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十篇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十篇

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0:15

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篇1

【关键词】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策略

一、让呈现形式“巧妙自然”

随文识字的过程中,生字的呈现方式自然、简约,并且紧密结合文本,不露痕迹地自然流淌,要真正做到教育无痕,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随题识字

【案例】苏版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猜了很多谜语,这些谜语的谜底都是什么呀?生:动物。

师:这些动物又小又可爱,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生:小动物。

师: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写,第三个字没教过,左边是?生:牛字旁。

师:真准确!牛做部首一横变成提。右边这个字呢?生:勿。

师:请勿打扰的勿,这两部分合起来还读“wù”,齐读这三个字。生:小动物。

师:今天,这三个小动物就要陪着我们一起学习。

【分析】教“物”这个生字时就像和学生在聊天,自然巧妙地引出本课课题所要讲述的主人公“小动物”,从而引出生字“物”,既认识了本课的一个生字又自然巧妙地引出了所要讲述的一个重点,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看似无法,法在其中,“无招胜有招”。

2.情境识字

【案例】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第一自然段,“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这段话里新出现的认读字就是“鞭、宁、铺”,学生在重点读“鞭”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自己事先制好的教具(鞭子)拿出来,“啪啪”甩两下,学生会被鞭声吸引,感到好奇,在兴趣的激发下,教师可着重引导学生认识“鞭”这个字,先观察“鞭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再提问为什么是“革”字旁,在这种直观形象的识字过程中,学生不仅形象化地记住了“鞭子”,而且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识字效果显著。

【案例】“喊”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秋游》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生字。“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如何让学生对“喊”这个字印象深刻呢?老师可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是你,会向着蓝天喊什么?”学生顿时情绪高昂,“秋天真美啊!“”秋天,我要把你永远留在心中!”喊得多响亮啊!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明白“喊”时要用“口”,所以“喊”是“口字旁”。于是趁热打铁,指导书写,让学生记得更牢。学生置身秋游的情境之中,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喊”的声音响亮,内容多样。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生字,学会了运用。

【分析】教师精心创设与课文相融合的识字情境,往往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随文识字可以使学生对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有比较清楚深刻的认识,把识记生字新词和认识事物统一起来,加速了学生对字词的认识和理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二、让识字内容“丰厚肥沃”

1.随文记形

【案例】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教学片断:

师: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乌鸦一起找水?

生:愿意!

师:(出示字卡)瞧,这就是“找”,我们找东西都要用手,所以“找”字什么旁?

生:提手旁。

师: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能做做动作吗?

生:捉、打、拍……(做动作)

【分析】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把教学和实践紧密相连,使孩子拥有学习汉字的热情,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虽然这一教学环节很简单,但学生能够把动词演出来,并且还了解了字理,扩充了识字量,因此,这样的识字方法比较高效。

2.随文解义

【案例】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多”字,引读“我长得多高啊!”时提问,“你能把‘多’字换掉吗?意思不变!”学生的思路这时就被打开了:“我长得真高啊!”“我长得太高了!”……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还给学生补充了一些:“我长得特别高!”“我长得十分高!”经过这样的一“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多”这个副词的含义。

【分析】学习生字还要能体会字的意思,这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有难度的,随文解义,需要教师找准突破点,并巧妙适时地帮助学生搭建学习阶梯,让学生能循着阶梯渐渐深入,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感。

三、让巩固环节“扎实有效”

1.词卡(串)认读

【案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教学片断:

师:今天的课我们学到这,让我们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词语,记一记藏在词语里的生字,每个人在心里读一读,会了吗?开火车。(出示词串)

第一排词语:商量,暖和,哥哥,刮起来,接着(轻声)

第二排词语:钻到泥土里,飞到南方去,藏在蜂巢里(过冬方法)

第三排词语:第二年,明年,来年(近义词)

【分析】随文识字学得是否扎实有效,需要通过集中认字巩固识字效果。此外,也可以将生字新词做成词卡,让学生认读,然后再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认读生字,从而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实践证明,随文识字能让学生记得更牢固,学得更高效。

2.编写儿歌

【案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教学片断:

师:看,老师把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编成了一首儿歌,谁能帮这些生字找到家?

