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职高专教育十篇高职高专教育十篇

高职高专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9:42

高职高专教育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素质教育;实施

一、高职高专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因

(一)目前高职院校因为没有明确的素质教育课(除“思政课”外),实践上的素质教育队伍还没有形成。我院的素质教育队伍除思政老师外,还有许多也在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但比较分散。

(二)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正在提上议事日程。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道路,高职院校正在摸索针对不同的被教育群体实施怎样的教育手段。

(三)高职院校比较注重教学,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现今素质教育者正在逐渐更新认识,单纯的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只是理论上的教育,学生素质的大幅提高应该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或者为达到一定的素质进行专门的训练练习。

(四)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尚处在起步阶段。

(五)教育工作者没有完全弄清楚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高职高专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

高职高专院校在推行素质教育时,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创新意识教育共同组成系统的素质教育体系。

(二)高职院校的行政教育系统主要负责文化素质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创新意识教育三大项,党委教育系统负责非政治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大的项目。党政两个系统,都为教育、培养人才服务。高职院校要形成文化、职业能力和思想政治、人格品质教育两类教师队伍。

(三)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认真研究与讨论。主要内容是:提高身体素质教育,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社会道德与法制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忠诚教育;吃苦教育,勤俭节约教育,毅力与衡心教育,做人处世教育,个人修养教育等。

(四)素质教育必须有具体的典型行为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情实境中有真实的体验与体会。如吃苦教育,就要设计出真实的苦事情让学生去做、去体验,不能只在课堂上讲道理。

(五)素质教育是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实现其锻炼身体、锻炼意志、考验思想、考验战胜困难的能力,但不能因为素质教育出现有伤学生身体健康和带有生命危险的事情。校外、野外进行的生存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克服困难能力的实践教育活动,要防止危险发生,安全问题要做到万无一失。

(六)素质教育除有教育载体之外行全面素质教育之实。完善思想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探索,编写教材和实践指导书。

三、高职高专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要将素质教育与高等职业院校的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统一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要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融汇到专业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中去,将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构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体系。

(一)素质教育融入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通过公共基础类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理想信念,加强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提升职业道德、伦理道德、政治道德等素养,塑就良好的心理素质。随着对素质教育认识的深入,其它课程也会逐渐进入课堂。

(二)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创新、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能力;增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还能获取专业技能及资格证书;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树立为成就未来的事业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立志艰苦奋斗,为自主创业、适应职业变化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三)素质教育融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中。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环节都是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包含了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做设计、展示作品、学科知识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适应新环境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了视野,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四)素质教育融入对学生的管理中。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多样的校园活动培养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的人文氛围。培养对美的欣赏,提升了审美情趣和对美的创造能力,锻炼了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加大校园公德和行为规范的宣传力度,杜绝一切不文明的行为,通过思想情操的熏陶,让学生融入集体,融入校园,实现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

(五)实施素质教育需优化校园人文环境。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秩序,深厚的文化底蕴,文明的行为,求真务实的校园风气。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不断把学生融入到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之中。

(六)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有益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实训基地的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解消化理论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提供了保障。

(七)加强师资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人文素质体系的质量保证。素质教育要有效地内化到职业技能教育的知识体系之中,有效地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总之,高职教育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于人才培养的品牌特色。素质教育旨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建新型的适应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广大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的办学方向,培养具有一技之长、专力强的职业技术人才。以素质教育为人才培养特色,探究新时期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贯彻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必将向优质高等职业教育方向迈出一大步。

【参考文献】

[1]陆秀英.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4(3).

[2]魏亚.浅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高职高专教育篇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显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也经历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类型。加拿大、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它带给了我们许多思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向服务型框架社会演进,世界各国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因此,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高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

其中,比较典型的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北美的CBe和英国的BteC。随着世界各国高职体系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美国、加拿大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代表。这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教育为基础,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与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主。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织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并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该模式重视及时反馈以及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别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并以形成性评估为主,最后考核学生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它突出地强调教育训练的结果———学生经过高职教育训练后实际具有的操作性能力。

