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程造价的微观管理十篇工程造价的微观管理十篇

工程造价的微观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3:33

工程造价的微观管理篇1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体系

一、引言

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应运,目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境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经过多年发展,各方面均已成熟,服务范围比国内咨询业更宽,手段更先进。它一般对委托方提供以工程造价为龙头的垒方位、垒过程的工程咨询服务,包括项目投资估算、协助或招投标、工程合同管理、支付与索赔管理等内容。因此,相形之下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的竞争能力相对很弱,为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差距,加快同国际接轨的步伐,应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我国造价咨询行业的垒过程造价咨询服务体系。

二、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体系的法制框架

工程造价管理是基本建设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要规范其市场行为和运行秩序,必须做到依法从政、依法办事、按章运作。在进入21世纪和面对人世的挑战的时候,工程造价管理的立法和配套法律工作应引起重视。否则,就不可能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也无法应对wto的冲击,保护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应依法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制框架。工程造价管理的立法应包括建设工程造价运行的各个环节,具体就是说建设项目垒过程各环节各阶段都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制度可遵循,如规范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工程招标的标底价格、承发包合同价格、竣工结算价格、工程造价的监督检查、工程造价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工程造价行业管理等环节。防止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从业人员行为不受约束,产生推诿、扯皮、腐败等现象。另外,对于工程造价管理中各方人员的责、权、利也应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定位。纵观世界各国工程咨询业管理法规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法律、条例;细则、职业道德准则,技术规范。

三、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工程造价,而是逐步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的新的管理体制,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将承担起微观监控的任务。

(一)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管理

借鉴境外工程造价咨询业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总结出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主管部门与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企业不存在行政隶属和经济利益关系。它在管理方式上以依法管理为主,不干预造价咨询机构的具体经营活动,但它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制建设,从立法和司法上对工程造价进行监督,通过司法机关、仲裁机关对造价纠纷、违法案件进行查处,依法规范工程造价行为。

2、政府主管部门应对行业实行统一归口管理,重新划分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在完成与所属咨询单位脱钩的同时,将原来分散的行业管理权归口集中于行业主管部门,宏观上依靠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行为进行规范。

3、政府不再制定强制性标准和指令性规定,而是通过指导性的政策和价格,引导市场,由市场形成价格,使价格真实反映工程的价值,更好地为工程咨询市场服务,促进市场发育。

(二)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将成为造价管理的微观监控机构

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它也必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地发展,以完成市场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在国际上,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己经成为市场价格微观监控的主体,承担着各种工程价格定价的具体任务。从我国情况看,由于市场机制形成较晚,因此造价咨询单位刚刚诞生,正在逐步完善过程中,但是也己经承担起工程的投资估算、概算、结算等具体任务,公正、合理定价,确保工程价格的真实可靠,准确地反映工程的价值,在价值实现中使业主、承包商均取得合理的经济利益,真正使咨询单位承担起工程造价管理职能,肩负起工程造价的监控任务。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工程造价的微观监控上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体系的风险约束机制

(一)建立自主经营的台伙制

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以上的个人联合经营的企业,合伙人分享企业所得并对营业亏损共同承担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合伙制成为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主要形式,它将通过组织体制上的强有力的风险约束,促使咨询机构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执业质量,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使行业得到发展。合伙制这

(二)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将成为造价管理的微观监控机构

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它也必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地发展,以完成市场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在国际上,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己经成为市场价格微观监控的主体,承担着各种工程价格定价的具体任务。从我国情况看,由于市场机制形成较晚,因此造价咨询单位刚刚诞生,正在逐步完善过程中,但是也己经承担起工程的投资估算、概算、结算等具体任务,公正、合理定价,确保工程价格的真实可靠,准确地反映工程的价值,在价值实现中使业主、承包商均取得合理的经济利益,真正使咨询单位承担起工程造价管理职能,肩负起工程造价的监控任务。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工程造价的微观监控上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建立行业自律制度

中价协应成立专门的造价工程师协会,建立行业自律制度,对出现重大错误的专业人员或机构要予以公布,在年检时给予处分,并在下一期注册或年检时淘汰出局,直至终身取消执业资格,因此,可以有效避免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收受贿赂或严重失误。当造价咨询人士的行为受到自律以及外界的约束后。造价工程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就成为自觉的行为,造价工程师的地位也随社会信誉的提高而提高。

(四)建立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用评级制度

由信誉评级机构对从业人员的履约纪录、营业纪录、资信情况等进行信用评级,以促进咨询人员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秩序,形成良好职业道德,严谨认真的完成工作任务。

(五)推广担保制度

工程造价的微观管理篇2

【关键词】小微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审计价值导向

小微企业概念是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目前,我国小微企业为数巨大,三大产业广泛分布,全面覆盖各领域,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稳定经济增长、扩大劳动就业、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变革、繁荣市场和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微企业稳健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但是,小微企业规模小,业务与财务关联度低,管理流域简单简便,尤其对作为核心的内部审计问题重视不够,导致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抗风险能力低下,未能利用内部审计结论及时把握市场机遇,抓住自身发展机会。

一、小微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按照内部审计之父索耶的定义,小微企业内部审计指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和内部管控进行客观、独立评价,以确认小微企业是否遵循公认的原则和程序,是否合乎管理规定和操作标准,资源利用是否高效经济,组织目标是否有效实现。内部审计的参照遵循依据有:国家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审计水平观测点则是信息真实、合法、合规、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内部审计旨在是通过对小微企业资产负债、成本收益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从而有利于小微企业改进经营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小微企业资本金少、组织规模小,业务范围窄,随时面对风险多变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市场环境迫使小微企业必须着手改善管理,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置于企业核心地位,管控风险、约束越轨、预防失范行为。小微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凭借审计行业的信息管理与分析软件工具,依托专业的技术和方法,经过全过程内部审计,能够预测风险并及时预警,评价风险并改进风险管理,控制风险、治理风险,使得小微企业从容应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从而保证其稳健应对“两高两难两门”: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玻璃门、弹簧门。

二、小微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处于弱势地位。

小微企业规模小,成本缩减、投入受限,所以组织机构精简、人员配备简单,少有专业内审机构与内审人员。管理者主要精力集中于日常生产与销售等常规事务,故其认识上存在偏差与短视,片面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非增值环节,不能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未能认识到内部审计在改善管理、风险控制、参与价值创造方面的积极作用。其实内部审计通过增加组织价值,能从根本上实现小微企业预设的组织目标,进而实现自身成长。而现实中小微企业内部审计要么全无设置、要么形同虚设。小微企业内部组织设计中没有赋予内审机构对同级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的监督权,在其业务管理流程中也未深度嵌入内部审计监督的制度设计。

(二)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客观性。

独立即为“审计机构无阻碍地决定工作范围和无阻碍地完成工作的能力”,独立是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内部审计效果和绩效的重要要求,独立程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计综合职能的作用范围和实施效果。遵守独立性有助于达到客观性,审计机构独立是为了保证审计结果客观,独立是手段,客观是最终目标。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改进经营管理与流程控制的分析与建议是客观的,才能有助于现实组织目标,提升小微企业附加价值。小微企业的特殊组织结构与运作体制决定了其决策、管理、执行与监督高度融合,四位一体边界模糊,难以相互独立、相互制衡,既导致内部审计活动、审计人员失去独立性,又导致审计结论丧失客观性。实践中专业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难以充分应用,大大减损了审理效果和效率,最终导致从查错防弊到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服务高层决策的内部审计目标都无从实现。

(三)企业内控机制薄弱,会计审计基础差。

小微企业极易从主观上简单化的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千方百计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牺牲必要的“安全性、保障性”投入,导致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同时没有依照现代企业制度投入资源建设内控机制,内部监控管理也随之失去依凭、流于形式。

据不完全统计,三成以上小微企业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没有落实;没有执行不相容业务分离原则。会计制度执行非常不严格、不规范,会计操作随意性强、出入较大,很难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会计基础工作及其薄弱,甚至个别小微企业至今从未建立明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与制度。

此外内部审计长期受忽视,决策管理层认识存在严重偏差,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附属于财务部门,既没有独立性,有没有权威性,导致内控机制软弱无力,低能无用。

(四)业者水平与素质普遍不高。

一般的现代中大型企业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因此传统的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设计的。但是小微企业业主往往集投资者、经营者于一身,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这种企业运行模式势必给内部审计带来负面影响。大部分小微企业业主专业水平不高、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对审计理念和方法缺乏基本的理解和重视,又喜集权揽权,又致使其动辄越权行事,处处干预,监审不分,使得内部审计地位不显,作用不彰。

此外,由于小微企业的职业前景、薪酬待遇、劳保水平等方面社会认可程度低,其对优秀审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中大型企业。实践中小微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素质较低,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既系统又不扎实,基本的业务能力尚付阙如,这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囿于能力,很难发现深层次问题。

三、改善小微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重塑内部审计的核心地位。

小微企业内部审计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主,小微企业的投资人、管理人应重新发现内部审计对小微企业的贡献,尽管此种贡献往往是无形的、长期的且不可精确测量。在高度竞争且成本“过敏”的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负责人应重塑内部审计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检查、鉴证、评价职能,努力创造良好的内审

