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单位节能减排金点子十篇单位节能减排金点子十篇

单位节能减排金点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4:29

单位节能减排金点子篇1

2007年辽宁省政府颁布了《辽宁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为辽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辽宁作为工业大省,一直以来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节能减排工作。从2000到2008年,辽宁GDp以每年12.14%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耗以7.62%速度同步增加。尽管能源消耗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但由于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和资源开采率都比较低,因此能源消耗仍属于粗放型模式。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对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使得辽宁的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为了使辽宁节能减排工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局面,通过对2008年度的辽宁工业经济运行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力争得到一个科学的分析,以便为辽宁工业经济节能减排工作献计献策。

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针对节能减排的宏观性与不可测性,我们主要依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7年公布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设定,并结合辽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实际制定了31项评价指标。分别对能源消耗、污染减排和经济发展三大方面做出了具体的量化,具体指标是[1]:单位GDp能耗(X1)、单位GDp电耗(X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X3)、单位GDp能耗降低率(X4)、单位GDp电耗降低率(X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X6)、单位GDp用水量(X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X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X9)、单位GDp用水量降低率(X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X1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率(X12)、二氧化硫排放量(X1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X14)、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X15)、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X16)、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率(X1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率(X1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X19)、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X20)、工业烟尘去除率(X2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2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X2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24)、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比重(X25)、人均GDp(X26)、GDp增长率(X27)、资金利税率(X2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X29)、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30)、百元固定资产实现产值(X31)。数据的来源主要是2008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及各省份统计年鉴。选取指标数据来源比较直接,使用的统计方法比较准确的描述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全貌,因此使得节能减排的量化工作具有可操作性。

2因子分析模型的设计

鉴于数据直接来源于公开发表的统计年鉴,将31个数据分成三大类后分别做出因子分析,在求得个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得到辽宁工业节能减排的综合数据指标。此外,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又选取了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四川和陕西等七省份的同样数据,以期能够更加客观的分析出辽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际情况。

2.1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由于数据单位不统一,以及存在数据的正评价和负评价,因此我们要对选取的31个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SpSS16.0forwindows软件,采用Z—Score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鉴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列出。选取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四川、陕西七个省份的原因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是中国的区域经济总量排名前4位的区域;湖北是华中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陕西是西北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四川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2.2数据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模型

主成分分析法,主要是基于将原有的多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在损失很小信息的情况下,将多指标转化为若干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生成的新的指标成为主成分,是原有指标的线性组合,且各主成分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使得新指标相比原有指标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我们就可以将原有指标简化为若干个新指标,既简化了指标处理的复杂程度,也方便了统计信息的采集与整理。为了减少篇幅并更好的对指标进行分析,我们先对能源节约系统进行因子分析。

2.3因子分析的经济含义

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从数据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出变量X1到X12都有线性相关关系,其中单位GDp能耗(X1)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X3)的相关系数达到0.9563,说明他们之间的信息具有高度重叠性,可以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公共因子的提取。在提取的公共因子中,只用4个新变量就可以将原来的12个数据进行替代,并涵盖了原有信息的85.8278%。即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的效果较理想。所以,我们可以将原来的12个数据替换为新的4个数据(Y1、Y2、Y3、Y4)。通过对旋转因子载荷矩阵的分析能够看出,新的公共因子Y1与X1、X3、X5、X11有较强的载荷;Y2与X2、X7、X8、X9有较强的载荷;Y3与X4、X6、X10有较强的载荷;Y4与X12有较强的载荷。可见提取4个因子就可以基本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即用Y1、Y2、Y3、Y4代替原有的12个指标[2]。根据上表所得到的数据,计算出能源节约指数计分模型

2.4计算污染减排和经济发展指数

依据相同的原理,经计算可以得到污染减排和经济发展指数:

3节能减排综合评价及分析

根据能源消耗指数、污染减排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的测算,我们可以最终得到某一地区的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求得节能减排综合绩效指数(SeRpppi),并按其大小依次排序。SeRpppi数值越高,排名越靠前,表明该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越好,能源节约、污染减排、经济发展三个系统的关系越协调。八省份节能减排综合绩效指标指数及其排序如表五所示。(能源节约指数(Sei)、污染减排指数(Rpi)、经济发展指数(eDi),由于各自权重难以测定,故在此仅将各指数权重平均化,按等权重处理。)通过比较各省份三项指标的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辽宁工业经济2008年度节能减排情况的分析结果:辽宁工业能源节约指数在八省份中排名第六,属于较低的水平。每万元GDp能耗1.617万吨标准煤,每万元GDp电耗1223.81千瓦时,分别是浙江的2.07倍和1.02倍;污染减排指数排名第五,减排水平低。二氧化硫排放量113.07万吨,全年CoD排放量58.4万吨,分别是山东的66.83%和86.0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7.86%,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比重14.98%,分别比山东高出45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指数排名第三,属于发展较好的省份。究其原因是因为辽宁的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值较高,拉升了辽宁经济发展指数的排名[4]。从上述三方面分析来看,与辽宁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分不开的。工业一直是辽宁的主导产业,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能源的利用与消耗。作为工业大省,重化工业在经济比重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加之传统高耗能产业技术改造进展缓慢,都加剧了辽宁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工农业生产中对能源的重复利用率低,循环利用度不高。今后辽宁经济的发展要不断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好的产业发展,在对能源开采、加工、处理、使用等方面上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与支持力度,培养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企业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在对既有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逐渐淘汰一批产能落后、能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的行业。对那些有发展前景,但目前有些困难的行业,政府要进行扶持,在金融、财政、税收、技术改造等各方面对其进行帮助[5]。

单位节能减排金点子篇2

关键词:制造业;减排潜力;最优减排路径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碳减排目标和措施。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4年11月,中国政府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宣布,计划于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为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深圳市在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对相关目标要求做了部署。《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1%。2015年9月,深圳市政府在《中美气候领导宣言》中宣布,力争于2022年达到碳排放峰值。

制造业既是深圳的工业支柱,也是深圳碳排放的重要来源。2013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为2.3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制造业产值占比为94.4%。深圳市2013年社会总能耗为6206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为0.428吨标准煤/万元(2010年可比价)。其中,制造业能耗约占总能耗的三分之一,故研究深圳市制造业节能减排潜力及成本对深圳市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的研究则多集中于发电行业、水泥行业、钢铁行业等子行业,在研究制造业减排潜力时多以结构减排为主。本文将以深圳市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制造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和投资成本,并探索深圳市制造业节能减排路径。

一、深圳市制造业碳排放现状与节能减排技术

1.深圳市制造业碳排放现状。根据《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发改办气候〔2011〕1041号)以及《深圳市统计年鉴2011》计算,2010年深圳市制造业碳排放总量为3102.8万tCo2。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下简称“通信电子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下简称“电气机械业”)和塑料制品业的碳排放占比较大,三者合计超过制造业排放总量的50%(见表1)。各行业的间接排放(因使用电力而引起的碳排放)占制造业总排放的76%以上,化石能源直接排放占比较少。由于上述三个行业约占制造业2010年增加值总量的70%,因此本研究对通信电子行业、电气机械业、塑料制品业进行了专门的调研,以便摸清主要行业的用能和碳排放设施。

本研究对深圳市500家制造业企业进行了调研,掌握了这些企业2010年主要耗能设施、用能结构、节能减排工作以及近期的减排计划等信息。调研样本企业的碳排放量分别占通信电子行业、电气机械业和塑料制品业排放量的9.5%、9.6%和17.0%。由于调研结果表明,电力间接碳排放约占这三个行业碳排放量的90%,各行业的主要耗电设施中生产设施占60%以上,照明设施和温控设施也占一定的比例,故对这三类设施的节能改造是深圳市制造业企业碳减排工作的重点。生产设施因为子行业工艺流程的不同,生产设施差异较大,且各企业采用的设备型号也不尽相同,对于这类特殊设施的减排主要以企业自主更换设备和生产线为主,本研究只对部分通用生产设施(如注塑机、各类机床等)的技术改造进行研究。

2.深圳市制造业主要节能减排技术。由于传统高耗能行业(如钢铁行业、建材行业和化工行业等)占深圳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较小,而通信电子行业、电气机械业、塑料制品业等行业的排放占一半以上,故本文主要筛选出这三个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57项。这57项技术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推广目录》、《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导向目录》及《国家重点推广的电机节能先进技术目录》等国家部委的减排技术目录。

二、深圳市制造业碳减排路径研究

1.研究方法。在进行区域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时,会面临几十种或更多节能减排技术的选择。本文利用搜集的技术数据和企业信息,计算技术的最大减排潜力和投资额,在此基础上采用最优化的方法对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优化求解,探究深圳市制造业节能减排的最优路径。

(1)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和投资额的计算方法。在某一特定年份,假设某项技术在其对应的设施基础上达到最大推广程度时,较基准情景(即技术推广水平维持2010年水平的情景)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式1中,ei为第i项技术在全部待改造设施上的最大减排量,eei为第i项技术对应的待改造设施的碳排放量,ai为采用第项技术时的减排率或节能率,常用百分数表示,表示采用某技术进行改造时较基准情景能够获得的节能或减排比例。设施的碳排放量的计算如式2所示,fuelij为第i项技术对应的待改造设施消耗的第j种能源量,yj为第j种能源的碳排放因子。依据2020年和2030年的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分别计算2020年和2030年各项技术的最大减排潜力。