这意味着其职业培训思想从传统的强调训练过程的职业培训转移到强调培训的结果。这种职业培训所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达到行业中具体能力标准。这种模式关键是组织专家确定的能力标准,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建立一种能力本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主要做法是,根据产业的需要,由行业培训咨询机构制定和开发,依据经国家培训局批准的能力标准或培训,按照能力标准或培训包开发课程,开发课程经认证和注册,学校和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教育,按照能力标准与评估包所规定的评估指南对学生培训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对评估合格的学生颁发准备就业的国家资格证书。“双元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德国为代表,并为许多国家所仿效。所谓“双元制”模式是指“一元”为企业、另“一元”为高职学校,其主要内容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实用人才,必须通过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两大系统的密切合作来进行。

学员要先向有资格招收学徒的企业或工厂报考,录取后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去当工厂、企业的学徒工,同时又在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学习。目前,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引进“双元制”的做法已发展为以下三种模式:(1)叠加式模式,即理论及实践培训相继进行;(2)一体式模式,即理论与实践培训平行进行;(3)交叉型模式,即理论教学实践与培训交叉进行。我国职业教育每所学校都在建设自己所有的实训基地,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相应地投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尽可能模拟、模仿生产现场的情境,通过实训教学中训练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技能。鉴于当前国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实训基地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是现实的。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依靠政府投入,也是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是依靠企业的大量投入,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赠送或半赠送形式,共建实训基地,符合当前我国相关政策的要求。同时,学校自身通过经营,在资金方面通过自筹等方式,也可以相应投入一部分的资金作为补充,这条渠道,随着民间财富的积累,捐赠办学资金的也会越来越多。

企业不会将生产设备提供给学生练习,不通过他自己的培训考核,不会贸然让一位新手上生产线,学校实训基地的演练还是主要场所。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些大型企业自己主办的学校,学生实习也是跟班看、跟班学的多,独立顶班的比较少。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美国有社区学院近1200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也是近1200所,但美国是3亿人口基数,我国是13亿人口基数,办学模式完全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走相同的模式也绝对不可能。这就决定着只有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同时,我国对职业教育是人人都参与的教育,也还有一个提高认识的过程,我们还在将职业教育的成效与生源基础进行因果联系。也是说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形成,人人都有机会就业,人人都能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因此,本文提出探讨的高职的人才培养理论基础是现实的。

高职高专教育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

教师职业被视为天职,人们也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笼上了神圣的光环。因此教师就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称。教师扮演着继承过去、建设现在、创造未来的重要角色,担负着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大历史责任,从某种意义来说,教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在处理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时,应本着“先教做人,后做学问”的原则,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中必须坚定教书育人、德育当先的教育理念。因此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为重要。

一、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也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开设英语课程。有些学生对学习英语认识不够,甚至有人认为学习外语是不爱国的表现,事实上,学习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仅代表着一个社会文化圈,不同的文化圈里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习俗和。正是这些方面的东西筑成人们交流的障碍,从而给政治、文化、经济生活带来许多不便。随着改革开放,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趋势,世界贸易促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闭关自守,许多的跨国公司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且入不薄,因此学习、掌握一门外语是必要的,可能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国与国之间出现紧张关系,但这并不能影响我们吸取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引进技术就必须学习该国的语言。所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外语人才也迫在眉睫。

二、从教材出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高专学生一入学,教师就应该尽快摸清本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高职高专学生来源、经历不同,生理和心理发展及知识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的习惯较差,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习惯,德育教育工作应该做细、做实。教师面对的是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科学文化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青年,鉴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较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能影响他们,因此,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协作式的师生关系。学习英语是师生共同合作的工作,教师对学生友爱、同情的态度使师生双方都能发挥各自的长处。纪律必须要有,但纪律应建立在友善的严格要求的基础上。高职高专学生生理、心理上都趋于成熟,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专业,尊重学生首创精神,平等讨论问题,共同研究课题;在共同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起主导作用,也要关注学生的新观点、新方法,给予教师的启迪。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进取精神,多鼓励学生。

“怕错”,是学生学习英语在心理上的主要障碍之一,年龄越大,怕错心理越明显,教师要通过表扬他们练得好和他们的进步来帮助他们。对较好的学生提问较难的问题,如果学生练习中出错了,一般不纠正,教师只需把正确的答案说一遍,或让几个学生再回答同样的问题,使出错的学生明白了解正确的说法。对于学习差的学生,通过耐心和鼓励让他感觉到自己也正在前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对那些胆怯、内向型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

