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十篇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十篇

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7:14

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篇1

1苏州地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本文以苏州市职业大学和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学校的机电系数控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这个专业在两所学校均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代表着学校专业建设的较高水平。采用网络资源搜索、问卷调查结合学生访谈的方法对这两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现阶段苏州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情况和课程设置方向。苏州市职业大学数控技术专业自1998年开设以来,共招收了12届学生,培养出9届毕业生共858人,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在课程设置体系上按能力机构分为四大平台,包括通识教育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能力课程和拓展课程。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含10门必修课程,除计算机基础课有34课时上机操作之外都以讲解为主。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含12门必修课程,实验课和上机实践课时分别占总课时的4.6%和5%。职业技术能力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均含5门必修专业课程。这5门课程按主要岗位职业特定能力,以项目要求和作业流程所涉及内容分模块制定,学生按不同专业方向选择模块进行学习,其中含有10周时间的综合实训课程。拓展课程包括专业能力选修课和跨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属于选修课程性质,总学时208。各平台学时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中不难看出,总学时为1752,符合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总学时数在1600~1800的标准。除实际训练课程外,实践课程比例偏低,素质拓展课程占总课时比例偏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开设于2006年,虽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几年的大力投入,已经发展成为省级特色专业,目前在校生888名。在课程设置上按照知识结构构建课程体系,即公共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模式分成七大类:公共必修理论课程、公共必修实践课程、专业必修理论课程、专业必修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其中公共必修理论课程有10门课程,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课课时比例为2.9:1;公共必修实践课程总学时206,主要包括军事理论、入学教育及社会实践,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课课时比例为0.37:1;专业必修理论课程总学时688,其中实验实践课学时224,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课课时比例为2:1;专业必修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制图测绘和专业实训课程,总学时300;专业选修课程有13门课可选修,规定必须修满6门课,总学时为192,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课课时比例为3:1;公共选修课程分成7个类别,包括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和语言文化类、艺术素养类等,总学时128,规定要修满四门课;素质拓展课程包括学生听取学术报告、讲座,通过考试取得公共类或专业类技能证书,所得学分可折算相应公共选修或专业选修学分,不计课时。各课程种类学时数据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知,总学时为2198,略高于规定学时。总体来说,除选修课外,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在2.5:1,但素质拓展课程内容比较单一。

2苏州地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情况调查研究本调查以两所学校2010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为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能力培养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分,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95.7%。

2.1主要情况分析课程体系方面,多数学生对课程结构、课程分类方面满意度较高;78%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现行课程体系能够满足学习的需要;67%的学生认为无论按照知识结构还是按照能力结构编排课程体系相差不大;83%的学生认为分模块教学能很好体现专业特点和学习方向,对上岗就业有帮助。课程内容方面,多数学生认为校内实践课程比例偏低,82%的学生认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最好是1:1;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校外实训满意度高,感到能获得知识和必要的工作经验,但认为校内部分实训课程过分强调技能训练,对技术要求不高,没有创新性;87%的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程、基础知识课程有一定实用性,对工作有帮助;52%的学生认为文化基础课程、选修课程面不够“宽”,有必要增加选修课程的门类供选择。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回答的重要度和满足度结果(按满分100计数)如表3所示:能力培养方面,只有37%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对“你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排序结果为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工作能力培养方面,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工作能力排序依次为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2.2主要结论分析

2.2.1课程设置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按知识结构设置课程,要体现加强基础理论,突出核心课程,反映出一定的知识覆盖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按能力结构设置课程,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加强专业技术课程,开发隐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3]。“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块化教学正是基于就业岗位的职业特定能力设置的课程结构。

2.2.2注重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对模块教学认同度较高。苏州市职业大学数控技术专业建立了“厚基础,分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对模块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强调知识的联系与衔接。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在学时上向专业课程“倾斜”,建成4项精品课程,保证教学效果。

2.2.3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建设苏州市职业大学数控技术专业与校外12个公司合作建成校外实训基地。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校外7家外资企业建成校外产学研基地,双方在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专家指导、订单式培养、提品研发、技术推广、教师培训、员工培训和科研开发等项目上展开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2.2.4实践课程比例偏低,校内实践课程质量不高无论是公共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大部分课上还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影响教学效果。以本专业为例,两校校内实践课程学时都在300左右,其中钳、车、铣加工实习,mC加工实习等课程技术含量不高,学时长,与实际工作相关度不高,与企业需求脱节。

2.2.5文化基础课程被“弱化”,选修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质量不高在访谈中得知,高等数学课程从原来的128学时压缩至56学时,部分数学教师因学时不够而改上一些选修课程。李毳毳在硕士论文《因子分析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应用研究》中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课,其教学质量对各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性方面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两校中,选修课程特别是公共选修课程随意性较大,课程质量得不到保证。而素质拓展课程要么是选修课程的另一种称呼,要么是为了凑学分而设立的考证和听讲座。在访谈中学生认为某些技能考证只是一种形式,与现实工作内容差距太大,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2.2.6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足课程设置在培养学生知识构建和技能培训方面起明显作用,但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还有所欠缺。学生对部分课程重要度和满意度显示,学校所教知识和技能对多数学生有用,能够理解关于经验层面的知识和技能,但这些知识和技能并不都能潜移默化为能力。就业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基本工作能力不够、知识迁移能力不足、自主创业能力不强。

