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交流研讨会发言材料十篇交流研讨会发言材料十篇

交流研讨会发言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56:21

交流研讨会发言材料篇1

大家下午好!

回想去年这个时节,我们也是在这里,大家济济一堂,分享生本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聆听各位领导专家给我们工作的点拨指导。又一年过去了,在座各位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应该体会更深了,我们是否享受到生本教育给我们课堂带来的大变革,孩子们在生本教育环境里是否有显著变化,今天上午的几节精品课例的展示,大家畅所欲言的探讨交流,应该是对我们开展生本教育又一年来最好的诠释。在此,我也代表开封中学,就一年来我校开展生本教育的情况给在座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做一个汇报,以期得到大家的点拨指正。

一、一年来我们开展的主要工作。

1、着力强化学校硬件建设,为我校生本教育健康有序开展铺路搭桥。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年来,学校在打造硬件设施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依凭国家项目工程,修建大型学术报告厅,改造和芬教学楼,建设校园网络平台,网络教室录播间,每个教室装备全套多媒体电子白板。增加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有序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有了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师生在生本教育活动中参与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2.学校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强化交流合作研讨。

一年来,学校先后派骨干教师到宜川、成都、广元、下寺学习考察,又请专家来学校讲座,大部分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对生本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堂教学有了改进,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学校借鉴宜川中学模式,强力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初中各年级建立了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初步形成了“生管生,生教生”的常规管理模式。

3.学校围绕生本教育大刀阔斧的改革课堂模式。

学校着力从学生入手,变讲堂为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的减少教师的无效或低效的灌输式填鸭式式的课堂结构。从教师入手,变教案为学案,从教师的教案写作,课堂要求,作业批改,阶段性检测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调整,在追求高效课堂的道路上,除去了一些传统的过时的死板束缚,在老师的指导下,课堂能够真正地生动,生成,生长。

4.通过校本教研常规活动,优化生本教育的具体操作步奏。

在生本教育研讨过程中,我们重点对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和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深入研讨,让学生的前置性作业能够及时高效的完成,并且通过长期规范,基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大程度地克服了一些学生把前置作业任务形式化,为完成任务购买相关的资料,找现成的参考答案,放弃了搜集和探索过程等不良现象。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由最初那种参与意识弱,两极分化严重,和交流过程中逢场作戏的,莫名其妙的,走马观花的,虚情假意的无效交流现象,现在基本做到了在教师的鼓励下,通过合理的分组搭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讨论与话题无关的内容少了,涉猎问题的广度增加了,理性思考问题有了一定地深度。

二、我们在生本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困惑。

在生本教育实践中,我对以下几个问题体会十分深刻,很是困惑。

1.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变与角色转换一时难以到位。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一代传一代,教师的思维模式中已经形成了主动给予知识的“灌输模式”,而学生一直以来也养成了根深蒂固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要突然之间打破这种模式,进行思维和角色转换,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模式,颠覆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已经渗透骨头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蹴而就也是不可能的。由于这种转变一时难以到位,生本教育活动显得推进缓慢。

2.教学模式与当前应试教育现状存在不相适应,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校高考亚历山大,教师跨跨年级现象严重,在初中搞生本,到高中搞应试教育。很多时候显得无所适从。并且生本教育教学方式与目前考试要求相脱节,甚至相背离,让学生不得不处于为难、痛苦的境地:一方面,学生们乐于接受互动性强、活泼有趣而又压力相对较小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面对需要大量基础性知识的考试。在考试现实面前,由于生本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这些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所以往往出现生本教育开课一学期后,学生成绩整体不升反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3.部分学生过于重视交流和讨论,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生本教育的新意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实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但在实践中,一部分学生对生本教育存在误解,乐于搜集资料完成课堂交流和讨论,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讨论交流很热烈,一堂课下来,大体思路清晰,观点掌握了,但一些基础知识还是没有掌握;或者是主动参与讲课的同学明白了,其他听课同学还是不明白;或者是课堂上学生讲的不明白,还是需要教师讲。虽然,学生最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但能力恰恰需要知识提供支撑,没有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提升的能力也是不牢固的。

三、我对进一步实践生本教育的思路探索

生本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作为教师而言,在实践生本教育中,结合我个人的体会和感受,我认为应当把握好几个重点:

1.进一步理解生本教育的内涵: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具体教学实践上就是要深入研究和了解学生特点,尽可能把握学生的个性与心理的特点,掌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做到“知根知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就是要求教师不附带任何条件去对待学生,尊重他们学习的天性和思维,不能嘲笑和贬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活动,不带个人好恶,不管优生差生都要给予平等的机会,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才会全身心参与到生本教育中来。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依靠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教师要把从教育内容的确定,到教育形式的采用,以至教育过程的主持、检查、评比等等,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做,这样,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样学习效果也就能事半功倍。

