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篇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篇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4:58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篇1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说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余额宝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谈到的一个成功案例。我们以余额宝为例,如果追究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以余额宝的初期酝酿为开端,那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金融行业也掀起了一股新风潮。越来越多的网上支付平台应运而生。与其同时,传统银行业迫于互联网金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经过一番斗争也推出了网上银行。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人们追求更加便捷的在线支付方式,这就成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初契机。但也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怒钱仍然处在一个不断探索的发展阶段,监管体系的不够完善使之导致各种不良的交易现象频频发生。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各种问题困扰着人们,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因此,互联网金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点

(一)方便快捷

相对于传统金融业而言,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是建立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和云服务等技术让交易者之间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的沟通和交易活动。网上操作消除了在时间、空间上的困扰。比传统金融业务更加的方便快捷,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二)包容性强

互联网金融模式没有传统的中介,交易成本低,双方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满足自己的交易需求。同时,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和促进阳光私募融资的规范化。这样提高了金融包容性水平,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中。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三)覆盖面广泛

互联网金融模式突破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个约束性,同时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设立了不同的金融服务,可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需求,覆盖面及其的广泛。互联网金融解决了部分传统金融的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和法律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对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规范,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较小。特别是在互联网信用监管方面是最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互联网信贷业务尚未发出明确的规定,各种借贷模式纷至沓来,使得对贷款的监督变得更加的困难。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各种不良的行为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互联网金融环境相对比较混乱。这就大大的加剧了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不信任。

(二)高风险

互联网金融体系风险较高。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首要风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为常见。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了很多的困扰。互联网技术并不是很成熟,而且它还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中。在此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我们常常看到到或者听到网站被攻击;攻击手段不断翻新;网络、系统、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带来了应用方面的隐患;各种病毒也在花样翻新,系统抵抗外来非法黑客入侵的能力不够,以及对远程数据传输的保密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也是常见的网络金融风险之一。首先表现在两个大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过度宣传和美化问题,缺乏风险披露。他们经常使用不恰当的宣传语,片面的强调了产品的高收益率,避免了产品风险问题。甚至存在一些互联网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占据市场,过分夸大自己的产品收益高于对手。像这种恶意竞争,产品的真实收益可能达不到投资回报率的承诺。这些行为都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公众眼中的真实形象。第二个方面是由于互联网金融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监管机制以及门槛相对较低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各类不合规定和资信状况不良的公司存在。这些公司的存在导致了各种资金滥用的现象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四、应对措施

(一)制定互联网金融法律,建立分层监管机制

互联网金融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监管方面的法律依据。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现在十分有必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其主要包括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供应商资格、界定法律业务范围、建立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公众的隐私问题。

互联网金融业务实体和业务类型复杂多变,需要不同的监管部门进行相应的监管。这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监管和协同监管。目前,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人民银行进行监管。而部分互联网信用平台则依托当地的执法监管。因此,有必要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及监管范围,进行互联网金融的分层和分类监管规划。同时加强互联网金融主体资格考试,实施互联网金融企业许可证制度,对无资质、无许可证、非法经营主体实行依法予以取缔和处罚。

(二)加大风险投资力度

避免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的高风险性,我们主要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风险。首先,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互联网技术的投资,不断的完善互联网技术,防止黑客的攻击以及各类病毒的侵犯,保护其业务的正常运行和客户的隐私安全。其次,我们应尽快完善互联网金融支持信用体系建设,将互联网金融平台所产生的信用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体系,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开放系统接口,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信贷支持。最后,开展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教育讲座,扩大互联网金融风险教育渠道来增强公众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和自我保护的认识,以此来防范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问题。

(三)加强行业自律

互联网金融应该不断加强行业自律,与行业协会和行业领导者发挥其主导作用,建立行业自律规范,以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该不断的进行自身的审查,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正。同时也应该杜绝互联网金融产品中所存在的过度宣传和美化问题以及资金的滥用问题。只有这样,互联网金融才能够给人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机遇与挑战;探索

互联网金融是指在传统金融业的基础上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与创新所营造出的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不断向传统金融业渗透。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传统金融业务具备更高的透明度、更好的协作性、更低的中间成本、更加便捷的操作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也给创业者带来众多的投资机会,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把眼光放到互联网金融的探索中来。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说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余额宝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谈到的一个成功案例。我们以余额宝为例,如果追究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以余额宝的初期酝酿为开端,那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金融行业也掀起了一股新风潮。越来越多的网上支付平台应运而生。与其同时,传统银行业迫于互联网金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经过一番斗争也推出了网上银行。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人们追求更加便捷的在线支付方式,这就成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初契机。但也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怒钱仍然处在一个不断探索的发展阶段,监管体系的不够完善使之导致各种不良的交易现象频频发生。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各种问题困扰着人们,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因此,互联网金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点

(一)方便快捷

相对于传统金融业而言,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是建立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和云服务等技术让交易者之间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的沟通和交易活动。网上操作消除了在时间、空间上的困扰。比传统金融业务更加的方便快捷,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二)包容性强

互联网金融模式没有传统的中介,交易成本低,双方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满足自己的交易需求。同时,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和促进阳光私募融资的规范化。这样提高了金融包容性水平,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中。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三)覆盖面广泛

互联网金融模式突破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个约束性,同时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设立了不同的金融服务,可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需求,覆盖面及其的广泛。互联网金融解决了部分传统金融的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和法律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对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规范,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较小。特别是在互联网信用监管方面是最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互联网信贷业务尚未发出明确的规定,各种借贷模式纷至沓来,使得对贷款的监督变得更加的困难。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各种不良的行为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互联网金融环境相对比较混乱。这就大大的加剧了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不信任。

