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十篇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十篇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1:37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1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2

无机化学是药学院所有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鉴于此,我们对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予以高度重视,我们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改革经验,借鉴其他学校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教研室一直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地进行该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和改革,本文着重写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的改革与创新。1绪论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1.1改变学生的单一应试教育学习观念受中、小学时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年级大学生仍认为大学教育是应试教育,只关注考试成绩,而不关心各种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我们明确考试重点,帮助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教材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有更多时间去广泛涉猎知识,加强与专业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与时俱进,了解科研前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1.2用启发式教学法讲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史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导入思考题:如何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然后用故事的形式讲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即活跃课堂气氛又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有助于学生接受原子结构部分的新知识。1.3用举例法讲解无机化学与医药学的关系教学中我们采用举例法讲解无机化学与医学和药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认知到学习无机化学的重要性。例如教材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药学著作中矿物药的收录情况进行了说明,教学中先举几味学生熟悉的矿物药,然后我们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去查阅相关著作中的矿物药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有利于激励学生去涉猎更多知识,也利于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的兴趣。2基础理论知识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2.1四大平衡知识采用“语文式”;教学法无机化学四大化学平衡采用“语文式”;教学,即让学生把握每章的讲解思路,教材中每章都有一个思路可以将整个章节串起来。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系统地、高效率地掌握无机化学理论部分的知识。例如,化学平衡这章以平衡常数为主线如图1所示。每章结束后,让学生讲解该章的思路,并要求每位同学写总结。这样学生能高效率、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归纳总结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2.2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知识的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知识有理论性强、抽象的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n维空间想象能力,而基于平面的板书不利于学生n维空间的扩展,我们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片将这些抽象的信息和过程模拟和展示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实践证明,应用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减少了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传授知识的信息量。3元素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元素化学部分的内容知识点多、琐碎,学起来也有些枯燥乏味,针对这些特点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3.1将相关知识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各种相关医药学、生物、卫生常识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医药学等知识结合起来讲,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了解无机元素在药物合成及机体代谢方面作用,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无机化学与医药学的密切联系。3.2指导学生自学并讲解后几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相关知识。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及自己的归纳总结,学生已经掌握了规律,可引导学生自己来讲或自学后面几章的知识,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4实验部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无机化学实验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2人一组,既能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又能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4.1实验教学的改革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看清仪器的操作,我们录制了各种仪器的标准操作录像,组织学生观看,并讲解操作要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巡视并指正学生的操作。这样能保证在实验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做到操作规范、认真,达到切实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的目的。4.2实验考核改革实验考核分几个环节实施单独记分制度。课前写预习报告,指导学生复习理论知识并查阅相关知识,预习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老师对学生在预习报告、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讨论这几个步骤中分别给出相应的分数,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实验。总之,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高效率地掌握理论知识,更广泛地涉猎相关知识,更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3

【关键词】高考复习总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153-02

近几年来,高考内容的改革方向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必须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更多关注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化学高考总复习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做到: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以适应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高考复习,本身就是总结性的教学,在复习的过程中一些方法的使用,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高考化学复习中可用下列总结方法:

一、列表总结法

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包罗万象,可把前后、左右的知识用表归纳、总结、比较,尤其是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区别极有帮助。

1.基本概念、理论的对比

在复习电解质理论时,我们可以列表对比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之间的区别,在复习有机化学时,“四同”之间的区别……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各自的特征,从而准确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2.物质性质的对比

通过列表对比复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计算对比

通过对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进行对比,可区分理解三个概念的含义,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

4.实验对比

中学生应掌握的气体制备有:三种单质:H2、o2、Cl2;三种氢化物:HCl、H2S、nH3;四种氧化物:Co2、So2、no2、no;三种有机物:CH4、C2H4、C2H2。复习时应从药品选择、反应原理、装置的特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归纳出这是十三种气体制备的共同模式(原料原理装置操作检验方法注意事项)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二、知识网络图表法