出示:刮、商、物、量、钻、藏

秋风(),天气凉。

小动物,过冬忙。

好朋友,聚()。

青蛙哥,()泥洞。

小燕子,飞南方。

蜜蜂妹,蜂巢()。

【分析】此片段是通^编写儿歌认读生字,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当然,巩固生字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组织多样化的有意义的字词句练习手段和方法进行巩固,如摘苹果、找朋友、配配对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里巩固识字。

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让“随文识字”充分发挥“随文”的魅力,可以让孩子的识字变得轻松,与集中识字相比,随文识字降低了学习难度,真正做到了“识字悄无痕”,这样的教学方法,让识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既快乐又轻松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黄波:趣味识字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

[2]朱莉:“随文识字”:回归阅读原生态[J],写作与阅读教学,2006年第4期.

[3]黄新艳:让随文识字也能形散神聚[J],教书育人,2013年第11期.

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识字;写字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的普及已经成为小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运用电脑进行文字的阅读和书写也逐渐进入小学生学习阶段,有逐渐电子书写代替汉字手写的危险。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多数教授学生对汉字的书写技能,通常选择让学生重复书写的方式来实现学生认识汉字的目的,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生为本,教授学生学习识字的思维方式,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故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中年级的汉字识字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改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学习习惯。

一、运用汉字的组成结构特征进行识字教学

汉字是由不同的结构组成的,有的是上下结构,有的是左右结构,有的是半包围结构等,而且还有很多的字都是象形字,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组成特征来教授学生进行识字,调动学生识字记忆的积极性,并能记住这些记忆的规律。例如,学习“闷”这个字,这是由一个“门”字里面加了一个“心”组成的汉字,教师通过讲解它的意思让学生识记:“心”被关在了“门”里自然就不舒服,憋闷,所以,看见“门”里有“心”就是“闷”,这样学生就容易记住了。

二、将汉字编制成儿歌,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

小学生在三、四年会学到很多比较复杂难记的汉字,出现时常忘记的想象,或者就干脆读一个字的一部分,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根据汉字的特征编制成学生感兴趣的儿歌,激发学生对识记汉字产生兴趣,从而提升学生识字的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识记汉字“磨”的时候,就编制了这样的儿歌:“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棵树,长在石头上。”学生借助这首儿歌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字,而且还觉得学习识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提高了学生学习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借助猜字谜激发学生识字的学习动力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教师通过猜字谜的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娱乐中认识汉字。例如,教师出字谜:“岁岁除夕,打一字是什么?”很多学生猜不出来,当教师揭晓答案时,学生都找到猜字谜的规律,这个答案是“出”。教师又出一字谜:“大字添一笔是什么字?”这个答案可就多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小脑筋纷纷得出自己的答案:“犬、太、天、夫”等,@样学生通过猜一个谜语能认识四个字,可谓是一举多得。又如,在学习课文《风筝》中难理解的汉字:“憧、憬、埂、倏”时,教师就可以编制字谜让学生进行猜谜,这不仅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识别汉字的难度,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比赛,提高学生识字量的积累

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表现出色的自己是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教材学习的范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汉字大赛。在学生三、四年级学过的汉字中划定比赛内容的汉字,要求学生对汉字的拼音识别准确无误,通过淘汰赛制最终选出前三名。在比赛内容方面的设置上不仅仅是单纯的汉字识别,还要设置汉字组词、造句、标注拼音等项目,来丰富学生比赛的内容。例如,教师让学生运用“智”字组词,比较哪一组组出的词汇最多、最快,从而成为领先获胜者。有的组就组出:“智慧、急中生智、智取、足智多谋、智多星”等这样有难度的词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水平。

五、开展多种课外阅读,增强学生识字量

小学生的识字教学除了在课堂上教学外,还要结合课堂之外,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第二课堂,通过学生的阅读,不仅能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汉字,还能帮助学生学习新的汉字,学生通过阅读带有拼音的文章增加自己的汉字识记量,培养学生自主通过阅读积累识字的习惯。例如,教师给学生指定小学生读物《小王子》,这本书是带有拼音的读物,不仅有丰富的情节,还有很多新的汉字出现,学生通过拼音就能实现识记的目标,积累汉字识记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中年级注重学生识字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具有总要的基础作用,为了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成效,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开展各项主题活动的方式增强学生识字方面的锻炼。通过各种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强化他们学习识字的意识,以便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能力错例分析有效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有效性”问题成了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我发现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怎样减少错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为此,我征集整理了一些学生的错例,深入思考并分析其实质性原因,以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具体表现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孩子眼中的“拦路虎”到底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一)算理模糊不清