3苏州地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情况的思考与延伸

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篇2

关键词:云南省成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按一定标准选择和组织起来的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各种内部关系,主要包括各类课程的比重,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配合和相互渗透,以及课程内容的排列顺序。①一般课程结构按课程类型可以分为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按课程与专业的关系可以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按课程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成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是在职中小学教师获得学历和文凭的最主要的学历教育方式,以函授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自学、定期面授、作业、考试及毕业论文等几个教学环节。成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通常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即通常所说的高中起点本科(高起本)、高中起点专科(高起专)和专科起点本科(专起本),本文主要对云南省普通高校中的成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专起本)的课程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云南省成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综合了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师范函授教育的八个专业的课程结构的现状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这八个专业分别是语文、历史、地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其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

表1八个专业的课程结构表:

注:此表原始数据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专业教学计划(2008年)

从表1可以看出,八个专业平均开设的课程总门数为18门,共72个学分,共2365个学时,其中面授学时约为591个学时。②首先,从课程类型来看,在它的课程结构中,公共课开设2门,占11.1%,4个学分,占6.1%,222个学时,占9.4%;基础课5门,占28.3%,25学分,占35.1%,817个学时,占34.5%;专业课6门,占33.3%,24学分,占33%,78时,占33.4%。其次,从课程与专业的关系来看,选修课开设4门,占21.5%,约14个学分,占18.9%,429个学时,占18.1%;其余则为必修课,即必修课开设14门,占78.5%,约58个学分,占81.1%,1936学时,占81.9%。最后,从课程组织形式来看,在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只有毕业论文是以活动课程的形式展开,其它课程都以学科课程的形式展开。所以,活动课程1门,占6.3%,5学分,占6.9%,132学时,占5.6%;学科课程则为17门,占93.7%,67学分,占93.1%,2233学时,占94.6%。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总结出如下问题:1.公共课偏少,基础课和专业课多。公共课,也称通识教育课程,是我国各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社会科学类、工具技能类、军事体育类等。基础课,教授每个专业学员应该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课,教授各专业学员必须掌握的该专业的核心知识或技能。从上述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课程门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及其比例上来看,公共课课程设置偏少,而基础课与专业课课程设置多。2.选修课少,必修课多。必修课,指高等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通常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核心课。选修课,指在高等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从上述选修课与必修课的现状分析中发现必修课远远多于选修课程。3.活动课程少,学科课程多。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③。活动课程,侧重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课程,主要特点就是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从上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活动课程的设置很少,而学科课程设置过多。

二、云南省成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专起本)课程结构改进思路

1.适当增加公共课,压缩基础课和专业课。适当增加公共课,在加强政治理论课和工具技能类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一些人文科学类课程,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压缩基础课和专业课,但不能一味压缩,要根据专业的特性作出合理科学的课程安排,成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毕竟是学历教育,以获得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为前提,它的课程结构要体现系统全面的学科知识,压缩基础课和专业课并不是要打破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是要通过合理科学的课程安排,在适当压缩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同时,保证学科知识的系统和全面。

2.适当增加选修课,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不同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已经开始选修课程的开设,只有更全面地掌握不同的知识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游刃有余。而成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中选修课的开设,正是给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全面获取知识的平台。

3.适当增加活动课程,压缩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注重实践与操作,而学科课程则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适当增加活动课程,减少学科课程,即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使学生在实践和操作中不断思考,不断完善,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活动课程在以毕业论文撰写或设计的基础上,可增加诸如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多媒体的应用、课件的制作与设计等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紧密联系的相关课程。

三、结语

课程结构作为课程的核心所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结构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云南省成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是对普通高等师范教育的有力补充,是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获得学历,提高自身水平的最主要途径。在云南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成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只有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时俱进地调整其中不适应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的地方,才能保证成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的质量,在促进中小学教师成长的同时,也间接保障云南省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云南省成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专起本)作为成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的主要层次,在对其课程结构进行分析时,要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指导,适当制定出符合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课程结构。具体思路在于,适当增加公共课,压缩基础课与专业课;适当增加选修课,压缩必修课;适当增加活动课程,压缩学科课程等几个方向。

注释:

①程凯,李如密.成人教育教学论[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9:82.

②面授学时和自学学时比为1∶3,所以面授学时为总学时的1/4。

③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2.

参考文献:

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篇3

关键词: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公式推导教学反思

高中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等差数列是职高数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数列之一。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则是等差数列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前承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后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在探究并获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中蕴含着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其他的数列有着很大的启发与示范作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2.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结构特点,并能够熟练应用。

(二)能力目标

由公式的推导提高归纳、类比,提升运算变换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通过介绍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探究并获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初步应用学难点。

(二)教学难点

“首尾配对法”一推导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上做了六个教学环节,四个问题引导的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利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全班同学自发捐款”引入新课,从而提出问题一:如果第一个同学捐5元,第二个同学捐7元,第三个同学捐9元,若共40个同学,则全班可获得捐款多少元?