计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内审工作方式逐步标准化,实现独立性与客观性。

小微企业应学习行业服务机构如咨询管理公司走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道路,,建立标准化内部审计体系,在企业内部开展综合审计业务,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具部署,适时利用it工具、审计软件对财务报告和合规性审计进行自动分析,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风险分析与识别。

在此基础上,小微企业坚持内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决定审计范围、开展工作及形成结论、汇报成果时不受干涉,这是独立性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提出以下原则以确保客观性:(1)禁止内部审计师参与任何有可能影响其出具公允的评估结论的活动或关系;(2)防止内部审计师接受任何可能影响或假定会影响其职业判断的东西;(3)向内部审计师披露全部重要事实,确保审查不被歪曲。

(三)扩大内审风险管理职能,提升人员素质。

小微企业虽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但面对内外部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企业风险暴露、风险敞口仍大量存在。大中型企业惯有的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等现象在小微企业同样存在,财务信息不足、审计标准贯彻失败是其自身固有的风险积累点,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政策调整、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外部不可预知、不可克服的风险,迫切需要小微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系统,扩大风险管理职能,用科学规范的方法来评估风险、改进风险治理。

小微企业成长性强,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应是重要的支撑因素。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岗位要求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全面,既能宏观掌控全局,又能微观剖析细节,因此内部审计成为准经理培养的重要步骤,审计师、风险官最有可能成为准经理的候选人。小微企业应通过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机制培养职业经理人,增强内部审计职位吸引力并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培养。

(四)改进内审组织方式与手段。

促进内部审计职能组织由分散化向集中化转变。小微企业内部审计集中化有助于标准化的审计流程执行简单易行,同时有利于企业审计资源调度更加有效,也增加了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及方便小微企业负责人对内审的直接管控。

推进内部审计外部化。随着分工的细化与专业化,在小微企业内部部署所有需要的审计技术及资源变得既不可行又不经济,因此出现了许多企业从外部购买内部审计服务,服务仍在企业内部进行,同时并未完全放权给外部服务机构。内部审计外部化在降低成本、保持企业的合理规模、使得领导者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质量控制与专业保障方面独具优势,从根本上可以提升组织价值、实现组织目标。

(五)内审向管理导向转型,最终增加企业价值。

小微企业内部审计不能局限于财务会计审查,应该扩展到管理运营的方方面面,将重心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移到内部管理、决策上来。内审人员要实现角色转换,从传统的合规监控角色转向管理角色、服务角色。管理审计业务应成为未来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促进内审重点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通过流程审查和系统分析来增强小微企业效率,确保对流程再造和结构的战略性塑造,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型。

内部审计角色定位于提供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旨在增加价值并改进企业的经营。这就要求内部审计积极参与价值创造活动,尽管内部审计对价值创造的贡献往往是间接的,但其关注的焦点跃升至组织整体的层次,能从价值链整合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合作,这就实质扩展了内部审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秦荣生.内部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06).

[3]董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模式研究[J].财会研究.2007,(07).

[4]黄晓曼.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角色转换对公司治理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工程造价的微观管理篇3

关键词:小微企业;成本特点;成本管理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因此,小微工业企业是指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下,且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下的工业企业。

一、小微企业成本管理的含义及意义

成本管理的是指从产品产生的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因此对制造成本、各项费用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都应当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出发点,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成本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尽最大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成本水平是小微企业的生命和竞争力,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面临着经济环境突变、沉重的税负和同业之间的相互竞争等各种外部威胁,同时还要承受股东要求分红、职工要求改善待遇的内部压力。企业主要通过创新产品设计水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销量以及降低成本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其中,降低成本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和根本途径。加强和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避免因提高售价而引发供应商和经销商相应提高价格的要求和增加流转税带来的一系列不良问题。而且,从小微企业自身特点来看,一是小微企业规模小,竞争实力不强,降低成本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陷。二是小微企业资金短缺,在开源难的情况下,节流便成为其必然选择。三是小微企业机制灵活,强化成本管理易于执行,可以起到更明显的效果。除此之外,成本管理也是提升小微企业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小微企业综合成本中的产品所需成本和经济效益存在密切的关系,成本工作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利润空间成正比,同时对企业的附加值的贡献也就越大。因此要提高小微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把加强成本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必须把加强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以成本管理来带动和促进企业其它各方面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整体素质,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二、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成本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着眼于宏观需要,市场观念淡薄。成本管理本身是企业的一项综合管理能力之一,其主体应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也应来源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但实际上大多数小微企业并没有充分看重到这一点,成本管理普遍侧重于宏观需要,忽略了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实际作用。许多企业实施的成本管理仅局限于遵守和执行国家的相关财务法规,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或为了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的需要。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提高高效率,然而高效率并不意味着高效益。产量越高导致单位产品成本越低,但如果销售量不变,企业的效益并未水涨船高,但许多企业则误认为简单地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增加收益,于是陷入单纯为降低成本而管理成本的误区。

成本管理观念陈旧,手段老化:许多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不完善,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生产耗费的控制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和相关领域成本管理工作的研究与管理,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而其他方面的成本管理,只注意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忽视企业正常运转所需资金来源的融资成本,以及高速增长的人力资源成本。

成本管理方法落后,资料失真:大部分小微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单一,缺乏系统性,不能深入反映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不能明确各个环节的成本极其产生原因,从而误导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此外,小微企业成本管理对象仅着眼于财务成本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给决策人员、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据相关部门调查,在差异化生产特点日趋明显的今天,我国只有约5.7%的企业采用了分批法计算成本,而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几乎无人问津,可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上的片面性,而小微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则更是简单。

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成本意识不强:小微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明显偏低,其中的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也明显偏低。企业法人代表的文化程度也偏低,大学及以上的仅占7.6%,大专的占16.0%,高中及以下的占76.4%。从企业财务管理情况来看,65.8%的企业有专职财会人员,33.8%的企业聘请代帐会计,0.4%的企业是属于口袋帐。调查结果反映出大多数小微企业业主文化程度不高,其教育水平、技能水平以及管理能力水平普遍较差。小微企业人才流失十分严重,成本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水平差。

原材料采购、支出管理不严:原材料采购、支出管理不严,主要体现在:一、在采购方面,许多小微企业偏重于从某一个固定供应商那里供货,这往往会造成原材料价格缺乏竞争性,从而提高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另外,许多小微企业在采购人员的差旅费报销方面管理很宽松,导致许多不实的差旅费也计入了产品的成本:二、在领料方面,部分小微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致使原材料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职工私自挪用原材料的现象也较为常见。

生产工人缺乏专业培训,加速了设备损耗和材料浪费:大多数小微型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同时部分小微企业管理者经营理念和管理意识薄弱,只看到眼前利益,对员工缺乏统一的专业培训,生产工人在上岗前只经过简单的培训或者没有培训就直接上岗.例如,通过对石家庄市博大工控有限公司的调查,公司只对新招聘的工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简单实习培训,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员工培训方面进行任何投入。致使部分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正确、熟练地操作机器设备,这可能造成机器设备提前报废.或造成材料与能源消耗过高,成本上升,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浪费现象也较严重。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同样根据国家统计局无锡调查队的调查,在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行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上游大中型企业出现资金紧张、资金链收紧等问题,而小微型企业大部分是产业链下游的配套企业,上游中大企业应付账款延期导致下游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累积,账期延长,应付账款时间收紧,两头挤压,小微型企业回款压力明显增大。2011年1-11月,调查企业的应收账款为36088.5万元,同比增长13.0%,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3.5%。然而,在应收账款数额增加的同时,由于受小微企业财务力量的制约,小微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出现应收账款管理失控的情况。一些企业发生应收账款业务之后,注重的仅是是否记入财务账,认为只要挂了账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重视不够,催款力度不够,是造成这些不良债权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与企业的文化建设是紧密相联系的,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地提高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是相互作用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固有的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忙于生计,从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无暇顾及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战略发展问题。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管理层一般认为文化战略是中大型企业的事情,而自己没有必要考虑文化战略方面。正是由于小微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不一致,从而很难进行全员成本管理。

三、完善小微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树立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微企业应将成本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化全面化的工程来对待,着眼于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成本管理不能仅局限于产品生产过程本身,更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产品的设计、技术的开发、售后服务成本的分析等各个环节。成本管理范围也不能仅局限于产品的生产成本,还要考虑其他成本,诸如融资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物流成本等,争取将综合成本降到最低,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同时,成本管理的内涵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成本、环境成本等。

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方法:许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许多费用发生在制造过程之外,间接费用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可归属性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已经问题百出,不能满足需要,由此先进的作业成本法顺势而生,对于小微工业企业更是如此。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先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它能够适应灵活多变的个性化生产需要和当代高新技术的制造环境。作业成本法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顾客的关系。加强管理人才培养,提升员工成本管理意识;其次要加强全员成本知识普及,理解本职工作与企业成本的关系,把被动管理员工进行成本管理转变为员工自觉进行成本管理:相关工作与员工的个人利益联系起来,从而营造人人关心成本的良好氛围。

