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校管理系统论文十篇学校管理系统论文十篇

学校管理系统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6:43

学校管理系统论文篇1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不管是什么样的开发技术,我们必须首先对系统进行透彻理解,用户需求、功能性能和运行环境方面,以确保开发的系统的应用真正满足的用户需求。这是软件生命周期的延长、降低了软件维护需要的费用。为了明了地了解并找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本系统运用的分析形式有通过调查、提问、会议、表格操作、体验、手工收集、软件工程方法与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招生做了功能总结。

1.1可行性分析

目前,学校已建立涉及面广的千兆校园网,并直接开放给学生和教师。此外,通过网关、防火墙和公共互联网连接,以方便在家庭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的各种操作。因此,发展本系统已经拥有足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因为该系统使用一个典型的C/S的多层结构的应用程序。所以,应用程序可以使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功能,实现了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综合、高效使用。

1.2系统功能分析

1)安全登录和权限系统设置功能;我有基本的信息视图;看到我的成绩数据;查看他们的专业信息和教育计划的信息;查看所选课程的信息和任课教师在信息化过程中;2)面向全体学生,以执行以下功能允许动态选修选修;修改登录密码;3)通过系统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结果登记本学期和更改密码等功能,让任课教师;4)该研究所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享受大学生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特权:学生信息;制定教学计划;课程信息;任课教师信息;展开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修改登录密码;5)由高校管理权限的系统管理员享有办学层次:管理院级管理员用户;出版与大学有关的文件管理;信息管理学院;专业的信息化管理;6)允许所有用户查看各种证件和院校的信息;7)让学生到学校或学院网上留言;8)提供银行和信贷公司的接口的公共接口;9)系统登录、注销功能。

2技术保障

具体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安全登录机制,使用用户类型来区分用户权限和使用mDS加密;使用中间件和业务逻辑技术来实现的页面设计和功能实现的分离;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各种操作的microsoftSQLServer2008的数据库;weB环境,特别是iiS60功能操作和安全设置。

3数据库设计

本文中的高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采用microsoftSQL2008作为数据存储和维护的工具,在该系统中所涉及的学籍管理数据库的数据表主要包括教师信息表、教学计划信息表、学生信息表、学生成绩表、开课情况表、学院信息表、专业信息表、课程信息表等表,且各表之间的数据完整约束关系可用图2描述。在本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除了与学籍功能相关的数据表之外,还应建立记录系统运行、维护等信息的数据表:如维护人员登录时间、登录日志表、离开时间、登录ip以及用于记录数据库维护的登录名称、密码信息等信息。数据库是本高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核心部分,它的安全操作和快速反馈给用户信息是系统性能的重要标准,为了方便和提高查询效率查询一个数据库,除了利用数据库本身的优化技术,在严谨各个数据表间的约束外,还运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工具中的视图和存储过程等机制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性能和安全方面的优化。对于像排课表、成绩查询、班级学生信息等查询频率较高、固定的查询,可以采用视图查询,而不用每次查询请求都用查询语句完成。存储过程是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对象,任何一个设计良好的数据库应用程序都应该用到存储过程。它是在数据库服务器端编译好的执行语句,一般是针对需要大量数据操作的数据表而事先编译的,它是通过中间件与数据库之间通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的操作安全性。本系统还运用了RaiD磁盘阵列技术(多块磁盘),其主要功能是对服务器端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在物理层面上保障学籍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在主磁盘损坏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对系统服务器端的数据进行恢复。

4程序设计

系统的开发的总任务是实现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分析系统的整体功能的结构图基础之上完成的整个系统的开发任务。以下逐个模块给出说明:上述各模块结构的描述:1)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用户名修改;添加用户;修改用户密码;数据库文件备份。2)学籍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注册学生学籍信息;修改学生学籍信息;查询学生学籍信息。3)班级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班级及辅导员信息;修改班级及辅导员信息;查询班级及辅导员信息。4)课程信息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班级课程信息;查询班级课程信息。5)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学生成绩;修改学生成绩;查询个人成绩;查询班级成绩;打印班级成绩。6)weB信息服务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网络信息查询功能;网络信息修改功能。

5结论

学校管理系统论文篇2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系统;开发应用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是培养本科生问题意识、科研意识、应用意识以及激发思维、探求真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等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一次大检验。因此,全面做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做法之一就是,自主设计并开发了“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系统”。

一、系统主要功能

(一)用户管理

本套教学管理系统的登录界面如图1所示,其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师用户、学生用户三类,每一类用户有着不同的使用级别。其中,系统管理员可打开或关闭系统,添加或修改学生信息、论文题目及通知公告等;教师用户可查看学生信息、选题情况、写作进度,并进行网上指导等;学生用户可以查看通知公告、浏览本人信息,进行网上选题、网上提问与交流以及上传或下载论文等。

(二)系统开启与关闭

此功能只在学生进行网上选题时有效,其目的是限制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时间、防止学生反复多次换题,杜绝学生选题时拖延时间,从而提高选题效率。此功能的开启或关闭由系统管理员实现。

(三)添加或修改用户信息

本系统可由管理员批量添加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信息,从而有效节省学生和教师用户入库时间,同时,也可实现修改或删除功能。若选择删除,将会删除该用户的所有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只有提前入库的用户才有权登录,本系统不支持任意注册及登录,从而可避免出现许多重复信息,也可方便进行相关统计。

(四)添加或修改论文(设计)题目

在向师生征得足够数量的论文(设计)题目后,可利用本系统由管理员批量添加论文(设计)题目及相应指导教师等信息,同时提供修改或删除功能。若选择删除,也将会清除选择该题的学生用户的选题信息。同样需说明的是,每一年各专业的选题数量要大于该次选题的学生数,从而在系统内可限定学生“一人一题”。

(五)添加或修改通知公告等

本系统可由管理员添加或修改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各项通知、公告等,也可以附件的形式上传相关文件、图表等,同时提供修改功能。

(六)查看论文(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信息

用户登录系统后,可查看所属年级专业的论文(设计)题目、指导教师、题目是否可选等信息。同时也可选择不同的查看方式,教师用户还可“一键式”快速查看自己所出论文(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况,以及选择本人论文题目的学生信息等。

(七)学生网上选题

如图2,这是本系统最具特色的功能之一,也是我们开发本系统的初衷。在此,学生用户可方便快速地对系统中的论文(设计)题目进行网上选题,一方面可大大节省选题时间,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以前经常出现的重复选题现象。另外,系统也提供退选和重选等功能。

(八)信息查询与搜索

各类用户登录系统后可查看通知、公告、学生信息、指导教师信息、联系方式、论文(设计)题目、题目选择情况、论文(设计)成绩(成绩由系统管理员输入)等。同时,提供快速搜索功能(如图3)。

(九)师生在线互动

这是本系统的又一项重要功能,也是主要特色之一。教师用户可点击学生姓名,发送留言,学生用户也可点击教师姓名旁的图标给指导教师留言,从而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在线留言时,如不填写“发送给某人”,则视为公开留言,所有用户均可查看,否则,只有对方才能看见。其中未读留言作高亮显示。同时,还可在线记录指导教师平时的指导情况或指导信息。

(十)论文(设计)电子文档的上传与下载

本系统支持word和pdf两种格式电子文档的上传或下载。此功能可由以上三类用户自由实现,不受用户限制。毕业论文(设计)电子档原文上传,不仅方便指导教师修改,同时也方便最终定稿论文(设计)电子档的入库存档,为毕业论文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便利。

二、系统应用效果

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界面美观、使用方便、运行速度快、占用空间小等开发目标。通过近年在信阳师范学院的正式使用,本系统已成为学校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别具特色的管理软件之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管理水平

从征题、选题,到互动、答疑,直至论文入档、成绩管理等均可通过本系统轻松完成,基本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在线操作和管理的目标,从而大大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实现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的高效化管理。

(二)提升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质量

在提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效率、充分利用有限时间的同时,由于实现了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实时、动态指导,以及存在问题的及时解决,因此,近年信阳师范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三)调动了师生双方工作或学习的积极性

在使用本系统之前,由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是松散的、滞后的,因而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的写作或设计过程都带有一定的隐蔽性、随意性,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不高。而本管理系统的使用则实现了指导过程和写作或设计过程的实时显示和监控,从而大大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葛方振.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架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4).

