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食品安全方案十篇食品安全方案十篇

食品安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8:21

食品安全方案篇1

一、整治目标

(一)总体要求

按照“检查排查要严密、专项整治要严格、处理打击要严厉”的要求,在前期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清理工作基础上,开展全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飓风行动”。要边整治、边总结、边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和执法手段,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行业企业诚信自律、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通过典型示范一批、取缔打击一批、整顿规范一批,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显著提升我区食品安全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统一协调、责任明确、齐抓共管、高效运行”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要求,强化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专项整治,集中解决我区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和经营行为,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规范节日食品市场经营秩序,提升全区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确保全区食品安全,社会和谐稳定。

(二)具体目标

1.强化镇街属地管理职责,强化监管部门全程监管职能,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建成率达到100%。

2.发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力量,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辖区内每家企业负责人培训一次、约谈一次、签订一份承诺书的“三个一”活动开展率达到100%。

3.畅通食品安全投诉举报途径,有诉必应、有报必查,投诉举报案件查办率达到100%。

4.进一步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对辖区内排查发现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100%开展整治。

5.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行政监管部门对涉嫌食品犯罪的案件向公安机关移送率达到100%。

6.采取综合措施,严防各类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及时处置率达到100%。

二、整治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落实监督和管理责任的原则。由区食安办统一领导、指挥、协调“飓风行动”,建立监督和管理责任制。各镇街、各相关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制定本区域、本部门的“飓风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认真组织、部署“飓风行动”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创造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将专项整治行动与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教活动相结合,发挥群防群控的社会监督体系的作用,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责任。

(二)部门监管和协调配合相结合的原则。在区食安办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环节监管的原则,农业、畜牧、水产部门牵头负责农产品、畜禽产品、生鲜乳、水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整治工作;质监部门牵头负责食品加工环节的整治工作;工商部门牵头负责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整治工作;食药监部门牵头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的整治工作;卫生部门牵头负责生活饮用水和消毒餐具环节的整治工作;商务部门牵头负责定点屠宰和肉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整治工作;公安部门负责配合各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做好执法保障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其它有关部门按照已明确的职责开展相关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调配执法力量,充分发挥整体合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各镇、街道办事处食安办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原则。继续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开办方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守法经营、诚信自律。通过各种宣传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品种:月饼、糕点、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米面及其制品、豆制品、食用油、饮料、散装食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食品包装材料等与群众生活和节日市场密切相关的食品。

(二)重点单位: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小餐饮单位、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小型商店(超市)、小食杂店、小餐饮店、学校食堂、工地食堂、食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销售网络平台、药店(经营保健食品)。

(三)重点环节:食用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畜禽屠宰等五个环节。

(四)重点区域:学校及周边、食品生产加工比较集中的区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旅游景点附近区域等。

(五)重点行为:生产经营河豚鱼等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用非食用物质生产经营食品的行为;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药、兽药、渔药的行为;非法收购、屠宰、经营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的行为;无证生产经营食品的行为。

(六)新兴业态:鲜奶吧作为一种新兴经营业态,目前在监管上存在着职能不明确、无序经营、无证照经营等问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畜牧兽医、工商、质监等部门各负其责,共同做好监管工作。

四、整治的重点措施

(一)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要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基础上,继续做好相关工作,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纳入日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加强监督抽查和重点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二)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及外来人口聚集区生产经营食品行为的整顿。一是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及外来人口聚集区等重点区域内无证照生产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取缔制假、售假食品的黑窝点。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整顿和规范市场上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二是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外来人口聚集区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摊贩、小商店、小食杂店、小摊点、小餐馆监管力度,规范进货渠道,健全索证索票制度和食品标识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各类食品储存条件,杜绝食品保质期内腐败变质现象发生。坚决取缔“三无”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效遏制生产加工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三是严格规范行政许可,切实提高小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门槛。

(三)规范餐饮经营行为,加大对餐饮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一是继续强化餐饮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增加对餐饮单位的监督检查频率,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规范餐饮器具消毒操作。对餐饮单位执行索证索票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情况进行检查,餐饮单位要严把进货关,并按要求登记进货台账。二是强化对集体单位食堂及“农家乐”餐厅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规范建筑工地食堂和学校食堂操作程序,落实生熟分开规定,对腐败变质的原料要严禁使用,严防各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三是加强对露天经营场所的管理,对重点街区及校园周边进行整治。对露天经营严格审查把关,进一步规范露天经营行为,完善露天经营食品的防尘、防蝇设施,杜绝经营不合格食品的行为,依法取缔违法露天餐饮、烧烤的行为。四是加强餐饮器具消毒的监督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和规范消毒程序,落实相关卫生要求,取缔无证无照餐饮器具消毒行为,确保群众就餐饮食安全。

(四)整顿和规范农副产品市场、商场、超市,做好对重点食品的抽样检测。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市场、超市内各类重点食品的监督检查和抽检的工作力度和频次,保证肉类、熟肉制品、豆制品、乳制品等易腐食品在各个环节的低温冷藏、冷冻。加强对外来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严厉打击场外交易行为。强化对“双节”期间消费量较大的水产品的监管,重点加强对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氯霉素等药物残留的检测。

(五)加强对蔬菜基地的监督检查,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继续对农资产品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出售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制假售假行为。要引导农民使用低毒高效农药,杜绝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违法行为,规范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严厉打击虚假、冒用、超规范使用认证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

(六)加强对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等各个环节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包装材料的监督检查和抽检工作力度。针对食品用纸、塑料等食品包装材料、容器,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检测方法、标准。依法查处生产加工、销售、使用不合格食品包装材料的行为,取缔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包装材料的“黑窝点”。

五、具体活动安排

此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要从整体上对全区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和经营单位进行质量监管,大力净化全区食品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时间为,共分四个阶段。

(一)方案制定、部署和调查摸底阶段。,牵头单位领导带队,镇街食安办配合,分组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小作坊、集贸市场、商店(超市)、餐饮业、学校食堂等进行拉网式检查,摸清底数,制作台账,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方案。

(二)重点整治阶段。集中治理重点问题,全面开展整治工作。工商、质监、食药监、农业、水产、畜牧、商务、卫生等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加大整治力度,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确保生产经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要加大对城乡集贸市场和食品批发市场的整治力度,对“三无食品”(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地点)要依法严厉查处;对无证无照非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一律取缔;对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特别是熏蒸、浸泡过的有毒有害果蔬、水发产品等,要坚决予以查封、销毁,并对违法违规业主严厉查处,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巩固提高阶段。巩固前一阶段工作成果,抽调各有关部门骨干力量,组织联合执法队伍,统一行动,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实行全面控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确保全区食品安全。

