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儿童保健措施十篇儿童保健措施十篇

儿童保健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3:14

儿童保健措施篇1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肺炎、保健措施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多见于婴幼儿。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发,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儿更易发生。因此,对于儿童患上了支气管肺炎,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只要采取适合儿童支气管肺炎特点的适宜技术,就一定会达到有效预防支气管肺炎,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1儿童患支气管肺炎的发病因素

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已明确为微生物感染所致,但反复患支气管肺炎的小儿是否存在遗传因素尚有待探讨。

1.1病原体主要病原体为细菌和病毒。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其次为腺病毒、流感病毒等。

1.2机体因素①呼吸道解剖、生理、免疫特点:小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粘膜血管丰富,支撑作用弱;肺的弹力纤维发育差,血管丰富,肺间质发育旺盛,肺泡小且数量少,使肺的含血量多而含气量相对较少;鼻前庭无鼻毛,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差;呼吸中枢发育未完全成熟;②营养状态、疾病的影响:患有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易患支气管肺炎。

1.3环境因素居室条件差(如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空气污浊(如吸烟、工厂化学气体的污染)及气候骤变所致的环境温、湿度变化,可使肺炎的发病率增加。与病毒性肺炎患儿同室居住,可交叉感染,甚至引起病房、托儿机构中肺炎的流行。

2儿童患支气管肺炎保健措施

2.1良好的休息环境居室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通风(避免对流风),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开窗2-3次,l0-30分钟/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18-22℃,相对湿度50%-60%为宜。空气干燥引起呼吸道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气道黏膜纤毛功能受损易导致呼吸道不畅。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衣被要宽松、舒适,避免出汗,影响呼吸。

2.2适宜的营养补充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米汤、果汁),多饮水。酌情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等。限制钠盐的摄入。禁油腻、辛辣食物。

2.3保持呼吸道通畅①应协助患儿半卧位或抬高床头30°-60°,定时更换,2小时/次,保持舒适。②叩背。将手的五指并拢、掌指关节略屈呈空心掌状或使用拍击器拍击胸背。从外周向肺门轮流反复叩击,使胸廓产生相应的震动,促进肺循环,使小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的气道,有助于痰液排出和吸痰。叩击的速度和强度视患儿而定,以不使患儿感到疼痛为宜,叩背时间为10分钟/次,宜在餐前进行,叩背后30分钟方可进餐,亦可在餐后2小时进行。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用庆大霉素、利巴韦林(病毒唑)、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药物进行超声雾化吸入,2次/天,20分钟/次。雾化吸入时应嘱患儿深吸气以便达到最佳效果。④气道吸痰,其目的是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改善氧合状态。应选择质地光滑、软硬适度、富有弹性的前端有侧孔的8号一次性使用硅胶吸痰管,其管径适宜且有一定韧性易插入鼻腔而避免对鼻教膜的损伤。

2.4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患儿若有低氧血症时,如呼吸困难、喘憋、口周发绀、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吸氧。一般采用鼻导管法给氧,氧流量为o.5-1L/min(滤过瓶中气泡100-200个/分钟),氧浓度不超过40%;氧气应湿化,以免损伤气道纤毛上皮细胞和使痰液变黏稠;缺氧明显者可用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4L/min,氧浓度为50%-60%。

2.5维持正常体温①小儿基础代谢水平高,正常体温高于成人。正常口温为37℃、腋温为36-37℃、肛温为36.5-37.5℃。小儿的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活动、用药等发生变化。此外,情绪激动、紧张、进食、环境温度的变化等都会对体温产生影响,但其变化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0.5-1.0℃。正常小儿(新生儿除外)体温在24小时内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当腋下温度>37℃,口腔温度>37.5℃,直肠温度>37.8℃,一昼夜体温波动在l℃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②对体温过高的患儿应积极给予物理降温。调节环境温度,松开包被,多喂开水或进行温水(水温30-32℃)浴。体温即可恢复正常。如果继续发热,可在医师指导下,给退热剂进行药物降温,同时观察降温效果及体温变化。

2.6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①预防发生心力衰竭:保持患儿安静,减少刺激;减慢输液速度,输液时滴速应控制在5ml/(kg・h)。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心率加速(>160-180次/分)、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等表现时,应立即吸氧、给予半坐卧位,给予强心、利尿药物等。②预防、处理腹部并发症:肺炎时消化功能降低,加之便秘、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及低血钾等易引起腹胀;病情严重时可因中毒性肠麻痹而出现严重腹胀,从而限制隔肌运动,影响患儿的呼吸,故应积极处理腹胀。常用中药或松节油进行腹部热敷、肛管排气,将肛管插入8-l0cm处,另一端置于盛水的瓶中以观察排出气泡的多少,再轻轻按摩腹部及改变以助排气;若是低钾血症引起者可补钾。③防止中毒性脑病: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及呼吸节律。

参考文献

[1]何荣,李瑶卿.儿童保健[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儿童保健措施篇2

[关键词]托幼机构;儿童;龋齿;患病率;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5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38-02

龋齿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细菌性疾病,可以引发牙齿病、根尖周围炎等疾病。龋齿疼痛影响儿童进食,严重者甚至影响恒牙生长,对儿童的发音及容貌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危害了儿童身心发育健康。为了解博山区托幼机构儿童龋齿发病情况,探索适宜的干预措施,笔者现将3年来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0年博山区39个托幼机构13184名儿童查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6683名,女6501名;城区9378名,农村3806名;年龄3-6岁。1.2方法

2008年起,在托幼机构儿童查体的同时,自然光线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我院儿科医生按照视诊法检查口腔,按照国家龋齿病统一标准,凡牙本质滑面或沟窝有明显的色、形、质龋性改变者诊断为龋齿。不分度,不计数,只统计乳牙,牙齿成块损落及修补龋齿均列入统计范围。查体期间对托幼机构儿童发放口腔保健宣传单。做好口腔保健指导,指导儿童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并进行1年1次氟化泡沫防龋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39家托幼机构2008年儿童龋齿患病率为4353%,2009年儿童龋齿患病率为3553%,2010年儿童龋齿患病率为27.67%。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儿童龋齿患病率逐年降低,2年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3.1儿童龋齿原因分析

儿童龋齿发病原因主要有:①乳牙解剖形态易致食物滞留;②乳牙的釉质、牙本质薄、矿化度低、抗酸力弱;③儿童饮食多为软食,含糖量高,并且喜吃甜食,口腔产酸多;④儿童口腔的自洁能力弱,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差,因此儿童易患龋齿。3.2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儿童摄取过多的甜食、软食之后,未及时清洁口腔,会使牙齿表面的菌斑pH值急剧下降,使牙齿脱矿进而形成龋齿。因此养成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等习惯能够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3.3口腔卫生宣传的重要性

