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写观后感十篇如何写观后感十篇

如何写观后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9:33

如何写观后感篇1

2、第一部分(开头):首先写出时间、事件及自己的心情(如开心、激动等)。

3、第二部分(叙述与描写):用浓重的笔墨叙述、描写阅兵的盛况(分3段左右,详略得当,重点写2-3个方阵)描写出盛大的场面,军人神态、动作、声音,现代化武器带来的震撼。要注意观时感,而不是仅仅是观后感。所以在描写时一定要写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受(心理描写)

4、第三部分(联想):由此想起往事;然后与今朝对比,说明国家的强盛。

如何写观后感篇2

有一个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周记,周记,惹人生气,没有材料,上那找去。”由此可见,他们在写作文时往往因为缺乏习作的材料而发愁。学生的习作材料从何而来?源于生活。实践证明大量的习作材料蕴涵在生活之中,观察生活是获取材料的有效途径。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才能从中发现可写的材料,并产生写作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下面我就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作文谈谈自己的浅识。

1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

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无话可写,总是认为要写人就写英雄人物、写大好人;要写事就写大事情、写大好事。如果能亲眼见到一位英雄人物在危险时刻奋不顾身救人,那就有东西可写了。可惜,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人物和轰轰烈烈的大事情都被别人碰见了,自己却没有碰到。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这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要让学生懂得生活是取之不尽的作文源泉,凡人小事见精神,一花一草总关情,一滴水能见太阳。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只是自己缺乏观察意识,平时没有认真观察,暂时还没有发现它。正如蕴藏在大山中的金子,要想让它发光,还需要勘探开采。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注意观察生活。在观察中捕捉到自己需要写的材料。

2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意识仅仅是个入门,还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习惯成自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动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新颖、鲜明、形象的事物特别敏感和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又要根据作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节作文堂上,我站在讲台上,让学生认真观察我的外貌特征和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然后让学生回答我的提问,并且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大家经过观察,都觉得有话可说了,有内容可写了。我问学生我的个子该如何描述?全班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一个学生回答说:“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中等身材,个子不高也不低,不胖也不瘦。”另一个学生回答说:“我们的语文老师比我高半头,不胖也不瘦。”接着我继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请学生说说我的眼睛。有的说:“我们的老师是大眼睛,双眼皮。”有的说:“我们的老师眼圈有点发黑,可能是昨天又熬夜为我们批改作业了。”你看,同学们观察得多仔细呀!同学们观察清楚了,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了。不仅如此,我还采取多种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教会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3.1顺序观察法:观察是通过视、听、感觉来对事物获得认识,积累材料。我们观察事物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常见的顺序观察法有两种:一是按照方位顺序观察。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中间到四周、从整体到局部、从部分到整体。二是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一个过程,要观察清楚,就必须按照时间顺序。如: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就按春、夏、秋、冬;观察事情的发展变化可注意事前、事中、事后,或者早、中、晚等。在观察时,还要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以视觉、味觉、听觉、触角、嗅觉等多方面的感觉来了解事物,最后抓住这一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3.2观察与联想相结合: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要善于引导,把观察与联想结合起来,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蜜蜂采蜜时,学生能联想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景,能以蜂喻人,说出“蜜蜂在辛勤地酿蜜,劳动人民在不辞劳苦地创造新生活”的佳句;在组织学生观看向日葵时,学生回答说:“向日葵,花儿黄,朵朵花儿向太阳。全国人民心向党。”学生在观察时产生了联想,在写作时就能写得生动活泼,内容丰富。

如何写观后感篇3

如何既能顾及全面又突出重点,有条不紊地将一个场面很好地描述出来呢?下面分三步谈一谈。

第一步,全面细致的观察

仔细观察是写作场面的前提。鲁迅先生曾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场面描写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全面细致的观察,写出来的场面就不可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具体观察时,要调动一切感官,注意人物的活动和事情的发展变化,尤其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很有特点且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下面就以“发新书”这一场面为例谈谈如何全面细致地观察。

