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艺术走进社区总结十篇艺术走进社区总结十篇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7:30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篇1

【关键词】桂林市工人文化宫;职工文化;创新;路径

桂林市工人文化宫整合职工文艺人才资源,以桂林市总工会职工合唱团、桂林市总工会职工业余艺术团(简称“两团”)、职工电影放映队(简称“一队”)、职工书法协会,职工美术协会,职工摄影协会,职工花卉盆景根艺石玩协会,职工文化体育协会,职工灯谜协会(简称“六大协会”)为职工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优势,建立了“政府倡导,工会组织,协会联动,职工参与,多方配合”的职工文化运行机制,结合“职工文化大讲堂”、“职工文化服务快车走基层”活动等大型活动,走进县城乡村、走进企业、园区、走进社区街道、走进建设工地,搭建职工文艺舞台,设置职工体育竞技赛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示职工群众文化技艺,让“工会搭台,职工展示,普惠职工”的思维变成现实,凝聚正能量、形成总合力,有力推动广西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桂林市“文化立市”、“两个建成”工作的快速发展。

一、打造了三大文化活动品牌

1、打造“五一”系列文化品牌围绕市总工会的工作目标,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我们始终坚持将文化宫作为市总工会的宣传窗口和服务阵地,在庆“五一”职工文化大赛系列活动、迎新春暨“元宵”节游园大联欢活动的系列活动和十二县五城区职工文艺汇演暨百姓大舞台专场演出等大型活动中,有职工文艺演出、灯谜竞猜挂谜、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职工围棋象棋擂台赛、职工游园大联欢等活动项目。每年的大联欢活动约8万职工群众和游客参加,受到职工欢迎。2、打造“职工文化大讲堂”品牌工人文化宫始终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服务职工的切入点,常年开办“职工文化大讲堂”活动,建立健全“培训到一线、服务到一线”的服务农民工长效机制,邀请“两团”、“六大协会”的名师约10多人参与授课,增加了教学力量。近年来开办义务培训班300个班次,开班15期,培训人员达5万人次,培训项目逐年更新到15个。每年下基层辅导约30次。辅导的基层职工曾组队参加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举办每二年一次全国职工歌手赛,分别获得过金、银、铜奖。受到基层工会和职工们的一致好评。通过义务辅导和培训为基层培养了大量文艺骨干,充分发挥了文化宫的教育职能。3、打造“职工文化服务快车走基层活动”品牌桂林市工人文化宫认真贯彻落实全总、区总“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通知要求,按照桂林市委坚持文化立市,让广大职工市民雅起来的决策部署,把“送文化、送欢乐、送法律、送温暖、送健康”有机结合起来,走进企业、走进园区、走进社区、走进一线工地,举行活动40多场,覆盖面达全市十一县六城区,每年有约9万名职工群众参加了活动,打造了职工文化的新品牌,深受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为桂林市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桂林市委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

二、“两团”、“一队”、“六大协会”构建职工文化体系

“两团”、“一队”、“六大协会”各项活动的开展和服务的基点,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指数。1、桂林市总工会职工合唱团桂林市总工会职工合唱团成立于1999年,现有团员80人,均是来自厂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声乐爱好者,是一支活跃的音乐团体。多年积极参加桂林市百姓大舞台和市总工会组织的“职工文化服务快车走基层”,深入福利院、农村、厂矿、部队、工地和困难企业进行慰问演出。职工合唱团在区内、市级各类大赛中获奖,如在广西职工文化艺术节、全区职工合唱比赛、全国云南合唱邀请赛、桂林市红歌赛等大赛中曾获一、二、三等奖、金奖,已经成为市总工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2、桂林市总工会职工业余艺术团桂林市总工会职工业余艺术团成立于2001年6月,职工业余艺术团下设舞蹈队、管乐队、鼓乐队。艺术团的演员们均来自桂林市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文艺骨干,共计演员200多人。其中有国家一级演员、全国职工歌手大赛金、银奖得主、活跃在桂林市业余舞台上的文艺精英,每年义务奉献,编排20多场自编自演的精彩文艺节目送到基层。建团至今始终坚持以弘扬职工文化为己任,为职工服务为宗旨的方针。积极参加桂林市百姓大舞台和市总工会组织的“职工文化服务快车走基层”活动,深入基层、厂矿、部队、工地和困难企业慰问演出,深得职工群众的好评。3、职工电影放映队市总工会职工电影放映队成立于2007年4月,职工电影放映队有电影放影机一套,外出演出专用音响二套。积极开展为广大职工群众送文化放电影活动,足迹遍及桂林市十二县五城区各工业园区、社区广场、乡镇村寨,每年到基层义务放映电影35场以上。电影放映队所到之处,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电影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我们自己的电影队”,每年结合市总工会的要求和上级指示精神,开展红周、主题电影月等活动。4、职工六大协会“六大协会”,是指职工书法协会、职工美术协会、职工摄影协会、职工花卉盆景根艺石玩协会、职工文化体育协会、职工灯谜协会。主要工作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弘扬劳模精神,每年义务下基层开展义务演出、写春联、义务放电影、书法美术摄影展等30多场公益活动。“六大协会”现有会员2000多名。通过节假日主题文艺体育沙龙活动、桂林摄影网等多种形式,做到每周有活动,每月有赛事,打造了桂林特色的职工文化服务品牌,搭建了各团体的平台,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近年来,各协会为会员举办的相关知识讲座、下县下基层辅导、“职工文化服务快车走基层”等活动,组织大小活动400多次、参加人数5万人次,影响面达20余万人次,会员积极参加全国、全区各种展览和比赛多次获奖。

三、职工文化活动品牌和文化体系构建的意义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篇2

白米有个梦

咚咚咚,萦绕不绝的声音在木屐工艺馆回荡,原来是社区妈妈们在制作木屐上的皮革雕刻,这样的声音从早到晚不停歇,伴随社区妈妈们的谈笑,成为一幅悠闲的景象。原本尘封已久的木屐工艺,现在却成为白米社区的精神象征与社造成就。

白米社区坐落于苏澳的一个小山谷中,曾经是台湾落尘量最大的社区,即使紧闭大门,桌上依旧积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天空弥漫大量工厂排放物,疾驰而过的砂石车不曾停歇。1993年,“文化建设会”首次提出“社区总体营造”的概念,白米社区就是第一批参与的成员。同年,白米社区发展协会成立,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协会开始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建立一个真正永续的社区?

他们开始追溯白米的历史,包括白米名字的由来,以及过去地方上有什么产业或文化资产,对自己的地方文化做深入了解,唯有了解自己的优势才能创造优势。后来他们发现白米在文化产业上最有名的是木屐,村子曾有制作木屐的传统,那时几乎人人穿木屐。几十年前,塑料拖鞋出现后,木屐逐渐消失。于是,他们找到村里仅存的会做木屐的陈信雄师傅,让他开设工艺教室教导社区居民。

最初大家做的是传统木屐,反响不错,然后又开始做艺术木屐和礼品木屐。比如深受大家喜爱的“脚底按摩木屐”、矫正姿势的“罚站木屐”,类似“结婚证书”的双喜木屐,还有木屐吊饰、木屐壁画……

协会还将废弃的台肥宿舍重新闲置空间再利用,打造成木屐博物馆,展示、制作、销售木屐,将博物馆相隔不远的废弃托儿所改成木屐体验营,提供游客木屐DiY。他们认识到“生活方式”才是社区产业的本质,于是打破“对外大量销售实体产品”的窠臼,透过“木屐”作为触媒,将社区工艺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

跳木屐舞、穿木屐走路、玩木屐游戏、逛木屐博物馆、跟木屐职人学做木屐……像这种体验形式的消费形态,其产品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这种充满喜悦、创意、希望又具地方特殊人情味的感觉,不断吸引人前往,活络了社区,造就了木屐工艺的不断再生。

在白米社区工艺产业的经营模式上,他们成立了社区合作社,采取社区共同入股、共同经营的社区企业:这样的社区共营企业对内提供社区居民就业机会,对外则是产业行销窗口,类似社会企业与公营事业的角色,社区合作社赚了钱并提供回馈用来提升社区公共环境与生活品质。

