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十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十篇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9:19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篇1

由中纪委宣传部与央视联合摄制的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央视黄金时段强档推出。12-15播出第一集。笔者看后感悟颇多。

一、大量再现了毛泽东同志伟大的建党思想和实践。特别是如何加强党和军队的作风建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六项规定的诞生和实践史实。革命圣地西柏坡,是新中国成立前夕进京"赶考"党规党纪诞生地。

二、再现了没有公开过的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讲话。为啥讲话当时不发表?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三、剖析了不少典型案例,展现了官员从"馋、贪、腐、变"的脱变过程,让人明白是怎样从"一针不补"发展到"十针难缝"的。

四、严正指出,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腐败,已经到了令人发指、不可容忍的地步。不狠刹四风、不坚决反腐,就将亡党亡国。事实正是这样。

五、从十八大以来的刹四风、反腐败实际情况看,我党政官员的"腐败"问题确实触目惊心、危在旦夕。其面广量大、性质严重程度,正是史无前例、空前绝后。

六、可惜的是:(1)没有深挖造成如此腐败的"本质根源".(2)没有指出造成如此"危机"后果的主要责任人。

鉴于上述六条,得出结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什么?原因只有一条即"擒贼不擒王;斩草不除根"--永远在路上。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800字(二)

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本部专题片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这部专题片共分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所有的结束,都是新征程的开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篇2

央视播放的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整肃"四风",改进作风建设的不平凡的历程。该片通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反思奢侈靡费的变迁。因此,笔者认为,该片应该作为党员干部警示教育的必看政治课目,成为各级正风严纪的活教材。

事实证明,清官和贪官虽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的过渡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我们相信,官员在为官之初,都会恪守本份,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一些官员随着权力的增大,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经不起诱惑,手中的权力就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逐渐走向腐化坠落的万丈深渊。通过播放专题片,让党员干部通过典型的案例和真实的场景再现,切身感受到"贪廉一念间,悲喜两重天"的真谛。让在职官员明白,从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沦为人人唾弃的腐败贪官,这是从天堂到地狱的坠崖之变,这是在职官员必须牢记的前车之鉴。一步走错,步步错。为官者,必当警醒,否则,下一个就轮到自己而悔之晚矣。

党员干部从专题片中学习和领悟国家正风肃纪的重要性,让在职官员的思想灵魂经常性地受到触动,才会筑牢思想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牢记权力就是责任,做到"敬畏法律、珍惜现在、不忘责任、自立慎独",当个好官,当个清官,才会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自己和家庭。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450字(二)

连日来,央视综合频道连续播出中纪委宣传部警示教育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引起了观众的普遍热议。与以往明显不同的是:此次纪委的警示教育之受众范围已经面向了全国,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针对官员层面;警示片的内容风格也不再以突出严厉查办违规违纪官员为主,转而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简单直白的陈述现实中的作风流弊。它似乎是在唤醒民众心底的良知与正义,在着力营造不想腐的党风政风氛围的同时,唤起民众回归善良淳朴的民风。

众所周知,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党中央以反"四风"为突破口,全力打击各类腐败行为,掀起了反腐败的崭新一页。有资料显示:自2013以来,全国共查处副部级以上干部40余人,其中正国级一人。高调反腐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新举措的强力实施目前已经对贪腐分子形成了强大的震慑,而腐败分子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反腐氛围也已经在全国基本形成,官员不敢腐的局面也已成为了普遍现实。