(四)总结回顾、成果展示阶段。各镇街、各有关部门将在“飓风行动”中查获的各类物品妥善管理并由专人负责,活动结束后区食安办组织集中销毁。在活动中各镇街、各部门要注意保存文字、影像、视频资料,并制作光盘,前向区食安办报送书面总结(加盖公章)及光盘,前由区食安办汇总编辑报市食安办。

期间,区食安办将成立督导组,对食品安全隐患排查、“飓风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街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节日期间食品安全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对专项整治工作周密部署。区政府成立区”飓风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区“飓风行动”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食安办,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宣传组、加工企业组、经营企业组、案件组。

综合组:组长单位区食安办,由食药监直属分局、公安分局、农业局、水产局、质监分局、工商分局、商务局、卫生局、城管局等有关单位组成,负责“飓风行动”期间的方案及相关文件的起草制定、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络、整治信息汇总统计、简报编印报送、会务组织、综合宣传材料准备、督查暗访等工作。综合组各成员单位每周上报一次上周工作进展情况及下周工作计划。

宣传组:组长单位区委宣传部,由区级主要媒体及区食安委主要成员单位组成,负责“飓风行动”期间宣传报道的组织和稿件审核、等工作。

加工企业组:组长单位质监分局,由区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及行业协会组成,负责“飓风行动”期间食品生产企业培训、宣传和发动,牵头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等工作。

经营企业组:组长单位工商分局,由区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及行业协会组成,负责“飓风行动”期间食品经营企业培训、宣传和发动,牵头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等工作。

案件组:组长单位公安分局,由农业局、水产局、质监分局、工商分局、商务局、食药监直属分局、卫生局、城管局有关单位组成,负责“飓风行动”期间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联合查办等工作。

“飓风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每周定期和不定期例会制度,加强工作协调。

(二)积极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各镇街、各部门要对突发事件保持高度警惕性,发生突发事件要及时向区食安办报告,并同时做好前期处置,杜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强社会监督。大力宣传和推行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加大奖励力度,及时兑现奖励资金;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将有奖举报制度以通告形式张贴到每个村、每个社区、每个企业、每个车间,广泛发动群众、特别是知情人员积极举报。进一步扩大群众监督员队伍,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形成执法监督和舆论监督的良性互动,形成群防群控的强大社会合力。

(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各镇街、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要将宣传教育作为“飓风行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等新兴媒体,加大对“飓风行动”的宣传报道。宣传部门要制订“飓风行动”宣传方案,主动组织记者进村入企,到食品生产经营一线,报道工作进展,宣传正面典型,反映存在问题。要开辟专栏,开展专题报道,在“飓风行动”期间保持足够的宣传强度和频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五)加强督查指导。建立健全“飓风行动”督查考核机制。区“飓风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飓风行动”的监督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解决。对各镇街、各成员单位“飓风行动”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区“飓风行动”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督查。对没有完成“飓风行动”工作目标的或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将追究责任;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镇街和部门,在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真抓实干,确保整治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将本次“飓风行动”工作纳入今年对各镇街、各监管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

食品安全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以专项整治与长期监管为抓手,整顿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人民饮食用品安全。

二、工作重点

以清查问题奶为主线,对重点领域、重点食品药品认真开展专项整治。

一是全面加大对粮、肉、蔬菜、水果、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类等商品市场的检查力度,深入开展对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宾馆、餐饮等方面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二是深入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市场专项整治,深化农村食品药品“三网”建设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建设,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三是对各涉药单位进行一次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大检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使生产、购进、销售假劣和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各职能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食品药品消费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整治(由县农业局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宣传,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在农产品丰产丰收的基础上,突出加强农产品的安全系数,要把农业投入品的安全监管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加大查处和打击假冒伪劣、过期失效、高毒高残留以及禁限农药等违法违规经营活动。

(二)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原则,对肉制品、乳制品、酒、饮料、方便食品等组织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及时抽查结果,引导广大消费者正确选购。对抽查发现有严重质量安全问题的,要责令停产整顿,严控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有问题的产品必须立即组织招回,切实加大打假和无证查处工作力度。

(三)加大对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由工商局负责,相关部门配合)。要以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相统一为要求,加强对节日市场食品安全的监管。要以婴幼儿奶粉市场为整治重点,全面开展对粮食、食品、烟、酒、饮料、营养保健品等商品的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检查食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集贸市场以及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加强不合格食品的退市监管,依法责令企业停止销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关的处置措施。

(四)加大对食品消费环节的整治(由卫生局负责,相关部门配合)。要严格餐饮业、食堂卫生许可的审查条件,严把入口关。突出抓好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重点环节的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对卫生安全隐患进行不间断排查,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加强节假日期间的早餐摊点、夜市排挡、农家乐等重点消费场所检查。切实做好服用不合格奶粉患病婴幼儿的医疗救治工作。

(五)加大对药品市场的整治(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相关部门配合)。

一是要以城镇为龙头,以乡村为重点,始终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严把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使用关口,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和检查频次,加大药品抽验力度,消灭监管死角和盲区,严厉打击和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

二是要充分发挥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作用,确保农民用药安全。进一步完善农村药品监督体系,强化农村药品监管。各乡镇政府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和掌握本辖区内药品安全状况,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并广泛开展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建立协管员、信息员培训、考核和奖惩机制,发挥“两员”作用。

三是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认真抓好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活动,改善药品仓储条件,健全药品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管理水平,消除用药安全隐患。

四是要大力推行药品经营企业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堵死药品事故发生的漏洞。对评定为警示、失信的药品经营企业要加大检查频次。要组织开展一次涉药单位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

其他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能,突出工作重点,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

四、工作步骤

集中三个月时间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0月27日至10月31日):宣传发动阶段。各乡镇人民政府、县食品药品监管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做好专项整治的动员部署工作,对整治工作做出周密安排,制定行动方案。

第二阶段(11月1日至11月5日):排查整改阶段。各乡镇、县食品药品监管各成员单位要针对辖区内重点品种、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地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摸底排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第三阶段(11月6日至12月31日):专项检查阶段。各乡镇、县食品药品监管各成员单位要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开展整治工作。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将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进行巡查和督导。

第四阶段(年1月1日至26日):健全制度、总结验收阶段。各乡镇、县食品药品监管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做好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将对各乡镇、各成员单位专项整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情况在全县予以通报。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迅速成立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班子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承担食品药品监管职能的有关部门和监管执法干部要尽职尽责,力求把问题解决在一线、隐患化解在基层。对专项整治工作不力或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损害的,要依法依纪追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二)明确工作职责,搞好协调配合。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涉及面广,责任重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全面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承担食品药品安全具体监管职能的部门,要制定具体的整治工作方案,并报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各成员单位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树立全局意识,加强沟通与协作,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一旦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按照职责分工迅速介入,把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食品安全方案篇3

