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作文那山那水推荐12篇作文那山那水推荐12篇

作文那山那水推荐12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38:39

作文那山那水第一篇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毕节市,那里四面环山,山清水秀。外公外婆和大舅一家居住在那里。一推开外婆家客厅的窗户,山就出现在眼前,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开门见山”这个成语。外婆家屋后的山上有一口井,井水非常好喝,除了附近的居民,还有许多住在其他地方的人也不远千里地来这里背水喝。

每年暑假我都会在外婆家度过一个难忘的假期,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大舅到山上去背水。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大舅招呼我一起去背水。他背上背篓,我也欢天喜地地提上水桶,蹦蹦跳跳地跟在他后面出发了。伴随着欢声笑语,我们首先穿过一片玉米地。玉米已经成熟了,把玉米秆压得弯弯的,好像在对我们鞠躬。走出玉米地,我看到山路旁开着许多五颜六色的无名小花,生机勃勃的,仿佛在列队欢迎我们。

再往山上走,有许多植物,其中最有趣的就是一种叫做“笔杆草”的植物,它可是外婆的“法宝”呢。每当表姐的鼻炎复发时、我流鼻血时或是表弟感冒咳嗽时,外婆都会采上一把“笔杆草”回家煮水给我们喝。外婆常说:“这草包治百病,比什么药都管用!”

爬到半山腰,再转过一个弯儿,便远远地看见有几个人在用水瓢舀水,那里就是水井了。“终于到了!”我擦了擦汗,高兴地说。走上前去,只见井水清澈见底,没有一丝杂质。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一阵风吹过,水面漾起了波纹,真是“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啊!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水瓢舀了一瓢水,贪婪地喝了一大口,一股清泉流入喉咙,带着丝丝甘甜,真好喝啊!

我们把几个水桶装满水,放在背篓里准备回去。这回我在前面走,大舅背上背篓跟在我后面。路过刚才那片玉米地的时候,又听到玉米地里有“沙沙沙”的响声,原来有几个孩子正在摘玉米。

回到北京之后,那“沙沙沙”的声音有时候会在我耳边响起,让我想起家乡甘甜的水,也让我想起在家乡毕节度过的愉快时光。

我爱家乡那山山水水,更爱家乡的亲人!

作文那山那水第二篇

他年纪大了,胡子和秀发都染了白霜,山顶也盖起了产房,水年纪大了废弃物也飘浮在河面上,黄昏他還是立在湖边,看见那黑暗的水,这时候,他手上的鱼竿没有提到,或许鱼竿早已搬新家了,这儿没有是宁静,他刚开始猜疑自身,已不明确自身是对还是错,由于这儿已不漂亮,没有漂亮。

过去的人,过去的水,过去的山

过去的一切早已不会有了,老年人呢过世,带著不清楚对与错的顾虑。

走了,山也走了,水也走了,那边早已是高楼大厦了,现如今只剩余一片热闹,只剩余一片喧嚣。

那个人,那水,那山,那地,那般的窘境,一样紧紧围绕着我也不知道热闹,不清楚宁静,那就是错,那就是对,那这都归属于不一样的挑选,不一样的苍桑与悲情。

作文那山那水第三篇

我有一个故乡,我在它的怀抱中健康地成长,它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它就是长沙,长沙的山山水水时刻地哺育着我们,在这里,我学会了许多许多。

在桃花岭的山脚下,有一个大大的人工湖泊,就是梅溪湖,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慕名前来欣赏梅溪湖的美景。

清晨,白白的“雾姐姐”漂浮在水面上,她轻轻地叫醒梅溪湖,叫醒着可爱的小金鱼,只有金银剔透的露珠是叫不醒。露珠,安静的躺在花瓣上。啊!多么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又像花瓣洒满了亮晶晶的宝石。

中午,火红的大火球烤着地面,可孩子们并不在乎,兴高采烈地白色沙滩上搭城堡,在清凉的水里嬉戏游玩。

傍晚,五颜六色的激光灯照在湖面上,水姑娘们开始演出了。他们在水里摇摆,各种音乐风格不一,摇曳出各式各样的身姿,突然水姑娘不见了,湖中央盛开了一朵玫瑰花,真美啊!