学校管理系统论文篇3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信息技术;pHp;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25-03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4年来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各种技能的检验和总结,亦是培养和检验本科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带来诸多新问题。故如何对毕业论文进行高效率管理,以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一个值得高校相关管理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1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各类高校有关部门尽管制定了详细的毕业论文工作手册、毕业论文管理规定以及实施细则等诸多条例来规范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与监控毕业论文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传统手工方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1指导教师出题方面

传统的教师出题方式弊端凸显。由于各个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不同,研究重点不一样,而且学历结构均不相同,因此,不可能要求所有的指导教师出同样多的论文题目,也不可能要求全体教师指导同样数量的学生。另外,学生的水平不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也不一样,因此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对于指导教师拟出的论文题目,学生不感兴趣甚至难以完成,相反学生喜欢研究的论文题目又没有教师指导,最终造成毕业论文题目质量下降[1]。

另外,由于局限于传统的手工出题方式,各指导教师相互间鲜有沟通,难以协调,极易出现多个教师出题相似甚至雷同的现象,亦有可能出现前后几年论文题目重复的现象。

1.2学生选题方面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的论文选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形式的发展[2],以前一个专业由于人数少,论文选题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有的专业的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上百人,因此有可能出现学生和教师的搭配问题。传统的选题常带有指令性,较少尊重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于是就造成学生不能够选到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或是自己喜欢的论文题目,而有的教师也不能指导自己钟爱的学生。有的教师由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不一致,但又不愿意更改自己出的题目,因此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使得论文质量下降。另外,大多数高校均对不同的职称指导的学生人数有规定,但传统的选题方式比较难以实现。

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选题现场的组织问题,由于学生和教师人数众多,现场的混乱和嘈杂也很难使得选题的过程顺利进行。

1.3论文指导过程中时间控制方面

各个高校均对论文的出题、选题、开题、答辩、保存论文等有统一的时间规定,但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很难实现这一点。首先,由于大部分教师均有自己的日常科研和教学任务以及其他因素,难以在规定的短期时间内拟出高质量的论文题目,从而造成出题时间不统一;其次,由于临近毕业,大部分毕业生在外面实习或找工作,若全部召集起来进行选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而造成毕业生选题时间难以统一;再次,完成论文、上交保存论文时间也不尽相同。总而言之,由于各个专业、各个院系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实际情形不一样,最终造成整个学校的论文工作进度不一致,致使教务处和学校领导难以对论文工作进行宏观协调。

1.4毕业论文以及所有与之相关表格的格式统一方面

这应该是传统管理方式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了。在传统的论文管理过程中,诸多的表格填写、最终的论文定稿等均有可能出现功亏一篑的情形:格式不一致。具体体现在:1)教师出题时填写的论文题目审批表、给学生下达的任务书等有可能不符合格式要求;2)学生选题后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完成论文后的毕业论文格式等有可能不统一;3)各专业、院系的教务秘书必须完成的各种统计表如开题论文记录、答辩记录、供选题情况表、选题分类统计表、指导教师配备表、毕业论文情况统计表、毕业论文成绩统计表等大量表格格式不一致。传统处理方式就是对这些表格一一进行手工调整,可以想象其麻烦程度和巨大的工作量,足以令有关教师和管理人员产生畏难情绪。

1.5论文保存方面

传统的论文多半采用纸质方式进行保存。显然,这种保存方式存在诸多缺陷:一是纸质论文容易腐烂,保存时间太短,在进行管理和运输时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二是要占大量办公空间,多年的本科毕业论文累积起来似座小山,占用了有限的办公空间;三是不容易检索,如上级领导或兄弟院校进行论文经验交流时,或者查找需要满足某些条件的论文时,很难及时查找出符合要求的论文;四是不易进行分类管理和装订成册。

2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实现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大变革,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业已进入社会各行各业。高校的部分工作如教务管理、人事管理、毕业管理等已由传统手工管理方式逐步过度到办公自动化方式[3-4]。基于前述传统毕业论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开发一套完整的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系统运行后,连接校园网(甚至internet网)上的任何电脑均能通过浏览器访问,不受时间和位置的限制,不需安装庞大的客户端软件,非常方便。

新系统完全摒弃传统手工操作方式,克服了相关缺陷,具有极大优势,体现在:1)能控制同一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无法重复且能设置几年内的选题难以雷同;2)满足学生和教师实现双向选择,及时避免多人选同一题的现象;3)各种毕业论文相关的统计表格自动生成,极大减轻教辅人员的工作量;4)管理者能对整个过程进行宏观调控,实时监控论文(设计)进度;5)容易调阅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6)易对论文长期保存;7)实现了毕业论文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8)易与毕业生评价系统、毕业生离校系统、校友系统、教务系统等其他相关系统进行对接,保证了学生毕业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系统中主要的用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等。不同身份对应不同功能。

2.1登录系统

任何用户必须先登录后使用。在实际使用中,登录系统与学校的教务系统以及人事系统对接,学生和教师只要输入自己在学校数据库中的账号和密码即可。登录成功后系统自动显示登录者的相关信息,如教师的院系、职称、专业,或者学生的学号、院系、年级、专业等。显然与学校数据库的对接有助于论文管理系统中数据与学校保持一致,不会形成数据孤岛。

2.2教师子系统

教师据人事系统和教务系统提供的登录名和密码,可登录至本学院、所在专业区域,尔后拟出所在专业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即学生待选题目,所出题目根据当年毕业生情况确定,但学生最终选择题目数(即教师能指导的最大学生数)由系统根据教师职称限定,如高级职称至多指导10名学生,而中级职称至多指导6名学生,初级职称不能指导学生等。其他功能均在拟定题目后确定,如在线填写选题审批表等表格、下达毕业论文任务指导书、查看是否有学生选择自己所出的题目且拒绝还是同意该学生的选取、打印全校统一格式的选题审批表与任务指导书、查看学生是否上传了论文的最终稿件、对最终定稿的论文进行电子签名等。签名意味着此次论文指导过程即宣告结束,学生和教师再也不能对论文、审批表、指导书等各种表格进行任何修改,当然下载和打印功能依然保留。

