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学科教学总结十篇数学科教学总结十篇

数学科教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6:28

数学科教学总结篇1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如我们科组李绍端老师的论文曾获省论文评比二等奖。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开展组内公开课教研活动。每开展公开课活动之前,总是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此外我们科组还开展了校本教材开发活动,我们科组的每位教师分工合作,个个不辞劳苦,为校本教材开发默默工作,不久,我们的校本教材将脱迎而出。

教研组的活动和工作促进了数学老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同时也提高了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针对我校中专部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尝试用校本教材进行教学,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维。在期终考试中,大部份同学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对于初中部的教学,我们积极的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认真开展一月一考的教学法,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解题能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存在问题

这学期,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教学质量管理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教研能力有待提高。

数学科教学总结篇2

眨眼间一学期就结束,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由于疫情的影响,可以说既紧张忙碌而又很充实。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3)和三(4)班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我结合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两个班班共有104个学生。全班学生的都能遵守课堂纪律。大多数同学上课认真听课,爱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但有8个同学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不会思考问题,作业马虎,有3个男生写字太慢,每次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理解能力差,计算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有1个男学基础特别差,平时测验不及格。

二、主要成绩

能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全部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了思考问题,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能自觉地完成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书写有所进步。学生做到不懂就问,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班级形成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班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生基本掌握了本学期所要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计算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三、主要做法

(一)认真钻研业务。

学期初,我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说实在的这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教学前,我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二)用心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针对两个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从不同角度创设了课堂有效教学情境,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具体如下:

1.创设各种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

象地理解知识。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2.及时复习。

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

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三)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补给优秀,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挨看,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复习,然后采取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不管是练习题还是考试题,做到每人每题都看。

(四)注意培优,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如班上的梁进志同学,这位同学有点聪明,但很懒,不专心听课,学习跟不上。针对他的情况,我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辅导。在这次的期末测试中,该学生的数学考得了87分,学习比以前有了进步。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对于优生,多让他们进行一些开放性、难度深的练习,使他们对数学更加感兴趣。

四、存在问题与工作设想

(一)存在问题

1.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欠缺

《新课标》指出: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还要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往往就是学生对于这一知识接受的如何!而现在的小学现行课本常常把基本相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基本上不用考虑就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做了,这在学习应用题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教材的不足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弥补,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思维与方法,并不只是纯粹地让学生了解这类题目要怎么做,而是要针对题目让学生了解到底为什么样要这么做,了解思路,以便让他们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知道怎样去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与思考方法。

2.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不够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通过客观条件的发展和变化,及时地修改自己原定的计划、方案或方法,灵活地运用一般的原理、原则,不固执己见,能够机智地从偏见和谬误中解放出来。现在虽然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但是学生的理解现解题方法总是有限的,作为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拨与提醒。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自己来改编题目,扩大他们的想象与思维空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解决问题。

(二)工作设想

1.管好学生的纪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尖子生,注重抓两头带中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多表扬学困生。

课堂上要多提问学困生,把容易回答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多发现他们的优点,无论课内课外,都要多关注他们,发现有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数学科教学总结篇3

    1.开学初,布置各科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进度。

2.进行教案、作业检查。本学期共检查数学学科教师教案、作业四次,通过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二次备课认真细致,教学反思切实有效。作业量的布置符合标准,能体现知识的落实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业数量齐全,且书写工整、规范,作业完成质量好;教师作业批改及时、规范,有适时、适当的作业评价,或是等级分,或是简要评语;学生作业中的个别错误能及时改正,教师有复批。

3.组织数学学科教师每周一次集体备课。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4.进行推门听课。从学期初开始,积极深入班级进行听课,课后能够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5.组织开展“高效课堂展示课”活动。11月21日,小学部开展了“高效课堂展示课”活动。这次活动,既是对“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成果的展示,也发挥了我校名优教师辐射示范作用,促进了我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数学科教学总结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课堂小结

随着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升级,课堂小结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初中教学体系中,数学学科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开展有效的课堂小结,对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总结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时有效的课堂小结,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问题,强化学习薄弱点,夯实学习效果和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小结方法和操作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足,这是现实教育的困局,同时也是本文论述的起点和缘由。本文在分析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总结教学问题,阐释作用意义,进而探讨科学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

