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十篇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十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8:57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篇1

[关键词]《小蝌蚪找妈妈》思想主题改编艺术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名作《小蝌蚪找妈妈》的作者是方惠珍、盛璐德。方惠珍,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幼儿园长,盛璐德(1912-1985),为其学校教养员,作品由盛璐德创作,方惠珍整理记录。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1954-1979)中,与《萝卜回来了》、《小马过河》并列低幼(幼儿读物)一等奖,盛璐德1980年去北京领奖。因其改编选入现行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34课,而受到儿童的熟知。1960年被改编成水墨动画片,在国内外获奖无数,广为世人流传。其艺术上的成功,也为教师和研究者所推崇。

一、不变的及其意义:池塘、蝌蚪、寻找、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及其改编,其思想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知识性——大自然。儿童文学史[1]把《小蝌蚪找妈妈》认定为科学童话,这就肯定了其中的科学知识的表达。较为明确的是小蝌蚪的大脑袋、长尾巴成长为绿衣服、白肚皮、四条腿青蛙的知识。当然里面也有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以及原作和改编的生活在池塘里鱼虾、乌龟、螃蟹、鹅、鸭子等动物。季节变化的知识,冬去春来,冰融化了。青蛙是冬眠的动物,也是个科学知识。作品注重科学知识的表达,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教育童话的繁荣”[2]377的气氛有关。

2.教育性——全面地认识。儿童文学作品免不了具有教育意义,实际上,一切对人的思想有所提升的作品,都具有教育意义。建国后,受苏联儿童文学理论的影响,促进了儿童文学教育性的刻意表达。“强调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及其性质——共产主义的教育方向”,成为当时儿童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支撑点。[3]《小蝌蚪找妈妈》的教育性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个被儿童追问和思考的问题上:“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一位老师通过课堂的互动,得到的解答是:鲤鱼和乌龟故意不说清楚,它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小蝌蚪渐渐地长大了。[4]另一个原因是小蝌蚪找的心急,没耐心问清楚。《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教育儿童如何认识事物,不能片面,要全面,即“十分自然地向儿童宣传了全面地认识事物的辩证法”。[5]茅盾在1962年看了根据童话改编的同名动画片时,题诗咏道:“蝌蚪找妈妈,奔走询问忙。只缘执一体,再三错认娘。莫笑蝌蚪傻,人亦有如此。认识不全面,好心办坏事。莫笑此事诞,此中有哲理。”[6]即揭示了故事中要认识全面的辩证法哲理。

3.意识形态性——隐喻历史。“意识形态是文本里公开或明确的要素,流露了作者的社会、政治或者道德方面的观念和信仰。”[7]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其作品中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认同、歌颂,也是自然的现象。然而,今天很少有人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待《小蝌蚪找妈妈》(1959),这也许是对历史记忆的一种逆反或忽视。事实上,在(儿童文学)艺术领域,每逢建国10周年总有献礼作品的产生。这和时代氛围有关联,并非后人臆造硬套。“到1959年建国10周年前夕,童话创作基本保持发展的势头,严文井的《‘下次开船’港》、包蕾的《猪八戒吃西瓜》等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为向建国10周年献礼而出版的一些著名作家作品集,更是本时期童话创作的一次检阅。”[2]241《小蝌蚪找妈妈》也应归入献礼作品行列。在“小蝌蚪”、“找”、“妈妈”的关键词上,体现了对几度建国的试验、探索,最终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新中国)。“妈妈”在文化中是祖国、国家的代名词。“找”,则是主动探寻,近现代历史中仁人志士探寻救国建国的道路证明了这一点。乌龟、鹅之类的不是妈妈,青蛙妈妈则是和小蝌蚪自身一样的存在、来源于自身,是成长的蜕变,也即郭沫若在女神中嘶喊的“涅槃”。动画片《宝莲灯》(1999)是献礼片,故事流传久远,被广泛改编,但主要故事情节都是沉香劈山救母。这配合和呼应着党带领人民三座大山、建立新国家的历史,意识形态性极强。《小蝌蚪找妈妈》与之殊途同归,隐含着国人对近现代历史的集体无意识,即在反复的探寻中,终于找到和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

4.终极追问——探寻生命本源。人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何处才是人的归宿(精神家园)?此类终极追问一直是艺术难以释怀的、深藏的夙愿。怀乡追忆、伤春悲秋都是典型的表现。《小蝌蚪找妈妈》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终极追问,“寻找母亲的过程,既是一种生命的本能诉求,也是在满足一种对生命来源的好奇,或者是在表达一种对母体(本源)的精神皈依。”[8]把妈妈理解成母体、生命的本源,无疑是深刻的。但与传统的“日暮乡关何处是”(唐·崔颢《黄鹤楼》)、“日暮客愁新”(唐·孟浩然《宿建德江》)的伤感不同,《小蝌蚪找妈妈》的基调是儿童的、成长的、积极的、欢快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建国初期火热的时想。

二、改变了什么及其意义:颜色、动物、长大

《小蝌蚪找妈妈》写于1959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9、1963、1982年等多次出版。1959年的初版,钱家锌配画。1982年版,杨永清配画,故事文字受到了动画片的影响,略有改动。原作进入小学语文课本中后,故事文字被适宜改编。我们比较早期版本(1959、1963)和后期版本(1982)及小学版本,总结主要变化。

颜色。有教学者质疑《小蝌蚪找妈妈》存在缺陷,认为作品没有交代无法回应孩子们的提出的从小蝌蚪(黑色)到青蛙(绿色)的颜色变化问题。提议改动一节为:“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它的身子也渐渐变绿了。”[9]这在童话原作里是被交代的,只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减省改编掉了。原作为:“……再过几天,你们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四条腿长齐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服,就跟妈妈一样了……”

动物。从各个版本的中间故事情节的安排来看,小学语文版只让小蝌蚪遇到一个乌龟,加上开始部分的鲤鱼,仅有两种动物。强调了“四条腿,宽嘴巴”、“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舍弃了大鱼(大金鱼)、大白鹅、大螃蟹、虾、鲶鱼等之前对童话故事的改编想象。童话原作的三个动物(大鱼、大乌龟、大白鹅)设计的三个层次的反复,符合民间故事的叙事传统。动画剧本版另加了乌龟、鲶鱼,没有必要,语文教材版的减省为一个乌龟更是不应该。也许是照顾低幼儿童的缘故,但小学一年级(7岁左右)对故事的理解力,已足以让他们能够读懂和接受原作。事实上,盛璐德的故事就是在幼儿园教学实际中反复形成的。在一次全市幼儿教学观摩课上,时任幼儿园长的方惠珍才推荐整理,交给出版社出版。[5]