(二)高风险

互联网金融体系风险较高。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首要风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为常见。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了很多的困扰。互联网技术并不是很成熟,而且它还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中。在此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我们常常看到到或者听到网站被攻击;攻击手段不断翻新;网络、系统、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带来了应用方面的隐患;各种病毒也在花样翻新,系统抵抗外来非法黑客入侵的能力不够,以及对远程数据传输的保密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也是常见的网络金融风险之一。首先表现在两个大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过度宣传和美化问题,缺乏风险披露。他们经常使用不恰当的宣传语,片面的强调了产品的高收益率,避免了产品风险问题。甚至存在一些互联网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占据市场,过分夸大自己的产品收益高于对手。像这种恶意竞争,产品的真实收益可能达不到投资回报率的承诺。这些行为都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公众眼中的真实形象。第二个方面是由于互联网金融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监管机制以及门槛相对较低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各类不合规定和资信状况不良的公司存在。这些公司的存在导致了各种资金滥用的现象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四、应对措施

(一)制定互联网金融法律,建立分层监管机制

互联网金融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监管方面的法律依据。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现在十分有必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其主要包括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供应商资格、界定法律业务范围、建立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公众的隐私问题。

互联网金融业务实体和业务类型复杂多变,需要不同的监管部门进行相应的监管。这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监管和协同监管。目前,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人民银行进行监管。而部分互联网信用平台则依托当地的执法监管。因此,有必要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及监管范围,进行互联网金融的分层和分类监管规划。同时加强互联网金融主体资格考试,实施互联网金融企业许可证制度,对无资质、无许可证、非法经营主体实行依法予以取缔和处罚。

(二)加大风险投资力度

避免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的高风险性,我们主要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风险。首先,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互联网技术的投资,不断的完善互联网技术,防止黑客的攻击以及各类病毒的侵犯,保护其业务的正常运行和客户的隐私安全。其次,我们应尽快完善互联网金融支持信用体系建设,将互联网金融平台所产生的信用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体系,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开放系统接口,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信贷支持。最后,开展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教育讲座,扩大互联网金融风险教育渠道来增强公众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和自我保护的认识,以此来防范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问题。

(三)加强行业自律

互联网金融应该不断加强行业自律,与行业协会和行业领导者发挥其主导作用,建立行业自律规范,以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该不断的进行自身的审查,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正。同时也应该杜绝互联网金融产品中所存在的过度宣传和美化问题以及资金的滥用问题。只有这样,互联网金融才能够给人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五、总结

互联网在不断地发展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支付、贷款和理财方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充分认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不断地抓住机遇,克服存在的挑战。让互联网金融体系更加的完善以便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于健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4.

[2]叶娅莉.对互联网金融税收政策的分析[J].财经界,2015.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安全监管;法律保障

一、规范互联网金融安全法律监管的研究意义

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技术等现代化新兴技术作用下完成资金融通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了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p2p网贷、网络销售基金等,是对传统金融服务的补充,也给传统金融带来不小的冲击。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初期必定会存在诸多不足,甚至是弊端,作为金融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也绝无例外。先前起步的第三方支付由于监管环境的不断完善,风险从以往的高发态势开始趋向平稳。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互联网融资平台野蛮生长,乱象平生,风险频发。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增加了金融风险,也给互联网金融本身带来了负面声誉影响。有关法律法规等监管环境的缺失更是凸显了问题的严峻性。互联网融资活动的乱象已成为目前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风险问题,急需加强对其监管的法律制定。

二、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及立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概述

互联网金融的性质包含互联网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因此互联网金融安全也兼具了互联网安全和传统金融安全的所有特征,即不仅包含互联网上的信息安全,还包括了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也就意味着,互联网金融不但面临着传统金融活动中存在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还面临着由互联网信息技术引起的技术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等。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机构积极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随着一些网贷平台跑路、众筹违规集资等事件的发生,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信息安全问题突出。手机支付的各类客户端和各类别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存在多处漏洞,对用户资金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与管理较混乱,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使用和流转未进行规范,对所收集信息的安全保护不到位,易使用户信息被泄漏、盗用,甚至滥用,造成信息主体的权益受到侵害。

2.欺诈问题频发。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上,消费者通过网络与经营者进行信用交易,在交易之前,消费者一般通过经营者的金融服务信息进行交易判断,而在此情况下,信息的真实性往往难以辨别,即使某些信息存在虚假,消费者也无法做到去伪存真。仅凭经营者的信息,消费者无法对产品的质地或材质、操作适应性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

3.资金安全问题严重。有的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发放超短期但又超高收益的借款标的;还有一些互联网投资基金类理财工具,以门槛低、收益高、赎回自由等极佳的用户体验优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然而一旦发起此类投资理财工具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运营出现问题,投资收益甚至投资本金都将直接受到影响。互联网金融平台存在业务不规范,在担保方面可能存在自己为自己担保、风险准备金不足等不健全加大了资金的违约风险,极容易出现坏账导致无力偿还投资者的本息而倒闭。[1]

(二)现行互联网金融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不足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和丰富,给互联网的法律监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目前,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互联网金融安全法律或法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互联网金融机构主体资格制度不完善。对互联网金融要实施监管,首先应当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当前,我国法律缺乏对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和经营范围的明确规定,导致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业务边界模糊,业务范围混乱。

2.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既作为政府管理市场的起点,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其他一系列经济法律制度建构的基础。然而,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市场准入制度亟待完善。目前的准入制度下,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从事的业务范围、类型没有任何规范和限制性的要求,导致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良莠不齐,而投资者或消费者也常常因鱼目混珠遭受利益损失,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的正常建立造成了严重阻碍。

