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环保标语十篇企业环保标语十篇

企业环保标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3:17

企业环保标语篇1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3、人类若不能与其它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4、爱青山绿水爱蓝天白云,让生命在爱中每时每刻充满活力。

5、百业要兴环保先行。

6、人类若不能与其他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7、改善生态环境,营造绿色家园。

8、拣回垃圾分类老传统,倡导绿色文明新时尚。

9、以法保护自然环境,以德创建社会文明。

10、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11、地球我的家,环保靠大家。

12、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

13、心动不如行动,去怨不如去干。

14、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15、青山绿水蓝天,共创美好人间。

16、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7、保护环境,人人有则。

18、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19、同建绿色温馨家园,共享清澈碧水蓝天。

20、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平衡。

21、除了足迹,我们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摄影,我们什么也没有带走。

22、拥有绿色人类将不会失去梦想。

23、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24、当环保卫士做时代公民。

25、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

26、把消费限制在生态圈,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27、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28、人人参与环保共创绿色世纪。

29、用我们的双手栽下漫天的绿色,用我们的心灵守望五彩的家园。

30、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31、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32、积攒绿色储蓄生命。

33、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人类保护。

34、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5、人人关心环境质量,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36、争做环保使者,共创绿色文明。

37、崇尚绿色消费,打造精彩生活。

38、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39、治理环境污染,重现丽日蓝天。

40、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41、还地球一片净土蓝天,让人类永远幸福美满。

42、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43、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建设生态文化、塑造生态文明。

44、珍爱生命,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45、珍惜资源,永续利用。

46、追求环保是你我的心愿,参与环保是你我的责任。

47、风调雨顺始自环境保护,人寿年丰源于生态平衡。

48、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49、保护环境,保存希望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

50、让我们亲近绿色,一路同行!用我们的心来关爱大自然吧!

51、环境是生存之本。()

52、生命和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

53、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54、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55、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56、重视生态功在千秋,保护环境造福万代。

57、关爱生命健康,倡导环保时尚。

58、人人播撒绿色爱,处处享受环境美。

59、让经济发展的浪潮进入绿色的河道。

60、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美好家园。

61、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环境保护。

62、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63、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村民的责任。

64、拯救地球,一起动手。

65、成就绿色成就未来。

66、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

67、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

68、保护碧水蓝天,营造绿色家园。

69、保护生态环境,造就秀美山川。

70、绿色是生命之源,绿色是人类之根。

71、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

72、让环保扎根现在,用绿色昭示未来。

企业环保标语篇2

一、用先进的理念影响人: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安全文化理念的提炼不仅要符合行业特点和本企业各生产岗位的需要,而且还要让员工接受并遵循,这样的安全理念才能深值人心,才能真正发挥引领作用,否则,将失去意义.首先要在视觉上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在厂区、生产区域的走廊、交接班室、会议室和重点岗位、部位,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语,只要进入厂区和生产现场,这些标语牌、警示牌,时时提醒、处处警示着员工必须注意安全.其次要形成强大的宣灌攻势.在编写企业文化手册和具有本行业特点的安全格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班前会、班后会、安全活动日等多种形式向员工进行安全理念的宣传,从而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渗透到安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

二、用多载体渠道,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确立起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在企业内,要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教育体系.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局域网、报刊、标语、黑板报、专栏、标语等传统媒介,加强宣传.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规章制度、事故责任追究等,对员工进行安全政策法规、安全质量标准化、事故案例教育,警示员工认识电力安全生产的特殊性,使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培养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三、重抓环境层面建设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支持: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支柱和精神支柱.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知识力量和时代标志.企业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产学研相结合、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开拓市场潜力,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企业安全生产环境包括企业生产的外部环紧和内部环境,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外部环境主要是生产的生存环境、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等,这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企业环保标语篇3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

环境保护工作是关系到生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半年来,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和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尤其把乡镇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全镇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3月份,镇经委与10家重点企业负责人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要求各企业按照目标责任书的内容,每条每款抓落实,责任到人。

二、扎实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全面贯彻《环境保护法》

一是通过印标语、办板报、挂横幅、发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六月份结合“6.5”世界环境日活动,通过镇广播站宣传《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给企业下发《安全生产法》材料200余份,同时在镇政府门前、各企业驻地悬挂、张贴安全生产标语10余幅,大力营造环境保护宣传气氛。二是华奥炭黑公司用宣传标语、黑板报、电视录象等舆论载体多形式、多渠道的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将环境保护传递与全厂的职工心中,做到人人皆知。三是企业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厂容厂貌的整治,华奥炭黑公司、恒源炉料公司和永利脱水蔬菜厂用于美化、亮化、硬化、绿化工程投入经费共计达20万元。四是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中日专家主讲的“嘉峪关市清洁生产技术研讨会”,督促企业订阅环境保护书刊。通过广泛宣传,使镇村及企业干部职工重视支持环保工作、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环境监理和管理工作任务落到了实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是对华奥炭黑公司、恒源炉料公司等重点企业单位实施量化管理,并定期对其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企业采取防治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炭黑粉尘和铁矿灰污染,确保企业增产不增污,人员累计深入企业现场检查指导12人(次)。二是企业自身从源头抓起,全力推行使用清洁能源技术。华奥炭黑公司、恒源炉料公司分别采取了新的碳黑生产工艺和改进了粉碎打磨机的密封系统,降低了粉尘产生量,减轻环境压力,降低消耗,提高产量,增加企业效益。三是我们积极主动参与永利脱水蔬菜厂搬迁扩建项目管理工作,对建设项目环保措施、环保设施落实情况全程跟踪检查,工程项目按照环保要求正在建设实施。四是加大绿化造林工程,认真组织农户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栽1297.6亩,在泥沟村移民点北侧营造防风林40亩,组织机关干部和某某村的农户完成了某某村至魏晋墓3.5公里旅游公路两旁的植树绿化工作,累计造林110亩。同时加大乱开荒整治工作力度,全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存在的问题