对应的投资额以各项技术典型项目规模的投资额为基础,扩大到目标年的设备规模即得目标年份深圳市制造业各项技术的投资额ci。

(2)最优化节能减排路径模型的建立。根据技术对应设施的不同将所有技术分为温控技术、照明技术、通用机械技术、控制管理技术、注塑机技术、数控机床技术、燃烧加热技术、锅炉技术、运输技术、专用技术等10类技术,研究将以这十类技术为研究对象,假定各类技术推广率一致,构建最优化线性规划模型。研究将各类技术在未来生产过程中进行改造的推广率作为决策变量,以达到一定的减排潜力为主要约束条件,并以约束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小投资额为目标函数进行建模,以此得到各类技术选择的最优化办法,见式3。

式中,ek代表第k类技术的最大减排潜力值,Ck代表第k类技术的达到最大减排时对应的投资额,Xk代表第k类技术的推广率。

2.数据来源与参数设定。本研究采用企业调研和资料收集的方法搜集研究所需数据。深圳市节能减排技术投资额、维护成本、减排率或节能率、节能收益、产值收益、节省原料收益、技术设备的使用年限等信息主要来自《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推广目录》等资料信息,各项技术当年推广程度、对应待改造设备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数据则来源于深圳市制造业的调研数据。

文中所用能源碳排放因子根据公式:碳排放因子=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106×44/12进行计算,平均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0》,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分别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1.5和表1.7。电力排放因子依据深圳2010年耗电情况实算,取0.6275tCo2/mwh。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1%的目标。本研究假设“十三五”时期深圳市制造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下降目标仍为21%,并假设在2021年~2025年和2026年~2030年间制造业增加值碳排放量下降目标均为20%,此情景下,2020年深圳市制造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较2010年下降37.6%,2030年深圳市制造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较2010年下降60.1%。结合对深圳市经济和能源的预测,可以得出目标情景下深圳市制造业2020年和2030年的碳排放量分别为3415万吨Co2和3289万吨Co2。

3.数据结果分析。

(1)节能减排技术2020年和2030年最大减排潜力及投资额。经计算,2020年深圳市制造业57项节能减排技术的最大减排潜力2267.3万吨Co2,其对应投资额为459.7亿元;2030年深圳市制造业57项节能减排技术的最大减排潜力共计2891.3万吨Co2,其对应投资额为582.6亿元。依据各项技术对应的设施将各项技术进行划分,各类技术的最大减排潜力和投资额如表2所示。

控制管理类技术的减排潜力最大,占总减排潜力的30%;注塑机技术、温控技术和通用机械技术的2030年最大减排潜力其次,分半占总减排潜力的17%、16%和16%;燃烧加热技术的减排潜力、专用技术、照明设施、锅炉技术、数控机床技术和运输技术的减排潜力占比相对较小。

(2)深圳市制造业最优减排路径。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最优化求解,解得各类节能减排技术在减排量目标约束下,达到投资成本最小的最优解,分别解得2020年和2030年各类节能减排技术的最优推广率如图3所示。2020年将注塑机技术、锅炉技术、燃烧加热技术、专用技术、数控机床技术、照明技术等六项技术推广至100%,并将控制管理技术推广到12.6%时,即可达到2020年深圳市制造业碳减排目标,且此时投资成本最小。此时,上述节能减排技术2020年的碳减排量为941.3万吨Co2,对应投资额为145.7亿元。2030年需将注塑机技术、锅炉技术、燃烧加热技术、专用技术、数控机床技术、照明技术和控制管理技术等七项技术推广至100%,并将通用机械技术推广到52.5%时,即可达到2030年深圳市制造业碳减排目标,且此时投资成本最小。此时,上述节能减排技术2020年的碳减排量为2207.1万吨Co2,对应投资额为400.5亿元。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从深圳市制造业企业入手,选取了能够落实到具体企业的重点节能减排技术为企业碳减排提供参考,从技术的角度分析深圳市制造业的碳减排潜力。研究给出的节能减排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累计得出所选57项节能减排技术2030年最大减排潜力将达2891.3万吨二氧化碳。从制造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单位减排成本来看,许多节能减排技术不但能减少企业碳排放量,同时还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深圳市制造业企业可结合企业自身设备特点筛选节能减排技术手段,并结合技术所需成本和单位减排成本等因素考虑节能减排技术的确定,以实现企业自身的碳减排。由深圳市制造业碳减排优化路径来看,制造业企业可优先选择注塑机技术、锅炉技术、燃烧加热技术、专用技术、数控机床技术、照明技术等,此类技术一般减排量相对大,投资成本相对较低,适合企业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使用较少的资金进行碳减排。此外,企业在采用既有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改造的同时,还可以自发探索新的节能减排技术,并予以推广。

在企业自愿减排的同时,政府也应当采取相关政策手段,促进各生产单位积极自主的减排。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对深圳市部分制造业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碳排放进行约束,这即是政府的一项重大举措。政府在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手段中也可以通过企业座谈交流或者政策发文的形式,促进企业学习相关节能减排技术手段,强化节能减排意识。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对于深圳市制造业优化路径中需要优先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政府应予以宣传和激励,并对于企业自愿减排取得良好效果的给与奖励;对于某些成本投入较大的技术手段,如控制管理技术,这类技术一般需要的前期投资较大,在企业中不容易较快推广,政府需要给与一定的补贴,促进企业顺利的完成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参考文献:

[1]深圳市统计局.深圳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年鉴,2015.

[2]张颖,王灿,王克,等.基于Leap的中国电力行业Co2排放情景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3):365-368.

[3]王克,王灿,吕学都等.基于Leap的中国钢铁行业Co2减排潜力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12):1982-1986.

[4]林玲,张艾莉,王虹.北京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J].数据,2013,(12):92-95.

[5]赵阳.山东省制造业节能减排潜力及实现路径[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3.

[6]叶斌.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我国电力行业碳减排成本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13.

重点项目:深圳市环境科研项目(项目号:4403012012000227)。

单位节能减排金点子篇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在制定和实施这些政策措施中,始终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在一季度下降2.89%的基础上,累计下降3.35%,降幅同比提高0.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11.35%;预计上半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下降2%。

二、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的原因

一是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上半年,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六大高耗能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增幅同比回落10.3个百分点,低于规模以上工业2.8个百分点。结构节能占上半年节能量的1/3左右。二是主要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大幅度降低。如煤炭行业下降3.83%,钢铁下降8.43%,有色金属下降19.59%,建材下降9.03%,石油石化下降8.21%,化工下降15.16%,纺织下降11.45%,电力下降9.51%。三是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继续降低。通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加强节能减排管理等措施,上半年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企业中,25个重点耗能产品、1*项单耗指标,有80%呈下降趋势。如火电发电煤耗下降1.49%,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72%,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7.69%,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下降9.35%,吨原油加工综合能耗下降0.92%,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0.95%,单位乙烯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02%。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十一五”前三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6亿元、中央财政资金505亿元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这些项目实施效果进一步显现。去年四季度以来安排的三批中央投资中,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安排了224亿元。一是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工程130亿元。二是淮河、松花江、丹江口库区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40亿元。三是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54亿元。

(二)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首先,在落实新增中央投资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管理规定,严格用地、节能、环保要求,提高“两高”行业资本金比例,遏制“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上半年“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1989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十一五”计划关停任务;今年计划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三是在中央投资中安排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资金342亿元,主要用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促进节能减排。

(三)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去年底,国务院出台了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今年初,调低了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高效节能空调、冰箱等10大类产品,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加大推广力度,6月1日实施以来,能效等级2级以上的高效节能空调销售比重由5%左右一跃上升到15%左右;今年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2亿只;支持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示范试点;中央财政安排70亿元,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这些政策必将有力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

单位节能减排金点子篇4

一、悬挂了节能减排宣传标语条幅和节能减排知识宣传板

6月20日-6月27日县直各单位、各部分在县城主要街道、路段悬挂节能减排宣传标语条幅56条,各乡镇和17户重点用能企业在各自办公楼悬挂节能减排宣传标语25条。

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12个成员单位在县城文化广场悬挂节能减排知识宣传板18块,节能减排宣传挂图12幅。内容涉及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节能成果、建筑节能、清洁能源、农村节能、煤炭深加工、产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节约用水等方方面面。

二、开展了“节能减排”宣传征文

由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宣传部、县经贸局发起“节能减排”宣传有奖征文活动,征集围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作构思新奇、宣传节能减排的先进典型和好的做法和措施的文章。征文活动启事已刊登在6月13日的《*日报》*版上,征集到的好文章将陆续推荐到《*日报》刊登。征文活动将持续到11月15日。

三、建立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基地

县经贸局配合县教育局将*县中心中学作为全县的中小学生节能教育基地,利用地理课和思想品德课开展“节能减排一堂课”活动,向学生先容我国的能源资源缺乏的现实,宣传节能减排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节能宣传周期间,共有1000余名学生参加了“节能减排一堂课”活动。

