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十篇高中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十篇

高中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1:42

高中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篇1

(一)教学设计生活化,丰富教材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只是在课堂发生,在生活中才是真正的教育。由此教师需要紧密联系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寻找贴近学生兴趣与关心的话题,关注学生的情感动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课本知识,从生活中选取学习的关键素材。例如,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师引导学生选取生活素材,展开“中华文化英雄”竞赛活动,设计“汉字听写”“知识必答”“快速抢答”三个环节的比赛,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课前准备生活化,理解知识

课前引导学生准备生活化的素材,了解生活中的相关信息,深入理解知识。例如,学习《市场配置资源》知识,学生从市场上收集关于本地重点产业的市场信息,针对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制作成研究报告。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价格、竞争、供求三个方面讨论,深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多媒体展示,激活生活体验

借助多媒体展示策略,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促使学生了解高中政治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在备课环节精心准备,结合政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取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的材料,可以有视频、时政新闻、歌曲、小品等,作为理论知识分析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刺激,激活学生思维,使得学生产生生活化体验。例如,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知识,教师播放歌曲《房价之上》,并展示《空中花园》的漫画,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际,了解国家的各种宏观调控策略,使得学生巩固了知识,实现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探究新知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需要关注生活,将具体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把握社会生活趋势,将政治中的基本观点、原理融入到鲜活的生活题材与活动中,应用理论解决生活问题。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启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实现高效教学。例如,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相关知识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深入到超市,分析价格变动对同一商品、同类商品、不同商品产生的影响。通过深入实践,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剧《毕业季的烦恼》,参与分析不同就业观的不足,并制定相关策略改进,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以及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

(三)总结升华知识,落实服务生活

教学总结的目的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得学生思维方法科学化,强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总结,达到服务生活的目的。例如,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总结情景剧中小李的五个烦恼,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小节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学习《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相关知识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民主听证会,设定主题“校园使用手机的利与弊”,模拟家长、学校、老师以及教育专家展开辩证交流。之后,学生对各方观点进行总结,阐述配备手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弊大于利的理由,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由此结合高中政治理论学习,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民主决策,实现服务生活的目的。

三、课后拓展生活化策略

课后延伸与拓展是社会生活实践部分,理论学习必须服务于社会生活,才能体现出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著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曾经表示,“素质教育的社会功能是社会实践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学会生存、生活与创造,学会适应、竞争与关心。”所以,引导学生展开课后实践拓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外探索课程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自身置于社会实际生活中,在生活中体验、感受与反思,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升学生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的能力。例如,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相关知识,教师设定主题为“中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的课外调查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正确消费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感受文化影响》知识时,展开“校园文化营造”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结合自身校园实际,探讨出营造校园和谐文化氛围的方法。通过生活化的延伸策略,引导学生真实的感受政治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篇2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衔接;教学方式衔接;学习方式衔接

新形势下,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工作备受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的瞩目与关注。众同仁纷纷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笔者不才,愿将自身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与归纳。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切实推动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一、吃透教材,做好知识点的过渡与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其在内容设置以及知识点的安排上也呈现不同的特征与风格。这就决定了高中化学教师在高一新生初步接触化学这一学习科目时,不应当急于求成,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高中阶段化学所要学习与掌握的知识;而应当首先考虑以下问题: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已被学生有效掌握,哪些知识点虽然初中化学教材中有所涉及,但学生并未真正了解透彻、灵活掌握,需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一步阐述与讲解;哪些知识点初中化学教材并未出现,高中化学教材却要求学生直接对其进行理解与掌握;……高中化学教师讲解具体化学知识点之前必须率先研究、吃透初高中两个不同阶段教材的体系设置,认真找出初高中化学知识的紧密结合点,做好学科知识点的过渡与衔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心里有数,教有所依、学有所循,也才能真正为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更好展开以及学生实际学习质量的切实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应侧重于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过渡与衔接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意识并未真正发展成熟,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普遍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在这一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多倾向于沿用“灌输式”“注入式”的落后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以此实现对其的认识、理解与掌握;与此相适应,初中生也多固定于死记硬背、简单模仿等被动、单一的化学学习方式之上,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谈不上将具体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引申与扩展,进而逐渐构建成科学而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了。