发新书是有一定的程序的,首先是发书前班主任老师的开场白,场面可以由此拉开序幕。此时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语言,观察老师的眼神、面部表情、说话时的语调及可能产生的辅动作。其次老师点数书本逐组派发书本。此时观察的着眼点应适当迁移,聚集到每位学生身上,留意拿到书本的一刹那,那位学生的面部表情如何变化,手上动作如何,接书时的态度怎样,是如何对待刚刚到手的新书的,这些都需作细致入微的观察。有时,在发新书的过程中,也许会演奏出一支小小的插曲,例如,由于发书不慎或学生拿书时稍一大意,书掉在地上被弄脏了,当事人是如何处理的,观察时对这一插曲也不要放过。最后,书发完了老师作“闭幕词”,发新书场面就此也拉上了帷幕。此时除观察老师外,还要留心整个教室里的氛围。

第二步,巧梳理精取舍

1.梳理

全面细致地观察后,场面中的人和事一古脑儿进入大脑,难免显得杂乱无章,这就需要巧妙地加以梳理,从中理出一条清晰的线来。还以发新书为例,可以以人为线,即老师——学生——老师;也可以以时间为线,即发新书前——发新书时——发新书后,线确定后,再将所观察到的材料一个个串联起来。

2.取舍

串联到线上的材料不可能一个不漏地全部采用,要根据叙事性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进行精心的取舍,例如发新书时,一个班一般有好几十个学生,,如果把每个人都一一写出来,那实在是白费笔墨,只需根据发新书场面所反映的积极的主题,合理筛选出几个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将这几个人作为特写镜头展示出来。

第三步,注意写作技巧

就一个场面来说,人物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有时场面中的地点也会发生转换,因此场面在不同的时刻就会呈现不同的情状,这就给描写场面带来较大的难度,如果掌握这方面的写作技巧,纵然场面千头万绪,我们仍会把场面描写得有条有理,形象逼真。

1.注意层次性

有些场面从总体来看,可以划分成几个部分或层次,写作时可以一部分一部分、一层一层地加以描写。如吴晗的《记一辆纺车》中,作者描写坪坝竞赛的场面时,首先用“壮阔”一词点出竞赛场地和气势的特点,然后从竞赛的规模、竞赛的具体过程和赛后的心情三个方面加以具体描写,层次很清楚。

2.注意点面结合

“面”具有完整性,但显得概括,不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点”具有具体性,但只能显示局部,所以要想把场面写好,让读者对场面有完整而具体的印象,一方面要从“面”上加以概括介绍,另一方面要从“点”上加以具体描摹。点面结合,使读者既能领略到局部的浓墨重彩,又能体味到整个场面的特点。

如何写观后感篇4

怎么写游记作文

一、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所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课文《参观人民大会堂》,按作者参观的顺序,依次写了五处的景物。先写大会堂正门的国徽和柱子,其次写中央大厅的天花板和地面,接着写大礼堂,然后写宴会厅和会议厅。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二、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我们在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装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比方说,我们要写游览看到的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点写下来。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孝动态、静态、颜色等。如我们写“菊花”,颜色就有“红的如枫叶、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等等,菊花的形状就有像“小姑娘的卷发,毛茸茸的小鸡,绣球”等等。我们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才有教育意义。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合。我们在写游览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游善卷洞》的开头“我的故乡江苏宜兴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善卷洞”。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如《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结尾写道“?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野游。朱库米天然动物园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写的文章有头有尾,读起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我们要把感情融化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写作时,我们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还有,我们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游记,是小学生感到最难写的一类作文,因为随着游程的行进,耳闻目睹的情景不胜枚举,很难将材料组织得当,往往写成流水账。如何将自己的游程清清楚楚、有详有略的记叙?如何避免将游记写成景点介绍?

最让大家头疼的是旅游涉及的时间长,景点多,如何才能写得不像流水账,又有自己的特点呢?