“白米木屐村所发展的社区产业,就是在学习选择我们将来的生活方式。但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由生活者立场出发的思考模式,要营造一个可永续经营和生活的家园。而生活本身即是不断在克服困难与解决问题,营造是一项没有终点的工作。”白米社区总干事林瑞木说。

白米有个梦。白天伫立永春路旁的艳紫荆,不再蒙上一层灰白;午后的街里临舍间,不时能传来木屐远近交错的踏屐声响。春天时,家家户户庭院花团锦簇;夏天的小溪歌,漫游在清澈的白米溪;秋收时怀着满足的欢喜心,迎接返乡游子的归来;到了隆冬时分,白米人如同一家人般,和谐携手迎向更多的春天。

社区工艺的n种模式

其实,台湾还有很多社区在寻梦。

位于嘉义新港的板头村是剪黏与交趾陶的故乡,社区更聚集了许多窑场与技艺精湛的老师傅,还有几家工艺成功的企业,其生产的素材供应着台湾各大小庙宇的剪黏装饰材料,板陶窑便是其中一家。

虽个人企业经营有成,板陶窑的主人正还希望交趾陶事业有更新的发展与突破,同时对自己的社区尽一份社会责任。于是他尝试将交趾陶运用到社区的公共环境美化上。由于板陶窑的带头,社区居民意识到社区有这么独特的传统工艺文化资产,透过一点一滴的讨论,建造剪黏交趾艺术村的共同愿景一步步达成。从板头厝的旧铁道沿线的环境整理美化,到古笨港越堤及周边环境景观改善,正带领板陶窑有二三十年以上经验的师傅们,一步步将社区的传统工艺融入社区景观,更创造出全台甚至世界上最大的剪黏交趾艺术墙。这面艺术墙剪黏了1000多朵苦楝花,如今已成为社区的重要亮点,带动了源源不绝的观光学习人潮,形成企业与社区共荣共利的良性循环,也支撑了剪黏与交趾工艺在社区永续发展。

知名的原住民织品品牌YULitaKi,是由出生花莲秀林乡的连美惠所带领的工艺文创企业所经营。为了让自己的企业品牌在众多以原住民特色结合时尚设计的产品中脱颖而出,连美惠在2008年将企业迁回自己的部落,并担任花莲秀林乡秀林社区发展协会的理事长,成立“织娘之家”,推动太鲁阁族织布文化的传承。她发觉要织出真正的太鲁阁织布,必须要回归传统方法,从部落织布文化的传统价值链“辟地种麻、制线染色到手工织布”一一建构起来。

于是,社区工艺转化成市场接受度高的产品,并突破了以往多半只能靠观光体验行销的困境,透过企业走出去。如此,企业与部落相互依存成长,部落织布文化得以重新挖掘记录,编织工艺得以传承,部落妇女也因此有了不必离开家乡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企业有了部落在产品研发上的文化养分,及部落妇女们对于企业产品量产上的支撑,也让企业能稳定成长并面对市场竞争取得事业的优势。

社区工艺的丰富多样,堪称社区营造加值的重要催化剂。事实上,社区工艺的发展,不只是单一经济面向或单一工艺类项的课题,而是一个“聚落永续发展”的课题。这几个社区工艺发展的模式,都是企图将社区工艺的价值链与社区生活紧密结合。社区工艺无法脱离当地生活脉络而独立存在,而工艺在进入社区中所产生的学习、研究、创发、生产、使用等活动,也是发展社区工艺必须环环相扣的价值活动。

多角化扶植,打造工艺美力

除了“社区总体营造”运动,在“文建会”的指导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于2005年也开始启动“社区工艺扶植计划”的支持政策,几年来,对社区工艺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计划最初核心的理念,就是“以社区的概念出发,用工艺的角度切入”,给予社区营造明确的工艺主题,同时给工艺发展具体的社区场所。实际执行时,则发展出“四位一体”的概念:即由工艺家、规划团队、社区居民、社区学校交融互动,从社区固有的人文资源着手,将工艺体验和技艺传授融入居民生活和学生教学中,以达到社区工艺复苏或新生的目的。

扶植计划自2005年起每年一次,由社区向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提出申请,通过者可获取一定资金扶持,2005年有7个社区参与,2006年发展为12个,其中2/3以上是由术有专攻的工艺家担任计划主持人。由此,“四位一体”的策略也变成“以工艺家为四位一体的发射中心”,这些原本就存在于社区中的工艺家,与当地人因缘深厚,深知社区的文化背景和物质资源,正是理想的统筹者。

如野桐工坊的尤玛·达陆,有计划地采集保存泰雅族的编织纹样和技法,透过扶植计划传授给部落新生代妇女,不仅让她们学得一技之长,更重新接续了母亲、外婆留下来的族群传统;而从九二一地震废墟里站起来的集集添兴窑、从没落的大树砖瓦产业中再出发的三和瓦窑,都是由专注生产的工场走出来,走向社区居民和学子,成为与社区结合的工艺学习平台,带给大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聚积社区微型工艺产业能量”是社区工艺扶植计划第三年设定的目标。希望拥有生产潜力的工艺社区,不仅从事传习和体验推广,也透过伴手礼的设计开发,进而尝试发展微型产业,增加地方的就业机会,为居民带来收入,使工艺在社区稳稳扎根,创造新的产能与产值,拥有永续经营的可能性。

2008年,社区工艺扶植计划进入蓬勃推广的阶段,参与社区扩增到35个,“多角化”的理念正式产生。社区除了作为体验工艺及人才培育的工坊基地外,更依据固有文化特色、居民需求与环境资源的利用,发展出不同的工艺社区类型,如社区工场型、体验观光型、研究型、支援型、产品设计型、社区营造型等。当然,每个社区虽然对某种类型有所偏重,但也都兼有其他形态的功能。

例如连续四年入选扶植计划的白河陶坊,不仅是体验观光的理想场所,同时拥有社区工场的生产能力和支援工艺人才培训的功能;工艺家林文岳多年来致力“莲乡生活美学”的社造运动,从莲花诗路、莲想梦工坊到莲花茶道的推动,将工艺融入地方景观和社区生活。当小学生用白河陶茶具敬谨合度地泡好香茗,以高跪姿捧着向师长敬茶的那一刻,由工艺精神转化为生活美学的美善姿态令人动容。

工艺文化的土壤其实一直没有消失,只是缺乏播种、耕耘。社区工艺扶植计划,就是以政府的力量把工艺的根苗播种到社区的土壤中,加之工艺家与地方居民的投入,才能看到收成的花果。

2012年,“在地原物──多角化社区工艺扶植成果特展”在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举办,它不仅展示了近年来多角化社区工艺扶植计划的成果,也侧写了台湾社区工艺从社区总体营造走向产业行销与异业结盟的过程。

依社区性质和工艺发展程度的不同,参与团队被分为社区型、微型工坊、聚落型三种。社区型在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体验制作工艺,让工艺达到深耕家园的层次,如林内乡林北社区、澎湖县隘门社区、春日乡力里社区等;微型工坊是协助已具有营运能力的社区或工坊改善产品设计,增加其行销经营策略,促进在地居民就业机会和提升产品竞争力,如卓也小屋手工坊、三峰金属漆艺设计工作室、竹崎文化艺术基金会等;聚落型,则由台东县原住民族全人发展关怀协会与部落微型工坊结盟,建构出部落工艺的互助平台,提供资源互助、共同行销的产业互助方案。

然而,当援助计划撤出后,社区是否还能继续良性运作,才是关键。“社区”是民众生活的重心所在,必须永续经营。在行销社区产业时,必须拿捏分寸,才不会因泛商业化而使其变得索然无味。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篇3

【1】社区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根据区委文明办的工作要求,现就我局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

利用春节、元宵节时机,开展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走访、慰问、座谈等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深化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帮扶对象慰问等活动,局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了浮桥街道浮桥社区结对帮扶的未成年人徐景丽,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让他们过一个舒心、温暖的传统节日。开展向离退休干部、职工节日慰问或团拜活动,我局主要领导组织干部走访慰问了本单位退休干部,并送去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在走访慰问中,局领导与老干部们亲切交谈,向老干部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并且详细的了解每一位老干部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对老干部们多年来为我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二、开展节日志愿服务,让和谐融入群众生活。