3.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金融监管的目的是为了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金融机构风险,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金融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时,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因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高科技化、无边界性等因素显得力有不及。如目前我国p2p网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仍没有相应的监管办法和制度,部分自我要求较高的p2p网贷平台和众筹融资平台只能以行业自律规范进行自我约束,因此在同类行业中,平台素质参差不齐,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存在较大风险隐忧。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保障

高风险性的金融与涉众性的互联网结合,必然使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更具涉众性风险,风险面更广,传染性更强。从风险防范角度看,对互联网金融活动实施监管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对金融活动实施审慎监管,是大多数国家为防范金融风险所普遍采取的做法。纵观国内外,比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安全法律制度,对于我国借鉴其经验以及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安全法律保障制度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借鉴意义极大。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

1.全面重视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互联网金融安全法律保障制度建设重要的目的之一则体现在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方面,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一是发达国家尤为注重对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尤其是在互联网融入个人生活后,个人隐私的保护更是上升到新的高度;二是强化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确保信息对称;三是畅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投诉渠道,完善法律救助手段,建立救济机制。首先,要制定和提高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立法保护。在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前提上不断丰富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不断延伸消费者权益的内容和内涵。其次,要遵循适度保护、倾斜保护的权益保护原则。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企业经营者是主体地位,在一定出程度上会削弱消费者的地位,因此,遵循倾斜保护原则是极为关键的。一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就能在最短时间内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最后,要明确和拓展消费者权利。互联网金融大环境下,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须涵盖了公平交易权、财产安全权、知情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权等。相对而言,就要求企业经营者要最好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义务,包括了安全保障、披露、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等业务。[2]

2.建立健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体系。首先要开展有效的互联网金融基础法的立法工作。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要积极吸取国外金融监管的经验,结合本国互联网金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比如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发展特点,制定出《电子货币服务法》等法律法规,根据我国网络用户信息保护的问题,制定出《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其次,要不断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专业立法的工作。基于监管,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工作与业务创新工作相比是明显落后的,也存在如p2p网贷、监管主体、监管原则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互联网金融开展的业务和传统金融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部分法律法规是可以借用,但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科学实施,仍然需要有专业的、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如必须出台有关信用体系、个人信息保护、支付用户识别、电子签名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互联网金融业务是在合法的安全范围内展开的,以此来不断引导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做好对已有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互联网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其金融环境与传统的金融相比更新换代的节奏更快,因此,对已有法律法规的修订是至关重要的,包括了对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提升。[3]

3.建立协调统一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国外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内容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类别两种模式。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目前传统金融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已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的情况。我们应当按照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并重的原则,打造纵横交错、经纬交织的“金融监管网”,建立统一而协调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具体可设置成立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和协调。再在其下设各业务模式监管领导小组有针对性的对互联网金融同一或类似金融业务实施大体相当的功能监管。

总体来说,国内民商事法规的基础性规范、金融监管的部分内容以及刑法有关金融犯罪的条款都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活动不是完全无法可依,现行的法律框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互联网金融的运行提供了法律基础和创新空间。

参考文献:

[1]郑佳卉.互联网模式下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7(06):30-31.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篇4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互联网金融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总体复苏疲弱态势没有明显改观,而我国经济也告别了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正处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同时经济下行给处在企业链最底层的小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外需减少,成本上升,效益下降,都迫使小微企业探索实践可行的升级转型之路,也因此衍生了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一、小微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就业岗位,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微企业在企业数量、吸纳就业、创造GDp、增加税收、技术创新、社会协调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重要的影响。

根据工商总局一项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万户,小微企业1438万户,所占比重达到94.1%。就业方面,2013年CHFS数据,小微企业吸纳的就业总数为2.11亿人,占总就业人口的27.5%。尤其在吸纳年轻人就业方面,16-29岁的就业人口中,在小微企业工作的比例为34.6%。在创造价值和税收方面,根据工商总局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底,小微企业创造全国65%的GDp,所上缴税收超过全国税收的50%。同时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中国的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以及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因此,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宁。

二、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困境以及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一)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困境

现阶段,小微企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两个方面的困难。

在生存方面困难主要表现在小微企业存活率和存活时间上面,民进中央针对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小微企业平均存活时间为3.7年,存活时间5年以下占总量的49.4%,而美国这项时间为8.2年,日本为12年。

在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盈利情况,都表明小微企业整体经营持续下行,生产经营过程中困难依然较大。根据2015年CHFS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有39.3%的小微企业营业额较14年四季度减少,营业额增加的小微企业仅占22.4%。而自2014年二季度以来,全国盈利小微企业的比例持续下降,从2014年二季度的68.2%跌至15年第一季度的46.3%。全国亏损小微企业的比例持续攀高,从2014年第二季度的9.5%,一路上升到今2015年第一季度的23.3%,增加了13.8个百分点。

同时小微企业还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困难,根据《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显示,抛开宏观经济政策因素,融资借贷困难位列制约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一位,24%小微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金额缺口高达22万亿元,超过55%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未能获得满足,而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融资难和融资贵两个方面。根据2013数据显示,仅有22.29%的小微企业获得了贷款,且占全国企业总数94.15%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20%。这说明,小微企业银行信贷可得性较低,“融资难”的问题广泛存在。2012年,央行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然而66.1%的企业并未感受到降息带来的融资成本降低,48.89%的企业表示融资成本有所上升。近半数小微企业的借款成本在10%以上。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显著存在。

(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既有小微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因素。这是由小微企业的特点和金融行业的特点双方面决定的。

