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语文知识总结十篇语文知识总结十篇

语文知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8:57

语文知识总结篇1

一切知识都源于无知,一切无知都源于对知识的认知。最根深蒂固的无知,不是对知识的无知,而是对自己无知的无知。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2021,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1【诗歌鉴赏】

一、注意事项

1、切入的角度

①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例: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分析:此题的开口面很小,只要从“折柳”切入作答即可。

②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例:阅读下文,试从一个角度切人,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分析:解答此题,不要面面俱到,围绕一点写即可。例如从内容、形象、线索、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均可。

2、答题的格式

①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例: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a.游子思归乡。【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②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例: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影,安禅制毒龙。(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答: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再总说】。【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③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例: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先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后分说】

④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注: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写法指津

认真审题、明了要求。读全、读准、读懂题目。明确答案来源于何处(如全诗、上阕、首联等),答题要有得分点意识。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回答题中所问)(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妙处。

二、基本公式

0、万能公式型

公式:诠释+手法+作用;作用=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诠释:就是将所要鉴赏的诗句的大意给解说一下,但远没有翻译那么严格,略可自由发挥;

手法:就是指出此诗或是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或是表达手法,只要说出一到两个即可。这个很自由的,你知道什么说什么,只要基本能与该诗该句挂上边就可以了,比如比喻、夸张、引用等修辞,比如映衬、对比、烘托等;比如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作用:就是紧承上句,进一步指出该“手法”的作用,一般从两处下笔:①该手法本身所具有的表达的效果,比如比喻、拟人就可说是“更加形象生动”之类;②对表达情感、主题的作用,比如“使诗句更具有一种悲切感人的艺术效果”“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之类的,如果你竟然连该诗的基本感情都把握不住,不妨就笼统地说“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感人”之类。

总之,运用此法,只有第一步因具体诗句而大有不同外,另两步几乎全是一些大话套话现成话,你只要对“常用术语”有所印象,自可“以一知充十用”到处抹“清凉油”啦!

1、语言风格

①简析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释词:可以从该词的含义、词性,特点,内容等方面入手。如“万里”,形容词,极言空间之寥廓;“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夜久”,形容词,极言时间之久远。

表达作用:词语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表达情感)。“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因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描绘形象)。“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语言层面的作用)。

②对关键字的品味

公式: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③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公式i:观点+诠释+作用;作用=该词对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公式ii: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影,安禅制毒龙。(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答:(步骤一)诗眼分别是“咽”、“冷”。(步骤二)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三)“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

④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公式:该词对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结论(注意:第三步结论也可放最前面为第一步)

例: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步骤一)“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三)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⑤比较型

提问方式:某人认为某词应改为×-×,你是否同意?

提问变体:同“一词领全诗型”“炼字型”

公式:观点+甲词效果+乙词效果

注意:“甲词效果”可以参考以上各种型号的答题模式,从该词用词是否准确、有无特殊手法,以及对再现情景描绘意境所起的作用、对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采用“炼字型”“对关键词品味型”的模式答题。“乙词效果”则很简单,只要说它没有甲词所具备的×-×效果则行了,不必具体分析。

例:宋?方惟深《舟下建溪》“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末句,一用“应有”,到底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步骤一)“犹有”更好。(步骤二)“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①“应有”更好。②“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③“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⑥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公式: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注意:①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②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例:王昌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⑦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

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对诗歌语言的综合性考查。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语言特色并评析。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巧妙,而是抓住关键语句品味整首诗呈现出来的语言特点。

怎样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

①多角度思考:

(语言层面):对仗工整

(画面特征):雄浑(“无边”“不尽”)

(意象特征):悲凉(“落木”)

(情感特征):沉郁

(语言锤炼):顿挫(叠词“萧萧”“滚滚”)

②多要点概括:沉郁顿挫(情感+语言)、沉郁悲凉(情感+意象)、沉郁雄浑(情感+画面)、雄浑悲壮(画面)、凝练沉郁(语言+情感)

③分析步骤:第一步,概括语言整体风格;第二步,具体分析(重点词释义+重点词表达效果+画面特征+情感)。

示例:这句诗语言有雄浑悲壮的特点(“概括”)。“萧萧”拟落叶之声,使人如听落叶之窸窣(“重点词释义”);“滚滚”拟长江之音,使人如见长江之无穷(“重点词表达效果”)。落叶“无边”见其壮阔,长江无穷见其深远(“画面特征”)。落叶已下,长江永逝,更令人感慨的是诗人那韶华不再、壮志难酬的苦楚(“情感”)。

2、意境形象

①分析诗歌意象

公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例:(唐)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②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公式:罗列意象+氛围特点+思想感情(或艺术效果)

注意:①罗列意象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时,注意从两方面概括,一是画面内容概括,如“月下秋景图”;二是从整体情绪特征上概括,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主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力求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还不够,应尽可能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请简要分析此诗的意境。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例二:宋?方惟深《舟下建溪》“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首句“月黄昏”三个字,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月黄昏”三字为全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步骤一)客船、“无灯”野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步骤二)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三)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③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公式: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例:(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分析: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④分析抒情形象:

公式:身份+性格+思想

例: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3、情感主旨

①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

公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例:(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分析: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②评价思想内容:

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4、手法技巧

①手法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公式:手法+阐释+作用;