2.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认真备课,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把学生调动起来,什么时候让学生学,以什么方式学?什么由老师讲,讲什么内容等等,这些内容都要有精心的设计,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前置性小研究,向学生提出的分工要求应简单明确,而且不能太深太繁杂,使学生认为这些事情自己还是能做到的,他们更愿意去做。

总之,教师的“讲”要恰到好处。生本教育以学生为主,并不是就不需要教师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讲”要讲到点上,一定要达到精粹、精炼、精彩,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要“以学定教”。教师还要着力讲难点,讲规律,教方法。

3.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中有对生本教育存在误解,认为生本教育就是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其实,在生本教育中,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还是要求掌握的,不然的话,即使你在课堂讨论中能侃侃而谈,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都可能成为纸上谈兵,解决问题能力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内容和练习题的选择,教学的内容和练习题不求多,要求精,组选那些典型、举一返三的内容和习题,使学生做会一个题就会做一类题,教学才有高效率。

4.继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当前教研意识淡薄的大环境下,教师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职业倦怠,满足于现状,凭经验教学,科研意识淡薄,那种传统的满堂灌显得十分轻松,而课堂生成的很少,不利于学生发展。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生本课堂”全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冲击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让教师的思想产生冲击,激发教师合作的意识、科研的意识,并在学校的有序诱导下进入专业成长的有效轨道,自觉提升教学素养,增强课堂教学的执行力。

交流研讨会发言材料篇2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做好新疆工作的“纲”和“魂”。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大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节点,是新疆工作的新起点,是引领新疆工作在错综复杂中守正创新、在矛盾风险中胜利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陈全国书记强调: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忠诚坚定、强化担当,团结带领各族党员干部群众,聚焦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奋力把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征程,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的新疆。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高举法治旗帜、树牢法治思维,实现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促进各族干部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推动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爱疆、稳疆兴疆统一战线,筑牢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疆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的民主权利;加强现代文明教育,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恩党的关怀、厚植爱国情怀,努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征程,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的新疆回望过去的五年,新疆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效,这五年,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经济实力显著増强、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民族团结发展进步、宗教领域和谐和睦、意识形态阵地巩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这五年,依法治疆推进有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交流研讨会发言材料篇3

不久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盛典的举行,使举国上下人心空前凝聚,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坚定了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决心。在这种背景中,四中全会的召开,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疑更有深刻意义,更加鼓舞人心,也更让人信心倍增。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就在于找到了中华民族的长处和特点,就在于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和完善了国家治理,即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求真务实、守正创新,围绕坚定制度自信,深入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经邦有术,持之以理。”更应该看到,要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既需要固根基,也需要补短板,既需要强弱项,也需要扬优势。正如四中全会所提出的,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制度体系。惟有如此,才能让制度体系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治理信心,从而逐渐实现既定目标。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我们应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真正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根本保证学习深、领会透。要充分认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在于有这个核心领航掌舵,有党中央坚强领导;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抚今追昔,我们更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交流研讨会发言材料篇4

心得体会1

近日,中央“XX”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XX”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翻开中国共产党98年的历史画卷,是风雨兼程的98年,是波澜壮阔的98年,是自强奋进的98年,是积极进取、不断自我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的98年。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历史地成为,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安康,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向繁荣昌盛的中流砥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和心声,顺应了历史的规律。路走对了,结束百年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顺理成章了。尽管有曲折、有困难,尽管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充满着探索和艰辛,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好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和回答了这个重大课题。

党的成立之日起就已改造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发展为己任,以星星之火为燎原之势,带领人民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在近百年气势磅礴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中蕴涵着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承载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涌现出令人敬仰的英雄模范人物。在系列讲话中也曾多次讲到学习历史,学习党史的重要性,用生动语言把历史称之为最好的教科书,将中国革命历史比喻为最好的营养剂,强调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心中就会增加更多正能量。

通过学习党史,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段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以下是学习党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学习党史是党一贯性的要求,学习党史不是现在提出来的,从党成立到现在,我们有好多次学习党史的高潮。尤其是从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后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个任务提出来以后,学习党史变成了全党的一件大事。

二、学习党史尤为重要。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是正确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方法。对于党员而言,学习党史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是每名党员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加强党的历史知识教育,是促使党员从思想上真正入党的必要途径。尤其对于我们担负特殊职责使命的而言意义更不止于此,只有勤学常温党史,对党的历史了然于心,才能深刻体会我们党奋斗历程的艰辛,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才能不断从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得到启迪和警醒,才能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去克服前进路上遇到的各种迷惑和艰难险阻,维护肩负的神圣使命,圆满完成职责任务。

三、学习党史,关键是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能真用。要积极主动地学,而不是“用时翻书”;要全面系统地学,而不是寻章摘句;要带着问题学,而不是死记硬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党的历史了解得多了,自然会增强对党的归属感。要善于透过历史进程把握历史规律,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不因现实不完美而对未来失去信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地相信党、拥护党、依靠党、捍卫党。