错例[1]:①16-8=19-8②6×6=1③12-8=10④16-6=8

错例[2]:①7=9-②里最大能填几?7+3<12、7+5<12、7+9<12

本题错误答案有不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填0―3,和小于12,填3的错误率约为13.4%;第二类填5,和等于12,错误率约为17.1%;第三类填6―9,和大于12,填9的错误率约为8.0%。

(二)意思理解不通

错例[1]:同学们做游戏,小明的前面有9人,他的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错解:9+5=14(人)(本题解错误率约占28.7%)

错例[2]:①原题:十位上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4,这个数是()

错解1:14(本错解错误率约占8.0%)

错解2:5(本错解错误率约占15.2%)

错例[3]:()里最大能填几?7+()<127+3<127+5<127+9<12

本题错误答案不少,第一类填0―3,填3的错误率为13.4%;第二类填5,错误率约为17.1%;第三类填6―9,填9的约为8.0%。

(三)缺乏形象意识

错例[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本题解错误率约占25.0%)

二、低段数学学习“心结”的缘由

是什么缘由让孩子在做题时产生了这么多错误呢?

(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1、错例“16-8=19-8”,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笼统、模糊,感知的目的性差,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而遗漏了某些细节,导致抄错题或运算符号,甚至漏题不做,造成计算错误或考试失分。

2、错题“12-8=10”,有些学生在做题时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分析原因,一是当数量少、算式简单时,易产生“轻敌”思想;二是当数量大、计算复杂时,又产生厌倦情绪。

(二)长期思维的方式产生定向

1、错例“7=9-”,低年级学生思维方式简单。很多学生在将算式呈现方式进行转化时发生错误,将“2=9-”理解为“-9=2”。访谈后了解到部分学生把算式逆向来看,所以变成从右向左的“-9=2”,也有部分学生是看2和9靠在一起,从而认为有叠加的关系。

2、错题“7+()<12最大能填几”?首先对这些错例进行分类,本题错误答案有不少,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审题没有注意“最大”的含义,因此,任意选了其中一个填入导致错误;第二类:学生没有看清这是一个不等式,当作等式在求解导致错误;第三类:学生不能正确区分“<”、“>”,把题中的“<”看作了“>”在求解。

(三)题意过于抽象、意思不理解

1、错例“十位上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4”这一题中:这里有两个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有些学生对“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4”这句话不能理解,但是明白这个数是一个两位数,个位和十位都有数,所以直接把两个数字凑在一起组数。第二类学生不明白要求的数是个两位数,对于两位数的组成结构没有正确认知,不知道两位数、个位、十位的含义,认为本题是求比1大4的数是多少?所以根据“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4”求出5,就得出这个数是5。

2、错例12:30看成1:30,原因有两个。原因1:访谈后了解到:当钟面上同时存在时针和分针时,学生对时针的位置未能正确确认,是模棱两可的,有时说是1时半,有时说是12时半。如果把分针掩盖掉,单就时针的位置问学生是几时多,学生就能较好的指出是12时多,因为1时未到。原因2:学生对“几时半”时时针的位置感的规律性还缺少认识。“几时半”时,时针的位置在两个整点数之间,它经过了较小的整点数,说明是几时多,还没到较大的整点数,说明味道几时。所以,读“几时多”应该读较小的整点数。学生没有很好的认识掌握这样的规律性知识,导致辨认不清晰。

3、错例画11:30时仍旧把时针指向11,学生对时钟中时针和分针两者间的运动关系没有很好的理解,它是孤立、机械的一种认识。“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格“,”只有整时数的时候,时针才能对应在钟面的整点刻度上,其他时刻,时针一定在两个整点数中间“的观念还没有建立。所以11:30变成了时针指向11,分钟指向6的现象。

三、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肯定是很重要的一点。

1.运用学具,使数学学习明了化。在低年级教学中,我运用学具讲清题意,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2.运用电教媒体,使数学计算趣味化。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使学生兴趣浓厚,使抽象的具体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3.活动是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它具备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追求活动的效果,活动形式当然也是不能一成不变,适当实时地要花样翻新,有助于引起学生对活动感兴趣。

(二)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的迁移

1、在教学新课时,通过发掘新知识的共同因素,并充分利用这些共同的因素,创设迁移情境,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因为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给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2、由已知到未知,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通过推理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不仅可以加速知识迁移的进程,而且在类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里要注意的是,由类推得到的结论只是一种可能,所以还应经常提醒学生,对推出的结论要养成想一想是否正确的习惯,学会用实际例子来进行检验,以提高判断推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典型错题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篇4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把探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意义重大。

但在识字教学中,多数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记住生字即可,不存在探究、创新问题。其实不然,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挖掘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火花在生字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是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质量十分有效的手段。

二、案例过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4册第3课《月亮湾》)

初读课文后,教师出示本课要学的生字“绕”。

环节一

师:同学们,想想用什么方法来识记这个字?