2.3学生子系统

依据学籍管理系统提供的学号和密码登录后,学生自动进入所在的专业领域,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年级等属性自动显示待选论文题目,学生通过查看论文题目和要求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然后等待教师确定或拒绝,当选择某教师的学生人数等于系统限制后,其余学生则不能再选此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选择好论文题目后系统还提供其他功能,如根据教师留下的联系方式和教师联系,在选题系统结束前可以更改自己的选题,选题确定后在线下载打印全校统一格式的论文封面、论文中期检查表、开题报告等表格。选题的确定意味着学生进入到论文设计阶段,可以把论文初稿上传至服务器,以便指导教师进行在线查阅,给出修改意见,然后根据修改意见,不断修改自己的论文,直到最终定稿为止。定稿后,教师进行电子签名,学生再也不能修改,至此论文完成。

2.4管理子系统

管理权限属院系专业负责人或相关领导,不同权限的管理员登录后根据自己的权限进行操作,如专业负责人只能关闭、打开所属专业的各个子系统,教务处和学校领导可以管理全校系统。其他功能包括输入(打印)论文成绩,下载全校统一格式的各种表格如开题论文记录、答辩记录、供选题情况表、选题分类统计表、指导教师配备表、毕业论文(设计)情况统计表、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统计表等,以及根据自己权限查阅有关专业、院系甚至全校的学生上传毕业论文的情况,指导整个毕业论文过程。

3结语

系统的实现采用Linux平台和pHp语言编程运行,免费的mySQL数据库不但稳定而且免费,与pHp结合堪称完美。系统具有高效、免费、易维护的特点,只要极其廉价的硬件投入,就能为校园网上的全体教师和学生服务。

尽管开发成功后的系统已经在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网上运行多年,且切实减轻了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仍然存在不足:

1)不同专业要求明显不同,有的专业如机械制造等所传论文由于包含若干图形,所占空间极大,这导致上传论文分配空间不均衡;

2)有的专业涉及字符异常生僻(如各种外国文字、少数民族文字、古代文字等),故程序设计时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字符编码问题;

3)系统正常登录依赖于学籍系统和人事系统的正常运行,若相关系统崩溃,则本系统使用亦成问题;

4)教师出题后上传至系统等待学生咨询,学生选题后等待教师指导,二者过度依赖机器,造成交流过少。

故需要加强管理,人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传统论文指导方式人性化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康星华.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论[J].教育与职业,2007(29):46-47.

[2]李卫祥,李长萍,冀满祥,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

305-307.

[3]毛洪贲,殷德顺,郭娟,等.基于.net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0):

学校管理系统论文篇4

【关键词】高校;客户关系管理;综述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43-01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缩写CRm)是以关怀客户为中心,建立客户与目标单位的长期有效关系。高校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推行客户关系管理机制的建设,旨在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实践,加强用人单位、政府主管部门、校企紧密合作企业等学校重点客户关系管理,在学校内建立起“部门主责、对口联系、定期沟通、跟踪建档、强化考核”的客户关系管理长效机制,达到优化办学环境、提升办学品牌、增强办学竞争力目的。

近年来,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及系统应用于高校客户关系管理,但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的主要成果仍集中在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方面,专门研究高等院校客户关系管理的较少,已有的成果在内容方面也不够系统全面,理论研究几乎没有涉及。事实上,高校的客户关系管理相比企业更为复杂,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在很多方面满足不了高院的需求,开展对高校客户关系管理机制的建设与研究可以丰富客户关管理理论,更好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客户关系管理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理论来源于市场营销理论。最初的研究集中在商业策略方面,《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BusinessReview)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刊物,代表性著作有JohnJSviokla和BensonpShapiro编撰的《寻找客户》(SeekingCustomers)和《保持客户》(KeepingCustomers),但这两本论著的主观性强,提出的论点未经实践检验。90年代,客户关系管理走向实用化阶段,研究的侧重点为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实施策略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分析型功能研究,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是提出了客户关系管理的价值创造理论(由RobertBwoodruff在《洞察你的顾客》(KnowYourCustomer)一书中提出)和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由ChristianCronroos提出)。这一时期,iBm、oracle、Sap等软件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系统,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技术创新。近十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和个性化推荐系统被引入客户关系管理当中,成为新的热点,同时,客户知识管理成为有潜力的研究方向。美国是高校客户关系管理应用与研究发展最好的国家,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大力发展校友关系管理,校友捐赠为学校的长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财政资助,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有一百名专业人员从事学校客户关系管理。英国的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等著名大学也都成立了校友关系管理机构,发展客户关系管理。英国开放大学出版社――麦克劳?希尔出版社在2001年推出一套丛书:《高等院校管理实践与指南》(managingUniversities&Colleges:GuidestoGoodpractice),丛书汇集了英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者与专家对当今英国高等院校以及部分欧美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管理进行的研究与探讨,为我们提供了高等院校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的模板与经验。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受国外管理学理论影响明显,我国对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实用技术还缺乏系统的研究,目前主要侧重在客户价值和客户保持方面的研究。自2004年以来,客户知识管理成为国内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的热点,方永恒在《知识管理和知识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进行了论述。在客户关系管理的行业应用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有2005年陈水芬对浙江数百个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的研究。我国客户关系管理业务集中在工商界,应用于教育行业的非常少,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很少。孙慧环和宿媛两人在硕士毕业论文中专门针对高校的客户关系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马翠华在《高等学校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解与实施》一文中从宏观的市场经济条件对高校要求提高的角度指出了客户导向原则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必要性。国内高校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先后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对于如何在教育机构全面实施CRm系统,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范例,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三、总结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学校需要建立用人单位、校企合作企业、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校友、学生及学生家长等重要客户关系网络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构建一个高效、长效、安全、信息全面集成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将有助于客户关系的科学化管理,消除原有的各个部门客户关系管理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现象,以及各流程之间的信息链断裂现象,是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客户关系管理是高校运营的重要支撑,在学校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具有必要性。同时,在高校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建设将有利于开拓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范围,促进高校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managingUniversitiesandColleges:GuidestoGoodpractice,[m]openUniversitypress,1999.

[2]C.L.Gaska,CRmHitstheCampus[J].UniversityBusiness,2003(5).

[3]【英】阿尔布林顿著,杨树兵等译:《高等院校对外关系管理》(managingexternalRelationsinHighereducation),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

[4]孙慧环:《客户关系管理在高校的应用》,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论文。

[5]宿媛:《高校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论文。

[6]蒋桦,曾宪凤:《客户关系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5期。

[7]赵瑞琴,赵宪军,赵增峰:《高校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意义研究》,《中国经济评论》2007年第3期。

学校管理系统论文篇5

1999年起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短短几年内全国各高校学生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生数量有了数倍的增长。通过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了高校体制改革,促进了基础教育的结构调整。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教师素质、学科与专业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等暴露出新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呈下滑趋势因此,因此,必须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一、构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背景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师资、设备、实验室和图书等教学资源紧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有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致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各个高校都面对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是:毕业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找工作、考研、出国和各类资格考试的认证中去,还有一些学生利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时间补修其它课程来完成学分要求;教学单位也非常重视就业率和考研率,对学生是否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也重视不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也忙于自己的学历、职称的提高,对学生无从顾及。可以说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不能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瓶颈因素。