通过反思归纳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对无机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

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生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种类的繁多。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发散能力。

三、讨论总结法

通过短时间的讨论,不仅打破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例如,讨论常见的置换反应有哪些?经归纳得出,有以下几类:①同主族置换;②不同主族置换;③金属置换金属;④非金属置换非金属;⑤金属置换非金属;⑥非金属置金属。

例如,讨论用温度计测温度的实验有哪些?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哪些?经讨论归纳得到用温度计的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

测定馏出物的温度),用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通过讨论归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提问总结法

把复习内容的考点编纂成问题,逐一向学生提出。这样既避免了讲授的重复,又可以活学活用。

五、练结法

选择典型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做。

六、回顾总结法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4

一、借助知识结构图,指导学生明确知识的实际联系与结构关系,促使学生抓住单元知识的节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课程,缺乏物理基础知识的积累,进而初中物理教学注重基础性.虽然初中物理注重基础教学,其实际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并且带有显著的应用性,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机械化的讲授,以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则学生很难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最终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无法真正实现,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受到严重的阻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物理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单元知识的节点,并进行有效的记忆,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声现象”时,教师可以尝试将单元内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并汇总成结构鲜明的知识结构图.通过知识的总结与教师的指导教学,学生就能够明确地抓住声音定义、声音特征以及特殊声音等知识的节点,并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继续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速,或者是声音的响度、声色、音质等知识节点,进而有效地对单元内的前后知识进行记忆,并凭借记忆框架把握好章节知识的实际排布,以深入理解物理单元的知识内容.

二、借助知识应用的推理过程,以难点映射出知识的节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外,知识应用也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在单元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借助随堂的习题来对学生知识的应用进行有效指导.这一过程中,习题分析思路以及解题方法的有效掌握是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点,而这些应用技能的掌握需要借助习题与知识点的密切结合.在章节知识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习题思路推导等方式,为学生查找出解题的难点与关键点,进而以难点和关键点来映射出知识应用的有效节点,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保障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应用.例如,在讲“简单机械”时,教师可以引入杠杆的表示、滑轮的设计、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大小的计算等习题,让学生逐步明确知识运用的主要方法,并以解题的思路与难点来指导学生对杠杆三要素、杠杆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的判断、滑轮阻力以及力的方向等关键的知识点,再借助知识结构图的有效总结来明确这些知识点作为简单机械知识运用时关键节点地位,促使初中物理知识的高效运用,并提升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三、借助物理实验的开展过程,以实验的注意点和易错点展现实践知识的节点

除了物理习题的有效解答外,初中物理教学中单元内的物理实验同样是物理知识综合运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单元实验教学过程中同样会指导学生注意实验的重要步骤,并结合课程的实际知识以及实验的安全知识来进行实验,力求达到理想化的实验效果.整个单元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实验的重点步骤、实验成败的关键点以及实验的特殊注意点都是整个物理单元知识的节点,对于知识的系统化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以课标与教材目录作为大范围知识的节点,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5

关键词:有机化学求知欲学习方法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的全部过程,对比旧版的化学,改革后的化学课程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内容、知识点变化不大,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旧版重视理论,新版更注重生活生产实际。

二、旧版注重知识点的教学,新版更注重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传授者、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我们学生的特点我就新课改下的有机化学教学略表自己一孔之见。

一、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科学。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工农业生产及能源、材料和科学技术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有机物不断地充实着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化学是高考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能力,一直以来是我们每个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为之思考、探索、实践的课题。学好有机化学对于每一位要参加化学高考的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