积极组织开展邻里守望,情暖鲤城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区宣传系统组织到鲤城区福利院的党员自愿服务活动,使广大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受社会的和谐与温暖。

三、开展节日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传统文化生活。

组织民俗展示、体育健身、歌舞表演、花会灯会、联欢联谊等活动,开展鲤城区2017年非遗摄影展,此次摄影展由鲤城区文体旅游新闻局主办,鲤城区文化馆承办,鲤城区摄影家协会协办。展览从春节持续至元宵。共展出64幅非遗摄影作品,分为大师作品、古城生态、非遗现状三部分,是从鲤城区摄影家、文化工作者摄影采风创作的五千余幅图片中遴选而出,让参观者通过这六十多幅画面欣赏古城的非遗的魅力。开展以鲤创新元三羊和谐贺新春为主题的系列文化创意活动,为市民群众带来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新年假期。(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我市将举办元宵民俗灯展活动,鲤城区设2个展示区分别是中山路和新门街西段,花灯布展题材突出鸡年,主要悬挂传统工艺花灯、少儿手工创意挂灯。

【2】社区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为响应省市、文明办开展四走进.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通知要求,我们社区迅速行动,制定活动方案,广泛组织发动,在全社区范围内积极开展四走进(走进关爱、走进知识、走进艺术、走进自然)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送出关爱、品读家乡、体验文化、提升素质,引导广大居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春节,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在全社区城乡营造欢乐祥和、文明健康的节日氛围,营造良好的节日社会环境。为此,我们象山社区把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文化活动与社区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了以扫尘迎新,美在家庭,美在社区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志愿者与居民、商户共同开展扫尘活动,以寄托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在此次志愿者活动中,春联福字---这些极具中国传统节日元素的物品除了在社区公共场所张贴悬挂外,也将由经由志愿者的手传送到社区千家万户,表达志愿者们对广大市民的深切祝福。特别是志愿者还将深入到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家中为其开展扫尘、送春联、送年货服务,让大家都能够感受到新春的暖意。同时,社区还为社区的孤寡、空巢和残疾人结成四个帮扶对子活动。帮扶人在职党员刘佳军、郭公义等为残疾人邱艳梅母子和曲海彬送米、面油猪肉等节日慰问品;为孤寡老人李桂杰送去500元现金,并邀请拥有相关特长的教育志愿者时振明为辖区的中小学生举办了假期快乐读书伴我行活动受到了家长学生的普遍欢迎。时老师还为学生们开展了如何写好春联,强调注重在春联内容上创新,除了一些传统的祝福话语外,要突出美在家庭、美在社区、与爱心同在、与责任通行等多种当代的新式春联书写方式,建议学生们把自己书写的春联送到居民住户的手中。

象山社区通过组织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注重实效的载体活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集中组织开展好四走进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系列活动,使广大居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春节。

【3】社区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围绕温暖、祥和、欢乐、喜庆的节日主题,兰州市文明办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现将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策划,丰富春节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为了开展好本次活动,兰州市下发了《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20xx年元旦、春节期间文化活动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xx〕9号),市文明委制定了《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活动的的通知》(兰文明委〔20xx〕1号),以我们的节日春节为主题,以舞台艺术、书画艺术为表现形式,以举办晚会、书画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为内容,紧贴群众生活,弘扬时代主旋律,让广大群众过上一个美好幸福的春节。

二、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市属新闻媒体对春节期间的活动安排和节庆文化活动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各县区、各部门依托社区文体队伍,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宣传标语,积极开展春节文化宣传,弘扬春节民俗传统,倡导文明过节、勤俭过节。各学校也利用开学典礼等时机开展了春节传统习俗扫尘、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春节文化内涵宣传,增进了广大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全民参与,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春节期间,全市各县区、各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迎庆新春主题文化活动,在各大小广场开展了迎新春大拜年文艺演出、威风锣鼓表演、舞龙耍师活动、广场电影晚会、焰火晚会、灯会等活动。充分展示了民间艺术和群众文化的水平,为市民搭建了一个节日联欢的舞台,让居民群众感受了春节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在春节期间举办了兰州市第八届春节文化庙会,文化庙会由100多场次各类文艺演出及社火表演、秦腔、武术、杂技、灯谜有奖竞猜、少儿游艺等内容组成。本届文化庙会将弘扬民族民间的优秀文化,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享有,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花了香河、健康文明、和谐和睦得人节日氛围,使广大市民在喜庆、热烈的气氛中欢度节日,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月6日城关区举行了春节灯饰亮化工程开灯仪式,据悉累计150万人次观看灯展。2月28日城关区20xx年元宵节音乐焰火晚会在水车博览园举行,省、市、区领导和各界群众代表一起观看了焰火晚会。西固区2月份号召全区广大干部和市民开展祭祖尽孝、关爱老人、邻里互拜、我爱我家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并在春节期间向全区发放主题明信片2000份,发送手机短信10000条,同时制作大型公益广告牌6快,拍摄专题片2部,向全区进行了宣传。安宁区组织春节民俗文化活动和谐之春社区文艺汇演,同时举办大型谜语精彩活动。七里河区在西湖公园举办了秦腔和兰州鼓子系列展演活动,广大爱好者积极参与,展现了浓厚的文化艺术。

四、丰富载体,深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

春节前夕,为进一步满足村(居)民增长知识、崇尚文明的需求,市、县(区)两级宣传文化部门牵头,在全市部分乡镇和社区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及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为城乡群众送去了科技、文化、健康知识和致富信息,开展了免费健康检查、法律宣传和真假药品识别、咨询活动。红古区在三下乡活动中共书写赠送春联1万余幅,咨询、义诊3000多人次,发放科普法律法规、医务及卫生、计生等有关宣传资料5万多份,为群众赠送图书3500余册。永登县组织文化下乡在中川镇西槽村进行了演出和送春联活动,到场观众3000多人,送春联和字画约1000多幅。永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高高跷、皮影戏、木偶戏和铁芯子参加了兰州市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得到了市民的好评。皋兰县组织了国学3000条灯谜竞猜活动,榆中县开展了春节社火调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春节期间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的群众累计近200万人次。

五、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春节期间,市文明办制定了《关于春节期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兰文明办〔20xx〕3号),组织全市各县区文明办、各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以扶老助残、社会治安、文化服务、环境卫生为重点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各社区结合实际,组织志愿者为残疾困难户、贫困户及敬老院、福利院提供帮助、进行慰问;参加社区治安巡逻、禁赌禁毒和防范违法犯罪行为等工作,完善群防群治网络,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春节扫尘习俗,组织居民整治卫生死角,维护社区公共环境;组织民间艺人义务开展旱船、秧歌等表演,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六、真情助困,积极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篇4

艺术的技术性、文化性决定了只有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才有艺术文化的繁荣。从艺术其本身的发展来看,艺术起源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劳动的分工,其二是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得大规模生产和低消耗成为可能。艺术发展变化,都处在因社会分工而造成的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结合下的经济无疑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艺术服务于社会经济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人们不再仅满足于物质需求,而越来越重视消费过程的精神享受。这个时代我们越来越需要社会给予我们的精神食粮。艺术本身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知识经济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土壤。时代的变革,经济形态的变化,为艺术的创新发展将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艺术也必将以自身更为完善的运作体系,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GDp的增长不等于幸福水平的提高。不能以物质消费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人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的精神需求,所以人们对产品的层次需求也会提高。艺术作产品就是以满足人的需求、引导人的需求、创造人的需求为目标的,艺术产品的服务对象是人的精神需求,它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艺术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同时,也会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话剧,歌剧,画廊和博物馆,还有电影等,这些艺术活动所来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向前迈进。还可以服务于社会的需求,繁荣人们的社会生活。艺术所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艺术家的创意产品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发展的层次上的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进步。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时代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艺术的内容也要以社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在物质基本并不匮乏的今天,艺术体现着人民生活水平程度。

