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二语文教学论文十篇初二语文教学论文十篇

初二语文教学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8:35

初二语文教学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初二英语分层教学实验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学英语时热情高,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一些学生就落后掉队,不及格者、放弃不学者越来越多。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一般在初一第二学期开始出现,以后越来越严重。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

(总人数:56人)

 

 

 

优秀

及格

低分

初一上学期期末

48

53

2

初一下学期期末

26

初二语文教学论文篇2

教材编排结构是教材结构中的一种,到目前为止,它同样也没有一个完善的定义,因此,本人依据教材结构的第二种观点,认为教材编排结构就是教材编写者对教学内容编排形式的设计,包括各个教学内容之间的组合排列形式和各个教学内容内部各个元件的比例关系及其组织搭配方式。

目前,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己不再是“一本统天下”。“国内自1993年起,除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外,北京、上海、广东、广西、辽宁、河北、四川、江苏、浙江等地计有13套初中语文教材陆续由实验期进入试用期,另外还有王尚文先生主编的《初中语文课本》(实验本)等数套实验教材。”在如此多的中国语文教材中,笔者不可能对它们作一一的分析。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以及2003年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编排结构上所呈现的特点。

一、以“能力”为线索结构整套教材

就整体而言,从目录我们可以看到:初中语文教材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和附录五个板块;高中语文教材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附录三个板块。尽管初高中语文教材在板块内容上不尽相同,但从教材的组织结构线索上看,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即初高中语文教材都包括了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且教材编撰者以它们为三条平行的线索来建构整套教材。究其实质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为目标。换言之,现行的这套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就是以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为线索来建构教材的。就具体而言,仅以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教材编撰者在教材说明中明确写道: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街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二册),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我国现当代文章、外国文章、中外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散文,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二阶段(第三、四册),学习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散文,着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三阶段(第五、六册),学习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现代论文、科技说明文和文学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价论文和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街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册),按照写作心理的几个方面编排,力图使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二阶段(第二至五册),主要培养写作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能力,培养写作几种常用文体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尝试文学创作;第三阶段(第六册),按照写作过程的几个方面编排,力求使学生把握书面语言表达的规律,以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口语交际教材大体上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册),引导学生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大胆开口,文明得体;第二阶段(第二册),培养单项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第三阶段(第三、四册),培养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能力:劝说、讨论、演讲、辩论。

从上我们可以得知,教材编撰者将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发展放在了语文教育的核心地位,并对它们各自进行了阶段性的划分,并以此为依据编撰教材,力求使我们的语文教材在结构体系上呈现出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序列。

二、用“单元”建构语文教材体系

“单元是一个教学单位,也是教材中的基层组织单位”,我国“从1958年到现在,中学语文教材都是采用单元编排的方法。”这套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在构成教材主体部分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板块中,教材编撰者全部采用单元形式来建构。这里笔者主要从语文教材的整体单元划分、阅读板块中单元的组元依据和排列序列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从单元的整体划分看,初中语文教材共六册,在阅读板块中,每一册都划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五篇课文;在写作、口语交际板块中,每一册都划分为七个单元。高中语文教材同样为六册,在阅读板块中,一至五册都划分为六个单元,第六册划分为四个单元;在写作、口语交际板块中,每册都划分为五个单元。

