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艺术设计十篇企业艺术设计十篇

企业艺术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3:37

企业艺术设计篇1

(1)稳中有进的校企艺术合作

1903年校企合作模式从英国流传出,“Sandwichprogram”即“三明治”模式是指、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要求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工厂企业里参加实际的工作,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接受教育。这种类似于夹心面包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好处在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艺术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产生了现代设计艺术。德国“包豪斯”学校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它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而这所学校的办学就以“校企合作”为宗旨。可以说,现代设计艺术是社会实践和校企合作的产物,分开了就无法产生现代设计艺术的效果。近百年来,现代设计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实行校企合作是国际一流设计艺术类院校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把学校设计艺术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艺术设计系就实行了“院、企合作教学,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企业所给的相关项目来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英国伍尔弗汉普大学艺术系有独立的对外开放日,教学设施和实践场地都非常完善,学院和企业联合教学,在专业发展上利用周边企业项目结合课程实施教学,同样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美国的艺术设计学院多实行开放式教学,各学院几乎每学期都安排有“项目设计”实践课,“项目设计”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并且教学可以走出校门结合企业进行,学生通过“项目设计”的实践,提高和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了解了社会需求,为学生今后参与艺术设计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韩国东亚大学纤维造型设计学系从2年级至5年级基本都是理论同设计相互转换、创作相互穿插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从设计到制作的工作程序,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强化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期间还与企业进行项目教学,其中包括涉及纺织品流行发展的调查研究和产品开发,这些合作既巩固了学校与产业界的关系,也为学生将来的事业发展提供了资源。综上,国外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德国包豪斯学院的成功对世界各国的艺术院校的办学模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直接或间接性的校企合作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有利的影响,同时亦能促进艺术设计专业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市场的需求。

(2)国内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发展势头强劲

当今时代下,校企合作已是必然趋势,这种合作模式推动了当代各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超常规扩张的背景下,推进基于设计艺术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将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我国现今已有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艺术。这些良好的艺术品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育和引导着中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上前进,也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深厚良好的文化基础。最大特点实践性强。因此国家针对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超常规扩张的背景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在国家大力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大背景下,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院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培训,是改变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实现艺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最直接举措。通过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资源,两个场所,实现校企双方联动互利共同育人的目标。

2.总结

企业艺术设计篇2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0前言

企业的识别系统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首先是理念识别系统,其次是行为识别系统,最后是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研究的对象就是上述识别系统的三个构成部分。[1]艺术设计专业的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中国的,当时的时代背景非常的复杂以及前卫,正是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的初期阶段,社会经济体制最为主要的就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市场竞争力非常的小。同时,企业形象设计课程首先涉及的不是企业,而是作为高校专业课程执行。企业的识别在缺乏竞争的市场中显得高瞻远瞩,具有非常显著的前卫性。所以,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从根本上分析实际情况,立足于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初步尝试。

1改革课程的名称

改革课程的名称是课程改革最基本的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该课程名称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第一,大部分课程名称设置过于空泛,对于相关专业来说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同时也没有从根本上明确艺术设计学科的实际研究方向,没有明确其实际学习方向。同时,其他非艺术类专业也有着差不多的课程,如企业管理学专业、市场营销学专业等。这就说明,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是一项多学科知识结构集成的课程,涉及很多个学科知识、明确的专业方向,同时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如果我们还是立足于视觉艺术表现这一个方面来实施课程教学工作,那么就很难从根本上满足“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提出的各个方面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设置艺术设计学科课程名的时候,需要坚持艺术设计“视觉艺术”这一个重要的条件以及原则。

第二,在分析目前艺术设计学科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设计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大部分课程名称设置小而片面,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以及设计对象没有进行全面的解释以及表述。在此之前,在品牌建立过程中,企业是非常单一的,一般情况下,很少存在拥有多个独立品牌形象的企业,同时,那部分跨行业做多品牌的企业数量更少。大部分企业选取自己的产品作为企业的名字,如太阳神、麦当劳等。[2]在上述基础上完成的企业视觉形象设计工作,可以从根本上实现企业以及产品品牌视觉系统的全面覆盖,且实现品牌形象跟企业形象的一致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品品牌形象所发挥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直接跟消费者发生关系,深入人心。想要在实际工作中占领大量的市场份额,同时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大部分企业选择更新经营模式,完成多个独立品牌的构建以及拥有,完成多品牌战略工作。不管是哪一个独立的品牌,都可以按照需要完成独立视觉形象系统的有效构建。例如,腾讯公司旗下的互联网产品、宝洁公司旗下的洗护品牌产品等。[3]上述类型的企业旗下有很多的独立产品,同时还树立了大量的独立品牌形象。分析设计专业课程,发现企业的视觉系统设计跟产品品牌视觉系统设计之间针对的对象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如果只是分析品牌形象设计,而独立完成新课开设,那么就会存在明显的不科学性;如果将其进行统一命名,也存在歧义。目前,大部分非企业可以实现视觉形象系统的有效设计,其中大部分会跟相关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区别于商业化的企业属性,对其进行企业的定义是不合理的。所以,企业形象设计作为课程名称的话,是非常片面的也是非常不合理的。

2改革任课教师的教学模式

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问题,详细如下所示:之前企业形象策划授课老师基本就是在学校上课,没有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入企业当中,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其教学内容不够充实,过于片面,没有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同时其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其矛盾和问题会越来越明显。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授课教师与广西贺州市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交流。带领学生亲自深入企业进行学习考察,让学生参观该企业的现代农业销售商城,全面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及企业的发展前景。校企双方就进一步开展合作事宜进行了友好商谈,达成了共识,让学生与授课老师对该企业的企业形象设计进行进一步的改良设计。改革教学模式,真正让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对接,不断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企业形象策划设计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为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改革课程开设针对的对象

目前,课程开设面对的专业学生范围还是相对比较狭窄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是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对象。[4]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无视觉形象统一这一个重要的概念,进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规范性以及整体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促使企业形象设计课程面向艺术设计的专业学生,分析该范围学生的特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课程设置。这样一来,在单位做工装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从根本上掌握视觉识别系统的应用要求,同时还可以掌握视觉识别系统的统一规范,进而发挥最大作用。