当代产品不仅要有消费功能还要有审美享受功能。最好的产品应该是物质效应与体验效应的统一,要使消费者在消费中有审美的体验。当人们在生产劳动过后,茶余饭后,在闲暇时间我们对艺术活动的需求就会上升。当代人们对艺术活动的需求不断高升,以至于现在人已经脱离不了艺术产品带来的精神食粮的享受。艺术活动帮助人类丰富社会生活,丰富情感世界,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艺术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同时艺术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在国名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艺术产品也为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小结:

一个地区艺术活动完全可以体现出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水平。艺术活动繁荣与否应作为当代经济水平的衡量标准。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高低,评价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我们可以从这个地区艺术活动的多少,参与艺术活动的人数,艺术活动的产所,以及接受艺术教育人群的年龄和多少,可以判断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程度。

总结: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篇5

关键词:和谐四川;文化强省;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J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7)03-0003-03

一、文化强省是“构建和谐四川”的强力支撑

―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确保生存繁衍、生生不息,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崛起于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仅有赖于生存条件的不断改善,更有赖于弘扬其先进的文化、灿烂的文明,因为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魂。

总书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强调“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四川省也提出“构建和谐四川”的总体目标,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山川秀美的四川。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将四川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省,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力支撑。

二、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基础和条件

(一)四川是我国著名的文化资源大省

许多科学资料证明,在5000年前,巴蜀之地已经完成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成为当时世界农耕技术发达的中心之首,是世界最大的也是最早的农业中心。四川先民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劳动、创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丰富的文化遗产。5000年的三星堆文化、3000年的金沙文化、2000年的都江堰文化,还有三国文化,以及近代的红色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四川的文化内涵。

四川是中国文化遗产遗址最多的省份之一。目前,四川省共有1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00余处;馆藏文物130余万件;峨嵋山、都江堰等6处位列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成为中国进入世界遗产最多的省份。

同时,智慧、勤劳、热情的巴蜀人还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藏族舞表演、川江号子以及羌笛吹奏等,现已有27个项目进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8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留给了我们骄傲和自豪,留给了我们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坚实基础。同时,在如何更好的传承发扬四川传统文化、如何将文化发展和构建和谐四川结合起来的方面,也留给我们沉甸甸的责任。

四川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载体。多民族的特点让四川拥有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支撑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上,目前已建立基本覆盖全省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互联网传输网络,报刊、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发行网络,群众文化活动网络,还有各个层次的演出团体、剧院、影院、艺术宫等硬件设施等。

(二)四川有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院校

随着我国教育形势的发展,目前,四川音乐学院已经成为一所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传媒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占地面积1600亩,在校生人数达1.6万余人(中央音乐学院占地80亩,在校学生1800余人;上海音乐学院占地72亩,在校学生1300余人;中央美术学院占地150亩,在校学生3800人;四川美院占地300亩,在校学生4700人),国际上最大的伦敦艺术学院在校生人数为1.3万人。川音已名副其实的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在校生人数最多的高等艺术院校,具有世界性声誉的艺术家不断涌现――钢琴王子李云迪,小提琴家宁峰、文薇,歌唱家范竞马等,川音女子合唱团已唱响世界音乐人梦想的舞台――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川音的交响乐团、管乐团、民乐团享誉中外。世界美术设计的“红点奖”也由川音美术学院的艺术家获得。他们从川音、从四川走向世界,不仅是川音的骄傲,也是四川的骄傲。全国著名的“超女”李宇春、何洁、谭维维同样出自川音,展现了川音在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上全方位的艺术水准和实力。毋庸置疑,川音作为西南唯一一所高等艺术学府一定可以在四川向文化强省跨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四川人对文化的热爱和渴求

由于四川省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四川人对文化的热爱与渴求,这也是建成文化强省的重要有利条件。根据权威的统计年鉴,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14.38%,四川是22.57%;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11.3%,四川是16.21%。四川人无论城镇和农村文化娱乐消费占人均消费结构的份额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四川是一片发展文化产业的沃土,也说明了文化强省是民心所向。

中央号召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天时”,四川具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地利”,在加上川人对文化的热爱和渴求的“人和”,正是实现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最好时机。

可是,向文化强省跨越,我们还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付出艰辛的努力。

三、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重硬件建设.轻内涵发展

目前成都影院、大剧场不少,但其利用率并不高,因为没有丰富多彩的演出来支撑。硬件建设固然重要,但其内涵的发展和丰富也同样重要。没有优秀的乐团,精彩的演出,再好的硬件也是空壳,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好像哪怕打造了一金饭碗,但里面没有饭也等于零。今年成都又投入文化剧场、场馆建设超10个亿,我们正翘首以待,希望有更好更丰富的内容融入其中。

(二)有人才,缺投入

四川音乐学院(包括川内其它设有艺术专业的20所高校)培养出的艺术人才和获得各类奖项在全国和世界各地都有较大影响。仅仅2005年的“超女”比赛,前5强中四川就有4位(川音占3位)。全国大众参与热情之高涨前所未有,湖南卫视更是获利颇丰。可是四川音乐学院在四川却常常处于投入不足的窘境――些大众喜爱的大型活动不能开展和接纳,甚至国外许多演出或者学术交流邀请,也因为买不起飞机票而放弃。处于新校区占地50亩的艺术中心投入需1.5亿元。由于四川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至今不能实施。

(三)缺乏高质量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和其他产业发展初期一样,虽然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文章不少,但却是“泡沫化”。其后果是,高质量的文化产业研究理论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具体实践。

(四)民族民俗文化的合理开发问题

民族民俗文化需要依托旅游进行综合的开发和利用,使之传承、发扬。但有些地方只是简单商业性的或者急功近利的不科学的开发,大多数风景文化区门前争先恐后叫卖的往往是文化含量少的土特产品及相当便宜的小工艺品,不仅产业利润少,文化传承弱,更使当地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其他尚有教育的投入、文化品牌建设、文化产业开发管理、市场环境培育等问题都是向文化强省跨越必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四、采取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有一个组织协调的领导小组

文化强省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强有力的组织协调。鉴于目前不少地方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落后,观念陈旧,又各自为政,而要建成文化强省又需要政府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从总体上承担着把握方向、谋划全局的重任。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整合文化资源或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赋予必要的权限,明确其职责,统筹安排一定的经费。领导小组应合理调配资源。定期召集官、产、学、研工作会、研讨会,组织、指挥、协调全省文化有序、快速发展。这是建设文化强省的组织保证。

(二)要有一个科学的文化发展规划

文化发展规划特别是文化产业规划对于文化发展是重要的。好的产业规划能为发展指明前进方向,能有效地调动各种资源实现目标,有利于克服发展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好的产业规划不是少数人灵机一动、拍脑袋的产物,而是建立在大量调查研究、摸透家底的基础上,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科学计划。一个产业规划要管5年、10年甚至更长,从而为文化产业大省、文化强省建设提供美好的可见可作的蓝图。

(三)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

四川文化资源的丰富在全国具有很强优势。结合四川文化艺术人才开展丰富多彩的演出和文化活动,使各地文化场馆,如剧场、文化馆、艺术宫、广场等,成为人民群众陶冶情操、休闲娱乐、唱响和谐之声的坚实平台。四川音乐学院现已有交响乐团、民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等近1000人的四大艺术团体,而省、市也有相应艺术团体,但在人员结构、数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优势互补,资源整合。

(四)打造新兴的文化产业

去年,占地1.4万平方米号称动漫“西部硅谷”的动漫基地落户成都高新区,正式投人营运。这表明我省打造当今最具创意、成长最快的新兴产业――数字动漫产业的决心。动漫产业要规模化,必须产学研结合,才能做大做强。四川音乐学院乘势而上,加大科学和艺术结合,将数字艺术系打造成西部第―个高规格的数字艺术创业基地,这必将会在数字动漫产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文化建设的科学研究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当前首先需要是素质全面、踏实认真的研究者,不急于创立什么高深的理论体系,而只是从不断的事件和数据收集中,总结经验教训,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者与之类似的问题。其次,就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丰富,加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使之相辅相成,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就会逐步走向成熟,进而指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充分发挥高等艺术院校的作用