从阅读板块中单元的组元依据看,这套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主要采用了两种组元依据,一种是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一种是文学体裁。前者以初中语文教材的一至五册为代表,例如,初中第一册,共六个单元,各单元的主题分别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然景物、想象世界、古代生活、古代生活。后者以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和高中语文教材为代表,例如,初中第六册,六个单元的文学体裁分别是: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散文、小说、剧本、古诗文、古诗文;高中第一册,六个单元的文学体裁分别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演讲词,序言,先秦史传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从阅读板块中单元的排列序列看,这套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主要采用了螺旋式排列方式。所谓螺旋式排列是指“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换言之,就是在教学的连续阶段中,以逐渐加深的方式反复地排列教材。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出现了“自然景物”单元,第三册出现了“动物世界”单元,第四册则出现了“自然环境”单元;在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出现了“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一)”单元,第三册也出现了“中国现当代散文(二)”,“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三)”两个单元,第二册出现了“中国现当代小说、外国小说(一)”单元,第四册也同样出现了“中国现当代小说、外国小说(二)”单元。可见,教材编撰者将同一类主题或体裁的文章重复编选在一套教材中,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连续过程,逐步加深对同类文章的阅读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编撰者在用“单元”建构语文教材体系时,无论是在单元的整体划分还是单元的组元依据、排列方式上都不带随意性,而是力求使各个单元之间呈现出一种有层级的相互联系的框架,从而使我们的教材体系能够清晰明朗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就目前对能力划分的研究水平而言,以能力递进为线索建构教材体系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放弃这种教材编写体系,而应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

初二语文教学论文篇3

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写作目标没有体现层次性的要求,目标设置过于笼统。我们知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编者、教师的总纲,如果这个总纲体现出了层次,那么编者、教师才能更好地实践这个层次性。我们知道学生接受、认识事物有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违背了学生认知、年龄的特点,那么教学的预期目标就无从达成。我们来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初中阅读、写作的目标:“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课标中有关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这些要求过于笼统,又没有层次性,对于初中三年的教学起不到指导作用。应分年级具体细化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初一的小说教学与初三小说教学目标一样,考试考题也一样,这怎么可能呢?致使目标没有层次,教学没有层次,也违背了教学规律;导致教师操作起来盲目性增大了,针对性没有了。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增加了,不符合客观规律。对此,建议修改初中阅读、写作教学的相关目标,体现教学的层次性。比如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的教学就可以针对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体特点来设置具体可行的目标。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应具体设置为:初一年级的目标为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线索的特点,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初二年级的目标: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并结合具体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分析造成人物性格的特点的原因;初三年级的目标就以理解文章主旨和感知语言特点为重点。这样分层次设置目标,便于教师教学,也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特别是在初三阶段,要加强综合性,使学生由部分到整体、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道德得到培养、认识得到升华,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情感道德基础。这是学生成长的根基,也是教学的落脚点。希望课程目标的制定者能够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制定出符合教学规律的课程标准。这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

二、课本的编者也应力求体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层次性。现行的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按单元、分主题编写,但从整体看仍然缺乏必要的层次性。例如:说明文的编写应分层次,并配有知识短文。初一年级应以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为目标来组织相关文章;初二年级应以掌握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为目标;初三年级应以说明顺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为目标。这样就体现了编者的层次性,才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文本。为此,希望教材编者要编出有层次、分年级目标的文本,给教师、学生提供一个便于学习又得心应手的好教材。

三、作为一线的教师要大胆应用教材,使各年级的教学体现层次性,最后达成整体目标。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忙于备课、上课还有批改作业,不能深入钻研教材,只是照本宣科,不敢超越雷池一步,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不能体现层次性的又一重要原因。教师在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过程中要放得开、收得住,整体设置初中阶段的目标,最终达成整体目标。比如议论文的教学,在初一阶段的目标就是准确把握议论文的论点,初二阶段的目标就是理解论证方法,初三阶段目标就是探究论证过程及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大胆使用教材,重组教材,分层次实现综合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大量艰苦工作。教师只有分解了目标,又把这些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加以落实,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也才能形成教学的个性。作为一线从事教学20多年的我深有体会,备课只是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的目标,每天、每月漫无目标地进行语文教学,结果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习语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这和语文教学缺乏应有的层次性、教师缺乏必要的自主性有很大关系。只有发挥教师本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层次目标,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走出困境。

