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十篇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十篇

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4:36

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医疗服务收费规范管理医患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F23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59-02

医疗服务价格关系到千家万户,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近年来,它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连续五年的纠风、物价、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年活动都将其列入并作为检查和治理的重点内容之一,甚至排在了首位(如行风评议)。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或避免由于医疗服务收费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如同医护质量的提高和优质服务同等重要。

五年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政府纠风办、有关合法收费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病人至上,诚信关爱”的办院精神,注重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督与管理,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特别注意以民主评议行风和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促进医疗服务收费行为的规范化,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百姓最满意的“收费合理”和河南省百姓最“医疗安全放心”十佳医院,2007年被河南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价格管理先进单位”,2007年荣获“郑州市职业道德十佳单位”(由郑州市1万多家单位评出)和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获“最受河南人民喜爱的十佳医院”,2009年被河南省政府纠风办评为“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一、医院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2005年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纪委书记与一名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计财科、纪委、医德医风办、门诊办公室与物价办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医院物价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物价管理办公室,抽调药学、护理、财务3名同志做物价专职管理人员。

二、明确责任

医院以红头文件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物价管理的通知》,规定: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医院和科室两级管理,医院物价办公室作为计财科的二级机构,是主管物价的职能部门;各科室的主任(护士长)为本科室物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科室的物价工作全面负责,各科室设兼职物价员,配合医院物价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并规定:医院物价办在院长领导和计财科统一管理下协同医务科、护理部、医德医风办等相关部门共同推动、贯彻、落实医院物价管理工作;并对业务科室物价收费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同时,还规定了领导小组职责、物价管理人员职责及兼职物价员职责。

三、健全制度

根据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和省发改委、卫生厅关于规范医疗服务收费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及省纠风办的有关要求,相继建立健全了《物价监督、检查制度》、《费用审查制度》、《处罚制度》、《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医疗服务价格投诉、查实处理办法》等,并在执行中逐步完善。

四、学习文件,掌握政策

物价办专职人员,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岗位,面对政策性极强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全新工作,他们从学习文件入手,并坚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力求做到既维护医院利益,又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价格主管部门颁发的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文件执行前的备案与特殊材料收费的备案及新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申报,以及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与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公示制度,在医院门诊大厅安装了电子滚动屏,在门诊大厅和住院部大楼分别配置了电子触摸屏,在门诊、医技科室的候诊区及各住院病区分别安装了“常用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公示牌”,设立“物价举报箱”并公布了举报电话。使患者明明白白消费,自觉接受社会和患者的监督。特别是医院物价办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协调滚动屏经销商、医院网络系统开发公司和医院信息科的工程师共同研究、开发系统软件,将原来单机运行的电子滚动屏与医院计算机系统连在一起(据悉,我国医疗机构滚动屏基本上都是单机运行)彻底改变了滚动屏单机运行时靠人工改价,远远跟不上价格变动,致使其公示价格与触摸屏及计算机系统价格不符的现象,避免了上述情况的价格投诉。

五、强化监督检查

医院特别成立了计财、物价、医德医风、医务、护理等多部门组成的监督、督导小组,对院内各科室医疗收费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如自查、抽查、普查及明查暗访,每月坚持抽查住院患者一日清单同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对照,并随时接受物价部门的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作相应处理。目前,他们一改由原来的抽查出院患者病历、清单的被动检查方式为计算机在线随时检查当日住院患者的一日清单的主动检查方式,将收费问题堵截在发生之前,从而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收费问题发生,同时也使患者的价格投诉减至最少。

六、借医院管理年活动与民主评议行风的开展促进医疗服务收费的规范化建设,以加强医疗服务收费的管理促进医院管理年活动和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开展

注重三者的相互结合与互相促进,医院下功夫抓好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督与收费的管理,特别是加大了处罚力度,旨在树立全院规范收费意识,规范收费行为。

七、注重信息收集、整理与运用

一是建立“医疗服务价格信息收集记录”;二是积极加入省价格协会,并运用省价格信息网提前获取有关信息;三是时刻关注新闻媒体有关医疗机构收费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的报道;四是创办了《医疗服务价格通讯》,宣传收费政策、文件及有关收费的正反典型,通报本院医疗服务收费中存在的问题等,每月编发一期(截至目前已编发58期),特殊情况随时加发,发至全院各科室;五是注意同上级价格主管部门与兄弟医院的沟通与联系,做到互通信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八、认真负责地接待来访、举报调查及有关问题的解答工作

认真负责地接待来访、举报调查及有关问题的解答工作,特别是对前来投诉或反映情况和问题的患者或其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因多数为认识上的误解,并非收费问题),并就收费问题进行认真的查处,达到绝大多数患者或其家属满意。注重化解矛盾,减少或杜绝因医疗服务收费造成的不良反应,随时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好点滴工作。

九、聘请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来院举办专题讲座

聘请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来院举办专题讲座,并就日常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学习与探讨;医院物价办工作人员深入临床科室,同科主任、护士长及兼职物价员作医疗服务收费的具体指导和问题解答以及相关情况的座谈与讨论,以明晰对政策规定的理解和准确执行文件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费失误。

综上所述,尽管我们在医疗服务收费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偿试,但其管理方面的工作任重道远,特别是离价格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及纠风部门的要求,乃至广大患者与其家属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学习有关政策规定,充分发挥基层物价管理与监督的作用,认真履行监督、指导职能,切实做到合法收费,规范收费,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收费的满意度。

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篇2

一、深化改革,激发公立医疗机构的生机与活力

根据试点先行、积极稳妥的原则,积极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重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激发公立医院的生机与活力,发挥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地位和作用。

1、在出台我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基础上,尽快下发《江苏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严格实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政府办医院的数量、规模和布局。

2、在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及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文件出台后,尽快研究深化我省公立医院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我省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是以维护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为目标,以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为重点,明确公立医院出资人代表,构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规范落实院长负责制,深化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建立公立医院有竞争、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有动力、有责任的运行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3、选择部分政府不再重点举办的公立医院,吸引民资参与改组、改造、改制。

4、加强部门协调,在税收、价格、准入、医保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民营医院发展,选择部分民营医疗机构进行重点指导、帮扶,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的竞争格局。

5、完善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政策条件。一是要明确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对公立医院实施分类管理,研究制定对不同性质公立医院的投入补偿政策,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二是要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逐步理顺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机制,加快院长队伍职业化进程,健全和完善医务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三是要建立统一、高效的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各部门卫生事权,依法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管。四是创造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宽松环境,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在土地、规划、医保、宣传等方面为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政策和舆论环境。

6、重点办好县医院。一是积极协调、争取政策,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责任,加大对县医院的投入,加快县医院的发展,强化县级医院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地位。二是建立农村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开展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试点,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化医疗服务体系模式。三是加大城市大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力度。四是加强对县医院的监管,提高县医院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管理水平。

7、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与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相结合,与我省医院评价和评审制度相结合,探索建立公立医院运行绩效评估、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8、在出台深化我省公立医院改革意见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有基础的城市作为省级试点,推行公立医院改革。

二、加强管理,努力改善医疗服务

从能做的事做起,从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事做起,以“质量、安全、服务、费用”为重点,努力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服务安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社会满意度。

9、深入开展全面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认真贯彻落实我厅《关于在全省医院开展“全面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深入推进专项行动的开展,狠抓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大力加强医患沟通,认真开展人员培训,切实改善医疗服务,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适时开展明查暗访,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力争建立全面改善医疗服务的长效机制。

10、推进医院复核评价和评审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江苏省医院复核评价与评审办法(试行)》(苏卫医[2007]56号)。在2008年完成三级综合医院复核评价与评审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三级专科医院复核评价和评审标准与细则,并组织实施,力争全面完成三级专科医院复核评价与评审工作。坚持“行政主导、依靠专家、严格严谨、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工作质量。结合实施卫生部《医院评价指南(试行)》和医院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社会评价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医院工作评价的长效机制。

11、扎实推进医院管理年活动。根据卫生部管理年活动新的实施方案,明确我省的实施意见和措施,力争使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一是贯彻卫生部关于“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落实我省实施意见,组织省内专项检查,迎接卫生部的督查指导。二是继续抓住急诊“绿色通道”、病人安全目标、急诊科青年医师基本技能岗位训练和竞赛、单病种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5项重点,开展系列活动。三是在学习、掌握近几年出台的医政管理系列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规范的落实。选择急诊、麻醉、院感、院前急救、抗生素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重点规范和标准,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四是继续开展医务人员“三基”抽考、处方和病历质量检查、“三合理”规范落实情况检查。五是加强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各质控中心工作要求;争取财政扶持政策,建立质控中心评价制度,推动质控中心履行职责;以质控中心为平台,探索建立临床路径。

12、继续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突出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两项工作重点,力争全省全面覆盖。坚持预防为主,改善医疗服务,落实预防医患纠纷的各项措施。加强部门协调,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从体制、机制上落实医患纠纷处置的部门责任,完善院内医患纠纷院内处理机制。配合做好《江苏省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的立法准备工作。继续做好平安医院创建的其他各项工作,并全面组织考评。

13、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修改、完善《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管理暂行规定》,对现有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进行复核评审或专项检查,在保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总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有序开展新增临床重点专科的评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和末位淘汰制度,建立能上能下机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临床重点专科给予投入。

14、改善护理服务。以贯彻《护士条例》、“十一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重点,全面推进护理工作。有序推行表格式护理病历,减轻护理书写负担,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落实医疗机构的责任,采取多种措施,逐步解决护士力量配备不足和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切实维护护士权益。建立护理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开展护理质控活动,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发展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开展护理科研,努力提升护理服务和技术水平。建立医院护理工作评价制度,适时组织三级医院护理工作整体评价活动。

15、加强药事管理。继续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和我省抗生素使用管理规范,以规范使用抗生素为重点,落实合理用药原则。加强医院药剂科规范化建设。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知识培训,逐步推行临床药师制。严格执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制度。继续控制药占比。适时召开全省药事管理工作会议。

16、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召开全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会议。完善院内感染控制组织,健全院内感染监测网络,继续开展院感常规监测,推广目标性监测。规范院内感染事件信息管理,及时、依法、规范处理院内感染事件。

三、依法办事,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

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贯彻医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各项规定,加强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和服务行为监管,努力形成统一、高效、严格的医疗服务监管机制。

17、加强医疗机构审批和日常监管。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江苏省实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办法》和《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卫医发[2008]35号),下发并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严格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审批权限和程序,加强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管理,加强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加强医疗机构档案和信息化管理,严肃查处违规审批医疗机构的行为,探索建立医疗机构退出机制。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建立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日常监管体制和机制,坚决查处超范围执业、命名不规范、违规医疗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18、加强人员准入和执业行为管理。认真实施《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整章建制,落实措施,加强督查,依法严格把好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注册关。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医师资格考试考务安全管理规定。根据卫生部的相关规定,认真开展专科医师准入工作。认真实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从职业道德、执业行为、服务规范等方面全面加强医师队伍建设。