4改革课程的联系性以及课程的系统性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与本学科中其他课程的关系没有被进一步明确,同时其没有实现进一步的规范化及系统化。另外,企业形象设计课程跟其他课程的开设也没有被进一步明确,缺乏规范化及系统化。上述存在的问题会对学生系统学习和理解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开展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有效学习设计技能及设计知识,对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合理地完成设计内容的全面考虑,提升学生统一制定设计方案的能力。同时,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本质上有非常强的专业性,是一门专业课程。所以,使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跟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系统、紧密、有效地联系在一起,是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率的关键之处。

5结束语

我们需要认识到目前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不足之处,辩证分析其优点及缺点,找到最佳的方法,促使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审视效果,做好教学理论的改革,促使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指向进一步明确,促使其涉及的内容更加充实以及丰富,跟社会实践接轨,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轲.浅谈艺术设计专业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大观,2015(02):150.

[2]刘妤.艺术设计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包装世界,2011(04):72-73.

企业艺术设计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意产业人才培养

绪论

在1998-2008年期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行业间和地区间人才流动更加畅通,就业率却与之出现了强烈反差,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日益增高。“截至2010年1月底,‘有专业相关实习’者和‘既有专业相关也有无关实习’者签约率相对较高,本科为40%;而无实习经历的本科生签约率为20%。”(《有实习经历者签约率高两成》,载于《楚天金报》2010年02月04日)“根据麦可思网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实习背景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有过实习经历的毕业生薪资水平明显高于从未实习者。从薪资来看,有实习经历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薪高于无实习经历者。”(《实习能让毕业生“加薪”》,载于《北京晚报》2010年07月22日)

以上数据表明,有实习经历的大学毕业生签约率与薪资相对较高。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就业状况上表现较好,可能是实习时掌握的工作能力较强,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逐渐加强实践教学,并联系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以共同培养当今创意产业所需之人才,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且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艺术设计专业,更需要校企合作。本文将以教育部重庆大学复合型视觉人才培养实验区为例,来探讨校企合作中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目标及具体实践方案,进而揭示出:为使校企合作在综合类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收益效果更加显著,我们必须从创意产业的需求出发,了解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从而明确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从对校企合作的诸多环节进行改进。

一、校企合作为培养创意产业所需要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有实习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高,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我们对校企合作中创意产业人才标准的关注。只有分析当下的创意产业特征,了解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校企合作中的矛盾所在,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校企合作中创意产业所需求的人才。

首先,就创意产业而言,所谓的人才资源,是掌握较高水平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创作技能和手段把特有的表达内容和信息转换、复制、浓缩到新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中去,并且能够推动该产品(服务)的生产、流通和经营的人才集合体。在艺术设计活动中有诸多问题,而实践性问题的有效解决是整个设计活动的终极目标。设计实践教学应遵循设计创造的基本规律,深入产业、行业实际,让学生了解生产加工技术和交叉学科知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实践能力。具体到高校大学生而言:一是创新能力,能在获得知识和操作技能基础上突破前人模式的独创思维和创造能力;二是人文素质,一方面是指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是指文化知识不断更新的能力;三是技术素质,掌握一定的电脑、网络等现代科技知识;四是综合素质,一专多能,做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艺术设计的专业属性,决定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必需性。

其次,校企合作是沟通学校和企业,学生和社会的一座有效桥梁,通过专业实习能使高校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服务体系;学生又是技术创新的实施者和扩散者。

因此,就校企合作而言,企业拥有生产必须的场地、资金、设备,拥有丰富的生产管理和市场管理经验;高校拥有大批用于开拓的优秀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能有效地实现最大化的优势互补。

二、校企合作为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基于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调整了其人才培养目标:其拟依托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与普什集团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数字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字艺术博士点的高层次教学与科研基础,将重庆大学艺术人才资源与信息技术优势学科相结合,以艺术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审批,重庆大学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功申报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就此实验区而言,其充分利用重庆大学综合类高校的优势,即: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雄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电子信息工程均为部级优势特色专业,确保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交叉学科建设,满足现代社会对视觉艺术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抓住综合性大学校企合作办学的机遇,学院内设立工作室,将企业项目引进工作室,进行多学科多专业的交流,通过校内工作室团队合作完成;通过新模式的建立逐步开展多层次、多跨度的教学与合作,创新实验教学机制;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逐步完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由学校领导、企业代表、专家、师生四方共同确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形成具有良好互动关系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鼓励学生到国外知名高校进行学习与交流,从而吸取先进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每学期都为学生提供到企业中实习的机会,使其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在连续两年高校就业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实验区的各位同学却不同程度受到企业、单位的青睐,工作签约率竟达100%。

事实证明,重庆大学复合型视觉人才培养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综合类高校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根据创意产业的需求,转变教育观念,联合企业,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制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目标、新模式将有着重要作用。

三、校企合作效益最大化的再思考

综合类高校校企合作的初衷,是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整合学校多学科资源并与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艺术设计人才归根究底是社会的人才,应当是学校、企业和国家共同培养的结果,校企合作的效益最大化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一)校方明确培养目的,积极走进企业。在校内可建立工作室,确定适当的项目引进工作室进行讨论,团队合作完成,并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点评;同时校外联系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制定实习计划,走进企业,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定期举办讲座与艺术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并进行学术交流;完善管理以及考核制度,认真贯彻校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建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由学校领导、企业代表、师生三方共同确定适合专业发展的实习计划,其包括实习周期、实习内容和实习成果汇报等;强化实结,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落实到细节,落实到具体;学校需建设反馈机制,要求学生实习结束后向学校提交实习单位反馈表,进一步跟踪,进行二次反馈,以寻找建设性意见,改进学校的实习工作,从而形成具有良好互动关系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为形成共享型实训基地打下前期基础;建立基金,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