四、县经贸局委托*电视台制作了一期“节能减排看*”电视专题片

电视专题片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经济取得的成就和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直观地反映出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产业企业、建筑节能、交通运输、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节能减排典型进行采访,重点是*节能减排的形势和取得的成绩。专题片在*电视台黄金时间天天播出三次,连续播放了一周。

五、节能减排知识现场咨询活动

6月20日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12个成员单位在县城文化广场设立节能减排知识咨询点,散发节能减排宣传单,接受群众现场咨询。活动当日接受群众咨询200多人次,发放节能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1000多份。

六、《节约能源法》宣传

县经贸局组织了一辆节能宣传车,刻录了《节约能源法》VCD,利用各乡镇赶集职员相对集中的机会,轮流到各乡镇主要街道和路段播放《节约能源法》,并发放节能知识和《节约能源法》宣传资料。节能宣传周期间,宣传车播放《节约能源法》8天,发放节能知识和《节约能源法》宣传单4000多份。

七、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竞赛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企业“当好节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奔小康”,经研究,决定由县总工会、县环保局、县经贸局主办,由华盛公司承办,在全县企业职工中开展“华盛杯”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

(一)竞赛主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二)活动分二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以及前期预备阶段

时间:7月20日—7月30日,确定参赛单位、落实各项事务,做好分工,拟订活动子方案。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共举行两项活动,具体安排为:

1、“华盛杯”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点子大比拼

时间:8月1日—8月30日

内容:以“查跑冒滴漏、比节能创新、看节约贡献”为主题,以单位、部分、班组、处室、个人为单位皆可,提出关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小发明、小创新、小革新、小攻关、小建议等,参赛职员填写《“华盛杯”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点子申报表》,要求内容详实,具有可操纵性。一人可填报多项项目。项目申报截止时间:8月30日放工前报送至竞赛活动办公室。

由县总工会、县环保局、县经贸局、华盛公司四单位的领导、专家联合组成评委会,在9月1日组织考评、材料评审,评出获奖职员并公布。

2、“华盛杯”节能环保知识竞赛活动

参赛范围:全县17户重点能耗企业必须组队参赛,邀请其它企业积极组队参加。

报名时间:8月1日—15日,竞赛内容以节能减排、安全环保为主题,温习资料报名时在县总工会办公室领取。

每支参赛队伍由3人组成,于8月29日下午15:00—19:00举行笔试,以队员笔试得分汇总进行排名,按得分高低筛选五支队伍进进决赛。

决赛采用现场答题和演讲的方式进行

时间:9月26日19:00----21:30

地点:华盛公司大礼堂

单位节能减排金点子篇5

关键词:节能减排;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绩效评价

节能减排是关系我国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推进节能减排,资金是关键,更是保障。近年来,国际金融组织对我国节能减排的资金支持力度明显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节能减排的资金压力。为进一步提高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成效,用足用活国外贷款,加快推动节能减排环保工作,本文对世界银行贷款山东环保一期项目(以下简称“世行环保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和深入调研,该项目从前期运作到后期管理的一些独到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一、世行环保项目建设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第一,项目建设全部完成。世行环保项目包括5个子项目和1个机构加强及技术援助项目。截至2005年底,项目建设全部完成,其中:济南供水子项目引黄供水鹊山水库于2000年投产送水,25公里供水管网于2005年全线贯通;济南排水子项目50公里污水管网于2005年建成使用;烟台集中供热子项目500mw热力网示范工程分五期建设,供热能力达816万平方米,接入8万多用户及1000多个公建单位;威海集中供热子项目博通热电厂工程24mw发电机组、3×75吨/小时流化床锅炉及配套热网于2001年建成,利用世行结余贷款增加的25mw发电机组、130吨/小时流化床锅炉和扩建热网于2005年建成;小清河流域环境污染控制子项目小清河流域转贷基金,于1998-2005年间成功实施,共使32个企业受益。

第二,目标任务全面实现。项目建设预期目标有四项:加强城市供水、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及环境污染控制;增加地表水用量,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加强污染控制及城市环境投资的可持续性管理;支持和改善小清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经过多年努力,世行环保项目进展顺利,四项目标已全面实现。目前,鹊山水库成为省会济南的战略水源地;济南排水管网建设经验在业内广泛应用;烟台500mw热力网示范工程成为山东省的服务品牌;威海供热工程使原有荒滩变成了现代化居住小区;小清河污染治理基金以500万美元贷款撬动了1.67亿美元的环保投资,破解了中小企业环保投资的难题,有效改善了小清河流域的环境状况。

第三,资金筹措保障有力。世行环保项目计划总投资2.02亿美元,实际完成投资2.24亿美元,完成比例为111.1%。其中:利用世行贷款9131万美元,占贷款计划的96%,国内配套资金1.33亿美元,占应配套资金(1.07亿美元)的124.2%。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世行贷款使用效益,对2003年底结余的世行贷款资金1700万美元,关账日延至2005年12月31日,并将结余贷款调剂到其他项目使用,其中:济南污水管网工程世行贷款结余额度调剂给市自来水公司使用,烟台市世行贷款结余额度440万美元用于新建热交换站19座,铺设一级热水管网30公里,带动投资1.34亿元。

第四,绩效评价成果显著。世行环保项目是世界银行援助与我国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的成功范例。一是战略一致性强。世行环保项目从设计到完工,始终符合世界银行对我国的发展援助战略,并与我国的发展政策和优先发展重点保持高度一致,预期受益群体与实际受益群体高度一致,各子项目的受益群体目标瞄准度均达100%,济南供水项目等实际受益群体增加了近一倍。二是执行效果好。世行环保项目提供的供热、供水和污染治理服务,在改善城市环境、解决基础设施供给瓶颈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根据统计年鉴显示,济南、烟台、威海三市1999-2008年空气质量良好率分别提高了17个、21个和15个百分点,烟台于2005年获联合国人居奖,威海2008年空气质量良好率为100%。三是投资效益高。在实现预期效益的基础上,利用世界银行结余贷款,扩大了济南供水、威海集中供热和烟台集中供热三个子项目的建设规模,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四是可持续性强。项目运行所依赖的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各项目单位管理机构健全、运转正常,人员配备和经费来源等均能满足项目持续运行需求;项目贷款得到及时偿还,项目需求不断扩大,项目运行产生的节能减排环保作用,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二、世行环保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点

第一,坚持项目目标与援助战略、发展政策相匹配。项目设计目标始终与世行援助战略、国家发展政策、山东及有关市的发展重点保持高度的匹配性,与我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方向相吻合。如济南鹊山水库,作为省会济南的战略水源地,供水量占全市供水总量的1/3以上,有效改善了附近居民长期饮用盐碱水的局面,对2003年以后趵突泉常年持续喷涌起到了关键作用,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持续扩大。

第二,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贷款原则。世行环保项目确定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服务”的策略导向,注重学习、借鉴和创新,资金来源、项目设计和组织实施均坚持以我为主,使世行贷款服务于全省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各项目单位通过优化设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节省贷款1700万美元,又利用结余贷款完善原有项目,追加新项目,放大了世行贷款的“乘数效应”。如烟台500mw热力网示范工程,将首站尖峰站代替尖峰锅炉房,减少征地2.34万平米,降低工程造价2000多万元;在热力站循环泵上加装变频设备,大幅降低运行成本,将结余的世行贷款440万美元建设第二条主管网,使供热能力达到1300万平米。

第三,抓好项目策划、设计和管理“三个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紧紧抓住策划、设计和管理三个关键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把世行环保项目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精品工程,凸显了环保节能项目的综合效益。如济南排水项目建设的历黄路泵站,设计合理,管理完善,2007年济南市遭遇大暴雨,该泵站成为全市唯一未被淹的泵站。

第四,加强管理部门、项目业主和世界银行的“三方协调”。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原则,各方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省有关部门加强与世界银行的协调,衔接国内外项目管理程序,邀请世行专家对有关省市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进行业务培训,加快专门人才培养;专门成立项目办,财政、审计、建设、环保等部门密切联系,加强协调沟通,加大项目统筹协调力度。

第五,发挥世行贷款种子、示范、催化“三大作用”。一是种子作用。通过实施世行环保项目,不仅学习了先进的理念和工作方法,还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成为我省节能环保工作的种子培育基地。二是示范作用。成功创新的技术援助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三是催化作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方法均已成为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些污水处理的技术规定成为行业规范,对行业管理的进步起到明显的催化和促进作用。

第六,突出小额贷款灵活、简便、高效“三大优势”。山东创新使用了周转金贷款新模式,利用世行贷款500万美元、国内配套资金500万美元建立了小清河污染治理基金,为流域内中小企业污染防治提供周转金贷款。每个企业贷款30-50万美元,还款期限为2-3年,通过贷款资金滚动管理,加强中小企业污染治理能力建设,有效破解中小企业环保治理项目贷款难题。