同初中生相比,高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觉醒,也初步有了科学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与强烈欲望,此时他们对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强的厌恶及抵触心理,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究、分析与总结实现对知识点的更好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高中化学知识点从整体上逐渐呈现容量大、综合性强,抽象化等诸多特点,这些都要求教师不能再将教材上所罗列的知识点全都一五一十地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必须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整合能力等的科学指点与引导。

为此,要想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工作,教师必须侧重于自身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衔接与过渡。对此,我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过程中进行了如下的实践:

1.在高中化学第一节化学课上,我就向学生详细讲解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本质区别

初中化学偏向于较为基础、较为简单的知识层次,知识点也多直观、立体而形象,要求学生只要能形成初步的认识便可;而高中化学不仅知识总量增多、难度加大,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与抽象化,而且要求学生必须真正深入知识点内涵之中,对其形成足够深刻的理解与灵活掌握,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现实问题之中,并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在此基础上,我则会教导学生要养成提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逐渐改变与有效迁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其逻辑推理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等化学综合素质的切实提升与完善。

2.我还格外注重自身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整与完善,以期能同学生所习惯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良好的衔接,从而促使学生得以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高中化学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针对高中化学理论性与逻辑型较强的特点,我会从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将高中化学知识点同学生的现实生活形成紧密的联系,这样便可带给学生最直观、最具体的感受,有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我还会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生真正视作“学习的主体”,在化学教学中留给他们足够独立思考、科学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在有效扭转教师“灌输式”尴尬教学状况的同时,真正促进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升华与完善,也进一步促进其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化学知识迁移能力等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与过渡工作,这样才能切实为学生高中阶段化学科目的更好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也才能真正从整体上保证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及实际质量。

高中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篇3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理念与原则

1.个性化作业设计理念

高年级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应该从两大方向出发,那就是“适度地取舍”与“注重创新性”。前者意味着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减少理论性知识,增加能够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性练习,使所布置的作业适合不同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后者则是指教师在个性化作业设计时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学生能打破传统思想,用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解决问题。

2.个性化作业设计原则

所谓“个性化”作业设计必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符合一定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个性化的特征,这些原则与要求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目标明确。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与布置必然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体现在首先要以所学内容为依据,参照教学大纲及考试范围具体设计作业,确保学生一方面能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能提高能力。

第二,注重层次和梯度。个性化作业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学习薄弱环节等实施适应性的层次分明的作业设计,优等生能力有所提高,中等生知识理解进一步深入、熟练,学困生基础得到夯实,从而有针对性地、有目标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

第三,力求创造性。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已经成为目前教育教学领域必不可少的灵魂,势必成为高年级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的一大理念。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新颖、生动的作业题目,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体现出题目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让学生有兴趣完成作业。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具体实施策略

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体现在多方面,所谓“个性化”不仅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层次性,还体现出一定的实践意义与探究意义。

1.自主的层次性作业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年级数学教学理念之一,以往的作业布置单纯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夯实,却忽略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和水平。因此,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可以先征求学生意见,让学生说出自己知识薄弱的环节,教师再对应布置作业。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时,一些学生提出自己的计算速度过慢、计算不精准,教师应为这类学生多布置一些混合运算题,供学生多运算、多练习,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总结性作业