一、课堂小结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学科在初中教学中,是一门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的学科,在各个知识结构中具有较大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总结,学生应当学会对知识举一反三,并掌握好知识的运用方式。在课堂小结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将其融入整体的知识结构,这样不仅能提高整体的数学教学效果,还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结的学习,主要就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存在着很多疏漏和盲点,进行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弥补学生学习的不足,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习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时,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模型,并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有效总结,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背后反映的规律产生一定的认知,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掌握知识内核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对方程进行解题期间,课堂小结中能够使学生清晰地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如对消元、转化等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学生不仅能了解主要的数学逻辑体系,还能明确学科的整体脉络。

二、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小结要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生本理念”。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课堂小结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知与掌握程度,发挥课堂小结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保证学生的数学建构能力、解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课程设计之初,教师就要考虑到课程小结的重点所在。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记忆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为了使学生的记忆力明显增强,就要认识到记忆的主要规律,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还需要做出知识总结,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挥课堂小结的作用。

举例来说,在“不等式解法”的学习过程中,在阶段学习过后,教师就要适时总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大家能发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吗?”对于这个问题,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讨论,随后进行及时总结,其中包括联系点就是在解题过程中,要利用去分母、去括号、化简等方法学会转换,并将其存在的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不等式进行解题期间,要明确出不等号的正确方向。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进行有效总结,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三、课堂小结中的问题分析

在现代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都认识到了课堂小结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课程指导,很多教师都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进行课堂小结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课堂小结一般都排在课堂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很多教师由于缺乏经验,课堂教学时间控制不好,课堂小结的时间也经常受到“挤压”;第二,课堂小结效果不够理想,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小结的作用具有潜在性,教学效果并不像教授新的知识点那样明显,因此很多教师也就忽略了课堂小结过程,造成了课堂小结效果不够理想;第三,重视程度存在不足,在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设计中,课堂小结都没有被摆到重要的位置,相比于导入新课和强化习题等教学环节,课程小结往往受到“冷遇”,@也造成了课堂小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第四,课堂小结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由于很多教师在教学形式上思考不足,下的功夫不够,在教学手段上缺乏创新,也就容易导致课堂小结形式的单一,甚至在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发挥不了真正总结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作用。

四、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探析

经过分析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意义与作用、存在的问题后,就要深入探析行之有效的课堂小结方法。在现代教学体系中,课堂小结的实施存在多种方法,教师在教学期间,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对整体的教学进行分析,不仅要选择出合适的课堂小结方法,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对一些有效的课堂小结方法进行研究,以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1.总结归纳小结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众多课堂小结方法中,总结归纳法是最常规、最常用,也是较为实用的一种方法。总结归纳法就是指在整节课最后,利用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将本节课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汇总,在众多实例和习题中,将知识理论进行有效地提升和归纳,通过表格、摘要等方式,将知识点进行浓缩展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是行之有效的总结办法。

举例来说,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列举的方式,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通过表格的方式进行汇总罗列,学生看起来比较直观,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知识延展小结法

在课堂小结教学中,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延伸,并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并扩展其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的时候,教师通过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角,用a、b、c表示三条边,进而引导学生对三角形构成和基本特征的思考和分析,并且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下位概念进行联想,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

3.灵活展示小结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进行课堂小结,还需要展示小结运用的多种方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但低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成效率化学习,还需要教师增加课堂小结的趣味性,并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投入知识总结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其较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智力问答、小组合作总结等多种形式,都可以提升课堂小结的效果。

举例来说,在看分析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的问题当中,教师就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带入感,通过让学生自主画线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直观性,通过发现线与线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n(n-1)/2的结论,强化学生印象,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

4.差异比较小结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结中,可以利用比较法来实现,并利用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的方式来解决,实现知识体现的构建和贯通,通过对不同概念和知识点之间的比较,总结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对数学方法和体系的理解掌握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菱形的性质及判定”一课的时候,在进行教学总结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这一课堂小结的方法,将矩形引入其中,通过对这两种相似图形的比较,采取表格及图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辨认出判断菱形的主要方法。一般情况下,菱形具有几点特征,它的四条边是对应平行且相等的,另外,两条对角线互相是垂直且平分一组对角的。

五、结语

在“生本理念”指引下,强化课堂小结,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小结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具体实施期间,要认真总结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并对整个课程目标进行设计,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得到提升,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课堂小结是教师主要研究的重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改下的具体要求,促进课堂小结的多样性,并保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佑武.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1):174-175.