小微企业自身问题。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容易波动,风险大、变数大,对于风险抵御能力较弱,可抵押资产较少。而金融行业追求低风险、高收益,由于谨慎的原则,会对小微企业融资设施复杂严格的审核程度。此外,在融资完成后,金融机构对于融资款的管理、维护的成本远高于大中企业。这些客观上给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金融市场不完善问题。目前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融资渠道狭窄,缺少必要的金融中介来平衡企业和投资者的需求。同时资本市场建设滞后、多种融资渠道不畅,民间融资代价高、总量少,上市融资、发债融资等渠道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过于困难,使得小微企业过于依赖对银行贷款融资。

小微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有时间短、批量小、频率高、简便快速等特点。但是金融部门为了资金安全,通常会进行繁琐、耗时较长的程序,这就无法满足企业快速融资发展的要求。同时,金融行业更偏向于信誉好、融资量大、融资时间长、风险小的大企业,资金“批发”的成本较低,而对于“零售”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较高,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为小微企业融资打开了新的发展模式

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则为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互联网金融模式正在打破小微企业融资难、发展难的僵局。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当前互联网金融包括了渠道模式、大数据模式、中介模式、交互模式等几种发展模式。渠道模式主要是传统金融机构的网络化,例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大数据模式,主要是电商平台依据大数据分析出信用信息,为信贷提供支持。中介模式,就是p2p模式,通过中介服务把资金需求方和提供方联系到一起。交互模式则是通过交互式营销,把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结合,共建开放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

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波动大,难有较高的信用评级,而传统金融行业处于谨慎考虑,不愿意对其融资。针对于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传统金融渠道通常耗时较长、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而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有效的解决了其与传统融资模式的矛盾。

首先,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模式,建立起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库,解决投资者关于信用问题的后顾之忧。

以阿里金融为例,大数据囊括了小微企业的历史数据、信用记录、客户评价等内部数据,以及纳税记录、行业信息、海关记录等外部数据,这些都是企业信用的宝贵信息,可以改变银行、企业相互信息不了解、不对称的难题,从而激励金融机构为优质的企业提供信贷服务。而计算能力强大的电子系统可以使金融机构以微量的成本拓展更多的小微企业客户,对整个行业进行布局,获取更高的利润。

其次,通过众筹、p2p网贷等中介模式进行融资,可以分散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以众筹为例,众筹是融资者直接借助互联网平台,向网络投资者寻求融资,每个投资者提供少量资金支持,从而获得额外回报的商业模式。企业只需要通过平台向公众展示项目,由公众对其评估,降低了融资的门槛;每位投资者所投入的资金较少,分散了投资风险;项目面向整个互联网公众,加快了融资速度,满足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需求。同时,公众事先对于项目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投资,相当于提前做了市场评估,能反应出产品投放市场的功效,企业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

再次,渠道模式是传统金融机构的网络化,使小微企业的融资更加便捷方便安全。金融机构的信息化,使小微企业随时随地就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办理业务。只要有需求,可以立刻通过网络进行融资的申请,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业务处理速度更快。在归还资金时也只需要通过网络操作,方便快捷。

最后,金融交互模式,将金融业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利用线下专业服务人员为企业客户进行顾问,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的存在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企业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削弱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更省时省力,满足了小微企业客户多样的需求。

(三)互联网金融还存在一些不足

互联网金融具备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等特点,然而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最近几年刚兴起的事物,在管理方面还未有全面完善的管理政策,存在金融风险与互联网风险双重风险,小微企业在使用互联网进行融资的时候尤其要引起注意。

对于管理薄弱。一是监管手段缺乏,互联网金融正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资本的要求,也不需要接受央行的监管,各项政策和法律还未制定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二是风险控制手段缺乏,由于行业法规和信用机制的不完善,互联网金融公司缺乏有效的控制风险的能力,一旦发生违约行为,缺少强有力的挽回损失的手段。

对于双重风险。互联网金融存在与传统金融相同的信用风险问题,互联网金融公司尚未纳入央行征信系统,违约成本较低,容易产生非法集资、恶意骗贷等风险问题。其次,互联网金融具备网络安全风险,国内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尤其很多企业在进行互联网金融时没有安全措施、缺乏安全认识,容易遭遇病毒、黑客等网络攻击,从而影响企业的资金安全,危机互联网金融大局。

四、结论

互联网金融相比于传统融资方式,为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然而正是由于其“新”的特点,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相关制度法规的建设还比较缺乏,而公众对于其可靠性、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疑虑。同时,央行等政府监管部门应该重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积极影响,加快完善监管机制与行业法规,正确引导行业的发展。如同电商的出现对于传统商场造成的冲击一样,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一定会对传统融资方式造成极大的冲击,而这也正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最好的契机。(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田梦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众筹融资新途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13)

[2]巴曙松.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R].博鳌亚洲论坛,2013

[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监会关于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Z].银监发〔2015〕8号

[4]王勤秀.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其启示[C].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

[5]汇付-西财.中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2014[R].2014

[6]汇付-西财.中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2015[R].2015第一季度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防范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由于业务创新,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用户体验佳等优势,最近几年在国内得以迅速发展,不管是p2p,众筹,网络理财,还是我们熟悉的第三方支付,余额宝等,都大有挑战传统金融业的态势。但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各类风险问题也非常突出。今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对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表明政府对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促其健康发展高度重视。在充分保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空间的同时积极防控风险,使这个行业能够既迅速又健康的发展,对改善我国金融环境,提高金融市场活力,支持实体经济,提升用户体验等各方面都是有益的。