(二)企业与校方共同培养人才。首先,要转变观念,担起育人职责。市场主体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期望在上岗之初就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的新情况。但实习经验不可能完全在学校完成,企业需要改变自身观念,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承担起育人职责,树立提前育人、选人意识。在实习环节中,企业管理者可以着重考察个人潜质,也就是应聘者与职位的匹配度,此外还需对其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为今后储备人才。其次,企业是大学生专业实践中的第二课堂,因此企业应与校方加强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习计划。一方面,应安排学生在相关专业带岗实习,使其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融入公司团队进行实战演练;另一方面,还应考察其在规定实习周期内的任务完成。

(三)政府措施保障。大学生实践不是校方或是校、企双方的责任,而是社会共同的职责。政府相关部门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相关机制,营造环境,做好校企双向沟通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双方主动性,不断深入合作层次。通过为高校大学生推荐实习岗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企业储备人才,进而缓解就业难题;同时给予实习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建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在企业项目中的再创新,为中国的创意产业添砖加瓦。

四、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创意产业的兴起以及其对人才的新要求,就综合类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是适应这一趋势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不仅为培养创意产业所需人才提供了良好平台,而且为综合类高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综合类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上,须始终顺应创意产业发展并且依托市场需求,同时明确交叉型、复合型、具备整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校方、企业方与政府也应多方面共同努力,树立育人的责任观念,加强校企合作,使综合高校艺术设计人才步入社会后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实现校企合作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企业艺术设计篇4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创业型人才企业家精神

2013年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而全国大中型企业的招聘计划人数却减少了15%。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艺术设计作为近年来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的专业,就业形势较之其他专业更为严峻,而低投入、高产出的创业之路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开辟了新的道路,但存在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设计类专业创业现状

1.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学生

艺术设计学生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小热爱艺术,有目的地报考设计类专业;二是在高中阶段,由于文化课成绩的薄弱,但对艺术、设计等专业的不反感,选择了艺术生道路,以“曲线救国”的心态考取好的大学。不可否认,艺术设计学生群体与普通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的差别,如:对政治、经济、市场的关心较少;对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主人翁意识不够注重;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够,快乐至上、享受主义较明显。综上特征,导致艺术设计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并没有因其低投入、高产出的优势而上升。

2.设计类学生创业情况分析

根据麦克思调查机构的数据得知,从2009届开始毕业生创业最多的本科专业是艺术设计(占7.4%)。笔者从2012年4月起,对南京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创业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坚持创业之路,企业维持两年以上的仅有2%~3%。这与创业的硬件条件,如启动资金不足、场地选择不当、设备购置不齐、人脉积累不够等方面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很多创业者通过后期的工作,认识到创业失败与一些软实力,如:对政策市场等的不了解、创业技能的欠缺、系统的创业知识匮乏、公司管理的混乱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些失败的因素正与艺术设计学生的特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艺术设计学生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中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内涵

1.企业家精神的本质

当代著名管理学家罗宾斯教授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对成就的高度欲望,对把握自己命运的强烈的自信,以及对冒风险的适度的控制”。韦伯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敬业精神,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精神。敬业精神包含了企业家的时刻关注企业生存的忧患意识、经历失败而不气馁的挫折意识。诺斯则强调企业家精神是合作精神,只要从事的工作是经济合作就是企业家。现代社会分工的复杂化和企业竞争的急剧化,促使企业家必须发扬合作精神,彼此互相信任,抱成团打天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勇于承担风险和创新,创新意味着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承担风险涉及对新的市场机会的甄别”。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学者樊纲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就是冒险加理智。”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可见,勇于创新、理性冒险、探求机会、乐于合作、诚实可信等构成了企业家精神,其中以勇于创新为内核,以理性冒险、探求机会为重点,以乐于合作、诚实可信为基础,指导着企业家通过创新与组合,获取可观的利益,承担一定的风险,开拓新的市场,获得新的需求,培养新的顾客,为经济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2.企业家精神的特征

企业家精神的特征主要是指企业家与管理者相比较在管理行为和决策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异质性。从管理行为主义的角度来分析,管理者的行为特征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机会导向型,另一类是资源导向型。在西方国家,也有的学者将企业家行为和管理者行为分别称之为企业家的生产和非生产。前者注重发现、捕捉和充分利用非均衡市场创造的获利机会,而不顾及所控制的资源可能对其行为产生的各种约束,这就是典型的企业家行为特征。后者面对可能的获利机会,首先考虑的是所控制的资源可能对其行为产生的各种约束,容易丧失市场获利机会,这就是标准的管理者行为。事实上,无论是典型的企业家行为还是标准的管理者行为,这二者都是极端的管理行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家行为应是介于两种极端管理行为之间的偏重“机会导向型”的管理行为,而管理者的行为则是偏重于“资源导向型”的管理行为。企业家行为首先是一种管理行为,然而这种管理行为是以市场获利机会为导向的。企业家与管理者在机会敏感性、创新性和承担风险等行为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企业家精神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机会敏感特征:企业家是市场获利机会的“发现者”。为了获得利润,企业家必须对非均衡市场所创造的获利机会异常敏感,这也是使市场趋于均衡的前提条件,否则,企业家的其他行为,诸如实施创新、承担“不确定性”和进行“判断性决策”等行为就不会发生。②创新特征:企业家是“创新者”。企业家善于把人类发明、创造的知识应用于不同目的的劳动过程,同时还必须“以变制变”地挑战充满风险的不确定性商业经营环境。③承担风险的行为特征:企业家是“冒险家”。在极不确定的商业经营环境中做出决策的企业家,必须自己承担决策的全部后果。

3.企业家精神教育的概念

笔者所推崇的企业家精神教育的概念是美国考夫曼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KauffmanCenterforentrepreneurshipLeadership)提出的。企业家精神教育是指向个体教授理念和技能以使其能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机会,勇于做被他人所犹豫的事情,包括机会感知、风险性的资源整合、开创新企业和新创企业管理等内容。这一概念强调要在机会识别、整合资源以应对风险、创建企业等方面给学生以理念和决策逻辑方面的指导,同时在新创企业管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能知识,如商业计划的编写、资本开发、营销和现金流分析等。