第二,美感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需注重美感。让学生因美感而产生学习兴趣,会因美感而“亲其师,信其道”。我在教学中经常用英语给学生绘声绘地读对话、讲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等,就是要让学生从中感受语言氛围、体验语言的美感和学习的兴趣。有些外语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一直板着面孔,十分严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因惧怕这种面孔而不敢多向老师提出问题;而有的教师始终笑个不停,不该笑的也要笑,这样就缺乏教师的威严,有时还会失去控制力。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应该是微笑和严肃相结合,时而严肃,时而微笑,给学生一种张弛的感觉,使他们从心理上消除对老师的恐惧感,并乐意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第三,爱的渗透。与普通大学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学生以考场上的失败者居多,多数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自卑感较强,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进入高职的校门。因此,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上动力不足,对自我的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等相当朦胧。根据教学内容,定位德育目标,我将每单元都确定了其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德育目标,并将德育目标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圣诞祝福和万圣节等活动,培养师生、学生间的友情,教育学生要有爱,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心。

综上所述,加强德育教育是忧国忧民的大事,学校应设立长效机制。学校教育应以德育为先,高职院校只有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高职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2]胡守主编.德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9版.

[3]谢自立.英语教学与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7.

高职高专教育篇4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一、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质量内涵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自该《意见》以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全面就业为导向,因而高职高专院校并不是要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最杰出的毕业生,它们只要以企业群的需要为标准,来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如果高职高专院校达到了这样的人才标准,那么它就是有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是:持续不断地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高度匹配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毕业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技能素质、创业创新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水平贯穿高职教育始终,着重强调毕业生就业能力与职业岗位匹配程度。简言之,则是指职业教育满足企业需要的程度。

二、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

1、高职高专“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近几年高职教育改革的重心主要体现为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特色教材的建设方面,强力打造高职学生职业化的专业技能等“硬实力”方面。而像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这类“软实力”的培养,虽然社会呼声很高,但对于教育周期短、生源质量弱、培养环境差的高职高专来说,实施起来实在困难。

社会普遍认为高职学生不是通才也不是全才,而是具备专业技能和特长的专门人才,这种过分强调“职业化”的教育倾向观点在高职教育界也颇为盛行。长此以往,高等职业教育就完全忽视学生“软实力”提升的实际需求,导致高职院校普遍将企业的人才岗位专业要求奉为“金科玉律”,更加重视高职学生“硬实力”的规划与发展,而对于高职生自身所从事的行业与企业发展现状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整体上缺乏正确的认知,以致于高职生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现代社会转型发展亟待的“软实力”严重不足。

2、校企合作没有深度融合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还未达到深度融合,较多的校企合作只是基于用工需求的浅层次合作。另外,还有少数的校企合作是课程嵌入式的企业冠名班合作。例如湖北财税职业学院与“华润新龙”医药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华润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类校企合作改变了以前光有岗位需求,没有双方合作的体制,“华润订单班”等此类冠名班,要求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一年。企业定期派送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

但是这些模式都没有达到校企的深度合作,往往还会受到企业的各种限制,而且这种合作的针对性很强,校企之间尚未达到共生共存的双赢关系,故难以持久发展。在当今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就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等育人方法,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3、教育信息化对高职院校提出挑战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课堂上讲什么、如何讲主动权都在教师手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高职高专的教师们普遍遵循和认同的。但是随着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传统的教学方法必定不再适应新的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迫在眉睫。教育信息化成为教学手段更新的重要任务,也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但是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对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挑战。信息化教学首先必须有相配备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即信息化教室,它是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场所。其次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信息化操作技能。这些对于已经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和教师来说,是强大的挑战。

4、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2014年6月,教育部出台的《现代职业教育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别指出:“注重发挥行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鼓励企业、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等评价,支持各类专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由此看出,随着相关政策的紧密出台,职业教育第三方质量评价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但是现今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一般都强调政府或者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主体地位。在评价过程中,更多关注教学结果,较少评价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对于高职毕业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也很少纳入评估范围。

