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十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十篇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30:30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篇1

一、重视课题研究,提高研究水平

1、以研究课为中心,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认真做好语文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视研究过程,扎实有效,力争早出成果。按计划开展课题实践,及时做好个案积累,及时汇报了课题进展情况。

二、依托课题,深入教研

1、课堂教学重视拓展,与课题紧密结合。本学期,是我校课题进入实施的阶段,因而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主动参与到课题的学习研究之中,不断深化对课题的理解。我围绕本年段制定的子课题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进行教学尝试,特别是在每一节研讨课上都针对课题进行或针对课题的一个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并使课本资源、媒体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和拓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重视实验的日常管理。注意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要求自己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教材,落实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对本课教学及时记录,认真总结、反思。

3、围绕课题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校园文化。本学期我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

三、实施课题,突出特色。

本学期我在实施课题,深化教研的过程中主要以四大板块为课外阵地,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以学校阅览室、图书室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每期期初向学生开列出阅读文学名著的书目,初步规定每个人每期必须完成的阅读量。其次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必须写读书札记。最后是要求学生进行审美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学素养。如写读书随笔、书评等。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2、以“艺术天地”为展示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本学期,我班继续加强对学生课内的书写指导,狠抓写字教学,强调书写教学规范。

3、结合“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开展如诵读《三字经》、诗歌朗诵、快板表演、绕口令展示、故事会、演讲活动、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探索语文课外教育活动的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课外活动成为课内教学的补充。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课题研究工作苦乐相伴,下学期我将充分利用博客网继续加强交流和积累,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篇2

吴书

(盖州市太阳升学校,辽宁盖州1152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新事物与新观念不断涌入,人们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今的小学生也不同于过去,小学生具有新形势下的新特点,与现阶段小学教学方法与模式出现不合谐的因素。旧有教学体制下一些问题已经暴露出来,所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已势在必行。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小学课堂教学

1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若干问题

1.1课堂提问无重点的问题

教学中要能突出重点,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与教学重点有相关性。要有一个整体的教学思路,一环扣一环,沿着一条清晰的思路走下来,在自然的引导下把问题向学生抛出,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不仅掌握了重点要学习的知识,而且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使对知识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

1.2模糊不清晰的问题

教学一定要围绕目标进行,这样才会有针对性,不能盲目的给学生传授知识,结果是学生不愿听找不到重点,老师还会觉得讲了很多很累,这就是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这种情况发生并不是老师备课不充分的问题,备课始终是个过程,它不是教学的目标,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准备,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备课效果和理想的教学效果。

1.3互动性不充分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对互动性依然认识不够全面,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还是存在互动不充分,不能兼顾全体学生的现象,这样就不能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互动的意义。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摆脱不了过去主导型教学的模式,总是不注重互动,对互动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表示不信任。即使课堂开展互动,也是针对一部分小学生,针对老师印象中比较不错的一些学生,而另外一些小学生就很少参予进来,这样就使互动教学落实不下去,也难以发挥它的实际意义。

1.4多媒体相关问题

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一种在科技进步的情况下,教学出现的新发展。这种方式会使教学更加多样化,更加有趣味性,让课堂教学走出过去死板的模式。但是,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许多老师完全靠这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兴趣,小学生大多好奇、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这种方法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长此以往会令课本知识弱化,出现课本教学内容被忽视,学生学习课本时间不够,更是抓不住学习重点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

1.5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素质必须先提高。然而,现阶段教师素质仍然有待于提高,教师队伍中有各种层次结构的教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教师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慢,而且不积极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再提升,就完全满足和依赖于过去的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僵化。久而久之形成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现象。

2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议

要想提高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彻底改变自身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适当的加入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能力。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仅仅是辅助工具,不能代替教材成为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

3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若干原则

现阶段的小学生思想更为独立,更为多元化,想事情和做事情的方式与过去完全不同。小学语文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很好的了解与掌握这些新特点,十分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3.1活动性教学原则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还体现出一个新特点,那就是教学内容要具有活动性,即育教娱乐。老师在轻松的活动中传授知识,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接受,而且印象会更深。还可以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不能解决的某个方面,老师通过组织具体活动的方式,在实际中教学生解决。这样使学生认识问题更加有针对性,更易于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小学生更愿意参与,在有意思的活动中还能真正学到知识,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2灵活性教学原则

现阶段,在新课标出台以后,教学方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多样,与传统完全依赖课堂书本教学不同。以前大部分以老师为主导,小学生多数时间都是听老师在讲,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现在更多的让学生掌握主动,让学生多说、多做,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更主要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比如,现在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会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开展课外活动与辅导。在学习书本内容的基础上,还会举行辩论大会和互助小组竞赛等活动,这些都突出了现阶段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3.3互动性教学原则

现阶段的教学形式,已经从过去单一老师主导的形式中脱离出来,形成师生互动的新形式。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同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面对面平等的关系。更多时候是一种老师与学生分享新知识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更利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完全是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这样不仅使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也潜移默化中引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并使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4结语

小学的语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要想切实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身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能力。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和创新,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为国家的未来输送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忠贵.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01(01):14-15.