[2]李欣.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刊),2014(5):70.

[3]马强利.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小结的必要性[J].南北桥,2013(11):26.

[4]陈建芳.初中笛Ы萄е锌翁眯〗岢S玫募钢址椒ㄌ轿[J].才智,2014(23):24-24,26.

[5]王伟微.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方法的总结与应用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130-131.

[6]佟艳侠.课堂小结让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J].读与写(上,下旬刊),2014(23):244.

[7]王淑娟.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5(39):52.

[8]李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常用方法的总结回顾[J].科学导报,2015(14):355.

数学科教学总结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知识总结;

前言:

要想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我们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不断创新,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探究,才能不断的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我们把过去的教学方法所摒弃,即把数学分成各个小块来讲,我们要突破学科章节的限制,把数学知识和相关的现实生活知识和相关的学科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教学,我们还要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总结之间进行紧密的整合,来达到我们数学教学的整体教学目标,即我们所说的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教学发展一定要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教学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发挥出最大作用,才能让学生为以后更深一层的学习数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因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对以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生活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担起这个责任,来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

1.课堂教学应进行整体性教学

1.1由于新时代的发展,以及考试题目的创新,数学课本趋向综合化,各个章节的联系性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的教学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首先在教学过程开展之前,我们教师就要把课本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把本学科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融通,对此,人教版数学主编林群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认识问题有两种方法。例如,你要了解一个城市,可以一条街、一条巷的走,逐个认识;更好的办法是坐上直升飞机,从天空向下观察,不仅可以清晰了解每条街、每条巷,更可以把握街道之间、巷子之间的关系,能够从总体上更直观、更清晰地把握。数学教学也应当这样,应当让学生坐上直升飞机来看问题,只有学生在对课本就行总体上了解之后再能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虽然新课标的教学课本已对代数和几何进行了整编,但是其割裂性还是很强。虽然教材编排注意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但混编和螺旋上升的处理方式使知识显得不太系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联系性教学把内容看作彼此相关的知识、工具,有可能以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如数形结合、数据处理、数学建模等。适时加强各领域的渗透与前后知识的综合,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与合理的知识结构,也利于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1.2举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难点就是二次函数这一块,在学习这一块之前,我们学生已经了解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而在学次函数这一块,我们教师就应该联系着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进行教学,把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让学生弄懂他们之间的原理,这样让学生既能更好的更容易的对二次函数的学习,还可以对一次函数和一次方程就行有效的复习。

2.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综合性教学

2.1数学这门学科是一个广泛性的学科,所以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向、多思维角度、多层面进行对数学问题的分析,据有关专家的统计,学好数学对学好其他学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的课本中,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这就体现了数学这门学科综合性强。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所以我们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要用跨越学科思维的教学方法就行教学,逐步消除学科之间的隔阂,用综合性学科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这门学科朝跨越式发展,学好了这门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教师要尝试这种综合性教学的方法,来提高我们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

3.把数学学习生活化

3.1所有的课本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实践,而参加生活实践活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参加些有关数学方面的社会活动,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广泛的社会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整体性和综合性教学的基础上,来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理性角度去探索问题、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去解决问题。在数学这门学科与实践活动相联系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很大的加强,并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更好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总之,我们将数学这门学科的总体性与学科之间的整体性相结合来进行数学教学,学生综合水平会不断的提高,所以这是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其次,我们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老旧教学理念,多让学生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我国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吕含贞.谈“交往互动”在课堂中的构建[J].课改纵横2007.09.

[2]何振中,洪涛.新课程理念下的“交往互动”摭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3.

数学科教学总结篇6

1.1主要文献资料

本研究资料原于2012年河南卫生统计年鉴[3].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

1.2研究内容

包括河南省高等医学教育院校设置、招生、毕业生情况和师资力量现状等。

1.3数据处理

通过SpSS20.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到的分析方法是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河南省高等医学院校设置现状

截至2013年,河南省各类高中等医学院校共45所,分别为本科院校11所,专科院校17所,中专院校17所。高等医学院校中,省属综合大学医学院校3所(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各医学类专业),省属中医院校1所(河南中医学院),省属医学院校1所(新乡医学院),高等医学专科学校4所。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占总医学院校的20%,其所占比例偏低。