乡镇食品安全工作方案【1】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为全镇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为全镇食品经营企业提供一个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镇委、镇政府决定,将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列为20xx年镇政府重点工作之一。现结合我镇食品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全国加强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关于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会议精神,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责任意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我镇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抓出声势,抓出实效。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广泛支持”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整治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保障全镇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健康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

二、整治内容

(一)种植养殖环节。加大农(水)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加强对农药、兽药残留以及“瘦肉精”、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强化溯源管理。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水)产品流入市常

(二)生产加工环节。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坚决打击食品制假售假“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大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企业的巡查、回访力度和频次;进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三)流通环节。认真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狠抓重点场所的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尝集贸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实行食品准入制度,切实解决无证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

(四)消费环节。继续推进餐饮企业、集体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改进对学校、企业集体、建筑工地食堂以及小餐馆、小食品店的卫生监管,依法查处取缔无证照经营的饮食摊档,防控食物中毒事件食源性疾病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区域镇中心区、各村及其结合部、校园及其周边区域。

(二)重点对象无证照的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种植(养殖)户;各类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学校、企业集体食堂。

(三)重点品种猪肉及其肉制品、食油、酒、蔬菜、豆制品、奶制品、水产品、饮料、儿童食品等8大类食品。

四、整治目标

通过综合整治,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使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进一步遏制,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具体工作指标:

(一)全镇蔬菜农药残留抽检阳性率低于8%;全镇生猪“瘦肉精”检测率(含快速检测)不低于4.5%,生猪养殖场“瘦肉精”残留阳性率低于1%,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残留阳性率低于4.5%;严禁违禁药物残留的大宗水产品进入市常

(二)全镇符合生产许可条件的28类食品生产企业获生产许可证达95%以上;全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抽检合格率达80%以上,其中获得生产许可证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力争在年内基本取缔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的非法小作坊,全面消除乳制品、饮料等食品的无证生产行为。

(三)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严禁不合格品进入市常全镇预包装食品抽检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合格率达85%以上;食品进货索证票率达90%以上。

(四)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5%。

(五)全镇学校和企业的集体食堂监管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0%;集体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率达90%以上;学校食堂、餐饮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分别达到95%和70%以上,进一步减少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乡镇食品安全工作方案【2】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级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食品安全部署,进一步规范我镇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保障食品安全,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认真执行《食品安全法》,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二、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部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食品安全工作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构,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职责,有变动要及时调到位,确保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三)建立健全镇村监管网络,层层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镇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办法,定期对相关责任部门和各村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

(四)做好辖区内农村群体宴席(聚餐)备案登记制度,按时完成农村群体宴席(聚餐)月上报工作,确保无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做好辖区内餐厨废弃物处置指导和备案登记管理。

(五)积极配合各职能部门在本辖区内搞好各项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工作。

(六)制定瓢井镇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组织,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报告、分析、预警、体系。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食品安全应急网络覆盖镇、村,覆盖面达100%,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得当、报告及时。

(七)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强化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意识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重视食品安全教育,将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校公共安全和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学校食堂持证率达100%;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建立宣传栏目,使食品安全知识进村入户。

(八)根据《贵州省酒类生产流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做好辖区自产自销酒类监管。

(九)依法按照《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有关规定,做好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根据需要,依法划定临时区域(点)和固定时段供食品摊贩经营,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做好食品摊贩登记备案工作。

(十)及时上报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食品安全方案篇4

一、组织领导

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工作在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指导下,各乡镇、有关监管部门明确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分管领导,并确定一名食品安全信息负责人,负责本辖区、本部门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整理、报送和网上公开等工作。

二、工作职责

县食安办: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全县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县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种植养殖的政策措施、行政许可、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动物防疫检疫、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以及相关违法案件的查处信息的公开。

县质监局:负责食品生产环节的行政许可、监管政策措施、日常监管动态、专项整治行动、食品抽检以及违法行为的查处信息等的公开。

县工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行政许可、监管政策措施、日常监管动态、专项整治行动、食品抽检以及违法行为的查处信息等的公开。

县卫生局:负责餐饮消费环节的行政许可、监管的政策措施、日常监管动态、专项整治行动、食品抽检以及违法行为的查处信息等的公开。

县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水产品养殖政策措施、行政许可、日常监管动态、专项整治行动、食品抽检以及违法行为的查处信息等的公开。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保健食品的行政许可、监管的政策措施、日常监管动态、专项整治行动、食品抽检以及违法行为的查处信息等的公开。

各乡镇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

三、公开形式

政府信息公开必须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上。由信息公开的部门按照县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内容的相关要求,在本单位网站首页“主动公开”中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专栏,下设“药品安全”、“食品安全政策法规”(除公开上级部门文件外,重点应公开本单位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包括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备案”(包括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备案信息等内容,含办理流程、指南及办理结果信息)、“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包括年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案件处理等信息)、“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包括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执法人员资格及行政处罚结果信息)、“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公布食品药品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食品安全常识”(包括食品安全标准内容)等7个二级栏目,对信息进行。各责任单位应梳理2014年以来应主动公开的信息,今年以来产生的信息应在该信息形成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公开。

四、工作要求

(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指导,制定本部门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食品安全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坚持“统一部署,联合运动、全面整治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为重点,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开展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整治活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我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推动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努力提高全县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二、工作重点与目标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冶理,采取有力措施,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镇社区为重点区域,以面粉、食用植物油、肉及肉制品、蔬菜、奶制品、豆制品、儿童食品、水产品、畜产品、食盐、饮料、酒、瓶(桶)装水、散装食品、保健食品为重点,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群众的饮食安全。

通过深入扎实的整治活动,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网络体系,提高全县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县、乡、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社会监督网和现代流通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县城主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验合格率达到85%以上,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下降1—3个百分点;畜产品中无“瘦肉精”,水产品中氯霉素抽验合格率达到99.5%,生猪定点屠宰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销售注水肉、病害肉等现象得到全面遏制;基本消除米、面、油、肉类制品、豆制品生产加工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食品经营企业七项自律制度建立率达90%;学校及幼儿园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80%以上;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得到有效预防及控制;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结案率达95%以上,人民群众食品消毒安全感明显增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有较大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

1、推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县、乡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落实监督工作责任,建设监管责任网,实现县有委员会、乡有食安办、村有协管员。建设现代流通网,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食品经营示范店、示范市场建设,提高农家店经营食品的连锁配送比例,保障农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建立一支社会监督队伍,健全社会监督网。建立“三网”建设考核制度,发挥“三网”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

2、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对农村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过程实施监管,加强对农村小企业、小作坊、小餐馆和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卫生监管,落实开办者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城乡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和强制检验,对不合格产品予以公告,消除出市场,并查清其生产源头、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严厉打击收购、销售、加工病死畜禽肉及利用送货下乡等名义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行为,防止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转移。

