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十篇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十篇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6:36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篇1

1项目背景

温泉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多民族聚集的边境县,全县总人口6.24万人,全县共有8个乡镇场,占地总面积5893平方公里,共有医疗机构82个。

2000年博州财政局与县人民政府签定了转贷协议书,项目总投资92.55万元,我县地方配套经费及时到位,有效保证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项目启动之初,人们对艾滋病性病的认识很淡薄,以为温泉县地处边远,艾滋病离我们很远,甚至对艾滋病根本不认知,无性病艾滋病专科门诊。

2开展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2.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2000年在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为组长的县卫生九项目领导小组,县卫生局成立了项目执行办公室,将艾滋病/性病防治纳入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做出具体安排,认真组织,加强领导,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做好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2.2与各部门协调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2.1娱乐场所服务人群培训:2000年~2002年对全县重点行业从业人员、高危人群进行了3期培训,共培训1974人次。

2.2.2医务人员的培训:2000年~2005年对全县医务人员进行了四期HiV/StD知识培训,共培训388人次。

2.2.3妇女干部培训:2005年在全县举办七期妇女干部艾滋病/性病培训班,分别对全县乡镇场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部分妇女代表500人进行了培训。2005年5月对全县后备干部55人进行了培训,2005年5月对全县各单位的主管领导31人进行了培训。

2.2.4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培训:2005年对全县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以乡镇场为单位,举办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及公共场所消毒技术知识培训班,共培训400人,规范了广大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技术操作。

2.3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大众健康教育,丰富活动内容。

2.3.1各乡镇场居民健康教育:2000年在城镇居民中开展了HiV/StD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发放宣传手册4000册;2001年举办了四期座谈会;2002年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行业发放自制的《艾滋病/性病防治手册》1000余本,发放艾滋病知识宣传挂历200册。

2005年制作永久性艾滋病防治宣传标牌25块发放到各宾馆,发放了宣传海报2000张,宣传画100张。组织乡镇卫生院防疫专干、乡村医生利用各种形式对居民进行面对面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共面对面宣传5000户次2万余人次,在主要街道制作了两个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公交车停靠站台,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006年向全县各乡镇场农民工发放艾滋病/性病防治宣传折页8500份,在各乡镇场主街道繁华区制作宣传牌8块,维、汉两种文字,并配有插图。在各乡镇场村、队制作并悬挂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挂图100块、机关单位200块、公共场所及饮服行业600个。

2.3.2中小学生健康教育:2003年各学校已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课。县艾滋病/性病防治领导小组进行了督导检查。

2005年制作艾滋病/性病防治宣传版面60块发放到各中小学校,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

2005年由教育局和卫生局共同组织在全县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即红丝带中学生优秀作文比赛,全县4000余名初高中学生及上百名教师全部参与到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学习中来,共征集作文1500余篇,筛选出74篇编撰出版了《温泉县中学生红丝带优秀作文集》,并评出第一、二、三名,举行盛大的颁奖晚会,引起全县人民的关注,带动了全县人民关注艾滋病的防治,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愿望,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006年制作艾滋病/性病防治宣传版面85块发放到各中小学校,并向全县各中小学校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

2.3.312月1日宣传日活动:2000年~2006年县项目办公室利用每年的“12.1”宣传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街道、集市、公共场所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制作了HiV/StD基本知识宣传专辑,利用电视媒体播放艾滋病防治十条知识、《飘动的红丝带》;利用集市散发宣传单、《防治手册》、制作宣传版面、设立咨询点为群众宣传、咨询;2004年、2005年县项目办利用各乡镇召开牧业工作总结会之际,开展了宣传系列活动。2004年利用“元宵节”灯展之际,制作了防治艾滋病知识的灯箱4个;2005年制作两个室外宣传栏。2005年~2006年向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纸杯(16万只)。

3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七年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培训,逐步提高了重点行业服务人员的HiV/StD预防知识,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人群的知晓率由2000年的12%,提高到75%。

提高了全县各级干部职工艾滋病/性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医务人员掌握了干预的技巧、规范了性病的治疗、疫情的报告、管理工作。知晓率由2000年的46%提高到75%。

2000年向城镇居民发放问卷调查表2000份,知晓率为6.88%;2001年向城镇居民发放问卷调查表1200份,知晓率为56%;2002年在博格达尔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发放问卷调查表640份,知晓率达到70%。2003年共调查9个村队360户360人,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74.30%,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8.80%,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培训百分比为312.30%。

2004年完成了180名农民艾滋病基本知识调查问卷的调查工作。三种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基本达到90%,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仅占27.8%,共同进餐不能传播艾滋病和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达到70%以上。

2006年抽取100名农民工,做农民工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基线调查,农民工艾滋病/性病知晓率为65%,提高了我县农民工艾滋病/性病知晓率,普及了我县农民工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

2000年至2006年经过七年的健康教育干预,温泉县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覆盖了各行各业、村村户户、角角落落,我县各族人民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增强了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参与意识,形成了全民抗艾滋的良好氛围,为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发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两年艾滋病的播散呈现零动态,有效的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顾兴成,术洪英.邹城市邓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6;7(11):516

[2]殷文渊,文小宁,王英,等.湖北、山东县级以上领导对艾滋病防治政策认识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6):485~488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篇2

一、工作原则与目标

(一)工作原则

1.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评估;

4.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5.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加强监管。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坚决遏制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减少艾滋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危害。到2*0年,确保我市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人以内。

1.机构建设。20*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和市人民医院均建立艾滋病抗体检测筛查实验室,艾滋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率达1*%,形成完善的、覆盖全市的艾滋病检测和疫情报告体系。到2*0年,市中医院及有条件的镇级卫生院均建立艾滋病抗体检测筛查实验室。

2.宣传教育。20*年,全市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6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70%以上,在校青少年达到8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65%以上。人员流量较大的长途汽车站、客运港口码头、出入境口岸等公共场所7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车(船)室6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到2*0年,上述7项指标中,前5项指标均提高10个百分点,后两项指标均提高20个百分点。

3.知识培训。20*年,市、镇两级政府、沙坪街道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包括副科级以上干部)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市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的宣讲覆盖90%以上的镇(街);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80%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5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到2*0年,上述5项指标中,前两项指标均提高5个百分点,后3项指标分别提高10、20和40个百分点。