在我们学校的后面,有一个桃花岭公园。那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空气清新,里面也有一个美丽的湖泊,是个周末去散步散心的好地方。

走进公园,各种各样的花,纷纷地开放,粉红的桃花,金灿灿的菊花,美丽极了。

山中的湖边,湖水清澈见底,像一面大镜子,映出了人民的喜悦。岸边一棵棵柳树垂到湖面上,让人不禁想起贺之章老先生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湖边的花儿们和山体相互倒映在湖面上,啊!这是多么美丽的画面。

我们是多么幸福地生活在这山山水水之中,我爱你们,梅溪湖,桃花岭。我爱你,长沙。

作文那山那水第四篇

我拥在群山缭绕之间,薄雾肆意,远处溅起悠悠鸟鸣。听耳旁水击滑石,风吹雨淋。草木倦困,沙沙低吟,芦草扑地,虫鱼共鸣。

有太多不同的山,有太多不同的水,有太多不同的年岁与芳华聚在心底。刻在石碑上的不仅是青春,还有流逝的记忆。

右看,峨眉高高耸立,远望是坡,近看是云。从山门到主峰山脚,大约有两百公里,三小时车程。车紧紧贴在右侧的山壁旁,左旁是稀稀拉拉的树干子。稀拉的草夹着零星的花,在夏冬的交替里,唱出蝉鸣与雪落的交响曲。听说这条路本是可以步行,但山上猿猴常常作乱抓伤人群。所以,这条路也就封闭了,只允许汽车的轰鸣在山间隐隐作响。

如果是步行,恐怕会看到更多吧!

山脚到山腰步行不远。夏天不知,但我常冬季去。山脚的什么坪,早就积满了厚实的雪。曾尝试不戴手套去陷在雪里面,结果自然是冻得两手肿了起来,哭了好久。

山腰到山顶,基本是坐缆车的,因为太陡了,常常不敢去。我从没爬过。听母亲讲,有一次下雨,整个泥路都沼泽四起,走一步陷一步,还是很危险。

山顶也叫金顶,有一座大大的佛像。但更吸引人的更是栏杆下面茫茫的云海。厚实得几乎没人能看见云层下面的景色。传说云有时高了,大胆的人下手去捞,还可以捞到云雾的露气。金顶有佛光,但我从未见过。母亲见过,说很美,我却真的没法切实去感受。

佛光太稀有了,正如四姑娘山的顶峰。

左望是川西高原。牛羊的和鸣交织在一起,点缀着万里无云的蓝天。低矮的草皮上时不时插着一两根木桩,挂着五颜六色的怪布。这是当地的风俗。川西高原一望无际,自由的人唱着自由的歌,自由的牛群走上自由的公路,一切都是那么广阔无垠!

但四姑娘山埋得很深,行路远,才见她的本色。在一处绝好的悬崖边,还可以远眺她的美貌---那是仙神撒下的傲慢,更是活力的精灵---雪蒙盖了山腰以上的所有地方,青与白在一处分开两界,条条溪河淙淙流过。

四姑娘山有许多秘密,但她不肯说。

她太高了,即使是肺活量最好的普通人,也没法承受她对人拒之千里的冷漠。雪地积层中隐含着许多美丽,但她却想保持她的孤傲。

因为她实在是太高了。

曾听过黄山的奇石,但从未见过。

曾听过秦岭的浩瀚,但从未见过。

曾听过喜马拉雅的雄伟,但从未见过。

有太多太多的奇景从未见过。不仅是因为年岁变迁所带来的改变,更是因为它们在隐没自己真正的美,在追求,追求那一片静溢。

它不希望,也不需要人去打扰它的安宁。

我拥在群山缭绕之间。但我知道,这已足够。别在靠近,留一片真正的精溢,留下秘密。

习风吹起了柳叶的飘摇,大雾,已散去。

作文那山那水第五篇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

山是男人,

大巴山的俊朗,

绵延起伏的粗野奔放,

父爱如山,

矗立心中的雄伟难忘。

水是女人,

巴河的绵长,

从南江的深山里顺流而下,

水里有红叶的清香。

母亲的辛劳,

唠叨永远挂在母亲的心上。

人是山和水的儿女,

生活在巴中这片贫穷的红土壤。

阴灵山的碑帖是巴中人的文化底蕴,

南龛千年的佛像,

草坝街的严公庙,

巴中的历史源远流长。

李白游过塔子山青莲洞,

可否知道望王山太子的悲欢?