三、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途径

1、创设职业素质教育文化环境,推行校企融合的职业教育文化

人才培养质量在衡量高职毕业生掌握熟练的高技能的同时,必须评鉴其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技能素质、创业创新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水平。人才培养的理念更应关注育“人”与育“才”的统一,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教育的社会发展要求与学生自身发展要求的统一。

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承载企业基本价值观的培养,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整合,开展创新校企文化融合的素质教育研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积极主动地将现代企业文化贯穿于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构建校企融合的新型校园文化体系,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帮助高职毕业生顺利成为优秀职业人。

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多是由职业院校主动联系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并依靠双方的人脉关系来维系,这类校企合作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随着工学结合的教学安排,高职学生将深入企业参加实践性学习和顶岗实践,这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和安全生产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长此以往企业一直处于配合院校的地位,这样合作很难持续发展。

要推动和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更广泛地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必须建立互利共赢机制,畅通校企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涵。首先高职院校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共同商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计划切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建立企业专家与高职教师密切联系通道,帮助高职教师了解最新最前沿的行业企业动态。同时学校要为合作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撑,培训企业新进员工,服务企业技术更新。其次是校企基地共建,学校成为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基地,企业成为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双方要将学校与企业由人脉关系合作变为成为互利双赢、事业和利益的共同体。

3、教育信息化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新手段

教育信息化作为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角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在今天的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上课下会借助网络搜索资料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运用中教师要重新定位教学活动中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努力做好学生的学习顾问,平等的和他们交换意见,成为他们的亲密朋友。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经常性的开展贴近教师实际需求的信息化培训课程。帮助高职教师增强信息化教学技艺,培养教师团队互相协作精神,更新教师信息化专业知识,从根本上激发教师主动积极地开展信息化技能学习。

4、构建合理健全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搭建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转变以往在评估体系中过分依赖上级教学管理部门主评的做法能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职业教育质量。新的评价体系重点关注毕业生在进入行业企业之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岗位标准之间的契合度,高职院校素质能力培养和岗位需求之间的匹配度。

因此,企业和行业协会以及各类教育主管机构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职业技能工作标准等,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及实训内容等进行多维度评价。通过高等教育主管部门鼓励支持,保障企业在评估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企业、行业组织等主动参与高职院校新专业的筹建、课程体系标准的更新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徐兰.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10).

[2]袁洪志,陈向平.文化育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新视角[J].江苏高教,2016(1).

高职高专教育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教学现状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25-02

随着中国与国际间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领域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需要大量既懂专业又会英语的复合型职业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高专学生工作与就业的基本需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职业人才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有关要求英语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并且与学生将来职业环境下的英语交际有密切的联系。英语教学应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着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化能力,使英语成为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中的一种职业技能。然而从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英语水平达不到实际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急需改革现有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构建职业化的英语教学体系。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确切地了解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对英语教学的期望,使英语教学改革更具针对性,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以问卷的形式对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个专业的3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同时还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调查显示,在英语学习动机方面,近一半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为了就业。在对英语学习现状的评价方面,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好”;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差”和“一般”。在英语学习策略方面,42%的学生的学习整体策略只是“记单词,抓知识点,多做题,得高分,考什么,学什么”;31%的学生只满足于完成和应付教师布置的任务;17%的学生的学习整体策略是注重平时积累,多学多练,重在理解,全面发展能力;还有7%的学生没有一定的学习整体策略。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就业需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英语学习需要。然而大多数学生对目前的英语学习现状不满意,不了解该如何系统地学习英语,没有形成有效的整体学习策略。

2.高职高专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看法

调查显示,在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师教法方面,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现行的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师教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英语考核方式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现行的考核方式只能部分地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可见高职高专英语在教学内容、教师教法和考核方式上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3.高职高专学生对英语教学的期望

调查显示,8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职业英语或专业英语课程;91%的学生认为职业英语与公共英语的结合很重要;63%的的学生认为职业英语应结合到公共英语教学中;59%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能获得一定的职业英语交际能力。这说明,职业英语的开设是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愿望,学生们希望教师能把职业英语的教学融入到公共英语的教学中,使他们获得一定的职业交际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职业化的举措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现状和高职英语教学要求,结合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笔者认为高职高专英语改革应走职业化发展道路,具体举措如下:

1.明确教学目标,开设职业英语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既有别于大学本科教育,也不同于专门的职业培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既要保证高等教育的属性,使学生达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使学生英语能力能满足未来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可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即职业英语能力。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后,在英语教学的设置上就要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挂钩,结合不同的行业开设职业英语课程。职业英语课程的目标制定应以实际工作场景和岗位需求为依据,将与具体行业主要职业工作相关的英语内容组织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以强化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特征,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学习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以我院护理专业的学生为例,学生通过职业英语的教学需要学会运用英语接待患者、询问病情、治疗指导、书写病历等。开设职业英语课程是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提升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2.优化教学方式,构建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的、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更符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围绕课程目标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使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和将来的职业,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过程为导向,设计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交际的机会和动力,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也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

3.改革考核机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主要采用的是以笔试为主的“期末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形式下的终结性考核机制,大多数学生只关心能否通过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能否真正掌握英语并不重要。要推进和促进高职英语教育职业化改革,就必须改变现有的考核机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首先,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既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情况的评价,还包括学生适应各种职场环境的英语技能的评价。可通过加大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积极引导学生重视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

其次,将学生英语水平评估与英语职业技能评估相结合。一方面,指导学生顺利通过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以及四六级考试;另一方面,引进英语职业技能考证,如商务英语证书、涉外导游证、涉外护理证等。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鼓励学生有选择地参加英语职业技能考证。学生通过参加这类考试不但检测了学习情况,而且提高了英语的职业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整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把握面向职业化发展的方向,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刘黛琳.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

高职高专教育篇6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的发展问题是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和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其核心职能也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我国教育一直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为基本方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应该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但是我国当前的职教研究对高职教育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以至于在职教实践中对这些问题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笔者将这些认识简单地归纳为两类:

一是从必要性的角度,认为高职教育不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从可能性的角度,认为高职教育难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与专门化培养的关系

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含义指的是以脑力和体力为要素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一理论经过教育实践的检验与升华,其涵义逐渐丰富并更具现实意义。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基点来认识人的全面发展:一是发展的全面性。二是发展的自由性。三是发展的充分性。[1]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都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以期获得预期的效果。同其他的教育形式一样,高职教育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具体的发展形式。从本质上看,高职教育中的学生与普通教育中的学生在发展的总体趋势上是一致的,发展的根本特征是共同的。

当然,高职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教育也有其特殊性。高职教育是指向于一定职业与工作岗位的专门化培养,因此在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途径与具体内容上,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高职教育始终是着眼于学生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为构成要素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的,高职教育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应该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展开。如果不能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那么高职教育就会失去自己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也就谈不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了。

基于以上分析,高职教育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专门化培养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高职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教育指的是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实现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个性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全面发展既要体现在学生各个素质指标的提高上,更要着眼于学生整体个性的完善与和谐。正如埃德加•富儿在《学会生存》中对教育目标的表述:“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与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2]

三、高职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

(一)高职课程体系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夺,高职课程应该以普适性还是以专门性为基调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3]笔者认为,在理论上论证普适性的学科课程与专门性的实践课程孰轻孰重固然重要,但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对现有的学科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渐进式的变革。而在这个课程改革中,应该注重职教课程对学生发展更全面深入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课程的效能问题。那种认为学科课程就是着眼于全面发展而实践课程就是着眼于专业发展的看法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高职教育中构建一个学科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课程体系将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二)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不容忽视的内容,也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把人的各项素质统合到一个轨道上来,那就是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道德是全面发展的素质中奠基性的内容,“德育为首”的教育原则在职业教育中同样适用。但是值得担忧的是,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其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发挥。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体现出职教的特色从而提高其效应。为此,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应该进行必要的变革,这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本文仅就与全面发展相关的问题谈两点看法。首先,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与高职教育的专业或工种设置相对应。职业道德教育既要体现社会对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也要与学生未来具体的职业定向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其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职业观的教育要引导学生的职业观从“生存型”与“兴趣型”向“责任型”发展。职业道德教育要提倡这样一种境界:每个人的职业会有所差异,但每种职业的从业者作为有理性的生命个体,其价值、理想、尊严与精神则是平等的,因此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可能与必要。(三)教学与实训

