制,提高劳动保障依法行政水平。探索建立农民工法律服务和调解工作等长效机制。在农民工较多的地区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资金,增强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能力。指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组建农民工法律服务志愿团,开通农民工维权热线,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人事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工商局配合)

六、做好农民工公共服务工作

(十六)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积极调整教育规划和布局,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输入地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探索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更广的范围内配置教育资源,使城镇教育资源能够不断满足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需求。继续清理和取消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一切歧视性规定,实行就地入学,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坚持与当地学生在学籍管理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加强与输入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利。对我省农民工子女中具有当地学籍的高中应届考生,可在就学所在地参加高考;对没有取得当地学籍的高中应届借读考生,有关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妥善解决好其就地参加高考问题。(省教育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团省委、省妇联配合)

(十七)注重农民工职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疾病预防控制。积极开展农民工安全知识培训,将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和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机制,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的免费治疗及血吸虫病救治救助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职业健康保护,重点对职业病多发行业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单位进行专项检查。以建筑工地和企业食堂卫生为重点,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查,确保农民工饮食安全。(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安全监管局牵头,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建设厅配合)

(十八)做好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加快建立我省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将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免费服务。加强联系沟通,切实做好我省在省外务工农民工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继续开展农民工计划生育“关怀关爱”专项行动,指导各地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优质服务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省人口计生委牵头,省财政厅、省民政厅配合)

(十九)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继续贯彻落实建设部等5部门《关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指导意见》(建住房(2007)276号)等文件规定,探索建立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工作机制,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和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各地要将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城市住宅建设发展规划,各级财政要对集中建设面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项目给予适当支持。(省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配合)

(二十)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组织文化团体、文艺工作者到农民工集中地进行文艺演出,开展新时期的农民工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和社会公共道德,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民工集中的重点建设工地开办“职工之家”、“职工书屋”,为农民工提供学习、娱乐、锻炼等活动场所,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牵头,省司法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配合)

七、切实加强农民工管理基础工作

(二十一)加强农民工信息统计调查工作。综合利用各种统计调查资源,建立完善的农民工统计调查指标体系。科学规划调查网点布局,增强调查力量,规范调查技术,创造必要条件,建立农民工统计调查监测系统和资源共享的信息交互平台。加强对现有农民工统计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做好农业普查中农民工相关数据的开发工作。(省统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建设厅、省农委、省卫生厅、省人口计生委、省安全监管局、省总工会配合)

(二十二)加快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制定全省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建设规划。各地要根据省编办《关于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编制问题的通知》(皖编办(2003)118号)要求,在重点乡镇设立劳动保障机构,其他乡镇通过整合乡镇社会事务管理资源加快建立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为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提供办公室和档案室,设立服务窗口,配置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等办公设备。组织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开展法制宣传、就业培训、社保服务、执法监察、事务管理等工作,提高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加强基础数据、基础档案、基础资料的建立和管理。(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编办配合)

创业实训财务总监总结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与监督;总会计师岗位;财务管理监督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212

1水务系统财务管理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从主管部门角度来看,基层水务主管部门的单位负责人往往对下属单位财务管理不够重视。

在水务系统的下属单位中,大部分下属单位是经营性的企业(由于大多是公益性的,主要目标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司独立核算并且水务主管部门的单位负责人大都不懂财务,对财务管理监督的概念意识淡薄,他们更关心的是行政职能,这就导致给予了下属单位过多的自。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大都关注企业经营过程的安全问题、人员工资(大部分都是有编制的员工)等问题,而在财务管理问题上,他们只关心一些表面数据,下属单位的资产状况、资金的运营效率往往被忽视,这样就造成下属单位的低效率。

(2)从下属单位角度来看,由于水务系统的下属单位无论是事业性质还是企业性质,这些下属单位都属国有性质,并且所从事的大都是公益性的事业,下属单位负责人大都实行委派制,所以下属单位的负责人目标大都定位在经营的安全及员工工资发放等问题,对于单位是否营利、资金运营效果和效率也缺乏重视。

下属单位领导人为了节约人员支出,从事会计的人员大多不是专业会计人员,而是从现有员工中选出,再从培训机构培训一段时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后上岗,大多专业水平低、职业素质较差。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差,资金的运营效率低,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地反映下属单位的资产状况、经营状态及资金的流动状况,财务部门无法很好为领导人决策提供指导和依据。

