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十篇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十篇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1:26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1

关键词: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高考语文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整体上呈现的倾向是弱化处理,知识动态性、能力上的考查逐渐形成。根据笔者对几届高考学生语文分数的比较分析,凡是超过120分的同学,他们在语文基础知识项上丢分较少至多丢6分,凡基础知识项丢分超过50%的同学,其总分很难到达110分。目前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安排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多结合教学内容拓展知识,学生对这种繁琐的基础知识没有系统化的认识,往往是学一点记一点、在整体分类和系统化总结归纳上很难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且,许多基层高中把高考基础知识的积累放到高三上学期中,利用一个月就复习完了,这就是蜻蜓点水,学生理解不透、积累不足,考试中学生多数是碰运气,分数自然高不了。当下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在题型、内容、形式上不断改革,稳中求变,是对学生发展的时代变化的调整,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基础知识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学习中提高基础知识文化素养,是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之一。

二、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现状

语文基础知识从内涵上来说,具有工具性、传承性、个体性、稳定性特征,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中的工具,帮助学习者在思维、交流、工作学习中更好地完成相关活动内容,这也是语文作为工具性载体的重要因素。语文基础知识中多是从传统文化中积累下来的,在文化传承、弘扬的过程中,基础知识是主要的内容基础,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也将成为未来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目前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现状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基础知识教学的重点多是围绕高考考纲考点要求展开,基础知识的广泛性、多变性等特点是当前教学中以高考命题标准为参考的重要因素。语文教材知识零散,在基础知识总结上多是通过单元导语和小结串联较为全面的知识点,这种形式在系统化知识构建上还有很大差距。在教材的练习思考中存在一些比较内隐化的知识点,通过问题思考呈现,这种知识往往需要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积累总结,对这种知识很容易忽略。课程改革在教材编写上也出现很多变化,这种内隐的知识增多,直观展现出来的知识点逐渐减少,对学生探究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多,这无形中也增加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教师知识系统化高效教学的难度。教师在语文基础知识素养上的不足也会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高中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积累中,偏重知识的针对性,在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泛度上没有较全面的系统的积累,对学生知识运用引导也会有所局限。

三、基于高考基础知识考查的高中语文教学改进对策

1.改进教学理念,注重实际运用

语文基础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具有相对隐性的特点,传统教学中的内容逐渐积累成越来越多的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也会不断增加。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查集中在成语、古诗文名篇名句、文化常识性考查、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等内容上,相对稳定。针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进行专题教学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会进行的一项内容,这种教学主要是在题型、内容范围、解题技巧上进行,对基础知识的文化价值教学没有深刻的体现。改进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下的遗留影响,在认识上明确基础知识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将语文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真正落实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构建更为先进的教学体系。例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ii卷第19小题,考点是表达得体,该题的出现就要求一线教师把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加强积累方法的引导

在教与学的问题上,要改变过度依赖高考基础知识考查要求的教学指导,切实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辩证看待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教师在教学引导上给予重视,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善于观察、归纳总结收获,比如引导学生们在看新闻、读报刊和新媒体时,要注意其中语言基础知识运用是否得当。语文教学本身是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是应是学生根据学习兴趣指引积极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在这一认识上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及时更新,不能一味针对高考灌输大量的基础知识积累方法和要求,努力构建师生价值观的共同导向。如在文化常识性知识、古诗文文化传统知识的教学方法上,一般结合具体文本阅读进行,古诗文的学习首先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翻译文本,其后再做题,在这一形式上应给予重视,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没有一定的积累,很难实现综合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对文化常识、古诗文文化传统知识在文本中的应用,应进行适当结合实际教学安排进行专题教学,提高基础知识的系统化。

3.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注入课堂教学新元素

除了利用传统的早晚读、课前读等积累方式外,还要探索新的方式,比如翻转课堂,网络微课、智能手机积累等。语文基础知识在经典文本阅读中的运用较多,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进,融入新的元素,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基础知识学习现状。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需要深入挖掘文本,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当下热点文学时政话题,高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实践。教育立足长远,在语文教学中知识体系庞杂,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构建需要不断更新,为基础知识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四、结语

语文教学立足当下,在发展的历程中坚持教育教学初心,为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途径和空间,基础知识教学融于语文教学点滴之中,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观念,教师在语文教学探索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艳.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王广杰.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反思[J].语文建设,2012(5):56-58.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2

【关键词】贴近;反馈;提高;逐层;内化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针对于小学数学总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面面反馈,逐步提高”复习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教学,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以下是我多年担任毕业班数学教学的一点初探。与大家共勉。

1.重基础,再提高,全面反馈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免得学生吃一遍冷饭,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我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亲自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

笫一阶段的复习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小学数学期末总复习是学生完成数与代数、量与计量、几何知识、统计等知识后进行的,前后知识情况间隔达四个月,在复习前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进行全面了解,首先应进行全面测试。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进行测试,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我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针对于学生全面试探反馈出来的问题,着手重点解决每一个部分知识中典型的综合的试题,理清每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

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应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促提高,以练习为主要反馈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在练的过程中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抓住学生薄弱环节,定向加固,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全面基础知识和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如此训练,学生对总复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使知识常用常新、常新常用,也给教师提供了重要信息,给学生自主复习的主动权。

