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绘画教学目标十篇绘画教学目标十篇

绘画教学目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6:58

绘画教学目标篇1

【关键词】幼儿绘画;有效性;策略

引言

美术绘画活动作为幼儿园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实现寓教于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绘画教学,提升幼儿的美术综合素养,保证美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视乎,应该保证教学活动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满足幼儿兴趣和爱好的需求。只有选择适合幼儿实际发展的方法,找到更加有效促进幼儿实际发展的美术绘画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明确幼儿绘画教学的目标

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开展绘画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明确绘画教学的目标,从而把握教学的方向,提高绘画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幼儿绘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绘画活动中,使其能够增强绘画体验,享受到快乐,并且培养其良好的绘画习惯。其次,应该使学生对于一些绘画工具有所认识,例如油画棒、蜡笔和水彩笔等,幼儿应该对于这些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保证能够使用这些工具更加有效地开展绘画学习。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在学习绘画知识的过程中对于线条和简单的形状有比较好的认识,能够在描绘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内容的时候使用这些线条和形状。最后,教师应该使幼儿在有趣的绘画活动中增强情感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对于幼儿绘画特点的研究

在开展幼儿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架起那个对于幼儿绘画的特点进行研究,找到更加有效开展绘画教学的方法。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幼儿的生理角度来加强对于幼儿绘画特点进行研究。幼儿的生理发展处于大肌肉动作逐渐向精细动作发展的转折过程,这个阶段幼旱幕婊相对来说还不具备较强的美感,但是幼儿对于自己的动作有了很好的控制力和协调能力,可以向想象思维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幼儿心理来研究其绘画的特点。幼儿时期的涂鸦和涂画都是其本能的冲动产生的,也是最自然的表达方式。幼儿涂鸦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对于周边事物认知的过程。并且随着其心智不断成熟,其认知能力的变化也会在绘画上有所体现。

三、组织多样性的绘画形式和手段

想要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绘画教学,教师还应该注重组织丰富多彩的绘画形式和手段,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因为如果直接告诉幼儿学习的内容,那么有的时候就会导致幼儿失去兴趣,影响绘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采取幼儿比较感性的方式,以故事或者游戏的形式引入课题,这样可以使其绘画的兴趣得到激发。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幼儿一同进行吹泡泡的游戏,使幼儿能够更加开心地进行泡泡画。这些形式会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很好的满足,幼儿绘画教学的有效性会得到很好的保证。

四、完善教学评价,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

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完善教学评价,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幼儿可以在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锻炼。教师应该善于鼓励幼儿开展绘画学习,引导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情感。在学生把画面弄脏的时候,教师不能责怪幼儿,而是加强沟通,了解幼儿的意图。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幼儿参与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五、实施教学反思。改进绘画教学

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绘画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开展教学反思,不断改进绘画教学,提高绘画教学的有效性。因为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采取积极的方法加以改正。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师对于绘画教学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的有效性,对于激发幼儿参与绘画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绘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绘画教学目标篇2

1、写实性绘画专业性太强,难度大,教学课时太少,不适合初中学生的绘画学习

写实性绘画一般要求画准物象的正确比例、结构、透视、明暗、空间和色彩,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一般的学生要学好写实性绘画的技能技巧,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笔者曾作过一个调查,统计了一名学生要学好写实性绘画技法所需花费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能考进美术院校的学生都已经学了800~1000课时左右,这可以说明,如果没有长时间大量的绘画练习作保证,是很难学好写实性绘画的技能技巧。

2、初中美术绘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初步的审美能力和美术表达能力、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它是一种普及性的公民美术文化的教育,而不是培养少数画家的教育

写实性绘画的教学只适合培养有美术特长的学生,不适合用来训练全体学生,用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方法来培养非美术特长的学生,显然是不恰当的。

在写实性绘画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作业在造型结构、明暗、透视等方面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只有6%左右,而且这6%的学生大多数都在校外业余学校补习美术。另外94%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他们常常自称“我画不好,我没有美术天赋”,在纸上乱画一气来应付教师安排的写实性绘画作业。因此,写实性绘画的教学与我国目前推行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课改精神不一致。从前面统计的数字来看,它是一种针对少数美术尖子学生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学不好写实性绘画技能,所以这种技能不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

3、写实性绘画基本上是一种基于“再现”视觉真实的手法,往往要求画准比例结构、明暗透视和色彩,强调的是视觉的真实性

因此,学生在写实性绘画追求真实、准确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失去自我的个性、创造性和想象能力。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性和个性。初中学生自我个性正处在萌芽状态中,需要教师去合理引导培育,并用各种教学手段去促进其生长、发育和形成,而不是用写实性画法的要求来挫伤学生的绘画兴趣和个性。

4、写实性绘画的教学还会在追求“再现真实”过程中,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仿佛画得像不像、准确与否才是评价艺术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误导学生的审美评价标准

因为教师评价作业时往往会以比例正确与否、明暗关系是否正确等来评价学生作业。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在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误导,仿佛只有画得像的画才是美的。当然也不能说画得不像就美,只是说画的像不像不是评画的唯一标准。但是,现在有些初中学生和成人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往往就不自觉地是以像不像作为评画标准。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就是由于太多地受到以写实绘画真实性为美的观念的误导和影响所产生的后果。

5、写实性绘画教学与美术其他科目,如设计、雕塑、摄影和欣赏教学未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整体

绘画课程应是一门与设计、工艺美术、雕塑和欣赏等其他美术科目紧密相连的基础课。绘画学习对其他美术科目的学习应该起到促进作用而不是阻碍作用,这就要求绘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既要有绘画课的特点,又要在造形、观念、创意精神、情感表现等方面与其他美术科目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形成系统的美术教学整体,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是,在初中美术课采用写实性的绘画教学方法,其结果是绘画的写实性与设计、工艺美术和美术欣赏等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完全割裂开来。因为在工艺美术和设计等课程中,往往不是以画得像为目的,而是要求学生对自然物象进行高度概括、夸张、变形,要求有新颖性和独创性;同样在绘画艺术欣赏中,除了写实的绘画欣赏,还有写意画、超现实和抽象画等不同风格流派的绘画风格的欣赏。所以,如果只注重写实性的绘画教学,对学生今后设计、工艺美术技能的学习与写意画、表现和抽象等绘画欣赏课的学习没有多少帮助。

6、目前,多媒体信息图像技术的发展和电脑喷绘技术的应用,应该已经基本上代替了手工绘画的工作。使得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学会的写实性绘画的技巧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并不是说写实性绘画已经没有审美价值)