首先是“舍”。只有学会舍弃,才能有重点的描写。景点太多,一一赘述很难做到详细、具体。只有突出最有特色的地方才能写出特点,写清游历的情况。例如,你到云南旅游,一

路走来,昆明的石林、大理的洱海、丽江的古城,还有玉龙雪山,处处皆景。你必须忍痛割爱,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写作的重点,其他最多用一两句话带过。只有这样你才能把游历的情况说清楚。

其次是“短”。这个“短”,不是指的篇幅短,而是指文章涉及到的时间跨度要短。不要从出发开始写,一直写到全天的游程结束。这样无端生出的枝节会很多,烦扰了自己的思路。就从你到达这个景点写起,写到景点游览结束。时间的集中会有助于你更好的组织材料,突出景点的特色。

再次是“真”。这一点是同学们最容易忽略,也是最能体现写作水平的。很多人以为写游记就是把景点的情况告诉别人。其实不然。游记,就是游历的记录,更强调了自己独特的游览感受。游览同一个地方,大人和孩子的感受会不同,男生和女生游览的感觉也有差异。怎样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呢?那就是将自己游览过程中的“发现”写出来。这些发现可以是“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找一找”,甚至是“猜一猜”,也就是把你游览时的所见、所做、所闻、所思写下来。游记最忌讳的就是通篇景物描写,有了自己的活动出现在游览的过程中那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游览经历。

如何写观后感篇5

一、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之心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之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方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之说像大蘑菇,有之说像大树……想象生动之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例如:教学“人”,“人”字很简单,一撇一捺,写起来却十分不易。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之“人”字,就像两根支撑起来之小棍子。我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这个字在孩子之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比喻,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学生按捺不住,自己尝试着写了起来。

二、比较想象,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比较运笔方法: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临摹,之后将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在比较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之不同,并加以示范。效果都还不错。

比较间架结构: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皮”,在观察“皮”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有的把“横钩”写成“横折钩”;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写得太短;有的把“又”写的太窄;有的又写得太宽……这时我将他们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

所以,我想,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三、严格训练,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美

(一)练字要严格要求。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之写字姿势和良好之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

写字前,教师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教师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书写时,教师要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要认真书写,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训练要有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小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一个“少”,保证一个“好”字。每课的字,每个写2-3个,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多写几个。你还想写哪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好”。

四、激励评价,鼓励进取,展开竞赛

如何写观后感篇6

我大班共36名幼儿及其家长

一、什么是幼儿写生?

所谓写生,就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学画的训练法,它是初学者和画家锻炼绘画表现和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力求真实、形象生动是写生的精髓,一般写生不作为成品绘画,只是为作品搜集素材,但逐渐发展也有的画家直接用写生的方法创作。尤其是印象派的画家,经常利用风景写生,直接描绘瞬间即逝的光影变化。

那如何定义幼儿写生呢?我认为,幼儿写生即引导幼儿将立体的物体通过观察与描绘过渡到平面纸上的活动,它应秉承写生之“形似”、“神似”的精髓,同时也应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寻找适宜的方式、难度而展开的一种美术教学。

二、为何要开展幼儿写生活动?

学前期幼儿是否需要进行写生活动?多年来,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一些人认为,学前期的幼儿对要描绘的对象不理解,对空间和透视缺乏认识,写生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

而我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写生贵于观察、思考,学前期幼儿(特别是大班幼儿)对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已经开始了不同程度的思考,写生正是帮助幼儿将所看所思提升到科学层面的一种艺术手段。正如我国美术教育家尹东权老师所言:“人的审美素养可以在幼儿时期通过美启蒙教育来形成和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让幼儿多画写生。幼儿通过写生实践更加贴近了生活和自然,感受到世界的博大壮美,增加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

由此可见,学前期不仅适宜写生活动,更是写生教学的启蒙期。这种美术活动对幼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①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观察、观察,再观察,这是写生创作的根本:②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天地大课堂,万物皆书卷:③开发幼儿创造潜能:④塑造幼儿良好个性品质。

三、幼儿写生该写实还是该想象?

