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的格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7:23

通知的格式篇1

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

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通知的主要内容。?

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

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

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写通知一般采用条款式行文,可以简明扼要,使被通知者能一目了然,便于遵照执行。

通知范文一

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强机关值班、加强机关安全

保卫工作的通知

办发〔XX〕45号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部、委、局、办、中心:

时至年底,全县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加,治安形势比较严峻。加强值班工作,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县一些单位和乡镇在机关值班和安全保卫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单位平时不安排值班,公休日、节假日期间更是无人在岗,值班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单位领导不带班,只有一般工作人员守摊子;还有的单位连值班室、值班电话都没有设立,有些单位和乡镇安全保卫工作制度不落实,管理松懈,导致发生入室盗窃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值班、做好机关安全保卫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通知的格式篇2

通知的格式

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

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通知的主要内容。?

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

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

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写通知一般采用条款式行文,可以简明扼要,使被通知者能一目了然,便于遵照执行。

通知的范文一

学校教务处工作的同志:

根据昨天学校教务会议精神,定于8月24日下午2时30分在法学院办公室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和落实20xx级新生教学计划,任课教师情况等有关问题。希望做好会前准备并请准时出席。

XXXX大学法学院(章)

20xx年x月x日

通知的范文二

北京积水潭医院关于的通知各科室:。北京积水潭医院二五年x月x日例文(指示性通知)国务院关于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的通知国发(19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证券交易市场有了很大发展,证券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证券交易印花税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为进一步规范证券交易市场,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合配比例,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国务院决定,自19xx年1日1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由现行的中央与地方各50%,调整为中央80%、地方20%。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继续做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征收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xx年x月x日

通知的范文三

各办事处、村、镇直部门、企事业单位:

汛期将至,为做好今年夏季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排除一切安全隐患,确保我镇人民群众财产及生命安全,根据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的统一部署和市安委会《邹城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

于认真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邹安字[20xx]9号)要求,现将我镇夏季汛期安全生产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强化领导,切实增强做好夏季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夏季汛期安全生产,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平安北宿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这一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这主的思想,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防灾救灾措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要立足于防大汛,救大灾,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充分,更扎实,确保汛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全面做好汛期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1、安监办、派出所、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和运输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运输烟花爆竹的行为,要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对存有重大火险隐患的,要责令其整改,凡整改不合格的,特别是个别无证、非法加油点要坚决停产整顿停止经营。

2、水利、交通这、农路、农机、城建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协调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道路、水路安全整治,加快白马河各险工段工程的施工,加强运煤船只以及船舶责任制的落实,及时严肃查处违章行为;要加强对西故塌陷区旅游景点的安全管理,设立警示牌,禁止游泳。

3、安监办、土管所、工商对非煤矿山、企业用电以及消防设施、安全生产生产制度的建立等环节反复进行检查。

4、村镇办、建筑企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施工现场管理,采取防滑、防止高空坠落、触电事故发生。

5、安监办、教办要对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对危房采取改造措施,同时强化对校园内水、电、汽及体育运动器材的监控检查,以及加强对学生在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对组织的种类集体活动,要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6、各办事处、村要切实加强安全防范,将防火、防汛、防融电、防交通事故作为重点。特别是高压线路下清理树木的问题。这几次大风和雷雨,线下的树木已造成几个村停电,安全隐患已以显示出来,望各村继续加大清理工作;各村街两侧柴草垛要全部移至村外,防止火烧连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各矸石山所属煤矿及承包矸石山的村庄要切实加强汛期期间对矸石山的安全管理。汛期来临,矸石山随时都会有塌方、泥石流的危险,这将严重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8、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火种、火源的控制,做好电气设备、锅炉、压力容器、起重等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严防事故发生。

三、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安全生产专项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各专项整治牵头部门要对照年初下发的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按照既定工作方案和目标要求,加大对重点隐患的整治力度,对易出事故的危险源,隐患部位采取强有力

的整改和防治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狠抓隐患的排查整改,及时把事故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汛期期间,镇安委会将组织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对重点领域和行业进行督查。

通知的格式篇3

关于加强机关值班、加强机关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办发〔2017〕**号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部、委、局、办、中心:

时至年底,全县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加,治安形势比较严峻。加强值班工作,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县一些单位和乡镇在机关值班和安全保卫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单位平时不安排值班,公休日、节假日期间更是无人在岗,值班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单位领导不带班,只有一般工作人员守摊子;还有的单位连值班室、值班电话都没有设立,有些单位和乡镇安全保卫工作制度不落实,管理松懈,导致发生入室盗窃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值班、做好机关安全保卫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机关值班和安全保卫工作是各级机关搞好自身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机关工作秩序、保持上下联系畅通的必要保证,也关系到整体工作的大局。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机关值班和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摆上重要位置,认真研究和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督促检查。该投资的要舍得投资,经费缺乏的要增加经费,人员不足的要配齐配强。特别是对全体机关干部,要切实加强机关安全教育,牢固树立维护稳定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坚决克服各种麻痹松懈倾向,坚定维护机关良好秩序和稳定局面。

二、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完善制度。做好机关值班和安全保卫工作,必须配备好值班和安全保卫人员,认真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和检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防范机制。结合当前实际,全县各级机关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认真落实机关值班制度。县直机关和各乡镇机关要坚持实行常年值班制度,确保每天24小时不间断有人值班,并要由一名班子成员带班。没有值班室、值班电话的要抓紧设立。对值班期间发生的重要情况和重大事件,要按照有关规定迅速上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二是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机关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凡是有机关大院的单位,都要确定专门的安全保卫人员,配齐配好必需的工作生活设施,加强巡逻,严明责任。特别是重点部门、要害部位要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

三、强化监督检查,严肃追究责任。从现在起,无论是上班期间,还是公休日、节假日,县委、县政府将对值班和安全保卫工作采取电话检查、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定期不定期地督查。电话查岗时无人接听,一律视为无人值班;现场检查时要求值班人员在岗,各项制度健全。对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按时值班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因误岗、漏岗、工作失误导致出现失盗失火、财物损坏、人身伤害事件的,将按照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与主要领导的责任。

