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美式花艺特点十篇美式花艺特点十篇

美式花艺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3:00

美式花艺特点篇1

关键词:插花艺术;艺术特色;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11602

1引言

当今社会插花艺术流派众多,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中国、日本等国为代表的东方式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等国为代表的西方式插花。插花艺术的表现,在较大程度上受民族习惯、地域的影响,使东、西方插花各具特色。西方式插花讲究强烈的美感,给人以热情奔放的印象。东方式插花注重线条造型,着重于自然姿态美,清雅绝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地被人们认识和吸收。东、西方插花出现了相互渗透的局面,彼此取长补短,不断得到改善和发展。

2东方式插花艺术

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早在东汉时,插花即作为佛前供花。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出现了花文化。宋元时期,插花艺术进入了兴盛时期。明清时期,插花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有关插花的专著也随之出现。插花艺术随着文化、宗教活动的交流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了发展。

2.1东方式插花的艺术特点

(1)崇尚自然。东方式插花以植物的自然形态为基础,通过作者的艺术创造,使作品充满自然的生命力和美感。

(2)讲究意境,以形传神。东方式插花不仅注重花材的形体美和色彩美,而且更讲究以花传情,以花达意,形神兼备。既追求插花作品的内涵和神韵,又注重作品外在的形态美和色彩美。

(3)注重线条造型。东方式插花通过不同线条的长短、粗细、强弱、虚实、疏密、曲直、顿挫等变化勾勒出或飘逸、或粗犷的不同形态。此类插花不失自然风姿,形式多样,婀娜多姿,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4)色彩朴素雅致。东方式插花选用花材考究而精练,不以量取胜,而以花材的姿态和质量取胜。使用花材以木本居多,作品中用花种类少,数量少,色彩简单。

(5)东方式插花注重季节特点,在不同季节选取具有该季特色的花材着力表现该季节的主题。如兰桃迎春,荷榴庇夏,菊桂护秋,梅竹斗寒等。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界四季变化的景象(图1)。

2.2东方式插花的艺术形式

东方式插花的艺术形式大致可分为盛华与瓶花两类。所谓“盛华”是指在阔口浅身的花器内,使用“剑山”或花泥插出的插花作品。而瓶花,是指在口小而身高的花器内,进行插制的插花作品。东方式插花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基本构图形式有直立式、倾斜式、平展式、下垂式等四类,但没有不变的固定格式,在基本构图形式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植物的自然形态,通过高低错落、动势呼应、俯仰顾盼、刚柔曲折各得自然之妙,形成千变万化的不对称式自然结构。其作品清新自然,秀丽多姿。

3西方式插花艺术

西方式插花起源于古埃及,早在4600年前古埃及人就将睡莲花插在瓶、碗里作为装饰品、礼品或丧葬品。在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以后,插花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插花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初步形成了造型简单规整,花朵均匀丰满,色彩艳丽,形态直立的西方大堆头式插花风格。

18~20世纪,插花作品已广泛应用在室内装饰和社交活动中。同时它还吸收了东方插花艺术的一些特点,不仅所用花材种类丰富,而且量大,各种几何图形的构图既匀称、丰满而且对称和规则,充分表现出自然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又注重用枝、叶表现线条美。既表现直立的线条,也追求斜出、下垂和弯曲等各种流畅的线条。这种丰满而活泼的构图更进一步地完善和形成了西方插花艺术风格。

由于受当前世界现代艺术潮流影响,为适应表达现代意识和情感,西方插花艺术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3.1西方式插花的艺术特点

(1)注重几何图案的丰满造型。在构图上较多采用对称式几何造型,不论采用哪种形式,插出的作品,互相对称,图案美丽。

(2)注重装饰美、色彩美、图案美。不考究花材个体的线条美和姿态美,只强调整体的艺术效果。运用花色较多的花枝配置在一起,形成各种颜色的块面,也可多种颜色巧妙地混插在一起,形成华美的图案和色彩。

(3)采用的花材种类多、数量大,以盛取胜。西方式插花作品多使用草本花材,讲究造型对称、比例均衡、色彩艳丽。给人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端庄大方的感受。

(4)通过外形表现作品主题。西方式插花作品大多直接用外表形式来阐明作品的主题,如用红色心形作品表现爱情,用十字架形作品表示哀悼等,充分表现了西方插花豁达率直的风格(图2)。

3.2西方式插花的艺术形式

西方式插花以几何形体构成为其主要形式,根据外形轮廓不同,常见的有:圆球形、球面形、椭圆形、金字塔形、直角三角形、新月形等,这几种形式是西方传统的普通插法。

东方式和西方式插花艺术的形式,之所以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是由各民族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决定的。东方人含蓄内敛,喜爱温和雅致的意境,少见外露手法。而西方人热情奔放,喜欢能够直接表露的东西。

4结语

进入信息时代,东西方插花艺术交流日益频繁,通过相互学习,互相融合,使插花艺术日臻完美。西方插花吸取东方插花线条造型的优点,使作品显得更活跃,更流畅,更诱人了,还吸取了东方插花不对称式自然构图的长处,突破了规整的几何图形的限制,在注重外形美的同时,注重作品的内涵,使插花真正成为一门艺术。随着西方插花的引入,特别是礼仪插花的广泛应用,东方式插花也已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相应的创新和改变,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插花艺术体系。但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传统的插花艺术进行传承,使其不断发扬光大。这是东方插花艺术的本源,是进一步弘扬东方插花艺术的基础。还应该在充分体现传统插花艺术风格和特点的基础上,融入西方插花其他插花的优点和精髓,使之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改善缺点,弥补不足,更好地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

参考文献:

[1]卜复明.花卉应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王迎迎.插花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美式花艺特点篇2

thesongdynastyporcelain,enteringanewhistorical

stageofdevelopment,duringthisperiodthe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ofsongdynastynotonlywiththepolitical

andeconomicsystemsanduniqueculturehasaclose

relationship,andalsothefolkaesthetictastethatthereisa

closerelationshipbetweentheneedofculturalconsciousness

andciviclife.theriseofthesongdynastyfoldtheflowers

totheawakeningoftheChineseaestheticconsciousnesshas

thespecialsignificance.andfoldintheporcelainflowers

ofthedescriptionof"romantic"culture,isalsoafullof

eracharacteristicsofthesongdynastypainting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multi-angle,diversifiedrevealstheartistic

beautyofthisuniqueartform,andreflectedtheaesthetic

consciousnessofthecitizens.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王朝,政治上腐朽无能,国家衰败屈辱,但其经济、文化却极度繁荣。伴随着这些繁荣景象,出现了宋代绘画的光辉灿烂和绘画风格面貌的推陈出新,伴随这样自由繁荣的生活空间,促成市民审美的提高和完成。瓷器在宋代市场经济需求量较大,而这种丰腴的文艺氛围,自然借助于瓷器在市民生活中的流通,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和浪漫情怀。折枝花鸟在瓷器上的运用在宋代已然成为了一个亮点,非常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以一种灵动质朴的生活情态。

宋代折枝花鸟在瓷器上的运用可以说是生活瓷器的艺术化。它使冰冷的艺术富有观赏性,它是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主导下的浪漫艺术,形成了一门充满浪漫色彩的生活艺术。它是宋代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传统瓷器工艺的延续,结合了绘画和工艺两种艺术形态的诠释,赋予另外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的价值和意义。这种艺术主要来源于民众的审美自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独特的形式构图

宋代画家对画面空间的营造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色,体现了宋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发展出了小巧精致的折枝式构图,取其局部,以极小的空间、内容发掘其间的丰富变化,所以以小观大、以少胜多、画面造型简洁;“触目横斜万千条,赏心只有三两枝”,其构成法则运用灵活,结构组合丰富变化,内涵深广且法度严谨。黄宾虹论空白说,“一烛之光,通体皆灵”。这就是宋人花鸟所追求的空白美的最高境界。就是这样一种折枝花鸟式的构图形式运用日趋程式化、平民化。

二,浪漫的表现手法

折枝花鸟画表现在造型上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墨色浓淡干湿苍茫,运笔丰富多变,或朴或雅,或拙或巧。宋代文人士大夫多借花鸟题材来抒情达意,以“赋、比、兴”的手段,缘物寄情,托物言志,提倡意境与情趣的完美结合。《宣和画谱》卷十五《花鸟叙论》载:“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使之悠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监览物之有得也。”磁州窑彩绘中就常见有小幅花卉作品,一丛幽草,几点闲花,数片芦苇,几乎每一幅都是一帧精彩的水墨小品,画面隽永,清新脱俗,意境极富浪漫色彩。

三,多样的绘画题材

各种花卉、蔬果、草、鸟、鱼、虫等皆为表现的范围之内,瓷器的纹样也是各式各样,习称“折枝花纹”“折枝果纹”“折枝花果纹”,统称折枝纹。常见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所以说折枝花鸟的多样审美情趣不仅带给我们绚烂多姿的艺术世界,更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这种一枝一叶的折枝构图造境,盎然勃发了全然独立的生命,体现了审美上的独特性和自觉性。

