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范围十篇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范围十篇

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范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8:32

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范围篇1

电视传媒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安排

1、2003年7月中央转发有关部委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第一次明确要求经营性文化产业实施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对于广播电视业而言,就是要对可经营性的资产、资源、业务进行企业化改制、公司化运营,培育全面参与市场竞争的广播影视企业。

2、2003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向系统内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及试点地区内的广电系统单位印发了《广播影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求把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从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与事业部分分别运营和管理。目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催生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广播影视企业。

3、2003年12月,在全国广播影视集团化建设座谈会之后,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实施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广播影视体制改革及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除新闻宣传以外的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节目以及影视剧的制作经营,从现有体制中分离出来组建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2)体育、交通、影视、综艺、音乐、生活、财经、科教等频道频率,经批准可以组建公司,进行频道频率的企业化经营。

(3)电台、电视台和广电集团(总台)内部重组或转制为企业的单位,在确保控股的前提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的广播电视节目(包括电视剧)生产营销企业经批准可以上市融资。

4、2004年7月召开的全国广播影视局长座谈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将广播影视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及发展战略进一步系统化、制度化。会议要求广电系统内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率先实行“三分开”和“三分离”。“三分开”就是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三分离”就是在广电集团(总台)内部部分频道频率和部分资产实施事业产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制播分离,这是改革的重点和突破点。在明确频道频率资源属于国家专有资源不得出售、承包、租赁,确保资产所有权、经营控股权、节目终审权和主要干部任免权掌握在总台(集团)的前提下,对于个别经营前景看好的娱乐服务性频道频率,经批准可以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组建独资或绝对控股的股份制公司进行企业化经营。与此同时,这次会议对政策及制度的适用范围做出了明确界定:

(1)部分频道频率企业化的探索,目前只局限于广电系统内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2)范围主要是影视、体育、娱乐、生活频道和交通、旅游、音乐频率,其他频率频道暂不进行企业化运行试点。

(3)外资不得参与频道频率的公司化经营。

电视传媒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涵

目前,电视的社会影响力、经济创造力等各种要素指标,在整个广播影视产业链条中,居于关键环节、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广播影视系统推行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实践证明,在“事业单位”中实行“企业化管理”存在诸多局限: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特别是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对市场手段生疏惧怕的决策机制和执行系统。这些局限使得电视传媒机构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日益缺乏效率和创新活力,迫切需要通过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电视生产力。

(一)把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从目前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与事业部分分别管理、分别运营。除新闻宣传以外的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节目,特别是影视剧的制作经营可以从现有体制中逐步分离出来组建公司,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浙江广电集团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深化频道经营体制改革方面,对频道的宣传部分继续实行频道制,将经营部分(包括频道的广告业务、延伸产业、节目购销、经营推广活动、政策允许的相关栏目制作和运营等)剥离出来推行公司制。具体做法包括:

(1)将频道的经营业务与宣传业务分离,组建完全企业性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频道经营有限公司,由集团绝对控股。集团以电视影视文化频道、广播交通频道和旅游频道为试点,分别组建浙江影视娱乐传媒公司和浙江交通旅游传媒有限公司进行公司化管理。据来自杭州网的资料,2004年9月成立的浙江交通旅游传媒有限公司,是以浙江电台交通之声和旅游之声两个广播频道为媒体依托的股份制企业,主要负责两个频道的广告经营及其相关产业的开发和增值业务。

(2)集团对试点频道经营公司,实行有偿授权经营。频道经营公司有偿获得频道广告及其关联业务的经营权,一是公司承担所涉频道的宣传业务成本;二是公司向集团支付制播技术和设施维护、形式传输、物业配套等公共管理费用以及一定的无形资产使用费。

(3)确保党管媒体等制度和原则的贯彻落实。对于公司经营的试点频道,集团拥有所有权、宣传管理权、节目终审权、节目播出权以及要害宣传岗位用人权;频道经营公司的总经理,须经集团党委审核后,由公司董事会聘任。

(二)体育、交通、影视、综艺、音乐、生活、财经、科教等频道,在确保频道作为国家专有资源不得出售、租赁和承包,确保节目终审权和播出权牢牢掌握在电视台手中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组建公司,探索进行频道的企业化经营。2004年12月召开的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规定,对于部分允许经营的频道,可以组建公司进行企业化运作,但吸纳社会资本不超过49%,并且不可引入外资。

南京广电集团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从集团整体体制改革切入,继而推进到频道体制改革。在牢牢掌握频道所有权、节目播出权和终审权的前提下,将文体、生活、信息三个亏损频道的制作经营权进行剥离,分别组建频道经营公司。

①以文体频道三年经营权和部分固定资产作为投入,与江苏欣网视讯公司合资组建南京风尚传媒公司,注册资本2300万元,集团控股51%。

②以生活频道三年经营权和围绕频道经营所配置的部分固定资产作为投入,注册资本2400万元,组建独资的南京明视传媒公司。

③以信息频道三年经营权和围绕频道经营所配置的部分固定资产作为投入,与深圳金棕榈公司合资组建南京导视传媒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集团控股60%。

频道经营公司的组建,将为南京广团集团的频道改革和产业发展带来重大转变:第一,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资产重组,改变了频道的资产存在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第二,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改变了“所有者缺位”的原始产权状态;第三,建立了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新的频道管理体制,改变了事业体制下的频道经营管理模式;第四,频道经营面向资本、节目、广告和衍生产品市场,形成了高效的市场化业务体系。

(三)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电视节目制作业。电视台和广电集团(总台)内重组或转制为企业的单位,在确保控股的前提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探索进行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的电视节目(包括电视剧)生产营销企业经批准可以上市融资。

深化广播影视投融资体制改革,利用国内社会资本(含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加快广电产业发展,是国家广电管理部门推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范围之内,由电视台控股经营体育、娱乐、生活频道的股份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及现代企业制度,经批准也可以上市。2004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发言人朱虹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关于“是否允许广电系统的公司在国内或海外上市”的提问时,明确了上述政策规定。朱虹同时透露,中影集团、电影频道的部分资产以及山东电视台生活、娱乐频道的经营公司等正在积极准备上市融资。这里提到的山东电视台生活、娱乐频道的经营公司,就是山东视网联媒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四)允许境外有实力有影响的影视制作机构、境内国有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合资组建由中方控股的节目制作公司。特别是2004年12月28日开始施行的《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暂行规定》,以政府令(国家广电总局、商务部令第44号)的形式,进一步规定,境外专业广播电视企业(港、澳、台地区可包括其他经济组织),与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和境内其他投资者,可以合资、合作设立专门从事或兼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业务。至此,外资被允许进入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政策和具体安排完全明朗化。但仍不包括频道的公司化经营业务。

2004年与海外机构合资、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9月3日,凤凰卫视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资成立“北京同步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将凤凰卫视的节目以语音方式在全国范围的电台广播。合资公司的注册资金为3000万人民币,北广占55%、凤凰卫视占45%。11月25日,北京索尼影视国际电视公司和中国电影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华索影视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华索将主要开发和制作中文影视娱乐节目,包括电视栏目、情景喜剧、电视连续剧和电视电影,并在中国境内外发行。新成立的华索公司,中影集团控股51%,索尼公司占49%。

电视传媒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基本关系

(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

根据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所有权和经营权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生产资料所有权一般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它是通过现实的生产关系不断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权力,并在法律上体现为在法定范围内对生产资料的处置权。生产资料的经营权则是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支配和使用问题,是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这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是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期限内对所占有的生产资料的支配和使用。

由上,“所有权”可以理解为频道的所有权,“经营权”可以理解为频道的经营权。频道的所有权具有以下内涵:

(1)频道资源属国家专有资源,为国家所有,因而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出售、承包、租赁,必须确保频道资源的所有权掌握在电视台或广电集团(总台)手中。

(2)由频道资源的所有权所决定,组建公司进行企业化经营,电视台或广电集团(总台)可以独资;也可以吸收国内社会资本(不含国外资本),但必须绝对控股。也就是说,必须确保经营控股权掌握在电视台或广电集团(总台)手中。

(3)以频道资源的所有权为基础,部分电视频道组建公司进行企业化经营后,节目的终审权和播出权仍然掌握在电视台或广电集团(总台)手中。

(4)以频道资源的所有权为依托和后盾,组建公司进行企业化经营的部分频道,主要干部的任免权仍然掌握在电视台或广电集团(总台)手中。频道的经营权则是在频道所有权及其相关联前提条件下的一种有限制的归属关系。具体表现在:

(1)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只适用于部分频道,如影视、体育、娱乐、生活频道,其他频道暂不进行企业化运作试点。

(2)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部分频道组建公司进行企业化经营,可以独资组建公司,也可以吸收国内资本组建公司,但外资不得参与频道的公司化经营。

(二)党委会、董事会、编委会的关系

新闻以外的可经营性的电视节目或频道企业化经营的基本原则仍然是“四个不变”,即广播电视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特别是对于电视频道运营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在改革广播影视事业体制,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并不是改变频道资源的所有制性质。因此,作为公司最高决策机构的董事会,应当自觉接受党委会在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领导。党委会也将在公司的大政方针以及主要干部任免等问题上,行使所有权所赋予的最终处置权。当然,党委会的这种领导地位主要通过行使频道资源所有权来实现的,而不是与《公司法》相悖。

至于董事会和编委会的关系,如果组建的公司属于国有独资公司性质,两者关系可以统一在频道的企业化经营过程中。如果组建的公司属于吸收社会资本,甚至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董事会和编委会的关系至少有三种处理方式:(1)通过电台、电视台或广电集团(总台)的绝对控股权进行“实际控制”;(2)通过建立在频道资源所有权基础上的重要干部任免权加以协调解决;(3)探索所有权和绝对控股权有效的行使方式,并加以制度化。