19、加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认真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暂行规定》及其相关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管理规范》等法规、规章和规范,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重点强化器官移植技术、介入技术、人工关节等临床应用管理。修订、完善《江苏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暂行)》、《江苏省临床各科室手术分类(暂行)》,并认真组织实施。改变以往“一批定终生”的做法,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制度要求,提升技术项目开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落实政策,继续深化卫生支农和惠民医疗工作

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落实政策,完善机制,加大力度,改进方式,促进卫生支农和惠民医疗工作可持续发展。

20、认真贯彻我省卫生、教育、财政、人事等四部门《关于城市卫生支援城乡基层卫生工作的意见》(苏卫办[2006]90号),落实相关投入补偿政策。开展调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改革不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实际的卫生支农模式和工作方法,与卫生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相结合,探索建立卫生支农的长效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卫生支农工作健康发展。

21、认真贯彻我省卫生、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加强惠民医疗工作的意见》(苏卫医[2008]18号),根据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惠民医疗服务对象和范围,建立和完善惠民医疗服务网络和医疗服务政策,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惠民医疗资金保障措施,使这项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五、保证质量,强化血液供应和安全管理

认真实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江苏省献血条例》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江苏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暂行)》,以“保安全、保质量、保供应”为重点,深化血液安全管理工作,提高血液管理工作水平,使我省血液安全管理工作位处全国先进行列。

22、重点抓好“一个办法”和“两个规范”的落实,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力争全面达到规定要求,确保血液质量、安全。要重点加强各分站、采血点、中心血库、储血点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23、继续推进自愿无偿献血工作,重视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建设,会同各级红十字会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改善献血者服务,切实保证血液供应。

24、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协调有关方面,明确采供血机构的公益性质,加大财政投入,合理确定人员编制,理顺日常运行机制。

25、抓好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规范化建设,建立临床用血评价制度,规范临床用血行为,大力推进成分用血,确保临床用血科学、安全。

26、全面推进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全省联网运行。

六、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各项医政管理工作

医政工作面广量大,在抓好上述各项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兼顾,全面做好各项医政工作。

27、加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视院前与院内急救的衔接,统一院前急救标识,科学开展各类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

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篇3

1.1项目制后付费方式与绩效型行政化体制的适配性

1.1.1行政管制在减负方面与后付费方式互补首先,政府管制医疗服务价格不仅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支付能力,还要考虑医院的医疗服务成本。所以,医疗服务价格管制有两种取向,一是当医疗服务价格远高于医疗服务成本时,政府采取降低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这样能符合患者的支付能力,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二是当医疗服务价格远低于医疗服务成本的时候,政府采取抬高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弥补医院的医疗成本,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疗服务价格的行政管制必须兼顾“人民群众得实惠”和“医务人员受鼓舞”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政府管制的医疗服务价格未必符合患者的支付能力。因此,要切实减轻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仅靠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医疗保险角度设计相关制度予以分担。其次,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复杂化、医疗先进化、生活品质化的加速,即使是合理的医疗服务成本也呈现一种跳升态势,即便是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对患者而言也是难以承受的,因此设计医疗保险角度予以分担。再次,政府管制医疗服务价格不是政府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价格中有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也有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政府管制医疗服务价格主要是降低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予以保护。医疗服务价格中有虚高的医疗服务价格,也有虚低的医疗服务价格,政府管制医疗服务价格主要是降虚高的医疗服务价格,虚低的医疗服务价格予以调高。总之,政府管制医疗服务价格未必可以产生减轻患者医疗经济负担的结果,必须强化医疗保险的分担机制予以解决。医疗保险的按项目付费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医疗费用的分担机制,所以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适配医疗保险的后付费方式。1.1.2绩效管理在提效方面与后付费方式互补(1)绩效管理制度的激励机制。行政管制下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常常异化为论资排辈的分配制度[5]。但是,我国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不是完全的行政管制,而是残缺的行政管制。所谓完全的行政管制,是指全额的财政投入制度、绝对的价格管制制度、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定岗定编定人的人事制度。这种行政管制下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必然是一种“按资分配”的激励机制: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学历年资越高,则医务人员的收入越高。但是,服务数量越多、服务质量越优、医务人员的收入未必越高。因此,在按资分配的激励机制下,人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获取资质和提升资质,而不是扩大医疗服务数量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所谓残缺的行政管制,是指差额或定项的财政投入制度、相对的价格管制制度、收支分配的财务制度和全员聘任的人事制度。这种残缺行政管制下的绩效管理必然是一种按量分配、按质分配、按价分配的激励机制: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越多,质量越优,价格越贵,则收入越高。反之,越低。在这种按数量、质量和价格分配的激励机制下,人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扩大医疗服务数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抬高医疗服务价格。目前,我国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主要是残缺的行政管制,而不是完全的行政管制。(2)后付费方式的激励机制。医疗保险的后付费方式是一种医疗费用的分担机制,也是一种医疗服务的激励机制。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激励医疗机构主要有三个机制:一是按量付费,即如果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多,则医疗保险的付费水平高。医疗保险采取按量付费的机制,目的是为了激励医疗机构扩大医疗服务数量,以缓解广大群众因医疗服务数量不足而引发的看病难问题。二是按质付费,即如果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优,则医疗保险的付费水平高。医疗保险采取按质付费的机制,目的是为了激励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缓解广大群众因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引发的看病难问题。三是按价付费,即如果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高,则医疗保险的付费水平高;反之,则低。医疗保险采取按价付费的机制,不是医疗保险机构的初衷,因为这会消耗医疗保险基金,从而影响其自身利益。按价付费是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的宿命,因为其本质上是一种医疗费用的分担机制,而不是一种医疗费用的控制机制。综上分析,无论是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制度,还是医疗保险的后付费方式,都是依据医疗服务数量、质量和价格予以奖惩的激励机制,激励目标一致、激励内容一致、激励方向一致,所以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制度适配医疗保险的按项目付费方式。

1.2绩效型行政化体制与项目制后付费方式的适配性

公立医院绩效型行政化体制与医疗保险项目制后付费方式是否适配,关键看公立医院绩效型行政化体制能否发挥医疗保险项目制后付费方式的功能优势,看公立医院绩效型行政化体制能否弥补医疗保险项目制后付费方式的功能缺陷。1.2.1分担医疗费用是后付费方式的主要优势从医疗服务供求双方激励相容(incentivecompatibility)的角度看,医疗费用的分担机制比医疗价格的管制机制更优。这是因为,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较多考虑医疗服务需方的支付能力,而较少考虑医疗服务供方的经济收益,所以可以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但难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有利于解决群众的“看病贵”问题,但不利于解决群众的“看病难”问题。相反,医疗费用的分担机制既考虑医疗服务需方的支付能力,也考虑医疗服务供方的经济收益,所以不仅可以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而且可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既有利于解决群众的“看病贵”问题,也有利于解决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医疗保险的后付费方式也有缺陷,即只能从“终端”上分担医疗费用,但是不能从“始端”上控制医疗费用。而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始端的医疗费用×终端的分担比例,所以医疗保险的分担比例高,未必带来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低。相反,如果始端的医疗费用呈上涨趋势,而且上涨幅度快于终端分担比例的上涨幅度,那么必然抵消终端分担机制的功效。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保险分担机制必须配套医疗费用的始端控制机制。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制度恰是这种医疗费用的始端控制机制。因此,医疗保险的后付费方式适配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制度。1.2.2推高医疗费用是后付费方式的第一缺陷由于医疗保险的后付费方式是一种“后付制+项目制”的付费方式,所以医疗保险的后付费方式是一种“非限额”的付费方式。这种付费方式极易导致医疗机构形成以“以收入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必然推高医疗费用的过度上涨。可见,医疗保险的后付费方式既具有分担医疗费用的正面功能,也有推高医疗费用的负面功能。要抑制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推高医疗费用上涨的负面功能,最直接的办法是政府对医疗服务实施价格管制。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绝对化”的医疗服务价格管制,具体办法是给所有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医疗服务价格的绝对管制让医疗机构缺乏自由定价权,所以医疗机构“不能”任意抬高医疗服务价格。二是“结构化”的医疗服务价格管制,具体办法是提高劳务价格、降低药物价格、控制检查价格。医疗服务价格的结构管制让医务人员的付出获得补偿和价值得到体现,所以医疗机构“不必”任意抬高医疗服务价格。三是“打包制”的医疗服务价格管制,具体办法将项目制的收费方式转变为打包制的收费方式,例如将按项目收费方式转变为按病种收费方式。这种收费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定额制的收费方式。在这种收费方式下,医疗机构只有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才能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所以医疗机构“不愿”任意抬高医疗服务价格。可见,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可以弥补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抬费的缺陷,所以医疗保险的后付费方式适配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制度。1.2.3浪费资源和诱发风险是后付费方式的第二缺陷从“非限额”付费方式的激励机制看,医疗保险的后付费方式极易导致医疗机构形成“以收入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医疗机构以扩大医疗服务数量为中心任务,而不是以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心任务。从弗里德曼的“花钱矩阵”理论看[6],医疗保险的后付费方式让医疗机构形成“花医保(别人)的钱为患者(别人)服务”的激励机制。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医疗机构以扩大医疗服务数量为中心任务,而不是以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心任务。一般而言,扩大医疗服务数量有三种方法,一是诱导需求,二是制造需求,三是过度医疗。诱导需求是指医疗服务提供方为了扩大医疗服务消费,而利用医疗服务的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将消费者的无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轻病说成重病、缓病说成急病,从而制造无需而求、小需大求、轻需重求、缓需急求的医疗服务消费行为。制造需求是指医疗服务提供方为了扩大医疗服务需求,而通过调整医疗服务结构的策略,包括弱化前端的疾病预防体系和下端的基层医疗体系,从而将广大群众的无病变成有病、小病变成大病、轻病变成重病、缓病变成急病。如果说诱导需求是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败坏和医疗机构公益性质的丧失,那么制造需求是医疗服务的性质异化和卫生事业的功能扭曲。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服务提供方为了扩大医疗服务收入,对医疗服务消费者实施无病也治、小病大治、轻病重治、缓病急治的医疗服务行为。由于医疗服务有必要的医疗服务,也有不要的医疗服务,扩大医疗服务数量,如果扩大的是不必要的医疗服务数量,必然导致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医疗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必然导致广大群众的“看病难”问题。由于医疗服务供不应求必然导致医疗服务价格上涨,所以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导致广大群众的“看病贵”问题。另外,必要的医疗服务可以“治病”,但是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可以“制病”。所以,扩大医疗服务项目,如果扩大的是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项目,必然导致疾病越来越多,而不是疾病越来越少;必然导致患病越来越重,而不是患病越来越轻。总之,在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下,医疗机构为了收入最大化而扩大不必要的医疗服务数量,从而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质量的风险。因此,政府必须对公立医院采取行政管制和绩效管理的办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不仅包括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也包括医疗服务的收支管制。收支管制本质上是为了让医疗服务收益与医疗服务数量脱钩,即医疗机构不能从扩大医疗服务中获得收益,从而抑制其提供不必要医疗服务的动机。另外,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不仅包括医疗服务的收支管制,也包括医疗机构的人事管制。人事管制意味着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是国家准公务人员,享受国家的工资福利待遇,这样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医务人员提供不必要医疗服务的动机,并削弱医务人员提供不必要医疗服务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人事管制意味着,公立医院管理人员的官帽子掌握在政府手中。如果公立医院放纵甚至激励医务人员提供不必要医疗服务的行为,那么公立医院管理人员将面临降级撤职的政治风险。所以,公立医院只能将浪费医疗资源和制造医疗风险的行为纳入绩效考核制度并作为负面清单,甚至采取一票否决制办法予以遏制。可见,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和绩效管理可以弥补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的缺陷,所以公立医院绩效型行政化体制适配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综上分析,医疗保险的项目制后付费方式既有分担医疗费用的优势,也有推高医疗费用的缺陷;既有扩大医疗数量的优势,也有浪费医疗资源的缺陷,更有诱发医疗风险的缺陷。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制度可以承担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功能,也可以承担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功能。同时,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制度可以承担防范医疗风险的功能。换言之,公立医院绩效型行政化体制可以弥补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的缺陷。因此,公立医院的绩效型行政化体制适配医疗保险的项目制后付费方式。