三、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分设计目标与实际不符。一是管理体制方面,世行要求引入私营部门参与,推行厂网一体化管理。山东大部分水厂、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管理分离,泵站移交、管网移交等因体制问题无法实现。二是收费机制方面,世行要求市政公用行业推行市场化及合同管理模式,通过收费减少政府投入。而目前国内公用事业的服务价格综合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短期内污水处理行业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支持,这一目标无法全部实现。三是机构建设方面,世行要求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提高管理效率,项目单位需裁减大量人员,考虑到国情、省情及项目单位实际情况,执行难度很大。

第二,部分项目移民安置环节公众参与度不高。世行环保项目中有4个子项目涉及移民安置问题。执行过程中,部分子项目在选址和拆迁补偿方面,缺乏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透明度不高,对老百姓恢复生计方面的补偿措施不够完善,对弱势群体的保障性措施低于世行要求,项目建设未能得到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个别子项目因此一再推迟开工日期。

第三,部分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世行环保项目子项目多,时间跨度长,机构人员变化相对较大。由于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部分项目关键档案资料缺失,有些项目至今没有完整的项目完工记录,项目立项、进度资料未及时入档,有些即使入档,但因不明原因丢失,给后期项目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四、结论和建议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已成为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资金来源,在今后的国际合作中,要继续坚持项目目标和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从国情、省情出发,不断提高利用国外贷款的质量和效益。

第一,继续探索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的新模式。认真汲取项目实施宝贵经验,创新国外贷款利用思路,加强引资与引智有机结合,进一步扩大与世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的新领域,探索合作的新模式,在互利合作中提高国外贷款的利用效率。积极推广小清河污染治理周转金贷款新模式,在贷款审批环节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政策,推动中小企业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参与环保事业。

第二,加快完善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机制创新,优化贷款投向,突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恢复,发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改善政府部门与转贷机构的工作协调机制,协调好世行与国内管理程序之间的执行问题,建立完善既符合国内操作又能满足国际金融组织规范的规章制度,降低项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借、用、还”全口径管理,进一步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借用还机制,完善有效的转贷和担保机制。

第三,努力提高市政项目拆迁安置的公众参与度。节能减排环保项目涉及公共利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被拆迁群众的交流沟通,提高项目公众参与度,使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得到被拆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民心工程真正得民心。

第四,切实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为更好地加强项目过程监督管理,应督促项目单位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部门、存放场地和管理人员,安排专人负责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编排和归档。档案保管要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人员变动要做好交接工作。工程竣工后,要及时按规定将全部档案移交当地档案管理部门。

单位节能减排金点子篇6

为贯彻落实县委八届五次全会和全县经济工作暨政府全体会议精神,确保圆满完成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预算收支方案,集中财力确保刚性支出,有效化解收支矛盾,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增收节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把握当前财政经济形势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影响我县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我县经济下行趋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财政收支也将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受国际油价大幅回落的影响,我县来自大港油田的收入减收幅度较大,2009年全县财政收入预算出现了近20年来从未有过的负增长,而财政支出规模却越来越大,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等,都使得财政支出刚性越来越强,落实各项民生政策、保障重点支出等任务相当艰巨,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2009年预算可用财力与全县支出最低需求相比,差距极大,全县财政运行将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各级各部门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财政经济形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和节支也是增收的观念,切实增强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增收与节支并举,开源与节流并重,努力拓宽增收渠道,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决制止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行为,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深化“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确保全年收支平衡。

二、加强税费征管,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一)强化税收征管。一要强化重点税种征管,以管促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的监控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体系,大力推进综合治税,加强税收源头监控,管住税基、保住税源。同时加强对零散税收的管理,做到“既抱西瓜、又捡芝麻”,增加政府的可用财力。二要大力开展税收稽查,以查助收。有针对性的开展对房地产、电信、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等重点行业和单位的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对故意偷、逃、漏、骗、抗税行为要严厉打击,整顿税收秩序。三要加大清欠税款力度,压欠保收。制定切合实际、执法有力的税收清欠措施,特别是对欠税大户,要对其资产结构、销售收入、应收账款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建立清欠责任制,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措施,压缩欠税额度。四要严格执行税收法规,依法管收。坚持统一税政、公平税负原则,做到依法治税、依率计征。要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加强依法治税工作的通知》,不随意改变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减少税收流失,确保财政收入的完整性。

(二)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要以提高“三个比重”(全部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重点,不断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各级各部门要把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工作作为征收管理的长效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快推进。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建立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二是围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工作向纵深开展,实现财政收入总量、质量“双提高”。三是继续做好“两跑四争”工作,以加大“三农”投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为重点,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税收杠杆调节作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和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对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要严格预算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对应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全部纳入专户管理,严禁坐支挪用。一是加强对行政性收费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将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上缴财政,将应该纳入预算内管理的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内管理。二是加强对罚没收入的管理。建立规范的罚没资金收支运行机制,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加强对执法、执罚支出管理,严格核定执法单位支出,提高政府可支配财力水平。三是加强基金收入管理。按照国家规定,进一步强化基金收入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基金收入的减免,确保各项基金收入应收尽收。四是加强国有资本、国有资源和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把各类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收入、租赁收入等纳入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五是加强社保基金收入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的征收管理,摸清底数,掌握基数。加大征缴力度,做到足额征收、及时入库,并根据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增加社保基金收入,缩小收支缺口。

三、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一)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在确保个人部分按时发放和机关单位工作正常运转的同时,全力做好保稳定工作。鉴于2009年可用财力严重不足的实际,财政部门在统筹预算内外财力后,对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日常公用经费统一政策,统一标准,按照“零基预算”的办法统一安排,无论是日常公用经费还是专项公用经费或是项目支出一律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统一压减,以确保重点支出需求。

(二)严格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自即日起,除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外,年内预算追加一律停止办理;统筹使用上级补助资金,年初县财政预算已经安排、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上级又下拨相同性质的项目补助资金,由县财政统筹安排;除县政府研究决定的政府采购事项外,其他采购一律不予批准;县财政部门要建立专项资金拨付会审制度,对各单位的专项资金拨付申请进行审核并提出初步意见后报县政府批准,审批结果及时通过电话或书面方式通知各单位。

(三)严格控制和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建设节约型机关。一是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分钱。加强照明灯具管理,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防止跑冒滴漏,坚决避免“长流水”现象。加强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管理,长时间不用或下班后要切断电源。充分利用局域网络传输文件,集中在一起办公的单位或部门,可建立虚拟局域网电话。严格控制用办公电话办私事及非公务上网。二是加强车辆经费管理,控制车辆费用支出。年内,停止一切车辆购置、更新,包括使用自筹资金采购车辆。实行节假日封车制度,减少损失浪费。机关车辆必须到定点厂家维修、加油,降低油、修费用。到外省出差,近距离的要乘坐火车,控制乘坐飞机和火车软卧,市内交通不报销出租车费。三是严格控制会议及表彰支出。今年除人代会、政协会、三干会外,其它会议一律不核拨经费。各种表彰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只发奖状或奖励证书。除对劳动模范、见义勇为人员的表奖可发奖金外,其他表彰财政部门不核拨表奖经费,也不允许部门、单位自筹资金用于表奖。对必须要开的会议力求做到开短会、开小会,不得安排烟酒、水果,并尽最大可能压缩会议日程,参加会议人员一律自带纸、笔,会议不得另行发放。四是严格控制办公经费支出。鼓励“无纸化”办公,已经在报刊上刊载或在会议上下发的领导讲话或文件,不再另行发文。提倡在计算机上改稿,减少定稿前的打印,尽量做到文件双面印制。能自制的文件,不送印刷厂印制,减少不必要的印刷费支出,必须印刷的各类材料应对印制方式的成本比对,采用节约支出的印制方式。五是整合资源,促进资产的合理配置。在调配办公用房、信息网络等资源时要科学规划,共建共享,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建设。减少闲置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效益,减少浪费。六是加强招待费管理,凡招待费超过年初预算定额或县纪检监察部门核定限额标准的部分,必须经县财政、监察部门共同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方能在县会计核算中心报销入账;七是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的思想。停止一切大型设备购置。坚决刹住乱开口子、滥发钱物、互相攀比之风。要切实强化成本意识、费用意识,充分挖掘节支能力,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对各项支出都要精打细算,力求节约,讲究效益,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四、加强资金调度,确保重点支出

自即日起,各单位的上级补助资金、县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以及在县会计核算中心的存款,预算内外所有资金一律由县财政统一安排、统一调度;要认真贯彻执行《*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财政局关于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完善项目档案管理的意见>的通知》(*政字[20*]40号)要求,所有专项资金一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由县财政直接拨付给项目施工单位、供应商和服务单位。单位使用经费支出资金,需先申报计划,经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方可拨付,单笔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必须实行转账,不得用现金支付。要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从2009年开始,全部取消各单位在核算中心之外开立的各种所谓特殊账户,单位所有资金一律缴入核算中心账户或预算外财政专户。要稳步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及时选择部分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扩面。要认真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级财政资金收付管理制度改革试行办法>的通知》(*政字[20*]83号),抓好由会计集中核算、财政集中支付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渡转轨。