2解决的办法及措施

21建设水务系统财务管理监督体系

该体系的建立应由水务系统一把手直接负责基层水务主管部门的单位负责人对该地区的整个水务系统的经济活动负总责。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水务系统财务管理与监督体系的建立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并直接参与整个体系的建设过程,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保证“财务管理与监督体系”的建设的有效开展和有效实施。

水务系统财务管理与监督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机构设立、制度的建立、人员的组织。水务系统应设立财务管理与监督办公室,该办公室负责对整个水务系统的所有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管理与监督;负责制定水务系统财务管理及监督办法;该办公室工作人员由水务系统中抽调的精通财务的优秀财会人员组成,并由总会计师统一管理。

水务系统的下属事业单位类型多样,既有公益性的,又有生产经营性质的,既有事业性质的又有企业性质的,财务管理体质也不相同。所以,基层水务系统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办法及实施细则应包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则、企业财务管理规则与财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还要结合水务系统的特点及业务类型制定适应于基层水务系统的务管理及监督办法。

22设置总会计师岗位总会计师全面负责整个水务系统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总会计师直接对水务主管部门单位负责人负责。总会计师应具备相应专业素质、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总会计师应从长期从事会计、财务、预算和资产管理等相关工作,熟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及财政预算、国库和资产管理等法规制度的人员中选拔。

总会计师应该行使以下职责:①全面管理整个水务系统的日常财务会计工作;②指导制定整个水务系统的财务管理政策及工作程序;③指导并参与下属企业的经济合同的制定与执行;④指导并监督下属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审核决算编报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⑤负责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并督促相关人员认真执行;⑥督导财务人员执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税收、国有资产管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等法规和制;⑦定期或不定期对下属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指导、定期检查下属单位财务状况;⑧审批财务收支,审阅财务专题报告和会计报表,对重大的财务收支计划、经济合同进行会签;⑨定期或不定期对整个水务系统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考核,确保学习效果,持续地为水务系统培训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⑩编制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确保按时发放工资和正常的经营活动开支;B11负责内部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以及会计监督检查、指导各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纠正违规,堵塞漏洞;B12负责审计下属企业财务报表、并对企业的运营状况出具分析报告,及时向水务主管部门单位负责人汇报整个水务系统的财务状况。

23加强下属单位财务队伍建设

一是改变任用财务人员的方式。主管部门可以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主管部门可以派一名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员担任下属单位的财务骨干,并实行轮岗制。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定期述职并报告工作。实施会计委派制度,有利于对下属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对于那些自比较大下属企业,由于业务复杂、业务量,需要的会计人员多,要求的技术能力强,可以直接向社会招聘优秀的财务人员。

二是组织水务财会人员培训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早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会计行业的知识结构也随之而发展,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刻不容缓。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学习和培训形式可以是多样化,可以单位内部组织的学习,可以采取鼓励员工考取证书的形式自我提高,可以采用网络学习,也可以采取高层次的面授培训的形式。

3强化对下属单位的审计监督职能,推进依法科学理财

主管部门应加大水利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对水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主动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管,加强对工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管理,严格工程结算和资金拨付流程;做好已完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的准备工作;积极配合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审计检查工作,确保资金安全,国有资产安全,干部安全。

4在水务系统实行财务管理绩效考评制度

对财务管理的成果实行绩效考评是另一种监督手段,同时也一种激励措施。主管部门应设计业绩评价体系,业绩评价体系应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实现对下属单位客观、公正的评价。确定业绩评价体系后,应向下属单位下达业绩评价目标值,并对下属单位业绩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提醒偏离目标的单位及时查找原因,及时纠错。期末,在系统内业绩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实行奖罚。业绩评价的范围不应只限于对主管部门本身和下属单位的考核,也包括对下属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财务人员的考核。通过实行考核制度,可以全面提升财务工作绩效,杜绝懒散等不良风气。

5结论

总之,要想实现基层水务事业的大发展,确保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思想,适应财政、水务等改革体制,创新管理思路,加强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与监督,促进水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业实训财务总监总结篇8