反思一: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由于这个问题上节课已经留做思考题,大部分人都已经思考并预习了,因此可以利用“首尾配对法”求和,学生积极性很高。

教学环节二:互动探索,研究实质

问题2:已知等差数列故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

反思二:在修改前的设计上考虑到书本上用两种方法来得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对于职中生来说,用两种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很困难的事情。大多数的学生只能写出一种方法:用“首尾配对法”来得到公式,因此修改之后只用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改动在试讲中的效果突出。

教学环节三:基础知识与形成性练习

原稿:练习题:2(1)

修改后:练习题:2(1)把1000改为10,然后改为100,再1000。

反思三: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修改前的练习题数字偏大,对于职高学生来讲,计算能力普遍较差,故把数字改小,便于学生计算,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环节四:总结提炼,升华认识

原稿:课堂小结:

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得到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在探究过程中得到了一种重要的求和方法:“首尾配对法”。

修改后:课堂小结:

一个公式:Sn(n-1)d]/2

一种方法:“首尾配对法”

一种思想:由特殊到一般的证明方法

一点思考: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否还有别的形式,如果有是什么?

反思四:修改前的总结没有清楚明确地总结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没有升华认识,修改后的总结更加清楚地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加以提炼。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说明中,通过试讲及修改的全过程,我发现教师在设计各种问题时,除了要注意问题难度的设置是否恰当之外,还应切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正迁移。

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篇4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58-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卫生管理专业从学位教育的层面为适应我国卫生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而培养职业化卫生管理人才。因而,加强专业建设,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色,满足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当今的主题要旨。但是由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广西发展的时间还不长,缺少统一的专业培养标准,各个高校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各有不同,为此,本文选择了广西开设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等4所高等医学院校为考察对象,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为广西卫生事业管理的发展探寻道路。

一、对象及方法

(一)对象

广西开设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4所高等医学院校: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

(二)研究方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收集4所高校最新修订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对各校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学制学位、课程课时设置、专业实习等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办学主体、学制及学位

4所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办学主体各不相同,广西医科大学由信息与管理学院主办,桂林医学院是由人文与管理学院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由公共卫生学院主办,广西中医药大学是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办。4所院校都实行四年制培养,均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均为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卫生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必要的医学知识,能够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但同时其中有部分院校还有所倾向,广西医科大学和桂林医学院均倾向于培养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4所院校均要求具备“医学+管理学”的知识结构,此外还有其他要求,如广西医科大学提出需要具备必要的经济学知识;桂林医学院还需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

(三)课程设置

1.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情况

由表1可见,4所院校必修课总学时中位数为2408.5学时,广西医科大学的必修课总学时最高,为2996学时,右江民族医学院为最低,为1976学时。所研究院校的医学类课程总学时中位数为443学时,最高值为桂林医学院684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24.57%,最低值为右江民族医学院0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0.00%。4所院校实践课必修课总学时中位数为611.5学时,其中最高值广西医科大学987,占必修课总学时32.94%,最低值为右江民族医学院440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22.27%。

由表2可知,4所院校在学分构成情况存在一些差异,4所院校的总学分中位数为182学分,最高值为桂林医学院215学分,最低值为右江民族医学院169.5学分。必修课总学分中位数为135.75学分,最高值是广西医科大学154学分,最低值为右江民族医学院10分。专业实习学分中位数为22.5学分,最高值是右江民族医学院40学分,最低值为广西医科大学18学分。

2.专业课课程情况

专业课程主要是基础知识在卫生领域内的运用,4所院校的专业课必修课开课门数最多的是桂林医学院,共20门专业课课程。其余3所院校均开设了13门专业课课程。4所院校中,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社会医学的开设率达100%,有75%的院校开设了医疗保险学、卫生政策性、卫生法学。但这些课程的学时安排差异都较大,例如卫生经济学课程,4所院校均开设,学校设置学时最高值为72学时,最低值为45学时。

3.实践情况

实践主要由课堂实验、暑期见习、“三下乡活动”、临床见习、毕业实习(专业实习)等几方面组成。课堂实验的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验室上机操作等。暑期见习时间一般为2-4周。“三下乡活动”主要由学校团委组织安排。临床见习是课程安排的一部分,安排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毕业实习一般由学院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在所研究的4所院校中,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时间中位数为30周,时间最长是右江民族医学院40周,最短是广西医科大学18周。

三、讨论与分析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属于比较新兴的专业,全国各高校开办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的培养模式。在所研究的4所院校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一)办学主体不统一

4所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办学主体各不相同,广西医科大学由信息与管理学院主办,桂林医学院是由人文与管理学院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由公共卫生学院主办,广西中医药大学是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办。另外知识培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的注重方法学,技术技能的培养,有的注重系统知识理论的、宏观知识的培养。

(二)培养目标基本上体现一致性

4所高校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共性,总体目标均为体现为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卫生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必要的医学知识,能够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但各高校在设置培养目标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培养人才类型各不相同,广西医科大学和桂林医学院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右江民族医学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培养的是高级管理人才。但是右江民族医学院的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并不一致,课程中除了现代医学导论,无其他医学课程安排,与要求掌握必要的医药知识的培养目标相矛盾。

(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在课程设置方面,选修课及专业实习所占比重较低,必修课比重较大,导致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医学课程开设相对随意,简单叠加,未经整合

广西医科大学与桂林医学院医学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的比重较大,桂林医学院还开设了妇产科学和儿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设置了外科学,广西医科大学设置了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课程,而右江民族医学院则只设置了现代医学导论课程。这些医学课程内容冗长,所占课时比重大,掌握这些知识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时间。另外医学课程教材陈旧,医学课程教材沿用医学专业教材,没有专门为卫生专业管理学生专业的医学课程教材。

