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考数学总结十篇高考数学总结十篇

高考数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6:17

高考数学总结篇1

高考数学学习方法

一、预习是聪明的选择

最好老师指定预习内容,每天不超过十分钟,预习的目的就是强制记忆基本概念。

二、基本概念是根本

基本概念要一个字一个字理解并记忆,要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只有思维钻进去才能了解内涵,思维要发散才能了解外延。只有概念过关,作题才能又快又准。

三、作业可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不要为节约时间省步骤,作业不要自检,全面暴露存在的问题是好事。

四、难题要独立完成

想得高分一定要过难题关,难题的关键是学会三种语言的熟练转换。(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高考数学复习方法

一、加倍递减训练法

通过训练,从心理上、精力上、准确度上逐渐调整到考试的最佳状态,该训练一定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否则达不到效果。

二、考前不要做新题

考前找到你近期做过的试卷,把错的题重做一遍,这才是有的放矢的复习方法。

高考数学考试方法

一、良好心态

考生要自信,要有客观的考试目标。追求正常发挥,而不要期望自己超长表现,这样心态会放的很平和。沉着冷静的同时也要适度紧张,要使大脑处于最佳活跃状态。

二、考试从审题开始

审题要避免“猜”、“漏”两种不良习惯,为此审题要从字到词再到句。

三、学会使用演算纸

要把演算纸看成是试卷的一部分,要工整有序,为了方便检查要写上题号。

四、正确对待难题

难题是用来拉开分数的,不管你水平高低,都应该学会绕开难题最后做,不要被难题搞乱思绪,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论什么考试,你都能排前几名。

 

高考数学提分方法总结相关文章:

1.高中数学迅速提分的诀窍

2.高考数学快速提分方法

3.高考数学快速提分的方法

4.高考数学得分技巧

5.高考文科数学提分方法

高考数学总结篇2

1、总平均分91.26;模块平均分73,均比预期略低.

2、高分群体比较单薄,120分以上仅55人,高分暂时看不到优势:

其中140分以上3人;130—139分10人;120-129分42人

3、中间层人数高度密集110-119分67人;100-109分131人;90-99分143人;70-89分210人.

4、后进面比较大:60分以下低分人数50人

5、各班成绩相对比较平衡.

二、高二期中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及各题得分情况的分析:

本次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考查内容为“基本算法、统计初步、排列组合、概率”满分100分,第二部分考查内容为“函数、三角、数列”满分50分,

试题难度:第一部分为0.73;第一部分为0.61;

各题得分情况如下表:

平均分

选择

填空

15题

16题

17题

1819题

20题

21题

22题

总91.26

41.64

13.32

5.61

6.02

6.41

4.81

3.83

4.53

3.87

前73

优560人

优170人

优187人

优256人

优316人

优160人

优43人

优76人

优10人

各题得分与同类学校对比:

(1)选择题得分比较理想

(2)第15、16、17题作为模块考基础题得分太低.

(3)第20、21、22题作为能力考查题得10分人数很少.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以上数据分析体现出:基础知识的巩固、计算能力的训练、书写规范的指导需一如既往地大力加强;高分段单薄反映出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体系的构建有待重视,面对较大的后进面须加强思想疏导和教学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

四、教学策略:

1、巩固推进——加强新知识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提高熟练程度,做到理性把握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趋于理性的直观。

2、注重回头——充分利用广州市水平测试资料,将其合理分配到每天的训练中,提高对旧知识熟悉的同时,提高对数学思想的把握.