注意:①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等,②阐释主要是结合原诗具体说明此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情况,证明运用了此手法;③作用,即“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起到了某某作用”“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等。

例:陈与义《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②对表现手法的赏析

公式:手法+表达作用。

例:(宋)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本词上厥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厥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③赏析表达方式:

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叙述、议论)什么+抒发什么情

5、整体评价型

整体评价: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最后的总结:

1.阅读诗歌,感悟情感的正负方向。

2分析思考导致情感的原因(无论是正方向还是负方向,注意利用标题注释等的信息)

3.答题时,比观点的对与错更重要的是:字数+卷容+格式(公式和分要点)

4.尽量套用公式,运用术语。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2【散文阅读】

一、标题作用

①可能成为线索,便于梳理结构思路。②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表达感情、态度,。

③可能有象征意味、寓意深刻,揭示主旨、哲理。④可能运用表达技巧,能吸引读者。

二、开头作用

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三、句段作用

①首句(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笔。

②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耐人寻味。

③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④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⑤点睛句(段)——点明中心,统领下文;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⑥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⑦矛盾句(段)——看似矛盾而寓意却深刻,表现深刻内涵、见解。

四、结语作用

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②卒章显志,或含蓄地表明主旨(借助象征性景物描写)。③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五、线索作用

①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②层层递进,逐层深入。

③把感情推向高潮(线索类型:中心事件、感情、具体事物、时空变化。)

六、景物描写

①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暗示社会环境,起象征、暗示作用。

③烘托叙写对象的某种特征。④为下文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七、引文作用

(表达思想情感,对当前语段或全文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增强感染力,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传说: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主题或启迪作用。

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八、表达方式

①顺叙:清晰地呈现事情的来龙去脉。

②倒叙:增强文章生动性,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题旨鲜明)。

④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⑤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⑥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⑦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九、修辞手法

①比喻——形象生动。②比拟——人格化、物象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③借代——突出形象特点,具体生动,含蓄简洁。

④夸张——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⑤对偶——语言简练整齐,意义凝炼含蓄。

⑥排比——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强化情感。

⑦反复——增强语势,强化某种意思或某种情感。

⑧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⑨反问——加强语气语势,强化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十、语言特色

①风格:含蓄明快、文雅通俗、生动朴实、富丽素淡、简洁繁复。

②特点:精炼、准确、形象、丰富。

十一、表现手法

①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②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主次分明。

③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

④想象——突破时空束缚,自由创造新形象,以抒发特定情感。

⑤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⑥讽刺——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3小说分析写作技巧的技法

(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暗示,节奏,突转,巧合,串联,并联……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修辞手法:

①.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a.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

B.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C.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a.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B.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论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

C.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⑤.夸张

a.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B.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

C.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

⑥.比拟:生动形象

a.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

B.寓情于物,表达作者的强烈的爱憎感情

C.增强讽刺幽默,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D.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e.使叙述生动形象

F.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⑦.设问:吸引读者

a.引人注意,发人思考,强调观点,加深印象

B.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C.波澜起伏,避免呆滞

D.提掣全篇,带动全文

e.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⑧.反问:加强语气

a.加强语气以利论辩

B.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

C.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9.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中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白描:用字简炼,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

场面描写:使人物情貌一览无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

虚实(正侧面):引发作者联想,使人物形象特点更突出、更丰满。

对比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某一性格或情感。

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语文知识总结篇2

关于任何事物的知识都有五个层次或者要素:事物的名称、定义、形象,有关事物的智识或者知识,以及事物本身,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考语文课外名著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课外名著知识点1《童年》

主要内容

1.故事梗概: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主人翁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过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主人翁在这样可怕的环境里依旧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2.作者概况:

高尔基(1868—193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人物性格:

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4.经典名句:

①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个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寂静中展开的斗争。

②当全世界都在哭泣的时候是不应该嬉戏的,为了一个人的诞生而举行庆祝是缺乏知觉的人的行为。应当保留你的欢乐,在一个充分生活了的人死去的时候发泄。

③生命还须前进。动,便是生。

考题练习

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4.高尔基

(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我”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6.《童年》中塑造了阿廖沙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7.《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

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中考语文课外名著知识点2《鲁滨孙漂流记》

主要内容

1.故事梗概:

《鲁滨孙漂流记》讲述的是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由于遭遇沉船,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与各种困难斗争。后来,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可怕的食人族,勇敢的鲁滨孙从食人族手里解救了一个土著人,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星期五”。从此,鲁滨孙和星期五在岛上相依为命地生活着,直到二十八年后,被路过的一艘商船搭救,才返回了故乡英国。

2.作者概况: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他的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对英国和欧洲小说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人物性格:

主人翁有着勇于冒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勇于追求自由自在的无拘束的生活以及积极面对困难的豁达态度和非凡的创造力。

4.精彩名句:

①世界上的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那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②一个人只是呆呆的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③一个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会觉得,被上帝从罪恶中救出来,比被上帝从患难中就出来,幸福更大。

考题练习

1.《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笛福。

2.《鲁滨孙漂流记》是以第

一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3.鲁滨孙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伦敦,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风浪,好容易才保住了性命。

鲁滨孙第二次出海是去非洲经商,这一次他成功了。鲁滨孙第三次出航极为不幸,他们遇到了土耳其海盗,被俘虏,变成了奴隶,逃出后抵达巴西。鲁滨孙第四次航行是去贩运黑奴,遭遇飓风,一连十二天。当行驶到南美洲一个岛屿附近时,船突然触礁,遂遭灭顶之灾。