4.行为干预。20*年,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7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全市建立1个以上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为4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7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85%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到2*0年,有效干预措施覆盖9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为7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开展清洁针具交换试点为50%以上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5.检测治疗和关怀救助。20*年,建立1个以上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开展免费艾滋病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建立农村以乡村为主、城市以社区和家庭为主的,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的社会支持机制;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5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7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艾滋病致孤儿童1*%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到2*0年,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90%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90%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9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

6.血液管理。20*年,建立各医疗卫生机构输血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上岗人员1*%参加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临床用血1*%来自自愿无偿献血,杜绝艾滋病经采供血环节传播。

7.性病防治。20*年,性病的年发病增长率低于10%。到2*0年,建立性病规范诊疗和预防保健的示范医疗卫生机构,形成分布合理的性病监测网络。

二、防治策略与措施

(一)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广泛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全市主要新闻媒体要定期刊播预防艾滋病专题节目和公益广告,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专栏。全市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和旅游景区要设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车站、码头、口岸等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要放置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宾馆、饭店、招待所和旅店要备有供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影剧院要按规定在节目开始前播放艾滋病防治科普宣传片或公益广告,且每年至少开展1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镇(街)、居(村)委会要设立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宣传阵地,每年至少安排两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以上的医疗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要开展两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农村每个行政村至少要设立5条(个)艾滋病防治知识固定标语或广告牌。

认真组织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活动,把艾滋病防控策略和方法纳入党校、团校的培训课程,加强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机关单位每年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岗前培训和行业安全教育,每年至少开展1次专题教育。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为求职人员免费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普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的课程,每年至少开展2个课时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并利用每年新生入学体检,向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资料。结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加强出国劳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监管场所的常规教育内容,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团体的工作网络优势,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活动、“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和“青春红丝带”行动等专项宣传教育活动。

(二)大力推广行为干预措施

切实落实安全套推广使用措施。要组建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制订干预工作方案,动员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深入娱乐场所和流动人口集中地,开展深入细致的预防干预工作。认真贯彻卫生部等6部委《关于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的实施意见》(卫疾控发〔2*4〕248号),充分利用计划生育管理系统和技术服务网络,按照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免费发放为辅的原则,广泛推广使用安全套。重点加强公共场所及高危人群的安全套使用推广工作,在公共场所设置安全套发售装置,在流动人口集中场所增设安全套销售点,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积极推广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工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卫生部等部门《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加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建设,并积极开展预防干预、抗病毒治疗、心理矫治、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工作,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认真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充分发挥三级医疗救治、妇幼保健与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的作用,利用婚前咨询、新婚学校、孕妇学校、产前检查等形式,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保健、随访、营养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免费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开展安全分娩医疗保健服务。积极倡导并指导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对婴儿进行人工喂养。切实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项目实施、信息收集等工作。

(三)健全艾滋病检测监测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服务网络,在高危人群聚集场所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宣传,强调自愿、保密和无伤害原则,提高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的可接受性和可及性。加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建设,开展适合不同人群的、规范化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逐步建立艾滋病转诊服务网络。

合理规划和建设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建立艾滋病抗体检测筛查实验室,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先设立检测点,开展快速检测。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建立高危人群综合监测网络,建立覆盖全市的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的艾滋病综合监测点,积极开展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加强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的艾滋病病毒常规检测。各医疗机构要遵循知情同意和保密的原则,根据有关规定为新婚人群和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抗体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对应征入伍青年实施免费艾滋病抗体检测,对手术病人、性病病人及输血患者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将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检测纳入从业人员常规健康检查内容,并依法告知检测结果。

健全实验室质量控制、检测能力验证和质量考核体系,按照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对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进行有效配置和利用,并建立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制度,进一步健全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体系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年度考核,健全相应数据库。艾滋病筛查单位要按规定定期将检测情况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逐级上报本行政区域内的检测情况。

(四)全面落实艾滋病治疗和救助措施

市政府制定和完善艾滋病及常见机会性感染减免费治疗政策和措施,组织成立艾滋病治疗专家小组,为艾滋病免、减费治疗提供技术指导。卫生局要指定一家以上医院作为艾滋病病人定点收治医院,负责本地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各镇卫生院要有经过培训的专业医护人员负责本地区门诊和家庭病床的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加强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积极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卫生部门要加强治疗、随访、督导服药、心理支持、转诊服务等工作的管理,社保部门要完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就医管理、费用支付办法,切实保障其合理医疗需求。

建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未成年子女和老人登记、上报和随访制度,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和患者遗孤的救助。农村已故艾滋病患者的遗老和遗孤,符合救助条件的,要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生活救助,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实行“五保”供养;城镇地区已故艾滋病患者的遗老和遗孤,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要纳入城市低保,有条件的地区可由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切实保障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子女及青少年艾滋病感染者的受教育权,并对其中生活困难人员实行减免相关费用。鼓励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艾滋病患者关怀护理和救助工作,支持和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开展生产自救。

(五)加强血液管理

坚决打击非法采供血液和原料血浆活动,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建立、完善临床科学用血评价体系和监督处罚制度,严禁医疗卫生机构非法自采和自供临床用血。

(六)加强性病防治管理

加强性病疫情监测和性病患病率等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监狱、劳教所等羁押监管场所要设立性病监测点,对被监管人员开展性病监测工作。加强性病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开展耐药监测,指导性病临床用药。加大性病诊疗市场的整顿力度,规范性病的诊疗咨询等服务。性病诊疗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将安全套推广措施纳入性病门诊规范化服务内容。

三、组织领导与评估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篇3

[关键词]艾滋病;高危人群;防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9-172-01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被誉为“史后世纪的瘟疫”,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该病的患者因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后期会发生肿瘤,最终导致全身衰竭而死亡,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被列为国际卫生检测的传染病之一[1]。目前对于艾滋病还没有很好的治愈方法,死亡率极高,主要以预防为主。吸毒者、者以及同性恋等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HiV病毒可通过他们向一般人群传播。但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贫乏,加之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因此,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开展有效的综合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如何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开展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变他们危险的行为作出探讨。