在个性化作业设计中,总结性作业同样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总结性作业是指对一周以来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与反馈。总结性作业应该由在每天放学课后单独进行,并在周末将总结性作业集中起来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性作业详细了解并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性作业中应该包括学生每天做错的题目,错误纠正,学生自认为未深入透彻掌握的知识点等,以及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体会等。教师在浏览了学生的总结性作业后,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更细致的掌握,从而为接下来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3.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体现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与实践体会,这也是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对数学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注重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安排。首先,应该立足于每一节课所学知识,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生活实践等联系起来,设计出蕴含数学知识理论的实践性问题,力争使学生更灵活地利用知识,解决实践性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耳目一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作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神奇力量。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性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作业题,如:为什么生活中人们愿意走直路、不愿意拐弯?为什么照相机的支架被设计成三角形?等等。让学生体会出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原理,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探究性作业

高中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篇4

关键词:化学;复习;知识框架

一、背景

复习是学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复习方法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我们能否高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知识体系的构架。对于九年级化学来说,总复习时难度较大,知识点很多、很分散,茫茫题海,无从下手。

如果教师在课堂复习时,还是机械地对原有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再重复,对学生来说是收不到任何效果的。因此,在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要求学生学习速度快的条件下,化学教师复习时只有在“新”字上做文章,改进旧有的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借鉴教学理论,总结归纳出复习中的整体思路:注意抓住课本,牢牢把握课本设计的知识主线,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学化学的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穿插强化知识难点、考试热点,注意这些知识点与生活相联系。复习中要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

二、复习方法

1.抓住课本的知识主线,构架整体知识框架

教育专家论证了在高考复习进程中要抓纲务本,回归教材,

纠正高三复习中片面追求“新、奇、怪”的现象,关注教材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再学习,强调知识的运用,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初中化学复习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化学题型虽然变化多端、形式多样但涉及的基础知识都离不开课本。所以,充分重视课本的作用,复习好基础知识是根本。通过对课本知识主线的学习、体会,让学生用逻辑把课本知识串在一起,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具体来说,复习时指导学生三遍看书法:(1)看章节设计。通过每一节的题目的文字描述,回顾、重温重点知识。(2)看课后练习题。课后练习题往往能表明考试出题点的方向。(3)看课本上的特殊点。如插图、表格、具体例子。

同时,要改变学习化学时所具有的单一章节、单一内容的单向思维定式。通过复习可使学生把原来分课、分单元学习时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同时使学生原有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时,明确复习的准确目标或问题。让学生通过复读课本,把每单元、每课题课本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呈树状全部列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

2.注意知识点与生活相联系

在初中化学复习中,我始终坚持选择一些贴近实际生活、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和日常现象,通过选取实际生活中的题材,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化学教学效果非常好。所以,初中化学学习应该从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源泉,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对实际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3.注重复习方法的传授

复习中要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如,(1)实例法。通过实例,建立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的。例如,在复习氢氧化钠的性质时,根据它的性质认识它的用途和保存方法。同样,复习用途和保存方法时,也必须充分了解它们的原因。(2)联想法。复习时要善于将前后知识进行联想,利用联想思维,使知识系统化。(3)归纳法。归纳是指人们以一系列经验事物或知识素材为依据,寻找出其服从的基本规律或共同规律,并假设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也服从这些规律,从而将这些规律作为预测同类事物的其他事物的基本原理的一种认知方法。将归纳法具体应用于复习实践中,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整理成提纲或图表。如金属和酸之间,通过学习就可摸索出它们相互间的反应产物的规律,归纳成图表。

总之,九年级化学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学生构建中学化学的知识框架。在这个基础上,对具体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使学生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最后,通过复习学习帮助学生构筑坚实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方持.刍议化学复习教学中应用教材习题的策略.化学教学,2010(5).

[2]黄立新.中学化学复习要注重“五新”.新课程:中学,2011(10).

[3]李明亮,瞿显荣,田棋宏.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化学教育,2009(30):3.

[4]谢贞俊.探讨如何构建中学化学复习课高效课堂.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0).