川陕博物馆,

见证巴中儿女的热血勇敢,

恩阳古镇的容貌焕发出,

笔直宽阔的兴文大道。

带上老母亲,

到南阳森林公园走走,

夕阳下母亲的银发,

清新的空气岁月停留,

伴着母亲的皱纹,时间静好;

孩子想去看光雾山的红叶,

漫山的红叶红满天,

朝阳下的笑脸,

金色的红叶铺满大道,铺在孩子的脚下;

停不下手中的工作,

疲惫的身影,

在梦中和相爱的人漂流在诺水河的溶洞中,

相依相拥,飘过激流险滩,

站在河中的小竹筏上幸福的微笑。

真真实实的生活,

巴山巴水养育着巴中人。

巍巍峨峨的大巴山,

潺潺绵绵的巴河水,

勤勤劳劳的巴中人。

巴山巴水养活了大巴山的子孙。

作文那山那水第六篇

家乡,有一处绚丽的风光——老家的云顶。

那山。

一直沿着小径往上走去,几乎看不到汽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来来往往最多的还是那一些悠闲自在的人们。再朝两边看吧。道路一旁,有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大部分土地上都种植着青菜、萝卜、白菜什么,都是廉价的品种啊,一看就知道,乡下的农民是有多么朴实、节俭。另一边,就是清秀的山了。

一座座山,没有一点儿杂色,映入眼帘的,也唯独只有一抹翠绿。这翠绿,那么透亮、那么明朗,让人们看了,所有的烦恼之事都会因这良辰美景所忘却的。

那水。

云顶的水,真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水面碧波荡漾,显得十分平静,让人不禁淡定下来。有些时候,会有一只狭小的独木船划过,上面会有一位慈蔼的老爷爷正在捕鱼。如果可以将这一画面定格在相机里,那可真是好的没话说啊。

云顶的水,真是清澈见底……

水衬着山、山衬着水。放眼望去,简直就足以让人陶醉其中了。那水,是如此干净。低头俯看,见不到一点儿垃圾,甚至可以在脑海里产生美好的幻想:几条小鱼跃出水面,然后又“扑通”一声跃了回去,在水中嬉戏着、游荡着。

那人。

云顶的人们是淳朴善良的,也就如同他们生存的环境一样,如此单纯。人们心无杂念,天天辛勤劳动,为祖国社会默默付出,留下一点一滴的汗水。

我相信吧,那汗水,是甜润的。你说呢?

作文那山那水第七篇

第一次上象窝山已经是几年以前了,但是真真这样的亲近却是第一次,让我第一次留宿在了象窝山,去深切的体会大山之间的那份宁静,去感受大山深处的夜。

山还是那座山,不同的是登山的心情。放下手头繁杂的工作,不去想那些还未完成的琐事。敞开心怀,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虫鸣鸟语,别有一番风味。行进在登山的小道上,感受着眼前的那片翠绿;深深的吸一口气,享受着这大自然的氧气。这里没有泰山的雄伟、没有华山的险峻、没有峨眉的奇秀,但是它却带给了我极大的精神享受,8月的阳光照射在身上,和风从山间习习吹来,这里没有城市之中的酷热,丝丝凉意迎面而来。漫步在林间的小路上,穿梭在漫山的树林间,一路向前。站上山顶,看云雾在山间飘过,伸开双臂,做个深呼吸,顿感神清气爽。躺在山顶的草坪上,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点点白云,轻轻的闭上眼,让所有工作的烦恼,生活的压力都随之飘散。