尽管人人都痛恨腐败,但人人在各种物质诱惑面前都有可能败下阵来。能不能禁得住各种"糖衣炮弹"无孔不入的侵蚀,这的确是对每个执政官员长期的考验,更需要他们的长期坚持。一直以来,我们的党为了防止官员腐败,从制度上、从作风整顿上、从严肃腐败案件的深度查处上屡施重拳,但腐败现象却仍有一颗颗毒瘤屡禁不止、屡查不绝,反之似乎更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制度建设与日新月异的现实境况相比永远是滞后的、是有漏洞的。因此,将腐败现象控制在最小限度需要的是强大的信念做支撑,需要执政者们普遍筑牢非己莫贪的思想藩篱。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篇3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强调,“我们要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近日热播的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就通过对贪腐现象的深刻揭示,宣示了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决心不可动摇,表明了党将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党的十以来,从突出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到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从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到强化巡视监督,我们党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始终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作为政治任务,全面融入党建工作大局,以两个责任为“牛鼻子”,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以监督检查为“撒手锏”,紧盯节点、严肃执纪;以制度规矩为“边界线”,承诺践诺、强化执行,纠“”的发条越拧越紧。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反腐惩贪,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和腐败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根据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向河南省委反馈的巡视“回头看”情况,我省一些地方、一些部门,还存在党建工作薄弱、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不力、党员领导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信仰缺失,党规党纪意识淡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问题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一旦放松执纪力度、放缓反腐节奏,必然导致消极腐败现象死灰复燃,甚至卷土重来,吞噬我们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篇4

第一幕:情景对话

背景: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几块零乱的石头。

a:这有什么风景好看?暴雨、小路、溪流、石头!

B:这儿有许多东西,小路边长着青草,溪流里藏着歌谣,石头边花朵在欢笑,暴雨后挂着彩虹……

全剧终……

我凝神思考,在笔记本上写道:其实生活中的任何情景都是美丽的,能发现这一美丽的就是敏锐的眼睛、敏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充满爱与希望的心。正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第二幕:半个甜面圈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了半个甜面圈。(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一脸快乐状)

全剧终……

笔记本上留下了我清晰的笔迹:乐观和悲观其实是两种生活状态,乐观者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悲观者看到的永远是失望。在人生旅程中,乐观者永远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悲观者永远向后看,原地停留甚至向后走,惊慌失措。正如: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啊”,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丽,因此我选择前者。

第三幕: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

背景:上山下乡刚回城的老三届,在听一位哲学老师上课。黑板上有一行字——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

有人说是太阳,有人说是原子弹爆炸时的光,有人说是激光……教室里充满着七嘴八舌的议论。一位知青站起来说,是雨夜中在漆黑的泥泞小路上走了许久,突然看见的远方一点如豆的灯火。全场一片寂静……

全剧终……

心中有一些东西在涌动。我想起了巴金的名篇《灯》,似乎当时不能体会的温暖渐渐真实起来。世间最亮的其实是人性之光,一如那小小的心灯,一如那如豆的灯火。温暖是无处不在的,温暖着自己,也温暖了别人。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可是,第四幕却没有看到。够了,这三幕的感动让我一夜无眠。清晨,我交上论文,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儒雅的教授笑了:看了三幕剧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你下笔的同时,第四幕已经上演,你的答案就在第四幕——真实的人生之中。

我大悟。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诠释,我的答案只有八个字:热爱、乐观、感悟、付出……

【名师点评】?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篇5

绳锯水断,水滴石穿。靠的是什么?是顽强的毅力与永不言弃的精神。————题记

人的一生要面对无数的挫折,有的人面对它,垂头丧气,有的人面对它,永不言弃。这个暑假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读了“永不言弃”这篇文章,我深深的被主人公奥利森.马登的永不言弃的精神所感动。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自幼失去父母,一个人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为自己的人生而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与困难,但他任不放弃,最终已是白发苍白的马登成功创办了《新成功》杂志,还著成《一生的资本》一书,被受到世界各地各层人士的欢迎。当我读到“他拼命的找工作赚钱,然后断断续续地上学,31岁时,他拿到了多所大学的学位”这句时,我的心再一次被震撼了,一个从小就失去父母的孤儿,没有亲情,没有关爱,而且自己赚钱供自己上学,断断续续的,他竟然还拿到了多所学校的学位。我不得不为这位坚强的主人公而感到佩服。在想想我们,不缺衣不少食的,有这么优越的条件可以学习,而我们却不把握好这么好的机会,不好好学习,跟主人公比起来我们难道就不感到惭愧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一点困难就要退宿,就要放弃,而主人公却坚持到了最后,他成功了。有人说苦难就是不幸。是的,苦难常常把人逼到无奈和困惑的地步,但你只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一颗永不言弃的心,就能像主人公那样,最后获得成功。在想想困难其实是段风雨路,跌倒了爬起来才知寻路的重要和开路的不易。而走过那段泥泞坎坷,前路还有什么可畏惧?努力,并不一定成功;但放弃,则一定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在最后一秒还未到来之前,结果永远是未知的……