2.贴近实际,专题复习,加强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各个击破

针对于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我们要采取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破的复习思路。

2.1 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2.2 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如应用题专题复习训练、几何相关知识、计算专题复习训练等)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

2.3 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3.找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性和局限性缺陷,综合提高,内化知识结构,增强主体全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面反馈。逐层提高”的最后一阶段必须处处时时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去伪存真,去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此阶段必须要恰当组织复习,要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已掌握知识部分的习题,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识部分上,真正起到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

为及时检查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和应变能力,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仍须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我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学生感到每一题都是有价值而舍不得放下的试卷。在综合检测试验后,我对主体作出全面反馈,就可以进行最终的知识结构调整内化手段,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习。检测之后,我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一次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能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来。

然而,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基础性综合性强的复习,对不同的学生既要统一要求,又要顾及差异,正确处理好“培优辅差促中间“的关系。同时进行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教导学生正确对待知识掌握和检测效果(分数)的关系。

通过第三阶段的“找缺陷、强反馈、切提高“的复习思路,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潜力,取得自己最佳的水平,那么学习主体的综合水平就会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3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项目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20-0000-02

积极配合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从社会需要和高等职业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通过把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培养学生,使之成为有别于研究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内在素质,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中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目的在于普及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这样一门基础课在当今计算机普及程度非常高的情况下,如何还能让学生高效率的学习并且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是迫切需要探讨和研究的。

1课程教学现状

1.1学生基础差异大

目前中学阶段已经广泛开展计算机的普及教育,但由于各地区硬件设施的差别、学校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分为两个极端:有一部分学生已达到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一、二级水平,但有一部分学生几乎是零基础。而现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基本上都是对学生进行统一起点、统一内容的教学,使部分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完全不愿意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学习,进而影响了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讲授和实操过度重复

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讲授模式,采取了理论课与实践课1:1的授课。课程实施的过程通常是教师先以一个实例来讲授某几个知识点,边讲解边操作,然后在上机课上再让学生练习。例如在进行word当中的图文混排系列知识点时,以“清凉小屋茶饮”为例讲解了艺术字的添加和编辑,自选图形的添加和编辑,图片的插入和编辑等知识,并辅助演示;在上机课时,先用一半的课时让学生将这个案例再做一遍,然后再增加海报设计的练习。这样,在理论课上完全以教师为主导,而在上机课上,学生的练习与理论课上几乎一样,使得学生在理论课上感到枯燥和盲从,上机课上产生厌倦感,因而对知识的掌握是寥寥无几。

1.3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

《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有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四个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熟悉,也知道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会有帮助,但是具体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学生却不知道应用到哪儿。比如word的排版,学生知道分栏、设置标题样式、添加目录的操作,但理解的不够充分,导致学习的很不扎实,在毕业论文撰写的阶段,进行论文排版时,往往不会用,不知道怎样添加样式,如何生成目录。这说明授课的实例缺乏时效性,与岗位脱节,教师在讲授时只讲了如何操作,却没有让学生理解它的具体功能。

1.4考试环节单一片面

考试环节存在问题,即过于单一片面。虽然有些学校意识到考试环节的重要性,由笔试改成上机考试,但是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所固有的特点,采用笔试无法考察学生的实操能力;而单纯的上机操作缺乏对基础知识的检验环节,因此极大地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过程的开展,和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总结。

2课程重新定位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后出现了理论知识不扎实不会用,而操作技能又不熟练不全面。通过对实际岗位的调查分析、学生座谈会及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情况反馈表明:目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为能熟练使用office等办公常用软件,了解网络技术应用,软硬件维护等基本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达到一定等级或取得相关认证。因此,本课程应该从专业入手,从就业需求入手,根据自身的特点,为各专业搭建计算机应用的公共平台,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现代办公技术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2.1确定教学目标

要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效果,首先我们要明确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具备使用计算机实用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能力;具备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了解并能自觉遵守信息化社会中的相关法律与道德规范。

2.2确定教学重点

在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总结提高”的教学步骤,培养学生计算机实操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锻炼学生后续自我学习的能力。

3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根据前面现状的分析和课程的重新定位,提出几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3.1划分课程层次

根据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两极分化的情况,将《计算机文化基础》分为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两部分。选修模块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本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的简单操作等;必修模块为大纲规定的其他内容。开课前统一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能力测试,以此为根据进行分班,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免修选修模块,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知识,让基础差的学生从基础学起,逐步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此外还可大大提高高职院校的设备使用效率,即实操实训的效率。

3.2内容与专业紧密结合

在具体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对学生日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顶岗实习课时所起到的基础性、服务性作用,务必使课程服务于专业。计算机教师应该深入各专业进行调研,了解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同需求,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间的结合点,以此为每个专业设置本专业的教学重点,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实际水平和自学能力设计成多层次,即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专业学习的实际案例设计成基础项目,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具备现代化办公的基本能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和职业方向设计拓展项目,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加强练习高级筛选、使用数据透视表分析数据等,并开设简单的数据库技术;而物流专业的学生可以添加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