长大。原作中,长大的问题是通过青蛙妈妈用话来描绘的。小学语文版和动画版都是真的长大了的。小学语文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动画版通过旁白交代:“小蝌蚪,长大啦,换了个名字叫青蛙。小青蛙,志气大,要吃害虫保庄稼。呱呱呱,呱呱呱。”画面有青蛙妈妈和两只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叫着。早期版本是在青蛙妈妈笑着对小蝌蚪说话中交代未来长大样子的:“你们还小呢。过几天你们会长出两条后腿来;再过几天,你们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四条腿长齐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服,就跟妈妈一样了,就可以跟妈妈跳到岸上去捉虫吃了。”1982年版本加了个结尾,把对话具体化了:后来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常常跳到岸上捉虫吃,还快活地唱着:“呱呱呱,呱呱呱,我们长大啦!我们长大啦!我们会捉虫,捉尽了害虫,保护庄稼。”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长大,还是在找到以后长大,在主题表达上有个强调的角度。前者比后者,显然更加突出了自我成长。

三、动画片版《小蝌蚪找妈妈》的几点议论

1.在动画史上开创水墨动画之路,成为一座里程碑,广为流传。1960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是国产动画民族化风格开创阶段的成功之作。之前的《骄傲的将军》(1958)、《神笔马良》(1955)的民族化探索还处于摸索时期,运用了绘画、木偶的传统形式,而《小蝌蚪找妈妈》则另辟蹊径,开创水墨动画之路。在其后的《牧笛》(1960)、《山水情》(1989)之后,几十年里,水墨动画处于沉寂状态。

2..鸭妈妈和小鸭改编成了鸡妈妈和小鸡,由自然生态的和谐理想,转变为现实的逻辑思考。动画中动物们可以和平相处,不去照搬现实动物世界中的食物链。所以老虎、兔子、熊猫、猴子、小猪等可以在幼儿园的一个班级里(日本动画片《巧虎》)。这种设计,可以理解为拟人的手法,对现实中儿童的比喻。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较为深层的含义,即动物们可以和谐相处。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动物之间、乃至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交流,成为一个常见的现象。隐约有着众生平等的意思。现实中,鸭子会吃蝌蚪,动画版就改成了水里去不了的鸡。但小蝌蚪能了解岸上的世界吗?也许要等待长大成为青蛙以后才可以。小学语文版又改回了池塘里的动物,但仍没有沿用原作的鸭妈妈和小鸭,而是鲤鱼妈妈和小鲤鱼。这仍有着吃的现实逻辑考虑。此外,动画版结尾加了小青蛙长大捉害虫、保卫庄稼的文字,写实有余,和谐不足。

动画的功劳之一是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齐白石不仅画过虾、鸭、螃蟹、乌龟、鲶鱼,也画过鸡(群鸡图、七鸡图、大公鸡)、鹅(双鹅图、飞鹅图)。但为什么把鸭子改成了鸡、不用鹅,不知何意?可能动画也怕鹅吃了蝌蚪,还想把场景从池塘里向岸上扩大一点,不单调。

3.注重母子之情的刻画。青蛙妈妈产卵后外出,中间回来看小宝宝、结尾找到小蝌蚪,尤其是赶走鲶鱼,主动保护。体现母子情深,首尾照应。不仅孩子要找妈妈,妈妈也要找孩子,符合所谓合情合理的情节的编织。但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青蛙产卵后,卵需要4-5天长成小蝌蚪,小蝌蚪长成幼蛙需要2个月左右,长成大青蛙则需要3年左右。这些,青蛙妈妈不会去细心养育的。几天的时间,青蛙妈妈怎会在池塘里找不到小蝌蚪?所以青蛙妈妈找小蝌蚪的时间延迟需要考虑和设计个为什么。小学语文版小蝌蚪都长成青蛙了,才找到青蛙,而青蛙妈妈2个月的时间,都不去找小宝宝,显然没有做亲情的考虑。这样,也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妈妈》并非是渲染亲情、也没有交代清应有的科学知识细节,而是有思想上的更深蕴藏。

基金项目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主旋律动漫创作的理念与范式研究”(12YBB012)、湖南省高校教改项目“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质量保证研究”(620)、长沙师范学校科研项目“儿童动漫研发高级技术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SBZD201104)。

参考文献

[1]蒋风.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327.

[2]吴其南.中国童话发展史[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377.

[3]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295.

[4]高玉梅.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a].杜振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C].2003.48.

[5]盛祖宏.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我——访《小蝌蚪找妈妈》的作者盛璐德[J].人民教育,1980(9).53

[6]金燕玉.茅盾与儿童文学[m].郑州:河南少儿出版社,1983.149

[7](奥)约翰·史蒂芬斯.儿童文学中的语言与意识形态[m].张公善,黄惠玲,译.合肥:安徽儿童出版社,2010.9.

[8]罗才军.满足情感和事理上双重的阅读期待:《小蝌蚪找妈妈》[J].小学语文教师,2010(3):50.