3、方法引领——在选修部分学习的课堂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有驾驭问题分析过程的能力,做到宏观分析准确,微观处理到位。

高考数学总结篇3

关键词:高考;数学;学习方法

高三作为高考的冲刺年,数学的备考和学习的做法已不是一个秘密武器,而是将一些常规的教学要求做好、做实,经过几年的高三备考实践,笔者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探索,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建议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希望能提供参考,有所启发。

问题一:基础知识不清楚,掌握不牢固

不少同学复习时曾多次因低级失误而无谓丢分。比如:公式中的正负号记错了,线面的夹角用向量法求解,最后取锐角或直角等,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及准线方程。

建议:强化基础知识,弄清关键概念,重点记忆易混点。

建立自己的基础知识本,对通过考试暴露出来的易错知识进行有效总结记忆,每次考试前阅览一遍。

以课本为主,以章节为单位,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加深印象,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从而真正做到对基础知识胸有成竹,烂熟于心。

问题二:数学思想不理解

学生把老师讲的题都认真做了笔记,没有理解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学生认识不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做题就不会触类旁通。

建议:对高中教材中的常见数学思想进行学结。

常见的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整体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归纳推理思想等。对于每一种思想,都要找一些典型题目做一下,并结合数学思想加强分析,整理到笔记本里,这样就会清楚每一种思想适合哪一类题目,对于解题有很好的作用。

问题三:做题思路不清晰

做数学题就像理一团乱麻,已知条件、数学定理、公理等不知哪个先用,哪个后用,哪个该用,哪个不该用,这个顺序就是解题,思路不清。

建议:分清已知和求解结论(即条件和结论),逐步把条件转化为结论。

针对大题,三解函数、立体几何、平面几何、概率统计、数列、函数及导数应用等六大题型,针对每一题型,做一些典型题,并总结做题思路。如:圆锥曲线题,一般会有两条主线条件(或明或暗),只要抓住两条主线,分别列方程,并将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就可以解出来了。

问题四: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不强

现在的计算器普及了,中考数学、理化都用计算器,而高考不让用计算器,学生平时作业和练习用了计算器,自然计算能力不足,在考场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易出错。

建议:若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尽量心算和口算,复杂的运算应化简观察特征再算,平时的限时训练也是提高运算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问题五: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

部分学生平时练习,总喜欢做一题就看同桌是不是也是这个答案,答案一致接着做,不一致就开始讨论,无时间概念,影响解题速度。

建议:平时做题当高考,选择、填空题有妙招。

平时的训练,模拟时给自己规定时间,全身心投入,不受外界干扰,逐步锻炼,慢慢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选择填空题可以不用方法求解,据题意可用,特殊值,数形结合,排除法等方法解题,又准又快,在平时应留心观察,用心总结,寻找合理简洁的解题思路。为后面的解答题留下充足的时间。

问题六:考场心理素质差,遇到新变化,不能临场发挥

2011年陕西高考数学试题与近几年试题比较有了新的变化,在解答题中没有按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的顺序出题,而是把立体几何放在第一位置,三角函数考查课本必修4的93页的一道例题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学生紧张起来,不是平时试题不知怎么做了。

建议:平时做题应强调怎样面对考场上发生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遇到新的题型,仔细读题找到问题核心,因为它不可能超出教材,必然与课本有关联。在平时的训练,应做一部分新题拓展学生的视野,以便在考场能灵活处理新问题。

总结起来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信。高三的人生,苦甜酸辣尽在其中,勤学而苦思,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去拼搏吧!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课程纲要(试行).

[2]和平教育园区:blog.省略.

高考数学总结篇4

课程形成性考核分析该四门课程形成性考核内容设定,由于其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截然不同,所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着重点不同,所以设定形成性考核内容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在整个学生成绩管理体系中所占比重也各不相同。民事诉讼法的形成性考核得分在学生学期总成绩中所占比重为20%,考核内容包括4次记分作业、2次集中辅导答疑的出勤情况。电算化会计的形成性考核得分占学生学期总成绩的80%,考核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记账、报表格式和定义、设置资产类别、资产增加和减少等网上软件模拟操作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会计软件和会计凭证的操作能力。网络技术的形成性考核得分占学生学期总成绩的40%,考核内容由计分作业、实验和实习构成,其中计分作业占本课程学期总成绩的20%,计分作业布置4次。实验和实习成绩占本课程学期总成绩的20%,没有完成实验的学生不得参加终结性考试。市场营销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生学期总成绩的60%,包括4次记分作业(占总成绩的10%),1次市场调查报告(占总成绩的30%)、1次读书报告(占总成绩的10%)以及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的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0%)。课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课程形成性考核平均分数、终结性考试平均分与课程学期总成绩之间的对比分析。

