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子测量行业发展报告范文精选8篇电子测量行业发展报告范文精选8篇

电子测量行业发展报告范文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6:35

电子测量行业发展报告范文第一篇

1、模拟产品数字化。数字测量与模拟测量相比拥有巨大优势:数字测量仪器能够捕捉单次瞬时信号,具有多种触发功能且测量精度高。最重要的是,统一按照一定规则获取的数字化的信号信息可以在后续进行复杂的处理和分析,模拟产品数字化可以大大提高测量仪器的操作便捷度和精度,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功能模块化,系统平台化。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单一测量很难满足

用户的基本测量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将多个测量功能分模块封装,再根据需求进行模块化调用。模块化结构通过共享的元器件、高速总线和用户自定义的开放式软件,将整个系统打造成多功能平台,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使用效率,增强技术复用性,满足多功能自动化的测量要求。

2、技术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简化操作流程、优化用户体验,将成为另一技术发展趋势。如给示波器、分析仪等设备加入机器学习模块,可以使设备本身对待测信号的特征和使用需求加以记忆,大幅提升分析速度。另一方面,智能可编程电子测量仪器将逐渐成为测量仪器行业发展的新主流,给用户提供智能化编程接口,改进测量流程,提升产品的功能扩展性,满足更多测量需求,实现自动转换量程、自动调节、自动校准、自动记录、自动进行数据处理、自动修正等自动化运行功能。

3、硬件产品软件化、虚拟化。常规的仪器都包含信号采集、信号分析、信号存储、结果显示等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电子测量的理解不断加深,在精简仪器的过程中提出了虚拟仪器的概念。在虚拟仪器中,硬件仅完成信号采集和信号存储功能,由软件完成信号分析和结果显示,通过软件来决定仪器的分析功能和操作界面,这样不仅可以加速测量系统构建,还可解决受硬件条件制约而不易解决的诸多测量难题。以恩艾(ni)为代表的仪器类企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虚拟仪器上,并取得了高实用性高性价比的产品成果,硬件产品软件化成为测量仪器发展的趋势之一。

原文标题:2021年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硬件产品软件化是趋势之一「图」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电子测量行业发展报告范文第二篇

通信及工业研发需求是否仍然上行?

截至2021财年,是德科技商业通信业务收入占比,为最大收入来源,电子及工业制造业收入占比。我们认为上述行业的研发支出是促进电子测量行业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通信:需求依旧景气

我们认为下游应用行业研发需求将仍然保持增长趋势。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1,2020年,全球研发投入增长约6%(我国增长,美国增长)。疫情虽使部分行业研发预算承压,但高技术行业研发需求仍较为强劲。全球研发增长主要由信息通信iCt服务()推动,其次是健康()和iCt生产()。受疫情影响,部分产业的研发投资都出现了下降: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化工()。

60%收入来自下游产品研发环节测试,研发高投入是公司增长的保障。我们认为全球研发支出保持增长态势为是德科技业务增长提供良好土壤,根据公司公告,是德科技约60%收入来自于下游产品研发环节测试。我们认为,下游行业的研发支出较资本开支具备更好的稳定性与更高的增速,是德科技在全行业中具备更全的产品矩阵与研发环节协同测试能力,能够不断把握技术迭代趋势。

我们认为,源于研发环节的毛利率水平通常高于制造环节。研发环节中,电子测量设备使用者大多为工程师,对于产品精度需求要大于价格需求,而制造环节使用者多为生产人员,对价格更为敏感。此外,研发测试环节往往需要一套设计更加完备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并会涉及协同研发,对企业高端化产品具有更强需求。

4G到5G时代,通信研发支出不降反升。5G周期下,通信及电子行业研发支出并没有因基站的建设需要大量资本开支而减少。根据我们对是德科技在商用通信领域客户研发支出梳理,通信基站大客户如爱立信、诺基亚2021财年研发费用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提升;通信芯片模组厂商高通、英特尔研发费用增速较上年提升。

通信行业资本支出周期更有弹性。通信行业资本开支往往涉及基站的建设、实施运维等,随项目生命周期变化有着较大起伏。而研发环节主要涉及信号采集、稳定性测试与参数调节等,较资本开支有着更大稳定性。以通信巨头爱立信为例,其资本开支增速波动较研发支出更为明显。我们认为对于电子测量公司而言,同研发环节绑定是公司成长的重要举措,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下游客户需求,增强产品场景适配性。

基础设施草案促进通信对电子测量需求。2020年以来,美国参议院、众议院与总统均提到了基础设施建设草案。如2020年众议院民主党提出了价值万亿美元的基建议案,其中特别强调1,000亿美元将用于宽带升级。2021年12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两党基础设施法案》(BipartisaninfrastructureLaw),项目共计1万亿美元,其中提到要在全美新建500万个充电桩,并将650亿美元用于改进宽带建设。我们认为政策层面对于行业的支持也是促进是德科技与电子测量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立CSG战略,抓住5G全生命周期机遇。是德科技5G技术栈已覆盖了硬件产品、嵌入式软件、连接、测试与安全工具等。根据是德科技2020财年投资者推介材料,是德科技2020年已提出了90个解决方案,参与了900+3Gpp标准的制定,全球已拥有1,000名员工负责5G相关业务。目前,是德科技已能够为大多5G产业链企业提供研发测试。

成功为日本5G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是德科技曾全程参与日本5G基站建设,从研发到部署优化都发挥了较为关键作用。同时,是德科技在日本建立了研发机构,以更快响应当地研发需求,同芯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共同制定相关标准。

电动汽车及制造:后来居上

电子测量行业发展报告范文第三篇

如何看是德科技当前估值?