2公立医院治理型市场化机制与医疗保险打包制预付费方式的制度组合

2.1公立医院的治理型市场化机制

所谓公立医院的治理型市场化机制,是指以医疗服务政府失灵为假设,以破除政府行政管制为先导,以构建多元治理机制为归宿的制度安排[7]。可见,公立医院治理型市场化是管制型市场化的“改革版”。其中“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包括自主管理和自负盈亏的机制,可以提升医疗服务供给效率,即医务人员积极性;“治理型”的制度安排,包括民办医院的竞争机制和参保人的选择机制,可以促进医疗服务公平分配,即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公立医院治理型市场化机制与医疗保险打包制预付费方式的制度组合,有利于实现控费和保质的均衡,进而促进看病贵和看病难的兼治。

2.2医疗保险的打包制预付费方式

所谓的医疗保险打包制预付费方式是指以打包为付费单位、以预付为付费时间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打包制让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具有“控费”的功能优势,预付制让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存在“诱险”的功能缺陷。2.2.1打包制的主要功能打包制是指医疗保险对医疗机构的付费以人头、病种、总额等为单位。可见,医疗保险的打包制付费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定额制”的付费方式。“项目制”是指医疗保险对医疗机构的付费以诊断费、检查费、药物费和诊疗费等为单位。所以,医疗保险的项目制付费方式本质上是一种“非定额制”的付费方式。从医疗费用控制的角度看,定额制的付费方式有利于控费,因为这种付费方式管住了医疗机构的收入线。于是,医疗机构要追求利润,只能采取降低成本线的策略,而不能采取提高收入线的策略。而非定额制的付费方式不利于控费,因为这种付费方式放松了医疗机构的收入线。于是,医疗机构要追求利润,较多采取提高收入线的策略,而较少采取降低成本线的策略。因此,相对项目制付费方式而言,医疗保险的打包制付费方式具有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功能优势。2.2.2预付制的主要功能预付制是指医疗保险对医疗机构的付费标准在医疗服务发生前便已经确定,简称“先定费,再看病”。“后付制”是指医疗保险对医疗机构的付费数额在医疗服务发生后才可以确定,简称“先看病,再付费”。从医疗服务监管的角度上看,后付制有利于增强医疗保险监控医疗行为的能力。后付制可以监控医疗行为,是因为如果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不符合广大参保人的需求,那么医疗保险可以对其采取“少付费”的惩罚措施;如果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符合广大参保人的需求,那么医疗保险可以对其采取“多付费”的奖励措施。这样,医疗保险的后付制有利于激励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预付制难以监控医疗行为,是因为医疗保险对医疗机构的付费已经事先确定并事前支付(如按人头付费),即使事后支付也只能是按事先确定的付费标准付费(如按病种付费),所以医疗机构无论采取何种不利于参保人的医疗行为,例如减少医疗服务和分解医疗次数,医疗保险机构也不能采取“服务优则付费多”的激励机制和“服务劣则付费少”的约束机制。可见,相对后付制的付费方式而言,医疗保险的预付制付费方式在控制医疗行为方面存在制度缺陷。综上分析,医疗保险的打包制预付费方式具有控制医疗费用的功能优势(打包制的功劳),也有诱发医疗风险的功能缺陷(预付制的后果)。所以,其配套的公立医院体制机制必须既能发挥其控费的功能优势,又能弥补其诱险的功能缺陷。

2.3治理型市场化机制与打包制预付费方式的适配性

公立医院的治理型市场化机制是由市场机制和治理机制组合而成的制度安排。医疗保险的打包制预付费方式兼具控制医疗费用的功能优势和诱发医疗风险的功能缺陷。如果,公立医院治理型市场化机制中的“市场机制”可以发挥其控制医疗费用的功能优势,“治理机制”可以弥补其诱发医疗风险的功能缺陷,那么公立医院治理型市场化机制与医疗保险打包制预付费方式适配。2.3.1市场机制可以发挥预付费方式控费的功能优势医疗保险对公立医院采取预付费方式,实际上是把控费责任从医保机构转移到公立医院[8]。按照责权利均衡的原则,公立医院要承担控制责任,必须具备控费权力,同时享受控费收益,不然公立医院必然陷入既“不能”控费又“不愿”控费的窘局。而治理型市场化机制中“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如人力资源管理权、医疗服务定价权、收支结余分配权)正好可以赋予公立医院控费的权力,并让公立医院享受控费的收益。另外,在医疗保险的打包制预付费方式下,公立医院形成以成本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控制医疗费用完全符合公立医院的切身利益,所以公立医院必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主动控制医疗费用,即我要控费。这种基于趋利动机而产生的主动控费有一个前提条件:医疗机构具备收支结余的分配权,因而只有在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中才会出现。相反,在医疗保险的项目制后付费方式下,公立医院形成以收入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控制医疗费用不符合公立医院的切身利益,公立医院往往出于外在压力而被动控制医疗费用,即要我控费。这种基于外在压力而产生的被动控费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二是收支结余的分配管制,因而只有在行政化的体制机制中才会出现。2.3.2治理机制可以弥补预付费方式诱险的制度缺陷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可以倒逼公立医院为降低医疗成本而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但也可能推动公立医院为降低医疗成本而减少必要性的医疗服务,从而引发医疗质量风险。而治理型市场化机制中“治理型”的制度安排,包括供给竞争机制、需方选择机制、多元监管机制,可以有效防范医疗质量风险的发生。治理机制之所以能够防范医疗质量风险,是因为治理机制本质上是一种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奖励机制和低医疗服务质量的惩罚机制。如果公立医院在预付费方式下任意减少必要的医疗服务,从竞争机制角度看,必然被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淘汰出局;从选择机制角度看,必然被选优弃劣的选择机制用脚投票。从监管机制角度看,被医保机构黄牌警告甚至取消定点资格;如果公立医院在预付费方式下任意减少必要的医疗服务,必然被卫生部门通报批评甚至取消执业资格。一般而言,治理机制给公立医院的惩罚必须大于减少医疗服务给公立医院的收益,所以公立医院为降低医疗成本而任意减少必要的医疗服务实际上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总之,在预付费方式和治理机制的双重压力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公立医院必然采取两手策略,一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服务以降低医疗服务成本,这样才能在医疗保险的预付费方式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二是增加必要性的医疗服务以提升医疗质量,这样才能在多元主体的治理机制下实现自身损失最小化。公立医院采取两手策略的过程实际上也提升医疗服务性价比即促进医疗服务质优价廉的过程。综上分析,公立医院的治理性市场化机制适配医疗保险的打包制预付费方式。

2.4打包制预付费方式与治理型市场化机制的适配性

公立医院的治理型市场化机制,实际上是市场机制和治理机制的制度组合。公立医院的治理型市场化机制是在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和广大群众看病难的特定条件下推出的。2.4.1公立医院的市场机制公立医院的市场机制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政府给公立医院放权,包括给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定价权、医疗收支的分配权、医务人员的管理权;二是公立医院可以收费,以医疗服务收费弥补医疗服务成本,以医疗服务收费赚取医疗服务利润,以医疗服务收费维持公立医院运转,以医疗服务收费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收费和放权互为因果关系。第一层因果关系:因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减少,所以必须给公立医院收费的权利,不然公立医院必然陷入难以维续的困境,即:放权收费。第二层因果关系:因为公立医院要承担自己养活自己的责任,所以政府必须给公立医院下放管理的权力,不然公立医院必然陷入责权利失衡的困境,即:收费放权。那么,为什么政府在给公立医院放权并允许其收费的时候,还给公立医院构建治理机制呢?主要原因是,政府给公立医院放权,极易导致公立医院陷入“”的困境,即公立医院为了牟取组织利益或个人利益而为患者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量多),所以政府必须对公立医院构建治理机制,以遏制其行为,并激励其“权为民所用”的行为。另外,政府让公立医院收费,极易导致公立医院陷入“为利失义”的困境,即公立医院为了牟取组织利益或个人利益而提供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高),所以政府必须对公立医院构建治理机制,以让其走出为利失义的困境,并激励其产生“利为民所谋”的行为。可见,市场机制与治理机制是一对互补的制度组合,市场机制以“放”为核心,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放权可以“搞活”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效率),但也可能“搞乱”医疗服务(推高医疗费用)。治理机制以“治”为核心,治理机制一是为了保障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放权“一放就活”,二是为了防范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放权“一放就乱”。总之,市场机制以公立医院“活”为目标,治理机制以公立医院“序”为目标,市场机制和治理机制的组合以公立医院“活序平衡”为目标。2.4.2公立医院的治理机制所谓公立医院的治理机制,主要包括指医疗服务提供方的竞争机制、医疗服务需求方的选择机制、医疗服务管理方的监督机制。竞争机制治理公立医院谋私和失义的杀手锏是优胜劣汰的机制,选择机制治理公立医院谋私和失义的杀手锏是用脚投票的机制和用手投票机制,卫生部门的监督机制治理公立医院谋私和失义的杀手锏是执业资格,医保部门的监督机制治理公立医院谋私和失义的杀手锏是定点资格。这些治理机制实际上一种良的激励机制和劣的约束机制。以竞争机制为例,如果公立医院“”而向患者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量多),或“为利失义”而向患者提供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高),那么必然在医疗服务的竞争中出局;如果公立医院“权为民所用”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质优),或“利为民所谋”而向患者提供合理的医疗服务(价廉),那么必然在医疗服务的竞争中胜出。以选择机制为例,如果公立医院“”而向患者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量多),或“为利失义”而向患者提供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高),那么必然被医疗服务消费者投反对票;如果公立医院“权为民所用”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质优),或“利为民所谋”而向患者提供合理的医疗服务(价廉),那么必然被医疗服务消费者投赞成票。以监督机制为例,如果公立医院“”而向患者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量多),或“为利失义”而向患者提供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高),那么必然被卫生行政部门取消执业资格,或被医疗保险部门取消定点资格;如果公立医院“权为民所用”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质优),或“利为民所谋”而向患者提供合理的医疗服务(价廉),那么必然被卫生行政部门赋予执业资格,或被医疗保险部门给予定点资格。可见,治理机制不仅可以激励公立医院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而且可以约束公立医院提供“量多价高”的医疗服务。然而,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治理机制难以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公立医院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医疗服务供方存在天然主导性和自然垄断性,所以医疗服务的竞争机制常常陷入失灵困境,从而难以有效激励公立医院的为义动机和谋公行为,也难以约束公立医院的趋利动机和谋私行为。二是由于医疗服务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医疗服务需求的低价格弹性(lowpriceelasticityofdemand)[9],医疗服务的选择机制常常陷入失灵困境,从而难以有效激励公立医院的为义动机和谋公行为,也难以约束公立医院的趋利动机和谋私行为。三是由于政府与公立医院的政事不分和管办不分,医疗服务的监管机制常常陷入失灵困境,从而难以有效激励公立医院的为义动机和牟私行为,也难以约束公立医院的趋利动机和牟私行为。2.4.3医疗保险的预付费方式在市场机制极易导致公立医院“乱为”,而治理机制却难以遏制的情况下,必须为公立医院引入第三方付费机制,即医疗保险的打包制预付费方式。医疗保险的打包制预付费方式对公立医院有三个作用,一是可以防范其,即为患者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量多);二是可以防范其为利失义,即为患者提供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高)。这是因为,在医疗保险的)打包制预付费方式下,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越多越贵,则医疗收入越少越薄。三是在治理机制和预付费方式的共同作用下,公立医院的理念和行为必然呈现为民用权和为民谋利之势,公立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必然呈现质优价廉之实。这是因为,在医疗保险的预付费方式下,公立医院只有降低医疗成本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公立医院降低医疗成本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减少医疗服务数量。公立医院减少医疗服务数量,不仅可以采取减少不必要医疗服务项目的办法,也可以采取减少必要性医疗服务项目的办法。所以,减少医疗服务数量的办法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降低医疗费用,也可能制造医疗风险。二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从源头上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同时减少医疗服务的时间、次数和开支,从而从终端上控制医疗服务成本。所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最优路径。在仅存医疗保险打包制预付费方式而缺医疗服务治理机制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往往采取减少必要性医疗服务数量的途径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因为减必要的医疗服务不会付出在竞争中淘汰和在选择中抛弃的代价。但是,在既存医疗保险打包制预付费方式又存医疗服务治理机制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只能采取减少不必要医疗服务服务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途径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因为减少必要的医疗服务必然付出在竞争中淘汰和在选择中抛弃的代价。综上分析,公立医院的治理型市场化机制适配医疗保险的打包制预付费方式。