增强采购成本控制和材料核算制度:在企业里.采购部门常常牵制着40%一50%的销售金额,减少采购成本也许是整个成本管理计划中最有效的一步。因此要增强采购力量,降低采购成本。小微企业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采购成本:一、培养采购人员的谈判技巧,增强谈判力量。二、委托中间商或联合同行进行采购,从而扩大一次性采购规模,利用规模优势来降低采购成本。三、制定合理准确的采购预算。首先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合理估计,既要保证采购数量合理又要避免可能未来价格上涨所造成的不必要支出:四、提高产品附加值。当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吃紧之后,企业才开始采取优化供应的措施,其实都是亡羊补牢,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和在产品、半成品的内部转移,以及产成品的入库、出库等,都应当填制相应的单据、凭证,办理审批手续且严格进行验收和计量。

对生产工人进行统一的专业的岗位培训:小微工业企业规模小、人员便于管理,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对员工进行专业的岗位培训,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虽然从短期来看,培训员工需要花费企业一定的资金,增加企业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岗位培训能使员工尽快地适应工作,较好的从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多做贡献。同时,经过岗位培训.员工能正确地操作机器设备,延长了操作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原材料及半成品的损耗,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

调整企业资本结构以此来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远远大于大中型企业,根据流行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反向搭配原则,小微企业应该采用保守稳健的的筹资策略,通过股权交换实施同业兼并吸收等方式,扩大权益融资,。在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市场份额所占比例等问题,以此来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增强企业融资能力,进而降低融资成本。(作者单位:鲁丽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邱裔.作业成本法与剩余生产能力管理[J].会计研究,2004,(5):11-13.

[2]王立明.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及其借鉴[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2,(11):23-35.

[3]李志荣.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探讨[J].内蒙古统计,2007,(3):7-10.

[4]银花.关于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33-36.

[5]李时椿.创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06.

[6]蔡翔、宋瑞敏、蒋志兵等.微型企业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J].当代财经,2005,(12):15-17.

工程造价的微观管理篇4

关键词:株洲市;小微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为企业成员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被认为是仅次于“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之外的企业管理的“第五资源”,许多大中型企业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纷纷成立组织机构、设置首席企业文化执行官加强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员工文化自觉,把实现企业核心价值观同追求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相结合,成为员工追求幸福梦想的精神动力。可是在株洲市小微企业中企业文化却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成为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软肋。

一、株洲市小微企业及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2013年初,株洲市工商局统计共有各类小微企业22332家、个体户126020户。株洲市统计局信息显示,2012年株洲市中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670亿元,增长20.4%,株洲市中小微企业实缴税金111.9亿元,增长22.9%。中小微企业增速快于全市GDp增速8.4个百分点,比重由2010年34.9%提高到38.1%。从产业看,第三产业增长最快,增长40.7%;第二产业增长21.9%。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63.98万人,增长2.3%。专利申请量达1442项,比上年增加424项,增长41.7%,。中小微企业专利授权量与申请量之比为67.5%,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株洲市中小微企业在增加财政税收、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社会和谐稳定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理在2014年7月国务院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常务会议上说:“我们引燃了创业‘火种’,要使它越烧越旺。不仅要让企业‘生出来’,还要让他们‘活下去’、‘活得好’!”株洲市政府相继推出了“5115”、“个转企”一系列政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缓解小微企业解决发展困境。株洲市小微企业由于人数规模小、家族化色彩浓厚、管理随意性强、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等原因,普遍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没有形成广为企业员工认可的共同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家族文化、工具文化和专制文化等消极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强,企业文化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严重脱节等,严重影响了株洲市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二、株洲市小微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小微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长期以来,株洲市小微企业大多位于各行业产业链末端,职工人数少、生产规模小、自有资金少、利润水平低、经营管理不规范、持续经营能力弱,导致大多数小微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生存难度大。因此大多数小微企业首先考虑的是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问题,忙于应付市场压力,过分注重企业市场营销和成本控制、重视企业短期效益,企业文化建设严重滞后,“先求生存,再求发展”,造成大多小微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忽视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缺乏共同价值观。“小微企业的老板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快速奔跑的火车头”。可是在一些小微企业里,企业老板唯我独尊、思想狭隘、个人意识严重,拍脑袋决策,缺乏卓越的战略眼光。老板的个人风格,处事风格和管理风格直接影响了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部分小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员工积极参与,变成了“老板文化、企业家文化”。这种不符合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老板文化”由于既缺乏群众基础,缺少职工心声,不符合员工利益。同时,由于企业职工对企业文化发展缺乏话语权,员工对企业的发展缺乏主人翁精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

(三)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强。小微企业大都属于家庭小作坊或个体工商户,企业规模小,员工工资待遇低,内部福利差、企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存在不讲诚信、污染环境、不注重社会责任等问题。企业及其员工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缺乏诚信意识,只顾眼前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企业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不够,无法形成全员共有的企业精神、价值准则、经营哲学和行为规范,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意识,这种缺乏凝魂聚魄的企业文化,导致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强,员工离职现象非常严重。

(四)企业文化建设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从企业创立以来,经过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经营观念、价值追求的自我凝练和内化。虽然大多小微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许多小微企业文化是个“舶来品”,是利用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组织来帮助建立的,或者是借鉴、模仿、借用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是根据自己企业现状建立的,没有自我特色,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成为无根之物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看起来是一套一套的,却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上”,对员工没有半点约束力和影响力,无人执行也无法执行。

(五)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节。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规模

小、人员少,大多数管理者对员工管理习惯于使用老经验、老方法,实行强制性管理、粗放式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部分小微企业不注重文化建设与产品或服务质量相联系,缺乏品牌意识;忽视员工发展,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实现,缺乏人本意识;职工文化生活单调,没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载体表现企业文化、传递企业文化,让职工接受和积极参与企业文化;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等文化软性约束力。文化与管理两张皮,企业文化没有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也没有运用文化管理,导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严重脱节。

三、株洲市小微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一)重视企业文化,树立企业文化意识。我国著名文化学者、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先生说“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企业文化由于具有持久性、稳定性、渗透性和生动性等特性,对企业员工起着无声浸润、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企业文化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家的管理方式。株洲市的小微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企业文化意识,不要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大企业才有的事情,是企业发展成熟后才有的事情。小微企业既要重视物质激励、制度约束等强制性措施,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导、规范、激励、导向作用。

(二)认真提炼、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如海尔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真诚到永远”。因此,小微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色,根据企业追求和发展战略目标,认真提炼、培育出自己的企业价值观,特别是要培育能把企业、员工、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激发员工动力,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全员参与,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株洲市小微企业要想成功转型升级,发展成为“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企业管理就不能只是企业家的事情,就不能用“家长式管理”取代团体智慧。小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全员认可。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求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提炼企业价值观;员工培训时突出体现企业文化精神,共同感受企业文化;职工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宣传企业文化;利用优秀职工、先进集体、创名牌产品等活动载体展示企业文化。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培养团队精神,才能提高小微企业内部凝聚力。

(四)突出特色,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人说企业文化就如同一家企业的性格,不同企业由于其成长环境、经营领域以及发展方向的不同便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比如最初的海尔企业文化内容中就有“不准随地大小便”,当时这是海尔这家街道小企业的现实情况。因此,小微企业文化要突出企业自己的特色,不管是借鉴西方企业文化、传统文化,还是借鉴同类优秀企业文化,都要考虑企业自我特点,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根据企业现实情况,竞争需要,视环境变化进行自我创新,建设符合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

(五)文化自觉,与企业管理产生协同效应。为了让“我在修建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成为每个员工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梦想,小微企业要在日常生产、经营、建设的过程中贯穿企业文化相关理念。无论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品牌经营、客户服务、还是员工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渗透企业文化精神,使企业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让企业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员工的生命价值理念中,不断提升员工自我价值,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发挥文化的软性约束功能,让文化自觉和企业管理产生协同效应。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员工素养、行为规范以及企业传统等意识形态的浓缩,是企业的灵魂,能为企业凝魂聚魄。企业文化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对外是一面旗帜,一种宣言,展示企业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担当的积极形象。因此,株洲市的小微企业要想应对生存发展困境,改变社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只有克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培育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陶静.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科技创业家,2013(12)

[2]刘爱民.2012年株洲市中小微企业发展状况简析.株洲统计信息网,2013(11)

[3]陈帆、郑雯,祝秀莲.我国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环境保护,2014(4)

工程造价的微观管理篇5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造价;造价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造价过程的各个参与方都要以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为指导,将风险管理落实到造价过程各个阶段,并且利用风险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组织、计划、控制、协调等手段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分析以及控制等管理。

1、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全面造价管理

1.1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合理地确定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建筑安装企业经营成果。工程造价管理的任务是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强化工程造价的约束机制,维护有关各方的经济利益,规范价格行为,促进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的统一。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所谓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概算造价、预算造价、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决算价。所谓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所批准的造价限额内,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建设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

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指有效地使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盈利和风险。它包括工程项目全过程、要素、风险和团队造价管理4部分。