单位节能减排金点子篇7

一、实施三大工程,努力提高节能减排工作成效

重点工程是节能减排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三年来,我市累计投资18.2亿元建设了63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目前,已全部竣工投入运行,年可节能39.8万吨标煤,削减化学需氧量2821.86吨、二氧化硫6251.12吨,为全面实现“双三十”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实施“技改”工程,提升治理水平。企业是开展节能减排的主体,我们通过积极引导、典型示范,使全市企业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其良性发展的“助推器”,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主动性。

2.建设“基础”工程,提升承载能力。我们努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集中供热管网、天然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全市承载水平。目前,“两厂(场)两网”均已竣工投入运行。

3.推进“生态”工程,提升环境质量。深入开展燃煤设施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推广太阳能、地热、沼气清洁能源,减少主要污染物污染。加强衡水湖保护,大力度实施了衡水湖网箱、围埝、拦网养殖取缔活动,共取缔网箱1058个、围埝5800亩、拦网4350亩,发放补偿款1117万元,有效减少了渔业养殖对衡水湖的污染。目前,衡水湖水质已由劣五类提高到三类,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推进结构转型,努力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1.淘汰落后做减法。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双三十”活动以来,关停取缔了兴达铸造、圣春新铸业等13家企业,削减化学需氧量694.48吨、二氧化硫894.6吨。同时,淘汰落后设备39台套。严格准入门槛,认真落实环评和项目建设“三同时”等制度,坚决杜绝“两高一资”项目,2008年以来,先后否决了总投资10.3亿元的17个不达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了100%。

2.优化增量做加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商贸旅游等环保型产业。发挥“滨湖、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在衡水湖南岸拆迁旧址,建设了湖滨公园、九州文化广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其中,湖滨公园总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是北方地区县一级最大的亲水公园。同时,借助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加快物流业发展,建设了恒通棉花仓储物流中心、医药物流园、华林家居装饰仓储物流中心和永生小麦仓储物流等项目,三产比重不断提高。

3.搭建平台做乘法。我们依托冀州省级经济开发区,搭建了“一区三园六基地”架构,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围绕采暖铸造、化工、玻璃钢等重点产业,建设了现代铸造园、循环经济园、玻璃钢产业园和6个乡镇创业辅导基地,引导全市企业向园区集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要素配置,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排放最小化。目前,冀州市各级园区共入驻企业179家,总投资达到了138亿元。

三、几点体会

三年来的节能减排工作,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1.解放思想是超额完成“双三十”任务的重要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双三十”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没有简单地将节能减排看做上级的要求、外在的压力,而是将其作为推进经济、环境、资源和谐发展的难得机遇,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必然选择,由外在变内在,由外生变内生,由要求变自觉。通过召开四套班子联席会、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动员会等多层次会议,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泛开展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大讨论,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对节能减排工作形成了共识,为全面推进“双三十”活动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坚持高标定位。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坚持“速度快一点、要求严一点、标准高一点”,在2008年初提出了“三步并作两步走”的工作目标,力争“2009年完成主要指标,2010年进行巩固提高”,全力打造生态冀州、绿色冀州、和谐冀州。并邀请国家、省、市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明确了这一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目标的高标准,带来了工作的高效率,2008年以来,我们始终以坚定不移的态度、壮士断腕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决心,不留退路,不留余地,重拳出击,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于2009年顺利实现了既定目标。

2.科学技术是超额完成“双三十”任务的关键环节。积极借助“外脑”排忧解难,“双三十”活动以来,我们先后邀请省内外节能环保专家200余人次来我市指导工作,共同开展专题技术攻关,在污水处理厂、热电厂脱硫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先后采纳专家意见和建议21条,有效解决了污水管网铺设过程中的大面积坍塌、热电厂脱硫工程烟道角度等问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举办节能减排专题讲座20余期,培训业务骨干5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我市节能减排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与中国氮肥协会、中国铸造协会和河北工大等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的联系,加大节能环保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目前,已在全市推广使用了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变压变频等200多项节能环保技术。

3.资金投入是超额完成“双三十”任务的重要保障。我们采取超常举措,多管齐下破解资金难题。一是市场融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二是财政挤资金。加大节能减排财政投入力度,2008年以来,我市财政对节能减排的投入达到了2.07亿元。三是向上争取资金。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向上申报节能减排重点项目30个。目前,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01亿元。四是企业筹资金。全市企业自筹资金10余亿元,有力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4.强化领导是超额完成“双三十”任务的主导因素。在“双三十”活动当中,我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推进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强工作调度。我们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总结、一年考核”工作制度,定期召开节能减排会议,研究分析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重点工作。3年来,全市召开有关节能减排的市委常委会21次、政府常务会25次,切实将节能减排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加强督查问效。根据工作落实情况,安排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加强督查,跟踪问效,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及时通报批评,督促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保持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双三十”活动以来,先后针对热网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重点工程开展多次跟踪督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作出批示21次,有力地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在注重管理的同时,我们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如我市将原来按照企业纳税贡献大小进行奖励,调整为按照企业节能减排贡献大小进行奖励,每年市财政都要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对在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保治理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企业进行重奖,有效地调动了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

单位节能减排金点子篇8

碳足迹起源于生态足迹,其内涵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将其定义为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量,以排放量来衡量;二是将其视作生态足迹的一部分,即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所需的生态承载力,以面积来衡量[22]。本文采取排放量来衡量碳足迹,选取的碳足迹指标主要为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碳生产力,各本文所用的能源消费数据涉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根据ipCC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估算Co2排放量,公式为:Co2=2mi@Di。式中,Co2为碳排放量;mi为一次能源的消费标准量;Di为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本文参考陈诗一[24]采用的各类能源折合标准煤参考系数和各类能源Co2排放系数(表2)。根据自贡市盐化企业能源消耗及以上估算方法,得到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碳生产力(表3)。从表3可见,自贡市盐化企业人均碳排放量从2007年的97.8069t人下降到2010年的79.3772t人,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就业增长率大于碳排放的增加率,2009年比2007年就业增长22.46%,Co2排放2009年比2002年增长5.21%;2010年比2009年就业增长7.65%,Co2排放2010年比2009年增长1.69%。盐化企业碳排放强度从2007年的10.75t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5.62t万元,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自贡市盐化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耗能有所减少,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节能降耗取得了一定成绩。盐化企业碳生产力从2007年的0.09万元t上升到2010年的0.18万元t,呈上升趋势,说明自贡市盐化产业用更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工业增加值。通过对自贡市盐化企业碳足迹的分析可知,自贡市盐化企业人均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单位工业增加值耗能减少,盐化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碳生产力呈现上升趋势,提高了单位Co2排放效益,盐化企业向可持续性发展方向迈进。但根据胡延龙等[25]计算的四川省十二五0期间能源强度结果可知,2010年四川省能源强度为1.041t标准煤万元,2011年为1.005t标准煤万元。从自贡盐化企业来看,其碳排放强度远远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由此可知,自贡市盐化企业在发展时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属高排放企业。另一方面,2010年自贡市盐化企业So2、氨氮的排放量在全市工业污染源中的占比分别高达83.20%和73.16%,CoD占全市的13左右。盐化企业污染排放对环保的影响大,是环境重点污染源监控行业,也是自贡市污染减排的主要行业之一[26]。