[9]楼云丽.《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缺陷[J].教师之友,1997(10):20.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篇2

陶行知先生说:“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它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下面是我在《幼儿戏剧的改编》之“按幼儿戏剧要求进行再创作”的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与同仁共勉。

如果说得体、规范的剧本文面体现了戏剧创作的“样儿”,那么“按幼儿戏剧要求进行再创作”则体现了戏剧创作的“味儿”。要想成功的进行再创作,作品不仅要有十足的“样儿”,还要有十足的“味儿”。

成功的再创作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要在忠实于原作,保留故事的大致情节、主题;二是要根据剧情需要,适当的增删情节或人物;三是要改变文本样式。普通的童话故事大多采用叙述性文字来表现,仿佛是老奶奶、大姐姐在给孩子们讲故事。剧本则不同,它靠人物的对话、音乐、舞蹈、游戏等综合艺术形式来呈现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就像是孩子们自己亲眼目睹了一样。

下面具体谈谈改变文本样式。

(一)改编开头的叙述性文字

剧本的开头部分大致包括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主要人物和其他人物的关系;引出中心事件;补充交代中心事件发生之前的先行事件;为故事展开做好铺垫。改编时要以剧本的文面呈现,也可以适当的穿插游戏歌舞。

例如方慧珍、盛璐德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开头部分用叙述语言交代了时令、环境、主要人物。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

耿延秋改编的剧本《小蝌蚪找妈妈》是先用舞台提示交代人物、时间、地点;接着一部分改编成介绍背景的朗诵、大合唱,一部分改编成台词、唱词。

人物青蛙妈妈

一群小蝌蚪

鸭妈妈和孩子们

金鱼妈妈和孩子们

鹅妈妈和孩子们

乌龟妈妈和孩子们

时间春天

地点池塘和小河里

先请以为小朋友朗诵歌词,全班小朋友大合唱:(曲谱略)

青蛙呱呱呱,呱呱呱,

我睡一冬醒来了。

扑通一声进池塘,

伸伸腿儿叫呱呱。

高高兴兴来玩耍,

碧绿水草是我家。

生下许多小黑栽,

一天一天在长大。

蝌蚪们(群舞)

大脑袋,小尾巴,

一天一天在长大。

大脑袋,小尾巴,

一天一天在长大。

啦啦啦,啦啦啦,

小河流水哗啦啦,

池塘里边是我家。

嘿嘿嘿,嘿嘿嘿。(曲谱略)

这个剧的开头先朗诵,后合唱,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营造了欢乐、温馨的气氛。青蛙妈妈的身份介绍采用古代自报家门的手法,既交代了人物,又引出了小蝌蚪的合唱和舞蹈。

当然,有些内容还可以用人物的动作和“画外音”的方式表现。画外音是台词和提示语之外编者有意插入的语言,用于交代情节人物,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只是偶尔使用的一种舞台辅语言,不得已时才使用,不宜多用。例如:

人物青蛙妈妈

小蝌蚪们

鸭妈妈和小鸭

金鱼妈妈和小金鱼

鹅妈妈和小鹅

乌龟妈妈和小乌龟

时间春天

场景河边池塘里。阳光明媚,河面微波荡漾,水草鲜嫩,河底平坦如砥。

【青蛙妈妈醒来了,她打了个哈欠,伸伸懒腰,揉揉眼睛,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愉快地游走了。

渐渐地,蛰伏在“水草”下的小蝌蚪慢慢地整齐地伸伸胳膊,踢踢腿,长出大脑袋、长尾巴,一齐向池塘中心游去。

又如:

【画外音: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

有一天,小蝌蚪在水里划来划去,忽然就想起自己的妈妈来了。小蝌蚪你问我,我问你,可是谁也不知道。“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于是,他们就开始了寻找妈妈的旅程。”

(二)将人物的对话改编成台词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台词即剧中人物的口头语言,含对白(角色对话)、独白(台上无人,角色自己说)、旁白(台上有人,角色避开说),这些都是观众在观赏戏剧时获得的关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重要信息。

人物台词尽量要做到动作化、个性化、艺术化、口语化。如:

《小蝌蚪找妈妈》叙述性原文(节):

他们一齐游到鸭妈妈身边,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您告诉我们,她在哪里?”

鸭妈妈亲热地回答说:“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

一条大金鱼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大金鱼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他们想:一定是妈妈来了,就追上去喊:“妈妈!妈妈!”

大金鱼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金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去找吧!”

“谢谢您!金鱼妈妈!”小蝌蚪又向前面游去。

改编后的台词:

【鸭妈妈带着小鸭上。

蝌蚪们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您告诉我们,她在哪里?

鸭妈妈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蝌蚪们谢谢您,鸭妈妈!

【金鱼妈妈带着金鱼上。

蝌蚪们妈妈!妈妈!

金鱼妈妈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金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去找吧!

蝌蚪们谢谢您!金鱼妈妈!

耿延秋改编的《小蝌蚪找妈妈》的台词整齐押韵,易记易诵。

【鸭妈妈带着小鸭们高高兴兴地走到台中。

鸭妈妈(高兴地)

呷呷呷,呷呷呷,

我的孩子真听话。

小鸭甲妈妈妈妈咱去哪?

鸭妈妈池塘里边去玩耍。

【小蝌蚪们跑了过来。

蝌蚪们(互相问)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

蝌蚪甲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

您知道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吗?

鸭妈妈我看见过。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在前面去找吧!

蝌蚪们谢谢鸭妈妈!

小小的尾巴黑黑的头,

高高兴兴往前游。

【金鱼妈妈带着孩子们游了过来。

蝌蚪甲(发现了金鱼头上有两只眼睛,高兴地喊起来)

妈妈来了!(高兴地摇头摆尾)

蝌蚪们(齐喊)妈妈!妈妈!

金鱼妈妈(和蔼地)

对不起,对不起,

我的孩子是小金鱼,

正在我身边做游戏。

快去前面找找看,

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

蝌蚪们(有礼貌地表示感谢)谢谢金鱼妈妈!

小小的尾巴黑黑的头,

高高兴兴往前游。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篇3

自2003年10月我园进行“多元智能创意课程”试验以来,该课程已经陪我走过了近五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经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对此有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多元智能理论为个人才能的培养发挥开辟了宽阔的道路,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儿童的发展空间加大,让每个儿童的强项智能都可以尽情发挥,让学习成为儿童的乐趣,让儿童感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聪明之处,都有超出众人的能力。多元智能把人的智慧分成八种不同的类型,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天生都具备这八种智能潜能,只是各有所长,禀赋不同。加德纳提出的智力定义,就是解决问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智力的本质所在,即智力具有发展性,智力具有社会文化性,智力具有多元分布性,智力具有差异平等性,智力具有实践创造性。每一个儿童的智力、风格和倾向性能有很多种,就像“光谱”一样,我们必须提高教师、家长和儿童自身的意识,以一个更宽泛的眼光来看待能力,潜力才会有更多表现的机会。智慧的力量并不是固定的,通过教育的机会和一个充满激励的材料和活动环境,可以增加它的力量。一旦儿童的强项被发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设计一个更具个人化的教育方案。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这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如何在6岁前儿童的早期学习中了解孩子各种智能发展的水平,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并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制定个别式教育方案,利用游戏化的教程进行个别式教育,发展优势智能成为多元智能评价提升系统的核心思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明显地感觉到多元智能课程与以往的传统课程不同,一个主题活动可以延伸几个小活动,并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也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在小班主题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我带孩子们到活动室玩耍时,孩子们无意中发现小瓶子里有一些黑黑的、长有长尾巴的小东西在游来游去。从那以后,孩子们就对小蝌蚪着了迷。于是我就从“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开始,引导孩子对小蝌蚪、小青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的家在哪里?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听完故事后,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议论纷纷,于是,探究就从小蝌蚪开始了。