1健全管理体制

当今,世界各国艾滋病防治经验及流行态势表明,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是一项刻不容缓、复杂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参与实施综合治理。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体制,从领导方面入手,加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的领导,加大防治经费投入,由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真正的使各级县政府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纳入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建制订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年度工作计划,要设置负责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管理工作部门和专(兼)职人员,成立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队,在各乡镇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小组,负责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管理工作,使上级下达的工作得到切实的开展和落实。

2加强综合治理

2.1加强艾滋病的宣教工作

加强艾滋病的宣教工作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不良的行为和缺乏预防知识是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的社会因素。有相当一部分高危人群对aiDS相关知识比较缺乏,方位意识差,据相关报道表明,某地区美容美发人员知道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由感染aiDS的危险性的只达65.6%。对共用剃须刀、牙刷可能感染aiDS的人数只达到49.8%[2]。这充分表明在高危人群中全方位、分层次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此外,营业性娱乐场所、服务场所、流动人口聚集的场所开展艾滋病和性病的预防教育,对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庭成员的进行艾滋病知识普及的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

2.2开展高危人群抗体筛查

由专业人员组成艾滋病高危人员干预工作队,定期进行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抗体筛查,深入社区、娱乐场所及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现场采样,是防治艾滋病的最有效的手段。筛查的内容包括HiV抗体初筛、确认、感染者CD4计数和病毒载量、丙肝和梅毒检测等,具体做法为对高危人群(性病门诊病人、吸毒人员、可疑病人等)进行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进行初筛,阴性者定为阴性,阳性者送至高一级的艾滋病检测中心确认[3]。该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及时发现HiV感染者,了解某个地区艾滋病的患病情况,传播方式、流行特征,为及时展开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3对高危人群进行检测和调查

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性病、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进行检测,保证高危场所的HiV筛查,HiV自愿咨询检测,安全套的推广使用的易获得性以及四免一关怀等工作措施的落实。通过行为的干预,改变他们的危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尽量消除传播HiV的条件,实现综合治理。同时,对高危人群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明确本地和相邻地区艾滋病、性病流行与危险因素的情况(如吸毒人群、者及流动人口等),开展对娱乐场所服务小姐和吸毒人群血清抗体监测及高危行为干预,及时准确地掌握目标人群相关危险因素的现状,以及加强预防、控制、监督和监测的能力,调整和制定干预措施,促进防治工作的开展。

3完善艾滋病咨询体系

目前的艾滋病防治体系,是一个由检测监测、行为干预、治疗关怀、宣传教育共同组成的防治体系,自愿咨询与检测是沟通管理与咨询者之间的桥梁,是早期发现感染者的关键措施之一。我国自2004年启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但就目前而言还处于一个低效运转的状态,进一步完善艾滋病咨询体系建设,扩大自愿咨询检测覆盖面,鼓励个人自愿进行HiV抗体检测,有利于确定艾滋病的传染源,从而有利于发挥整个艾滋病防治体系的作用。

4小结

目前,艾滋病呈流行且增长趋势,人们对艾滋病应加强认识、加强预防措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是决定其感染危险性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咨询体系三个方面对加强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作出了探讨,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措施的实行,增加提高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改变他们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以其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增强社会抵御艾滋病传染的能力,减轻其对人们健康、国民经济和社会防治的阻碍。

参考文献

[1]关,白春玉,张迪.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干预前后效果比较[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6):412-414.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篇4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规定和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等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发展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公益事业,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依照本条例规定以及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和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捐赠,对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进行行为干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关怀和救助。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与艾滋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有关的科学研究,提高艾滋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鼓励和支持开展传统医药以及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防治艾滋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因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或者因执行公务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及因此致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抚恤。

第二章宣传教育

第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以及关怀和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第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车站、码头、机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旅客列车和从事旅客运输的船舶等公共交通工具显著位置,设置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广告牌或者张贴艾滋病防治公益广告,组织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对有关部门、组织和个人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医务人员在开展艾滋病、性病等相关疾病咨询、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当对就诊者进行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开展有关课外教育活动。

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应当组织学生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应当利用计划生育宣传和技术服务网络,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向育龄人群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时,应当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从事劳务中介服务的机构,应当对进城务工人员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第十六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出入境口岸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出入境人员有针对性地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和指导。

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将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纳入妇女儿童工作内容,提高妇女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组织红十字会会员和红十字会志愿者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第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对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咨询、指导和宣传教育。

第十九条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宣传。

第二十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应当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学习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支持本单位从业人员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开通艾滋病防治咨询服务电话,向公众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服务和指导。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

第二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国家艾滋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艾滋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艾滋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艾滋病监测和专题调查,掌握艾滋病疫情变化情况和流行趋势。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艾滋病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开展监测活动。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国家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办法,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第二十四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需要,可以规定应当进行艾滋病检测的情形。

第二十五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和艾滋病流行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验室。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规范,确定承担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验室。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根据本行政区域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制定措施,鼓励和支持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有关组织和个人推广预防艾滋病的行为干预措施,帮助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改变行为。

有关组织和个人对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实施行为干预措施,应当符合本条例的规定以及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和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与禁毒工作的协调机制,组织有关部门落实针对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措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公安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互相配合,根据本行政区域艾滋病流行和吸毒者的情况,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吸毒成瘾者的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并有计划地实施其他干预措施。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商、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应当组织推广使用安全套,建立和完善安全套供应网络。

第二十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在公共场所内放置安全套或者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

第三十条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应当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定期进行相关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经营者应当查验其健康合格证明,不得允许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的人员从事服务工作。

第三十一条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对被依法逮捕、拘留和在监狱中执行刑罚以及被依法收容教育、强制戒毒和劳动教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艾滋病传播。

对公安、司法行政机关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的防治措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经费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予以技术指导和配合。

第三十二条对卫生技术人员和在执行公务中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第三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遵守标准防护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防止发生艾滋病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第三十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医学随访。

第三十五条血站、单采血浆站应当对采集的人体血液、血浆进行艾滋病检测;不得向医疗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应未经艾滋病检测或者艾滋病检测阳性的人体血液、血浆。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应当在原料血浆投料生产前对每一份血浆进行艾滋病检测;未经艾滋病检测或者艾滋病检测阳性的血浆,不得作为原料血浆投料生产。