3.3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

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授课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知识点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缺乏积极性,动手操作又和课堂教学脱节。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方法就是采用项目教学法。它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师可根据知识结构与层次,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学生的不同专业等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几大模块,如计算机硬件组装、网络基础、word文档制作、excel表格制作和数据处理、ppt幻灯片制作等,每个模块中根据教学大纲、学生情况、教学重难点等设计成不同的项目。每种项目准备两套以上,分为基础项目和巩固项目,通过基础项目掌握知识点,巩固项目强化和巩固知识点。将各知识点隐含于设计的各种项目中,教师与学生同步实施和完成该项目,紧凑使用,两类项目均与专业需求密切联系,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强调内容的可操作性,体现“教学做”的思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现问题,学习相应知识点,解决问题,最后进行总结,从而自己探索知识点及其现实意义。

3.4完善考试与评价体系

基础项目完成后,可以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或随机抽取学生演示项目制作过程和结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指出出现的错误并及时进行更正。巩固项目则通过学生的制作总结和实际项目完成情况,由教师给出成绩。

传统的考试方式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通常期末成绩占总分的60%或者70%,但这种方式只注重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特点,可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学习积极性、实际操作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团队协作能力等;阶段考核是在每个模块结束后通过综合实例来考核;终结性考核为期末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的综合考试。学生也可以选择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或者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等级考试证书,提高自己的能力层次并获得证书,为就业提供技术和硬件保证。

4小结

总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应以“应用”为主导,强调与专业需求的联系,学以致用。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做,才能有效的保证教学质量

此外还可搭建校内基础课程网络平台,以此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案例,并可开辟学习论坛,网上答疑、留言板等学习交流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学生的学习深度。

同时,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与专业的结合,这些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具备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及知识更新能力,需深入浅出,将抽象内容直观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提高素质,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掌握更多的与项目教学法相关的教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实践、检验、总结,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齐艳春.关于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4

高三生物教师期末总结【1】生物学科特点是知识点散乱,不容易形成知识网络,因此,许多高三同学下了很多功夫,成绩却提高不明显,这主要是复习思路不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

一、按照课程标准,指导学生看书

许多同学进入高三总复习后,总是把许多时间用在了做题上,而忽略了看书,这种复习思路是不对的。考试考什么?是考教材,考试内容绝不会脱离书本,脱离课程标准,所以,我们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紧抓住教材,把没弄清楚的基础知识弄清楚,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作习题进行检测和查缺补漏。另外,看书容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是无论做多少题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对于高三学生,我的要求就是:回归课本。以书为主!做题为辅!

二、指导学生打牢基础,进行全面复习

高考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在解答综合能力试题时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在作题时不要好高骛远,简单题,基础题要保证得分率,这当然需要基础知识相当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一轮复习的看书情况。

三、把握主干知识,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主干就是书上的重点内容,打个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说的中心内容,如果让你把一本小说缩写一下,这些中心内容当然不能放弃。那么对于书上每一节的主干内容在哪呢,比如书上的黑体字,书上本节聚焦,就是主干,在我们阅读的时候不能简单地画一下就了事,应该先把它记下来,进而理解,与前后联系,并要学会应用。不但针对每一节,对于全书来说,也有它的主干,也就是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点要求较高的章节。

四、让学生重视记忆,理解,思考

对于生物学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认为生物是纯理科的东西,应该以理解为主,这实际上就导致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人先记忆后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后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记不住就记它个大概,我基本上属于后者。但我不能说前一种是错的,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学习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强行改变。那么对于生物学科来说,记忆和理解同样重要,也就是说,既要理解也要记忆,因为,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抓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学懂学透,记忆起来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区分。但有的概念太长,光理解了记不住也不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时记熟练了,也能帮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记忆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寻根问底,从而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生物总复习时,对于每个概念我不但学生记住,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对记忆,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五、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六、及时归纳、总结

在课下,经常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必要的。除了老师在课堂上归纳总结外,在做题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好的思路,以及对知识新的理解,或者是心得体会,最好在笔记本上总结出来,每次在考试前翻看一下,会对你提高生物成绩很有帮助。

高三生物教师期末总结【2】高三是中学生生物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储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使学生对高三生物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对高三生物教学做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现小结如下:

1、认真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a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特别是课改身份的高考试题,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B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生物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2、课本为主,练习为辅,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的材料应用。教材是生物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生物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生物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由于高三是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所以高三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扩展和深化。从往年的高考试题看,试题编制是从新情况、热点向下入手,但考查内容仍是书中的基础知识,即使是综合考试题也是如此,因此,切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尊纲依本,研究考纲,认真完成本学科内的基本概况、原理的复习,并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这就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摸索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高中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的共性,是生命本质的特征。生物体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与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的各种生理都是协调统一的,可见,生物学科内的综合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生物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是高三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摸索学科内综合的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的研究。

3、端正心态,培养素质。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4、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5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完成了第六单元至第八单元以及实验部分,中考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

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到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初三化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学期初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这一学期来,初三化学学科在期末考和泉州市质检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总结了几条经验:

①.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考试热点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2  2010年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物理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英语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度术科组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6

千万不要一味地追求所谓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和高考关联不大的能力,而忽视了最为基础的“得分手段”.