(二)教学经费、资源不足。虽然各个高校近年来不断引进师资,加强硬件建设,但是相对学生数量的骤增,教师、实验室等资源匮乏已经是各个高校暴露得非常明显的问题。一名教师指导十几名学生,刚刚留校的助教就开始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一个实验室容纳几十人等现象一直困扰着各个高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绝不可能提高。

(三)指导、管理体系不完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生数量大,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式多样,学校采用笼统、粗放的方式管理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形成针不同专业的“多元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方案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过程管理工作不到位。学校各级部门,尤其是教学单位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尤其是抄袭、代做等情况不能完全无法控制,也是各个高校出现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五)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很多高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估工作只局限于学校的层次,没有形成校、院二级评估机制,而且评估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结合,不能真正发挥评估工作的真正作用。

(六)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力度不够。选题、答辩考核是否严格、公平和公正,对毕业论文(设计)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目前,各个高校非常重视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同时如何能更准确、更规范评定出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也是各个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总之,抓好毕业论文(工作),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并逐渐完善它。

转贴于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2]

一个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组织系统。要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实施,首先要建立起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职责清晰的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通常由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学生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它主要包括校长、分管校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教学督导组以及教务处等相关机构,起着决策指挥、管理执行、监督评价的功能,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第二层次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第三层次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是进行具体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检查、管理的主要执行者;第四层次是学生,通过学生反馈学校教学和管理的质量[3]。

(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制度系统。实现质量目标,必须建设和制定一套完整、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明确各系统职能,规范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形成自我完善与优化的建设机制,使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学校应根据教育规律、国家政策方针以及实际情况,制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以及一系列激励制度和政策,而且学院也应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管理文件,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制度系统,涵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使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评价系统。教学评价具有判别、诊断和激励功能,学校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价方针,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充分发挥了评价功能,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反馈系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是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地反馈,对于能否及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至关重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可分为管理反馈信息、教师反馈信息、学生反馈信息。管理反馈信息来自于管理层,主要是学院级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者;教师反馈信息来自教师;学生反馈信息来自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全程监控中,学校通过建立质量反馈制度、开展阶段式检查(开题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检查、存档检查)、建立多层次的反馈渠道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教育理论问题,又有实施中的可操作性问题。所以,在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涉及到学校中很多管理部门、绝大部分教师和一届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受他们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各级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全校上下统一思想,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质量监控正常运作。要使质量监控正常运作和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建立质量监控的评价标准,可以使质量监控能有的放矢;建立奖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队伍各方面积极性。另外,要优化质量监控环节,提高监控的自动化程度,就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在监控中的作用,使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方便快捷,真正成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保障体系。

(三)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不断优化质量监控体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任务,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目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同时,应该随时掌握质量监控的实施过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四)分阶段实施,实现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质量监控体系应能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形成长效管理。

总之,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实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设计(论文)的质量。全国各类高校的管理者应该进行深入、持续的创新,不断优化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以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静年,潘小帆.走高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高校扩招与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3~4

2.蔡青.论地方教学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66~68

学校管理系统论文篇6

关键词:校园网;网络文化;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管理模式;管理体系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健康、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网络是弘扬校园文化的平台和渠道,如何发挥校园网络的积极作用,营造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美好精神家园,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问题。

1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它对校园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并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

1.1校园网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网络改变了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模式相比,网络拓宽高校学生学习的渠道,实现时空分离的学习。学生在互联网上自行选择课程、教师和资源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学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其二,网络拓宽了高校学生的交往空间。不仅仅局限于信件、电话等传统交往方式,高校学生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即时网上聊天、收发e-mail、网络游戏等。基于网络,他们可以打破国别和种族界限,交流思想切磋观点。近来作为一种新兴的表达方式,微博为热点话题的即时交流和沟通提供渠道,发挥了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广受高校学生的欢迎。

其三,网络缓解了高校学生的精神压力。我国高校学生面临众多问题,诸如出国深造、职业发展等压力。上网消遣休闲成了他们缓解压力的途径,这是网络不可忽视的第三个积极作用。

1.2同样的,校园网的消极作用也体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其一,网络弱化了高校学生的道德意识,造成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网络是虚构的、数字化的、符号化的,在缺少“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的丑与恶,往往在这种状况下会暴露出来。一些模糊、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高校学生的情感异动、责任弱化、道德滑波。

其二,网络改变了高校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在某种程度上由于网络监管的缺失或者不到位,会有不顾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观点出现在网络。网络内外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高校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思想意识模糊。

其三,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了高校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部分意志力薄弱、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整日沉溺于网络,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钝、无心上课,直接导致成绩直线下降,荒废学业的同学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在信息化校园建设工作推进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工作的建设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主动权,积极引导、趋利避害,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使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沿阵地,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培养良好学风的平台。同时,切实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上来,在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校园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2校园网络文化系统工程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是指在虚拟空间中通过信息传递所形成的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快捷性和开放性。校园网络文化的外延包括在校园网络中体现的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在信息交换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近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正确认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深入实践,积极探索创新特色的工作思路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坚持不懈开创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

2.1健全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在逐步推进系统工程的实践中,我校经过积极探索并不断总结,明晰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工作格局,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网络宣传为途径,思政工作为目标,形成思政工作、网络宣传、网络技术三位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体系和队伍体系。

2.2创新管理模式

⑴制度建设与教育引导相结合。校园网通到哪里,相应的管理制度就建到哪里。随着网络技术更新换代,我校健全和完善各项网络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信息平台应用意识,尤其是通过论坛评论及网络新闻报道等方式形成积极正面的网络舆论力量,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文明用网。

⑵技术监控与人工监控相结合。技术手段可以阻挡大量的不良网站和有害信息进入校园网,但技术不是万能的,人工监控可以弥补技术监控的一些漏洞,技术监控与人工监控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技术管理人员在接到校内的不良邮件举报后,及时对发送邮件的账户、服务器进行屏蔽,以弥补过滤软件系统的不足。

⑶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学校是校园网络管理的主题,但并不是任何管理都是以校方出面为最佳。校方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是邮件系统、Ftp服务器管理的主要方式。校方注重管理、监督和引导;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当学生有轻微违规的情况发生时,由学生站务以学生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劝导和疏通。

2.3建设正面网络主流评论阵地

发展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必须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形成网络舆论的主导力量。

⑴队伍建设。要使校园网络文化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党性强的队伍尤为重要。我校已经建成一支政工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网络评论队伍。教师队伍主要由宣传部、信息化管理处、学工部和院系辅导员组成,进行时政新闻报道和舆论政策引导。学生队伍主要由校园记者团、电视台、学生会、计算机协会、网络安全应急小组的成员组成,主要负责学生舆论引导、网络舆情分析及急情疏导。

⑵阵地建设。建设网络舆论主阵地,首先要集中力量形成校园网上的强势媒体,建设新闻网,形成校园网络宣传主导力量。对信息平台、新闻资讯网站管理的基本策略是因势利导:信息化管理处牵头成立站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宏观管理;日常站务工作奉行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原则。

2.4信息资源内容建设

校外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质量对于高校来说几乎是不可控制,所以建设丰富的、足以吸引学生“眼球”的校内信息资源,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

⑴大型综合校园门户网站已经建成。我校主题网站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页栏目清楚、并以新颖的形式,和文字、图片、视音频结合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传播信息的同时提高文化品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校园网的实效性。