中共**县委办公室

通知的格式篇4

全市开展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以来,各区、县仲裁委员会所使用的仲裁文书表格各有不同,不够规范、严谨。为加强仲裁工作规范化建设,在广泛征求各区、县仲裁干部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的仲裁文书表格进行了修改,并根据需要重新设制了一些文书表格。现将冠以“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文书表格发给你们,请你们依照表格式样,印制冠以本区、县仲裁委员会名称的文书表格,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意见,请函告我们。如需变更文书表格的内容,需上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

  |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调解)卷宗            |

  |-------------------------------|

  |                    年度(    )劳裁字第    号                |

  |-------------------------------|

  |案        由  |                                              |

  |-------------------------------|

  |    |申  |                                                  |

  |当  |诉  |                                                  |

  |    |人  |                                                  |

  |事  |--|-------------------------|

  |    |被  |                                                  |

  |人  |诉  |                                                  |

  |    |人  |                                                  |

  |-----|-------------------------|

  |承  办  人|                                |书记员|        |

  |-------------------------------|

  |收案|                      |结案|                          |

  |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日期|                      |日期|                          |

  |--|----------------------------|

  |处理|                                                        |

  |    |                                                        |

  |结果|                                                        |

  |--|----------------------------|

  |归档|                      |归档|                          |

  |    |        年    月    日|    |                          |

  |日期|                      |号数|                          |

  |-------------------------------|

  |      年      卷                    |    本卷共    张        |

  ---------------------------------

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申诉通知书年    月    日你(单位)送来的仲裁申请书已收悉,经审查不符合规定的受理条件,本委决定不予受理,主要理由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此通知

                                           年    月    日

             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案件立案审批表

   ---------------------------------

  |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调解)卷宗            |

  |-------------------------------|

  |                    年度(    )劳裁字第    号                |

  |-------------------------------|

  |案        由  |                                              |

  |-------------------------------|

  |    |申  |                                                  |

通知的格式篇5

关键词通货膨胀知觉;差别阈限;损失规避:可得性启发式;锚定和调整启发式

分类号B849:C91

1引言

通货膨胀知觉(perceptionofinflation,简称通胀知觉)是个体对整体物价变化的主观体验(HubeL2011)。心理学者把通胀知觉看作经济领域中的一种特定的认知任务(Ranyard,missier,Bonini,Duxbury&Summers,2008,),这个任务需要个体对过去和现在的经济信息进行整合(thaler,1999)。而个体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且长期追踪物价又相当复杂,因此个体的通胀知觉往往与官方统计的通胀率有差别。

通胀知觉是经济行为中的普遍现象,它对个体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影响重大。首先,个体对通胀的高估或低估将导致其经济行为(如消费、储蓄、信贷和投资等)的非理性,进而造成宏观经济(如物价和工资的变化趋势等)的扭曲发展;其次,若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法准确地评估通胀的真实水平,则会降低其价格判断能力,从而降低价格体系配置资源的效率;再次,如果公众的通胀知觉普遍存在偏差,那么将导致那些基于Cpi所制定的货币政策的公信力遭到质疑。因此,通胀知觉研究引人关注。

早在30年前,Jonung(1981)就对通胀知觉进行了探索,随后在心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等不同领域得以拓展。心理学者主要关注通胀知觉的心理机制,特别是其认知加工模式。例如,Huber(2011)把通胀知觉的认知过程划分为体验和整合两个阶段。Christandl和Fetchenhauerf20091证实了外行与专家通胀知觉认知模式的不同。经济学者主要关注通胀知觉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和经济福利等方面的影响。例如,欧元区各成员国央行所作的研究发现,欧元转换所引发的高通胀知觉导致各成员国物价和工资异常变化(aucremanne,Collin,&Dhyne,2007)、价格调节机制迟钝以及公民经济福利下降。市场营销学者主要关注通胀知觉与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有研究发现高通胀知觉将减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开支(angelini&Lippi,2006;Gaiotti&Lippi,2005)。相反,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又会影响其通胀知觉,那些将大部分支出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往往对通胀的感受更加强烈(Bates&Gabor,1986)。

事实上,近些年有不少心理学者就通胀知觉是什么、其认知加工模式是什么以及有哪些因素对其产生影响等问题做了不少研究。未来不仅可以进一步探讨通胀知觉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还可以对通胀知觉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并制定出具有较高生态效度的通胀知觉指标,从而为深入研究通胀知觉和缓解我国当前较为严峻的通胀状况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借鉴。

2通货膨胀知觉的认知机制

长期以来并没有研究者对通胀知觉的认知机制作出系统的阐述,直至近期Huber(2011)首度将通胀知觉的认知过程划分成两个阶段:体验阶段,即一个在购买活动中连续不断地体验价格变化的阶段;整合阶段,即一个将所体验到的价格信息整合成一个对整体物价变化的估计阶段。应该说,Huber对通胀知觉的认知过程的划分是合理的,但是该模型过于笼统,并没有明确地阐述以上两阶段的内在心理机制。因此,本文试图对以往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完善Huber所提出的理论模型。

实际上,体验阶段主要涉及到个体对价格变化的感受性和价格记忆,整合阶段主要涉及到可得性启发式以及锚定和调整启发式。其认知路径如图1所示。

在体验阶段,个体首先要将商品当前价格与其参考价格进行比较,若二者之间的差异超过了价格的差别阈限,则个体能够感受到价格的变化,且若价格变化的方向是正向的,即价格上涨,则个体对其的感受性会在损失规避的作用下被放大,然后个体再形成价格记忆。在整合阶段,个体首先会利用可得性启发式将记忆中各种商品在某一时期的价格提取出来,然后再通过锚定和调整启发式完成对通胀的估计,最终形成通胀知觉。具体分析如下:

2.1个体对价格变化的感受性

2.1.1参考价格

要想理解个体对价格变化的感受性首先要明确用来评估价格是否发生变化的参照标准,即参考价格。mazumdar,Raj和Sinha(2005)认为参考价格与Helson(1964)所提出的“适应水平理论”(adaption-leveltheory)存在着本质上的联系。适应水平理论是指个体在评估一个新异刺激时,往往会把新异刺激与其根据先前经验所产生的预期水平(即参照点)进行比较。例如,当让多名被试分别举起轻重不一的物体时,他们会根据各自的举重经验形成相应的参照点,并通过与参照点的比较来评估随后举起物体的轻重。实际上。参考价格就是个体根据先前的价格体验所产生的预期价格,个体在评估价格变化时以其为参照点。

虽然参考价格是一个参照点,但是并不等于它是一个点值。实际上,它还可能是一个区间值。monroe(1971)通过研究消费者对各类商品的购买行为发现,消费者对那些经常购买的商品均有一个可接受价格区间,并且在购物时会以该价格区间为参照点:若所购商品的价格高于可接受价格区间的上限,则将其视为价格上涨;若所购商品的价格低于可接受价格区间的下限,则将其视为价格下降。此外,Janiszewski和Lichtenstein(1999)还指出可接受价格区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情境因素能够对其进行调整。例如,当某人从一个消费水平较低的城市搬到一个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生活,他则会自发地上调可接受价格区间的上限以适应当地的消费水平。