生:我们学过“春眠不觉晓”的“晓”,把“日”换成“纟”。

师:恩,不错,换一换方法呢。

生:平时我奶奶浇花,“浇”也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绕”。

师:恩,你会从生活中识字。

生:我联系生活来记,“绕”都是用线来绕,跟线有关的,所以是“纟”。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抓住了字的特点。

生:我小时候最喜欢玩跷跷板了,我也可以用“跷”字来记住“绕”。

师:你也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

环节二

师:看来记住这个字对大家来说不是难题,那我们先把“绕”字书空一下。写之前,谁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啊?

生: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生:右上方千万不要加上“丶”。

生:斜勾起笔要在竖中线上。

生:“纟”的横和右边的“尧”横一样高,都在竖中线往下点。

师:看来同学掌握得不错,都可以自己当小老师了呢。

(学生书空描红)

环节三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都是形声字,他们都有共同部件“尧”(yáo),有“尧”这个部件的还有哪些字呢?那你怎么记住它?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还可请教不开口的老师――字典。

生:我还找到了“烧”,烧水、烧饭要用火,所以“烧”的部首是火字旁。

生:挠痒痒用到手,所以“挠”是提手旁。

生:我还找到了“蛲”,“蛲”肯定是跟虫子有关的。

……

(小组讨论后,通过集体交流又认识了新字如烧、挠、娆、蛲、饶等。)

师:对,不同偏旁表示的意思也不同。这是形声字的第一个规律。

师:那你发现这些字的读音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我发现它们的韵母都是“o”。

生:“尧”的韵母是“o”,所以浇、烧、挠、翘、晓、饶的韵母都是“o”。

生:它们的韵母一样,但声母却不一样。

师:对呀,同学们都很聪明,这就是形声字的另一个基本规律:“尧”是它们的声旁,声旁表示读音。多数形声字保留或部分保留了声旁的读音,你们还能举些例子吗?

生:“青”加上不同的偏旁后,韵母还是“ing”。如清、情、晴、蜻、精等字。

生:像抱、饱、胞、泡,他们都有“包”,读音也都差不多。

生:吃惊的“惊”,竖心旁表示“惊”和心有关,是心里害怕的意思,“惊”和“京”的读音完全一样。

……

三、案例分析

本案例的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识字教学中的“认”。先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同学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有从生活中出发的,有运用已学知识来识字的,也有通过换偏旁的方法,抑或是直接运用字的特点来记等。这样就避免了传统识字中不论难易,教师一律按读准字音、分析结构、组成词语的顺序。充分体现出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一个个静静的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变得形象和生动活泼起来,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二个环节,是识字教学中的“写”。在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认读汉字后,学生还要会写。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后,已不用教师手把手指导如何写,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然后由学生分享在写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结构、占格、字形要点等,并提出书写过程中易发生的错误。

第三个环节,是字串识字,发现形声字的规律。本环节为完整呈现出字串教学中形声字教学的流程,把形旁和声旁的指导一一展示了出来。我采用以一个字带一串字的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扩大识字量。通过探究“有这个部件的还有哪些字”,让学生新认识了“烧、挠、饶、娆、蛲”等字。教师又接着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所有这些字读音的相同点,随之发现它们有共同的声旁,也就是韵母相同,继续加深对此类字的理解。最后拓展了还有哪些字也是如此情况,形成了对形声字更加完整的认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电子白板;学科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课堂内的运用越来越普及,正确使用电子白板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下面以苏教版国标本小学一年级下册《识字8》为例,谈谈交互式白板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电子白板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借助电子白板,以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识字8》教学伊始,我与学生交谈:“今天有好多偏旁来和大家见面了,你认识它们吗?”运用电子白板中的幕布功能,先出示熟悉的四个偏旁“氵、日、讠、虫”,再出示新偏旁“目、忄”。与传统的ppt隐藏不同,幕布的拉起除了一部分可见外其余部分全部都是黑幕,学生对黑幕内的事物充满好奇,在极短时间内就能迅速投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之中。这样以猜一猜的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