3.专业课程各类课程开设一致性较高,但课时存在差异

专业课程主要开设有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社会医学,卫生统计学等。对于卫生管理类基础课和专业课,各院校的认知和理解都比较一致,课程开设的一致性程度也较高,但因学院的各自特点和实际需求,学时设置差异也比较大,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

四、建议与对策

为实现广西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目前的现状,必须制订适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科学化,加强实践应用等。

(一)规范办学模式,明确培养目标

广西公共卫事业管理人才培养首先应立足广西,培养适合广西卫生事业发展的公共卫事业管理人才。为实现这个培养目标,首先应规范办学模式,注重方法学和理论的平衡,使培养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不仅具备在卫生事业岗位工作需要的技能,也能拥有宏观的卫生管理知识,具有长远的,全局的眼光。

其次要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学校的学科结构、办学层次、社会服务方面等设置具有自身培养特色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来制定课程门类、顺序和课时设置,让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具有时代性,社会宏观环境的变化、卫生改革实践、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管理人员的要求、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化等。

(二)课程设置科学化,加强实践应用

课程内容应与培养目标相统一。首先对医学课程进行整合,并精编医学课程教材,合理分配医学课程所占学时与基础知识课程、专业课程的比例。其次对医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要求及所占比例合理分配,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同时,加大选修课比例,适当加入公共礼仪课、文秘管理、宪法、民法课程等选修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当延长专业实习时间,专业实习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未学习专业课之前,第二阶段在学习专业课之后,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前有一些工作经验,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广西开展公共卫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时间还不长,需要对目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内容进行的实践和探索,并努力尝试改革,这样才能为广西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管理需要的复合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美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9(3)

[2]周虹,陈正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海南医学院为例[J].海南医学,2012(20)

[3]毛晨佳,许亮文.我国部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现状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

[4]张治国,王立洋.5所高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比较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5)

[5]马月丹,景浩.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

[6]吕本艳,冯占春.新时期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社会医学,2011(3)

[7]钱珍珠,杨云滨.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医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2013JGa121);2016年度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本科课程体系设置优化方案研究”

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篇5

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应用能力;动态考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88-02

随着国家教育的逐步改革,高职高专将实行自主招生,而高等职业教育则要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方式。随着高职院校学生规模的不断增多,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高等数学的教学变成考前记公式,考试套公式,考后忘公式的模式,难以在专业中发挥其工具作用。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体现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结合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我们将通过建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应用能力动态考评体系,促进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转变。我们将高等数学的应用能力动态考评体系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评价。

一、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的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将对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通常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和意志状况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各方面的条件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在学习效果方面总是远远胜过学习态度差的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习态度好的学生表现出吃苦耐劳、勇往直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优良品格,而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则表现出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高等数学课程属于基础课程,是学生认为学习较困难的课程之一,追究其原因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不重视,我们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同时做出适当的评价。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保证学习的必要条件,强调课堂考勤情况,主要考查是否有迟到、早退、旷课。

2.在高职学生中,抄作业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练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需要特别关注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完成的态度以及质量。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必要的课堂笔记是不可少的,这既可考查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也可考查学生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同时也方便学生后期的复习和应用。

4.以小组为单位,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对每部分知识点作归纳和总结,并对每部分知识点配以相应的练习题目,同时对练习题目附上详细的解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数学中符号的排版和使用,熟练操作计算机,为后期的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同时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5.通过单元测试,可让学生知道阶段性复习的必要性,也能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形成良性循环。在这部分评价中,教师一定要公正客观,最好是以量化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能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也让学生体会到付出总有回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结束时的考试评价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都想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而这可以通过期末考试来评价。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除了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期末复习方法也很关键。在考试的过程中还可以考查学生随堂应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试卷的题型中下功夫。

1.考试的形式可以从以前的闭卷变为部分开卷。

2.考试的题型可以从以前单项选择题转变为既有单项也有多项,除了常规的填空题、计算题以外,还可以增加问答题等。

3.考试题目的选择可以是书上的例题,课后的练习,也可以是教师课堂中补充过的,还可以是从学生前面归纳总结的题目中选取等。按以往的常规来说,高等数学的教学与学习到此就算告一段落,大多数学生在这之后,几乎是再也不会看数学,更谈不上把数学这个工具应用到专业中和实际生活中了,为了更好的使用这个工具,尤其要关注教学结束后数学的实时评价。

三、教学结束后的实时评价

常规教学结束后,高等数学教学应以“结合专业,应用生活,兼顾升学”的原则来开展工作。因此在后期的教学活动中,主要以选修课或第二课堂的形式来完成,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自由选择。

1.针对专业开设选修课,要随时同专业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把在专业中需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提炼到选修课中。线性代数适合电子、计算机、物流专业的学生选择;立体几何、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适合机电专业的学生选择;级数和数值算法适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选择;三角函数适合机械类、电子类专业学生选择等。让专业老师从数学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扩展专业领域前沿的知识。

2.针对数学应用开设选修课,数学带给我们的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因此有必要结合生活、工作的实际开设数学选修课,让学生体会学数学不仅仅是会数钱、会算账,而是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matLaB主要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SpSS(或excel)主要用于统计学分析运算、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数学建模就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做出简化的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解析式,通过计算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从而做出理性的选择,等等。

3.针对升学开设的选修课,三年高职的教学完成以后,部分优秀学生希望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对于这部分学生需要系统的讲解高等数学中的多元微积分以及线性代数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更加轻松的面对本科院校的挑选,更自信的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对于不愿意参加选修课的学生,可通过专业课程学习,结合专业谈谈数学的应用或对高等数学中某一认识较深或较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交小论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除了学习数学基础知识,通过数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要想真正的发挥数学工具的作用,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就应时时刻刻的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数学的教学工作就不能因为高等数学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当然对于这三个阶段的评价比例问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专业的不同确定适当的比例分配,尤其是要做好课程结束后的相关评价工作。当然,要做好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工作,就需要我们对目前的教学工作做出实质性的改革,而这也不是一人能完成的,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胜任的。

参考文献:

[1]张康明,肖为胜.高等数学考试改革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1,(61).

