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二辅导总结十篇高二辅导总结十篇

高二辅导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0:09

高二辅导总结篇1

【关键词】辅导员;考核工作;探索研究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辅导员进行科学、合理、公平的考核,是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

一、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是实现辅导员队伍“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重要保证,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闭合系统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带有指导意义的常项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具体如下:

(一)辅导员考核工作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

辅导员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求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志具备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要求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而这种队伍的优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考核基础上,通过考核,鼓励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成为学生管理的专家;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促进辅导员队伍合理流动,实现辅导员队伍动态平衡,逐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及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

(二)辅导员考核工作是辅导员职业定位和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通过考核,能使辅导员工作时主动尽其职责,认真计划其所承担的任务,认真研究其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认真检查其工作落实的效果,真正形成责任明确、职能清晰的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局面。辅导员考核工作给辅导员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做学生工作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掌握广博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急与应变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辅导员考核工作是调动辅导员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通过考核评价,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辅导员自身也可以通过自我总结、横向比较,明优点找不足,把外在要求变成内在动力,焕发出努力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薪酬、职业发展机会等事关辅导员切身利益的事项挂钩,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二、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辅导员基本情况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共有辅导员33名,与学生的配备比例大致为1:213,其辅导员队伍是由专职人员和部分返聘教师组成。队伍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高素质。本科以上学历占94%,辅导员或是从各大高校招聘的研究生,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开展过大型活动,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较强的领导能力,或是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并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

第二,年龄结构合理。年龄分布呈正态分布,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合理梯队。

但是,目前校区辅导员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表现为:(1)事务性工作偏多,压力较大。(2)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3)很多辅导员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只是凭经验开展工作。

三、校区辅导员考核工作

针对校区辅导员队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多年辅导员考核工作的经验基础上,近些年,校区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辅导员考核工作方案体系。

(一)考核原则

辅导员考核的基本原则是: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学院考核与职能部门考核相结合。

(二)考核方法

第一,校区成立辅导员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全体辅导员的考核工作。考核工作每年12月进行。

第二,各学院按照辅导员考核内容对本学院辅导员进行日常考核工作。日常考核结果要记载备案。

第三,学生处及各学院对辅导员实施定量考核,定量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学生对辅导员实施定性考核,定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

第四,学生处及各学院依据辅导员考核内容对辅导员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学院量化考核成绩占定量考核成绩的80%,学生处量化考核成绩占定量考核成绩的20%。

第五,学生对辅导员的定性考核按照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档次,定性考核成绩最后折合为相应分数。参评学生人数不低于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的1/2。测评工作由学生处负责组织。

(三)考核内容

第一,学院和学生处分别对照考核内容对辅导员对应打分,每项分数由高到低分共分a、B、C三个等级,三个等级按顺序视具体实际执行情况适当降低给出相应分数。

第二,具体考核内容为:从政治指导、思想教育、行为引导和事务管理等四个大方面,共计13项分别规定定量分数,具体考核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客观表现。

第三,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学院给分细则,学生处根据学生工作动态反映出的数据及平时掌握情况给定分数并进行排序。掌握比例为:a级(85分―96分)辅导员人数占辅导员总人数的30%,B级、C级(84分以下)辅导员人数占辅导员总人数的70%。校区考核领导小组按照综合分数及排序给出定量成绩。

(四)考核结果的运用及反馈

第一,校区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定量结果和定性结果,将辅导员工作的考核结果确定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第二,辅导员工作的考核结果报送校区党政办公室存入本人工作业绩档案。辅导员的工作业绩作为提职晋级、评优奖励、进修学习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辅导员应调离辅导员岗位。对工作不负责任、存在一定问题的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工作予以调整。

第三,及时将考核结果予以公布和反馈。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辅导员考核具体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切实解决了辅导员考核中考核目标模糊,方案主观化,考核结果不反馈、不运用等问题,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能力,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提升个人素养,切实增强辅导员的工作效力,初步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四、完善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考核出发点是将“德、能、勤、绩、廉”这五大指标落实在考核程序之中,将考核内容客观与主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各高校必须结合本校工作的实际,制定最佳的考核方案。笔者针对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辅导员考核工作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留下一些经验和启示,对完善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绩有一定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考核是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水平的重要环节,指引辅导员向着明确的目标方向努力,并且为辅导员日后的奖惩措施的施行提供可靠的依据,最终不断鼓励辅导员改进和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保证学校完善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制定针对辅导员工作的具体考核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

(二)树立辅导员考核工作的主体意识

辅导员应市考核工作的主体,因此,作为施行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不仅要重视辅导员参与考核工作的主体地位,也要尽快树立起他们主体意识。应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辅导员树立评价主体意识。首先,考核方案的制定要征求辅导员的意见,激发辅导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要详细介绍考核程序和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帮助辅导员来理解自己在考核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辅导员如何正确的面对考核工作,如何利用考核来达到自我发展和提高的目的。其次,通过绩考核结果的反馈,来提高辅导员的主体意识,帮助辅导员全方位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明确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三)辅导员考核应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

在辅导员考核的过程中,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短期与长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要有详细的量化考核指标,也要有对辅导员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总体评价,单纯的量化考核只能使考核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于短期考核应主要考核辅导员的工作状态和基本能力等,对于工作成绩等需时间检验的项目应放在长期考核中进行。只有通过对辅导员考核的结果进行总体的分析和运用,才能使考核更有价值和意义。

(四)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考核应与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强辅导员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应该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前提下制定相对公平的考核方法和量化指标体系,要确定各项分值及加减分值的合理性,不断征求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及时归纳和总结,不断完善量化指标,避免考核过程中的主观性。

(五)考核结果的有效利用

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不仅仅是对辅导员所作的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励辅导员更好的改进工作,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准确反映出辅导员群体特点与个体特征,并以此为切入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辅导员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总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考核工作,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于优化辅导员队伍,提升辅导员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和完善合理、公平、科学的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才能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工作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内容)[R].2004.

[2]陈瑞三,胡立男.谈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创新[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谢裕娟.Xa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设计[J].教育管理,2009(5).

[4]黄金标.关于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3).