医疗机构应当对因应急用血而临时采集的血液进行艾滋病检测,对临床用血艾滋病检测结果进行核查;对未经艾滋病检测、核查或者艾滋病检测阳性的血液,不得采集或者使用。

第三十六条采集或者使用人体组织、器官、细胞、骨髓等的,应当进行艾滋病检测;未经艾滋病检测或者艾滋病检测阳性的,不得采集或者使用。但是,用于艾滋病防治科研、教学的除外。

第三十七条进口人体血液、血浆、组织、器官、细胞、骨髓等,应当经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批准;进口人体血液制品,应当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书。

经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批准进口的人体血液、血浆、组织、器官、细胞、骨髓等,应当依照国境卫生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接受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检疫。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不得进口。

第三十八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二)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三)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四)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

第三十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被调查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可以封存有证据证明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物品,并予以检验或者进行消毒。经检验,属于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物品,应当进行卫生处理或者予以销毁;对未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物品或者经消毒后可以使用的物品,应当及时解除封存。

第四章治疗与救助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

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第四十二条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本人;本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告知其监护人。

第四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方案的规定,对孕产妇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和检测,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产前指导、阻断、治疗、产后访视、婴儿随访和检测等服务。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下列艾滋病防治关怀、救助措施:

(一)向农村艾滋病病人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

(二)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适当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

(三)向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四)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免费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治疗和咨询。

第四十五条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遗留的孤儿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免收杂费、书本费;接受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应当减免学费等相关费用。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生活困难并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给予生活救助。

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创造条件,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和工作。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和完善艾滋病预防、检测、控制、治疗和救助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的职责,负责艾滋病预防、控制、监督工作所需经费。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艾滋病流行趋势,确定全国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宣传、培训、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应急处置以及监督检查等项目。中央财政对在艾滋病流行严重地区和贫困地区实施的艾滋病防治重大项目给予补助。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和艾滋病流行趋势,确定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项目,并保障项目的实施经费。

第五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和艾滋病流行趋势,储备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检测试剂和其他物资。

第五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扶持措施,对有关组织和个人开展艾滋病防治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便利条件。有关组织和个人参与艾滋病防治公益事业,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组织、领导、保障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或者未采取艾滋病防治和救助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履行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职责的;

(二)对有证据证明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物品,未采取控制措施的;

(三)其他有关失职、渎职行为。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有前款规定情形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依照本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宣传教育、预防控制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机构或者责任人员的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履行艾滋病监测职责的;

(二)未按照规定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的;

(三)对临时应急采集的血液未进行艾滋病检测,对临床用血艾滋病检测结果未进行核查,或者将艾滋病检测阳性的血液用于临床的;

<,Spanlang=en-US>(四)未遵守标准防护原则,或者未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发生艾滋病医院感染或者医源性感染的;

(五)未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的;

(六)推诿、拒绝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其他疾病,或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未提供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的;

(七)未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进行医学随访的;

(八)未按照规定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的。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有前款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形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六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或者其家属的信息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其他单位、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或者其家属的信息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有关机构或者责任人员的执业许可证件。

第五十七条血站、单采血浆站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献血法和《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血站、单采血浆站的执业许可证:

(一)对采集的人体血液、血浆未进行艾滋病检测,或者发现艾滋病检测阳性的人体血液、血浆仍然采集的;

(二)将未经艾滋病检测的人体血液、血浆,或者艾滋病检测阳性的人体血液、血浆供应给医疗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采集或者使用人体组织、器官、细胞、骨髓等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有执业许可证件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件。

第五十九条未经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批准进口的人体血液、血浆、组织、器官、细胞、骨髓等,进口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禁止入境或者监督销毁。提供、使用未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疫的进口人体血液、血浆、组织、器官、细胞、骨髓等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没收违法物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物品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

未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进口血液制品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十条血站、单采血浆站、医疗卫生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造成他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六十一条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未查验服务人员的健康合格证明或者允许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的人员从事服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未在公共场所内放置安全套或者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依法吊销其执业许可证件。

第六十二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故意传播艾滋病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六十三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艾滋病,是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对吸毒成瘾者的药物维持治疗,是指在批准开办戒毒治疗业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中,选用合适的药物,对吸毒成瘾者进行维持治疗,以减轻对的依赖,减少注射吸毒引起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和扩散,减少成瘾引起的疾病、死亡和引发的犯罪。

标准防护原则,是指医务人员将所有病人的血液、其他体液以及被血液、其他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是指有、、多性伴、男性同性、注射吸毒等危险行为的人群。

艾滋病监测,是指连续、系统地收集各类人群中艾滋病(或者艾滋病病毒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布资料,对这些资料综合分析,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并对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艾滋病检测,是指采用实验室方法对人体血液、其他体液、组织器官、血液衍生物等进行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抗体及相关免疫指标检测,包括监测、检验检疫、自愿咨询检测、临床诊断、血液及血液制品筛查工作中的艾滋病检测。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篇5

【关键词】强化健康教育;风险防范;自我保护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4-0073-02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简称,其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而发病,且人群普遍易感。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缺陷,由此导致患者并发各种机会感染性疾病和肿瘤[1]。鉴于艾滋病严峻的防控形势以及管理传染源的实际困难,采取党和政府组织实施下的艾滋病防控举措,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健康宣教,走艾滋病防控的群众路线,增强高危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现有条件下控制艾滋病广泛传播的有效方法。对882例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82例入选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1)娱乐场所工作人员;(2)吸毒史;(3)经常参与有偿献血人群;(4)长期外出的人群,包括司机、海员、军人等;(5)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自愿参与配合研究;(6)年龄≥18周岁;(7)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男511例,女371例,年龄18~47岁,平均(24.70±8.12)岁,其中未婚472例,已婚267例,离婚143例。高危人群人数分布情况如下:吸毒史75例,娱乐场所工作人员475例,长期流动人员222例,性病患者43例,长期有偿献血47例,其他高危人员20例。2010年1月-2011年1月对所有高危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定期强化健康教育。