三、艺术生的企业家精神培育

1.明确创业教育具体目标

在全国大力推进创业教育的同时,应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针对全体艺术生来讲,培养创业意识、加强企业家精神培育是至关重要的,而针对部分创业意愿十分强烈并且具有创业潜质的艺术生可进行深一步的创业职业化教育。以上可以发现,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是贴近艺术生创业、就业需求的,有助于艺术生完善自我、开发潜能。

2.创新课程设置模式及体系

创业教育不同于学科类的教育,其覆盖面较广,专业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与人交往训练等均为创业教育的一部分。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以实践、体验、互动课程为主,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冒险、合作、敬业、探索、坚持及诚信精神。学校应组建专业的创业课程研究小组,设置必要的课程,明确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保证企业家精神培育目标的实现。同时辅以各类学生活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3.实习及创业孵化期的跟踪教育

校园的模拟就业及创业毕竟是纸上谈兵,所以积极引导艺术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培育。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跟踪教育,及时与学生分享实习心得,并定期与学生共同总结实习的点滴收获,听取企业对学生表现的评估,帮助更改不良习惯,引导他们以企业家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

4.借力政府及社会资源

目前,国家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省、市、学校均成立创业孵化园,学校及院系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为学生争取创业资源,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5.引导学生参与创业类大赛

结合全国创业计划大赛及各类企业举办的创业竞赛活动,为学生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帮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

四、企业家精神培育对艺术生的意义

1.全面提高艺术生素质

企业家精神培育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帮助艺术生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更注重对艺术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企业家精神培育可以更好地使艺术生燃起创业的激情,帮助艺术生改变不良的习惯,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即便学生最终并没有选择自我创业的道路,但其所具备的企业家精神可以使其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工作中。

2.有效推动艺术生创业

艺术生具有了企业家精神,能更好地开展创业工作,合理地避免创业中遇到的各种状况及问题,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企业艺术设计篇5

论文摘要:以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例,分析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多措并举,实施校企合作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绪论

在1998-2008年期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行业间和地区间人才流动更加畅通,就业率却与之出现了强烈反差,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日益增高。“截至2010年1月底,‘有专业相关实习’者和‘既有专业相关也有无关实习’者签约率相对较高,本科为40%;而无实习经历的本科生签约率为20%。”(《有实习经历者签约率高两成》,载于《楚天金报》2010年02月04日)“根据麦可思网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实习背景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有过实习经历的毕业生薪资水平明显高于从未实习者。从薪资来看,有实习经历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薪高于无实习经历者。”(《实习能让毕业生“加薪”》,载于《北京晚报》2010年07月22日)

以上数据表明,有实习经历的大学毕业生签约率与薪资相对较高。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就业状况上表现较好,可能是实习时掌握的工作能力较强,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逐渐加强实践教学,并联系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以共同培养当今创意产业所需之人才,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且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艺术设计专业,更需要校企合作。本文将以教育部重庆大学复合型视觉人才培养实验区为例,来探讨校企合作中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目标及具体实践方案,进而揭示出:为使校企合作在综合类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收益效果更加显著,我们必须从创意产业的需求出发,了解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从而明确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从对校企合作的诸多环节进行改进。

一、校企合作为培养创意产业所需要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有实习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高,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我们对校企合作中创意产业人才标准的关注。只有分析当下的创意产业特征,了解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校企合作中的矛盾所在,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校企合作中创意产业所需求的人才。

首先,就创意产业而言,所谓的人才资源,是掌握较高水平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创作技能和手段把特有的表达内容和信息转换、复制、浓缩到新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中去,并且能够推动该产品(服务)的生产、流通和经营的人才集合体。在艺术设计活动中有诸多问题,而实践性问题的有效解决是整个设计活动的终极目标。设计实践教学应遵循设计创造的基本规律,深入产业、行业实际,让学生了解生产加工技术和交叉学科知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实践能力。具体到高校大学生而言:一是创新能力,能在获得知识和操作技能基础上突破前人模式的独创思维和创造能力;二是人文素质,一方面是指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是指文化知识不断更新的能力;三是技术素质,掌握一定的电脑、网络等现代科技知识;四是综合素质,一专多能,做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艺术设计的专业属性,决定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必需性。

其次,校企合作是沟通学校和企业,学生和社会的一座有效桥梁,通过专业实习能使高校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服务体系;学生又是技术创新的实施者和扩散者。

因此,就校企合作而言,企业拥有生产必须的场地、资金、设备,拥有丰富的生产管理和市场管理经验;高校拥有大批用于开拓的优秀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能有效地实现最大化的优势互补。

二、校企合作为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基于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调整了其人才培养目标:其拟依托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与普什集团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数字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字艺术博士点的高层次教学与科研基础,将重庆大学艺术人才资源与信息技术优势学科相结合,以艺术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审批,重庆大学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功申报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就此实验区而言,其充分利用重庆大学综合类高校的优势,即: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雄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电子信息工程均为部级优势特色专业,确保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交叉学科建设,满足现代社会对视觉艺术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抓住综合性大学校企合作办学的机遇,学院内设立工作室,将企业项目引进工作室,进行多学科多专业的交流,通过校内工作室团队合作完成;通过新模式的建立逐步开展多层次、多跨度的教学与合作,创新实验教学机制;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逐步完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由学校领导、企业代表、专家、师生四方共同确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形成具有良好互动关系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鼓励学生到国外知名高校进行学习与交流,从而吸取先进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每学期都为学生提供到企业中实习的机会,使其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在连续两年高校就业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实验区的各位同学却不同程度受到企业、单位的青睐,工作签约率竟达100%。

事实证明,重庆大学复合型视觉人才培养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综合类高校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根据创意产业的需求,转变教育观念,联合企业,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制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目标、新模式将有着重要作用。