网络化知识体系的搭建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不会考查你单个的知识点,而会在一个立体化的命题情境中,考查你在知识上的迁移、综合、创新等能力;尤其文综、理综的学科融合考题,对这方面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许多学生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要么知识的网络化程度低,停留在windows Xp的水准,没法升级到Vista;要么速度慢效率低,挂不上挡,跟不上F1高考赛所要求的复习节奏.

 

网络化知识体系需具备的两个要素

首先,是扎实牢固的学科基础. 拥有扎实的基础,是知识延伸、迁移,并形成网络化、立体化的前提.

有一个优秀考生,因数学竞赛获奖,被一所重点大学保送录取. 但他认为自己的水平完全可以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于是放弃了保送,毅然参加高考. 但是很不幸,高考时,他在自己的强项,数学学科上丢掉了最关键的分数. 有一道12分的计算题,难度不是很大,第一步,只需用余弦定理公式便可攻克,之后的解答便水到渠成了;可这位同学因基础不够扎实,把余弦定理公式记错了,导致此题满盘皆输,损失了12分.当年高考,他数学得到了138分,已经算是很高的分数了;可对他而言,他却失掉了关键分数,这也影响了随后的考试发挥,最终导致落榜、复读这惨淡收场的局面.

 

与之相反,一位扬州考生,在高考前两个月,按照老师的要求,研读考纲、落实考点、查漏补缺、分类攻关,并在训练中及时对错题进行归纳总结. 这种不盲目追求难度,而采取打牢基础的战术,让他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仅理综一门,就在平时成绩的基础上提高了50分.

 

从两个考生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基础知识对高考有多么重要. 哪怕只是一个小漏洞,如有不慎,都会造成知识体系的崩塌;反之,则会让你在考试中从容自若.

其次,是“唯我所用”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不是课本上的目录和提纲,而是在老师帮助下,通过自己总结归纳而形成的适用于自己的知识系统.

我曾在一所重点中学考察、工作了一个星期,目的是帮助学校分析近两年该校考生高考成绩下降的原因. 原因当然很多,但我们找到的一个原因对当地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震动很大.我们发现:该校的活力和研究力被名师束缚了. 家长追名师,年轻教师跟名师,学生(尤其是好学生)迷信名师,学校的整体备考工作基本上是由几位名师的经验和思路来决定. 北京曾有一所学校连续几年出状元,问及原因,一位专家说:该校没有权威的束缚,没有名师的束缚.

 

由此可见,好老师有可能会束缚好学生的充分发挥,好学生也可能在长期的迷信和追随中看不清自己的特长,寻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 化用一句广告词来说:大家好,不是真的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何形成网络化知识体系

目前,高考对网络化知识体系的要求主要有三点:第一,夯实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在内的知识点;第二,将各个独立的知识点连接起来,成为串、成为网,培养学科整体思想方法;第三,在此基础上进行繁衍,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形成“挖战壕式”的四通八达的“网络”学习方法.据调查,许多考生在高三备考中,只对知识进行了多次的机械重复,这只能解决知识的记忆问题. 而要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并运用知识灵活解题,就要做到:

 

1. 最容易忽略的是教材,最应该用好的也是教材

有一个叫柏雯瑛的同学曾经这样说:“课本是法宝,学习必须围绕课本展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点.最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将各个知识点纳入其中,吃透课本.” 她也是如是做的,结果,她成了2007年吉林省高考状元.

 

同学们在高考复习中要做到:第一,系统地过教材,总结教材中的注解和老师讲课时做的批注、与教材知识点有关的高考真题及社会热点、典型试题和相关分析;第二,不要忽略导言和小结,尤其是其中涉及的重要概念、思想方法和相关总结;第三,联系教材中的事例,因为课本中的事例都是经过精选、经得起推敲的,在考试中也可能出现;第四,做题时联系教材,尤其是与典型例题和习题的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在考场上形成对高考题回归教材的感觉,体会在陌生中熟悉的感觉,体会既在情景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感觉.

 

2. 让你的知识具有立体感、发展性和独立性

所谓立体,就是除了让知识进行汇总和关联,还要培养相关的思想方法,并积累典型例题,“三管齐下”“海陆空”全方位出击. 所谓发展,就是要不断地补充和扩张自己的知识网. 所谓独立,就是立足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来看内蒙古理科状元高鹏同学的备考经历. 复习物理时,他首先将重力、弹力、摩擦力、磁场力进行总结,形成了关于力的知识体系;然后将运动中的周期和频率、路程和位移、线速度和角速度等进行总结,形成了关于运动的知识体系. 两者就像哑铃的两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哑铃状”的完整的高中力学体系. 在平时的练习中,高鹏不仅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经典题型,还从中对牛顿运动定律法、能量法和动量法等思想方法进行了揣摩和归纳.再加上高鹏复习期间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独有的一套学习和答题方法. 可以说,高鹏在让自己的知识具有立体感、发展性和独立性方面做到了无可挑剔.他最终以660分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学就不足为奇了.

 

3. 在练习中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实用性,只有在平时的练习中发现不足、及时总结,知识体系才不会是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成为符合我们需要的“经济适用”法则.