四川省的文化可持续发展,高等艺术院校艺术实践和人才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四川音乐学院常利用暑假,组织了党员师生分赴革命老区,把文艺节目送到老区基层群众,送到军营、送到监狱、送到边防,还通过在省内高校中开展“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把文艺演出、音乐会这类平常大学生难以欣赏的艺术盛会呈现在他们眼前。这些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在艺术的欣赏中感受了社会的和谐。川音培养的出色人才如世界“钢琴王子”李云迪、“超女”冠军李宇春等不仅成为学校的成果,也成为四川骄傲的“文化名片”。这些“名片”还可以研究做大做强,做得更加耀眼夺目。

(七)四川文化要走向世界

四川要成为―个文化强省,就要表现出―个具有5000年文化底蕴的文化强省的精神气度,不但要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中发挥应有作用,还应研究领事文化,让文化扩大到领事区,走出国门。新时代的世界已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互相交融、渗透已成必然趋势。独特的四川传统文化和现代新文化走向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四川在世界的知名度,同时,在这种文化交流中,更能促进四川文化的发展。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篇6

你可以嫌弃她经济落后,也可以鄙视她素面朝天,可是却有人万分珍惜她的原始。大批艺术家和文化产业人看中了小洲村沉静天然的特质,纷纷进驻于此,小洲村成了艺术家聚集区。

文化产业,民间涌动。这些人撇开了官方主导的思维,落棋其中,给一个支点,他们就想撬起小洲村。当人们还在建言利用旧民居和老厂房专攻文化创意产业时,以小洲艺术区王齐为带头人早已在古村落搞起了改造实验。当中最大的实验田是国内唯一的高架桥下的艺术区——小洲艺术区。

生态与文化的碰撞

“小洲路口到了”,公交车报站。记者下车沿着小洲路走,万亩果园笼罩着整个小洲村,路的两旁分布着零星的艺术培训中心,墙体醒目的涂鸦提醒着路人:这是艺术村。愈走到深处,你会发觉正一步步远离世外的尘嚣。

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东南部,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具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村,同时也是广州“万亩果园”保护区内的村庄。由于广州将起“南肺”作用的小洲村列为绿地保护区,不允许小洲村发展工业和房地产,小洲村至今仍保持着淳朴的姿态,是目前岭南广府地区唯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存最完整的水乡。

接着走到小洲路中段,高架桥下,向左走是小洲原住民古村落,向右走是小洲艺术区。

走进古村落,麻石铺砌的街巷,蜿蜒迂回的河流,让人领略到水乡的宁静和悠闲。小桥流水、轻舟如鲫、榕树古宅,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古祠堂、古庙、古民居、古桥、古巷、古井,历史的故事好像就藏在这些遗迹里面,只待一个时机娓娓道来。

走过东边的拱桥,绕过一棵古榕树,就是修缮一新的简氏宗祠。在小洲村的原住民中,简氏占了九成以上,因此简氏宗祠也是村里最大的祠堂,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穿过几座小桥,一直往北,就到了登瀛码头。据记载,小洲村以前是被一片水域包围着的,来往小洲只能通过船只摆渡,而位于西江涌边的登瀛码头,成为了小洲与外界联络沟通的惟一渠道,也是当年对外贸易的港口。

三三两两的青年背着画板,在榕树下写生。有年纪较大的文化爱好者背着单反相机,走走停停拍着照片,拍出来的照片就是现成的古香古色明信片。村民坐在古亭内正吹着笛子。原生态与文化的碰撞让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和谐。

广府水乡、千年古村、万亩果园、艺术创造,这四大资源是小洲村形成独特魅力的要素。

20多年前,小洲村为了促使艺术家进驻,特地划出一块地用于建艺术村,关山月、黎雄才等老一辈艺术家相约落户小洲,因为租金便宜、环境幽静,吸引了众多艺术家。艺术村名声大噪,从而有了“北有798、宋庄,南有小洲”之说。

6年前,还在广州美术学院读书的学生陈乾第一次来到小洲村后,惊叹在繁华喧嚣的广州,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宁静的水乡。还没毕业他就在这里租下一栋100平方米左右的老房子,月租金才400块,想起市区昂贵的租金,他私下窃喜不已。简单装修了一下,他开始每天在此创作,跟村内的艺术家和村民交起了朋友,更甚者他还把自己当成了“村民”。

如今,陈乾已经在小洲村生活了6年,小洲村老民居的租金也翻了好几倍,现在同样一栋房子,租金要一千多块。而像陈乾这样将工作室设在小洲村的艺术家也已经有300多位,其中不乏原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美院副院长尹定邦这样的知名大家,但更多的,是希望走上艺术路的学子们。

炒热艺术区这个“锅”

随着大规模发展起来的各门类艺术原创人员闻风而来,小洲村内民居空间已变得狭小。工作室和展览场地缺乏已经成为突出的矛盾。而小洲村地处广州万亩果园的位置,保护果园湿地的政策又限制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艺术家和策展人把祠堂、人民礼堂、古榕树下、老民宅作为原生态展览馆,用来举办各类艺术展。尽管如此,艺术家仍抱怨展览场地不足,小洲村居住的艺术家也已趋近饱和。

文化人王齐对小洲村空间有限,不适宜大规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个问题也深有感触。王齐是广州益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小洲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王齐早年是下乡的知青,农村情怀让他对小洲村情有独钟,到了小洲村他就不愿再流浪了,现已停留七年,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小洲村文化产业课题,是最早到小洲村的艺术投资人之一。小洲艺术区的建成,王齐这个带头人功不可没。王齐一直对南沙港快速路的高架桥底空间“虎视眈眈”,想用它来建设小洲艺术区。高架桥下建艺术区,这在全国属首创。这一思路与小洲经济联合社提出的“着力发展第三产业,走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不谋而合。从2009年到2011年上半年,相继完成艺术区三个区域的工程,小洲艺术区全长1100米、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有原创工作室近100个,近2000平方米的展厅和近1000平方米的艺术品市场。

艺术区第一期工程完工后,为了聚集人气,王齐策划了一个博览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这个锅炒热,才交给艺术家,他要对艺术家负责。博览会由号召到开展只用了20多天,共办了21个展览,为期一个月的博览会吸引了3万人次到场参观。

搞完这次博览会,王齐笑了,他想,艺术区依托小洲村原有的艺术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条路子是对的。“在这么个小地方搞博览会有些异想天开,每一个艺术机构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联合起来就是‘一群狼’,集体‘扑上去’就会轰动。”王齐想让每一个参与主办的艺术机构都做主人,每一个参展的艺术家都是推广者。

果然,这个锅真的热起来了,第一批工作室开始寻租,效果出奇地好。15元/平方米的租金相对低廉,吸引了大批文化产业人,广告业、影视业、武术、音乐、雕塑、油画、版画、国画等等,你所能想到的文化产业,这里都有,甚至还有“候补”租户在排队。目前,小洲艺术区已经形成了目前华南地区最大的原创艺术工作室的集聚区。

陈乾也一早在艺术区里选了个好位置,展厅正对面的一百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布置得甚是雅致。

艺术区建成两年,工作室的租金也随着略为上涨,但这却不是投资人王齐的最终目的,他说:“资源才是财富,如果光为了挣钱,人根本没法活,个个都怕了你躲着你。”

在王齐看来,近水楼台先得月,他投资这个艺术区,是将资源聚集到一起。“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是个风险投资,而且是个慢热的产业。目前几千万建筑费需要七八年才能收回。要将文化作为一个生产力要素来看,艺术区内有120多个工作室,就是120多个团队的资源。这里有500多位原创艺术家,我靠近采购源,两年来举办了100多场展览,什么资源我都能伸手就拿到,只要懂得整合资源,什么事都能做。”

小洲模式不可复制

王齐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过理论研究,搞过出版工作,后又多年经营企业。比较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文化产业模式,他对小洲模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小洲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这是他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