二、新课改下有机化学高考的特点

在内容选择上,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选材新颖而又贴近学生实际。依托教材,注重基础,考题新而不偏,活而不难,突出化学意识的考查,能力与素质的检验。如近年高考中出现的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莽草酸等,要求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注意用所学知识解释与生活、生产科技等相关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今有机化合物制品已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食品、化妆品、洗涤剂、衣料、医药、农药等,无不和有机化学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人们用甘油保持皮肤水分,肥皂的制取与使用原理等。神秘的化学原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化学是当今世界无可非议的核心科学,而有机化学则是这一核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发现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还从中学习到化学家们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研、学习精神。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在上银镜反应分组实验时,我鼓励学生做出最光亮的试管作为纪念品,学生实验时兴致极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我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单纯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四、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束了繁杂的无机化学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学兴趣很浓。同时,所有的学生几乎又回到了同一起点,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机会,更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最佳时期。

1.顺藤摸瓜学习法

针对有机化学的“面”,我让大家顺藤摸瓜: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糖类(单糖、二糖、多糖)油脂(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蛋白质。针对有机化学的“点”,我总结了一般方法:一个分子式(同分异构)结构(官能团)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我称之为顺藤摸瓜法。

2.模型教学法

在“乙炔”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先给同学们展示炔分子的比例模型,让同学们结合烯烃的知识分析炔的组成,然后由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再展示炔分子的球棍模型得出乙炔的不饱和程度,得出乙炔是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再由此结构推测其物理、化学性质。在苯等教学中,我也使用了模型教学法,同时结合常规教学法,效果较好。

3.组建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知识点多,有机物性质各异,学生学习时感到难以掌握和记忆,但各类有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如以结构—性质—制法的逻辑关系为桥梁,以官能团为主线,建立烃的知识网络图。在学完烃的衍生物以后,我让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列表总结。要求以典型代表物的化学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为基本框架,寻找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习效率。

五、提高学生学习、分析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1.自学能力

根据有机化学的特点,在传授知识和指导教学方法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苯”这一节的教学,通过约15分钟的阅读,同学们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苯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等进行了讨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强化了阅读搜索信息的能力,更提高了自学能力。

2.分析能力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6

一、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概述

1.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的流程

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的流程如图一所示,首先,对学兵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然后,经论证评估后确定具体科目;紧密结合学习需求,制订一个细致周密的教学课程计划;根据教学计划,设计完整详细的教学内容;然后讲授实施;最后,测评考试,经验归纳总结。必要时,还可进行学兵上岗后单位反馈评估。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要求必须对全寿命教学周期进行有效控制,在教学开始运行时就要监控整个教学任务的质量、进度,确保一切相关活动能够着眼全系统按计划进行。当然,最初的计划不是必须绝对执行,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予以修改、校正。但不管怎样,都要围绕既定教学目标进行,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中信息的反馈,形成寿命周期循环教学。

图一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流程

2.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的特点

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总的特点就是重视课程研究论证、内容模块分解和效果归纳总结。具体来说,首先,强调预先研究论证。课程开始前,要花大量的精力,对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做到思路清楚、问题明了,才能开始授课。其次,按模块分解教学内容。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科目的实用性都比较强,为使学兵学习精力集中、较好把握知识点,可以把教学内容按应用模块划分,在功能模块中用实例讲解理论知识。再次,重视课程反思总结。在各模块小结的基础上,每次授课结束要对整体讲授内容、方式方法及效果进行归纳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达成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效果。这里特别强调军队训练机构教学模块化的管理方式。军队训练机构教学岗位针对性强、需求层次多、知识更新快,传统的由点到面的知识结构不能很好的适应短期岗前培训工作,只有像管理建筑工程任务一样,以其功能目标为划分准则,将知识点按功能模块划分,才能真正适应现代信息教育形势。模块化的知识结构,每个功能模块虽然分离,却不脱离;知识点独立,但功能是完整的,不仅方便教员指导应用,也有助于培养学兵系统思维能力,使学兵尽快掌握知识的重点。

二、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的具体实施

1.做好学兵的学习需求分析

“需要”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要想出色的完成学兵上岗前培训任务,首要就是调查分析学兵的学习需求。“所需即所学”,这是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因为如果一个学兵学习的知识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得到实际运用,那么学兵的学习就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相应的教学也就没有价值。只有学兵具有释清疑惑、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其学习才会有动力,才会自觉、自愿,目标明确。学习的需求调查,好比项目管理中的可行性分析,如果所学课程必要性不足,就没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搞好学兵的学习需求分析,然后才能根据需求,做好教学规划和教学内容设计。