现在无论是制作小幅设计样稿,还是绘制巨大的户外广告,都可以用电脑绘画来完成。因此,在初中美术课有限的课时中,教授写实性绘画技巧,显然是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悖的,与信息世界向我们美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不相称。电脑图像技术的发展给初中美术绘画教学带来不同以往的绘画教学新概念,必将引起绘画教学内容的巨大改变,因此初中美术课的绘画教学,应该把写实图片的制作任务让给电脑来完成,不要再学习电脑能轻易完成的绘画教学内容,而应该教那些电脑无法完成的绘画知识和技能。

传统写实性绘画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一种很好的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手段,但把它作为初中美术绘画教学的主要技能来学习是不合适的。那么,当前绘画教学该如何进行改革和调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尝试和实践,提出来供大家一起研讨。

1、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改变传统的以“像不像”作为评价美术作品的标准的观念。

“要让学生知道艺术品并不是自然的产品,它是人类精神思想和感情的产物。”通过学习和了解各种绘画风格和流派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的重要技法、风格、流派和思想观念,领悟美术作品的造型语言并了解它是宽泛的,有个性的,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风格,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更有抽象的,数不胜数。要培养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表现技能的美术作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学生偏爱传统写实性绘画的固有观念,建立起多元化的绘画欣赏评价标准,广泛接纳不同观念和风格流派的绘画作品,包括欣赏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抽象绘画等艺术。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提高了,学生在作画过程中,才能不受传统写实观念的束缚,才能同样很自信地审视、评价和欣赏自己不那么写实的美术作品,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创意和个性,才能对自己的绘画学习有自信心。

2、加强美术造型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绘画形式美的理解能力

“美术语言由线条形状、颜色、纹理、图案和形式构成。它们像词汇一样共同工作,创造形象的‘句子’。”当然美术语言还包括明暗、空间和线条等要素。“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你所看到的是所有美术语言基本因素的组合。”美术语言是按照一定的美术形式构成原则(语法)进行组合的,如:统一、变化、对称、均衡等原则,还有各种构图的方法,美术语言和语法共同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具有美感的画面,美术语言和语法是美术最基本的知识技能造型方法,是学生终身受用的美术知识。因此,强调美术语言的学习,是学习美术最核心的知识,能促进学生对绘画艺术形式美的重视,提高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为设计、工艺美术和美术欣赏等其他科目的学习打好基础。

3、拓宽绘画材料的综合运用意识,培养学生在绘画材料上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中学进行综合材料的绘画练习能增强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肌理质感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用报纸、花布、颜料、金属等材料拼贴结合颜料涂色画出来的画,与一张单纯用颜色画出来的画相比较,前者所表达出的内涵、意义显然要比后者更丰富、更强烈、更明确。综合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培养学生在绘画材料选择上的创新能力和对材料的敏感性,体现材料的情趣和美感。材料的运用能使学生更关心绘画材料的美感和表现力;关心自己所用绘画材料是否是表达自己思想的最佳选择;而不去关心自己的作品画得像不像,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学生作业的质量却会更高,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4、利用现代图像复制技术,应用电脑进行绘画创作练习

绘画教学目标篇3

关键词:《机械制图与CaD绘图》;课程标准;制定

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改革行动计划指导,在合理确定了机械、机电及数控等专业等课程结构的前提下,对《机械制图与CaD绘图》课程标准的制定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产品,笔者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合理定位课程性质,明确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机械、机电、数控加工、模具设计等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功能是培养学生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识读、绘制机械、模具图样的能力,具备使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专门化课程做前期准备。建议课时156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训练过程中,逐步掌握机械、模具图样的识读方法与绘制技巧,具备相关工作岗位中机械制图与CaD绘图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达到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初、中级职业标准的相应要求。学生所能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为:能用投影法绘图;会图样的基本表示法;能用CaD软件绘制常用的标准件与常用件;能用CaD软件绘制各类零件图;能测绘装配体及绘制装配图;能打印输出图纸。在技能上,达到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绘图员(四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要求。

二、科学设计教学思路,精心编排教学内容

1.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识读和绘制机械、模具图样的任务为线索,以“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包括识读、绘制机械、模具图纸、查阅手册及图册、使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等项目,让学生通过识读、绘图等活动,构建空间投影规律、机械图样等知识结构,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的选取,围绕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按照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重点突出识读、绘图能力的培养,同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密切结合专业能力要求,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交替的形式,实现学做一体。积极开发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媒体与学习机会,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识读、绘制机械零件、模具图样方面的职业能力。

2.教学内容

本课程分三大项目进行组织教学,包括识读绘制图纸、CaD软件基本使用技巧、综合绘图训练,在每一项目下都有任务驱动:项目一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投影法基础、图样的基本表示法、图样中的技术要求,安排50课时;项目二包括图形绘制、图层、实体设置、文字尺寸标注、图块与外部参照,安排40课时;项目三包括轴类零件绘制、盘类零件绘制、叉架类零件绘制、箱体类零件绘制、标准件与常用件绘制、装配图绘制,安排66课时。在项目一、二的教学中可选择项目三中内容为任务引领,系统讲授制图基础、CaD使用基础。每一项目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拓展知识要求。

项目一以投影法基础模块为例,其学习目标为: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掌握三视图的画法;掌握相贯线的简化画法;能根据三视图绘制其轴测图;会补画第三视图和补画漏线;理解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清晰性。工作任务有(1)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图绘制,根据投影特性绘制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2)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图绘制,绘制基本几何体的投影;(3)根据三视图绘制其轴测图;(4)补画第三视图和补画漏线。

相关理论知识:投影法的分类,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三视图的三等关系和六向方位关系;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基本几何体(包括不完整的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点,在立体表面取点的方法(对圆环不作要求);轴测图的应用和投影特点;正等测、斜二测的画法规定;相关实践知识:截交线和相续线的投影画法(只要求圆柱、圆锥和圆球之间正交的情况);相贯线的简化画法规定;根据三视图绘制其轴测图;组合体上常见结构和交线(如相截、相贯、相切、切口等)的投影画法;组合体视图的分析和识读;补画第三视图和补画漏线;组合体尺寸标注。

项目二以图形绘制模块为例,其学习目标为:会安装autoCaD绘图软件和常规设置;会autoCaD绘图基本操作。会绘图、编辑命令。工作任务有:(1)安装autoCaD绘图软件;(2)设置绘图环境;(3)用绘图命令、绘图辅助工具绘制图形;(4)用编辑命令编辑图形。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拓展知识包括:安装autoCaD;常规设置和基本操作;基本绘图、编辑、显示控制命令;高级绘图、编辑命令。