高二辅导总结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原则;考评指标;考评策略

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问题的考究起点是深入剖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科学内涵,动力源泉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紧迫需求。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在其中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概况、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标准三个方面。这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教党【2013】9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问题的研究不仅仅应当着眼于理论上的探究,更应当将其作为一种思想指导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应用,这是对高校辅导员发展现实需求的直接回应。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科学内涵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履行职业角色过程中所需多种能力的综合,是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发展指导、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所具备的能力总和。

我们可以根据国家职业能力的分类结合高校辅导员具体的工作职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范畴进行归纳总结。从广义上讲,可以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归纳为高校辅导员通用能力和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两个方面;而从狭义上讲,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则特指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即高校辅导员从事辅导员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巧,是高校辅导员能力中区别于其他职业能力的特殊所在,是应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事务管理能力等。①这三方面的职业能力范畴基本囊括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所含“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项职业功能②。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的构建原则

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中的主要支撑者是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群体,因此考评体系需要兼顾辅导员工作能力分析和学生群体发展特点两个角度进行构建,确保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高效性、发展性。

(一)科学性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链,其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循序渐进的开展。在此之前首先要落实好考评体系包含的具体内容,每一项职业能力下又包含了哪些子能力的分支,每一项考评内容的权重分值如何分配,考评结果如何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等问题。

量化考评选项,以分值形式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强弱情况进行界定,是参评者进行定量考评的参照指标。在现实考评过程中逐渐调整考评模式转向定量考核辅以一定的定性考核,客观公正的对被考评者进行定位评估,使得考评结果以具有说服力的数字对比的方式呈现,增加考评结果的科学性。因此,此类考评是否能够正确评估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其关键就在于考核指标的确定以及每一项分值权重的确定。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发挥关键作用力的职业能力分项则冠以较高的分值,相对的,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影响力度相对较小的职业能力分项冠以较低分值,以突显不同职业能力对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的影响程度。

(二)完整性

首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涵盖的主范围及其子范围较广,正如前面提到的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事务管理能力三个主要方面,每个主要方面下又划分众多子能力分项,因此我们的考评体系构建必须涵盖所有子能力,同时为每一子项目分配分值,以体现定量考评结果的差异性。其次,可以选择不同的考核群体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考评,如参评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参评辅导员同事、参评辅导员上级分管领导等,不同的参评群体对被考评者的评价和熟识程度不一,因此我们还要客观的裁定不同考核对象的参评结果的贡献程度,以保证考评结果的完整性。

(三)高效性

考评数据的统计是一个冗余、复杂的过程,加入只依靠传统的手工统计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可能会出现人为的误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评估结果运用的及时性和精确性,从这个角度考虑,可以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为支撑,以加快数据处理和统计的速度和精度。采用现代软件开发的统计软件应该初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数据统计功能,以大量调查数据为输入,实现根据不同的统计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输出相应的结果数据的功能;二是具有比较输出的功能,可以将汇总输出的数据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呈现,如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同时可以实现数据的对比、预测、转换等附加功能;三是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可以选择对考评结果数据利用数据库等现代软件进行存储,简化对大量复杂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及统计等操作。

(四)发展性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的构建服务于其考评结果的运用,而考评结果的运用的有效性则正向推动考评体系的改善。因此,应当强调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考评体系一旦建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考评结果的运用效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应时代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改革创新。考评体系的建立只能说是一个时间段内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结构的不断改善、辅导员教育工作的不断提高,理所当然需要不断改进考评策略,优化考评方法。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指标设计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指标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到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要求和角色定位,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服务主体“高校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诉求以及服务客体“高校学生”发展的需求。基于上述的考虑,笔者在查阅大量有关高校辅导员工作制度以及相关学术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针对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两部分群体的调查问卷,围绕“高校辅导员能力建设”问题对山东省五所高校进行了样本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素及标准,通过分析总结设计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指标系统,如表1所示。

该指标系统紧紧围绕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三大主线,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事务管理能力展开。依照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每一条大主线下各自划分为四个子能力共计12项二级子能力,作为二级考评指标,在二级系统指标的基础上继续扩展延伸,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拓展成为三级能力指标;与此同时,37项三级子能力又顺次分配了权重分值作为衡量该项能力要求的重要性指标。为了便于计算和观察,指标系统的总分值设计为满分100分。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三级能力指标系统较好地阐释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部结构和能力要求,并清晰地展示了辅导员各个职业能力子项目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同时,这种设计方法使得该指标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随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和标准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包括增删具体的子能力要求或调整相应的权重大小,使系统设计更加时代化、人性化、合理化。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的方法和策略

运用多种多样的考评策略和合理有效的考评方法可以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评估,从而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将针对几种主要的考评方法进行研究。

(一)定量考核

如前所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事务管理能力三大部分,而每个能力下又划分为多种子能力。根据各种子能力的重要性排名依次设定分值和权重,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对考评辅导员进行评分。如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考评(按照满分值100分计算,不同分值大小体现对应子能力的重要性排名)。

在定量考评方法实际操作中,“量”的最终结果一方面取决于表2中各项子能力所占分值的权重,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参与考评辅导员群体所打分数的权重。考评辅导员群体包括: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同事代表、所带学生群体,权重按照10%、15%、20%、55%进行分配。其中,学生群体是辅导员的直接服务对象,应是对辅导员工作能力最为熟知的群体和服务效果的显示群体,权重比例设置较高;而对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与高校辅导员接触点相对较少,一般以辅导员事务工作落实情况为基准打分,具有一定的评价片面性,因此比重设置最低。在实际运用中,各学校、学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权重。最后,四大群体各自打分结果根据群体权重计算总值,得到辅导员定量考评分值。

(二)问卷调查

如前提到的定量考评法中,各项指标设定较为宽泛,参评者在打分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选择哪个分数等级较为合适的问题,对于相邻两个档次之间没有清楚的划分界限。针对此类问题,可以选择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将辅导员日常工作事项以具体的选项的形式展现出来,参评者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选择。

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存在几个明显的注意事项,我们需要谨慎设计:

a.调查问卷题目设计应该能够直接或间接体现辅导员职业能力强弱;

B.选项覆盖范围应该全面,可以按照语气递增或递减的次序依次罗列出来;

C.应从辅导员、领导班子、学生群体等多角度设计调查问卷;

D.设定调查问卷中每个问题的每个选项应与特定的职业能力相对应。

例如,可以设定问题场景:

在校期间你的辅导员是否给班里同学进行过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主题活动(包括班会、讲座、参观等),效果如何?

a.优秀:举行过多次,且同学们基本上都参与,很多同学收获颇多。

B.良好:举行过几次,大部分同学能够参与,但真正受益同学不多。

C.一般:举行过,但参与同学不多,受益同学屈指可数。

D.较差:记不清了,基本没有同学参与。

e.差:从来没有开展过。

规定a、B、C、D、e五个选项分别对应“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依次转换为职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的相对应得分为9分、7分、5分、3分、1分。

需要注意的是,调查问卷法设计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需要与子能力相对应,选项设计需要与等级相对应。

(三)现场情景参与

在量化考评过程中,我们获得的仅仅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各项子能力达标情况的数字化描述,但考评结果在现实中会受到各项子能力权重分配合理性以及其他因素的约束和影响,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误差性。为了进一步确保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公平性、公正性,我们可以将参评辅导员本身包含进考评的过程中,以丰富考评手段。现场情景参与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面对面地进行考察和评估,以进一步验证量化考评结果。[1]据此,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中,可以针对几个子能力设定特定的问题,由熟知辅导员工作的考官(一个或多个)通过问答形式,分析辅导员工作情况,并结合辅导员所提供的相关工作记录、总结、证明材料等书面档案,给出现场考评分数;或者可以通过工作场景模拟,如辅导员与学生的谈心谈话等,考官作为旁观者观察记录辅导员的表现情况,给出现场考评分数。

在考核过程当中,针对辅导员的表现情况可以划分为“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D”、“很差e”等不同的等级;或实行打分制,按照具体的分值进行打分。