按照课程设计的分值比率来计算,必须要符合如下标准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总成绩。每个学生的课程学期总成绩分数(Y)用数学公式表达应当为如下:y=ax+bz,其中x、z分别代表形成性考核分数和终结性考试分数,a、b分别代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在学期总成绩中所占的比率。按照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设定初衷,用所有学生的形成性考核分数平均分和终结性考试平均分x1和z1,则应当得出课程学期总成绩平均分(y1)的公式应当也是y1=ax1+bz1。但是,从实际情况的分析来看,y1=ax1+bz1并不成立,说明在考核过程中仍然有其他因素存在。分数段的人数所占比重分析。

按照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初衷来看,应当是形成性考核分段人数所占比重与终结性考试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学期总成绩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基本一致。但从实际情况分析,结果并不相同,形成性考核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出现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中间分数人数较少。终结性考试分段人数和学期总成绩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则两极人数较少,中间分数人数较多。这也说明在日常考核中,有些老师对于形成性考核重视度不够,对形成性考核的计分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任意性较大。按照设计标准来说,形成性考核分值较高的人,在终结性考试时就应当能够得到较高分值,形成性考核分值较低的人,在终结性考试时就应当分值较低。但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等都能够影响终结性考试分数,因此,会出现有些形成性考核分值较低的人也能在终结性考试中得分高,有些形成性考核分值较高的人在终结性考试中得分较低。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差异的原因分析远程教育考核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形成性考核在形式上大大简化。老师通过网络等形式交代学生作业,至于作业是否应当切中教材内容、是否能提高学生掌握的知识则可能未予考虑。学生仅仅为了完成作业,不去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学习,没有对所应学知识进行复习和理解,最终可能形成性考核分数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终结性考试的题目也有些随意的现象发生,比如脱离大纲和教材、考试内容与形成性考核中作业内容重叠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形成性考核分数脱离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终结性考试成绩也会脱离学生最终学习结果,学期课程总成绩也无法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情况。学生成绩管理不严格。远程教育的学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但是远程教育的学生要面对工作的压力,要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腾出时间来学习和做作业,可能根本就没有完成形成性考核所规定的内容。有些学校和老师认为,如果全部按照规定的要求去进行考核的话,可能会影响到远程教育学生的课程通过率和最终的毕业率,也会影响到招生等直接关系到学校利益的问题。所以,学校和老师都自觉的放宽了标准,比如在批阅学生作业时,只要上交了作业的就全部计满分,甚至有些老师为了课程学成绩的需要,在终结性考试之后才把形成性考核进行综合打分,人为的为那些终结性考试中不及格的学生把分数加上去,让学生能顺利通过考试。

网络应用障碍。远程教育的学习和考核,大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而目前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大都是年纪相对较大的中年人为主体,很多人没有自己的邮箱,没有网络应用能力,所接触的网络知识大都用于聊天和浏览网页,对于网络上提交作业和下载文件等知识还存在着一些障碍,这些也影响着考核结果的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在学习思维上还是以传统的纸质书本上,无法接受新兴的网络学习这种模式。考核内容设定有待完善。虽然各个课程有各个课程自身的特点,我们无法要求所有课程都按照一个模式进行,也无法要求所有的课程中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所占比重固定。但是,对于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应当结合所学课程的内容进行设定。比如,民事诉讼法的形成性考核就是量化为完成4次作业,没有其他的规定了,所以无法反映出平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并且还可以影响最终的成绩是否真实反映学生的情况。完善远程教育的学生成绩管理对策建立规章制度,严抓远程教育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的质量关,杜绝随意性的发生。学校应当把保障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应当在学校规章制度中严格明确考核的要求和考核的纪律,在制定课程规划的时候就应该明确考核方式和考核办法,认真贯彻执行规章制度,依规定办事,不把形成性考核当作走过程,甚至当作人情分送给那些终结性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并且要对老师进行严格要求和考核。