项目三以标准件与常用件绘制为例,其学习目标为:掌握螺纹及其紧固件标记的含义、学会用CaD连接画法和标注方法;掌握齿轮及其啮合画法;掌握键、销的画法;掌握常用轴承代号的含义和画法;掌握弹簧的画法。工作任务有:(1)螺纹及其紧固件的绘制;(2)齿轮的绘制;(3)键、销的绘制;(4)轴承和弹簧的绘制。

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拓展知识包括:螺纹及其紧固件标记的含义、连接画法和标注方法;齿轮及其啮合画法;键、销的标记、查表及其连接图的画法;轴承代号的含义和画法;弹簧的画法;各种CaD绘图、编辑、显示控制命令的应用。

三、集思广益编写教材,规范教学要求

为适应课程标准,对教材的要求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特点的课程设计思想。结合车工(四级)、钳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机械零件、模具图样绘制的相关要求,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特点的课程设计思想。(2)以工作项目教学形式为主线设计教材,精选机械、模具零件图与装配图,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必需、够用,兼顾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材内容。(3)教材编写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文字表达通俗简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4)教材内容应依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实际,体现机械制造技术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求。表达要精炼、准确、科学。(5)教材应符合国家最新的机械制图标准,力求反映机械制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更贴近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未来发展的需要。(6)教材应体现我国最新颁布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教学要求包括:(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及严谨治学的作风。(2)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识读与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潜能,注重教学实效。(3)创设专业岗位工作活动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多媒体教学与模型实物相结合,以识读与绘制技能的培训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4)选用典型机械和模具零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掌握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技能,掌握CaD软件的使用。(5)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融入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安全意识、形象意识、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及环保意识。

四、努力完善教学条件,实施教学评价

绘画教学目标篇4

所谓全面素质并非单指个体心理生理的先天特征,而应包含后天培养练所得的文化因素。素质包含了个体与群体先天素质和后天素养之所得,应包括:(1)身体素质:指体质、体能、体魄以及身体力量运动的诸多特征;(2)心理素质:指认识、意志、情感、机能品质及特征;(3)知识经验(科学、文化、专业);(4)价值观念;(5)实践操作;(6)人际交往。可见素质教育涉及和指向的是个体和群体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实现这样的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和执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毫无疑问,艺术教育在实现和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

把包括绘画艺术在内的艺术教育标举到今天的高度,绝非空穴来风。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教育家、社会学家们认为,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艺术素养这三个文化疆域知识的融合贯通是新世纪全面型文化素质的基本内涵。人们曾以挑剔的眼光审视艺术教育这“匹”“马”是否能够同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并驾齐驱,现在终于认定这绝非一匹“驽马”。

1.何谓“绘画艺术教育”

绘画艺术教育这个概念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模糊不清,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绘画艺术教育方兴未艾,但大部分陷入各种误区。考察古今中国绘画艺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用一种现代的眼光和开放的视野对此进行探究。

我国古代绘画艺术教育的观念和实践大体上是注重教化、审美、实用三大价值取向。最最记载于《左传》的伦理教化的绘画艺术教育;记于《考工记》中的实用绘画技能艺术及魏晋南北朝的审美艺术等都是很有思想的,值得我们学习。如那时人们注重整体素养的提高,古人论画不盯技法,而将画品视为人品――道德境界、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的综合反映。因此,绘画艺术教育决不仅限于技能而是要全面学习。明代董其昌曾指出:学画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邱壑内营,成立甄鄂,随手写生,皆为山水传神矣。”自古倡传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

近代以来的绘画艺术教育是指1840年以来160年的绘画艺术教育。前100年突出特点是片面强调实用意义,到解放后,特别是近20年来,从开放的视野出发,提出全面分析绘画艺术教育,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美术教育,绘画艺术的概念似乎不言自明。其实不然,以往人们对其理解往往各执一端,或者强调绘画本身,或者着眼于教育功能,认为就是通过绘画达到通过德育智育的目标,这些看法是比较片面的。绘画艺术教育是一个“绘画”、“艺术”、“教育”多元整合的结构元素。重视“绘画性”即绘画操作和创作,使绘画艺术教育过程成为一种活生生的操作、创造性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教育性”至力于发掘和发挥绘画艺术教育的多种教育功能和效应,实现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具有的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艺术性”使整个绘画艺术教育始终沐浴在审美的洗礼之中,在艺术美的熏陶、感发中潜移默化。如果用一句话来界定绘画艺术教育的含义,表述为:“它是以绘画为媒介和载体,施受双方共同参与操作,并通过艺术的体验和领悟从而达到人的全面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活动。”它具有动作上的简易性、自由性,效应上的非强迫性和融洽统一性的长处。

2.绘画艺术教育的性质、特点

从总体上讲,学校的绘画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这一性质决定了学校绘画艺术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将绘画艺术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向他们普及美术文化,而不是注目于少数美术尖子。全体性是保证绘画艺术教育不背离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是普及性和基础性的。在保证全体学生具备基本的美术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再谋求包括绘画艺术教育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人都是艺术家,”“没有单纯的画家,只有把绘画作为自己多种活动中的一项活动的人们。”这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理想描述。其实在人类早期社会,艺术与生活就是溶为一体的,从人的天性讲,包括绘画在内的艺术属于全体人民,它被体现为全民的一种素质。由于社会分工,虽然涌现出个别艺术家,但广大群众却成了“艺盲”,以广大民众的无艺术换取个别的高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艺之哀。艺术教育的关键是要把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绘画艺术知识技能有机的结合,要游于艺,但又不专于艺,使绘画知识技能成构建人的基本素质的积极因素。著名艺术教育家罗思非德指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

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它也具有自我实现的性质,因为绘画艺术本身展示的正是人的丰富性。用绘画作为自我表现的方式有促于消除学生表现欲上的压抑感,让学生更积极地表现自我,在绘画活动中即使表达的方式不成熟,表达的意图模糊也仍然可以从中发现学生总把别人难以介入的自由价值作为目标,这种没有压抑的自我表现若得到呵护而稳定的发展,就催进自我实现的萌芽发展。

绘画艺术教育鼓励个体差异。在学校教育中,似乎只有绘画艺术教育竟评鼓励学生个人特质充分自由发展,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统一要求。学习过程是激动自己心灵,张扬个性的过程。作为素质教育,它是一种情趣的过程,绘画教育目的不在于受教育者能否为家,甚至不在于其作品的结果如何,而是让学生专注过程,体会从中的乐趣。沛西.能讲过一句很有启发的话,他说:“解决教育上极大多数实际问题的钥匙在于了解游戏。”这正是绘画艺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科学理性教育以及影视,文学等其它门类艺术教育特性所在。