教学与实训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中心环节。高职教育中的教学一方面要强调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发展上保持一个基本水准的要求,从而使学生有更大的柔性去适应未来工作需求的变化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珍视学生的个性与需要。心理结构的客观差异导致了个体在专业领域或技能领域的分野,进而使人走向不同的职业分野。这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必需与必然。如果教育只肯定一两种心理类型的学生,那么其他心理类型的学生就会被教育抛弃,成为“学业失败者”。职业教育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平等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自我实现.。[4]以上两个方面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的。基本素养的培养为个性的发展提供前提与基础,而个性的充分发展则进一步促进整体素养的提高。为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变革。比如结合职业方向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自我式教学、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式教学等等。总之,高职教育的教学既要体现生存、实用、职业的特点,又不能忽视对学生个性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的促进。

作为能够把理论与实践、能力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环节,实训是高职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利途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生产实践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色。学生参与校内和校外基地的实训对其锻炼是全方位的:既拓展和深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与能力,并在实践中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四)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品位与档次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是一个外因不断内化的过程,环境所提供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内化过程中的作用常常超出我们的估计。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除了与普通学校有共同之处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在校园文化中培育浓郁的职教特色。高职院校应该综合调动校园文化中的一切因素营造出对职业的重视与对劳动者的尊重的心理氛围。二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高职院校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人人皆能成材”的主题,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培育他们的成就动机,引导他们自尊、自立、自强,鼓励每一个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当前重点发展的领域。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不应该是马克思提及的“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部门的局部个人”[4],而应该“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完整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5]。只有真正关心人、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高职教育,才是健康发展的高职教育,也才有可能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4.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

[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J].教育研究,2007,(1):51—55.

[4]叶肇芳.论职业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职教论坛,2000,(5):14—17.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64.159.

高职高专教育篇7

1课堂内模拟训练平台

秘书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有课程应以“能力”为核心来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要大胆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突破传统的以声音、粉笔、黑板等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内容用形象化、动态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尤其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秘书学原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展现,使学生在一种图文音像集成的多信息源中汲取信息。在秘书专业的教学中,引入实用性、参与性强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教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情境模拟教学法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情境模拟在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环境中的第一个要素,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创设课堂教学的实践情境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目的要求,在校内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通过设置一定情境的模拟现场,让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地扮演各种角色去表现、去感受、去体验从事实际工作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掌握专业知识并能活学活用。在假定或虚拟的情境下,创设实践性强的情境,如开展模拟会议、模拟洽谈、模拟自动化办公、模拟接待等一系列秘书工作活动,让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课题,扮演规定情境中的角色,尽可能按照所扮演者那样去思考、讲话和行动。通过模拟情境营造专业氛围,熏陶学生的专业意识,缩短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学生能及时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训操作,提高专业技能,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趣味盎然。

1.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逐渐成为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的常规教学形式。文秘专业的课程中理论性的内容过多,实际操作的教学内容偏少,而且大多是一种过程的操作,在单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难以有效地完成能力提高,而案例教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案例教学是以具体的案例(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与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共事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符合启发式要求,注重诱导,使教师教的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探索发现的过程,把发展学生智力和提高其对未来社会职业的适应性作为出发点,以知识为基础,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时,应注意将专业要求和学生实际两个方面结合。对案例的要求:把案例看做是蕴涵着相关知识能力的事实、例子;学生对案例分析解决的要求:能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相应内容,提取处理相关信息,辨别正误优劣,陈述相关理由。

2课堂外活动训练平台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属于人文学科,人文素养的高低对于培养秘书素质来说举足轻重。重视专业文化建设,强化专业学习情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创设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可以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熏陶学生的职业理想,端正学生的职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励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增进秘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和技能。高职秘书专业应将竞赛作为一种实践资源,每年有计划地由学生自行策划、组织、举办一些与秘书职业技能相关的竞赛活动,选修学习小课堂、专业讲座、专业见习、技能练兵、技能比武、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普通话大赛、校庆活动策划比赛、书法比赛、公关礼仪知识竞赛等,营造文秘专业文化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反应能力及文秘专业所必备的“办事办会办文”能力等,使学生的秘书职业能力得到生动有效的锻炼。同时也可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如文学小组、书法小组、摄影小组、集邮小组、体育小组等,通过正确的引导、培养,丰富校园的文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提高综合能力会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高职高专教育篇8

【关键词】高职生源结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与方法考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10-001-01