1.2调查方法

调查前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首先要明确调查的重要意义、方法技巧,调查时要注意礼貌用语和沟通技巧,要防止引起被调查人员的反感,问话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让其感受到调查研究是为了防控疾病,保护易感人群。向研究对象保证,一定会对隐私信息严格保密,并且遵循自愿、保密、知情同意的3C原则。研究对象一定要真实回答,杜绝虚假信息,如果不愿意,可以拒绝回答某些问题。调查问卷由心理学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并及时对调查过程实施指导,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1.3强化健康教育方法

首先,给所有研究对象发放艾滋病预防控制宣传知识手册,发放健康教育光盘,安全套一盒。其次,举办疾病防治知识讲座,并且联合公安,卫生监督,社区工作人员动员所有研究对象参加知识讲座后,还设置专家咨询专场,并切实保护好咨询人员的隐私。再次,特别提醒对于自我感觉疑是患病的,公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联系方式、咨询及检测的途径。最后,特别嘱咐所有研究对象,正确使用安全套,保护好自己,不要参与有偿献血,有吸毒经历的人员要尽可能避免共用器具。每3个月组织一次培训和学习,并作调查问卷,检测研究对象的掌握水平以及是否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其中207例人员未能全程参与研究,则不统计。一年强化健康宣教结束后,全面调查并总结。

1.4评价指标

(1)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的严重危害,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满分100分,统计得分情况;(2)保护措施的应用:性接触时候坚持使用安全套,不参与有偿献血,不共用注射器,咨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干预后,研究对象掌握防治知识情况较好,得分较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保护措施的应用情况比较

干预后研究对象采取保护措施的人数明显多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艾滋病对患者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如果患者不能及早发现且控制病情,很容易死亡[2]。自1983年首次报道HiV感染以来,由于目前缺乏针对艾滋病的预防疫苗和有效的治疗药物,再加上HiV可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广泛传播,艾滋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重点难点问题[3]。

2010年wHo关于艾滋病的报告指出[4],全球共存在超过3000万的存活的HiV携带者和患者,每年新增感染超过200万例,死亡患者数量超过150万例,每天新发感染患者超过7000例,且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世界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我国的疫情防控形势也不容乐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CDC)根据抽样调查估计到2011年底,我国有超过78万的HiV携带者和患者,年新发患者人数约4.8万,每年死亡的感染者人数约有2.8万[5]。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切断传播途径,极为必要。

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较高,表明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的危害性,高危人群的定义,艾滋病如何传播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干预后研究对象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的人数较多,表明健康教育促使其主动采取防护措施,减少了HiV的传播几率。

综上所述,强化健康教育显著提高研究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并促使研究对象主动采取保护措施,减少了HiV的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谭盛葵.暗娼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现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3):177-179.

[2]孟晓军,王璐.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及预防控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9):43-45.

[3]刘攀,汤先忻.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控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0,23(2):39-41.

[4]谭思,张开宁,贾贤杰,等.艾滋病干预项目知晓/参与程度与干预效果的相关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6):3142-3143,3152.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篇6

【关键词】艾滋病HiV监测健康教育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后天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已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疫情报告与估计的实际感染人数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艾滋病传播快,病死率高已成为最令人担忧和恐慌的传染病。本文对艾滋病预防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1HiV监测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和流行形势,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基础和前提。我国2004年已建立起了一个综合可靠的艾滋病监测系统,部级监测哨点247个,省级监测哨点400余个,行为监测哨点42个,初筛实验室2000多个,确认实验室49个。监测人群包括吸毒者、暗娼、男性同性恋、性病门诊就诊者、长途卡车司机、孕产妇等。监测工作在不同流行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在流行前期开展本底调查,加强对暗娼、男性同性恋、有偿采供血人员的监测;低流行期开展高危人群哨点监测、加强献血人员的监测;中流行期开展一般人群哨点监测;高流行期开展结核病和其他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监测,加强城市和农村地区孕妇的监测。

2依法加强对艾滋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的统一领导。采取加强医疗照顾与提供社区服务及鼓励社会与家庭关怀相结合的方式,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管理。建立自上而下的艾滋病医疗保健服务网络,确立定点医院,每个定点医院专设一个艾滋病防治专科,收治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拒绝。对医务人员加强艾滋病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工作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同时在具体干预工作中必备“五心”即:增强工作责任心和干预工作信心,对服务者有诚心和爱心;其二讲究工作策略与方法,其三医务人员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尤其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热情为他们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帮助。对感染者每半年随访一次,对艾滋病病人每季度随访一次,并填写完整的随访表,在随访过程中,给于感染者或病人每次现金不少于100元,调动他们配合完成随访工作的积极性,以便及时掌握其病情发展状况,开展防治工作,控制流行与蔓延。

3启动高危人群的干预试点,保证血液安全,并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

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控制艾滋病的蔓延,我市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要密切配合,在严厉打击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的同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其了解艾滋病病毒主要是通过共同使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接触传播,提倡使用安全套和同伴教育,充分认识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的危害性,改变其高危行为。要加强性服务工作者和注射吸毒者的干预。严格保证采血和输血的安全,我市基本上没有在献血人群中发现新的经采供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病例,这证明我市采取的控制措施是有效的。我们要继续对地血站开展一定规模的人员培训和改进设备,从根本上保证人们用血安全。同时还要加强艾滋病治疗与护理工作,提高在较大范围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条件和能力。4健康教育

各国防治经验表明,进行广泛、深人、持久、科学而正确的健康教育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在我国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很不平衡,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尤为薄弱。我国目前正通过提高媒体宣传频率,加大农村、学校、羁押、强制管理场所健康教育工作,把经营性娱乐场所作为宣传重点,针对青少年、妇女、流动人群、高危人群和脆弱人群的特点开展深入细致宣传,对过往旅客进行宣传,推动城市公益广告牌建设等措施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反对歧视,为艾滋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宣传媒体和同伴教育等方式.对在校学生、娱乐场所女服务员、吸毒人员、劳教人员等进行了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汕头市通过健康教育和设立同伴劝告方式,对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平均知识综合得分明显提高。同时发现既进行健康教育,又设立同伴劝告组的干预效果最好。但是单纯通过宣传媒体的方式,对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干预效果却不明显。