4.鲁滨孙登陆小岛的日期是1659年9月30日。

5.在鲁滨孙登陆小岛的第六个年头,他造成一艘小船,做了一次环岛旅行。

6.鲁滨孙有一包钱币,约值36

金镑,可对于岛上的生活来说,它们却是倒霉而无用的东西。

7.鲁滨孙来到岛上第

23年的12月,突然发现岛上出现了一群野人。两年后,他救下这群野人带来的一个俘虏,那天是星期五,因此,这个俘虏名叫星期五,他成了鲁滨孙的仆人。

8.1686

年12月19日,鲁滨孙带着仆人乘船离开海岛,他一共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

中考语文课外名著知识点3《朝花夕拾》

主要内容

1.文集概况: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2.作者概况: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

3.主要内容:

记叙了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主要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

4.主题思想:

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5.艺术特色:

撷取一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地描述,选择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描写人物性格,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夹叙夹议等。

6.精彩句子:

①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悔改,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二十四孝图》

②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藤野先生》

考题练习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

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将先生的照片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3.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

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收集图书,二是描绣像。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二十四孝图》,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山海经》,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阿长买的。

中考语文课外名著知识点4《繁星·春水》

主要内容

1.作者概况: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诗集。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等。

2.体裁:

诗歌。

3.成因:

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主要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

(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艺术特色:

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考题练习

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2.“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

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3.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5.《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6.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7.“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语文知识总结篇3

1、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重点字词:

自:在。

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襄:上。

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良:实在、真。

肃:寂静。

:(zhǔ)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

旦:早晨。

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朝:早晨。曦月:太阳,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4、

区别:

(1)

属:属引凄异(连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2)绝:久绝(消失)。绝(山峰):极

阻绝:断

(3)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五、一词多义

①沿溯阻绝(隔绝)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①属引凄异(连续)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

②能以径寸之木(用)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6、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0、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11、写夏水的句子①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2、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运用:

(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

③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④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⑤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文后引渔歌,从本段说对前面写景的补充,是借渔歌抒写作者眼见“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景象和耳听“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之声的感受,见此景,听此声,哀伤、悲凉之情油然而生。从全文看,结尾引渔歌与开头的“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呼应。为赴王命,为了生计,渔民、船夫终年在凶险的惊涛骇浪中挣扎搏斗,苦不堪言,危不顾命,自然景物尽管令人赏心悦目,却给劳动人民增加了苦难。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九、问题研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三峡山高岭长峡窄的特点。

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5、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7、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从侧面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8、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何特点?

答:

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第3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9、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

答: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10、归纳本文的中心:

答: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11、请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奔放美)

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清悠美)

③秋季:萧瑟凄凉(凄婉美)

12、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方面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暗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照应前文。

13、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

答:

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10.开放性试题

①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语文知识总结篇4

闷mēn(闷热)号háo(号叫)看kàn(看见)称chèn(称心)

mèn(闷雷)  hào(号召)kān(看守) chēnɡ(称为)

把bǎ(一把)干ɡān(干粮)划huá(划船)乐yuè(音乐)

bà(刀把儿) ɡàn(树干) huà(计划)lè(快乐)

数shǔ(数不)缝fénɡ(缝补)似sì(似乎)佛fó(大佛)

shù(数学) fènɡ(缝隙) shì(似的)fú(仿佛)

应yīnɡ(应该)兴xīnɡ(兴奋)模mó(模糊)重chónɡ(重新)

yìnɡ(答应) xìnɡ(高兴) mú(模样)zhònɡ(重要)

空kōnɡ(天空)铺pū(铺床)朝cháo(朝下)曲qū(曲折)

kònɡ(空地) pù(当铺)zhāo(朝阳) qǔ(歌曲)

片piān(小圆片)长chánɡ(长度)和hé(和平)处chǔ(处理)

piàn(片面 ) zhǎnɡ(长大)hè(响和) chù(好处)

觉jué(觉得)扇shān(扇动)角jué(角色)当dānɡ(当时)

jiào(睡觉) shàn(风扇)jiǎo(角度) dànɡ(上当)

恶è(凶恶)的dí(的确)卷juǎn(卷起)几jī(几乎)

wù(可恶) dì(目的)  juàn(试卷)jǐ(几个)

系jì(系鞋带)转zhuǎn(转身)间jiān(中间)饮yǐn(饮水)

xì(关 系) zhuàn(转动)  jiàn(间隔) yìn(饮马)

发fā(发现)华huá(中华)没méi(没有)要yāo(要求)

fà(头发) huà(华山)  mò(沉没)  yào(要领)

泊bó(泊船)好hǎo(好人)剥bāo(剥花生)调tiáo(调节)

pō(血泊) hào(爱好)  bō(剥削) diào(调动)

便pián(便宜)散sǎn(散文)还hái(还有)为wéi(为人)

biàn(方便)sàn(分散) huán(还书) wèi(因为)

据jū(拮据)中zhōng(中间)削xiāo(削铅笔)难nán(困难)

jù(证据)  zhònɡ(中奖)xuē(剥削)  nàn(灾难)