原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美院副院长尹定邦就曾对小洲模式做过总结:村民艺术、艺术村艺术、民居艺术、艺术区艺术和培训艺术,这五个部分构成了小洲村的艺术全貌。原住民提供了发展小洲艺术的沃土。老一辈著名艺术家的落户成为小洲艺术发展的支柱。来自各地包括国外的中青年艺术家到此聚居,散住在村内民居,“甘心”做村民的艺术家们带来了活力和多元化的氛围。民营企业集中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的艺术区聚拢了大批艺术工作室和艺术家,树立了一面大旗。踊跃办艺术培训的青年人体现了创造力,为社会输送了人才。

王齐颇认同尹定邦的观点,他还认为,小洲村有别于其他艺术区,最大的特点是实干,完全是靠原有的力量发展起来的,走的是大众化路线,萌生起来的也是草根文化。“这在别的地方是找不到的”,这也是许多文化人长久驻扎于此的原因。

同时,王齐也承认,目前小洲村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文化的底蕴有了,艺术区建起来充当着平台的作用,但是文化还没有形成产业。艺术家希望打开市场,但是产业还不成熟,文化产业推进还是很艰难。

但是王齐依然看好文化产业,对小洲艺术区的建设有着莫大的激情,他说,小洲的这些文化元素都是作为一种载体,所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都跳脱不了文化本身。而发展文化产业带来的附加值,才能带来新的生产力和价值,更进一步促进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这也是他下决心投资艺术区的原动力所在。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篇7

关键词: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95-01

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由"自然人"成长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其实生活中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是否能发现教育素材。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努力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教育内容,变"封闭式"的教育为"开放式"的教育,充分调动和挖掘社会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幼儿与之亲密"对话"。

1.以社区特有的自然环境为素材,开展主题活动

"山扫黛痕如尚湿,湖开镜面似新磨",我们幼儿园位于湖阔水深,青山屏列,风景称佳的鉴湖源头,"十里湖塘"更是久负盛名。清清的荷塘、广阔的田野、忙碌的工厂、美丽的公园、整洁的马路......都是有趣的老师,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孩子们通过自己看看、听听、闻闻、摸摸、尝尝等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的世界。我们应利用社区这依山傍水的自然资源,将课堂搬到社区里,搬到大自然中,引导孩子们接触自然,了解自然,与大自然对话。

不同的季节,社区的自然风景也各不相同。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可以走出幼儿园"围墙",带孩子们到山坡上,到田野中闻闻野花的清香,听听蜜蜂的欢唱,学学蝴蝶的舞姿,放手让孩子们去亲眼看,亲耳听,他们对大自然、家乡的爱就会油然而生,逐渐地会去感知家乡的面貌。夏天,我们湖塘杨梅漫山红,采摘正当时。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采摘杨梅,体验劳动的辛苦。秋天里,我们可以躺在公园的草地上,欣赏天空中变幻莫测的白云,共同去发现云彩的变化......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调动了孩子们的各种感官认识,使他们更加进一步的接触自然、了解自然,提高了爱护花草树木,环境保护的意识,加深了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还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变得更生动、具体、充满乐趣,也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

2.以社区独特的文化优势,丰富幼儿生活

2.1酒文化酝酿乡情。我们湖塘社区依托于鉴湖水得天独厚的优势,素有"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的美誉,塔牌黄酒口味独特,闻名天下。我们充分挖掘了社区独特的文化优势,在幼儿园公共区角开设了一个酒文化的区角--鉴畔酒家,在那儿陈列了各种各样的酒瓶和酒坛:会稽山、女儿红、茅台、塔牌......每种酒都有明码标价,让幼儿去认识、交流、买卖各种酒,亲手用陶泥制作酒瓶,我们还把酒文化搬进课堂,在组织大班进行语言活动--《家乡的酒》时,孩子们了解到了酒是用高粱、小麦、大米等Z食通过发酵、蒸馏出来的,明白了适量饮酒的好处,同时对我们的"塔牌酒"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活动结束之前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制作酒盒"活动,通过动手画画、贴贴、剪剪设计出漂亮的酒盒,还给我们的酒取好听的名字……课堂中,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情绪十分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初步了解各种酒的文化,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中我感受到了他们是真正的在为家乡感到自豪。

2.2越文化彰显特色。我们绍兴是越剧之乡,逢年过节,社区中总会请一些越剧团来下乡演出,我们会抓住这一有利的契机,让幼儿跟随父母或爷爷奶奶去倾听那优美的唱腔,欣赏那独特的服饰造型这些都会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达到美育的效果。

我们幼儿园更是把越剧作为教育特色,丰富幼儿的生活:

2.2.1创设丰富多彩的越剧艺术教学环境。巧妙地利用活动室内外的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为幼儿提供大量色彩鲜艳的越剧艺术的绘画、图片、剪纸和各种手工作品,并分阶段、分层次的悬挂、陈设,让幼儿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并在各班级区角设置了越剧艺术内容,根据近期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服装、道具、手工材料,让幼儿在亮亮嗓子,舞舞水袖,敲敲打打,画画贴贴中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我们还在大礼堂创设越剧艺术大舞台,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模仿、表演和创造活动中去创作、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激发幼儿对越剧艺术美的追求和强烈的表演欲和创造欲。

2.2.2融越剧艺术教育于幼儿一日活动中。每天早晨,我们的小广播中就会播放一些名家名段,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迎接崭新的一天;早操后,一听到那些经典的越剧旋律,幼儿就会有序、自主排队;中午,让幼儿在小广播中展示歌喉;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制有一定梯度的越剧教育园本课程,每周安排1至2次集体教育活动,使越剧艺术教育进课堂。

2.2.3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比赛活动。我们每学期制定详细的幼儿越剧艺术展示活动计划,并认真按计划执行。如:我是越剧小明星,班级越剧艺术大比拼、越艺亲子赛等,让幼儿展示越剧才能,锻炼幼儿的胆量,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我们的"小不点越剧团"演员还到振涯集团、大香林风景区、湖塘村文化广场、敬老院、型塘广场、郭家山村文化广场、铜井村文化广场、古城村文化广场、宾舍村文化广场演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3.利用社区物质资源,体验游戏生活化

我园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医院、银行、菜市场、小学、超市都林立在我园附近。周边丰富的物质资源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展主题活动的活教材。结合我们班区角游戏"医院"的创设,孩子们不怎么清楚医生究竟要干些什么,护士除了打针,还要做哪些事呢?于是,我们就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

一走进湖塘卫生院,孩子们就兴致勃勃地四处张望。他们虽然不止一次跨进过医院,但应该从来没有比这次兴奋、认真、观察得特别仔细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看舌苔,询问病人的病情,在病历本上记录着病情等等,在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惊讶、羡慕。活动中孩子们还积极地与医生进行互动、访问,在有目的进行实地、实物、实景的互动交流中,孩子们对医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篇8

一、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首先,随机抽取了武汉市武昌和汉口两镇的普通居民,发出问卷调查表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7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职业、家庭总收支和艺术品投资品种及投资额度等情况,对武汉地区居民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其次,走访了国有、私营三家艺术品市场、数十位美术、剧作艺术家、艺术院校师生和文化市场管理人员,获得了武汉地区居民艺术消费和艺术品市场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还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和互联网,检索、搜集了有关文献和数据,作为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的有力补充。经过数据整理、分析,调研结果如下。

二、武汉地区艺术市场发展的现实状况

(一)武汉艺术品交易市场现状武汉市现有的艺术品交易场所总数不多,比较活跃的主要有:武汉市文物监管品市场、武汉收藏品市场、武昌徐东艺术品市场、黄鹤楼书画社艺术城、武汉昊博艺术品市场、湖北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友谊艺术品市场、汉口兰陵路、黎黄陂路画廊市场、汉口九万方古玩城等。对这些市场的调查了解到,艺术品拍卖会、博览会和展销会是主要艺术品交易形式,中国书画是拍卖市场上的主要艺术品种,邮票、古玩是普通市民最喜好的收藏品种。近年来,参与艺术品交易的武汉居民越来越多,大量闲置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推动了武汉地区艺术精品价格不断创出新高,武汉艺术品市场年成交额早已过亿元。市场人士普遍看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前景,认为艺术品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价格的持续上涨会成为常态。武汉昊博艺术品市场有限公司是国有艺术品交易市场之外,较有影响的一家致力于打造功能齐全、交易安全的民营产业,力争做成湖北省内及中部地区最大的艺术品交易专业市场。调查中,我们认识到,武汉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及其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交易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可谓举足轻重。