初二语文教学论文篇4

一、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管理中的现状

(一)对学生缺少激励

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语文知识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现今一些初中班主任对初中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对学生的激励也很少,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班主任没有设置科学的激励机制,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激励,学生的学习不积极,学习效率下降,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随之下降。所以,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重视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二)忽视语文教学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时最重要的内容,教师要通过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而现在一些班主任忽视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关注点比较分散,不能很好地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太过于重视学生的升学率,这造成班主任的较大教学压力,导致班主任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培养所有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不能良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班主任的创新管理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对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一些班主任对学生语文的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文学素养得不到良好的提升。所以,班主任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制造吸引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在课堂上让学生结合图片阅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词语将景物描写的这么生动的”?教师的讲解要生动、有趣;班主任在语文课堂上结合语文知识讲一些故事,使学生更有效的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种制造吸引点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更感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很有好处。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负责,加大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视,为培养优秀的全面人才做努力。

(二)教师的板书要形象生动

初中语文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字体有型,学生很容易模仿班主任的板书字形。但是,现今一些班主任过于关注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忽视了板书的加强,甚至在板书时出现连笔字,导致学生语文学习成绩下降。所以,初中班主任不仅要有很高的学识,板书还要漂亮有型。如果班主任的板书很漂亮、艺术感强,学生就会对教师心生敬佩,自然就会喜欢语文课堂,学生喜欢语文课堂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会产生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教师还可以以生动的图形和线条来表达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语文知识,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

(三)教师要制造讨论点

现在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只是单一的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讲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授课方法腻烦,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心理。所以,班主任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所学的知识制造讨论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为学生制造讨论点,让学生们在读到“为了穿得漂亮”时,让学生讨论:这个皇帝想要漂亮到什么程度?在读到“来了两个骗子”时,让学生讨论,这两个骗子是怎样行骗的?在学生主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力也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得以提升。由此可见,班主任在语文课堂中,应该经常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知识。

初二语文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初中语文教学;应用措施

多元智能理论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较多的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针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提出几点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供初中语文教师参考。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根据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而提出的教育理论,从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定义,也就是在智能多元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元文化生活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现问题之后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个人的逻辑空间、视觉空间与身体运动空间中,都能够通过智能的反应考虑问题,并且利用自身独特的方式表现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

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智能个体在发展结构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在任何训练或是发展中,都可以形成较为全面的发展体系,是智能模式不可替代的产物。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发展效率,创建个性化发展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智能差异,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具有工具性特征,主要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师在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时可以寻找有利的教学途径,在多元化教学方式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路径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并且根据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良好的教学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体系,为课堂教学提供多种选择依据。主要教学体系包括:语言教学体系、逻辑教学体系、空间教学体系、运动教学体系、音乐教学体系、人际交往教学体系、自我认识教学体系与自然教学体系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选择更多的教学途径,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教学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考核途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学生的考核途径。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方式集中在笔试上,而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评价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情景化的测验结构,在笔试检验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在考查学生《看云识天气》学习情况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视觉教学模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即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云彩图片,然后要求学生识别天气,这样就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在考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多元智能理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错误,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

2.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学习途径

初中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的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体智能的发展。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应用课外学习资源,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养成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科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预测与概括逻辑推理结果,在不断认知文字符号排列、组合与编码概念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效果。

最后,初中语文教师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营造音乐教学环境。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营造音乐教学环境,在充分利用音乐资源的前提下,增强语文知识的节奏感,使学生受到语言文化美感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体系,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增强初中语文教学力度。

参考文献:

[1]欧阳朝霞.探究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6(20):32.

[2]李莉.试析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J].中学语文(下旬),2016(6):9-10.