综上所述,折枝花的出现不同于一般的绘画题材,它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审美运动,并且这种驱动显然比其他的艺术门类要单纯得多,宋代折枝花鸟的兴起是中国审美文化史上的一个突破,而它在瓷器上的运用,技法上反映出宋代文化中的理性美和感性美的和谐统一,思想上具有近代人本主义的萌芽,从自发到自觉,中国人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审美意识从宋代瓷器折枝花鸟纹开始拉开了帷幕。

参考文献:

[1]《中国画论辑要》(增订本)周积寅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7。

[2]《中国美术史》洪再新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1。

[3]《宋代绘画研究》邓乔彬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4]《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生活陶艺》黄胜、李明珂、赵兰涛著,中国民族摄影出版社,2012。

[6]荆晓:“论宋代工笔绘画的空间表现”,《新视觉艺术》,2010,3。

[7]程伟:“平民化的宋代绘画”,《艺术设计与文化》,2007,4。

[8]葛旭东:“删繁就简――宋人折枝式构图的空灵之美”。

[9]陈杰:“宋代瓷器彩绘艺术的特点”,《南方文物》,2002年第二期。

[10]王苏伟:“宋代瓷器的纹饰特点和文化内涵”,《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7,10,第27卷第5期。

美式花艺特点篇3

本文以民间剪纸艺术为基点,概述其发展历史、艺术形式等,并结合其在陶瓷装饰上的表现来论述民间剪纸艺术对陶瓷装饰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陶瓷装饰

作为一种平面镂空艺术,民间剪纸在视觉上给人以吉祥喜庆、玲珑通透的心理感受。那些朴实无华、趣味盎然的平面形象,不仅是地域性文化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时展的文化剪影,因此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我们知道,“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摇篮”。[1]艺术的形成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不同形式语言和表现题材的艺术形式之间往往会相互影响,使它得以成为一个和谐共融的载体。但无论艺术形态之间如何变化和影响,其本源依然来自人类社会的发展根本——生活。对于最为贴近民生的民间剪纸艺术而言,其对传统陶瓷装饰的影响自古就有,发展到当代更是日新月异。

1民间剪纸概述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2]它是一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手工艺术形式,在不同地域都有着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表现。诸如窗花、墙花、灯花、顶棚花、门笺等剪纸形式都属于民间剪纸范畴。

剪纸艺术的产生是为了装饰特定的环境,并通过剪纸的内容表达人们对吉祥如意等美好生活的情感寄托。谈及装饰,《中国民间美术词典》对于装饰的解释是:“一般指对于身体、器物、环境等所作的美化。”[3]装饰作为一种艺术加工手法,其目的是根据形式美的规律和形式,将人的主观感受以人工形态表现出来的过程。作为装饰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民间剪纸以精湛的刀法,玲珑剔透的纸感美和强调剪影轮廓的平面形式,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入人心。民间剪纸艺术所呈现的鲜明活泼的地域文化、质朴纯真的生活气息、精巧细腻的艺术构思以及匠心独运的制作工艺,无不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

和诸多工艺美术形式一样,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也有着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手工艺人们以雕、镂、剔、刻、剪等技法在树叶、金箔、绢帛、皮革上剪刻纹样,可以说,这种手工剪刻形式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存在。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流传、发展与中国传统人文观念和节日风俗有着密切联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地域的封闭,科学认知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的侵扰等,激发了人们对丰衣足食、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的幸福生活的渴求。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民间形形的工艺形式表现出来,剪纸艺术则是其中的一种。南宋周密在其《志雅堂诗杂钞》中有:“旧都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的记载。[4]由此可见,剪纸艺术在南宋民间也是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工艺形式,它是人们对生活的最直观的艺术表现。与其他工艺美术不同,剪纸是一种民间的通俗艺术,它是由人们自发研习和传承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自由度。如今,每当逢年过节,新婚嫁娶,人们便把美丽鲜艳的剪纸张贴在居室内外,热闹喜庆的同时,也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民间剪纸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表现

艺术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必定会产生符合特定时展的艺术产物。这是因为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为了创造出符合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而进行的有目的造物活动。由此可见,传统装饰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也离不开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诚如宗白华先生所言:“艺术的装饰性,是艺术中美的部分。但艺术不仅满足美的要求,而且满足思想的要求,要能从艺术中认识社会生活、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5]因此,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最真实的生活反映,它的形成与发展势必也会影响诸多姊妹装饰艺术,对陶瓷装饰也不例外。

2.1剪纸在传统陶瓷装饰上的表现

传统陶瓷装饰艺术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装饰各具特点,都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过程。谈及民间剪纸对陶瓷装饰的影响,在此不得不以宋代江西吉州窑为例。“南宋时期,在吉州永和窑,剪纸艺术直接用到了陶瓷装饰中,并在此时得以迅速的发展,给当时的陶瓷装饰带来了一定影响,是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成为吉州永和窑的特色”。[6]吉州窑独创的黑釉剪纸贴花工艺,具有强烈的民俗特色和浓郁的地方风格。其常见题材有双龙、双凤、朵花、梅花竹枝、折枝花果等窗花贴花形式,以及长命富贵、福寿康宁、金玉满堂等吉语装饰形式。从工艺手法和装饰形式来看,吉州窑贴花装饰基本可归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色黑釉剪纸贴花,另一种是窑变黑釉剪纸贴花。

所谓单色黑釉剪纸贴花,既是将剪好的图案直接贴附于坯胎后,施以黑釉,待釉干后揭去剪纸,形成图案与釉色的对比,具有清新爽朗、古朴浑厚的艺术效果。以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为例,碗体施黑釉,内壁以兔毫纹为地,碗心以折纸形式装饰一株剪纸梅花,构图巧妙,古朴而生动。此作品的特色在于兔毫纹、剪纸贴花与碗外壁的玳瑁斑纹等多种装饰的综合运用,风格简洁大方,独具民俗气息。

窑变黑釉剪纸贴花,主要表现在窑变黑釉剪纸贴花茶盏的制作上。洒釉工艺的使用,使得器物表面形成朦胧变化的各式斑点,由于两种釉色的相互渗透,窑变釉与剪纸贴花的相互映衬,形成浓淡和深浅的对比,既具有古拙的民俗风格,又极具变幻莫测的窑变艺术效果。

2.2剪纸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表现

随着陶瓷艺术日益多元化的发展,同一器物上的多种装饰形式的结合也已屡见不鲜。现代陶瓷装饰将民间剪纸的色彩特色和陶瓷装饰的形式特点完美结合,既体现了传统的人文特征,又表现出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装饰形式和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以施于人先生的综合装饰作品《民风》为例,该作品以黑釉为底色,在装饰上大胆采用不规则的开光形式,开光内装饰以红色剪纸和蓝印花布纹饰,红蓝相间,上下交错,装饰纹样与釉色、器型和谐统一,既有色彩上的强烈碰撞,又有建立于整体装饰统一性上的含蓄和内敛。此外,他的另一件青花斗彩作品《吉庆》也颇具民俗特色。该作品的装饰形式依然源于民间剪纸,但与前者不同的是,《吉庆》的装饰形式则是采用青花色块和线描结合的方式,蓝色的青花装饰纹样源于剪纸装饰形式,而青花线描则是从民间剪纸的图案和形制中提炼出来的符合青花线描的新装饰技法,并用线描的方式将剪纸轮廓表现得恰到好处。两者创作载体不同,表达形式各异,却又同根同源,流露出浓郁而浑厚的民族特色。

这种以融合民间剪纸文化的陶瓷装饰艺术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陶瓷艺术而言,因其富有传统的民俗特色,给人以纯真质朴、自由活泼的感觉,而这正是当今人们所追寻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情感体现。

3民间剪纸艺术对陶瓷装饰艺术的启示

我们知道,民间剪纸的发源和发展主要都集中在农村地区,其主力是广大农村妇女。她们一代一代的相传,母传女,姐教妹,以巧者为中心形成一种历史性的流传。因此,对于从事剪纸的民间艺人来说,他们所要表现的并非如何将图案形式处理得逼真和精致,而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创作上的“自然表现”。这种“自然表现”不仅是装饰形式上的视觉表现,更是精神情感的主观表达。

总体而言,现代陶瓷装饰的形式丰富多变,题材多种多样,它既习承了传统陶瓷装饰的形制与特色,又立足于当代社会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色的新道路。然而,在当代语境下解读民间剪纸,让我们愈加深刻地意识到:剪纸艺术的质朴与真诚,正是当代陶瓷装饰中日益缺失的精神品质。现代陶瓷艺术所追求的“装饰美”、“工巧美”、“意境美”,无不讲求装饰设计的合理性,重视制作工艺和表现形式的精雕细琢,其目的是使陶瓷形式尽善尽美。但是,过分拘泥于视觉性、工艺性的表现,往往会使人们在创作中淡化和忽视创作情感的表达,失去原有的质朴和纯真。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繁采寡情,味之必厌”的评论。虽是对文学创作的评价,但从装饰艺术的角度来看,却也发人深省。现代陶瓷装饰在标新立异,追求作者情感表达的同时,应当把握“度”的原则,既要防过,又要防不及。即在装饰上既要避免一味追求视觉效果的盲目堆砌,又要防止装饰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苍白无力,而是将真情实感以特定的视觉语言表现出来。由此可见,当代陶艺人所需要的,不是在技艺上的成熟,也不是装饰上的繁缛,而是真情实意的表达。这种表达不需要华丽的羽衣,亦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而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真性情。而民间剪纸艺术为我们带来的,正是这种毫不矫揉造作的真实情感。

4结语

民间剪纸以托物寄语的表现形式,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那些纯真质朴的剪纸形象,来源于广大劳动者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俗审美观念;来自于人们世代习承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装饰体系;来自于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扎根于广大劳动者深厚的土壤上,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地域和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与生活百态,传递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

剪纸艺术与陶瓷艺术的结合,不但没有失去它专属的风格特色,而是将这种风格特点与陶瓷艺术融会贯通,使两者相得益彰,在为我们带来独特视觉观赏性的同时,更传达了纯朴、乐观的信念与力量。剪纸艺术与陶瓷装饰的结合,无疑会为汲取和继承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精髓开辟一条新道路,使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陶瓷艺术与姊妹艺术之间得以和谐共融,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琥.装饰与民间艺术[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58.