(二)艺术品与艺术家状况近年来,武汉地区艺术院团“有剧无场”、“有场无剧”的状况大有改观。在市文化局指导下,市属艺术剧团主动走出大门,贴近群众。培育了双休“天天演”、“月末音乐会”及暑期未成年人艺术欣赏月等系列演出活动,还把舞台搬到乡场,服务人口众多的广大农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艺术院团也抓经济效益。武汉市京剧团积极拓展省外市场,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温州市的一轮演出,取得了数百万的经济效益。武汉市杂技团远赴欧洲的商业性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剧场爆满,盛况空前。与文艺演出、艺术院团发展渐渐步入轨道的情况不同,艺术品交易市场中却是假冒伪劣充斥,特别是古玩市场。假货、赝品给刚刚勃兴的艺术品市场带来很大冲击,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另外,民间美术品的市场定价还缺乏鉴定标准,民间艺术品的价值认可度有待提高。另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事实是,武汉地区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定价与国内其他地区和国际行情比较,普遍存在着严重低估的现象,相对国内同行及其作品,武汉地区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市场价值的发掘明显滞后。

(三)武汉地区艺术消费者情况武汉地区居民艺术消费意识普遍不强,艺术消费支出偏少,艺术品收藏投资意识淡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般居民消费多以物质消费为主,艺术等精神消费尚未纳入开支计划的家庭占绝大多数。接近八成的被调查者不清楚或不认同艺术品消费的精神价值,六成多的被调查者不清楚或不看好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对不同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年群体的艺术消费积极性高,呈常态,尤其是年龄在14-28岁的大中学生的艺术消费更趋日常化,且占年总支出的比例明显较其他居民为高,最多的达到总支出的30%。他们的消费对象大多局限于文娱表演,尤其是影视明星的专场演出和比赛。有艺术品投资意识和行为者基本分布于私营企业主、国企高管、艺术工作者、公务员、高校教师等人群,家庭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不过,大多人属于少量收藏保值,纯粹为了投资而购买艺术品者不到百分之五。艺术品消费支出在家庭总支出50%以上者没有。可见,面向武汉普通居民的艺术市场远未充分打开,上升空间极其巨大。

(四)艺术品流通渠道和艺术经纪状况武汉地区艺术品流通途径有限,渠道不够畅通。目前较活跃的艺术交易市场尚不够成熟和专业,画廊、艺术博览会、拍卖会等交易活动的社会影响也十分有限,而且拍卖会多针对的是高端消费者。大多数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投资人所惯常流连的古玩市场却严重缺乏规范,鱼龙混杂,假货、赝品充斥。另外,武汉艺术经纪人才奇缺,经纪队伍不够充实,还未形成规模。除了几家交易市场外,仅有“四海点睛”艺术会所和几个小型画廊在做桥梁中介。一些美术家、剧作家的作品苦于无中间人,或找不到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经纪人助推入市,要么待字闺中无人识,要么低价成交,达不到同等水准同行的市场价位。武汉艺术市场的繁荣,亟待专业、成熟的艺术经纪公司和经纪人队伍的大力推动。

三、开发武汉艺术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篇9

然而,对于人类所有的娱乐游戏活动,可以把其中的哪些明确地称为艺术,又把其余的哪些明确地称为不是艺术呢?

一、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优秀的艺术作品常常被誉为生活的镜子,它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我们走进艺术的园地,就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无论是一幅画、一首歌、一出戏、一部电影或者一个舞蹈,除了使我们得到艺术享受之外,还能使我们体察到某个时代、某个地区的生活状况。当我们展开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当年的京城汴梁的景象就呈现在眼前。我们看到那人群熙攘的街市和跨河的拱桥,各种店铺和摊贩,挑担、拉车的劳动者和骑马、坐轿的达官贵人,河上行驶和停靠的大木船等等。从这里我们对当时的城市面貌、经济状况、民情风俗、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等许多方面,都能有所了解和认识。

另外人类艺术中的两项最早记录,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和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制造也是伴随着火的实用才产生的。前者依靠了火所产生的光,后者则依靠了火所产生的热。可以说离开了火这一物质基础,洞穴壁画和陶器基本是不会出现的。由此可知,艺术是起源于一定物质资料和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例如火的实用),是在人类生活生产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副产品”。

总之,艺术包含着评价于感性的形式中,潜移默化地起着特殊的扬善惩恶作用。艺术还具有教化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艺术家总是依据他对生活的认知和评价,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通过他揭示人物的经历和命运,揭示生活的真谛和意义,为人们提出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他创造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唤起人们的美感,并以美的韵味诉诸人们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感上获得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的教化。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对人们产生巨大的感染作用,使人受益无穷,甚至是影响终身。

二、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必须肯定。但是,艺术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又不等于实际生活。由于人的主观作用,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是消极的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从生活到艺术,不是原封不动地直接搬移,而是要经过人的头脑和加工制作,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的个性发展不可能是绝对自由的,而必须在理性的调制下适当地、有节制地得到发展。研究表明,人在低级和原始的无意识水平上,仅仅是追求自身与自然的运动和组织规律之间的一致或同一。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首先表现为艺术作品反映出来的生活,总是渗透着作者对实际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一个艺术家进行创作,不可能也不必要对实际生活进行纯客观的模拟,而是按照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对生活原料进行选择、提炼,以至加工、改造,并从而表现出自己的意愿以及对生活的评价等等。

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于生活中的自然形式进行符合一定艺术表现规律的改造。中国戏曲谚语中说:“不像不成戏,太象不是艺。”中国画家强调绘画中的形象对于实际对象来说,要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是指艺术形象,“似”是指生活现象。着重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而高于生活真实。要求艺术家在表现生活时强调“不似之似”,也就是高于生活的“似”。

三、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艺术和社会科学一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它们又都不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生活,而是积极地能动地反映,并且都要求反映生活的本质。这些都是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共同点。但是,艺术又有它不同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地方,这区别首先在于它们是用不同的方式去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科学是用抽象的概念反映生活,而艺术则是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形象性是艺术区别于社会科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形象就是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手段。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离开形象的描绘。没有了形象,艺术本身就不存在。

艺术创作和科学创作都需要概括。它们的区别在于:科学概括最后总归结为抽象的结论,直接把本质指给读者看:而艺术的概括则始终不脱离具体可感的形象,它将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在某一个别对象身上,通过个别表现一般。科学家研究马,是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马的形态和生理机能,概括出马发育、成长、繁殖的规律:而徐悲鸿画的马,却是经过画家的选择、概括、创造,把自然形态中的许多马的特点,集中到个别马的形象之中,使这个别的马的形象比较充分地表现出马的本质特征,并借此表达画家对生活的审美评价。经过画家运用艺术概括方法创造出来的形象,仍然保持着具体可感的形式,但这已经不是生活中原来的形象了。

可见,具体可感性和概括性,是构成艺术形象不可缺少的特性,二者是浑然一体,有机地结合在形象身上的。只有具体可感性,没有具体概括性,形象就将变成对生活原型的直接摹写;只有概括性,没有具体可感性,那就变成科学的抽象,形象就不复存在。完美的艺术形象,应该力求做到可感性和概括性二者的统一。

四、?术的继承――社会功能的要求

社会具有选择功能,符合生产需要与社会发展的事物,会被很好的继承与发展,不适合或暂时不适合的将会被湮灭甚至被毁灭。艺术风格的发展,艺术作品题材内容的变化就是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体现,艺术唯有适应了社会的选择功能,才能一直保存下去。

在艺术的分类上,黑格尔根据理念和形象外观的不同关系构成了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三种基本的类型。每种类型都在一定时期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从而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后随着生产力,生产状况等社会环境的变化,主导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现代社会,面对网络的普及,科技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其富有而精神生活匮乏的状况,各种行为艺术,人体艺术,搞笑艺术等迅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不仅追逐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也更加注重对艺术质量的要求,而那些与人们生活不相适应的戏曲艺术,剪纸艺术等则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篇10