生活中,我们无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对。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就要像文中的主人公那样。还记得刘翔永不言弃的速度,中国女排永不言弃的顽强,爱迪生永不言弃的勇气,还有文中的马登。他们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信挫折是人生的考验,这不是看你的技术,而是要靠的是毅力,毅力是决定考验成败的关键。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永不言弃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顽强,永不言弃的人总会胜利。永不言弃的人,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轻易就放弃的人,等待他的后果只会是绝望。永不言弃的人,心中总会是一个乐观安适的心态;而轻易放弃的人,心绪烦恼万分,终日生活在困恼与悲观之中。永不言弃的人,往往会享受到胜利与成功给他带来的喜悦;而轻易就放弃的人,失败永远是他心中无法抹去的一道阴影。这是我从主人公身上学到的。让我们大家都学会坚持吧,要记住只有坚持到底,永不言弃才会获得成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篇6

1、开拓者独辟蹊径,保守者因循守旧,探索者勇攀高峰,执着者勇往直前。

2、人生道路上既有坦道,又有泥泞;既有美景,又有陷阱,只有坚定信念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3、从未失败就意味着从未成功;从未挫折就意味着从未胜利;从未反思就意味着从未经历;从未跌倒就意味着从未登顶。

4、名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在同伴嬉乐或休息时不停地攀登;凡人之所以成为凡人,是因为别人忙于攀登时他却安然入睡。

5、在人生中,有时最好走的路不一定是大路,而是小路;在现实中,有时最便捷的路不一定是直路,而是折路。

6、生活中可以没有诗歌,但不能没有诗意;行进中可以没有道路,但不能没有前进的脚步;工作中可以没有经验,但不能没有学习,人生中可以没有闪光,但不能有污迹。

7、一个人只有保持快乐和满足,才能远离痛苦;一个人只有保持青春活力,才能激流勇进;一个人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一个人只有坚持奋进,才能永远年轻。

8、人生道路虽很曲折,却很美丽。只要你细心观看,就能饱尝沿途美景。

9、人生没有真正的完美,只有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美;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只有披荆斩棘才能路路顺;人生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站起才是真正的成功;人生没有永恒,()只有闪光的人生才算是生命的永恒。

10、什么路都可以走,唯独绝路不能走;什么路都可以选择,唯独歧途不能选择。

11、积极人生看到的世界是一片阳光,消极人生看到的世界是一片黑暗;积极人生感受到的生活是无比快乐,消极人生心里感觉到的仅是一丝丝悲凉。

12、别为失败找个理由,这样容易失去自信;要为失败找个对策,这样才能产生力量。

13、在人生征途中有许多弯路、小路、险路、暗路,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远方。

14、路由“足”与“各”组成,所以才“人各有路”;正因为“人各有路”,所以才人各有成。

15、瞩目远方,你才会加快步伐;观赏风景,你才会步履轻盈;结伴同行,你才能欢歌笑语;风雨兼程,你才能成功登顶。

16、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坡路要昂首阔步,走下坡路要谨小慎微,走阳关道要目视前方,走羊肠路要俯视脚下。

18、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篇7

突如其来的雨水让永安更加安详。“降坡”已略显破旧,尽管它曾经是小城最热闹的街道,如今也只荡漾出丝丝怀旧的气息,注视着城市围绕着那颗古老的大榕树重获新生——这里便是永安的“下城”(downtown)。从北门到南门,步行不过半小时的距离,参差不齐的建筑群围拢在几个繁华街区。两条主干道燕江中路和解放路的交叉口,车水马龙的光景已今非昔比。人们穿梭于商场、服装专卖店等宽敞明亮的空间,或者在街角的冷饮店买杯饮料。在夜晚灯光的照耀下,核心地段更加璀璨,与一线城市比也不遑多让——这是永安市政府大力投入的结果,就在去年,夜景改造和亮化工程上耗费了近6000万资金。