(一)主动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

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经济运行中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在紧环境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狠抓政策落实。及时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促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力保障企业发展、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以及促进出口、引进人才、稳定房地产市场等政策措施的资金需要。迅速筹措政府资金,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按照支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事业的原则,加大社会保障、科教文卫、交通基础设施、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投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提振社会各方对经济发展信心,保持经济发展良好态势。

2.营造企业发展环境。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补贴、贴息等多种手段,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解困,助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安排技改贴息资金,加快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步伐;对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配套资金补助,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鼓励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降低贷款企业成本。

3.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大对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灵活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支持重点园区建设。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深入实施服务外包发展行动计划,尽快形成现代服务外包业高地。大力推进环保节能工作,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用于清洁生产项目、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能源审计项目等方面。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贯彻“三自”创新战略,全方位地支持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建设。加大财政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加大科技资金整合力度,将科技资金集中投向于光电产业园、可再生能源、新材料基地等重点区域和工业研究院、生物环保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北大小核酸等重大科技项目。

(二)突出重点,民生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

在做优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坚持公共财政就是百姓财政的理念,加大以民生为重点的公共事业投入,财政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强农惠农、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均为历年最高。

1.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统筹步伐。加大就业扶持力度,积极落实职业介绍、社会保险、职业培训财政补贴等各项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多渠道、多途径促进和扩大就业。全市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制度实行并轨,低保标准分别从320元/月、240元/月统一调整为350元/月。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调整为50周岁,与城镇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接轨。在养老年龄一体化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每人每月提高60元,增长幅度分别达到46%和37.5%。深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60周岁以上的老年居民个人免缴参保费,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市、镇两级财政“埋单”。启动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为城乡低保对象每人发放物价补贴,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实施医疗救助,使特困人群看病不再难。

2.巩固财政支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重点支持农业现代化园区、粮油和果蔬菜基地、生态农业基地等载体建设。按照“五个统一”的要求,改造农村危桥5[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3座。按照国家对粮食直补工作的新要求,依托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两个平台,实现了财政涉农补贴“一折通”软件和“中国农民网”有效对接,于5月底全面完成粮食直补发放工作。继续实施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并对2009年遭受台风袭击的水稻出险农户进行了理赔,发放保险理赔款395万元。

3.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公共服务的设施建设与产品供给并重的理念,按照建设资金由市、区镇、村按4:4:2比例负担,经济薄弱村由市镇两级财政各按50%比例负担;日常运行经费由区镇、村分担的原则,建立健全以市、区镇两级为主体的财力保障机制,通过村或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载体建设,全方位提供统一的文化体育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社会安全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全力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三)注重完善,财政改革管理进一步深化

财政部门坚持以创新促规范,以改革强管理,在深化各项财政改革上加大力度,预算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财政改革取得新的进展,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1.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各区镇全面推开。进一步推进网上远程申请支付工作,扩大网上查询、制单的单位范围,为单位报帐提供便捷服务。在市级机关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将结算范围覆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公用经费支出和原使用转账结算方式的小额商品支出。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基础性工作,在对各业务科室的财政资金清理、整合的基础上,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核算、统一支付模式。

2.完善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在总结市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全面推进区镇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商业银行在授理环节,做好首受负责制工作,确保“票款”一致;加强银行间的纸质票据的交换工作,减少待查资金的数量,加快单位对账的效率。“市、区镇两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有效实现收费‘零增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9年度*市效能建设创新奖荣誉称号。

3.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加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市财政局被省财政厅评为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按照所有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原则,将所有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房地资产全部委托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集中开展租赁经营活动,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不再经营出租物业。加强了六家国有监管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服务,2009年度根据国有监管企业资产类型和主营业务的特点,实行投融资建设类企业和产业经营类企业分类考核。进一步加强外派财务总监工作,完成了财务总监的交流轮岗。

4.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采购业务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从采购计划审批下达,采购项目文件的管理、合同管理,到最后付款的整个政府采购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优化了业务流程;通过与网上监察平网,使政府采购业务受到监察部门的全过程监督。

5.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开展编制项目建议书工作,以加强造价控制。出台了《*市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对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实施范围、决策程序、组织实施程序以及代建费用等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出台了《*市政府投资项目财务决算审批办法》,以加强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完善基本建设项目形成资产的移交和管理工作。