要对基本概念进行高级整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多角度化. 如某个概念在整体中处于什么位置,它前面的是什么,后面的是什么. 还要以章节为基础对常见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在章节复习时,注意与其他内容联系,找出自然的知识交汇点,不要为了整理而整理. 最后,还要联系高考要求,形成解决各类典型题目的通性通法.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7

广西浦北县金浦中学535300

【摘要】高效的数学复习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总结,还是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提炼和总结解题方法.在这个梳理、完善、深化的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提高复习效率,是中考师生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中考复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怎样进行复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方法高效率

中考复习阶段是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查漏补缺、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常常感到时间短,任务重.面对千头万绪的数学复习,学生不知从何下手.老师只注重习题训练,忽略基础知识的巩固,使学生陷入"习题苦海"当中.其结果是学生苦不堪言,而学习效率降低,复习效果甚微.本文结合笔者数年教学经验,对数学复习提出几点愚见.

1.注重课本基础知识,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近年来中考新颖、灵活的数学题层出不穷,尤其是综合题,许多学生缩手无策.所以老师把注意力从课本基础知识移开,企图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下手,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中考试题正沿着对课本基础知识更高要求的趋势缓缓而行,因此,中考复习不能游离于课本之外,更要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梳理。

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消化课本基础知识,更严格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如对课本中的公式、定理、法则正确理解和灵活应用.根据课本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推理、转化的关系,系统的整理、组织知识网、知识链.知识的梳理和总结,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达到更牢靠掌握的目的。

中考总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考试大纲、知识要点、考点来制定复习计划,并要求学生在大计划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制定自己的具体复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精选相应知识的例题、练习题,坚决摒弃质量不高的习题。

2.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合理设置复习题

在复习阶段,学生除了重温回顾、加强巩固课本知识,还必须发现自己的薄弱点.针对自己学习习惯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可行方案,逐步解决.除此之外,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各个层次水准的学生,找到其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合理、科学地设置复习题.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的习题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针对基础知识掌握牢靠、解题技能不够灵活的学生,应加强训练,在实践中提炼和总结解题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教师遵循以下原则来设置复习题。

2.1针对性原则

总复习时间紧张,切不可利用现成的复习资料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应该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没有注意到的地方,选择着重基础、突出重点和难点的试题.复习资料要精挑细选,不可盲目、随意的选题;如果所选题目简单,学生容易盲目自信、产生轻敌的思想,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果所选题目太难,不易下手,学生容易失去信心、丧失战斗力.设计的题目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这就需要老师对班级实际情况精准把握,切中要害、有的放矢。

例:(1)用配方的方法求y=x?2-6x+7得顶点坐标.

(2)用配方的方法证明(a?2+1)x?2-ax+a?2+1=0没有实根.

(3)aBC三边的边长a,b,c,且a2+b2+c2=ab+bc+ac,证明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经过这组训练,学生不仅巩固了配方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可以了解到利用配方可以解决哪类型题目,边做边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题目不仅包括了知识的关键点,还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在总复习阶段,要加强典型题的训练。

例:y=-2x?2-6x+9.

(1)求该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2)求该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与最值?

(3)说明该函数的图像是由y=-2x?2怎样平移得到的?

(4)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哪个区间为增函数,哪个区间为减函数?

(5)求该函数y>0与y<0的区间?

在该典型题中,既包含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也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很有利。

2.3纠错性原则

复习过程中,学生知识掌握不全面、审题不够认真、思维不灵活、找不准切入点等不足会导致解题失误,对于这种状况,老师可以特意选编一些有"陷阱"的题目,组织学生共同探讨,找出预防错误的方法措施。

2.4创新性原则

近年新题型层出不穷.创新性题目不仅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础技能,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数学意识的形成.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题目.

3.调节好应试心理

伴随中考的临近,学生心理压力大,产生不稳定的情绪.这种不稳定的情绪,会阻塞学生思维,会严重影响到学生中考成绩.在总复习期间,尤其是在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很难再有提高的阶段,学生心态调整问题不可忽视.

在模拟实践中,慢慢消除考试带给学生紧张感,培养学生在考试氛围下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在学习之余,多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缓解其心理压力.组织学生探讨考试策略;如遇到难题时要镇定,善于从不同角度切入解答题目.提醒学生不可再难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教学生制定答卷计划,先把握简单的题目,再做难题。

总复习是准备中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帮助学生从总复习的千头万绪中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选择有针对性的试题,切切实实提高总复习的效率,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希望学生在我们的指引下,获得满意的成绩.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进入中考复习阶段,"双基"仍是重中之重,而计算、证明、求解则是能力的体现。采取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提高复习效果;具备什么策略才能应对中考中的"热点题"与"压轴题"等,是初中毕业班数学老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以下是我个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见地与同仁共勉。

4.紧扣教材,形成知识网络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内容多、节次紧,在各章节结束时,学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主要是通过课堂听讲、练习和课后作业训练完成的,随着时间的推延和知识点的积累,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因此,复习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回归教材,重温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4.1通读教材

识记、理解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并从中概括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知识系统。