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和项目建成后的使用阶段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以满足提高投资效益、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工程项目全要素造价管理指由于工程项目的实现过程中的每项活动都受3个基本要素:造价、工期与质量的影响,因此实行造价管理需要对影响造价的诸因素进行全面的管理;工程项目全风险造价管理指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的因素,如通货膨胀、气候条件、施工环境等,因此在造价管理中必须对风险进行管理。

在实际运行中,建立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跟踪、收集、整理出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信息,凭借这些信息分析风险的存在、原因、后果和发展,并及时反映分析结果。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确定出项目的最可能造价及概率分布,从而得到各具体活动的风险性造价,然后汇总到全风险基准造价上形成项目全风险造价。对于影响造价的风险事件,可以采用风险规避、分担、转移、化解等加以控制。在控制过程中,不断调整造价目标,使它满足工程项目和抵御风险的要求;工程项目全团队造价管理指在工程项目实现过程中会涉及到参与项目建设的多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包括项目法人或业主,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咨询单位、造价工程咨询单位、施工单位或承包商及分包商以及供应商等。这些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利益分配时常会发生利益纠纷。所以在造价管理中必须全面协调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和关系,适时地开展团队成员见的思想沟通与信息交换,以此促进合作。

2、加强现代工程建设造价管理的主要措施

2.1加强领导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提高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水平

过去市场的微观主体多是在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生产和销售工作,领导部门在这些微观主体的发展中起到行政领导的作用,由于政府本身性质原因,使所有的行政指导工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大的强制性,使微观主体之间共同和谐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协会以及中介机构等中间领导部门逐渐取代政府成为社会微观主体的领导部门,相对于政府领导而言,这些中间领导部门具有较小的强制性,但是同样具有权威性。针对当前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存在的大量问题,如欠缺管理制度、从业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需要通过利用这些中间领导部门的影响力和监督管理职能对工程造价管理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监督,使工程造价管理按照权威要求努力改善自身,发挥应有的管理水平。

2.2改造工程计价方式,满足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

传统过时的工程计价方式无法满足工程建设发展需要,严重制约现代工程建设发展,因此,需要对这种不合时宜的计价方式进行改造,目前新推出的最为有效的计价方式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清单计价方式也就是指建筑业主和工程建设招标机构通过协调一致并制定有法律效率的编制规则后,全面且详细地将整个工程的工程量列举出来,所有的工程投标方根据给出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真实列出自身能够给予的最终价格,然后业主以及招标机构根据工程投标方填报的最终项目选择最合要求的投标方来承包建筑施工程。这种计价方式由于是一种透明的形式,比较能够符合当前社会的公平竞争要求,且由于工程量清单是根据实际的工程项目列举,因此,清单能够随时根据工程项目的变更而变更,更好地保障业主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

2.3构建和完善工程建设造价管理体系

拥有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够最客观和合理地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造价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非常详细且准确地掌握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够及时且高效地制定出解决方法,及时挽救任何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当前很多工程建设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问题,需要建设企业坚持以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理论为中心的出发点,努力分析当前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市场进行全方位的详细研究,制定出科学且完善的工程建设造价管理体系,使该体系能够真正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特点,能够真正促进实现现代工程建设造价管理的可控目标,促进建设企业的发展。

2.4加大管理力度,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素质

工程造价管理是否能够高效运行,是否能够很好地为建设单位服务,很大程度上均取决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从业素质,是否能够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来促进造价管理机构的健康发展,是工程造价机构能够在激烈竞争中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企业争相夺取具有多种知识结构的人才,人才资源逐渐成为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新时期的工程造价管理从业者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用丰富的知识结构和显现的技术来包装自身,使自己成为拥有丰富知识结构的现代综合性人才,从而更好地为现代工程建设单位服务。分析当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发现,由于很多客观或者主观方面的原因使我国的造价管理人员队伍具有素质低、人才少以及老龄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严重制约现代工程建设的发展,无法从根本上对现有的落后造价管理制度进行改造和优化。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立即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计划,并要求所有造价管理人员严格执行,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更好地促进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结构的发展。

3、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现代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促进现代工程建设的发展,保障现代工程建设在激烈竞争中稳步前进和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当前的工程造价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合理科学且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真正提高工程造价在项目建设中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对于减少现代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法现象,实现现代工程建设的最大效益意义重大。因此,时下的工程建设行业应该加大人才和造价管理的重视度,全面增强造价管理的促进作用,使现代工程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工程造价的微观管理篇6

【关键词】微笑教育;情态管理;师德师风建设;微笑守则;课题研究

素质教育的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微笑教育作为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现实课题,为我们开展学校管理现代化、建设和谐校园,开辟一个内容丰富的教育平台。

1.微笑教育,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微笑是教师最直观、最生动的一种施爱手段,也是一种可贵的教育管理资源。微笑教育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开启一个新的视角,它是在建设学校特色文化坚持内涵发展的前提下,运用以人为本的法情相济、以德达治的渠道,追求新时期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管理目标,实施以情感教育为基础的情态管理。

微笑教育出笔在微笑,立意在管理,核心为知识与文化转化服务。这种服务,摒弃惩罚性的管理思路,引进激励、竞争、制约的管理机制,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合作共进、发展个性,为学生的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素质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这种服务,已使学校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悄然发生改变,从粗放型到科研型,从权威强制到恩威兼施,从短期应对到长期跟踪,力求实现教师对学生爱的情感转变为满足学生合理要求的行为,在共存共识中发展并完善着理性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微笑教育强化情感融入服务的管理意识,强化教育质量来自管理过程的观念,以利于学校师生生存状态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它蕴含三个要素:1、学生的情感世界受用于知识与文化迁移、转化过程服务之中,并融入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呵护成分。2、实现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个转变可用公式a×b>a2来表示,其中a代表制度规范,b代表情感教育,a2代表单纯的制度规范强化;a×b代表情态管理,并且情感教育b的成分要重于制度规范a的成分。3、加强校园资源重组,合理配置,有效地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监督的机制,展示多元教育资源共享并得以协调均衡发展的态势。这三点在重建教育新秩序过程中又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着的。

微笑教育的特色管理关注现代学校规章制度、管理技能和文化精神氛围,较好地突出学校的个性和活力。好的管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追求制度创新,是富有想象力的创意管理。它要求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从知识与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向知识与文化组织合作者角色转变,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二者之间地和谐发展;要选择、创造适合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而不要凭主观臆想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口味,确立教育教学管理为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服务的价值取向。伴随学习方式悄悄发生变化,教师创造和谐有序的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参与校规的制定并学会“同伴调解”,以达到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尊重;学生内在的情感和信念不断升华,促使制度规范转变为良好学风形成的亲和力,并从中获得克服困难实现了教育目标的愉悦感,进入文明养成、自我教育的最佳境界。即使对于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联网、远程教育等先进教育手段,微笑教育也以其特有的管理艺术,显现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势头。

2.微笑教育,人本特色的情态管理

微笑教育的情态管理促进学校的科学管理步入艺术殿堂。它遵循情感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从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开始,通过对教育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充分重视和有效调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优化教育管理过程,避免平庸,远离单调,注重情感参与,提倡精神激励,采用积极的心态来组织教学。

情态管理提倡课堂教学情知并重,以情优教,树立让学生品尝学习愉快和乐趣的过程中去接近智慧的理念。积极探究实施启发式教育,要求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由选择的空间,激发他们对未来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放活学生身心,剔除他们身上趋同权威的思想,注重独立思考,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活动要占据课堂教学的主要时段,让他们总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培植自信,心怀期待。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从教学内容中挖掘、诱发、赋予、调控微笑情智,改革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让“预设”与“生成”双赢,实现师生、生生双方的对话、信任、认同、默契以至忠诚的双向心理互动和交融;注重学情分析,维护心理安全,充分运用关注生命成长的诸多有效因素谱写课堂协调发展的音符,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大胆提问,行为超常,情感宣泄,让他们保持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精神状态,实现认知与情感的互促和催化,使之达到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课堂以育人为本充满激情,特别注意到境由心造,营造师生情感交汇的“生态链”,力求学情、师情、文情“三情共振”,善于将严肃的教育寓于和蔼得体的言语或幽默风趣的谈笑之中,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学其理”。

情态管理要强调人的生命尊严和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区分是非善恶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追求人格完善。教师一方面要抓住影响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因素,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拒绝用“成人化”剥夺孩子的童年、童心、童趣,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机制;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拓宽学习活动空间,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和选择,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能力,陶冶情感,主动发现,手脑相长,成为学习实践的主人。然而,由于家庭、遗传、身份、受教育的程度使学生千差万别,我们不能以牺牲人性为代价单凭管理原理的条文去统一规范学生的言行,而要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跟踪和服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在师生实现平等的、同志式的合作关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精神、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和自立自护自控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所形成的态度、方法的研究;从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有意识地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迁移、疏导、激励功能,以情育情,以理育情,以行育情,以美育情,引导、影响、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转化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和谐,并获得积极心态向主流价值观发展的“习以成性”的精神激励和情感需求。