高考数学总结篇5

目前,我市中考科目主要有七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另外,地理、生物、体育学科分别提前结业,并以不同分值比重计入中考成绩。

为了使设计出的方案更加合理,我查找了国内一些主要城市中考学科的分值比重分配方案,以供参照。现呈列如下(括号内为该学科分值):

上海: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物理v90w、化学v60w、体育v30w,总分630分。

广州: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政治v100w、物理v100w、化学v100w、体育v60w,总分810分。

济南: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物理v90w、化学v60w、体育v60w,总分570分。

沈阳: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物理v85w、化学v65w、政治v40w、历史v60w、生物v50w、地理v40w、体育与健康v60w,总分760分。

杭州: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科学v180w、体育v30w,总分570分。

武汉: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物理v70w、化学v50w、政治v40w、体育v30w,总分550分。

兰州: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物理v120w、化学v100w,总分670分。

成都: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物理v70w、化学v50w、体育v50w、政治v20w、历史v20w、地理v20w、生物v20w,总分700分。

哈尔滨: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00w、物理v70w、化学v70w,卷面总分480分。

比较各地中考学科的分值比重配置方案,很容易发现一些共同之处:

1.语文、数学、外语是中考的核心学科。各地均给予了语、数、外三科最为突出的分值比重。这不仅是对以往传统的延续,也与即将全面实施的新高考方案相一致。

2.在分值比重的分配上,基本形成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体育的格局。由于新高考方案实施后,高中不再文理分科,转而施行“3+3”的灵活选科制度,给中考带来的影响也许会使物理、化学学科与政、史、地、生学科的分值比重进一步拉近。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明确我市中考考试的改革方向:

1.改进学科间的分值比重。我市各地目前施行的考试方案,虽略有差别,但总体相似。生物、地理、历史学科的分值比重过低,客观上造成上述学科在师生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导致知识基础薄弱,不利于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学习。

2.学生备考强度过大。目前的高考考程仅为两天。新高考方案实施后,“高考”阶段集中考试的科目仅为语文和数学,学生的备考强度会进一步减轻。相比之下,我市目前的中考考程长达三天半,集中参考的科目多达七门,出现了中考难于高考的不合理现象,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学生过早地透支了学习的兴趣和潜力,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没有益处。

虽然目前各地的中考科目普遍多于高考科目,但缩短考程,减少集中备考的科目,减轻学生的备考压力应该是大势所趋。全国基础教育最为发达的北京市,率先对中考做出了重大改革和调整。2014年始,特长生招生比例下降;2016年始,语文卷分值将增加至150分,英语卷分值减至100分(其中听力50分),化学卷分值减至60分,数学和物理的分值不变,考试时长由原来的两天半缩短到两天。

我市的中考改革也理应按此趋势进行。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一个设置应是:在八年级期末完成生物、地理学科的结业考试。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完成历史、政治学科的结业考试。上述四门学科的结业成绩按权重折分后,计入考生的中考总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参加最后阶段的“中考”升学考试。这样安排,可以明显降低学生的备考强度,改变学生的畏学、畏考心理。

当前,乘着高考改革的春风,我市应抓住时机,着手中考改革。由于2017年的高中新生将面临不分文理和选科制度,所以我市的中考新方案最早应在2017年的中考相应实施。

结合上述原则及参考外地市的经验,现设计两套中考学科分值比重的设计方案:

方案a: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物理v120w、化学v100w、体育v30w、政治v50w、历史v50w、生物v50w,地理v50w,总分900分。

方案B: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物理v90w、化学v60w、体育v30w、政治v30w、历史v30w、生物v30w,地理v30w,总分660分。

上述两套方案,既可以较好地与初中各学科的现实地位、学习难度相对应,又与新高考方案形成相对合理的呼应。

高考数学总结篇6

新环境、新要求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管理的新要求可以概括为实现教学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和服务化。