⑵信息平台建设,极大地满足办公自动化的需求,经过不懈的更新升级,每天学校通知、公告、新闻、简报平均都在50条以上。学生就业信息每月都在100条以上,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关注。

⑶结合经贸类外语院校的特色,我校免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处面向校内师生提供两套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10余个语种的视音频资料高速下载,数套境外卫星电视节目资料实时提供。Ftp、VoD视频系统也广受学生欢迎,利用学生关注视频系统的契机,我校在视频系统内建立“抗战经典”、“先进性教育专题”、“十辅导”等红栏目。在十开幕期间,数千学生通过校园网视频系统收看开幕盛况。

2.5关注网络虚拟群体,融入网络虚拟群体,建立学生网上归属感

以网络为平台的各种虚拟校园群体逐渐壮大。对于如何融入这些自发成立的虚拟群体,或者主动建立学生易于接受的虚拟群体,并进行管理和引导,我校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在BBS论坛中,分院系、社团组建的版面,选择责任感强、素质高、品行端正的学生管理版面。我校辅导员都主动加入学生QQ群、微信平台,更直接交流,把握学生思想状态。在每年新生入校前,院系会组织老生建立迎新QQ群、微信平台,或者在百度贴吧等公开论坛上,为新生答疑解惑,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2.6我校网络管理制度建设及时同步跟进网络建设

我校颁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园网管理暂行办法》,在系统规范校园网使用管理的同时,包含用户、域名、ip地址、电子邮件、个人主页等多项管理细则。在网络信息管理方面,建立起由党委宣传部归口管理、信息化管理处技术支持、各单位分工协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做到了信息的先期审核、动态监控和快速处理。2011年,信息化管理处根据校园网建设现状,对相关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

2.7为了在第一时间对网络事件进行处置,我校制定《网上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并成立校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管理处同时制定了《校园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技术预案》

2010年5月,信息化管理处成立网络安全应急小组。该小组依托于中国教育网,主要为我校提供给快速响应和技术支持服务,着力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师生防范意识。该小组的成立对于推动我校网络安全建设、保障我校网络正常运转具有重大意义。

3相关网络技术支持部门内部文化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管理处作为教学辅助单位,业务涵盖信息技术领域和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主要方面,其职能是对教学、科研、管理进行技术支持,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信息化管理触注重内部文化建设,使其发挥着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导向作用和融合作用。在良好的部门文化氛围中,员工通过工作的开展和各种活动的举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对部门文化耳濡目染感同身受,达成部门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从而融入整个部门,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为充分贯彻学校党委“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理念,信息化管理处打造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技术能力强、责任意识强的队伍。这支队伍党性强,技术水平高,并熟悉高校学生思想动态,分工明确、协同工作,被誉为“网络园丁”。

学校管理系统论文篇7

【关键词】高校学院教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038-01

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引入教学课堂,电脑辅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无线终端用来接收各种教育资源,种种变化都冲击着旧有的教学思想,促使人们发掘新的教育模式。在此背景下,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文着重讨论高等学员中教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特征、内容与意义。

一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比较

高等院校的课程科目相对复杂,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各种课程分门别类,较之中小学,高校学院的教师们平时排课、选课、上课的任务更为繁重,而对于一个专业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在评定成绩时更为不便。虽然有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支撑,但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仍然沿用旧有的模式,老师往往感觉精神疲惫和力不从心。

前些年,在信息化大研发的趋势下,各个院校大部分设置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在校大学生的日常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可以在信息系统中查询个人在学校中的资料,上课课表、考试信息、英语四六级成绩,课程成绩、论文提交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使学生高效率地管理个人信息和高效率地进行学习。

老师平时要处理的教学事务较为复杂。除了处理个人的日常教学活动以外,还要分管本专业学生的各种教学,有的老师身兼数职,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作为老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不够的,也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高等学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主要为教师服务的系统应运而生。

高等院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目标定位不同。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服务目标主要为老师,而后者主要为学生。因此,服务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其内容的差异性。其次,功能导向不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处理学生平时自身的学习活动如查看课表、选课、查看成绩等。而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服务于老师用作教学授课之用,管理个人工作与财务事务也是必需的。最后,处理终端不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终端是教务处,教务处主管学生的日常工作。而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终端不仅包括教务处,还有可能包括财务处、学生处等。

二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高校学院中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相比更为复杂,因此在其系统中的主要内容方面,也是分工有致。

1.教学版块

教学版块的主要目标是老师用来处理平时的教学事务。教学版块包括课堂与课外两个方面,课堂主要有课堂考核,选课查询,所教授学生名单,课件上传与下载。

课堂考核主要用于老师在课堂上需要评定课堂学生成绩,而当场给出的分数,可以直接输入信息管理系统,便于随时录入。选课查询中老师可以查询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中有多少学生进行选择,根据所选择的人数老师进行增减开设课程调整。老师可随时查看选择自己课程的学生名单,也可随时点名和提问。课件上传和下载是多媒体技术与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结合。老师在上课前可将本节课的电子课件上传到信息管理系统,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输入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入信息管理系统,在线播放课件,这样老师上课的便捷性变化大大提高,同时信息含量较以往较大。

2.工作版块

工作版块的主要目标是老师用来处理课堂教学外的工作事务。工作版块主要包括课后成绩上传、课程成绩评定、学生考试安排与调整、学生成绩评定与录入、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交、学生毕业论文预答辩提交、学生毕业论文最终成果提交、学生毕业个人评语提交。

课后成绩上传主要是老师在课下将课堂上的课程成绩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以利于系统保存。课程成绩评定是用于老师在本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在本课程的课堂与课外表现进行评定,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打分。学生考试安排与调整则主要用于期中、期末考试时对学生考试地点、时间进行安排与调整。学生成绩评定与录入则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录入学生的各门成绩,一般由年级辅导员和分管教务处的老师负责。

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交是用于在学生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时提交开题报告,学生毕业论文预答辩提交时用于在3~4月份毕业论文预答辩时提交,毕业论文最终成果提交主要是在学生正式答辩前对本学生的正式毕业论文进行提交,录入学校数据库,存入网上档案,学生毕业个人评语提交主要是在学生通过答辩,即将毕业,学生的辅导老师针对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表现进行个人评价与评语总结。

三结束语

高等院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为老师处理日常教学事务与工作事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中,老师教学和办公的效率大大提高,在老师高效率的教学与办公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对促进现代教育事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学校管理系统论文篇8

关键词:C#;B/S模式;论文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023-04

abstract:Howtomakealotofmanpowerfreedfromtraditionalmanagementmethods,theefficientmanagementanduseofeachdocumentistheurgentproblemofuniversitymanagement.inthisstudy,carryingoutthedesignanddevelopmentofthegthesismanagementsystembasedonC#andSQLServerDatabase,andexploitingamanagementsystembasedonthestructureofB/S,itisavalidinquiryonfile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inuniversitymanagement.