四、学习党史,重点是学习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有过惨痛的教训。纵观党的历史,党执政形成的规律性认识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必须坚持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必须坚持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坚持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要对这些命题提出的背景、结论形成的过程及中途曾出现的曲折等进行认真学习和把握,反复研读,细心领会,深入思考,融会贯通,不断提高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自己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五、学习党史,根本目的在于以史鉴今、以史促今。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效果要用实践的成果来检验。要把学习党史的心得体会,转化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实际行动。一是要结合学习党史不断增强党员意识。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性质、纲领、章程、宗旨、历史使命和路线方针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党性分析,查缺补漏,改进不足,不断强化自己的党员意识,提醒自己时刻不忘党员身份,时刻不忘党的历史使命,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险关头豁得出来。二是要结合学习党史模范实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等等。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的“传家宝”和政治优势所在,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过程、历史意义,仔细思考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实意义及如何去继承和发扬,立足本职工作,找准实践的切入点,努力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三是要结合学习党史扎实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作为党员不仅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上关于群众路线的著名论断,还要认真学习党实行群众路线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不实行群众路线的惨痛教训,认真学习为人民服务先进历史人物的感人事迹,更加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更加积极地参加党组织开展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立足实际扎实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总而言之,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通过认真地学习与反思,我深知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作为一线教师,工作压力没有合理地调节,这些都是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用工作成绩回报党的关怀,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的忠诚。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心得体会3

这两天的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浅。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8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觉得应该做到两个“牢记”和两个“必须”。

这两个牢记,一是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理想信念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共产党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我们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正是因为每一名共产党人都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二是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学习党史,必须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党的历史虽然只有98年,但党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冷静权衡。如果只学其法、不究其义,一味效仿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就很容易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寻求出路、解决问题就更无从谈起。

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98年的历史长河,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坚定不移!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心得体会2

最近一段时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回观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句毛主席的词在脑海中浮现“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但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1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强,已经走过了98年辉煌的历程。

这98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救国之路,成成败败,经历了许多坎坷,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我们的前辈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就算只剩一丝希望,也要用尽全身的力量把它握紧,直到胜利的光芒洒落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国初期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是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

面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从1949年建国到2019年,中国从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成功、从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穷二白到今天成功承办了奥运会、世博会,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的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国际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断提升,这一切让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让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党的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党的先进性始终是贯穿党的建设的一条红线。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当时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直至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期间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率先示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是党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先进性的生动体现。今天我们的中国人民,在胡锦涛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阔步前进。

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我市实施清水工程,这是我市创建生态城市、构筑生态宜居高地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低碳经济、改善人居环境、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名党员,我应该时时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执政为民,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清水工程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责任重大,这是一场治理水环境的攻坚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结合各项工程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寻找工作重点,坚持靠前指挥,减少层次,解决问题,深入调研,综合分析,找准难点,突破瓶颈,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踏踏实实把清水工程做好,为天津建成生态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流研讨会发言材料篇5

传统的集体教研一般是一种集会式的群体研讨。在这个群体研讨中,常常是“石本无火,相激而生灵光”。人们在这种情境中,直面交流、感染和熏陶,会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我们倡导情境教学,为什么不能把这种集会也看成一个情境教研呢?面对面地交流、研讨能够生发出一种准确、迅速、机敏的直觉判断力,增强自我即时的辩论水平、应变水平。集会教研给人一种真实感、亲切感、成就感。人们在文化磁场中彼此的思想得以碰撞、吸引、吸纳、融合、生发、创新,在砥砺中进步、成长、明晰……人的精神主动性,思维的机智性得以彰显。

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信息来源多样化,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在这种情况下,集体教研受到很大挑战,如何解决二者关系,是摆在许多学校面前的问题。我们认为,尽管网络教研有着许多优势,但是也有其自身问题:一是网络上材料多,良莠不齐,因为这些材料没有经过认真的筛选和甄别。二是网上的材料针对性不强,需要老师们严格筛选整合,加工处理,相互协作,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自己地方特色“菜”来。这样看来,集体教研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正因为如此,我校采取的是传统教研加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方式。即利用网络的便捷搜索把握鲜活的相关材料,各自准备自己的“文件夹”。再利用集体教研对素材进行研讨、辩论、讲座,进行深度教研。深度加工、深度挖掘、再提炼、再创新。穿插着利用网络解疑难点,推波助澜,二者相辅相成、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具体看,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学生机),规定教师按照自己的特点先在自己电脑上备好课,然后发到学校指定的服务器文件夹上,大家通过网络进行共享,每周三、五是统一集体备课时间,为了增强教研的实效性,每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计划、有主持人、有中心发言人、有整理记录人、有明确的研究内容或主题。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教参、教辅用书,通过网络搜索、“充电”等准备,做书面说课发言材料,再以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切磋,观点交融,共提高、同发展。这种教研还力求打破以本学科、本年级教师为主的教学研究,实行同学科跨年级、跨学科、跨年级的主题式教学研究活动,如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召开经验交流会,进行案例学习研究等,在此过程中随时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查找、自我的学习,并将成果发在“共享”里,形成教师合作、互动、共享的格局。有效利用网络与传统教研这两条主线,并行不悖,共同发展,即“双线教研结构”,老师们感觉良好。传统教研的严谨性、规范性亦可以弥补网络教研的不可掌控性、松散性,可以这样说网络教研是传统教研的一条“高速公路”。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新吴窑小学)