1.自动化

教学管理自动化是近年随着计算机科学发展而提出来的新概念,自动化建设的本质是以提高决策效能为目的。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是重要的信息处理部门,传统的手工信息处理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管理需求。在新环境下,由于信息量的增加,教学管理迫切需要自动化和信息系统的支持,以达到加强各部门管理人员之间沟通的目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调,设计更科学合理的办公管理流程。因此,教学管理变成了人机结合的信息处理、信息交换的中心。

2.规范化

教学管理规范化是教学管理主体通过动员各方面力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系列规范的规章制度及办法,并严格按章办事、以法治教、以法治学的一种教学管理活动。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追求经费、时间、信息、教学条件等资源的综合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各种教学管理活动都有统一的规范,教学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按照统一规范进行操作和管理。这样不但可以使教学管理工作有序进行,而且方便与其他学校开展交流与合作,同时实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

3.服务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以“管”为主的工作理念,而是强化“服务意识”,进行服务式教学管理,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为首要任务,并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教师、学生、管理人员都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开展工作。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管理的重要特征。

新模式、新措施

1.教学管理实现合作办公

教学常规的考核包括考勤、教研活动、青年教师培养、教案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这些项目的考核结果每星期统计汇总一次,由于考核统计、汇总的数据量很大,每个项目的考核、统计由不同的管理员分管,通过常规考核软件,每个管理员根据各自的权限录入相应的信息,最后由汇总管理员汇总全部内容,并把统计结果在校园网上,这样的运作责任到人,减少了工作中的重复性,使数据统计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晚自习教室的卫生、纪律、课堂质量都由专人检查,通过统计软件,每次检查人员检查完毕后会把结果录入软件相应位置,每月汇总一次,并把考核结果分出等级,纳入教学奖考核范围。

各班、各学科教师的布置作业、批阅考核项目包括每位教师每星期每班上课次数,全部作业上交类型(作业本、资料、练习题等),全部上交作业中各类型数量总计(填空题个数、选择题个数、解答题个数),批改数量总计(全批改、60%以上、60%以下),作业的质量情况(针对性、难度、数量),作业布置率、批阅率、评价结果等;全部工作的运作流程为:各科课代表每星期在纸介作业统计表上记录本学科每次作业各项数据的完成情况,每星期汇总后把统计表交给本班学习委员。每班都配备了计算机,而且校园网畅通,学习委员在校园网的作业统计软件中输入本班的登录密码,把本班每星期各科作业情况的汇总结果录入到相应位置,作业统计管理员把各班各科教师作业布置、批阅评价结果进行汇总,纳入教学奖,并把结果在校园网。

2.信息管理的高效处理

信息管理的高效性在体育成绩的分类管理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体育分类指标众多,体育教师要在如此多的信息点中一一查找,然后赋值,最后把各项测试成绩汇总后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都是重复的工作,这使体育教师们都很困惑,他们迫切需要从繁琐的查询工作中解脱出来。通过开发“体育成绩登统”软件,学生成绩不用再一一查表,而是调用自定义函数就可赋值,函数调用一次,所有学生一个测试项目的成绩全部统计完成。

另外,监考自动编排也省了教师不少精力。学校每次考试前都要排监考表,由于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在千人左右,每个年级考试要排四五十个考场,而且每位教师监考的场次也比较多,监考表的编排和监考费的计算非常繁琐,如班主任要求监考本班,并且不能监考自己任教的学科,其他教师不能监考自己任教的学科,每位教师的监考场次要求均衡,尤其是个别教师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换监考场次,在已经排好的监考表中调换,并且监考的场次要保证不重复,必须把所有这一场次的监考教师全部查看一遍,非常麻烦,而且很容易出错。考试结束后,每位监考教师监考费的计算也很繁琐,每一监考场次的监考费不完全相同,语文学科和综合学科一个场次的监考时间大约两个小时,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大约为一个小时,其他学科为一个半小时,过去教务管理员计算监考费是由管理教师逐一数数,手工计算,工作效率很低。为提高办公效率,学校通过开发“监考表自动编排”软件,监考表的编排只要单击一个按钮即可完成,对于监考场次需要微调的,单击微调按钮,在弹出的输入框中输入教师的姓名,这位教师所有监考场次的姓名都高亮显示,一目了然,使调整不会出现重场现象。