活动1:可爱的小蝌蚪。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带上小桶,来到水池旁,准备捞小蝌蚪带回活动室进行观察。“这是小蝌蚪!”“这里有很多呀!”“看小蝌蚪游过来了。”孩子们兴奋地叫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捞到了许多只小蝌蚪,把它们带回了活动室后,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围着小蝌蚪议论起来:“小蝌蚪在睡觉呢。”“不是,它死了。”“没死,它又动了!”这时,我不经意地提出了问题:“小蝌蚪有没有眼睛和嘴巴?”“有几只眼睛?”并指导幼儿观察。“小蝌蚪有大脑袋,长尾巴,有眼睛还有嘴巴,它会在水里游来游去。”这是孩子们对小蝌蚪的总结描述。我接着说:“那我们把可爱的小蝌蚪画出来吧!”孩子们认真地画起来。他们用手指沾上墨汁,点画在白纸上,然后把手指轻轻地往后一划,就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蝌蚪。这时,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有的说:“青蛙。”还有的说:“是大蝌蚪。”“到底它的妈妈是谁呢?等到小蝌蚪长大了你们就知道了。不过你们要经常去看看小蝌蚪,看看它有没有长大,长成什么样子了。”在结束这一活动时我给幼儿留下了上述任务。

活动2:小蝌蚪变成青蛙。为了利于观察,分组分发小蝌蚪。我引导孩子们仔细地看,观察后画下来,渐渐地,小蝌蚪长大了,“小蝌蚪长出脚来了”,我接着问:“它的脚长在哪里呀?”孩子们答:“长在后面。”又过了几天,孩子们又兴奋地叫了:“长出四只脚了。”“小蝌蚪像青蛙,它的妈妈是青蛙。”

活动3:小青蛙。随着孩子们的观察对象在变化,他们的问题也随之转移到了小青蛙身上。我提出疑问:“小青蛙吃什么?”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青蛙的眼睛很大,它的眼睛鼓出来了。”“青蛙的脚(趾)很尖的,像针一样。”“青蛙的肚皮是白色的。”孩子们总结说:“大眼睛,宽嘴巴,白肚皮,四条腿。”孩子们模仿青蛙的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根据故事内容需要,我指导孩子们分组进行了故事表演。孩子们在表演中积极参与和表达,他们越来越自然大方的表现都证实了故事表演对幼儿个性、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最终,故事表演为活动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个别式教育,认为每个人的智能表现是不完全一致的。个别式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视个别差异的教育方式。为使幼儿受到同样的教育,好的教师首先会设法了解每一个幼儿,之后更重要的是决定教材、教法和评价。个别式教育有利于使幼儿的优势智能充分扩展,弱势智能获得提升。在当今教学形式下,应积极吸收个别式教育的优点,弥补团体式教学的弊端。爱因斯坦、莫扎特、凡高谁更聪明?答案:爱因斯坦在数学―逻辑智能上最聪明;莫扎特是音乐―节奏智能上的天才;凡高则是有着出众空间―视觉智能的人……上面的每一个伟人,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多元智能结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聪明的形式。这便解释了“多元智能”的内涵,促使人理解了为什么我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就是不一样的道理。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篇4

一、伴随情境,自然导入

有很多人都愿意说:一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员是老师,观众是幼儿。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在演出的过程中,导入新课就拉开了幕,这第一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创设适合的情境,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容中来,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老师出示小蝌蚪图片声情并茂地说:小朋友,大家看到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这是一只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呀,可是它现在找不到妈妈了,你们看它都快急哭了,这可怎么办呀?你们能不能伸出友爱之手,帮它们找到家呢?其实像这样的导入是我们经常用的,是非常自然的情境创设,孩子们会很容易地进入到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中来,这样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下面的学习活动了。

二、巧设问题,质疑导入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幼儿的好奇、疑问产生的前提,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巧设问题情境,引领他们去寻找活动的兴趣,激发孩子好奇、积极探究的精神。在课上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来吸引学生,如在教《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还可以这样提问:小朋友,这只和妈妈走失了的小蝌蚪真可怜,这里有好几只生活在水里的小动物,到底谁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们想知道吗?你们能帮它找到妈妈吗?我想这一问题提出后,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定会认真地思考,这就使他们很快地融入课堂活动中,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巧用谜语,故事导入

谜语和故事是孩子们一直钟爱的学习方式,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设计导语。如在让孩子认识《回声》时,老师就可用谜语导入。小朋友们,下面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好不好啊?住在深山坳,谁也捉不到。你喊他也喊,你叫他也叫,近听听不着,远听有分晓。吕洞宾去问神仙,神仙说:这东西是有的,可是我也抓不到。那么神仙也抓不到的东西是什么呢?孩子们会动脑思考并积极发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活动。

当然也可以用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思考,巧妙地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过采用故事式的导语,在选用或创编故事时,应注意故事要简短精确,不能太长。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篇5

你一定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吧,我家就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

一天上午,爸爸送我去学拉丁舞,妈妈带着弟弟去利群商场做美容,妈妈把弟弟放在了五楼售书处,让他看书或者看电视,自己去二楼做美容,可能妈妈美容的时间有点长,弟弟竟哭了,跑下楼去找我的妈妈(也就是他的姑姑),正好被服务员看见了,领他去了一楼服务台,用喇叭广播着:“常煜涵的妈妈请注意,听到广播后,请到一楼总服务台,您的孩子在等你。”