(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电视传媒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目标是利益最大化,收入、成本、利润成为基本构成元素。在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坚持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成为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首先,党管媒体等“四个不变”的基本原则,这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生命线,也是电视传媒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游戏规则”。只有在“四个不变”的原则下,才能得到政治上和法理上的保障。因此,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是必然选择。

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范围篇2

论文摘要:“全球化”这个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广告与“全球化”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经济、文化、传播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全球化”浪潮中的广告略作分析,分别探讨了经济全球化与广告、文化全球化与广告、传播全球化与广告的相互关系。

“全球化”被《经济学家》( econnomist)杂志称为“21世纪被用得最滥的词语”。广义的全球化,是指自环球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兴起就已开始出现的社会变迁现象,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史变为“世界史”的过程。而狭义的全球化,主要是指二战以后,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由金融业跨国企业、通讯技术和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发展所导致的全球经济走向一体的趋势和过程。本文所说的全球化指的是狭义的全球化。

    综观世界,广告瞬息万变,可以说,它们越来越“全球化”。这种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发展迅速的跨国媒体和全球通信系统开拓了全球市场并日益依赖全球市场来维持生存,同时也是由于随之而来的多元文化的影响,而这一切的出现则是因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传播技术进步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目的。下面从经济、文化、传播三个方面来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广告。

一、经济全球化与广告

    戎殿新在《世界经济年鉴(1998)》序言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金融领域的全球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金融市场交易额和国际贸易交易额超过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在1990一1995年间,世界生产增长了1/3,而金融市场交易额则增长了230,出口增长了50倍。自从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形成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经济是以贸易的国际化为特征的;而当今,各个经济体互相依赖加深的主要纽带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各经济体之间的分工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企业内部的分工,巨额资本在国际间以秒速流动经济全球化与广告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广告全球化,广告主的跨国经营要求广告公司提供跨国服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企业追求市场的全球最大化和利润的全球最大化,它们在统一的全球战略下,要求广告宣传的全球化、商品推广的全球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广告宣传、市场营销机构的单一化和广告宣传、市场营销成本的集约化。美国福特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0世纪初,随着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吉列公司的全球扩张,美国的广告公司也跟着他们的客户进入了国际市场。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跨国公司及其广告公司实现国际扩张的一个高潮。美国广告公司国际收入的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其国内收入的增长速度。在美国头10家最大的广告商中,国际收入占到了其总收入的46 % 80年代,美国的广告公司又在大兼并中继续实现国际扩张。1986年,几家广告公司通过合并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盟集团旧mnicom group )。福特公司的广告预算每年上十亿美元,2004年高达16.435亿美元。在实现广告传播全球化以前,像福特这样的跨国公司需要在世界各地聘请上十家广告商来进行全球广告宣传。这样既费钱又费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全球广告宣传的整体效果。在传播全球化的过程中,它就可以聘请单独一家跨国广告公司—英国的金塑集团(wpp)来实施统一有效的全球广告宣传动和市场营销活动了。

    另一方面,广告作为一个服务产业,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它本身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提供服务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日本传播学者八卷俊雄的研究表明:从广告的发展可以考察到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广告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广告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广告费支出增加,消费受到其刺激也会增加;反之,消费支出有宽余,广告也会变得活跃起来。e在国际贸易中,广告业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全球四大广告巨头的海外收益均占它们总收益的40%以上。正如英国学者郝尔曼和麦克切斯尼所指出的:“跨国传媒(包括全球广告市场)是全球资本主义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二、文化全球化与广告

    费孝通先生在描述20世纪的局面时说:"20世纪是一个世界性的战国世纪,而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个分裂的文化集团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一个多元一体的国际社会,而我们现在的文化就处在这种形成的过程中。”关于文化的全球化问题虽然争议颇多,但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可能表现为冲突或融合)的加深已经成为事实。文化全球化与广告的关系,我们也可以从两方面考察。

    一方面,各民族文化中共性的部分越来越多,这就减少了沟通障碍,为广告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文化的差异可算是跨国广告经营中除了政策壁垒外的最大障碍。广告往往要迎合当地—而非全球性—的口味和观念;实际上,有的广告一旦照搬到其他地方,就会引起非议,甚至酿成恶果。例如,越南电视台在转播2000年欧洲国家杯赛时插播了平田消费品公司的一则广告,由芝加哥市李奥贝纳广告有限公司制作的这则广告把越南军人在“美国战争”期间穿的鞋—用轮胎做的浅帮鞋—跟这家越南造鞋厂最新推出的运动鞋进行了对比。李奥贝纳公司的总部说,它和越南某广告公司建立了伙伴关系,它们无意揭越南和美国历史上的伤疤,而只是想通过越南人所熟悉的形象来达到推销的目的。李奥贝纳公司的代表说:“看过这则广告的人都觉得它并没有讽刺的意思。它抓住了越南人们所珍视的历史成就感。”这则广告在越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假如在美国播放,后果将不堪设想。9在文化的全球碰撞中,世界文化朝着多元一体的方向发展,各民族文化中的共性越来越多,为广告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共同的经验范围和意义空间。这就是为什么麦当劳能够在全球使用统一的广告语“i’m loving it"。

   另一方面,广告本身承载着文化信息,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影响着全球文化。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文化,而且更潜移默化地影晌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社会观和生活观。美国学者理查德·奥曼认为,“也许所有的广告都包含或者意味着某种意识形态。它们试图让观众做或者相信符合广告商利益的一些事情。观众与广告商默契的地方是关于优裕和美好的社会等笼统的观点或形象。”另一位学者朱迪斯·威廉姆逊在《解码广告》一书中特别指出“广告除了很明显地向我们售卖商品外,还具有另一个功效—创造意义结构。我相信在很多方面广告已经取代了传统艺术或宗教的功能。在全球传播格局中,广告日益与新闻报道、电视剧、电影等无缝拼接,不仅成为在全球推销产品和服务、大规模占领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的主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在其经济表象背后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球各国广告受众思想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舆论形成的重要作用。最终,它导致了消费文化、流行文化、大众文化在全球的盛行。

    三、传播全球化与广告

    全球化时代的传播最突出的特征,一是全球信息传播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数字化;二是传媒的跨国经营和传媒产业的高度集中。这两方面均对广告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一,全球信息传播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数字化使广告传播方式变得更为多样。全球化的传播首先表现在信息输网络全球化,表现为在全球传播基础结构上的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全球覆盖。全球电视广播网主要包括地面电视广播网、有线电视广播网、卫星广播电视网,它们综合覆盖全球范围。电话电信网络,依据国际电信联盟2007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5年底,全球206个国家地区共64.7亿人中,共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超过34.26亿,平均每百人53.25部电话。至于国际互联网,根据联合国互联网管理论坛2007年11月中旬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上网人数已增加至12亿人。这些信息传输网络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手机等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的出现,使得进行广告传播的资金成本大大减少,技术门槛大大降低,原来只能由资金雄厚的广告主、设备先进的广告公司、媒体才能进行的广告视频传播、音频传播和印刷传播,现在任何团体甚至任何个人只要有一部电脑、一部手机再加上互联网连接就能完成。过去广告在电视、广播、印刷媒体上传播都受到地域和国界的严重阻碍,只能传播到部分地域和部分人群,现在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可以将广告信息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传递给每个电脑、手机的持有者。

    其二,传媒的跨国经营和传媒产业的高度集中,降低了广告经营的成本,提高了广告传播的水平。目前,全球传媒市场、娱乐市场和文化市场及其影响下形成的舆论市场,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几个屈指可数的跨国传媒集团手中,形成了跨国传媒巨无霸。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2007年10月公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以2007年3月31日或此前以某日为截止日期的财务年度营业收入排列,全球娱乐业四强公司依次为时代华纳(447.88亿美元)、沃尔特·迪斯尼〔342.85亿美元)、新闻公司(253.27亿美元)、贝塔斯曼(242.11亿美元)。它们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分别名列第137,191,266,281位。这几家跨国传媒巨无霸的经营业务范围多半都横跨报纸、杂志、图书出版、电视、广播、电影、互联网和主题公园等众多传媒领域,海外收入在总收入中都占有相当比重,分别是23.13%、50.89% .50.83 % .69.4 % o⑩这些传媒业巨头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在全球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传媒业,在广告、电信等传播业,在影剧院院线、游乐园、游戏等娱乐业,积极寻求崭新的投资集会或合作伙伴,在全球媒体业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兼并和收购,将媒介产业、传播产业、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和市场效益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

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范围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廉政;实践;思考

厦门火炬高新区是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06年,工业产值70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9.7%。厦门火炬集团有限公司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开发建设主体,在2005年8月~2006年1月,火炬(翔安)产业区大开发建设中,根据市委和市政府提出“超常规不违规”的原则,用6个月的时间建成120万平方米通用厂房,引进95家企业进场投产,创造了历史奇绩,2006年12月,厦门火炬集团有限公司荣获“厦门特区建设25周年突出贡献企业”和“最佳诚信企业”的称号。公司在多年的开发建设中,也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企业廉政文化。

一、火炬集团廉政文化核心价值观和制度保障

企业廉政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廉政工作在文化层面的延伸,是企业廉政建设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具体体现。火炬集团文化建设提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和谐、务实、进步、阳光”,其中“阳光”是火炬集团廉政文化核心价值观。“阳光”体现了火炬集团规范化、透明化的管理风格,彰显火炬集团公开、公平、公正、诚实、诚信的经营管理理念。它是火炬集团在多年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并经反复提炼的企业精神和基本理念,它为火炬人提供了共同努力的方向,是火炬人日常行为的准则,培养火炬人良好的廉洁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推进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和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管理,营造企业廉洁和谐氛围,促进企业逐步形成爱岗敬业、诚信守法、行为规范、道德高尚的廉政文化。