初二语文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措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非常注重实用的技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方面这样的理念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而培养学生的方向则注重答题、解题等方面,课程设置上过于传统,使得课程不能吸引学生兴趣,导致厌学语文的人数越来越多,资源被浪费,最终可能使学校声誉也受到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从新思路、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等方面提出创新性的教学,并以此促进语文教学有针对性、先进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才能。而面对上述的实际情况,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应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课程开始,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学习情况,把课程和能力训练相结合,然后在学生思维方面加以创新培养,用实际意义的教学技巧和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新观念,学会创新。教师可以借助当前的流行元素进行教学,也可以结合教学经验,创造新意的学习环境进行教学改革。

一、发挥语文的特色,激发学生想象才能

初中语文教学是综合了多种要素,交叉了很多方面的一个比较与现实相连、与时代紧密结合、与时尚前线相关的既有语言艺术性又注重实际运用的科目,因此这个科目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语文理论知识上做重要的突破,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之余尽可能观摩生活,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关注生活,从各大新闻媒体和相关的课外书籍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相关知识。因为学生长期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思维定式严重,学习的能力比较欠缺,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可能使学生全面进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首先要在方法技巧等方面创新改革,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则是发展其创新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也应该充分展示每一节语文课的基本特色,然后引导学生在语言特色的影响下发挥创新能力。只有在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前提下,把学习和能力训练融入教学中来,才能让学生的创新和教师的努力有所体现。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自我讲解的现象很常见,学生的想象力是被禁锢的,有的教师甚至强制灌输一些语文学习理念,从而限制了很多学生的积极创新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紧随时代脚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学习问题,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把时代气息、信息化教学等融入语文课堂中,这样才能在多元素的课堂中实现改革创新。

二、用现实意义的材料进行实践教学

教师用实际意义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转变创新思维,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实践水平。而这需要在初中学校的教育目标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传统的教学目标改变为用实际语言运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人才,敢于用创新思维运用知识的人才。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只有在学生的思维中有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创新人才。为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语文素材。比如,在课堂上进行中国“二胎政策”问题研讨,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实践锻炼任务进行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多发表看法,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二胎政策的利弊,学会辩证看待事件的思想,这种用生活实例进行语文归纳能力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时尚元素和流行信息广泛纳入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时代的发展使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形形的时尚元素和流行信息,科学技术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经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积极纳入具有流行元素和时尚气息的教学材料,用多媒体技术、信息化设备等进行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把握住时代流行的脚步,感受社会的变化。初中语文课堂要想把学生打造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佼佼者,需要在教学中学会分析语文知识的优、现代技术的好、未来时代的变。这样才能掌握语文和时代结合与变化的基本规律,进而学会创新。另外还要在教学中多引进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思考和研究,结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环境、学习兴趣等进行课堂教学环境的创造,这样就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大创新力度。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中教师应该以引路人的身份重点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使教学能逐渐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初二语文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语境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学科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教育活动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而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关键,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给予高度重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语境理论,可帮助学生对句义的确定,引导其逐步消除惯性思维,并提高他们的应该阅读水平。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语境理论的必要性

从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来看,效果一般,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基础性较强,教师往往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在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提升他们的语法知识以及动词的各种时态。虽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是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文本的含义与背诵等。其次,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到大量的词汇、语法、句式等语言知识,和英语思维方式,不过初中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不强、储备知识不够丰富,所以,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不少教师也不愿意在阅读教学上花费过多的精力与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效果一般。综合以上两个教学现状,初中英语教师采用语境理论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已是迫切需求。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境理论的具体应用

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内容。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时,经常会出现对课文理解片面或词不达意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英语词汇的含义,同一个单词在不同语境视角下所表达的含义不同,不少学生都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现象,其根本在于对单词的掌握不够熟练,思维缺乏灵活;其二,一些学生在分析阅读内容时,对于无法理解的内容没有深入研究,忽略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没有与文章主旨相结合,将其片面孤立,从而无法透彻理解文章内容。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采用语境理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内容,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耐心阅读英语文章的良好习惯,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在引导学生分析阅读内容时,可针对某一单词或语句进行提问,引导他们加强对语境理论的重视和理解,在语境理论视角下,真正理解文章内容。

2.帮助学生培养英语思维方式。由于汉语是我国的母语,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也是如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在阅读英语内容时,受汉语的影响,运用汉语式的英语思维方式,导致在阅读理解中出现错误。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从语境理论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毕竟汉语与英语是两个语言体系。教师在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阅读内容的同时,应从多角度帮助他们体会和使用英语思维方式。比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看一些英国电影或美剧,不仅可以从中感受英语思维方式,还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例如:短语“blacktea”的本意是红茶,利用汉语直译则是黑茶,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促使其采用英语思维能力思考问题。