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京都议定书6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其中以清洁发展机制(CDm)为代表的基于项目的交易目前普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2006年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简称晨光0)三氟甲烷分解CDm项目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成为四川省第一家实施CDm项目的企业。2009年晨光0共生产5814.06tF22,实现焚烧可参与减排量计算的F23为174.068t,合计减排Co2达到203.66万t[27]。根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7月,晨光0已签发9330237tCo2e。目前自贡市盐化企业实施CDm项目的仅有晨光0一家,是以工业减排为主,并不具备区位优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之间尚未联合起来开发CDm项目,国内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不利于争夺碳交易的定价权。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简称能效对标活动0)是指企业为提高能效水平,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标杆,通过节能管理和采取技术措施,达到标杆或更高能效水平的实践活动。对自贡市主要盐化产品单位能耗(表5)进行分析可以得知,2010年自贡市离子膜烧碱98%的能耗指标为517.45kgcet,天然气制合成氨的产品单位能耗为1330.35kgcet,联碱法纯碱产品单位能耗为256.11kgcet,部分指标已达到或超过能效标杆指标或能耗限额,或已成为领跑企业。但2011年度能效领跑者自贡市盐化企业无一上榜,说明自贡市盐化企业节能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就自贡整个盐化而言,总体上与国家先进水平、能效标杆还有一定的距离,自贡市盐化产品单位能耗的减排降耗任务仍然艰巨。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是产业链上游产生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料或燃料,做到分级利用,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废弃物的排放,提高产业整体附加经济价值。自贡市于2006年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其中试点的盐化企业有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久大盐业集团贡井分公司等,并计划到2010年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5000t和700t内,削减So27300t,烟尘、粉尘各3000t[28]。2007年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相继投入近4000多万元,建成了从放空尾气中回收含氟化合物的四氟乙烯尾气、从残液中回收全氟丙烯、高沸物回收等20余套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装置,经过污染治理,CoD减排585.8t、Co2减排200万ta、尾气排放量减少20万m3a、酸性废水减排5.6万m3a,原材料节约1868.26万元年,回收副产品年销售收入达1426.6万元[29]。久大集团年产100万t真空制盐项目在2010年底开工,总投资3.28亿元,投产后制盐工序能耗为89.60标煤t盐,制盐冷凝水实现全部利用,可实现年节能5.86万t标煤,间接减排So2852t、氯离子5500t,可重复利用水资源397.2万t,从而实现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经济社会效益突出[30]。自贡作为老工业城市,盐化企业较多,因此自贡市大力开展盐化产业循环经济项目,如中昊晨光研究院的全氟丙烯、全氟异丁烯等都作为有毒残液而焚烧。通过技术开发,这些物质或用于生产新产品或回收为产品;鸿化公司综合利用粉煤灰生产水泥技改项目,每年将消耗粉煤灰和石灰22万t,实现了废渣资源的综合利用,并将该装置产生的Co2气体作为联碱生产的原料,返回生产系统中。值得注意的是,自贡市盐化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还存在一定的问题:¹认识不足。除了企业领导、政府主管部门外,还应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到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º资金缺乏。资金问题是制约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可持续性。有些企业在审核通过后,企业的持续清洁生产工作却处于半停止或完全停止状态。目前,自贡市形成了以久大制盐为龙头的舒坪工业集中区、以昊华鸿鹤为龙头的沿滩工业园区、以晨光院为龙头的晨光工业园区,自贡盐化产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从卤水、制盐到盐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化工全产业链的对接[31],工业园区的发展为企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载体。舒坪工业园区主要以制盐及盐业配套加工产业、食品加工业和仓储物流业为特色的工业园区;以久大盐业为龙头带动的舒坪工业园区对自贡盐化工企业的带动,不仅是在前端提供丰富的原料生产,更大的意义在于带动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的集群发展。目前,久大盐业已经吸引二三十家企业为其日化产品生产进行配套[32]。舒坪工业园区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中、协作配套紧密的链式产业集群的态势。2003年富顺晨光工业基地成立,目前园区聚集了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浙江成华聚氨酯有限公司、广东硅氟新材料有限公司等生产性企业96户,其有机氟产业链是中国最大最完备的产业链[33]。园区已被列为四川省首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四川省新材料出口基地、四川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川省15250工程特色园区[34]。2011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目前该园区正在积极申报四川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11年中国化工昊华自贡产业基地0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成都签订。从2012年起昊华鸿鹤公司将高标准推进整体迁建至沿滩工业园区,陆续展开60万ta联碱升级改造、20万ta离子膜烧碱升级改造、1.1万ta五氟乙烷、3万ta五氟乙烷、3万ta二氟甲烷、14万ta甲烷氯化物配套联产8万tapCe等6个项目。同时,在昊华鸿鹤公司老区续建氯碱系统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第一期总投资571000万元,2012年计划投资185100万元[35]。自贡市盐化企业的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正在不断的建设中,产业集群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集群内没有进入世界500强的大企业,企业带动高新技术服务业不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联动需要加深研究,工业园区还没有升级为生态工业园区。

盐化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单位节能减排金点子篇9

一、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每年下降4%,到2010年降低2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提升到98%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到60%以上。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10年,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两高两低”产业比重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坚持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生产服务业,力争到2010年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0%左右;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商务和产品市场服务业,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调整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

(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大检查。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阀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新建项目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执行国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差别电价标准,落实好对限制、淘汰类企业的差别电价。

(五)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开展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到2007年止已实施停产或转产的“小化工”企业5家,今后我区将根据省化工专项整治工作总体要求及市政府开展的化工整治意见,对我区其他化工企业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继续开展砖瓦窑厂的专项清理,2006年我区已关闭4座砖瓦窑厂,还有南通长扬建材有限公司、南通墙体材料厂、南通第二砖瓦厂三家砖瓦窑厂在2010年之前关闭。

三、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六)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在重点用能企业中全面推进创建节能型企业活动,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实施一批重点节能项目,2007年起,重点围绕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纺织等五大重点耗能行业,实施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工业锅炉(窑炉)改造、推广应用节能型变压器等项目11个。实行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对未完成节能目标责任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

(七)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华能电厂、天生港电厂燃煤发电机组和7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都要安装脱硫设施。到“十一五”末,全区完成四个现役火电机组脱硫任务。

(八)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对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和节能减排项目优先供地,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在我区落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全区所有工业项目用地每亩实际投入一般不得低于160万元。对投资额小于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积极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使用标准厂房,引导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加强工业用地管理,积极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建设,鼓励技改不新增用地,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九)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组织实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创建一批示范工程,培育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示范企业。推进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电子行业,大力提升贵金属回收加工水平,深度解决电子废物资源化问题;化工、冶金行业,大力推广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三废”的综合利用和副产品产业链延伸技术;冶金行业,全面推行高炉、转炉、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和废水零排放技术;纺织行业,运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推进印染废水、废渣的资源化处理和循环利用,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建材行业,大力发展综合利用建筑渣土、生活污泥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水泥、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构筑绿色建材产业体系。

(十)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在纺织、冶金、建材、食品、造纸、机械等六个行业实施节水活动,强制淘汰落后用水设备和用水工艺,力争八个行业主要产品用水定额2010年前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重点用水企业实施定额管理,推动高耗水、高废水排放企业节约用水,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中水回用和“零排放”等节水技术与产品。对年用水10万吨以上的企业,进行一次水平衡测试。对所有取用水项目,要组织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估,节水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淘汰明令禁止的用水器具;对现有建筑中安装使用的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用5年时间逐步完成改造。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步伐,确保到2010年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降低到12%以下。

(十一)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认真贯彻落实《南通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进工业废弃物、秸秆等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对冶金、电力、建材、印染、酿造等重点行业的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废旧轮胎橡胶处理、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报废汽车回收处理、废旧物资回收处理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根据《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本),不断扩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范围,使更多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得到政策支持。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利用粉煤灰、建筑渣土、江河淤泥、工业废渣等固体废弃物作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材。

(十二)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贯彻实施《南通市清洁生产“十一五”行动计划》,重点在化工、印染等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运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改造,对超标排污的企业和虽然实现达标排放但排污总量仍然较高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向社会公布。运用政策性资金,支持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持续实施清洁生产,培育一批污染物“零排放”企业。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幅度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五、积极推进科技进步

(十三)积极培育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通过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和能力。按照择优原则,着力扶持两类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一是研究开发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省内同行前列的节能减排产品研发制造示范企业,二是能耗和排放指标属省内、市内同行先进、其技术经验模式可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企业,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与应用体系。

(十四)加快建立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体系。支持、鼓励和培育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发展,促进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转换机制,创新模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支持节能服务中心为企业和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积极发展环境服务产业,推进环保咨询服务和污染治理市场化、设施运行社会化和监测服务网络化,培育污染物减排服务市场,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加快引进和培养节能减排科技人才,广泛开展节能减排科技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节能环保水平。

六、依法强化监督管理

(十五)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抓好全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全面落实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责任。突出抓好国控、省控污染源的污染治理,全面实施“污染治理设施完善提高”工程,提高稳定达标排放率。对排污单位污染防治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环保部门可强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保护设施运营单位改造或管理、运营,费用由排污单位承担。推广基础管理扎实、技术改造有力、淘汰落后坚决、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的重点耗能排污企业先进经验,着力培育一批能耗排污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开展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重点耗能企业要贯彻执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立完善能源计量体系。

(十六)新建、改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50%标准,到“十一五”末逐步达到节能65%标准,并积极推广太阳能、地热、水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新建住宅小区要实施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并预留管道。强化新建民用建筑执行节能标准全过程监管,对达不到标准的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从2008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要载明建筑能耗、节能措施等信息。在试点示范基础上,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定额制度。对现有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党政机关办公楼,按计划进行节能改造。

(十七)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和绿色照明产品等。城市照明和亮化工程要优先采用LeD等高效照明产品,应用率达到90%。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

(十八)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更新改造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以及小型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鼓励农村垃圾通过堆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鼓励使用节水、节电家电产品和用具。

(十九)全面建设节约型机关。各级政府机构要率先垂范,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建立科学的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积极推进能耗计量和监测,定期进行能耗公示,实行节奖超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制订和实施适应本系统特点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抓好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推广绿色采购、绿色照明,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使用循环产品、可再生产品和节能节水无污染绿色产品的比例,率先更换政府机构不节能灯。定期收集办公电子废弃物,由具备资质的单位统一安全处置。

七、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二十)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完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结合我区实际,适时开展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如实反映高耗能企业分布、生产经营、能耗和排污等情况,实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核算制度。建立健全能源统计机构,制订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完善网上直报制度,加强统计监测。

(二十一)适当提高建设项目准入门槛。新建项目主要产品能耗不得超过省制定的产品能耗定额指标,重点建设项目除了要做节能评估外,能耗要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达不到行业节能标准和单位产品能耗定额要求的,有关部门不予核准。对于产业政策确定的限制类项目,一律禁止入区。

(二十二)认真执行节能和环保标准。贯彻落实粗钢、水泥、火电、铝等22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包括高耗电产品电耗限额标准),以及轻型商用车等5项交通工具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健全重点行业能耗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加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力度,强化社会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开展专项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节能、节水、节油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产品认证,将节能节水产品列入政府强制性采购范围。严格执行国家36项节水、节材、废弃产品回收与再利用等标准。