二、运用电子白板创造学具

与传统ppt相比,电子白板改变了以往的线性教学模式,更具灵活多变,学生不是光看教师点击鼠标,而是有了更多参与其中的机会,课件不再是教师的教具,也是学生的学具,借助白板中功能强大的工具创造适合学生的学具,让学生快乐学习。

《识字8》以“青”为基本字,指导学生学习一组形声字。如此集中识字的教学,教材建议使用“转转盘识字”的方式展开教学,以往教师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转盘教具,操作不灵活,这样的设计往往流于形式。然而借助电子白板则可以轻松实现制作电子转盘的功能,一个简单的限制器让转盘固定于屏幕之上,轻轻转动鼠标就完成了一个识字转盘,能够根据学生回答的不同及时转动转盘识字,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多媒体学具的使用满足他们的好奇好动特点,能使其真正进行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三、运用电子白板夯实训练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性差,他们记字快,忘字也快。电子白板可以设计有趣的巩固训练游戏,连线、分类、拼接、投票等功能的使用,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动起来,“动静搭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识字8》中,可以运用白板进行词语连线,将书上的六个词语拆开两列,通过连线的形式组合词语;运用白板创设情境选词填空,学生可以上台拖动词语完成练习,只有正确的答案才能顺利拖入;运用白板投票器功能,全班同学共同参与选择答案,及时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丰富多彩的训练游戏,在ppt等其他传统教学模式中是无法体现的,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了字义,学会了区分,更进一步掌握了生字,一切活动学生始终亲身参与,注意力也能长期集中。

四、运用电子白板强化写字

低年级学生对于细节的敏感性较弱,比较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在书写汉字时,容易出现错别字,运用电子白板可以让学生更想清楚地掌握书写要点。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描红临写,学生看得更仔细,白板能有效兼容动画、声音等媒体,随意播放书写笔顺视频,随意暂停讲解倒放,根据学生回答任意圈点批出,书写教学更为直观,操控性更强。

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有效使用电子白板,让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更为精彩,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林冬梅.识字教学,应回归生活本源: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考试周刊,2009(10).

[2]马秋芬.尽情游戏,快乐识字:小学低年级“游戏识字”教学的尝试.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5).

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篇6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新课程改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重视口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低年段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有一定的难度且富有艰巨性。现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小学低年段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口语能力,为进一步学好汉语母语奠定基础。

2、锻炼小学生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能够较正确地组织语言与别人进行交流。

3、培养小学生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形成具备初步仪表礼仪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创设多种多样口语交际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1、创设学习情境。我们教师要善于选择相应又合适的情境,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逐步深入地探索问题的实质,主动学习。例如对于低年段的一年级小学生,我充分利用在开学后的第二周,利用时机相机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比如: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你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几岁了?你的爱好是什么?你就读哪个学校、年级?你最喜欢的人是谁?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或者介绍家庭情况:如你家住在哪里?全家有几口人、分别是谁?各在哪里工作或学习?讲的时候老师可先作示范,然后一一的训练,再引导学生连起来完整地说。

2、创设生活情境。口语交际是日常的生活交际,是现代生活的必备技能。所以,应设计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所看到的、听到的最喜欢的事情,或从电视广播、电影、报刊和广告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内容丰富,情感自然,从而使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增时加感情的教育活动。

3、教师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老师生动的语言便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充满神奇的想象,欲罢不能。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想说,争着说。比如《我会拼图》的教学中,让学生说说通过动手做的拼图,看看都是哪些图形拼成的?怎么拼?拼得怎样?学生玩中说,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争着诉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语言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学生有话想说。如在《爱我教学,从我做起》,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温馨的一家人,投影学生的成长中的生活照片,引导学生以孝敬长辈为材料进行同桌互说,汇报评说,培养学生关心长辈的真情。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表演、游戏、角色扮演等引进课堂,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交际的兴趣。如开展工作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值日班长每天出勤人数汇报、组长收作业情况汇报、值日卫生情况汇报等,学习如何有条理地向老师汇报。也可以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平日里基本的待人接物用语,礼貌用语,打电话或接电话的用语等。

6、结合识字教学进行训练。识字教学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同样能进行口语交际。在教学课文生字时,以同桌的形式展开交流,发表见解说说识字的方法,你能扩词或说句话吗?如用一个词说一句话,鼓励孩子把话表达完整。