2.1.2差别阈限

个体对价格变化的感知与其对物理刺激变化的感知类似,个体能否察觉到价格的变化取决于价格变化幅度与价格差别阈限之间的关系。monroe(1971,1973)认为只有当价格变化幅度超过价格差别阈限时,个体才能够察觉到价格变化。

由于参考价格既可能是一个具体值又可能是一个价格区间,因此应该分别对其进行解释。

当参考价格是一个具体值时,差别阈限较易确定。张结海(2000)的研究发现,在12.01元~500.00元的价格范围内,只有当商品的价格变化率超过10%时,个体才能够察觉到它的变化。价格的差别阈限大体上符合韦伯定律,韦伯系数在0.10左右。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在上述价格范围内,如果每种商品价格的涨幅均不超过10%,那么个体应该知觉不到通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因此,张结海推断个体对物价变化的知觉是一个累加过程,即发生价格变化的商品越多则价格的差别阈限越低。

当参考价格是一个价格区间时,差别阈限较难确定。这是因为(1)可接受价格区间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个体往往不愿意上调可接受价格区间的上限,更倾向于下调可接受价格区间的下限:较低的价格只要出现一次,个体就会做出下调反应;较高的价格则要反复出现多次,个体才有可能做出上调反应(Janiszewski&Lichtenstein,1999)。(2)Qian和Brown(2005)认为可接受价格区间内各具体价格会因其与目标价格(商品当前价格)距离的远近被赋予不同的权重,而这无疑会增加确定差别阈限的难度。(3)Danziger和Segev(2006)的研究发现,只有当个体所体验到的价格变化具有时序性时才会影响个体对价格变化的感受性。这意味着,在一时间段内,只有价格连续上涨才会被视作真正的上涨,否则会被视作在可接受价格区间内的正常波动。

2.1.3损失规避

损失规避(10SSaversion)是指个体在面对等量的损失和收益时往往认为损失所带来的痛苦感大于收益所带来的愉悦感,即二者的感受性不对称(Kahneman&tversky,1979)。个体因受损失规避影响会放大其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性。Brachinger(2008)的研究发现,当所购商品的价格高于其参考价格时,消费者会将其视为损失。而损失会给个体带来更加强烈的心理感受,所以价格上涨更易引起个体的注意并被个体所牢记。因此,个体在评估通胀时更易回忆出令其感受深刻的物价变化状况(物价上涨),而这将歪曲其对通胀的评估(Jungermann,Brachinger,Belting,Grinberg,&Zacharias,2007)。

2.2个体对价格的记忆

在探讨通胀和通胀知觉的关系时,人们不禁会疑问:消费者究竟对商品过去的价格有多少了解。许多研究者发现,人们对商品过去价格的记忆往往并不准确(cestari,DelGiovane,&Rossi-arnaud,2007;DelGiovane,Fabiani&Sabbatini,2008,),常常高估一年之中商品的价格,低估若干年前商品的价格(Bates&Gabor,1986;Kemp,1987)。

造成人们对商品过去价格记忆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Kemp(1987)所提出的“回溯干扰原理”(theprincipleofretroactiveinterference)认为,人们对商品过去价格的回忆会受到人们对商品近期价格熟悉程度的影响,即某一商品近期的价格能够干扰、甚至替代记忆中该商品过去的价格。其二,Kemp和willets(1996)的研究发现,记忆中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相似程度大大超出了现实中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相似程度。这意味着各种商品过去的价格很可能以一种集合的形式存储,因而一些商品过去的价格会对另一些商品过去价格的回忆产生影响。其三,Kemp(1999)认为由于商品过去的价格很难被直接提取出来,因此人们对商品过去价格的回忆可能会基于一个联想过程,但通过联想所获得的结果容易出现偏差。例如,当让个体无法回忆出2010年的猪肉价格时,他可能会根据其记忆中2010年的牛肉价格以及通常情况下牛肉与猪肉的价格差来估计2010年的猪肉价格(即2010猪肉价格=2010牛肉价格±牛肉与猪肉的价格差)。很明显,由于个体所回忆出的2010年的牛肉价格未必准确,再加上牛肉与猪肉的价格差纯粹是个体的主观体验,因此基于联想所获得的2010年的猪肉价格可能并不准确。

2.3可得性启发式

个体对通胀的评估会涉及到可得性启发式(availabilityheuristic)(tversky&Kahneman,1974),所谓可得性启发式就是指个体往往会凭借容易想到的例子或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事件对某一类事物的发生频率或某一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评估。例如,某人可能会根据亲戚朋友患心脏病的遭遇来评估中年人患心脏病风险的大小。

就通胀知觉而言,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影响价格变化信息的可得性:最近一次购买价格、价格变化频率、价格变化幅度和价格变化方向(Ranyardetal.,2008)。许多研究发现,在日常消费品价格高频上涨而耐用消费品价格保持稳定的时期,消费者会高估同期的通胀水平;在日常消费品价格保持稳定而耐用性消费品价格高频上涨的时期,消费者并不会高估同期的通胀水平(DelGiovane&Sabbatini,2006;Huber,2007,2011)。结合上述观点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1)消费者对日常消费品的购买频率更高,它们的价格变化更容易被消费者发现;(2)日常消费品最近一次价格变化距上一次价格变化的时间间隔短;(3)损失规避放大了个体对价格上涨的感受性。

此外,Delmissier,Ranyard和pietroni(2008)通过两个启动实验直接证明了可得性启发式对通胀知觉的影响。在实验一中,他们首先要求两组参与者分别对“价格上涨组”和“价格下降组”商品的价格变化状况作出评估,然后再要求两组参与者分别对同期的通胀作出评估。结果发现,“价格上涨组”的参与者对通胀表现出高估,“价格下降组”的参与者对通胀表现出低估。这正如可得性假设所预测的那样,启动任务使随后进行的通胀评估任务出现了偏差,即发生了同化效应。在实验二中,他们首先要求两组参与者分别对“高频购买组”和“低频购买组”商品的购买频率作出评估,然后再要求两组参与者分别对同期的通胀作出评估。结果发现,“高频购买组”的参与者对通胀表现出高估,“低频购买组”的参与者对通胀表现出低估。也就是说,实验二再一次验证了可得性启发式对通胀知觉的同化效应。

