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学教学随笔十篇数学教学随笔十篇

数学教学随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9:54

数学教学随笔篇1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一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经提高了相当重要的程度。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刚拿到数学新书时,总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无疑这当中上开始的课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二

如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第2页)三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第2页)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数学教学随笔篇2

一、关爱学生,培养兴趣

1、从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入手,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上教师亲切和蔼的语言是增进师生感情,沟通师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如对学得特别好的学生可用“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等激励性评语;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可用“进步真快”、“再努力”、“加油啊”等鼓励性评语。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既能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上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有了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就不难了。每当我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也以同样的微笑回报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瞬间拉近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减少了,和蔼的语言打动了学生,大家都乐意和我交流、研究和讨论。从而消除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师的微笑,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微笑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增加师生的情谊,可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学习上帮助差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他们经常困难重重,一筹莫展,长此下去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差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爱”,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学困生往往有一些坏习惯,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交头接耳开小差,有时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课下东问西抄,这不仅对学生无益,而且还会危及其他同学。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是采用硬性压制的手段,而是运用活动原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体。给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提问较易回答的问题,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即以大多数学生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将教学目标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把学生的挫折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握住学困生的每一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在每个目标层次做到快速反馈、激励评价。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习小组,让学生共同研究、讨论问题,互相启发、互相激励。

二、乐学善思,扎实到位。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课前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和愿望。

2、导课新颖,产生兴趣。

一个好的导语引入,不仅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加上巧妙地创设教学、思维情境,使学生觉得特别、新奇,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3、探索新知,激发兴趣。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儿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又激发了学生兴趣。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我一般都不采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找”教学素材。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让学生多看、多动手、多体会,以加强数学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物很感兴趣,能在人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通过直观实物来了解、说明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等。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5、运用直观,发展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造数学情境“串联”数学知识,创设优美的动画“表演”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6、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所学的知识。

7、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已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获存”,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随笔篇3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18-02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自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原来我的教学方式大大压缩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因此,学生的思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形成不了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大家知道,老师只有一个脑袋,而一个班上却有几十个学生,老师的思维怎能涵盖所有学生的思维呢?何况,老师的思维就真的比学生思维好吗?就真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吗?如果老师总觉得自己比学生行,总是让学生做自己的跟屁虫,那我们的人类又怎能向前发展呢?

2.确立数学应用的观念

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观念。有人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也有人说数学是科学的仆人,不管怎么说,其意义都是说明数学应用于一切科学,数学的创造都是其物质性的,它来自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又为生产和生活实际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数学教育不仅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大众,联系实际,注重数学的应用价值。长期以来,数学教育是以概念和数学基本原理(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以及例习题的纯形式数学的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以其高度抽象、高度严谨的枯燥形式出现,与实际应用脱离较远,与当今世界有些发达国家的注重实际、联系生活的数学教育相差甚远。学生在课堂完成纯数学的学习,没有一点实践环节,毕业后应用能力普遍较差,这种理论脱离实际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当今社会无处不用到数学,计算机知识、概率统计、线性规划、系统分析等等现代数学知识在经济建设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数学教材必须改革,要重视应用,拓宽知识面,突出"数学建模",引入"问题解决"。数学教学要加强实践环节,要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一些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建立模型,解决问题。这不仅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对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有一位数学教育专家曾经总结过这样一个经验:静看3分钟。意思是指一道题拿出来以后,应先给3分钟时间让学生看看、想想、做做,再由老师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领悟。

这个经验好不好?我认为这个经验有进步的一面,它比起那种套题型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的思考,比起那种一道题拿出来以后,急急忙忙地进行挤牙膏式的"启发"教学更能让学生去探究问题。但是,我认为"静看3分钟"的教学观念还不够到位,应该是"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为什么?这要从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谈起。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如何?我们的老师现在都会这样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等。但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个"导"字?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大家知道,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与生俱来有着一种逆反的天性。他们希望尝试,他们希望创新,他们希望走出自己的路!但是,我们的教学却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导入我们事先预设好的轨道,学生甘心吗?情愿吗?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还能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魅力吗?难怪我们的学生经常会问类似的问题:老师,为什么我这样做不行?这样做行吗?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真正理解教师的"主导",就不可能有学生的真正"主体"。因此,我更认同一种新的观念: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

如何理解这种观念?我认为: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只要练在讲之前,哪怕是以老师的讲为主要形式,它也是一种交往。因为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价。何况,我们现在还有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师生答疑等多种形式,使师生、生生之间更好地进行交往呢!"练在讲之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乐趣。我们要用学科的内在魅力去打动每一个学生。大家知道,学生学习数学最兴奋的时候就是他们通过苦思冥想终于"做出来了"!