5加强各级政府对防控工作的领导,加大政府专项经费的投入

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综合性工作,政府的支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和责任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我市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投资很少,而且比较忽视广大农村,公共卫生问题已经上升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工作力度,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虽然我市政府为了遏制艾滋病的蔓延,采用了“美沙酮”替代治疗,安全套的推广使用,多部门的通力合作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还必须加大力度,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才能使我市的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为了保障输血安全,在自愿献血采血过程以及血浆的制作及先进设施的配备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监管,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从源头上保障了血制品的安全。同时,提出了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投入原则,提出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和境外援助,多渠道募集资金和加强资金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具体措施。加大政府专项经费的投入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参考文献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方法;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不断完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法制管理、监督监测、医疗救治及免费咨询服务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深入开展防治艾滋病工作,努力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一)完善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机制。

(二)广泛、深入和持久地开展全民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宣传,使全民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高危行为人群达到90%以上。

(三)高危行为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达到50%以上。

(四)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健、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等专业人员上岗培训率达100%。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艾滋病防治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作为实践“*”重要思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要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以及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明确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区政府统一领导本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立*区公共卫生联席会议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年度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定期对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区公共卫生联席会议报告,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

各镇(街道)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落实有关政策,解决突出问题。要把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建设健康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区、构建和谐社会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区环境。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积极做好本部门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协调下,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要根据工作计划定期开展自查、抽查和监督检查,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报告。

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特殊作用,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好对目标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做好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怀以及其它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坚持预防为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农村、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经常性与突击性相结合、一般人群与重点人群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防治和科普知识等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知识和办法,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消除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歧视。

区卫生局要制定全区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培训和知识宣传计划,编印、发放宣传资料,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作为重要内容列入“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行动”之中,要结合健康城区创建,向广大市民提供科学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并为有关部门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技术支撑。

区委宣传部负责制定艾滋病防治宣传报道计划,监督和检查有关媒体对艾滋病宣传报道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新闻单位要将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列入宣传重点,*电台、电视台要保证有一定时段播放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广告,*报等报刊杂志要保证有一定版面刊登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广告或专题文章。

区教育局要把预防艾滋病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在本区中、小学进行适时、适度地预防艾滋病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保护意识。

区人口计生委要结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将艾滋病防治纳入日常宣传和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在社区居民中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

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等部门所属的监管场所要对干警和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预防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同,要对被羁押嫌疑人以及被收教对象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增强自*保护意识。

区农委要充分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在农村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工作。积极配合卫生等有关部门编写、印发适合农村地区的宣传材料。

区卫生局、商旅委、公安分局、司法局、工商分局等部门要加强对宾馆、酒店、发廊、美容美发沐浴等服务场所的艾滋病防治的日常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

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社团组织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系统和工作网络的优势,在不同人群中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依法加强监管,落实干预措施

区卫生局和血站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血液管理,坚持自愿无偿献血制度,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提高无偿献血率。血站必须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艾滋病、梅毒等病原学检测,检测呈阳性的,严禁使用,以杜绝艾滋病经血液途径传播。区卫生局要依法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消毒和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经常性监督检查,特别要加强对社会办医、个体医疗机构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

医疗机构要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节约、安全地使用血液资源,严格执行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临床用血,提高成分用血比例,推广和倡导自身输血。同时,要加强血库管理,建立严格的血库管理工作制度,要将临床用血安全的有关指标列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的内容。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做好介入性诊断、治疗器械和实验室用具消毒工作。要严格执行《*市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用后毁形、消毒和回收工作,防止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要做好治疗艾滋病药品、生物制品、血液制品、诊断试剂、生物材料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审查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器等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制造行为。

区公安分局要加大对吸毒贩毒、、非法采供血行为的查处力度,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对宾馆饭店、咖啡馆、酒吧茶座、歌舞娱乐、美容美发、桑拿浴室、按摩足浴、游泳场(馆)等公共场所相关人员的行为干预工作。

区人口计生委和区卫生局要利用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预防保健三级网络,推广正确使用安全套策略,在镇(街道)、社区、娱乐场所等地设立安全套自动售货机。

区卫生局、区妇联和区人口计生委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在加强孕产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产后保健及婴儿保健的基础上,建立综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检测、治疗及关怀服务体系,探索符合实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模式,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各医疗卫生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对医疗卫生人员和有关职业暴露人员进行培训,对有关职业易感环节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医疗卫生人员及有关职业暴露人员因不规范操作、管理不善而感染艾滋病。要实行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发生职业暴露后,必须迅速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四)加强疫情监测,规范疫情报告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艾滋病疫情的监测,开展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力求准确掌握*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量、疫情变化、阶段性情况和流行趋势。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等部门要联合开展全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基线调查,开展主动监测,对监管场所内的吸毒、、人员和性病患者实施HiV检测;卫生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配置自愿咨询检测点,实施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各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要做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发现工作。

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上报本辖区艾滋病疫情。对于隐瞒、缓报、谎报疫情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强病人和感染者管理,落实减免政策

根据卫生部《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的通知》要求,采取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与家庭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实行轻症病人分散随诊、上门服务,重症病人入住定点医院治疗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实施对感染者和病人咨询、医学访视、就医指导、医疗服务和家庭护理等工作,医疗机构负责做好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医学随访工作。属被拘留、劳改、劳教和羁押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应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实行相对集中管理。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四免一关怀”(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免费抗病毒治疗、免费阻断母婴传播、艾滋孤儿免费上学,关怀救助艾滋病家庭)政策,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实施社会关爱,消除歧视和社会恐慌,营造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对恶意传播艾滋病的感染者或病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防治能力

要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推动性病门诊规范化建设和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改善防治工作条件,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设,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区卫生局作为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主导意识,积极为政府当好助手和参谋,加强队伍建设,把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热爱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充实到防治队伍中来,积极开展培养、培训工作,在全区建立起一支集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检验检测和临床医护为一体的专业防治队伍,切实提高*区在艾滋病预防控制、检验检测和医疗救治等方面的能力。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禁毒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我乡禁毒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做好禁毒与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随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和艾滋病流行蔓延的态势,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乡党委和政府对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极为重视,建立健全了禁毒和防治艾滋病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明确了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工作措施。近年来,我乡积极组织宣传、广电、科技、教育、计生、卫生、派出、防保等人员开展了大规模的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取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宣传形式单一,宣传教育不够广泛深入,与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仍然十分艰巨。因此,我们要认清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的治本之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宣传工作的高度、深度和力度上下功夫,切实把全乡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绩。