总之,个体在利用可得性启发式来评估通胀时其认知努力程度有限,因此个体的通胀知觉常常存在偏差。

2.4锚定和调整启发式

在整合阶段,个体往往凭借锚定和调整启发式(anchoring&adjustmentheuristic)来量化其对通胀的评估。锚定和调整启发式是指个体在估计某一数值时,往往以某一初始值,或者说“锚”为参照点,然后不断地对其进行调整,最终作出估计(tversky&Kahneman,1974)。就“锚”而言,根据锚值的来源可以将其划分为外部锚(experimenter-providedanchors)和自发锚(self-generatedanchors)。外部锚就是由别人直接提供的初始值,自发锚就是个体根据自身经验及获得的信息线索自发产生的初始值(epley&Gilovich,2001;李斌,徐富明,王伟,邓子鹃,张军伟,2010)。

事实上,当个体评估某一时期的通胀时,正是以其记忆中价格信息的处理结果为自发锚,然后反复地对其进行调整,最终获得通胀的估计值(BruinedeBruin,VanderKlaauw,&topa,2011)。例如,让个体估计2011年中国的物价总水平较2010年上涨多少时,个体首先要把记忆中各种商品(如食品、服装和汽油等)在2010年的价格提取出来,然后将其与它们在2011年的价格进行比较,同时在大脑中计算出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变化率,并将该计算结果视作自发锚,随后反复地对自发锚进行调整,最终将令自己满意的调整值视作通胀的估计值。但是个体利用锚定和调整启发式所获得的通胀估计值与根据Cpi计算的通胀率是否一致呢?这颇受质疑。首先个体只能够将部分商品的价格回忆出来且还未必准确,再加上调整通常是不充分的(epley&Gilovich,2006;tversky&Kahneman,1974),因此尽管锚定和调整启发式能够帮助个体在不确定状态下迅速地对通胀作出评估,但是这种评估容易出现偏差。此外,BruinedeBruin等(2011)的研究发现,个体能够认识到自身对通胀的评估存在偏差,所以他们会有意识地将通胀估计值调低一些,但即便是被人为调低后的估计值仍高于实际的通胀率。

3通货膨胀知觉的影响因素

虽然上文所介绍的是通胀知觉的认知机制,但是认知机制中的每一个环节又都是形成通胀知觉的重要心理原因。除上述因素以及性别(Bryan&Venkatu.2001;Jonung,1981)、教育背景(BruinedeBruinetal.,2010;Ddavande,Rohwedder,&willis2008;Leiser&Drori,2005;Lusardi,2008)和收入水平(Fischer,1986;Gamble,2006)等人口统计学因素以外,通胀知觉还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主要包括通货膨胀预期、框架效应、个体对价格公平性的认知、社会放大效应以及货币改革等。

3.1通货膨胀预期

Bates和Gabor(1986)认为个体的通胀预期是决定其通胀知觉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通胀时期,虽然某些商品的价格保持稳定,但是消费者也会错误地认为这些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而这很可能是由通胀预期所导致的(D6hring&mordonu,2007)。

研究者对“后欧元时代”欧元区各国民众所作的研究支持了上述观点。Koskimaki(2005)发现,在芬兰引入欧元之前,约有76%的芬兰群众预期引入欧元将导致物价普涨。相似地,爱尔兰群众也有相同的通胀预期,他们还就此给出了三点理由:第一,卖方将以欧元转换为契机,上调各种商品的售价;第二,物价上涨将被隐藏在欧元过渡过程中;第三,加入欧元区后,爱尔兰的实体经济将受到冲击(Ranyard,Burgoyne,Saldanha,&Routh,2005)。事实证明,在引入欧元之后两国的物价依然保持稳定,但两国公民却体验到了异常强烈的通胀(Duffy&Lunn,2009;Dziuda&mastrobuoni,2009)。

此外,traut-mattausch,Schulz-Hardt,Greitemeyer和Frey(2004)通过实验直接证明了通胀预期对通胀知觉的影响。在实验中,他们让参与者依次查看两份价格已被系统操作过的菜单(首先查看用德国马克标价的老菜单,然后查看用欧元标价的新菜单),旨在诱发较高的通胀预期,然后再让参与者对餐厅食物价格的变化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参与者普遍认为餐厅的食物价格有所上涨,而这无疑与先前所诱发的较高的通胀预期有关。同时traut-mattausch等用“选择性校正结果机制”(selectiveoutcomecorrectionmechanism)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当参与者通过计算的方法来估计价格的变化趋势时,他们很容易发现并纠正那些与其预期相反的错误,但很难发现并纠正那些与其预期相一致的错误。

3.2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framingeffects)是指面对相同的决策任务,逻辑相同但表达方式不同的描述会影响决策者对备择选项的认知,进而导致其作出不同的决策(tversky&Kahneman,1981)。诸多证据表明框架效应会表现在通胀知觉调查之中(BruinedeBruinetali,2011;Yan&toureangaeau,2008)。BruinedeBruin等(2012)发现,在调查公众对过去一年物价变化的感受时,问题表达方式不同则所获得的结果也不同。当使用“inflation”一词时,公众对过去一年物价上涨幅度的评估最低,达7.13%;当使用“pricesyoupay”这一短语时,公众对过去一年物价上涨幅度的评估最高,达9.62%;当使用“pricesingeneral”这一短语时,达9.29%。经统计检验发现,在调查中使用“pricesyoupay”“pricesingeneral”这两个短语时,公众的通胀知觉显著高于在使用“inflation”一词时,并且面对“pricesyoupay”和“priesingeneral”这两个短语,公众的反应没有显著差异。他们认为这是由于“pricesyoupay”和“pricesingeneral”更容易激活公众对物价变化的个人体验,而“inflation”则不然。

3.3对价格公平性的认知

价格公平性是指消费者认为商品的售价高出其成本的合理程度,价格是否公平取决于消费者是否认为商品的售价是合理的、可接受的(xia,monroe,&Cox,2004)。事实上,消费者普遍认为大多数商品的售价是不合理的,大多数商品涨价是不公平的(Bolton,warlop,&alba,2003)。例如,人们普遍认为音乐应该在互联网上免费共享,因此一旦对互联网上的音乐收费,哪怕是很低的费用,他们也会体验到强烈的不公平感;人们普遍认为油价过高是由业界相互勾结所导致的,而不是由市场力量所导致的,因此油价一旦上涨,哪怕涨幅很小,他们也会体验到强烈的不公平感。而这种由价格上涨所带来的不公平感反过来又会放大消费者眼中价格上涨的幅度,进而导致消费者对通胀表现出高估;与之相反,如果消费者认为价格上涨是合理的、可接受的,那么哪怕实际上价格上涨的幅度较大,他们也有可能认为物价仍然保持稳定,甚至有所下降(Driscoll&Holden,2004;Gielissen,Dutilh,&Graafland,2008;maxwell,1995;Vaknin,2006)。由此可见,消费者对价格公平性的认知的确影响其通胀知觉。