扎zhā(扎针)圈quān(圆圈)吁yù(呼 吁) 发fā(发现)

zhá(挣扎)juàn(猪圈)xū(气喘吁吁) fà(头发)

扫sǎo(扫地)弹dàn(子弹)悄qiāo(悄悄) 冠ɡuān(鸡冠)

sào(扫把) tán(弹琴)qiǎo(悄然) ɡuàn(冠军)

种zhǒnɡ(种子)拧nínɡ(拧毛)钉dīnɡ(钉子)脏zānɡ(脏话)

zhònɡ(种瓜)nìnɡ(拧螺丝) dìnɡ(钉扣) zànɡ(心脏)

撒sā(撒网)塞sāi(塞车)着zhe(走着)折zhē(折腾)

sǎ(撒种)  sài(塞外) zháo(着地) zhé(折断)

sè(塞责)  zhuó(着想) shé(折本)

二、生字词

宽阔笼罩薄雾沸腾奔腾依旧恢复灿烂竹竿规律缝隙

照耀树梢静寂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住宅隐蔽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

宽阔洋溢允许围墙隆冬孤独训斥覆盖凝视冷酷愉快

拆除融化剩下伐木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候脾气

责备邻近性格任凭贪玩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盘旋

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长廊柱子

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间隔懒惰俗语

平衡联结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幸运台湾袭击

期待空旷暂停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改观程度依赖

寄托幻想洞察联系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

白茫茫告示牌火辣辣煤油灯佛香阁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

昂首东望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鲜花盛开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局促不安毫不相让

一日三餐从容不迫扬长而去空空如也供养不周不胜其烦

架子十足屏息凝视变化多端枝折花落气魄雄伟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山洪暴发清波漾漾理所当然

谈何容易平安无事突如其来骨肉同胞血脉亲情帝国主义

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振兴中华

呼风唤雨出乎意料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到底

欣喜若狂形态各异人声鼎沸山崩地裂不容置疑神秘莫测

神来之笔千姿百态人迹罕至应接不暇坐卧不安消磨时光

不可思议精神大振枉费心机引吭大叫慢条斯理趁其不备

神态自若电话号码浩如烟海枯枝败叶久经沙场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若有所思殊死拼搏号啕大哭恍然大悟协调有序

形单影只和睦相处患难与共收益匪浅年少气盛年逾古稀

筋疲力尽铿锵有力远洋船舶用武之地美味佳肴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abb式:兴冲冲毛茸茸笑嘻嘻火辣辣金灿灿笑盈盈

aabb式:恍恍惚惚郁郁苍苍蹦蹦跳跳勤勤恳恳隐隐约约

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口口声声

abcc式:可怜巴巴生气勃勃得意扬扬人影绰绰清波漾漾

abac式:自由自在如怨如诉

aabc式:涓涓细流帘帘飞瀑跃跃欲试滔滔江水空空如也

三、积累•运用

(一)对联(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二)花名歌谣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三)成语故事

1、胸有成竹——也说“成竹在胸”,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该成语讲的是北宋画家文于可的故事)

2、杏林春满——也说“誉满杏林”,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其中“杏林”称颂医生。(该成语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医生董奉的故事)

(四)诗《雨中的树林》

雨中的树林

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

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喜悦,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

晶莹的雨珠滚动在叶面上,蜘蛛吐丝给你串一串项链。

落花铺成的地毯又软又香,还有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

鸟儿在雨中也愿一展歌喉,听歌的松鼠摇着毛茸茸的尾巴。

细雨淋过的浆果酸甜可口,刺猬扎满一身运回了家。

连那些小雨点儿都会变魔术,落在地上立刻就变成了蘑菇。

(五)关于动物的成语

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首龙飞凤舞如虎添翼调虎离山

骑虎难下照猫画虎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笨鸟先飞呆若木鸡胆小如鼠

(六)风景名胜区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七)古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古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过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该诗描写了山村风光,以及朋友的欢聚场面,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和在农村生活的情趣。)

题西林壁苏轼(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陆游(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该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该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该诗借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19岁作)

(八)古代名句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意思是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究会取得成功。)

2、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意思是说好事再小也要去做,但坏事再小也不能去做。)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意思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因循苟且。)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勉励人们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九)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

1、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2、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阿•费尔斯曼)

3、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十)小常识:

1、《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蟋蟀的住宅》作者是法国的着名的昆虫家法布尔,创作了着名的《昆虫记》;《白鹅》的作者是丰子恺;《猫》和《母鸡》的作者是老舍;《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是肖复兴。

2、《格林童话》是在人民群众中口头流传,后经德国的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共有210篇,其中有《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等。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拇指姑娘》《冰姑娘》《野天鹅》

3、截止XX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长城、颐和园以及兵马俑都属于文化遗产。

语文知识总结篇5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F设问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

语文知识总结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探讨

高三学子进入到最后的总复习阶段后,常常面临着许多复习上的苦恼,需要复习的科目多,内容繁复、枯燥,记住后面的知识忘记前面的知识等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他们。所以,在对高中语文进行总复习时,既不可操之过急,又不可无的放矢;既要求教师针对学生有的放矢,又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发现规律。