家长对儿童口腔的认识与儿童龋齿的发生密切相关。家长与儿童的生活密切,及时地监督和指导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做好口腔卫生保健。3.4氟化泡沫防龋效果

氟化泡沫是目前公认有效的一种新型局部防龋材料,它能增加牙釉质表面的抗酸和再矿化能力。氟化泡沫以泡沫形式附着在牙齿表面,并连续不断地释放氟化物,以确保牙釉质达到最大量的氟离子吸收,且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多种口味,易于被儿童接受。3.5城区农村儿童发病率差别

儿童保健措施篇3

通过用SpSS11.0软件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数据进行分析,当p<0.05时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健护理后,通过对比试验的研究,发现B组的儿童发育情况明显高于a组儿童的发育;并且B组的儿童出现营养性疾病的人数明显比a组的儿童人数少;同时B组的家长对保健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两组之间都具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儿童自身的抵抗力比较薄弱,在特定的时期容易患各种疾病,所以更需要儿童保健护理,儿童保健护理主要是针对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生理以及心理的特点,根据护士的指导,帮助家长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解决儿童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其健康的水准。对儿童进行综合保健护理的主要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进行营养护理: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营养需求制定相应的营养规划。对于婴儿期的的儿童由于体格生长是非常迅速的,但是消化功能还不是很完善,容易产生消化功能紊乱的现象,因此,应该提倡进行母乳喂养,或者是采用人工喂养的方式,给予维生素a和维生素D,坚持户外运动,充分吸收水、空气以及阳光等,保持钙的吸收。对于幼儿期的儿童由于心理活动已经发生了变化,应该适当的进行铁的吸收,补充铁元素的含量[3]。对于学龄前的儿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一些适量的营养元素,预防各种营养性疾病的产生。

儿童保健措施篇4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死前治疗;干预措施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卫生状况和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的主要指标。因此,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成为《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之一[1],为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准确掌握大新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变化趋势,采取有力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改善儿童生存状况,我们对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及当年做漏报调查资料。死亡报告卡统一使用《广西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统计范围为全县本地户籍母亲妊娠满28周(如孕周不清,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g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缩动四项生命指征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

1.2方法按《广西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死亡病例均按要求填报死亡报告卡,每年度对漏报情况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资料准确。儿童死因诊断和分类主要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9)。疾病诊断名称以《实用儿科学》[2]的统一诊断名称为标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χ2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年龄组死亡构成2008~2010年全县共出生活产婴儿13826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157例,死亡率11.36‰;其中婴儿死亡128例,死亡率为9.26‰,新生儿死亡99例,死亡率7.1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38‰,2010年下降至10.18‰,两者差异无非常显著性(χ2=0.13,p>0.05)。婴儿死亡率从8.42‰降到7.92‰,新生儿死亡率从7‰降到5.88‰。3年间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63.06%,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77.34%;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81.52%,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18.47%。近两年,新生儿、1―4岁儿童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婴儿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见表1

2.2主要死因顺位及构成2010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出生窒息、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其它意外。与其它有关评审监测资料报道基本一致[3]。详见表2。

2.35岁以下儿童死亡就医情况从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死亡地点构成比:医院49.68%,途中7%,家中43.31%;死前治疗:住院70.65,门诊7%,未治疗22.93%,诊断级别:省(市)9.55%,县级65.61%,乡(镇)5.72%,村级3.18%,未就医15.92%;死因诊断依据:尸检0.63%,临床82.8%,推断16.57%;死前治疗(1)住院与非住院对比效果显著(X2=8.24,p

3讨论

1.2008~2010年大新县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3年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16%、5.93%和10.54%,说明近年来大新县通过深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0~36个月儿童保健服务及降消项目,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略有下降,但与全国、广西及其它省县级相比较,仍处在较高的水平。5岁以下儿童死亡下降不明显,从死亡年龄构成比来看,3年间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1.52%,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7.34%,死亡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符合儿童死亡的一般规律,与其他城市报道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基本一致[4]。为此,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尤其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重中之重。

2.从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来看,近年来出生窒息逐步上升至第一位,其次为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其它意外,这些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县儿童生命的主要原因,故有提出以下干预措施:(1)各级产科人员要加强产前保健,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水平,特别是乡(镇)卫生院要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2)做好肺炎的管理工作,产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因产时细菌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3)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和高危管理工作,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加强卫生指导和家庭自我监护,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提高住院分娩率,从而降低早产发生率。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5],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要求分娩后立即在28天内给予VitaD口服,既有利于预防佝偻病,也可有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和腹泻。(4)加强孕前医学指导及产科保健,要重视化学物质、药物、环境污染等对人类胚胎发育构成的威胁。加强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5)预防儿童意外死亡已成为多领域跨学科的问题,对意外进行干预要呼吁有关方面立法,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强健康教育和提高预防技术等四方面进行[6]。对留守儿童要加强安全意识,以降低儿童意外死亡率。

3.5岁以下儿童死前保健情况比较乐观,2008年与2010相比,住院与非住院对比、治疗(门诊+住院)与未治疗对比、诊断级别中(省+县+乡+村)与未诊断对比效果显著,说明目前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高,但仍有15.92%儿童死前未能就医。有关资料研究表明[7],加强农村三级保健网的建设,大力民展农村合作医疗,推广适宜技术,动员社区群众接受健康教育,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措施。

大新县是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试点之一,经过不断的实践,十几年来我们为国家提供了准确、可靠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我们认为我县应该继续采取以下六种干预措施:(1)妇幼保健与临床相结合;(2)儿童死亡病例讨论;(3)肺炎病例管理;(4)乡村两级标准化管理;(5)加强妇幼保健知识宣传;(6)提高住院分娩率。以便更好地降低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新,丁元萍.2002-2010年吉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2(2):77.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王子恒.南昌宁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分析与对策[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012(1):66.

[4]刘霞,刘春芳.996-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06.

[5]林良明,刘玉琳,米杰等.降低中国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研究[J].中国优生优育,1999,10(1):2

[6]李一辰,滕红红,袁雪.1992年~2001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4):234~236.