三、校企合作效益最大化的再思考

综合类高校校企合作的初衷,是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整合学校多学科资源并与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艺术设计人才归根究底是社会的人才,应当是学校、企业和国家共同培养的结果,校企合作的效益最大化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一)校方明确培养目的,积极走进企业。在校内可建立工作室,确定适当的项目引进工作室进行讨论,团队合作完成,并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点评;同时校外联系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制定实习计划,走进企业,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定期举办讲座与艺术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并进行学术交流;完善管理以及考核制度,认真贯彻校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建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由学校领导、企业代表、师生三方共同确定适合专业发展的实习计划,其包括实习周期、实习内容和实习成果汇报等;强化实结,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落实到细节,落实到具体;学校需建设反馈机制,要求学生实习结束后向学校提交实习单位反馈表,进一步跟踪,进行二次反馈,以寻找建设性意见,改进学校的实习工作,从而形成具有良好互动关系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为形成共享型实训基地打下前期基础;建立基金,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

(二)企业与校方共同培养人才。首先,要转变观念,担起育人职责。市场主体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期望在上岗之初就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的新情况。但实习经验不可能完全在学校完成,企业需要改变自身观念,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承担起育人职责,树立提前育人、选人意识。在实习环节中,企业管理者可以着重考察个人潜质,也就是应聘者与职位的匹配度,此外还需对其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为今后储备人才。其次,企业是大学生专业实践中的第二课堂,因此企业应与校方加强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习计划。一方面,应安排学生在相关专业带岗实习,使其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融入公司团队进行实战演练;另一方面,还应考察其在规定实习周期内的任务完成。

(三)政府措施保障。大学生实践不是校方或是校、企双方的责任,而是社会共同的职责。政府相关部门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相关机制,营造环境,做好校企双向沟通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双方主动性,不断深入合作层次。通过为高校大学生推荐实习岗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企业储备人才,进而缓解就业难题;同时给予实习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建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在企业项目中的再创新,为中国的创意产业添砖加瓦。

四、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创意产业的兴起以及其对人才的新要求,就综合类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是适应这一趋势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不仅为培养创意产业所需人才提供了良好平台,而且为综合类高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综合类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上,须始终顺应创意产业发展并且依托市场需求,同时明确交叉型、复合型、具备整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校方、企业方与政府也应多方面共同努力,树立育人的责任观念,加强校企合作,使综合高校艺术设计人才步入社会后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实现校企合作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企业艺术设计篇6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作用

近年来,高校都非常注重专业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教育能否培养出真正的社会所需人才,学校和企业合作能否真正的实现无缝接轨即学生毕业后能否直接上岗,在艺术设计教育蓬勃发展而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形下,成了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究的热点问题。校企合作正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及现状

校企合作其实质就是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学活动的展开以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最终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校企合作的目标应是“三赢”和“四满意”,即学校、企业、学生均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和学校四方面都满意。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中从实践观念到实践行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行为短期,学校偏重利益,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等,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高校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

二、校企合作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校改革的重要举措。校企合作的优势在于校企双方能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达到无缝衔接,即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制定相关培养方案,即专业课程设置。教学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随时关注本专业的市场需求动态和专业技能发展。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的同时,有责任参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并对教学进行技术性指导,为保证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成为重要角色。学校可以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导入企业管理的相关模式,为学生提早进入工作状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逐渐实现由学生到职员的转变。

1、为培养创意产业所需要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有实习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高,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我们对校企合作中创意产业人才标准的关注。只有分析当下的创意产业特征,了解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校企合作中的矛盾所在,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校企合作中创意产业所需求的人才。具体到高校大学生而言:一是创新能力,能在获得知识和操作技能基础上突破前人模式的独创思维和创造能力;二是人文素质,一方面是指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是指文化知识不断更新的能力;三是技术素质,掌握一定的电脑、网络等现代科技知识;四是综合素质,一专多能,做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艺术设计的专业属性,决定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必需性。因此,就校企合作而言,企业拥有生产必须的场地、资金、设备,拥有丰富的生产管理和市场管理经验;高校拥有大批用于开拓的优秀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能有效地实现最大化的优势互补。

2、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基于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满足现代社会对视觉艺术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抓住高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机遇,学院内设立工作室,将企业项目引进工作室,进行多学科多专业的交流,通过校内工作室团队合作完成;通过新模式的建立逐步开展多层次、多跨度的教学与合作,创新实验教学机制;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逐步完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由学校领导、企业代表、专家、师生四方共同确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形成具有良好互动关系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鼓励学生到国外知名高校进行学习与交流,从而吸取先进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因此,高校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根据创意产业的需求,转变教育观念,联合企业,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制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目标、新模式将有着重要作用。

3、效益最大化的再思考

高校校企合作的初衷,是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整合学校多学科资源并与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艺术设计人才归根究底是社会的人才,应当是学校、企业和国家共同培养的结果,校企合作的效益最大化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1)引企入校,共同培养

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设计公司可以与学校一同建立设计工作室,将实际的商业项目作为学生专业训练的课题,使学生亲眼看见,亲手操作,切实的在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设计师在进行项目的全过程。引企入校的模式还能切实的解决和补充学校专业教师资源,对教师资源及教师知识结构进行更新。使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一种危机感和使命感。

2)定向双元,订单培养

定向双元就是学校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与企业达成协议,学生在入学时即与企业签署用人协议,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培养模式。使学校成为企业培养员工的第一站,有关于岗前培训等步骤可以在学生毕业前完成,为企业和学生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投资。同时由于企业在学生入学时已与其签订协议,企业便会像关注自己员工一样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学习。企业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安排等提出相应的要求。使学生的专业和技术能够适应科技的进步和岗位的新技术需求,无形之中增强了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对企业的长足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3)政府措施保障

大学生实践不是校方或是校、企双方的责任,而是社会共同的职责。政府相关部门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相关机制,营造环境,做好校企双向沟通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双方主动性,不断深入合作层次。通过为高校大学生推荐实习岗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企业储备人才,进而缓解就业难题;同时给予实习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建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在企业项目中的再创新,为中国的创意产业添砖加瓦。