交流研讨会发言材料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小组合作合作与交流合作学习

讨论学习,古已有之。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就是早期的讨论教学模式。近代以来,杜威的“活动课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相继问世,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例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新课程的实施与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历史学科所具有的过去性、综合性特点也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最有效的途径。

从教学设计角度考虑,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有三个步骤:课前准备——课堂合作——课堂评价。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等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与实践。

一、准备策略——精心准备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与质量同事前动员和准备关系极大。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呢?建议从以下三个环节精心准备。

1.精心设计问题

精心设计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前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就是问题,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使学生深入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认识“庐山真面目”。从新课程的学习目标来看,问题的设计应体现新课程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从课堂学习过程看,问题是使课堂学习过程由教师主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化的桥梁,把学生置身于探索者的位置,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获得发展。因此,定题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在此环节设计问题主要应针对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一般指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或者与此相关的当前形势、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题目要源于教材,但要高于教材。例如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五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本课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政治与经济、科技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理论)、时间长(50年之久)、头绪多(探索与曲折、成就与挫折相互交叉),如何整合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课程标准内容、学习要求和会考标准,精心构思,使教材内容主题化、思想化:重点讲述四个模块,集中凸显一个中心思想,即通过对“两弹一星”“东方魔稻”“科学春天”“飞天梦想”四个模块的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突出本课的教学灵魂——中国的科技成就的影响力:感动中国,震撼世界。

2.适当补充资料

在历史学习中引进历史资料,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历史资料对于历史学习就如同自然科学必须要进行实验一样重要,同时,历史资料的运用也是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为了拓宽视野,深化认识,教师应该补充相应的历史资料或引导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资料的内容是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原始资料、史学界某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文献。资料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文字、图表、图画、地图及音像资料等。补充资料的途径主要是鼓励学生从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多方获取。为了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中下水平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经过择取的客观性的历史资料。例如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习中,要求学生课前分组查找关于“两弹一星”“东方魔稻”“科学春天”“飞天梦想”四个模块的相关成就和人物的图片、文字材料及影音材料等。现将“飞天梦想”组同学查找到的的探究材料:古人飞天梦想和神舟上天的图片。(略)

文字材料: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本课学习前我为学生提供的网址有:中学历史学习园地http://zxls.com;

中国科学技术馆http://cstm.org;中国国家博物馆http://nmch.gov.cn/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http://ihns.as.cn/

3.合理布置场所

课堂上,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活动,从参与合作的人员看,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多边交流。实践表明,每一个小组的特征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小组成员的互动行为和合作学习的质量。

一是小组的规模和构成。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实践来看,随着小组规模的扩大,小组成员会感到不满足,较少地参与讨论,较少合作,较少交流。小组规模扩大对讨论最大的影响在于每个成员讲话量的减少和主动参与者的数量下降。关于多大规模最适宜于小组合作学习,尚无一致结论,一般以4~6人为宜。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个人兴趣相近的成员组成的小组,其成员多倾向于有满足感,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讨论学习效果也比较好。价值观念和性格不合的人在一起很难形成牢固的小组。然而,性格不一致的成员组成的小组,在讨论需要多种理解和综合认识的问题时,效果比较好。鉴于以上的思考,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班级同学分成固定的8组,6人一组。

二是交流的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交流模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成员之间的交流是否经过教师;座位模式。实践发现,经过教师交流的小组在完成小组任务方面比较有效,但与直接交流的小组相比满意程度比较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座位模式主要有二种:①圆圈式模式。②行列式模式(如图所示)

无论是圆圈式还是行列式模式,都有利于每个成员与其他任何成员的交流,小组成员之间能快速地协调意见和解决问题,形成民主的小组讨论氛围。

三是小组的组织领导方式。不要固定小组的组织领导方式,应该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机会。我的办法是设计小组讨论登记表,格式如下:

通过表格的登记,可以避免由于学生缺乏讨论的基本技巧等原因而出现的一些妨碍讨论进行的情况:一是无人发言。因为每位成员都必须发表观点才能有记录。二是发言离题太远。如果没有发言记录,部分同学可能会在枝节问题上耗时太多。三是个别同学发言过多,总结发言时变成某一位同学的独家之言。另外,通过记录员和发言人的轮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组织策略——因势利导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专心倾听,并对其做出“谨慎的反应”。首先,教师要基本保持沉默,做机敏的倾听者,仔细追踪学生所说的一切,以便在需要推动讨论时及时地介入。其次,教师要随身携带笔记本,做讨论笔记。对小组合作分工是否合理、合作方式是否得当、讨论学习是否切题、讨论的史实是否科学正确等适时地予以摘记。其三,教师要做到适时、适量地参与、介入讨论,以确保小组讨论活动不离开主题和顺利进行。教师介入学生讨论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合作学习效果,那么,教师在什么情况下介入才合适呢?我拟提出以下建议。