(二十三)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关于明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限的意见》(苏政办发〔2005〕93号)和《南通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项目能评、环评审批的管理。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对能耗标准和排污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企业,不能按计划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按规定执行环评审批向上级备案和向社会公布制度。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不到位即投入试生产、超期试生产不验收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选择部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工程,开展工程环境保护监理试点,加强施工期间的环保监管。

(二十四)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从2007年开始区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采用补助、奖励方式,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高效节能产品推广、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大财政基础建设投资、科技技改贴息、专项资金等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

(二十五)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优化结构”的总体原则和思路,加大信贷调整力度,严把信贷资金闸门,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二十六)加强节能环保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监管监察体制,加强节能减排队伍建设,加大节能减排管理力度,完善节能减排监督体系,强化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环境监察工作,依法开展节能减排环境执法和监察。建立并完善我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环境监察现代化以及环境信息、危险废物监管的标准化建设。

八、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单位节能减排金点子篇10

1.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统筹节能减排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实施、加强管理创新相结合,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污染物新增量控制和存量削减,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全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主要目标。到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8吨标准煤(按年价格计算),比年的1.06吨标准煤降低17%,比年的1.38吨标准煤降低36.15%;“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570万吨标准煤。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农业)分别控制在14.6万吨、1.57万吨以内,比年分别减少11.8%(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2.0%)、12.4%(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2.4%);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0.3万吨、11.1万吨以内,比年分别减少18.0%、16.5%。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3.合理分解节能减排指标。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潜力、环境容量、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及产业布局等因素,将全市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合理分解到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各县区要把节能减排指标纳入本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市里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明确乡镇(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目标任务,按年度签订责任书。

4.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和节能监测,建立和完善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公报制度,强化用能单位能耗计量、记录等基础工作,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建立回收能源、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等统计评价报告制度,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节能减排决策、考核提供依据。修订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建立农业面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继续做好全市及各县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公报工作。

5.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把对各县区目标考核与行业目标评价相结合,把落实5年目标与完成年度目标相结合,把年度目标考核与进度跟踪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增强督查考核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完善各县区、各部门“双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市政府每年组织开展对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加大问责力度,落实节能减排第一责任人、“一票否决”制度和“四不一奖”规定。对节能减排成绩突出的县区、单位、个人和成果给予表彰奖励。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6.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构建节约型产业体系,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围绕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面向生产、面向生活、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加强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四大载体”建设,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区域中心要尽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和生物、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到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45%和20%。

7.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认真落实省、市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从严控制钢铁、水泥、焦炭和氮肥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把钢铁、铝冶炼、铜冶炼、铁合金、焦炭、水泥、电力、造纸、烧碱、玻璃等高耗能行业作为重点管理和监控对象,认真执行固定资产投资联席会议审查制度,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从源头上严把项目审查关。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产品出口。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加强生产许可管理,对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中淘汰类产品和应进行能评、环评审查而未通过的项目,一律不予办理生产许可证。

8.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行业准入政策,将其作为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引导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项目。支持建材等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积极实施退城进园。支持推进钢铁、煤炭、化工、造纸等重点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贯彻落实加工贸易禁止类、限制类商品目录规定,强化加工贸易企业准入管理,严禁开展高耗能、高排放和过多消耗国内紧缺资源的加工贸易。使用限制类工艺技术、装备,生产限制类产品的加工贸易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企业集群由加工装配向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营销服务延伸。

9.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7号文件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我市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任务。继续做好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推动小热电、小锅炉集中整治,实施“上大压小”,对燃煤锅炉集中区域、工业园区和供热覆盖区域实施集中供热。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和权益保护工作。积极做好中央、省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申报工作和市级财政统筹支持全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积极淘汰高耗能落后生产工艺、产品和设备。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示制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县区,严格控制国家、省和市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县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核准、审批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实施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或限电、停止供电等制约措施;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10.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按照安全、高效、清洁的原则,稳步发展利用传统能源。科学有序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从严控制燃煤火电新增规模,鼓励建设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优化电源结构。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鼓励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工业、-9-公共机构、商业和居民生活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加快发展大型风电设备,建设风电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质直燃和生物质气化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地热能,推广满足环保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应用技术产品。

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11.实施节能科技提效工程。重点在食品、纺织、建材、机械、化工、木业、冶金等传统行业,开展燃煤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区域大型热电联产、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换热技术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蓄冷蓄热、节约和替代石油、输配电系统、建筑节能等10类节能技术产业化和技术改造,推动信息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和基站节能改造。5年实施50个节能重点项目。到年,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年分别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提高2-3个百分点,余能综合利用发电装机力争增加到15.65万千瓦,全市累计实现节能90万吨标准煤。

12.实施水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重点在造纸、印染等行业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大造纸、印染、化工、食品饮料等重点企业工艺技术改造和废水治理力度,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强度分别下降50%。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年年底前,部级、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治理设施或者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治理。到年,有条件的建制镇建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市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9万吨,新建配套管网460公里以上,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转负荷率平均达到85%以上。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加快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扩大市政再生水利用量,大力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到年,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0%,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强化垃圾渗滤液治理,实现达标排放。

13.实施大气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实行电力、钢铁等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脱硫脱硝工程,加快推动燃煤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脱硫脱硝。新建燃煤机组全部配套建设脱硫脱硝设施,现役燃煤机组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进行更新改造或淘汰。年年底前,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应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年年底前,全部燃煤机组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单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安装或完成脱硝设施改造,其他发电机组进行低氮燃烧改造或加装脱硝设施。钢铁行业现有单台烧结面积90平方米以上烧结机开展脱硝示范工程建设。焦化企业实施焦炉煤气脱硫脱氢工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其中熟料生产规模4000吨/日以上的水泥生产线全部实施脱硝改造。推动规模大于30蒸吨的燃煤锅炉开展低氮燃烧改造。火电、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烟(粉)尘深度治理,努力减少颗粒物排放量。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14.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体系回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以加快将金升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市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加强综合协调,完善支持政策,建立监督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将其创建为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特色模式和亮点工程。积极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效应,加快培育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处省节能环保示范基地,推动罗庄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15.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所需资金主要由项目实施主体通过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金、国际金融组织资金解决,各级政府应安排一定的资金予以支持和引导。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主体责任。严格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和管理,省、市专项资金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五、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16.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责任管理。按照节能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确定各县区能耗总量控制指标,建立强度指标与总量指标相结合的节能指标体系。通过实施能耗总量控制,确保完成能耗强度目标。将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控制地区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的重要措施,在大气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严格控制非电煤炭消费总量。

17.完善科学化、常态化的节能预警调控机制。按照科学监测、超前把握、提前干预的原则,建立实施能耗强度与能耗-12-总量相结合的调控制度。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全面加强用能管理,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加强监测预警,及时跟踪监测各县区和重点行业能源消费指标,对能耗增长过快的行业和企业,逐户进行分析,提出调控企业名单,纳入有序用电、用能管理,落实调控措施,确保调控实效,避免预警调控盲目应急现象。

18.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依法加强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百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量目标。构建全员参与的节能低碳企业文化,将节能低碳融入企业研发、生产和管理每一个环节。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到年,培训考核至少500名能源管理师。建设5个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监测,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深入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加强能效标杆企业建设。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建立企业用能总量与单位能耗指标相结合的节能目标考核制度和节能量交易制度。完善量化否决性考核指标。每年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公布考核结果。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中央、省和市属企业要接受所在县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争当行业节能减排标兵。

19.推动建筑节能减排。制定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管理,积极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提高节能标准执行率和工程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积极推行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识,深入推进墙材革新,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建材和再生建材,继续推广散装水泥。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善以政策导向和市场化手段相结合的节能改造机制,实施“节能暖房”工程,改造供热老旧管网,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和能耗定额管理。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将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纳入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质量监督等环节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研究建立建筑使用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严格建筑拆除管理。加强城市照明管理,防止和纠正过度装饰和亮化。到年,城市和县城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在设计阶段达到100%,施工阶段达到98%以上,全市累计建成绿色建筑5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00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700万平方米以上,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装机容量达到500千瓦以上,城镇应用可再生能源的新建建筑达到50%以上。

20.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合理配置交通资源,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等高效低耗车型。实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推广应用通用型交通节能技术。到年,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比年下降10%,其中营运客车、货车分别下降6%和12%。加快淘汰高耗能老旧汽车等运输工具。对达到国家规定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辆要强制报废。到年,全部淘汰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实施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城区试点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我市高污染排放机动车保有总量。建立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推广甩挂运输。

21.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老旧农用机具,推广农用节能机械和设备。加强建材下乡试点省建设,落实家电下乡政策,推进节能型住宅建设,促进农民生活节能。加快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的普及应用,到年,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到35%以上。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服务。完善秸秆气化技术及系统装备,建设农村秸秆气化工程。到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全市适宜农村沼气用户普及率达到35%以上。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鼓励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80%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或实行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分布式、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推动有机农业发展。