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篇6

随着独立学院的出现和发展,独立学院的各个专业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独立学院通常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对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来讲,工商管理专业更要立足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理论基础比其他普通高校要薄弱一些,而比专科类院校要强一些,同时又要突出其应用实践性。社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向的变化,影响着学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而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依据学院的不同定位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体上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培养目标、基本规格要求为基准,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标准,本着起点高、内容新、学时少而精的原则。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限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独立实践教学公共必修子系统即公共基础平台,是全校学生必须修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子系统即学科基础平台,是工商企业管理学科中各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为将在某一学科领域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学生掌握该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专业技术课子系统即专业基础平台,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为从事某一专业学习的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实验、实习等。专业限定选修课设置两个模块“,模块”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特点而设置的选修模块,模块包括管理模块、经营模块、地方经济模块,学生必须在每一个课程群中修满规定的学分数。

三、保证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措施

1.教师配备:数学老师和专业课老师。数学课程是很多独立学院学生非常头疼的课程,因此首先从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教师的配备上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基础课程上,简化数学推导过程,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统计学》和《运筹学》需要由经济管理学院本学院教师主要来讲授其中数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整个进行统计工作的思路,来解释为什么用某种数学方法以及过程,而数学老师和经管院教师讲课的出发点和角度是不同的,另外在教师的安排上尽可能让同一个教师,为同一个专业反复来讲这么课程,这样老师可以更深入地钻研这门课程对于这个专业学生专业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另外也把这几门课程的知识点能够系统地结合起来。

2.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和学生自学,学生上台发挥,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改变传统的老师填鸭式地教学方式,采取各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首先举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而案例教学是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实践理论知识或者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一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1个学分的自学课程,由专业教师来推荐学习课程和学习内容,通过写小论文等形式来进行考察。另外,各门学科增强社会调查的作业布置,让学生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且学生对问卷结果来进行处理和分析,总结成调查报告。

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篇7

工科化实践“公共管理学科工科化”的教学思想是指在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借鉴工程类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等,将工程类学科教学模式的精华吸收到管理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工管结合,培养既掌握管理类学科的理论又掌握工程类学科的技能、既能从事管理工作又可从事技术业务的高素质人才。重庆理工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工科化发展是适应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以及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在“公共管理学科工科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充分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自身发展现状,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教学体系工科化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培养管理与技术结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预期效果。现行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基础理论、方法,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培养目标侧重土地管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重视分析解决问题基本技能的培养,但在理论与技能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而在“公共管理学科工科化”思想指导下,应充分结合工科院校学科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理念,将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培养复合型人才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调整为培养掌握土地管理基础理论、方法,熟练运用工程测量、计算机平面设计与制图等基本技能,具备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设置管理学科与工程学科互补共生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计划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模式的功能和效用高低,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现行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公共课程模块必修学分占总学分的34.1%,学科课程必修学分占21.5%,专业课程模块必修学分仅占19.3%,实践及毕业设计学分占25.1%。所有必修课程中,计算机类、测量类、制图类、数学类课程学分仅占总学分的20%左右,对工程技术的重视力度较弱。在“公共管理学科工科化”教学思想指导下,应充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视技能的认知和运用,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当增加计算机类、测量类、制图类、数学类课程,在重视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同时,加大计算机类、测绘类、制图类、数学类必修课程的学分,提高计算机类、测量类、制图类、数学类课程占总学分的比重,使课程和学分设置由重“管理”向“工管结合”转变。

(三)设置管理理论学习与工程技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是教学工作的实施途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间接影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技能的运用水平。现行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环节中,比较重视教师“教”的环节的软、硬件的配置,忽视学生“学”的环节的软、硬件配置;同时,单一的课程实验教学只能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基本技能,而不能适应如第二次国土资源调查、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等信息技术含量较高的综合性项目的需要。在“公共管理学科工科化”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应从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的理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方向,在教学考核环节应注重土地管理热点问题分析及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工管结合,将技术资源和高素质师资力量充分整合到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综合性、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实践教学科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监督,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全面确保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发挥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统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系统的讲述为主,学生没有从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自主式的探究。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在完成修习学分的任务后,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的认知和整体的运用,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缺乏继续学习的动机。在“公共管理学科工科化”教学思想指导下,应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就业能力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引入研究型教学方法,将学习与研究、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在研究型教学中,学生需要从接受、记忆、理解知识到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整体教学过程,将学生置于教学情景之中,通过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来创设思考情景,通过案例设计来串联各个知识点,通过专题设计来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归纳,赋教学以科学研究的内容,在科学研究中开展教学活动,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改革,实施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良性互动。通过研究型教学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发散式思考,将传递-接受式传统教学模式向传授-接受模式与问题-发现模式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转变。