一、树立正确的复习观

1.老师应该正确对待复习

在高中语文总复习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容易将总复习误认为是对过去所授知识的一次集体补充与巩固;也有老师只是简单地将复习的重点划出来,然后让学生们自行去背,去记,缺乏必要的知识延伸;更有些老师还是固守传统,采用平时月考、联考前突击的复习方式。显然,这些都是没有对高中语文总复习有正确观念的外在化表现。事实上,高三总复习不是简单的查漏补缺,也不是对重点的死记硬背,更不是一般考试前的复习所能比拟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化的复习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复习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复习的计划中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唤醒并加深学生对三年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要在给学生们查缺补漏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三年所学的知识,教给他们技巧与方法,更好地提升学生在复习中的信心。

2.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复习观

对于高中语文的总复习,由于知识总量大,知识内容多,高考压力大等,使得很多高三学生对语文的总复习抱有抗拒心理。有些学生自认为自己的语文基础好,没有必要再进行语文的总复习;有些学生则迫切渴望老师将知识重点给出之后就可以不用再上语文复习课了;还有些学生认为只将自己总结的部分复习重点巩固了就足以应对语文的高考了。这些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复习方法。所以,高三学子在面对语文总复习也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复习观,紧跟老师制定的学习计划走,这样不仅可以将掌握的知识巩固一遍,同时也是对不熟悉知识的二次学习,方便学生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化复习。

三、结合实际进行语文总复习

1.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的确立是复习计划性的体现,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定量的复习内容,但是不可“急功近利”,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目标,第一,要结合教材进行复习。现阶段,高考语文更加注重对教材知识点的考核,结合教材进行复习能在高考中有的放矢,举一反三。第二,结合高考语文题型设置复习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把握,老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可接受难度的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复习进度能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第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确立符合实际的复习目标,根据他们基础的薄弱因材施教,切不可操之过急。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于创新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的考核,不要让学生的知识面与复习重点只是停留在课本上,要脱离传统复习思维的牵掣,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要求学生有自己的评价。如高考语文试卷的最后几道题目,基本上涉及当前的社会热点。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也要注重结合时事热点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在考试中能从容解答相似的考题。

三、优化复习方法,总结复习规律

1.优化复习方法

高中语文总复习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的考查,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成果,仅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既耗时又耗力,所以需要优化复习方法,老师更应该进行解题技巧的传授而非知识点的讲解。以作文为例,老师应该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学生在提笔写作之前认真审题;然后打好腹稿,想好作文的具体行文结构,不可盲目动笔,以免写作过程中偏离主题或断篇;再就是确立文章类型,不可写出“四不像”的成品,既不是记叙文,又不是议论文,如果写议论文,就要结合社会实例发表议论,议论内容要张弛有度,如写记叙文,则记叙线索要分明,记叙内容要清楚有序。针对不同的作文类型做针对性的写作方法的传授,则可提高学生在应对作文时的效率,避免仓促应试。

2.总结复习规律

高三总复习的科目众多,一方面,总结复习规律不仅对语文复习很有成效,对于其他复习科目也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总结复习规律对于紧张的复习过程是一种很好的舒缓,机器在运转一段时期之后需要调整,检修,学生的总复习也是如此,通过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复习内容的总结,归纳,可以舒缓高考的压力,使学生从容地面对复习过程中的难点。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与要求下,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总复习既不能完全忽略教材知识内容,又不能只注重对课外知识的延伸,这两者要统筹兼顾。只有将上述两者有效配置,双管齐下地进行复习,同时注重对学生复习方法的培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才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与答题能力,从而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金亚莉.当前形势下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01).

语文知识总结篇7

关键词:国际知识产权法学Seminar主动海绵式双语教学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大学教学建设项目“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研究”(JG0943)

一、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概况

(一)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用英语学习知识产权规则,提高综合能力的需要,使学生能够与时俱进,用英语掌握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最新立法动态,并能提高参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法律资料的阅读和撰写能力。在我国沿海的对外经贸发达地区的企事业单位,亟需懂外语、懂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复合人才。不过目前我国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的中文教材存在数量少、教材内容滞后、过于原则且不够具体深入的问题。因此在国际知识产权法学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直接选用第一手的原版教材、外文文献,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直接检索、查阅wto、wipo网站的英文资料,这对学生掌握国际知识产权的法学理论、国际条约、国际协定与国际知识产权案例等内容,将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学习路径。

(二)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的定位

双语教学根据英国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的定义为:能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类门课的学习。目前双语教学所运用的第二语言或外语,在我国高校环境下,主要是指运用英语和汉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传授专业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双语教学根据是否使用原版教材、使用汉语和外语的比例,可以分为半外语型、混合型和全外语型双语教学。因此采用何种类型的双语教学运用于国际知识产权法教学,可以由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进行选择和运用。高校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不同于专业外语课,重在通过使用英语让学生掌握国际知识产权法专业知识、用英语思考法律问题,并能用英语从事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实践,包括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而非纯粹语言能力的学习。

二、Seminar教学模式在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Seminar”教学模式的内涵

目前“Seminar教学模式”已经是世界各国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并在知名学府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指学生与教师就某一专题定期共同讨论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也被称为“主题式讨论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教学和个别指导,教师可将授课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要求学生对专题中的问题进行学习、探讨和研究。要完成Seminar的任务,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索大量相关英文资料,进行梳理、总结、思考,然后形成报告,制作成ppt,在Seminar课上进行演讲和讨论。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探索研究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这无论是对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理论还是实践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Seminar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和特点

1.基本模式:

(1)教师确定国际知识产权法专题内容,将学生2—3人分组,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完成专题学习任务并制作英语发言稿和ppt,时间在20-25分钟左右,其余学生自学归纳;(2)演讲学生就专题运用多媒体依次发言并总结(本科学生可用英语演讲、难点处可用汉语讲解),演讲结束后其他同学就困惑用英语提问,演讲同学答疑或交互式探讨;(3)教师就专题问题进行要点梳理、难点解答和归纳。(4)演讲同学的ppt在Seminar课后根据教师意见修改完善,上传教师申请的课程公共邮箱,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并由教师上传与专题有关的中英文资料作为辅助学习内容。(5)教师对每位同学的资料准备、英语表达、思考总结归纳以及答疑能力进行综合考评打分,占总评分的40%。

2.特点:

(1)内容与方法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层次的Seminar教学模式。对于本科生和硕士生采用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应是有所差别的。本科生的Seminar双语教学,可采用混合式双语教学,即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运用英语与汉语交错作为教学语言;专题的划分根据教材的基础内容展开,重在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讨。硕士生则可尝试采用全英语型双语教学,直接用英文原版教材、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专题的内容可围绕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的理论前沿而确定,打破单一教材的局限。专题英文演讲内容,除了原版教材,需充分利用wto、wipo以及epo等官网的公开英文资料和案例进行检索与学习。

(2)学生主动海绵式学习与团结协作式学习效果的最大化。由于Seminar教学模式的演讲特点、归纳特点和交互式特点,学生除了领会原版教材的内容外,还需大量阅读和搜集相应的英文资料。这就将学生被动式填鸭教学转变为主动利用网络搜集和吸收专题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演讲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表达和沟通能力。此外由于是小组2-3人共同准备,团队的分工协作沟通尤为重要,将学生独立封闭学习转变为共同探讨合作学习,遇到专题难点可以共同讨论、拟出英文演讲提纲,制作生动活泼的ppt,在专业英语的学习障碍上也可以互帮互助。

(3)双语交互式讨论使师生教学相长。课堂的讨论和质疑是Seminar教学模式中最为重要的特点,也是难点的部分。对于专题内容的交流、质疑、辩论,需要学生在大量课前阅读准备基础上,带着问题来上课,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将问题厘清,对于学生不能够正确理解的问题,教师及时答疑和梳理专题重点,这个阶段英语和汉语交互使用,对学生问题理解的效果较好。同时双语交互式讨论能有效针对学生问题,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教师授课而言,也可以准确把握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学生某些创新些问题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科研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Seminar”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模式的困境与问题

(一)原版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有一定难度

在双语教学中,使用一本合适的原版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的双语教材对双语教学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关于国际知识产权法的英文著作较多,但难易程度不同、有些专著很厚,页数过多,内容晦涩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有些则倾向与某个学术问题的前沿讨论。在英文教材众多的情况下如何选择,考验教师的经验和智慧。

(二)对教师授课要求高

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法学专业知识背景,掌握国际知识产权法学专业知识、有熟练的英语读写交流能力、有海外留学经历更佳,一般都接受过Seminar教学模式的授课,更能体会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方法和特点。因此,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进修以达到以上授课条件。其次,Seminar双语教学模式授课,对教师而言,备课量大,通常是中文授课备课量的三倍,在课堂讨论中要把握讨论动态、及时答疑,这对教师而言,都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熟练的双语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还要编写相应的英语授课计划、采用课堂presentation和期末考试的两种方式进行考核。

(三)课时总量设置较为不足

“Seminar”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内容量大,课前准备、课中的演讲和讨论,需要英语思维和实践,没有充足的课时,学生很难跨越母语到英语的语言障碍,开展充分的探讨。而国际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是国际经济法的一门分支学科,在高校的课时安排上,一般低于30课时,在开展Seminar教学模式上有一定难度。

(四)学生英语能力与Seminar双语教学要求的矛盾

“Seminar”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课的课前英文资料阅读量大,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英语四、六级,并在英语口语上较为熟练,否则无法在上课中进行交互式双语探讨。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有很大畏难情绪,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该教学方法无法在本科学生中直接全面铺开,需向具备知识产权法学专业知识背景和熟练的英语能力的学生授课,通过阶段性才能有效开展。

四、“Seminar”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模式的完善路径

(一)多方位选购原版教材并向其他高校吸取经验

教师可以在选择教材上多看多比较或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其次,要解决购书的途径问题,利用网络和多种途径购买书籍。在挑选和比较数十本国外知识产权的书籍之后,笔者选择了Frederickm.abbott,thomasCottier,FrancisGurry撰写的《internationalintellectualpropertyinanintegratedworldeconom》woltersKluwer,Lawandbusiness,2011版作为双语教材,因其体系的清晰、内容的基础性以及最新修订版反映该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最新变化,作为Seminar双语教学较为合适。但是该专著页数较多,学生一开始有畏难情绪,需要编写适当的教学大纲、引导学生阅读专门的章节展开学习,同时也要辅以中文的国际知识产权教材作为补充。