[2]许之敏.民间剪纸[m].中国民间工艺风采丛书,2005:2.

[3]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19.

[4]李新威.蔚县剪纸[m].科学出版社,2009:4.

美式花艺特点篇4

粉彩属釉上彩,具有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丽雅致等特点,而且粉彩表现的技法多变,风格各异。粉彩瓷题材十分广泛,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均可入画。传统工笔粉彩的艺术手法,主要是以饱满、细腻、色彩绚丽等为特色,有的还加上图案纹饰,甚至描金,故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现有资料显示和专家学者都一致认为,其形成之源是工笔国画,是国画与陶瓷的结合体。所谓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描绘物象。中国工笔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适合国人的审美需要,形成了在观察客观形象的基础上,以寓兴、写意为目的的创作传统,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抒发胸臆的艺术载体。

随着粉彩的逐步成熟,制瓷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传统工笔粉彩花鸟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保障。当然,其形成也是有着适应其生长的肥沃土壤,这就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早在康熙时期,政治稳固,社会经济逐步的恢复发展,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人民群众对于艺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美术与社会群众良好的关系开始建立。传统工笔花鸟作为当时高度成熟的上层艺术,担负起了向民间传输推广艺术文化的责任。以瓷闻名于世界的景德镇,匠从八方来,思想与创作力异常活跃,将工笔花鸟与粉彩结合,也就成为陶瓷艺人的一种尝试与探索,吸收国画技法,为陶瓷彩绘所用,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二、传统工笔粉彩花鸟的现代传承

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审美情趣也日渐水涨船高。随之而来,他们对艺术品位的要求也悄然发生变化。这对陶瓷艺术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工笔粉彩花鸟创作者深入现实生活,摆脱了各种束缚,不再是纯粹盲目追求技艺,而是加入了个人的情感,在继承传统工笔粉彩工艺的基础上,在工艺、题材、技艺、材质上寻求突破与创新,把现代粉彩装饰技艺与当今时代审美情趣有机结合,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现代气息,逐渐形成了强调写意花鸟的构图及表现手法,而粉彩写意作品因构图简洁,色彩明快,用笔简练,达到韵味浓的艺术效果,费工费时少且易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故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好。

1、构图

粉彩写意花鸟的构图主要分两类:一是折枝式,二是通景式(全景)式。这要根据陶瓷不同器型特点来进行构图。

1、瓷板、瓷盘类的构图:由于此类器型和国画一样均属二维空间,其构图方法与国画无异。国画花鸟中的折枝式构图,如:纵式、横式、斜式、垂式、团式、三角式等形式;国画花鸟全景式构图如:平远、高远、深远、综远等四种形式均适用于瓷板与瓷盘。

2、立体陶瓷的构图:如瓶、罐、缸、筒等。因为是三维空间,其构图方法有的可采用国画构图,有的必须有所变通。应根据器型特点灵活运用。

艺术陈设瓷中,此类器型居多。其构图方法也可采用折枝式。虽然此类器型是非平面的,但可从底部或上沿部下笔进入画面。瓶类另一种构图是通景式。所谓通景(全景)式,要求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成画面。画中景物的布局要有参差变化、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纵深感。国画构图法则中关于主宾、疏密、开合、藏露、虚实、呼应等关系,同样要妥善处理。如果从器型中部入画,可利用岩石、假山等物将花木的根部隐于其后,或者在花木的根部以石头、小草、苔藓等表示地面。总之不能给人产生无根之木、凭空而来的感觉,而且要注意画面的连贯性和点线面的关系。花木鸟虫等物的大小比例要协调。此外景物构图还应根据需表现的对象及其精神气质来选择器型,或根据不同的器型来选择所画的对象。

2、写意

写意粉彩花鸟画着重表现花鸟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画是为了“写意”、“写性”、“写心”,写物乃是为了“寄情”。粉彩写意花鸟在技法上脱去了粉彩工笔花鸟那种线条勾勒轮廓,层层洗染的工序以及工致、细腻的刻求,拓展、发挥了笔触、料色痕迹的表现力,强化了笔触和料色在运转流动中所自然体现出来的韵致,并吸收了书法的用笔,融书画于一体。在形象刻画上重简洁、提炼,重神韵意向,而且易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表现作者的艺术个性。

现意粉彩花鸟画的表现手法应打破陈规、博采众长、创新出奇。为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现意粉彩可适当应用釉下彩、青花、颜色釉、新彩、水点等装饰材料和技法为己所用。以采用水点技法为例:粉彩写意花鸟水点法以水来调和颜料,这样可以较好地表现笔触和料色的韵致,一般用玻璃白打底,画花朵时往往在笔毫上先蘸较淡的料色,笔尖上蘸少许浓料色,施手法使料色产生由深及浅的色阶,然后进行描绘,自然分出层次,犹如国画中的没骨法。这样画出来的花瓣色彩层次丰富、滋润鲜活。所画的枝干也富有立体感,再以羊毫笔稍加皴擦,便产生出丰富的肌理效果。画叶一般用油性颜料,叶片不先勾线,先勾线的缺点是上料时容易被樟脑油榨开。

此外花鸟作品讲究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讲究映照、呼应,情景交融,以获得神形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情趣。譬如粉彩写意花鸟画面不宜太满,空灵一点好。太满则显繁杂,闷塞。应充分体现陶瓷自身的材质美。料色也不宜过深过重,要少而精,过深过重会遮掩材质的美感,也显得俗气。

综上所述,作为传统工笔粉彩花鸟的传承者要在汲取传统技法精髓的同时,不断进行各种尝试和创新,各自寻找能充分发挥并适合自己的艺术表现与特长展示的工艺技法。通过对新工艺的挖掘与开发,改进技法,转换思路,创造出陶瓷粉彩新的艺术天地,形成自己独特个性的陶瓷艺术底蕴和符号。当然传统工笔粉彩花鸟继承与发展的道路还很长,其发展空间仍旧宽阔,还有许多有待于我们去继承和发展的地方,这也是当代艺术家们共同的责任和追求。

美式花艺特点篇5

【关键词】陶艺花器审美

1、什么是陶艺花器:

陶艺花器不同于陶瓷花器之处就是它在以陶、瓷为原料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审美观念,作品仍具实用功能,但不再是为了“用”而做,它更注重的是创作者个人情感的表达,它将艺术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最大化地使“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它是从泥土中享受自然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并以此来抵制机械文明给生活带来的乏味和人性的变化。陶艺花器隶属于生活陶艺的范畴,它既是现代陶艺发展的产物,也是传统陶瓷艺术的延续。

2、陶艺花器的审美特征:

2.1陶艺花器的形:

从陶艺花器的造型上看,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规整器型,对称,平衡也不再是唯一的审美标准了,创作者对作品进行扭曲,变形,甚至随意拍、打、捏、刻等使其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当然,这种改变是有意识的,是在确定了创作理念之后,根据作品表达内容的需要而刻意制造出的一种看似随意、自然的效果,残缺、断裂都是被允许的,这同样是需要工艺技术的,甚至需要有更高的技术才能够表现出看似天成的效果,而且这与初涉陶艺制作的人的不懂泥料运用而所做的“随意”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会在拉坯的过程中保留手拉过旋转过的痕迹,也可以故意拉出不规整的口沿、器身等,还可以在成型后采取挤压,切削或造成破裂的效果,这些痕迹的自然呈现给人以亲切感。而今陶艺花器的用途,不同于传统那样一大堆塞得满满的,例如左图这件花器,酷似雕塑品,日常不用插花p不需任何枝叶,只要摆放在那里也能使人觉得有美化四周的作用。换言之,“主角”已不再是花束本身了,而是容器造型与彼此线条的互相配合,有意境与韵味。

2.2陶艺花器的色:

造型和色彩虽均是构成优美形象的主要因素,然而在一般的审美中往往会偏重于色彩,或者说,色彩的美最易被人们所接受。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的形式。”

各种不同质地的陶艺花器都有其自身的色彩特点,再加上人为的着色变化,色彩更是繁杂多变。器皿质地有粗细之分、软硬之别、对光的吸收与反射程度有很大的区别,颜色差异是很大的。凡是质地细洁、光滑的物质,如瓷器,对光的反射较强;质地粗糙的物质,如粗陶、等,对光的反射则较弱。由此可见,质地对色彩的影响是很大的。

当然,我们追求泥料自身质地的自然,也不能否认各种釉料的作用。用陶、瓷制成的花器,也会因着这许多特殊的釉色搭配、烧制方法而产生的奇特的色调,如青瓷、唐三彩、及娇黄、竹绿、大红、天蓝各种的颜色釉等等,此外还有经过或乐烧,或柴烧,或埋烧之后形成的无法形容的美妙色泽,使得他们本身也成了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如右图,名为鸡冠的花器,不同釉色的流动,堆积形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似乎真如娇艳的鸡冠花在云彩流溢的暮色中盛开,宁静质朴。

2.3陶艺花器的质:

陶艺花器的美感同时也体现在陶瓷这种材料的质感以及所做的肌理等视觉感受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

在现代陶艺的影响下,陶艺花器材质的选择更是打破了传统,匣钵土,大缸泥,紫砂泥,红泥,黄土,都可以拿来被塑造,赋予它们鲜活的艺术生命。不同的陶瓷材质形成不同的质感、色泽、肌理,极大地诱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而新材料与形式的和谐,又带来了风格上的创新。陶瓷的可塑性极强,制作方式以及工艺技术的多样化,使得陶艺花器面貌丰富多彩。陶艺花器的成型方式可分为拉坯成型,注浆成型,压模成型,泥板粘贴成型等多种方式;泥巴通过刻、塑、拍、压、摔、碾、切、印、划、粘贴等多种形式手段的处理,可产生丰富的肌理效果。泥料所特有的柔韧性,延展性,可塑性的特点,以及不同的烧制方式能给创作者带来无限的遐想,使得陶艺花器作品的创作具有无穷无劲的可能性。如右图中的花器所作的肌理,在光的反射下更是凹凸有秩,即使不用太多的色彩修饰也一样美轮美奂。

2.4陶艺花器的意:

意蕴是指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里所说的意蕴,具体指陶艺花器这种艺术形态所表现的深刻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意蕴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它能使创作深化,丰富其表现的内涵,同时也创造了欣赏对象再创造的领域,从而提高了创造的美学价值。通俗一点说,就是要求作品的内容或内涵要丰富要丰厚,不要让人一眼看到底,无味可嚼,无意可寻。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于文章是如此,用于艺术亦是如此,一件能打动人的陶艺花器,其中也必然地倾注了作者的感情,感情的作用,对于任何一件花器的制作和欣赏都很重要的。而意蕴深藏于艺术形象之中,需要欣赏者去感受、体验和领悟。

花器的制作,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甚至可以当做纯粹的欣赏品,从造型到装饰的题材,既没有重要历史事件的彰显,也不能反映现实生活的重大内容,它仅仅只是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对自然的深深的热爱兼眷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美化环境、烘托气氛、传递感情,使人获得美感和愉悦,也就是说,在陶艺花器的制作过程中,重点考虑是表达创作者对花,对器的感受。

3、陶艺花器的发展前景

在现代陶艺花器的设计中,考虑得最多的无非是如何让它能自然地走入现代人的生活,如何让一件作品成为家居装饰中的必需品。尽管人们的观念总是千变万化,喜好也捉摸不定,现代陶艺花器的主题内容也是各有不同,表现各有范畴,但毕竟本质总是一致的,那就是始终为了舒适的生活和表达创作者的心意。现代陶艺花器设计追求简洁、流畅,不加修饰,设计手法中各种技艺不断的求新求变,都无时无刻不在展现令人心动的新貌。

参考文献:

[1]马东编著.装饰基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1版.

[2]马大勇编著.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情境漫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7月1版.

美式花艺特点篇6

插花基础

(一)插花中尺寸的确定

花材与花器的比例要协调.一般来说,插花的高度(即第一主枝高)不要超过插花容器高度的1.5-2倍,容器高度的计算是瓶口直径加本身高度.在第一主枝高度确定后,第二主枝高为第一主枝高的2/3,第三主枝高为第二主枝高的1/2.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凭经验目测就可以了.第二,第三主枝起着构图上的均衡作用,数量不限定,但大小,比例要协调.自然是插花花材与花器之间的比例的配合必须恰当,做到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避免露脚,缩头,蓬乱.规则式插花和抽象式插花最好按黄金分割比例处理,也就是说,瓶高为3,花材高为5,总高为8,比例3:5:8就可以了.花束也可按这个比例包扎.

(二)插花基本造型

1.水平型.设计重心强调横向延伸的水平造型.中央稍微隆起,左右两端则为优雅的曲线设计.其造型最大特点是能从任何角度欣赏.多用于餐桌,茶几,会议桌陈设.

2.三角形.花材可以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外形简洁,安定,给人以均衡,稳定,简洁,庄重的感觉.多作典礼,开业,馈赠花篮等用.若在大型文艺会演及其他隆重场合应用,亦显豪华气派.

3.L型.将两面垂直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状态.宜陈设在室内转角靠墙处.L型对于一些穗状花序的构成往往起重要作用,大的花果用于转角处,小的花自己向前伸延,给人以开阔向上的感觉.

4.扇形.按基本的三角形插花造型作变化,在中心呈放射形,并构成扇面形状.适宜于陈设在空间较大之处.

5.倒t字型.整个设计重点成倒t字型的构成.纵线及左右横线的比例为2:1,给人以现代感.适合装饰于左右有小空间的环境中.

6.垂直型.整体形态呈垂直向上的造型,给人以向上伸延的感觉.适合陈设于高而窄的空间.

7.椭圆形.优雅豪华的造型.采用大量的花材,集团式插法,对结构,对比要求比较低,呈自然的圆润感.以古典的花瓶作容器,宜置于教堂或典礼仪式等空间位置较大的场合.

8.倾斜型.外形是不等边三角形.主枝的长短视情况而定,整个构图具有左右不均衡的特点.多用于线状花材,可有效的表达舒展,自然的美感.

(三)插花色彩的配置

插花的色彩配置,既是对自然的写真,有是对自然的夸张,主色调的选择要适合使用环境.浓重温暖的色调(红,橙,黄)适于喜庆集会,舞场餐厅,会场展厅;明快洁净的中性色调适用于书房,客厅和卧室;而冷色调(浅黄,绿,蓝,紫,白)常用于凭吊悼念场所.

就花材的种类而言,本木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鲜明可人.自然式花艺以丽不乱性,艳不眩目的色彩为主,纵使无花,亦可用苍松翠柏作主角.而图案式花艺则以色彩浓厚,火爆热烈,亦可将反差强烈的颜色集于同一作品之中.

就花材与容器的色彩配合来看,素色的细花瓶与淡雅的有协调感;浓烈且具装饰形的大丽花,配釉色乌亮的粗陶罐,可展示其粗犷的风姿;浅蓝色水孟宜插以低矮密集粉红色的雏菊或小菊;晶莹透剔的玻璃细颈瓶宜插非洲菊加饰文主,并使其枝茎缠绕于瓶身.

就东西方花艺特点而言,西方的花艺,花枝数量多,色彩浓厚且对比强烈;而东方的花艺则花枝少,着重自然姿态美,多采用浅,淡色彩,以优雅见长.

插花类型

(一)根据艺术风格可分为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和现代自由式插花中国式插花,东方式插花有中国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中国花艺从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式直至当代。特质自然之真:依花草树木之自然生态,掌握季节之变化。人文之善:经济效用、敦睦人伦、花卉德性(花文化)。宗教之圣:以花供佛、以花修道、对花之崇拜。艺术之美:花材艺术、花卉艺术、整合艺术。类型园花:种在花园中,考虑植物艺术的生长姿态。盆栽:种于盆、钵中,根部尚存可与花卉搭配。秉花:把花当饰品,讲究衣饰和花卉之搭配。佩花:将花插在头上或襟上,注重花卉和衣饰之关系。篮花:插置于篮中,注意花和花篮的亲托效果。瓶花:折花置于水盘或花瓶中,较具时代意义,是世界花艺中主要的一类,有盘花、瓶花。果供(供花):以果实为主,极富教化和艺术。

日本式插花要旨奉献:有如大自然界将花和树最美的一面无私地献给人类。耐性:把一枝一花放在最适当的地方,需要宁静的心。精力:收集花材处理枝、茎、叶均需要充沛的精神。专注:要抛开繁琐,才能真正创造完美的作品,所谓精神所至,金石为开。智慧:自我训练到花、人成为一体,达到纯静的程度,日本的花艺依不同的插花理念发展出相当多的插花流派,如松圆流、日新流、小原流、嵯峨流等各自拥有一片天地与西洋花艺完全不同的插花风格,可以说是花艺界里具有影响力之艺术。西洋式插花区分为两大流派:形式插花和非形式插花,形式即为(传统插花),有格有局,以花卉之排列和线条为原则,非形式即为(自由插花)崇尚自然,不讲形式,配合现代设计,强调色彩,传统式适合特殊社交场合,自由式适合于日常家居摆设。

(二)根据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

礼仪插花是指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丧等场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传达友情,亲情,爱情,可以表达欢迎,敬重,致庆,慰问,哀悼等,形势常常较为固定和简单.