2.2河南省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规模现状

2.2.1招生情况如表1所示,2013年河南省医学类本专科学生招生人数为36155人,其中普通本科学历招生人数为10447人,占28.90%,普通专科学历招生人数为25708人,占71.10%。从招生人数上来看,我省医学院本专科招生的人数是呈增长趋势,且普通本科学历的招生人数增长相对较慢。

2.2.2毕业生情况2013年,河南省医学类院校毕业生总数为29998人,其士学历毕业生数为52人,占0.17%,硕士学历毕业生数为1568人,占5.23%,普通本科学历毕业生数为7479人,占24.93%,普通专科学历毕业生数为20899人,占69.67%。从毕业生人数上来看,2012—2013年毕业生总数增加了19.10%,专科、本科、硕士毕业生人数均有所增加,博士数量却相对减少了13.46%。再从结构上来看,明显发现专科类毕业生数量占较大比例,本科、硕士和博士所占比例依次减少,整体学历结构以低层次为主。

2.2.3师资力量现状

①教职工总数。2013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分学科专任教师总数为90949,其中医学专任教师总数为7027,占7.73%;成人高等学校分学科专任教师数为2158,其中医学专任教师数为146,占6.78%。2013年总医学专任教师占全省高等学校分科专任教师比为9.86%。

②职称结构。2013年高等学校医学专任教师总数为7173,其中正高级人数为888,占12.37%;副高级人数为2062,占28.75%;中级人数为2457,占34.25%;初级人数为1316,占18.35%;未定职级人数为450,占6.27%。在上述统计高等学校医学类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职务的教师比例最高,副高级人数次之,初级职称人数比例略高于正高级职称,未定职称教师比例则最少。由此观之,我省教师比例组成结构仍不平衡,表明我省医学教育用人机制和职称晋升体系有待改善。

2.2.4医学教育教学条件良好的办学条件是优质教学的前提,因此,为创造更好的教学、科研条件,综合统计我省教学条件情况有利于更清楚省内教学优势及缺陷。2011年河南省高等医学院校(除综合类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资源与全省高等院校对比,医学类院校所占比例偏低,表明医学教育书籍类数量仍需增加,以提高教学水平,并满足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医学院校科学科研仪器资产占全省高校58.74%,体现了我省教育对医学院校科学科研的偏重,同时也表明了医学类科研需求量的巨大。表3显示,我省医学类学生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并未能达到全省各高校学生的平均水平,表明河南省医学教育资源的缺乏,出现了医学类学生需求量大与物质资源量少的矛盾,教育部门对医学类教育的发展更应重视,并改善教育环境,满足教学需求。

3讨论

3.1高等医学类招生生源质量下降,应在提高医学类招生生源质量

上下功夫随着近年来医学类招生需求及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各高等医学院校的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教育扩招所带来的生源质量的整体下降,也会对医学教育水平的提高有所影响,并对教学大纲的制定、实施、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师施教和教学秩序的维护等各项工作带来问题,应注意提高医学类招生生源质量。

3.2学历结构不能满足卫生服务市场需求,应提高医学类毕业生学历层次

由以上结果可知:近年来医学类毕业生数量有所增加,但学历结构以低学历为主,硕士、博士研究生较少,高学历人才短缺不能满足卫生服务市场需求。因此,若想提高社会医疗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学历水平仍为目前教育发展的关键。

3.3医学院校师生比例不协调,要注重教师的选拔与培养

随着医疗水平及医疗需求的的不断提高,医学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医学院校招生人数不断扩招,医学教师的人数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尽管各大高等医学院校扩大了招师的数量,并提高了招师质量,但仍不能消除现存的学生需求多与教师供给少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许多教师拥有医教双重身份,面临着工作与教学双重压力,负担加重,使得教师更无法全精力于教育事业。因而,选调具有高学历的优秀毕业生进入师资队伍,使得教育的学历结构趋于合理化,提高教学质量对医学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5]。

3.4提高医疗教学设备资源

数学科教学总结篇7

关键词:教材费支出;工科专业;大学生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开设专业数和扩招人数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得以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然而,在物价水平和生活费用不断高涨的现状下,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大学生对于求学过程中各项支出的承受能力较低,其中对于高校收取的教材费意见较大。各地时有高校学生拒交教材费的事件发生,同时,对于高校教材循环使用的呼声越来越高。

目前,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专业一般要求有较高知识深度和广度,从而要求学生学习更多的课程。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但学费支出较高,而且教材费用的支出也有可能增加。