3.绘画艺术教育对发展全面素质教育的功能价值

3.1绘画艺术教育的文化建设价值。

作为素质教育的绘画艺术教育,虽然不以培养专业画家为目的,但是培养和造就无数懂得绘画,有能力用绘画语言表述其情思意趣的美术文化建设者,拓展了绘画空间,促进以绘画为中心的美术文化建设。因为绘画所有的价值功能都是靠创造绘画作品和从事绘画活动来实现,而不论它是原创.摹仿.精品还是平凡之作都是不同层次,不同程度性质的绘画艺术教育成果。形式多样的绘画作品为大多数群众提供精神粮食,同时也为自己拓宽了发展的空间。

3.2绘画艺术教育能促进审美教育功能发展。

审美教育是人类社会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塑造一钟感性情感,按中国传统美学说法,也就是陶冶性情。”通过性情的陶冶,最终达到精神境界的提升和生命感受的丰富与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绘画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它能够有效改变人的视觉态度.培养人的视象感受力,从而培养出审美视知觉。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是用实际的生活目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他们总难超越实用的目的,所以视象感受能力弱,而功利主义分辨力强。一般的人,包括那些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形象直观力.联想力几乎丧失,造成艺术趣味底下.审美能力缺乏。由此若要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趣味,首先要改变人的视觉态度,培养人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对形式美感的把握,同时以直接方式陶冶人的生命情感,树立一种超越的自由态度,和谐有趣的行为方式。绘画艺术在这方面作用无疑是其他艺术教育门类所不可替代的,受教育者得到了一种高雅的生活趣味,充实闲暇的活动,以高品位的情感取代低级庸俗的行为,从而全面提高了人生活的审美素养。

3.3绘画艺术教育能促进人的健康心理发展。

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日益受到关注,这是因为在社会高快发展中,快节奏的生活,超负荷的学习.工作,让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种心理障碍。有人把依赖.脆弱.焦虑.孤独和固执称为当代青少年五大不良心理,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心理.治疗和纠正不良心理,使人的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各种潜力得到和谐发展和有效开发的心理教育,就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绘画是作画者心理现实的展示,所以,它有着丰富深刻的心理内容,绘画中蕴涵的心理内容和绘画过程本身所具有的心理效应在心理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价值。

在学生学习中,作为普通绘画艺术教育虽不以创作为教育目的,但必要的.经常性绘画作业.习作仍是教育内容之一。从心理教育角度来看,绘画作业完成的整个过程,正好是一种心理磨练的过程,这是绘画作业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它恰好对学生心理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绘画过程是高度自主.不带任何强制性,是高度个性化,不设任何统一的条框,受教育者完全可以自由发挥.主宰,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认识自我,久而久之养成自知.自尊.自信.自强以及独创.革新等良好的自我心理,使盲从.依赖.自卑等心理得到矫正。其次绘画要专心安静,具有严谨的条理性,对浮躁.焦虑.粗心等不良心理的消除,纠正具有很好效果。完成作业的成就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强自信心理。各种课外活动开展(画展.校园画刊.手工角)都可增强学生之间交流协调合作机会,对克服和矫正孤独.封闭.自卑心理都有很大助益。

3.4绘画艺术教育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

鲁迅在谈到美术的德育功能时指出:“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之人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鲁迅这段话道出了绘画教育能辅翼道德教育,促进道德内化,催化道德形为走向自由。如欣赏罗中立的《父亲》,画面在大屏幕上巨幅画像冲击视觉时,学生目簦口呆,来自农村的学生若有所思。课后,不少学生改了铺张浪费的毛病,说画上的“父亲”就是自己那在农村劳作.节衣缩食供自己上学的父亲。可见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有时真能发挥预想不到的道德教育作用。

3.5绘画艺术教育促进智育教育。

作为素质教育的普通绘画艺术教育,主要不是灌输绘画知识和技法练习,而是培养视象感知和视觉思维的能力,进而培养艺术情趣.陶冶情操。这就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教育总是舍弃感性而形成一种普遍的理性思维模式,认知逻辑结构在教育过程和方式上,一般的智力教育总是以某种符号.文字表达概念.定理.公式等严密的理性知识灌输给受教育者,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而绘画艺术教育正如前所说,是具有形象直观性,情意自由性,两者性质不同但又具有和目的的互补性。绘画教育能提高认知的强度和统摄性。如罗思非德所言:“在我们的教育制度中感觉的开拓和成长都被忽略,如果没有艺术教育的话,儿童几乎不会注意到感觉的意义和性质。”在整个教育中绘画教育在训练人的视知觉形象兴趣,增强视觉捕捉信息的灵敏度,提高对事物基本图形的识别力,提高视觉图象的记忆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无疑将直接促进智力发展。

3.6绘画艺术教育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

绘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它对操作系统的训练,能使受教育者获得最佳的技术操作程序和技术发展意识。在人生的孩提时代,绘画活动当是他们接触并实施最早的操作活动之一。从小学到工作,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简直就没有多少技术操作性的训练,所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绘画艺术教育活动,使学生通过对绘画的学习与训练,获得一种技术意识就可能为他们将来从事技术性的工作提供一般的模式,使他们能够迅速的进入技术过程,实现心眼手等的快速协调。

如果说在过去,人们是“将就的”生活着,那么现代和将来则是“讲究的”生活。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生活的主人具有创造生活美的能力,品位生活美的情怀。普通绘画艺术通过以上证明正是培养这种能力.陶冶这种情怀,因此绘画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审美教育,还是能提高全面素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罗思非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绘画教学目标篇5

关键词:美术教学;心理分析;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11-02

多年来,每当我站上美术课堂的讲台,心中就油然升起这样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这里是绘画艺苑的儿童天地,更是通向神圣艺术殿堂的成功之路……”。它,激励着我不再满足于一般性地去“完成”美术课的教学“任务”,而坚持不断地深化对美术教育真谛的感悟;针对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理动向和特点,以及家长对子女学习绘画艺术的心理驱动力和需求心态,去审视、反思我们传统美学教育思想和固有教学方法所存在的不适应性等问题,积极探索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小有尝试,喜获良果,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和支持。在当前教师们普遍感到“学生难弄,教学难搞”的困惑局面下,我却能不断地享受着在我的美术教学方法下,来自于学生们“大有长进”、“大有出息”的正能量带给我的喜悦之情。总的体会是,美术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即必须要“变字当头”,主动去适应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变化,才能切实吸引学生的求知目光,激发起对绘画艺术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引导学生尽快地跨入美学艺术的“殿堂大门”,并为他们提升绘画艺术能力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新时期学生“学画”的动机和心理特点分析