截至北京时间5月13日,是德科技p/e(ttm)为倍,是美国国家仪器的倍,22年初至今平均倍。从盈收层面看,是德科技FY21收入49亿美元,同比增长;净利润亿美元,同比增长,净利率,提升。美国国家仪器FY21收入15亿美元,同比增长;净利润8,932万美元,同比下降,净利率,下滑。

我们认为当前是德科技业绩的“断层”来自于市场对其下游用户研发周期的疑虑以及对疫情的担心,但正如我们分析,无论是下游需求或是电子测量行业对疫情的抗风险性均较强。此外,我们认为是德科技与美国国家仪器产品形态间的差异也是差异的来源之一。美国国家仪器软件业务开展较早,且拥有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第一代开发于1968年),能够支持python、C++、matLaB等多种主流编程语言。是德科技的pathwave较LabView发展较晚,且应用领域相对较窄,仍处于发展阶段。从毛利率水平看,是德科技FY21综合毛利率,美国国家仪器,仍有较大差异。

niLabView开创了图形化编程先河,当前市场地位稳固,是德科技也针对性推出了BenchVue软件,以结合其硬件提供便捷的原型测试与验证功能。我们认为随着海外疫情影响减弱,供应链弹性恢复,是德科技整体p/e有望进一步提升。

我们选取标普500指数同比增速进行衡量,该指数能够基本反映全球工业情况、并同时覆盖交运、金融等行业,较为全面。同标普500同比增幅相比,是德科技股价同比涨幅具备一致性,但“弹性”更强,我们认为主要由于是德科技下游行业集中在通信、先进电子研发等环节,更加强调研发效用比。

我们选取了是德科技、美国国家仪器与其下游客户波音公司股价同比增幅作为对比。2010年-2017年前后,是德科技、美国国家仪器、波音公司股价同比涨幅波动同标普500指数波动较为一致,我们认为主要由于当时电子测量行业产品形态仍以硬件产品为主,电子测量需要随下游新场景的变化不断推出相应新产品。2017年-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全球供应链、制造体系受到一定程度挑战,此时美国国家仪器软件业务占比持续上升,波动较小,而以硬件产品为主的是德科技波动较大,波动幅度与其下游客户波音公司较为一致。

什么决定了电子测量行业“审美”?

是德科技在2017下半年-2020年初快速成长,平均p/e在90x左右。2018年前后,是德科技通过并购+自研方式不断扩充产品矩阵,实现收入快速放量,增速维持在20%以上。2Q18是德科技p/e维持在105x-115x之间。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是德科技亚太地区业务收入占比出现下降趋势,是德科技盈利能力受到影响,但由于软件化进行持续推进,收入增长受影响较轻。2022年,美国制造业企业开始回流,我国国产化替代加速,是德科技亚太地区业务收入占比持续下降。收入增长也受到一定影响。

我们认为对于电子测量行业可分为两阶段进行探讨。第一阶段,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形态以硬件为主,整体战略为扩宽产品矩阵+拓展应用场景并进。该阶段公司仍处于成长期,随着高端化产品推出,公司平均产品aRpU持续提升,带动业绩放量,认为合理p/e在90x左右。第二阶段,公司为适应下游不断变化的应用场景,同时出于对毛利率等财务指标的考虑,会逐步将整体产品形态向软件切换,通过订阅增值服务方式为下游用户提供二次开发端口。我们认为该阶段公司业务逐渐走向成熟,p/e可采用十年期国债等无风险收益率倒数来测算,即:p/e=1/(国债利率)。2000年-2022年5月13日,美国国债长期平均实际利率约为,因此一般情况下,电子测量行业成熟阶段p/e=1/左右。

从业务结构本身探讨,2021年底-2022年5月11日,ni的p/e(ttm)位于50-56x之间,约为是德科技的2倍左右。就电子测量行业本身而言,下游行业较为分散,且收入核心驱动在于研发环节,能够实现可复用、可二次开发的软件是拓宽行业应用的可行方案。ni推出的LabView可将研发工程师开发速度提升9倍,相似产品代码复用率在80%,标准化程度较高,扩展了应用场景,同时抬升了tam。

回顾我国,如何看待当下电子测量市场?