3主要结论

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篇4

一、加强宏观调控和改革医疗卫生管理体制

(一)加快昆明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市政府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计委、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昆明市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在市政府领导下,研究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总体要求,实施行业管理。打破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调整现有的条块分割、布局不合理的卫生服务体系。根据《昆明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昆明地区医疗机构设置进行规范的审批管理。重新核定医疗机构床位编制和科室设置,适度控制公立医疗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内设医疗机构的规模。新建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再设内部医疗机构。严格控制新增公立医疗机构的审批,避免卫生资源浪费。

引导基层医疗机构、企业医疗机构转向社区卫生服务、护理、康复及其它特需服务。对医疗服务量长期不足、难以正常运转的医疗机构,引导其拓展老年护理等服务领域,或通过兼并、合并、撤消等方式进行调整。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医院和企业之间的联合、合作。进行医院股份制办院试点,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和对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制改造。稳步推进企业医疗机构社会化改革,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先进行试点,采取分步移交地方、自主经营、与大型医院合并、联合等方式,逐步从企业分离现有的内设医疗机构。

(二)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从"办卫生"逐步转变为依法管理卫生行业。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依法行政,组建统一的卫生监督机构,统一行使卫生监督职能,实行执法工作统一管理,建立统一、高效的卫生执法监督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的行业准入制度,执业医师、护士、药剂等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定期公布医疗质量、药品、食品、公共场所等卫生监督监测结果,提供公共卫生信息服务。规范医疗秩序,坚决打击各种非法行医,依法查处医疗违法行为。

(三)建立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将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执行不同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同级政府给予的财政补助。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在规范其诊疗行为的基础上,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

(四)改革预防保健体系。遵循"区域覆盖"和"就近服务"的原则,将设置分散、服务对象单一的预防保健机构科学合理地进行精简归并,建立综合性预防保健体系,负责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领域的业务技术指导任务,并提供技术咨询和调查处理传染病流行、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二、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一)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逐步完善的原则,根据《昆明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每1-2万人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体系。

(二)各级政府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列入工作目标,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社区两个文明建设规划,作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昆明市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审批、业务组织指导、监督和管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规范和配置标准,严格审批设置。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妥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设施、人员配置及工作经费。鼓励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竞争进入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医疗卫生单位要对到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

(三)社区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经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优先确定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政和卫生部门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工作经费,适当安排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更新等方面的启动经费和人才培养、健康教育经费。建设部门在新建或改建城市居民居住区时,要把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建设规划。

三、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

(一)坚持和完善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年度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实行院长离任审计制。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规范化服务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落实医疗技术规范和服务标准,保证医疗质量。进一步扩大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营自。医疗机构可以在做好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特需服务和医疗延伸服务。

(二)健全医疗机构财务制度,加强内部经济管理。严格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会计核算模式,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规范流动资金管理、投资项目和医疗设备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凡是社会能有效提供的后勤服务工作,都应从医院自身解决逐步转向由社会办理,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经营。

(三)实行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医疗收支、药品收支进行分开核算,医院药品收支节余全部上缴卫生行政部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经考核后,统筹安排,合理返还。卫生行政部门集中的药品收支结余资金,主要用于弥补医院医疗成本和发展建设,并根据需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等其它卫生事业。用于医院发展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事业的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在逐步规范财政补助方式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将医院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四)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定编定岗,对一些职能重叠、工作量不足的岗位和内设机构要进行精简合并。公开岗位标准,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根据业务需求和工作量,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五)改革用人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破除干部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卫生管理人员实行职务岗位聘任制和职员聘任制。深化职称改革,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评聘分开、淡化评审、强化聘任的原则,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工勤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加强聘后管理,建立和完善岗位考核制度、解聘辞聘制度。增加用人制度的灵活性,保证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建立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的内部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昆明市人才市场卫生人才分市场。与昆明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合设立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提供就业信息、人事、人才评价及托管等中介服务。

(六)按照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员工收入要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等挂钩。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在执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工资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按实际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确定的可分配总量,在主管部门核定的工资额度内,可以自主制定适合本单位工作特点的内部工资分配办法。

四、理顺药品流通体制和加强监督管理

(一)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能设置原则和理顺药品监管体制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医药管理工作实际,成立昆明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市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行使药品行政管理、药品质量监督和药品生产流通监管的行政执法职能,负责对药品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实施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

(二)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严格执行《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整顿药品流通秩序。建立药品服务的竞争机制。推动药品零售业连锁化经营,促进连锁药店、普通超市非处方药柜台及独立门点等多种零售形式的发展。根据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药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药品市场竞争。

(三)加强药品执法监督管理。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依法实行监督,对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分类监管。积极推进《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实施。加大医疗器械监管力度。规范中药材专业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无证生产、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

(四)进一步规范药品采购渠道和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有效遏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降低流通成本和销售价格,确保药品质量。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医疗机构临床使用量比较大的药品,原则上实行集中招标采购。逐步对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实行统一的药品购销管理。门诊部及个体诊所除由卫生、药品监督部门审定的常用和急救用药外,不得从事药品购销活动。

五、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医疗卫生投入

(一)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取消政府定价。按照国家医疗服务价格的方针政策、作价原则,在省级制定主要医疗服务指导价格的基础上,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调整其他医疗服务的指导价格。继续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降低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适度放宽特需医疗服务价格,改变医疗机构收入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档次,引导患者合理分流。

(二)遵循"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逐步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按照公共财政与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规范对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范围和方式。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履行卫生管理和监督职责所需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发展建设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血站等公共卫生事业机构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和单位上缴的预算外资金统筹安排;其人员、公务和业务经费的补助,按照标准定额及公共卫生事业机构承担工作任务情况核定。

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篇5

一、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全面部署全年医政工作

年初,明确提出了**年的医政工作为紧紧围绕省卫生厅的中心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血站管理年活动,提高医疗和血液工作质量”为主题,推动医政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工作思路。

4月上旬召开了全省医政和血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年医政工作重点。一是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二是加强血液质量和安全监管,大力推动无偿献血工作;三是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四是加强执业准入和规范执业工作,把好机构和人员准入关,强化依法执业意识,规范医疗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行为;五是积极开展城市卫生支援基层卫生工作;六是加强行风建设,严厉打击医疗系统商业贿赂行为;七是围绕中心工作,完成其它各项工作任务。省政协副主席、卫生厅厅长谢明道,副厅长赵万华,驻厅纪检组长、监察专员马健同志等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万华副厅长特别指出,医院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坚持公益性的办院方向,坚持医院发展的模式转变,坚持严格医院管理,不断增强医疗安全意识,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

4月下旬全国医院管理年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后,我省立即召开了全省医院管理年电视电话会议,对医院管理年活动再次动员并提要求。即是以鼎力推进“四合理”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和合理收费与治理卫生系统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相结合,将公立医疗机构办院宗旨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惠民措施相结合,将依法执业与打击非法行医相结合,将医德医风教育与“八荣八耻”教育相结合,坚决遏制和查处乱检查、乱诊疗、乱用药和乱收费的行为。赵万华副厅长在会上提出了“管理科学,技术精良,服务热忱,医患和谐”的医院管理目标。

二、强化医院管理,规范医疗执业行为,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

在**年医院管理年活动重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年的重点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抓住主题,明确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任务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做到六个结合。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解决医疗服务中的突出问题,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感受到管理年活动的成果;与打击非法行医活动相结合,增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意识和行为;与治理医药购销活动中商业贿赂行动相结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做到文明行医、廉洁行医;与反面典型案例教育相结合,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和相关制度;与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相结合,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惠民措施,努力降低医疗服务费用;与城市卫生支援基层卫生相结合,实施“万名医师工程”,组建“卫生下乡爱心服务团”等,让基层老百姓就近享受高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

二是严格依法管理,逐步规范执业行为。加强了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医用设备、麻醉和严格准入管理,着重抓了《医师外出会诊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执行和落实,重点清理整顿出租承包科室行为和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行为。

三是建立相关制度,做到“四合理”。要求各级各类医院通过建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考核制度,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建立合理用药公示制度、逐步推行部分医学影像、医学检验项目互认制度等措施,纠正医院较为普遍的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的问题。还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禁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自立项目收费。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和费用清单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四是落实核心制度,规范医院管理。进一步落实以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人讨论制度、死亡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会诊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核心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五是客观评价活动效果。要求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通过改善医疗服务态度、简化医疗服务流程,拓展便民项目,降低医疗服务费用等措施的实施,建立起以门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药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医疗事故争议发生率、重大医疗事故报告率、群众对医疗服务满意度为指标的量化评价体系。