高中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篇5

关键词:高三地理参与度课堂研究实践分析

一、课堂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检验教学效率也是通过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测验反馈情况来进行的。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的老师在讲台上讲解,而学生思维乱飞,那么这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关注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参与度,需要从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着手。重视讲解过程的精妙,吸引学生眼球;注重练习过程的实效,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注重总结过程的趣味性,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高效复习的效果。在高三地理课堂中,由于学习任务紧迫,学习知识繁多,所以要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效率,不断的总结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真实学习本领和能力。

二、高三地理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和措施

(一)巧妙讲解,让学生聚精会神

关注学生在课堂讲解过程中的参与度,就需要进行精妙的讲解,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不断的和学生探索知识,寻找知识的奥秘。高三地理讲解的过程,教师要做到精准并且到位,抓住重点,进行知识的点播,并且注重讲解过程中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1、课题精讲,突出重点

选择课题精讲,可以采用点菜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可以多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选择题目的过程中,通过收集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相关题目和知识的精讲和精炼。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同时,也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小组讨论,自主分析

追本溯源是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的关键手段和方法。教师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先做出示范,其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将剩下的题目进行自我评析和讲解。促进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落实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过程,不断的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关于“大气的热力作用”,学生就可以进行小组总结和归纳,通过交流与合作,不段发现知识盲区,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3、练习生活,巧妙分析

每个高中生都应该有一个改错本,这也是学生参与学习和练习的关键措施。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了解自己出错的地方,从而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在今后的做题中,避开知识误区,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高效练习,让学生全心投入

关注学生练习过程的参与度,需要展开实用性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每个训练过程中,都能吸收到知识。练习过程,也就是自我提升过程,在学生自我锻炼时,学生参与到实践练习的阶段程序中,就会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也能更好的进行知识总结。训练过程,是强化知识记忆,不断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的过程,没有练习的过程,就不会有对知识的强化学习的过程,也就不能将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这句话,就很明确的反应出,练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高三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展开针对性和高效性的教学方案,联系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策略。

高三地理练习分为三个学习阶段,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冲刺阶段,每个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应对。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细节,进行细化学习,掌握每个关键点,将点点滴滴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归纳。注意练习过程中难度适中,根据考试大纲和要求对题目进行精选。二轮复习学生应该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架构,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使得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三轮复习,是学生进行知识冲刺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学习的行动的作用就表现的更加明显,学生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并且总结当前考点的热点和难点部分,构建出学生自身的整体框架。

(三)趣味总结,让学生回味无穷

提升学生总结阶段的参与度,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活跃和真实,并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才会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知识进行趣味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总结是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为了提升后进生的基础,并且完善优等生的知识储备,就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总结和归纳,使得学生能够有清晰的解题思路。

1、图形配比,形象生动

利用现阶段的多媒体技术,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展开高效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学效率具有提升作用的方法。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杂,如果只是单纯的通过口头表述,学生可能会处于混乱的思维状态。运用图形配比方法,借助立体图、平面图等,将相关的地理知识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总结归纳,表现在图形上。借助图形的形象化特点,就可以使得地理知识更加清晰和明了,学生就可以更加方便的构建知识架构了。比如,可以将中国区域地理的相关气候和生态环境状况表现在中国地理图上,根据地理位置,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突出重点,这样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2、口诀提炼,记忆方便

高三这一学期,是对高中三年地理知识的全部总结,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再是章节的片面学习,而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的总结和归纳,从而去应对非常严峻的高考形势。将知识相关问题提炼成口诀,采取“口诀法”,实现网络知识体系的快速记忆,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印象。口诀法的原则是通俗易懂,并且朗朗上口。比如: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左焦左倾左冬,右焦右倾右冬等等。通过学生的自我归纳和思考,让学生参与到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3、掌握规律,学习容易