情态管理要树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指导思想,建立包含情感指标精神质量在内的综合素质多元动态的科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幸福体验。它的特色管理要以机制创新为契机,实施常规性评价和非常规性评价并行,分项与综合结合,定性与定量交融,互评与自评巧用,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判断、发现和提升功能,把评价过程变成产生激发力、导向力和感染力的一个个“加油站”。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学会用“儿童视界”观察问题,关爱个性,善待差异,尊重“丑小鸭”,引导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竞争中各其显能;要努力做到公平全面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导致难以公正科学地评价学生。教师的微笑,包含对学生的期待,这种期待要体现教育对社会发展与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必须深入到生命之中获得有意识的价值开发;教师良好的期待,能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从而产生积极的教育心理效应,为学生的悟性闪现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微笑,表示教师认识到幼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尊重和信任孩子应成为一种习惯和责任,表示教师在时时关注学生的个人修养、道德情操、精神状态、情绪心态、个性习惯、兴趣爱好、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表示教师能引导学生正视社会现实,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锻炼,可增强他们的受挫能力和忧患意识。

3.微笑教育,有情操作的微笑守则

推行微笑教育的关键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乐于以个人的学识、智慧和艺术去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找到合理的方法从人性化出发去解决问题,做到对学生引导而不强迫,关心而不溺爱,理解而不放纵。切忌让教师不分场合、没有分寸地对学生笑(如果那样做,则把微笑教育庸俗化了),要让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注重心灵的沟通和人格的尊重。学会对学生说话的正确方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把微笑化作滋润他们心田的阳光雨露;学会赞美学生,捕捉他们身上的创造性火花;学会宽容,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不侵犯他们的隐私权和知情权,维护他们情感世界的那片净土;学会亲近,注重诚实守信,善于言传身教,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民主意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学会无为而治,帮学生找回“闲暇”,拥有自我,与整个世界默契相融、心心相印;坚持正面说服教育,慎用必要的惩戒和强化训练,以满腔热情的爱心和责任感去打造平等、安全、健康的教育情境,把教学工作或任务变成让师生感受快乐、体验进步的创造性活动。

为了让微笑教育便于操作,不至于流于形式,我们学校按照“因人而异、微笑搭桥、情态管理、过程服务”的操作原则,对教师形象的自我塑造(衣着服饰、教态仪表)和言行规范都提出具体要求,制定“十做到”守则,包括和学生相遇,教师要尽量打招呼;坚持讲普通话,带头用好礼貌用语;把微笑带进课堂,注重观察,并和每一个学生沟通;开放讲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展开对话;允许学生插嘴和向教师提出质疑;课内允许喝水、上厕所,让学生自己排座位;作业要少而精,允许说“不”,允许重做测验;积极运用有效表扬,学会善意正确的批评;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走,要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等内容,并建立心理对话热线,不仅展示生动具体的形象化教育,还要凸现主体意识的人性化教育,抓住有效教育的心理行为互动细节,“为鲜活的生命奠基”,培养教师管理创新能力和微笑品牌意识。同时,开展以“让微笑充满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营造“温馨教室”、“爱心书屋”、“开心话吧”,组织“好习惯助我成长”、“合作小伙伴”、“当好‘四季鸟’”等阳光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老师对我们微笑,自己应该怎么办”的宣传教育工作,举办以“微笑面对未来”为题的系列演讲比赛,追求知情意行“和而不同”、与时俱进,将教育要求自觉转化为他们学习过程的内驱动力和身心体验。在学校实施微笑守则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义工”,推行微笑教育网络化,让“微笑”进乡村、社区,与家庭教育同行,在多元融合中争相斗妍。

我们学校有些教师,一开始很愿意开展微笑教育,但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很快又回到训斥、责骂这类所谓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了。显然,微笑教育还缺乏强有力的学校组织文化支撑,缺乏多元价值观共存去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没有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形成有着自己学校特色的微笑精神。怎样才能求真务实地开展微笑教育,使“微笑守则”顺利实施并坚持下去呢?学校采取以下措施:1、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做21世纪创新型教师”的活动,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形成群体智慧和师德文化,加强对微笑教育的课题研究。2、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充分的尊重教师的权益,开展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人格追求的教育活动,唤起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欢乐、尊严和使命感。3、鼓励教师多读书,加强人文修养和科技知识的学习,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教育技术能力,促进自主发展和多重角色形成,将专业化发展与个性自我融为一体。4、引导教师注重教育管理与创新教育,不仅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还要讲究教学艺术,把握好微笑教育的时机和尺度,丰富和充实微笑教育的体认底蕴。5、用“经验与反思”撰写微笑日记,注重教育行为研究和心灵之旅探索,学会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沟通信息,树立典型,使微笑教育常抓不懈。

4.微笑教育,返璞归真的管理文化

微笑教育是一种本然价值回归的管理文化,能够以多样化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显现了集刚性管理规则与柔性管理艺术的优势,以利于学校文化在破旧与立新、传承与创造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平民教育”的办学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民主精神与和谐魅力。

微笑教育作为新时期学校管理文化的出现,有如下特征:(1)前瞻性。我们要培养21世纪综合素质人才,思想前卫、气质豁达、胸怀博大、理想飞扬是学生面向未来必备的品格,终身教育、多元智能、全球意识、组织才能是他们落实学习行为的理念,让他们面带微笑去面对人生,放出眼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知识性。微笑教育将沿着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现代管理的基本走向发展,既要以管理规范为前提,又要以传播知识与文化为背景,力求将原有知识转变成获取新知识的理念、手段和方法。在实施知识与文化服务过程中,必须涵盖人文修养和科技发展的内容,提倡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以及重视对情态管理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时师生双向心理互动的认识和研究。(3)针对性。“微笑”的运用是根据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具体的工作要点,受教师心理趋向及活动意图支配,转化为可操作的外显形象和服务过程。微笑教育要求因时因地制宜,提倡“另辟蹊径”,注重“与众不同”,对学生自然天成的个性、特质、爱好、理想、能力甚至于习惯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健康的培育。(4)渗透性。微笑教育的人文关怀渗透在每个教育教学环节和细节之中,较好地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循循善诱的原则,调适学生有权应该享受的教育。它的情态管理往往超越技巧和模式的层面,用对生命的珍爱所迸发的激情和尊严、用对人性的感悟所表达的气度和智慧,走向民主、自由和创造。(5)激励性。当微笑教育进入师生双向多维的良性循环时,它的法情相济、以德达治的激励机制将外因感动转变为师生的内心自律:教师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饱满的情绪进入最佳精神状态;学生受其感染,感到备受信任和期待,引发创造性思维、学习的冲动和表明自己的热情,整个教学活动将沿袭内涵发展之路焕发出生命活力。(6)含蓄性。微笑教育遵循理解来自认同,关爱产生力量的人文理念,用知识慰藉心灵,让榜样润泽信仰,“从内心出自内心”交互发展的心理历程中,学生希望被如何对待,以及他们实际上被怎样对待的感受和体验,往往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行为和方式产生极其重要影响。(7)美感性。微笑教育的情态管理刚柔相济、张弛有度,富有节奏感并保持特有的审美距离,较好地从教学的内容、手段、语言、场景以及教师仪表等人文生态环境方面激活学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向往,对美的发现,积淀审美素养,提升审美情趣,促使学生想象力、批判精神和创造潜能得以开发和利用。(8)礼仪性。微笑教育以礼为美,以仪引德,是加强师德建设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它注重学生的基本文明行为规范,从小就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知荣明耻忠孝感恩,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引导他们学会理解、接受、认同别人的关爱,并能尝试如何关爱他人,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

工程造价的微观管理篇7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碎片化教学资源沟槽连接微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02

信息化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正逐步地改变着我们传统教学模式,其便捷、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的优势不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更在教与学当中架设教学情境、扩展空间、师生交流的平台,对培养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各种媒体终端的普及化,如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和下载各式教学资源,这类资源具有碎片化、娱乐化、浅阅读以及随意性。因此,如何对这类资源进行规范合理地整合使之应用到课堂教学成为关键。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重难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教师点评、教学反思等辅教学资源,是有一定相关性和整体呈现方式的“主题式教学资源”。微课看似短小零散,一般只有一两个知识点,但其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其明确的教学要点,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系列化的微课视频是将碎片化的教学资源整合成高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课例基本情况介绍

《建筑水暖电工程计价》课程是我院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工程造价学生,此前学生学习了建筑水暖电工程基础知识与造价程序,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钢管沟槽安装与计价是本课程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学习消防水系统的重难点,由于沟槽安装技术其工艺涉及切割机、滚槽机等机械设备,且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以够用为原则,课堂教学中不必让学生自行操作其设备,只需要了解沟槽安装工艺的技术要点和连接工艺。因此,教学目标包括认识钢管的种类、了解沟槽安装工艺;能力目标:能正确区分不同管径、不同材质的管道;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意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课程小组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够用为原则,综合运用模拟动画等媒体表现形式将“钢管沟槽安装与计价”制作成系列微课视频。