正在这时,爸爸去地下超市买火锅料,听到了广播,赶紧去一楼总服务台,跑着把弟弟领到了二楼美容室,找他的姑姑。服务员在后面一边追一边叫喊着:“快来人啊,有人抢劫小孩啦!”一堆人跟着我爸爸跑到了美容室,一问才知道,他是常煜涵的姑父,真是虚惊一场。我弟弟在大家的笑声中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笑了。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篇6

关键词:表演游戏艺术教育幼儿发展

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是根据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表演的游戏,也就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表演技能(对话、动作、表情、语调等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和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游戏形式。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一种重要游戏类型,表演的方式也是按幼儿对作品的理解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但满足了表演愿望,学习到一些优美的语言,体会到一些积极的情感,明了一些生活中的道理,而且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了表现的机会和场所。

艺术教育是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新颖、独特、有个性地表达自己。这种表现情感的能力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能力。这种创造性对成人来讲未必是新颖的创造,而对幼儿自身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表现。艺术的本质是情感的创造性表现,艺术教育必须通过情感的体验和“创造”之母的孕育,使创造性表现能力得到发展。

把表演游戏和艺术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寻找出契合点,使艺术教育中的对幼儿创造力及情感发展的培养通过表演游戏这种独特表达形式展现出来,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注重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表演的乐趣。

一、在选择、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选择内容是表演游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内容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以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在幼儿初次接触表演游戏时,应选择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朗朗上口等方面的儿童文学作品。所以,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前,经过仔细揣摩和反复筛选,选择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这篇作品。因为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孩子们常见的、较为熟悉的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等角色,而且这些动物的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另外,通过游戏,幼儿能获得爱妈妈的体验。为了帮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故事,我们还组织小朋友一起制作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请小朋友一起商量分配了任务,谁画第一张,谁画第二张,让小朋友体验了合作的过程。此外,《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有很多都是重复的,特别适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如:“妈妈,你是我们的妈妈吗?”“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是……”非常的口语话,幼儿很容易掌握。而且,在表演的时候,不同的角色都有特定的动作,因此在表演游戏过程中,不论是自己表演还是观看他人表演,都会气氛活跃,情绪高涨,最终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因此,在表演游戏中我们要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二、在环境创设和道具制作过程中促进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环境的创设是表演游戏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应启发幼儿根据表演的主题和情节,认真思考,共同创设相关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多种辅助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并制作道具。如在幼儿熟悉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后,我和孩子们共同商议,用彩色纸等材料制作了头饰,创设了适合故事内容的各种道具;根据表演内容和情节,我们还利用旧挂历纸、鲜艳的彩色塑料袋,根据动物的特征制成了服装。在表演活动中,孩子们还可用辅助材料充当道具。道具不必要求精致、鲜明,以免影响游戏的开展,并可以物代物,稍有象征性即可。随着游戏进展的情况,我们应随时教会幼儿一些制作道具的方法,如教幼儿利用废旧报纸、挂历纸、塑料纸(袋)折叠,剪贴,制作自己在表演中需要的东西,培养动手能力。

三、在表演过程中促进幼儿艺术表现力的发展

选择了一个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就要制作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帮助幼儿熟悉、理解作品,并根据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游戏情况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以便于游戏的顺利开展。并且结合艺术教育,老师要重视幼儿情感体验的过程,当进行正式的教学活动时,通过设置各种情景,给孩子以真实、真切、准确、强烈的情感体验,并让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使幼儿由感而发,有情可发;当进行非正式活动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足够的空间,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让幼儿大胆独立自如地表现。在过程中,老师应使幼儿多听、多看、多感受,让幼儿逐步积累多种社会经验、生活经验、情感经验,这些经验也是由感受体验而获得诸多的亲身体验、经验,久而久之便成为幼儿创造表现的主要源泉。如在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青蛙妈妈等角色,我们通过故事欣赏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并且借助共同创设良好的环境及充足的道具,让孩子们感受到每个角色的特点,同时重点指导幼儿在活动中角色的对话、动作及表情,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探索适合自己的角色。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篇7

小水滴与大海

有一滴自悲的小水滴,名叫亮亮,每当在云层上听到比自已要大的水滴夸耀自已去过大海时,总是埋怨自已太小,因为,水滴国有一条规矩,没满十二岁的小水滴不能去拜访东海。

今天是亮亮十二岁生日的前一天,亮亮高兴得都乐坏了,他把自已的零用钱全都买了去大海需要的工具和东西,什么鲤鱼车票、通行卡……好啦,“就等明天过生了!”亮亮高兴的说。

早上,亮亮醒来后就问妈妈:“多久过生日?”妈妈摸摸他的头回答说:“中午吧”,亮亮心中就不高兴了,于是对妈妈说:“中午?那还要等多久”,在亮亮的一再要求下,妈妈只得答应,亮亮找来了他最要好的几个朋友,妈妈给他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但等朋友们把生日歌一唱完,亮亮早就到了开往小溪的火车站。

亮亮和其它许多小水滴在风婆婆的指引下来到了通向东海的小溪,亮亮眼前的一幕让他叹为观止,清澈见底的小溪,各种各样的石头,又绿又嫩的水草……。“呀!那是什么?一个黑黑的脑袋,一个长长的尾巴,他还会动。”只见一只蝌蚪向亮亮走来,亮亮以为他会吃了自已,但蝌蚪却和蔼可亲地说:“你好,我是626号蝌蚪飞车。”说着,蝌蚪蹲下身子,亮亮始终不愿上去,怕吃了自已,在蝌蚪的一再劝说下,亮亮走了上去,看!亮亮的腿还在发抖呢!亮亮坐上去后才发现蝌蚪并没有恶意,大约走了几分钟后,亮亮感到闲着无聊,于是,他便和蝌蚪626号聊了起来,在聊天中,亮亮认识了下一站的‘鲤鱼车’,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天渐渐黑了下来,蝌蚪飞车把亮亮带到了一边的“水滴宿舍”,亮亮和蝌蚪走进了亮亮早就订好了的房间627号。