火炬集团廉政文化坚持以企业领导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为重点,着重抓好理想信念、党纪国法的教育,加强道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荣辱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慎用权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管住小节,挡住诱惑,慎交朋友,远离小人,“寸寸收心、如临薄冰”,“常修为人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火炬集团廉政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企业制度的保障。制度管理是具有文化内涵的管理模式,企业通过建立和健全企业管理制度,用制度考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规范化、制度化,企业制度是员工的行为准则,忠于企业制度是员工应有的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有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是两者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制度管理是有形的管理,是以责任制、规章、纪律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员工主要是外在的、刚性的调节,一种外在的约束。文化管理是无形的、柔性的管理,是一种精神状态,对员工主要是内在的自律与软性的引导,一种内在约束,强调人的心理认同。无形的、柔性的管理要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出来,外在约束是通过内在约束起作用的。

火炬集团通过建立和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廉政文化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一是建立了集团公司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委的领导下负责集团公司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聘任廉政监督员,对集团公司和直属子公司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廉政建设情况实施民主监督。二是建立了集团公司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运作及重要人事任免等,必须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三是建立了集团公司和各直属子公司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责任制,明确各公司和各部门责任范围、责任内容,严格实行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是建立了工程建设项目和重要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度,资金使用审批制度,资金预决算制度,法律顾问制度,人才对外公开招聘制度和企业内部竞聘上岗制度等。这些管理制度是按照火炬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规律的要求,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所作的规定,是员工进行各项活动的规范和准则,使公司各项工作和活动有章可循。制度的“硬管理”和文化的“软管理”有机结合,既能促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又可以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火炬集团廉政文化的导入、传播与实施

火炬集团廉政文化的价值在于有效导入、传播,实现员工对企业廉政文化核心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的认同,明确企业的共同行为准则,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与企业之间经营行为的规则。导入是对内的,传播是对外的。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应是先导入,得到全体员工认同后再传播。火炬集团廉政文化的导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使直属子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随时掌握中央和上级机关有关廉政建设的战略方针和相关规定,同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宣传企业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的廉政制度。二是邀请司法机关公务员和企业法律顾问来公司给员工宣讲《刑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作预防职务犯罪讲座,教育员工依法经营,拒绝商业贿赂。三是给员工发放《廉政手册》和《员工手册》,随时学习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四是对新提拔和换岗的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任前谈话,提出廉政建设方面的要求。五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等活动,参观监狱,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对员工进行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企业廉政文化的传播主要有新闻传播、信息传播、社交传播等方式。火炬集团廉政文化的有效传播,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新闻媒介宣传,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廉政文化,宣传“艰苦创业、团结进取、规范高效、廉洁敬业”的管理理念。另外通过企业自己的信息刊物,作纵向横向宣传,让上级机关和其它企业都能了解火炬集团是“重合同讲诚信”的企业。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在社交方面,严格遵守企业的廉政建设规定,努力塑造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

火炬集团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最根本的是要让廉政文化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普遍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免疫力,同时要狠抓制度落实,加强制度制约。2005年8月~2006年1月,火炬集团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大开发建设中,根据市委和市政府提出“超常规不违规”的原则,用6个月的时间建成120万平方通用厂房,引进95家企业进场投产,创造了历史奇迹,同时,这个大开发建设也成为实施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典范之一。集团公司除了积极做好廉政文化的导入和传播以外,狠抓制度落实,加强监督制约,努力规范市场,实行公平竞争。使廉政文化的实施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1)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交易市场,严格按规定程序运作,杜绝“暗箱”操作。招投标全过程由纪检监察部门实行监督,防止招投标过程中的关系标、围标,无资质承接工程和违法转包工程的行为。(2)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制度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杜绝合同签订和履行中的违法违规行为。(3)大宗物资采购实行公开招投标,增加透明度,遏制以次充好、拿回扣等不正之风。(4)工程项目增减公开,防止承包方低价中标后以增加项目为名增加工程造价。五是规范工程款划拨制度,严格按工程进度划拨工程款。六是严格工程竣工验收制度,防止不合格工程交付使用。七是抓好工程决算工作,防止“虚列”项目或“虚增”数额。2006年6月~10月,集团公司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对52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20个重点岗位人员进行自查自纠,均未发现有商业贿赂行为。对招标工程32项,大宗物资采购33项进行自查自纠,均未发现有不正当行为。

三、火炬集团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意见

1.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资本,它对企业的兴衰存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廉政文化的哺育,企业廉政文化是企业规避风险、持续发展的力量。企业廉政文化规范了企业依法经营、诚信守法的管理行为和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廉政勤政的职业操守,保障企业永续经营。

2.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企业廉政文化管理的根本是什么?是治心。廉政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重视人的需求。首先,员工需要得到的是工资、奖金、福利,并希望有稳定性。其次,员工希望职业生涯能有所发展,在企业工作中能够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体会到成就感。这种需求上的满足对于凝聚员工人心、激发员工积极性、引导员工廉洁敬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3.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员工的认同,认同的关键是参与。企业廉政文化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员工个人,而是由员工个人所组成的集体。企业廉政文化要被企业全体员工所共享,就必须在企业范围内进行全方位的导入,使企业上下具有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企业廉政文化应广泛传播给公众,接受社会公众的评价,令公众心悦诚服。

4.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要以制度管理为保障,企业管理制度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要求,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所作的规定,是员工进行各项活动的准则,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要求。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制度化,企业廉政文化倡导的价值理念必须通过制度的方式来统率员工的思想,没有完善的制度,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不可能有成效。

5.企业廉政文化对企业制度管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制度再周全也不可能顾及到方方面面,只有文化时时处处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人是受特定的价值理念支配的,当企业廉政文化的价值理念被员工接受之后,员工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这种价值理念行事,企业制度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作用的发挥,因此,企业廉政文化能够使员工自觉主动执行企业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企业廉政文化是企业制度管理的基础,并对企业制度管理起反作用。参考文献

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范围篇4

好的宣?髂苁髁⒉⑶炕?品牌效益,推动生产、销售和服务,能不断提炼企业文化,增加员工归属感,营造文化氛围,是企业文化落地一个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概括为:生产是抢杠子,企宣是笔杆子,生产是硬实力,企宣是软实力,生产是躯壳,企宣是灵魂,生产是瓜,企宣是王婆。

二、布网络-组建企业宣传团队

企业宣传团队的水平直接决定公司宣传水平的高低,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需搭建公司宣传班子成员,专职或兼职皆可(根据公司规模情况),宣传团队工作思路以公司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公司活动和产品知识、员工生活等为切入点进行细化和落实工作,宣传队成员分布与公司各网点,通过定期思想交流会、微信群、培训等多种方式实现宣传思路的统一,在各点发挥润滑剂作用,对各网点企业文化宣传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企业文化落地奠定良好基础。

三、做目视-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目视化(视觉化)是将公司文化和公司经营管理联系在一起,实现公司文化展现、实现管理报表目视、实现提醒警示作用、实现形象视觉冲击、实现文化转化成果,结合公司Vi设置一整套目视体系。个人建议先从公司形象提升为切入点,第一,塑造公司形象大门,在形象大门显示公司LoGL和公司名称,在大门后可以放置公司专用旗帜,在大门两侧可以目视公司行为规范或招聘信息,并设置公司形象岗和接待室(供外来人员临时休息)在休息室附上公司内刊或杂志,供外宾查阅;第二,塑造公司文化理念,可以将公司重要理念和文化标语大醒目的地方进行目视,如在墙体左上角可以设置醒目的LoGL、在企业墙体设置醒目的企业文化标语,厂区道路可以设置道旗(用于表达公司产品或者服务理念等),规模大的设置专门报刊栏和企业文化宣传报刊,让外宾或员工感受公司文化无处不在;第三,塑造车间和公司联动的文化长廊,文化长廊显示公司简介、车间SQCDm等管理工作,并用颜色管理实现动态管理,将公司重要制度和政策进行目视,实现科学管理员工;第四,塑造多媒体目视体系,将相关制度、新闻、质量模块、党工团模块等相关工作进行上传于公司内网,便于员工查阅和传播公司新闻动态、传播企业文化理念,以上四种落地方式将有效推动公司经营管理。

四、搞活动-推动企业文化落地

活动是推动企业化落地有效措施之一,通过策划各种有利于公司经营发展的一系列活动让全员真正理解公司文化内涵,如果说目视是静态宣传的话,那么搞活动则是动态宣传,动态宣传能增强员工凝聚力,增强员工活力。

活动以党工团为主线来拉动员工参与,可以将活动分类:文体活动(强健身体,丰富员工业务生活),竞赛活动(营造比学赶的氛围)、技能比武(提升岗位操作技能)、思想教育活动(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训教育活动(拓展员工知识)、节假日活动(营造公司节日氛围)等,如何搞一场成功的活动重点需要考虑5w2H,具体开展步骤:第一,确定活动的主要目的,通过活动得到什么效果;第二,确定活动参与对象,有针对性的参与活动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确定活动开展方式,以文化或者产品线为基础拓展融进活动中;第四,确定活动开展地点,通过活动地点场景布置,会是效果更佳;第五,确定活动预算,经费是保证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第六,总结宣传,总结不足便于改进,宣传传播公司正能量;最终将上述步骤进行细化形成活动方案,明确各成员职责和分工,并将方案进行会签与公司报批,以上活动开展步骤是多年实践而知,可供参考。

五、广传播-拓展企业宣传渠道

在互联网及自媒体时代,公司重要事件或活动需要建立多元化宣传渠道。

(一)内部宣传渠道:公司内Q、公司内网、微信群,实时公司重大新闻,正能量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外部宣传渠道:注册公司微信公众平台,提升微信粉丝关注量,提升宣传文章阅读量;