儿童保健措施篇5

[关键词]儿童;外来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查漏补种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10(c)-0176-03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exploretheinfluenceofchildren′simmunizationleakreplantmeasuresonimprovingimmunizationvaccinationrate.methodsFromJanuarytoDecember2015,0to14yearsoldimmigratedchildreninShenzhenSonggangstreetwereselectedastheobjectofstudy,atotalof306casesofchildrenweresetas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hildrenwereimplementedamodelofplannedimmunizationleakreplantingmeasuresincludingthehealthdepartments,hospitals,housingleasingtripartitecooperationleakreplantingmeasures.FromJanuarytoDecember2014,298casesof0-14yearsoldimmigratedchildreninShenzhenSonggangstreetwereselectedandsetasthecontrolgroup,thegroupimplementedconventionalleakreplantingmeasures.thebuildingpermitsrate,cardsrateandvaccinationratewerecomparedbetweentwogroups.Resultsthebuildingpermitrate,cards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99.67%,98.37%,comparedwith84.23%,82.55%ofthecontrolgroup,whichwassignificantlyhigher(p

[Keywords]Children;immigratedpopulation;immunization;Leakreplant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的外来流动人口逐渐增多,深圳市外来流动儿童越来越多,这部分儿童的流动较为频繁,给儿童计划免疫查漏补种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1]。以往的查漏补种方法并不适合当前形势的发展,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直接影响到了部分儿童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导致儿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因此,谋求一种新型的查漏补种方法是当前卫生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2-4]。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外来流动儿童人口的计划免疫困境,更好地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笔者选取松岗街道作为试点,结合松岗街道的实际情况,利用房屋租赁所的工作性质,联合松岗街道的房屋租赁所、社区医院、卫生部门实施三方合作式的查漏补种措施,并通过比较新型查漏补种措施实施前后的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借此来探讨儿童计划免疫查漏补种措施对提高接种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深圳市松岗街道的0~14岁外来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306例,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对该组儿童实施新型的计划免疫查漏补种措施,即房屋租赁所合作查漏补种措施。观察组儿童中,男性171例,女性135例;年龄0~14岁,平均(7.09±3.27)岁;其父母月收入4000元的童有119例。另选取2014年1~12月期间深圳市松岗街道的298例0~14岁外来流动儿童,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该组儿童实施常规查漏补种措施。对照组儿童中,男性168例,女性130例;年龄0~14岁,平均(7.05±3.19)岁;其父母月收入4000元的有116例。两组儿童参与此次研究前,均经儿童家长知情同意。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均值、父母月收入情况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计划免疫查漏补种措施,主要包括挨家挨户查漏、短信通知、电话通知,并对接到通知后前来接种疫苗的儿童发放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证、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卡,按顺序依次进行常规疫苗接种。

观察组儿童采取新型的计划免疫查漏补种措施,即卫生部门、医院、房屋租赁所三方合作查漏补种措施,在常规计划免疫查漏补种措施的基础上,联系街道房屋租赁所,由房屋租赁所的工作人员按照要求提前通知外来流动居住的家长带领儿童前往疫苗接种点进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证、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卡的办理,并接种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应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其中卡介苗接种要采用专门的注射器;对儿童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保留儿童家长的有效联系方式,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和疫情监测。

1.3观察指标

对房屋租赁所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免疫计划专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并由其担任调查员,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观察组儿童的建证率、建卡率、各类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破、乙脑疫苗)的接种率,并与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儿童计划免疫建证率、建卡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建证率、建卡率分别为99.67%、9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3%、8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儿童疫苗接种率的比较

两组儿童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破、乙脑疫苗等疫苗的接种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健康保健方面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尤其是儿童人群的预防保健,受到广泛关注[5]。计划免疫主要是指针对儿童的多发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对儿童实施计划性的免疫接种,以达到减少儿童传染性疾病传播、保障儿童身体健康的目的[6-7]。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主要是指针对0~14岁儿童进行6种免费疫苗的接种,主要为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破、乙脑疫苗,通过接种以上6种疫苗,可使儿童获得对结核病、乙型肝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脑炎等儿童多发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力,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8-10]。

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是反映儿童计划免疫完成情况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保障儿童获得相关免疫能力的重要条件[11],但由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城市中的外来流动人口逐渐增多,这类人口的流动性较为频繁,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工作出现严峻挑战[12]。查漏补种是提高免疫接种率的重要措施,以往的查漏补种措施主要是通过挨家挨户上门通知、短信通知、电话通知,告知儿童家长带来儿童进行免疫接种,但由于外来流动人口中部分家长的联系方式出现变动或未能登记入册,导致该查漏补种措施的效果不够理想[13-15]。为此,笔者结合深圳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特点,选取松岗街道作为试点,采取卫生部门、社区医院、房屋租赁所三合一的方式进行查漏补种。房屋租赁所是深圳市的外来人口信息集中管理站,其掌握着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信息,属于街道办下属单位,其工作网络广,工作人员分布在各个行政村,主要负责登记外来居住人口的住宿资料,掌握了流动人口的有效资料,三合一查漏补种方案中,由房屋租赁所的工作人员按照计划免疫要求通知儿童家长带领儿童接受计划免疫登记和疫苗接种,可实现外来流动人口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有效填补了部分免疫登记空白儿童的免疫接种困难情况,有利于提高计划免疫的接种率[16-18]。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三合一查漏补种措施的观察组其建证率、建卡率较传统查漏补种措施明显更高,且观察组儿童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破、乙脑疫苗等疫苗的接种率均明显更高,充分证实了房屋租赁所在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查漏补种中的作用,可推广应用于全市范围内。

综上所述,在外来流动儿童中采取与房屋租赁所合作进行的计划免疫查漏补种措施,可有效提高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有利于减少传染性疾病在儿童人群中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张爱华.儿童计划免疫行查漏补种对接种率的影响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0):275-276.

[2]Kanema,HadlerSC,LeeL,etal.theinception,achievements,andimplicationsoftheChinaGaViallianceprojectonhepatitisBimmunization.(Specialissue:HepatitisBandtheimpactofimmunizationinChinaandthewHowesternpacificRegion.)[J].Vaccine,2013,31(Suppl9):J15-J20.

[3]DeLaFuenteiG,wagnern,SiegristCa,etal.tetanusimmunityasasurrogateforpastdiphtheria-tetanus-pertussisimmunizationinmigrantchildren[J].pediatrinfectDisJ,2013,32(3):274-277.

[4]徐爱健.查漏补种对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0):344-345.

[5]付梅,胡娟,江淮芝,等.蚌埠市2个街区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情况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31-1633.

[6]戴兵兵.计划免疫接种率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183-184.

[7]吕雪梅.经棚镇入学、入托儿童疫苗漏种补种情况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88-89.

[8]匡珊珊,王青,徐佳薇,等.重庆市2004~2012年乙型肝炎疫苗查漏补种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0):2637-2638.

[9]潘又专,黄立新,沈秋方,等.健康教育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中的作用[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8):853-855.

[10]刘录.流动儿童查漏补种控制麻疹的效果[a]//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C].北京,2015.