房间的门上挂着亮亮最爱吃的橡皮溏,这也是他在水滴王国早就订好了的,时间不早了,到睡觉的时候了,亮亮平时在家都要搂着妈妈一起睡,爸爸笑他是妈的“热水袋”,伙伴们笑他是“胆小鬼”,于是亮亮叫蝌蚪飞车和他一起睡,蝌蚪说:“你不是要去东海吗?,去东海的长途跋泼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没有这两点的水滴是不可能看到东海的,想去东海是吗?那就要独睡。”说着,蝌蚪走向自已的房间,紧紧地锁住了门,亮亮跑了过去焦急地拍打着门,可蝌蚪并没有开门。

亮亮开始独睡了,他一下子钻进了被窝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一会儿觉得有蒙面人向他逼近,一会儿又觉得床底下有毒蛇在游来游去……。亮亮吓得浑身发抖,于是,他连忙拉起了电灯,却什么也没有,亮亮得到启发,准备用“灯光战术”吓跑坏人,开始,亮亮打开了大灯,电视,后来又把书架旁若无人旁的台灯也打开了,现在,亮亮真的不怕了,他钻到被窝里,甜甜的睡着了。

早上,亮亮告别了蝌蚪车,坐上了鲤鱼车来到了小河,河中的样子并不是亮亮想像中的那么美好,亮亮一到小河就听见远处有哭声,于是,亮亮叫鲤鱼再游快一点,不一会儿,只见一群狗鱼排成两排,中间有两个较大的狗鱼,前面有一个最大的狗鱼,亮亮就问一条鲤鱼村民,鲤鱼叹了一口气说“这是这条河的老大,叫刀疤,每当农民的食物丰收时,他总是要抢去一大半,给农民一点吃的,有时,他吃不饱还要吃鱼呢!,我们还是快走吧!”,“不,我要用我的力量来保护国民们,打败刀疤”,鲤鱼听了,决定帮亮亮的忙。

晚上,亮亮和鲤鱼在热心村民的帮助下得知刀疤的住处,记划好了制服他的方法了,一天,刀疤没在家,亮亮从窗户缝中进入他家,在他的粮食中放入了一些崔眠药,和几个强壮的村民躲在他家附近的水草中,到了刀疤吃夜霄的时候,只见他拿起一块肉放入嘴中,不过十秒,只见他倒在地上,亮亮给大家示意,大家一起冲入他的房间,用铁链将他绑了起来,运往大江中的牢房,等他醒来,自已经趟在牢房里了。

为了感谢亮亮,村民们举行了一个宴会,会中几名石匠在村中广场中央做了一个亮亮和鲤鱼的雕像。

亮亮来到长江中,发现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快乐水草,他讯问了一条鲤鱼,说:“鲤鱼叔叔,您们说的快乐水草是怎么一回事呀?”鲤鱼大伯摸摸他的头说:“在江中一个神密的地方有一片水草林,相传,鱼民们只要在水草林中吃一口水草,就会快乐生活一辈子,但是,去那里的路非常遥远,没有鱼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在很久以前,曾有过一批勇士去那里,结果到现在还没回来”。

亮亮决定去寻找快乐水草林,尽管别人一再劝说,但他还是决定了非去不可。

他真的踏上了寻找快乐林的路,他经过一个又一个村镇跟城市,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只见前方一个水草做成的屋子,屋外站着一位百岁老龟,他游上前去问:“老爷爷,您知道快乐水草林在那里吗?”,“喏,就在那,不过你找到它以后用一个瓶子装着,带回你的故乡,分给你的朋友们一起分享,”亮亮虽然答应得直点头,但他内心却这样想着:我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水草,为什么要分给那些讨厌的家伙呢!我才没那么傻呢,运处传来老爷爷的警告“记住,要分给你的伙伴们”,亮亮低头哼了一声。

他跟据老爷爷指引的方向,果然找到了快乐水草林,他尝了一口,没什么感觉,心想:一定是要让它被采下来以后过一段时间才有效吧,于是他摘下一根放入瓶中,按原来的路返回。

在回去的路上,亮亮又遇到了老龟,老龟又一次提醒他要分给他的伙伴。回到江中,亮亮来到一个无人的地方,打开包袱,里面却什么都没有了,这时,一个声音从天空传来:“只顾自已快乐的人,是永远也得不到快乐的”,亮亮得到启发,现在他不吃快乐水草,也可以得到快乐了。

亮亮坐上海豚后,经过一个又一个村镇跟城市,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东海。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篇8

【关键词】营造;良好;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教师;学生

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本文将从打造和谐、快乐的教学课堂,运用灵动的教学方法和提升课堂活力等三个方面来举例浅谈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策略。

一、打造和谐、快乐的教学课堂

教师应注重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教学课件,在课件中插入与课文相关的图画、动漫、音乐和幽默、简洁易懂的文字,为学生打造和谐、快乐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审美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例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故事时,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在课件中插入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红色的小鲤鱼、一群不断成长的小蝌蚪、乌龟、可爱的小青蛙和青蛙妈妈以及儿童歌曲《小蝌蚪》和《小青蛙》,告诉学生青蛙是捉害虫的益兽,指导学生认知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成长经历,学习重点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像“池塘”、“蝌蚪”、“脑袋”、“黑”、“灰”、“身”、“甩”、“尾巴”、“快活”、“游”、“鲤鱼”、“阿姨”、“迎”、“追”、“青蛙”、“头顶”、“鼓”、“眼睛”、“碧绿”、“衣裳”,“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小蝌蚪的活泼、礼貌和鲤鱼阿姨、乌龟、青蛙妈妈的慈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语文素养。

二、运用灵动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结合多种灵动的教学方法,像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多重学科教学法等。教师应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提问式教学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学习经验,为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解析小学二年级课文《小黄鸡》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几只可爱的小鸡,从视觉领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提问学生“小黄鸡和其他小鸡有哪些不同?”,“课文中的梅梅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三分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回答问题。然后,让合作学习小组探究保护像小黄鸡这样的残疾小动物的措施,在学生的心里播种善良的品德,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把语文教育和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课堂的文化凝聚力。例如在讲解课文《画杨桃》时结合美术教育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画杨桃,在解析《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科普知识来探讨寻找正确方向的途径,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在讲解《宿建德江》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结合地理知识,告诉学生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建德的一段江水,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水烟朦胧的江面,感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优美画面。