Keywords:C#;B/Smode;thesismanagement;file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

1概述

随着学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也是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毕业论文的管理是高校文档管理十分重要的部分,也应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管理进行转变,本文将介绍基于C#和SQLServer2008的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系统采用B/S的模式,大大提高学校管理效率,让繁琐的人工管理工作得到简化。

通过本系统可实现论文管理的网络化,方便教师和学生,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推动高校管理的信息化和“无纸化办公”进程。

2系统主要功能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如下:

系统登录:该模块负责将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来实现用户权限的管理,各类用户先登录后才能进行相应操作。

信息模块:主要包括信息浏览和及时信息。信息内容主要是:通知公告、规章制度、时间安排、论文规范等)。

选题模块:首先是教师“选题”,由院系管理员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查看“选题”,选择“选题”;教师审批学生选题,如果不通过,系统自动删除学生选题记录,学生重新选题。另外,在教师审批前,学生可以改选,学生改选选题时将删除之前的选题。

开题及论文管理模块:选题通过后,学生提交自己的开题报告,教师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将自己的论文上传到系统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论文进行下载修改和上传。

在设计时,学生和教师可以多次上传和下载,利用学号的主键特性来命名论文文档,实现自动覆盖技术,大大方便了学生教师的操作和管理。

成绩模块: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与评价,学生查看成绩和评语。[1]

3系统功能实现

3.1主要模块结构

3.1.1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核心是进行选题和论文上传。

选题算法:首先判断所选课题是否已被选,如果被选则选择其他选题;再判断自己是否已经选题,如果已经选题,先删除再选;选题时向课题选择表中插入一天选择记录。

3.1.2教师模块

教师登录后,主要是选题、审批选题、下载学生论文和进行成绩评定。

3.1.3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主要是对各类用户进行管理、对教师课题进行审核、公共信息和进行统计分析。

3.2主要功能的实现与分析

3.2.1登录及加密

各类用户登录时都将密码进行32位的mD5加密,登录时,用Session变量记录登录者的相关信息。下面是管理员登录的代码:

stringpwd=txpass.text.trim();

stringmima=Formsauthentication.HashpasswordForStoringinConfigFile(pwd,"mD5");

SqlCommandmycmd=newSqlCommand();

stringadmin_id=txno.text.trim();

mycmd.Connection=sqlcon;//sqlcon是数据库连接对象

mandtext="select*fromadminwhereadmin_id=@admin_idandadmin_password='"+mima+"'";

mycmd.parameters.add("@admin_id",SqlDbtype.Char,4).Value=admin_id;

sqlcon.open();

SqlDataReaderdr=mycmd.executeReader();

if(dr.Read())//登录成功

首先选择要评定成绩的学生,获取学号,再进入成绩评定页面,录入成绩和评语。代码如下:

//获取要评定成绩的学生学号,并传递给成绩评定页面:

for(inti=0;i

{

CheckBoxcbox=(CheckBox)GridView1.Rows[i].FindControl("CheckBox1");

if(cbox.Checked==true)

{

Session["student_no"]=GridView1.DataKeys[i].Value;

Response.Redirect("sc_review.aspx");

}

}

//进入成绩评定页面写入成绩:

sqlcon=newSqlConnection(connstring);

SqlCommandsqlcom;

stringsqlstr="UpDatepaper_scoreSetscore='"+txt_score.text+"',review='"+txt_review.text+"'wHeRestudent_no='"+lbl_sno.text+"'andtopic_id=(selecttopic_idfromtopicwheretopic_title='"+lbltitle.text+"')";

sqlcom=newSqlCommand(sqlstr,sqlcon);

sqlcon.open();

sqlcom.executenonQuery();

3.2.4安全控制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web窗体框架的验证服务器控件,这些控件提供易用但功能强大的方法检查输入窗体的错误,并在必要时向用户显示消息,这样可以提高用户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避免因为输入错误数据而使系统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系统为用户设置登录密码,以限制用户查看、运行和操作页面的方式,不同的用户类型只能访问对应的模块页面,进行相应的操作。另外,系统还对用户的登录密码全部采用了32位的mD5加密技术进行加密。管理员或者超级管理员都看不到用户的真实密码,并且比起一般mD5加密算法更加安全可靠。

采用Session和Cokies等技术对非登录用户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所有操作页面都在加载页面时通过对Session变量的判断,屏蔽了直接输入地址访问系统的页面以及通过外部链接地址访问本系统的管理页面。尤其是未登录用户将只能浏览网站首页内容,而不能浏览其他内容或下载相关资料。[2]

4结束语

基于web的高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有着广阔的前景,必将对传统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技术无论是在操作的可行性和方便性方面,还是在性能上,都是一种实现web数据库的很好方法。本文探讨了分析和设计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过程,并对系统的开发、功能设计和模块设计做出系统的分析,该管理系统已在学校使用,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本文仅在我们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怎样使用户间的交流更为方便、快捷,怎样在系统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未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深入。

参考文献:

[1]周清松.B/S模式下各种数据资源共享与整合[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2):95-96.

[2]周剑云.高校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2):7833-7834.

[3]王新才,陈荷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建设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3(2):84-88.

[4]郑丽娟.基于BS模式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11):107-113.

[5]陈娟,李元,李万国.基于B/S模式的嵌入式系统测试方法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16(2):50-52.

[6]张晨.基于BS模式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7):85-87.

[7]胡双炎.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安全性研究[J].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5-59

[8]朱娜.基于BS模式的煤矿液压支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技术,2013(10):34-35.

学校管理系统论文篇9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系统;B/S结构;oRaCLe

一、引言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个综合性的作业。但是,随着毕业设计课题的数量和研究领域的增加,而且就业压力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保证正常的毕业设计时间,使得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和信息收集工作变得复杂和困难。由于高校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的特殊性,目前许多高校对毕业生的毕业导师选择和论文选题流程没有一种快捷而高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一个高效的基于web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选择和完成过程进行规范的管理。

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有了相似功能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其模块的划分大同小异,都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充分共享以及方便用户的操作。主要有南京农业大学的基于.net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学生平台、教师平台、教务管理平台、公共数据处理平台等模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教师出题、论文题目的审核、学生选择论文题目、开题报告审核入库、毕业论文审核入库、毕业论文查询等模块;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工程系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个人查询、课题查询、网上指导、请假手续、重要通知、论文格式、论文上载等七个模块。所有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体现了开发者对数据库建模的思路。而且在运行模式上,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分而治之的设计思想,即数据库信息(如课题、老师、学生、论文等)在各院系中是单独进行的,在各院系之间及院系与教务部门之间却没有提供信息交互的手段。

二、系统概述

(一)总体规划

基于对目前其他院校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比较分析,总结其长处,提出了一套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研究方案。该系统方案基于web技术,不仅要面向学校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要解决各部门已有的或将建立的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用率,系统结构应具有跨平台访问不同数据源的机制。在教务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布局,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的同时,使全校师生可以在任一平台上对毕业论文的信息进行方便地沟通与交流。同时,系统要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要有效预防由于web技术的应用而引发的信息泄密和对保密信息的非法侵入等安全隐患。

(二)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三层B/S结构,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在这种结构中,应用服务器接收到客户机的请求页面指令后,就向数据库服务器请求有关的数据,数据库服务器从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数据交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将之整合成页面再返回给浏览器[2]。该结构主要特点是:客户端实现零维护,系统维护和升级方便。软件程序、数据库、的信息以及其他一些组件都集中在服务器,用户除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外无需其他软件,即用户以web页面的形式与系统进行交互。