[11]姜龙训,刘思薇,王雪皓,等.北京市预防接种门诊采用不同工作模式查验中小学新生预防接种证的疫苗补种效果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8):962-965.

[12]热彦古丽・吐尔逊,吴宏艳.查漏补种在提高免疫接种率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7):737.

[13]曾雪霞,何剑,莫少雄,等.海南省流动儿童查漏补种控制麻疹效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2):150-151.

[14]关旭静,王进,马千里,等.四川省8~15岁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实施与效果[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5):363-366.

[15]李国军.免疫规划相对薄弱地区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免疫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7(22):238-239.

[16]陈静静,翁幼辉.某市民工子弟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及查漏补种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8):933-934.

儿童保健措施篇6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调查研究

婴儿死亡率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和国家人群健康水平主要指标[1,2]。为了解本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以及变化趋势,分析儿童死亡的影响因素以及原因,为预防保健措施提供参考,本文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2013年江门市新会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新会区从2008年10月~2013年9月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补漏调查以及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并做好死亡报告的管理、登记、复核以及收集工作。每月医院需要进行查漏工作。每年度儿童死亡情况统计主要包含上一年度第四季度以及本年度一、二、三季度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研究对象为孕周满28w,在娩出后存在随意肌缩动、脐带搏动、呼吸、心跳四项体征之一的活产儿,随后发生死亡5岁以下儿童。

1.2方法监测参照《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根据国际疾病分类进行死因分类。

1.3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百分数表示,p

2结果

2.1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我区2009年~2013年监测上报为35263例活产数,87例新生儿死亡,死亡率2.47‰;146例婴儿死亡,死亡率为4.65‰;203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亡率为5.77‰。新生儿死亡率近五年来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59.59%,其中7d内共死亡43例,占新生儿死亡总数的49.43%,1d内共死亡10例,占新生儿死亡总数的11.49%,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71.92%。

2.25岁以下儿童死因新生儿死因前四位是早产低体重儿、先天畸形、出生窒息、肺炎;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四位分别是先天性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意外事故、肺炎。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外事故死亡越来越明显。

3讨论

3.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析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在儿童环境保护、法律保护、教育以及健康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将儿童健康放在重要位置[3,4]。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儿童保健工作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我区对比5年内婴儿死亡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5年内婴儿死亡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呈现为平稳发展。新生儿死亡率近五年来共死亡87例,平均2.47‰,呈下降趋势(p

3.2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保护儿童健康,降低儿童死亡率,属于全球性目标。虽然世界各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改善儿童健康,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有很多儿童死于可防治疾病。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为低体重儿与早产,相关研究显示,出生体重与胎龄是婴儿生活能力与成熟度的标志,出生体重低、胎龄较小,其死亡危险性也随之升高。孕期需要加强保健,普及相关保健知识,展开家庭监护,确保孕期营养充足,注重孕妇心理状态;提升产检质量,对于高危孕妇要及时诊断与干预,对其加强管理,预防孕期合并症与并发症。

先天性畸形也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因素,最近几年以来,呈现上升趋势。先天性畸形是由于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因此,需要采取遗传咨询、孕期保健、孕前保健以及婚前检查等措施,避免新生儿发生缺陷;对于高风险孕妇加强产前诊断与产前检查工作;做好新生儿筛查工作,及时诊断与治疗新生儿缺陷,为患儿以及患儿家属提供社会支持与心理支持。

出生窒息仍是新生儿死亡主要死因,其发生率受产科诊疗水平的影响,推广新生儿抢救技术、提升住院分娩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需对相关人员加强培训,儿科医生需要与产科医生相互配合,这能降低发生窒息概率,提高新生儿成功抢救概率。

儿童死亡监测报告中显示,不管是哪一地区,意外死亡发生率均较高。其中儿童意外死亡主要以意外窒息与溺水为主。可以通过安全防范知识讲座,提升家长日常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危险地区要做好防护措施,提升儿童入学率,对于散居儿童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睿,刘倩,陈志辽,等.广州市育龄女性对出生缺陷的认知和态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2,1(01):187-189.

[2]王巍,倪锡莲,冯宁,等.1999-2008年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6(03):120-129.

儿童保健措施篇7

【关键词】卫生保健;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保健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免疫力,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使儿童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

一、学前儿童期保健要点

学前儿童期是指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这一时期小儿行走及语言能力增强,与外界接触机会增多,自主性及独立性有所发展,但免疫力仍然低下,对危险物的识别能力差。其保健要点为:

(1)保证充足的营养。这一时期由于饮食逐渐由乳类转变为普通食物,故需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各种营养素的搭配。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等。

(3)防止意外。防止车祸、烫伤、触电、中毒及摔伤、跌落、异物吸入等。

(4)早期教育。加强语言能力的训练,如背儿歌、讲故事、唱歌、做游戏等。同时还要进行认知能力及道德品质的培养。

(5)预防接种,加强免疫。根据各种疫苗初种后的免疫持久性,按期加强免疫接种。

(6)生长发育监测。定期做健康检查及体格测量,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二、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一)日常护理

1.居室

小儿的居室条件首先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清洁舒适。冬季学前儿童的住房不能过冷,一般室温在18~22℃为宜。夏季屋内要凉爽通风,但要避免吹过堂风,还要注意防止中暑。室内设置和物品应注意安全防护,床垫软硬适宜。

2.衣着

(1)衣着面料。学前儿童皮肤娇嫩,排汗量多,因而学前儿童的贴身内衣应选用纯棉的面料。

(2)衣着款式。学前儿童衣着款式的选择应该简洁、方便、安全,大小宽松适度,色彩明亮、欢快和醒目,充满童趣。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睡眠习惯。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应培养学前儿童独自睡小床的习惯,并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安静、光线暗淡,睡前不拍、不抱、不吮手指,使小儿自然入睡。

(2)卫生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保持被褥清洁,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睡前洗脸、洗脚、洗臀部等习惯。

(3)饮食习惯。要让孩子保持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如进食时心情愉快;注意饮食卫生;进餐环境应安静舒适。

(二)营养

(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成分,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保证机体生长和组织修复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能提供能量。小儿生长发育旺盛,需要蛋白质量比成人多,母乳喂养的学前儿童,每日需蛋白质2g/kg,牛乳喂养者每日约需3.5g/kg。

(2)脂肪。脂肪的功能是供给能量,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护脏器及保暖,同时还是人体细胞、组织的主要成分。学前儿童每天应摄入脂肪10-15g/kg。