三、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创意产业的兴起以及其对人才的新要求,就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是适应这一趋势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不仅为培养创意产业所需人才提供了良好平台,而且为综合类高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上,须始终顺应创意产业发展并且依托市场需求,同时明确交叉型、复合型、具备整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校方、企业方与政府也应多方面共同努力,树立育人的责任观念,加强校企合作,使综合高校艺术设计人才步入社会后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实现校企合作的效益最大化。(作者单位:衡水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系)

企业艺术设计篇7

当下,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既有利于校企合作与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有机融合,又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的质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校企合作已经慢慢向精神和文化两个更深的层面发展。

1)有利于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随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扩招以及就业压力的不断上升,如何培养出面向地方特色的,企业真正需要的一线的高素质技能的艺术设计专门人才已成为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要思考的问题。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建设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学到基本的职业技能、相关设计知识,,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职业迁移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多渠道的感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精髓,多多接受企业优秀理念的熏陶,加强综合素质,促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从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来看,学生就业后跳槽或者改变专业方向的情况比较普遍,很多学生自我感觉较好,适应企业的能力较弱,使得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比较差。因此,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应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不管将来到哪家企业就职,都能具备较快适应企业职业角色的能力,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加强校企合作,让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接触企业的文化,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今后进入企业工作打下扎实的职业适应能力的基础,提升全面的职业适应能力的个人素养。

3)有利于加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各专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要想在竞争中有所优势,得到长足的发展,就要紧跟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校企合作的建设。合理的校企合作能够促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教师,学生及企业三者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对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都起到明确的指引作用。

4)有利于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内涵的提升。

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内涵的提升离不开企业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企业的精诚合作。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企业高素质的人才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中,通过企业高素质人才的帮助减少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而对于企业来说,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在校教师的配合,能够更快的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早选择企业所需要的优秀后备力量,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做好准备,同时也节约了相应培训的人力资源成本。

二、如何在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中实施校企合作

1、选择符合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合作的优秀企业建立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要得到良好的发展,选择优秀的企业进行校企长久合作是实施校企合作模式的第一步。当然在此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规模,资质做出一定的要求,选择真正优秀的企业作为合作的对象,切实做到对学生负责。因此,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在选择企业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需求选择企业。

高职院校要避免选择过程中的盲目性,在选择过程中要结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自身需求,明确专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特色,对企业的软硬实力进行考察,减少今后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2)与同行业优秀企业加强合作。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设计水平,同行业内的口碑及该企业的社会发展前景,只有具备较强社会责任感和实力的企业才能成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合作伙伴。只有同行业的优秀企业才能为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实习和就业环境。

2、建立合理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合理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能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种字面意义上的合作,而是一种深度的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前,双方应合作机制进行探讨与研究,建立一种最适合双方运作的模式,具体来讲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与相关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双方的责、权、义。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在选择企业进行合作前应充分了解企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包括企业之前曾经合作过的院校也应了解,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容易抓住双方都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交流与沟通,明确两方的责、权、义,保障双方合作的质量,减少今后合作中的分歧。

2)满足双方需要。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应充分的考虑到合作双方的具体需要,不能只是一味满足自己专业的某些需求而忽略合作企业的相关需求,积极主动考虑对方的合作意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合作机制的可行性。

3)实现双方的互赢。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与合作企业要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双方的互赢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利益,或者说给双方带来一定的益处,才能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在校企双方合作的过程中,双方要努力提高合作的效益,重视互利互惠,努力为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研究

哈佛大学主讲企业文化的佩恩教授说过“这门课是全新的”,确实企业文化作为校企合作中一个全新的课题,强调科学与人文结合,艺术性更强,更能发挥其巨大的魅力。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应了解企业的文化背景及特点,在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建设中注意借鉴和延伸,同时作为企业,也应了解学校的教学及管理模式,用新理念武装自己,配合并推进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建设。

三、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1、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的原则

1)融入行业因素。

在运行机制上加大行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力度;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尤其在教学内容上,注重行业发展要求,包括行业对设计、制作过程和营销的相关标准。

2)融入企业文化。

要积极主动将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反映到教学中,让企业参与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企合作中。邀请企业设计师、项目经理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将企业文化、企业工作项目带进课堂,组织带领学生实践完成。完善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策略,请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吸纳学生就业,让企业充分发挥在高职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3)为企业服务。

我国目前的企业法没有规定企业必须承担为教育服务的社会责任,校企合作中的往往是企业领导重视教育事业,重视人才培养,愿意与学校合作,是个人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并非义务。面对这样的现实,不能只是企业对学校有支持,学校也应对企业有服务。这样的校企合作才能持续,长期发展。不管是为企业输送合格人力资源,还是进行人才培养,都是学校为企业服务的重要途径,成为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的旗帜。

2、高职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的机制

采用多元的校企合作方式,改变过去单一的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模式,使合作双方的利益更紧,产生的成果也就更多。多元合作保证了合作的持续时间长,合作利益多,逐步形成校企互相信任,相互支持的机制。

1)建立产、学、研“双元教学”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企业推荐、学校引进、校企联合开发、教师个人或团队研发教学项目。

这些项目在理实一体的理念指引下,既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又与企业设计制作的工作任务结合,形成项目内容的递进发展与学生能力的递进提升。所有专业设计研发均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形成了“双元教学”平台.