3.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应培养其英语思维方式,并提高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来说,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可在语境理论视角下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有限,教师应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特别是一些篇幅较长的英语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耐心,还能够丰富其英语词汇量。同时,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能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投入其中,将自己融入到阅读内容的情境中,从而更好的理解与体会文章内涵,进而锻炼他们的英语思维方式。比如: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一些英文原著文章,像《亚瑟王传奇》、《苏格兰玛丽女王》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促进他们对英语知识的学习。

三、总结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从语境理论视角下出发,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模式,符合英语知识的自身教学需求。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语境理论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参考文献:

[1]郭婷.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4.

初二语文教学论文篇8

——张炜事迹材料

她始终在不断地钻研、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所教学科教学成绩显著,她的教学成绩在全旗统考中连续好几年第一。

为了管理好班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班级凝聚力,她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她的班会课每周一个主题,内容丰富:理想、勤奋、团结、安全、学习方法……学生在这些主题班会课中提高了认识,掌握了方法,增强了凝聚力。她还以小组为单位办了班级小报《清风小河报》,优化班级文化建设,她不仅是严格管理学生的管理人,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跑人。

2012年,棋盘井中学参加了全国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她是我校课题的负责人,为了带领大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实现少教多学,课堂高效,她向年轻教师一样,积极参加培训,虚心学习,参加公开课教学展示,与同行切磋,相互学习。她总是走在课改的前列,作为学校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她是我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她带领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沉吟集》《中学生必备古诗词》《棋盘井中学优秀作文集》,她创建了我校首个文学社团——"春晖"文学社,并且出了六期社报,在"少教多学"课题研究过程中她负责编写了《少教多学论文反思集》《少教多学案例集》《少教多学阶段小结和结题报告集》,她热心帮助年轻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她待人诚恳,为人谦虚耿直,捧着一颗教育热心,做好每一件事。在教育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30年,仍能以满腔的热情从事一线教学,从不懈怠,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相信张炜老师会在将后的教育岗位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主要业绩:

2002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旗级优秀教师称号;

2002年荣获内蒙古首届"文星杯"青少年作文大优秀组织奖;

2004年教学案例《月亮上的足迹》获部级一等奖;

2004年论文《课改让语文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表在内蒙古自治区出版的《新课改理论与实践》上;

2004年鄂旗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竞赛三等奖。

2005年被评为鄂尔多斯市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奖;

2006年课件《大雁归来》被自治区评为"辽教杯"教学软件二等奖;

2007论文《诵读课之我见》获部级一等奖并发表在《方法》杂志第三期上;

2008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名教师称号;

2008年教学录像课《三国演义导读》获自治区一等奖,论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综合实践学科第三届教学论文二等奖;

2008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语文校本课程《沉吟集》;

2009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明星教师称号;

2009年被旗教育局授予鄂托克旗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

2009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学生优秀作文集第一辑:初一《春阳》、初二《雨荷》、初四《寻梦》。

2010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明星园丁称号;

2010年在第四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中荣获初中组"读书百杰"奖;

2010年在鄂尔多斯市第五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初中语文教学能手;

2010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学生优秀作文集第二辑:初一《春阳》、初二《雨荷》、初三《寻梦》;

2011年所带班级107班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

2012年编写了棋盘井中学校本教材《中学生必备古诗词》;

2012年教学案例《三国演义》导读被评为部级一等奖;

2012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并撰写了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主持课题研究;

2012年先进事迹在鄂托克旗电视台桃李芬芳栏目中报道,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2014年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中评为优秀主持人;

2015年是"少教多学"的结题年,负责收集了所有结题的资料,并编写了教师《论文反思集》、《案例集》、《阶段小结和结题报告集》;