(二)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医院管理年活动向纵深发展

一是加强医疗机构日常监管。上半年对厅直属单位和卫生部驻川单位的依法执业、临床用血、传染病防治、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实验室生物安全、医疗废物管理等进行了专项督查,并召开了医疗机构座谈会,将监督结果进行通报,要求医疗机构要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并按照医院管理年要求,进一步强化基础医疗质量和环节质量管理,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部门的监督管理,规范管理和执业,确保医疗安全。

二是加强行政审批事项的规范管理。医政处全年共办理审批事项37938件,并向全省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要求对注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机构执业校验工作,对达不到相关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不具备执业条件的诊疗科目,予以注销。力求通过法制手段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规范其执业行为。

三是开展技术准入。出台了器官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相关配套文件。制定了**省器官移植规划,下发了器官移植临床应用技术能力评价程序。同时将器官移植核准纳入到行政审批事项,以规范管理,增加工作透明度。

四是进一步加强临床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工作及关于加强临床检验工作等有关规定,建立了临床实验室质量安全情况通报制度,逐步开展对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和安全情况通报、公示制度;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参加国家或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实验室、输血科室间质评活动,并进行检查。向省政府呈报了《关于全省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情况报告》,报告了全省医疗废物管理现状,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建议。从6月开始,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完成三期医院感染监测培训班,培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工作人员300余人,为全面实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铺垫了较好的基础。会同省环保局分组对宜宾、自贡等9个市(州)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五是狠抓护理规范建设。制定下发了贯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年)》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的通知,组织编著了《医院护理管理规范》,全面完成了护士注册信息的数据库建设。隆重召开全省护理工作会议,举办了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汇演,对全国、全省“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进行了表彰。开展了全省319所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350所乡镇卫生院参加的问卷调查,形成《**省护理工作调查报告》。

六是采取切实措施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下发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规定,要求各地在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不影响疾病诊疗的基础上,开展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并要求对认可的外院检查、检验结果应在病历中详细记载,对于住院病人外院资料需保留的应留存。

七是探究管理新办法。针对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全、执行不力等问题,分片区召开了医疗质量管理专题调研和座谈会,召集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共商医疗质量管理经验,探讨解决办法,促进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八是开展构建和谐执业环境调研和指导。配合中国农工中央对我省构建和谐执业环境进行调研和指导,农工中央对我省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谐医患关系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予以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加大政府投入、完善保障制度、强化正面宣传、建立执业保险、创新纠纷仲裁等建设性意见。

九是关注部分新政策效果。国家调整药品价格政策以后,我省随即开展了抽样调查工作。参与调查的医院按照新的药品价格政策对**年的经济收入指标进行了测算,测算发现药品价格政策调整将导致药品收入明显下降,对医院收支平衡和医院经营管理将会造成明显影响,尤其对基层医院冲击较大,并提出了建议,为相关部门下一步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素材。同时,对部分医院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形成了调查报告。

十是继续加强宣传,增强学习借鉴氛围。先后编印了32期医院管理年简报,介绍了华西医院创新服务流程、规范科室管理,省人民医院设立质控部、强化质量控制,自贡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措施,德阳市积极推进“四合理”,**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展诚信建设,南充市中心医院推行“改、建、查、降、优”五字方针,甘孜州人民医院狠抓合理用药等好的做法和经验,使全省医院管理年活动有创新,有经验,有借鉴。卫生部办公厅专门组织了中央媒体到**大学华西医院进行集中调研采访,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办公室先后两次到我省开展调研,并指导工作。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简报》先后十次介绍了我省的一些工作做法和经验。

(三)真抓实干,认真开展医院复查及管理评价工作

从**年11月起至**年上半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医院复查及管理评价工作。省卫生厅组织了90多位管理、临床、检验、放射、护理、药剂、财务、行风等方面的专家和卫生执法监督人员对42所医疗机构进行了复查及管理评价,评定**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等34家等级医院复查合格;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等6家无等级医院管理评价合格;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复查结论为不合格,摘牌整改一年,医院等级由三级乙等降为三级;**省第五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复查结论为黄牌警告,限期整改一年。随后省卫生厅向全省发文通报了复查及管理评价结果,引起了强烈震动。

全省21个市(州)均开展了二级医疗机构的医院复查及管理评价工作,各市(州)共复查医院二级医院271所,其中二级甲等医院111所,限期整改或不合格医院9所;二级乙等医院160所,限期整改医院22所。

(四)医院管理年活动已初现成效

一是观念和行为得到转变,二是规章制度得到完善和落实,三是就诊环境和流程明显改善,服务态度明显好转,四是管理者主动管理医院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刘晓峰副省长批示,“我省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了较大成绩,值得表扬。”卫生部督查组**年10月对我省医院管理年活动督查后,医政司赵明钢处长在通报中指出,**省在去年医院管理年基础上,今年按照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在组织机构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工作抓得非常得力,卫生部对**省医院管理年活动,是高度肯定的,非常满意的。

三、加强城市卫生支援基层卫生工作,积极开展城市医疗救助

完成**年度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人员考核和**年度人员派驻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42家三级医院向36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派出的181名医务人员,在基层单位诊治患者约110万人次,开展新技术180多项,举办学术讲座1000余次,帮助建立技术规范等制度600多条。

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号召,采取济民措施,缓解贫困人群看病贵问题。据统计,全省仅42家三级医院采取惠民措施,减免贫困人群各种诊疗费用累计达11133.5万元。一年来,全省组织巡回医疗队1000多队次,培训农村医务人员2万多人次,诊治农民群众近50万人次。

会同省民政厅等积极组织我省城市医疗救助的试点工作,60个试点县(市、区)都出台了城市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各级共安排救助资金4289.1万元,救助城市贫困患者62074人次,占低保人数的9.73%,支出城市医疗救助金1300.5万元,平均每人救助209.5元,进一步缓解了城市贫困人口医疗困难问题。

四、血液监管和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年无经采供输血途径传播艾滋病等传染病事故发生。全省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量比例平均达到99.9%,比**年提高了1.73个百分点,自愿无偿献血平均达到98.49%,比**年提高27.48个百分点。**、眉山、德阳、攀枝花、凉山、泸州、雅安、南充、自贡、广元、达州、遂宁等12个市、州的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量比例保持在100%。**年血液管理工作有两大特点,一是全省各地取消了无偿献血指令性计划,二是自愿无偿献血由全国的后10位进入前10位。

(一)强化政府行为,大力推动无偿献血工作

省政府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刘晓峰副省长专门听取赵万华副厅长关于全省血液工作汇报,并致信全省市、州长,要求把无偿献血工作组织好、实施好。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我厅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通知》和《**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年)》,为深入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确保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采供血机构管理,开展血站管理年活动

为规范采供学机构执业行为,提高血液质量,保障血液安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保障血液安全,加强血站管理”为主题,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效益”为评价手段的血站管理年活动,得到卫生部的肯定。下发了输血科(血库)管理办法、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储血库管理办法、储血库基本标准及血站管理评价标准等规定,抽调40余名专家组建省血站管理年评价专家组,分8个组对全省39个采供血机构和4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输血科进行了评价和检查。

(三)加强采供用血机构执业监管,确保血液安全

召开了全省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印发了《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建立了采供血机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验收备案制度。在上半年全省采供血机构血液安全专项检查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对**大学华西医院等18所厅直属和注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安全工作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召开了专题会议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

组织专家对攀枝花、广安、广元、眉山、绵阳等11个市(州)中心血站和罗江、资中、三台、什邡市(县)等17个单采血浆站再次执业登记检查验收。

会同省物价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我省医疗临床用血价格的标准,对临床用血价格进行了调整。此次调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价格明显下降,据测算,全省医疗机构每年累计将为患者降低医疗用血费用1000余万元。

(四)强化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为提高我省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规范采血、科学用血、安全输血和血液管理的技术水平,利用国家专项经费,分别举办无偿献血招募、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血液质量、临床用血规范、艾滋病病毒检测、血液成份制备、采供血机构统计、输血管理与输血技术等12期培训班,培训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培训业务骨干2000余人。

(五)积极稳妥做好单采血浆站转制工作

根据卫生部等9部委局制定的《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按照厅党组要求,积极筹建以省卫生厅牵头,赵万华副厅长任组长,省财政厅、省人事厅分管厅领导任副组长的省单采血浆站转制工作领导小组。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下发了《**省单采血浆站转制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五、医师资格考试工作规范有序

召开了全省医师资格考试工作会,总结了我省近年来医师资格考试取得的成绩,对**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完成《医师资格考试及执业注册文件汇编》。对全省21个考点53656名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考生进行资格复审,审出不符合报名条件人员1212名。组织实施了51341名考生的实践技能考试,68.8%的人员合格。9月完成3.5万多人的理论考试。

因我省近两年来平均每年完成4万多名考生的考试工作,无差错,无事故,在**年度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工作会议上,被卫生部指定在会上交流经验。同时,国家医考办8月下旬在我省召开了医师资格考试国际研讨会,卫生部蒋作君副部长、刘晓峰副省长和美国专家等出席了会议。

六、围绕中心工作,完成各项任务

(一)积极开展禁毒和艾滋病诊治工作

按照《**省卫生系统禁毒工作规划(**-**年)》和省禁毒委成员单位定点包片责任制要求,加强了自愿戒毒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完成对资阳市禁毒工作的督查、凉山州昭觉县国家艾滋病示范区和攀枝花市东区省级艾滋病防治工作联系点的督查评估工作。组建了**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医疗队蹲点指导资中、南江、大竹等县艾滋病重点防治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方案要求,完成47名护理人员艾滋病护理知识培训。

(二)防盲工作扎实深入

一是组织实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全省完成白内瘴手术43468例,其中免费为16000多名贫困白内瘴患者实施复明手术(省防盲医疗队为4548例),减免经费达4000多万元。全面完成县级医生管理、眼科医生、护士450余人,乡村医生2000余人的培训工作。加强了西充县等“视觉第一中国行动”援建县眼科建设工作的督导。二是积极开展防盲宣传工作。下发了《关于开展**年全国“全国爱眼日”活动的通知》,会同省残联组织了全省“6.6”全国爱眼日防盲宣传活动。三是认真组织“二五工程”项目工作,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二五工程”项目方案,被卫生部指定在全国会上作重点交流发言。受卫生部安排,我省“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工作在全国项目中期评估研讨会上做重点经验交流发言,受到卫生部和各兄弟省的高度评价。

(三)积极参与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

组派**省人民医院专家承担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医疗技术专家组工作,指导全省抽样调查并完成培训任务。受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委托,我省从**市第四人民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自贡市、南充市、广元市、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选派7名精神科医生赴各地帮助工作2个月。

(四)整治医疗广告

制定了规范管理医疗广告的相关规定,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医疗广告监测,先后召集37家医疗机构召开医疗广告专项整治会议,要求各医疗机构对本单位的医疗广告情况进行自查自纠,自我整改。通过整治,医疗广告秩序明显好转。

(五)认真完成各项保障任务

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出色完成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医疗卫生馆参展任务。全年组织医疗单位为10多个省内大型活动和会议提供医疗保障,承办、协办了卫生部在**召开的全国性会议8个,接待省外赴川医院管理年活动考察参观团11个,其中厅(局)长带队3个。