二、结束语

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篇8

【关键词】学分制模式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

根据吉林医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原则,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将选修课模块分为: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和专业与专业基础类。通过学分制改革模式下公共选修课的问卷调查,对公共选修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吉林医药学院在选修课教学管理上所做的改革与探索,找出存在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加强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保证公共选修课的逐步发展和实施,逐渐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

一、调查来源及方法

对学校5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四年制和五年制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收回问卷48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97.6%。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调查

开展“您对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是否满意”调查结果和表1选修课满意度调查。从学生角度看,选修课开设对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竞争力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99.06%的学生对于开设选修课是满意的。学生对于学校选修课的学分制改革给予肯定的。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开设大量选修课是很有必要的。

2.选修课对医学专业学生的用途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选课动机明确。学生认为选修课:使自己更渊博,扩大了视野(33.2%),补充课内知识(40.6%),培养自己的特长与兴趣(20.5%),修得更多学分(1.2%),还有的学生认为提高了社会竞争力和了解学科进展等。总体来看,学校学生选课的动机是明确的,对公选课是认同的。当代大学生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更要培养文学、社会、历史、伦理、美学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很多学生认为选修课是有利于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展,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3.选修课设置

根据公选课的内容设置原则,学校将公选课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人文社科类模块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新闻传播、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系列讲座等类课程;自然科学类模块涵盖计算机类、化学、物理学、数学、工程技术等类课程;艺术体育体类模块涵盖美学、美育、艺术作品赏析、影视、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类课程;专业与专业基础类模块主要是医学类的一些专业选修课。从问卷中我们发现,80%的学生认为这四类选修课中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课程设置较少,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但实际上,公选课课程的开设一般出于教师个人的意愿,教师缺乏更多的教学投入,也直接造成公选课数量的不足。课程发展中学科种类的不均衡也导致这两类选修课较少。

4.选修课管理

选修课管理主要是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两个方面。通过调查95%以上的学生每次都上选修课。选课老师加强管理,同时选课老师也应变化讲课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出勤率。学校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比较高,学校一共开设了选修课程322门,其中人文社科类69门,自然科学类55门,艺术体育类24门,专业与专业基础类174门。同时学校制定了《选修课指南》。这本指南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选修课教学内容,还能知道学生自我学习和网上选课。

学校制定了非限定选修课管理办法,非限定选修课的学分以学时计算,一般以每18学时课程积1学分。五年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18学分,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不少于3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艺术体育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专业基础与专业类课程不少于6学分;四年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14学分,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艺术体育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专业基础与专业类课程不少于4学分。教务处根据开课计划,对选修课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进行检查,安排专家不定期对选修课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低于70分的课程,由教务处向开课单位和课程负责人反馈整改意见,经整改仍未改观者取消该任课教师非限定选修课开课资格。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高于95分,并具有一定影响和示范作用的课程,学院进行重点建设并推荐参加各类教学奖项评选。

三、讨论和建议

1.加强学校对选修课课程建设的管理与扶持

学校要建立起完善的选修课管理机制,对选修课进行统一科学的管理,合理布局选修课的开设。从目前来看,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课程开设的比较少,可以鼓励教师多外出学习和辅修。目前学校具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100多个,为选修课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教学环境。

2.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种类虽然较多,但范围太窄

吉林医药学院主要是医学和药学专业,医学专业基础与专业类选修课门数多,跨专业的学科门类不多,有些专业的学生选不到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

3.网上选课方式的弊端

网上选课系统负载能力差,学校招生人数日益扩大,学生选课时选课系统容易崩溃。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一抢而空,其他学生感兴趣的课程都选没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拟购买2台教务管理系统网上选课服务器,保证网上选课的顺利进行,分年级分专业选课,保证学生能选到心仪的选修课。

四、总结

学分制模式下选修课课程建设和实践,其目的就在于促进文理渗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制定选修课程时,首要考虑的就是要使所开设的课程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及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充他们的知识面,合理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使公选课的设置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以促使其真正成为必修课程的补充。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发挥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汪军.谈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2012,(3).

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篇9

关键词:概率统计特点方法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概率统计背景和地位

据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概率与统计的内容在新课程中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概率的基础知识为必修部分。选修部分分文理科两种:文科内容包括: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总体期望值和方差的估计。理科包括: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等。这些以前是大学讲授的课程,现如今在中学的教材中出现,充分体现其重要性和实用性。虽然所讲授的概率和统计内容属于简单部分,但是它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认识数学应用性的平台,为学生以后进入大学阶段学习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过度阶段。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概率与统计"的内容和特点分析

(一)统计部分内容

(1)随机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

(2)用样本估计总体包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数字特征,如均值,方差等;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变量的相关性要求利用散点图,来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知道最小二乘法的思想,根据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二)概率部分内容:

(1)随机事件的概念,频率与概率区别与联系

(2)随机事件的基本事件数和事件发生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独立重复试验

(3)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几何概型

(三)教材特点分析:

(1)强调典型案例的作用教科书无论在背景材料、例题和阅读与思考栏目的选材上都注意联系实际。

(2)注重统计思想和计算结果的解释

教科书中突出统计思想的解释,如在概率的意义部分,利用概率解释了统计中似然法的思想,解释了遗传机理中的统计规律。统计试验中随机模拟方法的原理就是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在古典概型部分,每道例题在计算出随机事件的概率后,都给出相应结果的解释或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