开展好幼儿的写生教学,参与者必须先对幼儿写生有一定的认识,其应开展到何种程度,把握好哪些点等等,都需要做好思考与研究。于是我针对幼儿写生,先对教育者、幼儿及家长(我大班共36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1、教育者对写生的认识:

教师:幼儿写生不同于成人写生,不受透视学的约束,只是让幼儿把自己对物体空间位置的认识大胆地表现出来,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幼儿画实物的美术活动:如果画面比较空,可以用语言启发幼儿想象,添画一些相关的内容:要放手让幼儿自由地去画。

2、幼儿对写生的认识:

鲁xx:我觉得写生就是把花、树画下来,不是自己想的。王xx:我觉得写生就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风景,然后照着画下来。薛xx:我觉得写生就是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优美的景观,然后通过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3、家长对写生的认识与建议:

家长:可以锻炼观察及动手能力,也可以促进思考:开展写生活动能提升小朋友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经常写生之后现在拿笔就画,胆子大了,也有创造的欲望了。

【分析与研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所谓现代教学观念的冲击下,教师、家长往往会对幼儿写生出现一些误区。前者,教师过分注重传授知识技能的绘画教学,在幼儿活动过程中会出现重技术轻创造的现象,盲目追求“像”,抹杀幼儿创造力表现。后者,则是过分强调“自主”的放羊式教学,幼儿天马行空的绘画不仅未能对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带来提高,且在绘画技能上无法得到提升,遭遇瓶颈期。

那在幼儿写生活动时,该坚持写实?还是放手幼儿去想象?这大概是很多老师徘徊过的问题。

我认为幼儿写生应吸取传统教学精神的精髓,即之前提到的“形似”、“神似”,如果一个写生活动,幼儿大部分笔触都用作“大胆想象”,抛弃了观察、写实的部分,那还能称之为写生活动吗?幼儿写生教学应寻找符合幼儿能力特点的方面作为切入点,有目标有要求地引导幼儿写生。例如引导幼儿观察物体不同角度会有不同姿态、表现事物的简单前后遮挡、物体色彩变化等等。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幼儿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写生,让写生活动更具意义,同时也让孩子体会着写生的成功感与乐趣。

幼儿在写生时添画、想象了,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在进行写生活动中可以发现有时幼儿会将自己喜欢的东西添加上去,如添加一块桌布;如绘画内容是一株盆栽,但幼儿会自行添加太阳、云、蝴蝶等等背景。究其原因,一是幼儿对写生概念的模糊,不了解写生。二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认为画完主体后,一定要添加背景才算是完整的一幅画。所以,教师应结合幼儿经验,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切实理解写生的真正内涵,从而提升幼儿写生能力。

如何写观后感篇7

关键词:观察兴趣积累联想激励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或者干脆抄袭,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学生“闭门造车,低头写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周围所有的新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兴趣而乐于观察。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1、培养学生敏感的新视觉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学生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人物没啥写。去年冬天的雾天特别多,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个舞色朦胧的早上,我向同学们提问:“今天你们感到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今天下雾了”。“你们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雾中的景色很美”。“怎么美?”“谁来说给大家听听?”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抓住时机,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生活就像万花筒,绚丽多姿。只有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事物那与众不同的美。下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转转,看看雾中校园那独特的美,好不好?”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漫步,认真地观察着,伸出手去想抓住从身边飘过的雾,还不时地发出赞叹声:“太美了!像小精灵调皮地在我身边跑来跑去。”“像妈妈的手在抚摸我。”“像走进仙境一般。”……我也被雾中的美景陶醉了。这是不知谁惊叫一声:“看,那时什么?”这不由地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顺着他的手指一望,啊!每个教室在雾的笼罩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你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琅琅的读书声由远而近,声声入耳。这美丽的景象没有哪位画家能够描绘出来。再看看同学们好像已经忘记自己身在何方,张大嘴巴。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喜欢,对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视觉。

2、通过学生5w的口头禅,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俗话说“多说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为给学生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我让每个学生把一天当中看到、听到的事,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句式,大家感觉很容易,这样就大大调动了他们观察的积极性。这时我要求小组长把同学们说的最新鲜的事记下来在中队交流。推荐出最好的,把它当作当天的“新闻”播出一次,当听到自己的“新闻”时。个个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线,高兴双手不停地叫好。看到别人的成功,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有的同学为收集到比别人更好的“新闻”,回到家中,看电视、听广播、阅课外读物,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自然也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观察。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这段话概括出了作文与生活关系:生活是作文之本。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每天5分钟演讲,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任务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所以,在观察前,需要我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参观敬老院,参观前先给学生讲清楚这次观察的重点,如:敬老院有哪建筑设施?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待老人如何?参观时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参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任务,他们象小记者一样边走边看,边问边记,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观察敬老院后,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到:“走进敬老院,一坐高楼映入我的眼帘,墙上贴着白瓷砖,显得庄重大方。再看院内专为老人娱乐的乒乓球台、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快乐无比,一个个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还有的在作文中写到:“再看看那些工作人员,一个个比亲人还亲,来回穿梭,帮着为老人倒茶、按摩,忙的不亦乐乎,老人们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由于此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文章也写得有声有色。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