(三)宣传方式:使用易企秀、秀米、pS、aU等文章编辑工具、音频视频编辑软件,丰富宣传素材表现形式,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六、四缺乏-自省企业宣传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各自为战、零打碎敲、没有战略、发表就算(完任务),缺少系统性考虑宣传策划毕竟会导致宣传效果欠佳;

(二)缺乏计划性:不能按照公司企业的中心工作宣传,不能为公司经营和战略服务,失去了时效性;不能制定统一的计划进行宣传,没有重点;

(三)缺乏策划性:策划缺乏主题,策划缺乏补救措施,因活动是动态的可以随时发生变化;负面性宣传较多,导致公司氛围沉重;

(四)缺乏时代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思维老套、方式老套、业务老套等问题,及时运用新的传播工具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范围篇5

以笔者的观察和理解,境外传媒集团大致可分以下三类:一是以BBC为代表的公营传媒集团;二是以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为代表,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扩张的商业传媒集团;三是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会化新媒体。在本文论述范畴内,笔者更乐意将第三类称之为公用媒体或公民媒体。

一、BBC:代议制民主下的公营传媒集团

笔者以为,英国广播公司(BBC)或英国公营传媒集团的典型借鉴价值集中体现在,对国家信用和政府权力的有效利用,在传媒领域实现了国家利益和公营媒体价值的最大化。

BBC作为全球最大的公营媒体,成立之初是由于二十世纪早期广播新技术的出现,导致众多私人和商业广播电台纷纷涌现,相互之间不但因频段邻近或重复导致严重干扰,而且负责颁发电台经营牌照的英国邮政局多次收到军队对太多民用广播干扰军事通讯的投诉,于是停止续发牌照。随之,广播电台的数量骤减,越来越多的关联机构和民众都要求成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广播电台。1922年,经过一个由无线电收音机制造商组成的委员会历时数月的讨论,由马可尼(marconi)、英国通用电气公司(GeC)、无线电通信公司(RadioCommunicationCompany)、大都会威格士公司(metropolitan-Vickers)、西部电气公司(westernelectric)和英国汤姆森休斯顿公司(BritishthomsonHouston)六家私营公司共同出资,旨在构建一个覆盖英国全境的广播传输网络,为英国的广播传播提供便利。1922年11月14日,BBC的第一个电台,2Lo以中波从伦敦牛津街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SelfridgesDepartmentStore)的屋顶开始广播。次日5it从伯明翰,2ZY从曼彻斯特也开始了广播。1927年,BBC获得皇家特许状(RoyalCharterofincorporation),以国家律法的形式,一方面规治BBC的权力结构和管理框架,即由政府任命的理事会负责BBC的日常运作,另一方面确保了BBC的经济来源,即规定英国的每个家庭(除了老年人和少数低收入人群,他们的费用由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承担)和企业都须交付电视收视费,费用高低由政府具体设定,主要用于保障BBC在不接受任何商业广告的前提下,完成向民众提供高品质“教育、新闻和娱乐”内容产品的职责。

藉此,初步确立了BBC的生存基础和成长边界,即一份存在于英国政府、广播电视经营商和英国民众之间的长期合同,英国政府以国家信用作担保,换取英国民众自由使用电台、电视频率等稀缺资源的权力,然后将这一具有垄断性的经营权托付给私营公司联合成立的非营利性公营广播机构,要求其向英国民众提供规定的公共服务,并以法律形式确保其独立性,而民众则以交付收视费的方式完成交易,享受BBC提供的公共服务。

对于这样一份复杂的权力与利益合同,换一种更直接的说法,就是通过政府作为权力和信用的中介,代替民众选出一个特定的传媒服务机构,并承诺督促其完成为民众提供公共传媒服务的使命,在国家利益范畴内实现代议制间接民主。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BBC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职责,不仅为英国民众提供了高品质的内容产品服务,还提供了高品质的技术服务,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多个电台、电视台(数字电视和互动电视)、BBC在线、BBC新闻(为BBC电台、电视台、网站和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提供新闻资讯),以及BBC国际服务机构(BBCwoRLDSeRViCe)的公营传媒集团。

基于合同关系的间接民主,事实上并不能完全确保BBC的纯粹公营性质。BBC的收入来源充分表明了这一点。2003年度BBC的全部收入包括26.59亿英镑的收视费收入、1.47亿英镑来自于BBC商业控股公司的经营收入、2.237亿英镑来自于国际服务机构的商业经营收入,其中包括2.01亿的政府拨款。此外,还有1610万英镑来自用户的订购费,以及660万其他来源收入。

理论上,公营性质的BBC是不能拥有商业经营收入的,以确保节目制作人不受到任何商业利益的驱使,保持必要的中立,同时也维护公营与商业媒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但早从1932年成立了负责对外广播的BBC帝国服务(BBCempireService),BBC就有了商业运营。1991年开播的BBC全球新闻服务电视频道,通过广告赢利,完全是一家商业电视台,只是不在英国本土播出。由此可见,BBC公营性的真正现实基础,并不是特许状所设定的法律约束或强制收视费,而是民众对国家信用的依赖,并相信政府权力的公正性与有效性。

2003年,英国国防部专家大卫?凯利自杀事件,???导致BBC与英国政府之间的关系紧张,不仅危及到皇家特许状的合同续签,而且最终以BBC信托(BBCtRUSt)取代了此前由政府和英皇任命的BBC理事会。

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这次危机,笔者以为:恰恰凸显出国家信用构成了BBC利益拓展的边界与极限:

第一,代议制下的政府权力过大或失当,将导致公营媒体的公信力下降,间接民主的有效性就必然面临置疑;

第二,代议制下的政府权力过大或失当,将导致公营媒体的过度垄断,导致公营媒体对垄断权益的不当追求,引发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事实上,直到1955年成立独立电视台、1973年成立独立电台,BBC一直是全英国惟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长期垄断着英国的电台与电视业。如今,公营与商业媒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渐加剧,迫使BBC信托于2010年3月作出策略检讨,宣布了“品质至上”、“精简求胜”、“重置利益边界”等五条新原则。

综上所述,BBC对于现阶段中国传媒集团的重要启示在于:公营也好,商营也好,传媒集团真正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在于媒体公信力的培养与维护。如果公营传媒集团的商业化经营与管理能够有助于增强公信力,便无可指责并须继续发扬,倘若不能,就应及时检讨并作出根本性的战略调整。有鉴于此,国有电视台的制播分离体制改革,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公营与商营的矛盾、责权利的合理分配等现实问题,仍是个悬疑。

二、新闻集团:资本扩张下的商业传媒集团

以对外传播为己任的BBCwoRLD,一直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与厚待,但正因过度依赖国家信用和政府权力,鲜明的国家利益和国民特性一方面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扩张,也制约了BBC传媒集团的全球化发展,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而善用资本扩张推进自身成长的新闻集团,却恰恰将这一商业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默多克新闻集团的典型性集中体现在,对传媒资本所统辖的全球范围内,任何国家或地区的传媒市场及其管理制度所存在的疏漏,予以市场化的有效利用,以形成利益冲突和利益互补并存的跨国传媒集团。

新闻集团的成长路径可谓众所周知,即通过资本的扩张以完成组织、市场和技术的同步增长。

新闻集团(newsCorporation)的前身是澳大利亚新闻有限公司,是少有的家族经营的跨国传媒集团,核心领导人鲁伯特?默多克现任美国新闻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1954年接管阿德雷德市出版的《新闻报》,1964年出版澳大利亚第一份全国性日报《澳大利亚人报》。在站稳澳洲市场后,60年代后期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先后收购了英国的《世界新闻》和《太阳报》,70年代介入美国新闻业,买下了《圣安东尼奥新闻和快报》、《纽约邮报》、《波士顿先驱报》等多家报纸。70年代末开始进军电视业,首先在悉尼和墨尔本投资电视业,随后将电视业务向欧洲、美国推进。1979年,为更好地管理和协调公司逐渐多元化的业务,默多克组建了新闻集团。此后的整个80年代,是新闻集团全球业务拓展的重要奠基阶段,新闻集团先是在英国收购了《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后又在美国收购了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并于1987年组建了全美第四大电视网“福克斯电视网”。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更大范围跨媒体、跨行业的跨国并购,以及新媒体技术自身的飞速发展,新闻集团投资开发了应用数字卫星技术,建立了自己的互联网传输系统,构建起多元化的新媒体内容和服务传输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跨国垄断,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目前,新闻集团超过60%的收益来自“娱乐”及相关产业,接近70%的销售收入来自美国,核心业务涵盖电影、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发行,无线电视、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出版以及数字广播、收视管理系统开发等。???没有任何国家或民族利益取向的高度商业化,加之相对集中的公司管理权(鲁伯特?默多克及其家族控制着新闻集团30%的股份),进一步促进了新闻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扩张。

90年代中后期,新闻集团的全球攻略拓展到亚洲,并在进军壁垒较高的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以诸多“第一”充分展现出在资本运营之外,新闻集团对各国传媒市场和制度疏漏善加利用的特殊能力与优势。鉴于国有媒体对市场的高度垄断,默多克首先努力与中国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寻找与国有传媒竞合的最佳途径,又恰巧娶了一位中国妻子,而正是后者让大多数中国人记住了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1999年3月,新闻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1994年,新闻集团旗下的卫星电视在上海设立代表处,成为第一家获准在沪设立代表处的境外传媒公司。2001年9月,新闻集团旗下的星空卫视获准在中国广州落地,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开办的外资卫星电视频道。???