为确保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结果能真实反映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状况,要充分利用各种考核措施,从不同的考评角度和维度进行考虑,从而有效确保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公平性。这样既能强化不同考评方式的优势,又能有效弥补不同考评方式的劣势。总而言之,定量是基础,问卷调查为辅助,现场参与来补充,唯有结合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立体分析,才能提高考评结果的可信度。

注释:

①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2014年3月25日。

②山东大学辅导员职业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山大学字〔2011〕131号,2011年12月12日。

高二辅导总结篇3

关键词:新生教育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班级建设

一、研究背景

入学伊始,大学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入学适应不良。而班集体作为新生首先接触和了解的群体环境。对其个体心理发展势必会产生重大影响。融洽和谐的班集体将会减少大学新生对学校生活产生的不安症状。缩短其适应学校生活的时间。不仅如此,友爱团结的班集体还可以为其四年大学生活乃至终生提供发展环境,形成人脉支持系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有别于传统个体咨询,它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团体活动。运用心理学的辅导测量和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交流,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增强适应能力,激发个体潜能的助人过程。本研究针对新生适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辅导方案。运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创设良好心理氛围,以期发挥新生主体性,优化班级人际关系,提高新生适应能力,增强班级合作意识和班级凝聚力。

二、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广东某学院2016级5个自然班、共288名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272份,问卷有效率为94.44%,其中男生70人,占总人数的25.7%,女生202人,占总人数的74.3%。

三、研究工具

1.团体成员主观评估量表

由樊富珉教授编制。作为前后测工具,对团体辅导效果进行主观评估。用来了解成员参加团体辅导前后各种心理能力的自我评估状况。共20题,均为客观题,采用5点计分法,1代表“我绝不是这样”,5代表“我总是这样”,总分越高,在团体中的自我评价越好。

2.团体活动反馈表,团体组员关系评价表

团体辅导结束后,着重了解成员参加团体辅导前后自我改变的主观感受,包含39个客观题,1个主观题。前者包含23项客观题。4个维度。涉及成员对参与团辅的动机、过程、气氛、内容的感受,采用7点计分法,总分越高,表示对团辅的反馈越好。后者包含16项客观题,涉及成员对团体辅导组员关系的感受。采用5点计分法。部分题型逆向计分,满分80分,总分越高,对组员评价越好,成员关系越融洽:1道主观题,补充反映成员对本次团辅的感受和建议。本量表参考徐西森编制的《团体氛围自评量表》并进行适当修改。

四、实施过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先对朋辈辅导员进行为期半天的理论培训和实践体验。再由朋辈辅导员担任领导者和主持人,以班级为单位实施团体辅导,整个过程持续一节课,共2学时,包括1个热身活动、2个主题游戏以及1个总结分享。首先在团辅前让同学们扫描问卷二维码,进行前测。然后进行正式团辅。热身活动主要是让新生们尽快相互熟悉,活跃气氛,消除紧张。主题游戏包括:①人椅,进一步活跃小组气氛,培养同学们之间的团体合作能力;②同心协力,增强团体成员的归属感,了解团体协作的重要性。每个游戏活动后由学生进行感悟分享。最后由领导者作总结和彼此寄语,并让同学们扫描问卷二维码完成后测,对团体辅导效果进行评估。

五、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2.0和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

六、研究结果:

1.大学新生班级心理辅导前后自我评估结果分析

表1可见。大学新生在参加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后得分普遍提高,前后得分相差悬殊。(p

同时,很多大学新生在谈及对于本次团辅的主观感受时写道:“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很开心!”“对于这次班级心理辅导,我收获很多,增强了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我感受到了团结。还有就是团队里的每个人都会关心彼此,都会试着去了解彼此,我觉得在这个团体时常感到快乐。”“我很喜欢这种活动。希望以后可以时常参加。”可见。新生们普遍认为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团体活动中。愿意坦诚表露自己的想法。增进彼此了解。同时也促进了对自我的认识,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2.大学新生对本次班级心理辅导的综合反馈

表2可见。该样本的团辅反馈总平均分为48.72。最低分-42,最高分69,标准差为21.316。可见,大学新生对本次团体辅导活动的综合反馈良好。

3.大学新生对本次团体辅导内组员关系的评价

表3可见。大学新生在组员关系上的评价总均分为61.31,最低分35,最高分80,俗疾钗8.695。因此,大学新生对本次团体辅导内组员关系的评价良好。

七、讨论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由于具备易组织性、易操作性以及辅导效果的持久性、稳定性和广泛性等显著优势,在高校中日益成为常见的辅助教育形式,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改善学生情感体验、预防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次辅导亦充分证明了这点,新生入学后存在的心理问题具有相似性和普遍性,其存在和持续时间因新生心理素质好坏而各有长短。实际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的,是每个大学生在进校之初都会经历的一种心理不适应状态。是完全可以通过团体辅导得到启发,逐渐克服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以朋辈辅导员为主导,以班级学生为主体。以趣味性和启发式活动为载体,激发团体动力,符合95后学生群体爱模仿、从众性强、易受团体成员影响的特点,使学生体验互助互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一种信任、关心、接纳的团体氛围,为大学新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仅如此,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建设。对整个班级起到预防性和发展性的教育引导作用。

高二辅导总结篇4

   认真贯彻中山市、三乡镇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高中教育的特点和高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

   ⒈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⒉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协助做好家长辅导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4、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的具体制度及心理委员制度。

三、主要工作

 ㈠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⒈组织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⒉继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3、完善心理委员制度,对心理委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把心理工作的主动权多交给学生,让学生更深的认识到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与改变。加强班级晴雨表的工作,使工作能落实到实处。

(二) 做好心理辅导的日常工作

   1、心理健康辅导集体广播、每周的周二下午,利用学校广播台对全校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并不间断向广播室提供《心理访谈》。

   2、开放心理沟通室,做好个别辅导,心理辅导室的开放做到定时定人。继续实行心理委员值班制,开放心理咨询室,给学生提供心理书籍以及心理放松。

(周一至周五下午6:00—7:00)。

   认真做好个别辅导的个案记录,对特殊的学生要进行随访。并完善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3、利用板报、升旗仪式等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本学期决定板报每两个星期更新一次,向全校宣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4、充分利用信箱与邮箱,打破时空限制,提高效率。

5、为全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跟踪特殊学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活动,协助班主任与德育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6、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于各年级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7、继续编辑和印发心理报纸《心语飞花》。

8、于晚修时间为各班开设心理健康课。

(三)具体计划:

八月:入学教育以及新生适应。

九月:以九月教师节为契机,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日。(活动日具体方案另附)

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召开心理委员会议,建立新的海豚社干事。并做好心理咨询室宣传工作。

 做好新的心理委员的培训。

开始新的一班心理培训班或者培训小组。

十月:为高一高二年级做好中考的调节,总结一个月来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讲座。

十一月:通过总结前两个月的工作,结合心理委员的观察报告,以及班主任反映的情况,开设讲座。并为由需要的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十二月:学生考前辅导。

一月:全面检查心理咨询室资料,总结学校心理工作开展的可取之处与不足的地方。

放假前为学生做好青春期教育。

高二辅导总结篇5

关键词:辅导员评价体系信念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多因素、多侧面、多层次的工作,其评估内容繁杂,标准难以统一,我们大致可将其分为基本素质、工作职责和工作绩效三个方面。