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制衡;监管

作者简介:申曙光,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双骋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广州510275)

魏珍,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军事经济学院军队财务系讲师(广东广州510275)

一、引言

医疗服务市场同时具有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外部性、政府干预及非营利性五个特征。①为克服这些天然缺陷,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引入医疗保险作为第三方购买者,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采取的做法。社会医疗保险作为第三者,不仅内在地具有对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的制衡作用,而且可以对医疗服务行为与就医行为主动地进行监管。与普惠制的福利型医疗保障服务模式相比较,社会保险模式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有实践。

在1998年之前,中国长期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障模式。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医疗保障体制也由国家承担主要责任的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转向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1998年中国建立起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覆盖城镇就业人员;2003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以覆盖广大农村居民;2007年建立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覆盖城镇非从业人员。再加之医疗救助制度,中国用三大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医疗救助制度实现了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可见,我国医疗保障的发展之道在于“全民医疗保障”②。

全民医保大大拓展了国民医疗保障的覆盖面,且医保支付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随着全民医保的发展,医药费用快速增长;并且在医疗卫生费用快速增长的同时,医疗服务的质量却并未因此而得到同步提升。长此以往,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会入不敷出,全民医保体系将遭遇严峻挑战。因此,在全民医保制度框架基本建成的今天,我国医疗保障与医疗卫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好医疗保障之需求方、供应方和支付方三者之间的关系,③使医疗保险作为支付方起到制衡和监管医疗服务行为并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的作用,以促使医疗机构和医生作为供应方为作为需求方的参保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医疗服务。换言之,从医疗保险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医疗保险建设的重点应发生改变,将从以制度推进与扩大覆盖面为建设重点,转向以强化管理、提升服务为重点,以加强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给方的制衡与监管。由于理论上缺乏对医疗保险制衡作用机理与机制的系统研究和探讨,难以对实践形成指导意义,使得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尽管采取了一些监管医疗服务的措施,但效果有限,且缺乏持续性。因此,探讨医疗保险如何通过完善第三方制衡与监管机制、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并同时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医疗费用支付方与医疗服务提供方之间的关系

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模式决定着医疗卫生体系功能的发挥。从世界范围来看,根据政府和市场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范围及其具体实现形式,各国医疗卫生体系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垄断整合型(英国为代表)、市场主导型(美国为代表)、公共合同型(即社会保险型,德国为代表)、公私互补均衡型(新加坡为代表)等,各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缺陷。④由于医疗市场的特殊性,无论实行那种模式,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控制“供方诱导需求”或“过度医疗”。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和尝试。如英国在其全民免费医疗体系中将医疗付费者与医疗提供者分开,然后让政府专门设立的付费者模仿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的运作方式,采用多种新的方式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包括家庭医生和医院)付费。⑤而德国作为典型的社会保险型国家,其措施主要有:一是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分离得比较清晰,两者是合同关系。二是从服务提供方来看,医院所有权清晰,分为公立医院、私立非营利性医院、私立营利性医院。且其医院补偿机制主要采用“双重补偿”的方法,即医院的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各有其补偿来源。⑥三是从费用支付方来看,德国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是公益法人,实行社会化的专业管理,在坚持政府主导之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竞争。医保经办机构为了争取更多的参保人,进而获得更多医疗保险资金,就会为参保人选择优质的医疗服务供方,有动力加强成本的控制,降低卫生费用的支出。德国的医保经办机构已经达到专业化、竞争化和法人化的标准。⑦可见,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卫生体系模式,厘清费用支付方和服务提供方的关系,通过内在机制加强两者之间的制衡,以达到费用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双重目标,是国际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

反观我国,2009年的新医改明确规定我国将采取社会保险的卫生体系模式。而当前,国内无论是公共政策部门,还是理论界,对社会医疗保险的认识多偏好将其作为资金筹集及风险分担机制,强调其医疗费用支付功能。然而,从比较卫生体系的角度来看,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代表性的卫生体系模式,其制度设计不只是包括资金筹集,还有服务提供与管制方面。并且,更为关键的是,社会医疗保险实际上对服务提供与管制有着自己的要求与特色。⑧我国全民医保时代已经到来,并形成了基金管理人、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患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衡的新格局。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卫生体系中的重要一极,其行政与市场方式相互渗透的规制特点,为其在信息不对称的医疗市场发挥独特作用提供了基础。⑨而要发挥医疗保险的这种作用,实现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与监管,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2010年5月,同志在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建机制是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的关键。必须建立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运行机制,推动提高服务效率和运转效能。”⑩2012年5月,同志在医改领导小组第九次全体会议上再次强调,医改的核心就是转换机制、建立机制。也正因为如此,新医改方案从谈判机制、支付机制等方面规定了如何加强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作用。如第十一条: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第十二条: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11

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与监管贯穿于两者互动过程的始终。好的制衡机制通常具有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协调功能。要具备这些功能,有效发挥医疗保险内生的制衡与监管作用,应该构建包括事前的谈判机制、事中的支付机制、以及事后的考核评价机制的系统、全面的机制体系,以平衡各方利益关系,达到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12

三、谈判机制的构建

如前所述,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建立被纳入新医改方案之中。这为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提供方建立制度化的谈判机制,开展医疗服务谈判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重要契机。13可见,谈判机制的构建是必要的,今后的医保改革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在综合考量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利益、改革的空间和手段,以及自身的制约因素的前提下,搭建一个平台,导入参与者相协商、平衡和讨价还价的过程。14同时,谈判机制的构建也是可行的。当前,医疗费用的补偿者(提供者)主要由医保机构来承担,这为买方主导奠定了“资本”及“话语权”优势。此外,经办能力的提高为买方主导提供了人力基础,医保信息优势为买方主导提供了较多的知情权。因此,为了实现医疗服务适度让利的经济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让参保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医疗保险有必要也有可能与医疗服务及药品提供方进行服务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的谈判。实质上,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购买过程是一个市场交易过程。市场性质的平等协商谈判应该成为处理他们之间利益协调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受到管理体制层面因素的制约,谈判机制的建立并非轻而易举。

一是部门权力的钳制。目前医疗保险的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有些地区医疗保险有人社部门和卫生部门两个行政部门管理。建立完善的谈判机制,前提是出资方和提供方都是独立的市场法人主体,政府管理部门与它们实现了管办分开。15而我国的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都未成为独立的法人,仍然是行政主导。他们还不能适应角色和管理理念的双重转换,开展医疗保险谈判的动力不足。推进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法人化是改革的方向,但这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目前我们只能做到政府职能相对分离,不集中在一个政府实体。16由一个部门组织出资方,另一个部门组织服务提供方进行谈判,以抵消政府部门权力干预导致的利益偏向。因此,在卫生体制改革中,要实现医疗保险管理职能与医疗服务管理职能分别由人社部和卫生部两个部门分管,形成部门间权力制衡机制。

二是部门利益的协调。谈判机制的建立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发改委、物价部门、卫生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医疗保险谈判定价是一种类似于市场议价的定价方式,与我国现行的医疗服务(包括药品)实行政府定价相矛盾。当前,我国主管医疗服务(包括药品)价格的制定的行政部门是发改委与物价部门,如果全面开展医疗保险谈判,势必会弱化物价部门医疗服务价格制定权力。另外,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实行由卫生部门主导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组织和管理药品招标采购是卫生部门的一项权力。而如果通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议价来进行药名采购,势必会弱化卫生部门的权力。因此,要加快医疗保险谈判机制构建的进程,必须适当改变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以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利益关系。

在谈判机制构建过程中,一方面首先要明确谈判主体的角色定位。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应以平等的购买方和提供方的身份进行谈判。而由于医疗保险的谈判机制主要涉及的是价格问题,鉴于目前的价格管制机制,有必要让各地政府的物价管理部门参与谈判。物价部门可以做为中立的中介者参与到谈判的整个过程中来。不仅可以扮演协调者,而且还可以积极主动地推动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17另一方面是要明确谈判的主要内容。谈判一是围绕医疗服务支付方式、价格以及服务质量来进行。既包括单项支付价格,也包括医疗服务整体的支付方式与价格,更重要的还包括医疗服务范围和质量,以及对医疗服务的评价标准;二是具体的分担机制,医保机构的拒付标准以及拒付依据的监测方法,均是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的内容,而且都应该载入协议。

四、支付机制的改革

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走向全民覆盖之后,医疗保险将成为参保者医药费用的主要支付者。正因为医保付费是医院的主要补偿资金来源,医保付费机制事实上就成为了医疗服务和药物的定价机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被赋予合理使用医保资金,甚至监管医疗机构行为的重任。2011年6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方向,并强调改革的原则:在不增加参保人员负担的情况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182012年的医改政策,将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国务院的《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提出把改革补偿机制作为此次公立医院改革的切入点,同时明确把“发挥医疗保险补偿和控费作用”作为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首要措施。19

所谓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是指作为付款方的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代替被保险人支付因接受医疗服务所花去的医疗费用,并对医疗机构因提供医疗服务所消耗的经济资源进行一定补偿的支付方式。20当前国际通行的医保支付方式主要有:项目付费、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以及按服务单元付费等。由于各支付方式利弊不同,国内外均表现出单一支付方式向多元化混合支付发展的趋势。而究竟选择哪些方式、并如何加以组合,才能有效地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引导医生的诊疗行为,促进其合理诊疗,使之一方面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服务或遏制过度医疗,另一方面确保医疗服务的基本品质,这正是医保机构的专业服务内容。具体到哪种类型的医药服务应该选择哪些付费模式的组合,则需要医疗机构与医保机构的反复博弈并谈判才能最终确定。

支付方式改革的核心是在协商谈判、科学测定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达到促进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并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其顺利推进可以引导转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不正当趋利行为。实际上每一种付费方式都有其利弊,必须因地制宜,综合采用。如实践已证明,如果医保机构采用“按项目付费”方式主导,必然会导致供方诱导过度消费的概率大增。但项目付费也有其优势,对于一些费用较高的特殊医疗服务,医保机构可以依照其开支项目逐项进行审查。而如果采取单一的总额预付制,虽然管理成本低、控费效果明显,但由于总额预付在实现控费的基础上,并没有进一步形成其对医疗机构长效的激励机制,医疗机构迫于控费压力,在其医保基金剩余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推诿医保患者的现象。当前,国际上公立医院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主要将预期付费支付方式尤其是总额预算制结合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作为改革取向。21我国各地也在探索改变单一的按项目付费的模式,拟尝试采用总额预付制、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存的全新付费模式来支付医药费用。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是采取“预付制”(prospectivepaymentsystem);二是采取集团购买、打包付费的机制,打包的标准可以如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这两种付费方式各有不同的优劣,其正常运行也需要不同的支撑条件,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均是针对某一类人群,为医疗机构提供一笔协商好的费用,医疗机构超支自理,结余归己。总的来说,当前支付机制改革的方向是通过不同支付方式的科学组合,建立激励与制约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向参保者提供高成本效益比的医疗服务。