[2]魏琳.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现状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篇3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的“读写结合”的研究,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它不是一个年轻的话题,但绝对是一个常青的话题。

关于读与写的关系,叶圣陶指出:“读与写的关系密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进,从外到内,一个出,从内到外;先有吸收才有倾吐。”新课程实施以来,读写结合却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不论是从作为典型推广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朗读多了,感悟多了,写的训练却越来越少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只字不提作文教学;而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只字不提阅读教学。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习惯将作文教学的阵地完全放到作文课上,往往忽略了小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最先所接触的最宝贵的习作资源——教材中的“课文”。这样导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相分离,学生读课文和学作文也完全是两码事。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将课文学习所得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也基本上不注重与所教课文的关联。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方式,既浪费了有利的作文教学资源,又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细细品读入选教材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写作的范本。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延伸开去,自然而然将课堂引向作文教学,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作文对于学生而言,便不再是可怕的事情。

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独具慧眼,几十年前就发现利用课文这一现成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好渠道。因此,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读写结合”的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还专门编写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实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如何活用课文资源,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作文的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让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指导学生“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课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明显告诉广大语文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

2、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儿童最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和中介,让孩子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不但能满足了儿童好表现的需要,还能激发孩子习作的积极性。

3、专家观点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叶圣陶先生还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学生如何阅读提供样式,二为学生如何写作提供样式。我们一般在第一个方面下的功夫甚多,在第二个方面下的功夫较为薄弱。其实加强第二个方面的研究,教材才真正起到了叶老所说的作用。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写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因此,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关于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

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他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指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上海吴立岗教授“素描作文”实验、南京市重点课题《体验性阅读与探究性写作》也证明了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对读写的兴趣,达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增强教师树立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意识,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研究和实践,引领本校的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从而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取得新的突破。

四、研究的内容

1、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阅读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精选课文中经典词句以及段落,供学生欣赏背诵,以积累丰富语言,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应根据本学段的读写目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综合学生与教材、读与写、教与学的关系寻找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探寻每篇课文中对学生进行习作练笔的训练点,从课文以及生活中提供学生习作练笔的材料,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困难。

4、探讨每篇课文中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习作方法,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一定的习作技巧。

五、研究的方法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篇4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多媒体在其他课程中的运用,结合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大致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即便是在课堂上也很难完全抑制;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普遍给人一种死板、昏昏欲睡的感觉,这两个极端的存在,很难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并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课堂氛围、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而多媒体手段的介入正好弥补了上述两个极端的缺陷,多媒体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传统的黑板白字和教师平淡的语言转化为优美的文字、动画,使得课堂上的元素更多、更接近学生的喜好,这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时间内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质量。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由于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材的质量进步也比较明显。选编入教材的文章往往都是形象、生动的课文,每一字每一句都包含了多层意思。对于这类文章的深刻理解,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传统的以教师语言叙述为主的静态教学情境,不利于学生的感情渗透、思维发散。相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图片、图像、声音,这种动态的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对于教材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和透彻。

三、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否突破难点、重点是很关键的一部分,多媒体具备图文影像于一身的优势,在处理语文重、难点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例如,在拼音的学习,在小学语文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由于处在智商发育的初期,学生对这一类奇形怪状的“文字”理解的难度比较大,但是多媒体能将这些“文字”赋予生命,让它们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学生接受起来的速度会更快,记忆理解的程度也会更深刻。

通过上述几个显著优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教学现代化的进程中,多媒体教学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大势所趋。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理念,大胆地将多媒体运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语文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吕剑茹.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切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相关的教学材料,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回答。通过问答,使学生获取完整的篇章信息和准确的信息分布,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见课堂提问是计划性和目的性都非常鲜明的一种教学活动。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存在着影响教学效果妨碍学生发展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关注。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对象不能面对全体学生

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师经常提问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而对于差生很少或几乎不提问,这说明差生不受教师的关注。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调查显示,有近35%的小学生很少举手发言,而且二、四、六三个年级呈现递减趋势,表明随年级增加,小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参与课堂提问。

(三)提问后教师评价不恰当

问卷调查中,62%的学生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回答进行适当点评并给予鼓励,表明学生希望得到肯定,受到重视。但调查中也发现只有60%的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给予适当的评价,仍有40%的教师提问后评价方式不恰当。

二、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教师身上,表现在:

1.教师备课不深入

在小学,语文老师多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繁杂,备课时间会相对减少,因此对于问题设计的难易度、排列顺序、问题表述等方面考虑的就很少,而且很难做到和学生兴趣点相连接,从而导致问题过难或枯燥乏味等问题。

2.教师课上处理生成问题能力差

之所以差生在提问时不受重视,不是差生不受老师喜欢,是因为教师设计问题梯度性差,问题对于差生过难,教师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生成新问题以应对差生不恰当的答案,于是为避免时间浪费,干脆找好学生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3.教师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小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几乎没有标准答案,有理即正确,为了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激发学习兴趣,多数教师一味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空洞的赞美,不能对问题的回答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其实并不喜欢这样近似虚假的鼓励,渐渐失去参与课堂的兴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课前设计

1.清晰明确

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有限,缺乏知识积累,缺少社会经验,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调查也显示教师对于各个学段的问题设计重点是不同的,各有侧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清晰明确的问题,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有的教师这样问:“作者是怎样浏览金华的双龙洞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样的问题很容易把学生弄晕,不知从何答起。若问:“能把作者游双龙洞的地点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定会跃跃欲试,接着问:“每到一处,作者有什么见闻?从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这样把问题分解开来,并做到问的具体明确,不仅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回答,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刻性,真正做到有效提问。

2.抓兴趣点

小学生另一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注意寻找课本知识与学生日常的兴趣爱好的切合点,使问题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悬念:“青蛙到底有没有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天呢?”学生由此进行争辩,想出多种结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锻炼了求异思维、争辩能力和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乐于思考、愿意参与,使教师的提问有效而有趣。

3.突出重难点

语文学科中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如何形成与发展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突出重难点,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实现教学目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跟作者谈起《水浒传》时曾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是个含义颇深的重要句子。有位教师为了体现其是文章的重点又是难点,设计了四“问”:“设问”:《水浒传》的内容作者不清楚,鲁迅却记得牢,仅仅是因为记性的好坏吗?“反问”:是鲁迅在夸耀自己读书认真吗?“追问”:仅仅是风趣的批评吗?批评的目的是什么?“深问”:鲁迅是不是只关心作者一个人?教师一步一步问,帮助学生逐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让学生理解重难点,掌握教学目标要求达到的水平,提问有效性提高。

另外,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课前设计还要注意问题的深度、梯度和外延问题,争取使问出的问题深浅适宜、层层推进、并给学生留有创造和想象的空间。

(二)课上实施

1.提问时机恰到好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抓住提问时机是有效提问的关键,而且小学生年龄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有限,因此要求教师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也就是:当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旧的知识影响很深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等。

2.提问方式灵活多样

小学生的特点是喜欢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加之小学语文重在基础知识的掌握,难免有些枯燥,提不起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方式上灵活多变,以不同的提问方式唤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实现教学目标。

3.提问对象广中有重

由于每个人发展程度是有差异的,一个班级中必定会有对于语文学科学习优秀与不优秀之分。但是教学目标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所以教师提问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的,只是问题的难易程度会有所不同,或者说在教学板块中各有侧重。

4.问后评价丰富具体

小学阶段不仅是积累知识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品格,尤其是自信心形成的阶段;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又是没有标准答案,有理即正确。因此教师问后评价对学生的知识与品格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应及时的对学生的答案做出恰当而具体的评价。优秀的地方加以表扬,不足的地方引导其改正,加以鼓励。

(三)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施者,其课后反思是必须的。通过反思课堂中提问时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教师可以总结自己的提问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效,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促进学生发展,有哪些不足之处,又有哪些处理的较好之处,以此来作为下一次备课与讲课的借鉴。一次一次调整,一步一步改进,从而能够真正实现有效提问。

参考文献

[1]张玲菊.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微探.课堂教学.文教资料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篇6

一、课题学校情况简述

1.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

该小学从“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着手,探讨合理运用卫星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性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课题组的全体教师通过对课例深入分析、反思,找到了教师在运用卫星资源中存在的弊病:首先,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目标过于笼统分散,应集中到点上);其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适时选取有效的教学资源;第三,资源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课题组总结出卫星教学资源应用的途径:分析与掌握教学目标+分析与处理卫星资源+分析与服从学生特征。通过对以上课例的研究分析,课题组教师达成共识:即在每一个课例中,重点解决一到两个问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突破。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课题组教师重新制定了卫星教学资源应用的策略。余光宏老师在上《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分析了卫星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对象,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目标明确之后,教学设计很快完成了。余光宏老师在这堂课一开始时并不是急着播放课件,而是先用猜谜语导入新课,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课件。观看过程中一边学生看,一边让学生认真听:把学生引入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同时,把课件应用到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中,学生通过边看课件、边读课文、边听老师讲解,很容易理解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体会到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和心理变化,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该校课题组基本采用以上的研究方式,通过循环的“教学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不断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改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螺旋上升,从而达到预期的课题研究目标。