3.教师教学的监督、评价全面客观

每学期教师的教学工作都要被评教,通过评教内容总结出规范选项,包括教学常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作业布置和批阅,例题的配备和试题的讲评等,评教的过程是让学生填涂答题卡。评教结束后数据如何处理,结果以何种形式反馈,关系到教师能否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高考数学总结篇7

关键词:高考数学;复习效率;提高;策略

高考数学复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纳和整合,并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系统复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不断拓宽思维,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高考中突破一切障碍,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一、高考数学复习的独特性

与学习和讲解新知识不同,高考数学复习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以及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后开展的复习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和解题思路得到不断优化,对所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综合性的学习巩固过程中,不断拓展解题思维,总结出更加先进的解题方法,并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得到充分提升和锻炼。

二、提升高考数学复习效率的策略分析

1.重新梳理所学知识点

在高考数学复习期间,教师要带领学生细致地梳理和巩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将教材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教师要详略得当地为学生重述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其作用的理解和印象,并根据讲解新课时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再一次的讲解。考试要求可概括分为了解、掌握、分析、综合运用几个阶段,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完成这个四个阶段的具体要求。了解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再现、辨别和应用,理解则要求学生要对所学数学概念和一般数学规律在不同题型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进行科学的整合和总结;掌握是要求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技能灵活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而综合应用则要去学生要进一步的拓展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高考数学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思维和解题方法,虽然每年都会增加一些新颖的题型,但是都没有脱离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并且还要学习举一反三,将各类解题方法灵活地应用到解决各类问题当中。高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教师应该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选择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汇贯通,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解题之后进行反思,通过反复的分析探究,总结出更多解题规律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积累到更多的解题技巧。

3.加强模拟训练,增强应试技能

想要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较高的临场发挥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训练时,要引导学生将其作为积累考试经验的途径,每次训练后要督促学生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教师也要给予细致的讲评。讲评的主要内容是:要为学生讲解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有哪些;对待不同的题型要选择怎样的审题方法,运用怎样的解题思路,解答习题过程中主要运用了那些技巧和方法,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并且还要总结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带领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学生的反思和总结主要内容为:分析和总结自己在知识的掌握,以及解题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不断地优化,不断拓宽解题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反思自己在分析、探究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且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提高思维的创新性和灵活性。通过模拟训练和总结、讲评,不仅能够考查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也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实际复习情况,制定出下一阶段的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案和计划,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

4.调整心态,克服心理障碍

高考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核,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也就是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考查。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要注重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提升,还要重视起非智力因素的两个方面:(1)考试的常规细节,如卷面的整洁度、字迹的工整度等;(2)心理素质,高考前学生要保持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被外界不良因素所影响,从而使考生能够在考场上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之,高考是学生学习生涯最重要的一次转折点,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教师必须给予重视。高考数学复习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出独特先进的复习策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能够在复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与锻炼,提高数学高考复习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丽霞.提高高考数学复习效率的策略:浅谈选择题与填空题的解法[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2(8):141.

高考数学总结篇8

2019年湖北十堰中考成绩查询入口将于7月8日开通,考生可登陆十堰招生考试网(zsks.shiyan.gov.cn/)自行查分。温馨提示:7月8日考生可到所在初中学校领取分数条。

今年,我市中招各批次录取时间暂定为:

普通高中第一批:7月3日-7日(5天),8日公布中考成绩及普通高中一批录取结果(注:7月8日考生可到所在初中学校领取分数条)招录学校为十堰市一中、郧阳中学、东风高级中学。

普通高中第二批:7月12日-21日(10天),21日公布普高二批录取结果,招录学校为车城高级中学、柳林中学、十堰市二中、十堰外国语学校郧阳分校、十堰京中实验学校、十堰龙门学校(东风国际学校高中部)、十堰市龙泉黄冈学校、丹江口市一中、郧西一中、竹山一中、竹溪一中、房县一中、郧阳区一中、丹江口二中、郧西三中、竹山二中、竹溪二中、房县二中、郧阳区二中。