6.完善财政监督管理体系。根据《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制定出台了《2009年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要点》,从收入监督、支出监督、会计监督等五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检查项目,加大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污水处理费征收、“两彩”自查、教育费附加征收等民生领域方面的监督力度。该要点被省财政厅转发各地财政局,要求参考学习。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除了开展省厅、苏州市局的职业教育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指令性绩效评价项目外,还根据自身需要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包、重点技术改造财政投入等绩效评价项目。

(四)凝心聚力,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以勤政、优政、廉政为目标,以服务型机关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财政系统内部建设,增强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财政部门科学理财,服务发展的能力,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财政系统在市委组织的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并荣立集体三等功;获得上级有关部门以及条线表彰的荣誉共有46项、51人次。

1.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干部教育。加大了“请进来”的力度,先后邀请财政部科研所所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市纪委副书记、南京财大教授等一批高层次、高质量的师资前来授课,拓展干部眼界,开阔干部思维;通过为中层以上干部赠送参考书等形式,为干部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营造氛围;对新提拔的中层干部进行集体诫勉谈话,勉励他们在新起点上迈好新步伐。开展廉政防控标准化工程工作。通过上级为下级找、下级为上级找、班子成员和科室之间互相查找的“三个互相”,查找潜在风险点,每个工作人员都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将个人廉政风险置于台牌和党员之家公示墙进行公示。开展中层干部评议工作。根据市委要求,结合财政部门实际,将评议对象扩大到财政分局、支付中心副局职干部以及科室、事业单位的正副股职干部,认真选择服务对象,加强对评议结果的应用,从而增强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准确识别干部,提高选人用人质量。

2.开拓会计服务新领域。开展会计法规制度宣传教育,及时举办《企业所得税法》培训讲座,近500人到场聆听;将《企业所得税法》列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共培训1.6万人;委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培训企业中高级财会人员39人;在局网站举办“*市网上会计知识竞赛”,有17579人参加了网上答题。实行双休日报名制度,在会计从业资格报名期间还开通了夜间报名,努力方便学员。目前在函校已开设会计从业资格考前辅导、会计实务操作培训等十个培训项目,基本上做到了会计人员的一站式培训服务。

创业实训财务总监总结篇9

具体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突破、三项成果、四个力度、五个重点、十个举措”。

一、围绕一个中心围绕着打造城市组团建设这一中心开展质监各项工作。

二、力争两个突破、力争**年全局系统经济收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入总量有新突破;、力争**年度质监业务经费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有新突破。

三、巩固三项成果、巩固县乡镇(街道)“三合一”质量安全协管员质量安全监管经验,深化工作规范,进一步发挥协管员作用;、巩固腐竹专项整治成果,加大监督检验检测力度,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侯质监事业发展。

四、加大四个力度、加大名牌培育工作力度,争取**年省名牌、福州市产品质量奖10个;、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积极动员辖区内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个,行业标准2个,地方标准2个,采用国家标准1个,培育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1个,市级1个;、加大对辖区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努力使我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达到90以上;、加大对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管理和服务力度。

五、抓好五个重点、抓好“质量兴县”活动,重点促进“品牌兴区”、“质量兴企”工作深入开展;、抓好县食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筹备工作,重点协调县政府和省、市局对经费、人员的支持;、抓好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监测,重点开展食品和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抓好党建“三级联创”活动,重点促进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抓好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重点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

六、采取十个举措、加强对加工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管。主要是获证企业、前店后厂五类食品、小作坊的监管。确保加工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巡查率100,年审率100,监督抽查覆盖率100,产品平均合格率95以上,无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

、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着重加大企业使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力度,加强电梯使用安全的监管工作。

、加强重点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巡查率达100,获证企业年审率100,产品检验平均合格率90以上。

、加强行政执法力度。积极拓展行政执法新项目,推进行政执法有新突破。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制度和具体程序。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案件办理情况交流分析会,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案件办理质量和运用法律法规水平。

、加强财务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当家理财意识,开展财务五项报表自查,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继续实行财务公示制度,重大开支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研究把关。

、加强政风行风效能建设。继续聘请民评代表、政风行风监督员加强监督,通过走访企业、电话回访企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认真疏理并整改。

、加强信息宣传报道。加大政务信息报送和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完成省、市局要求的新闻报道和政务信息数,并争取进入市局系统前三名。