2.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

该校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情景教学,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能力,最终形成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的方法。在课题研究前期,课题组通过调查了解到许多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把光盘当电影看、全课件式上课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校开展了多次教师培训,让教师们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研究后期,该校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认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们感受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好处,使用起来方便、轻松、高效。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该校教师参加了校内和校外17次培训。通过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库,广泛收集资源,认真“整理”资源,并提倡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然后把开发的资源存入资源库,让所有的教师共享。课题组通过举行课堂教学应用大赛,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优点及不足,通过研讨交流,完善应用方法理论。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现已形成了符合该校实际的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们能较好地将远程教育资源和语文教学进行整合,有效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

二、分析比较课题学校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两所学校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农村中小学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确实可以大大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开阔学生眼界。下面比较分析以上两校开展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1.研究内容

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主要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该校将这一课题分解为三个子目标:l.卫星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卫星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卫星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这样的划分有针对性,便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从点上人手,降低了研究的难度,使研究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但是从该校的研究报告中并未完整、清晰地反映出这三个子目标的具体研究情况,使我们无法从清晰的研究过程中看到研究的实效,不失为一个缺憾。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内容涉及到整个语文学科,覆盖面大,难度也增大了。但是该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注意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使得教师的研究能力、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语丈学科涉及到许多内容,不仅有文化知识的教学,更有文学素养、人文品质的培育,因此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如果能将课题有针对性地分解成几个子项目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成果一定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也更强,也便于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在这一点上,两个学校都做得不够细致。

2.研究方法

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两所学校基本上都主要采用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为辅,使研究更直观,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很明显。两校都在研究前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了本校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指导、可实施、有评价、可修改的具体计划,再运用对比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使研究具有较强针对性。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在课题前期准备工作中,在教师的培训工作方面做得更扎实、反映出的结果就是该校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获得的奖励更多一些。同时在研究中两校教师都很好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3.研究过程

在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整合结构的规律中,两校都经历了研究设计、具体实施、经验总结三个阶段,其中经验总结也穿插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但是在研究报告中,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只以余光宏老师的教学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对其三个子课题的研究情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没有进行翔实说明,使研究成果显得单薄了一些。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以颜丽老师的阅读教学为例进行阐述,内容翔实,但在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情况说明的不够详细具体,无法使我们看到整个语文教学在课题研究的总体研究情况。这是该校在研究报告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4.研究成果

通过近三年研究,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经过课题研究,明晰了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模式环境下,卫星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出卫星教学资源运用的原则;探索出一条卫星教学资源应用途径;构建了卫星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组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很多教师优秀论文获得各种奖项;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汇编了教学光盘、卫星接收教学资源、典型课例课件、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等,为语文学科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为学生学习互动提供了良好平台;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的积极性、制作课件、设备操作的能力普遍提高;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探究意识;有效地培养和形成了一支新型的,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探索并形成了适合该校学情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激励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

三、综述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篇7

我个人极其喜欢竹,竹子的形象文静高雅、虚心进取、刚直坚毅,“唯有团团结,坚贞大小同”,写出了竹子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坚贞的凝聚力。竹的气质正是教师群体需要追寻的品质,因为教师的团队是合作的,教师的工作是研究性的。没有研究的教育如同一泓死水,波澜不惊。我校始终坚持“研、教、训”一体化校本教研模式,要求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以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轴心,以学科研究活动为操作平台,实现教师的合作性智慧发展与共享。学校全面铺开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带动校本教研深化,也以这个平台促成课题组教师合作研究。

一、种土春风里天暖自生根

“问题”即“课题”,在教研的氛围中我们种下“问题”的种子,在每个教师心中萌生我们这个阶段教学中所要探究的问题,明确课题的方向。就如竹子一般,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生机勃勃。

1.“问题”促研究

课堂是“根”,所以教师的教学研究是基于“根”的研究,学校教学研究部要求申请的所有校级教师个人小课题必须植根课堂,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在每学期初学校教学研究部会组织一次校本科研培训,帮助教师确立课题研究思路,引领每个教师从自身课堂实际出发选准问题,发现问题。在校本培训之后,我们开展教科研活动,以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互相启发思路,共同商议备课组的课题研究方向。如英语教研组,学科分管领导会解读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最前沿的教学理论,随后所有英语老师围绕这些前沿的教学理论对比我们目前的教学状态,从教师和学生两头共同发现教学瓶颈问题。在议论过后,各备课组组长会整理大家讨论中列出的问题,梳理主要问题所在,随后和组员共同商议决定备课组所要研究的小课题方向。又如,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根据学情主攻识字教学,备课组经商榷确立了四个小课题,即“小学低年级情境化识字教学初探”“低年级学生语文自主识字能力的策略探究”“低年级语文在阅读中提高识字量的探究”“低年级语文识字兴趣的培养探究”。通过对同一研究主题多角度的探究,可以在合作研究中呈现“立体式”的研究思路。