艺术插花是指不特别的要求具备社交礼仪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来供艺术欣赏和美化装饰环境的一类插花.

(三)根据所用花材的不同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和混合式插花;

1.鲜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鲜花进行插制。它的主要特点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色彩绚丽、花香四溢,饱含真实的生命力,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应用范围广泛。其缺点是水养不持久,费用较高,不宜在暗光下摆放。

2.干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自然的干花或经过加工处理的干燥植物材料进行插制。它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然形态美,又可随意染色、组合,插制后可长久摆放,管理方便,不受采光的限制,尤其适合暗光摆放。在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十分盛行干花作品。其缺点是怕强光长时间暴晒,也不耐潮湿的环境。

3.人造花插花所用花材是人工仿制的各种植物材料,包括绢花、涤纶花等,有仿真性的,也有随意设计和着色的,种类繁多。人造花多色彩艳丽,变化丰富,易于造型,便于清洁,可较长时间摆放。

插花道具

(一)插花器皿

花型设计的必需品花器的种类很多。陶器、玻璃器皿、藤、竹、草编、化学树脂等在材质、形态上有很多种类。花器要根据设计的目的、用途、使用花材等进行合理选择。

玻璃花器玻璃花器的魅力在于它的透明感和闪耀的光泽。混有金属酸化物的彩色玻璃、表面绘有图案的器皿,能够很好地映衬出花的美丽。

塑料花器比较经济的道具。价格便宜,轻便且色彩丰富,造型多样。设计用途广泛。

陶瓷花器花型设计中最常见的道具。中式、日式、西洋式各有千秋,且突出民族风情和各自的文化艺术。所以在使用选择上首先应与设计的式样一致为佳。

藤、竹、草编形式多种多样,因为采用自然的植物素材,可以体现出原野风情。比较适宜无造作的自然情趣的造型。

金属花器由铜、铁、银、锡等金属材质制成。给人以庄重肃穆、敦厚豪华的感觉,又能反映出不同历史时代的艺术发展。在东、西方的插花艺术中,它都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素烧陶器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中,素烧陶器有它独特的魅力。它以自身的自然风味,使整个作品显得朴素典雅。

(二)插花基本道具

花的造型艺术是离不开各种基本的道具的。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道具可以延长花期,同时反映出设计者的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这里介绍的是最基本的道具和资材。

粘性胶带有纸和塑料的。一般用来包在铁丝的外面,特别是经过加工后的花材为了防止脱水而使用。颜色有许多,要根据花茎的颜色和设计的目的选用。

铁丝(或铜丝)固定或保持花枝的形态、人工性地弯曲加工时需要用到铁丝。铁丝的种类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型号,根据粗细分为18-30号之间,根据设计意图来选用。

花剪花刀花剪、花刀是剪切花茎、枝条最主要的工具。根据修剪的花材的不同,有选择地使用。一般而言,修剪一些韧性的枝条时用花剪,修剪鲜花的长短时用花刀,因为花刀的切面较平缓,切口要求是斜面,以益于保鲜。

花泥花泥是用来固定花材的、吸水性很强的化学制品。保水性好,使用方法简单。花泥分为鲜花泥和干花泥两种。干花泥一般是茶色的,而鲜花泥是绿色的。花泥有各式各样的形状,要根据花型选定。干花泥用于干花设计,不能吸入水分。鲜花泥需要充分浸透水分才能使用,浸水时要尽量使花泥自然吸水,不要施加任何压力,否则会造成外湿内干的状况,直接影响切花的吸水效力。

花材选择

(一)哪些材料可用于插花

只要具备观赏价值,能水养持久或本身较干燥,不需水养也能观赏较长时间的,都可以剪切下来用于插花.当然,插花的材料不止限于活的植物材料,有时某些枯枝及干的花序,果序等也具有美丽的形态和色泽,同样可以插花.现在的花卉市场上还有许多人工加工的干花,也是很好的插花材料,他们虽然没有鲜花那样水灵和富有生机,但却具有独特的自然色泽何止低,或者倍加工成独特的色彩.另外,还有各种质地的人造花,如绢花,塑料花,纸花,金属花等等,用它们做成的插花作品摆放在居室,既能起到花卉的装饰作用,又比较经济实惠,且易于管理.

(二).花材形态

线形花(线状花)LineFlower整个花材呈长条状或线状。利用直线形或曲线形等植物的自然形态,构成造型的轮廓,也就是骨架。例如:金鱼草、蛇鞭菊、飞燕草、龙胆、银芽柳、连翘等。

定形花(形式花)FormFlower花朵较大,有其特有的形态,是看上去很有个性的花材。作为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花,经常用在视觉焦点。本身形状上的特征使它的个性更加突出,使用时要注意发挥它的特性。例如:百合花、红掌、天堂鸟、芍药等。

簇形花(块状花)massFlower花朵集中成较大的圆形或块状,一般用在线状花和定形花之间,使完成造型的重要花材。没有定形花的时候,也可用当中最美丽、盛开着的簇形花代替定形花,插在视觉焦点的位置。例如:康乃馨、非洲菊、玫瑰、白头翁等。

填充花(散状花)FillerFlower分枝较多且花朵较为细小,一枝或一枝的茎上有许多小花。具有填补造型的空间、以及花与花之间连接的作用。例如:小菊、小丁香、满天星、小苍兰、白孔雀等。

(三).切花选购要诀

(1)花枝越长越新鲜.为保持新鲜,提高吸水性能,花店每天都要将切花枝茎的下端剪去一段.因此,茎越长的花越新鲜.

(2)观察花材的整体形态.凡是叶面稍有萎焉,发黄或浸入水中的花茎,叶片变成褐色,黑色的花枝,新鲜度差,不宜购买

(3)用手触摸水中的花枝.用手触摸花枝水中的枝茎部分,有滑溜溜的感觉,说明花枝已留放了5-6天,新鲜度差,不宜购买.

(4)花朵大部分全开的不宜购买.

(5)花型过小不宜购买.花型过小的原因,有时可能是将残缺的花瓣去除所至.

美式花艺特点篇7

关键词:中国工笔花鸟画;装饰画;装饰性;异同

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33-01

在探讨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与装饰画的异同这个问题前,我们先对装饰性的界定做一个介绍。《辞海》对于装饰一词的解释是:

“修饰,打扮。《后汉书・梁鸿传》:‘女(孟光)求作布衣麻吕,织作筐缉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

从古人对该词的使用,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装饰对象和范围是针对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虽然这些物品相对比较朴素,还不是工艺美术的范畴,但与当时的普遍生活品质相比较是有明显的提升。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装饰的目的是为了点缀人类社会的生活,使之更具有装饰的性质而存在的。但装饰性使用的最广泛的还是工艺美术领域,《哲学大辞典》对于“装饰性”有着更为细致的定义:

“艺术品特别是工艺美术品所具有的对生活起美化、装饰、装点作用的独特的审美特性”。

而《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在对装饰艺术进行定义的同时,谈及了与装饰性内涵相近的“装饰风”定义,并且对这种装饰性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强调:

“在狭义的绘画与雕塑中运用或者吸收装饰性艺术形式特点创作的艺术品,通称为装饰风或者装饰风格。装饰风格的雕塑和绘画是一种自由内容,自成主体的独立性艺术,其内容特点是侧重欣赏性,其形式特点表现在造型上有一定幅度的图案化夸张,在色彩上表现为平面空间的对比关系,一般不强调三位空间的真实光影和透视等因素。”

以上论述中对工艺美术以外的艺术形式中所具有的装饰性进行了总结,其中就包含具有装饰性质的绘画作品,它们具有造型夸张、色彩对比以及平面化透视等审美属性,而中国工笔花鸟画正具备了这些审美属性。

装饰性是工笔花鸟画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艺术家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经过必要的提炼,取舍和适度的夸张和变形,加上周密的构图、丰富的线描、巧妙的设色等手法的处理,使其描绘的对象既符合自然规律又涵盖了作者的情感。工艺美术中的装饰画的创作也有着相同的过程,但二者的区分是,前者是借助于工艺手法的绘画,后者却是借助于绘画手法的工艺。工笔花鸟画和装饰画有一个很相似的地方,就是都运用了装饰手段。但这种装饰,在实质上是有区别的。