1辅导员素质评估

1.1高尚的思想品德

辅导员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他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评估辅导员的思想品德,一要看他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是否有忠于教育事业、献身教育、甘做人梯的精神;二要看他是否有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三要看他是否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人师表。

1.2坚定的教育信念

辅导员肩负着百年树人的艰难重任,必须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评估辅导员教育信念,一要看他是否确信教育的力量,确信每一位学生都有优点和才干,通过教育可以把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都教育好;二要看他是否像严父慈母,对每个学生都爱之、亲之、育之,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三要看他是否在工作中不畏艰难曲折,细致耐心的工作,通过顽强的工作,转化后进生的典型。

1.3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辅导员所面对的是一个“小社会”、“小群体”,要培育和驾驭这个“小群体”朝着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评估管理能力,要看他是否善于组建一套健全的班级组织机构,选拔和培养一支机构合理、各有所长、并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干部队伍,成为班级的核心力量;二是看他是否善于建立一套完整、系统、合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三是看他是否善于根据班级情况,围绕教育目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样富有吸引力的系列教育活动;四是看他能否具有根据情况变化迅速做出决定、采取措施、进行调控,能令行禁止、坚定地引导学生前进的能力。

1.4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给人提出最正确、丰富的信息思维和语言,是实现信息的正确加工和信息最佳输出的工具。因此,观察力与表达能力是辅导员必备的素质之一,评估这两种能力,一是要看他是否能“明察秋毫、高瞻远瞩”,观察到全班的情绪、动态及每个学生的言行表现,据以判断其内心活动,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二是要看他说服教育学生时,语言是否明确、中肯、简练、规范,表达是否形象、生动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1.5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辅导员接触的人物众多、性格各异,因此,他必须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评估这种能力,一是要看他是否与各种性格类型的科任老师融洽相处,协调班级内部的教育力量;二是要能否经常与家长、社会有关人士联系和协作,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力量;三要看他是否能正确处理班级偶发事件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四是看他是否善于扮演各类角色,是否使自己对每一个学生都富有吸引力,成为班级的核心与旗帜,乐观、开朗、豁达,有自制力、顾全大局、富有正义感与同情心、思维敏捷等心理品质对评估交往能力有重要参考价值。

1.6兴趣广泛、多才多艺

学生多种兴趣与才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辅导员的直接指导与示范,年级愈低,这一特点愈明显。评估辅导员的兴趣与才能,一要看他是否一专多能,既是本学科的专家,又是其他学科知识的热烈追求者、探索者;二看他是否对文娱、体育、创造发明、科普制造等各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知识能力;三要看他是否性格开朗,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各种课余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2辅导员职责评估

2.1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搞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评估辅导员是否能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和班集体,一要看他对每个学生的思想、性格、学习、身体、经历和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是否了解清楚;二要看他对班集体的思想、信念、舆论、士气、纪律、荣誉感、凝聚力和班级的传统作风是否有清楚了解;三是要看他对班级中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和各群体之间的关系,班级中先进、中间、落后学生的分布情况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能力、作风、威信和相互关系是否了如指掌。转贴于

2.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培养班集体是辅导员的中心工作。评估班集体的工作,一是看是否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为集体所接受、具有鼓动的力量、能推动班级不断前进的奋斗目标;二是能否挑选和培养具有威信、能起模范作用、工作积极主动、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机构合理的班级干部队伍;三是能否建立、健全学习小组、体育锻炼小组、寝室及其他各种课外活动小组,配备好有一定能力和积极性的小组长、课代表等基层干部;四是能否培养正确、有效的班级舆论,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向上的优良班风;五是能否有计划地开展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各样、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

2.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个别教育是培养集体的必要条件。评估个别教育,一是看能否做好优秀的个别工作,树立典型,并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面,成为全班学习的榜样,推动班级前进的力量;二是能否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班里是否有后进生转化的典型事例,并不断巩固已经转化了的后进生,缩小后进面;三是能否做好偶发事件的处理,对闹课堂、争吵、斗殴、钱物失窃、损坏公物、不尊敬教师等偶发事件,能否及时、正确处理。

2.4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辅导员的大量工作是日常管理,其它许多工作常体现于日常管理之中,年级愈低愈显突出。评估日常管理工作,一是能否严格执行学校与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全班各项工作具有条理性、规范性、坚持始终;二是能否与班干部、全班同学保持经常、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班级动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和班会,及时总结情况,恰当指出优缺点,鼓舞士气,指引努力方向;三是看班上的每件事是否都有人管理,日常教学与生活中某些环节脱节时,是否有人及时反映、解决;四是看是否每周有小结,每月有班干部会和班会,期中期末各有一次全面总结,小结和总结都应该具体、有针对性、有表扬和批评,带倾向性的问题应恰如其分的分析。

2.5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班级工作是系统工程,要综合治理,协调者就是辅导员。评估辅导员工作的协调性,一要看经常性协调:即迅速、准确地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反映各方面的意见、要求和办法,实现信息顺利交流;二要看定期协调,是否做到了帮助各方面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合理安排、妥善处理各种矛盾、而不损害任何一方面的积极性。

2.6评定学生各项奖助学金、各项竞赛和优秀班、团干部

评估辅导员对评定学生奖助学金及评优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看给学生的评定是否客观、公正、全面又有重点,能体现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所能接受并受到教育,评估行为是否简单、明白,学生能够看懂,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二是看评定各类奖项是否有充分的群众基础,评定准确,评定过程和评定结果具有教育意义。

3辅导员绩效评估

辅导员素质如何,工作优劣,最终表现在绩效上,所以,它是整个评估的落脚点。它可分为工作成绩和威信,班级工作经验总结与科研成果几方面。

3.1工作成绩

班风班纪包括出勤率、卫生等,具体内容如下:①出勤率:上课及其他集体活动中迟到、早退、旷课、请假等情况。②违纪率:上课、早晚自习、教室、考试的纪律情况及校内外一切活动中的违纪事件。③评优、评奖情况:班、团优秀干部、各类竞赛中的单项奖、集体奖的人数、次数、奖励级别。

3.2学生成绩

①各科学业的平均成绩,优秀率、及格率、提高率。②课外活动,如公益劳动、校外竞赛等活动形式、种类、参加人数、活动次数、取得的成绩等。

3.3班主任威信

威信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有威信的教师受到学生敬服,威信也是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集中表现,要认真加以评估。评估辅导员的威信,首先要考虑其威信类型。威信有工作型、品德型、感情型、学术型和性格型等类型。威信类型不同对班级工作影响也不同,在评估时应区别对待。从班级工作角度加以考虑,评估时应:一看学生是否最信服,最愿意接近他,最听从他的教育;二看学校领导是否信任他,对他的班级工作最放心、放手;三看任课教师是否最愿意与之合作,并对他的班级工作感到满意。转贴于

3.4经验总结与科研成果

辅导员本人的成绩应:一看经验总结方面的文章篇数,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篇数;二看辅导员工作方面的论文篇数、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篇数;三看个人评优、评奖次数、名次及规格。根据上述辅导员工作评估内容,可确定下列较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辅导员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积极引导和激励全体辅导员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过程。通过评估,我们可以发现辅导员工作的优缺点,帮助有独创精神、工作卓有成效的辅导员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辅导员工作评估也是整个学校评估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搞好这一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雨.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03).

