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学小结方法十篇数学小结方法十篇

数学小结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3:21:08

数学小结方法篇1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数学学习是很多小学生和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很多小学生学习数学不好,面对这一难题,小编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二、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三、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如:修一条长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几天修完?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学生可以列出下列算式:(1)2400÷(2400×20%÷5)-5=20(天)(2)2400×(1-20%)÷(2400×20%÷)=20(天)。教师启发学生,提问:“修完它的20%用5天,还剩下(1-20%要用多少天修完呢?”学生很快想到倍比的方法列出:(3)5×(1-20%)÷20%=20(天)。如果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去思考,又可得出下列解法:5÷20%-5=20(天)。再启发学生,能否用比例知识解答?学生又会想出:(6)20%∶(1-20%)=5∶x(设剩下的用x天修完)。这样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善于质疑问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着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如学习“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时,认真观察量角器,问自己:“我发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你可能会说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两个刻度更方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不同的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状如“v”时,你可能会想到不必要用其中一条边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激发创造欲望,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六、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就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

七、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着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其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一样令人望而生畏。

八、统计的思想方法

数学小结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课堂小结

随着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升级,课堂小结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初中教学体系中,数学学科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开展有效的课堂小结,对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总结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时有效的课堂小结,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问题,强化学习薄弱点,夯实学习效果和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小结方法和操作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足,这是现实教育的困局,同时也是本文论述的起点和缘由。本文在分析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总结教学问题,阐释作用意义,进而探讨科学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

一、课堂小结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学科在初中教学中,是一门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的学科,在各个知识结构中具有较大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总结,学生应当学会对知识举一反三,并掌握好知识的运用方式。在课堂小结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将其融入整体的知识结构,这样不仅能提高整体的数学教学效果,还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结的学习,主要就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存在着很多疏漏和盲点,进行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弥补学生学习的不足,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习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时,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模型,并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有效总结,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背后反映的规律产生一定的认知,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掌握知识内核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对方程进行解题期间,课堂小结中能够使学生清晰地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如对消元、转化等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学生不仅能了解主要的数学逻辑体系,还能明确学科的整体脉络。

二、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小结要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生本理念”。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课堂小结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知与掌握程度,发挥课堂小结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保证学生的数学建构能力、解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课程设计之初,教师就要考虑到课程小结的重点所在。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记忆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为了使学生的记忆力明显增强,就要认识到记忆的主要规律,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还需要做出知识总结,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挥课堂小结的作用。

举例来说,在“不等式解法”的学习过程中,在阶段学习过后,教师就要适时总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大家能发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吗?”对于这个问题,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讨论,随后进行及时总结,其中包括联系点就是在解题过程中,要利用去分母、去括号、化简等方法学会转换,并将其存在的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不等式进行解题期间,要明确出不等号的正确方向。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进行有效总结,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三、课堂小结中的问题分析

在现代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都认识到了课堂小结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课程指导,很多教师都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进行课堂小结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课堂小结一般都排在课堂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很多教师由于缺乏经验,课堂教学时间控制不好,课堂小结的时间也经常受到“挤压”;第二,课堂小结效果不够理想,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小结的作用具有潜在性,教学效果并不像教授新的知识点那样明显,因此很多教师也就忽略了课堂小结过程,造成了课堂小结效果不够理想;第三,重视程度存在不足,在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设计中,课堂小结都没有被摆到重要的位置,相比于导入新课和强化习题等教学环节,课程小结往往受到“冷遇”,@也造成了课堂小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第四,课堂小结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由于很多教师在教学形式上思考不足,下的功夫不够,在教学手段上缺乏创新,也就容易导致课堂小结形式的单一,甚至在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发挥不了真正总结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作用。