走在永安市区,你会觉得这座城市既清晰又模糊,清晰是因为它井然有序的城区结构,模糊感则来自它历史上不断变幻的形象——宋明时期,这里是著名理学家陈瓘、陈渊的故乡,还诞生了琴学大师杨表正,文化源远流长;尽管相对封闭,在廊桥上对歌的山民们长期过着诗意的生活——这是属于永安的风雅小调;民国时期中国本土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李宝浚为永安涂抹上惊艳的一笔。抗战时期,永安因为地理位置而成为了福建省的临时省会,长达七年半的时间熏染出强烈的爱国气氛,野火春风斗古城,演绎的是激越飞扬的苦斗篇章;如今,工业上的飞跃让小城变得繁华起来,在三明首屈一指——通常,它被定位为“新兴工业小城”,但真的就蜕变得如此彻底吗?

从书声、琴声、山歌声,到今日2600多家工厂的轰鸣声,这些反差强烈的节奏都属于永安。路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一个剧场,上演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永安的剧情上演得过于蒙太奇,人们几乎找不到各幕之间的联系——除非,将过去一一回溯。

溪声如诉

永安古名浮流。九龙溪与巴溪在城区西门汇合,形似燕尾,流经城区的那段河道被称作燕江,因而它又叫“燕城”。建制是出于这里是“险要之地”,时间在明景泰三年(1452年),沙县与尤溪之间的几块区域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县城,名字中寄托着统治者的理想。此前,这里为人熟知的,是其下辖的贡川。贡川距离城区只有十五公里之遥,历史甚至比永安更为古老。至今流传的俗语说:“先有贡川后有永安。”由于读书致仕者众多,宋钦宗赐予它现在的名字。

进入贡川,遍地都是回忆。追忆,就是古镇现在的表情。会清桥记录着过去几百年的风雨,这座纯卯榫结构的桥梁,横跨于九龙溪与沙溪的汇合之处。据说,每到六、七月份的雨季,九龙溪水变得浑浊,而沙溪水依然清晰。对比十分鲜明。在桥梁建成后,一位叫罗明祖的进士写了一幅对联:会极环瞻星北拱,清波永奠水东流。希望它永远能够见到清流,当然,这种愿景不切实际,溪水如时代本身,而风雨总是不可预期。现在,会清桥已被岁月侵蚀成青黑色。桥中央,关二爷依然威武地享受着供奉,只是不知溪水清浊夹杂了多少回。

在贡川,十多年前还保存着不少石屋,读书致仕的人家还建造了许多三进式的院落。但现在,只有进入街巷深处,才能发现一两座石屋,墙上阶下的青苔已经密密麻麻了,显然是许久无人居住。镇上养老院的一位老人说,新一届的镇政府与上届不同,喜欢新容新貌,拆掉了那些老屋,然后继续木然地面向电视屏幕。从外面看,贡川保持着整体划一的建筑高度,三层的新式板房,上住下商。剥笋的女人们聚集在廊下,等待收货的皮卡车。这天正逢镇上的“赶墟”(定期赶集),人们提着购买的杂货,尚未返家。那些年迈的老人或卧或坐,轮流交换一只破旧的话筒,从咿呀的山歌里追寻从前的时光。

正顺庙里的烟火不绝如缕,与感恩寺内的神祗一起守护这个变幻的“古堡”。在青石小巷内行走,曲曲折折,远离了喧嚣的集镇中心,隐约之间,杨表正的琴声在耳边绕起来。它追随着你,转过延成路,穿过竹林,踏进严九岳破败的三进式院落,依然紧随,甩也甩不掉,仿佛你的耳朵一定要你聆听着它,才能打破回忆与现实之间的壁垒。有人这样形容杨表正的琴声:“其音之清,如月之秋,如江之澄,如潭之寒,千里一碧,泠然内彻也。”“如金石相宜,丝竹并奏而听之者靡靡忘倦也”。在山脚下,溪水畔,屋檐下,阳光和雨水共同酝酿的迷雾里,琴声一直飘荡。这琴声有一半的蛊惑力来自九龙溪水和漫山遍野的竹林,清风明月溪桥,在这样的背景和伴奏中,迷思缓缓流淌而出,即便漫不经心,也带有高士的趣味。它隔着漫长的时空,像蚕丝那样紧紧缠绕你。