企业环保标语篇4

关键词:旅游专业;英语分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管理的新模式,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既可发挥其较强的教学导向功能,又可确保旅游专业英语分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这不仅使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旅游企业人才发展的需求,还提高其整体办学水平,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遵照使各个英语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最大限度的提高总体指导思想下,结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旅游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对旅游专业英语分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一)理念保障:满足旅游企业对岗位群的需求,构建教学体系

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遵循适应社会发展、旅游行业的需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而制定的质量保障体系。结合旅游企业发展的方向,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旅游人才。

在具体实施中,力求摆脱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突出高等职业旅游教育特点这一理念。在教学体系构建方面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聘请校内外专家,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2)以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人才英语需求为依据;(3)分析旅游企业岗位群的需求特征,建立以岗位英语专项能力需求为中心的高职旅游专业英语教育教学新体系。

(二)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制度保障

学校设有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教学督导处、二级院(系)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管理科等教学管理部门和岗位,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了组织保证。

学校建立了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学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各种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文件及教学计划;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教学工作考核评估实施办法等,这些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提供了依据。

分层教学的有效组织实施,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和积极配合,不要给学生造成思想负担,要告知学生分层的目的并不是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而是要使英各个英语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最大限度的提高。英语分层教学班是按新生入学英语基础的不同,打破各自专业自然班而重新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的几个平行教学班,这就要求课表排课时,在统一时间段上英语课,其他的课程则回到各自专业自然班上。这对教学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

(三)考核保障:构建旅游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按新生英语基础的不同,可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从而可组建相应教学班进行针对性英语教学,最终实现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最大限度的提高。为此,迫切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及操作性强的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旅游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和教学效果的评估提供了依据。该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分层的评价指标,建立教学分层的评价指标子体系,包括测试新生现有英语书面理论水平、听说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潜能等。按照这些指标来考评新生,最后通过加权平均得出最终成绩作为教学分层的直接依据,比如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学班,并将分层结果进行公示,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与比较的标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即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需要对学生在本层次各方面的表现作出综合考核和评价,据此作为升格或降格的依据。

教师评学,建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子体系,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成绩、课堂表现、平时测试成绩和考试成绩等。老师以此为主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作出正确的评估,及时掌握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动态情况。教师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这可为学生互相评价和评价自己学习的情况提供了参考的尺度,也为学生进一步努力指明了方向。

教师评教,形成听课与评课机制。学校要求教师彼此听课,特别要求英语教师积极听课与评课,评价英语教学情况,为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促进授课技能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学生评教,建立课程教学评估指标子体系,包括教师的敬业和责任心、备课情况、教学手段、授课技巧、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的组织、课程方法指导和学习的点评等。按照学校总体要求,各二级院(系)组织各班学生,统一发放评估问卷测评卡,进行现场测评,即每学期集中进行一次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考评,通过电脑统计出测评分数。每一学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教学工作评估,并将评价的结果纳入教师个人的考核。二级院(系)实行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工资、职称评定等挂钩。

(四)教学质量控制:建立教学过程的监控体系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坚持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任课教师的言行仪表要符合教学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的要求;对教学各个环节,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执行。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和质量监控是实现教学工作良性循环的调控环节和运行机制。通过自查以及学校教务处、学校督导处、二级院(系)教学科、教研室、督导办公室或兼职督导的专项教学检查及随机抽查等多种形式对英语教学情况,如教学目标设置合理性、备课的充分性、授课的针对性、作业布置的量与难易度、教学进度、教师与学生的出勤和学生对课程整体掌握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以保证教学质量,并促使其提升。

学校在完善的教学运行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畅通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及反馈机制,加强教学检查,对教师和学生的出勤情况严格加以考勤,对教学事故严肃加以处理。制定《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教学检查实施办法》等管理办法,学校督导处还规定每个专业班级设立一名学生信息员,对二级院(系)督导办公室或兼职督导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反馈教学信息。他们在规范教学秩序,改进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条件保障:注重并加大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教学条件保障越有力,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会越大。因此,必须重视并加大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旅游英语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这就要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相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学校有设有专项建设资金和后期维护资金,保证有足够的教学设备设施供教学使用,比如,在校内设有语音室、语言学习中心、多媒体教室、英语多媒体音像资料等,设有管理部门,如实践教学中心负责对这些实训室(实验室)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另外,学校还开设英语角等供学生操练。

2.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按照高职旅游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应该选定一批经营管理理念先进、设施条件好,具有充足外籍客源和实习岗位的旅游企业,作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基地。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经过一定的实习期,不但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而且通过与客人的交流,使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口语与听力能力得以强化和提高。但同时也可发现自己英语能力不足之处,这为后续学校英语课程学习明确了方向。

3.教材的开发

目前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为大学通用教材,没有突出旅游方面的知识,因此,不利于学生旅游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为了培养旅游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课题组调研了数十家合作旅游企业,就其岗位英语需求情况作出了详细的分析,并据此归纳了涉外性较强的典型旅游企业中岗位英语需求及主要工作场景。根据旅游企业相关工作场景,课题组组织了《旅游新概念英语Ⅰ》教材编写和音像的录制(该教材于2011年2月公开出版发行)。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部分,后续还会出版《旅游新概念英语》系列教材,这可更好地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层次的学生学习选择与使用的需要。

学校可利用好国家相关政策,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更多旅游行业专家和外籍英语教师加入到课程开发活动中来,使得旅游英语系列教材更加富有旅游行业的特色,同时切合了旅游企业的实际。

4.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是旅游管理专业或者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欠缺,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把握课程的侧重点,或者是把握的不够好。因此,培养具有旅游行业背景知识的英语教师就非常紧迫。

学校选派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应保证有至少半年时间在企业一线,不仅可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和管理要领,而且对旅游企业英语需求情况有更深的了解,这为教师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而有效的开展教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了提高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积极性,可将企业学习经历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依据。选派或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到相关高校进行英语教学理论进修学习或进一步深造,以提升整体师资素质及教学水平提供了保证。

承担分层教学的教师,可集中备课,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了教学座谈,介绍与交流有效的教学方法、授课技巧、授课心得、分层作业的布置、分层次测验试卷的设计等,通过这些形式来共同提高授课水平与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校企合作机制,特别要发挥校企联合办学或订单培养模式的优势,可灵活地“引进”一批企业专家来校教学,以专题或工作情景等知识单元来组织授课,聘请专家可采用专职或兼职等的形式。

三.结束语

在进行了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工作后,旅游类专业英语分层教学在我校得以顺利地开展,从实施效果来看,总体情况良好。而如何提升和确保高职旅游类专业英语分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需要作出进一步探索,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了课题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作为该课题的一部分,对英语分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秋梅,石雪芬.“分层教学”研究—以英语课堂教学为例[J].群文天地,2010,(9).