3.4社会放大效应

warneryd(1986)认为消费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了解物价变化状况,一种是在连续不断的购买活动中直接体验,另一种是通过口口相传或媒体间接获得。而后者会引起社会放大效应(socialamplificationeffects)(pidgeon,Kasperson,&Slovic,2003),即媒体以及人人之间对负面经济信息的报道和传播将导致个体夸大自身的通胀知觉。

Soroka(2006)对1986至2000年间英国诸项指标(通胀率、失业率、媒体对相关题材的报道情况以及大众观点等)所作的分析发现,媒体对消极经济变化(通胀和失业)的反应更加强烈,且对消极经济指标的报道会影响公众的通胀预期。而公众的通胀预期又会影响其通胀知觉,因此媒体对负面经济信息的放大效应势必会干扰公众的通胀知觉。此外,DelGiovane和Sabbatini(2005)通过分析1997至2003年间两家意大利主流报纸报道通胀的频率和意大利公众通胀知觉之间的关系直接验证了媒体对公众通胀知觉的放大效应,并且他们还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媒体对通胀的报道次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公众的通胀知觉。

3.5货币改革

货币超发是通胀产生的根源,货币改革则是影响通胀知觉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货币面值的变革将影响公众的通胀知觉。例如,1970年英国政府对英镑面值所作的“十进制改革”导致英国公民在随后的几年中持续体验着较为强烈的通胀(Burgoyne,Routh,&ellis,1999)。

另一方面,货币种类的转换也将影响公众的通胀知觉。众所周知,从2002年起,欧元开始普及,与此同时欧元区各成员国公民普遍感受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通胀(Bechtold&Linz,2005)。antonides(2008)通过分析1996-2006年间13个欧洲国家通胀知觉和通胀之间的关系发现,在5个欧元区成员国引入欧元之后,这些国家的平衡通胀知觉指数(balancedperceivedinflation,Bpi)和协调消费物价指数HCpi(harmonizedconsumerpriceindex,HCpi)(它是为了便于比较各国之间通胀而提出的Cpi的标准化版本)之间突然出现了明显的分歧。然而,在那些没有引入欧元的欧洲国家(如英国、瑞典和丹麦)并不存在这种现象(aucremanne,CoUin,&Dhyne,2005;aucrcmanneetal.,2007;Fluch&Stix,2005)。

4总结与展望

通胀知觉越来越引人关注,各学科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当丰硕,但从上述分析中也不难看出,以往研究在如下几个方面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4.1深入探讨通货膨胀知觉的心理机制

就参考价格而言,如果参考价格是一个可接受价格区间且该区间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自发作出调整,那么个体则会根据当前价格是否超出了可接受价格区间的上限和下限来判断它是真正的价格变化还是在该区间内的正常波动。但是个体对可接受价格区间的调整会与其对价格变化的评估发生冲突进而造成对评估的抑制,而隐藏在这一抑制背后的心理机制尚不可知。

就个体对物价信息的记忆而言,有研究者指出并非只有那些能够被回忆出来的价格信息(价格的外显记忆)才是有用的,价格的内隐记忆不仅能够为价格的识别提供感觉基础还能够帮助个体判断新体验到的价格是否处在其预期的变化范围之内(monroe&Lee,1999)。如果价格的内隐记忆具有如此重大的作用,那么个体对价格变化频率和变化幅度的内隐记忆是否也会影响其对物价变化的评估呢?这尚不可知。此外,虽然有研究者指出个体对价格编码的形式主要包括听觉编码、视觉编码和模糊范围编码(Vanhuele&Drbze,2002),但是并没有研究者就个体如何选择具体的编码形式,个体是否会倾向于某种特定的编码形式以及各种编码形式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换等问题作出明确说明并提供有力证据。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通胀知觉的形成过程是自下而上的,通胀预期只是通胀知觉诸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然而,有研究者认为通胀预期直接决定了通胀知觉的形成路径:若个体受到通胀预期的影响,则通胀知觉的形成过程是自上而下的;若个体未受到通胀预期的影响,则通胀知觉的形成过程是自下而上的。因此,明确通胀知觉的形成过程究竟是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的还是两者共同作用的对深入探讨通胀知觉的心理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目前已经有研究者发现了用于解释通胀知觉的来自认知神经机制方面的间接证据,如用于解释损失规避(webeLRangel,wibral,&Falk,2009)、框架效应(高利苹,李纾,时勘,2006)、不确定状态决策(Hsu,Bhatt,adolphs,tranel,&Camerer,2005;Huettel,Song,&mcCarthy,2005)等方面来自eRp和fmRi的证据,但是尚未发现用于解释通胀知觉的来自认知神经机制方面的直接证据。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质。

4.2对通货膨胀知觉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

虽然各国均有学者对本国通胀知觉进行研究,但是鲜有学者对各国通胀知觉进行对比研究,特别是对中西方的比较。由于中西方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在中西方不同的背景下对通胀知觉进行比较具有重大意义。鉴于此,可以对处在相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间(如美国建立市场经济后的30年内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后的30年内)的通胀知觉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两国通胀知觉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两国通胀知觉影响因素的异同;还可以针对某些特殊商品的价格变化状况对不同国家公民通胀知觉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如比较中美两国房价变化状况对中美两国通胀知觉的影响等。

4.3制定本土化的通货膨胀知觉指标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测量通胀知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抽样调查法获得消费者的通胀知觉,另一种是通过实际的物价信息推导出消费者的通胀知觉。

就抽样调查法而言,最具代表性的测量指标是由欧委会在2003年提出的平衡通胀知觉指数(Bpi,),该指数是一个平衡了正向反应(价格上涨)和负向反应(价格不变或下降)之间矛盾的量化结果,其计算公式如下:

Bpi=[(pp+1/2p)-(1/2+mm)]×100其中pp为认为物价大幅度上涨者所占比例、p为认为物价适当上涨者所占比例、m为认为物价保持不变者所占比例、mm为认为物价下降者所占比例(europeanCommission,2003)。实际上,中国目前所采用的就是抽样调查法,但是我国只是单纯的对消费者的通胀知觉状况进行调查并没有对调查结果进行平衡处理以获得一个具有综合代表性和可比性的通胀知觉指标。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鉴Bpi的做法,对我国目前的测量手段进行改进。