这个古镇不只有杨表正,还有许多进士们从这里走出。他们衣锦还乡,短暂的庆贺之后甚至一去不归。昔日营造的宅邸早已成灰或者只有一片石墙,如诉的溪水反衬着寂寥。在这些人中间,有两位理学家:陈瓘与陈渊。虽然人数并不算多,却代表了贡川的理学传统。

陈瓘在23岁时中了探花,后来还成为了理学大师“二程”的弟子,但在此后的仕途中一直是一名刚直不阿的言官,既弹劾力主变法的王安石,也贬斥蔡京等佞臣。尽管屡遭打压,在他内心世界深处,依然存在一个光风霁月的逍遥世界。他在《卜算子》里写道:“身如一叶舟,万事潮头起。水长船高一任伊,来往洪涛里。潮落又潮生,今古长如此。处夜开尊独酌时,月满人千里。”他渴望结庐人境,看鸟倦云飞,两得无心。或许恰因为有着这样的心境,他能够始终淡然守在庙堂。他的书法与词风一样清丽——纸墨里渗透着他的理学观:理本气末,体用一源。这些感悟或许小时候观看竹林和聆听溪声时就已产生,只是命运后来将他抛向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世界。

琴、理学的遥远世界,与支离破碎的现实之间,不仅仅隔着一道爬满青苔的高墙。这些风雅的隐士与文人已很少在贡川还魂。这并不奇怪。在中国,许多小镇像贡川这样,曾经有过优雅的过去,而今又同化于面目全非的时代。急管繁弦的变奏中,传统的生活方式也一去不复返——农耕时代,贡川是古意昂然的城堡,不仅走出了许多读书人,有许多隐士渴望在这里隐居;寻常百姓也家家户户养鸡、挖竹笋、打糍粑、编草席,悠闲的时光里则在会清桥上对山歌。如今,山歌已很少能听闻,随琴声渺渺而去,如散去的精魂。

尤其是编织草席的古老手工艺,镇上已很少有人掌握——70多岁的邓丽娣老人是镇上的传承人,她坐在编织木桩前,认真地压实每一根稻草,感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仅够贴补家用。她的儿子说:“现在政府不重视老房子,更不重视民间工艺,重点放在工厂上面,搞活经济嘛。我们搞这些东西又不赚钱,但是扔掉了又有些可惜。”

在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机车从大街上轰鸣而过,旁边则是剥竹笋的噼啪声,偶尔传来几声躁动的鸡鸣,很快又被化工与管材工厂的机器声淹没。

园林城市

快速崛起的化工、建材等新工业,与传统的纺织、林竹业结合起来,让永安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现在进入了风驰电掣的城市化节奏中。高楼如当地盛产的竹笋那样节节冒出来,越来越细的行政区、日益增多的商店以及不断拓宽的马路,都在强调密度和速度。在南门卖了二十年粿条的老板说,许多新地名他也不认识了,长期不出门,偶然转悠一圈竟然会迷路。

工业的发展似乎并未影响永安的生态。自然环境与工业发展,两个貌似悖反的条件共同塑造了今日永安的格局。在2002年建设部批准的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中,永安被确定为省域二级中心城市。这标志着永安地位的飞跃,同时激发了“把永安做大”的想法。2007年,永安被评为“部级园林城市”,80.7%的森林覆盖率是其跻身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政府顺势制定了《永安市城市总体规划》,里面写到:“永安市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和旅游景观资源,森林型山水旅游城市的功能要求永安城市的未来是:环境优美的绿园、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旅游者的乐园”。

不久前,福建省城市文明指数评定小组来到永安。小组内的一位官员说:“我们这次主要考察永安的经济重点工作、公共环境、公共秩序、社会活动和公共关系等。这几项永安得分都不低。”那几天,永安的电视台和广播都在反复提醒市民注意日常文明细节,比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不随意在街上吐痰等。一位出租车司机听到这些提醒时哑然失笑:“这些提醒对永安人有点过时啦,他们应该提醒人排队打车、优先照顾老人和小孩这些东西。”他强调说,永安人应该按照大城市的文明指数来要求自己,“毕竟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了。”