(3)糖类。糖类是机体能量最主要的来源。婴儿每日需糖类12g/kg。婴儿饮食中糖类不宜过多。同时注意,也不宜供给过少。

(4)维生素。维生素虽然不能供给能量,但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其功能是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活动,维持正常的生理发育。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5)矿物质。矿物质不能供给能量,但是构成人体的成分,并为调节生理功能所需要。根据其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6)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可刺激肠蠕动,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泄。但是学前儿童期要注意不要给学前儿童吃很粗的纤维,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7)水。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机体新陈代谢及体温的调节都需要水的参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水的需求量相对较多。婴儿每日需水150ml/kg,以后每增长3岁每日减少25ml/kg。

(三)体格锻炼

体格锻炼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最好措施,同时也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体格锻炼有两种方式: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自然因素,进行空气浴、日光浴、水浴的三浴锻炼;另一方面是体育运动,如主、被动操,体操,田径,球类等运动。

(四)传染病防控

由于小儿抵抗能力差,对各种传染病有较强的易感性,所以加强传染病的管理和预防工作是保证儿童健康发育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有效防治传染病,应从传染源、传染途径和被传染者三个方面都做好防控工作。

(五)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要有计划地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我国卫生部规定,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5种疫苗的接种。

参考文献:

[1]梅国建.儿童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43

儿童保健措施篇8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死因分析意外窒息溺水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85-02

近几十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预防接种的普及与治疗技术的进步,儿童死亡谱已发生明显变化,婴幼儿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意外死亡则上升为危害儿童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为了及时掌握盱眙县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状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盱眙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保护儿童健康,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现将盱眙县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全县孕满28周,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和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体征之一,5岁以下儿童死亡均填写《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报告卡》,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

1.2方法资料来自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县医院、中医院2006-2010年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由经过县级业务培训的县乡妇幼保健人员定期收集,并逐个调查核实,按江苏省统一设置的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统一要求填写,按月上报县妇幼保健所。

1.3质量控制由县妇幼保健所专业人员每季度对1/4乡(镇)、1/4村的出生登记,死亡报告卡等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调查,并及时补漏,再将上报的死亡报告卡进行复审,然后将死因进行分类统计。

2结果

2.1意外死亡率

2006-2010年全县共出生活产婴儿41822例,5岁以下儿童平均意外死亡率为157.81/10万,婴儿平均意外死亡率为66.95/10万,1-4岁儿童平均意外死亡率为90.86/10万。

2.2儿童意外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及死因构成与顺位

5年间婴儿总死亡255例,意外死亡28例,占总死亡的10.98%。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332例,意外死亡66例,占总死亡的19.88%。婴儿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先天异常、意外死亡;1-4岁儿童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是溺水、交通意外、肺炎、白血病、腹泻;

2.3儿童意外死亡的年龄别死因构成

婴儿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意外窒息,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溺水、交通意外和其它意外。见附表

2006-2010年盱眙县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死因构成

3讨论

3.1儿童意外死亡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儿童意外死亡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的主要死亡原因,本文资料显示,儿童意外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占总死亡的19.88%。总死亡的19.88%,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因此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预防儿童意外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也是当前盱眙县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之一。

儿童保健措施篇9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R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64-0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为了完成《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确立的目标,更好地完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掌握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死亡构成,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2010年至2012年昆明市官渡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干预对策。

1临床资料

1.1对象和方法。

2010年至2012官渡区内出生的活产儿和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包括流动儿童),按照《昆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实施监测,建立三级监测网,区、镇、村逐级上报。监测人员经过逐级统一培训,使用统一的表册,并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并在年底进行漏报调查和总结,以保证资料的正确可靠。

1.2诊断与分类

按照国际分类(iCD-10)进行死因诊断和分类,儿童年龄认定足平均计算。

2结果

2.12010年至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见表1。

2.3死亡趋势

通过连续3年对官渡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的分析显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了39.10%、33%、34.04%。说明官渡区在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系统管理,加强产科、儿科建设中,充分发挥母婴绿色通道作用,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

2.4儿童年龄与死亡率的关系

2010年至2012年新生儿平均死亡率3.10%0;婴儿平均死亡率4.52%0,5岁以下儿童平均死亡率5.69,%0

婴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79.55%,新生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54.55%,1-4儿童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20.45%,

2.55岁以下儿童重要死因及顺位

2010年至2012年,5岁以下儿童前五位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儿童意外死亡、。早产低体重一直是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原因可能是产前保健不到位,经济条件有关。因此,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做好产前保健,胎儿监测是关键。新生儿窒息是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二位,通过培训使助产技术服务人员更好地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提高产科质量,必要时儿科医生进入产房陪娩,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先天性心脏病是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我们要积极贯彻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加强婚前保健和孕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和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肺炎占第四位,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对儿科急重症紧急处理方法的培训,并指导家长尽可能有效地保护儿童,减少因肺炎等疾病造成的死亡。儿童意外死亡占第五位,因我区外来人口较多,家长安全意识淡薄,监管不到位。因此,加强健康与安全教育,避免意外死亡的发生。

3干预对策

3.1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因此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早产的发生,并进一步提高产科及新生儿科医务人员对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水平,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3.20-28天新生儿及1岁左右婴幼儿死亡不容忽视,在婴儿死因中,肺炎还是主要死因之一。故要求我们儿保医生加强儿童系统保健工作,普及健康教育,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保健措施篇10

近几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社会保障事业探索发展与发展,已经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框架。特别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人们的观念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坚持“引进来”对外战略,一方面引进西方先进制度与技术和资本发展本国经济与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西方落后的思想、价值观也传入中国,、、犯罪、艾滋病等在国内泛滥。本人认为这些落后的思想、价值观之所以会在改革开放以后传播、泛滥是与当代中国市井平民倡导性解放有重要的关系,这里不做论述。、、犯罪、艾滋病等在国内传播与扩散严重威胁了妇女与儿童的健康与安全,所以国家加大了对妇女儿童的权利保障与救助。妇联的发展使妇女儿童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重大成效。一般认为儿童和母亲是作为一个天然整体,所以把两者的保障划入妇女儿童社会保障方面中。本人认为这样划分限制了儿童社会保障的发展空间,至于妇女与儿童社会保障分不分开并不是本文所讨论范围。本文从保护儿童权利出发讨论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的若干问题。

二、我国儿童现状概述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度重视对儿童权利保护是政府、社会和家庭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对儿童权利保护首先必须清楚我国儿童现状问题。

据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儿童是指0¬—14周岁孩子【1】,中国人口调查中划分年龄阶段的第一档也是0—14周岁【2】。所以本文所指的儿童概念是指0—14周岁的我国大陆孩子(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所以本次调查的人口数量比较新的也是比较准确的数据。全国人口中(未包括港澳台地区),0—14周岁的儿童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周岁儿童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3】。