山顶有山顶的风光,山间也有山间的秀美。徜徉在飞天蚕酒店前的人工湖边,感受着另一份安宁。夕阳的余晖洒在平静的湖面上,倒影出象窝山的倩影,就像一个婀娜的少女在梳妆。突然,一片涟漪打破了这片宁静,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乌龟游了上来。只见它悠然自得慢慢的划动着,向水中的那块巨石游去。我驻足在岸边,静静的欣赏着这份悠然。它慢慢的爬上巨石,享受着这片余晖。就在我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巨石下又游来了一只乌龟,同样的动作,爬上巨石,靠近它的身边。柔和阳光的照耀下,平静的湖面上映着它们的倩影。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的象窝山没有仙,也没有寺,但却依然汇聚着灵气,因为这里有一片茶,一片再也普通不过的茶。它没有显赫的身世,也不是名门之后,它相比于云南普洱、祁门红茶、西湖龙井、武夷山的大红袍来说,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出生于大山深处的象窝茶,却让每一个品尝过的贵客,深深难忘,忘不了那入口之时的清醇,更忘不了那过口之后的甘甜。行走在象窝山间的茶树间,错落有致的茶林映入眼帘,薄薄的云雾在微风下轻轻地抚摸着茶树,一片片翠绿的茶叶在微风中慢慢的舒展。闭上眼,伸开双臂,静静的感受着这自然。

山还是那山,水也还是那片水,那片绿油油的茶依然绿油油,同样的上山,不一样的身份。昔日是看他处风景,今日却能静静感受,原来这也是家!

作文那山那水第八篇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心怀,其致一也。”的确是这样的。家乡的山水陪我度过数个年头,但我对它的情还是犹如磐石般坚定不移。家乡没有像黄河一样咆哮的河水,也没有像长江一样望不到尽头的源远流长,有的只是那又窄又小的溪流。

春天,小溪刚刚融化开来,河岸两边的小草也刚探出小脑袋。我特别喜欢到小溪边去,用一个小勺盛一点水浇到那些小草上。希望它们能快快长大。

夏天,小溪水哗啦啦的流淌着,生机勃勃,小溪水中的鱼儿也自由自在的嬉戏。小溪水底的水草也油油的摇摆。小溪旁边的小草也绿茵茵的,我喜欢到小溪边去脱了鞋子,坐在小草上把脚伸进小溪里与它一起共舞。

秋天,小溪的水很贴心,就仿佛是父母在田间劳作回到家中,女儿递上的一杯热茶。我喜欢到小溪边去把手伸进水中与水中的小叶船嬉戏,去感受那份温馨,尽情地去享受那份秋高气爽。

冬天,小溪穿上了白皮袄,藏在皮袄里呼呼呼大睡。小溪边的小草也躲了起来。而我喜欢到小溪边去,拿着一块木板,坐在上面在小溪的冰面上滑冰。

一年四季,小溪都伴随着我。

家乡的山并不高,可以说是一个小山丘,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但它可是一座宝山。

每年春天的三月三日,学校都要举行放风筝大赛。每次都在那座宝山顶上,小孩子们站在山顶上看着风筝冉冉升起,顿时天空就变成了五彩斑斓的花的海洋。

每年夏天,无论是家里的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带一个小勾子,小筐子到那座宝山上拾发菜。发菜不仅营养价值高,价格也好,出了卖点钱还可以用发菜包饺子,味道可香了。山上还长满了蘑菇,有毒的没毒的,红的、白的……让人眼花缭乱。

秋天的时候,山上长满了做扫把用的草。黄黄的,风一吹,就荡漾起一阵波涟。我喜欢和妈妈一起去割好多回家,扎成一个个漂亮的人扫把,除了自己家用,还可以送给别人家。

冬天,山披上了白色的披风,那么端庄,那么典雅,像圣女一样超然脱俗。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刚刚洗尽一年的风尘,来迎接一个丰收年。

家乡的山水伴随着度过了数个春夏秋冬。家乡的山虽没让我感到雄伟壮丽,家乡的水也没有让我感到心潮澎湃。但是家乡水的贴心,山的淳朴让我感到很温暖,很亲切。家乡山水带给我的乐趣也回味无穷。

我爱家乡的山水,我爱我的家乡!