当前,中小学生学习绘画的动机较之过去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把握的负面性的心理特点。一是被动性,即中小学生“学画”的“兴趣”往往被家长所左右,因为学生还处于懵懂期,并不了解诸如“自己是否具有绘画的天分”和“自己是否适合学习和发展绘画”等问题。由此导致学习态度是被动的服从,甚至是消极应付混时间。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设法加以改进和创新,仍固守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就难以适应教学节奏,会严重制约“学画”的兴趣发展和学习成效。二是多元性,即在家长主导下的“学画”安排往往不是单一的选择,可能有好几样,比如:还同时安排孩子学习音乐技艺、书法、舞蹈或其它体育项目。家长们的这种“贪多”、“贪全”思想直接导致的不良后果是让孩子“分心”,总处在“疲于奔命”和“身心疲惫”之中。“多元性”学习项目的安排会导致“学画”的不够专注,而这正是“学画”的大忌。三是功利性,即学生家长出于竞争、比较和攀比心理,过度期盼孩子能尽快“出成绩”和“拿名次”,甚至还有急盼“早点能收回投资(指学习费用)”的想法,而此为当前学生家长的心理“通病”,不可漠视,需要给以正视。对于学生家长的这种“功利性”心理,不能一味简单地给以“批”或“堵”,而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宽容和理解,有效的解决办法还是在于美术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创新性突破,营造一个好的、有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画”的兴趣高扬,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心理烦扰,并适度鼓励他们参与社会的“竞争”(竞赛),力争获得社会的认同,以回馈家长的急迫之心。只有让家长做到心绪“净”、心境“静”,才能使学生得以“专注”地“学画”。只有“专注”到位,“兴趣”方可持久并得以升华。四是茫然性,即由于家长的攀比和急切之心而导致的“盲动”心理,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茫然性”:抬头看不到“兴趣”专业的发展前景,低头又难以静心专注于“学画”,或是完全体会不到所谓“兴趣”的乐趣所在,只是沉浸于索然无味之中。试想,没有趣味的“兴趣”,“学画”能够持久么,又怎能尽快“出成绩”呢?解决的出路,还是在于美术教学以变应变,尝试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是突破方向。

二、新时期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和尝试

近年来,我对美术教学方法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确立全新的美术“教学目标”和富有感染力的美术“教学文化”,“引领生动创意,培育丰富想象,激发绘画激情,锤炼艺术功力”是我自定的教学目标,而“梵高视界·童画梦”则是富有感染力和时代气息的“教学文化”。我要求学生们把美术课课堂定位于“妙笔神绘工作室”。我以“妙笔神绘”绘画课程为平台,以创意艺术与知识性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持续的、极具吸引力的创作激情体验,引领孩童在不断的惊喜和欢乐中,迅速跨入绘画艺术科学大门。我凭借自己的绘画艺术功底、创意激情活力和丰富的艺术构想能力,结合运用独创的充盈童趣的教学模具和课件,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保护孩子的天性,尊重其思维的外在表现,形成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艺术性、生动性和创意性的教学方法。第二,以游戏开路,引导和培育学生“用画表意”的能力。通过设计形式丰富的游戏,结合绘画知识,引导孩子进行涂鸦、色彩等启蒙教学,来达到启迪心智、细致观察和丰富想象的目的。此游戏课程的设计宗旨,是在充满童趣的活动氛围中去悄然开启学生们的绘画乐趣和绘画激情的视界和心窗,以实现对绘画艺术教育的启蒙,并引领学生养成并喜欢大胆而自然地运用绘画来表现个人想法,即“用画说话”、“用画表意”的能力。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颇见奇效。第三,坚持创意绘画之路,释放学生们的艺术智慧天赋。当学生们接受了“学画”的体验式的学习后,为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表达力和绘画艺术的表现力,尤其需重点培育起创新想象的思维能力,以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尽可能释放天赋的艺术智慧,就需要适时地去引导和激发每个学生都要和都能够表现出自己最为童真、无拘无束、无穷遐想的真实想法。我以为,在绘画的艺术世界里,没有对错,只要孩子基于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有自己的创意想法,并具有符合绘画科学要求的表现力,就是最好的儿童绘画作品。美术教育的精髓并非仅仅在于绘画本身,更重要的在于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其独特的审美意识、思考能力以及自我表达的能力。第四,采用专业绘画教授方式,引导“尖子”学生逐步进入正规的绘画道路。采用美术专业学院绘画教授方式,引导“尖子”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正规的绘画道路,为有志于深入学习和掌握更高级的专业绘画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夯实基础。通过采用观察法、理论知识、作品临摹、写生等教学环节和手段,来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绘画艺术修养和提升艺术境界,适时地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考级来检验和提升全面能力,并为进入绘画专业的特色学校做好准备。

绘画教学目标篇6

【关键词】幼儿;绘画教育;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从孩童时代起就接受多种内容的教育,家庭更是投入极大物质和精神希望孩子能早日成才。幼儿绘画教育是人文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目标在于启发儿童的自发性、审美能力、创造力、艺术创作及人格成长。幼儿绘画最大的功能,莫过于让孩子透过绘画来表达他的喜、怒、哀、乐,幼儿借着画画来放松情绪,所以从幼儿的图画中,确实能“读”出孩子的内心世界。它是幼儿情感宣泄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又充满创造性和新奇性。

一、幼儿绘画教学现状

幼儿绘画教育对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绘画教育要紧跟时展的步伐,紧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奠定幼儿的良好人文基础素质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审视现有的教学模式,从绘画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手段、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考量。目前的幼儿绘画教学相对呆板陈旧,是一种单向的灌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幼儿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评价标准较为成人化。这种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传统单一模式是: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教师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问题:

第一,幼儿学习被动。幼儿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缺乏个人对于绘画的认识和表达,只是机械的临摹老师的范例。幼儿阶段是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阶段,然后由于机械的模仿是幼儿对于绘画的认识过早的固化,失去了对于事物的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

第二,教学内容呆板。目前的幼儿绘画教学内容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对于幼儿心理、幼儿发展特点关注不足,教学内容单一刻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积极从幼儿的视角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和改进。