与互联网金融业迅速成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来互联网金融也进入了风险的集中爆发期,不少的p2p平台跑路或倒闭,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被曝挪用客户备付金。由于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开展业务,互联网金融产品往往牵涉人员较多,分布范围广,涉及金额巨大,与过去传统的金融业态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突发性更快,传染性更强,更具广泛性,一旦在安全上出现问题,风险就会瞬间爆发,并迅速蔓延开来,由于牵涉人员多,风险爆发集中,极容易引发大规模,危害公共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所以,当前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将风险防患于未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指交易主体无法履约造成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实质仍然是一种金融活动,互联网只是技术实现手段,因此,传统金融具有的信息不对称,违约等风险因素并不会因为互联网而消失,反而会更加突出。互联网金融行业准入门槛不高,业务过多依赖于线上办理,信用审核的手段和渠道不完善,由于网络作弊行为存在,网络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也会受到影响。互联网金融企业征信体系不完善,服务主体与客户无法面对面接触,交易双方在身份确认,信用评级方面信息也不对称。另外,资金流向不明,追偿机制和措施不完善等,都易出现资金违约,信用风险较高。

二、监管风险

监管风险指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真空或监管不力带来的风险,简言之就是管不了和管不住的问题,管不了是法律问题,管不住是监管手段问题。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监管主体表述模糊,对互联网金融机构没有清晰的市场准入规定,对行业属性和业务模式作出明确定位的也比较少,尽管目前出台了一些指导意见或征求意见稿,但离实施细则落地尚有一段距离。由于缺乏监管,很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业务边界模糊,业务随意性较大,比如作为比较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也是目前最为活跃的业务之一,p2p网贷,无论从资金来源,信贷客户构成以及业务模式看,其实质仍然是民间借贷。对于线下传统的民间借贷,其所涉及的业务流程、风控管理、适用法律、司法解释和纠纷处理等,都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相对成熟的体系,但搭上了互联网的网贷,却似乎游离于法律边缘,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红线”,造成风险的集中爆发。

再者是监管手段的缺失,能管,但管不管得住又是个问题,互联网金融所对应的信息技术环境日新月异,这对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控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过程通过网络进行,交易虚拟化使金融业务失去了时空限制,交易对象模糊,交易过程不透明,监管机构难以准确了解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客户信息、资金流向、资产负债等实际情况,很难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进行监管。

三、流动性风险

同传统金融业一样,互联网金融业务也涉及大量的资金流动,如果缺乏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一旦资金链断裂,必然引发流动性危机。目前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主要集中于第三方支付和网贷领域,第三方支付存在着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问题集中在对沉淀资金的不当利用上,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备付金存管处置不当,擅自挪用备付金,就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而p2p拆标错配是引发p2p平台流动性危机的主要根源,即p2p平台将项目拆分为更小金额或更短期限的标的进行招标,例如把12个月500万的标的,期限缩短为三个月,滚动放标四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偏好,增加交易量,但由于存在明显的时间期限错配,一旦遭遇突发事件或偿还逾期时,就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挤兑,进而引爆流动性风险,那些卷款跑路的p2p企业,往往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四、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金融模式创新,必然受制于技术缺陷而产生风险,甚至有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是技术风险,非业务创新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风险在互联网的开放背景下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完全可能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日常操作主要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进行,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软件存在的漏洞,计算机病毒的存在与传播,普通用户it知识的缺乏等,都给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当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活动时,就有可能受到有目的的网络攻击而导致信息泄露或资产损失。

此外,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支撑,如果互联网金融机构没有对数据的创建、存储、传输、使用、销毁整个生命周期建立起完整的保护机制,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等敏感信息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泄露。

再者,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要保证交易的实时性,数据的完整性,对服务器在线率,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等都有高于一般应用的要求。因此,在目前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设备采购,技术开发,安全管理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技术性风险问题也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但如果防范和处置不当,就会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危害,规避互联网金融风险是管理者,经营者,投资者必须认真考虑的事。针对以上四类当前比较突出的风险,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防范和处置信用风险

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引入独立、权威的第三方评级机构,采取科学的评级方法,合理,规范的评级程序,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法性、管理能力、产品信息、财务信息和负面信息等指标进行查证,客观真实地评估其经营能力,最终以符号形式明示出来,供投资者判断企业风险状况,做出投资决策。在建立评级体系的同时也要建立信用惩戒机制,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对失信企业或个人采取公开警告,黑名单或强制退出市场等惩罚。

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将互联网金融统计逐步纳入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基本经营状况和重大信息的披露,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实名制,对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交易者的信用状况进行提取核实。

二、防范和处置监管风险

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必须要明确监管主体,做到有法可依,针对监管中的空白领域,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市场准入、业务模式、交易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加快立法进度,完善监管执法体系。目前,已有一些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更多的规章制度也正在起草或修定之中。这些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无疑对规范当前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行,降低风险发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和保障。

但个人认为,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微观主体创新需求,不宜管得过严过死,对互联网金融立法可参考自贸区建立的“负面清单”制度,为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划出清晰界线,同时也为创新留足空间。

对于监管手段缺失或滞后的问题,应加强监管部门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储备,及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对新技术的引进可以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新设备的开发和采购采取社会化招标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市场化技术力量进入。

三、防范和处置流动性风险

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危机,必须要加强互联网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做好充分的流动性准备,在资金的存量和流量间找到一个平衡,可以仿效央行对银行机构设立的存款保险金制度,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风险备用金制度,与备用金托管银行合作设立备用金专用帐户,按一定比例划入风险备用金,一旦发生流动性危机,可先启用风险备用金进行垫付。

同时要规范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模式,规范第三方支付备付金存管行为,严禁挪用客户备付金或以备付金为他人担保,严禁p2p企业拆标,债权转让,自设资金池等行为,设立抵押制度和联动机制,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与法院,拍卖行,典当行和房地产交易中心等建立合作机制,一旦借款人出现履约风险,可将抵押品顺利变现,从而保证了投资者的投资能得到相应的资金兑付保障。

四、防范和处置技术风险

金融管理者对技术风险管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始终将技术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制定严密的安全管理策略和制度并严格执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安全设计要符合计算机安全技术标准和金融行业信息系统相关标准,确保系统各层级安全。对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从网络层隔离互联网和内网,并对网关做病毒过滤和入侵行为检测,配置不同分工的服务器,设置防火墙确保网络访问安全,对数据加密传输并做好异地备份,加强软件开发和测试确保应用程序安全。同时,要将日常技术安全检查纳入到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中。

除此以外,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职能,引领会员单位加强行业自律;在社会中广泛普及金融知识,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对于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爆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限于篇幅,本文只能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策略做肤浅的探讨,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行业,随着创新的不断深入,必然会有新的风险形式不断出现,需要我们不断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周云岩.浅议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监管建议[J].科技经济市场,2014(5):41-42.