五、评价机制的建立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参保人员很难对医疗服务提供方提供的医疗服务进行评价,医疗服务提供方也不会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而医疗保险机构则可以凭借其信息、规模、专业优势建立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考核评价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制度的监督功能,引导医疗服务供给方提供合理诊疗,从而达到控制医疗保险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目的。22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建立考核评价指标及标准。具体可包括控制医疗费用的评价指标、医疗质量的评价指标以及参保人员满意度评价指标等。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考核评价指标及标准。具体可包括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控制医疗费用的评价指标及参保人满意度评价指标等。二是建立定点机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制度。定点机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赋予医院自我管理的空间,促进医院间的良性竞争,以达到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目标。它依据考核指标标准,对定点机构遵守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执行谈判协议的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估,再将定点机构划分为不同等级进行分类管理。相关研究证明,医疗保险信用等级制度的实施对于不同信用等级医院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声望均具有显著影响,并能达到费用控制的目的。23三是建立定点机构的奖惩机制。对于合格的定点机构,可采取提高其信用等级,延长合同期限、经济奖励等措施进行鼓励;而对不合格的定点机构,可降低其信用等级,甚至取消其定点资格。

其次,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监管不能仅仅停留在医疗机构,还应该延伸到医疗服务人员。医保不能决定医生的行医资格和行为,但医保可以从“是否及如何付费”的角度对医生的服务行为和质量进行监管,由此,医疗保险应该能做到引导医生的医疗行为,促进其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以及合理治疗。2012年4月,国务院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已正式提出要“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24。目前已有8个省、57个统筹地区探索建立“医保医生”管理制度,许多地方采取实名制、实时监控医生医疗行为,这样就不会因为个别医生行为而处罚整个科室乃至医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保险机构和医院的关系紧张态势。25这说明医保管理部门不仅有将监管延伸到医保医师的理念,更要有监管医疗行为的能力和经验。26而要真正达到对医保医生行为的有效监管,实现费用和质量的双重控制,必须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使卫生部门、社保部门以及物价部门协同工作;对医生行为评估体系建立起具体考核标准,落实医生信用管理的有效性;建立信息化监测手段,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监管,全方位监测医生的医疗行为等。

再次,加快完善医保信息系统建设,以实现医疗保险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与监管的技术支撑。必须有一个能够支持全天候对就医和记帐数据进行大规模和全面处理并能够进行医疗费用控制和财务管理等的信息系统为依托,才能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保费结算、支付监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六、结语

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当中,如何处理好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的关系,是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在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险型卫生体系模式下,医疗保险内生地具有制衡与监管医疗服务的职能,而全民医保的推进,更对这一职能的实现提出了战略要求。它要求医保的制衡与监管能达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确保参保人就医满意度的目标。在其中,更要处理好费用控制与医疗服务质量控制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失。而要有效发挥医疗保险的这种职能,必须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以确保制衡与监管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如构建合理的谈判机制、支付机制、评价机制、医保医生的管理机制以及精细化的信息系统管理等,使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与监管贯穿于医疗行为的全过程。此外,这些机制的建立并不是孤立的,需要宏观体制的调整与之配合;其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提供方之间的不断互动与博弈中日益完善。

注释:

①pauly,markV:“economicsofmoralHazard:Comment”,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58,1968,pp.531-536.

②申曙光:《中国医疗保障体制的选择、探索与完善》,《学海》2012年第5期。

③何佳馨:《法、美健康保险法之模式及中国的借鉴》,《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2期。

④⑥张录法:《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四种模式》,《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1期。

⑤顾昕:《走向公共契约模式――中国新医改中的医保付费改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7期。

⑦顾昕:《走向有管理的竞争――医保经办服务全球性改革对中国的启示》,《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1期。

⑧彭宅文:《卫生体系模式之社会医疗保险》,《中国社会保障制度》2013年第4期。

⑨傅鸿翔、陈文:《行政管制抑或市场规则――探索合理化医疗服务的监管之路》,《中国医疗保险》2013年第7期。

⑩见,2013-08-05。

19资料来源:《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2013-08-06。

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篇7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紧密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以“弘扬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为主线,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为主要内容,以整顿治理拿回扣、收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为重点,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促进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建设,进一步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卫生行业作风得到明显好转,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重点内容

(一)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使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职业技能教育,注重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增强广大医务工作者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立足卫生行业实际,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医德医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二)严格规范医院和医生的诊疗行为

严格执行临床诊疗和护理技术规范、常规,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处方管理办法》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制订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内部管理措施和具体方案,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促使医务人员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防止滥检查、大处方、药物滥用等行为。规范科室管理,杜绝因外出租、承包科室造成对患者合法利益的损害。

(三)严格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认真贯彻执行《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办法及评分标准(试行)》的规定,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严格执行医疗质量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保证和巩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四)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

改善医院环境,优化服务流程,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和便捷的服务措施。改善服务态度,充分尊重、维护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等合法权利,杜绝出现生、冷、硬、顶、推等不良现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倾听患者意见,主动改进工作。及时受理与妥善处理患者的投诉,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五)严格执行价格规定,合理、准确收费

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禁止在规定之外设立新的收费项目、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价格管理和约束机制,改革内部财务管理,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各科室收费和核算,严禁科室私设小金库,取消科室经济收入与医务人员个人收入直接挂钩的做法;提高医疗服务收费透明度,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等制度,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并主动接受社会和患者对医疗费的监督,减少医疗收费投诉。

(六)强化监督检查,严肃行业纪律

制定完善行风监督与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并严格对违反行业纪律的行为进行处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在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采购和医疗活动中收受或索要回扣,向患者及其家属索要“红包”和其它财物,索要“红包”、开单提成和乱收费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患者主动赠送的及时按规定退回或上交。对违反行业纪律的重大典型案例,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实施步骤

(一)组织实施。卫生局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见附件),确保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各单位根据本方案,结合2005年行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和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和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各单位要严格按实施方案,以及医德医风示范医院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科室和个人,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二)总结上报。各单位要在10月25日前,将开展创建活动的总结报卫生局,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实施情况、创建成果、督促检查的情况、典型经验及存在问题等。将工作总结报卫生局。

卫生局将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安排,对部分医院进行抽查,对不按规定开展创建活动,纠风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单位与个,将按自治区纪委、自治区监察厅《关于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责任制暂行办法》(桂纪发正[2005]16号文)追究领导责任。

(三)表彰。卫生局将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工作总结情况和检查情况,对符合“医德医风示范医院”要求的,将在2006年的全县卫生工作会上进行表彰。

四、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医院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领导,紧紧围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结合2005年行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的要求,立足本单位实际,对创建“医德医风示范医院”活动作出安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将二者同考核、同检查、同验收,做到医德医风的改善与医院管理加强的两促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医德医风。

(二)强化教育,重视引导。立足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建立健全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道德教育、职业教育和法制教育,开展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教育,弘扬白求恩精神,培育良好的医德医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

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卫生工作目标,以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轻群众负担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决治理药品回扣、开单提成、收受红包、乱收费、滥检查等行为,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减轻人民群众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纠风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我院卫生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

二、工作任务

㈠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1.切实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大力推进医院廉洁文化建设,大力宣传表彰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促进广大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制不正之风的能力。按照医疗服务的质量、技术难度与风险、服务态度、数量等对科室和医务人员进行综合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医务人员队伍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落实医德考评制度,建立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档案,把医德医风状况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绩效工资、晋职晋级、评先评优、医师定期考核等直接挂钩,促进医德医风明显好转。

分管领导:

责任科室:党办、行风办。

㈡强化医疗管理,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1.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服务流程,促进医务人员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落实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制度,不得使用药品商品名开具处方。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医生不当处方在院内版进行公示和点评。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前提下,推广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间医学检查、检验互认制度,减轻患者负担。

2.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医务人员收入不得与医疗服务收费直接挂钩。严禁向科室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科室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坚决取缔科室承包、出租等违规行为。

3.认真落实处方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不当处方院内公示点评制度、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机制、同级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制度,积极探索实行医疗机构阳光用药,规范高值耗材、贵重药品和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促进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4.加快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按照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大力推行电子病历管理。

5.按照卫生部《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方案》及有关文件,抓好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积累经验,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认真执行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按病种收费管理,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分管领导:

责任科室:医务科、药剂科、财务科、信息科。

6.落实收费责任,促进医疗收费规范。各科室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严禁自立项目、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等乱加价、乱收费违规行为。严格实行收费日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加强对收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禁止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处方和医疗服务收入直接挂钩,坚决禁止科室出租承包、开单提成等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实行单病种限价治疗工作,并适当扩大单病种限价范围,让老百姓感受到真正的实惠。

分管领导:

责任科室:财务科、药剂科、信息科。

㈢健全长效机制,巩固专项治理成果

严格规范医药广告,深入开展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要广泛开展治贿宣传教育、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医药购销领域信用信息记录、公开、使用和奖惩制度。坚持对在容易滋生商业贿赂的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工作达到一定年限(按上级规定年限)的医务人员必须轮岗交流的制度,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对行贿受贿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行贿企业和受贿人员要严肃查处,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建设和落实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巩固和深化专项治理成果,防止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出现反弹。

分管领导:

任单位:院办、党办、行风办、医务科、财务科、药剂科、总务科。

㈣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医药采购行为

1.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医院要继续参加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加强对药品招标后采购、使用环节、让利等情况的监督管理,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加强指导培训和监督检查,规范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严格采购纪律,杜绝违规采购行为。严格执行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规定,防止“统方”。

2.落实改善民生政策措施,有效维护群众利益。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措施,积极促进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医保、新农合结算办法,逐步实现“出院即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加强对各科室的监管,从严控制目录外药物和诊疗项目的费用比例。根据国务院的规定,购置第一类疫苗费用由省级财政承担,接种劳务费由县级财政予以保障,严禁接种科室接种第一类疫苗收取任何费用。

3.加强民评工作。改进并完善民主评议卫生行风活动的方式,努力使之成为广大群众对卫生行风进行监督和评价的平台。积极配合卫生局做好“健康同行”电视栏目,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分管领导:

责任科室:医务科、药剂科、党办、行风办。

㈤畅通投诉渠道,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按照《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加强对医院投诉工作的管理,对医院投诉工作执行不力的科室及个人,按照院部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继续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有效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分管领导:

责任单位: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财务科。

㈥认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根据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精神及省市县卫生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一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大服务信息公开力度。依靠医院自身力量,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减少患者排队等候和重复排队现象,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候诊时间;二是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和处方点评公示制度,加强对医院用药情况及医生处方的实行监管,坚持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制度,深入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快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按照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大力推行电子病历管理;三是认真落实国家物价制度和收费政策,严格实行费用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促进合理收费;四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落实和完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并运用好考评结果;加大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明察暗访力度,建立多方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发现和树立医德医风先进典型;五是加强对院务公开情况的检查,督促各医疗卫生单位提高院务公开的力度;六是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开大处方、乱收费、滥检查、收受红包和回扣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七是继续推进医患纠纷调处机制的完善。加强调研,及时总结经验,继续完善“五位一体”医患纠纷处置机制,深入推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分管领导:

责任单位: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财务科、信息科、药剂科。

三、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6月)