第三,评价模式扭曲。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幼儿绘画作品的评判者,教师的评判标准直接影响幼儿对于绘画的认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从成人的视角出发,简单的以写实性和艺术性为标准进行评判,忽略了幼儿绘画的创造性和幼儿的内心宣泄和表达。

第四,个性化施教欠缺。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独特个体,具有不同的个人特质。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幼儿的个性特征不够重视,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各具特色的幼儿,以单一的手段开展绘画教学,缺乏对于幼儿特质的观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独创性。

通过审视传统幼儿绘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以幼儿为主动中心的认识基础上,应该积极进行取舍,改革旧的教学模式,从幼儿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教学形式。

二、个性化教学方法概述

幼儿绘画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个性化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方法上最强调的一种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教育对象的个别能力、兴趣和取向,尤其是他们个别的学习困难,但却不一定要个别的进行教学活动。个性化教学不等于个别施教。个性化教学法为台湾学者林生传等人参考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所开发的个别引导教育(iGe)修订而来。个性化教学由“确认教育目标”、“鉴别学生差异”、“选定目标”、“编选分类教材”、“任选学习方法”、“差别进度”、“随时诊断记录”、“补救教学”、“多种等级评量”、“行政配合”、“回馈与修订,不断研究发展”等步骤组成。个性化教学常见于初高中及大学教育,例如一些学校的英语分组式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法注重异质分组和多种等级评量,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差异,学科测验符合分组学生的作答能力,减低教育挫折的机会。

个性化教学是在大班级教学的情境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有效教学策略,不拘泥于形式上为一对一教学,更非教师放弃自身角色,而是学生自己学习。个性化教学法具有以下特征:建立适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弹性化;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调整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开展充实性与补救性活动;及时反馈讯息。当然个性化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学目标上易忽视感情目标;学生自主学习不易控制;单独学习缺乏集体交流;学生缺乏积极性;学生背景对独立学习有直接影响;过多的考试造成学生与老师的负担。

三、幼儿绘画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幼儿绘画教学应该积极借鉴个性化教学理论,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综合考量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以下几点开展探索实践。

第一,注重幼儿特质。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才能、个性、特色等不尽相同,正如同一棵树上的树叶也没有两片是相同的。如果教师不去关注每个幼儿的特质,用统一的教材、单一的教法、硬性的评价标准,幼儿的天性就可能被抹杀了。幼儿在教学中是重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其特质应该受到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也应该个人特质列入重要的参考因素。根据幼儿的不同特质,积极运用个性化教学理论,因材施教,注重幼儿的兴趣、个性、特质。

第二,调动幼儿积极性。幼儿绘画教学属于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符合儿童教育的基本规律,要重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破除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僵化观念。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将幼儿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换为积极的参与者,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我,调动幼儿积极的思考,敏锐的观察。教师应该关注每位幼儿的不同特质,有所侧重、有所取舍,针对每位幼儿确立适当明确的教育目标。同时要倡导幼儿之间的互相协作。

第三,改进教学内容。幼儿绘画教学内容应该有别于一般的绘画教学。教育活动的目的决定其采用的手段和内容。幼儿绘画教学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保持幼儿纯真烂漫的天性,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作为幼儿绘画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应将自身角色更多的定位为辅助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位幼儿的身心特质,随时观察幼儿的学习状况,选编不同侧重的教材,提供多元的教学内容。幼儿绘画的教学内容还应该切合幼儿的生活环境,适当加入本土文化内容,以期提升幼儿对于家乡特色文化的了解与兴趣。

第四,转变评价标准。肯定和鼓励对于幼儿是很重要的激励方式,能够提升幼儿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幼儿在绘画学习方面的兴趣取向。幼儿绘画自有其特点,也应有其独特的评价标准。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以写实性、艺术性为主的评价标准,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建立弹性的评价标准,多一些鼓励和肯定,少一些过于严苛和成人化的要求,真正做到以幼儿的视角审视幼儿的绘画作品。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幼儿特质各异,教育现场多变,幼儿绘画教学应该随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变幻融合不同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奠定坚实的人文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郝安利.幼儿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关系之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2]蒋静娜.还给幼儿一个归属自我的绘画空间――辩析影响当前幼儿美术教学的几个瓶颈问题[J].才智,2013(21).

绘画教学目标篇7

【关键词】特长培训作画程序绘画技法形式美感绘画欣赏有效学习理解掌握

我校地处国家边远地区的农村,属于农村乡镇中学,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成绩并不理想,加上每年的初中毕业生,文化成绩优秀的已经录取了城里的重点高中,留在我校就读高中的学生,学习成绩很是一般,甚至很差,要想考取普通的二本院校,难度是相当大,可以讲绝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希望。历年来的普通高考学校几乎没有学生考取二本以上的本科。面对严俊的现实,学校调整了高中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大力发展体艺特长教学,使之成为学校重点的发展方向。要想提高考取率,走出低录取的困境,就要在体艺方面投入足够的重视。加大扶持体艺特长生培养的工作力量,把高中体艺特长生的培养列入学校高中教学的工作重点。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以及体艺教师的辛苦努力下,近年来我校的体艺教学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每年多多少少都有录取体艺高校的学生。尤其是今年高考,我校共计有十四个学生考取省内外体艺高校,其中录取音乐的2人,美术的6人,体育的4人。舞蹈的2人,是我校建校二十多年来考取高校人数最多的一次,由此打开了高中美术教育成绩的局面,取得了当地老百姓群众的好评和信任,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

作为从事高中美术特长教学工作的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明确教学目标是为更好的开展美术特长教学理清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做好铺垫。下面是我对高中美术特长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探索。

高中美术特长教学工作是培养美术专业特长的教学,是为高校培养美术后备人才的教学。所以,教学的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况,通过美术教师专业性、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法和作画步骤。正确的作画程序和方法是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和顺利完成画作的保障,掌握正确的作画方法和作画程序也是力求避免学生作画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作画程序、步骤和方法,这是高中美术特长培训工作的一个目标。

高中美术特长培训工作的第二个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绘画技法,这也是绘画课程的学习重点。所有绘画作品都是通过一定技法来表现,是绘画作品的形式美。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法表现,那么画出来的画和没有参加过绘画专业学习的普通人画的根本就没有区别,不能体现出作品的形式美感,就没有“画味”。绘画技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比如,素描中形体结构的塑造、明暗调子的塑造、立体空间的塑造、不同质感物体的塑造、各种肌理效果的表现,速写中不同线条技法的表现,色彩中不同笔触技法的表现等等,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多种技法,虽然技法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是在作画的过程中,却不可因此而迷惑,要根据所画的对象选用恰当的技法和形式,同时也根据个人的性格、个人的感受而形成个人的技法风格,或严谨细腻、或粗犷洒脱。总之,目的就是要画面形象生动,艺术感强。