显示在生活中学会了观察,这就解决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内容空洞的毛病。可多数学生在活动之后,写的文章却条理不清,内容一团糟。因此学生在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之后,还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确观察常常常常的顺序,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景物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可以定点观察,也可以异步换景;观察人物,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去观察,观察物件、动植物可按事物构成的几个方面去观察;观察运动着的事物,则应注意运动的全过程,注意时间上的变化。除此之外,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先要对事物的全貌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从诸多方面考虑什么才是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又能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比如我让学生写《我的家乡》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教材中写某地景色的课文;如〈〈桂林山水〉〉、〈〈迷人的天山牧场〉〉、〈〈西双版纳密林奇观〉〉,再让学生细细体会,看看作者抓住事物的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样的顺序写,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范例,最后才让他们联系自己的家乡,学会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自己家乡的美景。这次作文同学们有的抓住春季百花盛开的特点描述,有的抓住秋季美丽的田园风光描述,有的抓住家乡的特产进行描述。浓浓的乡土气息跃然纸上,真实的再现了家乡的美景。在作文有个学生写道:“你看远处,这块瓜秧像绿色的地毯,棉花象无边的白色海洋。沉甸甸的棉桃把棉枝压弯了,一个个棉桃似一个个铜铃,在晨风中叮当作响。近处,田埂上的野花虽叫不出名字,却开得争奇斗艳,有粉的、有白的、有蓝的……上面还有一些小水珠,晶莹透亮。”这段话从远到近,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地瓜秧、棉桃、野花的特点,写得美丽动人。

3.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展开联想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要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设法活跃学生的思路,启迪思维。平时学生看到的人、事、物、画面,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想象越丰富,才思才会敏捷,学生作文时的思路就会越开阔。例如:在洛南新区参观时,学生看到眼前高楼林立、美如花园,回忆过去的荒凉,观察眼前的美竟,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位学生写道:“我眼前呈现的仿佛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它要从开发区的怀抱中起飞,它飞向蓝天,飞向全国,飞向世界,它要告诉天下所有人,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要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写作的源泉找到了,勤于动笔的写作激情也就产生了。

如何写观后感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人文主体,培养个性。

作文教学素称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每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作文的赋分都超过总分的三分之一。多年来,大多数作文教学都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如何立意,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又如何结尾等等。学生的棱角磨平,灵感尽失,创造力和想像力严重受到了压抑。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这是摆在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力、观察力、创造力,让学生写作不受约束,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由衷的心声,写出充满亮色的个性。

一、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新的发现,有所创造。我的一些做法是: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手段,所以我要努力教会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熟悉周围的环境,从而积累素材,充实写作内容,学会观察。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亮子和一个瞎子同时爬楼梯,爬到顶层时瞎子能说出楼梯的级数,而亮子不能。要说亮子看得见,应该能说出来,为什么又说不出来呢?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有心观察,一个是无心观察。常言说:万事留心皆学问。一开始,学生可能想观察,但不知道怎样去观察。这时,老师就必须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事物。如观察一朵花,可让学生先看花的形状、姿态,再看花的颜色,然后用手摸一摸感受花的质地,最后用鼻子嗅一嗅体会花的香味,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比较比较这花与其它花有什么不同。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还不一定形成能力,因为他还不一定形成习惯,只有让观察方法变成一种观察习惯才能转化为一种能力。