2.明晰教学任务目标

做好教学规划与设计后,就进入了教学实施阶段。这个阶段,首先要求教员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概括性地讲解,使学兵明晰学习的目标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在对整个知识体系有总体把握的前提下,按照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去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只要教学目标和所提问题符合需求,学兵就会自觉、自愿、满怀热情地去学习探索,其对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就会提高,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当然,由于不同的学兵知识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可以适当地给进度快的学兵制订一个较高的完成目标,以培养其的自我探索能力。

3.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

在确立教学目标任务之后,接下来就是按功能模块分解知识。这也是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的第二个重要特点。军队训练机构教学时间短、实践要求高,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细化教学内容,使学兵每次上课都能瞄准新问题,并集中精力学习新知识。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整体教学要求分成阶段性任务,让学兵憧憬远期目标的同时,也能看到近期学习任务,这样整个学习过程都具有挑战性。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推进,一旦学兵能把思维中的团团"浓雾"层层揭开,最终释清疑惑、也就达到了培训的根本目的,学兵就会有成就感,往后的学习也就有了更大动力。按模块分解内容,是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具体的模块分解方式见图二。这种分解方式可以理解为“万能公式”。无论是哪种实用课程教学内容,均可以在此基础上细化内容。但无论如何划分,重要的一点是每个分解的部分一定要有该部分的既定目标,并按照知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每个目标连在一起成“阶梯”状为好。

图二模块分解方式

总结起来,模块化分解需要教员要引导学兵,在自己想要探索更深知识的时候,能学到与现有知识最靠近的"周边知识点",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教员一定要把握方向,在制订计划的时候,阶段步骤要清晰,难度适当,由浅入深,以便学兵能够掌握一种连贯的思维方法。

4.检测总结教学成果

在讲授结束之后,需要考察学兵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中找出不足。这也是军队训练机构教学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有些教员认为考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知识,掌握能力,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判断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需要通过考试。当然,这个考试,不能是单纯的闭卷考试,还应包括面试及实际操作处置能力测试等。考核的时候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和针对各个学习阶段的不同要求,抓住核心能力进行测试。测试要全面深入,尽量多找问题。如果在考试中没有发现任何问题,那么证明测试是失败的。这就像软件项目的系统维护一样,永远都会有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升级。教员要仔细分析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文字材料存档,根据总结情况调整和修正教学计划和内容设计,以便推进下一轮的教学改革。

三、总结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7

一、四步学习法

四步学习法学习进程为:“预学―听课―复学―作业”四步。初中学生对此学习方法比较熟悉,但却没有很好地运用,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听讲和完成作业,忽视其他环节,造成不预学就听课,不复学就做作业,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为此,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将四步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阶段训练,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预学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做到课前预学,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爱预学,其主要原因是不明确预学的目的。为此,采用对比课来提高学生对预学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如在第一节课,让学生预学后再上课,第二节课则不预学就上课,两节课后,请同学们根据听课效果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预学的重要性。之后根据教材的教学的目的,列出预学提纲,知道学生怎样阅读教材,怎样总结重点和难点,如何做预学笔记。在学生初步掌握预学方法后,逐渐让学生自己列预学提纲,自己做到课前预学,课上做重点检查。待学生形成一定预学习惯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在预学中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

认真听课时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要认真听、要思维、要记忆,三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故要求学生需带着预学中的问题听课,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抓住重点。听课要思维,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内容,还要注意教师对一些问题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分析方法,以及解题思路、技巧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的本领。课堂笔记是听课的一个重要部分,笔记不是录音机,不能什么都记。要抓住理论和实际,记知识的要点、重点、难点和关键,记知识的归纳、总结、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及分析方法,以备课后求教和研讨。