四、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探析

经过分析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意义与作用、存在的问题后,就要深入探析行之有效的课堂小结方法。在现代教学体系中,课堂小结的实施存在多种方法,教师在教学期间,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对整体的教学进行分析,不仅要选择出合适的课堂小结方法,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对一些有效的课堂小结方法进行研究,以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1.总结归纳小结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众多课堂小结方法中,总结归纳法是最常规、最常用,也是较为实用的一种方法。总结归纳法就是指在整节课最后,利用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将本节课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汇总,在众多实例和习题中,将知识理论进行有效地提升和归纳,通过表格、摘要等方式,将知识点进行浓缩展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是行之有效的总结办法。

举例来说,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列举的方式,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通过表格的方式进行汇总罗列,学生看起来比较直观,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知识延展小结法

在课堂小结教学中,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延伸,并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并扩展其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的时候,教师通过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角,用a、b、c表示三条边,进而引导学生对三角形构成和基本特征的思考和分析,并且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下位概念进行联想,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

3.灵活展示小结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进行课堂小结,还需要展示小结运用的多种方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但低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成效率化学习,还需要教师增加课堂小结的趣味性,并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投入知识总结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其较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智力问答、小组合作总结等多种形式,都可以提升课堂小结的效果。

举例来说,在看分析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的问题当中,教师就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带入感,通过让学生自主画线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直观性,通过发现线与线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n(n-1)/2的结论,强化学生印象,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

4.差异比较小结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结中,可以利用比较法来实现,并利用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的方式来解决,实现知识体现的构建和贯通,通过对不同概念和知识点之间的比较,总结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对数学方法和体系的理解掌握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菱形的性质及判定”一课的时候,在进行教学总结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这一课堂小结的方法,将矩形引入其中,通过对这两种相似图形的比较,采取表格及图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辨认出判断菱形的主要方法。一般情况下,菱形具有几点特征,它的四条边是对应平行且相等的,另外,两条对角线互相是垂直且平分一组对角的。

五、结语

在“生本理念”指引下,强化课堂小结,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小结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具体实施期间,要认真总结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并对整个课程目标进行设计,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得到提升,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课堂小结是教师主要研究的重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改下的具体要求,促进课堂小结的多样性,并保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佑武.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1):174-175.

[2]李欣.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刊),2014(5):70.

[3]马强利.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小结的必要性[J].南北桥,2013(11):26.

[4]陈建芳.初中笛Ы萄е锌翁眯〗岢S玫募钢址椒ㄌ轿[J].才智,2014(23):24-24,26.

[5]王伟微.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方法的总结与应用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130-131.

[6]佟艳侠.课堂小结让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J].读与写(上,下旬刊),2014(23):244.

[7]王淑娟.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5(39):52.

[8]李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常用方法的总结回顾[J].科学导报,2015(14):355.

数学小结方法篇3

关键词:渗透能力;数形结合;思维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主旋律。可以说,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作为数学领域最主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然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道路并非一朝一夕,许多课堂上数形结合的教学目标往往难以落实,数形结合的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学生思维定势严重,缺乏数形结合意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足,无法搭建数形桥梁;学生课堂探究活跃,课后反馈大相径庭……”等诸如此类问题。这些真实的问题导致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止步不前,大大削弱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想提高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需要教师提供恰当的数形结合材料,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学会联系数形结合思想、理解数形结合思想、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笔者期望数形结合的教学之路向着深刻、长远的方向发展,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颗思想的种子。

一、数形结合打开了抽象通往直观的大门

在低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沟通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在直观的图形中化解抽象的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整百数加整百整”一课中,教师是这样带领学生研究算理的。

师:500+800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计数器拨,在百位上先拨5个,再拨8个,百位满十,就向千位进一,变成1300。

师:哦,你是用百位上的一颗小珠子来表示100,再算出结果。

师:用1颗小珠子表示100,就能帮助我们计算它,还可以用别的方式吗?

生:用一个小圆圈表示100,也能算。

生:也可以用一个小正方形表示100。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500+800。

生活动,汇报,展示。

师出示数线。

师:能不能用这个图形来帮助我们计算500+800呢?