数学中有万能公式,生活中有万能钥匙,地理的学习也有万能的规律和技巧。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更好的实现轻松解题,提高解题效率。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由于它偏重文科,而又不乏理科的思维和方法,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学习思想,善于发现和总结,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流向与凸向一致”这是通过水温等温线的凹凸变化关系反应洋流对水温的影响的通用公式;“流向与凸向相反”这是等高线与河流流向的通用公式。每个阶段性的规律掌握,是学生自我实践的关键部分,高三地理学习起来越容易也越有规律,同时学生就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三、总结与归纳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课堂有效看着的前提。新课改要求,现阶段的教学应该践行“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学习课堂上的自主分析和探究,以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讲课、练习以及总结知识过程中应用的方法,实施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就能更好的提升高三地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邸爱军.浅谈高三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2]温广源、杨卓.如何提高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的效度[J].中学教学参考,2011(27).

高中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策略

0引言

实验是研究解决问题途径的重要手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使化学教学更有效果。然而,在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众多的因素导致了学生、教师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和不认同,化学实验多以“纸上实验”、“演示实验”为主,存在着学生动手能力差,知识应用能力差、教学效果差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化学教学效果再提高的关键。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从学生方面分析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实践的核心,通过对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发现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差等问题。首先,教学中学生在参与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难实现,大多数情况是老师拉着学生学、推着学生做实验,学生完全是一种教学承受者、学习压迫者的姿态,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其次,化学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弱,很多实验环节需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对于整个实验的设计、实施也是跟着老师思路走,缺少自我设计、自我准备、自我学习、自发完成实验的能力,化学实验难以发挥其对化学知识直观的认知和理解作用,学生无法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与实验实践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例如,气体的鉴别,对于鉴别方法大多是依靠老师总结、学生强记得来的,很少有学生在实验中总结各种气体的性质及鉴别方法。再次,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在化学实验教学参与中缺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面狭窄,又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也是模仿的多、照做的多,探究知识的精神太少,对于实验的理解也是浅尝辄止,不能深入、透彻的体会实验的目的、化学知识的应用等,化学实验在学生心目中成了“走形式”、浪费时间,致使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四,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效果不好,一堂实验课结束后,学生不会总结知识,对于知识的应用、理解很混乱,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难以保障。例如“钠、镁、铝单质金属活动性强弱研究”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实验也做了,反应现象等也看到了,可学生观察的不仔细,对于钠、镁、铝与水、与盐酸反应的激烈程度没有印象,对于金属单质活动性的强弱还需要老师带领总结,这样的学习效率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的高度。

1.2从教师方面分析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一方面,在教师看来化学实验教学如同“鸡肋”,若不组织实验,一些知识点确实需要通过实验观察、认知、掌握和应用,学生就可能错过学习知识的机会;若用心组织实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教学有效性差,该掌握的知识点还需老师强调、总结,可谓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还不如将实验知识点总结下来让学生去背。另一方面,化学实验会接触很多有毒、腐蚀性强、危险性大的药剂、试剂等,如醋酸、二氧化硫、浓硫酸等,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教师对于实验的组织需面面俱到,才能确保实验的安全、顺利和成功,但是即使教师对实验准备的很充分,但是一旦出现问题,教师也难辞其咎,这就导致了教师对于实验的怠慢心理,对于化学实验能不做的就不做、能自己动手做的就不让学生做,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其次,老师难以放下架子,不能正确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难以真正的将学生推向教学主体的地位。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对于实验的设计、准备等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直接将这个实验怎么做,对于实验的安全性、有效性考虑较多,对于学生实验主动性的激发、实验兴趣的培养、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考虑不足,不利于学生在实验中将化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进行综合应用。第三,教师化学实验教学的传统理念难以彻底改变,大多数教师仍然认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成绩,只要成绩提高就是教学有效性提高了,对于学生持续有效的学习化学能力的培养考虑不足。

综上所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能力差;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此外,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如实验室条件不足一些化学实验不能做,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张等因素,也影响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要结合实际将问题与实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总结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以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1教学理念的转变与创新实践