[2]金吉山,陈建龙.高校辅导员角色试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6,(05).

[3]向莉莉.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必要性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7,(05).

高二辅导总结篇6

关键词高校心理高危辅导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7.070

高危,是高度危险的简称,而心理高危特指心理上具有某种危险性高的问题或特征。高校心理高危学生,是基于长期形成亦或是突发负性生活事件激发,具有某种危险性高的心理特征的学生群体。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感受到生存和竞争的压力,而作为准社会人的大学生群体,也逐渐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担,加之原生家庭带来的抚养方式的问题,社会支持系统给予的反馈差异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心理高危学生的比例日益突出。高校作为国家社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智慧培养、技能锻炼的同时,学生的心理保健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危学生的心灵成长则是重中之重,如何识别心理高危学生,以及如何把握针对这一群体开展适宜的辅导与教育的关键,对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维护校内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效识别心理高危学生

已有研究表明,识别心理高危学生,主要从心理问卷的数据结果进行呈现,目前,国内高校在新生入校之初都会普遍开展心理普查,为每位新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心理档案,同时也是了解学生心理全貌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筛查心理高危学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而普查的方式,普遍采用的是心理问卷,有纸质版,有计算机平台网络版,主要采用的问卷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表SCL-90主要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能准确刻画受测者的自觉症状特性。其中因子分或者阳性因子的平均分>3,或者总分>160,判断为高危学生。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用以了解学生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其中第25题答“是”,并且总分大于25分,判断为高危学生。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关于人格维度研究的测定方法,包括四个分量表:内外倾向量表(e),情绪性量表(n),心理变态量表(p,又称精神质)和效度量表(L),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故将其与SCL-90和Upi的得分综合研究,来呈现高危学生的心理面貌,实现对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本研究认为,仅靠问卷测量,难以达成对心理高危学生情况的全面掌握。诚然,问卷法虽然能快速高效地反映群体学生心理面貌,筛查出心理高危学生群体,但不可否认,由于固有的系统误差以及施测过程中无关变量的控制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有碍问卷结果客观性的因素,例如:参与者当时的情绪状态,社会赞许性倾向作答,对心理普查工作本身的不理解或抵触心理导致的问卷数据偏差等情况,故而单靠问卷的筛查并不能呈现心理高危学生的全貌,做到“一测”还只是心理高危筛查的第一步,第二步需要跟进做到“二观”。

“二观”:就是观察,需要首先是一线辅导员的观察,结合心理普查筛查出的高危人员名单,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走访,通过走访学生宿舍,开班级会议,谈心谈话等方式,结合军训期间对带班学生情况的了解进行汇总,总结心理与行为明显异常的学生表现特征,对高危人员的日常行为、情绪控制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进一步掌握,并做到与学校(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及时沟通,探讨帮扶心理高危学生的咨询与干预方案。此外,辅导员需要观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心理行为有明显偏差的学生,即使没有出现在高危名单之列,也要做好记录和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并逐级上报具体情况。此外,培养各基层单位人员(例如:寝室长、各班心理委员、心理健康部的捧杯咨询员)善于观察的心理专业素养,在平时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充当学生心理危机的“报警器”。第二步的“观”是被动的观察,要想切实改善高危学生的心理面貌,还需要主动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即“三约见”。

三约见即:由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织实施,对高危学生采取一对一地约谈形式,进行早期情况了解。名义上随机发放邀请卡,邀请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研讨和座谈活动,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对特殊人群的一对一约谈(心理普查筛选出的、一线辅导员观察发现的、个班心理委员、寝室长上报的学生为主要约谈对象),从侧面观察了解学生行为情绪与语言表达及外观服饰等相关情况,对有意愿继续约谈的学生进行后续心理辅导,对于续约意愿不强烈的心理高危学生,及时与辅导员沟通,加强日常关注。此外,针对主动走进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学校(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寻求心理帮扶的高危人员,朋辈咨询员、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对来访者的面貌特征、行为反应、情绪状况、思维方式特点要做好细致的观察、记录,整理完善相关资料,对于适宜心理咨询的学生,积极探讨相商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方案,实施有计划、有方法的心理辅导;对于超出心理咨询范畴的来访者,及时做好情况说明及相关转介工作。

总结本研究对心理高危学生的识别,应该做到好“一测、二观、三结合”三个环节。

2心理高危学生的辅导与教育要把握的关键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于已经筛查出的心理高危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教育的关键是:把握“一个网络”(从危机干预的运作机制上来看,要抓校(院)-系-班-宿舍四级心理工作网络);“两个平台”(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校(院)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三个结合”(高危学生与心理委员、高危学生与辅导员、高危学生与心理中心专职教师),以及全员性的心理健康课程与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活动开展。

具体来说,一个网络即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校(院)-系-班-宿舍四级网络,以校(院)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简称心理中心)为工作载体,统筹、指导各系的心理健康工作有效开展;以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为平台,心理健康部为主要抓手,组织各班心理委员有效开展工作;以心理委员的业务素质提升为前提,带动各班每位寝室长的管理、协调、组织功能,对宿舍成员开展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系列心理团体活动,从而在运作机制上实现自上而下的有效运作,提高每位学生在面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对压力、挑战、困难的心理韧性水平,促进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更高发展。

两个平台即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校(院)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是系级高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而学校(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有义务有责任对各系的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和高危学生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对二级心理辅导站不能胜任处理的特殊情况进行直接干预。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功能的发挥,可以极大减轻学院心理中心高危学生处理的负担,提供一手经验资料,两个平台有层级差异,但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三个结合即高危学生与心理委员(朋辈咨询员)、高危学生与辅导员、高危学生与心理中心心理咨询教师相结合。三个结合,从实质上来讲,是心理高危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三个主要途径,从向身边同辈群体的表达,到寻求熟识的辅导员老师的心灵援助,再到求助于心理中心专职咨询师的心理康复,这一过程的发生本身也许就会令一个高危学生逐渐摆脱心理危机,实现心理素养的全面提升。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哪个部门哪个岗位的教育者,指导学生树立主动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意识,以思想促行动,以行动谋健康,是责无旁贷的教育使命。

但对于自身是心理高危学生,却不愿正视自己的问题,更不愿寻找解决自己心理危机途径,缺乏成长力量的学生,就需要全员性的心理健康课程与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做保障,把这部分特殊群体巧妙地拉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形式和内容之中,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按心理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高危学生顺利化解心理难关,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高二辅导总结篇7