三、提升课堂活力

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组织各种幽默的学习活动来提升课堂活力,让学生更为灵动的学习知识。例如在讲解《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联欢会,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花生地、美丽的花生花和栽培花生的视频,让学生品尝花生以及花生制作的食品,像雪花花生、花生糖、花生糕等,然后,让学生浅谈自己参加联欢会的感悟,深刻体会“做人要像花生”这句话的道理。其次,教师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朗读丰富多彩的儿歌和绕口令,教导学生灵活认知汉字,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应定期为学生组织口语交际活动和练笔活动,举办“故事会”和“演讲比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儿童文学,像《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天天都有好故事》、《每晚一个好故事》和《杨红樱童话》,让学生在课堂上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和谐发展。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工作时应注意为学生打造和谐、快乐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运用灵动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文学修养;为学生组织各种幽默的学习活动,提升课堂活力,让学生积极、快乐的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

[2]张忠艳.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篇9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诗人辛弃疾所著《西江月》中千古不朽的名句。古人都懂得保护青蛙,那我们现代人又何曾要去捕杀它眼看一只只青蛙死捕蛙人手下,真让我惨不忍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写保护青蛙的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写保护青蛙的作文600字1五一节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牛湾滩烧烤,有一个叔叔给我抓了一只小青蛙。

晚上回来的时候,我把小青蛙放进鱼缸里。对于我们家来说,小青蛙的到来可真是一个灾害啊。爷爷可爱干净,他不喜欢小动物。以前在公园买了一只小兔子,养了不到一天他把给放了。舅舅从西安带回来一只呼呼(法国斗牛犬),我给舅舅说了一下,让呼呼在我家玩几天,结果被他赶走了。所以对于这只小青蛙,我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他会怎么对待。

第二天,爷爷对我说:“小青蛙在水里不透气,必须给它放一个木板,它晚上就会跳上去,站在上面唱歌。”我答应了一生,就出门了。

一回到家,我就跑到鱼缸前看小青蛙是否还在,我盯着鱼缸瞅了半天,发现它真的不见了。我怒气冲冲地跑到爷爷面前问他:“小青蛙呢?”爷爷回答到:“我们在做饭,不知道哇!”奶奶说:“会不会它跳上木板蹦了出去。”听了这些话我伤心的大哭起来。

爷爷见状,赶紧跑出去给我找青蛙,终于在一个靠墙角的圆形花盆里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它。看到失而复得的小青蛙,我又开心的笑了起来。

可能小青蛙刚来到我们家,有些陌生吧,你动一下,瞅它一下,或是发出一点儿声音,就会把它吓跑。

有时,我会轻轻的扭住它,放在手掌心里,小青蛙也很调皮,从我的手掌心里跳了出去。我要用一个鱼网先盖住它,再轻轻的抓起它放进鱼缸里。总之,我觉得有了它,生活就充满了欢乐。

现在,每天晚上一放学回家,我都会先去看看青蛙还在不在,我真的超级喜欢这只小青蛙。

写保护青蛙的作文600字2周末爸爸和妈妈带我去旅游,我们来到了一个不知叫什么名字的景区来这里的人们好像都是有人通知过似的,一个劲儿往这儿聚集。

一进大门有一个舞台,有一些人在表演自己的才艺,但是我对人们表演没有兴趣,因为舞台后面有一个池塘,而且水里似乎有许多小点儿在游动我拉着爸爸妈妈来到了池塘边,池塘里种植了许许多多的荷叶和荷花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粉色的,有的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了一点点,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好像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这荷花真好看。

荷叶上蹲着一只只可爱的小青蛙,有翠绿的,有土黄的,有深绿的,棕色的这些青蛙背上有些小黑斑,还有些爪子是红色的,青蛙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白花花的小肚子。

水里面有着许许多多的小青蛙,数也数不清,还有许多的小蝌蚪,他们无忧无虑,自由自主的在水里游着,突然有一只大鸟从远处飞来,蝌蚪和青蛙们顿时混乱了,他们在水中乱游乱撞,生怕大鸟伤害他们,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个人拿着扫帚,向那只大鸟扑去,做出要打那只大鸟的姿势,那只大鸟以为那人要打他,所以很快就飞走了,现在知道这里为什么叫青蛙的天堂的了吧!爱到了13:00左右是青蛙和蝌蚪吃饭的时间只见饲养员将小虫子淹死在水里就像变魔术一样,荷叶上没有青蛙了,平静的水面上开始沸腾了。呱呱呱,青蛙好像没有吃饱,又跳上荷叶来抓天上的害虫,妈妈快看我指了指那只肥肥胖胖的青蛙,她的肚皮白得发亮,四只是淡黄色的,后背也是淡黄色的,他的皮肤是绿色的,全身还有跟奶牛一样的黑斑,眼睛是金黄色,白色和黑色凑成的,他非常胖像憨态可掬的小熊。

忽然一只小虫子,从天空飞过,那只青蛙伸出了长长的舌头一卷那只虫子就进了青蛙的肚子,吃到了虫子那只青蛙满意的叫了一声。

天空在不知不觉间变黑了,我们该回家了,可是青蛙似乎不让我们走,他们唱起了欢乐的乐曲,好像在欢送我们,我们静静地看完了表演,心满意足的走了。

写保护青蛙的作文600字3大年初二的夜晚,天空晴朗。我和大伯伯一家一起,到溪边寻找农田帮手——青蛙,一路上,那里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和着泥土气息的空气,让我们如醉如痴。

因为青蛙大都是在立春时期出现的,立春前,白天,它们住在干燥温和的泥洞里休息,夜晚,便以母青蛙背着公青蛙,一对一对的,出洞到山下的水边产卵,繁殖后代,每年的这个时候,村里的农民爷爷都会寻找一些青蛙,放养在各自的农田里,开春后帮忙捉害虫。