3、提高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针对农村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实际,组织编写各类农村食品安全教材和资料,组建食品安全义务宣传队伍,开展“公共卫生进农村”、“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发挥农村消费者协会、12315联络站、消费者投诉站的作用,及时受理农村消费者的申诉举报,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种植养殖过程整治。

1、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动”。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重点抓好种植、养殖过程监管和市场准入,规范种植业、养殖业化肥、农药、渔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行为。开展农资专项整治活动,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规范发展一批放心农资店。坚决禁止违禁农业投入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逐步推行农业投入销售和使用登记、跟踪抽检、责任追究制度,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监测信息制度。加强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评价与监控,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强化对农药、兽药残留和瘦肉精、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定期农产品监测信息,曝光不合格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在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公示牌,将检验不合格的农产品及时公示。指导企业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和检验检测制度,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加强自律。实施农产品标识推进计划,推广产地编码,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质量监管制度化、产品营销品牌化。

3、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和认证工作。强化产前农资、产地环境、产品质量从源头到加工的全过程质量认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化”等模式,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标冷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生产基地建设。健全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等标准的实施,开展部分农产品强制认证试点。

(三)集中整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1、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深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严厉打击食品“黑窝点”和违法使用非食用原料的行为,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2、开展重点食品专项抽查。针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抽查植物油、面粉、水产加工品、酒类、乳制品、饮料、肉制品、儿童食品、集健食品等品种,对问题严重的企业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多次抽查不合格、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要依法吊销证照。

3、强化食品添加剂监管。全面推进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和监督工作,开展对食品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的风险监控,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4、健全食品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启动传统特色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完善食品标签监管制度和强制检验制度,加强食品认证标志执法监督,加大对已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28类食品的无证查处力度。

5、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的监管工作。实施持证上网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严格按规程实施检验检疫,保证猪肉产品质量。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推进牛、羊、家禽定点屠宰工作。关闭不符合标准的屠宰加工场,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工注水肉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深入整顿规范食品流通秩序。

1、深入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依法查处无证照、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三无”等其他不合格食品行为,逐步建立制度规范、执法严格、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的巡查机制。集中开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市场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

2、加强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坚持先证后照依法登记注册的程序,结合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主体资格,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大力推行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积极推进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体系建设。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实施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和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

3、落实食品经营者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引导和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公布等制度,建立内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流通环节食品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制度,强化日常监测和强制检测。

4、扎实推进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抓好绿色市场建设,推进绿色市场认证工作,促进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标准化建设,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五)严格餐饮消费环节监管。

1、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对餐饮业及乳制品、婴儿配方食品、蜜饯行业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对新建的餐饮企业,按照量化分级信誉标准发放卫生许可证,实施信誉度管理。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定期预警信息。

2、严格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积极推广《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原料进货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制度,重点查处非法采购、使用劣质食用油和违法使用添加剂、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行为。严格农村餐饮业和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审查发证的按期年检。对农村集体聚餐、学校食堂、建筑工地、小餐饮等环节实施重点监管,整顿和规范农家乐旅游餐饮单位,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和指导,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六)认真开展节日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结合“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食品消费特点,扎实开展食品专项执法检查,加强节假日食品市场监测,及时查处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导群众科学消费、安全消费,保证人民群众节日期间饮食安全。

四、工作要求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专项整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订食品安全整治方案,明确本次专项整治的任务和重点,层层落实监管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定期评估食品安全状况,扎实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案件查处工作。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做好食品监管工作。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及时报送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食品安全方案篇6

整治环节要向两头延伸,一头向农业投入品使用环节延伸,一头向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延伸。加大对种植、养殖环节中农业投入品使用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综合监管力度。

今年工作的预期目标是: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比上年明显下降,平均超标率下降2~3个百分点;肉品质量稳定提高,瘦肉精平均检出率下降1个百分点,城区和各区县城关镇注水肉、病害肉基本绝迹;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力争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10类食品加工企业90%通过生产许可证的现场审查;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学校食堂、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达到90%以上;全面推进和实行食品进货检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和质量追究制度,大型市场、超市进货索证、索票率达到90%以上;大中型食品商场(超市)的散装食品经营行为得到规范;建立1个食品绿色市场;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及时依法查处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案件;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分工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由各级政府总负责。市、区县政府分别成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简称食品安全办)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查。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质监局、商贸局、工商局、卫生局、农林局、粮食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容局、教育局、盐务局、环保局、公安局、建工局、财政局、市委宣传部、市经委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

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行条条指导,块块落实,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区县政府及市相关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各相关牵头单位要切实做好各专项整治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三、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强化食品源头污染治理力度

1、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农林等部门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进一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在加大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例行监测力度的同时,实行蔬菜农药残留异地抽检,并在一定范围内抽检结果。继续开展农(渔)药经营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农(渔)药经营行为,推行兽药分柜销售,加强对农业、渔业用药的指导和监督。

2、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卫生等部门要组织开展对食品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加大产品质量抽查力度。特别要加大对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儿童食品中糖精钠、肉类食品中色素、edta铁钠的使用的监管力度,促使面粉、肉类、儿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基本消除滥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3、严查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行为。质监部门要重点落实“十查十找”任务,检查米(面)、食用油、酱油、醋、盐、米粉(线)、腐竹、干菜、肉制品、水产品、酒类产品等加工点,找陈化粮、矿物油、地沟油、吊白块、回收过期变质食品、工业用双氧水、毛发水、敌敌畏、甲醇等非食用物质,一经发现彻底收缴物品、设备。

(二)加强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

1、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农林、质监等部门要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推进产地环境污染监控工作。在做好市无公害农产品向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转换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申报工作,申报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0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0个;认定无公害农(水)产品产地25个。

2、全面推进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质监、卫生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许可证制度。在完成和巩固米、面、油等五类食品审查发证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冷冻面米食品和膨化食品等十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卫生部门要组织对食品卫生许可证即将到期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清理与整顿,严格食品卫生许可准入要求。

3、进一步规范生猪、牛羊屠宰加工。商贸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去年开展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定点生猪屠宰厂(场)的监督管理,开展牛羊肉定点屠宰工作,整顿和规范肉品流通秩序。建立健全生猪及肉品出入登记与查票验证制度,强化消毒管理和检验检疫,检疫率达到100%,严禁私屠滥宰、未经检疫和检疫不合格的肉品进入流通销售领域。

4、强化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力度,特别是对重点品种要实行定期质量监督抽检。检验检疫局要加强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相关稽查工作,强化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整治和监管重点品种的抽查频率和覆盖面;开展对保健食品、食用油、乳制品、熟肉制品、卤菜、糕点(月饼)等生产企业的专项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多发企业施行巡查制度,形成威慑力,遏制制售不安全食品的违法行为蔓延。