作文那山那水第九篇

从小学以来我的数学便不好,思维也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随着年龄慢慢增长,而数学也越来越重要,甚至每次考试都要因数学落下许多排名。看着前路黯淡无光、一片黑暗,我简直快要陷入绝望。我该怎么办?

妈妈似乎也察觉到我的低沉,便想让我心情好些。于是,拉着我长途跋涉,到了一个有山有水,宛如人间仙境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美得超乎我的想象。山脉蜿蜒曲折,将那一片翠绿的、葱郁的,仿佛散发着青绿色光芒的森林包裹住,好似是她也被迷住,甘愿当那森林的摇篮。

山中还有一潭清泉,泉水哗啦啦地奏着一支曲儿。走到潭边,那里尽是一些奇形怪状而且还有好多个小洞的岩石。正当我觉得疑惑不已之际,妈妈走过来,指了指岩石的上空。咦?那是什么?原来这小潭是从山下一直流向此处的小溪汇聚而成,山上到处都有小溪的踪迹,好似有根银线将山的处处牵连起来。而小溪中的水在流进小潭后,也有极少部分的水遗留,化作一颗又一颗晶莹剔透的小水珠,一次又一次的投身到岩石上。日积月累,慢慢的一整块大石头也就被砸成了奇异的姿态。

“看到了吗?水珠坚持不懈地撞击着岩石,就和铁杵磨成针一样……你学习数学也不能急躁,需要慢慢磨练、积累,坚持下去,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回过头去,迎上的是妈妈坚定的目光,再看向远方……

眼前的景色瑰丽至极,一条白色绸缎垂直而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泛着银光,那响声震耳欲聋,动人心魄。水流激烈的砸击着水下石块,迸溅一阵水珠,好似断了线的珍珠,被阳光照射得五彩斑斓。而那石块光滑无比,有的几乎被磨平,有的甚至四分五裂,碎成一个个小石块。这事告诉你若是你的梦想,你便要囤积所有力量去奋斗,不但要坚持,更拼尽全力,不用害怕是否会失败,因为你有最强大的自信。

这次路程给了我许多,也释放了我很多。追逐梦想最重要的是拼尽全力,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愿我如水。

作文那山那水第十篇

时间梦似的划过,我早已离开了幼时的稚嫩,走进了没有边界的书海,蓦然回首,留在小路上的脚印已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我来不及回忆,径直向前,但走着走着我还是停下了,停在了家乡里,停在了收获里。

似乎在这里,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懂得人间的艰辛。我仰望你,看你被怒号着的风鞭打得咬住牙齿,站稳身干,宛若一位位保卫国家的士兵,用身躯挡住子弹,换取人民的幸福。但你得到的远远不及士兵,人们时刻惦念着你,幻想着用你盖成的房子,用你打成的床铺,讥笑着你面对即将逝去的生命所做出的无用之功。但你不在乎,你仍在为人们挡着寒风,遮着烈日,面对他们的无稽之谈,你淡淡地笑着……但你笑的是人们的无知?你的伟大?还是我的懦弱?仰望之中,我学会了顽强,顽强去拼搏。

似乎在这里,只有在这里,我才能读懂人间的付出。轻轻蹲在你身边,用手抚摸着你,感觉你柔柔地从我指缝间溜走,凉丝丝的。解了冻的你还一如去年的美,美得澄澈,美得透明。你不在意小孩们在你身体里走来走去,洗刷着身上的污秽;也不在意人们摸鱼摸虾,将你辛勤喂大的动物无情地掠走;更不在意人们放在你身体中的脏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流淌着,你付出着,日日夜夜从未停歇。你不甘心冬日的平庸,春天便早早地扭动了身躯,让小鸭们重返你温暖的怀抱。轻触之中,在这里我学会了付出,付出满心的热情。