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带动作用明显。1Q2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较制造业投资增速高,是制造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的核心支撑。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和30%,高于制造业总体投资增速。我们认为电子测量本身属于高技术制造业核心环节,且电子测量设备通常作为下游客户的固定资产,应用场景景气度持续上行是电子测量发展的必要保证。

长期看,我们认为发展高端化产品仍是我国电子测量行业发展“主旋律”。回溯是德科技发展路径,提升产品力,加大产品检测精度为是德科技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我国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企业发展普遍较晚,且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内市场对中高端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国产替代、自主可控需求也日益强烈。正如我们所分析,5G通信、电动汽车稳定性测试等新场景是未来行业“重头戏”,快速提升自身产品能力,加速抢占市场将成为国内电子测量厂商发展战略。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电子测量行业发展报告范文第四篇

国产企业近年来收入规模迅速增长,市场份额明显提升。从全球电子测量仪器市场格局来看,2018-2021年中国代表企业普源精电、鼎阳科技市场份额均大幅增长,其中普源精电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从2018年提升至2021年的,近三年市场份额提升近70%;鼎阳科技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提升至2021年的,市场份额近三年实现翻倍增长。

2018-2021年国产代表企业在全球电子测量仪器业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此外,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普源精电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提升至2021年的;鼎阳科技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提升至2021年的。

2018-2021年国产代表企业在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业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子测量行业发展报告范文第五篇

第一节中国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产量分析及预测

一、电子测量仪器总体产能规模

二、电子测量仪器生产区域分布

三、2017-2021年产量

第三节中国电子测量仪器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中国电子测量仪器需求特点

二、主要地域分布

第四节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价格趋势分析

一、中国电子测量仪器2017-2021年价格趋势

二、中国电子测量仪器当前市场价格及分析

三、影响电子测量仪器价格因素分析

四、2022-2027年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价格走势预测

电子测量行业发展报告范文第六篇

电子测量简介-行业概述

电子测量仪器是以模拟电路技术、数字电路技术为基础,涵盖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总线技术等多学科融合的高精尖测量设备或系统。其用途是对电特性进行定性或定量测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电子测量仪器的产品种类繁多,一般可将其分为专用仪器和通用仪器两大类:专用仪器是为某一个或几个专门目的而设计的,如电视彩色信号发生器;通用仪器是为了测量某一个或几个电参数而设计的,可以用于多种电子测量。电子测量仪器的技术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关系到国家在众多高科技领域中的能力,同时也是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测量仪器呈现出智能化、软件化等新的发展形态。

电子测量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发展历程

电子测量行业起源于德国,20世纪60年代迈入现代化、智能化的发展阶段,国外工业化水平高,电子测量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国内电子测量行业起步较晚,历经第一次发展、衰退期,正迎来第二次发展机遇。

电子测量行业发展报告范文第七篇

电子测量是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电子测量仪器是电子装备科研、生产、试验的关键设备,是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在通讯、半导体、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消费电子、航空航天、教育科研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电子测量行业需求快速增长,行业呈现智能化、软件化的新趋势。

下游需求增加叠加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国内厂商成长空间广阔电子测量行业主要应用于工业场景,随着中国工业化步入快车道,国内电子测量仪器需求持续增加,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中国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在2015-2019年间由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2025年达到亿元,保持增长态势。

中国电子测量市场目前由国外厂商占据主导,国外工业化起步较早,下游需求带动电子测量行业快速发展,国外龙头厂商经过多年积累,在产品线布局,产品性能、技术工艺、品牌地位等方面领先国内厂商,获得较高市场份额。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和政策大力支持,国内厂商近年来加速追赶,通过完善布局、打磨技术、自研芯片等途径,在产品技术方面持续缩小与国外龙头的差距,并以高性价比、本土化服务优势和较强的行业knowhow能力进行差异化竞争,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加速国产替代,未来几年内国内电子测量仪器厂商具有广阔成长空间。

电子测量行业发展报告范文第八篇

源于Hp“车库文化”,历久弥新

Hp阶段:诞生于车库,成长于战争,突破于商用市场

20世纪30年代初,电子测量巨头由车库中起步。斯坦福毕业的戴维·帕卡德和比尔·休利特于1934年结为密友,几年后在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爱迪生大街367号创建了工作室,并成功研发200a音频振荡器。

1937~1939年,电子测量初代产品面世。1937年,比尔和戴维创办了一家电子测量公司(日后软硬件巨头Hp公司前身),并在接下来的几年成功研发了电阻—电容音频振荡器,用于测试声音设备的电子仪器。该产品在振荡器设计在稳定性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其原理也为日后的谐波分析仪和多种失真分析仪奠定了基础。

步入1940s,电子测量仪器广泛用于战争,大量订单促进Hp快速成长。1941年Hp同wrightField(如今的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签订了第一份政府合同,并于1943年通过a型信号发生器(为海军研究实验室开发)和雷达干扰设备打入微波领域,成为信号发生器市场领导者。1948年,公司发布了首款商用微波产品。

“Hp之道”创立,逐渐走向全球化。1950s初,比尔和戴维确定了Hp经营目标,并于1957年11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1959年,Hp在德国布林根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制造工厂,开启国际化进程。

战后经济快速恢复为商用市场打开大门,电子测量迎来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Hp开始涉足医疗电子分析等商用市场,且成功推出了8551频谱分析仪,每月为公司带来超过100万美元收入的首款产品。1963年,Hp推出第一款能够以指定频率精确生成电信号的合成器5100a,该合成器后来被naSa用于1969年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