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全面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上,或者在枝节问题上耗时太多。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明确当前面临的讨论任务,启发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一课学习中,首先,教师请各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成果(课前要求学生分组查找“两弹一星”“东方魔稻”“科学春天”“飞天梦想”四个模块的相关成就和人物的图片、文字材料及影音材料等),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这些成果。其次,教师根据各组学生代表呈现的材料,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全面解决问题。教师引导“两弹一星”组同学从两弹一星成就和这时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两方面入手,来理解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以及科技成就对国家国际地位的影响。引导“东方魔稻”组同学从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巨大希望着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又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通过对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导“科学春天”组同学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及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意识。引导“飞天梦想”组同学关注我国在航天航空等高尖端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影响——中国科技成就再次震撼世界!这些跻身世界前列的科技研究成果的取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引导学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出现某些史实上的错误。对于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清的重要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加以否定。而要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误区。例如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习中,“飞天梦想”组同学感叹建国六十年来科技取得的硕果累累,尤其是一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提出中国是科技大国、科技强国。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指出中国科技的“尴尬”——中国至今还未获得一个诺贝尔科技奖,让学生清醒地看到和感受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形成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当然,如果某个学生能发现错误则更好。

3.引导学生尊重和关注别人,听取他人见解。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由此获取的知识、能力、方法保存在自己的脑海里,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习的多数时间必须是由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但学习又总是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课本之间的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尊重和关注他人,听取他人见解。无论是小组成员之间还是小组之间,都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互相提高。特别是当其他同学发表不同见解时,也要认真地倾听并吸取其中有益的内容。在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中使自己能够发现和吸收来源于一切地方的有价值的东西。在相互尊重和宽容的环境中,新颖的思想才能生根发芽,蓬勃发展。伏尔泰说过一句名言:“尽管我不赞同你所说的一切,但是我却要誓死捍卫你说出他们的权利。”这条原则应当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态度。

三、评价策略——发展性评价观是对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升华

有学习,就有对学习的评价。学习评价是对课堂学习行为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必不可少。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强调在学习评价中要使学生成为评价的受益者和参与者,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形式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下面着重谈谈对教师评价的探索与实践。教师评价分为即时性评价(或随机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即时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又称随机性评价,它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表现出来的行为、状态和结果的及时评价,贯穿整个合作学习的始终。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双慧眼、一对聪耳和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并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拨。例如,在小组汇报交流的时候,小组成员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上,往往会忽略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自己。因此,每位同学发言后,教师应以亲切和热情的态度,肯定或赞赏的话语,用一两句话进行点评。点评的内容是发言学生思考的角度、主要观点或发言中的闪光点,它可以提示学生注意别人发言的内容,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发思想的碰撞,或启发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互相学习。当然,教师的即时性评价不一定用语言来展现,有时也可以运用体态语言:期待的眼神、赞许的微笑、鼓励的表情等。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参与要给予各种方式的鼓励,保护学生直接、平等地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

2.总结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性评价。好的总结性评价能够引起学生对合作学习活动的回顾,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和能力的内化。评价的内容包括:一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如发言是否踊跃、观点是否清晰且有新意、表达是否顺畅等。二是对认知结论的归纳总结。教师应把众多学生的发言归纳为几类论点,概括每类论点的论据,帮助学生理顺思维,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某些新认识不必得出一致的结论,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继续思考的余地。三是结合小组交流汇报的成果,指出学生思维方法的优缺点,指导学生掌握或注意一些历史思维方法。如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万事开头难,让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实践新课程的浪潮之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于友西,叶小兵,赵亚夫.《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赵亚夫.《历史学习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交流研讨会发言材料篇7

关键词:硕士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作者简介:朱建芳(1980-),女,江苏泰州人,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003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立项课题“医学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优化与构建”(课题编号:JGKt11_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147-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研究生应用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研究生不仅要能够读懂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拿到国际上发表,还要能与来访的外国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和合作,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准确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切实提高研究生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以实现国际交流的目的一直是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中重点探索的问题。南京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分意识到了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针对研究生英语听说能力存在的问题,在授课比例、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口头学术表达能力。经过一年多师生的共同努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研究生感觉受益匪浅。

一、硕士研究生英语听力现状

1.听说水平参差不齐,在听说课上普遍存在焦虑、畏难、逃避的心理

根据我们发给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五项英语技能中,研究生认为对他们来说最难的是说,其次分别是写、听、译和读。从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研究生的听说能力明显低于阅读能力,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尤其是参加工作时间较长的研究生进行语言表达时,往往会有很大的挫败感。由于发音不准确,加上缺乏相应的语言储备,很多研究生在课堂学习中常常感到焦虑、畏难、缺乏自信。