(一)辅导员考评体系的设计特点

考评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注意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完整性、高效性和可用性。考评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完整体系链的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进行展开。建模需要明确模型的主体对象、辅助对象、建模内容和子内容、建模方法,首先,确立考评的一级主项目,然后由主项目不断深化、细化生成多级子项目。其次,建模标准要符合实际,要基于建模对象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设计,模型成型后投入实践,由实践结果说话,并根据实践反馈调整相应参数,不断优化考评内容。最后,统计数据是考评中最为重要的信息,鉴于数据本身具有冗余性、复杂性的特点,单纯依靠传统的手工统计很容易造成较大程度的误差,同时也降低了评估结果运用的及时性,由此可以考虑结合现代技术作为支撑,以加快统计数据处理的速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率。现代软件同时还具有另一方面的优势,即统计结果人性化,可视性强,容易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考评体系的构建过程强调深度调研、细化设计,保证模型的完整性;强调实际、贴合实际,保证模型的科学性;强调回归实践、投入生产,保证模型的可用性。现代职业化考评体系设计的目的在于强调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树立高校辅导员的先进典范,促进辅导员良性竞争。考评机制的实施不仅要符合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而且要合乎辅导员的工作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奖惩分明,制度公开明确,不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以免降低考评规则的可行性。

(二)辅导员考评体系考评策略的选择

考评体系设计的关键在于考评策略的选择,合理有效的考评方法对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多种多样的考评策略可以对考评对象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评估,确保考评结果的公正性。

1.定量考评法

所谓定量考评法,是以数字为衡量标准,将考评内容数字化,所有被考评对象采用统一的考评标准,根据最终考评成绩高低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前面介绍的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模型结构,辅导员考评标准层次可以按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及其子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及其子能力两个方面进行量化。量化考评优于文字考评方法,但量化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考评标准设计的合理性。考评项目权重的分配要以项目的重要性为主要分配依据。为了提高数据的有效性,首先,考评建模之前宜采用调查问卷法,针对各项子能力的重要性排名进行调查,以便降低考评体系建立者主观臆造的可能性。其次,每一子项目的评定等级宜采用梯度递变的形式,等级变化数目要适宜,一般以4~6个为宜。等级过多,等级之间差异较小,增加了参评对象选择的困难程度;等级过少,每一等级的范围宽泛,准确程度降低,如表1中每一项目的评定等级均划分为5等级。最后,考评调查中,为了实现对考评对象360度全方位的考评,可以选择多个参评对象,如包括: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同事代表、所带学生群体代表等,并根据每一群体与辅导员工作密切程度的高低分配权重比例,

2.现场考评法

定量考评法的核心在于利用数字的精确性和可比性实现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考量,但量化考评结果实际上会受到各项子能力权重分配合理性的约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性。此外,定量考评参评群体的选择将辅导员本身排除在外,完全是从辅导员之外的视角进行考虑,结果缺乏一定的公正性,现场考评法恰好可以弥补这种缺角。在定量考评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考评法,实现内外互补,丰富考评资料库。定量考评法中被考评者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因此数据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现场考评法的目的除了针对定量考评中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验证之外,主考官还可以针对每个个体的特点进行积极引导,获取及时、鲜活的数据信息。现场考评法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可以提前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查看每位辅导员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主考官根据辅导员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翔实的记录;亦可以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模拟还原现场,如辅导员针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辅导或开展相关主题班会等,记录观察辅导员的应变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现场考评结果可以实行打分制或者等级制。打分制可以采取满分扣除制,即针对辅导员表现较差的项目从满分中进行减分,也可采取得分制,即针对每一模块相对于单项满分进行打分,所有模块的总得分为最后成绩。等级制是指对辅导员的考评结果不打具体分值,而是划分为几个等级,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考评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考评方法的选择。考评过程要避免考评策略选择单一化,要结合多种考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系统分析,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可信,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考评策略的长处,有效规避不同考评方法的局限。

(三)考评统计数据分析

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详细设计考评流程,仅仅是构建考评体系的步骤之一,辅导员考评模型以辅导员对象及相关对象的评价和能力表现为输入,经过考评系统的运作,最终以大量统计数据为输出。考评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在于对输出数据的合理分析和处理,并根据汇总数据的特点对辅导员的能力发展状况进行深度剖析,达到辅导员考评体系设计的最终目标。选择不同的统计方法可以从侧面挖掘到不同的信息点,下面将介绍几种数据统计方法。

1.排序分析法

排序分析法是指将统计数据中所有辅导员的综合核心能力考评成绩及子能力考评成绩按照数据的大小特征进行前后排序,数据集中的每一组数据都与一个被考评对象(辅导员)相对应,数据排列顺序侧面反映相对应的辅导员核心能力的综合成绩或单项成绩的大小。排序分析法可以客观生动地反映所有参评个体之间核心能力横向的比较结果,计算个体之间的得分差值可以显示辅导员个体之间的水平差异大小。考评汇总数据需要进行初加工和再加工才能成为可用的统计数据信息。排序分析法要求计算每位参评辅导员的综合核心能力成绩及十二项子能力综合成绩,排序分析法通常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图表统计具有直观、生动、一目了然的优点。图表分析往往需要结合综合成绩排名及各项子能力排名进行联合分析,这样既可以获得所有被考评辅导员核心能力高低对比情况,也可以获取单项子能力对辅导员综合成绩的影响程度。展示辅导员个体a、B、C、D、e、F、G核心能力综合成绩排名,按照核心能力综合成绩高低的顺序,依次展示各位被考评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及学生发展指导能力的得分情况。据图分析可得,a整体得分较为平均,能力发展均衡;e、F、G得分较低,整体素质较差,需重点加强和培养;G得分率低,但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水平较高,侧面反映G辅导员的学生发展指导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数据经过分析和处理后,可以将所有被考评辅导员划分为3~5个等级栏,如记为a、B、C、D、e不等。等级划分可以按照总分由高递减的顺序,也可以将总分划分为几个等级,根据每位被考评辅导员的得分将其归属于不同的等级。上述成绩结果按等级划分。等级划分的好处在于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处于不同等级的参评辅导员采取不同的奖惩措施,并开展不同强弱力度的教育培训。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将某项或某几项核心能力项目的考评成绩转化为得分率,即被考评对象单项得分占单项总分的比例,实现所有参评辅导员之间核心能力横向比较的方法。比较分析法区别于排序分析法,排序分析法强调考评对象之间的排名次序;比较分析法强调考评对象个体的均衡发展程度及对象间的发展差异。不同的核心能力项目基础分的设定往往是不同的,为了更加直观地体现同一项目下所有参评辅导员之间的得分情况,可以首先计算每位参评对象的得分率,再进行横向比较。比较分析法可以利用数学统计图中柱状图的比较优势,实现参评辅导员之间横向比较分析。辅导员a、B、C整体发展较为均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得分率均在85%以上;F、G辅导员两项能力发展不协调:G辅导员学生发展指导能力较为薄弱,F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环节存在“缺腿”现象。比较分析法也可以只选择几项感兴趣的能力项目,分别按照公式转化为百分制形式,在图中以不同的颜色区别不同的比较项目,以矩形的长度差距区别特定项目的得分情况。比较分析法中,除了采用上面介绍的百分制比较之外,还可以采用差值法。所谓的差值法,实则是计算单项子能力的失分情况,即分别用单项考评项目的总分减掉每位参评辅导员的得分,得到每项能力的失分情况。这种方法既可以纵向比较特定辅导员某单项或某几项子能力的发展状况,也可以横向比较多个辅导员个体在特定项目的得分失分情况,结合横向比较差距和纵向比较得失的优势,比较分析法为学校学院领导班子提供了很好的信息素材,针对辅导员的能力弱项进行强化培训,鼓励强项继续保持发挥。