(三)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1、把好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关。工商部门要依法严格审查食品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主体资格,严格执行前置审批规定。农林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市各大型市场开展农(水)产品质量安全准入试点,积极探索“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的有机结合方式,实行ic卡农产品的监管,加快实施“场地挂钩”和“场厂挂钩”步伐,逐步实现农(水)产品全程质量控制。

2、建立和完善流通市场的监管网络。质监、工商、农林、商贸、粮食等有关部门对全市城乡所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要普遍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所有农副产品市场都要开辟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专门销售区。进一步健全三级检测体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要建立检测室,配备检测设备;农副产品零售市场要建立以速测为主的检测系统,有条件的大中型农副产品零售市场要设立检测室。市质监局要定期开展农副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检,并及时公布抽检结果。

3、加强进出口食品的监管。检验检疫部门在进出口环节要依法严密监管,严把进出口食品安全关。要强化进口食品的索证管理工作,加强进口预包装食品包装标签审核,制定并实施“进口食品监控检测方案”,严格执行预包装食品凭标签审核证书报检,确保相关企业办理进口食品备案和口岸检验,严格按照有关单证办理报关验放手续。

(四)加强消费环节的管理

1、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餐饮业,特别是小餐馆、个体门店饮食安全卫生的检查和监督。以学校食堂、餐饮业为重点,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教育部门负责学校食堂及校内食品经营单位的安全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河东市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做好学校集体用餐安全的监督、指导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开展食品商场(超市)散装食品专项检查,各区县要在辖区范围内确定2—3个食品商场(超市)作为重点,使其90%以上的单位达到管理规范的要求。

3、城建部门要加强在建建筑工地的食品卫生管理,工地食堂要做到“三证”齐全,加工场所符合卫生要求。

(五)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市食品安全办要进一步梳理各部门的监管职

能,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和权限,做到监管不缺位、权限不越位,各领域、各环节不留空白、不留死角,逐步形成“职能清晰、权责明确、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网络体系。

2、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农林、质监等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继续强化三个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定体系)、三项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农业投入品综合整治制度)、一个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工商部门逐步实施交易市场商品准入与管理制度。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质量追溯、封存报告、依法销毁、购销台帐、质量安全档案、商品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退出等制度。

3、加快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质监、农林等部门要抓紧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标准)、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标准、快速检测技术标准,基本满足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对标准的要求,使全市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类标准相配套。

4、街道(镇)、社区(村)要加强出租房屋的管理,不得向无证、照非法生产加工户提供加工场所或出租房屋。房屋出租者违反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有关规定的,执法部门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5、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市食品安全办要会同工商等有关部门选择1个部门和1个食品行业进行试点,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六)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以集中整治强化日常监管,以日常监管深化集中整治。对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及时予以查处打击;对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察,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今年要把重点产品、食品批发市场和城郊结合部、农村地区作为查处重点,集中查破一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不符合卫生标准及假冒伪劣食品案件,依法严惩一批犯罪分子,捣毁一批制假售假窝点。通过案件的查处,形成对违法犯罪分子强大的震慑效应,净化食品市场经营环境。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时间为月上旬。将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部署到各区县人民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及市各牵头部门须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第二阶段为集中实施和督查阶段,时间从月中旬至月上旬。各区县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分解任务,明确目标,扎扎实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各牵头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制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组织2次以上的专项集中整治活动,确保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到位。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专项整治工作的检查监督。市食品安全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区县、各部门的整治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第三阶段为总结验收阶段,时间为月中旬。各区县人民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对照专项整治的目标认真做好自我检查验收,并将本地区、本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于年底前上报市食品安全办。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县人民政府必须把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本方案提出的任务、目标进行分解,抓好落实。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及信息制度

各区县、市各有关部门每月底前以书面形式向市食品安全办报告本地区、本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逐步建立完善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多部门联动的应急处理机制。重大事故及经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曝光的重要事项应于事发当日向市食品安全办报告。市食品安全办将定期通报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进展情况、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查处情况等信息。

(三)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

加强督查督办是实施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督查督办的重点是:既往工作中有待加强的、媒体曝光的、群众反映集中的地区和问题;信息报告不及时、不准确、不真实的问题。同时,市食品安全办将加强对各区县、各部门整治工作的落实情况、专项集中整治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将按相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食品安全方案篇7

为建立健全本区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应急反应行动,控制应急事态发展,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事故分级

本预案所称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病亡,或者有科学依据证明将对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1.3.1根据《市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①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②超出市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③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④国务院认为需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理的。

(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①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本市2个以上区县的;

②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③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④市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①事故影响在本市1个区县内,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较重危害的;

②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

③市食药监局认定的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4)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①事故影响范围涉及本市1个区县内2个以上街道(乡镇),给大众饮食安全带来危害的;

②造成伤害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③区县级政府认定的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1.3.2为适应本区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和处置要求,按照《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实施报告和开展应急处置。对涉外、敏感、可能恶化的事件,应加强情况报告并提高响应等级。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区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1.5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决策。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科学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紧密配合,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态发展;各有关单位协同应对,有效开展应急救援,搞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

(4)预防为主、群防群控。对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努力实现事先预防与应急处置的有机结合;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区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务由区应急办负责。

2.2应急联动机构

区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区公安分局,作为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组织联动单位对特大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职责。各联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

2.3工作机构

2.3.1区食药监分局

区食药监分局承担本区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常态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编制本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收集信息、分析动态,并及时上报工作情况;

(2)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宣传、教育、培训;

(3)负责对本区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开展可疑食品的溯源工作,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对病人开展个案调查;

(4)对可疑食品等相关样品进行采样并及时送检;

(5)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3.2区应急处置指挥部

2.3.2.1一旦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区政府根据区食药监分局的建议和应急处置需要,视情成立区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实施对本区重、特大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指挥。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指挥长由区领导确定,成员由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组成。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开设位置,根据应急处置需要确定。

2.3.2.2区应急处置指挥部主要职责为:

(1)组织、指挥、协调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2)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重大事项的决策;

(3)负责统一事故的相关信息。

2.3.2.3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可视情成立事故调查与评估、事故处置、医疗救治、新闻报道等专业组,各专业组在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采取行动。应急处置行动结束,在报请区政府批准后,应急处置指挥部解散,转入常态管理。

2.3.3相关成员单位及职责

(略)

2.3.4现场指挥部

根据突发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展态势和实际控制需要,事发地街道、镇政府负责成立现场指挥部,必要时也可由区食药监分局组织有关专业机构负责成立。现场指挥部在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指挥或指导下,具体负责现场应急处置。

2.4专家机构

建立突发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咨询组,主要由食品药品、疫病防治、检验检疫、质量监督、环境保护、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法律等方面专家组成,并与其他相关的专家机构建立联络机制,负责提供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决策咨询建议和技术支持。

3预警预防机制

3.1预测预警系统

3.1.1本区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

3.1.2区食药监分局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建立短期和中长期预测、预报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