2、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实践中,通过教学情景的层层设置,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如播放多媒体音乐课件,请学生谈自己听乐曲所想到的;出示一句诗,请学生想象画面、场景;设计想象擂台赛,如根据“雨天、网吧、羽毛”几个词语进行想象作文等。笔者曾给初一年级的学生上过作文课,题目是《亲情的故事》。如何让学生围绕此题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首先让学生听歌曲《常回家看看》,要求学生说说想到的人和事,然后又让学生听歌曲《为了谁》,再让学生说说想到的人和事,学生通过想象两个歌曲的画面,很快就理解了本次作文应写的内容:本次作文既可以是小家庭的亲情故事,也可以是祖国大家庭的亲情故事,既可以是真实的亲情故事,也可以是虚拟的亲情故事。之所以这样设计作文教学内容,是因为初一的学生看到这样的作文题目很有可能把思维停留在“小家庭”的故事范围内,而只写小家庭的亲情故事就会落入俗套,当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闸门时,学生就会从聚合俗旧的思维中解脱出来,去大胆地追求发散思维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创新意念,自然在作文中就会其乐融融,创作出奇篇佳作来。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为作文汲取源头活水

常见有这样的现象:命题作文写得丢三落四、空洞无物的学生,在练笔、日记中却可以倾诉得委婉、细腻,诚挚动人。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作文命题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希望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然后选写学生能够作的题目给学生习作。如果这样,教师出题目就等于唤起学生作文的动机。”那么怎样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而唤醒其沉睡的心灵呢?

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尽量地引导学生去领会、思考,无论对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尽可能感受出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另外深入思考,才能不断问为什么,从而让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小人物也可以表现得很丰满,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本质,也就是说洞察生活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的内在价值。比如以“平常的一天”为话题写作,有位学生正有感于初三生活的枯燥,母亲的絮叨,却因母亲买回的一盆水仙花在书桌上吐香而发现:生活本身是多么朴素,又是多么的绚丽多彩。

三、张扬学生个性,为作文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好的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

中学生敏感天真、活泼又富于幽默感,平时叽叽喳喳、嘻嘻哈哈话很多,可是一写作文,就象变了一个人,究其原因是我们用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了他们的心灵,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对生活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使他们不能让独特的言语才情诉诸笔端,不能自由自在地外化为心灵运行的轨迹。所以我们应该鼓励个体生命以自己的思维触角对外界予以深切关注与体验,使学生流泻出的文字饱含心灵深处奔涌而来的生命情思,真实体现个体生命之间形形的独特的气息与韵味。如本学期我大力倡导自由写作、凸现个性,学生积极性很高。如有位学生在《我看唐玄宗》一文中用对话的形式,从容不忙的评说了一位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在那一页发黄的史书中,我看到了你,唐玄宗。你知道吗,你是继武则天之后最出名的唐朝皇帝,是你让唐朝兴旺,并使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到顶峰,因此有了“开元盛世”之称;但也是你,让唐朝逐渐衰败,走向灭亡,成为唐朝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分水岭。

如何写观后感篇9

关键词:语文写作;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作文的一种特殊情感,写作起来乐此不彼,不再把作文当成一种负担。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能更好的调动其写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那么,该如何培养呢?我尝试了一些做法。

一、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源于生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对于客观事物,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美丽的大自然,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学生投身其间,其乐无穷,如果让学生稍加留意,并随时将自己耳闻目睹的、感到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东西用写观察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日子久了,学生就获得了作文的很多材料。这也解决了学生作文时瞎编一气,为躲过一次作文而撒谎,提纲式的几句话就交差的毛病。

二、切合的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农村学生不像城市的学生见识多、广、新、奇。所以,在教学中命题要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不要拿适合城市学生的命题给农村的学生写,否则学生就无话可写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们教师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

三、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特色,紧扣“农”字出题,写出农村的特色

比如农村的人和事,素材很多:收麦子、喂猪、养鸡、赶集等。这些农家人、农家事、农家景都是他们H眼目睹的、熟悉的、易于理解的和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只有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增强写作兴趣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都还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到自尊心很强,采取激励措施,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励的措施有多种,如经常进行作文评比,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竞赛,设名次和奖级,进步快的合作文有特色的,都分别给与奖励,最后把班上的佳作张贴在“作文专栏”,并加上作者简介和教师的评语。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就与日俱增。