似乎在这里,只有在这里,我才能读懂人间的无奈。我回忆着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回忆着小时候爬上你的肩,仔细寻觅着槐树上沁人心脾的槐花,白色与绿色的交叉,是春天唯美的回忆。累了,我们坐在你的肩上,听着鸟儿的鸣叫,流水的欢笑,陶醉在槐花淡淡的香味里。现在,小时候开满槐花的树被人砍了一棵又一棵,但我坚信,破土而出的小苗不久将会挂满芳香扑鼻的花。我长大了,再没有时间去采撷童年的美好回忆了,而你却一直在窗外见证我的成长,用你身上的槐树开满漫山的花,用迷人的芬芳陪伴我整个春天。回忆之中,我学会了珍惜,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时光。

也许,放手才是拥有,放下心中的烦恼,拥有超凡的快乐。

我将在家乡永久的陪伴下,在漫无边界的书海遨游。因为那山、那水、那树让我学会了顽强、付出与珍惜。

作文那山那水第十一篇

我乘车来到了浙江金华。在环山公路旁的小村庄停了下来,下车步行,询问一条上山的路。

这里是浙江的一个野山。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桂林太俊了。它们虽美,却太过“家化”。没有大自然的原始,没有大自然的清新。

在布满杂草、树枝的地上,生态之美随处可见。虎纹蝶随意地飞着,全然没有都市公园的那般拘束。那炫目的翅膀扑棱着,好奇地打量着我。唉?那不是田鼠吗?它们不知道在忙啥,那两条小细腿扑棱得贼快。看到我这个庞然大物,竟都减慢了速度,唧唧的不知在讨论些什么。我一下抓住它们,竟也不惧,正唧唧地问我来自何方哩!

“哗——”前方出现了水声,我立即奔过去,捧起一把就咕嘟嘟地喝了下去,竟跟矿泉水的味道一样,带着一丝甘甜。我啥都不想,脱掉鞋子,卷起裤子就挑了下去。滑滑的鹅卵石被脚踩着,竟有别样的舒适。我在凸起的大石头上蹦来蹦去,一会儿摸鱼,一会儿抓虾,尽管到头来只是一场空,但还是乐在其中。

作文那山那水第十二篇

闭上眼,我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故乡的轮廓;无论去了哪里,我的爱都会像落叶归根般回到那里。

“我家住在江之尾,半城山半城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芜湖,鸠兹之地,鱼米之乡,最多的便是水了。且不说陶辛水韵,天门山的江景,就连市中心也是有水的,而最出名的是镜湖、九莲塘了。

从小到大,我一直住在九莲塘附近。一个人生闷气时,我就往那里跑。坐在小亭子里,看着池塘风景,听听旁边老人的笑声,想想自己遇到的那些小事也不过如此。不一会儿,满腔的怒火怨气便化为了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爱意。我爱塘边那将娇容藏于满头青丝中的柳树,我爱那青翠欲滴的如茵绿草,我爱那千层绿中透露出的姹紫嫣红,我爱那音调婉转的自然歌手。伫立于池塘边,清风拂过,吹动了我的发丝,也拨动了我的心弦,心情不由得舒畅起来……

水悦人心,说得真好。

芜湖半城是水,半城便是山了。芜湖的山很有人情味儿,因为它不高,和黄山相比,充其量就是个小土丘,方便人攀爬。说到芜湖的山,在人们心中排第一位的应该是赭山。它确实很亲民,不论老人小孩爬这座山都不会太费劲儿,真是晨练的绝佳去处。站在山顶的塔上,便可将芜湖的大好风景尽收眼底,心中顿时涌起万丈豪情,好想大喊一声:“我还年轻,我渴望爬山。”这就是芜湖的山,虽然不高,却可以让小小的我感慨万千。

有人说:“身处异土,每逢乡音,心中便会泛起阵阵温暖。”这句话说得不假,但身在家乡听家乡话时会觉得更加自在。芜湖人直率,真诚,不矫情,走哪儿都爱大着嗓门吆喝几声,当然,说的一定是芜湖话。这种感觉是很亲切的。

芜湖,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她承载着我的欢笑、悲伤、无奈、彷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仿佛黑白电影般在我脑海中上演,让我百感交集。也许,以后我会漂泊异乡,但我的根永远在这里滋长,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