2.专业词汇量小,缺乏实践语言的机会

很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只开设医学英语阅读课程,忽视了对学生医学英语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我校刚入学的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没有学过医学英语,专业词汇量小,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研究生阶段医学英语视听说材料的学习。入学后医学院校的研究生科研任务较重,整天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课外没有练习听说技能的意识,也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听说,因此研究生除了在课堂上能少量地使用英语外,很少有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

3.缺乏正确的听力策略,口语表达能力较弱

在听力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研究生都是采用“自下而上”的“逐词听”的方法,因而学生所听到的只是单个的词,有时即便每个词都听懂了,但却不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或作者的观点,更无法听明白文章表述的思路。在口语练习中,学生在语音、语调、重音等基础问题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口语表达时中式思维明显,很难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提高硕士生英语听说教学质量的改革探讨

我校改革后的研究生视听说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医学英语为素材,将医学内容与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提供大量专业视听素材输入,并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口头输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创造良好的表达氛围,使学生克服焦虑心理,不断提高自信心和表达欲望,轻松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1.完善分级教学,并提高听说课的设置比例

研究生生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点在听说能力上尤其明显。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根据入学考试成绩将研究生分为a、B和C级,不同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水平,实施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侧重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因材施教,符合个性化的教育原则。另外,听说技能的培养在改革后课程设置中不断凸显其重要性。“医学英语视听说”和“医学英语读写译”这两门主干课程在每周教学中各占4个学时。可见,课程设置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尤其是说和写这两种输出技能,以提升研究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实施专业英语教学,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

学生在医学英语方面的不足使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比例,视听说的教学内容全部由原版医学视听材料组成。我校研究生使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i》和《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ii》,这两本书着重探讨健康通识和医学教育,侧重医学科普知识,是较为实用的教材。在教学中,我们根据难度适中、贴近生活和生动有趣的原则精选了16个单元,以每单元的两个医学视频作为上课的主要内容。另外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水平,选取丰富的视听材料,材料力求规范、权威,其中最主要的是选自世界知名广播公司视听节目,例如,VoaSpecialenglish中讨论健康的话题可作为C级学生在刚开始阶段的听力材料;美国广播公司aBCnews中的medicalminute语言简明扼要、难度适中,可选作课堂精听的材料。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次课的最后一段时间,教师还适当让学生观看“格蕾医生”、“豪斯医生”等美剧,这类视频不仅让学生接触到不少医学信息,更具有一定娱乐性,寓教于乐。总之,课堂教学视听内容尽量做到丰富、实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与其他课程形成一个有机的医学英语知识体系。

3.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术交际能力

交流研讨会发言材料篇8

【关键词】交际法中职教育英语口语教学

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英语口语教学,我发现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过分强调语法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其交际功能,已无法适应现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研究更好的教学方法,发现交际法更适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用。

一、交际法的定义

交际法,是以语言的“功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外语教学法。交际法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二、交际法英语教学的作用因素

教师在交际教学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协调和加强所有学生之间以及这些学生与各种活动之间的交际过程;二是在教和学的小组活动中充当一个独立的参与者。

后一种角色与前一种角色的目标紧密相关。这两种角色隐含了另外一系列教师所要充当的次要角色:首先,教师作为资源的组织者其本人也充当一种资源;第二,教师作为课堂过程和活动的向导;第三,作为研究者和学习者,应具有适当的知识和能力,有对学习的本质和组织能力的直接、间接经验。此外,教师角色还包括需求分析者、顾问和小组活动管理者。

在交际法英语教学中,教学材料同样是影响课堂交际和语言使用质量的重要因素,担任着促进交际性语言使用的重要作用。交际教学中通常使用三种材料:以篇章为基础的材料、以任务为基础的材料以及实物教具材料。

三、交际法教学活动形式

(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活动作为语言教学课的活动内容,是双方通过游戏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个片段,要求参加者走出自我,进入规定的角色。情景可以是学生在现实中经历过的事,如看医生、问路、购物等,也可以是尚未经历但以后可能遇到的事,如求职、投诉、咨询、采访等。扮演者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有关个人信息和模拟情景,编成一段对话。情景选择和当天课题相关,并把所需要的其他角色信息告诉学生,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准备一段对话。以下是我在教授asktheway(问路)一课时布置的角色扮演:

角色:alex,路人

情景:alex是加拿大人,第一次来上海游玩,正在外滩向一位路人问路,过程中应包含以下信息。

1.地铁站位置。

2.坐地铁是否能到达徐家汇。

3.如果不乘坐地铁,有没有更便捷的交通方式。

4.上海还有哪些游玩景点可以推荐。

(二)模拟活动

模拟活动与扮演角色尽管都要求参加者以假想的角色复现人物在某个情景中的言行,但扮演角色一般是一个参加者对一个参加者,练习语言技能仅仅是口语,模拟活动往往需要两个以上的角色,涉及的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进行模拟活动前,我将题目事先布置给学生,要求他们课下搜集资料、编写剧本、安排角色分配、排练和彩排,课上验收成果。

(三)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由几个人围绕某个问题或情况通过口语方式来交换看法或展开辩论。小组讨论除了帮助学生练习口语之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辩论技巧。学生通过讨论或解决具体问题,或探索抽象概念的含义,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做的工作主要有:首先是讨论话题的选择,话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其次是讨论过程的具体操作。教师在讨论开始前要让学生明白任务和具体步骤。讨论开始后,教师可以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随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为保证讨论正常进行,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供思考的素材让学生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在讨论前写发言提纲,在讨论中记别人的发言要点或语言错误,在讨论后写一份内容纪要或者对主题的认识等。最后是讨论结果的反馈。学生在讨论结束之后总希望教师能对讨论结果给予指点、做出评价,也想了解其他小组的情况,与别人做比较,希望能比其他小组做得好,得到大家的赞赏。教师的讲评可以是多方面的,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在交际法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模拟活动和小组讨论等课堂交际活动有很多点和好处。它给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给学生提供实战演练机会,并且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程同春.交际法理论与实践[J].外语研究,2004.

交流研讨会发言材料篇9

关键词:小组活动;任务;写作;合作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34-021.引言

写作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我市中学英语教师对阅读教学作出了大量大胆创新的探讨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写作教学该如何开展,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写作前活动(pre-writing)又该如何有效地操作,这些都是我们正在努力研究的方向。我们发现小组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和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它能使每个同学都参与直接到活动中,发挥出更多的自主性。因此,我们提出了"小组活动任务化"的策略研究,并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现将一个多学期以来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愿与同行商榷。

2."小组活动任务化"是什么

"小组活动任务化"是以学习材料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形式来组织学生通过思考、合作完成某一任务的小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任务的参与者(即小组成员)之间运用英语进行理解、交际的过程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语言、感受语言知识规律、表达自我观点、讨论有关话题。其最大特点是使学生的注意力逐步从语言形式转向语言意义和内容,学习活动贴近个人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通过用英语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或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语言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3."小组活动任务化"策略研究与实践

3.1清晰的任务目标。是指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达到的目标,可以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如掌握某一语言结构、训练某一语言技能等,也可以是培养学生兴趣和自信心等情感目标。

3.2合适的输入材料。包括教材中的对话、课文和现实生活中搜集的一些真实的语言交际材料(报刊影视与课外读物),甚至是教师自编的一些材料。

3.3易于操作的活动。写作前活动是决定一次写作能否的关键因素,因为只有足够信息量输入的写作前活动才保证了更好的写作的输出。并且,写作前活动应当选取一些易于操作的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快、更多的语言输入。

(1)问答游戏askingandanswering。问答游戏是最常用的写作前活动,因为提问能最直接地获取信息从而应用到写作中,学生通过有趣的一问一答游戏,有效地训练了目标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材料然后在小组内进行问和答,可以是一个学生问其他学生答,也可以交叉问答或者轮流问答,以达到理解短文内容并自觉使用其中所出现的短语和句型的目的。

在如下仿写活动中(见附录1),我用电脑给出一些问题的提示,who'sthat?what'shername?whatdoesshedo?whathappened?when…要求学生先用这些问题来跟同桌按实际情况进行俩俩说,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句型。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提问和回答,一轮下来,每人至少复习了10个句型,为写作扫清的难点障碍,并且都是学生主动地复习与归纳。问答游戏后,布置写作任务为仿写该短文,人物自定,这时候,大部学生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2)信息沟informationgap。在写作活动前,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只有问答者双方对某一方有想了解的好奇心或必要时,方才发问,而引起发问的这种好奇心或必要性便是"信息沟"。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活动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创设这种"信息沟",鼓励学生应用所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实践,促进学习,发展思维。

在treeplantingCamp的写作训练中(见附录2),通过对图片的特殊处理,使小组内每个同学拿到的图片不完全一样,形成"信息沟",学生要观察、提问、聆听、记忆、内化,到最后变成书面语言完整地描述出treeplantingCamp.