企业环保标语篇5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

企业文化是组织内外为多数成员所共同认知、拥有并影响组织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组织信念、价值观、行为特征、规范等。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不可模仿性,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

1.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第一,企业文化会影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和其它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核心理念、愿景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并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影响到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员工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顾客是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来源,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德鲁克说:“企业目标只有从企业外部的顾客角度才能得到评价”因此顾客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既参与价值创造活动,也会影响价值实现活动,他们受企业文化的影响最终会直接影响企业绩效,也会通过对顾客的影响间接影响企业绩效。

第二,企业文化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价值传递.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

第三,企业利益相关者各方均对企业绩效做出了贡献。企业绩效由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组成,但经济绩效是最根本的,只有经济绩效实现了,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各方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绩效。企业经济绩效为社会绩效提供基础,而企业社会绩效又会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增长。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绩效影响的实现模式是:企业文化——态度——行为——绩效。

2.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已经不能沉迷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世界500强企业出类拔萃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背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

第一,创造巨大的凝聚力。当人们致力于某种事业、任务或使命时,清晰明确的愿景可以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私利,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这就好像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成为梁山好汉的共同愿景时,就会产生犹如兄弟般的凝聚力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巨大的凝聚力可以使员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出巨大的效率和效益。

第二,创造巨大的驱动力。清晰而明确的愿景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驱动员工产生追求愿景、实现愿景的勇气和信心。并使员工有着老板一样的发展欲望、精神和激情,能更精干、更灵活,行动敏捷。众所周知,“永远要做饮料世界的第一”是可口可乐公司的愿景,这也是每个可口可乐员工共有的梦想与愿望。在他们身上,可以强烈感受到作为可口可乐员工共有的梦想与愿望、感受到作为可口可乐员工的自豪感,以及要做得比百事可乐更好的强烈欲望和勇气。

第三,孕育无限创造力。组织愿景是组织内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愿望。优秀的管理者常借机把愿景转化为员工个人努力的方向。而愿景一旦被转化为个人努力的方向,就会对员工产生长久的激励,使其积极努力,进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反之,员工的创造激情,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日本企业一向注重加强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并善用终身雇佣制和功序列制等制度把全体员工融入到企业中来,把企业营造成员工自己的家。他们以这种方式传播着公司的文化,使得员工有了创造力的持久激励源,从而创造出世人瞩目的发展神话和辉煌成就。

第四,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美国《财富》杂志和何氏管理顾问公司合作,用严格的标准选出1998年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微软、迪斯尼、英特尔。在许多产业叫苦连天的1998年,他们不仅突破困境,甚至能持续执行既定的长期计划。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做到如此非凡的业绩?当问及他们的领导时,他们大都将这种成功归功于良好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绩效文化的途径

事实证明,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全体员工相信自己是在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中工作,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同时,还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并让员工和管理者成为并肩作战、荣辱与共的合作伙伴。如何确保企业文化成为员工持续高速发展的牵引力?

第一,培养共同语言。共同语言对于组织愿景的形成非常重要。这包含着共同价值观、共同兴趣、共同使命等诸多方面。在一个组织中,每个人的个人愿望或意愿都不尽相同,管理者的愿景与员工的愿景常存在着质的差别。这种情况下,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如果缺乏共同的语言,彼此就不知对方在说什么、在想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想。更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思想和认识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这时,产生发自内心的愿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培养共同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小到大,将组织中某些小团体的共同语言引申为整个组织的共同语言;另一种是由大到小,将组织的语言灌输给全体员工,假以时日,来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第二,开展团队学习。团队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群体沟通的过程。事实上,只有员工坐在一起学习时,才更容易形成共同语言,使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化为一致的行为。所以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学习,对于构建明确一致的愿景非常重要。

第三,进行深度交流。深度交流是建立清晰明确的愿景的根本。纵向地看,深度交流所要开辟的是每个交流者的内心,而非仅停留在表面;横向地看,它让每个交流者相互自由地交换彼此的想法,达到换位思考的境界。不同角度、不同思维、不同场合、不同内容的进行深入交流,当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成功交融时,收获的永远是1+1>2的结果。

第四,建立目标管理为导向的关键事件绩效考核模式。基于目标责任的关键事件绩效考核模式以目标和岗位责任为出发点,以目标管理法为基础,在组织目标层层分解至各部门的过程中,通过对部门职责的梳理,确定部门的绩效关键目标的同时明确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上级与部属就目标达成的沟通过程中,以组织和部门的分解目标为前提,结合员工的岗位责任,确定员工各自的绩效关键考核目标;在绩效目标达成的考核中,以对未达成目标的责任追究与员工完成预定目标的情况作为对其奖惩的依据,实现目标绩效考核的公平。

第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人性化管理,与时俱进,增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追求卓越业绩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以人为本,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必须是物质条件在一定条件下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要求,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企业文化不是空中楼阁,建立基于绩效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以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薪酬福利体系为基础。

第六,实现自我超越。这一步对于建立愿景来说至关重要。在工作中,只有员工具有自我超越欲望的时候,组织的愿景才能对他产生激励作用。假如员工缺乏自我超越的欲望,或者自我超越的欲望非常小,就不能构建良好的愿景,即使有了明确的愿景,它的激励作用也会严重缩水。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会对企业的未来失去信心。

三、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奖励企业希望的行为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员工通过奖励就会知道企业希望他们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最终形成企业的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通过培养员工以高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就会让员工明白个人的收入是与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以及个人的工作业绩相联系的,员工要想得到奖励,就必须对企业做出贡献并取得一定的业绩。