4.2精读例题

读例题时自己要重新推演,重点是进一步体会其包含的基本概念,熟练其包含的各种基本技能,找出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读教材时要求学生必须"眼、脑"并用,不仅动笔演算解题,还应默记概念、定理、公式,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弄清考点以及热点。

5.在全面复习中有重点、有变化

进行全面复习,不只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要特别抓住以下几点:

1.以目前来看,中考数学着重考察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推理判断等数学知识,然后结合基础知识考察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数学方法中"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思想中的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2.重视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和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互相转化。

3.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非靠复习就能解决的,主要靠平时教学的积累和渗透。如"应用性函数题""统计性应用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题""动手操作"等。从题型设计和考察意图来看,趋势是突出创新、突出能力、突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考查,这些题贴近生活,没有现成的题型和公式套用,而且不少题目文字量大,前读后忘。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素养,用分析、比较、类比等数学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抓两头促中间,转差培优,分层教学

1.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要面向全体学生,首先要面向后进生,课堂复习教学实现"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方法。

低起点。由于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以数、式的运算为起点,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到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上进行教学。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例子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复习学习。

多归纳。要教给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分式方程"的复习教学中,归纳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对于换元法归纳出两种常见的题型:平方型和倒数型。又如在"三线八角"复习教学中由于图形较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n",同旁内角找"i"。同时注意总结多题一解的规律,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

快反馈。除每天适量的作业之外还要进行阶段性的检测,对于作业、练习、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集中讲授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及时反馈可以达到提高和补缺的效果,使学生及时获得帮助,受到激励,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其次要注意中等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解题时常丢三落四。因此,对他们要求要严格,解题严密、细心,使其不因此而造成常规题失分太多。

3.再次,应注重对优等生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求优者更优。

7.注重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8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任务驱动”教学实践

国家教育部理工科和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白皮书)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蓝皮书)[1][2]中提出,新形势下大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由操作技能转向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和规律,也就是强调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实现从重视知识传输向能力培养的转变[3][4][5]。

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时习惯按照课本就知识点来开展教学,使得学生在按照教师的演示和给定步骤完成任务时比较容易,而真正给学生综合性的任务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制作作品时很多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安康学院依托省级教改项目,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问题解决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一、“任务驱动”简介

“任务驱动”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简称,它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6]。“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它一般分为四个步骤:提出任务,完成任务的思想、方法、操作,边学边做完成任务,总结规律、技巧,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任务。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实践

1.知识点的任务转化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安康学院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知识点融入一些具体的任务当中,通过具体任务的解决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就office2003而言,可以实现知识点的以下任务转化。

(1)word2003文字处理

任务1:制作求职简历。涉及的知识点为字符和段落的格式化、表格的制作、制表位、页面边框和打印。

任务2:制作宣传单。涉及的知识点为页面入图形、插入和编辑艺术字、文本框、项目符合和编号。

任务3:制作毕业论文。涉及的知识点为文档属性、样式、节、页眉和页脚、修订和批注和目录。

任务4:快速批量打印信封。涉及的知识点为文本框和邮件合并。

(2)excel2003电子表格处理

任务1:制作智能型通讯录。涉及的知识点为窗口的认识、单元格格式化、批注、视图管理、密码设置和工作簿的。

任务2: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涉及的知识点为冻结窗口、函数的使用、数组公式的使用、VBa编程和图表。

任务3:销售记录管理与分析。涉及的知识点为数据清单、数据排序、数据筛选、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

任务4:员工工资管理。涉及的知识点为toDaY、YRaR、SUmiF等函数,以及VLooKUp、iF等函数的嵌套。

(3)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

任务:制作毕业论文答辩报告。涉及的知识点为演示文稿与幻灯片、占位符、幻灯片版式、模板、配色方案、超链接和动画效果。

2.教学实践

(1)提出任务

以上述“word2003文字处理”一章为例,设计了一个“制作求职简历”的任务:“找工作,是竞争什么?简历是招聘单位了解你的第一扇窗口,因此通过简历引起用人单位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假设你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请结合自身情况制作一份个人求职简历。”这个任务与每个学生的联系都非常紧密,大家毕业后都要面临求职,都需要用到求职简历,所以当制作个人求职简历的任务提出后,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如何完成所给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2)分析任务

通过对个人简历的构成进行分析,制作一份个人求职简历需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构成部分。

第一,个人简历的制作。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完成,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个人简历中包括的信息是不同的,个人简历的制作要清晰、整洁并且有条理。

第二,自荐书的制作。根据自荐书的内容对页面进行调整,使页面的布局合理,不要太紧凑也不要太分散。

第三,封面的制作。第一页设计求职简历的封面,要尽量让封面美观,可以插入图片或用艺术字进行点缀。

(3)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实际上就是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结合上述对任务的分析,引导并帮助学生总结出完成制作个人求职简历的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制作自荐书,输入内容并进行排版。

第二步,制作“个人简历”表格,并设置相应的单元格属性。

第三步,制作求职简历的封面页,插入图片并用制表符来对齐封面的文字。

第四步,在“求职简历”的自荐书页中添加页面边框。

第五步,对“求职简历”进行打印预览,确定后打印。

(4)总结任务

总结任务阶段是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任务的总结可以实现知识的查漏补缺,以及提升和应用迁移,等等。在个人求职简历制作这个任务时,主要涉及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设置,图片的处理,表格的制作和文档的分节,以及制表位的使用。这个任务除了对学生在运用上述知识点解决类似求职简历方面的问题有所帮助,对文字处理中版面设计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版面进行设计时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规范性,学生应多观察各种出版物的版面风格,以便设计出更多实用性的文档。