该系统是通过DCom或Http远程调用服务器端组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在具体实现上,应用服务器使用通信线程来提供查询并从后端数据库服务器获得结果。应用服务器接收从客户机通过web浏览器或其他界面软件发来的信息请求,并连接到服务器上。接着对请求进行处理并从服务器返回信息。然后,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断开并把请求的信息返回客户机。使用这种方法时,客户机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应用服务器只有在进行请求并接收请求的结果时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空闲进程并不占用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显著减少,可以更快地进行查询处理并且响应时间得到了改善。如果许多客户机都在频繁请求,可以对这种配置进行更改,使应用服务器能预先与数据库连接,以降低每次处理客户机查询请求时建立连接所需的开销时间量。

该系统是一个基于web平台、涉及毕业论文管理各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完成毕业设计的申报、选题、论文上传、论文批阅、在线答疑等功能。其相关的系统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三、系统的相关设计

(一)数据库设计

由于系统内部数据流量大,数据检索要求高,用户通过浏览器从后台数据库获取数据信息的响应时间也要满足需求,在该系统中,表示层使用aSp用来开发网页,后台数据库使用oRaCLe作为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管理。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大型关系数据库,是目前最流行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oRaCLe8.i以来引入了共享SQL和多线程服务器体系结构,提供了基于角色(RoLe)分工的安全保密管理,支持大量多媒体数据。因此从性能需求上分析,采用oRaCLe来完成底层数据库的开发。

在具体实现上,系统整体eR图设计如图3示。

其中,教师数据表包括教师号、教师名、性别、职称、所属学院(系)、科研情况、电话、电子邮件、登录密码等教师基本信息情况;学生数据表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级、学院、专业、班级、电话、电子邮件、登录密码等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管理员信息表包括iD号、用户名、密码等;课题信息表包括课题号、课题名称、所属院系、申报教师、规定人数、实选人数等;论文信息表包括论文号、论文名称、学生姓名、所属院系、指导教师等信息。

(二)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的设计是创新性的使用了双树型结构实现的,即在前台的weB系统界面中,针对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功能,采用aSp和先进的oRaCLe数据库技术展现了“左-右”双树型菜单。其中,左边的菜单树上是学生姓名及其已选课题,右边的树则是其他已申报的备选课题,通过此双树型结构的界面设计,学生在方便的选择自己所倾向的毕业研究课题,而且还能很便捷地对其选报课题进行修改或调整。同时,由于该双树型界面本身所具有的美观性、友好性以及操作简便性,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需要查看帮助文档就可以轻松地实现各种相关的操作。

(三)安全设计

任何一个应用系统都对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即数据的保密性和可靠性。而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学生档案等重要信息,其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该系统的安全性,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实现。

1.分级授权安全管理。该系统采用分层授权安全管理,用户分五种权限:超级管理员、一般管理员、教师、学生、过客。用户登录系统时,让用户录入用户名(或者是帐号)和密码,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在安全性上采用多级认证体系对各级用户分级授权,同时各级用户的操作痕迹相互制约,并采用双密码保证超级管理员密码的内部安全。

2.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由oracle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安全机制进行控制。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体现在它对用户、权限、角色和用户配置文件的管理上。用户是由管理员建立并授权的一个数据库帐户,每一个企图使用oracle的用户都必须得到一个合法的用户帐户和口令,只有用合法的帐户和口令连接数据库成功才能操作数据库对象。每个oracle数据库都有一个叫做DeFaULt的配置文件,它被赋予数据库中所有已经存在的用户和新创建的用户。在系统中通过修改该配置文件,对数据库所有用户都限制为使用特定资源。

3.web服务器安全保障。web服务器的安全依赖于校园网的安全,同时对web服务器特殊的安全措施。外网用户通过校园网的Vpn技术与web服务器进行通信,在校园网出口处部署网络防火墙,同时在web服务器上主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系统进一步防护和监测。另外,通过定时的安装补丁、及时升级、关闭不必要的服务进一步加强了webServer层和操作系统的安全。

四、系统性能的优化

由于系统基于B/S三层架构,其性能具有很好地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应用服务器采用多线程通信技术,实现多线程服务器和连接管理器与数据库服务器的预先连接,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输信息[5]。在该技术的具体实现上,采用的是抢先式多任务,使得系统能执行多个进程,而每个进程也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且进程中的线程是并行执行的。系统不停地在多个线程之间切换,由于时间很短,看上去多个线程是在同时运行。使用这种方法时,客户机不需要与数据库始终保持连接,应用服务器只有在进行请求并接收请求的结果时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空闲进程并不占用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显著减少,可以更快地进行查询处理并且响应时间得到了改善。多线程服务器和连接管理器用于保持与服务器的固定预先连接,这样连接可以重复使用。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序上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这就更加有效地保证了各级用户在不同地点可以同时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能力,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五、结论

本文所讨论研究的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采用了当前流行的B/S结构、internet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突破了原先使用地域的局限性,使整个校园网甚至internet上的用户都可访问系统。用户可在多地域、任意时间段以不同身份来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大大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论文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够高等院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高等院校的毕业论文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在社会上也能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必荣.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7(8):54-56.

[2]杨永,梁金钤.基于B/S模式的通用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4):143-145.

[3]马薇,娄雨.oracle数据库容灾备份中的流复制技术研究[J].科技通报,2012,28(2):182-184.

[4]刘昌平,范明钰,王光卫.可信计算环境数据封装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0):3891-3893.

[5]赵建伟.γ遥测数据远程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6):3849-3851.

作者简介:

学校管理系统论文篇10

论文关键词:行政系统;德育管理体制;新主体论

中共中央在1994年8月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都要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不管学校实行何种领导体制,校长都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在党委(总支,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学校都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接着,原国家教委又在1995年5月颁布实施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要求:“党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核心,应研究德育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任务和重要问题,主持制定德育的总体规划与实施计划,定期分析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德育工作状况。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校长对学生德、智、体全面负责。”

以上两个文件都十分明确地规定了学校德育管理体制应当是在党委(总支、支部)的统一部署下,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这一规定,对长期以来实行的党组织既部署又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应当说是一项重大改革。其中对“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新概括,是新中国学校德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是以学校德育管理体制理论新突破为依据的新主体论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关键在于党的正确领导与科学管理。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制度和管理体系,把各方面的力量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为提高德育效果发挥了重大作用。可以说,每前进一步,都要求学校德育管理体制理论的突破与之相适应,而《意见》和《大纲》突出强调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正是在总结新中国50多年来德育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基础上,以德育管理体制理论新突破为依据的新主体论。

第一,“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是对传统的一元化领导管理体制予以否定的主体论。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党的组织在大学内公开化和学校党委的建立,学校党建工作得到加强,一些党员干部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使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作用得到实现,党的政治核心地位得到保证。进入60年代后,党对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在党的工作中确立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指导思想。教育部门的一些负责同志也过分夸大了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在德育领导体制上更加强化党组织的领导作用。1964年以后,一些学校根据中共中央批转的《高等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和建立政治工作机构试点问题报告》的精神,设立了政治部,作为行使学校党委职能的工作机构和学校主管政治工作的行政机构,实际上进一步消解了校长和学校行政对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使学校德育管理体制逐步走向“一元化”的领导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削弱了行政及教学系统的德育责任,导致了德育与业务工作彼此游离的“两张皮”现象。