就推导法而言,最具代表性的测量指标是由Brachinger(2008)提出的通胀知觉指数(indexofperceivedinflation,ipi,),该指数从购买者的角度出发,把购买行为视为标的物,主要关注商品购买频率和损失规避对购买者通胀知觉的影响,其计算公式如下:

通知的格式篇6

关键词:认知风格;中职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5-12-15

1.认知风格的基本概念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成长中逐渐产生并且不断趋于稳定的对事物认知的能力,教学中的认知风格主要是教师在教授同一知识点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以及认知结构的差异,反映出的不同学生对知识点不同程度的吸收。学习者在认知方面表现出的独特特征以及功能,通常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

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中所反映出的认知风格主要具有两种特征:第一,独特性,个体的思维差异以及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使个体认识独一无二;第二,稳定性,学生的认知风格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这种风格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不会因为外力或者其他原因而改变。

2.中职学生认知风格特性

中职学生和其他同年龄段学生相同,其认知风格在外向型上具有突出的特性,对小组合作学习比较认同,在认识风格中对于知识的感知更倾向于听觉型及动手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这种特性设置课堂教学,将知识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传递。

中职学生在认知风格上还倾向于刺激性较强、非常规的事物,对图片以及视频更加敏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认知风格改革现有的文字授课模式,结合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3.构建认知风格与数学教学相匹配的教学策略

(1)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传统的中职数学教育仍以知识点灌输为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这显然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中职教师应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将学生代入到由教师设立的知识情境中,使学生获得知识。

(2)找准学生的认知缺陷,巧妙设计问题“陷阱”。学生的认知风格往往会受到类似问题的影响,认为数学公式中只要概念相差不大,其计算结果一定相同。这种从整体上分析问题的方式欠缺全面性以及严谨态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缺陷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让学生先通过个人理解得出与实际相异的答案,教师再通过讲解,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计算的结果实则是错误的,使学生加深印象,获得正确的解题方式。例如,函数f(x)=x3+ax2+bx+a2处有极值10,求a,b值。学生经常会产生这样的误解:f(x)=x3+ax2+a2,由题可知f(1)=10,f'=0可得1+a+b+a2=10,3+2a+b=0,得出a=4,b=-11或a=-3,b=3。而本题只有一组解是正确的,事实上a=-3,b=3是错误的答案。教师提出误解答案后,学生积极讨论,并发现问题的所在:即当a=-3,b=3时,f'(x)=3x2-6x+3=3(x-1)2,在x=1时两边同号,不满足f(x)=x3+ax2+bx+a2在x=1处有极值的情况,因此一组答案为误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及时反思自己的错误,获得正确的认识。

(3)小组之间相互合作,以弥补学生的认知差异。在学习中,学生会因为环境或者他人的影响而改变完成任务的结果,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能有效避免因个人见解的差异引起的结果差异。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互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弥补认知差异问题。例如,数学中的坐标分析:过点(-4,-3)画一条直线l,使它与两坐标轴相交并与两轴围城的三角形面积为4,求l的方程。如果是个人来解,就会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实际图形,过程较复杂;而合作学习在得出结果后会寻找简化解法的方法,获得快速、有效的解题思路,使双方获得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解题方式,共同进步。

利用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合理开展中职数学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知识转化率。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设置问题“陷阱”,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总结适合中职学生认知风格的教学策略,进而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通知的格式篇7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4-0082-03

作者简介:黄麒英(1984-),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会计专业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广东广州/511318)

根据我国《会计法》规定,只有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从事会计工作。能否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否从事会计工作的关键。而在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会计专业的中职学生在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中的通过率,是衡量学校教育和学生就业成长的一项重要指标。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是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使用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的题库,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中三门的合格标准都是60分,考生必须同时通过三门考试才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样考试要求对中职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也让中职会计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作为培养会计人才摇篮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应积极探索应对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的有效教学对策,提高中职生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一、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的概述

作为我国会计人员准入资格考试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特点主要是基础性比较强和参加考试人数众多。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是一种根据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优化题库资源、体现信息技术的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利用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来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在传统考试模式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弊端往往是组织难度大、投入成本高、运转周期长等。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无纸化考试的考生试卷独立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实时性、便利性。无纸化考试能够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约考试资源、规范考试管理。因此,实行无纸化考试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的主要特点

(一)考试注重掌握知识点的全面性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模式由传统纸质过渡到无纸化模式,无纸化考试的题库范围每年都在不断扩大,考试内容基本完全覆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中所有知识点。整本书的知识点都有可能考到,甚至是书上看似不是重点的知识点也有可能考到,这使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没有重点。因此要想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必须对整本书都非常熟悉甚至达到理解透彻的程度。这对一个中职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

(二)考试注重考试知识点的实践性

会计这一门学科具有很强实践性,考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知识点理解地更加透彻。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范围的扩大要求考试要更加注重实际业务的操作,这就要求考生要熟练掌握个各个模块的处理流程。

(三)考试注重试题运用上的灵活性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题目相当灵活,考点不仅比较分散而且考得很细,几乎每一章节都有考点,任何一个章节,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可能考到,考生复习起来根本没有重点。如果考试纯碎知识死记硬背考点,难易应付考试。因此考试必须掌握好每个知识点,作答时需要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才能作出正确的答案。

(四)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命题,减少了完全围绕一个知识点出客观题的题量,大部分是通过对章节知识点内容重组后出题。这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试题更加注重章节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和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融会贯通。因此,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知识点的运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在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模式下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无纸化考试的模式起步比较晚

由于传统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理念已根深蒂固,而无纸化考试模式实施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所以很多会计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时候没有完全从传统考试模式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教学的理念还是没有完全转变过来。

(二)教学方法单一,需要根据无纸化考试模式转变教学方法

在传统考试模式下,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辅导中学生和教师都背负考证的压力,整个辅导过程的缺乏自主性带有严重的应试色彩。课堂教学中基本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课后再通过一定练习题达到巩固的效果。在这个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一小部分学习能强,自觉性好的学生来说会起到一定效果,但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最终会使得他们失去兴趣,从而与会计从业资格证失之交臂。

(三)考试不适应无纸化考试的模式

1.考生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不够重视

每年参加考试的考生中,很大一部分考生抱着尝试的心态,平时不看书,认为在考前背一下习题集就能通过。最后考生在参加考试的时候,面对灵活多变的试题,往往是应付不了,通过不了考试。