3.趋势预测法

数据统计的重点不仅在于对高校辅导员以往成绩的总结和分析,更重要的是利用已获取的资料对个体辅导员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促进辅导员综合全面的发展。趋势预测法是指对考评个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成绩进行对比展示,通过把握成绩变化的规律性,对考评者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趋势预测法突出对辅导员在职期间核心能力的动态监测和培养,科学直观地展现辅导员核心能力总体状态的变化趋势,对于预测辅导员能力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语

高二辅导总结篇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因素;管理

职业认同是社会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社会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做出了正面肯定的评价。从来源上看,是个体从亲身经历中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而逐步产生的,从状态上看,是个体在现阶段对职业的认同程度,由职业认同所引发的系列心理感觉称为职业认同感,用于表征职业认同感高低状态的程度称为职业认同度。一般而言,职业认同度高的社会群体,其工作积极性、稳定性就高,反之则较低,二者是正相关关系。整体而言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既有社会群体价值观的作用,又有天性、特长、喜好、志向的作用,反过来又可对社会族群价值观的整体走向产生间接影响。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的客观因素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中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职业定位属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具体工作内容是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标准,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心理规律出发,积极组织协调相关舆论资源,完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指导工作。

目前,鉴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就是辅导员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各高校都加大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但就辅导员自身而言,政治指令带来的职业认同感相当有限。大学生群体往往将辅导员工作等同于行政后勤事务总管。

受以上种种客观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导致高校辅导员很难基于教师身份和校园生活培养职业认同感。

二、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的主观因素

部分辅导员从事辅导工作只是出于规避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而选择的暂时跳板,贪图国家高校提供的专项优惠政策,并利用职业人际便利谋划辅导岗位权利之外的诸多好处,不肯扎实工作、钻研业务,随时随地有离岗打算。

部分辅导员受年龄层次偏低,工作经验尚少,人生阅历较浅等影响,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缺乏认知,对所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相关知识储备,加上辅导工作细碎,升迁渠道狭窄,职业规划模糊,未来发展无望,导致部分辅导员心生倦怠抵触情绪,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的专业水平提升缓慢。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管理建议

首先,高校扩招导致新入学大学生规模逐年增长,不论是学生教育还是学生管理都急需辅导员岗位人才。为此,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切实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由此,我们应从思想转变入展开辅导员职业认同管理。

第一,要提高各级领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教育机关的有关精神,从高校发展战略角度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创新思路,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各项投资力度,给予高校辅导员队伍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第二,要提高广大师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正确理解和看待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主旨、工作内容和工作水平,转变辅导员是高校学生保姆、编外警察、行政总管、后勤部长等偏见,通过各种有效沟通方式,对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给予相应的支持和理解。

第三,要提高辅导员本身的从业热情。身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要自信而执着,坚信所从事职业是一种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影响广泛的职业,坚信所从事职业对其自身的各项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发挥存在诸多益处,职业舞台足够广阔,职业发展大有可为,以较高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善于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

其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于党政之间,既有教师身份,又处于多头管理状态,从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到学生工作部、学生会,再到团委,工作内容细碎,考核指标零散,福利待遇偏低,没有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应从体制改革入手开展辅导员职业认同管理。

第一,要将分散于各层级各部门的思想政治辅导教育工作队伍的人事、考核、福利待遇等关系集成到学校的唯一指定部门统一管理,并设专职管理队伍,完善管理权限,实现领导统一、编制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其次,校内各院系部门所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先关事宜不能多头布置、恣意调配,而要汇报至上述专职部门,经辅导员成员组协商后,按既定渠道总体部署落实。

第二,要认真分析总结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内容中的不合理问题,结合辅导员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利用零碎时间穿插安排责任之外的事务性工作,让辅导员队伍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钻研业务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上来。

第三,要充分利用所有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场合,让辅导员有机会走上讲台,真正以教师身份开展思想教育理论工作,广泛参与学生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对辅导员工作内容的认可及辅导员本人能力素养的认可。

最后,我们应从落实政策入手开展辅导员职业认同管理,加大辅导员队伍、设施的相关投入,稳定辅导员与学生管理规模的比例关系,缓解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压力;营造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学术氛围,借鉴专业任课教师培养经验,培养思想教育辅导工作业务骨干;在岗位津贴、办公条件、职业规划、政策落实等方面向辅导员队伍给予适当倾斜。

四、结语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到今天,重点是辅导员人才队伍建设,应努力强化职业化与专业化的辅导员人才培养理念,多角度、多途径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认同度。

参考文献

[1]聂海岭,孟雪辰.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培养路径探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高二辅导总结篇9

[关键词]辅导员引路人思考感悟总结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辅导员就带出什么样的学生。此语集中反映了辅导员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本人从事近两年辅导员工作,深感一个辅导员的素质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质量、社会声誉,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的个性、人格魅力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然而,有不少人将辅导员归结为“打杂”、“保姆”等,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它夸大了辅导员工作的忙碌性,而忽略了辅导员工作的崇高性和重要性。但在我看来,辅导员不能单纯追求良心上的认可,也不能只停留在认真细致地落实具体事务,还应该强调对学生工作深入思考的过程、感悟的凝练和总结背后的自我积淀。

一、思考――让学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效率化,使基层学生工作形成体系

发扬人文精神,注重人文关怀。要以人为本,讲究尊重、理解和关爱的工作技巧。辅导员的工作归根结底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是我们有时候在教育、关心学生的时候,往往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学生并不一定领情,甚至会有抵触情绪。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双方对彼此的理解还不够。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光靠说教是不行的,需要学生的配合;学生怎么会很好地配合你呢?需要两方面的互相理解和支持;怎么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需要你学会换位思考,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

平时要多关心学生,注意观察学生思想动态,正确地开导学生,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辅导员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更应该思考如何针对自己所带的年级开展引导、指导性工作。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尤为重要。辅导员应该在每学期初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工作安排,引导并帮助学生设立切实可行的、可供选择的学期目标。

学生工作要形成体系,每个年级的辅导员工作都应该既有不同的侧重,又要存在延续性,不能因辅导员的更换影响学生规律性的培养。我们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各项优良品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所以学生工作非常值得一线的辅导员去研究、去思考。

二、感悟――学生工作的迷人与磨人之处在于心灵的不断充实和经历的层层积累

思考过后一定要有所感悟。多数的辅导员都曾因为学生的事情去过医院、市交警队、派出所等,接触过辍学、退学、试读等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有时还要面对无理的家长。但细细想来,这些让人厌倦、郁闷的事情有多少同龄人经历过?但辅导员经历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挖掘到了自身的很多潜能,学到了很多同龄人学不到东西。记得刚来学校的第一个学期,我对学校的环境以及学校的学生还不是很了解,就在一天晚上七点多,一个学生由于和保安人员发生冲突,头被打破了,当时我脑子里闪过的就是不管学生对与错,赶紧将学生送往医院,陪了他整整一个晚上,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很疲惫,我曾质疑难道这就是我所选择的职业吗?但是当一切过后,换一个角度思考,用心去感悟,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才历练了自己的逐步成熟。不久前,我们系的一个学生半夜突发疾病,疼痛难忍,见此情形,我二话没说,拔腿就从床上爬起,将其送去了医院,这次事件的处理我没有了以前的烦躁,因为我知道学生需要我的帮助,需要我带给他的力量。