1、审美角度不同。我们将艺术家作为主体,外部世界作为客体来看,花鸟画的装饰性属于装饰性绘画的范畴。它是以主题为主,客体服从于主体。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好像文学作品中的修饰手法,还只是艺术家情感的主观表达的一种方式,它是注重绘画形式美的一种追求,它不受周围环境的限制和影响,以审美为目的,具有审美的相对独立性。装饰性对于工笔花鸟画来说,处于从属地位。它与装饰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装饰性具有一定的限度。而这种限度指的是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只作为形式美追求的一种手段,也可以说是增强绘画性的一种方式,并未超越其绘画性。装饰画是以客体为主,它考虑更多的是画面的形象、色彩和构图与周围的环境空间相协调、相统一,重点放在画面与整个环境的和谐中,装饰画具备使用功能,装饰主体就是其根本目的,犹如首饰是一件装饰品,因为它的功能只是装饰罢了,它淡化的是内容,强化的是形式美,突出的是人工创造与自然状态的区别。

2、装饰目的不同。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目的是传达作者的艺术观念和思想情感,是艺术家宣泄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在对装饰语言的具体运用上,是强调艺术语言的个性化,并注重把个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进行有机的结合。而装饰画的目的是满足大众的审美心理需要,在对装饰语言的运用上相对较强,而且有外露的特性,它强调外观的视觉冲击力以及美感的设计性,是一种美化自然界与生活环境的载体。

美式花艺特点篇8

【关键词】工艺美术;清新典雅;明洁净润;质朴

宋代的工艺美术,以其清新、典雅而闻名于世。这一时期,工艺美术在隋唐的基础上而有了飞速的发展,社会相对稳定、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级的兴起、对生活需求和城市商品交流不断扩大,对工艺美术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消费市场,也给工艺美术在器物品种、造型及图案纹样、装饰手法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形成了自由奔放,简练潇洒,清新质朴的时代风格。

宋代的工艺美术成就最高的就是陶瓷工艺,无论生产规模、制作技术,艺术水平,都处于高度繁荣和发展阶段。陶瓷的生产遍及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名窑。北方之汝窑、定窑、钧窑、官窑、耀州窑,南方之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吉州窑均负盛名,且产品独具特色。

宋瓷依然以青瓷与白瓷为主。青瓷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汝窑和官窑;汝窑胎土细腻,多呈浅灰色,釉料稠润清莹,有如雨过天晴般的淡蓝色,隐现出细碎的开片。早期多素面无装饰,具有含蓄高雅之美;晚期有印刻花,常见有莲花、萱草等样式。官窑胎土呈铁色,釉色以粉青为代表,又时显如蟹爪纹的自然开片,口沿及足部因釉汁较薄而露胎色,称为“紫口铁足”,在匀净幽雅中显示色质的对比与变化。而白瓷中最有名的就是定窑和景德镇窑,定窑在宋代达到极盛,定窑白瓷以白中泛黄、温润如象牙者为佳,胎质坚细,器体很薄,装饰手法以刻花、印花及划花为主。图案纹样及其丰富,常见者有牡丹、荷花、、石榴、龙纹、鱼水纹等,暗花在器表上因深浅不同而呈现出微妙的光彩变化,具有沉净雅致而华美的艺术效果。而景德镇的白瓷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影青瓷,釉色白中泛青,胎质致密,晶莹剔透,纯净如玉,优雅而含蓄。

宋瓷无论纹饰题材,亦是装饰技法都丰富多彩,附有生活气息和装饰美,无论是定窑的白釉印花,耀州窑的青釉刻花和划花,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彩和白釉釉上划花,钧窑的乳光釉和焰红釉,景德镇窑的影青,龙泉窑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还是黑釉的兔毫、油滴、玳瑁、剪纸漏花等新兴品种和装饰手法的出现,都标志着宋代陶瓷工艺的巨大成就。它们相互间争胜斗奇,异彩纷呈,鲜明的体现着宋代陶瓷工艺的明洁净润,趣味高雅的特点。

宋代工艺美术另一个巨大成就莫过于染织工艺成熟。具史书记载:南宋临安有绫锦市、生帛市、枕冠市、衣娟市、麻布行、丝麻行等,城中的彩帛铺里“堆上细匹缎,而锦绮缣素,皆诸处所无着”,货色齐全。染织工艺普遍在民间发展,甚至出现了“千室夜机鸣”的局面。染织工艺中最富盛名的莫过于宋锦、缂丝和刺绣。宋锦花式繁多,有些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嘉泰会稽志》载:“近时翻出新制,如万寿藤、火齐珠、双凤、绶带,纹皆隐起而肤理尤莹洁精致。”可见宋锦的精美程度。

宋代缂丝技术也非常的高超。缂丝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很重直接摹仿绘画或书法名作,例如有崔白的花鸟画和米芾的法书。定州是缂丝最重要产地。北宋的缂丝主要用于佛像幡帐及贵族服饰,如传世的《紫鸾鹊谱》缂丝,禽鸟成对布局,间以莲、梅、牡丹等花卉图案,对称中追求变化,色彩作平涂构成,典雅而无明暗变化。宋代缂丝仍然有装饰性的,过去书画著录书中常称道宋制缂丝之用于挂轴或卷册的引首者。传世的紫地鸾鹊锦,色彩及构图都很美丽。

宋代的刺绣工艺以细密精致闻名于世。宋刺绣工艺开始独立的朝欣赏艺术方面发展,纺织书画,切针工细密,能妙传原作之气韵。董其昌在《筠清轩密录》称赞: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设目,山水分远近之趣,阁楼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止此乎。”

宋代的漆器工艺,不如唐代华丽,而趋于朴直,朴实无华,以造型而闻名于世,突出表现在器物的结构美,比例美,韵律美。其实物涉及饮食、用具、文具和家具等。一般多用花瓣形式,《燕闲清赏笺》中记载:“盒有蒸饼式、河西式、蔗段式、三撞式、两撞式、梅花式、鹅子式・・・・・・盘有圆者、方者、腰样者、有四面八方者、有绦环样式、有四角牡丹瓣者,匣有长方、四方、二撞、三撞四式等。”宋代漆器工艺的繁荣,与宋代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是离不开的,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百芳争鸣,争奇斗艳,取得了灿烂夺目的效果。

宋代的雕刻工艺也形成了千秋之势,其中有名的就是竹刻与玉雕。宋代尚文,涌现了一支庞大而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的审美思想与追求,直接影响了整个工艺领域的发展,特别为竹刻艺术的兴起与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竹子天生拥有平淡、清气、朴实的特征,其虚心劲节、弯而不屈的品质,受到宋人特别是文人的喜爱。人们将竹比喻为君子。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体现了宋代文人墨客在日常生活中对竹子所具品格的向往与追求。这一向往与追求,伴随着竹刻艺术创始与发展的整个过程。竹刻不仅丰富了我国工艺美术的天地,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毫不夸张地说,竹刻艺术对中国竹文化内涵与外延的深入与扩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宋代的玉雕工艺则趋于写实,题材也趋向世俗化,应用范围很广。特别是多层透雕及其对人物、花鸟传神上尤为卓绝。宋人淡化了古玉富于的品德特点,而更表现富于生活气息的形象,技术高超,还发展了根据不同色泽的玉设计雕造形象的俏色玉,匠心独运。

这自宋代形成的工艺美术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清淡雅致的美成为近千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审美取向的主流,充分的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结晶。如果我们抛弃经典与传统的价值,工艺美术就会失去生存的文化根基和发展方向。我们应该着眼于对社会环境、人与自然的深刻反思,继承中国工艺美术优秀的传统文化,创作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真正发挥工艺美术的功能与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杨冰,罗瑾.宋代工艺美术风格及其成因.景钰织陶瓷,2003第13卷(3期).

美式花艺特点篇9

中国的工艺美术品曾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曾经是衡量一个王朝繁荣与否的标杆。中国的工艺美术品在制作工艺上分着行当,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燕京八绝。今天我要谈的就是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工艺。花丝镶嵌是中国传统金银器的制作技艺,又称金银细金工艺,以花丝与镶嵌两种主要工艺为代表。金银器是历来为皇室享用的至尊极品,是财富的象征。由于用料珍奇,工艺繁复,历史上花丝镶嵌一直只是皇家御用之物,是我国传统奢侈品的工艺特色之一。近代考古发掘的商代墓葬中,出土有远在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4世纪的早期黄金制品,如黄金细丝和金片等。可知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先民已经熟练掌握了黄金工艺的制造技术。唐宋时期,金银器皿、首饰广泛流行,制作工艺日臻完备精湛。花丝镶嵌工艺在明清两朝步入鼎盛期。到1948年,北京花丝行业只剩170人,镶嵌行业只剩50人。2002年,北京花丝镶嵌厂宣告破产。直到近些年来,我国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渐重视。经过专家论证,2007年,花丝镶嵌工艺列入市级重点保护项目,2008年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据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据马佩坚的推测,目前北京仍在从事真正的花丝镶嵌工艺的,可能不足20人,这个行业的现状令人非常担忧。

一.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

花丝镶嵌行业目前扩大生产很困难,因为金银材料成本非常高。受市场需求不畅和产品创新不足、设计样式陈旧,还有做花丝镶嵌的大师渐渐年老,而我们这一代人知道花丝镶嵌工艺的已经微乎其微了,更别说是继承了,所以导致这门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金作工坊总工艺师厉宝华说:”历史悠久、技法复杂、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工艺,是我们应该极尽所能去保护与传承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回归,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