第一,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追求优秀绩效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能预防企业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弱化或消除企业运行中的障碍,减小管理中的不可预知性,最大限度地预测组织或个人行为以及行为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因此,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影响产生个体和组织行为的内在因素,即隐藏在个体和组织中的基本假设。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与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实树立企业外部形象。

通过企业文化来形成追求优异绩效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建立绩效导向的组织氛围,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化解绩效考核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成功的实施绩效管理系统,适应这个急剧多变的竞争市场,最大的发挥企业潜力,就必须致力于建设一种与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相融合的高绩效的企业文化。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有以下特点:奖惩分明,创造一种公平考核的环境,制造一种主动沟通的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学习,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员工不断提高素质:创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是工作丰富化;提倡多变.鼓励承担责任;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保障股东利益。

第二,竞争中的企业文化塑造,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竞争中的企业文化塑造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企业的首要使命和最主要的使命就是活着,要活着就必须适应周边的环境,并且当环境变化时,你还必须适应。企业文化塑造主要通过让企业提高对企业成员的凝聚力和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来实现这个目的。

企业环保标语篇6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酒店;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82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一个包括核心价值逻辑、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以及人们相应的精神状态的集合。精神管理的目标,是让每个人在组织的帮助下,成为自己精神和行动的主人。所以,企业精神体系的构筑必须由每一位员工参与进来;而酒店管理者的任务,就是组织大家参与,帮助大家通过自我管理而强化。知识经济时代,酒店的管理者要深刻领会企业精神管理的重要性,要用创新管理和换位思考的思想,要求各级管理人员用创新的思路和新颖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同时,要关心、激励下属,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要把员工价值观的塑造,精神理念的形成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1.以优质服务为经营宗旨

服务意识教育,从总经理到每位员工都要熟悉酒店优质服务理念。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服务既可以提升酒店形象,增加企业效益,也可能会砸酒店的牌子,砸掉自己的饭碗。作为员工要自觉地遵守服务规范,在工作中力求精益求精,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2.确立双赢的价值观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酒店企业要确立与客人双赢的价值观,即企业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使物有所值、物超所值,让顾客利益得以保障,从而提高了顾客对酒店的满意度和回头率;客人回头率高,酒店的生意就好,企业效益就能稳步提升,员工的收益也会相应得以增加,实现顾客和酒店的双赢。

3.要有创新意识

酒店管理有两大职能:一是保证酒店按原定目标运行,即维持;二是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即创新。市场经济环境下,酒店如太注重维持而不创新,就会被淘汰。市场变了,资源变了,按原目标进行管理就不行了。酒店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创新不仅涉及产品创新,而且涉及管理各环节的创新。创新是延长企业生命的主要手段,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新形势下,酒店企业要全面实施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市场创新),这样才能增强酒店的综合竞争实力。

4.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经营管理的创新既依赖酒店设施设备的科技创新,又依赖人的聪明才智。按照酒店规律,酒店每隔5-6年就要进行一次大规模改造,每一次改造后,其科技含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在管理和服务中,酒店要求实现人性化,从产品的提供要满足顾客习惯,到个性化服务,以及管理者与员工之间,都要体现人情味,体现酒店的温馨与真情,让客人有回家的感觉。

二、企业形象文化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积累的结果,企业形象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文化的价值上。现代企业经营的方向,已从产品力、销售力转向了文化力和形象力。

首先,要求全体员工在经营活动中,要树立“真诚待客,热情服务”的理念,将营造亲切、温馨、个性化服务作为对顾客服务目标,把优质服务视为企业的生命,牢固树立“店兴我荣、店衰我耻”的荣辱观。

其次,将企业理念贯彻于经营管理实践。从企业的经营文化、管理文化、公共关系、质量管理,到硬件设施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公益性和文化性活动等,要贯穿“优质服务”的服务标准,使企业文化与企业行为有机结合。为了实现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尽快与国际酒店运营标准接轨。

再次,将企业形象视觉全面导入宾馆的所有媒体,对公众形成强烈的视听形象冲击。酒店的徽标、代表色、建筑风格、路牌广告、员工工装、客房及餐饮用品、标语口号等,无不向人们展示着酒店的形象信息和魅力。

三、企业教育文化

首先,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制定《酒店员工培训条例》、《酒店员工学习奖励办法》。员工从进入酒店开始,就可以了解酒店的历史、现状,了解各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能,能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和掌握员工必备知识和业务技能,并能迅速适应自己的本职工作。

其次,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局域网等场所,为员工学习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邀请专家学者来酒店讲学,酒店领导和具有专业技能的部门经理也可亲自授课。

再次,建立学习激励机制,鼓励个性发展。制定有关学习奖励政策,对参加英语、日语等级考试合格或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合格的,可以按相应等级每月享受津贴;对参加学历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员工,按照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比例报销一定的学费奖励。

四、企业礼仪文化

礼仪文化体现企业的文明程度,也体现一种生活质量。它既是一种行为准则,又是一种品格,礼仪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礼仪文化是通过象征而产生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化张扬与感染力,它体现着企业的精神风貌、企业形象、管理水平和未来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酒店要把对员工的礼仪规范教育和运用纳入质量管理范畴。管理礼仪不仅以明确的工作职责提高酒店的管理效率,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表现出非制度性的道德规范,从而营造出企业内部的良好工作环境。

五、企业生活文化

1.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激发员工参政议政热情

坚持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金点子”、“好建议”,酒店应予以奖励,并责成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落实,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建立文体组织,活跃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为活跃员工文化生活,传播酒店的文化和企业形象,酒店可结合实际开展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风采礼仪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球类比赛、游泳比赛、普通话比赛、中西式铺床比赛、中餐宴会摆台比赛、插花比赛等,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丰富员工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3.关心员工生活,保护员工健康

遵照国家新的医疗保险政策,酒店应为在岗员工和离退休、退养员工分别参保基本医疗保险和投保家庭财产“安居综合险”等险种,提高全体员工和退休、退养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酒店还应坚持对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对员工餐厅、公寓环境、设施、和管理进行改善,充分体现酒店对员工的关心。企业生活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创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增强企业团队精神,实现员工的存在价值,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

企业建设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文化,并通过文化的整合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这种整合的文化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出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起核心作用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银生.论酒店企业文化[J].市场周刊,2006,(07).