(二)加强授课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

“Seminar”教学法在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双语课中的运用,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外语能力以及与学生互动掌控课堂讨论进程的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不仅包括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的专业知识,还应理解英语原版教材中普通法的法理原则、内容和案例,能与我国国内法进行比较。其次是英语能力,能做到流利地用英语进行授课和讲解专业知识,不只是诵读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中文翻译,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授课的比例不能低于60%。再次,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对课堂讨论中对学生问题讨论的掌控,以免讨论偏离专题的核心问题。在讨论中教师要调节好讨论气氛,避免讨论过于沉闷、陷入沉默境地或过于激烈出现学生之间的不友好状况。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还要及时总结专题问题,用双语答疑解惑。以上几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部培训、高校培训、教师自身学习三位一体的培养结合起来。

(三)课时充足的小班化授课,激发学生双语学习兴趣

小班化授课是双语交互式教学中最为理想的授课模式。30人以上的学生课堂规模,较难调动所有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学生发言的机会受限,容易走神,教师对讨论现场的掌控也较为困难。20-30人之间的小班授课,在课时量适当增加、课时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较好地运用“Seminar”交互式探讨模式,在讨论中加入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得课堂讨论和教学生动有趣,有效激发学生双语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四)课后归纳总结不可偏废

“Seminar”双语教学模式的课堂讨论实践、思辨性强,讨论内容会有一定发散性,因此课后的归纳总结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一些争议性较强的问题,需要查找资料进行归纳,以免讨论流于形式,而没有掌握实质的知识要点。课后的归纳总结需要师生共同进行,学生重在对专题核心问题和课堂疑问知识点的双语总结归纳。教师则不仅局限于此,还要对课堂讨论的进程与方法、专题重点的增补、学生疑问的解答等等进行全方位梳理总结和完善;以达到既能提高学生双语学习专业知识的目标,又能不断总结提高自己“Seminar”双语教学法。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袁长清.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C].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2]黄安余.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出版社,2011:134-135

语文知识总结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总复习具体实施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041

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也就是字与词;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其中又分为具体的文言文字词和句式;现代文理解;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名著阅读;语言实际运用以及作文写作。这些知识框架是我们整个语文知识的大体系,也是比较完整的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的主要涵盖点。面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如今,想要一个个逐项地去复习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另辟蹊径了。语文知识很多都是零碎地穿插在我们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之中的,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只可能粗枝大叶的去讲解一下,具体的落实工作就要留给学生去完成了。

面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想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去完整地将这些知识点复习一遍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就要向学生强调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和复习。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整体的语文教学中获得极大的收获。而且面对这些具体的知识点,我们还可以采取分模块的方式进行复习巩固,对于字词的复习,我们可以分解为字音、字形、词语的含义、成语的运用等多个板块,每个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就要严格结合这几个板块去扩展,从而使得我们的复习工作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还要让学生做一些习题去巩固,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那些知识点的印象,最终使所学知识成为学生个人知识体系牢固的一部分。这样,我们也就可以有效地开展之后的复习工作了。下面,我就针对每个版块的具体复习策略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给一些新入职的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第一,在复习之初,我们的教师就要落实语文学科的整体复习内容,并结合复习内容制定详尽的复习计划,从而保障我们的复习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在我们的语文学科中,需要复习的的知识是很多的。其中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个大的模块。这三个大的模块又可以分为多个小的模块,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任课教师就要首先去归纳其中的知识点,以保障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这个过程也相当于加深了教师的印象,对于最终有效落实我们的总复习内容也是很有帮助的。其中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和词,针对字的复习又可以单独分为字音、字形,针对词的理解,我们又可以把它分为成语和短语的使用以及含义,这些基础知识都是需要我们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积累的,仅仅靠最终的总复习不会有很大的收获。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积累、多背诵,不至于在总复习的时候有太多需要去识记的内容,这也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带来了方便。对于阅读理解,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其中文言文又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模块,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将文言文字词、文言句式以及重点篇章的背诵一起复习,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一定的辛劳才能完成。针对现代文阅读,我们在日常的新课讲解过程中就可以将知识点融入其中,从而保障我们的复习工作不至于过于繁琐,这对于全面落实我们的复习内容也是有帮助的。最后就是最重要的作文,复习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方法,这也是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练笔的。此外,初中语文总复习的基本内容还包括名著阅读、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语言实际运用等。这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息息相关,一时半会儿是很难得到提升的。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积累和背诵。

第二,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多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复习的主角,以便保证我们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真正地学有所获,使以往所学的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知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点我们的教师都已经讲解过了。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更多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去主动复习,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内容。这对于最终有效地开展我们总复习的工作也是很有意义的。新课标鼓励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争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里,我们的总复习就完全可以借鉴这种做法,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成为主人。

第三,单纯的知识复习是枯燥乏味的,因此,面对每一个知识板块的复习内容,我们的教师都要广泛地搜集资料,让我们的学生可以在识记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及时的实践,最终帮助他们牢固掌握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

如今的初中生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们的教师如果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讲授是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总复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新课的新鲜性,学生也已经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对那些知识有了大致的印象,因此就很难激发他们高昂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展总复习工作。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穿插新知识的讲解。因为语文知识总复习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如果我们可以穿插讲解一些新课或者一些新的知识点,那么我们的复习就不至于太过单调,这也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最终的复习效果。我们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这样我们的总复习工作也就可以顺利开展了。我想这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与此同时,我们的教师还可以多参考一些资料,特别是网络资源,我们可以大胆借鉴利用。在完成了平时的复习任务之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做习题的方式及时巩固,从而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这也是有效复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语文知识总结篇9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性;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中小学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对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和改进,不断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追求艺术性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并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同时作为母语,应该最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在实际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危机,即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致使语文学习的效果不好,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反思。