7、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年纪小,注意力比较分散。教师依据教材融口语交际于阅读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想象,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这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8、提供交际案例,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案例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放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如:教会学生在解释原因时要先说明理由,要讲文明,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合适等。

三、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几点。

1、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学生思维与说话,在轻松、自主的气氛中学习。

2、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

3、要学会师生、生互相倾听。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他人的意思。

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篇7

编儿歌学识字,使学生动口学字。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儿童的实际,适时地运用儿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口头能力;可以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比较准确地掌握

易混的字形,降低难度及错误率。小学生的识记,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识记的目的性还较差,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针对学生这一识记特点,充分利用无意识字提高有意识记能力,儿歌识字法就是利用学生好奇心和喜欢儿歌的特点,把有意注意变成无意注意,记牢字形。教学“着”字时,可编“羊尾巴一歪,目字走进来”。教“兔”字时可编“兔子尾巴一点点儿”。这样就把爱丢的“点儿”一下子记牢了。

利用猜谜法,让学生动脑识字,并学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个个活泼可爱、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巧用猜谜法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看”字时我边做手势边说:“同学们,手搭在眼睛上,大家猜是什么字?”学生马上就会猜到是“看”字。

设计学生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识字。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获得技能技巧。这一原则也贯穿于汉字教学中,如在教学“角”字时,通常用的义项有四种:一是指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一般细长而弯曲,上端较尖;二是指物体两个边沿相连接的地方;三是指从一点引出两点线所形成的空间;四是指货币的辅助单位。根据这四种不同的字意,我让学生分四个小组讨论,一个小组解决一个字义,并找出案例,结果第一小组找出了牛角、羊角、鹿角,并画出了图;第二小组找出了桌角、墙角、书角实例;第三小组画出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图案;第四小组拿出了一、二、五角面值不等的纸币。这样的活动教学既解决了字意上的难点,进行了口语训练,动手实践识字,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总之,活动课教学认字,为学生创设了教学的情趣,渲染了气氛,变课堂知识为学生的生活体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增加了识字的兴趣,加强了基础性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识字方法。

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篇8

一、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好的内驱力,它能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因此,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出示元旦迎新会的布置场景,天花板上挂着按照一红两黄三蓝规律排列的小旗,师说:“同学们,今天让你们考考老师,你们随意说第几面,老师能马上告诉你那面小旗是什么颜色。”“老师有什么绝招吗?”这样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对新知的探索。

二、有效利用学具,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

小学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学具进行直观、生动的操作,能帮低年级儿童建立表象,形成形象思维,从而提炼出抽象思维。但是,也是因为低年级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还不完善,很容易被一些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学具有时就往往成了他们注意的对象,一整节课变成动手玩学具,而忽略了老师上课的内容。所以我们要有效的利用学具,要让学具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工具。首先,要明确要求,让操作更有目标。很多学生由于在操作时,不明确操作要求,操作时往往显得无从下手,从而导致玩学具。所以,在操作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要求,要在确保学生明白之后,再让学生动手。例如:在教学《几和几》时,其中讲到4可以分成几和几时,让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在摆之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摆不会重复或者遗漏,让学生想好了再开始动手操作。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这样操作的目的更加明确,操作更加有效。其次,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使操作更加有效。操作完,教师组织同学进行汇报、交流,但在课堂上我们有时会看到,起来汇报的同学在唱独角戏,其他同学还是继续在摆弄着他的学具,这样就导致操作的成效大大的降低。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善于倾听别人发现的数学问题,得出的数学概念,从而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那么,教师应在学生汇报之前,让所有同学停下手中摆弄的学具,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三、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低年级的孩子都有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回答问题积极性特别高,但有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欠缺思考。这些孩子都是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或者听问题只听一半,就急于表现,想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低年级一节课上下来是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要全面、细致的思考问题,学会听讲,学会思考。例如:在上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当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猜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5,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几?”这时,学生都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把所有可能的答案都写出来,然后让学生对比按顺序写的和没有按顺序写的,从中得出按顺序写的不会出现重复也不会遗漏,从而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教师只有着力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点燃他们心中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思维火花,从而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

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状思考

新课改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回顾十年来的语文教学,有喜有忧。喜的是老师们经过这十年来的学习、实践,思想上、专业上都有很大提高,忧的是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语文的“魅力”,学生感到学语文难,对学习语文兴趣不高;老师感到教语文难,难在不知如何教才能更高效。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对课标的把握不准,课时目标制订不合理,不准确,课堂教学难以“圆满”。