出身花丝镶嵌世家的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南志刚说,花丝镶嵌工艺是能琢磨一辈子的手艺。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传承花丝镶嵌工艺呢?时代不同,我们学习花丝镶嵌工艺的内容和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我们传承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现在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首先应该对花丝镶嵌这门工艺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了解,掌握。手工艺的学习特别是花丝,不仅要美术功底,更要有耐心和毅力,这对我们这代年轻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把花丝镶嵌工艺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文化背景,制作流程,都要一一剖析透彻,并且熟练的掌握其最基本的工艺技术。这个过程肯定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花丝镶嵌工艺的优缺点,然后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

其次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工艺流传至今一定有他的可取之处,这就是我们要挖掘并且要传承下来的地方;但是发展到今天它几乎停滞不前,这其中一定有它的问题存在,并且我们还要找出导致它停滞不前的原因然后尽量摒弃或改善它。首先它停滞不前肯定是因为设计观念、设计手法都有落后于这个时代的地方,我们应该放弃这些不合时宜的设计思维和生产方式,把这项传统的手工艺与当今的设计方式、方法相结合,这样才会促进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也达到了传承花丝镶嵌工艺的目的。

最后应该传承花丝镶嵌最具特色,最核心的技艺。所谓花丝镶嵌工艺主要是有花丝和镶嵌两部分组成的。花丝工艺是拿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或用锼弓锼出图案,并镶嵌宝石而成。制作花丝镶嵌饰品,要经过制胎造型、花丝成型、烧焊、咬酸(酸洗)等程序后方成半成品,再烧蓝或镀金银,提亮。有时,还要再“镶宝”或“点翠”方能整体完成。花丝镶嵌的精髓在花丝,由一根根花丝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工艺,而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后期的镶嵌、点翠则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所以我们应该掌握的花丝镶嵌工艺的核心技艺就是花丝工艺的技法,这八种方法各怀绝技,运用得好坏决定着每件作品的质量档次。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法才能更好地剖析和研究花丝镶嵌工艺,但是不能单单只掌握掌握花丝工艺,我们还得结合镶嵌和点翠技法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花丝镶嵌工艺,只有全面了解了才能进行有效果的传承,以及促进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

二、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

1.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对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

20世纪80年代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经过不断的努力把卡克图工艺与中国花丝镶嵌工艺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开创了花丝镶嵌发展的新局面。(卡克图工艺是发明于中世纪西亚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其宫廷工艺的地位同样类似于我国的花丝镶嵌技艺。)

90年代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成功的开发了金银花丝嵌宝石人物摆件,用传统工艺语言表达了复杂的造型、情节场面和人物体态,人物面庞五官的塑造非常细致且秀美动人。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白静宜近年来,创造了一种独特工艺叫透空镶嵌,也叫无胎镶嵌。这种工艺能充分显示宝石的光彩,使之互相辉映,互相折射,使人感觉奇妙无穷。

2010年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把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镶嵌技艺结合,并以人物见长,使传统花丝镶嵌行业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四川成都60-70年代创造了用丝和片錾、填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开发了一批造型别致、艺术风格新颖的产品并创造了填平花丝圆形造型的品种,使这一技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虽然这些大师们都做出了一些相应的创新,但是仍然不能扭转花丝镶嵌工艺停滞不前的局面,其原因是他们的创新主要是在原有的技艺上再添加一些别的传统技艺,或者只是改变或添加一种以前没有的造型。没有对花丝镶嵌工艺本身做出革新。

2、我们应该怎么样创新

花丝镶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它蓄积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精髓,保留了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民族历史的真实写照,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从中可以动态地认识、了解历史.但是,目前花丝镶嵌工艺行业不景气,面临着绝迹的威胁,我们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设计观念落后于时代,固步自封,不了解当代文化与市场需求.时代的发展导致功能、审美、生产、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设计观念也必然会发生改变.

首先我们应从花丝工艺的的花样丝构成着手,因为金、银、铜是制作花样丝的原材料。花样丝既是花丝镶嵌工艺的初成品,又是制作花丝工艺的基础材料之一。因此,花样丝种类的发展,是花丝产品创新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花样丝大概有二十种。分别有花丝、拱丝、竹节丝、螺丝、祥丝、蔓丝、垒丝、麦穗丝、小松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套泡丝、拉泡丝、门洞丝、抿丝、赶珠丝、坡棱丝等等,花丝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产品需要进行千变万化,改变花样丝的造型,纹样,来时花丝镶嵌的产品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

其次除培养人才、恢复传统工艺和行业外,还有赖于对传统设备技术的更新与改造。花丝镶嵌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行业,到20世纪90年代,60%~70%的工序仍然是手工操作,知道现在也只是达到了半机械化操作。时代的进步提高了生产力,却也改变了生产方式,传统的手工制作不再符合这个时代的生产节奏,花丝镶嵌工艺的机械化改造,可以使古老的工艺摆脱小生产的落后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和技术难度,所以传统工艺必须与先进技术设备相结合,这样才会显著提高产品的工艺质量,令新品种花式层出不穷。

然后要结合多种工艺设计制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进步加快了多元文化的并存与互动,这一新的现象又促使设计思维朝着多功能、多远化方向发展,所以我们也可把这种多元的设计思维用在对传统工艺的改造上。如,结合玉雕、景泰蓝、漆艺等工艺,在封建王朝金色是高贵地位的象征,所以花丝镶嵌的色调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可是在现在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色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他们希望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所以花丝镶嵌工艺必须得结合其它工艺设计制作,比如面对现在年轻的群体,才用花丝镶嵌工艺和景泰蓝结合,就正好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景泰蓝颜色鲜艳,色彩丰富,点缀在花丝工艺中,显得活泼而又不失优雅高贵。再例如面对中年以上的群体,采用花丝镶嵌和玉雕相结合,玉石质地细腻,性质柔和,温润素雅,再加上贵气的花丝镶嵌二者综合互补,恰到好处的给人一种沉稳而又不单调乏味的感觉。我们可以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结合,使花丝镶嵌工艺尽量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接下来就是充分运用科学新成果。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结合的产儿。科学的进步,使得材料在不断的丰富,表现手法也在不断地发展。技术的边个,已由手工到机器而进入到电子计算机控制。我们必须掌握新技术并且运用到,花丝镶嵌工艺制作的各个方面。

再次题材的创新。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主要是以吉样图案、八宝图案、龙凤图案及福、禄、寿字等传统图案为主。题材比较单一,我们可以转变思路把当今流行的一些元素或是自己原创一些图案作为花丝镶嵌的题材,让其更富有现代气息,更能为人们所接受。

最后创作载体的创新。传统的花丝镶嵌的创作载体主要以摆件、帝冠、凤冠等皇家用品为主,这也是花丝镶嵌工艺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必须在创作载体上进行更新使其更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如可以朝首饰、包等方向发展。

四、结论

只有将花丝镶嵌工艺融入现代社会,将地域性融入国际性,让设计的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将传统的技艺变为合时宜的现代手工艺。建立合理的设计思维,培养优秀传承新人,准确把握现代手工艺品的理念,本着振兴新花丝镶嵌工艺的原则,按现代化生产方式从事手工艺品的设计,这样才有可能使花丝镶嵌工艺在现代社会得到发展。

中国的花丝镶嵌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及影响遍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作为中华民族固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花丝镶嵌,既是弥足珍贵的科学遗产,又是技术基因的载体。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花丝镶嵌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发扬却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许多中国传统工艺一样,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花丝镶嵌这门古老的皇家工艺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冲击,整个行业陷入难以适应,后继无人的窘迫处境。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保护这项国家的古老工艺,这不单单是为了保护这项工艺,更重要的是在保护国家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不能被遗忘,花丝镶嵌不该被我们这代人遗忘,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艺术不该被遗忘,我们应该致力于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让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和中国特色的宫廷工艺经典,重获生命力,以促进这一传统工艺能顺应市场趋势,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与国际流行元素相融汇、走向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向中华.金子的历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5.11-15

[2]扬之水.奢华之色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1

美式花艺特点篇10

【关键词】挑花图形构成

黄梅挑花艺术属民间刺绣的范畴,是广泛流传于湖北黄梅等地的一种民间工艺。其品种繁多,题材丰富;图案布局严谨、富于变化;造型夸张、奇特而浪漫;色彩绚丽惊艳。其图形构成规律遗传了楚文化的基因,具有浓烈的楚文化气息;其典型视觉符号及形式美法则在现代设计中具有应用价值。