不管文明指数如何,单从总体自然环境来看,永安至少无愧于“园林城市”的名号。它的现状,接近德国的工业小镇在20世纪初期,狂热的工业化浪潮之后,人们开始顾及对绿色的经营。对于永安良好的生态条件而言,这一动作仍不算晚。市民们也渐渐适应了新的城市面貌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距离中心稍远的新安小区、建设小区、五洲小区居住,社区的层次跟随楼下底商的增多而丰富。如果说社区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标尺,那么永安除了规模上仍稍逊一筹,已然跻身二线城市的行列了。

除了“宜居”,“宜游”也是园林城市的应有之义。相对于工业,永安的旅游业发展的步伐慢了半拍。但可观的旅游资源中潜藏着巨大潜力。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区是主打的名片,其中的“一线天”景观尤其值得一看。徐霞客曾经记述道:“上辟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盖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天光一线洒落,异常神奇。这条地壳运动挤压形成的缝隙,每年旅游旺季都招徕大批游客欣赏。游客们欣赏完这一自然景区,往往还会前往槐南乡洋头村的安贞堡——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围龙屋式民居,它的结构与功能多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建筑随地势起伏而逐次升高,有人将其称为航行海上的战舰,这无疑是变乱年代人们出于安全感和想象力创造出的产物,传统的夯土建造法,斗拱、门扇、窗间、雀替、柱础上精雕细凿的浮雕、壁画与泥塑,展现的是永安古人非凡的想象力。这些自然与人文景观仍处在开发的阶段,很快将成为推动永安发展的“绿色产业”。

但在永安旅行,有时游人会产生倦怠感,然后是疑惑——这座城市的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实、工业与自然似乎割裂得过于彻底,没有一个核心的基调将其统筹为一体。这多少是因为潜意识在作怪:“园林”更容易诱发人们向乡村想象;反过来,真正的园林城市需要高度的现代化作为支撑,同时抱有乡村般和谐的生态与传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三(2)班的王佳佳。

非常荣幸能够再次登上讲台为大家演讲,两年前那个开满玉兰花的夏天,我满怀激情地送别了三天后即将赴考的2013届的哥哥姐姐们,今日今时,那个即将奔走高考战场的人却成了我们,谢谢高一高二的弟弟妹妹们曾给我们的鼓励,谢谢你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谢一路有你》。

记忆中有同窗三年的你,我们曾经一起哭过,一起笑过,我们一起跌倒又相互搀扶着度过高中忙碌的青春。但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舍昼夜地给我们上课和批阅试卷,不辞辛苦地付出他们所有的精力,更是毫无保留地将他所知道的一切都教给我们,他们就是三年来一路陪伴着我们的老师,谢谢您,老师,谢谢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居里夫人曾说过:"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出最初的种子".是啊,记忆里永远都有您的微笑,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坚强,您是一位如冬梅般的女子,永远都选择用微笑面对生活中的不顺,亲爱的吴老师,您的背后永远有这样一群我们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您,您从不孤独。还有您,总会有着如孩童般的笑容,您总能将四十五分钟的数学课变得如四五分钟那么短暂、轻松。有您,永远都穿着笔挺的西装,虽然不苟言笑,但在举手投足间总能让人感受到您那强大的英语功力,即使我们失败了,您还是选择继续牵着我们的手一路前行。也有您,美名曰"华虎"的您有理科老师典型的古灵精怪,您那工整的书法和那可以称之曰完美的绘图着实让二班的每一个学子大开眼界。更有您,我想起了您躺在病床上却仍在询问我们成绩时的场景,面对着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您还是选择了站在三尺讲台上继续给我们讲课,谢谢您,寇老师,二班爱您。还有您,敬爱的陈康主任,谢谢您在我最无助时让学校收留了我,如果不是因为那次,也许我永远不知道生活中的您是那样和蔼可亲,谢谢您。