2)构建学业与职业有效对接平台

①项目引举课程。经过对完整的企业设计制作流程的分析,对应岗位需求与职业能力分析,将与企业共同开发的项目引出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实现培养目标与专业技能的相互融合,构建学业与职业的有效对接平台。②企业介入教学评估。专业教学实现“双元教学”,企业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业评估,包括对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并介入学生成长性评估与发展评估,客观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发展走向与发展空间。企业兼职教师的评估更贴近实际,贴近目标。

3)建立人力资源共享合作平台

企业艺术设计篇8

摘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专业建设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接近行业需求,使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当然要做到零距离就业,也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需要有相应举措。根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提出以专业建设为主,工作室建设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效果。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工作室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专业建设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接近行业需求,使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当然要做到零距离就业,也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需要有相应举措。根据电脑艺术设计的特点,提出完善“职业专业建设为主,电脑艺术工作室建设为辅的工学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效果。

(一)电脑艺术专业的调研

根据电脑艺术专业建设要从人才需求出发进行调研,包括职位、薪资、职工素质要求、学生生源情况等,从而使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紧贴电脑艺术专业行业或者企业的技术生产需要,始终保障专业设定保持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进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需求。

电脑艺术专业调研的具体方法包括:

第一,定期组织本地区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开展专业建设调研会,将企业、行业的专家请进学校共同研讨专业建设的目标、方向,当前用人需求等,通过集中的调研会来了解企业的普遍需求,了解行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第二,利用寒暑假的实践,委派相关校内教师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研。调研要有步骤有秩序有结果的进行。要制定调研计划、筹备调查问卷,针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通过调研了解相应行业或者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对专业的素质的要求,并要求实习教师根据实习情况完成电脑艺术专业实践报告,为全校的电脑艺术专业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第三,通过学校重点开展对用人单位以及电脑艺术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认真听取用人单位或者学生对电脑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并在后面的建设方案中进行分析与调整。

(二)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依托专业与企业合作,进一步完善“电脑艺术专业的建设为主,电脑艺术专业工作室”的建设为辅的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本专业的应用性较强的特色,倡导“订单合作”机制,学生入学即签订就业协业,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模式,此种方法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企业在提供实训基地、实训岗位方面都会竭尽全力,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以便就业时成为合格员工。同时也要探索电脑艺术工作室的方式来培养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作室培养学生,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以丰富学生社会实践经验,有利就业。

第一,需要深化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完善“教师基础专业知识讲授、企业实践导师指导(师傅带徒弟)和学生实践学习的“三位一体”的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要立足于电脑艺术专业大类的快速发展和实践应用的背景,同时大力的推动“校企订单式”、“大学生创业式”的人才培养。

第二,在电脑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点协调艺术专业与电脑技术的关系,在艺术的基础上主要培养电脑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技术创新和应用意识,同时提升电脑艺术专业学生的电脑制作技术的手段及其表现能力。

第三,成立电脑艺术工作室,以承接真实项目为主要工作任务,通过项目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电脑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推行项目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以项目组为单位组职与管理学生。需要按照承接的或者模拟的项目流程,进行分工协作,按照企业工作中的真实流程与管理模式进行教与学,使学生所学与企业接轨,同时也可以不断培养其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

(三)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具体建设内容与措施包括:

第一,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开展社会调研、召开现场专家座谈会、进行毕业生问卷调查等,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按照工作岗位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重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

第三,以项目教学取代传统的课程教学,将设计所需的知识通过项目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并使学生学会面对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多重挑战。

第四,在扩展能力模块课程中,设置艺术鉴赏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

第五,课程模块的构建,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控制项目的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多层次、多方位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建立毕业设计答辩与现场招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四)电脑艺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电脑艺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有高度、有梯度;即要有教学能手,也要有企业技术专家。以技术专家带教学能手,以教学能手带企业专家。

具体内容与措施:

第一,培养学校学科的专业带头人

院校需要重点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与引进企业专家培训相结合。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石,因此要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为其提供专业学习机会,专业带头人要积极参与行业、企业论坛,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同时为了更好的与企业接轨,摒弃院校教师行业经验不丰富的弱势,要吸纳企业专家进入校内,聘请为专业带头人。作为企业联系院校的重要纽带,使院校在企业实践部分更具吸引力。

第二,培养骨干教师

专业建设离不开骨干教师的培养。具体培养方案包括:提供进修学习机会;提供下厂实践机会;鼓励教师成立工作室;鼓励教师工作室引进企业项目,院方在资金管理方面给予最大优惠政策,以激励教师承接项目。

(五)电脑艺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实践教学机房以及实训机房、工作室三部分。基础实践教学机房用于进行正常教学;实训机房用于前两学期限的综合实训课和三年级的综合实训课程;工作室主要用于承接项目,进行生产经营。

校外实训基地是以合作企业为主,建设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效益,双方合作共赢。(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D],李晴南京艺术学院2008-04

[2]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念和建设[J],王丽君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03

[3]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封美言职教论坛2012-01

[4]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王松江职业时空2010-05

[5]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讨[J],李淑琴教育与职业2008-01

企业艺术设计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策略;实践

0前言

艺术设计必须与时俱进,其审美是由设计者决定的,为消费者服务的。因此,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园打造的项目以独特的艺术工艺为主。它包含的艺术种类多样,但是对于独特的益阳工艺美术,更需要通过艺术设计向人们展现益阳的湖湘文化。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园就像一块璞玉,只有经过艺术设计的雕刻后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

1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的重要性

1.1促进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发展

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可以加强益阳工艺形式美感,可以更好地被大众接受,能促进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的发展。益阳竹林矗立、风景秀丽、湖水聚集,湖湘文化特色突出。在古代,益阳对于工艺的要求就非常高,有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包括书院文化、梅山文化、湖湘文化、竹文化。益阳人会读书、爱读书正是源于其浓郁的书院文化。书院文化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提倡学以致用。益阳地区有自己独有的——梅山教。形成了特有的梅山文化,它让益阳人变得重视英雄气概,倡导资源共享。梅山文化也正是原始的共产主义。益阳有鱼米之乡——南洞庭,人们傍湖而居,形成了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是农耕文化的另一面,人们在农作的时候都会唱上几首号子。另外,最具代表性的是益阳的竹文化。益阳的竹林占地面积较广,所以益阳当地人将竹子应用到了各个领域。独特的益阳文化得到了众人的欣赏与认可,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可以将独特的益阳文化融入包装设计、工艺品设计、装饰设计中,让益阳文化符合大众的审美、时代的诉求。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弘扬地方的文化特色,令其被众人熟知,还能促进当地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1.2有利于对湖湘文化的宣传