2微课视频制作思路

教学用微课视频力求将知识点化抽象为直观,降低思维难度,按照行业规范,提高认识的准确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贴近知识难点、行业特点、应用性强。将搜集的海量教学资源运用信息化技术,如imindmap、Flash、ppt、录屏软件、会声会影等进行制作和加工,形成图、文、音、视频、动画等资源,培养学生专业兴趣。设计针对性的五集系列微课视频:《钢管的识别》《钢管沟槽连接技术》《钢管施工技术要求》《消火栓管道系统计量与计价》《综合单价》,具有视频清晰、片头统一、富有创意,围绕理论、技能、规范、实践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提升。

3系列微课视频介绍

3.1第一集《钢管的识别》

采用ppt式微课视频,将网络收集的钢管图片进行整合分类,利用ppt课件配以大量清晰的图片、详实的文字说明和音效,分别介绍钢管的分类、无缝钢管和有缝钢管的区别、钢管的管径表示方法、定额中钢管的分类和管径范围,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

3.2第二集《钢管沟槽连接技术》

采用动画加视频拍摄式微课视频,围绕预埋套管―切管―滚槽―开孔―安装机械三通―安装管道―系统试压―管道刷油等,一系列沟槽连接技术课堂教学进行设计,通过Flas模拟施工步骤,采用模块式教学策略,配以音效和文字说明。视频可自由播放暂停,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3.3第三集《钢管施工技术要求》

采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微课,将网络收集的钢管施工技术要求的视频文件进行挑选和整理,利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剪辑配音,并插播相应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提供教学所需要的相关资源,视频图文真实,配音讲解清晰,使资源具有可视性、规范性、共享性,加深学生对钢管施工技术要求的认知。

3.4第四集《消火栓管道系统计量与计价》

采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对课堂教学内容所涉及部分,进行完整的消火栓管道系统清单计价编制,录屏清晰流畅,所涉及知识重点画面进行圈画和强调,亦可自行播放暂停。视频教学直观生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思维空间。

3.5第五集《综合单价》

采用视频拍摄制作微课,拍摄学生综合单价计算过程,后期剪辑,对收集的学生作业进行挑选扫描,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错误示范和正确示范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自评、互评进行检验,教学进行归纳总结,录制正确的综合单价计算步骤,供学生自查自纠。

4结语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资源,其具有“小、微、精”的资源建设新模式,可将海量网络收集的资源进行整合和重新制作,也是快节奏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延伸,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将冗长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可视性、规范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的灵活高效的课堂,既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也使学习具有主动性。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11―15.

[3]郑小军,张霞.微课的浅阅读趋向及其对策探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2):67―69.

[4]陈利.浅谈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Z1).

工程造价的微观管理篇8

摘要:“微文化”作为一种以主体性、平等性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精神现象,其在畅通信息渠道、扩展信息覆盖、加速信息传递、促进文化多元等方面体现出独特效用。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微文化”的融入、塑造与引领过程,以期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构建教育新平台和强化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引领。

关键词:微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文化以其草根性备受人们青睐,社会各阶层均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传播信息、抒绪、参与舆情。当代大学生更是运用微媒体进行各种信息传递、文化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等社会实践活动,微文化成为大学生群体间进行思想交流的创造性精神活动,也逐渐成为了时代的新兴文化。

一、微文化: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文化生活现状解读

1.校园微文化的概念解析。微媒体以其前沿性、科技性等优势迅速地、不露痕迹地占据了人们的生活,并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特性——“微文化”。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微公益活动却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看似普通的爱心传递却能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这正是不占主流地位的“微文化”的魅力所在。与校园文化不同的是,校园微文化是以微媒体为载体,微媒体所承载的影像、图文、音频文件等不断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学生徜徉于精炼的、趣味的、综合性的信息交互平台并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思想意识形态。校园微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简而言之,“校园微文化”指的是迈入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后注重个体和微观,崇尚以主体性、平等性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精神现象。与正式、占主流地位的文化不同,其结构较为简单,影响范围也较为狭窄,但其灵活而又高效的传播方式,促进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

2.大学生校园微文化的现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已俨然成为“微文化”传播的主力军。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通讯技术与终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加快捷与高效,而大学生是微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意识形态制定属于自己的自媒体,这也是学生注重自我个性发展的时代表现。然而正确的意识形态带给大学生的是催人奋进的正能量,而处于迷茫中的或者暂时不能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错误意识形态则会给校园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是学校领导和教职工需要防范和亟待处理的问题。这些新兴科学技术所创造的新空间能为大学校园带来积极影响,但相应地也可能带来诸多不和谐因素。美国学者卡斯特认为:“文化表现抽离了历史与地理,变成主要由电子传播网中介与观众以多样化的符码与价值互动,而最终汇集于数字化的视听超文本之中,信息与沟通主要通过多样化的综合性媒体系统自由流通,导致政治在空间上表现受到‘茧宝效应’的限制及制约。”[3]社会上这种由微文化传播所导致的在政治上的严重后果虽然在校园内不多见但也常常引起不小的波澜。比如一些学生在不明事理的情况下,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上散布虚假信息、恶意诽谤他人等错误行为,由于这些学生还不能分清“微文化自由”的界限,还不清楚自己肩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因此容易在校园中造成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校园微文化的功能解析

1.畅通信息渠道。为了响应新时期国家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构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机制,辅导员应主动占领微信、微博、人人网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微媒体平台。辅导员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传道授业、与学生交流心得、解答疑惑,并吸收一切可以用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办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微文化的主要载体,微媒体平台不仅畅通了信息渠道,还提高了学生工作的效率。辅导员可以通过微媒体平台,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建立不同类别的群组,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仅可以将学校指示、通知传达到位,还能增强了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与认识。

2.扩展信息覆盖。随着更加方便、快捷、低成本网络社交应用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上可以进行的网络社交范围以及微媒体所能传递的信息覆盖广度都在相应地扩大。这种信息的广泛覆盖得益于微媒体本身具有的低成本管理和维系,并在青年学生中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大学校园,“90后”已俨然成为了主力军,他们身上所拥有的注重个性、追求自我发展、热衷尝试新鲜事物等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进行相应的角色转变,传统的点对点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满足不了基数较大的大学生群体,微媒体不仅为思政工作者带来了便利,也为点对面的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3.加速信息传递。微媒体所提供的平台真正做到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互动性,思政工作者不仅最大程度地缩短了信息传递到每个学生的时间,而且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保证了信息的直达性、畅通性、及时性。学生工作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中得到有效开展,其一改传统媒介的单线传播模式,增加了校方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这一平台能够满足学生对各类问题的诉求,让学生工作不断向细致化方向发展。针对毕业生,也可以利用微媒体平台推送最新招聘信息,包括公务员、考研、事业单位、毕业工作安排等方面的最新资讯。

4.促进文化多元。微媒体能推动校园文化的大众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些想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却缺少渠道或者不善于留意身边事物的广大大学生群体。如今,随着校园微文化的推广,他们打开手机便可以与丰富的校园文化相拥,了解学校的各项文化活动,并能参与讨论和反馈活动信息,甚至可以对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与策略以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还能够推动校园多元文化的建设。对于新入学的低年级学生,迎新、学术讲座、社团活动、人才培养新动向、专业行业前沿等方面的消息能够使他们迅速融入校园。对于高年级以及即将毕业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QQ交流群、校园新闻客户端等渠道向学生传递最新企事业单位就业信息、各类科研项目人才需求、海外交流合作项目、文明离校安排等信息,让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母校的温暖,从而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

三、微文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建构

1.“微文化”融入,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其一,价值融入,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文化”。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微文化的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让微文化更加体现作为新时代传播标杆的价值所在。师生之间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进行互动交流,教师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学校宣传部门可以利用微媒体打造符合现代学生审美的校园形象宣传片,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并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从而创造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目的在于,运用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规定和传播蕴含某种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的话语框架,通过这种话语描述,影响受众看待政治事件、意识形态甚至看待其他文明的方式,使得政治信息得以在一个可延展的特定范围内传播。只有这样,文化的价值观才能够更“接地气”。其二,过程融入,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在认识到微文化价值的一面后,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其作为公众交互平台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微文化的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高校既要把握住机会,主动掌握校园微文化的主导权,也要规避其短处,引导其向良性方向发展。首先,高校应不断畅通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让老师更加贴近学生,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应倡导教师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与方法,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育人,而要以耐心、细心、恒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奋发前进的力量;最后,应加强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引领,让微文化更好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其三,文化融入,不断深化“微文化”的文化性。这个时代所拥有的碎片化特征是微文化的文化性体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形态也以更加平民化、个性化、去精英化、便利化的方向转型。在这样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学校应不断加强对学生微文化意识形态引领,让学生坚守校园与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同时应树立正确的文化审美标准,让弘扬正气的社会正能量文化得以传承。