生:也可以,用一段表示100,500再数8格就是800。

师:500在这个位置,那么再数8格应该怎么数呢?

生:500的右边数8格就可以了,那就是1300。

师:说得真好。这么多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都是5个百加8个百。

生:它们都表示几个百,只要百位相加就可以了。

生:都是用图形来表示的。

数学小结方法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方法;运用

1、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3、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分别将小兔和砖头、小猪和木头、小白兔和萝卜、苹果和梨一一对应后,进行多少的比较学习,向学生渗透了事物问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

4、函数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问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都较好的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

5、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3=o.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6、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我们实施教学时,也是经常用到它,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

如: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在教学平面图形求积公式中,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武器,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7、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就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

8、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用“”或“()”代替变量x,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1+2=,6+()=8,7=++++++;再如:学校有7个球,又买来4个。现在有多少个?要学生填出=(个)。

数学小结方法篇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的知识点,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的强烈愿望。一年级刚刚接触数学数字,如引导他们“2”像小鸭水中漂,既形象又生动。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都很强,小学生的思维则是以形象性为主,为让小学生比较轻松的掌握所学知识,了解数学规律,我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场景。把小学生引入到他们能接触到的生活实际问题上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我带领学生走到学校操场上对足球场、排球场地等进行实际丈量,认真测算,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生活中的问题。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巩固所学新的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必须进行反复训练。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正好遇上2012年第30届奥运会即将在伦敦举行,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不少分数应用题,如我让学生进行预测:今年中国能夺得多少枚金牌?李惠梦说:“55枚。”张笑燕说:“比上届多4枚。”宫来明说:“能夺得本届金牌总数的1/6。”于是我就问:“要知道李惠梦预测多少枚,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要知道宫来明预测多少枚,你认为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促信息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小结方法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实现路径

数学思想的本质是通过探讨研究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总结概况的目的。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为了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首先要重视数学思维方法,并将数学思维方法合理地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简述

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者不可分割,数学思想方法以数学知识为起点,数学知识的丰富依赖于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应该依据小学数学教w的内容特性,以小学生理解认知水平划分,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分为三种方法:

1.分类法

分类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经常得以应用。分类思想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数学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将其划分为一个个合理的小部分,通过对划分好的小部分进行逐个分析,以达到全面解决问题的目的。

2.数形结合法

数学知识不仅是具体的,还存在抽象性,所以,数学思想方法还有数形结合法,就是将数学中的抽象和具体合理地进行结合,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抽象和具体很好地进行联系,这样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率。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思想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掌握好非常有助于小学生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教授时要正确指导学生将形象和抽象进行合理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求一个函数的区域,数形结合就非常适用。

3.归纳法

归纳法是一种推理方法,是一种思维方法。以一系列经验事物或知识素材为依据,寻找出其服从的基本规律或共同规律,并假设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也服从这些规律,从而将这些规律作为预测同类事物的其他事物的基本原理的一种认知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现路径探究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和指导引起重视,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因为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还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发挥数学思想方法的用途,发现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数学学习的价值,建立科学的数学方法,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达到共赢的目的。

1.把准时机,适时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的灌输是在教师进行教学时进行的,但是教师需要掌握好时机,才能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灌输的效率,才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1)知识形成发展时渗透。小学数学是知识逐渐积累的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适度地灌输数学思想方法,这样才有助于小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2)实践操作时渗透。现在教学从以往的重理论慢慢地转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为实践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高效解决问题,合理选择思想方法

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数学问题是应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除了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还要从数学问题为起点,找出合适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小明有一盒铅笔,给了小红■支,还剩6支,问这盒铅笔一共有多少支?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解决此数学问题时,要以问题为基础,选择适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小学生将问题以数形结合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就更直观明了,利于问题的解决,如下图:

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灌输,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参考文献:

数学小结方法篇7

关键词:转化思想;数学能力;知识结构;教学

“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概括。”数学的思想方法很多,如对应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等等。其中最活跃,最实用的应是转化思想。

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转化思想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思想,不少数学思想都是转化思想的体现。就解题的本质而言,解题也就意味着转化,即把生疏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把高次问题转化为低次问题,把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为几个基本问题,把顺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一、从转化的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知识结构

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中的最基本方法之一。深入地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转化思想,可以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转化的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内容。

1.计算

(1)计算的纵向转化。加减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100以内数的加减多位数的加减小数加减分数加减。其中2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是基础。如23+15可以转化成2+1和3+5两道十以内数的计算,64-38可以转化成14-8和5-3两道计算。多位数计算也同样。分数加减计算如7/8+3/8就是7个1/8加3个1/8,就是(7+3)个1/8,最后也可以看作是20以内数的计算。

乘除计算:一位数乘法多位数乘法小数乘法。一位数乘法口诀是基础,多位数乘法都可以把它归结到一位数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多位数除法小数除法。除法中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基础,多位数除法都可以把它归结到一位数除法。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3.6÷1.2可以转化成整数除法36÷12进行计算。

(2)计算的横向转化。加法与减法之间可以转化,乘法与除法之间可以转化。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被减数连续减去几个相同的减数,差为零,可以转化成除法来表示。

2.综合应用

首先十一类简单应用题是复杂应用题的基础。十一类简单应用题可以归结为四大类数量关系,即部总关系、相差关系、倍数关系、总份关系。每一类数量关系的三道基本应用题可以通过条件与问题的交换进行相互转化,其它的稍复杂的整数和小数应用题可以把一步计算应用题通过改变条件转化成复杂应用题。

3.空间图形

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可以把长方形面积公式作为基础,其它图形面积公式都可以通过转化变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后得出公式。体积计算公式以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基础,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也是通过转化为长方体来得出。

二、用转化的思想来指导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和程序。教会学生数学的思想方法不仅是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所必需的,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怎样用转化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呢?下面谈一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点滴做法。

1.站在整体的高度去处理教材

小学数学任何一点数学知识总是处在与其他知识纵横联系的网络中。在处理教材过程中,把某一知识点与它前后知识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进行考虑,从而有机地组合教材,不拘一格地进行教学。让学生把某一知识及时地纳入到该知识的结构中,使学生对这个知识有全面的理解。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快,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扎实。如《小数除以整数》一节,我在备课时这样思考: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除法的法则、商不变的规律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除法包括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整数除以小数、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其中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是本单元的难点。由于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和试商的方法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并且学生已有了上述知识基础。如果学生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能通过转化的方法运用上面已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的话,那么下面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个难点就会迎刃而解。所以我把本节课教学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自觉地激活信息,化归成以前学过的整数除法,让学生把这部分知识及时纳入到原有的整数除法计算的结构中,使学生从整体把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教给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1)以旧引新。即根据学生已有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来解决。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剪一剪,拼一拼,接一接,转化为一个长方形,这样,使旧知识、旧技能、旧的思考方法,逐步过渡到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思考方法,从而扩展原有的认知结构。

(2)由繁化简。即指导学生尽可能想办法,使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变得简单一些。例如:1200米长的公路,工程队6天修了3/8,还要几天才可以修完?这道题如果按一般应用题常规的解法,1200×(1-3/8)÷(1200×3/8÷6)会很繁琐,而换一个角度思考,把它转化为工程问题则非常容易,6÷3×(8-3)。

(3)以生引熟。即学生碰到较难的题目时,要另外择路,化陌生为熟悉。例如:一路汽车每15分钟发一班车,三路汽车每20分钟发一班车,五路汽车每30分钟发一班车,如果三种车同时发车,第二次同时发车是在几分钟后?学生看到题目后,可能与所学数学知识很难结合起来,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联想旧知识与此题的联系,让学生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题。