新课标对每个学段的目标都作了很清楚的要求,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段的目标要求是不同的,能力或者说技能要求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对课标没有吃透,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到位,目标制定过高。如我们今年4月份的市级优质课评比中一个老师部分教案如下:

《蜘蛛结网》

西师版一年级

本课共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第二课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蜘蛛不畏挫折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网、刚”等12个生字,会写“再、问、实”3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初步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只从上面教学目标的制订就能看到老师对课标的把握存在问题,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过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可能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的学习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的兴趣也是第一重要,只有孩子们有兴趣,才能有乐趣的学习,如果要求过高,会挫伤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们不愿学习语文。

下面是一次和老师的交流:

现在我们都不知该怎么教语文了,学生对语文没兴趣,老师不想教。

为什么?

我们去年的一次考试有这样一题:(一年级)树木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得分少,我们也不知以后该怎么教?

这个题可能有些难度或者说题目不太合适,但也不至于让你们不会教语文了吧?你们这样去考虑,从这样的题目可以看出,出题者的目的是什么?有可能是想让学生去从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再一方面,如果是我出的题,答案制订可以开放,只要是学生能答出任何一点与树木有关的看法或者是认识都应该对。对于老师来说,从这样的题获得启发,教学生从生活、社会这一大学堂中学语文,从低年级开始就教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不是更好吗?

正如今年暑期,网上晒出郑州市一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试题当中“饭后付账叫()”,张女士的孩子回答“结账”,被阅卷老师批为错误一样,本身的题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就出在了老师太注重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的结果确实有些“伤孩子”。

从以上的案例中不难看出,老师把握课标不准,在实际调研中还发现有老师还让学生一个字写一行或几行的案例,使我们哭笑不得,这样的教学怎么会使孩子爱上语文!

没有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上要么是“对话”或者说是提问式的,要么是热热闹闹名义上是自主探究实质上是形式化或者说是表面化的自由。

语文课堂应该是孩子读书写字的课堂,而现在还有部分老师是“对话的课堂”。阅读教学是对话教学,一节课下来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只重对话,不重读书,学生只匆匆读一遍二遍,就开始展开对话交流、组织讨论,一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老师、学生就在每段“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的交流问答中完成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学生默读、静思、写作的时间没有,学生个体阅读、思考和感知的体验被忽视。课标提倡:“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要真正落实学生的“读”,否则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模式化,缺乏个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涌现出了不少独特高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方法和经验无可厚非,但盲目的照搬经验和方法就有些非议了。就拿目前比较流行的“导学案”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赞同者,有反对者。在教学视导和调研的过程中,特意关注了本地导学案的使用情况,发现导学案的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也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却是现实存在的。就拿语文来说学生提出了如下意见:

老师在编导学案的过程中,过多地体现了某个老师或教辅书的思路,如文章每个段之间的关系,文章的结构等等,这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就跟着导学案的思路走,从而丧失了自己学习探索的过程。

导学案中概念性的知识总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如古文某个句子的翻译、某个字的用法、课下注释等,更多的学生把它当成一个翻书抄答案的过程,没有自己的思考,印象也不深。

学生的程度不同,理解力不同,导学案很难把握好一个度。知识分析太浅,好学生做起来无意义;知识分析太深,差学生不会做,达不到应有的预习效果。在使用方面,不少学生投机取巧,为了完成作业,很多本该课前完成的题目被当成了课后作业,起不到预习的目的。

有些同学做完导学案便认为这节课已经掌握了,忽视课堂教学,忽视细节,结果只能是一知半解。

这些问题的发生是盲目照搬经验的结果造成的,魏书生是语文界的专家,但没有出现第二个“魏书生”,洋思经验和杜郎口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搬。

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篇10

一、轻松区分形近字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于事物的细微差别缺少辨析的能力,再加上教学对形近字的区别又不够重视,因而有些学生容易写错别字。微课巧妙地通过字与字的对比、字与图的对比、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轻松地区分形近字。

【案例】微课《如何分清“瓜”和“爪”》

学完《狐假虎威》一课,有些学生把生字“爪”和“瓜”字搞混淆了,于是,微课《如何分清“瓜”和“爪”》派上了用场。课始,教师映示“瓜”和“爪”字,和学生互动,玩起了找不同的游戏。学生很轻松地就能找出中间的不同部分,教师点红中间部分。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于是,教师分别映示“瓜”字和“爪”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瓜”字的中间部分,是瓜藤上结的瓜,而“爪”字则是直直的爪子。这样,学生看到中间的竖提和点,就会想到结的瓜,从而记住“瓜”的字形;看到中间是直直的竖,就想到爪子,从而记住了“爪”的字形。