最多的笔墨只想留给您,我最最敬爱的老班,勾华强勾老师!我想起了刚开始见到您时,您穿着非常可爱的卡通t恤站在烈日下的操场观看我们军训,那一刻,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您。高中三年来,我最无法忘记的是您,在我最失败时,您给我鼓励,在我最难过时,你安慰我,在我陷入困境时,您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帮助我……,亲爱的勾老师,原谅我那次顶撞您,学生一直想找个机会给您道歉,今天我想站在这里真诚地对您说一声:对不起。刚开始进入思中时,我是自卑的,我是一名择校生而您却点名任用我为班干部,是您让我在这个七十多人的班级里找到了自信。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于我而言,您就是我的第二任父亲,谢谢您老。六十九天后,您的学生就要背上行李走向去异乡的求学之路。只愿您:永远永远都要很开心很高兴的生活。

十七年来,在即将迎接人生第一搏时,有这样一群人,即使他们不能代替你掌舵,不能代替你渡过这一段激流,但他们愿意把所有的技术都传授给你,他们永远在岸边为你呐喊助威,他们永远坚守在那里,同你喜,同你悲,这样已经足够了。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篇9

近观愁人间;

人世愁一片,

世人一片愁。

这不是什么伟大的诗人,或者什么文学家的作品。这是一位离开我三十几年而又让我魂牵梦萦的我的母亲的打油诗。

啊,母亲,我的母亲,你在哪儿呢?

我之所以记得往这首打油诗,是因为在一个我今生今世都不可能忘记的诀别的时刻,听到母亲伤感的自言自语的咏叹。记得当年的情形,如今回忆,仍让我心悸。母亲的忧郁、悲怆、哀伤与痛苦的表情,像深深雕刻在我记忆里的刀痕一样凹凸清晰。

这首打油诗的记忆,则又因在读书年代,同学们说笑中,一位同学呤读了一首类型同似的诗而得到强化。全诗如下:

远看大石头,

近看石头大;

石头果然大,

果然大石头。

生活中就是如此,某种调侃说笑虽是平庸,某个场面的场景虽然平常,却能强化某种记忆。母亲的记忆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总是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给力雕琢。

孩提时代,母亲的记忆在身上那缝补补丁的衣服裤子中,那曾让我感到羞涩、矜持与不安的补丁,亦是母亲的忧伤,母亲的悲痛。母亲会用颤栗的手抚摸那错落有致的补丁线深深地叹息:哎,过年再做新衣服吧。我总在希望中盼望过年,我又总在失望中过新年……在我真正懂事后,补丁的记忆宛若一朵鲜花盛开在我的心灵深处。

母亲,为何离我而去了?母亲,你又去了什么地方?

孩儿永远不会明白大人的事,大人的感情世界对于小孩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那时,我永远不会明白母亲为何在突然之间离家而去,突然的定格,我与母亲则成了刻诀别。

多少小溪呜咽着向东,却永远无法融入载歌载舞的大海。

多少次梦中骤然惊醒,却永远无法回到温暖如春的怀抱。

学生时代,我多么希望在受了委曲时能扑在母亲温暖的怀抱痛痛快快地失声哭泣,母亲的怀抱永远是孩子们的避风港,永远是孩子们的天堂;在学校期末考试得了高分后,我又是多么憧憬妈妈为我煮的那热腾腾的红鸡蛋就摆在我的面前,母亲的双手永远为孩子们舞蹈,永远为孩子们崛起。

工作以后,我多么希望在劳累一整天后能望见母亲充满爱怜、关切与询问的眼光,母亲的眼光永远是孩子们行走路途中的太阳,永远是孩子们的路灯;在经过努力工作年底拿到年终奖时,我又是多么渴望陪伴母亲在华丽的酒店吃上一回正宗的家乡菜,母亲的健康快乐永远是孩子们生活的动力,永远是孩子们的幸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荏苒,穿梭如箭。当今天成为昨天,思念还在今天;当明天成为今天,希望还在明天。枕着回忆睡眠,睁开思念生活,我永远翘首以待着希望的蓓蕾能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盛开……

对母亲的思念,像藤条在记忆森林中蔓延着生长……缠绕我的生命之树,我几欲窒息。

对母亲的思念,像荆棘布满我情感的心田,时隐时现地剌疼我的心。让我变得一时脆弱如薄冰,一时又坚强不屈,如戟、如枪、如一块千锤百炼成形的精钢。

在风中,在雨中,我看到一个小孩在行走,风将雨伞吹翻了,小孩笨拙地拨弄雨伞而被实实地跌倒了。小孩哭喊着叫妈妈,谁知小孩经过多少次跌倒?才能长大,才能自由自在的奔跑。我不知自己是如何长大的?但我已经长大了,我已经在学习奔跑。这时,我又是多么希望母亲看着我呀。母亲,我的离我而去的母亲,如今,你在那里呢?