(4)由曲找直。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就要用到化曲为直的思考方法,通过将圆分割成若干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由圆的半径与面积的关系转化为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的公式。这里,就是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转化为圆的面积公式。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时,学生也能很快悟到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感悟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数学小结方法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育;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171-02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现今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在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众多的教育教学机构都开始逐渐采用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了解,并将其灵活的运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于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分析

1.归纳。此种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小学数学学习最为基本的教学方法,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数学例子对学生进行讲授,然后在例子存在的基础上得出最为普遍的、适用性较强的数学结论。具体而言,归纳就是通过特殊的、个别的例子从中得出普遍的、一般的数学规律和性质。如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加法结合律的运用是突出的运用归纳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解析教学例子:8+6+2=(8+2)+6,15+21+25=(15+25)+21,教师通过此列例子让学生分别计算等号两边算数的结果是否相同,如果结果相等,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数式子的结构又和相同的特点,在学生归纳出结构特点之后,教师不应立即给出最为普遍使用的结合律,而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写出相似的例子。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有的例子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加法的结合律为:a+b+c=(a+b)+c=a+(b+c)。以此通过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能够促使学生领略到归纳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的巧妙性,促使学生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

2.演绎。演绎同样作为小学数学学习中最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其与归纳是相反的,也就是演绎是从最为普遍性的和一般性的结论推导出个别适用的结论。如,数学教师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的课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出三角形分内角和为180o,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演绎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为90o,以及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是相同的,且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度数也是相同的学生通过对此类演绎方法的掌握,让普遍得到的数学规律和数学学习性质演绎出特殊的个别性的典型代表性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性质。

3.类比。类比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相同或相似的数学教学事物归纳推导出新型的猜测或数学学习性质和规律。类比数学思想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已经学过的或已经告知的数学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而在实际引入的新型的教学事物的过程中,其内部之间必然包含着联系。基于这一思想方法的基本运用理念而言,其常常被运用小学数学知识整数和分数之间,如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整数所拥有的计算规律和计算性质类比出分数的计算规律和计算性质。如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利用分数的性质推导出比的性质,首先教师给出6/8=3/4,教师要引导学生等式两边的数字是将等式左边的数字也就是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而得出的,则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其最后的结果是相同的。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分数此规律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师给引导学生比的性质的规律,教师首先通过假设和猜想树立6∶8=3∶4,15∶20=3∶4,那么6∶8=15∶20=3∶4,然后引导学利用分数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值其结果不便的性质和规律去类比上述比的结果。最后类比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其比值同样也是不变的性质和规律。

4.分类。分类同样作为小学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同样也是最为基础性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其主要是将小学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拥有相同的属性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此种思想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整数进行分类,一方面可以以每个整数所含有的约数的个数将这书分为质数和合数以及三个类别,另一方面整数可以以是否是2的倍数将整数分为奇数和偶数连个类别。

5.转化。此种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指的是转化数的不同表达形式、转化运算关系和转化图形关系等方面,此种方法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答的问题,这也是转化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的最为基本的目标。如,小学数学学习中最为典型的转化思想方法的运用则是在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中。小学数学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师进行讲授和引导的都是非常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性质。而如果教师给予学生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要求学生计算出其具体的面积。那么显然运用已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完全不符合计算要求的,这就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将不规则的结合图形通过直线的分割、图形的拼接、转移等转化方法将其转化为规则的几何图形,以此进行整个图形面积的计算。

6.符号化。符号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将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数学符号表达出来,将数学符号赋予特定的数学学习意义,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学习的思维和思路,提高对于数学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水平。