因此,本文从太原理工大学材料、信息、电气、机械、水利、化学、建工、矿业、环工和计算机等10个二级学院中分别随机抽取了1个工科类专业,对各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生4年学习期间的实际教材费支出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比较了各专业学生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上的教材支出差异,从而为高校学生经济负担的分析提供参考。

一、课程数目

将10个工科类二级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4年在校期间修习的所有课程数汇总统计,结果见图1。

图1各工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修习课程数

由图1可见,这10个二级学院中2012届本科毕业生4年学习期间课程总数从39到49门不等。其中,各学院开设的基础课程差异较小,为16~19门,而开设的专业课程数差异较大,为22~29门。这一结果说明,各工科类专业间学生修习的课程数差异较大,且主要受专业课程数的影响。

二、教材总费用

根据教材管理系统中学生购书记录,结合各专业学生4年课程总数,可统计得出2012届毕业生4年学习期间合计支出的教材费用,结果见图2。

图2各工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教材费总支出

由图2可见,10个工科类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平均教材费总支出为1336元。其中,材料、信息和电气学院学生的教材费总支出相对较少,最低为材料学院的1173元,年平均支出293元;环工、化学和矿业学院学生的教材费用总支出相对较高,最高为环工学院的1480元,年平均支出370元。各学院学生最高和最低教材费支出间相差300元以上。

进一步将教材费总支出细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材费支出,结果见图3和图4。

图3各工科专业学生基础课程教材费总支出

由图3可见,除环工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基础课教材费支出较高达780元以外,其他各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教材费支出相当,平均为655元。

图4各工科专业学生专业课程教材费总支出

由图4可见,对于10个工科类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来说,平均专业课程教材费支出为681元。其中,材料、电气和信息学院学生的专业课程教材费支出较低,最低为材料学院的524元,化

学、矿业和计算机学院学生的专业课程教材费支出较高,最高为矿业学院的769元,各学院学生最高和最低专业课程教材费支出间相差255元左右。

以上结果说明,对于工科类专业学生来说,教材费支出相对较大,且主要由专业课教材费支出所决定。

三、教材平均价格

根据10个工科类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课程数和教材费支出可计算出所有教材的平均价格以及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的平均价格,结果见图5。

图5各工科专业学生课程教材平均价格

由图5可见,各工科类学院学生所有教材的平均价格为28~32元,差异较小。其中,基础课教材平均价格为32~39元,专业课教材的平均价格24~28元。同时,在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中,计算机学院的教材价格均相对较低。这一结果说明,工科类学生的基础课教材价格高于专业课教材价格。这可能是因为工科类基础课程内容较多,学时较长,导致教材页数较多,价格较高。然而,计算机类教材价格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计算机社会普及度较高且学习门栏较低,除大专院校外,社会需求量同样较大,导致平均价格较低。

1.太原理工大学工科类专业本科学生4年在校期间学习课程在40~49门之间。各专业基础课开设课程门数相当,专业课开设课程门数差异较大。

2.工科类专业本科学生4年在校期间合计教材费支出在1173至1480元之间,年均教材费支出331元左右,与目前的物价水平相比,教材费负担相对适中。

3.在4年的教材费支出中,各工科类专业学生基础课教材费支出相当,为655元,仅环工学院基础课教材费支出较多,高达780元。同时,各专业工科类专业学生专业课教材费支出为524~769元,最多相差255元,差异较大。

4.各工科类专业教材价格平均为28~32元,其中基础课教材价格高于专业课教材,而且计算机专业教材因社会需求量较大而价格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工科类专业学生教材费支出相对适中,材料、信息和电气等传统专业的教材费支出较少,而环工和计算机等新兴专业的教材费支出较高,体现出新兴行业人才培养对于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永胜.1980-1986国内期刊价格变化[J].图书情报工作,1986(3).

[2]汤亚非,汤亚明.国内期刊价格分析与预测[J].图书情报工作,1994(4).

[3]张爱霞,代晓彦.1996年国内期刊价格变化分析[J].晋图学刊,1996(1).

[4]安友爱.1998-2002国内期刊价格走势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2(6).