复学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复学有课后复学、章节复学、综合复学。有些学生比较重视章节复学和综合复学,忽视了课后复学,这样往往造成“知识点”的遗漏。每节课后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整理笔记,阅读资料,进行小结,这样可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知识点”的目的,同时学会对比、归纳、联想等复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复学习惯。章节复学是在课后复学的基础上,根据知识内容,利用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各“知识点”相互联系,将各鼓励的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如在学完第二单元空气、氧之后,要求学生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与空气、物质的变化、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燃烧等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学生在复学中不仅掌握了各部分知识,还可以学会总结知识要点及规律的方法,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综合复学就是充分利用分析、比较、联想、概括等方法,将各“知识点”、“知识线”相互联接起来,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学会运用各部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长自我发展的能力。

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知识到智能的转换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作i不能只局限于课外作业,应将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实验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在作业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在做作业前,要求学生认真复学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归纳小结。做作业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建立已知与位置之间的联系,找出解题的方案,提倡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通过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与同学讨论或求教老师,问题解决之后,必须查找原因,通过纠正错误,往往可以更加巩固学习成果。在做作业中,还要求学生不断总结所学内容,以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阅读自学方法

自学能力是有多重心理机能参与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任务。阅读自学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要阅读自学好,必须坚持做“读、思、问、记、做”。

读,是指阅读课本,阅读分为“粗读、细读、精读”三个层次。“粗读”是全面了解内容,掌握知识整体。此方法多用于课前预学成资料的准备。“细读”是在“粗读”的基础上逐字逐句读,深入钻研教材的重点、难点及中心内容,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明确每个字的含义。“精读”是三种读法中的较高层次,是带着问题去反复阅读,不仅是读某一章节或某个知识点,而是要全面、综合着去读,对比着去读,并在读中研究总结规律,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思,是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既要掩卷而思,进行回忆,还要抓住中心和本质,做出归纳总结。想一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问题怎样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理解?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行不行?

问,是对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几时问同学,问老师或展开讨论查阅资料。不是将问题堆积、造成学习的困难。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8

【关键词】重基础抓重点重应用重思维

近几年来高考化学试题,越来越重视学以致用的思想,覆盖面大,综合性强,综合实验较多,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必须坚持三个层次的提高。即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习使自己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通过复习使自己原有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通过复习使自己掌握中学化学技能和基本知识,提高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表达、自学等诸多能力。

众所周知,知识是构成能力的一种重要因素,知识的积累、深化、扩展、创新对能力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在复习中必须注意到把握好能力与知识的相互关系,互相转化,共同增长。同时注意不同层次的要求不同。

基础知识,就是把近期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作为总复习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认真掌握知识的要点、概念、概念间的异同点及其联系。

逻辑思维,就是要求想问题时深层次理解教材内容,善于思考,全方位的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要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电解质的电离理论、氧化―还原理论统观全局。把握事物共性与个性间的关系,用发展的观点归纳化学反应与化工生产原理,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理解问题要深刻,推理要严密,能举一反三,灵活的迁移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学会选准解题的思路,优化解题思路,能灵活规范地操作重要的实验。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超越教材要求把知识任意伸展,也不要把较高要求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更不能搞题海战术,造成事倍功半。结合教学实际,具体复习方法如下:

方法一: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思想的精华。其中,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再者,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将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定会大有所获。

方法二:抓好基础、全面复习,经常联想,善于总结。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知识点已学会。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思维方式。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9

一、明确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

在数学学习中最根本、最主要的根基知识,是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也就是课本上讲解的基本知识点,即定义、法则、定理、公式、性质、例题等,以及课本内容所涵盖的比较明显的数学思想和基本的数学方法。这些是第一轮复习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决定着整个高三复习的成败。