、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干部队伍培训教育学习。科学编排教育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增强学习培训效果。完善干部职工考核体系,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结合新形势下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执行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客观,提高考核质量。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将年度考评、文明单位的奖励工资等与干部职工的平时绩效考评相挂钩,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创业实训财务总监总结篇10

一、《规划》对基层国库业务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规划》深入透彻地分析了国库业务发展的新形势,对新时期国库部门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履行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能,不断完善国库管理体制,夯实基础,强化约束,拓展服务,激励促进,建设现代化、科学化新型国库勾画了宏伟蓝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基层国库建设发展的目标导向。《规划》是为谋求全国国库发展而制定的,在一定期限内的预期目标和行动方案,具有全局性、宏观性、纲领性等特点,强化了对全国国库事业发展的指导。其中,目标是《规划》的第一要素,体现了国库业务发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各级国库的共同愿望,体现了决策层的预期和意图,对确保国库业务发展始终处于正常轨道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对基层国库内控防险的规范约束。要实现五年整体目标,必须对各级国库业务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规划》为国库业务发展提供了总体规范,是基层国库内控防险行为的一根准绳。各级国库依据《规划》基本原则,严格内控监管,坚持依法行政,把住三个环节(即制度控制,相互控制,组织监控);突出三个重点(即全面常规检查,加大突击检查,强化事后监督);采取三项措施(即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和重点抽查);严格责任追究(即对重大风险隐患、差错事故、资金案件实行责任追究和考评“一票否决”),以维护财经工作持续,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三)是基层国库服务社会的平衡协调。由于预期目标和现实条件间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要做好国库公共服务工作,就要进行协调,“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国库工作中的问题”,做到大体平衡,努力实现预期目标。各级国库牢固树立为各级政府、财税部门、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思想理念,守创并举,建立创新常态机制,拓宽了国库服务领域。

(四)是对基层国库队伍的凝聚激励。《规划》提出,要培育先进的国库文化,打造“五型”国库干部队伍,构建和谐的国库发展环境,为此,各级国库积极凝聚团队意识,发挥团队的整体功效,把文化建设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坚持财税库关定期联系会议制度,组织业务考察,加强横向、纵向联系,促进业务的顺利开展;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班,以提高基层主管的履职能力和业务管理素质,较好地激发了基层国库干部的学习工作热情,有力推动了全辖国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制约基层国库有效实施《规划》的不利因素

《规划》在基层国库业务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指导实际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对于《规划》所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制约了《规划》在基层国库中更有效的实施,主要表现为:

(一)基层国库人员组织机构成为国库战略目标圆满实现的瓶颈。一是机构设置制约国库业务发展。基层人行改革和职能变化后,国库部门与地方财、税部门的联系更加密切,对外监管任务日益繁重,国库部门的重要性凸显。但由于县支行没有独立的国库机构,部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未按照行政区设立,许多县级国库和全部乡镇级国库只能交由商业银行,国库管理工作往往受制,在完成部分重要的国库工作方面感到力不从心,这与总行提出的“县支库的职能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观点相背离,不利于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是人员配备难保障。县支库需配备专兼职国库人员6人以上才保证正常的业务运转,而有的支库实际从事国库业务的正式专职人员只有2-3人,其他均为一人多岗、跨部门互相兼职,难以满足制约机制的需要;在干部构成结构中,主要是业务操作型人员,管理型、科技型人才少,既懂财税、计算机又懂国库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加上近几年,基层国库进人渠道不畅,流动性较大,县支行人员基本上是负增长,人员、业务量和岗位设置三者间的矛盾难以合理解决,国库职能作用难以充分的发挥,也不利于国库资金的安全。

(二)县级国库资金清算渠道不够畅通。现有的县级国库核算模式是县支库间接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凡涉及大小额支付的业务均需通过中心支库才能到达收款人,这样的清算模式严重影响了资金到账速度,增加了人工操作成本和难度,且中心支库存在无原始凭证而汇划资金的风险隐患。同时,国库办理直接支付业务作为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已在部分支库推广,而国库部门相对落后的资金清算方式致使直接支付业务不能实时记账、实时到账,违背了财政集中支付改革实时到账的初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及预算单位对人民银行办理直接支付业务的效果评价。