高考数学总结篇9

关键词:高考数学有效复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72-0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高考中数学的试题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新课改后的考高数学抛弃了原来高考数学模式中的一些缺陷,增添了一些新的特色。面对高考学生是否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教师需要用多种方法,针对高考数学中出现的新变化,高效率的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应对这些变化。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一方面要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的多年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要深入分析近年高考数学中出现的新变化,总结出几点应对新形势下高考数学中的对策。

1新课改下高考数学出现的新特点

从近几年的考试的结构和内容来看,高考中数学整体上还是延续了以前考试的风格和特点。根据课标版考试大纲的要求,现在的考试增加了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注重对数学学习能力的考查。在整体上数学高考题的变化是平稳过渡,稳中求新的发展趋势。透过试题增加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考查;减少大量的数学复杂运算;强调学生的数学思想的运用;通过探究实践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试题不再是一个题只涉及学科的一个方面,而是多个学习板块相结合进行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考试的重点,同时还兼顾了学生进入继续学习的潜能。

2高考数学有效复习的方法分析

一般高考前的复习分为三步,一轮复习重在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第二轮则需要锻炼学生能够综合这些知识点灵活的运用到做题的过程中去,这是高考复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三轮就是学生对题目的总结和升华了,主要是依靠学生本人的思维能力。改革后的高考加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全面,但是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重点是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解题,这就使得高考数学的复习重点放在第二轮上。根据课改要求和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种高考数学的高效复习方法。

2.1明确考试重点,突出“主体”

虽然当前的数学高考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整体上的结构还是没有变的,根据近四年的试卷来看,代数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概率统计。但是试卷的主线是学生数学的能力,而且对数学知识的考查更全面,通过试题涉及对很多方面的考查,比如说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偶然与必然等数学思想,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等数学能力。这些内容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都有所了解,对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解题时对学生刻意的培养一下。学生在日常做题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追求做题的速度,还要有意识的通过题目来锻炼这些思想和能力,这会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也就可以提高在高考考场上的完整性和正确率。

2.2转变学生思维,向理性方向发展

当前的高考试卷题目在难度方面都是层层递进的,很多同学在日常做题时往往先把容易的做完了,后面的难题有时候会选择放弃。所以教师在讲解试卷时,要找到主线,让学生跟着线索走,同时让学生学会自觉运用数形结合等思想来解题。这会使同学更好的为后面的难题做好思想准备,对于一题多问的题目,在复习中,学生可以多做一些分解练习,培养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这对于解答最后的难题是有很大帮助的。

2.3夯实基础,知识点全覆盖

新课程标准明确表示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考察,基础知识是高考命题的出发点,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做好复习的基本。在历年的考试和日常的考试中,学生的错题反映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会遗忘或混淆。经过对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发现试题中可以找到和课本上基本一样的试题原型,部分省的高考题甚至可以找到一半以上的试题原型,这也就突出了基础知识在复习中的重要性,同时之前的偏题怪题也大大减少,通性通法成为重点,这为教师的教学方向提供的良好的导向。

2.4清晰导向,贯彻落实

要注意的是,虽然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但是不再是一题一个知识点的考查方式,而是针对知识的交汇点进行命题。通常认为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大了,那题型就会变的简单,而很多同学却反映题目难,这就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结合程度不够。比如说将数列与函数结合,将向量、集合结合用数形结合、代数运算的方式来考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和理性思维。这需要教师在选题方面对这方面的强调,在讲题过程数学思想的强化。

2.5针对性强化训练不可少

在高考之前对学生的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要想使强化训练的效果达到最好,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努力。作为教师,要清楚认识当前高考的出题类型和重点,在给学生出题时,不能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在选择题目时题目的考查方向、考查面、新颖度等都要考虑在内,做到精选,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弱势领域,教师对于不能很好迁移的学生要用过题目的讲解利用他们在优势领域的特点引起弱势领域的进步。在讲题的过程要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解题的思维方法上,让他们掌握解题的思路。作为学生,不能扬长避短,在熟练掌握优势领域的同时要加强对数学短板的训练,并在做完题后学会总结,做到“多思少算”。对于历年高考题,重在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并在今后的做题中充分的应用。

3结语

我们研究多种复习方法的目的是要学生取得满意的考试成绩,因此,学生一方面要熟练掌握考试重点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则需要在日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理性思维。高考的改革是为了学生在今后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要深入探究高考的新特点,打造有效的数学复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明.高考数学有效复习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11):35-36.