4.参与学生讨论问题

数学教学随笔篇4

关键词:远程教学;硬件设备;手写笔

一、当前远程教学中的硬件及使用现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远程教学的技术条件和教学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计算机、投影、视频展示台、中控系统组成的新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日益普及,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整合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走进了课堂,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随着数字投影、数字展示台、数字讲台的出现,课堂教学开始迈入了“数字时代”。然而,由于数字化设备的大量应用,师生间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越来越少,课堂缺失了教师讲课时丰富有效的体态语言和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在这种情况下,电子白板、数字笔、手写笔等硬件设备应运而生。

1.智能电子白板

智能子白板的出现,使得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它采用了全新的白板技术,教师可以用教鞭在投影区域手写输入,从而轻松实现对教学课件的批注及修改,在先进教育技术应用上保留了教师的神情仪态。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网络共享功能,又出现了共享电子白板(如图1所示),使得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2.数字笔

数字笔是电子白板系统中强有力的输入装置,它允许用户写、画和点击。比如触摸屏电子白板,可以使用一般的硬性物件甚至人手作为输入笔。它保留了从幼儿园时代我们使用蜡笔写字画图时就深入人心的笔和纸的特点。多数的数字笔笔尖处都含有微型开关,使得系统可以判断笔尖是否接触到了屏幕表面。数字笔的发展使得智能白板字体输入更加流畅、人性化。

3.手写笔

在初级数字笔的基础上,手写输入的应用地位越来越突出,先进的手写输入设备有手写液晶屏和手写笔。图2为手写LeD液晶屏,配有电脑手写笔。它有独创的三级变速手写输入功能,使用者可随意改变鼠标的运行速度和书写字体的大小。把光标移到目标位置,然后食指按住并压下滚轮键再点击笔尖即可实现双击功能。另外,轻松自如的书写,完全脱离了对书写平面的束缚,能够在纸、桌子、天花板甚至玻璃等平面上方便自如地使用。今天,手写笔已经被应用于许多专业课堂。

二、手写笔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手写笔促进了传统教学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老师既能够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的精髓,又能够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减少粉尘危害、及时保留每节课的例题、解题方式等电子资料。

智能手写输入符合并适应远程教学的理念,让沟通更顺畅。在工作、生活中使用者可以用手写笔亲手写出的图文并茂的电子信息发送给朋友。通过邮件、mSn与异地的同事进行远程会议时,可以通过手写笔在纸上手画一张拓扑图,快速传送给同事。这一切,都是键盘输入和电话沟通所不能比拟的!

智能手写输入让教学更直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手写笔配合电脑和投影仪进行教学演示,可以随时将需要添加的内容通过手写笔书写下来,并展现在投影屏幕上,从而使授课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另外,在远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包含声音、文字与图画的教学或解题过程,通过邮件发送给学生,学生则可通过手写笔的回放功能,浏览并倾听解答过程,简单、快捷、直接。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作业通过亲笔邮件发给教师,教师也可以通过回放功能来审阅学生的解题过程。

智能手写输入让批阅更安全。现在,手写笔既可以在普通纸质文件上进行全文批阅,也可将批阅过程全文写进电子文档中,做到了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同时保留。这样,政府部门不仅能实现文件批阅的电子化,还能有效防止和避免他人恶意篡改批阅内容或假冒签名。

三、小结

电子白板、手写笔等远程教学硬件,促进了现代远程教学的转型发展,使得授课者可以自由走动,所做的板书也能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对于电脑的控制都可以在白板上完成,不必再局限于控制台。如果配备相应软件并接入互联网,网络共享电子白板还可以实现网络会议、远程教学等功能,因而具有非常广泛的的应用前景。

手写输入及其周边设备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完善。例如,在手写输入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解决按键信息和光点信号相互干扰的问题,等等。

参考文献:

[1]徐皓.试论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学模式的研究视点和建构维度[J].中国远程教教育,2004(5).