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加,一些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给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可是,高职院校复杂的生源结构是高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要有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对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将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特点及分析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生源分为三类: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对口职业高中毕业生;三是五年制大专学生。由于生源不同,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呈现出较大差异。(1)普通高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从整体上看,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高考成绩不太理想,文化基础较差,知识面也比较狭窄,但毕竟经过了高中阶段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他们“专生本”的愿望比较强烈。(2)对口职高毕业生。是指职业中学的学生通过高考而对口升入高职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学习的学生。这是高职院校的一部分生源。从理论基础讲,他们在中学阶段学习了一些高中生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但不系统、不深入。(3)3五年制大专学生。这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转入高职大专阶段后,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要求的提高以及学习难度增大,这些学生人生目标模糊、缺乏学习的急迫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习惯不好。

二、要始终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贯彻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教学为核心。教学改革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广泛开展教育思想的大讨论,逐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转变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变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标明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度,体现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制定各专业的人才规格和知识能力结构。高职教学内容必须做到实用性、针对性,必须根据就业需要去有的放矢的选择教学内容,恰当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需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科学构建针对性强、能培养高等实用性人才的课程结构。

四、以更适合时展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等实施教学

为更深层次上完成教学改革任务,进行创造性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证。以下两个方面是教学方法实践性的突出表现:(1)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近几年的建学改革中,我院以服务职业岗位或职业群的需要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进行课程体系整合,创新教学模式。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合作开发新教材,及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课堂。计算机、外语等可作为各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纳入教材体系,使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生产方式、设备条件、管理模式相适应。(2)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实现校企双丰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实现校企合作。通过学院、企业两个教学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通过“订单培养”这种形式,可以加强校企沟通,实现校企共同发展。对学校而言,通过深入企业搞调研,可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包括人才的类型与数量、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结构、职业态度等。(3)学校借助企业优势,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在企业的资金扶持和实物捐赠下,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购置设备,扩大场地,改善原有实习实训条件,建立较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人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4)考试方法的改变。目前大学的考试普遍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出一份试题对学生进行闭卷笔试,学校检查教学质量也大多是通过闭卷笔试来进行,这样的考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只注重了笔头答题的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熟记,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和生活操作技能,只注重标准答案,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要改变这种状况,高职的考试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口试和实际操作检测,考试内容上要根据专业特性及其实际需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情况,从而促使高职院校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总之,随着生源状况的不断变化,高职教育要增强生命力,办出自己的特色与质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的常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宇新.技工院校培养技师之我见.职业教育研究,2006(2).

[2]彭世华.职业教育发展学.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

[3]栗洪敏.赵文霞”交互――探究”实习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高职高专教育篇9

1、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大学生创业,对创业知识的需求是最大的。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合法开业的知识、营销知识、资金及财务知识、服务行业知识、经济法常识、劳动用工及社会保障知识、公共及社交礼仪基本知识等。这些知识对非创业者也有很好的教育和启发作用,适用于全员教育。

2、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学生创业需要做的心理准备包括:热情和激情、资源和优势、能力和储备、政策和选择、毅力与吃苦、成功与快乐等方面。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创业中的各种压力和问题。

3、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热情、态度、价值观、性格和工作能力。创业素质提高了,就能有动力雪好专业技能,为创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二、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模式

根据对学生、企业、知名专家进行座谈、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畜牧兽医系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将创业教育有效地融合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现对学生创业并成功创业的指导帮扶。

1、深入第一课堂。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根据农业类专业特点,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创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课程如《大学生创业基础》。上课过程中,更注重组织学生的团队协作活动,通过创业模拟活动,让学生对创业的整体有比较清晰的把握;通过课堂实验教学,锻炼学生专业技能,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第一课堂,让学生在大学第一年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走好创业第一步。