大家要知道世界上没有脉络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是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在开展工作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有的同学成绩好,但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有的同学则专注于课余活动而忽略了学习;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总之,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什么样的学生都有。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的时候,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势利导,讲求灵活、细致、和谐的工作方法。

学会感悟,会让自己的工作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这里借用一句广告词“美好生活源动力”,呼唤我们每一位辅导员,生活可以很精彩,关键要靠我们自己去感悟、去创造。

三、总结――提升自身积淀的“灵丹妙药”

深入思考、感悟后的总结过程是“去粗取精、不断升华”的最佳诠释。想法很多,实施很多,效果也不错,千万不要忘记总结,而且这种总结一定要落实于文字上。在总结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就会发现“如果这样做,效果就更好了”。我们辅导员都很年轻,有很多的工作想法,如果尝试事后作一个总结,你便会发现自己的思想深度会有变化,即使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也会带给自己一个感叹。这种自身积淀的不断深厚无形中促进了辅导员的个人成长。

所以会思考、常感悟、勤总结,在既定的角色中逐渐历练成熟。

有人说,“辅导员的出路在哪里,总不能做一辈子辅导员吧”。的确,辅导员工作有其特殊性,其工作成绩不容易得到肯定。不过,我们可以放平心态换一个角度考虑,不认可表明我们的工作有待改进和提高。我们都是年轻人,现都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和成长阶段,要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工作是给自己干的,丰富的阅历也是给予自己的,做人做事一定要踏踏实实,最终才会实现自身的价值。试想,如果我们的心总是漂浮的,工作怎么会有深入、有突破?更何谈自身价值了呢?

此外,作为一名辅导员,无论是为了树立威信,还是为了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最好的姿态在学生面前出现。行不正,言不顺,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就没有威信,没有老师应有的光辉形象,从而使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了怀疑乃至敌对心理,那么辅导员的工作也就无从开展。因此,只有在辅导员的以身作则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进而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通过这两年来与同学们的接触,我觉得更多的是我自己从同学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自己在上学时所拥有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已逐渐被我淡忘的一些品质和精神,在他们身上我又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与他们的比较又推动着我去继续努力。我尽力去作同学们的朋友,我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学习工作,一起聊天,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高二辅导总结篇10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绩效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基层工作者,其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是促进辅导员队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地反映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从而达到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现状

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各高校都在尝试制定科学有效的辅导员考评机制,但从现有情况来看,大多存在以下不足:

1.缺乏发展性评价。从目前各高校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评价情况来看,普遍存在重视工作评价、忽视个体发展,重视定量考核、忽视定性评价等问题。大多着眼于对辅导员工作的优劣进行评定,而较少从促进辅导员个体发展,提高其岗位胜任能力角度去考核,不能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斗志,考核效果不佳。

2.评价体系不科学。高校普遍没有形成与辅导员岗位相协调的考核机制。有的直接将辅导员考核与干部或教师考核等同,用同一标准、同一方法,按同一程序进行,考核结果难以体现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与特点;有的虽然制定了专门针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指标,但这些考核指标不能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与辅导员个人成长相结合,考核只限于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没有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

3.评价方法不健全。国内的理论研究普遍赞同通过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来优化辅导员考核工作,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并重。但在高校具体实践中却又往往陷入人事考核的思维困境,普遍采用以学生工作甚至是学生成绩为基础的指标细化法,而辅导员的“德”、“能”却很难量化,这种评价方法片面的看重辅导员的外显业绩,忽视了辅导员的专业培养和内心体验。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及相关会议精神,借鉴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和以往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的经验,笔者认为,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应包括工作理念与态度、工作能力与成绩、工作评价与反馈。

1.工作理念与态度。工作理念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工作的指导思想,辅导员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工作理念决定着其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工作态度是工作能力向工作实绩转换的“中介”,对辅导员工作态度的评价应将形式与实质结合起来,工作态度是思想素质和工作理念的具体表现,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才能高效高质地完成工作任务。

2.工作能力与成绩。工作能力是辅导员本身所具有的完成各项工作的能力,在设置辅导员工作能力绩效评价指标时应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等多方面考查。工作成绩是辅导员主观努力并得到认可的劳动成果,它是辅导员履行工作职责的具体体现。在设置辅导员工作实绩评价指标时,可对思想教育、学生组织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咨询服务四个二级指标加以考察。工作实绩指标是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最重要的内容,它既包括了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成果,如班风学风建设、日常安全与稳定工作等,也包括了专项工作成果,如特困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3.工作评价与反馈。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评价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学校应成立校辅导员考核领导小组,辅导员的日常考核及年终部分测评工作由各院(系)考核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辅导员评价考核应该是由辅导员自评(个人总结)、学生测评、院(系)考核小组测评和辅导员互评等四部分内容和考核办法组成的工作评价体系。

辅导员对照考核的内容,对本人的工作做出全面总结,提交述职报告等相关材料,作为考核的参考依据和基础数据;由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组织落实学生测评,通过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或网上评价,掌握辅导员工作成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将统计测评结果报学生工作部(处);各院(系)考核小组根据辅导员平时表现情况,对照辅导员个人总结和学生测评结果,填写测评表,对本院(系)辅导员进行测评;学生工作部(处)负责落实召开辅导员民主测评会,每位辅导员用3~5分钟述职,然后辅导员互评。

三、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的建议

针对以上辅导员考评工作的难点,辅导员考评工作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

1.明确评价主体。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和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老师以及学生都有广泛地接触,他们都应该成为辅导员考评的主体。辅导员工作的重心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工作不宜作为主要考评指标,如果采用绝对化的评分方法,易导致辅导员满足于完成量化工作,不利于开拓新局面。

2.改进评价形式。采用网络实名测评,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事求是反映意见和提出建议的平台,辅导员要正确对待测评结果,对学生反映的问题积极总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次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研究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宜采用业绩模糊评价方法,笔者较为赞同。辅导员的工作繁杂,其工作评价涉及多方面,综合评价结论具有模糊性,例如: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等方面的评价,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数值体现,只能通过优劣等级来表示。因此定性评价是综合评价高校辅导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方法,一些可以用数据来明确的工作可以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如学生日常违纪情况、学生考研比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情况等等。

3.丰富评价方法。在辅导员工作评价中,应把他评与自评、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结合起来。平时考核包括定期与不定期考核,对阶段性及基础性工作进行考评;集中考核主要在学期末和年末,通过对照考评体系进行系统性的综合评价。最后综合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形成最终考评结论。

参考文献:

[1]何树莲.关于改进高校辅导员考核工

作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6,(9).

[2]张坚.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

的构建[J].中国医药导报,2007,(8).

[3]陈瑞三,胡立男.谈高校辅导员工作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