有时,我有一种疯狂的念头:我真想抱着一位年龄相当又像母亲一样的老妇人,用世上最亲切而对我来说又是陌生的“妈妈”二字叫喊一声:妈妈。这个老妇人就如同我当年的母亲,亲切又温柔地拥抱着我,让我像当年一样既可以撒骄哭泣,又可以憨厚大笑。而我决不会让母亲再吟唱那“愁”的打油诗,我要吟唱:

远观人间爱,

近观爱人间;

人世爱一片,

世人一片爱。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篇10

从初次踏入这片荒凉的黄沙大地,初见这被历史遗落的孤独的窟,到渐渐适应了窟中黑暗。樊锦诗看到的不再只是跨越时间的沧桑和历史的伟岸雄浑,更是每一次游客的进入,肉眼不可察的,壁画石土一点一点掉落,从一粒粒到一块块再到边角一隅,是这文物的生命正在慢慢走向尽头,走向消亡。

这速度快得惊人。它从远古漫步而来,明知结局终归于逝,但步履依旧从容;可岁月的消磨却让它变得单薄脆弱,身上的土石不再牢固如初,仿佛一片薄纸,一阵清风袭来便碎得七零八落。

待的日子越长,樊锦诗的心就越发沉重,甚至惶恐――原来,它的生命在流逝,甚至快过她生命的流逝。如果放任,总会有那么一天,这壁画脱落个齐全,它也就永远变成了史书上墨色重染的文字和图画――原来,它是等不了的。

被现实刺痛得恍然惊醒,樊锦诗不做一刻停留与浪费,转身便投入于保护莫高窟的奋斗中去。

人类总喜欢从史书中去寻找些什么,寻找伟大、寻找历史,却总是忽略眼前手可触,气息可感的事物。每一个跨越时间流转至今的文物都是伟大的,其本身即是历史。每一幅莫高窟壁画的背后都是一段令人沉醉惊叹的历史――是千年丝绸之路两端牵连带动的亚欧大陆,是汉皇唐帝引领的繁华兴盛,是华夏、波斯、大秦各民族交融的经过……

它们可感可观可闻,但对它们,最可怕的就是等!阳光、雨水、风、氧气,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它们脆弱的躯体。当它们的躯体被风打碎,纵使往事已然,无法改变,可我们同古人和历史接触的机会也就随风消逝,那史书上冰冷的字又怎能及千分之一的亲眼视之的震撼?没有史书会描绘,它们跨越千年,身上的每一道裂纹代表什么;更没有照片能记录,它们身上那浩荡的气息。

时间从不等待任何人,任何事物。当时光的脚步慢慢挪动,我们与先人的联系也被拉得越来越远,记忆总会忘却,感触总会淡化,永远不会有谁的触动来得比亲历者更猛烈激荡。当亲历者不再,时光流逝,代代绵延,再见莫高窟,兴许只会觉得那是废土烂泥。

等……等来的永远只会是如梁思成一般痛哭于古建筑碎片前,伤之哀之痛之;等来的永远只会是如川端康成一样眼见古老木车的消逝却束手无策,徒留黯然伤痛。等……等来的只会是长城砖块的块块脱落,最后只留一g沙土供世人追悔而莫及;等来的永远只会是故宫琉璃彩瓦的渐渐黯淡,风拂去曾经的荣光与耀目,又有谁会想到这里曾居三朝帝王威震天下?

等……等来的永远只有灭亡。

时光流逝是飞速的,可它的脚步也是一步一步踏出来的。就从这一秒,就从这一刻,让我们不再浪费生命,让最后不再只留有满腔后悔,让樊锦诗可以不至孤单,让文物的身旁再多些身影为它们遮风挡雨,护它们周全。

当往事被风吹碎前,我们总是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