二、落实数学基础应立足课堂,吃透课本

老师和学生的复习理念要正确,一是要心态平和,教师不要因赶进度而忽视基础落实。二是引导学生不要热衷综合题、难题而轻视基础练习题。三是要把课本当成最重要的复习资料之一。因为课本是专家经反复修改、审阅而确定的严谨、通俗、易懂的权威材料,再者课本练习题也是命题专家反复精选的题目。所以高考复习的第一级目标就是利用课堂主渠道,师生共同回归课本、吃透课本,达到温故而知新。

1.知识理解要准确。

老师带领同学们重温课本所学内容,绝不只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应站在更高的层面,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因此,看书时绝不能走马观花。重点内容要逐字逐句钻研,弄清概念中最基本的要素,务必达到透彻理解。也就是对每个知识点都要准确理解,不能似懂非懂,稀里糊涂,还要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讨论消化的时间。

比如对函数的定义、向量的数量积、随机变量的概念、函数单调性等内容反复学习,就可以得到更深层次的认识。如随机变量的复习:重新读课本,抓住随机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在随机试验前是无法预先确定的。在不同的随机试验中,结果可能有变化,就是说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在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列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步骤就明白了:先搞清试验的结果有哪些,分别用哪些数量来表示它们,对应的概率是什么,而且分布列中各列之间是互斥的。还有求期望和标准差的单位问题,在课本第14页有说明,很多同学容易漏掉单位。

2.对法则公式记准练熟。

对学过的重要内容都要记准、练熟,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只看不练是不行的,认真做好每一道题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题目看看会了,真正做题时,却不一定能做出来。在复习时,教师要选择书上的一些作业题和例题,利用课堂时间限时练习。重点的、易错的课后作业还要做,而且一定要收作业,要全批全改,甚至个别面批面改,以便使学生从熟练中产生通性通法,形成解题规律。例如,三角函数部分的公式多,角的特点、范围变化比较复杂,必须要求同学们记准、练熟,考场上才会得心应手。

3.灵活地掌握知识。

学生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不要死记硬背;要熟悉定理、公式、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各种变形和应用,反复思考它的实质,以及和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思辨能力。落实这项任务教师更需立足课堂,充分备课研究。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d的推导过程,就是使用倒序相加法,即可解决一类配对求和问题,又与函数知识、方程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可以把求和问题转化为通项问题。

4.点、线、面成体。

在高一、高二时,老师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因此很多知识往往是零碎、散乱的知识点。而在第一轮复习时,老师的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每一章节都要整理出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焦点及相关点,将那些零碎、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争取收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在这个环节上的操作方法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将使用最多的知识点总结起来,明了课本从前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能提炼解题所用知识点,并说出其出处。利用课堂时间让部分学生到讲台上讲评自己的总结体会,大家补充评判,最后老师把关,做到突出重点、强调弱点、落实焦点。另外在后续的课中,老师要精选例题,多选一题多解的题目,注意所做题目使用知识点和覆盖范围的变化,有意识地思考、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夯实基础,开阔思维,提升能力。

5.及时检测。

及时检测,是夯实基础的有效途径,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检测出的问题,不仅要学生改错,而且要求及时总结:记录下知识性错误有哪些,粗心大意的有哪些,思想方法有误的有哪些,以备后续根除隐患,同时让每一个学生必备错题本。另外教师也必须有学生错题备案,搞好讲评,做好总结;讲评时做好题目的变化、类化、深化和优化,避免就题讲题。尽可能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对于优秀试题(设问巧、题型新、考查角度新、题目难易适中)要精讲,做好与常规题目的比较,与常见模型相联系,让学生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要注意陈题翻新,善于一题多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异、异中求同;强化学法指导,优化学生的解题过程,防止死记硬背,克服机械模仿,杜绝经验行事;引导学生要善于类比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回头再看,精彩无限。

学生懂得再复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功课负担重,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师要理解他们,过一段时间就给他们专门的时间,再看一看以往的笔记与纠错记录。而且在后续复习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将前面的重点、易错点滚动出现,螺旋上升。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篇10