2.“群研”促互补

由教研组长带领备课组进行同一方向的教学课题研究,同时备课组每一个教师都能积极开展“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形成同一方向不同层面的多角度学科教学研究,以每个老师不同的教学探究来完善同一个教学问题的研究,变“独研”为“群研”,“群研”可以弥补教师个体思维的不足,充分展示教师群体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群研”也便于学科组开展立体式的课题研究,以子课题的形式围绕重点课题开展研究。例如:英语组的课题“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与辅导策略研究”已经被立项为2012年的上海市级规划课题,围绕这一重点课题,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的老师确定了七个子课题,如“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自主学习英语语篇的有效性策略研究”“文本再构对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汉语拼音辅助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外来务工子女英语阅读水平提高的策略方法研究”等多项子课题。从语音、词汇、文本、阅读等方面研究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辅导的有效性,从案例中研究出对英语学习上各个薄弱环节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及辅导策略研究,为改善学校英语面貌而努力。从横向看,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小课题研究,从纵向看,所有老师的小课题研究最终都指向同一个问题的探究,这就是“群研”的意义所在。

二、随雨夜夜长向阳日日新

教师提出个人小课题申请后,教学研究部会经过审核,公布被立项的校级教师个人小课题。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科组通过备课、磨课等逐步展开小课题的过程性研究。就如破土而出的春笋,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新竹就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竹子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

1.“备课”重实效

课堂是“根”,那么教师的备课就是“养料”,教师必须储备好的“养料”去灌溉幼苗,备课必须重实效。为了确保“群研”形式深入化,近两年,学校教学研究部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突出“单元备课”特色,做到“把握单元重点,突破单元难点,设计单元亮点”,同时做到“一人主备,他人补充,教案详尽,提倡特色”。集体备课作为“群研”的主要形式,能够弥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备课独立思维的不足。单元备课活动以四个阶段推进,即组内说课、教学研讨课、同步单元练习、单元反思等。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坚持做到“组成一个教研团队,建构一种教研文化,健全一套教研制度”。组成一个教研团队,以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形成实践性学习共同体,学科分管领导下设有学科大组长、备课小组长;构建一种教研文化,每周教科研活动主讲人提前准备好材料,其余老师同步深入钻研教材,相关学科分管领导参与每一次集体备课,有时还聘请教研员和外校学科专家,把集体备课活动引向高效;健全一套教研制度,备课组根据学校教学活动,安排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课实践,推出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评比课,以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磨课”出精品

磨课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为目标,利用集体备课开展集体性的推敲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行为的校本教研活动。围绕备课组的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寻找解决研究问题的途径。通过多种磨课形式搭建教师成长的舞台,例如:语文组开展的“同课异构”,聘请外校优秀青年教师和本校青年教师执教同一节课,分享两校教研组不同的教学思路。数学组开展同一教学问题在各年级段的磨课,如“小统计”这一数学问题,在三、四、五年级开展磨课,探究如何有效搭建促进学生知识发展的梯度,做好知识链接。英语组开展“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教学目标构建与实施,全面把握单元备课,根据学情构建单元教学目标。反复推敲单元整体设计,推出同一单元的二至三课时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磨课,近两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形成了教学优质资源库。同时也在师徒结对,名师带教等制度下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在反复磨课中推出了许多精品的课堂,参与区级教学新秀、中青年教学评比、骨干教师风采展等。

三、经霜才得悟历雪始知魂

暑尽寒来,竹子变得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随着备课、磨课等校本教研活动的推进,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积极的反思者。

1.“亮课”促提升

因为“研”扎于“根”,研究的原动力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的对象是教师自身课堂中碰到的真问题、真困惑,研究的目标直接指向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结果在于突破教学瓶颈。所以“亮课”是教师对前期探究的实战演练,是对自己课题实施中的探索与尝试。近几年学校每学年开展教学节系列活动,给予全体教师一个“亮相”的舞台。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骨干教师风采展,让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上好引领课,促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的透彻理解,以点带面带动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青年教师通过教学新秀比赛,在与结对师傅的切磋和团队的互助下亮相,呈现出了团队带教的智慧结晶,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真正将“教中研”“研中教”落到实处并产生实效,牢牢确立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同时培养了教师的研究行为成为自觉行为。