教师还编了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分清“瓜”和“爪”字:要想分清瓜和爪,中间部分细观察:竖提加点结个瓜,一竖直直是个爪。竖提点,瓜瓜瓜;一个竖,爪爪爪。最后,映示选字填空题:

瓜爪

西()鸡()()田李下

狗()冬()顺藤摸()

进行巩固训练,以达到最佳识字效果。

【案例】微课《如何分清“手”和“毛”》

《北风和小鱼》一文中,“鹅毛大雪”的“毛”字,与之前学的“手”字,也是一组易混淆的形近字。微课《如何分清“手”和“毛”》就让学生通过找不同、看古文字的方法,让学生区分这两个字(图一);然后再进行拓展,让学生知道:“手”字还可以变成“扌”,带“扌”的字,大多和手的动作有关;而带“毛”的字,大多和毛发有关(图二)。最后,用儿歌总结如何分清“手”和“毛”字:手和毛,别混淆;看看末笔就知道;竖钩长,是小手;竖弯钩,是长毛。

二、轻松记忆易错字

同一个汉字,不同的方法,识记的效果是不同的。了解了汉字的构字方法、追本溯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字形。

【案例】微课《识写生字“争”》

《狼和小羊》一文中,“争辩”的“争”字字形复杂。微课《识写生字“争”》,通过讲汉字故事、演汉字动画,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课中,教师把“争”字分为红、蓝、黑三个组成部分,对比“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红色的撇刀头是一只手,蓝色的部分是另一只手,而中间的竖钩就是两只手拼命争夺的那根木棍,再进行动态的演示。这样,不仅让学生牢牢记住了“争”的字形,还轻松明白了“争”的字义。按照这样的记忆方法,“争”字的笔顺就不会错了。

【案例】微课《识写生字“雀”》

《登鹳雀楼》一文中的“雀”字,许多学生会把下面部分当作“住”字,以为“少”+“住”=“雀”。微课《识写生字“雀”》则通过分解、演示告诉大家,这样的记忆方法得到的不是“雀”字。教师否定了错误的方法之后,立刻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记忆方法:教师先映示一只小鸟,渐渐演变成“隹”字,学生明白:“隹”是一只短尾巴的鸟(图一)。接着,让学生到“雀”字里去找找“隹”藏在哪儿?映示红色的“隹”部分。学生从而明白:“雀”=“小”+“隹”,“雀”字就是短尾巴的小鸟(图二)。

三、轻松写好难写字

对于刚开始学写汉字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不是件容易的事。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都是有讲究的。汉字的书写要领要讲给学生听,可是,如何讲解得生动、有趣、吸引人,才是关键。教师有趣、巧妙地讲解,会让学生爱上写字。

【案例】微课《写好“飞”字有妙招》

“飞”字非常难写,许多教师教到这个字就感到困难。微课《写好“飞”字,有妙招》则给我们支了妙招。

本课中,教师先映示“飞”字和鸟儿的图片,问学生“飞”字像不像这只鸟儿?引导学生去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横斜钩像鸟儿的嘴巴、脑袋、身子和尾巴,两个小点就像是鸟儿的一对翅膀。顺势映示儿歌:长嘴鸟,小脑瓜,挺胸收腹翘尾巴;一撇一点展翅飞,风吹雨打都不怕。儿歌是对“飞”的字形特点、书写要领的生动表达。接着,教师细致地讲解主笔横斜钩的书写要领。最后,映示四个“生病”的“飞”字,让学生去帮“飞”字“治病”,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飞”字的书写要领。

【案例】微课《写好“马”,有妙招》

一上《识字3》中,“木马”的“马”字不好写。学生写出来的“马”字总是站不稳,而微课《写好“马”,有妙招》则清楚、有趣地告诉学生,如何写好“马”字。

课始,教师映示三个站不稳的“马”字,并与学生互动:为什么我们写的“马”字,总是站不稳?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思考。

接着,教师映示“马”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对比图片,找出“马”字的头、身子、腿,为以后写好“马”字做好铺垫。现在,在学生眼里,“马”字不再是一无生命的字,而是一匹活生生的、奔跑着的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