[2]王凯.基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实验室构架[J].电脑知识与技术:认证考试,2004(23).

数学教学随笔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65―01

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随文练笔这种训练手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教师把随文练笔当作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随文练笔有其固有的优势:篇幅短、内容灵活、趣味性强等。它的这些优势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学课堂的需要,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不会给学生造成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在小学语文的课程里,有很多关于阅读课的教学,这些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去领会课文的含义,如果能够配以随文练笔,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中锻炼写作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有极大好处。

一、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实践

1.课文仿写练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语文课文运用了丰富修辞手法,辞藻华丽而优美,又有很强的欣赏价值。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文章中词汇的优美和结构的精妙,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课文进行仿写。

例如,在进行《画家乡》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布置课堂随笔,让学生写自己的家乡。这样的课程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2.课文改写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课文改写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从字面上,我们也能理解课文改写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对已有的课文内容进行改造,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故事。这种随文练笔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予学生充足的发挥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世界,富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改写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结局进行改写。在进行改写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词汇表达思想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写作的能力,对拓宽学生思路有着很好的作用。在改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倾向,对于过分悲观消极的思想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纠正,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3.课文续写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能够进行续写的课文往往具有一个相对开放的结局,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对文章进行续写。在小学语文的课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文章,教师可以适当布置学生进行文章的续写,这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好机会。

例如,在进行《丑小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想象,当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以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丑小鸭与天鹅,丑小鸭与鸭子们的关系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续写。

二、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随文练笔的内容不宜过难或过易

随文练笔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太难容易挫伤学生进行练笔的积极性,使得随文练笔成为学生的负担,太容易又会造成随文练笔无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一些其他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好随文练笔的难易程度。

2.布置随文练笔作业的频率不可过高

写作能力的锻炼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如果教师过于频繁地给学生布置随文练笔作业,学生会觉得这种作业变得枯燥无趣,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对随文练笔作业敷衍了事,这样随文练笔就无法起到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

3.随文练笔的字数要求不宜过多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随文练笔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业字数要求不宜过多,因为字数过多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不愿意配合教师的随文练笔训练,使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练笔变成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总之,随文练笔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更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课文的精髓。教师在进行随文练笔的训练时,要注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注意随文练笔作业的质与量,力争用最少的作业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只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发挥随文练笔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随笔篇6

关键词:写字教学;困惑与思考;跟随式表述

聋校一年级学生就要接触汉字的书写。每位语文教师严格地训练聋孩子规范地书写汉字。不仅要求字形书写正确,还要求笔顺也符合规范,以防倒笔画写出不规范的汉字,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终身受用。在聋校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中,“跟随式表述”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一环节教、考所关注的焦点。

一、“跟随式表述”及其作用

“跟随式表述”按照汉字的笔画和数目,一笔一画按顺序逐一列出,非常直观准确。如“火”的笔顺,笔画式表述是“点撇撇捺”,序号式表述是“4334”,笔顺就会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先写上面两笔,即点和撇,再写中间的“人”;另一种则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即点撇撇捺。而增加跟随式表述:“火:”,歧解就不存在了。

由此,我们十分肯定“跟随式表述”这一汉字笔顺表述方式的绝对优势所在,它解决了汉字书写时可能遇到的一些模糊不清的笔画顺序。但是,我们在聋校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跟随式表述”教孩子书写汉字笔顺时,就出现了一系列困惑的问题。

二、在实际操作中“跟随式表述”所产生的问题

聋校低年级语文以看图学词识字为主,在教学生字的书写时,教师为了让聋孩子快速、准确地掌握生字的笔画顺序,根据聋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就采用“跟随式表述”,花费足够的时间在黑板上清晰、工整地板出字的书写顺序,接着带领孩子分析字形结构,数笔画,书空练习。但是,如果让学生用“跟随式表述”,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1.笔下误

有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他们接受能力很强,可是在板演的过程中就时常出现笔下误。“跟随式表述”要求每次书写递增一笔,这些不应该出现错误的孩子,虽然思维清晰,但在表述时,或者一次写了两画,或者重复了前一笔画,忘记添一画,有时在黑板上写对了,换到作业本或考试卷上因为笔下误还是写错。

2.不会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让我困惑的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孩子,竟然不会用“跟随式表述”。是没有掌握笔画书写顺序?经过验证,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能准确地数出几画,也能正确地写出第几画是什么,但是让他们用“跟随式表述”,就是不会。要么一次写两画,要么两次重复前一画,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写到哪儿才结束,更谈不上正确地表达。他们告诉我:老师,这样太难了,换成数笔画、写出字的第几画,我们会。这真是孩子的肺腑之言!面对现实,我困惑了……

常听同事感叹:我怎么才能让他会呢?这么简单,他为什么就不会呢?他不是会正确地书写吗?