主题词:新课改形势高三化学总复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挑战。作为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高考考试制度,也相应进行着重大改革,命题侧重于对学生潜在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对近两年的新课标理综试卷研究发现,化学学科明显比物理、生物学科偏难,化学成绩是制约理科学生提高高考成绩的“瓶颈”。因此在教学中,如果只注重让学生记住几个概念,会做几道习题,会写几个化学反应方程式,那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不到激活,更谈不上参加高考,接受挑战了。要应考就必须备考,除了在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敢做、敢想、敢为的精神和知识的系统学习外,考前总复习无疑是让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新课改形势下高三化学总复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在总复习前,教师对一年的复习内容要有一个总体规划,拟出总复习方案:

一:认真学习《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做到“胸有成竹”,制定出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和学生都应明确新课改的考试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变化趋势。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应对化学学科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认真研究,深刻理解,明确考试要求。正确处理好《考试说明》、《考试大纲》、《教材》三者的关系,在复习中紧扣《教学大纲》,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挖掘课本潜力,充分寻找新教材在老教材基础上的增加点:如平衡常数,溶度积,盐类水解平衡常数等。同时注重教材中资料卡片上的信息。

二:从教材、课程教学改革趋势中发掘信息,正确指导学生学习。

1:认真确定教学重点,重视知识的识记与积累。

〔1〕知识点

新课改形势下,化学高考题特别注重对知识点的考查,越来越体现出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化学知识的积累与识记。新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过程、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应在复习中深化基础,活化知识。

〔2〕能力点

在总复习过程中学生的的学习必须向深入理解、独立思考、强化应用、知识迁移等方向发展。用学过的知识去处理新问题、新信息、新题目。这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不全不行,知识复述未能“升华”也不行。在化学总复习中,必须以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强化基础、训练思维、提高能力,使学生具备化解化学过程、选择分析问题的策略,达到优化学生思维的目的。

〔3〕德育点

本着落实国家提倡的低能耗、低污染、节约型环境友好化学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的思想教育。

〔4〕考试点

认真研究近年来的新课标高考考试题,找出课本中的重点与考试点,课本中的知识点与考试点的关联,关注当年发生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热点问题(如:神舟九号发射升空太阳能电池翻板、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的医学实验)等,指导好学生复习应考。

2:按照复习方案,具体落实总复习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

第一轮:分块复习阶段

分块复习按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无机、有机、计算、实验等模块进行复习。而每一个模块的复习又按章节的知识线索,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做到节节清、章章清、块块清,知识点到位、能力点到位、题型到位。如在复习化学计算是,以高中化学必修Ⅰ第一章第二节为线索,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牢处理计算题的“四个基本”:即基本计算类型、基本计算原理、基本计算规律和基本计算方法。课本章节知识则主要由学生预习、复习、仔细阅读为主,使复习落到实处。其次综合应用强化训练,立足化学原理,理顺计量关系;扎根基本类型,培养解题思路;精选例题、练习题,形成合理梯度;及时点拨、讲解,力求一题多解。

第二轮:抓住高考命题规律,进行专题突破。

认真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对于近年来出现率较高的热点问题:如阿伏加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进行专题突破,做到每一个专题既有专题分析,又有专题测验。只有这样,学生对“热点”才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强化和提高。

专题复习阶段,应以分块复习的进展情况为线索,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1.选择题专题

(1)重视知识点的结合,加强无机物与有机物的联系,识图与计算的结合。

(2)强调应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3)信息迁移题:训练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常见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如排除法,代入法,比较法,猜测法等。

(5)联系实际,强调化学知识的应用。

2.实验专题

(1)基本实验,在复习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问题:如能用于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容量瓶,、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浓H2So4的稀释、可燃性气体纯度的检验、常见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操作。

(2)大、小装置的识图能力培养,分析反应过程及判断能力的培养。

(3)应用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3.无机专题

(1)以元素及化合物为载体,培养学生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