第二,“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是重新赋予德育管理体制新含义基础上的主体论。长期以来,我们把德育领导等同于学校党委领导,即使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基本上强调的仍然是党委的领导作用,形成了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行政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的工作格局,即形成了党委领导、党委负责,党务系统和党的基层组织负责实施的领导管理体制。《意见》和《大纲》强调要全面认识德育管理体制的新含义,认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和必须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来建设高等学校德育领导体制,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如果说党委领导注重政党的优势,发扬党的战斗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作用,重点是从性质把握德育主导地位,那么“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新体制,重点则是从德育效绩出发,着力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的局面。

第三,“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是充分体现德育管理体制构建渗透性原则的主体论。“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每时每刻都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快”、“慢”变量的作用和影响。渗透性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将道德教育的功能目标以一定的载体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之中,通过在受教育者周围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巧妙地借助语言、文学、体育、艺术等工具,开展丰富多彩并为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对他们进行熏陶感染,寓教育于文化、科技、娱乐、管理、教学活动之中,开发心智,培养能力,塑造性格,陶冶情操,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之在一种不知不觉的愉快的情绪和环境中,自我感受和领悟“为什么”和“怎么办”,通过量的积累,引起思想发生质的变化,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实质上是在管理体制中建构以影响力和渗透力增强为前提的主体论,而不是过去那种依靠政党行为的控制力——党委“包打天下”的主体论。

二、“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是着力增强高校道德教育的科学性的新主体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迫切要求高校德育在继承以往德育工作优良传统和经验的基础上增强道德教育的科学性,更新德育观念,充实新的德育内容,拓宽德育渠道,对德育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进和创新。建立以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正是增强德育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管理载体的体现。

第一,它着力于更新德育观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德育管理新体制,必须首先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一是转变德育的功能观,确立政治功能,人文功能和开发功能统一的新观念。当今世界的各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问题上,德育除发挥它的政治功能外,还应致力于研究探索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开发作用,以实现德育的政治、人文价值、思想道德和开发功能的综合效应。二是转变“封闭”、“单干”的小德育观,确立“开放”、“全方位”的大德育观念。我们面临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学校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必须树立开放观念,走向社会,在全社会形成育人的合力,促进学生的不断全面进步。

第二,它着力于丰富德育内容,变单一型为综合型。德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教育,而是要把提高一代人的素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德育管理新体制有利发挥行政系统的优势,不断丰富内容,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引导、强化适应市场经济的时间、效率、竞争、开放等观念,提高学生竞争、交往、变通的能力,自主教育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第三,它着力于拓宽德育渠道,变单线型为网络型。现代道德教育要求学校德育与广泛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即有党委、政府、共青团、妇联、关心下一代协会参与的纵向德育工作体系,又有学校和家庭、社会相配合的横向德育体系。行政系统实施的机制有利于学校道德教育围绕培养“四有“新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构成多经纬、多渠道、多方位的德育网络,从而把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德育系统与其他部门的教育结合起来,推动全员德育格局的形成。

第四,它着力于更新德育手段,变传统型为现代型。现代高科技已经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拓宽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生活的内容,提高了学习生活的质量,如果德育还使用“我讲你听”的传统教育方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以校长为主实施的体制有利于加大德育经费的投入,更新德育设备,促进德育的信息化,综合化和科学化,实现收集处理德育信息手段现代化,创造新的道德教育感化方式。

第五,它着力于改革德育考评,变阶段性为经常性。传统的德育考评都是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一次,虽然对促进学生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就整体而言未免失之粗放。以行政系统为主实施机制就将阶段性考评改变为记实考评,以学生的行为记实为依据,评定相应的等级和名次,作为奖惩的依据,使德育变成“硬杠杆”“实指标”,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并激励学生奋发进取。

三、“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是注重在德育实现形式多样化上创新的新主体论

在全面认识德育科学涵义的基础上,提出德育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理论,将进一步丰富“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内涵,大大增强学校德育运行新机制的活力。

第一,德育决策体制与德育实现形式的双重完善是“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运行机制的内在活力。由于道德教育特殊的社会属性,高校道德教育不仅依赖于德育决策体制的力度,同时还依赖于德育实施形成的多样性的支撑作用,“党委的统一部署”就是德育的决策机制,而“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运行机制则是德育实现形式的表现。

其一,德育决策机制与德育实现形式是可以分开的,并且德育决策机制相对稳定,德育实施形式相对活跃,变化较快。

一般而言,任何一种德育的决策机制及其实现形式,都要适应社会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发生适应性变化,但是变化的程度、形式、节奏却明显不同。一定性质的社会建立起来之后,在社会性质根本改变之前,作为最能体现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德育及其决策机制,由于包含着十分明确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不会也不能轻易改变。但德育的实现形式作为一种德育决策体制的具体承担者和实施者,为了灵敏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以及切实执行德育内涵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其实施形式必须经常变换,即在高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实现形式一定要多渠道和全方位,既需要有政治的、行政的手段,也需要有教育的方式。可见,高校道德教育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并不会改变德育的政治属性,而只是党政密切配合,各有侧重,形成一个整体,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是说,德育实现形式的多样性不可能改变德育的基本社会属性。

其二,任何德育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效果的有效发挥,总要依赖于德育实施机制的不断变化和完善。如,儒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主流社会意识,经历了述而不作——独尊儒家——科举制八股文的考试等各种方式,足见封建社会道德教育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这不但没有改变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性质,反而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强化了自身的主体地位。可以说,道德教育实施形式作为一种变化的载体,从某种程度上会促进一定社会占主导地位德育决策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应是德育决策体制发生质变前的一种普通存在的现象。

第二,重新塑造新的德育实现形式是优化学校德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和关键所在。德育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关键举措。从一般意义看,高校德育资源可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涉及德育教学的德育教师、设施、课程等;二是涉及面向学生的党、团和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和活动;三是学生在学期间接受德育所需的时间、空间、信息及校内外提供的环境与设施,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基地等。应该说,学校的德育资源并不贫乏,但总是有限的,主要表现在:从教育者的角度看,能够投人的时间、精力、人力和财力是有限的;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在学期间接受道德教育受一定时间、空间和精神上的限制。有限的德育资源以及加上受教育者发展的社会性实现条件,与社会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要缩小这种距离,客观上要求调整高校德育工作格局,不断创新高校德育的实现形式,使学校德育资源得到最为充分,最为有效的利用。可以说,以行政系统为主实现形式的创新将有助于德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并将成为一个突破口,有助于目前各种德育工作问题的解决。

四、“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是落实德育首位的新主体论

实行党委统一部署,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是高校德育运行机制的一项深刻的变革。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机制,并不意味着党委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削弱了,而是旨在理顺领导体制,明确职责,继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德育首位优势。

第一,从德育的属性拓展德育的内涵。高校德育目的的最终实现必须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从而才能真正切实保障德育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的实现。要使以行政系统为主的德育实施体制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最重要的是克服“两张皮”现象的客观存在,使德育实施方式走渗透性和党政密切配合之路,而非德智和党政“分江而治“的道路。特别是改变德育“无所不包”、“包打天下”的格局,而转向为加强和改进党对德育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控制力和引导力。因此,以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体制对于落实德育首位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