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首先需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并将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促进教学中各种问题的解决。第一,尊重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实验兴趣、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高一实验“乙醇的性质探究”教学,这个实验实质是演示实验,老师边做、边讲,学生观察理解就行,可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可结合高二的“乙醇的性质探究实验”内容对高一的知识学习、实验内容进行深化,一方面,以知识的拓展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意识,使其对动手做实验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为高二的化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在高二实验教学中能够通过对高一实验情景的回忆体会化学实验教学参与的方式、途径,以促进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第二,准确定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将实验设计、实验准备等工作推给学生自己完成,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作用,例如实验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废气,避免其排放到空气中。第三,正确认识化学教学与化学考试之间的关系,纠正一切学习为考试服务的思想,将学生学习、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放到教学的首位,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钠、镁、铝单质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总结、归纳金属单质活动性强弱的特点,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拥着老师“教”而不是老师拉着学生“学”。

2.2“以学为主”降低教学压力

“教学”当中,当以学为主,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的效果得到提高。首先,变被动的强迫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在教学前后不给学生提供知识概念、理论总结等帮助,让学生通过教材自己预习、自己学,教师再针对学生没学懂、没学全的部分进行讲解、归纳,营造一种师生“共同探讨”教学的气氛,降低可是紧张对教学造成的压力。其次,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安排一些简单的、有趣的实验,先提高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兴趣,再引导其有效的参与化学实验教学。例如“钠、镁、铝单质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学习钠的保存、切割等知识,在将铝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形式通过图片等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对其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进行思考,进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将实验的有效性最大化。再次,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多动手、多思考,灵活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例如,很多化学实验都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将这些气体直接的排放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再结合学生的设计思路对实验进行点评、讲解等,鼓励学生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此外,还应重视化学实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用制度约束学生在参与化学实验中的行为,增强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有序性,确保化学实验的安全、顺利。同时,注重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等的更新、保管等等,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总之,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为题要认真对待、灵活解决,以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结语

高中化学实验逐渐趋于复杂化,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但知识学习的根本还是以基础知识为起点,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论如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都要先要求学生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知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再在实践中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行探索,这是学好化学的好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赵志亮,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3(09):65-65

高中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篇7

1.导入环节:直观呈现,启发引导

导入环节是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在导入环节中应用视频、图片、网络等资源引入新课,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生活素材或背景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看、讨论或对话中形成直观感知,以便更好地进入学习探究中。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先用多媒体呈现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水龙头、铁凳、铁窗框等,然后结合初中所学的相关化学知识,认识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同时也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当活泼,进而引导学生探究金属与盐溶液、酸、氧气的反应。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展示有机化合物在衣、食、住、行、医疗、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性,然后再引入对甲烷性质的探究。再如《基本营养物质》以日常见到的蔗糖、冰糖、淀粉、纤维素等图片来引导学生观看,让他们去认识糖类,并在学生判断的基础上学习“糖”的概念。

2.探究环节:呈现问题,引导合作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能借助教育技术来呈现知识点,却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中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方便与快捷,却较少考虑让学生主动参与。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要在探究环节通过应用多媒体手段来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不但可以节省板书时间,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更直观、清晰地展开探究活动。以《元素周期表》探究活动为例,课堂中围绕“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所隔的元素数目是否相同,即周期是否规则?与元素周期表的排行是否有关系?”等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直接利用了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包括“周期”的规律也用课件来演示其重点难点,再让学生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合作探究,对学生尚未理解、尚未掌握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点拨,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果。如《化学键》中离子化合物naCl、Cao的电子式表示亦可借助多媒体,并让学生辨析书写的对错,以便掌握正确的书写方式。

3.总结环节:系统归纳,巩固拓展

高中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篇8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是由奥苏贝尔提出的,他认为学生能否学得新知识,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的有关观念。他提出了三种同化学习方式:

类属学习(下位学习),指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会与原有的知识产生关联、并把新知识归入认知结构中相关部分,就好像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入图书馆中一样。

总括学习(上位学习),新知识为上位概念,已有的知识为从属概念,旧知识从属于新知识,比如我们是在学习认识了白菜、胡萝卜之后,才知道蔬菜这个概念的,而胡萝卜与蔬菜就是从属关系。

并列组合学习,新知识既不与已有知识产生类属关系,也不产生总括关系,而是并列组合关系。比如生物中的遗传和变异,既不是类属,也不是总括关系,但它们之间仍有一些共同的关键特征,根据这些关键特征,它们形成组合关系。

奥苏贝尔还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这是根据学习内容和已有知识的关系进行划分的,前者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后者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他主张学生的学习应主要是意义学习,而绝大多数的意义教学是通过同化发生的。就高中生物而言,认知同化论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还能进一步有效推进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认知同化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温故而知新,构建知识网络

认知同化论强调知识结构的构建,这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将认知同化论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高中生物教材的各个章节的内容很多是环环相扣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梳理好内容之间的联系,做好知识结构的构建。比如在教学“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为了认知同化论在课堂教学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要把这些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对整个细胞生命周期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然后再具体的讲解各个小节的具体内容,最后再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搭建起学生的知识网络。为了加强教学效果,老师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通过复习旧知识来挖掘新知识。例如在进行“呼吸作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问“绿色植物是怎样进行呼吸的?”,让学生回顾一下“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知识,让学生明白“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来进行呼吸的”,教师进一步追问“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供应,那么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怎么被释放出来的呢?”通过这些铺垫不仅对“呼吸作用”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还能复习旧知识,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关系的理解。

2.应用范例,加深理解

高中生物知识的很多概念和理论都是非常抽象的,如果不结合具体的实例加以详细解释,学生很难理解理论的内涵。传统的教学中虽然老师也会举一些具体的例子,但大多数都是书上的例子,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考虑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将生物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将生物与生活紧密相连,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解生活中的许多生物现象,才能使学生真正的了解生物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比如在教学“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时,学生对这一概念肯定会觉得陌生,教师此时应该联系生活实际中的现象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测量一天内自己的体温并记录下来,将学生的测量值做成一个线性图,学生就会发现人的体温始终在“微笑”范围内波动,这时候在提出“内环境问题”的概念,学生就可以理解人体内环境稳态对自己生命活动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是一门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进一步地将生物知识同化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

3.注意定期归纳总结

现在很多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生物知识掌握不扎实、基础薄弱、知识点分布凌乱,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就是定期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在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高中生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定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总结,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良好的生物认知结构,将生物知识同化到学生的脑海里。