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扎实开展全民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

根据各级党委和政府关于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好《xx县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年)》和《xx县防治艾滋病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关于打好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斗的重要批示精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投入到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中来,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二)总体目标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县党委、政府的要求,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更加广泛、深入和持久地开展全民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及相关的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及宣传,在人民群众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同时,反对社会歧视,倡导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民预防知识和防治艾滋病知识晓率,到**年底,达到×××。到**年底,达到×××以上。使群众防治艾滋病的常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明显增强。

(三)工作原则

1、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大力开展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

2、坚持经常性与重要时段集中性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活动。

3、对一般人群以普及知识为主,对高危人群以结合干预措施的宣传教育为主。

4、重点好做农村和青少年、妇女及流动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5、认真把握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政策性。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1、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广泛宣传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知识

乡微波站要在“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6·14”国际献血日、“10·1”《献血法》纪念日前后每天播出不少于一次的禁毒、防治艾滋病和献血的相关知识,在每年6月科技宣传活动周中,进行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材料的发放及相关知识的宣传。

2、加强培训,充分发挥宣传教育骨干的作用

乡分管宣传副书记、宣传委员、防保站站长、文化站站长要负责完成乡、村、组三级宣传骨干的培训工作。针对辖区居民和流动人口现状,各村委会设立×××名宣传员,由计生宣传员兼任,宣传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以各种形式做好辖区的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并负责做好宣传资料的发放和张贴工作。

3、加强对农村人群的宣传,充分发挥基层宣传网的作用

计生、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在开展部门的工作中,利用工作之便,做好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工作,提供适合农村人口的知识手册和宣传材料,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宣传服务工作。在街天,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禁毒与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4、继续加强学校的宣传教育工作

将预防教育和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学要对新生发放禁毒和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材料,每学年开设禁毒和预防艾滋病专题知识讲座不少于×××次,无偿献血知识讲座不少于×××次;小学高年级段在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入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内容;全乡各中小学校学生“五知晓”知晓率、防治艾滋病及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要达到×××;学校负责安排学生向其家庭成员进行预防知识和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各学校要组织开展好“中小学生宣传教育活动”、“不让进我家活动”,努力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的目标”。

5、针对青少年、妇女、流动人口、高危人群和脆弱人群的特点,深入细致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计生、卫生等部门要结合自身特点,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发挥群众工作系统的优势,抓好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并配合相应的干预措施。妇女要将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知识列为“女性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预防艾滋病,健康便宜人”行动为载体,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对广大妇女特别是年轻女性和具有高危行为的妇女进行宣传教育。计生部门要结合生殖健康教育,发放预防和防治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资料及健康手册,设立相关知识宣传栏。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落到实处

(一)切实加强领导

乡防治艾滋病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全乡防治艾滋病工作。按照县级防治艾滋病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制订工作计划,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把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抓出实效。

(二)发动社会参与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篇9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

各区(县)政府负责本辖区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定预防控制规划。社区委员会应当加强本辖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机构应当将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作为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宣传咨询、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促进社区居民的卫生健康活动。

卫生、公安、司法、民政、宗教、旅游、外贸、劳动、人事、财政、教育、文明办、计生委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团体必须按照《办法》的要求各负其责、协同配合、齐抓共管。要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和考核机制,定期对重点部门落实艾滋病、性病防治职责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与市级综合目标挂钩。

二、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

各单位、各部门特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负责对本系统的联系人群进行宣传教育。要特别注重对青少年进行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教育,要增强宣传教育的广泛性、有效性。

市属新闻单位要用维、汉两种语言文字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推广无偿献血进行宣传,不断提高宣传质量,扩大覆盖面。

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应将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无偿献血知识作为创建文明社区和文明单位标准之一,引导和组织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教育部门要在全市各中学推广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把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各职业培训机构要对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开设专题讲座。

公安、司法、民政、交通等部门要在救助、收容教育、戒毒、劳教和服刑人员中采取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措施和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并对流动人口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

卫生部门要通过医疗机构对就诊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并为全市开展宣传教育提供宣传材料、业务指导和师资力量。

三、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艾滋病、性病的危害

(一)宾馆、公共洗浴场所、游泳池、美容美发店、歌舞厅等服务、娱乐场所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使用的物品,应当为一次性使用物品,确需使用非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前应当严格消毒,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方可提供顾客。

上述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应当接受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培训,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应包括梅毒和艾滋病,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二)大力提倡与推广使用安全套,完善营销机制。在全市提供住宿和娱乐服务的场所逐步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在车站、机场、旅游区等流动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逐步配备安全套发售装置,实行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免费发放为辅的办法。有条件的宾馆或服务场所经营者可将安全套作为一次性洗浴用品免费配置或有偿提供。

(三)针对吸毒人群,可开展以家庭为基础减少危害干预和推行针具交换干预工作。在吸毒人员较集中的社区及其医疗机构内设立针具交换点,免费提供清洁针具,也可招募志愿者在社区发放针具。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待成熟后推广。另外,在公安和卫生部门的严格控制和管理下,提倡药物维持治疗。

四、加强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的管理,防止医源性传播

要大力推行无偿献血工作,严厉打击违法采集血液和原料血浆行为。市血液中心及下属血液制品生产部门要加强血源管理,认真做好献血人员艾滋病的监测工作,确保血液与血液制品的安全,杜绝因献血和输血造成的艾滋病传播。

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艾滋病的医源性传播。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机构和公共服务场所的监督执法力度,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责任者,依法严肃查处。

五、规范性病诊疗市场,减少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从事艾滋病、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及职业人员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及《**市整顿性病诊疗市场技术与执业标准》取得相应的资质和执业资格。卫生行政部门继续对性病专科门诊进行专项治理,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和医务人员持证上岗,逐步规范性病诊疗市场,控制性病的快速增长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六、开展艾滋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

为艾滋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是各级医疗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决杜绝推诿艾滋病病人就诊的现象,不得将感染者或病人的姓名、住址、病史等有关情况公布或传播。要逐步建立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预防、治疗和护理体系,积极开展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关怀项目,动员全社会努力营造关心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社会氛围。