[2]杨先龙,程业笛.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源泉[C].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2008.

企业环保标语篇7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为此,很多地方性本科高校顺势而为,开始了应用技术型转向。成洪波(2015)认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特色发展,必须实现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理论导向到应用导向的转变。而应用导向的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国内的构建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工程类院校的探索,特别是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后,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改革越发活跃;②工商、经管、金融等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的探索也成果显著;③教师教育类。上述探索以人本主义、系统论等为指导,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自身专业的实践性特点等现实出发,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总体思路等方面积累了经验。

但当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①理论探索上,多就事论事,缺乏明确的教育理念指引,从教育论等学理的角度对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讨的成果较少;②当前研究缺乏针对其实践教学体系所存在问题的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③研究视野较窄,大多局限于课堂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狭义的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④研究成果层次较低。因此,针对应用型本科日语专业的专业和区域特点,分析其已有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系统、可行性强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

二、应用型本科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从人本主义和主体教育论出发,以日语专业人才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强调日语知识的内化和日语人才人潜能的开发,强调遵循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本研究在泰山学院日语专业中尝试构建了“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

蔡则祥(2007)指出,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范畴的一个下位概念,与理论教学同样是由教师、学生、课程(包括授课目标、课程内容、授课方法、评价方法)和条件等要素构成的;李勇军(2007)、张忠福(2011)等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是由目标、课程、教师、学生、评价等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4个部分。在学习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立体、共时地推进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在目标、内容、保障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将日语实践能力训练与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应用技术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提供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1)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

根据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了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具体包括专业认知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和专业素质目标。日语专业的专业认知目标为:通过实践,了解日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为理论学习提供实践导向;学习实际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勤劳刻苦的优秀品质和敬业奉献的良好作风;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生产实际中研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能力目标又要细分为:“基础实践能力”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熟练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专项实践能力”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目标,重点在于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2)日语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具体包括专业认知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和专业素质目标。这就要求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中对其有着明确而有效的体现。从横向角度出发,本研究从课堂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开展、第二课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构建了立体式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从纵向的角度出发,本研究构建了校内专业实习、企业见习、顶岗实习三大环节。实践教学次第推进,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讲授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高素质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3)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

传统的日语专业教师大多是接受的学校内理论知识教育,很少有教师曾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这就导致了日语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与学生毕业后的所需有所脱节。为此,本研究选派了部分青年教师到日企挂职锻炼,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保证教师在学校内所教授的内容是企业所需要的;同时,积极探索了校外导师制,聘请了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企业负责人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校外导师既入课堂讲课,又在职场为学生提供实习指导;学生在校时间毕竟占绝大多数,为此,本研究充分发挥语言实验室的作用,构建了能够模拟现场环境的实践场所,力图让学生在踏出校门之前就能真切体验到将来就业后的工作状态;同时立足地方日企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

(4)日语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学生方面,切实增加理论课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重和实践教学课的学分比重,增加学生的创新创业学分比例,鼓励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等;教师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在业绩核算、年度考核、职称评定中强化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持力度。

在评价方式方面,本研究避免了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一是强调了过程考核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实践报告对学生作出最终的评价;二是增加定性评价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对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的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作出科学全面的定性评价;三是避免“一言堂”式评价,综合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践单位、学校、社会与学生等的多元评价,以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全面。

针对当前社会大环境对日语专业人才的应用化要求,本研究从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并构建的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扩大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积极经验。

参考文献:

[1]成洪波.致力特色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5.5

[2]蔡则祥.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刘子建,李勇军.构建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3

企业环保标语篇8

关键词:《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G434

一、引言

目前全国23所本科中医药院校当中有近一半开设有英语专业,多数开办于十年之前。在当时的大环境中,各中医药院校纷纷创办英语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从“学院”升为“大学的“更名”需要,其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就是该校的专业数量和学科门类。英语专业的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在论证不充分的情况下,仍然被草率开办。实际上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都还很不成熟,在各校中的地位普遍不高。然而,当前各院校英语专业办学所依据的情况与当年有了很大的不同。

二、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创新――压力与动力

第一、作为高等院校本科阶段英语类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估重要依据的《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于2015年由国家教育部正式出台实施,对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准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估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标准。《国标》倡导“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要求各高校以《国标》为教学蓝本,根据自身办学定位、特色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制定本校的英语类专业培养方案。[1]这一原则的要义就在于要使各个层级、各有专长的各高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能摆脱“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高等中医药院校举办的英语专业必须在《国标》指导下革新人才培养机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人才培养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第二、就中医药事业发展而言,在宏观政策方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探索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并按照国家总体部署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在具体产品贸易领域,2016年医保商会联合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共同推出了“植物提取物优质供应商”认证(Gep认证),成为提升中植物提取物企业在美国市场含金量的重要法宝。近年来,通过产学研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海外市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

总之,中医药事业的阔步前进将直接大大刺激中医药企业对兼具英语专业知识、基本中医药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的高端英语人才的需求;作为“产学研”中重要一环的中医药院校,其培养的具有突出中医药专业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将在中医药的海外拓展中担当重要角色。为此,我们要深刻把握《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原则,改革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在《国标》指导下做好充分的人才准备。

三、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国标》,我们发现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管理层办学观念陈旧保守。

部分院校的管理层对于所在学校英语专业的发展还缺乏前瞻性的思考,未将所占学生比例不大的英语专业办学进行全局性统筹规划。在陈旧保守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下,中医药院校更多地还是把资源投入具有传统优势的医学药学学科研究与专业建设上,而对英语专业等“小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投入明显不足。有些院校的管理层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淡薄,缺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理念,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这些都直接造成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整体办学水平不理想,培养的学生质量差强人意。

2.专业特色不够突出,未能体现《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

虽然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中医药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然而基于某些考虑,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幅调整。在保留英语专业传统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减少甚至取消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医药类相关课程,增加了一些商务类课程。这样虽然着眼于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提高学生的商务能力,但其专业办学所依托的中医药背景却被大大削弱。由此,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与其他高校的英语专业的同质化倾向加大,缺乏自身突出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与《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多少有所背离。