不过,优势常常与劣势比邻而居。新闻集团的竞争优势过度依赖于资本市场和社会关系,而这两者都相对缺乏文化传媒产业必要的稳定性和内在价值取向,当发生结构性的技术变革或市场重构时,如新媒体技术带来的纸质报业严重萎缩、传统广告收入大比例下降等,将使新闻集团的竞争优势面临严峻挑战。

综上所述,新闻集团带给中国传媒集团的重要启示在于:在以举国之力发展国有传媒集团的同时,越想谋求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和全球化发展,就越要清晰意识到国家信用和政府权力的有效性与有限性,须站在战略高度,积极鼓励在经济属性、组织变革上更为轻便、灵活的民营和商业传媒集团,更独立、更有效地参与境内外的传媒资本市场,与国有传媒集团协力合作,各领风骚地促进中国传媒业的成长。同时,又要及早防止过度依赖资本市场。

三、Facebook和Google:直接民主初生期的社会化媒体

作为从技术到内容始终直面最终服务用户的社会化新媒体代表,Facebook和Google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以BBC为代表的公营传媒集团和以新闻集团为代表的商业传媒集团的混合物种。因为Facebook面向用户提供的大规模免费服务,体现出了比BBC更彻底的公共性,同时,它基于自由意愿的选择性付费服务,则表现出比新闻集团更合理也更广阔、多元的盈利追求。最重要的是,Facebook基于“点对点”的网络传播模式,天然具备并持续拓展着最直接的信息民主。

对此,我们一方面可从它的技术拓展路径给予观察,另一方面也可从它自然地被各类社会民主运动所利用得以佐证。

资源来源:笔者根据维基百科翻译整理

显然,上述每一项技术并购,都体现出共同的价值取向:开放、分享。

正是这两大以不同方式与“免费”有机结合并直达用户的鲜明特性,提供了直接立足于独立社会个体的信息民主,为Facebook迅速聚集了大量高忠诚度的用户群体,又有效超越了单一的国家利益和纯粹的商业利益,从而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无限拓展着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边界,形成了具有较高可接受性的可持续市场垄断,并必然地不断向文化、政治和经济等领域渗透。

2011年以来,中非地区持续不断的社会政治运动,已经被证实与Facebook等社会化新媒体密切相关。在埃及发生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前的数月,一位名叫萨伊德(KhaledSaid)的年轻人被亚历山大警察打死,此后他的Facebook页面成为了埃及激进分子的网上据点。页面有阿拉伯语和英语两个版本,分别由不同的管理员管理。谷歌高管高尼姆现在被确认是其中一名管理员。仅仅一周时间,该网页支持者数量激增,从7.5万人增至44万多人,以至于由其策划并实施的示威游行,其规模远远超出了示威组织者、执政政府和国际社会等各方的预期,最终造成埃及民众潮水般涌向街头,并波及多个中非国家。

事实上,在以社会化媒体为主流的点对点传播模式中,兴趣社区的庞大规模和高度流动性,一方面使得异议程度较高的社会共识更加难于形成,另一方面又使得异议程度较低的社会共识形成得更快、更容易,因为在点对点的信息网络中,每一个社会化媒体的用户,都成为了潜在的投票者和行动者,从而形成了天然的无需代议机构的直接民主机制。换句话说,社会化新媒体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权力实践模式,成为国家权力机制的有力竞争者,或者合作者。

由此,笔者以为Facebook和Google对中国媒体的借鉴意义集中体现在:

第一,传媒集团成长思路与路径的根本转换:如何以最直接的方式满足一个终端用户的所有潜在需求,可解答一个传媒集团如何持续成长的绝大多数问题;

第二,直接根植于用户个体的社会化媒体,通过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不断增加直达用户的服务,创造了内生性集约化发展的天然优势,是国有传媒集团亟待发展或深入合作的新增领域。

结语

纵观上述三类国外传媒集团的框架与成长模式,我们不难发现:更本质的动力机制在于传媒业稀缺资源的不断转换,从而导致了各类传媒机构权力结构的适应性改变。规模化发展的传媒集团,则更为鲜明地表现出这种适应性改变。

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范围篇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供电企业如何提高供电客户对供电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如何通过深化客户服务,提高供电企业品牌的管理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供电企业品牌管理

一、供电企业品牌建设的实际操作

21世纪是信息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界,供电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时代,品牌是供电企业的一种战略资产必须得到重视,是同行业间最具竞争核心的价值要素,在国家电力改革的形式影响下,品牌是供电企业的发展利器,本文通过对供电企业的品牌分析,提出品牌建设的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品牌的建立标志企业的推广与应用已经开始,我国有两大供电企业,分别是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公司,这两大公司所制定的品牌策略都是服务上的延伸,是在范围品牌的策略之上进行的,在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经营方式。但是产品对用户的承诺以及市场服务都是在使用同一种品牌作为推广与宣传,使不同区域的用户有同一个品牌,树立起统一标准的品牌形象,对于服务上的延伸在范围品牌的策略中,各个小型的供电企业都是以大品牌的形象为支撑进行服务,并且根据每个区域的不同特征创建出相对的服务子品牌,在新的形势下这为供电企业在品牌的建设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品牌的应用提供了发展空间。

当前的品牌建设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现象,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对品牌不够重视,在实行电网建设改造中,电力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对供电企业的管理不断提出挑战,使企业的精力全部放在了安全与经营上,使品牌的推广没有力度;第二点是资金,由于资金的周转不灵导致难以投入品牌建设,人力上没有足够的资源使建设没有效果,这两点制约了品牌的建设。

二、品牌建设的推广应用

我国供电企业对品牌统一相当重视,不断印发《品牌知识推广手册》指明了企业的推广方向,另外国家还开展了协同机制的建设,对职责、工作流程与制度、考核标准都加以明确,对服务质量也作出了规范。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使用了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在指导与管控上运用了全网新闻传播,对于舆论环境也相应加以网络化和谐营造。国家电网还对企业的优秀文化不断提炼与凝聚,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利用统一标识,使企业文化更加形象,并注重了环境建设,标准规范以及合理的将企业的价值核心进行推广,营造出浓厚的企业文化,使品牌效应深入人心。

三、供电企业品牌建设有效途径

技术时代是构建全球资源共享化的新时代,在新时代的互联网能源的倡导下,新的形势造就了品牌推广与信息传播的密切关系。传播途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行为传播与信息传播。行为传播是指企业的行为与企业的人员不断在不同场所对企业品牌的内涵进行传播,行为的外在体现就是内涵的体现,企业的品牌最终展现是通过展现行为的方式得到传达的,可以说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员工的个人行为都在潜移默化中展现此企业的品牌,也是一种品牌效应,例如在服务中,员工个人的服务态度就表现了企业品牌的内涵。信息传播又分为内传播与外传播,对内可以通过网站等形式,对外传播是以广告的形式,对广告要进行策划并推广,内容要富有温馨的充满亲情的态度,使用户感受到品牌的力量,真正的关心民生,在传达上要与行动保持高度一致。

四、全面提升客户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服务主体的客户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整个客户服务过程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客户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企业做好客户服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为了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推动公司整体供电服务水平实现新突破、再创新高度,供电公司应专门聘请第三方管理咨询公司的资深讲师团队,针对职业化素养、规范化水平、客户沟通技能、客户抱怨和投诉应对技能、自我情绪与压力舒缓的能力等方面开展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提高营销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客户服务部门作为连接企业与客户的桥梁,作用不可小觑。但是,一个企业要想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单凭客户服务部门自身做好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鉴于此,供电公司要求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并深化客户服务理念,开展“感动式”服务,有效加强并完善客户服务各个环节的衔接。从公司领导层和机关做起,逐渐形成这样的服务格局:企业经营者集团服务于全体员工,机关服务于基层,生产服务于营销,营销服务于客户。每名干部员工都是服务链上的一个环节,都为下一个环节和客户提供“感动式”服务。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以立足客户、面向客户、服务客户的理念为基点,把这种理念落实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把“感动式”服务品牌塑造成市场竞争中独具魅力的企业品牌,真正的做到“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

五、结语

近年来,扬州供电公司在电卡表推广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确定之后,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智能电能表,实现电网与客户智能化双向互动体系。在推广使用智能电能表工作中,可借鉴推广使用预付费电卡表的经验,规避推广使用预付费电卡表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客户宣传、技术培训、业务管理等工作,从而在有序推进智能电能表应用的同时,有效提升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蔡利权.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风险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2]李聪.a市供电公司品牌营销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3.

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范围篇7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传播;传播渠道;公司主页

一、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在公司网站上传播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已经成为一种企业的战略选择,这个责任不分国界。中国的民营企业作为“走出去”的主体之一,也迫切学习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①。但相对而言,大型民营企业对CSR这个概念的了解程度、CSR内容认同程度都比小型的民营企业高。

我国民营企业要走向世界也需要利用网站表达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本文尝试探讨我国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民营企业传播CSR的现状和效果。样本选择国际化程度高的民营企业网站,去分析这些网站的CSR传播的突出程度,传播程度以及传播类型等方面。

二、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研究回顾

企业社会责任(CSR)常被理解为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Carroll,1979)。CSR传播则是指企业为了获得外界对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认可,将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有关实践和信息发送或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过程和行为(刘柏因,2011)。

企业如何考虑设计和传播CSR内容,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Siltaoja(2006)则认为,企业组织CSR信息的过程,需要考虑表达的信息要反映目标顾客的价值观。在线传播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渠道。企业利用公司网站开设CSR专栏来传播CSR实践,正在成为多数企业的选择,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公司能够动态更新网站CSR栏目(Sullivan,1999)。

三、跨国指数较高的民营企业网站SCR内容与特点

为了表达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和行动,我们从2013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选取了那些跨国指数高于平均水平13.98%的民营企业网站,考察这些企业在网上传播CSR活动的情况②。