(3)注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由于概率统计本身的特点,统计需要分析和处理大量的数据,概率中随机模拟方法需要产生大量的模拟试验结果,并需要分析和综合试验结果,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就显得更为必要。

三、"概率与统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突出统计思维的特点和作用

统计的特征之一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全体数据的性质。因此结果具有随机性,统计推断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但同时,统计思维又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由不确定的数据进行推理随机事件的基本事件数和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同样是有力而普遍的方法。因此使学生体会统计思维的特点和作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以使学生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统计教学通过案例来进行并要注重数据的收集

高中阶段统计教学应通过案例的进行,使学生经历较为系统的数据处理全过程来学习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的方法,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具体的案例也容易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方法的实质,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三)注重对随机现象与概率意义的理解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科学,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由于随机试验结果不确定,导致试验之前无法预料哪一个结果会出现,表面看无规律可循,但当我们大量重复实验时,实验的每一个结果都会出现其频率的稳定性。应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来体会这一点,可多设案例,多做实验来解决

(四)重视对概率模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和其他数学知识的结合

学生学习时,首要的是对各种概率模型的理解和应用,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经历从多个实例中概括出具体的概率模型的过程,体会这些例子中的共同特点,从而理解各种概率模型,并且在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识别模型的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与其他高中数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是相通的,激发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兴趣。

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篇10

关键词:大型企业集团;集中部署;业务数据;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1-0001-03

1大型企业集团集中部署的特点

大型企业集团是指一种以大企业为核心,以经济技术或经营联系为基础,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规模巨大、多角化经营的企业联合组织或企业群体组织。如w大型企业集团,主要从事建设、生产、经营、科研、设计和培训等业务,下辖20多个子公司,现已全部部署eRp系统,由集团总部管控各子公司物资、财务、信息状况。目前w集团对集中管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希望完成eRp系统的集中部署,实现管理的大集中。但大集中非物理集中、非分模块集中和非分区域集中,而是要实现全集中,计划从组织、流程和功能、主数据、接口和权限6个方面进行统一。

w集团eRp集中部署的建设过程中和大集中后,将对原有的业务管理、技术开发、业务流程、数据管理、系统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1.1各子公司业务存在差异

如上述的w企业集团,下辖20多家子公司,则其部署eRp系统是以子公司为单位,故各子公司在集团典型设计的基础上,存在本地化、个性化的差异,按照集中部署的要求,最大限度实现流程标准化,则各子公司的个性化差异将被取消,意味着大量的配置、开发、业务流程将发生很大的调整,对实施的工作量、标准流程与子公司业务紧密结合的程度,用户的适应性都是很大的挑战。

1.2业务数据较大,迁移较难

上述w企业集团集中部署还涉及到新旧系统业务数据的迁移问题,各个子公司大量的业务数据以何种方式迁移,不仅关系到集中部署是否能部署成功,还直接影响到集中部署系统切换阶段用户的业务开展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新旧业务数据的映射关系、工作量大小、工作难度高低等问题,是集中部署面临的最关键问题。

1.3系统接口改造工作量大

目前该集团各子公司eRp系统与系统接口较多,通过一体化平台存在一级部署、二级部署的统推、非统推项目多个,部分子公司的统推系统正在使用一些非统推的接口以满足个性化需求,非统推系统除实现各单位个性化需求外,还同时实现国网统推功能。

集中部署的问题是接口改造工作量大,且大部分系统面临集中部署的功能调整,接口改造难度较大;若系统的集中部署计划与eRp不一致,则相关接口将面临重复改造,工作量将大为增加。

2大型企业集团集中部署eRp的信息化的特点

集中部署模式可以有效支撑w集团实现其战略目标,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整合各大模块所形成的纽带关系,在w公司的集中管理下协调发展,发挥整体综合优势,同时有助于决策层按照集中管理的信息

高效地向集团决策层提供及时、真实的业务信息。

2.1eRp集中部署的要求

集中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一体化的业务过程以及知识和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它不仅强调集团的各个环节的协作,更强调集团总部对于整个集团资源的监控与整合,尤其是eRp管理思想的出现,对于实现集团集中式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便达到集团集中式管理的目的,内部整合企业资源,大幅度提高内部效率,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故w集团eRp集中部署要求在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业务数据、软硬件、系统接口等方面进行整改,以满足集中部署的要求。

2.2eRp集中部署的优势

2.2.1eRp集中部署后会大幅降低eRp系统的维护成本。一个eRp系统在正式切换运行后,系统的调整会从上至下适应企业的管理需求,改变了集中部署前在子公司层维护的成本。

2.2.2降低了系统的建设成本。如果不采购集中建设而是分散建设的话,每个子公司的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投资的总成本将会很大。

2.2.3管理比较容易。由于数据与应用系统的集中,带来了系统管理的集中,与分散在各个子公司的系统相比,集中模式更易进行管理。

3大型企业集团eRp集中部署的信息化的难点

大型企业集团的eRp集中部署工作,不仅是实施一个项目,而且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通过非正式访谈方法,对部分用户进行访谈,归纳总结出大型企业集团实现集中部署的难点以及处理建议方法:

3.1对各子公司差异性的处理

3.1.1系统组织架构标准化的问题。例如:子公司人资的组织管理模块,可能和全国各公司的结构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某些子公司市县单位在组织管理里面是平级结构,而据了解,其他子公司是树型结构,县在市下面。集中部署后对各子公司人资部门的现有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冲击,需要了解各子公司情况,确定合理的组织架构方式,对各子公司在组织架构方面做出大的调整。

3.1.2项目分类及编码标准化。例如:某些子公司的设备模块目前的大修项目分类是按照自身实际业务现状进行分类的,划分为生产性计划修理、生产性非计划修理、生产性计划维护、生产性非计划维护等类别,而其他子公司分为临时检修工单、抢修工单、大修工单、计划检修工单几类,各子公司都不一样。大集中后,标准功能需要和各单位的检修维护业务紧密吻合。总部需调研各子公司,确定标准的项目类型并予以标准化。

3.1.3系统配置的细节各子公司不统一。例如:目前各子公司均是基于总部的典型设计,后期其他项目在各子公司的调整存在差异性,很多功能项的配置和选择是基于各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大集中的部署需要考虑这些差异性的消除,并制定合理的方案予以统一。

3.2业务数据迁移

数据迁移是大集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可能的方案有:

3.2.1老的业务数据不进行切换,划定一个时间点,比如201×年1月1日,在此之前的业务,全部在各子公司旧系统完成操作。201×年1月1日以后的新业务,在大集中切换的新系统中操作。此方案相对简单,但缺点是没有历史数据,不利于统计分析和领导决策,也没有实现“数据延续性需求”。

3.2.2进行历史数据的整体的迁移和切换。该方案满足了“数据延续性需求”,便于统计分析,但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非常大,每个子公司涉及几百G的数据量转换,涉及到数据库模型的统一和全部数据的映射转换。还有旧的业务数据库中,有很多个性化的部分,很多表结构都进行了增强和调整,还有大量的自建表,这些是很难导入新的总部的标准系统内数据库里的。

大集中项目需要顺利实施,必须确定一种方案进行数据迁移,两种方案各有利弊,w集团需权衡利弊后决定。

3.3系统接口改造

w集团涉及的系统接口较多,大集中势必要对总部统推或非统推的系统均进行改造,集中部署,但因各子公司的差异,大集中项目的接口改造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3.3.1接口改造工作量很大。集中部署后,所有的接口将进行改造。从系统的架构关系来看,目前与总部的纵向接口将改造为横向接口,而子公司的横向接口将改造为与总部的纵向接口,同时也要求各子公司要参与新系统接口的开发、测试和联调工作。若以总部统一标准来执行的话,则所有针对各子公司个性化业务的开发代码、业务流程、流转数据等信息要重新开发和部署。目前某些子公司与eRp集成的总部一级部署系统6个,二级部署统推系统18个,非统推系统若干个。接口大类约有500多个,具体的接口有1200多个,全部改造工作量非常大。

3.3.2与系统保持大集中建设步调同步存在一定项目风险。如果系统的大集中和eRp大集中的整体计划不一致,eRp系统集中部署切换时,可能导致接口双方数据差异,势必造成各类接口的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该方案的执行难度较大,不仅涉及到eRp本身大集中的问题,需要从总部层面,开展全部应用系统大集中的一个总体的项目群建设。对项目群的总体管控、质量及进度控制、沟通协调等都提出了很高的管理要求。

4eRp大集中对现有工作模式的变更和影响

w集团实行eRp大集中势在必行,公司在实施大集中项目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在所难免,如何对出现的问题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同时,大集中势必对w集团现有的工作模式带来相应的变更和影响,主要涉及系统的运维模式、系统传输模式、新需求的完善模式。

4.1大集中后eRp系统的运维模式

大集中后,w集团总部eRp运维组和子公司eRp运维组的职责划分和工作配合等运维模式将会发生大的变化。未来系统开发和管理的主要职能在w集团总部,功能支持和数据管理绝大部分工作也在w集团总部,业务支撑一半功能在w集团总部,另一半在子公司。w集团总部运维组和子公司运维组之间的工作配合模式、工作流程和具体的职责划分,将会进一步明确,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协调和管控工作。两级运维组出现的分歧和意见,将明确专人来统一协调、统一定调、统一解决。

4.2大集中后eRp系统的功能修改、权限变更传输模式

eRp系统的变更请求传输、权限维护集中到w集团总部。则各子公司目前内部定义的传输模式需要发生质的变化,由w公司总部定义一套系统传输的规范传输的检查机制,包括系统测试步骤、线外单据签字等环节,保证子公司业务顾问与总部运维人员的有效配合,保证线外与线内统一。同时,各子公司需保证传输工作配备的文档管理,以便总部备查。

4.3大集中后eRp系统的新需求完善

目前各子公司各业务部门经常会提出各类的完善需求,大集中后,此类二次开发需求需统一报送总部,按照统一的审批流程和审批策略进行统一处理。系统集中部署后,个性化程序响应和更新周期会更长,用户问题的解决及时率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按照大集中的要求,各类建设和运维产生的开发工作,各子公司负责需求分析以及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的部分工作;总部负责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的部分工作和开发管控、测试、的全部工作,这样两级运维组在开发过程中的沟通的时间成本将会比较高。

5结语

本文浅析了大型企业集团集中部署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实施难点,有助于大型企业集团更加成功、顺利地实施集中部署项目,同时也为其他公司实施该项目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解梁军,吴安平.关于企业eRp项目的实施及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