1黄梅挑花图形的形式特征

黄梅挑花多用自织大布染成群青色后作为挑花底布,以白线或黄线挑绣出主体骨架,填绣大红、桃红、朱红、桔黄、中黄形成暖色基调,点缀粉绿、墨绿、湖蓝使整个画面暖而不燥,繁复和谐。挑花构图一般先从底布正中心下针,然后向四方扩展延伸,多采用对称、旋转或向四面八方发射形成主体团花,再以角花配置四周。团花是挑花图案中的主体纹样,多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几何形,图案组织时采用方中套圆或圆中套方的方法,以对称、旋转、放射状制成主体团花,力求生动活泼,完整丰满。同时,在四周配以向心或离心的角花,有的还配上带状的连续花边。花边,又称边花。往往用卷涡纹、曲线、文字、几何图形进行填充;题材内容多选自“七仙女”、

“八仙过海”等戏曲和民间故事,人物造形抽象、简化,显得稚拙而奇特。

归纳起来,黄梅挑花图形的形式特点主要有四点。一是图形的平面化。二是图形的装饰性。黄梅桃花图形强调神似重于形似点,写意重于写形,“它们不拘泥于对自然形态的模仿,而是大胆运用了想象从而创造出足以体现特殊情趣的作品”。如“打骨牌”图案,展示了四人打骨牌的复杂场面,艺人们运用夸张、变形、平面化手法,大胆的解构重组,将画面表现得生动而富有情趣。三是图形的象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图案装饰的一大特点。黄梅挑花中“凤穿牡丹”、“喜鹊登梅”、“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众多象征性图形举不胜举。四是图形的叙事性。“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黄梅是戏曲之乡,长期的耳濡目染,艺人们在制作挑花时融进戏曲情节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八仙过海”、“桃园三结义”等,戏曲小说人物、花卉动物、文字诗词以图形或文字的方式向世人诉说着劳动人民扬善除恶、祈祥迎瑞、寄托美好愿望的审美理想。难怪王朝闻先生曾赞誉黄梅挑花为“无声的叙事诗”。

2黄梅挑花图形的构成特征

2.1平面构成特征

黄梅挑花孕育了特有的艺术形象,构建出和谐的二维平面空间形式。

(1)善用曲线,造型简化。由于制作工艺和加工手段的限定,微观下审视,挑花的轮廓线都是直线构成。然而宏观整体观看时,挑花图形无处不是富有动感、飞转流畅的曲线造型。

(2)多采用几何造型和复合造型。挑花图形多种多样,少有写实,更多是抽象表现,变形、夸张、意象组合等。通过人与植物、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的复合重组,使主题纹样具有超现实的意蕴和浪漫色彩。

(3)以重复构成为主要构成方式。在挑花图案构图中,重复、对称、连续等形式非常丰富。如左右重复、上下重复、方向转换重复、多面重复等,以骨骼和基本形的重复构成,从而取得和谐的装饰效果。

(4)纹样组织形式丰富,细密、繁缛,但整体和谐、统一。构图组织方式擅长使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韵律、对比、统一等方法。挑花图案灵活、自由,营造了热烈、动感的图式,但整体始终不觉得杂乱无序。

2.2色彩构成特征

黄梅挑花的色彩配置遵循了“以热闹为先”的法则,因而总是呈现出艳丽、鲜明的色彩美感。

(1)以暖色为基调。黄梅挑花的色彩选取倾向暧l生色,以五行色彩(红、黄、黑、白、青)作为画面主色,以群青土布作底色,用白线挑出主体骨架,填大红、桃红、朱红、橘黄、中黄形成暖色基调,点缀粉绿、墨绿、湖蓝使整个画面色彩绚丽,庄重和谐。

(2)以邻近色、类似色相构成。黄梅挑花的色彩通常选取范围在24色相环中90°以内的颜色。邻近色、类似色构成画面图形的色彩基调,由于色相之间差别较小,对比较弱,容易取得统一,其色调的特征是单纯、柔和的。在统一的同时,往往又通过小面积的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取得变化,因此整体视觉效果并不会产生单调感。

(3)黄梅挑花的色彩配置与纹样的组织结构一一对应,保持严格的对称性。不仅是色相上的对称,色彩因纹样的平面构成的形式美也呈现出对称、均衡、变化与统一。

(4)黄梅挑花的色彩观念承袭了楚文化的特质。善用五行色彩,尤喜黑红二色相配。从色彩学角度讲,红色波长最长,知觉度高,属前进色,容易引人注意,刺激视觉主动选择;黑色具有绝对的调和性,深邃沉静。两色互为衬托的构成方法,即使在今天在现代设计中也被广泛运用。

3黄梅挑花艺术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如何将黄梅挑花图形的精髓与现代图形的构成方法相结合,又如何根据符号学的原理,从意象、语义、隐喻等层面,对图形、纹样进行新的视觉形式的演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1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1)直接移植传统黄梅挑花图案的经典片段或典型元素,参与图形的构成,通过构成手法进行版式安排,能够较为直接的传达主题和衬托意境。黄梅挑花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很容易把人带入规定的文化情景中,使主题更为突出。

(2)黄梅挑花的形态特征还可以通过抽象提取其核心元素,加以重构,形成新的图像,传达现念。从一些优秀的设计案例中便可以找到成功的经验。如2008北京申奥标志,就是对奥运五环色彩的抽象提取,演化为运动的人物造型,比较直观地体现出奥运精神。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特别是标志、招贴、包装等,将黄梅挑花中最有代表性的核心元素抽象提炼,并结合一些现代元素加以重构,传达出更为深广的意义值得尝试。

(3)符号组合的任意性提供了无限的意指组合的可能。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利用不同元素之间存在的某些相似性,按一定的主题进行拼贴,或按某种内在联系与逻辑秩序进行缝合,从而引发接受者的情感共鸣与心理联想,在特定情节的诱导中产生视觉感染力。在设计实践中,撷取黄梅挑花的典型元素,用同构的方式与现代生活元素相构成,对创造具有新时期民族民间特色的视觉形象具有启发意义。

3.2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手工艺设计制作是黄梅挑花艺术本身继承与发展应该坚守的一大原则。此外,其外延设计应用是民间艺术突显艺术价值的又一绝佳路径。挑花工艺师陶培峰1977年6月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窗帘设计制作;1981年,其设计的黄梅挑花台布获湖北省二轻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三等奖;1990年湖北羽绒制品厂设计生产的产品获“首届全国轻工博览会银奖”;2001年黄梅挑花工艺有限公司,为多方开发黄梅挑花新产品,先后成功试制塑料发泡技法、电脑设计处理挑花图案技术等工艺,为黄梅挑花的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单纯用构成原理、人机工学和系统原理等来解释产品造型形态,往往并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当今的市场消费,很大程度上不是单纯地满足实用需求,更多的是寻找心灵的慰藉,而这种心理需求往往就是对特定文化的依赖。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如何被消费者接受并达成共识,解析产品设计造型的形态符号语言成了关键。地域文化应该最先被本土企业及产品利用,生产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产品,争取受同样文化熏陶的消费群体。黄梅挑花作为湖北地方特色艺术种类,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在产品形态设计上,充分提取、重组典型视觉符号,生产雅俗共赏的产品,使黄梅挑花艺术永久的流传、存活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3.3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在室内外装饰、公共艺术、舞台设计上,充分运用现代装饰手段及材料,使黄梅挑花的“精”、“气、”“神”与建筑、环境的形式和功能融为一体,能突显建筑、环境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陶培峰1985年5月为黄梅戏《於老四与张二女》一剧设计具有黄梅挑花风格的舞台布景,获湖北省文化厅金奖;1987年该剧又参加了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展览会并获奖。该设计较好运用了黄梅挑花艺术的精髓,将民间乡土气息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1993年,黄梅县新车站落成,候车大厅挑花风格的大型壁画“东山圣境”又一次证明了黄梅挑花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黄梅挑花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还应着重考虑其符号学运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由环境功能向建筑造型形式的转化就是应用建筑符号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筑造型形式成为传达信息的载体,即建筑设计的形式符号,它向人们传达出建筑环境所具有的各种意义。设计符号的语义信息如功能语义、技术语义、文脉语义或其它象征语义,是通过逻辑的、推理的认知来实现的。

3.4在服装与服饰设计领域的应用

服装设计界“中国风”、“民族风”日益狂劲,湖北楚风系列的汉产服装品牌佐尔美、太和、雅琪等涉足具有浓郁楚风装饰风格的服装的设计与开发为黄梅挑花在服装服饰上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将黄梅挑花中的服饰类37种、包类9种、挂件类16种共计62个品种的造型及图形色彩予以充分研究,将其形式美法则及构成规律运用到现代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将会生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风韵的服装与服饰产品。

结语

黄梅挑花艺术贵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刻体现楚地先民的造物思想,反映民间大众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特的设计美学意义。在现代设计中,除了因特定表现效果的需要而对楚式纹样的直接移植外,还应与当下的天、地、材、工等因素融汇演化,生成新的视觉形式与表现效果。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开展研究,旨在发现其设计构成规律及特点,进而从现代设计的装饰理念着手,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诸方面,展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方湘侠.民间美术・湖北挑花、土锦、蓝印花布[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3.

[2]王朝闻.无声的诗歌[n].人民日报,1987-09-09.

[3]丹纳.艺术哲学[H].傅雷.译.北京:人民出版杜,19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