初二语文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初级日语;现场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1.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SLa即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开始作为独立学科,至今已有超过40年的历史。迄今为止有三大设想引发过学者的强烈关注及探讨。

1.1克拉申和输入假说

克拉申是70年代至80年代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影响最大的学者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克拉申便提出了themonitormodel假设。这也成为了后来的监视学习假说的中心思想。80年代中期,他进一步提出了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学习者的能力不只是停留在掌握已经学过的单词和语法上,学习者可以利用既有的语言知识,结合前后文的语境,谈话的场景,背景知识,理解更多的语言资料。这些超过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范畴的语言资料就被定义为言语输入,在此基础上克拉申提出了i+1的语言学习概念。克拉申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就是,语言的学习需要接触外界的语言输入。在无意识间掌握的语言技能叫做习得,而有意识的主动的学习叫做学习,并将二者严格的区分开来,完全否定二者之间交流的可能。

1.2输出假说

输出假说基于对克拉申理论的批判,认为语言的输出才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输出假说认为,根据语用论的层面,可以理解学习者对文法适当的修改,强调语言的输出机能。除此之外,输出理论将修正后的话语进行定义,认为经过和能够理解的输入内容的接触后自然的产生一定输出是语言习得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1.3相互交涉假说

相互交涉假说产生于1985年,认为来自母语者对学习者的话语修正能够促进语言的习得。母语者的话语修正有很多独有的特征。一方面通过母语者正确的语调及语言方式,能够在形态上修正学习者的语言习惯。另一方面非母语者一边理解母语者说话内容的同时也要接受母语者的话语修正。母语者通过对非母语者话语中不清晰的部分的反复确认来修正非母语者的语言机能。

第二语言习得作为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对母语及教育学相关研究众多,但是对于初级日语学习者而言,教室现场教育是最为普及的教育方式,现场教育为何往往难以达到语言习得,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2.教室现场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点

2.1教室现场教育的问题点

如今的教室现场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基本上都是以单词和语法为教学中心。这一点回顾现场教育的经验即可得知。

现在在初级日语教育中广泛实行项目堆积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法时常以自下而上的形式实行,具体说来,也就是教师在初级阶段导入语法后接着对学生实施代入练习和变形练习,最后进行提问回答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过这种机械性的反复练习后进而展开谈话和会话的练习层面。

2.2问题点分析

怎样习得地道的日语,笔者认为语法的学习应该是始终贯穿整个程之中的,语法的教育无论是在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都不应间断,是日语教育及学习的基石。但是所谓初级日语教育却不仅限于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只要语法及词汇能力达到一定标准,就能说出流利的外语,但事实上很多人即使掌握了很多语法及词汇也无法使用外语交流。这是由于我们在思考当中会自然的出现一些惯性,即先有表达形式后传达的内容。但是在实际的经验当中,我们进行外语会话时又是怎样呢,我们常常先有想表达的内容后,再在脑内从已学过的语法知识中斟酌表达形式。也就是先有传达的内容后寻找表达形式。教室里的训练活动方式与实际日语应用时的思维方式完全相反,这也就是导致日语初级学习者往往在经过教室活动的机械练习后不能自由表达自己思想,不能用日语自然对话的主要原因。

3.语言教育和语法教育

语言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会语言。所谓语法则是潜藏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语言使用规则。我们使用日语的时候,首先是运用已经掌握了的日语语法知识。我们掌握的语法知识从初级到高级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的习得过程可以说几乎等同于日语教育的课程。语法教育是为了掌握正确的日语语法体系,但从理论上来讲,对于语言教育来说最重要的目的绝不是正确解释语法。当然,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不同,必须积极进行语法教育的情况也确实存在,但是就大多数的日语初级学习者而言,学习的目的是对初级日语真正的习得。高效率的提高学生的日语能力,培养在当下以至未来真正实用的日语应用能力至关重要。不管是怎样完美的教育理论或语法体系,最终若使学生学了不地道的日语,也完全没有意义。