2.“微文化”塑造,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语言大众化,塑造亲民的文化。如今,微文化以其细腻微缩的语言、贴近大众的传播方式,已经广泛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意识形态的塑造中,他们对学校通过微文化教育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因此学校思政课老师或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微文化的传播平台。其一,信息直观化,塑造务实的文化。微文化是随着新技术尤其是数字化技术、个人互联网科技和个人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发展而兴起的,主要采用网络化的表达方式。微时代下的信息直观化成为微文化的核心观念,在这个虚拟的信息空间里,人们可以自由、平等地交流信息、传播知识,它的即时共享性、非权威性、开放交互性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快捷、宽松、自由的环境。当代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强调个性、追求自我发展、接受新生事物快、思维能力强等特点决定了他们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对微文化所传播的信息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微文化的新平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促进思政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其二,内容多元化,塑造多彩的文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移动终端的异军突起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同时也为微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全新的视角。在这个可以被当作是学生“知心阿姨”的三维空间中,其内容更多承载的是细微的生活片段。多元化的校园微文化氛围源自于师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任何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导演,编织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分享具有创意的作品。微文化传播内容呈现出来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人士的心理需求。

3.“微文化”引领,强化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引领。从个体到群体,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微文化一改传统媒介单向传播的格局,让个体既可以是传播者又可以是接受者,大学生个体可以通过微媒介的内容获得大量群体的关注,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交互网络,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传统的“点对面”教育在召集学生的过程中较为困难且教育效用不太明显,而微媒体所具有的即时性让“点对面”的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微文化的传播让受众面较小的个体教育逐渐向受众面广泛的群体教育转变。

其一,从抽象到具体,实现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微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校园文化主要以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校园景观为载体,以学报、校园广播电台等为媒介。但时代的迅速变迁、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和科技的突飞猛进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校园BBS、各类贴吧、校内网等微媒介的盛行让校园文化变得更加具体。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国务院及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对辅导员和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工作方法和要求,思政工作者不能放松对微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引领,要不断地改变、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教育理念,在信息获取便捷而又极度膨胀的当下,更要让学生在纷杂的社会环境中守住道德底线。

其二,从空洞到生动,实现对学生的弹性管理。由微博、微信、微媒体等媒介衍生出来的这种“微文化”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主流文化,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充分重视“微文化”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即时互动的班级博客、QQ群等微媒体,创建富有班级特色的微文化氛围,这样,班级活动不仅能开展得更加出色,而且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微文化是一项创造性工程,其在学生中的流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新的视野,让教育工作由空洞走向生动,不断保持着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学校教师、领导要深刻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正确认识微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传播方式,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将关心渗透到学生可以触及的每个角落,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在微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6]游敏惠,袁晓凤.“微文化”传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青年探索,2013,(4).

[2]石裕东,邢启龙.微文化内涵初探[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

[3]童登峰,韩弥明.“微文化”:自由与规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4]张春美,陈继锋.微文化生态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工程造价的微观管理篇9

关键词:心理资本小微型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优势

相关理论和概念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李颖玲等,2011),包含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坚韧等四个方面。心理资本的有效开发和管理,能积极影响员工行为和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将企业战略、组织目标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联系起来,根据外部动态变化的环境灵活调整企业战略,使其与其他组织活动协调,以形成各职能协同并作用于员工来推动组织提升绩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把规划和构想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策略和行动落于实处,有步骤的实现,其着眼点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功能模块上,而是一个组织人力资源的宏观视角——稳定与发展,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外部环境和企业战略的匹配性。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是美国学者RandallS.Schuler在1992年提出的,他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5个方面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具有战略性。这五个方面分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philosophy):说明了公司看待人的价值;人力资源政策(policy):指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指导原则;人力资源计划(program):整合各项与人有关之改革方案;人力资源实务(practice):如何促使员工表现出应有的角色与行为;人力资源流程(process)说明人力资源活动应如何执行。

心理资本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关联

现代竞争激烈,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变化、就业困难、家庭生活费用等方面给员工带来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如果不能及时适当地处理员工的紧张心理,容易降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最终给工作绩效带来负面影响。巨大的生存压力还使得人们愈发焦虑、浮躁,由心理问题带来的悲剧比比皆是,培养员工自信、乐观、充满希望以及从挫折中迅速恢复的坚韧性的心理状态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正是试图对员工的自我意识及自我控制行为具有正面影响,并将激励和促进积极的员工成长和自我发展(蒋建武等,2007)。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强调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活动的匹配性,重视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这种匹配和重视能帮助和支持员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困难和压力,帮助员工克服焦虑、恐惧心理,使员工在困难中坚持住,并迅速走出逆境,最终获得成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还有利于发现员工的才能,将他们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提升其成就感和幸福度。这些都有利于员工自信、乐观、充满希望、坚韧性的培育。

小微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小微型企业由于受规模及成本的影响,还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不愿意对其进行投资和开发,更没有培育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观念。小微型企业的管理体系由于成本和规模而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也仅仅是招聘、发工资等最基本的业务。忽视对员工潜力的发掘、绩效仅仅根据员工的出勤率、薪酬只是参考员工的业绩。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简单而独立,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体系的思想,员工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影响员工对小微型企业的信心和希望指数。

(二)吸引和留住人才困难

当今竞争激烈,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求职者都希望能够获得良好的环境和较高的报酬,小微型企业处于创业阶段,环境艰苦,使得人才过多趋向于大中型企业,小微型企业人才选择范围狭小。一方面,由于微型企业本身环境艰苦,无法提供与大中型企业竞争的报酬,降低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小微型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人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以及外界的诱惑等因素也使得小微型企业难以留住人才。小微型企业的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普遍不高,但是只要放对了地方人人都是人才,通过加强对小微型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培育,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工作绩效。

(三)管理混乱且制度不健全

处于创业初期的小微型企业缺乏企业管理的经验,其管理结构松散,部门划分不清、员工责任不明,容易造成工作的重复和遗漏,一方面容易让员工产生消极心理,影响了员工自信、乐观、充满希望等心理资本;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战略执行难度加大,企业目标难以实现。另外,小微型企业缺乏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员工进行培训几乎不可能,也没有规范的薪酬福利激励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更谈不上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无法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战略性以及其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难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匹配。

心理资本对小微型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建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小微型企业获取人力资源优势,提升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小微型企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政策及管理实践来实现其具有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达到组织战略的灵活性,使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相匹配,从而实现组织目标。本文利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讨论心理资本给小微型企业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一些启示。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小微型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对员工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员工觉得自己的存在对企业来说可有可无,容易产生消极思想。小微型企业规模小,人员少,可以没有专门的、完善的人力资源部门,但应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断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视员工的作用,这说明了企业看待人的价值,让员工知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他,有利于建立员工对企业的信任,使员工对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充满希望和信心。

实际上,对人才的吸引、使用、保持以及培养等工作的成败,关键不在于例行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到位,而在于企业是否重视人才,是否营造了一个适于人才发展的环境,而思想指导行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正是管理者对如何创造这种环境有所思考的体现。小微型企业工作量大、发展历程艰辛,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从思想上重视员工,才有可能使员工乐观、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对企业充满希望和信心,与小微型企业共进退。

(二)人力资源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体现。小微型企业在制定每一项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管理制度和活动时应将如何最大化聚集员工心理资本,形成员工自发性积极完成任务的强大动力,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积极工作行为,增强员工的满意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的指导原则,将增强员工的幸福感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

小微型企业制定轻松、人性化的环境制度:公平、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以及能让员工放心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保持和提升员工积极的心理状态,从容面对超负荷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提升员工的工作韧性。将保障员工利益、无条件支持员工作为处理日常事务的原则也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自我效能感,使员工敢于挑战自我,独立面对并处理各种困难。需要说明的是,将一切以员工为中心作为小微型企业的政策指导原则并不是说在各方面都必须迁就员工,而是在正确的方面无条件支持员工,错误的地方公正的指出并给予相应的惩罚。

(三)人力资源计划

小微型企业人才吸引相对困难。因此必须重视现有人员的开发和培养,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过程中都应考虑各项与人有关的方案,制定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核心人才培养计划,在日常工作中不断锻炼、培养核心员工的心理资本。一个企业将来能发展得怎样,企业对核心人才的培养有关键性的作用(吴晓荣等,2011),对于刚起步的小微型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小微型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发现企业的核心人员,为其规划一条务实的、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通道并加以培养,注意营造一个有利于人员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并将核心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通过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不断培育核心员工的自我效能感、乐观主义、树立希望和提升员工韧性,-使其成为能为小微型企业独当一面的高级人才。

(四)人力资源实务

小微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应严格执行其制定的人力资源政策,在企业战略制定时要体现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小微型企业而言应建立规范而不是精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需要有一定的标准以进行可操作性的评估。小微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一般由企业主执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其标准的制定就需要企业主与员工沟通,共同商讨来制定,这样有利于降低在实施过程中的难度。由于员工亲身参与,各人力资源活动也有利于员工的理解,将对组织的期望与自己的义务挂钩,树立员工良好的工作信念和乐观态度。

另外,小微型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匹配需要企业主经常性与员工沟通和交流,了解员工在目标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发现偏差并做出相应调整。企业主的关心和帮助能够使员工在工作中更加自信,不畏挫折,快速走出逆境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增强员工的坚韧性,使其在工作表现出该承担的角色和行为,从而提高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