[2]项士芳.高考数学有效复习的途径和策略[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2(4):36-40.

高考数学总结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模式;思想

【中国分类号】G633.6

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理论。面对这样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要有自己的能力去进行思考和判断,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主要介绍了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磨砺了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的扩散思维、质疑思维、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

扩散思维使学生诸多思维方式中的一种。有人形象地描述扩散思维像夜空怒放的礼花,如太阳光芒四射。它是学生进行多方向、多思路、多设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不受常规思维的束缚,能避免从众心理,表现出思维的开放性。扩散思维的根是问题,也就是说它是以某个问题作为出发点,流向四方的。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想,不断地进行扩展思维。例如学习了《三角函数》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总结:通过对三角函数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不断地完善和增加,他们会想到三角函数的概念及象限角、弧度制等概念;还会想到三角公式,包括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差倍半公式等常用的公式;学生还可能会想到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有的也会想到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作函数图象称为几何作图法,熟练掌握平移、伸缩、振幅等变换法则……当学生的思路一旦打开,各种想法就像雪崩似的涌现,促进了学生扩展思维的形成和无限制地思考。扩展思维会让学生思考的范围越来越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而且通过学生的不断地提出一个又一个的想法,对后来产生的想法会起到刺激和诱发的作用,引起一种链式反映。

二、反问创新,提高学生的质疑思维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变乃唯一不变的真理”的时代,学生通过对为什么的求索,追求的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生活,任何枯燥、单调、刻板的思想一定会在“为什么”之中遭到抛弃。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要积极地启发学生去问“为什么”,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疑问和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质疑思维。例如在学习《向量》的时候,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要满足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做题时,要注意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的要素。学生要敢于质疑,向这些理论发起发问,如果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遵守这些法则或者规律会怎么样呢?通过学生的反问和验证,学生会发现自己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不会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有些数学问题可能在学生的反问和质疑中,学生会找到不同的问题解法,实现一题多解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学生质疑思维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它的疑问性。疑问性充分体现在问“为什么”上。这是探索问题的切入点、入口处,表达了一种开发、开掘的欲望,它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钥匙。

三、科学论证,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学生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思维工具。利用这种工具,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以及理论的关系。逻辑思维让学生可以更完整地解释数学概念的特征本质和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概括地、间接地反映和理解数学知识。逻辑思维具有普遍性、严密性稳定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教师在总结规律或者是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让学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数列求和》后,学生可以试着总结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可直接用求和公式求解,公式要做到灵活运用;而非等差、等比数列的一般数列求和,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转化的思想,即将一般数列设法转化成为等差或等比数列,这一思想方法往往通过通项分组或错位相消来完成;二是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的特殊数列,往往通过裂项相消,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来求和。还有一类就是含有字母的数列求和,这一类的往往伴随着分类讨论。当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总结能够将数列求和的问题总结出这三类问题后,可以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系统思维

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密切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单独地看数学某一个方面的知识,而是应该把一类或者是具有联系的一些题总结到一起,让学生可以在探究中发现他们的共性和规律,从而掌握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应首先把二次项系数化为正值,然后结合图象根据不等式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得出解集,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有两种特殊情况。这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规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知识整体,这既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不等式的解集与图像的关系,灵活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解集与图像的关系,灵活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解题过程要善于相互转化,切莫将其分割开来,要善于把方程、不等式、函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的系统思维就在总结和归纳中不断地增强。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动起来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学生才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能力才能够得到锻炼。在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启,学生的想象得到了发挥,从而形成了学生特有的数学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