(一)教育方面

我国近2.7亿儿童中未入学率约1%,也即大约有270万儿童失学,这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儿童【4】。我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990年的96.3%提高到2000年的99.1%;小学5年巩固率由1990年的71.4%提高到2000年的94.5%;小学净入学率中女生为92%,男生为90.2%;中学净入学率中女生为48%,男生为52.2%【5】。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贫困地区仍有适龄儿童无法入学。

(二)健康卫生方面

我国有许多贫困儿童由于家庭经济贫困而得不到良好的健康营养与卫生医疗保证。营养不良的儿童约占9%(占儿童总人数,1997—1999年数据),相对于年龄体重不足的儿童10%(占5岁以下儿童的比例,1995—2000年数据),相对于年龄身高不足的儿童17%(占5岁以下儿童的比例,1995—2000年数据)【6】。

儿童卫生保健方面投入不足,虽然在儿童计划免疫项目增加了乙肝疫苗、水痘疫苗等的接种保证了儿童的健康成长【7】,但农村中的医疗水平有限、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农村儿童保健方面出现了严重障碍。中国儿童现在有7.6万人感染艾滋病【8】,虽然相对于全国儿童总数比例不高,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三)儿童福利院服务方面

1995年全国共有儿童福利院73所,收养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7000多名【9】。全国有托儿所、幼儿园共18万家,在园儿童2711万人,教职工共116万人,其中教育者87万人【10】。对流浪儿童的服务由过去通常是纳入收容遣送范畴改为专项的儿童福利范畴,到1997年底,全国已投入资金8000万元,建成72个这样的场所,能为流浪儿童提供健康检查、医疗、衣食住、非正式教育、心里咨询和行为偏差矫治等多方面服务【11】。

(四)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儿童有23200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农村平均每四个儿童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结构如下:

从这图中可以得到农村留守儿童(0—14周岁)为4799.5万人【12】。

三、我国儿童福利政策与分析

为了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国家通过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享受抚养人的连带社会保险等几个渠道,推出一系列保障儿童健康、教育的措施【13】。

这些措施有成效也有不足,分析如下:

(一)儿童保健与儿童计划免疫

儿童保健与儿童计划免疫旨在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成长,从小就预防疾病做到了从源预防,成效非常大。

在计划免疫项目有一些项目是免费接种的,但也有一些是收取费用的,虽然近几年来扩大儿童计划免疫项目,但新增的大多需要收费,本文认为收费不可取。职工子女的接种劳务费可由家属医疗或子女筹医疗项下部分报销【14】,而且职工族收入高又稳定,可以支付得起这项开支。可农村子女的这项计划免疫费用是家庭生活开支,虽然金额不大,但也是不小数目,农村农民由于“近视”效应,认为花费金钱去做免疫不划算,更有令人费解的是打三针预防就打一针或二针,原因是“打了这个没用,没有看到孩子异常,挺健康的,少打一阵可以省些钱买包奶粉”。

农村儿童保健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乡村医生医疗水平和设备大大提高和改善,儿童的健康得到了很大的保障。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方面投入不足,医生得不到良好的培训和生活保障,医疗设备也相对落后,这一点城市儿童保健做得比较好。所以农村儿童保健事业不容乐观,大多数医生不具有本科学历,许多医生只是跟其他医生做了一二年学徒,参加医生培训个把月就在当地开个诊所,其中有不少是庸医,值得政府和社会关注。农村中缺乏一支良好素质的技术医疗队伍和良好医疗设备是制约农村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直接因素。

(二)儿童抚育津贴和儿童福利设施

凡领取独生子女证的职工独生可以享受儿童抚育津贴,而且可以享受托儿补助费【15】,而农村儿童则不能享受抚育津贴。在英国,国家为家庭内第一个子女(未满16岁,学生未满19岁)每周发放10.4英镑(约合15美元)的津贴,其余子女每人每周8.45英镑。此外许多国家的政府还为婴儿提供一定的食品和婴儿用品或者提供相应的现金补助,这些津贴都是给本国国民所有的儿童【16】。这一点我们还做得不够,有些观点认为给所有儿童提供津贴有两个障碍,国家经济实力和家庭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国家经济基础条件方面本文想指出“少儿强则国家强”,我们国家若想更强大必须让儿童“强大”,从本文第一栏中儿童健康、卫生现状可以发现许多儿童有营养不良、体重不足、身高不足等欠缺,用一部分财政预算给儿童津贴上从国家长远战略考虑非常值得,关于如何保证津贴费用真正到儿童身上,下文再做论述。无论哪个产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无贵贱,农民子女有权利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用家庭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来限制儿童平等享受儿童抚育津贴是错误的观念,国家有责任保护每一个儿童的权利。

在儿童福利设施方面国家加大投入,目前已经建立起比较规模的托儿所、儿童福利院等,但是农村的儿童福利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从上文指出的农村留守约有5800万可以看出农村儿童福利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三)儿童免费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六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从2007年开始,全国开始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只交书本费即可,从理论上保证了全国所有儿童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事实上,我国仍有许多儿童失学和辍学,如上文指出我国约有270万儿童失学,大部分是农村儿童,中学净入学率比小学经入学率低,儿童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儿童的一生也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兴衰。保证所以儿童能够真正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儿童失学有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经济贫困所导致的。家庭经济贫困使有些父母支付不起孩子的书本费及相关费用,同时有些儿童因为家庭经济贫困引起了内心的自卑感不能与同学相处从而导致失学和辍学。

(四)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留在农村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他们一般由祖父母、亲戚、邻居等照顾。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基数十分大,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祖父母年龄大,知识水平低根本不能教育和监管孩子,他们只能督促不能教导,在亲朋好友家的那些留守儿童,因为不是自己生的小孩,往往不会尽心教导。许多家长也知道这一点,可是他们最无奈的事“要想出去赚钱,孩子不放在祖父母、亲朋好友家管放哪管”。可见农村的儿童设施水平比较低,政府对留守儿童问题不够重视,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人身权、受监护权、发展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儿童和农村的权益。

四、加强儿童社会保障的措施

国家对于保护儿童权利的许多措施取得很大的成效,儿童的整体平均素质和健康水平有很大提升,但由于政府把保护儿童利益放置于保护妇女权利一起,限制了儿童社会保障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目前儿童社会保障覆盖面比较窄,农村有许多儿童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及失依儿童的社会保障做得不够到位,究其深层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导致许多儿童失依与留守农村。有些观点认为儿童的生活水平不能与国家挂钩,这是家庭家长原因怨不得人,国家没有太大责任在保护儿童权益身上,不能破坏游戏竞争规则。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核心目的是倡导拉开距离,保证竞争的不对称性。中国人有一种弊病观念:自己富,则不希望别人富,喜欢别人都穷;自己穷,不希望别人变富,自己不能富则希望人人都穷,这里不做讨论。认为国家没有太大责任保护儿童权益的观点不可取,完全忽视了国家、政府的社会责任。每一个儿童的事都不是小事,不能因为个例而忽视,国家有义务保护每一个儿童的权益不受侵犯和损失,保证农村儿童和城市儿童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同时社会和家庭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儿童权益,本文从政府、社会、家庭三方面分析如何加强儿童社会保障。