[2]陈昱杉.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J].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9):126-126.

[3]林巧巧,王士娜,王溪.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与征信体系建设[J].中国市场,2015(25):75-76.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防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逐渐在目前的社会中流行了起来,互联网金融其较之常规的金融模式其具有成本低、协作性好、参与高以及操作方便等诸多的优点,因此成为了目前发展最快的金融模式之一。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其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风险,致使在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风险之处,面对这些风险我们需要作出合理的防范,保障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文章围绕互联网金融为中心,分四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面ξ夜现有的互联网金融的防范对策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金融行业方面,企业乘着互联网的快车走向了互联网金融的道路,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因此在互联金融的渗透力以及参与度上都让世界汗颜。不过古语有言千里之堤,溃之蚁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速度之快以及体积之大,有着千里之堤的气魄,但是在其背后的法律问题便是溃千里堤蚁穴,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做到未雨绸缪,面对目前互联网金融其背后的法律风险,采取必要的防范对策是迫在眉睫的。

二、我国现有的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目前在我国主要存在的互联网金融模主要有第三支付、余额宝、p2p网贷、众筹等几种形式。其中第三方支付一般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互联网中收付款人的中介,其所提供的预付卡、网络支付、人民银行确定以及银行卡收单等支付业务;余额宝其全名为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是一种通过互联渠道进行销售的基金;p2p网贷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为渠道进行个体对个体的直接借贷,在我国最早出现的p2p网贷平台为2007年于上海成立的拍拍贷;众筹是指的通过互联网形式的个人或者企业向大众进行资金筹集的融资项目,根据众筹的回报形式可以将众筹划分为股权众筹和商品众筹两种形式。

三、我国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其存在的法律风险

在第三方支付金融模式上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主体资格以及经营范围对现有法律有所突破,虚拟账户资金以及在途资金存在着沉淀的风险;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货币基金自身便存在着市场的风险,其二为余额宝自身的金融监管力度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第三为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余额宝自身也存在着安全漏洞;在p2p网贷上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法律及政策、信誉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征信系统缺失方面;众筹平台存在着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非法进行集资活动,其二为变向吸取公众存款。

四、面对我国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创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首先需要对互联金融的监管对象、监管主体以及监管的范围给以明确。综合、系统的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范围进行梳理,进而制定出最为有效地管理方法,从而实现有效监管。为了避免虚拟交易平台其交易风险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需要相应的监管部门做好交流和沟通的工作,并且定期和不定期的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进行检测。成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组织,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自律规范,强化金融交易的信息披露程度,进而更好的对自律组织的合法权益进维护、同时也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竞争秩序。创建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退出、准入的制度,并且建立合理的互联网预警机制以及风险监测机制,同时还需要切实的制定出应急处理的预案。

(二)修订和完善互联网的金融法规、法律体系

对于可能出现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需要在法律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地位、性质以及形式给以明确,并且对于其业务模式、准入条件、监督管理以及风险控制都在法律层面制定出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在众筹融资以及网络信贷等互联网金融需要完全纳入到监管的范围之中。

(三)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权益保护

对于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而言,提供者和消费者由于其自身的信息量存在着不对称现象,致使消费者处于严重的弱势地位中,进而互联网金融用户的合法权益是极易受到金融机构侵害的,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出明确的保护法案,增强互联网机构的信息透明度,尤其是在交易中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将具体的责任分担模式明确的规定出。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和物流网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诞生的产物,其发展速度很快,同时较之传统金融其具备着诸多优势,但是在其背后在存在着诸多法律风险。现阶段主要存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有第三支付、余额宝、p2p网贷、众筹等几种模式,在存在的法律风险上主要有主体资格以及经营范围对现有法律有所突破、互联网基金存在着法律风险、p2p网贷存在着法律风险、众筹平台存在着法律风险等几种。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以及其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创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修订和完善互联网的金融法规、法律体系、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权益保护等措施是目前切实有效的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的防范对策,值得相关部门充分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邵平.物联网金融法律问题研究及完善建议――以商业银行物联网金融业务为视角[J].银行家,2016,(02).