3.2信息报告与通报

3.2.1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各应急机构、事发地街道、镇政府、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在组织调查救援的同时,及时汇总相关信息并迅速报告。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必须在接报后1小时内分别向区委、区政府值班室口头报告,并在1小时内分别向区委、区政府值班室书面报告。报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应同时或先行向区委、区政府值班室报告。特别重大或特殊情况,必须立即报告。

3.2.2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向市食药监局和区政府报告。

3.2.3各相关单位、部门要与毗邻区域加强协作,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等信息通报、协调渠道,一旦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影响范围超出本区的态势,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3.2.4信息报告应明确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各阶段报告和报告时限要求等。

3.2.5涉及港、澳、台地区人员或者外国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3.3预测预警信息

3.3.1区食药监分局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分析整理,定期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开展食品中污染物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预警信息;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并负责预警信息的汇总。

3.3.2区经委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监测信息;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监、工商部门等联合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

3.3.3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食品、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存、经营、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

3.4预警信息分级与

3.4.1根据各相关单位的监测信息,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将预警信息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并依次用红、橙、黄、蓝四色表示。

3.4.2区食药监分局根据本市各级食品药品监测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监测信息,按其运作规程对预警级别适时进行。预警信息包括:食品安全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单位等。

3.4.3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和学校等特殊场所以及警报盲区,采用其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5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区有关部门举报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为。区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要按照各自职责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4应急处置

4.1先期处置

4.1.1事故发生单位和所在社区负有先期处置的第一责任。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事故发生后,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即时进行处置,组织群众展开自救互救,控制事态并向上级报告。

4.1.2区应急联动中心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先期处理,并确定事故等级,上报现场动态信息。区食品药品监管、公安、质量技监、经委、卫生等部门以及各街道、镇政府等部门和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联动处置。

4.1.3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食品安全事故先期处置。

4.1.4一旦发生先期处置仍不能控制的紧急情况,区应急联动中心等报请区政府明确应急响应等级和范围,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处置。

4.2应急响应

4.2.1分级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等级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应对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1)Ⅰ级应急响应

(略)

(2)Ⅱ级应急响应

(略)

(3)Ⅲ级应急响应

(略)

(4)Ⅳ级应急响应

(略)

4.2.2响应的升级与降级

当食品安全事故发展加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或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逐级上报,及时提升预警和响应等级;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也应逐级报请上级部门,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者撤销预警。

4.3应急指挥与协调

4.3.1进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后,区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相关应急力量,配合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应急处置。

4.3.2区应急指挥部根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和处置要求,协调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应急队伍和事发地街道、镇政府应急机构。相关机构按照各自应急预案提供增援或保障,有关应急队伍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救援和紧急处理行动。

4.3.3现场指挥部成立前,先期到达的各应急救援机构和事故发生单位的应急力量应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事发地街道、镇政府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危害链。

4.3.4发生在一些特殊领域或者跨领域、跨地区、影响特别严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市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

4.4应急结束

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处置结束,应急队伍撤离现场。区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区政府批准后,宣布应急响应结束,终止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1.1各级政府、各有关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各项善后处置,包括人员的安置和补偿,征用物资的补偿,污染物的收集、清理和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5.1.2区食药监分局可根据汇总的应急处置工作报告,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对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进行监督,及时根据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5.1.3卫生部门要做好现场的消毒与疫情的监控工作;市容环卫等部门组织实施污染物收集,现场清理等工作。

5.1.4区政府和各街道、镇政府认真组织和切实做好善后工作,尽快消除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后果和影响,安抚群众,保证社区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5.2灾害补偿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员给予赔偿和补偿。

5.3保险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5.4调查与评估

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同事发单位和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教训等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区政府报告。

5.5信息

(略)

6应急保障

6.1通信保障

区信息委、区府办等有关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确保应急处置通信畅通。

6.2队伍保障

建立由食品药品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医疗三部分组成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动队伍,作为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专业力量,随时能够处置食品安全事件,参与和指导基层相关机构开展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工作。主要承担以下任务:

(1)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检验、食品安全事件的分析、评估和上报;

(2)协助和指导食品安全事件现场救援、转运和后续治疗;

(3)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

(4)开展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等。

其他各有关职能部门应设相关分管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处置食品安全事故。

6.3经费保障

本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的经费,按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应急处置所需的经费,由区财政按有关预案和规定予以安排。

6.4物资保障

应急救援物资保障工作由区经委牵头会同区发改委及其他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6.5医疗卫生保障

6.5.1区政府、区卫生局和有关单位根据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建立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和保障系统,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区卫生局、区食药监分局等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及时为受害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

6.5.2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立即启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区卫生局组织相关医疗机构急救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抢救。

6.6交通运输保障

区建交委、区公安分局等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通道。依法建立应急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应急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必要时,对现场及相关道路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顺利开展。

6.7治安保障

区公安分局按照有关规定,参与现场处置和治安维护工作。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由武装部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6.8科技支撑

食品安全方案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建立建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责任体系,加大对食品安全经营活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全面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大农产品源头管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强食品流通、消费领域监管,强化农民食品安全意识,全面提高本街道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为构建绿色、和谐的*作出贡献。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1、成立*街道食品安全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经济发展办、农办、工商、卫生监督直属分所、卫生院、安监中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落实专职工作人员。

2、每个行政村、社区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和维权监督员,召开街道食品安全示范工作动员大会,对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层层部署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食品源污染监管

1、积极为广大农户提供农技指导服务,包括抗病种的引进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服务,每年不定期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标准意识和生产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蔬菜协会,合作社作用,在西竹园蔬菜基地的广大菜农中推行田间生产记录,以保证农户品质量安全追溯和生产过程问题的追查。

2、组织协助工商、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做好农资的监管,重点加强对农业服务、供销社各生资销售点,农药销售的监督检查,杜绝使用和销售“二高”农药,非饲料添加剂。街道所有农资经营单位必须建立进货台帐、销货台帐、进货票据,销货票据、农资物品质量承诺书。

3、加强定点屠宰和畜禽的免疫工作。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屠宰率达100%,检疫100%到位。规范饲养场口蹄疫,禽流感免疫密度达到100%,散养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5%以上,配备专业免疫人员,一年2次对养殖畜禽进行二针免疫,实行养殖户主、畜牧兽医共同签名制度。

(三)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监管

每年与各食品生产企业签订食品安全生产责任书,督促企业严格按照食品质量、卫生标准生产。组织、配合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专项整治,取缔无证无照生产企业。食品小作坊监管覆盖率达100%。