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可以将益阳独特的湖湘文化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加强对湖湘文化的宣传。湖湘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影响。湖南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省,有浩渺的洞庭湖,还有湘江这条湖南最大的河流。在古代,湖南就被称为“湖湘”,湖湘文化就此产生。自古以来,湖南就是炮火连天的地区,战火的历史铸就了湖南人坚毅的性格和彪悍的民风,湖湘文化正是在此背景下逐渐形成的。湖湘地区的历史内涵非常厚重,在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任湖南安抚使期间,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来过湖南地区探讨学术,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湖湘文化的优秀传统。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能将独特的湖湘文化通过实际形式表现出来,将湖湘文化随着产品传播到五湖四海,湖湘文化凭借自身的独特魅力必然能在当今时代续写新的篇章。

1.3加强益阳地区经济发展

益阳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本土文化有直接的联系,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可以对本土文化进行挖掘并进行创新、融合,给当地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益阳地区经济水平的大力发展。文化益阳正在崛起,“十二五”期间,益阳文化得到了大力发展,加强了文化产业的改革创新,通过艺术设计对接益阳文化创新,加强益阳文化与当代技术的融合,通过高新技术对益阳独特的文化进行全方位解读。经济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化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能促进文化创新。建设文化益阳,通过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可以对益阳文化进行创新,使益阳文化特色与时俱进,有利于促进益阳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2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的实践应用

2.1加强校企联合,培养艺术设计人才

为了加快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益阳地区需要加强“政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当前社会竞争激烈。想要发展文化益阳,就必须加强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加强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需要从校企合作入手,当地学院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可以对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校企联合可以为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提供实践场地以及实践设备。企业可以从学校挑选高素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加强企业创新发展,并且通过校企联合发展大量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可以加快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的进程。所以,益阳应该加强“政校企”联合,三方联动实现共赢目标。

2.2建设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园

想要实现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需要提供对接环境,建设创意园可以加强益阳地区“政校企”联合,加快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的进程。2013年,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园君临上海湾项目正式启动,该创意园吸纳了许多文化创意企业和艺术人才,对创意园周边院校和企业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创意园将成为振兴湖湘文化的产业。所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园的建设能够加快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地区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建立一些小型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园,促进周边发展,培养艺术型专业人才。这样一来,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可以对周边的建设进行反哺,并且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可以培养出实践型设计人才。这些人才可以加强益阳美术工艺的建设,帮助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实现艺术设计对接。

2.3完善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体系

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体系还处于起步和萌芽阶段,制度建设、教学理念和设计走向等方面还不够系统、完善,要想实现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必须完善创意设计体系。加强益阳地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引进全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对设计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增加设计专业人才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加强“政校企”联合,促进益阳地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为艺术设计创新提供动力,促进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从而完善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体系。

3结语

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加强益阳地区“政校企”联合,建设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园,培养大量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加强艺术设计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为艺术设计对接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提供动力,加快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体系建设,才能达到促进益阳地区的社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企业艺术设计篇10

一、企业Vi形象设计的作用

21世纪是品牌营销的世纪,没有Vi设计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意味着它只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赚钱机器,意味着它的产品和服务毫无个性。对于企业来说,Vi形象设计可以明显的将该企业与其它企业区分开来的同时又确立该企业明显的行业特征或其他重要特征,确保该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人工性,明确该企业的市场定位;可以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还可以提高该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士气。

二、企业Vi形象设计中商业和设计的关系

Vi设计哲学实际就是将Vi设计中各种人的关系、企业关系以及实施关系结合起来,Vi设计主要就是为了在理念与形式、个性与共性、商业与设计之间取得辩证统一,将这些因素统一协调起来。

1.Vi形象设计首先是为商业需求服务的

目前,Vi设计已经完全成为一项重要的商业服务,其作用是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商业回报。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Vi形象设计是直接与企业和企业商品相联系的,是具有明确商业目的的创作活动,其商业取向决定了其必须以客户的商业需求为基础,将其贯穿于整个Vi形象设计和应用过程之中。Vi系统代表了一个企业的文化与价值,代表了企业的整个运营理念头,因此在整个Vi系统中任何可能与其发生接触的地方都应当贯穿这种理念和价值。

2.Vi形象设计需要融入设计者的艺术创意

Vi形象设计的出发点是商业需求,整个Vi形象设计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企业的商业需求服务的,但设计者的艺术创意却是实现Vi形象设计的手段,Vi形象设计必须融入设计者的艺术创意。雷同的、肤浅的、没有特色的甚至是平凡普通的Vi形象设计,肯定是不合格的设计,Vi形象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产品更好的推向到市场之中。如何在相同的内容之中寻找能将企业与商品独立标识出来,能对社会消费群体进行有效的引导力量,就需要设计者有丰富的创意,从艺术创意的角度来发掘这种引导力量,来建立这种独特的标识能力。

3.Vi形象设计是商业价值的视觉符号系统

Vi形象设计实际上是要为企业构建一种精神传达系统,即通过视觉符号的特殊性来昭示消费者的心理欲望,因此整个Vi系统就必须具有象征、寓意和借代等特点。艺术创作的象征可以是所有力所能及的结果,可以是纯粹的精神追求的极致,可以抚今呤古也可以追古惜今,在精神上的张扬可以使艺术设计畅意的天马行空。但Vi系统的特殊需要,使其象征意义必须限定于对消费者的具体感知范围,必须具有召唤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能力。

4.Vi形象设计商业与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Vi形象设计中,设计是一种前置行为,但在Vi设计活动中时常存在着一种明显的误区,或过于重视商业需求而忽视了艺术创意,或过于追求艺术创意而忽略了商业需求,这种误区使得很多Vi形象系统极不完美,无法达到Vi形象设计的目的,实质上这是设计文化中的一种正常现象。由于社会潮流的影响,比如经济利益、功利思想等,以及设计者的个人文化素质的局限性,极容易在思想、认识上产生盲点且无法挣脱其限制,进入思维的怪圈之中。此外,设计师和公众对设计作品的认知,也会存在极大的分歧。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设计与商业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两者即相矛盾,又相统一,设计者很难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使两者完美结合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