很快我们便到了清澈见底的小溪边,把车停在一旁,带上手电筒便下岸找青蛙了。

溪流缓慢,清澈见底。大伯伯说:“青蛙浑身褐灰色,在溪水里,灯光下,很像溪水里的石头,很难发现。”我们借着手电筒明亮的光芒沿着岸边仔细寻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对褐灰色的青蛙,趴在水底,正想用网兜捞上来时,由于大家太兴奋,激动的声响惊动了机灵的公青蛙,它们像商量好似的,迅速移动身子,一蹦一跳的跑到深水区去了。好可惜啊!忽然,大妈妈发现了一大堆青蛙的卵,于是,我们顺着痕迹轻轻的寻过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里的溪水边正趴着许多对青蛙,它们正在窃窃私语,产着卵。

大妈妈迅速用网兜捞了起来,大伯伯也不顾溪水冰凉了,穿着鞋子踏进了溪水里,用手一对一对的抱了起来。我和堂姐在岸上只管接收他们捞上来的硕果。一对,两对,三对……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已经找到了一大袋的青蛙了,足够给爷爷农田捉害虫了。于是。我们回到了爷爷的农田。

在爷爷那四周围着篱笆的大片农田里,我们给“好帮手”安了个家。盼望着它们保护爷爷农田里的作物,为爷爷农田秋天的丰收拉开了序幕。

写保护青蛙的作文600字4一天,我们一家人到爸爸朋友的饭店吃饭。老板向我们推荐了一道美味——“红烧美人腿”,我听这菜名挺奇怪,就问妈妈:“这是什么菜呀?”妈妈说:“就是烧青蛙的腿”。

听了妈妈的话,我想到了很多。青蛙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它头的两侧有一对圆而突出的眼睛,它的眼睛虽然看事物不清楚,但它有一个本领,就是只要害虫煽动翅膀或飞行时,它能迅速发现飞来的虫子,并正确指定方向把害虫捕捉吃掉。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和水里的孑孓,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

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带有黏液。它的舌根在口腔的前面,舌尖朝后,还分叉。一旦发现害虫飞过,它就立刻把舌头翻到口腔外,一下子就把小虫粘住。当青蛙将舌头折回嘴里时,害虫就会被青蛙吞吃掉,它吃虫子常常是百发百中。

青蛙是有名的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天大约吃50-8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吃一万多只害虫。对于“农田卫士”这个称号,青蛙真是当之无愧!

民谚说:“蛙满塘,谷满仓;春捕一只蛙,秋少一担谷。”是呀!青蛙对农作物那么重要,对人类作出的贡献那么的大,听,那“呱呱”“呱呱”的蛙鸣声,怎能不令人想起那秋天五谷丰登的欢乐景象呢!

我要对那些捕蛙人说:“请不要再捕杀青蛙了,我们要爱惜青蛙,保护青蛙,让更多的青蛙来陪伴人类吧!”

写保护青蛙的作文600字5阳光明媚的春日,小王拎着水桶,杠着捕鱼网边跑边想:今天是蝌蚪浮出水面的好日子,我一定可以捕到好多蝌蚪。小明赶紧跑向河边,不一会儿,他果然捕到了好多蝌蚪。他兴高采烈地跑回家,边跑边稳稳地托住水桶,生怕小蝌蚪晃出水桶。

小明刚到家,坐在沙发上,打开广播。他边听广播边仔细地观察蝌蚪。他看到蝌蚪有着圆圆的脑袋,摇晃着又短又细的小尾巴,真可爱!这时小明听到广播里正呼吁:“保护青蛙,人人有责。”小明看着自已刚刚捕捉到的蝌蚪心想:我就捉了几只,应该没关系,等它们长大变成青蛙后,再送回小河也不晚啊!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不断地更新,新一代的多媒体机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了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既可以把抽象枯燥的语文知识幻化为多彩的画面、鲜明的形象、趣味的情境,又能使学生欣赏到美的画面,感受到美的形象,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触动求知的心弦,激活创新思维。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电子白板对学生的导学作用,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运用电子白板,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电子白板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文体化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科学地记忆知识,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归纳知识体系。

如教《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我在出示小蝌蚪图片后,利用课件出示一组图片,有老母鸡带着小鸡寻食;鲤鱼妈妈带着小鲤鱼在池塘里嬉戏……然后在边上出示流着眼泪的小蝌蚪,并在一角出示一封配上童音的“求助信”。学生从“求助信”中得知小蝌蚪不知妈妈长什么样,更不知妈妈在哪里,想妈妈是人之常情,儿童更是这样,以引起孩子心灵上的共鸣,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发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朋友听到小蝌蚪发出的求助信号后帮小蝌蚪找妈妈的劲儿也就更高,孩子学习课文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起来了。

二、利用电子白板,化解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会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管教师费尽心力,但是学生往往感触不深,甚至还会疲劳、不耐、甚至厌烦。在语文课堂中合理地利用电子白板,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缩短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以及重点段落在快捷、有效的多媒体的辅助下,呈现在学生眼前,一目了然,在学生的“重锤敲打”下,学习障碍被轻松扫除。还能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获得更多的启迪,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形成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在《金子》一课的课件中,我设计了这样几幅图片:太阳刚刚升起时,彼得已经在田地里用力翻土;夜幕降临时,彼得才扛起锄头走上回家的路;炎炎烈日下,彼得忙着给花除草,连汗都顾不得擦一下;暴风雨就要来了,彼得急着给花盖保护膜……这些图片的出示使学生更深刻领悟到彼得为了实现梦想辛勤劳动,接着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他们明白了梦想的实现离不开自己双手的辛勤劳动,教学难点很简单就突破了。

三、巧用电子白板,活跃课堂气氛

巧用电子白板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如《翠鸟》一课中,由于我们的生活中很少见到翠鸟,更不知翠鸟的生活习性。课堂中,在介绍翠鸟的外形特点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翠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知体验翠鸟的特性。这样不仅了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四、借用电子白板,整合丰富资源

语文教学中,电子白的使用不仅拓宽学生的视听渠道,而且提高了学生记忆水平人类获取的信息绝大部分来源于视与听,同时来自于视觉的信息比其他方式获取的信息更加容易持久记忆。传统意义的教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抽象事物时,单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会因个人理解能力不同而产生误差。如:寓言两则中《南辕北辙》,要求学生理解“辕”和“辙”是什么意思,由于学生没有见过古代的马车,单靠老师用语言来描述,学生难易理解。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的图像更利用于信息的表达。我在图片库中找到了古马车图片,借助图片向学生介绍,学生一目了然。

五、采用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