22.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在零售业等商贸服务和旅游业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加快设施节能改造,严格用能管理,引导消费行为。加强商业企业、酒店宾馆能耗计量统计和管理,制定实施商业企业、酒店宾馆能耗定额标准,鼓励应用高效空调、楼宇能源管理系统等节能技术产品。到年,商业企业万元营业额能耗降低10%以上。鼓励商场销售节能型商品。推动宾馆和酒店应用节能燃气灶具。宾馆、商厦、写字楼、机场、车站等要严格执行夏季、冬季空调温度设置标准。落实节能产品惠民补贴政策,在居民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家电、照明产品,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支持乘用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

23.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实行更加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0万平方米。鼓励财政供养单位供热实行按热量收费。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淘汰更新高耗能办公设备。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创建10家示范单位。到年,全市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年降低12%,节能灯具、节水器具应用率达到90%以上。加强公务用车节能,实施公务车定额管理,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比例。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4.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逐步加大循环经济投入,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体系。各县区要做好循环经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围绕有色金属、化工、建材、造纸、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重点行业,重点培育8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6种循环经济示范模式。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符合特色生态旅游循环经济产业链。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培育3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25.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认真组织实施《省清洁生产“十二五”推行规划》,全面推进钢铁、煤炭、电力、化工、建材、机械、纺织印染、食品加工、造纸9个工业行业,农业、建筑、交通、商贸服务4个领域的清洁生产。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大力研发推广重大清洁生产技术,培育清洁生产先进单位,完善行业清洁生产地方标准。到年,培育行业清洁生产地方标准1个;培育高水平的清洁生产专业咨询服务机构2家;培育清洁生产先进单位30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企事业单位300家;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善清洁生产咨询服务体系,开展清洁生产宣传培训。

26.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大煤矸石、粉煤灰、冶炼废渣、化工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废渣以及建筑和道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积极推进黄金尾矿、选铁尾矿、氧化铝赤泥等治理与利用。积极开展工业窑炉的余能发电和热的分级利用。加大对中低品位矿的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进农业废弃物、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林木“三剩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次小薪材等资源化利用,发展代木产品。到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

27.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加强再生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主要再生资源的高值利用。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完善“静脉”产业链条,加强对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塑料、废橡胶、废旧铅酸电池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支持以报废汽车、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废旧硒鼓等为重点的再制造企业做大做强。到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70%以上。

28.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鼓励家庭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建设小区垃圾分类回收站点,合理设置垃圾分拣中心,实施生活垃圾细化分类。鼓励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制定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管理制度,规范餐厨废弃物的回收、运输和处理利用。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建设一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29.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市、县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管理,逐步形成需水管理机制,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各项节水目标。对农业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推广普及常规节水灌溉技术,适当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技术。推进岸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示范。实行工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取水定额管理。加快重点行业节水改造,严控新上高用水工业项目,积极推进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加强矿井水、雨水、再生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创建示范城市。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广泛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

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30.加快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在市、县两级科技计划和专项中,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用能排污单位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织高效节能、废物资源化以及小型分散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组建一批国家、省、市级节能减排工程实验室及专家队伍。推动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产业联盟组建工作,继续通过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节能减排科技研发力度。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省鼓励政策,积极引进节能减排技术及关键设备。省、市进口贴息资金优先用于节能、环保类设备引进项目。

31.强化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加快推进节能减排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重点支持高效节能电机、低品位余热利用、半导体照明、高效蓄冷蓄热、地热和浅层地温能应用、生物脱氮除磷、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污泥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金属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业化。发展热电联产,推广分布式能源。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开展煤炭清洁利用,提高原煤入洗比例。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5个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园区。

32.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认真落实国家、省节能减排技术政策大纲。根据省每年的重大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和设备推荐目录,建立节能减排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重点推广能量梯级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先进煤气化、高压变频调速、干熄焦、蓄热式加热炉、吸收式热泵供暖、冰蓄冷、高效换热器、干法和半干法烟气脱硫、膜生物反应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控制等节能减排技术。

八、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

33.推进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政策,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根据省里统一部署,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政策。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严格落实脱硫、脱硝电价政策。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问题。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加大征收力度,降低征收成本。

34.完善财政激励政策。逐步加大市级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和能力建设。认真实施“以奖代补”、“以奖促治”和生态补偿政策以及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家用电器、照明产品、节能汽车、高效电机、太阳能产品等支持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继续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保障节能减排工作需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研究实行节能环保服务政府采购。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健全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评价监督机制,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比重。到年,节能产品采购金额占同类产品采购金额的比重达到90%以上。

35.落实税收支持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积极落实资源税费、环境税费改革政策,依法清理取消涉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收费基金项目。认真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进出口税收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对用于制造大型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按照省要求,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36.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简化贷款审批手续,优先为节能减排项目提供融资服务,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信贷投入。鼓励节能减排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方式进行融资。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增加对节能减排领域的投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门槛,将企业节能环保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银监机构信息披露系统,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及证券融资联动。建立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与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重点区域涉重金属企业应当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37.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大对外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领域交流合作力度,进一步扩大外资优惠贷款、赠款利用规模,深化节能减排基础课题合作研究,学习和借鉴节能减排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机制,引进先进技术、理念,提高节能减排创新能力。

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

38.落实节能环保法规规章。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节约能源、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

39.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和等量淘汰制度。把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必要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新上能耗超过总量控制指标、项目单位增加值能耗高于投产年度全市万元GDp能耗、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由县区政府出具能耗等量置换承诺书。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能评和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年度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的地区和企业,实行阶段性能评环评限批。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投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有关单位不得供水、供电。加强能评和环评审查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审批行为。能评费用由节能审查机关同级财政部门安排。

40.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严格排污许可证管理。强化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污染源监管,适时主要污染物超标严重的重点环境监控企业名单。列入国家和省重点环境监控范围的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的企业,要安装运行管理监控平台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定期报告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联网共享。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平台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做好运行和污染物削减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加强重点行业脱硫、脱硝中控系统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规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中控系统。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收费政策不落实、污水处理厂建成后1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暂缓审批该地区项目环评,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省和市建设资金。

41.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严格落实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把节能环保执法与帮促服务相结合,日常监察与专项监察相结合,开展市、县区联动、部门联合执法。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强化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污染源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大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和建筑施工阶段标准执行情况、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情况,以及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和能效标识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严重违反节能环保和统计法律法规、浪费能源资源、污染环境、统计数据造假的,依法严厉查处;对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违规使用明令淘汰用能设备、虚标产品能效标识、减-23-排设施未按要求运行的,公开通报或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实行节能减排执法责任制,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十、推行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

42.加大能效标识和节能环保认证产品监管力度。加强产品能效标识的宣传和政策激励,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加强对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环境友好型产品、环保装备、太阳能行业联盟标志产品等节能环保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以强制性认证产品监管为重点,严格依法查处认证违法违规行为。

43.落实“领跑者”标准制度。根据国家和省要求,实施“领跑者”能效标准制度,将“领跑者”能效标准与新上项目能评审查、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标准的更新换代,促进能效水平快速提升。

44.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认真贯彻国家和省能源产业政策,根据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状况确定利用水平,适当提高高效、环保机组的设备利用小时。加强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电网企业要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安排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余热余压、沼气、煤矸石和垃圾等发电上网,优先安排节能、环保、高效火电机组发电上网,并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公布节能发电调度信息。结合燃煤发电机组脱硝设施建设计划,合理安排机组大修时间。加强对节能发电调度工作的监督。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强化有序用电管理,推进市、县(区)、乡(镇)三级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终端联网,建设完善有序用电智能决策系统。大力推广能效电厂。

45.加大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严格落实省差别电价政策,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提高加价标准。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省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将差别电费和惩罚性电费作为一般预算收入由市供电部门按规定随电价一并征收。

46.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落实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加强用能单位、节能服务公司、担保公司、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打造“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实施平台。完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和交易制度,培育第三方审核评估机构。建立健全节能服务业诚信体系。鼓励重点用能单位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机构提供风险分担服务。

47.支持开展能源环境交易试点。探索组建市能源环境交易机构,建立节能交易平台,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快能源环境交易市场机制建设。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市级排污权交易平台,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

48.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积极推行燃煤电厂、烧结机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鼓励采用多种建设运营模式开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物集中治理,确保处理设施稳定高效运行。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推进环保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十一、加强节能减排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

49.强化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加强节能管理和能源统计能力建设,完善机构,充实人员,加强培训。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配备监测和检测设备,完善市、县区节能监察体系。加强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监督检查,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建立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强化能源计量统计人员培训。开展城市能源计量建设示范和能源计量标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加强减排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环境监管机构标准化,提高污染源监测、机动车污染监控、农业源污染检测和减排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减排监控体系。

50.加强节能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实施节能管理数字化工程,突出企业、行业和政府三个层次,加快建设能耗数据采集分析、节能信息和协同自动化办公“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平台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市、县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基础数据库,增强市县节能管理和执法机构办公自动化水平。加快重点企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产品,对能源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集中处理、动态显示和智能分析。

十二、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51.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把节能减排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日常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沂蒙资源节约行”、“绿色环保我先行”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普及节能减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