(3)话题讨论topicdiscussion。话题讨论是写话题类作文前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每个学生对不同的话题都有自己不同的知识积累,通过你一言我一言的讨论,学生不但扩充自己的词汇量,还对写作的话题产生了更多的认识,从而在写作中有丰富的表达。

在myfavoriteseason的写作训练中,我布置每个小组分别讨论四季中的一个季节,小组长在图表(1)记录大家所说的关于此季节的单词或词组,在各小组充分的讨论过后,每个季节选一位代表将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小组长可通过自己的语言地或利用图表(2)来描述该季节。

4)写作接龙活动jigsawactivity。写作接龙活动是"。信息沟"活动的一种形式。写作接龙活动通常会在阅读接龙活动进行后进行。首先,我把阅读文章分解成若干材料给小组的学生(每人获取的材料不同),让他们分别阅读自己的那个部分;然后,没读过部分材料的学生根据活动要求,向读过那部分的学生提一些问题以获得有关信息。由于文章被分成了若干部分,学生分别担任问和答的角色,直至全组成员都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最后,全组学生共同对信息进行加工,组成一段完整的材料或故事。

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都可用这种活动,如课文iammoreoutgoingthanmysister,分解为三组材料给学生做拼读活动,组内学生拿到的材料分别是关于"iamsmarter,ilike…,ihaveafriend和shelikes…",通过信息交流完成,最终理解了整篇文章,然后给出题目compareyouandyourbestfriend,让学生进行写作接龙。

(5)小调查mini-Research。小调查是一项深受同学们喜爱的的写作前活动,因为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全程参与到活动中,经过资料收集、信息处理后写出简单的报告。

在做同学们在家是否有时间参加我的生日宴(见附录3),他们先在组内问答,再向全班汇报,最后做成调查数据图表和书面图表分析。学生由始至终参与到活动中,听说读写都得到充分的训练。

a.Getintogroups.askandanswer.

B.telltheclass

C.makeabarcharttoshowsurveyresult

4."小组活动任务化"的实践效果

4.1消除了写作恐惧的心理,建立了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在小组活动中,由于每个学生在写之前都有充分的"发言权",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消除了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学生的写作化被动为主动,他们由不知如何下笔写到敢于下笔写,由写得很慢变成写得愈加迅速。兴趣和自信得到不断加强。

交流研讨会发言材料篇10

关键词:时事点评;英语大班教学;理论;研究

一、时事点评引入课堂的理论依据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对外语习得理论有深入的研究,曾提出第二外语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说,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输入假说”,这牵涉到一个公式i+1,其中“i”代表学生的当前水平,1则代表比现有水平稍高的语言知识。即所谓的“语言就近发展区”,在Krashen看来,“学生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者只有在使用可理解的语言材料时才能有助于语言的学习。他将i+1和i+2、i+0做了对比,提到前者太容易,后者又太难,都不适合外语学习。总而言之,Krashen的意思就是外语学习中对外语资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只有输入的内容能够被理解,学生才能把输入的内容变成吸入的知识。因此,英语资料选择正确与否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一位学者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是对原有理论的补充,是二语习得理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他看来语言使用的自动化是外语习得的重要标志。而第二语言的使用实际上是语言解释语言的过程。如何用第二语言更好地解释元语言,是第二外语学习的重要方向。所以,在他看来学习语言要尽可能使用语言。“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的语言才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的水平。”Swain指出输出假设的三大功能主要是“注意触发功能”“检验假设功能”以及“元语言功能”,即首先只有外在的压力能够迫使学习者使用语言,其次学习者需要不断地假设目的语,而只有使用才能更好地检验假设,最后需要反思语言运用,也就是用语言分析运用语言,这就是上文所说的用第二语言解释元语言。

由此可见,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可供理解的语言资料输入才能有助于入门学习。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输出”,语言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二、时事点评引入的研究探讨

时事点评的引入是英语大班教学的一种尝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当代学生普遍反映英语课堂气氛沉闷,大多数的学生只是被动性地接受,基本没有在课堂上运用所学东西。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基础较专业学生薄弱,在四级英语考试与学位证不挂钩后学生更是没有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班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大”字,所谓大班就是人数众多,这样老师分给每个学生的精力太有限,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成了最大的问题,老师不知道学生到底有多少能力,更不知道学生对什么样的英语阅读材料感兴趣,所谓的因材施教也就成了空谈。

对此,有老师提出在英语课堂运用时事点评的阅读材料,并做了相关实验,他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时事评论,每次课前随机抽取一组学生进行所收集的时事评论的交流报告,老师根据其表现评分。

这样的实验是颇具效果的,首先材料的收集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学生收集什么样的时事评论是自己决定的,学生会根据自己能力爱好去选择。这在输入方面很好地贴合了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其次对时事评论的交流报告主要在输出方面体现了它的优势,语言的运用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在交流过程中实际就是再次理解所选材料的过程。最后教师评分实际上是一种强迫性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准备。

时事点评的引入为英语课堂注入了活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时事点评本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加大了语言输入的合理性,可理解性材料的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做好了准备,二者的结合使得英语教学更具活力。时事点评的引入是一次有效的探讨,英语大班教学质量的提升实际上需要我们不断改善和深化已有的教学方式并开拓新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晓农.汉英翻译课大班教学探讨[J].山东外语教学,2006(01).

[2]周晓东.关于外语教学中衍生出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01).

[3]黄晶,胡芳.对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有效途径的探讨[J].内江科技,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