3.实践环节薄弱导致交叉学科优势不明显

现阶段,理论教学在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实践课时相对较少。实践型、双师型的专业教师缺口较大,不少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实际并未完全落实和开展。还有一些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在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还远远落后,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的薄弱。而实践环节的薄弱则直接导致学生仅仅将英语专业知识、医药知识和商务贸易知识等模块进行简单地叠加,并未很好地贯通、协调好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因而使得其本应具有的交叉学科的优势体现得不明显。

4.僵化、落后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部分中医药院校唯“就业率”论,将其视为就业质量评价的最主要指标和最关键因素,有些甚至直接以就业率考核代替就业质量综合评价。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就业率统计没有综合反映就业动态、收入状况、岗位稳定程度、岗位发展前景、个人满意度等多项就业质量评价指标。[3]这样的体系其实是僵化的、落后的,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质量,导致评价对专业建设所应具有的导向作用并没有得到实现。

四、《国标》指导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在《国标》指导下,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制定本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邀请各校所在区域内相关中医药生产和贸易企业,甚至与各兄弟院校及其所属区域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联动,制定中医药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英语专业本科质量标准(“行标”)。各校英语专业依据《国标》与“行标”,制定本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之后,各校英语专业应积极优化课程体系,调整现有教学模式,构建以中医药学科为依托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4]形成专业教学团队,高质量、有特色地培养适合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英语类专业人才。

2.以质量为核心,狠抓专业内涵建设

各校英语类专业要树立多元人才发展^,按《国标》的要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摒弃落后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为本,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分类培养,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管理层应大胆革新,进行资源的优化升级配置,加大对实用英语(中医药国际贸易方向)等具有长远创新能力的英语类专业的投入,狠抓专业内涵建设,培养符合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英语专业人才。

3.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探索中医药院校实用型英语人才“订单式”培养。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与中医药制造和出口高度关联性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构建人才协作培养机制:一方面各高校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配套改革,实现实训教学与专业岗位技能和学生专业素质与企业雇员职业素养的对接;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在合作框架内,按照约定与自愿参加“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项目”的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学生的就业。这样既可很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也可稳定和开拓学生的就业渠道,一举两得。

4.着眼于实践,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改革目前以书面考试为主的教学考核方式,增加实践环节的考察,并加大其在整个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开拓专业见习新途径,如以恰当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广交会和药用植物提取类的专业小型交易展示会,促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工作经验的转化。采取扶持政策,加大实践型、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力度。

5.建立动态的、立体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摒弃唯就业率论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将前述就业动态、收入状况、岗位稳定程度、岗位发展前景、个人满意度等多项动态性评价指标纳入其中,建立就业质量评价的雇员自我评价和雇主评价机制。甚至引入第三方评价,通过科学规范评价流程和方法,确保评价机制的权威性[3]5。由此建立起动态的、立体的英语专业人才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对现行人才培养制度起到反拨作用。

五、结语

在中医药事业蓬勃兴起的大好形势下,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应依据《国标》,依托本校优势资源,针对各校生源特征,着眼于中医药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培养能适应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的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2-8

[2]中医药贸易迎全新机http://.cn/stock/t/2016-05-10/doc-ifxryahs0658909.shtml

[3]张娟.基于协同理论的医药贸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2-8

企业环保标语篇9

关键词:跨国企业;英语培训;国际市场;改善措施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进步,全球经济贸易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各国间的经济贸易活动日益紧密,促进了各国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此时代背景之下,我国诸多企业逐渐由国内市场化经营转变为海外市场化经营,这就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在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企业内部员工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中受到限制,不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立足。为帮助国内企业更好发展于国际市场,实现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的接轨,企业需将员工的英语培训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切实提高企业内员工的国际交流技能,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二、英语培训的理论指导

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可知,知识的传播与接受并不是局限于传授的,学习者在一定环境下可通过他人的指导和点播,并在相关学习资料辅助下实现新知识体系的构建。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从人文主义观点来看,学习者具有潜在的自我实现思想,包含了自我指导、自我意识和自我批评能力。培养学习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贯穿于教育活动中的目标,要求教育者需及时掌握学习者对知识的需求变化,根据学习者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企业内对员工的英语培训需遵循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重视学习者在英语培训中的情感体验,实现英语培训的情感性、形象性和直观性。企业在引导员工进行英语培训时,需注意以下问题:(1)为学习者创设于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相近的学习情境;(2)贴合教材实际内容完成教育目标;(3)学习情境需轻松、愉快,以利于启发学习者思维。

三、企业商务英语口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国企业中商务英语的培训现状来看,发现现阶段我国企业商业英语在日常培训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培训内容存在偏差。英语培训内容不符合学员实际需求。(2)培训方式单一。由于培训主讲人员均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较少借助现代化培训设备,使培训方式单一,了无生趣,不利于学习者对英语的正常学习。(3)教师成为培训主导。教师在培训中的主导地位致使学习者缺乏思考和发挥能力。(4)培训计划缺失。企业内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机制,难以落实企业内英语培训计划。(5)学习动机不明确。由于没有指定的外交环境,致使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足,导致培训结果较差。

四、企业英语培训的改善对策

(一)明确英语培训实质,提供针对性培训

教师需向学习者阐述清楚英语的实质以及英语在职场中的实际运用,对学习者进行针对性的短期培训,实现企业内从业人员英语能力的快速提升,满足人员在企业内各个岗位的工作需求。工作是产生企业人员进行英语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英语培训需树立起明确的培训目标。英语培训目标的培训需紧密贴合企业发展需求,坚持培训以应用为主的目标。企业内员工英语运用能力是一个企业在商务实践中所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是帮助企业获取国外市场的一个跳板。一个成功的英语培训需贴合企业需求,根据企业特性以及各个岗位间的差异性提供不同的英语培训内容,致力于突破企业外语能力薄弱的瓶颈。在制定课程时,需根据所制定的培训目标选取多种教材,开展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气氛融洽的英语培训活动。例如:企业内采购人员进行供应链管理英语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函电英语和电话英语培训,销售人员进行市场分析和开拓英语培训,高层人员采用管理沟通英语培训等。