2.“研修”重自主

具有明确的教育观念和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进行研究学习的前提,唯有孜孜不倦的学习,方能高瞻远瞩地研究。为此,在常规教科研活动中,我们要求备课组要两周必须进行一次理论学习。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绿色指标”,以十大指标作为教师“以学定教、课堂转型”的理论支撑,从学科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行先行学习,随后分享学习感悟,然后通过教研活动的部分时间带领教师学习并分享感悟,以专题论坛的形式交流学习和实践感受,如何在绿色指标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生源特质,走进学生,研究学生,做学生喜爱的老师,从而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喜欢学校。此外要求备课组教师能不断充实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利用“文献综述”法为课题寻找有利的理论依据,同时学会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在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学会运用、推广,当然更重要的是求异创新。学校为每个教师征订学科杂志,办公室设有书报栏,图书室学习资料一应俱全。学校还组织教师前往上海图书集体购书,营造了浓郁的研修氛围。

四、推窗见玉秀拨雾是金门

尽管竹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它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正如教师面对自己的教学生涯,唯有两袖清风、志存高远,勇攀高峰。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提升自我,用课题研究激发潜在的憧憬,成就自己教学生涯的拔节。

1.“沙龙”促交流

一味地教研活动、备课磨课,有时教学研究会有刻板与沉闷,为了点燃教师思想的火花,激发教师研修的热情,各种形式的教学沙龙则是一种新模式,也是具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教师交流活动。教学沙龙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例如:每学期定期开展“教研组共读一本书”活动,畅谈读后体会,分享读书乐趣,在交流中成长,在碰撞中提升。学校还组织了“萌芽社”青年教师论坛,让新人行的教师把自己的成长故事一一讲述,也是新教师与大家分享他们师徒磨课的成长历程。英语教研组为大家呈现了现场教研活动,并以沙龙的形式对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课,通过评课将一节研讨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课题实施等进行了精彩了大串烧。学校也推出了“骨干教师论坛”,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分享了精彩的教学片断,更重要的是,看到了骨干教师们在课堂中如何解决教学问题,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解决问题的新认识和新方法。沙龙呈现了学校教师在分享教学智慧中一道道精美的菜肴,也成为学校促进教师思想交流的“茶话会”,更是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成果的大盘点。

2.“分享”存智慧

沙龙是交流的一种有效途径,因为交流带来了智慧的分享。我们追求的智慧分享是希望能打破学科的界限,构建自由交流的平台,围绕同一研究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畅谈研究的心得和体会,让教师全面审视自我,弥补“闭门造车”的缺陷。在实施小课题研究的几年实践中,我们收获的是在广大的普通教师中建立一种教科研的氛围,确立一定的研究意识,开展一些“草根”的研究活动。而这些研究活动是我们全校教师真实的研究与行动,我们可以分享的真智慧。学校创立了校刊《叶小教苑》,定期将教师的教学点滴思收录起来,同时也将一些优秀的案例和征文向区级以上刊物推荐,我们也围绕一个专题进行了多次组稿,例如:如何开展有效辅导,我们组织了《叶小教苑》有效辅导专刊,其中4篇论文也被发表于《现代教学》刊物。我们开辟了校园博客,在博客论坛中我们开展网络教研,进行网上跟帖评课,创新了教研模式。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篇8

语文信息素养,它从属于信息素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这一科目相整合带来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一种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一种内在素质。正如《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第十条所讲:“应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信息素养应该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利用各种信息工具收集、获取、评价、整理和语文信息的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语文信息素养,可以立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获取、分析、利用、整合信息的指导。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课程形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自己主动地获取并利用有用信息,完成语文学习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具备信息能力。信息素养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信息素养的展示过程,也是信息素养的锻炼实践过程。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实践贯穿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笔者结合粤教版高一必修三课本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教学,设计了研究性学习方案《传奇女子,一代词宗―李清照》。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动员培训”、“课题准备”和“课题实施”、“评价总结”四个阶段,历时12课时。(见下表)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诵读感知李清照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作品为学习契机,通过网上搜索、查阅史料、品读典籍,探究其出身背景、家庭环境、个性特征、人生经历、词作风格等,学会知人论诗,领略婉约词风;并对收集和阅读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品赏、整理,用网页、手抄报、汇报会、小论文、成果展示等形式加以展现。此次研究性学习师生共同努力,全方位探究李清照的一生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对其作品分门别类,学习其作品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语言质朴隽永的写作方法和艺术特色。领略中国作为诗歌国度的魅力,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制作评价量规,使学生对自己的参与能够有客观的指导和评价。此外,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从李清照的身上,得到了哪些人生的启示;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检查自己质疑、发现、探究、创新、合作的能力是否得以体现或提升。

阶段活动内容用时

“动员培训”阶段让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从课本的学习内容拓展,引起学生走进李清照其人其词的兴趣。组织学生对本课题作提问和谈想法。让学生了解本课题的目的、要求和步骤。了解相关技术的要求,商议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1课时