面对着眼前这一系列的困惑和不解,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些专家的讲座。他们的观点对我触动很大:新课程背景下,昨天我们研究的是怎么教孩子,今天我们应该反思,给孩子教什么,我们教给孩子的是不是孩子所需要的。

三、由“跟随式表述”引发的思考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写字好坏的关键。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体现在示范中。由于聋生以视觉注意为主,所以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语言指导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聋生主要依靠视觉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写字。

在课堂中,除了呈现事先写好的汉字外,在低年级聋生刚接触写字时还要当堂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随着聋生识字量增多,写字水平提高,当堂示范不用每个字都写,但要突出重难点,关键的地方要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示范出来,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选用2厘米左右长的粉笔,放平铺写出巴掌大规范美观的字,运用巧妙的颜色搭配引导学生观察笔顺、笔画和字的间架结构,这样聋生更直观、更清晰地观察到如何写好汉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写字教学也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的方法进行。通过诸多教学手段的运用,聋生基本能达到教学要求,但不能很好地完成跟随式表述的考核任务。

我曾思考,既然孩子已经从另一个路径到达了目的地,那么为什么要严格地规定孩子去一笔加一笔再加一笔……表述一个汉字的书写顺序呢?跟随式表述的考核形式是否需要改变?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孩子怎么去表述,而收获却甚微,倒不如教孩子所需要的。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聋校现用的语文教材,很多内容脱离聋生的生活实际,如学写电报。每次教到这儿,我就自作主张教孩子发短信。如今手机普及了,孩子走向社会常用手机发短信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这是他们所需要的,也是感兴趣的。

昨天我们关注怎样教孩子,今天就让我们关注给孩子教什么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熊梅,王显才.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季佩玉,李宏泰.聋校语文教学200问.华夏出版社.

数学教学随笔篇7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和写作关系密切,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随文练笔是阅读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措施,是一种将读与写完美融合的简易的写作训练。它具有篇幅短、写作快、负担小、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把握不当,练笔的方法、时机把握不准,会导致课堂随文练笔低效。那么,如何找准随文练笔的训练点,怎样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呢?我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提高练笔的效益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从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对学习而言,兴趣更是最好、最有效的老师。课堂随文练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民族地区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品词析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敢想敢写的热情,激发学生对随文练笔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练笔的习惯。

二、找准落点,撞出灵动的火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大家都懂。“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进程中,巧妙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随意、不加指导的练笔,能给优秀学生任意驰骋的空间,但也会造成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无所适从,那么随文练笔就会成为“贴标签”。课文是语文教学最普通、最有效的载体,要想让学生融入文本,将个性化的感悟流淌于笔尖,提高随文练笔的实效,就必须找准训练点。训练点选择得恰当,能优化语文课堂,能激活学生思维,能掀起课堂高潮。因此,随文练笔的关键在于紧密结合文本,找准小练笔的引爆点,才能有效激起练笔的热情,进而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我认为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选择:

1、续写故事,发挥想象练笔

习作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指人们对已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进行积极思维,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续编故事是想象练笔的一种形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还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如学习《穷人》后,学生还沉浸在桑娜和渔夫勤劳能干,淳朴善良的情感中,于是,我顺势指导随文练笔:渔夫掀开帐子后……以前提笔似有千斤重的少数民族学生,也能在续写中具体描述桑娜和渔夫是怎样关心、照顾西蒙的两个孩子的。课堂上,抓住了这一契机进行练笔,以读促写,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桑娜和渔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抚养西蒙的孩子的美好品质,使人物形象更高大。