4.以培养交流能力为中心的教育现场

一方面,语言学习的本质是学会语言,而另一方面所谓学会语言也就是指掌握交流的能力。所谓交流能力共分为四个要素,分别是语法能力,谈话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言策略能力。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教室活动使学生掌握交流能力。

但是语法学习的顺序和实际应用的顺序必然不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将语法规则和实际应用区分开来。在规则和记忆当中,有很多夹杂在中间的事物。这边是言语当中所蕴含的文化。从日语的习得层面来说,与掌握和日本人相同的语言表现方式相比,掌握和日本人相同的理解事实的方式更加重要。理解对方文化是养成交流能力最重要的一环。初级课堂的学习,比起反复的机械训练,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习者日语的思维方式。

结语:

本文首先探讨了目前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其次就教室现场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点进行了分析。现在的教室现场教育主要以语法教育橹行模这与语言教育的目的有所背离。然后,就语言教育和语法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语言教育的本质并不是掌握语法而是掌握语言。最后分析了教室现场教育的目的。语言的习得,最重要的掌握交流的技能。因而在进行现场教育的时候,在教授文法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入日本人的文化教育,使学生真正掌握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习得。

参考文献:

初二语文教学论文篇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中时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作为学科之母的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所有初中语文教师都应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畅通无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自然能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重要意义。就语文学科的学习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能帮助学生“开启”学习语文的“大门”。故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极具现实意义。

1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交于小学教学,初中教学的知识面更广、知识点更深奥,面对书本上的难题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举一反三才能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要举一反三,首先就应在思维上具备独立性,特别是在初中语文的学习。初中语文不单单是生字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诗词的情感和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独立创作文章。这些看似简单的教学过程,事实上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相互交流,可见,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对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特点和优势,结合他们的特点、利用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找到培养自身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此外,学生具备良好思维能力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学习都有很大作用。因此,不论从哪方面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2.1传授思维方法给学生:思维方法有很多种,如观察法、联想法、比喻法、分析法、分类法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本文主要分析两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一是观察法。观察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通常有两种,即对比观察和顺序观察。不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应注重观察,观察时要运转思维思考,同样思考时也应结合观察[1]。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是作者通过观察创作的,而这些作品自然也就成了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的最佳教材。故教师可将重心放在文章上,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作者的观察技巧和方法,逐渐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联想法。联想法不仅要联想,更要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作者创作时就利用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在教学时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领悟诗歌里的美妙景象,去体会作者笔下的“天上街市”,感受作者内心的美好情怀。鼓励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天上街市”。

2.2发挥课堂“主渠道”价值: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利用良好的课堂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讨论、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游戏教学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2],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变向思维等。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春》(朱自清)的教学。在教学前教师先给学生们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是动态画面,春草、春树等,与学生探讨春天都有哪些景象,接着引入主题《春》。这个过程主要是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讲解课文时,很多问题学生们都可能有不一样的观点,如“作者对春天的感受”这一问题,有的学生会认为作者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期盼和喜悦,也有的学生会认为作者是想借盼春反衬自己对统治时期的不满和愤慨,并不是真正盼望春天的来临。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结合作者的背景、人生和课文,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一来强化学生对课文和作者的理解,二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转动思维,不断思考才能找到有用信息,因此讨论过程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

2.3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的教学就如同地基不稳固的建筑,经不起考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并稳固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教学是关键。一方面,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除了要有课堂知识外,还应包括具有实践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也能进行实践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和能力[3]。此外,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探索性问题,鼓励学生去探索,然后在课堂上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如写作、阅读等和语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活动,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主要知识点,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开展配套的课外阅读活动,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阅读空间,一来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二来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可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发现和收获,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同学间相互讨论。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学生特点、需求和优势,采取配套的教学方法。除了从教学角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外,教师还应注重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及时、有效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道林.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俪人:教师,2015(12):65-65

[2]熊革新.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师导刊,2015(11):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