2、有效利用第二课堂。大学二、三年级,为有创业目标的学生建立大学生创业社团。根据专业特色,我校畜牧兽医系成立了养猪、养禽创业社团,畜禽生产营销创业社团,宠物养护创业社团等专业创业社团。社团邀请专业老师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并邀请创业校友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专家开办"创业讲堂",从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拓展。带领社团成员到校实践基地进行长期有效的创业实践,如:进入校内小梅山猪养殖场,既学习小梅山猪养殖技术,还学习畜禽产品的生产与营销技能。依托校内创业园门店,给学生创业演练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创业、感悟创业、实践创业,为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为毕业后的创业计划和实施,都有实质性作用。创业社团成员在顶岗实习期间,能够目标明确的学习和锻炼,结合在校期间创业知识的学习,有效的将实际工作与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既增强了专业技能,又有了实际工作经验,能够不断完善今后的创业目标的计划和实施,越来越有可实现性,实现有效创业,成功创业。

三、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效果

高职高专教育篇10

1.1大课堂学难以满足差异化需求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会走上相应的教育机构,担任幼教机构和幼儿园的教师。学前机构针对的是学龄前幼儿的教学,需要英语教师具备说唱、交流、对话能力,然而根据统计,大量幼教机构对刚走上岗位的教师并不十分满意,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这些毕业生进行培训,以达到岗位要求。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就在于高职高专普遍实施大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缺点,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1.2教师对学前教学的环节重视不足

高职高专学校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不容置否,他们都是接受过高级阶段的专业教育,是这个领域的专门人才,保障了学校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开展了一定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他们都是从高等院校出身的,在面对培养幼教教师的教学任务中,缺乏相应的教学技巧,教学中侧重于讲授理论内容,侧重于文化素养的培养和熏陶,这就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锻炼,这种做法就出现了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局面。

2分层教学法的优点

所谓分层次教学法,就是授课教师把班级里不同情况的同学分成一些授课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讲授不同的授课内容,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最终实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跟传统的大课堂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法有一些明显的教学优点。

2.1可以满足差异性需求

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成绩都不是太理想,英语课程的基础知识存在大量需要提高的环节,虽然他们都没能进入高等学府,但选择了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他们还是抱有一些学习目标的,都想成为一个名合格的幼教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尽管基础差了一些,但他们的英语成绩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有的学生发音不太标准,有的学生词汇量不够,有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只要教师从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中间存在的一些共性,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力争满足每个同学的需要。

2.2可以讲授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幼教教育的专业英语,分为基础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课程。经过一定时期分层次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这些学生跟以前相比肯定都有一定的提高,具备了进行专业学习、深入学习的阶段。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为多样化,相对来说也更为复杂,这些学生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兴趣和个人爱好,来选择学习不同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分门别类的讲授英美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英美诗歌、英美文化教育等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讲授内容不一样的知识,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吸收到一定的专业知识。

2.3可以有效拉近师生距离

传统的大课堂教学中,一位教师要给上百名学生上课,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个同学,只能讲授一些常识性大众化的内容,而且教师一般都是上课时才来教室、下课后就回到办公室,平时时间学生难以接触到授课教师,有些疑难问题也难以找到时间向老师请教,时间久了师生关系就很生疏。实施分层次教学后,每位教师不用照顾太多的学生,集中精力实施好不同层次、不同小组里的学生的课程教学就行,由于每个层次的学生数量不多,教师就可以照顾到每个同学,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讲授,有效地拉近了师生距离。

3分层次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中,分层次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学生的称赞,得到了一致好评,故此,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相关院校内得以大力推广。

3.1基础层次,实施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层次的学习小组中,教师可以从最基础的语音入手,为学生补上必要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求学生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语速较慢英语简短对话和陈述、一般的课堂用语等,帮助学生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及自编自演对话等兴趣活动,并能在日常涉外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3.2中间层次,实施专业知识教学

对于基础稍好一些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讲授一些与幼儿教育相关的专业英语内容,培养这些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幼儿学习语言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知悉幼儿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幼儿园英语教学大纲,最终学会如何选择、编写和使用幼儿英语教材,理解并掌握幼儿英语教学模式,遵循幼儿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掌握进行幼儿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为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成绩优异层次,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英语成绩相对不错的学习小组中,授课方法就应不拘一格,适当进行创新,实施开发式、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可以把唱歌、游戏、对话、话剧等场景引入到教学之中,把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幼儿英语歌谣教学的理论和技巧,引导学生能够按歌谣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掌握幼儿英语故事教学的理论和技巧、能够按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故事内容、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恰当使用故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电影,鼓励学生创作英语话剧、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外语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攻克听说难关,切实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最终帮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老师。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