“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成立课题组,形成小组实施方案。老师提出总课题并把之分成若干分课题,指导参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子课题并按子课题为单位组成课题小组,帮助各小组成员制定并审核小组的实施方案。

2课时

“课题实施”阶段按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各小组分工合作,搜索、查阅有关资料,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指导学生以小组确定的成果展示方式向全体师生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

8课时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篇9

2013年,湖南省攸县酒埠江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语、数、外学科组均向学校递交了课题研究申请。如英语组的“小学英语快乐情境教学”,语文组的“新闻播报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数学组的“数学课上的分层指导”,现就学校的一些做法和小课题实施情况撰写成文,以期抛砖引玉。

一、鼓励教师发现问题,指导教师形成课题意识

(1)要解决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观念问题。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对课题研究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让教师意识到搞课题研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可以实实在在地进行。

(2)要解决好老师的问题意识。课题从问题中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提。有问题才有课题,只有教师通过实践观察、反馈、反思发现了问题并有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才能形成研究的课题。

(3)要在问题与课题间架设好桥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但要成为课题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教师进行过认真思考并有意去解决的问题才有可能成为你所研究的小课题。要开展好小课题研究,学校应安排教研组长和有经验的教师帮助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和甄别,挑选出适合研究的问题做课题。二是要对这所选的问题进行价值度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即所选课题是能否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代表性和实用性,研究进行的条件是否具备。例如,我校在做“小学英语快乐情境教学”课题选择时,就曾作过如下的分析:①课题选择的意义:针对我校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尤其表现在课堂上,不愿说,害怕说,提问作答相当被动;测试成绩均分一般不超过70分;教师上课累,学生上课被动,教学效果不好。但是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只要参加了“小星星英语”学习,状态效果却截然不同。通过这一对比分析,教师们一致认为,可以借鉴“小星星英语”教学元素和剑桥英语的课堂组织方式,建立一种全新的课堂结构和组织形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快乐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改善我校的英语教学。②进行可行性分析:所有的英语教师都有一致的愿望;英语教师中有两个年轻的教师,可以满足课改中的一些刚性需求;根据教学需要临时聘请一位在“小星星英语”任教的教师来校兼课;课题实施的理论指导上有一定的人力资源。通过这些分析,英语教师组报请学校同意,成立课题组进行“小学英语快乐情境教学”的课题研究。所以,要运用好分析和指导的杠杆架设好问题与课题的桥梁。

二、认真做好课题方案,有序推进课题研究

要认真开展好小课题研究,制定好课题方案是关键。

(1)对课题表达要准确。当教师确立了研究的问题以后,就要使用科学的概念和规范的用语对课题进行准确的表述,不要出现句式不规范、文字表达不清楚、逻辑混乱等现象,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方法。

(2)方案的主要内容要完整、详实。方案的构成包括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时间安排和步骤。这要求课题组成员充分收集资料,深入调查和研究,精心部署研究过程,预设实验效果。特别是研究过程,务必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合理有序,并且在研究过程不断完善。例如“英语快乐情境教学”课题组就明确了各个阶段的任务:四月份,课题组集中学习培训,在学生中做好动员,并准备好课堂教学中所适用的各种游戏、儿歌等素材;五月份先以五年级两个班开始尝试,其他教师随堂听、评课,课堂上协助教学,对课堂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进行跟踪式修正,根据各年级的内容,编排好相应的活动内容和课堂组织教学的方式;六月份,各年级按要求进行快乐情境教学的实验,并着手编写相关的校本教材;七月份对课堂教学及效果进行第一阶段对比性分析;九月份,进行三、五年级学生和新教师培训,组织第一次英语沙龙活动;十月份就实验效果进行第二次分析问题和找出改正的方法,教师撰写课题论文或体会和反思;十一月份组织第二次英语沙龙活动和英语教学课堂观摩活动,创建情境教学室;十二月份组织第三次英语沙龙活动,进行教学效果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通过工作的阶段性预案和课题组的定期工作会议,使课题的研究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3)落实好课题的研究经费。单独制订奖励方案不能很好地满足课题研究的要求,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在培训、学习、资料印刷、情境创设、活动布置、学生激励等各方面需要一定的经费,学校必须给予保障。2013年英语课题组的所用经费约8000元(用于奖励的不计在内),对一所小学来说压力是有点大,但是带来的效益是我校英语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三、及时有效地调控研究的进度和效果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度和效果等方面都会与课题组的预设有偏差。教师要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优化行为。例如,英语课题组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经过半期的实验学生兴趣虽然高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大幅度提高,但是对单词的书写和识记没能及时跟上,因此,课题组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作了相应调整,增加单词检查和单词识记的相关教学活动,及时让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教学进行了一个学期后,发现学生对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产生一定的兴趣“疲劳”,从而导致注意力有所下降,而教师又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的时候,学校邀请县教研室的专家前来“诊断”作指导,并且安排教师到湖南省株洲市何家坳小学和湖南省株洲市白鹤小学学习,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和行为的调控是保证教研有序推进,提高研究效果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积极态度去投入,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四、小课题研究助推师生共同成长