关键词:公共;城市;开放;互动

在西方,出现公共艺术这个词的时候是public和art结合的复合词,是两个领域结合的特殊领域,设计到公共大众和艺术,合起来就是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在今天看来,依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种类,但至少能看出两个方面:一个是艺术家进行社会参与与社会继而;一个就是政府纳入国家文化形象和城市发展战略。

1公共艺术的教育现状

中国公共艺术的教育现状,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根据资料统计,目前全国共有102所设有公共艺术专业的院校,跨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不完全统计,与公共艺术相关的高校有166所,由于2012年教育部将公共艺术列为2级学科,在短短几年间,全国公共艺术类院系的创办达到了高峰,我们的公共艺术的研究是否能有与之匹配的师资和教学储备呢?当今公共艺术教育的大致面貌,比较典型的专业有造型专业,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等等。严格地说,公共艺术在今天依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门类,从公共艺术的特点上可以看到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家进入社会参与和社会介入;一个是政府纳入国家文化形象和城市发展战略。

2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取向

为什么说公共艺术起源于欧洲?早在希腊雅典的卫城,总规划师就是雕塑家菲狄亚斯,也就是西方历史上,建筑、雕塑、壁画、园林、手工艺从来就是一个整体。达芬奇不仅是个画家,他还做过城市规划,做过罗马下水系统的规划,做过广场、建筑设计。米开朗基罗也不仅仅是个雕塑家,也规划建筑过广场雕塑壁画等等。由于西方有这样的传统,在工业革命之后,艺术从建筑中脱离出来,不再附着于建筑、钢筋、凝土等等,但城市不能缺少这样的艺术形式。现今世界上不少国家,在发展公共艺术上采取了“百分比艺术建筑”,它的做法是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以有效的立法形式,规定在公共工程建设总经费中提出若干百分比作为艺术基金,仅限于用作公共艺术品的建设与创作的开支。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有了长期立法的强制性保证,就不会因个别领导人员的去留而产生公共艺术兴衰的弊病,更重要的是使公共艺术的建设资金有了非常稳定的保证。政府设置专司其事的机构,像美国有总统任命的公共服务署,专管公共艺术事业,所有公家出资的公共艺术的建设与维护都由该公共艺术的资金投入后,除了公众在精神上受益之外,在经济上也有很大的收益。以达拉斯市为例,仅在1990年公共艺术品的经济贡献就达4420万美元。1984年在洛杉矶召开奥运会期间,置放了大量公共艺术品,据商会估计,其中每投入一分钱就可以产生24倍的周边经济效益。最早在欧洲的公共艺术也是半百分比法案,称之为“依附在建筑物上的艺术”,最早能够追溯到1888年,为了迎接1888年巴塞罗那市的“裴塞拉案”。从当时提出的政策看到“:从国家利益出发,指出建筑具有政治利益,所有公共建筑具有国家(地方)形象,让民众欢喜,让商业兴隆,让人民以他的国家(地方)形象为荣。”在美国的一些城市还明确规定了公共艺术评委任期年限的限制,一般不能超过十年,公共艺术评委应包括建筑师。艺术家、市政工程代表、社区代表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艺术家和他的作品。已安放的艺术品,还要通过问卷调查,让广大群众对其意义和价值进行品评,使艺术品与公众对话,以便更好地确定公共艺术的特定地位。美国最早的建筑上的艺术,包括城市美化艺术早在1900年就开始了,由于有了这样的储备和积累,全世界第一个明确的百分比艺术立法在1959年费城确立,费城也因此被称为公共艺术的策源地。一个小小的费城,光壁画就超过两千面墙,自费城立法后,各州各市源源不断地响应并进行了立法。西雅图尤其强调艺术的公益性,强调社区,所出台的政策包括“邻里艺术计划”“、社区艺术计划”对后来公共艺术走向大众、走向社区奠定了基础。比如在西雅图的公共艺术计划征集,谁都可以参与,于是有一个艺术家的计划获得了批准,那就是“瑞秋猪”,它诞生于1986年8月,是雕塑家乔治亚•杰博根据1985年island县展览会的冠军猪,名为“Rachel”(瑞秋)的猪而复制的铜像。这个计划是为这个猪过生日,生日为期的几天,成为这个城市的旅游节,每年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衍生的旅游纪念品,冰箱贴、钥匙扣等等,跟城市的旅游文化、旅游经济、社区都有很大的关联。芝加哥公共艺术又有了更宽的延展,比如公共艺术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甚至可以成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想象代言者。芝加哥的千禧公园是城市的代言,千禧公园花了4.75亿美金,历时6年完成。公园占地24英亩,其中西班牙艺术家普莱策的作品,巨大的电子银幕每小时变化6张面孔,它是动态的。我们看到作品与这个城市、人群的关系,包括每年在周边进行的艺术活动,这个整体才构成了千禧公园以公共艺术的形态来代表一个城市的一个品牌。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又出台了一系列有变化的政策,包括都市计划、艺术都市发展计划、创造首都繁荣计划等5年计划,特别是提出的“创新国家、文化创造财富”的理念,澳大利亚的很多城市公共艺术百分比法案超了全球的1倍(2%)。可以看到,公共艺术跟国家的创新文化、经济、政治的紧密联系。

日本著名的公共艺术策展人南条史生说:无论从建筑、都市规划或是艺术角度看,时代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公共艺术。在中国,世界著名的诺贝尔获得者说过这样一句话“:21世纪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一个是新技术革命,一个是中国城市化。”我们处在与其他国家非常不同的历史阶段,很多艺术类院校都成立了公共艺术学院,而在英国德国等国家很多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都已经取消,因为他们不需要,他们的规划已经是几百年就规划好的,这个专业毕业之后没用。但在中国却不同,所以我们的学科建设不能跟着西方走,所以公共艺术是一个能够汇聚不同资源和专业背景的平台,产生多元化的艺术。今天,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激活空间,公共艺术到底有哪些价值和作用呢?城市公共艺术可以打造城市形象,介入公共空间,引发文化互动,可以结合国家城市设计框架,导入城市整体形象的营造,比如巴黎拉德芳斯新城,拉德芳斯新城为什么有一个新的凯旋门,牺牲那么大的空间,因为几公里外的这条轴线对应新型的广场,用这样的形式表达传承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巴塞罗那将公共艺术整体导入城市,成为国家或城市的视觉代码,比如自由女神像;也有几年重要历史事件的公共艺术,比如苏联二战纪念碑,美国越战纪念碑等等。公共艺术也可以结合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介入公共空间,结合城市家具打造富于个性的城市功能设施,公共艺术可以留存历史文化事件,传承社区历史和文化并保持开放的对话状态,也可以是动态、开放与互动的延展,甚至通过网络互动艺术或游戏娱乐方式进入大众。甚至还有可能是新的生活方式的诠释,可以针对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以艺术的方式揭示,甚至起到教化和治疗的功能,现在的艺术治疗功能,特别在欧洲已经归纳在公共艺术版块中了。由此可以看到,公共艺术在形态上有这样的发展趋势,为什么今天的公共艺术好多都是出生雕塑专业的人来做,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西方早期的公共艺术大部分都是雕塑作品,由于建筑上已经不能再附着雕塑了,所以更多的是以壁画和雕塑的形式存在。这个时期,可以被称为艺术装点空间,后来发展到比如巴塞罗那,巴塞罗那选择了400多个区域进行城市改造,一个区域可能是公园,这样的区域性的公共艺术可以称之为艺术营造空间。再看今天的全球发展,更多带给我们的是艺术激活空间。例如,在伦敦的市政厅,市政厅前面的广场每年都更换公共艺术,是一个公共艺术场所,每年都会邀请不同的艺术家展示不同的艺术作品,是动态的。2008年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就是一个巨大的“望远镜”,在位于大西洋两岸的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各竖立起一座,两地的人们可以通过两座望远镜看到大洋彼岸的城市风光,甚至还可以和对面的人打招呼,写字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