如何写观后感篇10

【关键词】学生;写作取材;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163-01

前苏联心理学家a.科瓦廖夫在《文学创作心理学》中指出:“任何创作过程都包括两个方面,这就是:第一,个体在反映现实的过程中积累生活印象,舍此,任何创作都是不可思议的;第二,对这些印象进行创造性加工和把这项工作的成果用语言表现的形式投射出来。换句话说,创作过程不是别的,而是双重的变换过程,就是:第一,即把外部刺激的能量变换成知觉的显示或现实的形象;第二,把形象变换成作为形象客观化、物质化的体现的文字描写。”从科瓦廖夫提出文学创作的“双重转换”的心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写作首先是事物向认识的第一重转换。而在我们平时写作训练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倍感苦恼和困惑的就是“无米之炊”,是从“物”到“意”的这第一重转化上。我对自己任教班级学生曾作过一次调查,问他们觉得作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有60%的学生回答是不知道写什么,可见指导学生获取写作材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奠基工程,下面谈谈笔者平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获取材料的三条途径:

一、要让学生善于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儿童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形式。

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笼统,不精确,缺乏比较精细的分析,有时看不出事物的主要方面和特征,弄不清事物间的联系,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小学生观察力的首先条件是向学生明确地提出现象的目的、任务和具体方法。首先,教师必须明确地给学生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发学生既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又“有的放矢”的观察习惯,掌握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方法。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进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想,直到逐个弄清这些问题为止。如看图作文,如果笼统地只让学生看图后,然后将图中的意思写出来,学生一般与不好,只有老师一步步引导,一边叫学生观察,一边指点讲解,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时候——在干什么——怎样干的——人物脸部表情怎样——动作神态怎样——各个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学生在全面、系统、认真地观察图画的基础上,才能完整地把图画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又如,观察事件时带着这样的“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有什么人参与?起因是什么?过程怎样?结果和影响如何?人们对这件事有何看法?等等,有了经地精心设计的“问题”导向,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会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进行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的观察,从而使作文材料的源泉得以涌流,写起来就言之有物了。

二、要充实学生的生活

小学生写作文,无非是写他们的生活。假如这件事是他们自己做过的,或者看到的、听到的,他们对这样事就会有认识或有感情,那么就可以成为习作的材料。反之,如果要学生写作文,只给他们简单的题目,学生就会感到空洞笼统,没啥可写。

从儿童的心理特点看。儿童的阅历浅,经历的事情是十分有限的。因此,世界对他们来说既是陌生的,又是事于魅力的。教师带领学生去观察世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一一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们会满腔热情地跟着老师看一看奇妙无比的世界,积极投身到色彩斑谰的社会生活中。有一次,学生参观了学校附近的残疾人福利厂,亲眼目睹了那残疾人如何克服自身的困难认真工作,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还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通过参观中的“看、听、问、想”(参观前加以指导,指导他们观察哪些方面,对工人提哪些问题等)。让他们深深地感到社会主义的政策好,残疾工人的精神高,心中自觉地涌出写作的冲动,回校后就让他们把福利厂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学生们就认真地写起来。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写作是件乐事,是他们自己想写,有许多话要向别人倾诉,他们怎么还会为没什么可写而感到苦恼呢?

让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我们作文教学指导学生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时间、空间上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作为教师还应善于抓住各种转瞬即逝的写作材料,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如学生常收到亲友的来信,写加信是他们的实际需要。此时,教师可结合这种需要指导学生写加信。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针对对方的来信与回信,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亲友的来信与好回信。这种训练,对象清楚,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学生有话可写。

三、要发挥学生的想象

想象是个体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由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增强,生活阅历的丰富,学生头脑中获得了较多的感性材料。这样为激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供可能,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拓展素材的积累空间,获得更多的写作材料。

由此及彼,展开联想是寻找材料的一种好方法。如写《我的老师》一文,可指导学生由老师的某件事“顺滕摸瓜”联想到其他事情。首先想到(1)有一次,放学之后老师仍在办公室备课批作业。从老师工作负责又想到(2)一名学生生产缺课,老师特地上门给那位学生补课。从他关心学生,又想到(3)一次去野餐,一名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老师自掏腰包给他备好食品和饮料……这样,通过浮想联翩,学生就批到了许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