(四)狠抓流通领域食品监管

1、协助市农业部门在西竹园蔬菜基地配套建立蔬菜检测站,对每季蔬菜上市前进行自检,配合市蔬菜站不定期对基地内的上市蔬菜进行抽检,并建立一系列检测结果、处理办法,以保证西竹园蔬菜“商标”的品牌效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督促学校、企事业、建筑工地等单位的食堂和小餐馆的整治,取缔D级食堂。卫生部门重点整治质量合格率达80%以上,食品卫生合格率和餐具消毒合格率比上年有提高。

3、街道每年举办一次食品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市民对食品安全意识。

(五)强化“三网”加强农村放心店建设

在完成“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全覆盖的基础上,现代流通网建设进行扩面,提质、增效,继续大力扶持连锁龙头的发展和配送中心的建设,提高食品统一配送能力,年内增设3-4个配送点,配送率80%以上,积极推进连锁超市向较大行政村和中、小学延伸,农村放心店向较大自然村辐射。

(六)规范管理、完善制度

1、建立农产品源头管理各项制度。做好以农产品检测工作,建立检测制度,落实屠宰各项制度。

2、街道与村、社区、食品生产企业签订食品安全生产责任书。

3、进一步完善商品准入制度。商场、超市、小店等食品经营单位全面实施商品准入制度,杜绝假冒伪劣食品,全面实施早餐点、学校周边摊贩整治工作。实行进货,索证、索票、台帐等制度。工商、卫生部门要做好对商品准入各项制度制订,加强对商品准入制度的监督。

4、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责任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街道要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5、实施群防群控,构建群众监督机制。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利用各种载体,采取各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使食品安全知识家喻户晓。街道宣传栏内设立食品安全信息栏和公示栏,各行政村消费维权点设立食品安全举报箱。全年要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人进行一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以增强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四、工作步骤

从20*年7月至20*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年7月—20*年8月)

内容:制订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创建实施方案,召开街道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工作动员大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年8月——20*年10月)

内容:各部门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创建各项工作,开展实质性全程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年11月)

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研究提出巩固成果,建立完善长效管理办法的措施,迎接上级部门检查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实施食品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系统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组织,明确职责,要从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抓好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工作。

(二)各司其职,分工落实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工作涉及部门多,相关责任部门应充分明确各自工作内容、职责、抓紧落实人员,经费、配备必要设备,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抓紧、抓好。

食品安全方案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两高《司法解释》为契机,以提升我区食品安全水平为核心,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大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和迅速查处流通环节食品违法行为,预防和遏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全区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身体健康、社会和谐。

二、目标任务

开展夏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强化电子溯源管理,加大食品特别是食用油脂的抽检力度,严查销售假冒伪劣、过期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的食品违法行为。重点结合“放心油脂”专项行动,全面掌握全区食用油特别是散装油销售基本信息,加大打击无证照回收、违法提炼“地沟油”的窝点力度,杜绝销售劣质油脂和“地沟油”的违法行为。

三、实施步骤

本次专项行动自2014年5月24日开始,至6月25日结束,分三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24日)。

区局召开夏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行动大会,集中部署整治工作,明确各分局、各科室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确保整治工作扎实展开、有序推进。

(二)摸底排查阶段(5月25日一6月4日)

各分局要对全区所有饭店、宾馆、食堂、食品加工小作坊等所有涉及用油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展开调查摸底,建立全区食用油用油单位(个人)、餐厨废弃物收购单位(个人)基础数据库。并与所有的食用油使用单位签订《食用油采购、使用承诺书》。

各分局要在5月30日前完成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并将电子档报区局消保科备案。在6月4日前完成对餐厨废弃物收购单位(人员)的核实调查工作,建立废弃油脂加工点台帐。

(三)集中整治阶段(6月5日一6月25日)

各分局在业务科室的指导下开展整治工作。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严查销售假冒伪劣、过期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的食品违法行为。重点打击无证照回收、违法提炼“地沟油”的窝点力度,杜绝销售劣质油脂和“地沟油”的违法行为,规范“地沟油”回收、提炼的经营行为。对检查中发现违规使用来源不明的食用油油脂的单位依法移交相关部门。

注册登记部门负责从事废旧油脂的回收、提炼的市场主体营业执照的审核发放工作;监督管理科负责依法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废弃油脂的回收提炼的行为;市场合同科负责指导和监督市场开办者认真落实经营管理责任,规范农贸市场内现场加工食品的经营行为;监察室负责牵头对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进行督查考核;消保科负责通过报纸、电视、活页宣传单、设立举报电话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到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中来,负责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综合协调、材料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区工商局夏季食品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认识开展夏季食品安全整治行动的重要性,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夏季食品安全整治行动摆上议事日程,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科室、分局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法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自律意识和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自我防范意识。特别是对两高《司法解释》要宣传到位,对《司法解释》的宣传文本要张贴到街道、社区、市场等经营者相当集中的场所,并拍照留存备案。

食品安全方案篇10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实践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化贯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吸取问题乳粉事情和昌黎县少量企业制售冒充伪劣葡萄酒事情经验,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立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以铁的决计、铁的手腕,迅速对食品生产、流通、运输、消费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市场主体进行拉网式排查,突出整治重点,依法彻底管治,严厉打击制售冒充伪劣食品违法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净化节日市场,遏制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具体提高我县食品质量安全全体程度。

二、整治范围及重点

此次食品安全专治行动对一切食品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相对集中食品加工小作坊、销售企业、餐饮(集体食堂)单位、仓储场合进行具体集中彻底清查。整治的重点是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人民群众反映激烈的问题食品、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通的食品以及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一)重点种类:酒类、饮料、蜂蜜、饮用水、调味品、肉成品、淀粉及淀粉成品、蜜饯、食品添加剂、辣椒成品等10类一切种类以及保健食品、食用植物油、儿童食品(膨化食品、便利食品、糖果、蜜饯)、乳成品(进口奶粉、中老年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粮食加工品(挂面、麦片、米粉)、蛋及蛋成品(再制蛋)、生猪肉(灌水猪肉、病害猪肉、私屠滥宰猪肉)等7类17个重点种类。

(二)重点对象: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专业村和集聚地,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小杂食店,蔬菜(含食用菌)生产基地,畜禽、水产养殖场、屠宰场、农产物批发市场,承办宴席、大年夜饭的餐饮单位,学校(托幼机构)食堂等。

三、整治方法办法

对一切生产、运营食品的企业、摊点、作坊等逐家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和打击食品生产运营违法违规行为,执行“五个一批”。

(一)封闭取缔一批。对下列企业一概封闭取缔,由县政府负责,采取断电、断水、撤除设备等有用办法,避免企业擅自生产。

1、已被撤消、刊出生产答应证的企业;

2、无答应证、执照,或许答应证、执照有用期届满,未从新获得证照私自不合法生产运营企业和餐饮单位;

3、发现有运用非食品原料,运用收受接管原料,运用病死毒死、死因不明或未经检疫、检疫不及格以及过时蜕变、受污染的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运用有毒有害包装物、超出答应范围生产等行为的企业;