2.考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部分考生只做题目不看教材,教材从头到尾一遍都没有仔细看过。他们认为看教材既浪费时间,只要把考试专用的习题集做熟就能通过考试,而且在做习题的时候也没有查看教材中的相应内容。第二,部分考生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教材看过一两遍,习题也做过,缺乏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因此,考试时看到题目觉得很熟悉好像做过,但答题时就是不会做,判断不出正确的答案。

3.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受到电脑水平的影响

少数考生因为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较差,从而导致在无纸化上考试中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主要因为考生平时上机操作训练比较少,学生心理历练和操作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考生缺乏必要的准备,等到考试上机操作时心里紧张、手忙脚乱,甚至有的考生把相邻题目答案输错,从而使得考生正常水平得不到有效的发挥,通过率就大大降低了。

4.考试不适应题型的变化,考试更容易失分

《会计基础》题型和传统考试相比较主要是由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组成,删除了填空题和简答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传统考试相比较增加了案例分析,同时删除了填空题和简答题。无纸化模式无论是题型还是题量,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看上去表面上好像降低了难度,实际考点分散了,得分点也分散了,失分的可能性也多了,所以考试难度上也加大了。

四、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改进措施

(一)在会计教学教育中,会计专业教师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会计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涉及概念性、记忆性的知识较多,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传统的“黑板+教材”填鸭式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主体传播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学习形式最终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满堂灌理论知识,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例如:第一,引导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通过生动鲜活的实例去理解会计专业名词。启迪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思维,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第二,在会计课堂教学中尽量多运用多媒体授课。把课本上一些枯燥难以记忆的概念、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重点公式制作成精美的课件,灵活灵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能够从沉闷的应试课堂解脱出来,更容易地理解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第三,在会计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多运用财务软件,在讲解完主要的理论知识后指导学生运用财务软件完成模拟实践训练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会计教学教育中,会计专业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班级中,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好坏相差很大,如果教师以同样的学习目标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生,就会令到成绩本来就不好的学生在学习成绩较大的差距面前,失去自信心,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教师根据本学期中学生的单元测试的成绩和平时学习的表现,把全班的学生分为三个级别。第一个级别是尖子生目标成绩定为80分以上,第二个级别是中等生目标成绩定为75分以上,第三个级别是小部分的后进生目标成绩定为70分以上。这只是短期的目标,等到考证前三个等级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10分,分别就是80分、85分、90分目标,确保考试能顺利通过。

(三)在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对知识点概念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在无纸化考试的模式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在传授知识时,注重提高学生理解试题考核意向的能,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理解解决问题能的提高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应对考试,而且对学生以后的专业自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在会计教学教育中,加强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会计专业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积极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随着会计制度不断更新完善,会计专业课教师应及时与时俱进,坚持学习最新的会计知识,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学习,提高实操技能。学校应该积极引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把教学与生产一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校内仿真教学,校外全真实训,建立“产教结合,双真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构建无纸化操作训练和评价机制

学校应该把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作为设置考试评价的核心。第一,在理论笔试时,着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第二,建立网上检测系统,让学生在平时练习、单元检测时进行无纸化模式的训练。第三,构建考证的试题题库,让学生能够在平时学习、练习、测验中得到参加无纸化考试的经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加考试的自信心,也丰富了学生参加考试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国家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S].2005.

[2]韩雪娜,关绍云.谈无纸化考试[J].教育探索,2009(11).

通知的格式篇8

一、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计算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1)知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公式:变化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或-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幅度)。(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

例如:原商品价值为24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则商品价值量为24/(1+20%)=20元。

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的关系

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无需计算。

3.个别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无需计算。

4.个别劳动生产率和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1)知识:个别劳动生产率和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成正比。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商品数量×(1+或-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幅度)。(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

5.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1)第一步:变化后价格/原价格。

(2)第二步:运用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的知识,得出社会劳动生产率。

例如:变化后价格为10元,变化前价格为15元,10/15=2/3,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原来的3/2倍。

二、商品价格与货币升值贬值、通货膨胀率关系的计算

1.商品价格与货币升值贬值关系的计算

(1)货币贬值。价格计算公式:价格=原价格/(1-货币贬值率)

(2)货币升值。价格计算公式:价格=原价格/(1+货币升值率)

例如:原商品价格为20元,货币贬值20%,则商品价格为20/(1-20%)=25元。

2.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计算

计算公式:现在商品的价格=原价格×(1+通货膨胀率)

例如:原商品价格为20元,通货膨胀率20%,则商品价格为20×(1+20%)=24元。

3.通货膨胀率和贬值幅度的计算

(1)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通货膨胀率=(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2)货币贬值幅度计算公式:货币贬值率=(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

例如:流通中需要货币量为5000亿元,实际发行量为6000亿元,则货币贬值幅度为(6000-5000)/6000=16.67%。

三、汇率变化对价格影响计算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

计算公式:价格=原价格×(1+人民币货币升值率)

2.外币贬值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

计算公式:价格=原价格/(1-外币贬值率)

例如:我国出口商品原价格为20美元,现人民币升值5%,则出口商品价格为20×(1+5%)=21美元。

四、储蓄存款利息计算题

1.存款利息计算公式:本金×存款利率×存款期限

例如:存金为1000元,存款年利率为3.5%,存期2年,则2年后存款本息合计为1000×3.5%×2=70元。

2.通货膨胀对存款实际收益的影响

实际收益率=(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

通知的格式篇9

1997年高校招生语文科《考试说明》在写作部分对应用文的写作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一是“应用文的写作符合格式及行文习惯”;二是规定了应掌握的八种应用文: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

要写好应用文,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符合格式,二是掌握语言特点。

1.关于格式。这八种应用文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行文习惯。试分述之。

(1)书信

①称呼:开头单独成行,顶格书写,后用冒号。称呼用语,要视对方身份及关系恰当而定。②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转行时顶格。一般先写问候语,再写主要内容。谈自己的事情,若内容多,应一事一段分写。若系回信,应先写来信何时收悉,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接下来再说自己的事情。③结尾:一般写表示祝愿或敬意的话,这类用语应视对立身份而定,通常只用“此致”“敬礼”之类。格式一般为:正文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行顶格“敬礼”;也可在正文之后,转行空两格写“此致”,再转一行顶格写“敬礼”。④署名:在正文结尾后的偏右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在名字的下一行右下方写上年、月、日。