借鉴前人广泛采用的CSR数据信息方法,具体分析3个方面的信息:(1)CSR信息披露的突出程度,包括公司主页的CSR专栏、关于“我们”、其他部分;(2)CSR信息披露的程度,主要通过网页数量1-3、4-10和10页以上来衡量;(3)信息披露的类型,包括道德规范/行为、企业社区参与和慈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环境、人权、产品和道德)等(Chaudhriandwang,2007,manueletal.,2014)。相关网站的收集时间是从2014年8月1日到2014年8月30日结束。

(一)国际化进程中的我国民营企业CSR传播的突出程度

在8家样本民营企业中,仅有25%的企业设有CSR专栏,但超过三分之二(62%)的企业把CSR链接设置在“关于我们”或者“关于集团”这个部分,13%的企业CSR链接设置在其他部分。③显然,这些民营企业都是意识到传播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把它们设置在网站显而易见的位置。然而,即便是跨国指数高于30%的民营企业,也倾向把CSR链接设置在“关于我们”部分。

(二)国际化进程中的民营企业CSR传播程度

为了确定样本的CSR信息传播的页数,它应该包括所有相关的页数(包括交叉连接和超链接)。虽然页数并不能准确反映公司致力于社会责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公司社会责任付出努力。根据Chaudhriandwang(2007)建议的方法,在8家样本企业中,有2家企业披露的CSR信息是在4-10页之间,6家企业披露10页以上。跨国指数在30%以下的企业中,比跨国指数在30%以上的企业传播CSR信息的更多,多了将近10%。

(三)国际化进程中的民营企业CSR信息的传播类型

我们分析发现,总体而言,8家样本民营企业CSR信息披露的类型差异不大。在网页上传播CSR项目的细节方面,国际化水平低于30%的民营企业,更愿意传播多一些关于CSR的细节。值得注意的是,8家企业在网上CSR栏目中没有传播任何与道德规范/行为和年度报告链接方面的信息。出现这个情况可能是因为民营企业没有很清楚意识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重要关系或者是企业没有对这类信息进行恰当的分类。

(四)国际化进程中的民营企业网站CSR呈现形式

企业如何呈现CSR给利益相关者的形式很重要。这关系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传播的CSR传播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所有8家样本民营企业都使用了文字、图像来传播CSR实践的内容。在视频方面,只有万达这家企业利用视频传播CSR信息,占了样本总数的12%。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在利用网站传播CSR的形式还需要进一步多样化,生动化,例如增加卡通形象,视频内容,漫画等。

四、讨论与结论

本文研究了8家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民营企业如何在公司主页传播CSR相关实践和信息,并发现了这些企业意识到传播CSR信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从目前的CSR传播情况来看,这些企业网站上CSR传播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第一,尽管现代企业意识到CSR的重要性,但是仅有25%的公司网页上有CSR专栏。值得注意的是,跨国指数在平均水平13.89%到30%这个范围的5家民营企业比高于30%的民营企业更加注意突出CSR项目。

第二,信息的披露程度是公司参与CSR程度的一个指标。传播CSR实践的页数少于10页,有可能是因为这些民营公司参与CSR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本文研究发现样本中网站上CSR传播与发现公司利润和CSR传播呈负相关。

第三,民营公司在CSR信息披露的类型方面不完善。例如道德规范/行为、新闻剪辑和文章发表、CSR/可持续性/公民报告的细节链接、CSR获奖和排名、参与CSR相关的基金会和互动性等方面的信息相对缺失。

第四,我国国际化进程中的民营企业,网站呈现CSR内容的形式也不够有新意。大部分民营企业使用传统的超链接、文本、图像,利用多媒体和交互性方面的功能不多。文本和图片的搭配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国际化进程中的民营企业通过网站传播CSR应该注意对网站上CSR信息的主题进行分类;突出CSR方面获奖的情况更需要展示在CSR专栏里;创新CSR传播类型和内容;要重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通过双向沟通,企业可以了解利益相关者的想法,从而能够更好地改进网站上CSR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也可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FifkamS,Drabblem.2012.FocusandstandardizationofsustainabilityreportingCacomparativestudyoftheUnitedKingdomandFinland〔J〕.BusinessStrategyandtheenvironment,Vol.21,pp.455-474.

[2]manuel,C.B.,Delgado,C.,Sá,m.,&Sousa,C.(2014).ComparingCSRcommunicationoncorporatewebsitesinswedenandspain.BalticJournalofmanagement,9(2),231-250.

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范围篇8

[关键词]美国文化美国电视业结构辛迪加运营和赢利

美国电视业

在前面第一部分中,我们曾经指出,电视业的发展是同电视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的,美国电视业的发展尤其如此。美国电视无论从体制,还是从业内结构,经营运作和理念等等而言,都是最商业化的,从目前整体来讲,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商业化最为成功的电视业。

1.当代美国电视业发展过程概述

一般认为,当代美国电视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12月,当时全美国一共有32家电视台获得营业执照,正式挂牌独立经营,就在此时,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正式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也就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不久,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即试验性电视台首先对于这一事件进行产大长达9小时的实况报道。这是世界电视史中最早的“突发事件”的直接播放报道。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国内人心惶惶,当时谣传德国希特勒纳粹的飞机要飞越大西洋来轰炸美国本土纽约,哥伦比亚电视台记者们把一架笨重的电视摄像机搬到电视台顶楼的窗子旁边,等待德国纳粹的轰炸机飞来时,好进行现场直播拍摄,幸好事后证明所谓纳粹飞机的跨洋轰炸只是谣言。但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看出美国电视人早就有对于突发事件的直播经验。

在战争期间,美国电视业发展受到影响,电视节目的生产和电视业的发展暂时有所停顿。但与此同时,战争加速了美国的无线电技术的进步发展,战后,美国电视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1940年至1945年间,是美国无线电广播业最为成熟的黄金时代,全美国各地播放广播节目的无线电广播电台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无线电广播新闻业也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美国此时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广播新闻记者,例如爱德华默罗,埃尔默戴维斯,马克斯乔丹,艾里克塞瓦赖德等人,他们以客观公正,报道及时和充满正义感的个人独特的广播声音征服了亿万听众,打击了敌人,团结了群众,在世界范围内为当时抗击法西斯强盗的世界人民所尊敬和欢迎,在人们心目中留下难忘的印象,这些新闻记者被尊敬为真正的英雄,是世界媒体人的骄傲。

由于美国无线电广播事业历史比较悠久,而且电视才刚刚起步,而且设备笨重,制作节目成本昂贵,所以节目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播放时间,电视面对已经很强大的竞争对手—报纸和无线电广播,难以一下子就流行起来,美国人仍然主要是以收听收音机和阅读报纸来获得信息。而美国社会中的中产阶级—即那些受到过良好教育,文化修养较高的人则看不起电视。

1946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即nBC,把正在热播的广播节目德克萨之星剧院(texacoStartheater)移入电视,很快就成为受欢迎的电视节目。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密尔顿伯利(miltonBerle)也被人称为“电视先生”。根据当时一份报告:在每周星期二晚上9时伯利的电视节目播放时,全美国家中95%打开的电视机都在观看伯利的电视节目。

此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即CBS马上以爱德萨利文(edSullivan)的“小镇之口味”(tasteofthetown)的节目用以抗衡。萨利文原来是一位报刊专栏作家,他在电视节目中为观众介绍了一系列著名人物,比如纽约百老汇的喜剧明星,戏剧演员,流行歌手,芭蕾舞演员等,以及许多有趣、精彩的节目,比如动物表演,木偶戏,乃至杂技表演等,一下子就吸引了美国的各地区的电视观众,很快萨利文的电视节目成为收视率最高、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这两家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之争也开拓和奠定了美国商业电视竞争的基础。不久,其余的私营电视台也纷纷效仿,安排同样精彩的表演节目,从而促进美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和发展。这些电视节目的成功播放,使得美国人逐渐地喜爱上电视这个新东西。此后,电视台的数目不断的增加,在1948年,美国总共有29家电视台在日常播放电视节目,同时,还有将近80多家电视台正在登记执照,而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排队等候申请执照等及登记的电视台或电视公司大约有300多家。当时,在美国已经有两万多个家庭拥有了电视机,这些家庭大多集中在美国东部地区较富裕的人家。此时,美国电视技术有了新发展,生产了新型的电视机型。美国当时已经有五个电视网在正常运作,它们是: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网,杜蒙电视网(theDumonttelevisionnetwork),和美国广播公司电视网(americanBroadcastingCompany即aBC)。同年,美国的CBS和nBC同时对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政治代表大会进行电视现场直播和较为详细的综合报道,这就进一步使美国电视同美国政府的关系进一步紧密,也使美国电视成为美国政府的宣传喉舌。

美国电视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一些在广播界工作的老牌明星。1951年,著名的电视明星大腕默罗(Chrismoore)把由他创办的CBS“现在请听”(CBSisthere)的新闻节目首先接嫁接到电视上,从而创办了CBS“现在请看”(Seeitnow)的名牌电视新闻节目,赢得极为可观的观众收看。当时美国已经卷入朝鲜战争,默罗的新闻小组亲赴前线拍摄朝战新闻,并及时发到美国在CBS的“现在请看”新闻节目上播放,成为当时最受美国观众欢迎的电视新闻节目。默罗本人也一下子成为了美国的电视界大腕。

由于美国广播界的大腕们一个接一个地转向电视业,他们所带走的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名气和原来已经获得成功的广播节目和大批的听众,还使得原来在广播电台的商业广告客户也随之转到电视台作广告。据统计,从1951年到1954年之间,美国无线电商业电台公司所损失的商业广告收入下降大约有150多亿美元,即下降了58%左右,而同时美国国内电视商业广告收入逐年上升,1954年仅电视商业广告的收入就高达350亿美元,商业广告收入成为美国电视台和电视网的重要收入。为了进一步扩大商业广告的收益和利润,在美国各个电视公司都设立了电视商业广告经营部。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美国电视业的黄金时代,根据《1954年美国广播年鉴》报道,在1950年,全美国只有13%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而到1955年,美国有68%的家庭拥有电视机。