2、理解感悟,拓展补白练笔

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没有良好的阅读基础,单靠作文课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有些课文中间或结尾欲言又止,耐人寻味,有余音绕梁之感,这种“余音”就是随文练笔最好的落脚点。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的练笔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出文本,进行“补白”再创造。这样,不但能促使学生融入文本,也能唤醒了他们沉睡的创造潜能,还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普罗米修斯》一课中,讲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盗取火种,把火种带到人间。人们得到火种后的情景只是一笔带过,为此我抓住这个空白点,设计小练笔: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的情景。学生在这之前已经体验到了无边的黑暗和寒冷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这时得到了火种,人们是怎样的欣喜若狂?这个“点”选得好,所以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学生写道:人类得到火种后,举着火把走村窜巷,奔走相告――“有火了,有火了……”有的拥抱,有的欢呼,各个笑盈盈、乐呵呵。晚上,村民们点燃熊熊篝火,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又有学生写道:家里有火了,男人们用火打造捕猎的工具,女人们用火来烧水、做饭,孩子们用火烤爱吃的食物……火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光明;火光映红了他们的脸庞,暖热了他们的心。而这一切都得感恩于普罗米修斯。

3、图文结合,凭借插图练笔

人教版的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它描绘了课文的重点内容,起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也给了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们要充分挖掘插图的内涵,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弦,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凭借文中的插图进行练笔。课文《珍珠鸟》中有一幅插图,突显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完全信赖的美好境界。根据插图,我设计了“珍珠鸟的梦”的小练笔。学生绘声绘色地描绘了珍珠鸟甜蜜的梦:有的以珍珠鸟的口吻描写了自己从害怕人,到逐渐亲近人、最后到完全信赖主人的过程。有的叙述了珍珠鸟自己开始飞出鸟笼时父母的担心,到后来父母完全放心,以及自己与主人相处的愉悦。以前怕作文的少数民族学生,也能以他们的童真写出这只珍珠鸟的内心活动。这一写,让学生养成了把书读活,把文写活的良好习惯。

4、学习写法,进行模仿练笔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仿写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教材中许多课文文质兼美,文章的构段、遣词造句独具匠心。如果能合理地对其进行迁移运用,有意识地强化片段教学,指导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片段内容等仿写,将有助于学生掌握其写作方法,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化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读写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加以运用。例如《新型玻璃》这篇说明文,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全文语言准确简练、质朴平实,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在学生领悟了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训练,让学生“争当小小发明家”――发明自己喜欢的新型玻璃。知识面狭窄的民族学生有发明温控玻璃的,有发明香气玻璃的,有发明糖果玻璃的,有发明指纹玻璃的,有发明图画玻璃的,有发明水晶玻璃的……

5、变换体裁,致力随机练笔

语文教材中有多种文体,相同的内容用不同体裁表述,收到的阅读效果是不同的。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作形式美、韵律美,语言凝练,为学生自由想象提供了凭借。灵活地指导学生改写古诗词,不仅能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还可以掌握不同体裁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学中,教师注重引领学生想象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品味作者的情感,并结合自身体验,把古诗词改写成别有情趣的现代文。这对于学生丰富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大有好处。比如学习了《秋思》这首诗后,学生被诗中浓浓的思乡情所感染,情感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我随机引导他们改写这首古诗。

有同学写到:洛阳城里秋风瑟瑟,诗人在街上偶遇一位同乡――李三,于是想托李三带一封家书。唉,想说的太多,千言万语不知从何写起?好不容易写好了信,交给李三,并对他千叮咛万嘱咐,总算放心了。可李三刚要走,诗人突然又好像想起了什么,赶紧对他说:“等等,我还有事没交代清楚!”李三掏出信。诗人急忙打开信,匆匆浏览了一遍,又不知道该补充些什么,只好再将信封好,递给李三。李三劝慰几句上路了,诗人看着李三渐行渐远的背景,愁绪万千……

6、倾吐心声,便于巩固练笔

有效组织阅读教学,巧借随文练笔,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课本无论是思想内容、文字锤炼、文章章法,都堪称典范之作。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学习了课文后,再把小练笔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及时捕捉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尽情表达,把学生语言的内化,情感的积淀凝结成一种思想,并通过文字写出来――读文写感。这种“读文写感”练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欣赏,倾吐。如学习了《一夜的工作》后,学生被崇高的精神品质所打动,我就随机激励学生作一首小诗或写一段话歌颂敬爱的。有一回族学生吐出了肺腑之言:,你办公室的灯光,闪耀了一个又一个通宵。当病魔偷偷伸出魔爪,你依然废寝忘食;当死神悄悄走近,你还是心系百姓。你是一泓清澈的泉,让身处困境的人们看到希望;你是一首无字的歌,让深陷泥潭的人民奋勇前进;你是高挂天空的灯,让迷失方向的百姓走向光明。总理啊总理!艰苦朴素的好总理――呕心沥血铸希望,鞠躬尽瘁为人民!