7.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思想作为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学习中最为高级的同样也是最为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其不仅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水平有着突出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指的是通过数的表达帮助图形知识的学习,通过图形的存在理清数的学习,数字和图形两者之间是相互辅助的过程。如,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通过线段的将数量关系表达出来是常用的教w方法。某人要购买了一斤苹果价钱为15元,还要购买两斤橘子,而苹果的价钱是橘子的三倍,那么这个人此次购买水果一共要花费多少钱。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因为水果的单价和数量还有总价等的存在可能会出现混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可以通过线段将各种量之间的关系明确的表达出来。

二、强化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分析

1.提高教师对于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运用的认识和水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w教学中应用水平的提高首先要强化数学学习引导者即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运用的理论掌握和认识水平。

2.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运用要紧密的贴合与数学教学目标。对于小学数学知识学习和讲授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而言,其主要是服务于数学教学目标的,简言之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学目标的完成,但是也不能否认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运用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和发展的作用。

3.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运用注重学生自我主观意识的激发和自我获得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其最为根本的则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逻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在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运用中的学生自我主观意识和自我获得能力的提高。

三、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现今数学知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够合理引导学生从归纳、演绎、类比、分类、转化、符号化以及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且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师运用水平提高、紧密结合数学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自我主观意识和自我能力提高的情形下,促进数学方法在小学生数学思维形成中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祁军英.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92-92.

[2]赵德生,赵静.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2015,(39):183-183.

[3]李玉梅.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z1):92-92.

数学小结方法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新课程非常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新教材也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创设了充分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探索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1.备课过程中,合理确定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教材中,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蕴涵于表层知识中,处于潜在形态。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先深入挖掘具体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自己能够先将这些深层次的知识由潜在形态变为显形态,由对它们的朦胧感受转变为清晰的理解。另外,同一教材内容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不止一种,需要重点渗透的可能只是某种思想方法,不必面面俱到全面到位。即使同一数学思想方法,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也应该确定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教学备课时,要合理细致地确定某一课时需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2.探究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实质上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比如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规律的发现过程,解法的思考过程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点,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领悟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

3.运用过程中,不断深化数学思想方法

传统的练习教学习惯于就题论题,练习的过程仅仅是巩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经过练习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往往依然停留于原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过程,可以看成是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的过程,在这样的反复运用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得到巩固与深化。

4.小结过程中,适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回顾“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等类似的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问题,是教师进行课堂小结的常用途径,但如果小结仅仅是停留在这样的问题归结上,忽视思想方法的提炼,将使数学教学停留于较低的思维层次上。例如,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时,不妨多问一句,“我们怎样学会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这样的总结既关注了知识与技能,又关注了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逐渐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学习后反思“学了什么”、“怎么学”的意识习惯。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1.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就是转化和归结。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难以直接找到解决之法,因此常常需要将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个相对比较容易解决的或者已经有解决程序的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答。在小学数学中处处都体现出化归的思想,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化归原则来解题,不仅能起到巩固旧知识,促进理解掌握新知识的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化归时,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已经能解决什么问题”,“现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解决的问题”等。

2.归纳的思想方法

“归纳”就是由个别的特殊的事例,推出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思想方法,它的基础是观察和实践。它可以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又包括枚举归纳法和因果归纳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知识的获得要体现过程。教师套引导学生经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的逻辑加工过程;其次,知识的归纳要形象具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由抽象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的思维飞跃过程;最后例子的呈现需要全面。在进行完全归纳时,所举例子应该典型全面,以保证归纳结论的正确性。

3.类比的思想方法

“类比”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或相似方面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思想方法,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思想方法,又叫类比推理。在数学解题中,通过类比能发现新的命题,所得的结论虽然都具有或然性,但却为进一步探究指出了目标,提供了线索,沟通了联系,使思维有了方向,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最后解决,因此类比也是数学发现的重要的和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主要选择在以下四方面渗透类比思想:在结构特征上进行类比;在数量关系上进行类;在算理思路上进行类比;在思想内容上进行类比。

4.单位的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中,不管是数还是量的计算都得益于单位思想。计数,计量的教学中,首要问题是合理引入计数、计量单位。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计数、计量单位的教学,适当地展示它的简单过程和运用的思想方法,这对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符号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以其浓缩的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符号化思想主要指人们有意识地、普遍地运用符号去表述研究的对象。运用一套合适的符号,可以清晰、准确、简洁地表达数学思想、概念、方法和逻辑,避免日常语言的繁复、冗长或含混不清。

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核心问题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建立。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乃至有助于学生一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林.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09).