(五)人力资源流程

员工招聘方面:小微型企业工作环境目对较差,工作量大,工作复杂,在招聘时应注意选用具有较高自信、乐观主义、具旨较强复原能力的、能吃苦耐劳的求职者。员工培训方面:小微型企业应树立培训观念,首先要认识到员工的心理资本是可以通过培训得到提高的(王碧英等,2010)。本着节约的原则,在经费允许的范围内选降尽可能有效的培训,培训不仅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而应更注重员工心理资本的培育。绩效和薪酬管理方面:小微型企业应考虑员工的积极心理状态,注重公平。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加强沟通,引导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培育,并帮助员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确保员工的希望不被破灭,热情不被浇灭,减少心理资本的负面影响。员工关系管理方面:重视员工的劳动权益,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氛围。使员工保持自信、乐观、希望和坚韧性的健康心理状态,降低工作和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工程造价的微观管理篇10

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thedevelopmenttrendof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thispaperarguesthatthedevelopmentofdigitaltechnologyistheoriginandcoreofthetransformation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twillbecomeacommunicationtransitionpartofinternalandexternalfactorsandtheeffectivepowerandreformofthewholetractionstartingpoint.Combinedwiththemaincharacteristicsofthetransformation,thecorrespondingstrategiesareputforward.

p键词:数字化技术;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

Keywords:digitaltechnology;trans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appliedundergraduate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192-03

0引言

转型是高等职业教育对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的主动适应,也是对自身价值和定位的重新思考和调适。职业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文化整体的单位之一,与政治、技术、经济等文化单位密切相关,所以转型发展必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内外互动的过程,而处于转型初期的转型主体必然也会面临着诸多的内茫和外困。转型主体一般对外部的宏观语境难以发挥主导和决定作用,必须加大力度投入到中微观层面要素的改革和重构,走内涵式、提质式发展路径。转型主体中微观层面的内部改革转型的展开方式、切入点选择成为首先面临的问题。

1高职转型发展途径的数字化切入点选择

奥格本的社会变动论中提出了“文化基础”这一假设,认为社会变化由文化引起,文化拥有发明、蓄积、传播、调适四个特征,发明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包含于发明因素之中,教育则能够在蓄积、传播、调适因素中得到体现。同时他提出了“文化滞后”的概念假设,认为文化各个部分并非以同样的速率发展。技术和教育分别属于文化的不同部门,技术发展引起产业变化,产业变化要求教育进行调适。产业是独立变量,教育是从属变量,产业和教育属于典型的“文化滞后”现象。职业教育与技术和产业密切相关,以技术发展为依赖和载体,是人类生产在教育领域的延伸。虽然在社会文化变动的实践层面,职业教育发展涉及的因素更为多元,过程更为复杂,但是也可以了解技术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也可以说技术是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因。

当前,网络、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已经突破了社会生产的框架,波及到了社会文化和个体思维层面。技术成为除“人、文化、教育”三个维度之外理解和重构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新维度,选取技术作为视角和切入点来探讨高职转型途径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价值诉求。如图1所示。

2高职转型的数字化策略

我国高职转型是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展开的。在工业4.0概念背景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产业的核心特征。数字化技术发展改变了产业和社会的展开和呈现方式,并催逼职业教育进行调整和适应。

2.1数字技术文化情境下的高职转型目标调整策略

数字化技术文化中的高职转型本质上是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包含了职业教育价值观、目的观、功能观、体制观、内容观、方法观、质量观、师生观等全面变化,而价值观和态度是内核和关键。数字化技术引起的文化变革蕴含了新的效用价值、观念、规范、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并进一步重构人类的文化内蕴和价值取向。教育学的文化性格也从“科学”转向“文化”。个体在数字化成长的过程中享受更多时间自由、空间自由、充足资源和发展可能性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受控、自我异化、自我分裂、自我意义消解的困境。

高职转型,理念先行,办学理念决定政策制定和行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必须一步到位,避免升级而没有转型,又落入到学术性大学的发展窠臼。转型也不是“拿来主义”,不照搬照抄国外经验和学术性大学经验,而要强调创新和融合。高等职业教育学校需要走在个体发展的前面,为个体发展创造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促进学习者深度参与的教育生态。高等职业教育转型理念要与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相匹配,或者更富有前瞻性和动态性。技术实践要与中国社会、文化相融合,进一步形成具有一定民族特性的价值观体系。

2.2数字化情境下的高职转型组织管理策略

高职转型后的办学定位大多是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也是高职人才培养主要的模式之一。政府、企业成为影响高职转型、快速发展的最有力的两个外部因素。政府和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理念必然会对高职院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院校管理体制造成很大的影响。

高职院校转型后的组织管理在多元合作和技术促进的双重要求和作用下,必须对组织自身连接松散、目标笼统、依赖性强、合作性差、静态封闭、竞争意识缺乏等问题进行改进。首先,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将为教育组织内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供支持,加强组织内部以及与组织外的连接,使组织管理跨越时空限制、更趋多元化、开放化和有效化。其次,随着组织内个体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以及数字化技术的辅助,组织分层要不断减少,使组织结构不断趋于扁平化,促进管理决策更加民主和高效。第三,在数字化技术管理的情境中,组织管理的基本过程和流程需要随着组织结构变革不断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第四,加强组织中个体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组织成员的主动性,适应组织发展和变革需要。最后,转型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打破非赢利性组织惯有的管理文化,不断将营利精神和市场意识引入到组织管理中,提升组织个体的集体感和融入度,提高组织整体竞争力。

2.3数字化情境下高职转型教学改革展开策略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知识化员工和终身学习成为人才培养新要求。数字化技术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展开的宏观背景,数字化技术素养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结构中的要素,数字化技术应用成为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成为有效化教学和终生学习实现的强有力支撑平台。

2.3.1学科和专业建设

高职转型后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决定了学校发展服务的方向,一般地区和行业为学校专业设置的主要决定因素。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一般不会对学校的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模式造成决定性影响,但是会影响专业调整的周期和方式。转型后的高职院校首先要在办学定位明确的基础上对专业进行重新考察和评估,考察和评估的第一步既是建立信息渠道,获取需求信息。当前,大数据、云技术等网络技术能够广泛收集、精确分析相关数据,结合行业需求和技术更新,进行职业分析,确定职业能力,提出专业方案,或者在原专业基础上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拓展展业课程覆盖面。

2.3.2课程建设策略

在数字化背景下的职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建设目标应该是双向度的。在整体课程建设上应扩展课程的外延,将学校课程扩展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类,隐形课程以树人为目的,包含学校所有的文化影响。显性课程以成才为目的,以各专业培养方案为主线。

在显性课程的开发建设中,数字化技术重构了课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贯穿到课程目标定位、内容选择、资源开发、组织实施、评价等整个流程中。数字化技术拓展了课程开发、建设的主体观和时空观,课程开发过程不再是一劳永逸,而是形成性循环发展,不断更新完善的;课程开发主体不仅限于某单一主体,而是多元参与,开发者、使用者、学习者等同样可以参与到课程开发中。高职转型后的数字化课程建设并不能仅囿于技术论、工具论和思想论的取向,更关键的是将数字化作为行业或者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文化、社会、价值和观念背景。数字化技术文化存在于行业和专业中,而不是仅仅体现或者应用在专业教学中。这就意味着数字化课程建设并非要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而应以行业、职业和专业为中心。数字化课程建设的核心内涵应该是行业数字化技术的存在方式、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复合。

2.3.3非正式学习开展策略

在数字化背景下,高职转型后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过程中,非正式学习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得到彰显,一方面原因是校企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符合学习过程中个体主体地位和主动意识不断凸显的学习理念。转型后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仍然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工作场所学习是这种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同时,在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工作场所中的非正式学习也成为主要的实现手段和组成部分。在数字化教学理念和情境下,微课、慕课、翻转课堂、e-learnning、混合式学习等学习形式也正在逐渐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主体教学模式,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校园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些非正式学习形式中,数字化技术将发挥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双向互动、支持全面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将为校内教师、学习者和企业导师提供沟通合作支持,使校内教学和工作场所学习具有更系统的联结。

3案例

以“微课程”为教学单元,从教师课内教学、学生课外学习两个层面,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微课程”视频的设计。主要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教师依据预设的问题,通过问题层次细化及问题逻辑关联后建立的问题逻辑体系,构成“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二种是在收集学生问题并与教师预设的问题对接,调整原有问题体系结构或重设问题后,制作“微课程”视频。教师通过集体备课,选择部分教师拍摄四段“微课程”视频,时间各为8~10分钟,上传到“慕课”平台,作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再次,“微课程”的教学实施。教师可以自己决定在课堂上现场授课或播放“微课程”视频。如果播放其中的一段视频,让学生先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可以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师生、生生之间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如果把本校或其他学校最优秀教师的“微课程”视频课录下来,让平行班的学生一起学习,对学生来说则是充分享受了优质的教育。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通过“慕课”平台可以自主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做作业、在线答疑等学习活动。由于有了“微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会倒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总结

数字化技g文化变革是高职转型的起点和主线,也会成为沟通转型主体内外部因素,牵引整体性变革的有效动力和抓手。作为转型发展的主体,改革发展必须以教学为核心和根本,也必定要从教学改革抓起,这是转型院校的首要任务,也是院校自身改革发展最合适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1]郑娟新.文化再造职业教育―基于技术变迁的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3]朱厚望.中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