认真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特点,总结出出现语文学习兴趣不高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重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的艺术性,更缺乏语文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只是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对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灌输,这样就把语文的艺术性美感淹没了,将情趣盎然的知识肢解为零散的知识点,导致了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在长期的恶性循环中使学习效果降低。

二、提高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要重视语文的艺术性,需要从导入、课堂设计以及结尾三个方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一)提高中小学语文导入的艺术性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需要加强艺术性,这就需要从本节课的实际特点着手,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要讲求艺术性,又要提高教学效果。

1.开门见山,解析课题

作为文章的眼睛,题目是对整篇文章的提炼,要充分地利用题目,进行有效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中,利用一首简洁优美的诗歌,引起学生对梦想的美好向往和无限憧憬,然后再引入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这样可以直截了当清晰明朗。进而教师可以围绕这一课题,呈现疑难问题,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点燃其思想的火花。

2.变换刺激,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在语文教学的导入中讲究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刺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利用实物或者实际操作,对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例如在《这个世界的音乐》中,教师利用音乐导入法,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重视发现生活中的音乐以及生活中的美。

3.巧设悬念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去探索知识,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孔乙己》中,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续写或进行改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提高课堂设计的艺术性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关键,需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把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虑。首先,要对知识进行酝酿,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做到情感飞扬,引导学生对传神语言的捕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与读者进行对话,达到情感的共鸣。其次,要精心的构想,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出发,就教材中震撼人心的有价值的东西着手,进行个性化的构想,对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另外,要很好地驾驭课堂,要把握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灵活地处理课堂问题。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需要教师具备综合的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进而真正地驾驭好课堂。

(三)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性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结尾是对整个课堂的升华和总结,可以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作用。一般来说,要做到结尾的艺术性方式有以下几种:

1.总结式结尾

在课堂教学要结束时,利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节的内容,加强对重点的强调,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把握,形成知识框架,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孤独之旅》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进行阐述,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教师对环境因素进行总结,起到渲染故事情节气氛和烘托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便于学生领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问答测验式结尾

在新课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检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回答,进而实现对知识的消化,可以采用抢答、选答等多种形式。

3.对比式结尾

对比式结尾是指在课程结束后,将新学的知识与以前学习的进行对比,通过对照,概括出知识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而总结知识特点,把握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通过对婉约诗和豪放诗的对比,总结区别,习得两种诗歌的特点。

总之,要想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从课前导入、课中和课堂结尾等方面进行设计,加强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艺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孔庆东.审视中学语文教学[J].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07).

[2]张金宝.加强对语文导入的艺术性[J].中学语文教学,2007(02).

语文知识总结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总结;分享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必要性

1.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社会发展对人类素质的新要求

眼下,无论是环境问题,还是经济问题、人口问题和健康问题,都需要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才能找到发展和解决的思路。这种现象对教育的影响就是现代课程必须具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育也不例外。

2.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教学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课标思路是:锻炼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目标,那就是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也就说,语文综合性学习贯穿于义务教育的整个阶段。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法

1.掌握课程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掌握课程目标,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是:能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能提出问题并参加谈论;关心国内外和地区发展的大事;掌握查找、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十分明确的,对教师的课堂角色变化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转变角色,与学生平等对话,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学习精神,指导他们有序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2.重视活动指导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是定制《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总的来说,在这个条件的指引下,综合性学习教材的编写遵循了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的过程。鉴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做好教学工作,还要重视语文主体活动对课堂教学的引导和补充作用。

初中生正处在心智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知识结构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但是他们求知欲旺盛,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他们就会在活动中陷入盲目的境地,甚至导致活动的失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组织者和主力军作用。

3.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趋于多样化和平等化,知识的交错性也日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如果还限制在一个特点的环境和范围内,显然是不够的。

教育界认为,知识学习中,对有关本学科内容的研究属于知识纵向的范畴,在对某种学科的学习中,对其他学科有关知识的探索属于知识的横向延伸。横向互动和多学科综合,能弥补纵向学习中的不足。在语文综合学习中,适当的知识交互和渗透,可以碰撞出更为耀眼的思想火花。

4.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语文教学中要学会用情感激活情感,用理想造就理想。这里所谓的情感,是语文知识对个人情绪的激励和出发。理想,则是语文对个人世界观的启发、认知和指引的正能量。

语文教学中可以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教育的内在动力,去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育专家认为,人类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求知、理想和爱美之心,都是人类的天性,语文教育就应该与人类求知、理想、爱美的天性相结合,为一个人自我境界的提高和完美而努力。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利用语文教学为他们创造情感交流和体验的空间。

三、有助于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1.重视总结、交流和分享

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对学习进步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促使他们养成重视总结、交流、分享,养成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好习惯。

2.构建良好的评价机制

语文综合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语文教育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和创造者。学生的发展是评价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准,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机制,是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全部价值所在。现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机制的不足之处有:缺乏对活动主题的发展性评价,缺乏对进行表现过程的评价,缺乏多元互动性评价。这些,都与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有一定差距。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实现学校文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的历史使命就是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教会学生用发现美、热爱美、追求美。这也要求教师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坚定不移地沿着教学改革的道路,为语文课堂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