(一)政府方面

1、儿童计划免费免疫与加强儿童保健投入

扩大儿童计划免疫项目,普及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等的接种,对计划免疫内的项目全部实行免费。由国家财政预算拨付,同时增加预付新疾病的财政预算,防止新增的疾病对儿童健康造成威胁,延长儿童免疫年龄,保证0—14周岁儿童均可获得免费免疫,切实从源头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增加对儿童保健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儿童保健投入。农村农民对卫生健康方面并不熟悉,从上文数据可以看出,农村由相当一部分儿童存在营养不良,体重不足,身高不足等健康问题,如何消除这些健康问题是政府的一大任务。加大投入,培养一支素质比较高的农村医疗队、巡回各个乡村,免费为农村儿童做健康咨询,推广营养配餐,保证儿童营养健康;培养农村当地医生,提高农村医生素质与技术水平,严厉打击农村的庸医与高收费情况;加大对农村医疗设施投入,更新医疗设备,特别加大对儿童常见病门诊的投入,降低医疗费用;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配备1名或若干名专业医疗师,维护当地儿童的健康权。

2、扩大儿童抚育津贴范围和改善儿童福利设施

(1)扩大抚育津贴范围,保证农村儿童也可以享受抚育津贴,给每一个0—14周岁儿童发放现金或购物券津贴,由于农村许多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可能会把儿童现金津贴转化为生活所用。为了保证儿童津贴真正服务于儿童可以发少许现金津贴,更多的发放购物券:0—3周岁发放奶粉购物券,由家长持购物券到指定的若干奶粉超市购买奶粉,边远山区的由超市运载到村委会,然后家长持券购买,这样可以减少家长变卖购物券;4—9周岁发放营养配餐购物券,由家长持购物券到指定地点购买;10—14周岁发放食品如鱼、肉等购物券,由家长持购物券到指定的地点购买。

这里须指出一点比较好的奶粉和营养配餐一般都只是超市有,所以家长也比较愿意上超市为孩子购买。但农民没有去超市购买肉、鱼等食品习惯,一般都认为集市比较便宜又方面。可以在乡镇集市设立一换券站点,持券者持食物到站点,站点服务员见物换券给予现金补贴,站点服务员由当地银行在每次市集时派出一名工作人员即可,这样就可以避免家长因缺乏购物的选择性而不去购物,也考虑到购物券不能在自由市场流通。在这里有人会问要是这家长到站点换券之后再把食物退回买主而把钱变为他用,那该如何?首先要明确农民并不是不想为孩子营养着想,而是怕麻烦,担心在指定地点购物吃反亏,所以才不去购物而想着变卖购物券。如果给予他们方面,自然会取得预期效果,如果真是人人都是那样换到钱而退货那就真没办法了,除非看到孩子吃到食物,否则什么措施都没用,购物券更多的考虑到家长是为孩子健康着想的。

对于担心给农村儿童发放抚育津贴而引起计划生育政策难以落实,只要把抚育津贴和母亲节育联系在一起即可,母亲在一年内节育后,她的孩子即可获得儿童津贴,这样既可以把计划生育真正落实到农村,也可以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关于母亲节育年限可以视各地具体情况而定)。

(2)增大对农村儿童福利设施的投入,缓解农村失依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救助问题。从农村中每4个儿童中就有1个儿童是留守儿童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儿童福利系统是非常脆弱的。本文认为我国的福利设施建设更多是从城市角度出发的,政府及多数人认为城市时非常必要建设儿童福利设施。因为城市人“不善良”,大多数城市人不愿意照顾他家孩子、收留街上浪儿,城市居民一般都有工作,也没有时间照顾儿童,所以必须给城市中的儿童提供福利帮助。而农村人民因为善良,看见流浪儿动了恻隐之心会收留,也会愿意照顾他家小孩,农民因为时间比较空闲所以本家孩子可以很好照顾,把整个农村看成是儿童收养站,所以农村中儿童福利设施比较少。其实应该加大对农村儿童福利设施的投入,给农村失依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直接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和外出工作农民的后顾之忧,如农民工的孩子有比较好的安置,他们就会安心在城里工作,农民农忙的时候也可以专心耕作。

3、儿童教育全免费与免费午餐

(1)虽然我国实行免费九年教育,但还是有一部分儿童因为贫困而失学。对于九年义务教育不仅学杂费免除而且要免除书本、资料费,免费提供书本和相关资料(考虑到国家经济条件,小学不提供相关书籍,初中每门课程提供一本辅导书)。给贫困生提供生活补助、助学金、奖学金,而且要落实到每一所中小学(从笔者角度出发,当地县城乡村中小学暂无助学金、奖学金制度,生活补助也很少有,但并不代表学校没有贫困生,而是没有这项资金)。让每一位贫困生不会因为贫困产生自卑感和失去自信心而失学。

取消小学和初中生不能留级的规定,应该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鉴于目前我国的经济条件,实行全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和补助有很大的困难,但至少要保证小学要全免费和补助。因为小学生往往没有判断力,很高兴能不去学校上学,要是家长因为贫困而不关心孩子学习则会产生很大的失学率。如果国家不介入会使义务教育不能落实到每一个儿童身上,所以必须对小学生一定要“狠抓”。至于初中生已有一定的判断力,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更多的会主动争取。

落实教育公平的政策,改善外来民工子弟就学条件。政府要统筹管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放宽按户籍入学的政策,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在父母工作地入学。

(2)在乡村中小学提供免费午餐,推广营养配餐,既可以节约农村家庭开支也可以保证儿童营养健康,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4、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加强农村治安建设

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和不断增多的原因,儿童卫生健康和教育问题的产生,主要都是农民生活贫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收入增多自然会给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与健康饮食,同时也不会“丢妻弃子”离开农村到城里打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的措施。为此,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政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犯罪、吸毒、等不良现象在农村大量存在和扩散,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对留守儿童非常不利,他们缺乏判断力和控制力而容易陷入困境,所以执法部门必须对农村治安加强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不良行为,保障农村儿童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