三、交流评价,激起练笔的动力。

数学教学随笔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随堂实验实验能力学生主体作用多媒体技术

物理学科一个最重要的学科特征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物理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基础,对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课堂上的随堂实验是物理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理随堂实验的效果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物理随堂实验的开展,多花心思对随堂实验进行探究和思考,努力提高随堂实验的有效性。

一、善于利用身边的工具开展实验

随堂实验往往规模比较小,用时比较少,大多数的随堂实验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并且带有随机性。有时候,在做练习题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随堂小实验进行辅助理解。而在众多的随堂小实验中,有很多实验并不需要用到专业的实验工具,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开展实验,像是纸、笔、书本、尺子、易拉罐、可乐瓶等,这些身边常见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实验器材加以利用。这样不仅增强了实验的灵活性,降低了实验的成本,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大有裨益。例如,笔者就曾经在课堂上利用易拉罐和可乐瓶给学生做了一个水流星实验,当看到废弃的易拉罐、可乐瓶竟然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那么奇幻的实验景象时,很多学生都感到新奇无比,不禁对相关的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课堂上,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在物理课堂上,很多实验都是由教师亲身动手操作的,这样做的优势是节省课堂时间,提高实验的成功率。然而,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充当“看客”,不让他们参与到课堂实验中,则难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亲自动手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关系”时,为了验证这一物理规律,笔者让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拿出一支钢笔,然后用一根食指托起钢笔,看一看能够托起钢笔的点在什么位置?在实验中,所有的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拿出钢笔进行实验操作。经过实验,学生发现,能够托起钢笔的重心并不在钢笔的中间位置,原因就在于钢笔帽一头的重量偏大,并且学生发现,钢笔帽越重的钢笔,其托起的部位越接近钢笔帽的一头,由此学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物体的重心会偏向质量大的一方。就这样,利用身边的小工具,轻松地完成了一个小实验,这个简单的小实验,不仅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了相关的物理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三、注意随堂实验的探究性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可以形成物理概念、理解和认识物理规律,然而这种结果早知道的验证性实验也使得实验活动缺乏创造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因此,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开展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随堂实验,让学生能够在答案不确定的探究性实验中尽情地发挥思维和想象,激发自身的潜能,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时,就把这个问题设计成了一个具有探究性的课堂分组实验。首先把班级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然后让每组学生进行讨论并制定出实验方案。接下来,再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方案自由地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待实验结束以后,让每个实验小组将自己的实验数据记录填写到事先制作好的实验表格中,让学生依据表格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反复对比,学生很容易就发现金属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长度、材料、温度之间的关系。这个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探究性的实验。在实验开始前,学生并不能预料到实验结果,也没有固定的可以参照的实验步骤。为了得到所需的实验现象,学生要自己控制物理条件,自己设计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并根据实验情况随时随地对实验过程进行调整。可以说,在这种探究性的实验中,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有效锻炼,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

在物理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实验在课堂上不具备实验条件,或者实验效果不理想,这时候,学生就无法在课堂上获得直观的实验感知,影响了学习效果。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适当地把多媒体工具引入到课堂中,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工具来辅助一些不具备实验条件的随堂实验的顺利开展。例如,“波的干涉衍射”实验,在课堂上利用传统的实验工具就无法开展,这个时候,笔者就利用了多媒体信息工具,在课堂上给学生模拟实验。通过大屏幕,学生清楚地看到了波的干涉衍射的整个过程,轻松地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

相较于一些大型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这种课堂上的随堂小实验更加灵活小巧,能够机动地穿插于教师的理论讲解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可以一边做实验一边讲课,学生也可以一边做实验一边学习,可以说,这种随堂小实验大大增强了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法宝。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认识到随堂实验的重要性,在课前认真准备,在课堂上认真实践,努力用小实验达到大目标,推动物理学科教学素质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秀娟.浅谈高中物理随堂实验[J].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6(7).