[2]邓建鹏.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的思考[J].科技与法律,2014,(03).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篇7

【关键词】产业链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p2p

0前言

中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亳州作为华佗之乡,四大药都之一,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悠久的中药种植历史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近年来亳州市的中药产业链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中药的生产模式由以前的纯手工的种植模式逐渐转变为机械化的种植,种植的规模也逐渐摆脱了过去的小规模种植,大规模现代化的种植模式正被逐步的推广。随着国家对中药产业的关注度逐步提高,国家千亿产业基地计划落地,中药产业链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目前亳州市中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种植规模较小、产业链集中在基础加工阶段,生产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加工出来的药材相对粗糙,产品质量不高,相对分散的中药加工企业使得当地中药材的品牌效应不够,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优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问题以及当前的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互联网金融以其方便灵活等特点得到迅速的发展,线上的信用审核和业务办理降低了成本,同时借助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客户的信用审核能够更加全面,审核结果更加真实有效,保证借出资金的安全,降低了违约风险。将互联网金融应用到亳州市中药产业链中,一方面有助于解决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存在得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该领域的市场监管较弱,控制市场风险,加强市场监管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文献综述

对于互联网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产业链问题的可行性分析,我国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对于亳州市中药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丰志培(2015)从亳州市的中药产业的发展入手,分析中药产业链的完整度、空间布局以及产业链的各层次的构架,找出影响产业链发展的瓶颈所在,并针对产业链不完整,层次低布局不完善等问题提出集群化、点轴等政策建议。该学者虽然从产业链的宏观角度分析目前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问题的挖掘不够深入,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2]。王馨(2015)[1]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可行性。她主要是从“长尾”理论的角度出发,浓墨分析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外部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效应,并提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必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刘金燕(2014)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主要将关注点集中于实施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3]。当前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的研究缺乏整体的把握,本文将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在中药产业链运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中药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首先亳州市中药产业链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中药产业链中,中小企业的占比较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生a性融资渠道,使得中药产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不足、生产滞后,产能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其结果必然导致一部分客户的流失。其次是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资金困难的问题,企业难以从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渠道获得资金,通过民间借贷的资金难以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而小贷公司的借款利率太高,不能作为可靠的资金来源。在新型的融资渠道尚未建立之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在传统金融行业中,资金的融通必然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大,资质较好的企业可以通过信用贷款实现资金的融通,另一方方面,如果企业的资质难以满足从金融行业中贷款的要求必然要拥有一定的资产作为抵押来保证其未来的还款能力。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针对银行中资质较好的客户,银行的嫌贫爱富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对于中小企业甚至农户则难以达到相应的标准,一方面,中小企业或者农户并没有较好的信用记录,比如对于农户来说,农户很少能够从银行贷到资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短期的资金短缺可能会导致其资金逾期的可能,资金的逾期使得其信用记录难以满足银行的要求。而且中小企业和农户由于其生产规模较小,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资产的积累使得其没有相应的可供抵押的资产,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的银行渠道获得资金。

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金融业务例如资金的融通和资金的转移支付、信息中介等转移到线上从而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衍生品,具备了互联网本身所存在的大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强,信息来源广等诸多的优点。通过整合互联网上的个人信息,建立个人的征信体系比传统的征信体系建设模式更加可靠。目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众筹、p2p、第三方支付以及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针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p2p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较多的实践:

4p2p模式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p2p即网络借贷,它是指通过建立网络平台的方式,将少量的资金聚集起来实现资金的融通的一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其发展具有三个重要的作用:首先它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投资的需要,提高了社会闲散资金的利用率。其次p2p平台中汇集了大量的客户,通过平台信息的搜集可以建立相应的信用体系,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通过将平台聚集的闲散资金融通给资金的需求者,满足了一部分人的资金需求。

p2p模式应用于中药产业链融资具有以下的优势:1.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的特点,通过搜集借款方存在于互联网上的相关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对借款方进行相应的信用的评级,并将结果公布于平台上供投资者参考。2.线上交易的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模式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传统的金融市场都具有固定的场所,昂贵的租金加之较高的人力成本都将由借款方来承担,无疑增加了借款方的借款成本。而网络借贷模式由于不需要固定的场所,人力成本的也仅包括平台的维护和信用的审核两大块,融资的成本大大的降低。3.审批的速度快。p2p网络信贷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互联网的特点决定的。通过借款方资料的提交以及信用的审核,到最终获得资金都是在网上进行,避免了传统金融的审批流程复杂,审核周期较长的问题。

p2p模式存在的问题:1.目前p2p模式在我国发展迅猛,但是在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对于这一新型融资模式的监管尚且不到位,监管制度相对较为落后,平台建立的标准还不成熟,监管措施也没有具体的标准使得其很容易偏离方向。2.网络信贷平台应当作为整个融资流程中的中介的角色。但是由于监管的缺失,部分网络信贷平台将自有资金融通给资金的需求方,或者为投资者做担保或者抵押,严重违反了平台作为中介者的原则。

5政策建议

5.1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

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社会资金融通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信用体系的建设的内容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汇总客户在银行的借贷款信息,从而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但是这种信用体系的建设方式存在着诸如信息来源不足,社会上大量人员的信用记录缺失的问题。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的优势,搜集相应的信用信息,建立适合于市场中绝大多数参与者的信用体系,以便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评价。同时积极鼓励倡导种植农户或者中小企业注重维护个人的信用记录,建立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5.2加强对于互联网融资平台的监管

网络信贷平台以其灵活方便的特点迅速占领市场的同时监管机制却未能及时的落实。近年来,网络信贷平台跑路事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络信贷平台作为中介平台由于监管的缺失而卷入非法集资的范畴。加强网络信贷平台的监管对于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充分发挥网络融资平_对于中小企业的以及种植农户的支持作用,促进中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5.3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中药产业是亳州市乃至全国的朝阳产业,中药相比于西药具有诸多无法比拟的优点。解决中药产业链的融资问题对于充分发掘这一产业的潜力,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发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一方面规范融资市场的发展,引进较为成熟的融资渠道,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寻求适合自身情况的融资模式,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规范普惠金融融资市场。另一方面在引导农户以及中小企业选择正确的融资渠道,远离非法融资市场,保护自身的利益,同时加强对融资者的信用引导,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促进普惠金融融资市场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馨.互联网金融助解“长尾”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15,(09):128-139.

[2]丰志培,彭代银,刘志迎.亳州中药产业链与空间布局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02):165-170.