低起点、低重心、低要求的教育科研模式已经成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学质量、释放学校活力的有力抓手和精彩亮点。如“快乐英语情境教学的研究”进行一年的实验后,通过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①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喜爱程度由实验前的60%提高到了95%,整整提高了35个百分点。②学生在整个课堂上参与提答问、朗读、表演等达到了90%以上(实验前约为60%左右)。③学生的英语测试成绩有大大幅度提升,如2013年下期统测,四年级平均得分86,及格率93.5%,满分人数比例50%;五年级的平均得分88,及格率92.3%,满分人数比例48%;六年级的平均得分83,及格率92%,满分人数比例61%。④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年轻教师邓飞2011年招聘参加工作,当时上课非常稚嫩,很难驾驭教材,同行教师非常担心。而通过一年多的课研,她已经成为我校英语教学的顶梁柱,课改的领头羊;皮刘倩、易婷是2013年暑假招聘参加工作的,半年课研下来,他们的课堂就有模有样,并得到教师和县教研室的好评。语文组“新闻播报与语文素养的提升”课题组通过一年的研究,取得的效果也令人瞩目:参加实验的四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高于五年级学生,尤其是现在学生的作文,基本上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学生能够对身边发生的事,甚至国际国内新闻事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了。

五、指导教师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是形成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但是撰写研究报告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最烦恼的事情。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撰写报告的基本要求,写报告所涉及的理论依据、相关数据及其他相关材料缺乏信心,有些甚至力不从心。因此,学校要安排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以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和“瓶颈之患”,以便让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更好地展现出来。除了研究报告外,表达研究成果的方式还有影像资料、教学日志、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记录等材料,课题组都要好好收集和整理。只有课题组能够把研究的成果表达出现、展示出来,课题组成员才能获得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强大的行为助推力,研究行为才能真正落实下来。也只有把小课题真正落实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中,课堂教学改革才能进行得更彻底、更有效。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篇10

本学期小学语文研训工作继续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学习新课标、把握新理念、通研新教材、探究新教法;科学建构教育教学理论新体系;以学科教学建议的学习落实为契机,重点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不断丰厚师生人文底蕴。

工作思路:

一、开展读书活动,丰厚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课改实验的第一轮已经结束,本学期各校要继续重视对《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的学习,针对课改一轮以来各学段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将标准中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之中。

2、引导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各校应为语文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组织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系统地学习(每学期一至两本)理论专著,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倡导师生共同读书,营造书香校园。

二、优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常州市教研室修订的学科教学建议,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型课堂教学管理机制与教学研究体系。各校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常规的学习和内化,切实通过常规的实施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同时,依据我市《学科教学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关注过程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加强对“常态课”“常规课”的研究,使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2、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学期将继续立足学段开展课堂教学研讨,通过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习作等专题的研讨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切实抓好课堂常规,通过精致巧妙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平时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长期积累与提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本学期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①进一步提高对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各校要加强对各学段写字教学的过程管理与指导,要及时地进行检测、评价与归因。

②要继续加强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以我室承担的省苏教版教材编辑部立项课题《以文本资源为载体的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研究》的研究实施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鼓励教师对现行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大胆实践,结合我市实际开展专题研讨,真正落实口语交际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③进一步重视阅读教学。本学期将继续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在教学中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本学习与其它资源开发的关系”“母语学习的地位”“课堂教学评价”等问题,通过同题异构、第一课时教学、课外阅读指导等专题的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本学期将举行第六届段玉裁杯阅读竞赛。

④作文教学要加大研究力度,要重视作文与学生活动及社会的关系的研究,重视想象作文的研究,加强作文教学的开放性,追求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开展课题研究,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1、认真抓好小语会新一轮课题“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研究,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以中心研训一体化课题的实施为依托,以“金坛市小语骨干教师研修班”为平台,探索研训一体化在小语学科研训中有效策略。

3、继续抓好小语学科基地的建设工作。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对河滨、直溪两基地学校的教学研究,通过城乡区域联动及校际间的交流与沟通,发挥基地学校的辐射作用。

4、不断完善语文学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形成不定期随机抽样测试的新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四、改善研训方式,促进教师成长。

进一步改善研训方式,关注青年教师成长,为他们提供脱颖而出的舞台,促使他们早日成才。本学期将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本学期将继续做好对年新教师的研训工作,为他们快速成长提供帮助。

2、加强教研组建设。本学期将进一步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研究合力,在区域内利用经验交流等形式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各校基层教研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