七、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体系和疫情报告系统

要不断完善艾滋病监测系统,改善监测设备和技术条件,扩大监测范围,为科学制定艾滋病防治对策和评价效果提供依据。医疗机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疑似艾滋病和性病病人及时报告。

八、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队伍建设和知识技能培训

要重视艾滋病、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少数民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积极开展医疗卫生人员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和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临床护理、检测检验、采供血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热爱本职工作的专业防治队伍。

九、制定和完善艾滋病、性病防治的相关政策

加快研究和制定高危人群的干预政策,适时制定与防治工作相适宜的地方性法规,确保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篇10

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150名HiV确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阳性孕产妇进行追踪随访管理,对其住院分娩的153名(3例双胎)婴幼儿进行规范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采取人工喂养措施,并对其中83名婴儿进行了Dna、pCR检测和HiV抗体检测。结果:153名婴儿中有5名感染了HiV病毒,到目前为止我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暂时3.26%。结论:提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使大量儿童免除了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关键词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效果追踪随访

我国在艾滋病感染的儿童中,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减少儿童发生aiDS的重要措施,为了解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效果,提供更好的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减少艾滋病在母婴间传播,2003年12月~2011年12月开展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追踪随访管理观察。

资料与方法

住院分娩的HiV阳性产妇150例,及住院分娩的婴儿153例(双胎3例)。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提供孕产期及产后保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服务,对感染的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幼儿进行定期(每月)追踪随访管理观察,并完成相应时期的随访和检查记录。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①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孕期艾滋病病毒通过宫内、产时产道、产后母乳传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阳性孕产妇及其分娩婴儿,按照“全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在孕期、分娩期、产后规范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1]。2003~2005年采用临产时单一方案nVp服药46例(感染4例,感染率8.89%),2006~2011年根据项目方案要求,孕28周开始服aZt+nVp方案25例(感染1例,感染率4%),三联方案服药79例无感染(其中CD4<350个服aZt+3tC+D4t3例,aZt+3tC+nVp27例,CD4>350个服aZt+3tC+eFV42例,aZt+3tC+LpV/r7例)。平均感染率3.26%。②安全分娩:150例阳性孕产妇均采取住院分娩,其中急诊剖宫产25例(感染2例),择期剖宫产87例,(感染2例)顺产38例,(感染1例),产时尽量避免会阴侧切术、人工破膜、产钳、胎头吸引器助产、宫内胎儿头皮电极监测等损伤性操作。③阳性孕产妇妊娠分娩孕周:早产(孕34~36周)9例(6%),足月产(37~41周)141例(94%)。③婴儿性别: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153例,其中男102例(66.67%),女51例(33.33%),出生体重1650~4000g,平均体重2721g,随访时间出生至产后18个月。④婴儿人工喂养:HiV感染阳性孕产妇所分娩的婴儿153例,在出生后坚持人工喂养151例(98.69%),母乳喂养2例(1.31%)。153例婴儿随访至18个月出现婴儿营养不良1例(0.65%)。⑤父母HiV检测情况:150例阳性产妇丈夫HiV检测147例,其中阳性丈夫88例(58.67%),阴性丈夫59例(39.33%),未检丈夫3例(2%)。

随访方法:①孕产妇:从初筛或确诊HiV阳性开始对阳性孕产妇进行全程管理,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严密观察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对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临近预产期入院后按照项目方案进行择期剖宫产或顺产[2]。对临产入院初筛HiV阳性者通过咨询后即时进行艾滋病母婴阻断服务,经确诊后进行全程管理。②婴幼儿:对感染的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幼儿153例进行定期(每个月)追踪随访观察,提供人工喂养咨询和儿童营养指导,监测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分别在产后12~18个月内进行全程管理随访,并完成相应时期的随访和检查记录。

结果

阳性孕产妇:150例阳性孕产妇中产后6个月死于肝癌1例,CD4<350个已进行抗病毒治疗78例,CD4检测>350个未进行抗病毒治疗72例(正在追踪随访观察中)。

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对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153例,在婴儿出生后2~6个月分别采集干血斑血样本(pCR)、病毒载量(Rna)进行早期诊断83例,在12~18个月再次进行HiV抗体筛查和确认检测,确定婴幼儿感染状态。检测结果148例为阴性。5例为阳性,母婴传播率3.26%。追踪随访检测率100%。

讨论

自愿咨询: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前咨询工作相当重要,工作要做到位,当产前检查初筛HiV阳性结果告知时,首先要和阳性孕产妇建立和谐的朋友关系,让她们相信自己,讲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及电话号码,以便为今后追踪随访管理工作创造条件,同时应当向阳性孕产妇详细宣传艾滋病病毒感染对家庭、对社会、对个人、对婴儿的危害,进行艾滋病母婴阻断服务能有效降低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等,为确诊阳性结果告知打下坚实基础。

结果告知及性伴教育:在初筛阳性结果告知的基础上,做好确诊阳性结果告知工作,将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如何预防的信息传递给她们,提高她们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帮助她们建立健康安全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告知丈夫阳性结果的勇气和信心(特别是阴性丈夫)让丈夫了解、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接受并支持艾滋病母婴阻断服务工作,使阳性孕产妇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自愿的接受艾滋病母婴阻断服务工作。

关爱与支持:向感染HiV阳性孕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解答她们经常遇到的有关感染及生殖健康的问题,使她们能够并且愿意接受艾滋病母婴阻断干预措施和其他抗病毒治疗[3]。用自己的真情,从精神上、心理上、生活上给她们一些关爱和支持。让她们对医务人员产生一种依赖,有问题能够主动跟医务人员联系,完成整个跟踪随访管理工作。

通过医院8年来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管理工作,医务工作者深深的体会到,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是一项新的、复杂的、高风险、高技术性的工作,它涉及到人的心理、生理、伦理道德、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4],管理人员需要具有较强较广的专业技术水平、丰富的社会综合知识和较强的责任心,并且应该有勇于献身的精神,才能把项目工作做得更好,才能把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到最低点。

参考文献

1全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修定本).

2王临红.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传播时期及干预效果研究.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0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