(二)制定英语培训方向,提供基础性培训

战略英语培训需基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通过构建起英语培训平台,为企业内人员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企业内英语培训活动取得长远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在明确企业内培训方向后,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基础性英语培训,使企业内人员的英语水平得以提高,最终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企业内英语培训是一件艰苦的任务,需要全企业员工的配合和努力。企业内需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到英语培训学习中,可采用高层领导人带头的方式引导企业内员工参与的方式,要求高层管理组充当表率。具相关研究表明,领导魅力与企业成功指数成正比,当领导独自进行商业谈判时,谈判成功率会显著高于经翻译转达话语的成功率。同时,高层领导组的带头行为会激励到企业内员工,若领导人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能力,必然会引导好企业内英语培训。

(三)构建英语培训队伍,提供关键性培训

总所周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先决条件。而本文所说的高素质,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准,而是要求培训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同时也必须具备对企业的高度忠诚。作为受聘于企业的英语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模式、销售模式以及经营市场,以确保英语培训内容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若教师没有足够的敬业精神,将难以致力于企业内英语培训事业。一个高素质的企业英语培训教师,需深入到企业基层去了解企业员工所欠缺的英语技能,确定出英语培训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规划,为企业内员工提供关键性的英语培训内容。因此,增强企业内英语教师德归属感和责任心是保证企业内英语培训效率的关键,而构建起高素质的英语培训师资队伍是促进企业在国际市场内立足的根本。

综上所述,在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交互的大环境下,不同规模和体制的生产企业均需将员工英语技能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跳板,通过科学有效的英语培训提高企业内员工的综合素质,实现企业立足于国际市场的目标。相关企业需明确企业内英语培训实质,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形式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当企业内各阶层员工均具备一定的英语实践能力时,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内更好的发展与进步。(作者单位: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余桂兰.浅析管理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兼谈中国-欧盟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师资培养实践[J].继续教育,2006,20(2):14-16.

[2]耿协萍.苏锡常地区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6).

企业环保标语篇10

关键词: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刑法;激励机制

环境为人类及其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空间、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还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享受。但是包含企业在内的众多社会主体对环境的各种不当行为却在不断的滋生蔓延,多种多样的环境问题出现,环境损害越来越严重,生态系统功能日益下降,甚或已严重侵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权益。在当今社会,作为主要经济主体的企业对此是难辞其咎的,这也凸显了企业在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方面的不足。

百度百科显示: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因此,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姑且称此责任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当前,环境污染与破坏、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等问题突出,且经济发展、社会安全与环境恶化的矛盾局面越发突出。那么,作为这个矛盾关系中的主要制造者和关联者,不管是为了己内或己外之利益,企业必须(被迫或主动的)切实有效的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积极的参与到保护人类环境中,才能有效的改善这个矛盾局面。

一、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概述

学者认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贯彻清洁生产的要求,合理利用资源,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在促进自身经济利益提高的同时所承担的保护环境的义务。①一般来说,企业的环境责任应包括如下内容:首先,应该在产品的设计、材料选购、工艺制造、成品出厂等所有活动和过程中,严格按国家标准,注重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对于废气、废水、废物进行治理,努力降低直至消除污染物,与周边自然环境及当地民众和谐相处。其次,对自己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逐步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采用清洁生产、少废无废工艺,加强绿色科技产品的开发,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环保生产,实施环保管理。第三,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机制,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品的最大增值。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加强废物的综合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第四,注重研发无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在产品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时候,积极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②

在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对其性质的讨论有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和综合责任等。但基于社会法治化发展的趋势和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现状,笔者认为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应当是一种法律责任,必须在法律中规定并规范。

二、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自欧美发达国家兴起之后,在学者和一些社会组织的呼吁之下,很多企业都开始做出了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在世界大环境的影响下,自2004年一些中央企业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开始,很多企业都加入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行列,我国还陆续公布了《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而且,这些企业在公布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中,都专门公布了环境责任部分的内容。因此,从形式上来看,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是良好的。

但是我们所看到的现实却与这些报告和数据不甚符合。如:很多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消耗、浪费严重,产能低,传统的能源资源大量削减,甚至消失;乱采、盗采矿产资源现象频发;森林大量减少;耕地被大量非法占用或荒置;违法排放废物,严重污染空气、河流、土地;逃避检验检疫;沙化和恶劣气候现象增多。这些造成的结果是不明疾病、传染性疾病增多,也随之增多。等会逐一浮现。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不足,不但危害了环境本身,甚或已经影响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加以规制。

社会责任要求每一个共同体成员在维持和推进共同体利益方面发挥作用。一旦发生冲突,必须让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对于其成员来说只是义务而不是权利。③即其成员必须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否则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根据刑法规定,上述诸多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不当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就是环境犯罪。所谓环境犯罪是指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一切从事污染或者破坏环境等有害环境法益、依据刑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④对此,如何减少环境犯罪造成的不良影响,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激励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足够重视,因此而形成的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体系也开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刑法功效和价值的实现更不可忽视。

三、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概述

(一)激励和机制

1、激励。激励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现在,这一词语被大量的运用在管理学领域。当然,谈到激励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因为激励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场合频繁运用,可以这么说,没有了激励整个社会将是一片静寂。但是,什么是激励,激励的含义究竟该如何理解?激励一词是外来语,译来英文单词motivation,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尼尔(Steiner)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激励是指激发鼓励。⑥在本文中笔者也采纳此观点。

借用管理学中的将激励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观点,我认为在环境社会责任履行领域,相对于民法、行政法等其他相关法律、规章、条例更多的是从正面规定一些权力性规范或者积极的措施给人以动力,刑法却是从反面规定一些禁止性的规范和惩罚、制裁措施给权利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是,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激励,最终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均是为更有效的促进环境、经济和人类社会有机、可持续发展。有人说激励是一种神奇的密露,但总的来说,我认为激励更像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需要它的时间、地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机制。机制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中运用颇多,但是对机制究竟作何解释?在不同的语境和场合下,对于由本身就具有多义的“机”和“制”组成的“机制”一词的理解必定是多种多样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机制”一词,释义如下:“【机制】①属性词,指用机器制造的;②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③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④指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⑤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⑦结合我们的研究主题――激励机制而言,机制应作以下定义:一个有机系统的组织结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及此系统的功能和价值。