数学教学随笔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汉字笔画规范

1.引言

随着全国中小学生长期共用一套语文教材的历史的远去,本文针对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汉字笔画规范问题进行探讨,发现了一些教材中汉字笔画规范中的问题,例如笔画的数量和种类有错误、笔画的例字选择不合理和笔画学习的顺序不合规范等,其解决方法为:细化笔画的数量、名称和种类,同时准确选择笔画的例字和规范笔画学习的顺序等促进小学语文教材中汉字笔画规范的发展。

2.笔画的数量、名称、种类

通过统计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笔画的数量、名称和种类得出的统计结果如下:

一是苏教版教材的笔画数量情况,笔画数量是指教材课文中在生字的旁边列出的、作为教学对象出现的笔画的数目[1]。根据统计,全国各版本教材笔画数量在20到28种之间,而苏教版的笔画数量为24种。同时苏教版在三年级写毛笔字部分分别多出了3种和2种笔画;二是苏教版教材的笔画名称有无情况,是指《汉字笔画名称表》中是否列有笔画的名称。苏教版在三年级写毛笔字部分列有笔画的名称,而课文没有笔画名称;三是苏教版教材的笔画种类情况,其中笔画种类是指教材中出现的笔画的类型,包含课文中在生字的旁边列出的作为教学对象的笔画、《汉字笔画名称表》中出现的笔画和写毛笔字部分的笔画。其中苏教版教材只有在写毛笔字部分中出现笔画[2]。

按照《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的要求,印刷楷体的总笔画类型为33种,即折笔笔形26种(印刷宋体折笔笔形25种加“卧钩”)上“横、竖、撇、点、提、竖钩、捺”7种。但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15页中“学写毛笔字”部分列有“横折斜钩”,这是不准确的。依据《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对折笔的命名,所写的“横折斜钩”都应该改为“横斜钩”或者“横折捺钩”才能符合规范的要求。

笔画学习是认识汉字的前提,教材是学生进行笔画学习的根据,规范教材中笔画部分的编写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苏教版教材笔画数量、名称和种类齐全的情况,建议苏教版要在课文中随生字列出这29种笔画类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画,同时为书写汉字做好准备。而且教材也要列出相应的笔画名称,其位置可以放在附录中,方便老师教导笔画时进行解析,提高学生对笔画的认识程度。

3.笔画的例字

所谓笔画的例字是指教材中选取的用来展示笔画的代表字,但如果教材中笔画的例字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就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例如苏教版中“竖折”的例字选择了“牙”字,但是“牙”字没有典型性,主要是由于它的第二笔和“撇折”很相似。要选择其他更具典型性的字作为例字,以便区别开两种比较相似的笔形,例如“山”字,比“牙”字更准确地表达出了“竖折”的规范。

笔画例字的选择要保证可以比较准确和清楚地表现笔画的规范,并且要严格要求例字具有基础性、常用性和典型性,以促进学生掌握准笔画的具体特征,方便笔画的教导与学习。笔画例字的选择不正确,容易在学习中误导教师和学生,阻碍正确笔画的学习,笔画例字的选择在笔画学习乃至汉字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建议教材在选取笔画例字时要慎重考虑以上因素,避免各种不规范情况的发生,做到例字选取的准确性,促进笔画的正确学习,为汉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笔画学习的顺序

笔画学习的顺序是指笔画在教材课文中生字的旁边列出即作为教学对象出现的顺序。根据苏教版教材笔画学习的顺序的统计结果得出,笔画学习的顺序包括表笔画学习的时间的早晚和笔画在教材中出现并列出作为教学对象的先后。因为苏教版在课文中都没有列出全部29种笔画,如果在统计特定笔画学习顺序的数值的标准差时苏教版不计入统计的数值中,则有可能因教材内容少而导致某些部分共用笔画的数值的标准差反而比较小,所以在对苏教版的教学内容进行统计时对没有在教材课文中出现的和只在附录《汉字笔画名称表》及毛笔字部分中出现的笔画的学习顺序的数值的解决方式是:例如苏教版“学写毛笔字”部分三年级下册有“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竖折撇”,这部分内容毛笔字部分多出的笔画,数值依照它们出现的时间依次确定,没有在教材中出现的笔画的数值都依照最后学习的毛笔字笔画的数值加1。