数学科教学总结篇8

一、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观念的创新

新课标鲜明地指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我为中心,去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永远站讲台的天理”,要受到冲击,教师要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进行教学过程的探索,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教学亲和力,只有这样的过程教学才能焕发青春。

提高教师创新意识的认识,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也是创新教学的关键。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数学教学课件,突出教学重点,给学生提供一个符合数学规律及原理的完整的感性形象,例如:①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许多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使的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多媒体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中,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托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和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亲身经历,大大增加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四、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特点。

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突出引导学生去学。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把问题设计、情景设计、学生探索尝试设计融为一体,依据知识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只有真正适合学生的求知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才会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才会真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创新的学习模式,形成自主型学习的新局面。

五、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注重教学过程的讨论式教学。

数学科教学总结篇9

一、17个世居民族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演进

本文为了分析简单起见,我们以下仅分析小学、初中、高中(包括中专)、大学(包括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4种受教育程度的比例,来分析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演进。

(一)小学

由表一可知。17个世居民族从1990年开始,其接受小学程度教育的人数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处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而在1982年接受小学程度教育的人数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低的原因是,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占的比例很大。最高的是瑶族占到了71.82%,最低的是毛南族也占到14.55%,这说明1982年少数民族教育非常落后,很多人都没有接受教育。

(二)初中

通过对表二和表三的观察,可知,17个世居民族接受初中教育程度的人数和接受初中教育程度人数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都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增长的速度较快。这说明从1982年“三普”后,贵州省少数民族接受教育的年限在不断增加,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三)高中(中专)

通过对表四的观察可知,17个世居民族接受高中教育程度人数是不断增长的而且从1990―2010年增长的幅度比较大。同时通过对表五的观察可知,17个世居民族接受高中教育程度所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也在总体上是不断上升的,但是所占的比例仍然比较小,只有壮族、羌族、满族这三个民族是超过10%的,这说明贵州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不大,科学文化素质依然比较低。

(四)大学(大专、研究生)

随着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高等教育在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不断上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为其提供保障。通过表六17个世居民族大学程度人数变化的趋势图,我们可以看到17个世居民族大学人数不断增长。这说明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正在不断的发展。而且苗族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大学教育程度的人口达到148597人。但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仍然存在着滞后性。由表七可知,占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的82.09%的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和彝族的大学教育程度人数在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在4%―7%之间。虽然壮族、满族、羌族蒙古族的比例达到了10%以上,满族达到24.77%,但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在总体上仍然十分落后。这将严重制约贵州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贵州民族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演进所带来的影响

(一)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是指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2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的55.95%,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越是低下,经济发展就越落后。人口科学素质的提高会带来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随着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2011年,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达156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比全省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水平15.0%,高2.2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达27.4%,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55.85亿元,比上年增长56.9%,比全省的平均增长速度高12个百分点,财政总量大幅提高。民族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1.02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7%,比上年增加2.4个百分点;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0.7∶35.0∶44.3,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提高了1.7个百分点,工业增幅最大,第一产业下降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1个百分点,民族自治地方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影响控制人口增长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核心,对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缓解人口压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妇女生育水平是影响和决定人口规模的重要因素.而人口生育率又直接受到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影响。一般说来,父母文化程度愈高,则生育率愈低;反之,生育率则愈高。凡经济发达、文化层次普遍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妇女生育率较低,人口增长率则相应降低;凡经济落后、文化层次普遍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妇女生育率较高,人口增长率相应偏高。由此可见,文化程度与生育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从表八中,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的总和生育率的总体趋势是不断下降的,同时贵州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788025人,下降2.24%。这说明少数民族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控制人口的增长。

(三)少数民族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口的科学素质提高就会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流向第二、第三产业,从而带动就业结构的升级。我们从表十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年下降,从1990年的85.29%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63.7%;第二产业人员比重从1990年的5.37%上升到2008年的8.16%,有了小幅度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1990年的9.35%上升到2008年的28.75%,有了明显的提高。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地区就业人口已经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三、结语

数学科教学总结篇10

关键词:高校;专任教师结构;优化

作者简介:刘永林(1978-),男,江西赣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校办公室秘书,(北京 100192)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 100088)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1GJZD1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103-03

高等学校专任教师结构是指专任教师队伍人员各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比例和相互作用形式的相对稳定状态。最优的专任教师结构有利于最大发挥教师群体的优势,凸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达到教师队伍发展的最佳状态。专任教师结构达到最优必须对其构成要素加以适当的控制和安排,使其以科学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互相配合、协调合作,并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一般来说,组成专任教师结构状况的要素主要有生师比、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这些要素是能够具体量化并直接反映专任教师队伍数量、质量、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基本要素。