在美国当时无线电广播网中,除了组织松散的相互广播公司(mutualBroadcastingCompanymBC)之外,都先后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去经营电视,电视网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昔日的广播网巨头如今成为不断壮大的广播和电视共营的广播电视网巨人。1953年,美国广播公司aBC同派拉蒙电影院公司合并,其属下的电视台有183座;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不甘落后,迅速发展扩大,不久就拥有自己的电视台197座;全国广播公司nBC则发展扩大到213座电视台。美国的商业电视业内部的竞争是相当激烈乃至残酷的,曾经拥有过560家电视台的广播公司mBC在1959年不得不宣布破产。mBC破产的原因除了经营不善,很大程度上是它未能把握时机而主动放弃了广播—电视这块值得争取、充满潜力的新的媒体领域。

转贴于 面对于激烈的竞争,美国商业电视业没有退缩,惧怕,而是迎头赶上,以新的策略迎接挑战,这就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美国媒体业的大整合。

2.美国电视业的现状:媒体巨头和霸主地位

美国商业电视都是以最大程度的赚钱为最终目的。赚钱,必需合法,必需合理,必需有效,这样,长期以来,美国电视业逐渐地形成自己的经营法则和方式方法,特别是它们的内部结构等。

当前在美国除了各地区的公共电视网(pBS)和一些小规模的教会和社区地的电视台之外,至少90%-95%的电视公司都是商业性的,即私营的,民营的。从前,美国电视主要由三大电视网所控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三大电视网占居了美国电视的90%以上的市场。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电视业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的说是美国电视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的说是美国电视业的高度商业化的演进。实际上说白一些,就是美国媒体业的全新整合。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整个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长期对峙的冷战局面的结束,前苏联的解体,使得美国在世界的地位日益加强;第二,是全世界总的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从80年代开始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可忽视的经济大国;世界经济的发展还表现在经济的全球化;第三,是新型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世界的认识方式。

这样,在进入21世纪,经济的全球化,商业广播电视激烈的竞争,新数字技术的强劲发展,这一切都向全世界广播电视业提出了一个时代性的共同话题:在新世纪中,广播电视业如何行动去面对新的竞争和挑战。为了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需求和信息社会的变化,许多广播电视机构首先从新技术传输模式,内容传播模式和财政资源模式等进行深入的、意义深远的改革。如果说在英国政府的推动下,英国广播电视业成功地进行了体制与政策的变革,为全世界的公共广播电视业的改革树立了典范和榜样,那么,美国广播电视业的巨变也证明私营电视业或者商业广播电视业的改革也是可行的。

从文化产业经济学角度来看,如果由于经营的规模大而得到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或者市场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联合公司的收益总额度超过了个各个小公司的总合,那么合并和收购就具有商业的意义。当一个公司内部生产这些产品的总支出少于在其它公司中生产相同的产品的总支出时,就实现了范围经济。对于产品产量很高的企业来讲,当生产一种特定的产品的平均支出降低时,就实现了规模经济。这时,如果合并和收购减少了有效竞争,企业就可以使用其强大的垄断权利来提高利润。虽然在美国已经制定了“反垄断法”,但美国这样的超级资本主义大国,大企业巨头还是可以从边沿和缝隙中找到自己的经营出路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媒体的大整合可以概括为三种形式:

首先是,为了进入软件生产和发行领域,向相同产业的不同层面的扩展,通常被称之为垂直整合。例如为好莱坞电影制片公司提供硬件的日本生产商所进行的购买活动,日本的著名公司索尼公司就买下了美国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则买下了环球公司(mCa)。索尼之所以出高价购买哥伦比亚公司的原因是为了确保其在软件生产的标准地位,因为由于软件的短缺而导致了索尼公司的贝塔制式beta的大尺寸的磁带录像带系统标准(betamax)在市场竞争中输给了它的美国竞争对手——家用录像系统的VHS标准制式,这次竞争的失利,导致索尼公司在通用录像带生产的损失高达10多亿美元。当然,这种并购有时并不特别成功,其中原因或者是购者的前期预料的经验不足或预料欠佳,给并购后的业务拓展和开发,以及在管理文化上代了带来了某些困难,如1989年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的高价买下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mCa之后,不到三年,这一投资就创下了27亿美元的债务,但最近情况有所好转。1990年松下公司以大约70亿美元购买了寰球公司,但由于经营不利,1995年不得不以57亿美元把公司的80%部分出售给加拿大的西格拉姆公司,而西格拉姆公司在2000年又被法国的维旺迪公司并购。目前,垂直并购整合是西方媒体业时常采用的模式。更加典型的垂直整合,发生在购买商是软件供应商、发行商和播映商之间。例如,在美国致力于有线网络和国际有线—卫星频道开发与扩张的维亚康姆公司(Viacom)就以100亿美元的高价购买和并购了美国的好莱坞巨头的派拉蒙电影公司,此后再接再厉,1999年又并购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样一来,维亚康姆就一下子成为世界上的媒体巨头或大毒龙之一。不甘落后,迪斯尼公司紧跟而上,一下子收购了独立电影发行公司(miramax),接下来以190亿美元又并购了美国的大都市—美国广播公司,从而确定迪斯尼公司的媒体业的霸主地位。

其次,某些并购是为了把公司的经营活动扩展到其它媒体,这些媒体时常为争夺商业广告收入和受众的娱乐消费展开激烈的竞争。美国著名的世代时代公司,传统上是经营出版业务的老牌大公司。1990年出资140亿并购了著名的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从而把业务发展到有线和卫星电视领域,而成立了时代华纳公司,2000年又进一步与美国的电脑网络公司美国在线公司合并,形成了新型的媒体巨无霸,即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此外,以出版起家的默多克新闻集团,在1985年以5.75亿美元并购了美国好莱坞的21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此后,又把大手伸到卫星电视业,目前,该公司旗下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家著名的微型卫星电视频道或公司,比如总部设在香港的星空卫视公司,以及英国著名的天空广播公司等。

第三种合并和并购形式是为了提高本公司在相同领域中的地位,这就是目前被称之为的水平整合。1987年,美国的好莱坞巨头哥伦比亚公司,在被日本的索尼公司并购之前,同另外一家独立的电影公司即三星独立制片公司进行了合并,这样合并的目的就是确保足够的市场份额以维持个较比牢靠的,昂贵的发行机构。

最近一个时期,由于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发展,近来的大的合并则和电视、电信和计算机技术行业有关。比如,技术融合使得有限线电视公司可以提供电话服务—目前,在英国大约一半的有线电视的用户可以使用有线来获得市内电话服务,而电信公司也可以提供视频点播和有关的电视服务。通过多种发行方式来分散风险的动机,激发了美国的电信公司和有线电视公司的合作兴趣。但小心谨慎的美国大佬们,在具体合并时还是十分小心。1994年,经过长期精心策划的由美国老牌公司贝尔大西洋公司(BellatlanticCompany)计划以330亿美元并购全美电信有线公司—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经营商,但是在最后一分钟化为泡影。原因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政策不允许一家公司在一个地方市场上同时拥有电视和电话网络系统,因此,制造垄断权力并不是它的动机。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性质的企业间的合作,即战略联盟,这是一种长期的协作关系。如1995年西格拉姆公司(mCa的主要拥有者)和梦工厂(DreamworksFactory)的合作。梦工厂旗下有一批著名的电影人如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杰弗里卡赞伯格,大卫吉夫恩等人所成立的新电影公司。它们之间建立起战略盟关系,在同盟的签约上规定:拥有梦工厂所制作的电影作品,家庭影碟和音乐的独家发行权利,并且包括在mCa主题公园内使用梦工厂的电影演员或大明星形象的版权。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潮流的汹涌发展,出现了一些大型的跨国性质的并购或合并,这类并购涉及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媒体公司或企业的合作。正如中国的一句老话:“甘蔗没有两头甜。”这种大型的跨过媒体公司或企业间的合作,虽说是公平收益,但实际上总有一方是主要受益方。目前,这种大型的跨国间的合作有日趋发展的趋势。根据可靠消息,美国的一些媒体巨头已经看好中国这个大市场,他们希望在近期实现他们同中国媒体公司和企业的合并计划。

3.辛迪加——美国电视发行的特殊渠道

发行和播映是美国媒体业经济运转的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节目辛迪加就是美国电视节目发行的一个特殊的渠道。其具体过程就是辛迪加组织将电视节目购买过来,然后向市场销售其播映权,这样通过开发电视节目的多轮播放的市场来获得利润。有过经济学理论和历史的人都知道辛迪加组织机构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运用的组织形式之一,同托拉斯一样,辛迪加机构运转的形式就是购进再销售,从中获利。

节目辛迪加的基本模式形成于20世纪的30年代,首先使用在广播领域,40年代末期开始被引入到电视领域。当代的节目辛迪加商业模式成形于70年代。当时的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即FCC要求电视网剥离其辛迪加业务,维亚康姆(Viacom)就是从CBS伯利剥离出来的一个辛迪加机构,它当时拥有一些诸如“我爱露茜”,“安迪格里芬秀”等一批吸引观众的经典电视节目。美国联邦政府的新政策打破了原来电视网对于优秀的电视节目的垄断,加上辛迪加可以采取同时向多家电视台出售某个电视节目的播映权的比较灵活的经营方式,多家分摊的价格成本大大降低,这就进一步使得原规模不大的独立电视台获得优秀的节目资源。在辛迪加经营模式下,电视网的质量不太高的节目也可以获得播放的机会,而旧的受欢迎的节目也可以重新播放,或者翻新获得新生命;原本昂贵的大型节目也可以通过多家电视台分摊的方式而降低播放的成本,这种灵活的辛迪加经营模式还有助于电视节目的创新。由于节目创新的风险减少,过去不被电视网看好的节目,由于基本上吸引不到基金或追加的投资很难出台,现在,一些没有被电视网首轮选中的电视节目会有希望获得新生。美国的电视节目辛迪加提倡公平、服务、民主的经营原则,它面向所有的电视公司,可以向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电视台销售播映权。由于买家增多,电视节目的销售的机会也就同样地增加。目前,美国已经通过节目辛迪加向全世界销售了大批的美国电视节目。下面是1994年,美国公布的1993年欧洲与美国之间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的贸易流量表:

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于欧洲的影视贸易顺差在一年内就高达37亿多美元,今天,10多年过去了,这种贸易局面没有多大的改变。值得提出的是美国的影视产品的贸易出口,大多是由美国的影视节目哈辛迪加机构进行的。

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范围篇9

一、××广播电视产业的现状

××广播电视台自广播、电视合并及原琼山广播电视台划归之后,我台为适应广电产业化改革与发展将产业发展列入发展规划之中,2004年机构改革时设立了产业发展部,主要是规划运营××广电的第三产业,开发和利用现有的电视媒体资源,实行公司市场化运作,有效地利用其广电媒体相关资源和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少投入高利用率的目的,充分发挥电视产业经营实体的复合效益,走多样化经营的道路。

从2005年起,我台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在原有的××广视实业有限公司(1997年8月成立)的基础上,陆续成立了××广电传媒营销有限公司、××广电传媒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及××广电传媒影视有限公司等台里控股企业。其中:

××广电传媒艺术培训有限公司2005年6月成立,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根据协议台里以无形资产投入占51﹪股份,海南兆丰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现金24.5万现金投入占49﹪股份组成,由于投资股东现金投入只有部分到位,始终未能履行协议属于违约,目前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广电传媒影视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80万元,我台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价48万元,另一自然人股东以现金32万元投资。2005年至2008年末的股东权益总额为:56.10万元,处于亏损状态。

××广视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主营网络电视工程安装,中央电视台三、五、六、八套节目及境外卫星电视安装。近几年来未向台里上交过经营管理费。

××广电传媒营销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2008年已注销。

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运作,整体情况不理想,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产业结构单一。

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缺乏足够的调研、分析,对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方向、区域性、市场定位缺少科学、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产业结构局限于依赖资源的短期开发,整合资源力度不够。

二是缺乏投入,整体实力不强,竞争力弱。

台里对各公司缺少资金和资源的投入,致使企业缺乏足够的竞争实力。各公司的规模总体是处于弱、小、散的状态,无法形成集约化、系统化的竞争能力。

三是体制、机制不灵活。

体制改革推进较慢,未能以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灵活的管理机制相配合,现有资源未优化整合,条块分割、各自为营的现象突出。

四是产业人才紧缺。

因为缺乏产业经营人才,特别是懂得市场、懂得经营的复合型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经营项目受限,经营范围也局限于传统领域,经济效益难以实现突破。

三、推进广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为了充分利用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根据我台实际情况,产业发展的根本是创新观念、用足资源、完善机制、拓宽渠道,实现“没有票子靠点子、没有股金有股权、没有资金用资源”,实现从广播电视媒体向集群化传媒转变,从宣传媒体向文化媒体转变,从意识形态的媒体向产业经营的媒体转变,从单一主业向集群化产业方向发展,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自身优势、无形资产,积极探索产业运作模式,整合现存企业化公司资源,加大产业市场研发力度,以品牌作为做强的主线,以资本运作为做大的手段,建设以跨媒体整合、跨区域运作、跨行业经营,做好新媒体开发、新模式运行、新平台打造,做宽产业范围、做优产业项目的运营平台,提升文化产业扩张力,取得强势控制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1、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目前是××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广电文化产业的领导,非常必要。应及时充分发挥广电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广电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方针政策,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针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发展要求,及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跟踪协调,确保落到实处。

2、制定“××广播电视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同其他产业发展一样,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布局。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文化产业资源,有效节约成本,克服无序竞争,有效整合我台现有的小型分散的文化产业资源,发挥文化产业的综合集聚效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档次开发项目。

3、构建广电文化产业集团。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消除制约我台广电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实行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依托××广电传媒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广电传媒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及××广视实业有限公司等现有产业资产,通过市场运作,组建××广电传媒发展总公司,打造具有竞争实力的文化集团公司,使企业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通过招商引资、包装上市等办法,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4、实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一是要根据我台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经市场评估确认,确定一批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和特色的项目作为发展重点和发展对象,集中财力和智力进行重点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使项目能够利于培育和带动文化产业市场,如三大论坛、城市电视等项目。二是要结合我台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进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拥有雄厚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优势,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我台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拓展文化产业的市场占有率。

5、采取跨媒体整合、跨区域运作、跨行业经营,做好新媒体开发、新模式运作、新平台打造等方式,做宽产业、做优产业项目。

(1)跨媒体整合:从海南实际情况来看,广电媒体的频道、频率资源与内地相比较少,但已趋于饱和状态,因此,在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原则下,以合作、参股、控股等方式,实现对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资源的整合;

(2)跨区域运作:充分利用节目生产优势,以智力输出、管理输出、合作经营等方式运营其他区域的频道、频率资源,实现节目内容资源的多重利用;

(3)跨行业经营:充分利用海南的自然资源优势、利用广播电视的系统资源优势、利用媒体的宣传推广优势,在旅游高端产品、会展、房地产、海南特色产品等行业进行探索;

(4)新媒体开发:以节目内容提供、投资合作等方式开发城市电视、手机电视、网络数字广播等新媒体;

(5)新模式运行:围绕市场需求、观众需求,针对具有产业开发潜力的行业,与房地产、旅游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合作,以节目加产业的方式创新节目生产模式,强化节目的影响力、专业化和个性化,推动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

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范围篇10

摘要伴随着“两学一做”的深入开展,将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有效结合,将党员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体现凝聚效应,发挥放射效应、展现引领效应,是我们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思路和方向。本文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和自身党务工作经验,就新形势下如何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有效结合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企业党建工作中心工作结合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公司完成各项任务、促进公司全面建设的重要保C。《》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为此,基层党建工作一定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下功夫,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围绕中心抓党建工作,切实克服“两层皮”现象

要把基层党建开展的各项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克服“两层皮”现象。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落实。

一是强化“一岗双责”。行政领导干部既要抓公司主业建设工作,又要支持和协助党委领导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党委领导既要抓好党建工作,又要协助行政领导参与到主业建设中。二是建立一支党建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是抓好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决策部署,都要由下级基层党组织层层传达和贯彻。三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应建立党建和主业“双目标”考核机制,把党建工作目标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措施等与业务工作一起量化,贯穿到公司的目标任务和各级班子、干部的岗位职责之中。

二、抓住年度工作重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管理水平

1.围绕中心工作,创新培训传播手段,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例如奈曼旗供电公司在三星党支部的创建基础上,建立了以“学、悟、创、行、拓”为主题的基层党组织“微传播”平台,此平台的建立,有效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适应新形式下新媒体的相关要求,使培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大容量、多角度、全覆盖为公司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强劲的政治理论支撑。

学:推行“微课堂”,构建培训新载体。以微传播平台为载体,及时推送相关基础知识、微课件、讲话精神、工作部署等文字、图片、视频,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学习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党员政治理论、专业知识认知水平。

悟:开展“微交流”,搭建沟通新平台。建立交流微信群,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微交流”,推出时势“微话题”,正面引导党员群众交流思想、工作经验、方法,实时发表自己的心声、评论,发表感想和建议,提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创:组织“微展示”,传播文化正能量。通过在微传播平台展示微电影、文学、摄影作品,同时开展QC成果展示,建立党员群众创新成果展台,使党员群众融入“万众创新”大潮,引领主流风尚,传播正能量。

行:实施“微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彰显率先垂范新风尚。“微行动”模块积极立足于服务型党组织活动的开展,通过宣扬典型事迹,开展善小活动,引导党员群众从自身、从小事做起,践行核心价值观。

拓:倡导“微阅读”,打造“我爱阅读”。为全面贯彻中央提出的“全民阅读”活动,同时打造服务型班组,拓展党员知识,在“微传播”载体平台建立了“微阅读”模块,职工能在手机上阅读国家电网报等行业媒体资讯,传阅学习文件通知,做到时时阅读,无死角办公,将手机变为一个移动资讯室和办公室。

2.围绕中心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横向”共建为创新载体,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一是抓好党支部间“横向”互学,通过建立党组织微传播平台,宣传先进典型,传播党员的先锋模范行为。二是尝试在村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康复养老院等设立“党支部共建服务站”。通过开展延伸服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通过党支部共建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引领监督作用,而使务虚与务实有机结合。三是把服务型党组织与社会型党组织共建与开展需求侧、服务满意度调研结合起来,投身和引领无投诉企业(供电所)和法治企业的创建、根植社会责任、彰显国网品牌,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地生根。

3.围绕中心工作,以“星级党支部”建设为手段,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推进“两学一做”向纵深发展,紧紧围绕“星级供电所”创建这个中心工作,启动了“星级”党支部创建工作,以“量化目标、严格考核、科学评价、动态管理”的原则,设定三至五星级创建指标及考核细则包括围绕中心工作、班子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群团工建设、荣誉获取项内容的考核细则,使中心工作得到巨大推动力。

三、做好表率,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首先以先进为镜,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建立高素质的队伍。要注重典型人物的挖掘和培养,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解民忧、办实事,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模范作用,形成“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持续开展“共产党员服务队”载体活动,推动服务品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