三、结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从重视知识传输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4]钱字华.计算机基础教学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9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五年制高职是以专科学历层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1]。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指五年制高职前两年的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教学,它是衔接初中与高职教学的重要一环。基础课程教学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对学生高职阶段能否顺利开展学习及学习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随着时展,受五年制高职学生群体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生源质量等情况变化的影响,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亟待改变以往那种“应试性”、“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新颖独特、采取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重在实效的教学模式。此外,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还应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程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学实际情况,增强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由此,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随即拉开大幕,关于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随之深入开展。本文拟对语文、数学、英语等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学展开调研和思考,提出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增强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要进行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先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在掌握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国内相关研究情况,按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和不断改进,这样才能做好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笔者在“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情况的调研”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有如下特点:(1)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师对教学热情不高,业务素质和能力不够,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总体不高。(2)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效果不佳。(3)学生素质总体偏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足,甚至一些学生有厌学情绪。(4)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程评价方法等方面不能与现阶段五年制高职学生很好地对接,给五年制高职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中表现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如下改革建议:

1.以形式新颖、生动活泼、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内容多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讲解,很难引起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因此,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形式灵活新颖、生动活泼、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抓住”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教授基础文化知识,为学生将来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将来专业,在基础文化知识讲授的同时引入专业知识,或者将基础文化知识融入专业背景之中。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接触专业知识或职业熏陶。例如,在教授语文课程知识的时候,让经济贸易类专业学生练习写作经济贸易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应用文体(如经济调查报告等),教师给以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在讲授数学课程知识的时候,让财会专业学生试着练习计算利息率等,将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财会专业的实训题目,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任务。在讲英语课的时候,可以让学习商务英语的同学翻译商务活动中的订单等,让学生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学会相关英语知识,达到英语课程的学习要求。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将来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进行“预热”。

此外,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还可以采取其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只要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最富于变化性的东西,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直接关系师生互动,影教学质量。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我们不必穷尽搜罗所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要把握住确保教学效果的几点基本遵循,以之为标准检视各种教学方法即可。这几点基本遵循是:(1)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始终“抓住”学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五年制高职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兴趣淡薄甚至厌学,对于这样一群学生,任课教师能够想办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着老师走”,那么,教学就算成功了一半。(2)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用尽可能简单明了的阐述讲明知识点、讲解知识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领悟、明白。五年制高职学生基础差,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只有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内容讲起,才能让学生逐渐明白有关知识。在讲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对某一知识的讲解应该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内容入手,而且有时要不止一遍地重复讲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跟得上教师的思路,逐步理解和领悟教师所讲内容。(3)课堂教学一定要增强互动性,善于启发学生开展深入思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五年制高职学生注意力经常不集中,为此,在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教师多和学生交流,能有效扭转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态势。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4)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素质培养。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生来校上学还需要接受文化素养的熏陶和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素养培育对一个人成才更加重要。从宏观上说,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还肩负着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有用之才。

2.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强调夯实基础,注重学生素质培养。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精神和各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的地位应当强化。五年制高职学生比三年制高职学生少学了高中阶段的基础文化知识,其前两年的学习相当于高中三年的学习。如果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前两年基础课程的学习不抓紧,那么其文化基础必然打不牢,必然影响其后三年的高职专业课程学习。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全国高职院校中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基础课程开设情况各有不同,每周开设学时数量参差不齐,总体来看大部分少于周总课时数的一半,即50%。我们认为要重视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应当保持基础课程时数占周总学时的50%―60%。只有基础课程课时数得到一定保证,才谈得上强化基础课程教学、打好基础文化知识基础。

此外,在对基础课程设置强化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夯实五年制高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需要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共同努力,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工作。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则更需要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班主任和基础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导和培养,因为许多基础课程中包含着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内容。

3.以组织编写适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的教材为目标推动教材改革。

目前,五年制高职学校所用教材大多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这套教材共有五册,不仅具有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还能够进一步承担知识内容功能,从知识与能力方面入手,使教材选题更贴近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和实际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省、各校五年制高职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情况的变化,这套大多数院校统一使用的教材显现出了不适应各校五年制高职教学实际情况的特点。因此,为了增强五年制高职教学效果,必然要求使用一本适合各个学校五年制高职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课程教材。