根据纠风工作的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要专题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进行广泛动员和部署,认真传达贯彻纠风有关工作精神,认真落实好各项纠风工作任务分解。利用标语、宣传栏、院内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今年纠风专项治理的目的、意义,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自查自纠,督导检查阶段(7-10月)

各科室要进行全面自查,对照纠风专项治理的有关要求,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切实把行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院部将在各科室全面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通过专项督导,收集和总结在专项治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并进行推广;对在治理工作中不落实工作部署,不落实治理措施,不积极开展工作的科室,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严格追究科室主要领导的责任。各科室要把本科室整改方案和整改结果于10月10日前报院办公室。

3.总结提高阶段(11-12月)

各科室要对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完善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具有卫生行业特色惩防并重的纠正工作体系,形成行风建设良性运行机制。各科室要把本科室纠正工作总结于12月10日前报院办公室。

四、主要措施

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民办非营利医院卫生事业发展空间财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11-02

一、民办非营利医院对卫生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顾名思义,民办非营利医院就是由民间资本投资,依法登记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主要由原公立医院民营改制后变更、新登记设立。部分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在提供特色诊疗服务、引进医疗新技术、开展医疗新项目等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在方便群众、造福人民、缓和医疗供需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医疗服务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当前民办非营利医院主要政策环境

1.执行统一规范的医疗服务项目,实行明码标价和住院病人收费清单等制度,享有比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更为宽松的价格政策。业务盈余在扣除办医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费用后,可向出资人分配。

2.民办医疗机构可自主选择开设与其类别和功能相适应的诊疗科目,鼓励支持民办医疗机构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与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相比有更为自主的医疗设备的配置权。

3.有更灵活的融资渠道,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也可以进行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发行企业债券。

4.享受和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所规定的价格获得的医疗服务收入、自产自用制剂、经过相关税务部门认可直接用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非医疗服务收入,自用的车船、土地以及房产,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接受的社会捐赠均可免税。

5.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可申请医保、新农合等定点单位,其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各类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市场。

三、部分非营利医院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行为不规范,诚信缺失,公信度差。部分民办非营利性机构通过广告、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夸大疗效、欺诈宣传,对介绍患者至其院就医的乡村医生、公立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等一切可能接触患者的人群支付一定比例的送诊业务费,甚至动用医托等方式招揽病员,在治疗过程中大处方、滥检查、巧立明目收费,并竭力鼓吹自己的能力、水平,诋毁其他医疗机构。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侵害了患者利益。

2.业务盈余分配不规范。投资者任意享用经营利润,不能遵守“扣除办医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费用”的分配原则,致硬件软件投入不足,发展无后劲。

3.生存发展方式不当。重宣传、重炒作,轻业务能力的真实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难以从整体上提升医疗水平。

4.不能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取得他人医保卡后,办理虚假住院手续,任意放大医疗费用,存在骗取医保金的现象。

5.利润最大化成为经营目标,背离“非营利性”。一方面享受着税收等非营利性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不能严格遵守非营利性医院享受优惠政策的前提要求。

四、当前对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财务监管现状

1.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低。民营医院财务和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民营医院的财务人员不具备上岗资格,账务处理缺乏规范性。大部分民营医院只有一个统计人员,很多是由办公室人员或会计、出纳兼职,有些是医院里的护士、护师人员转岗过来,业务参差不齐。一些民营医院为了节省开支,不但不引进高学历的专业会计,而且现有的会计还要身兼人事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总体上来说,水平不高,平时工作内容多,压力大,无法系统有效地进行业务学习;再者,会计和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缺乏医院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这也造成一些地方目前统计业务培训难以开展的原因,会计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难以提高直接影响了民营医院统计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医疗改革政策研究的分析与决策。

2.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缺乏管理意识。财务制度缺失,业务流程不合理。很多工作量不大的工作都由一个人兼任,甚至收款付药都由可以兼任,违背了内部牵制的基本原则。结果是会计库存总账与仓管员明细账“牛头不对马嘴”,谁错了都不知道,财务会计保护资产的功能已被。经营者关心是主要是现金,有的经营者自己充当出纳、会计,认为只要将钱管好,其他都不重要,现金由一人支配,财务监督不起作用,财务记账成为表面文章。

3.外部财务监管缺失。因为是民营资本,财政部门不过问,审计部门不过问;卫生主管部门只对其业务进行监管,关心卫生统计性指标,对其财务管理不过问;因为是非营利性机构,纳税义务少,税务机关不过问,结果导致监管缺失。

4.无法正确提供上级主管部门所需要的财务及统计数据。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民营医院应和公立医疗机构一样接受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管,定期向主管部门报送会计信息资料。然而近几年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公立医疗机构由原来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变成执行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民营医院仅是可以参照执行,也就是说是否执行,如何执行,没有统一的口径。民营医院缺乏一套统计格式、统一口径、统一内容的报表体系。所以,目前民营医院提供的报表数据,既无法直观反映各自医疗行业的业务特点,又与公立医疗机构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已无法满足政府及社会对民办医疗机构会计信息使用的需要,同时也违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明晰性的原则。

五、加强财务监管,纠正存在问题,保证民营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1.加强财务监管对民办非营利医院的意义。

(1)体现非营利性宗旨。规范地处理一个组织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会一目了然地体现其组织活动是否符合宗旨。

(2)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由于资金的有限性和目标的高尚性,通过严格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必要。一个好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保障项目所需的收支,使组织处于安全运作状态,通过成本分析,预算监督等环节,还能够提高项目资金的运作效率。

(3)监督医院的运作。财务管理记录了组织的日常活动情况,通常对财务情况的监督,可以从一个侧面监督组织的运作。避免发生非正常甚至非法的驱利性手段的使用,将主要经济资源放在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上来,保证医院持续健康运行。

(4)合法地争取减免税等优惠政策。非营利医院税收等优惠政策有严格的条件、范围限制,加强财务监管对恰到好处地执行对应条件有促进作用。

(5)保留发展资金,合法地分配利润。医院是一个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的行业,只有留足资金才能保证正常业务发展,保证生存,谋求可持续发展。

通过健全的财务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规划,在确保发展的资金基础上,在满足相关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分配利润,取得合理的报酬。

2.加强民办非营利性医院财务监管对医疗事业发展的意义。

(1)促其规范执业行为,让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成为其生存手段、目标。为同业医疗机构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净化了医疗供方市场。

(2)减少促利性短期行为,保留充足的发展资金,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其发展提供动力,为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供资金保证。满足人民群众长期的医疗服务需求,维持医疗服务供应的稳定性。

(3)实行健全透明高效的财务管理,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增加人民群众对医院的认同,提高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公信度,利于对外树立形象,为医疗行业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3.加强民办非营利性医院财务监管的建议。

(1)完善配套文件,就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财务收支、业务运行、结余留存比例,可供投资者分配限额等作明确的界定,并进行年度审计,以确认其是否完全遵守非营利义务。对挂着非营利招牌,享受非营利政策待遇,却又不按规定享受营利结果的,取消其非营利性登记;对严重违规、违法开展医疗业务的逐出医疗市场。

(2)政策宣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要提高民营医院经营者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目标责任制,从目标管理入手,达到科学管理,成本核算、内部分配、绩效管理等;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规范的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建立约束机制、加强会计监督,增强财务管理对医院发展形势的战略选择与设计。

(3)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队伍素质。首先是配备配强财会人员,加强会计人力资源的投入,物色具有财会专业知识的财务人员担任会计;同时要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及职业道德素质,增强风险和法律责任意识,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自觉性,以适应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是按照财务制度和《会计法》的规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维护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正当利益。

(4)加强外部财务、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外部监督作用。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民办非营利医院外部监督机制,从外部对民办非营利医院进行会计核算、内部控制执行可信度等方面进行常规监督,以民办非营利医院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对医院发展战略、经营活动、业务流程、业务结余、结余分配等情况作重点监督。

总之,民营非营利医院的正常发展事关医疗市场秩序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正视体制性、机制性的完善问题,正确引导,加强监管,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价格降低,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只要所有医疗卫生工作者共同努力,民营非营利性医院就一定会健康发展,并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艳梅.浅析社区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4(4)

[2]王昭伟.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研究.学会,2005(7)

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篇10

按照*政务督查第4期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有关要求,乡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对乡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了认真地自检自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现将自检自查和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按照县卫生局的安排,乡卫生院及时成立了合作医疗办公室,由院长具体负责,办公室有工作人员,职能明确,职责落实,以保证合作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建立健全了合作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对医护人员、有关的财务人员进行了合作医疗有关政策规定的学习和宣传,使有关人员能够正确理解执行上级各项决议、文件、合作医疗实施办法以及其它相关

规定,能够随时积极配合合作医疗机构的检查。

(二)严格执行入出院标准及有关规定

乡卫生院按照“合作医疗住院病种住院目录”和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严格执行入出院标准,始终坚持首诊医师负责制。做到不符合住院条件的参保人不收入住院,无冒名住院、挂名住院、强制出院现象发生。根据病情需要,病人确需转诊时,则按照相关条件,填写转诊书,做到转院手续完备,严格

控制转诊率。

(三)加强药品和服务设施管理

严格执行合作医疗的药品、诊疗项目以及服务设施使用范围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物价部门的物价政策,确保向参保人员提供的药品中无假药、劣药;对于报销范围内的同类药品有若干选择时,在质量标准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疗效好、价格低的品种。严格掌握各类特殊诊疗及药品使用的适应症和指征,不诱导或强制病人接受特殊项目或使用自费药品。实际使用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应与记录相符,决不能将合作

医疗支付范围外的项目变通记录为全额支付的项目。出院带药应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严格执行收费标准

严格执行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按标准收费,并按有关结算规定进行结算。不超范围、变通、重复、分解收费,各类收费项目的记录应与实际相符,保存原始单据以备复查和检查。同时,及时准确填写各类医疗费用结算的合作医疗

统计表。

(五)规范医疗文书管理

建立健全合作医疗文书、资料管理制度,单独管理以便查找,保管期限在两年以上。医疗文书书写应按照卫生部关于医疗文书书写的有关规定执行。要求真实、完整、有序、易于查找、核实。不得伪造、涂改医疗文书、不得拆散分装病历。

医疗资料统一在病案室分别管理,以备查找、检查。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部分医务人员还不能完全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的相关政策,需进一步加强学习。

(二)乡合管办没有制定出对村卫生室的具体考核制度及管理办法。

(三)部分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医疗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黑泥箐村人口比较少,只有400余人常住人口,需要不断提高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乡合管办工作人员都由卫生院职工兼任,对村卫生室的监督与管理不到位,台帐管理不健全,不规范。

(五)电子台账录入不完善。

三、整改情况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主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了认真整改。

(一)加强培训学习,组织全乡医务工作者认真学习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及管理办法,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医务人员做好处方、病历、门诊日志、台账等资料的填写等工作。认真执行2009年新农合实施方案。

(二)制定出了对村卫生室的考核办法及管理制度,切实做好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三)按上级部门要求,完成了电子台账录入工作。

(四)在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置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与减免公示栏。

(五)对各村卫生室的药品调配及进药渠道进行严格管理与监督,严格按新农合用药目录用药。

(六)组织乡合管办及卫生院组织人员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抽查与都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