本报告在全面总结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一五”期间专任教师结构生师比、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要素优化取得的主要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校在生师比、高级职称比例、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比例等方面与教育部相关规定和学校预期目标与任务的差距,指出学校专任教师结构优化存在基础较弱、环境一般、能力不高等问题,提出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应当从观念更新、规划引领、制度保证、改革推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结构的建议。

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一五”期间专任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确立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强化聘任、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造就名师”的工作思路,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精心构筑人才成长机制和事业发展平台,在优化生师比、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较好地满足了学校发展和教学工作需要。

1.生师比总体逐年下降,比例更趋合理

“十一五”期间,在基本完成大学筹建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任务之后,已将重点转移到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专任教师数略有增长,外聘教师规模保持稳定,折合教师数总体略有增长,2006~2007和2010~2011学年专任教师数分别为755人和769人,期间不同年度略有不同变化。同期,学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式,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层次,全日制本科生基本稳定,硕士研究生规模持续小幅上升,成人夜大、业余班学生略有下降,成人脱产班学生逐年减少直至停招,折合在校学生数总体稳中有降,2006~2007学年和2010~2011学年折合在校生数分别为13902人和12541人,5年直降1361人,期间2009~2010学年折合在校生数最少,达到历史最低点,12520人。

“十一五”期间,在折合教师数总体略有增长、折合在校学生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生师比总体逐年下降,比例更趋合理。其中,前4个学年折合在校学生数逐年下降,折合教师数略有增长,生师比从17.8直降到15.4;2010~2011学年生师比略有回升,从15.4上升到15.7(见图1)。

2.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大学筹建后期(“十一五”前3年),高级职称比例延续了“十五”期间的上升趋势,从2004~2005学年的36.06%一直上升到2008~200年的42.78%,快速增长达6.72%;学校正式成立后(“十一五”后2年)的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高级职称比例连续小幅下降,比历史最高点2008~200年的42.78%下降了2.99%,但是,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达到退休年龄的高级职务教师数量较多,总体上专任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不断优化(见图2)。

3.专任教师学位层次持续提升

“十一五”期间,引进高学位专任教师以及提高学位层次教师的数量稳步增长,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6~2007学年的62.12%持续上升到2010~2011学年的73.60%,增长率达11.48%,远远超过教育部办学条件指标中合格标准43个百分点。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从2006~2007学年的15.50%持续上升到2010~2011学年的23.50%,增长率高达8%;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从2006~2007学年的46.60%持续上升到2010~2011学年的50.10%,增长率达3.5%(见图3)。

4.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渐趋合理

“十一五”期间,年龄在3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比例从2006~2007学年的36.2%直降到2010~2011学年的27.3%,下降8.9%;年龄在35岁(不含35岁)至45岁之间的专任教师比例从2006~2007学年的41.9%小幅上升到2008~200年的47.1%之后,又小幅下降到2010~2011学年的43.2%,“十一五”期末比期初总体上升1.3%;年龄在45岁(不含45岁)至55岁之间的专任教师比例从2006~2007学年的15.1%上升至2010~2011学年的21.6%,直线大幅上升6.5%;年龄在55岁(不含55岁)以上的专任教师比例从2006~2007学年的6.9%下降至2010~2011学年的4.5%,直线小幅下降2.4%。

“十一五”期间4个年龄段专任教师比例,其中年龄35岁以下专任教师和55岁以上专任教师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在35岁至55岁之间的专任教师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且有大幅增长,年龄结构呈现“橄榄”形状,总体形成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为主,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专任教师队伍(见图4)。

5.专任教师学缘结构保持优良

学校利用地处北京的区域优势和校内政策倾斜,大力引进国内外重点大学、科研机构和著名企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积极支持教师到重点大学攻读高一级学位。从2006~2007学年至2010~2011学年,具有非本校学历的教师比例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缘涉及国内外200多所大学,其中具有“211工程”大学和国外大学学历的占60%以上,专任教师学缘结构一直保持优良。

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一五”期间专任教师结构优化存在的差距及问题分析

学校“十一五”期末专任教师结构优化取得的成效与教育部相关目标、学校“十一五”规划的任务与目标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形成的问题比较复杂,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主要是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基础较弱、环境一般、能力不高等。