高中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篇9

关键词:学习兴趣;化学实验;参与意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首要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教学过程才能事半功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师生关系融洽。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转变过去的“师道尊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靠近”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多与学生交流,了解现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为课堂教学营造出活跃的氛围。其次,整合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结合图片、视频、文本、动画、音乐等多种形式,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例如,教学“水的组成”时,由于这一化学过程、化学概念难以直观地、清晰地让学生理解,于是笔者采用多媒体方式:以动画形式显示出“氢原子”“氧原子”,之后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水分子;反之,水分解的过程也用动画形式显示,水分子分解成若干的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相互结合形成氢气,氧原子相互结合形成氧气。运用动画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分子的结合及重新结合”的情景,从而加深印象,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重视化学实验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化学学习,光靠一味地强化记忆、阅读、算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能力、创新能力难以取得有效提高。教师只有重视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同时由于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探究性、操作性等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欲。如何做好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实验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化学学生实验如何教学?其一,目标明确。实验目标明确,师生之间围绕这一目标,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已学理论知识,拓展创新思维。其二,小组合作。某些实验课题,单靠个人无法快速、高效地完成,小组合作则不同,同学之间群策群力、各司其职、沟通交流,才能高效地完成实验内容。其三,从旁引导。实验课之前,教师就需要对实验进行研究、预试,总结出其中的关键点;交代好应当注意的事项;在学生实验时,从旁引导,确保实验过程顺利进行。其四,总结反思。实验结束之后,各小组需要对实验结果做好记录工作,笔者也会提出思考问题,让各小组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加深对实验课题的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中存在的化学反应、化学现象时时可见、处处可循。可能由于学生对这些化学现象没有观察留意,从而导致化学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不上,最终课堂参与欲望不强烈。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活动中,让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对学生化学学习意义重大。首先,理论与实践互相印证。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总是记不住一些重要的,需要记忆的化学反应、现象。为了巩固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笔者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讲解“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发现学生难以理解“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混合在一起后的体积小于两者之和”。于是笔者一方面讲述“不同分子间隙大小不同”的原理,一方面用相同体积的水、酒精混合在一起,以直观、具体的实验现象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其次,处理生活中的小问题。化学知识,能广泛地运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例如,同学们都知道,用清洁剂能去除镜子上的污点,但你们也许不知道,用柠檬水同样能除去镜子上的污点,而且清洁后的镜子还具有防雾的功效。再如,由于水的碱性,会造成浴缸上出现污渍,此时用小苏打搭配上醋,能产生大量的泡沫,之后再用海绵擦洗,清洁效果良好。

四、结语

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白,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将所有的知识点“掰开、揉碎”地传授给学生,即便做到,学生也无法做到全部接受、吸收、掌握。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融洽的师生关系,多彩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发现化学之美,这样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高中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篇10

1.自主梳理大步走,提供复习空间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二是“通”,融会贯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查漏补缺得到提高。这一环节,教师往往喜欢把知识点设计得过小、过细,师生一问一答,你来我往,边答边板书,整个过程就是一个“钓鱼式”过程,都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课堂成了教师表现的舞台,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限制。其实,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教师应该把步子迈大一点,采用“块状式”教学,由于新教材的整理与反思面广、量大,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提前进行书面整理,让他们能够在一个比较广阔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例如:在“图形与位置的复习”中,我课前布置学生进行了书面整理,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把整理的知识进行小组交流。结果发现,有的同学采用提纲式,有的同学采用表格式……形式多样,方法各异,而且都进行了举例说明。再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评价,相互补充,把要复习的知识点梳理得“滴水不漏”,构成了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脉络。

2.题材现实加新颖,引发复习兴趣

由于是总复习课,是知识的再次学习,“趣”要当先。在学习活动中要根据实际生活对教材上的题材进行重组,保证上课时题材要新颖,富有现实意义,这样就犹如给课堂活动加入了兴奋剂,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避免常规复习课的枯燥乏味。例如,在“图形与位置的复习”中,我没有用课本上的题材,而是利用学生身边的题材,出示常州市区的平面图,把博爱小学和它周围的几个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建筑物和景点描绘在平面图上,以博爱小学为观察点,让学生回答:“()在()的()面。”“()在()的()偏()()度方向。”由于我设计的习题题材都具有现实性,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感兴趣。又如“行程路线”我以常州市开通的BRt路线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路线为题材,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异常活跃,避免了复习课的枯燥乏味。

3.加强比较和辨析,优化复习效果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知识上的盲点,在总复习时就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生中存在知识上的“盲点”及产生原因,切实加强知识之间的比较、辨析,利用对比题组、错题辨析等形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排除干扰,防止混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另外,教材很注重采用表格式、题组、一题多问、一题多改、一题多解等形式编排复习,这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辨析,使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辨析能力。例如:“一根绳子长5米,用去了1/3米,余下几米?”与“一根绳子长5米,用去了1/3,余下几米?”这组题形式上相似,但实质上不同,容易混淆,如果把它们设计成题组让学生练习,学生就会在比较中辨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掌握。

4.精心设计习题,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