各个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校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在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教学规律和经验,组织本校教师编写符合本校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贴合学生日常生活、难度适宜的基础课程教材。所编写的教材应该具备这样的特点:教师在充分研究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应该适应课程教学需要、适应学生学习特点,形式活泼新颖,实践性强,富有创新性等。经过本校教师共同努力编写出来的教材,供本校五年制高职学生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因为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基础,学生使用起来自然比较适应。因此,一套好的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材,必将促进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4.做好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评价方法改革,增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评价内容、结构不合理,课程评价方法简单,类型单一,因此,课程评价体系亟须改革。“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不能仅凭一张试卷成绩就给学生定位,应当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能力提高紧密结合。最大可能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要合理地分配成绩比例,把学生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实训情况和作业情况作为平时成绩,提高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这样才能调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参考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2]。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评价存在严重的重知识、轻技能、重期末、轻平时等问题,课程评价中理论知识考核占绝对优势,甚至没有其他考核形式并存。“现行课程评价方式大多是笔试,对于口试、操作、演示等形式采用较少。课程评价形式单一,无法做到扬长避短,全面考核。不仅限制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而且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3]。此外,现行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每学期结束主要以期末成绩“一锤定音”,很少采用等级评分、模糊评分等方法,课程评价类型单一。

鉴于五年制高职教学特点,对于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评价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五年制高职学生文化知R基础差,素质低下,敏感而易冲动,有激情而缺乏耐心,总体而言较为幼稚,但是有很强的自尊心。对于这些学生的教育应密切把握学生自身特点。在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鼓励,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在评价中还应注意公平、公正、公开,让学生体会到评价机制的公正性、合理性,便于其建立对课程学习的信赖感。课程进行评价还应注重学习活动的发展性、导向性,因为课程教学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评价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评价机制的可操作性,任课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评级方法。

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教师可以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创新课程评价方法,或者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与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设定不同配比进行综合评价;或者在课程学习评价中采用个人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马良生.论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5-10.

[2]杨小彦,刘元.如何提升高职五年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2016(09):86-87.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循序渐进;备案

化学这门理科学科的内容从小学的时候就在我们的科学教科书中有所涉猎,初中是属于化学基础知识的积累过程,高中化学被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被列出,所涉及的化学方面的知识更加复杂,难度也有所加深。为了让理工科的学生更好地将化学知识应用实践,在高中打下夯实的化学基础便显得十分重要。这也对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提出了较高要求。而我们的高中化学教学也应该建立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完善课前备案

教师在正式教授课堂内容之前总要进行备案,化学老师也并不例外。每一章节,每一时段教授的学习内容不同,因而教师备案的内容也应有所差异。根据章节难易程度不同,内容总量有差,学生掌握情况不一以及部分课程还要涉及实验的部分,教师都应作出相应的课前准备。假如教师接下来要教授的内容难度较高,不易理解,教师就应多做准备,多搜寻一些贴合实际的案例分析,以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假如教师接下来要教授的课程内容较多,教师可以采取归纳总结的方式,以简洁明了的要点来引出详细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清学习思路;假如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很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多腾出一部分时间来巩固复习。为引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学习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教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组队完成试验,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试验,锻炼实验动手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融合生动的课堂生活情景教学方式

我们都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必然也要应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利用生活情景并结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来教育学生。例如,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举例“老师用完一把剪刀后,就将其放在了水池旁边,隔几天老师再去拿剪刀,却发现剪刀已变得锈迹斑斑,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也碰到过这种现象吧。”在这种生活情景的结合下,老师便可以将相关的学习理论导出,铁会在水和氧元素共同作用下形成铁锈,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加深理论学习的印象,也可以将理论与实际充分联系起来,让书本上的知识为学生的生活所用。这种情景设置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做辅助,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而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学习情景,也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学生会在原有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新的探究,因为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到主动求索知识,其学习思维也有了质的飞跃。

三、鼓励提出疑问,启发诱导

学生对学习的探究少不了疑问的提出,只有基于对知识存在疑惑或不了解的情况下,学习才有它存在的意义。审视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由于课程时间安排紧密,学生自主思考时间不够充足,就出现了教师一味地灌输化学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勉强接受老师灌输的理论知识,无法做到深入理解与探究,自然对老师灌输的知识无疑问可言。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理论都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教授的化学知识只是理论部分,当学生将这一部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可能会发现,理论与实际有出入。那就是因为每个人在实际状况下,所面临的实际状况不同,自然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这时就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内心对所学知识的疑惑,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辅导,以启发学生思考为目的,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根据教学内容,开设先关实验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显得尤为必要。化学实验教学都是基于理论基础,通过动手实践,观察相应的实验效果,从而证明理论或得出新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动性,让学生采用分组进行试验的方式,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小组分工共同克服困难完成试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实时观察到实验中的效果和反应,进行总结和思考,以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学生之间配合完成试验,还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起到了一定的培养作用。例如,考查水与钠的反应实验中,我们先在烧杯中注入水,在水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将钠表面的煤油擦去后观察钠在水中的反应。学生就能够一边实验,一边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更生动、直观的实验演示来学习化学。

五、深入总结,举一反三

在大致了解要学习的内容后,我们还应做到对知识及时的总结和回顾,同时联系之前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老师还应在总结的基础上,教授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根据已经学习过的一些内容,碰到相类似的问题和情况,并用学过的内容加以阐释和解决,同时进行归纳,哪些具体情况可以用哪些相对应的知识来解决,这样便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注重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都要遵从从总体到细节的规律,只有宏观的了解和掌握后,才能从宏观出发,有正对性地学习基础的细节理论。因为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通篇讲述,理清知识的脉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不仅对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有帮助,对学生的学习更是起着巨大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从学生出发,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打造出一个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