(三)国库监督管理的深入执行难度大。一是监督的职责界定不明,行政处罚的规定不够全面。《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只简单地要求国库发挥监督作用,但监督的职责分工与监督范围界定不具体。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国库部门能对国库或下级国库进行监督管理,而对税收合法、合规性和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问题只能监督和建议,而不能实施相应的处罚;二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库部门对财政机关的监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地区的预算单位一般多采用授权支付方式,在开设零余额账户的清算银行取得和使用财政支拨资金,导致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无法准确掌握财政资金的支出方向。同时,由于预算单位使用资金时间的不确定性,在先支付后清算的方式下,国库部门无法知晓和预测库款余额的变动情况,这种局面将不利于国库对预算执行监督职能的发挥。

(四)改革与创新受到国库制度的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财政和征收机关的配合。随着各级国库业务创新的深入开展,基层国库往往遇到一些法规制度上的困惑,部分创新业务上级行没有统一的制度规定,而是由开展了创新业务的分支行自行拟定相关规定,权威性不够,如现有法律规章中关于国库现金管理的规定属于空白,没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对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主体也没有明确规定,虽然人民银行依法行使经理国库职能,国库资金存放在人民银行国库,但支配权并不属于人民银行,法律层面上人民银行无法以操作主体参与国库现金运用,而国库现金管理在欠发达地区更是难以推动与实施。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国库部门在进行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时,深刻感到与财政和征收机关的沟通、配合与协调程度,也影响着工作进度与系统开发程度,一些好的设想甚至因为沟通不畅而只能暂时搁置。

(五)国库信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一是统计分析作用挖掘不深。从基层国库特别是支库情况来看,统计分析工作往往被忽视,基层国库仅仅满足于向政府、财税部门提供国库收支数据,偏重财政、税务部门提供的信息分析资料,信息获得的质量和数量有限;二是预算外资金未纳入国库管理、预算单位多头开户分散支付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不能准确监控和反映财政资金的实际运行情况,无法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因此国库部门的统计数据在政府和货币政策制定部门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得到各方的充分认可。

三、基层国库更好地执行《规划》的对策及建议

围绕《规划》所制定的国库业务五年期发展目标,从国库业务发展趋势来看,国库业务必然要从现有的管理方式和核算方式上突破,以国库集中核算系统为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各部门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集中将是最佳的国库业务方式。根据“统一规划、科学组织、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化人员机构,切实提高国库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强化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能,推动国库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的现代化一流国库奠定基础。

(一)合理配置人员,优化机构设置。一是积极向人事部门反映,要求应充分考虑各项因素确定县级机构的合理布局,尽快完善机构改革方案,稳妥实施,及时为县级支行补充新鲜血液,并且优先保证国库部门业务需求。二是要高度重视对国库部门的领导和支持,加强国库力量,争取国库机构单设。三是强化人事激励,弘扬国库文化。引入竞争机制,及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提升员工的成就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推行国库业务绩效挂钩、实行风险金管理,使员工产生危机感,从而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快系统推进,提高核算质效。及时推广运行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系统,实现数据传输网络化,会计核算电子化,信息下载共享化。通过横向联网,实现与各级财税、银行等部门的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通过现代化支付系统,实现财政收入资金直达入库,减少收入入库环节,提高入库速度,最终实现收入实时划分、实时入库。减少财政资金支付环节,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到账速度,满足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并成为推动人民银行国库工作发展的强力引擎。

(三)加快立法进度,明确与界定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的监管职责。建议对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及1989年颁布的《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进行修改,明确国库组织机构形式、监督范围和权限、处罚措施,争取法律赋予人民银行对财政和征收机关办理预算收支业务监督权,积极争取国库统计数据的法定公布权,强化人民银行对财政资金第三方制约力度,这将有利于公共财政资金制约机制的实施。并对国库现金管理、直接办理集中支付等业务提供法律依据,彻底解决国库部门在业务拓展和服务创新中的法律困惑,提高国库部门的公信力。

(四)调整管理思路,改善创新环境。继续推进深化服务创新,既不能不切实际的盲目追求业绩,也不能过分拘泥风险管理,固步自封,小心翼翼,要调整管理思路,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思维,进一步规范创新业务操作,用法规制度保障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积极寻求地方政府、人大、财税、银行等部门的支持与理解,定期召开联席协调会,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互通情况、达成共识,形成和谐统一、良性循环的国库资金管理氛围,切实提升国库公共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