1.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基本目标

(1)教育部文件中关于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相关目标。

教育部《关于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人〔1999〕10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05年,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全国高校教师总量基本保持现有规模或稳中略增;在保证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全国高等学校平均当量生师比达到14∶1左右……,教授、副教授岗位占专任教师编制总数的比例,教学科研型高校一般为45~55%,少数学校可以达到60%左右;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一般为30~40%……,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教学科研型高校达到8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达到60%以上……,在校外完成某一级学历(学位)教育或在校内完成其他学科学历(学位)教育的教师应占70%以上。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司函〔2002〕152号,以下简称《方案》)中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内容明确:主要观测点“生师比”等级标准a要求“比附表中合格规定值至少低2,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等级标准C要求“符合附表中合格的规定”。主要观测点“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等级标准a要求“≥50%”;等级标准C要求“30%~40%”。

(2)学校“十一五”规划关于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相关任务与目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校(筹)党发〔2006〕53号,以下简称《规划》)关于在校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等任务与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2000人,其中研究生(含博士生)1000人、本科生11000人;外国留学生300人,中外合作和互换交流培养学生年均110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4500人,其中函授生2000~2200人、夜大生1800~2000人。……到“十一五”末,专任教师总数800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职务)分别为15%和4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达到75%、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25%……。

2.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基本目标与学校“十一五”期末专任教师结构优化成效比较

根据教育部《意见》和《方案》中关于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基本目标要求,对照《规划》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我们在看到优化专任教师结构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学校“十一五”时期在生师比、高级职称比例、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比例等方面的主要成效与学校的预定目标和教育部的相关标准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到“十一五”期末,与《意见》生师比14左右的目标相比,学校的生师比15.7偏高;与《意见》、《方案》(a等级)以及《规划》确定的高级职称的比例、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比例目标比较,学校的高级职称比例、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比例差距还很远;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见表1)。

3.学校专任教师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现状不容乐观。面对知识经济下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应该清醒认识到专任教师结构中所存在的差距是多方面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报告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基础较弱。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原两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一方面,原两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与大学的要求相比,在生师比、高级职称比例、学位结构比例等方面客观上偏低;另一方面,大学筹建过程中专任教师队伍总量的剧增,更多考虑的是量上的满足,导致实现了“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缓解严重缺编的状况”的目标,但是专任教师结构的基础无太大的改观。这一因素制约了学校“十一五”时期专任教师队伍的发展,并将持续影响今后更长的一段时期。

(2)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环境一般。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支持的政策优势不突出,尊重知识、依靠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不浓厚,鼓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教师发展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等不健全,严重影响人才引进和人才成长,对专任教师结构的生师比、高级职称比例、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等因素造成直接影响。

(3)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能力不高。

学校“十一五”规划中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专任教师总数、高级职称(职务)比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等相关目标任务均未实现,虽然其中原因复杂,但仍然反映出科学规划、计划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并严格实施的能力不足;全面统筹考虑建立健全专任教师引进、培养、考核、聘任、退出等机制的能力不高,突出表现为制度建设总是处于被动、滞后、临时状态,缺少主动性、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未能保证具体落实各项专任教师结构优化保障措施;加快推进学校教师职务聘任改革等人事制度改革的能力不足,各项改革工作进展缓慢,严重影响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的优化等等。

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结构的几点建议

在新形势下,针对当前学校面临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基础较弱、环境一般、能力不高等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专任教师结构,从观念更新、规划引领、制度保证、改革推动等方面入手,推动学校“十二五”时期专任教师结构优化再上新台阶。

1.观念更新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发展的新的战略机遇期,新的形势对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不断涌现新的问题。学校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从战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主动适应师资队伍发展的时代要求,最大限度优化专任教师结构,推动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

2.规划引领

科学的规划能够引领师资队伍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时期,学校要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成绩与不足,透彻分析背后的原因,深入研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结合学校实际,科学规划“十二五”期间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目标与任务。

3.制度保证

全面实现规划的目标与任务必须要有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制度作保证,并严格、有效、灵活执行。学校要围绕规划确定的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目标与任务,努力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断强化考评机制,建立健全经济、环境、生活保障机制,并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确保制度的约束和限制作用,以保证由科学设计、有序衔接的各项制度建立的系统在临界的范围内规范、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