高中美术特长教学工作的第三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绘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除了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向学生介绍各种美术鉴赏方法外,还要在美术特长培训课中具体对美术作品的各种形式美感进行细致的解说。一般来说,学生目前的美术鉴赏能力还十分有限,不可能深层次的鉴赏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较为简单的素描图像、人物速写、色彩写生的审美是必须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前面提到的各种技法形式的表现,其最终的目的,是要体现出绘画作品的形式美感,营造出绘画作品的艺术效果。所以,教师在跟学生讲解、演示各种技法时,不妨顺便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么画,这样画能使画面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绘画技法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其在作画的过程中,根据画面的需要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审美要求,积极主动的构建和营造作品的艺术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极大提高。

绘画教学目标篇8

通过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环节的研究与探讨,从构建高效课堂的角度出发,重点引申出构建高效课堂的四个基本要求———要求高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节、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法、要求师生融洽的教学环境,以此促进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高效化发展。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因此构建高效的美术基础课堂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

高效课堂;基本要求;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

一、美术基础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度”要高

完成教学既定的目标是每一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水平直接反映了教学效率的高低。在美术基础课程中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做到能够根据每一门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班内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合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以素描基础课堂教学为例,一是要看重素描以明暗空间造型为教学目标在课程的落实情况,例如在静物的素描绘画中强调明与暗在空间上的层次安排,在着衣人物和人体素描绘画中强调光与形体在明暗层次上的变化等;二是在素描教案中教学目标设置一定要做到明暗造型空间重点的突出,以及素描教学中的难点———平面与立体绘画表现方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化,并且使素描教学目标与学生在各自专业发展方向(美术学和设计学两大类)上保持一致,例如以绘画为主的美术学油画专业素描绘画中重点强调的是明暗的三维立体造型,而国画类方向则强调的是平面或者是二度半空间的明暗造型空间训练;三是素描教学目标一定要保持可操作(课程教学可研持续发展)、可测评(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具有评价的标准)、可达成(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可以实现),并且在课程完成后要有学情分析,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完善与改进。其次美术基础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例如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因为纯绘画与设计在专业发展方向上的不一致而导致明暗在造型方式上的侧重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此教师必须得做出专业的调整,使设计类的学生更侧重平面的明暗造型方式,使纯绘画专业的学生更侧重立体的明暗造型方式,还要处理好在素描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的专业发展方向达成一致,而不是一味地照搬教学大纲上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并且在教案中要有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二、美术基础高效课堂要求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要转变原有的单一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也是学习意义的主动参与者,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协作作用,整个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情,善于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灵活机动地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性,要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学习当中,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才是知识的真正意义建构者。例如在色彩基础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大概讲授色彩的一般知识,学生依据这些基础色彩知识进行独立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色彩的枯燥感。如果我们在课程设计上预先布置学生色彩知识问答、以多媒体示范教学去对平面与立体绘画形式进行色彩空间造型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对名画名作进行临摹与学习等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调整,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色彩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通过优秀作品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色彩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自身的辅导角色,要对学生以及班内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风景速写课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线与明暗两种造型方式的运用规律,在小组临摹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掘速写表达形式的美感以及怎样去表现自然风景的复杂层次关系等,以此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学好”风景速写。最后美术基础高效课堂必须是面向班内全体学生的过程。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不同阶段的课程安排等,教师应当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并且在美术基础课堂训练中要做到教学目标有逻辑性、教学安排有阶段性、训练方式有针对性。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跟进与监测,课后也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充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美术基础课程高效课堂要求精讲多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美术基础课堂上要做到“精讲多练”,所谓“精讲”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细化、明确化、客观理性化。例如对静物基础素描的讲解上教师不能凭各自绘画经验去进行教学,而应该在静物绘画的构图上通过黄金分割线的客观理性绘画知识去阐述平面空间怎样进行大小切割和怎样利用三角构图法去阐述物置安排的合理化;在对静物素描绘画的明暗层次空间安排上教师要从平面的固有色层和立体中的明与暗之间的对比强度上去进行理性讲解,使学生懂得利用物体的固有色去进行平面空间上物体色层的区别和在立体上掌握明与暗对比,越强物体越靠前,对比越弱物体则越推后的明暗层次的空间安排;在对静物素描绘画的整体与细节上教师要从视觉的纵深空间上讲解清晰与模糊的概念,使学生懂得物体的整体感是依据视觉的焦点向四周而慢慢变得模糊的道理。通过上述这些理性的绘画原理使静物素描课程的每一个关键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显得清晰明了,而且使复杂的绘画视觉规律通过绘画原理的讲解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容易掌握。所谓“多练”是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通过少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体的辅导,并且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自身独立的学习能力。在高效的课堂学习中“多练”。首先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表现在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训练、会复习、会独立思考,例如在美术学高年级的人体素描绘画中,在课程开设前学生必须对人体的结构与解剖进行预习,在写生训练的过程中要学会独立地利用以往的素描造型认知方式去对人体复杂的形体进行推衍,甚至有些更主动学习的学生还会借鉴优秀画家的表现形式去追求画面的美感。其次在“多练”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要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绘画的视觉规律,并在规律的基础上对同一类绘画课程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在基础素描的绘画中学生研究的重点是黑白的视觉绘画空间,而色彩同时也隐含了明暗的造型语言,因为它是色彩的三要素之一,从古典油画的作画过程就能深深体会到明暗对于色彩造型的重要性。对于这种隐藏在色彩之下的素描绘画知识恰恰是对学生培养自身独立学习能力的表现所在,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通过这些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多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辅导的功能,教师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要适时地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给予恰当地点拨与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四、美术基础课程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关系融洽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热情洋溢,且讲授的知识还要深刻易懂,教师对一门课程的理解深度往往能决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随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度也越强。以笔者从事十几年的美术基础教学中经常发现:例如在素描涉及到明与暗的层次变化教学中,由于不同教师对明暗的不同层次理解往往会对学生接受素描基础知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强调物体的三维立体时往往忽视了物体在平面中的固有色层的变化,这样很容易使整个画面各个物体间在色层变化上分不开,或者由于物体各个色层之间变化太弱使画面的物体从远处观看时模糊不清,从而使整体画面缺乏层次感,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对素描绘画的学习积极性。而有些教师在对素描的明暗变化中会从平面和立体两种造型方式进行逐步讲解,并且还会运用聚光的光学原理去对物体的受光程度进行理性分析,以此使学生能够更系统化地掌握明暗层次的变化规律,最终让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愈发积极与自信,因此教师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往往能深刻影响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信任程度;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真正建构者,而不是完全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教师要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每一门所学美术基础课程,都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才会去获得“真知”;三是教师要善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做到乐于学习。

五、结语

构建美术基础高效课堂应当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上要灵活机动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

作者:丁君君单位: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蔡红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2013,(03).