[2]朱秀英.例谈小学数学中的思想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7).

数学小结方法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在解决数学题目时用到的系统的方法,全面考察了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总结、数学知识的归纳整理程度,也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工作。尤其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数学思想模式的形成,对于新时代下的小学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1小学数学主要思想方法

1.1分类的思想方法

分类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具有同一属性的对象按照一定的依据进行划分,或者是把一个整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局部划分,通过对局部的分析,从而解决整体问题。通过对复杂对象进行分类,使得具有同一属性的对象能够清楚的展现,方便学生进行记忆和归纳,对于数学概念和规律法则的理解更深刻。比如在学习了四边形的概念之后,将边长与角的关系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平性四边形和梯形等,这样分类,有效帮助小学生对四边形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1.2转化的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和化归其实是同一种思想方法,本质都是用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观念来解决问题。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到广泛应用,从数学公式概念到几何空间图形,都有涉及。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区分,使学生通过新知识的学习来实现对旧知识的回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一道计算题中,要求计算3.2*1.1=的得数。这道题考察的是带小数点数字的乘法计算,在解决这道题时,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可以将此题转化为3.2*1+3.2*0.1=3.52.其中应用到的是“化零为整”的转化思想。学生还可以课后进行相关的练习,提高自己对数学思想的运用能力。

1.3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数和形是最基本的两个研究对象,两者之间互有不同又有联系。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过渡,从而帮助解决一些在具体的事实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数形结合具有双向性,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可以采取图形法使之直观、简洁,利于理解,而对于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也可以借助特定的数量关系或者公式进行拆分,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比如在学习梯形这一概念时,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梯形面积公式的记忆,面积S=(a+b)*h/2,其中a表示上底面长度,b表示下底面长度,h代表梯形的高度,学生在进行公式记忆时,脑海中首先浮现出一个梯形图形,再结合这个图形的特点,就能够很快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了。

1.4运用方程的数学思想

小学最先学习的是列算式的计算方法,随着数学内容的进一步加深,这种方法渐渐不能满足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了。这种时候就需要用到方程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一般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需要注意的是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就是方程。在解方程式时,先设未知数,再列方程式,进行求解,最后再作答。方程的解法一般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和化系数等方法,学生可通过不断练习,来体会解方程的魅力。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对而行。甲每小时的行进距离15千米,乙每小时为12千米,二人在距离中点5千米的地方相遇,问a、B两地之间的距离多少?”这种题就需要运用方程式来进行解决,可以先设未知数,假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千米,则列出公式(1/2X+5)/15=(1/2X-5)/12,从而可以求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渗透数学教学思想的方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时间不够长,在解决问题方面,经验还不够丰富,教师在进行数学思想的教学中,要注意坚持可接受性的原则,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2.1经常进行反思,及时改进学习中的不足

学生通过经常进行反思,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对课堂上所讲的数学内容、学习方法、认知策略等进行再认识和回顾,再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哪块知识掌握的不足,哪种数学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之后再度对知识进行加工和整理。

2.2及时进行总结和回顾

艾宾浩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就是说明人们在学习知识后会有一段时间的遗忘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及时回顾旧知识,这样才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会涉及到相应的数学思想,学生应该在进行知识的回顾中区分和总结这些数学思想之间的联系,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3结语

本文主要对分类、转化、数形结合和方程这四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举例说明,之后分析了教师在进行数学思想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总之,在小学数学小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教学当中,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及时对这些数学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小静.小学分数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