那么本文所述的激励机制指的就是激励的组织结构、组成激励体的部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及激励的功能和价值。

(二)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

综上所述,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所要研究的内容包含构架刑法激励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以及此刑法激励体所能够发挥和实现的功能和价值或者说是所能够造成的影响。当然,其途径主要是通过严厉的刑罚惩罚、制裁措施来实现刑法的激励机制。

构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是要在激励企业更好的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方面,发挥和实现刑法的功能和价值或者说是所能够造成的影响。当然,其途径主要是通过严厉的刑罚惩罚、制裁措施来实现刑法的激励机制。一般说来,刑法激励机制应包含激励时机、激励对象、激励频率、激励程度和激励范围等因素。但激励时机应是环境犯罪的预备阶段,这样既避免料刑法的过多延伸,又可有效打击犯罪;激励对象是指违犯环境法律和刑法等相应法规构成犯罪者;激励频率应该根据激励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那些犯罪率高且危害严重的宜多,对那些偶尔犯罪且危害性轻的宜少;激励程度要根据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从量上把握激励,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激励程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该根据其犯罪所得、所造成的危害大小以及应当承担的刑事法律责任轻重来确定;激励范围应是那些违反刑法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

四、构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为了构筑一个完整的环境法律保护体系,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以刑法保护环境已成为多数国家的选择。我国也在此方面从无到有,从有到健全,在立法和司法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跨越,环境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那么,为何只有构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才能有效的保护环境呢?

首先,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刑法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刑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激励机制体系也绝不能少了刑法的参与,这也是刑法的任务和功能决定的。对于那些严重侵犯受刑法所保护的环境权益、国家对环境的正常管理的行为必须用刑法手段保护。

其次,刑法中的刑罚制裁措施相对于其他法律制裁措施(特别是常用的民事或行政制裁)来说最具有严厉性,它也是其他部门法得以最终实现的保障和补充,这是其他部门法所不能取代的。

最后,刑法所具有的首要价值――公正价值的实现就是要维护正当、公平和平等,因此,刑法就要发挥本身的惩罚作用打击犯罪。同时刑法本身就具有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内涵,且与环境保护法律相呼应。

五、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刑法激励机制的不足及完善

正如前述,为有效的打击环境犯罪,激励企业等社会主体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我国于1997年对刑法典作了全面修改,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节,也出台了环境法律,其中的一些条款作为附属刑法条款而存在。同时,司法机关也成立了单独的环境法庭、审结了一批环境犯罪案件。这些都说明了刑法激励机制的启动和效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再加上一定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环境犯罪案件不消反涨。

(一)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存在的不足

1、环境犯罪在《刑法》中的位阶较低。将环境法益作为层级较低的法益或者同类客体,反映了立法者对于环境法益保护的理念还比较陈旧,未能突破传统人本主义的刑法立法理念,将环境法益局限于对个人法益和社会法益的保护;⑧

2、刑法典本身和附属刑法(环境法律)对于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存在冲突,环境法律规定的范围要广泛,而刑法典中的罪名没有涵盖所有可能的环境要素和环境行为;

3、在追责方面,很多规定都要证明犯罪主体的主观罪过,在实践中而这方面是最难做的;同时,很多犯罪被规定为行为犯和结果犯,而放纵了环境犯罪的危险;

4、刑法对环境犯罪的量刑处罚偏轻,这也使得对环境犯罪缺乏足够的震慑力和惩罚力度,而使很多人为了可能的可观利润去铤而走险;

5、司法机关却缺少既懂法律、又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法官、检察官。环保法庭也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倾向,行政干涉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了司法公开公正;以罚代刑――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代替刑事责任”现象比较突出,忽视了刑法的适当优先原则,也忽视了刑法是民法、行政法的保障,使得刑法在环境保护领域失去了应有的威慑力。

(二)完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

1、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刑法保护意识,让广大公众认识到侵犯环境的严重性――触犯刑法规范,构成犯罪,从而在整个社会中营造一个保护环境的良好舆论氛围;

2、加大环境专业人才的培育,为相应的行政机关和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队伍充实进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为现有的执法和司法机关的在职人员提供环保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执法和司法质量;

3、加强政治改革,减少行政和各种组织、个人的不当干预;建立严格的责任问责和刑事追究机制,发挥刑法应有的作用;

4、做好环境刑事立法工作,建立破坏环境资源罪专章,以与环境的地位相适应;结合环境法律的规定,以及综合考虑环境要素和环境损害行为,完善环境犯罪罪名,更广泛的打击环境犯罪;引进严格责任制度,改革环境犯罪司法中的因果关系的认定机制,加强刑事司法追究力度;加大刑法典对于环境犯罪的量刑力度,提高目前自由刑幅度,对危害特别严重的可适当增加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

六、结语

在各项利益的驱使下,环境犯罪必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环境问题绝不是某些部门、专家所说的小、少、减,而是愈发严重。因此,惩治环境犯罪应是现今和以后的一个国家力量倾向,当然这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也是广大公众的义务,只有普遍的行动,阳光和蓝天才会普照。在我看来,运用法律惩罚犯罪,树立法律的权威,是和我们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的,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犯罪并不是毫无积极意义,而是一个正常现象。我国的一些刑法学者也指出犯罪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为社会提供一种张力,使社会在无序与有序、罪与非罪的交替嬗变中跃进;犯罪具有排污和激励两项促进功能,犯罪是一种社会新陈代谢现象。环境犯罪在不断给我们警示。当然,我们不可能消灭环境犯罪,但我们可以不断减少其不良影响,构建一个良好的人类环境。

参考文献:

①黄锡生、宋海鸥:《论企业环境责任的立法完善》[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3):120-121。

②佚名:《透视企业环境责任》[n],中国环境报,2010-10-19(8)。

③[英]a・J・m・米尔恩,夏勇、张志铭译:《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62。

④刘文燕、陈野:《环境犯罪的原因与对策》[J],前沿,2010(12):101。

⑤苗茁:《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激励机制》[J],企业导报,2012(15):215。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634。

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