(二)社会方面

目前,我国许多公共服务部门逐步开始市场化,官办机构竞争导致了分层日益明显,拥有众多资源的机构收取高费用,于是可以投更多的资金用于改进服务设施(从而再次提高收费标准),而资源较少的机构则因为缺乏资金而难以发展,服务水平低。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已经为贫困者获得公共服务设置了经济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力量则是填补公共服务缺口的一种重要方式,政府必须支持社会力量的救助措施。

1、改善儿童福利机构管理

本文主张政府建设福利设施,然后由社会力量管理福利设施,但同时也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儿童福利设施领域,这里不再赘述。在儿童福利机构中,改变政府“万能型”的儿童福利行政模式,寻求管理模式社会化、资金来源社会化、服务队伍社会化的新型福利模式【17】。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服务队伍管理福利设施给儿童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配备专业医疗师、心理专家解决儿童困惑和心理阴影。社会应该关注福利院中儿童的成长,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不友善,帮助儿童走出心理困境。农村福利机构更多地关注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在管理儿童过程中实行“一对一”管理模式,并不是要求为每一位儿童配备一位服务人员,而是在管理过程中实行个性化管理而不是大众化管理,那样会陷入“万能型”政府行政模式。

实行资金来源社会化可以扩大资金来源,保证儿童福利机构正常运转。

2、保护失依儿童权益

失依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身父母和其他具有亲情关系的成人照顾的儿童,他们或是由于父母亡故;或是由于法律原因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或是其他各种原因无法得到成年人的正式照顾(更多是流浪儿童),只能由社会中的他人或是福利机构帮助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18】。对于失依儿童推行福利社会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让失依儿童有所“依”除了儿童福利院收养,更多的让社会家庭接纳,让失依儿童体会到“家”的温暖。对于家庭收养失依儿童办法在下文讨论。

3、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

在社区内加强各户家长合作,把留守儿童组成几个队,并由当地服务机构或志愿者带领,家长参与监护。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思想道德的修养活动,使脱离学校和家庭的留守儿童能在社区继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4、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

学校要增强孩子对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留守儿童要给予特殊的关怀,应配备心理老师,以便于对留守儿童及时疏导教育,建立留守子女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实行多向管理,真正形成家长、学校、临时监护人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系统。

学校要多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许多留守儿童因为缺乏母爱或父爱而变得沉默寡言,学校应该帮助他们走出消沉,培养以学校为家,以同学友情为关爱的制度,多开展一些班级、校级集体活动,提高儿童的合作、协调能力,从集体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19】。

5、社会关注及预防艾滋病在儿童身上传播

目前中国大约有7.6万儿童被艾滋病感染,预防艾滋病传播不是一个家庭可以完成的事,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合作才能预防。社会应该加强让艾滋病源远离儿童,教导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学校应该加强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家庭应该关注孩子成长,不能把病源带入家庭,感染儿童。

社会对于艾滋病儿童应该给予温情关怀,而不是仅仅捐钱,这样会使儿童认为他们是被社会“抛弃”的“孤儿”。社会更多的要给予感情关怀,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给予他们精神安慰,一个微笑、一次握手都是温馨的情感关怀。

大多人忽视儿童的恋爱,认为儿童无恋爱或没有可谈的,一般都不讨论它。但在儿童的恋爱方面,本文想指出人生的恋爱观是从儿童小时候不知觉与知觉中培养和树立的,培养良好的恋爱观(这恋爱观是人生恋爱的启蒙思想观)是儿童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家庭方面

1、农村家庭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除了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外,也有做父母的自身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大多数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有书读就行了,很少有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对于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家庭温暖,而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气氛,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如果父母真是无能力教育孩子,可以在社区组成一个团体(如上文所指),由服务机构或当地知识分子志愿者给予教育指导。家长除了让孩子衣食无忧,也需要同他们建立情感沟通,一个电话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感受到家的温暖。父母一年至少要回一次家看望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经常也要与学校联系,形成“家庭—孩子—学校”三边管理,重视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对于儿童的营养问题,所有农村家庭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是让孩子吃饱饭就可以,更要注意营养搭配。这一点政府、福利机构与家庭必须建立信任模式,推广儿童营养配餐,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2、家庭收养

本文认为对于失依儿童更多的实行家庭收养,家庭收养可以给孩子一个“家”的概念,让孩子有所依,使他们体会到生活的精彩,同时也可以减少福利机构人员和资金投入。

对于家庭收养首先应鼓励城市居民收养,名额不限,以不影响收养儿童正常发展为前提。本文认为鼓励城市居民收养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城市居民素质高;第二是经济基础好;第二是户籍制度。家庭收养不是一时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失依儿童长远发展和终身大事。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城市居民一般都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较高,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由收养关系登记到城市户口,对失依儿童将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鼓励乡镇经济基础较好的居民收养失依儿童,乡镇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失依儿童进入乡镇家庭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最后是让农村家庭无子女但确实希望收养一孩子的家庭收养。

基于这样的排序选择并不是本文观点利益化,而是基于孩子的长远考虑,若一家庭经济困难而给与他们收养,一方面增加家庭经济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更有可能的是会被受到家庭虐待。

五、评估

本文从现行的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出发,讨论如何做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虽然分为三个大部分:政府,社会,家庭。但其中有些措施并非一方可以完成,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三方的努力。

扩大儿童抚育津贴范围和加强儿童保健措施可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的基础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真正落实儿童免费教育和提供免费午餐,使每一位孩子同等享受教育权,保证儿童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众多农民的利益,改善儿童福利机构管理服务,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和加强学校教育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通过这项措施可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也可以保护儿童的切实利益,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家庭收养是一种有效解决失依儿童的措施,体现给失依儿童提供社会温情关怀,真正改变失依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家庭环境。推广家庭收养可以减少福利机构投入。对于家庭收养还需要注意一点,应避免儿童受到家庭暴力和虐待,所以在收养前必须考核收养者家庭背景及家长文化素质,以免家庭收养产生负效应。

在儿童社会保障方面必须加强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合作与联系,净化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给无助儿童多一些关怀,给农村儿童多一些帮助。

六、总结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度重视对农村儿童权利保护,是我国各方力量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政府重视儿童福利问题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前提。社会力量加强服务范围,填补公共服务缺口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家庭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儿童社会保障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作,它涉及到千千万万儿童权利和父母的利益,但我们不能因为工作困难而放弃对儿童权利的保护,我们要一步一步的推广儿童社会保障,使全国儿童都可以享受到社会保障发展的成果。儿童社会保障是一项“网络型”项目,许多措施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合作才能实行与落实,在儿童服务社会化过程可以提倡志愿者服务,让更多的人关心儿童的成长,构建和谐社会。本文提出的措施并不是万能的,需要在推行儿童保障过程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断评估与完善。

七、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