(2)启事

①标题:首行正中部位写明“××启事”。②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启事的内容,内容多的,要逐条说明。对于招领启事的有些内容,如物件的数量、特征等不应该写太具体,防止冒领,但联系地点及方法要具体。③署名和日期:正文之后右下方分两行写启事者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及启事日期。

(3)通知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间写“通知”两字,也可根据需要在“通知”前加一些有标示内容的文字,如“紧急通知”、“××(单位)关于××××的通知”。②通知对象:一般在正文之前第一行顶格写,下加冒号。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内容要具体明了,写清原因、目的、时间、地点及具体要求。④署名:发出单位和时间分两行写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有的还要加盖公章。

(4)新闻(消息)

①标题:标题可分为单行题、双行题和多行题。单行题只有一个正题,要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多行题还可在“正题”前加一眉题(引题),用来介绍前景,烘托气氛;正题后一行的则为副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②导语:在开头用一两句突出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揭示主题。③主体:紧接导语,全面具体地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及原因。④背景:交代与事实有关的政治历史事件及环境氛围,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⑤结尾:可概括事实,可预示发展,可提出希望。应该说明的是,新闻由以上五个部分组成,但并非每一条新闻都必须同时具备,要视具体情况而言。

(5)电报稿

①电报上端第一部分由邮局填写,与发报人无关。②收报人:在“收报地名”栏填写“××省××市”,再在下边方格栏填写收报人详细地址和姓名。③电报内容和署名:顶格从左向右写,一格一字,不留空格,不加标点,阿拉伯数字四字以下占一格,按一字计费,电文内容要简明,应准确表达信息。正文后连写姓名或单位。④末尾:电报下端填上发报人姓名、住址和电话,主要备查。此栏内容不拍发,不收费。

(6)广播稿

广播稿没有固定格式。但应按以下要求去写:①内容要有针对性,及时反映群众生活、学习等情况,报道他们希望了解或普遍关心的问题。②形式灵活多样,可用新闻、通讯、总结、短评、说明等多种形式,有时还可采用诗、快板、相声等形式。③语言要通俗化、口语化,说来上口,听来顺耳。④篇幅力求短小,便于播发。

(7)申请书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写上“申请书”字样,也可根据申请书的内容,标明具体名称。如“××申请书”。②称呼:在标题下空两行顶格处写出有关团体、组织、机关、单位名称,或有关负责人的姓名。名称后要用冒号。③正反:名称下一行空两格处写起,转行顶格。申请的事情、理由一般分段写。④结尾:一般写“此致、敬礼”之类表敬意的话,格式同书信,也可不写。⑤署名和日期:在结尾下一行(没有结尾则在正文下一行)的后半行,写上申请人姓名或申请单位名称,在署名后面或下面,写上日期。

(8)说明书

说明书一般分两种形式:一是条款式,一是短文式,介绍某种产品或某项活动,可用条款式,逐条说明;介绍剧情一般采用短文式。写作说明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语言应通俗易懂;②实事求是,不可夸大;③对说明的事物不仅要介绍优点,而且要说清楚应注意的事项或可能产生的问题;④可在正文前加上标题。

2.关于语言。应用文的语言应该规范、连贯、简洁、平实、得体。

所谓规范,包含:①语言通顺,合乎汉语语言习惯;②用字规范,不写错字、别字、繁体字,不用废止的异体字,不生造简化字。

所谓连贯,指思路清楚,复句内部句与句之间、句群内部都有紧密联系,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句意贯通。

所谓简洁,指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特别注意应用文中某些文言词语,如“届时”“为荷”“莅临”等含义弄懂,正确使用。

所谓平实,指语言力求准确、朴素,把握特征,实事求是,往往不伯铺叙、描写、想象、渲染、抒情和夸张。

通知的格式篇10

关键词:公证书;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d91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建议一、亲属关系公证书格式正文部分的表述应更加精炼。

亲属关系公证书从用途上说,主要用于公证当事人赴外国或港澳台定居、探亲、留学等。或许编写本格式的出发点是想让使用方对公证书中的关系可以一目了然,所以格式正文部分在表述了申请人是关系人的xxx(称谓)后,又反过来表述关系人是申请人的xxx(称谓)。虽然注解4说明“此处表述由公证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除关系人系申请人父母双方外,“此处可不做重复表述”,但我们知道,此项公证的主体是申请人,公证证明的也是申请人与关系人的关系,公证主体不应混淆,此其一。其二,既然已经证明申请人是关系人的儿子或女儿,那么即使是外国人也同样应当知道此处表述的关系人与申请人的关系是非父既母。此处的表述明显与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不符,属于我们所说的嗦话,车轱辘话,因此,此处不应做重复表述。

建议二、《定式公证书格式使用指南》第24页适用格式《承担寄养责任声明书》应表述为《承担寄养保证书》。

《公证规章汇编》2000年版第419页-422页收录了《司法部公证律师司关于转发公安部六局关于受理、审批寄养外籍儿童问题的通知》(【88】司公字第97号)和《司法部公证司关于寄养外籍儿童有关公证问题的复函》

(【89】司公字第9号)两份办理该公证业务的指导性文件。文件一的表述是“承担寄养者的保证书要经公证机关公证”。文件二的表述是“承担寄养者的保证书的四项内容均应由承担寄养者本人所写,公证处只证明其签字属实即可”。因此正确的表述应为《承担寄养保证书》,而非《承担寄养责任声明书》。

建议三、定式公证书第21式婚姻状况部分应保留结婚、离婚公证书格式。

第21式包括未婚、离婚或丧偶后未再婚、初婚、再婚四种格式,无离婚公证书格式。近日,笔者受理了一件到加拿大使用的离婚公证申请,出具公证书时无定式格式可以参照,只能按定式公证书结构,即申请人基本情况,公证事项:离婚,正文部分按原离婚公证证词进行表述。除缺项外,将结婚更改为已婚,并进一步将已婚又细分为初婚、再婚,关于此处的更改,笔者认为不妥。一方面人为的增加了办证的难度和风险,公证员办证时是否需要判断当事人是初婚或是再婚?又如何去判明?仅凭当事人提交的结婚证、离婚证和当事人的陈述显然是不够的,那么又如何去核实?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将已婚分为初婚和再婚并无不妥,但是在司法文书中如此表述显然欠缺科学依据,公证实践中更是缺少操作性。因此,增加离婚公证书格式,并将已婚重新变回为结婚显得非常有必要。

建议四、定式公证书格式应当适当减轻公证机构、公证员的风险责任。

新的定式公证书格式使得公证告知责任义务加大加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