4、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达不到生产前提的乳成品生产企业;

5、屠宰灌水猪、病害猪的生猪屠宰厂(点)和销售冒充伪劣酒的批发零售企业。

(二)停产整理一批。对下列企业一概停产整理,限日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果断撤消答应证和营业执照。

1、发现存在不能继续坚持获证前提、情况卫生脏乱差,原辅料收购验证、关键节制点节制、产物销售无记载或记载不完全,产物出厂不查验或查验项目不完全,产物标识标注不规范的企业;

2、产物没有到达国家食品安全规范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

3、前提较差食品运营企业;

4、食品安全质量治理系统不健全或不能有用运作,存在严厉安全隐患的进出口企业;

5、运营行为不规范的生猪定点屠宰厂(点)和酒类批发零售企业。

(三)革新提高一批。对证量认识强、严厉自律、守法运营,具有必然基本,但不足竞争优势的生产运营企业,要积极协助企业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导企业进一步革新生产前提,完善各项准则,提高治理程度,提高质量安全保证才能。

(四)整合重组一批。对全县乳成品等食品生产集中、运营次序紊乱,存在自觉发展、无序竞争等安全隐患较大的区域或专业村,由县政府牵头,采取资产重组、兼并收买、强强结合、龙头带动等方法施行重组整合,整合裁减结构不合理、无自有基地、规划小、技能掉队的生产才能,推进集中生产区域企业由小规划大群体向规划化、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扬大企业集团的优势和带举措用,推进企业发展方法改变和产业构造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质量效益。

(五)派监督员入驻企业监控一批。对具有正当生产运营资历、产物数目大、市场据有率高、消费人数多的酒类、饮料、农产物加工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和生猪定点屠宰厂施行派驻厂监督,督促企业落本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紧密对企业进厂原料和出厂产物批批查验、生产进程节制、产物销售流向施行监控。增强大型食品批发市场监控,切实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四、整治办法

(一)集中开展结合法律。质监、工商、食药监、卫生、农牧、商务、县社、粮食等食品安全监管部分要积极行动起来,依照各自监管职责,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检查力度。关于严重问题、严重案件、重点区域,由食品安全专治行动指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部分集中开展结合法律。结合法律时,要接收公安部分参与。结合法律以县为主,坚持常常性检查与突击暗查相结合,经过高密度、大强度的法律行动,集中进行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各部分在法律进程中要充分发扬专业查验检测技能设备的效果,加大对重点产物中的热销食品的抽样检测力度,实时将检测后果经过各类媒体向社会。

(二)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对清查出来的问题食品,要追根溯源,查清数目、起原和流向,实时进行下架、召回,避免问题食品流入市场。对查验不及格的食品,集中销毁或进行无害化处置。销毁时要由相关部分现场监督、签字,并留存影像材料。对问题企业,要加大处分力度,该整理的要停产整理,该封闭的要立刻封闭,该撤消执照的要撤消执照。关于相关违法责任人要依法赐与行政处分或处置;涉嫌犯罪的,司法机关要在查清现实的基本上依法从快侦办,赶快捕诉,从严审理,从分量刑,严厉打击和震慑食品安全违法犯罪。

(三)严厉落实监督责任。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部分和法律人员的监督、监察力度,进一步增强当地县政府的监管责任。对有关部分不依法实行监管职责、滥用权柄形成严厉结果的,严厉依照食品安全责任制的各项规则,依法依纪严厉追查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严厉市场准入。专治行动时期,质监、工商等部分悉数暂停对新设立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审批。今后,要严厉答应前提,严厉节制发证,果断限制建设规划小、治理程度低、生产前提差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依照有关部分制订的企业革新升级和整合重组方案,抓好乳操行业、酒类行业、饮料行业、农产物加工行业的整合重组,坚持走集约化、规划化发展的路子,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知名品牌,提高技能配备程度和产物附加值,加强竞争力和抗风险才能,从源头上消除隐患,保证安全。

(五)发扬乡镇县政府监管效果。要切实增强乡镇县政府和街道办事处食品安全监管才能建设,每个乡镇(办事处)都要明确必然数目的人员专门从事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和信息上报工作,构成基层食品安全常态化、全掩盖的监管收集。要加大对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支持力度,使人员装备、经费拨付以及法律配备、交通东西、办公前提等与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相顺应。

(六)坚持长效机制。各级、各部分要针对专治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日常监督工作的破绽和单薄环节,研讨处理问题的对策和办法,坚持、完善食品安全结合法律、监测预警、质量保证、社会监督、应急处置和责任追查等六个长效机制,推进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准则化。

(七)营建浓厚的言论宣传气氛。要充分发扬报刊、播送、电视、收集等新闻媒体的言论宣传效果,合时公开问题食品查处进程、处置后果,集中报道对食品违法犯罪分子的惩办状况,并在全社会布告,有力震慑食品违法犯罪过为,营建浓厚的社会言论气氛。要发扬好言论导向效果,实时报道各部分采取的有用办法、工作发展和获得的成效。要把握动态,自动应对,避免不良炒作,构成有利导向。

五、整治步调

(一)宣传发起阶段(2012年1月31日至2月8日)。各部分要制订详细的专治行动方案,层层宣传发起,做好工作部署,将任务落实到详细单位和责任人。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2年2月9日到3月18日)。各部分要亲密共同,协调联动,突出整治重点,做好具体彻底拉网式清查,排查食品安全隐患,采取决然办法,集中进行整治,一一进行规范,切实处理问题,坚持相关的清查工作档案。关于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办工作力度,组成犯罪的迅速移送司法机关处置。还,边整治边规范,增强长效机制建设,保证集中整治工作获得分明实效。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3月19日至3月31日)。各部分要认真做好整治工作总结,深化发掘集中整治进程中的好经历和做法。迎接市食品安全专治行动督导组对全县专治工作状况的具体检查验收和审核评价。

六、组织保证

此次专治行动,各相关部分是责任主体,县县政府负责督导检查,采取“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方法,齐抓共管,保证获得实效。

(一)增强组织指导。县县政府成立食品安全专治行动指导小组,县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梁立柱任组长,副县长冯录珍任副组长,县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指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首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承当县食品安全专治行动指导小组办公室的本能机能,从各部分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与创立办、食安办合署办公,详细负责全县食品安全专治的督导协调。各部分也要成立响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增强对专治行动的统一指导和协调。

(二)增强督导检查。各级、各部分要围绕专治行动的总体要要求整治重点,增强督导检查,落实各项办法。县县政府将构成专项行动督导组,对各乡镇(办事处)、各部分的食品安全专治行动进行督导检查,保证各项整治任务落到实处,获得实效。对工作不认真、办法不到位或有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没有认真整改的,严厉追查相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