在苏教版笔画学习的顺序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有些笔画在教材中的学习顺序出现争议,太早或太晚;有些笔画在教材中的学习顺序差别过大,某种特定笔画的学习出现在各个时间段,分布不稳定。面对这些不够统一的情况,要建议教材编写者结合小学生最基本的常用字中出现的笔画的频率和笔画学习的难易程度,联合实际考虑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使用需要,合理科学地安排笔画学习的顺序,促进苏教版笔画学习的顺序合理化。

4.结语

面对小学笔画学习的逐渐深入,发现了许多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汉字笔画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笔画的数量和种类有错误、笔画的例字选择不合理、笔画学习的顺序不合规范,等等,需要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汉字笔画规范的管理,通过细化笔画的数量、名称和种类,同时准确选择笔画的例字和规范笔画学习的顺序等方法,促进小学语文教材中汉字笔画规范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寓教于乐轻松识字――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45-47.

[2]骆鸿洁.也说小学低段课堂识字教学的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06):78-79.

[3]姚丕荣,余方,孟林.黄金九宫习字格及其使用方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3):124-125.

[4]王巧玲.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识字教学[J].科技视界,2015(07):147-149.

数学教学随笔篇10

【关键词】移动学习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abstract】with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mobilelearninginChina,theapplicationofmobilelearningtoenglishteachinghasbecomeanewfieldinrecentlanguageresearch.thearticleaimstoresearchethnicpreliminarystudents’englishteachingblendedwithmobilelearning.

【Keywords】mobilelearning;ethnicpreliminarystudents’englishteaching;empiricalresearch

移动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催生了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随着移动技术的日益发展,移动学习技术的智慧化和智能化,移动学习在国内外的深入开展已革新了学习者传统的正式学习范型和固有思维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成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由于移动学习方式具有很多适合语言学习的特征,移动语言学习已成为新的、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旨在结合移动学习的优点、特点将其融入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中并进行实践研究。

移动学习是一种灵活多便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时间和场所进行学习,因此移动学习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交互环境。教师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通过使用移动设备淇危补充有限的课堂上不能完全展示的教学内容,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相应的反馈,做出及时的调整,并能与学习者随时随地保持联系。因此移动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英语综合能力,还能帮助教师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笔者所任教的民族教育学院,由于少数民族预科生数量多、生源复杂,造成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层次多,差异大,虽然我学院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了分类、分层、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甚至是多本多纲教学,但仅靠日常的课堂教学完全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需求,在每个层次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仍然参差不齐,基础扎实、成绩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薄弱、成绩差且学习吃力的学生却嚼不烂,这给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者提出了一个个新的难题。

为了应对上述教学难题,笔者结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实际,将面对面课堂教学和移动学习两种方式进行有机整合,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移动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以下是笔者将移动学习在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中进行实践运用的过程:

首先,笔者通过研究相关文献,了解移动学习的概念、特点、优点及缺点等,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并通过讲座的形式将移动学习的概念、特点、优点及缺点等告知学生。

其次,笔者根据目前少数民族预科英语的教学现状和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相应的问卷调查,让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获取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再次,笔者根据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在所教的平行班中选取2个班为实验班、1个班为对照班进行融合移动学习的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模式实验。通过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将移动学习融入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实行课堂内、外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最后,笔者收集该教学模式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上述调查及实践运用,笔者经过分析、研究,总结如下:

1.移动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设备价格逐步降低及性能的迅猛提高、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数据流量资费的下降,为进行融合移动学习的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在大学生群体中持有率高,尤其是智能手机的轻便小巧、便于携带的特点,使它具有其它移动终端无可比拟的优势。移动互联网资费的下调使得学生在校园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随时随地的英语移动学习。

2.几乎所有的英语教师及学生都会通过某个翻译软件进行随时的查询,或通过一些英语学习软件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大多数老师也会通过移动设备不同程度地与学生保持联系,如通知的收发,并通过QQ群,微信,微博,资料网盘等向学生提供英语学习资料,进行课下交流等,这为移动学习在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浪、网易、搜狐、沪江英语等国内知名网站也先后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英语学习服务,许多实用的英语学习app软件和微信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为移动学习在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4.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81%的实验班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移动学习设备进行英语个性化学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课堂学习气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地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移动学习任务。在期末考试中,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期末成绩和对照班学生进行对比,平均成绩有了1.78%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移动学习在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中确实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有助于解决目前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困难。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在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它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和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辅助学习者学习和辅助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