[2]付维维.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1,(04).

[3]俞柳杰,杭月明.构建高效教学模式促进课堂转型变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1,(04).

[4]陶立国.抓住关键环节构建高效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6).

[5]王永塘.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J].吉首大学学报,2014,(12).

[6]龙宝新.走向核心知识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时代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2,(03).

[7]许方文.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0).

[8]王永塘.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J].吉首大学学报,2014,(12).

绘画教学目标篇9

      《水墨画—动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中的一课,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现就笔者在执教本课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及设计思路与方家共勉。

一、《水墨画—动物》的教学设计思路

       绘画课作为美术课程的重要门类,地位之重众所周知。然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画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亦感染着人们。本课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水墨画动物这种艺术形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有潜力的孩子发展其创造能力,让大多数的孩子从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及水平。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应充分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切忌照本宣科,要用好教材,设计好教学。

1、 深入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内容与任务的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自己先明确目标,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组织整个的课堂。其次教师根据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突破重点与难点。再者,教师在目标的指引下,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启发诱导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水墨画—动物》一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点。2)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绘制动物形象。3)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创新精神。

2、 明确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也是课堂教学中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也是应该明确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又是什么,课堂的主要精力应放在重点上,对于难点,教师要设计解决的方法,运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来突破难点,都是教师设计时所面临的,故教师因课题不同应运用不同的方法或方式解决。《水墨画—动物》一课的重点是:绘制一幅水墨画动物形象。难点是:通过技法练习,提升审美能力及创新精神。

3、 课前教具学具准备

      《水墨画—动物》属中国画绘画课,其与其他的绘画种类有所不同,故所运用的工具材料亦不同,这一点要让学生明确,课前让学生准备好课堂上学习用的材料:中国画绘画工具材料(墨、砚台、毛笔、中国画颜料等),调色盘,宣纸,以及一张垫的废报纸等。教师应准备的工具材料可较全面些。只有把应用的材料准备齐全,课堂教学才能得心应手。

4、 课时分配

     《水墨画—动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5、 课堂教学环节及流程设计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过程的设计尤为重要。笔者在执教本课时运用了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现就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 组织教学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景中。包括运用多媒体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展示课题及教学目标等。本课让学生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齐白石的《虾》以此激发兴趣,再出示课题及揭示教学目标,用时约3分钟。

2) 引导学生自学

       教师可用图片资料等形式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中自行解决问题,用时大约为8分钟。主要是水墨画的艺术特点等。

3) 教师点拨释疑

       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让学生再欣赏一些名家的水墨画动物作品及一些小动物的真实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及动态,而后,教师用水墨画绘画动物形象给学生示范,并简介水墨画的技法特点。用时约7分钟。

4) 当堂达标训练

       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水墨画动物的绘画练习。用时约20分钟。

5) 评价作品及整理环境

       教师有重点地评价学生的水墨画作品,指出优点及不足,提出希望。并督促学生整理好教室的环境。用时约2分钟。

二、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多媒体网络课件使教学如虎添翼,既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其多彩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设计本课时,也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了教学课件,既有图片,也有文字资料,让学生的眼界大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特别是一些动物形象在我们这一地区看不到,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有了了解。如松鼠,还有的动物形象学生也很难见到,如奔马。还有一些海洋里的动物,学生通过看视频短片,观察,大致了解了它们的形态及生活习性,为更加传神地表现它们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教师再加以引导,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提升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

       中国水墨画在小学生的绘画视野里是一个相当陌生的领域,对他们来说,卡通画,儿童画等比较喜欢。水墨动物画对他们而言,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引领,精心设计,做好示范。水墨交融能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在讲授中国画的用墨时,把“墨分五色”讲透,示范明确,在调色上要让学生明确墨与水的比例选用。教师要完成一幅动物形象的示范过程,让学生自己绘画时有章可循,能够大胆用笔与用墨,创作出较好的水平较高的水墨画动物作品。

四、精心设计学生训练内容

       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所定的学习任务及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的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自主学习。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活动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学习的指导,辅助学生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本课在让学生绘制水墨画动物形象时,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在绘画中存在的问题单独予以点拨,特别是墨色的浓淡层次及绘制动物形象时,头部的渲染,指导学生对这些方面要专心,细心,用心。

绘画教学目标篇10

论文摘要:随着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绘画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绘画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绘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它是所有课程领域中综合程度最高、开放性最强,也是在实践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一种课程形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意味着“课程领导”概念的转变和“课程开发方式”的转型。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这些规定都说明了我国课程实行三级课程体系、开设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我国很多省市教研室及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促进了绘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所以。绘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成为绘画教学的重点。在绘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探索和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绘画课程资源不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绘画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绘画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绘画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全国每个省市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地域、文化特点,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特点开发课程资源,有效避免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由于学习材料的缺乏,使得教学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把现有的教学资源闲置起来,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所以,开发本地的教学资源用于绘画教学中去.成为学科的科研的课题,以此解决一些课程的资源匮乏的问题。

校内绘画教材的延伸,首先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宝地”。在美术学科实施课堂教学中,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好教材资源。就美术学科教材内容而言。具有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的特点。其中的绘画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创新以及学生个性培养的教学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部分美术教师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过程中,过于注重完成绘画教材基本教学目标,而对教材内的教学资源的利用是不够重视,只是教教材.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另外,探索绘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可采取开发当地的生态经济资源的形式。由于一些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丰富的社会性课程资源,所以开发课程资源可广泛利用当地生态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地区开办了很多企业,地方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这一特点,可利用当地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开发本地生态经济资源,成为绘画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挖掘身边资源.经过绘画课堂教学转化,美化生活,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欲望。课上,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启发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好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在教学中得到认可,把绘画开发的课程资源带进课堂,带进师生活动过程中,通过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美术教师不能把课程资源带进课堂,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会造成了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最后,利用乡土地域特点开发绘画教学资源。绘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乡土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地域素材.从乡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绘画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