[3]刘金燕.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4,(43):102-103.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风险影响;对策建议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近年来依托互联网平台得到了飞速的发展,p2p信贷、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由于其飞速发展以及法律的滞后性,现阶段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监管仍存在一定的缺失,同时行业也缺乏自律性。法律的缺失和自律性的不足导致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在日趋完善的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开启了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这与互联网自身的特征密不可分。互联网金融的首要特征在于突破了地域性。众所周知,地域性的存在极大的限制了传统金融行业快速发展,传统金融行业很难突破地域性的特点进行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资源配置,但是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量信息媒介不再仅仅被限制于某一区域,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已然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性的巨大金融网络,互联网为金融全球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第二个重要特征为去中介化,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于消费者来说提供了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不再需要中介来为消费者提供投融资信息,只要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融资信息或者选择项目进行投资即可,摆脱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中介特征,投资者与融资者直接进行沟通,更好地进行资金合理优化配置。多功能性是互联网金融的第三大特征,凭借着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及其他周边线下服务,快速准确地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可以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便捷准确的数据分析服务,简化大量繁杂的中间过程,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选择进行自动化安全管理,极大的提高金融效率。同时互联网金融不仅可以减缓金融方面的排异,还可以对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性进行必要保护,在交易时间上大幅缩短提高操作效率。互联网金融已经具备了移动化的特征,随着手机、电脑等的不断普及,移动自助终端的数量不断增多,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科技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支付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金融支付方式,投资者和融资者只需在家中使用手机简单操作即可完成传统金融的业务,甚至传统金融行业所无法完成的跨区域业务。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将会开启金融领域碎片化的思维模式。互联网金融可以针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将海量的碎片化金融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得到更为大众所喜好的金融信息,更好的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利用所得到的专业金融信息分析结论,可以给互联网金融用户提供特定的具有针对性的有效信息,更好的促进金融产业的发展。

2、互联网金融模式现存问题

2.1对传统金融造成冲击。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首先是对于商业银行造成的存款分流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很多中小银行弥补了宣传不足的短板,同时中小银行更加优惠的存款政策使得很多存款资金流入中小银行,造成商业银行的存款分流现象。其次是对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造成很大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崛起,例如支付宝、微信、QQ钱包的快速普及,使得传统金融行业的收付、保险、存款、贷款、汇款等业务造成了巨大影响。再次是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由于互联网金融自身具有存款功能,因此会对传统金融货币的流通方式和流通速度产生影响,改变了传统的货币供给结构,而且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存款功能使得对货币具有一定的蓄水池作用和代替功能,由于要对用户的私人信息进行保密,导致央行不能很好的掌控货币的流动情况,进而增强了央行对于货币的调控难度,减弱了央行对于货币的控制能力。2.2存在大量违法、违规的操作。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化及其跨区域性、便捷性等优势之下,不法分子同时利用这些优势和法律滞后性进行一些违法、违规操作。比如在互联网金融操作平台上凸显出的巨大问题,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操作平台的自动化跨时间、空间的优势给予了企业和消费者极大的便利,然而有很多不法分子也利用互联网金融操作平台的优势一些违法、违规信息,发现法律的漏洞并钻法律的空子,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更有甚者会进行刑事犯罪,例如将互联网金融网站伪装成钓鱼网站从而套取用户的金融信息,非法开设网站进行网络,吸引大量用户进行投资然后携款潜逃等。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操作平台这一优势进行的违法、违规操作,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破坏我国市场经济和谐稳定。2.3互联网金融存在较大的风险。(1)互联网金融导致信用风险的增加。在信息大数据背景下,人们在参与互联网金融时不可避免的需要向网站、软件提供自己的个人私密信息,但是这些个人信息真的如网页双方协议、软件用户须知中写的那样安全吗?非也,像全球著名的Facebook脸书网站曾遭到过大量用户隐私数据泄密。不仅是全球著名互联网企业如此,甚至国家网站每年都会遭到大量网络恶意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披露。(2)互联网金融还存在关联交易的风险。在当下很多的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交易传递金融风险,将利益最终转移至关联方自己手中或者对公司业绩造假从而蒙骗用户,最终目的仍是维护自身利益危害用户权益。(3)互联网金融还存在自融的风险。以p2p平台为例,自2014年以来p2p平台每年以倍数增长,但每月曝光查处的问题平台超过了新增平台数,并且参与人数不减反增。在这些平台中大部分出现问题的为民营系p2p平台,但是大多数消费者看中了p2p平台所谓自称的优势如过高的回报率、短标等,进行投资。在一段时间后发现p2p网站崩溃,跑路,最终使用户受害。那么这种自融的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好在我国现法律已全面禁止,但纵观互联网金融的问题漏洞这只是冰山一角,丞需完善。(4)互联网金融存在相关透明度风险。大部分的网站、平台的平台报告、资金交易池等关键信息无法透明。即使法律规定第三方银行接管不允许自行保管资金,仍有许多网站顶风作案,恶意降低关键信息,降低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度,从而以达到蒙骗用户的目的。一个网站的资金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站的信誉程度,只有广大用户在投资时分析清楚,才不会重蹈覆辙跳入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陷阱。(5)互联网金融存在技术风险问题。除信用风险问题中提到过的恶意攻击之外,互联网金融本身存在着一些不可克服的技术风险,例如信息数据存储安全本身就会存在不稳定性,可能由于突然的断电导致信息存储失败。除不可抗力因素之外,企业管理更可将信息实现异地备份、云储存等,更好的保护数据安全,维护消费者基本权益,但是这样做无疑增加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自身成本,因此现实中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为了降低支出而不采取措施避免互联网存在的技术风险。

3、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建议

3.1原则性监管与规则性监管并行。所有的商业模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然而如何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减到最低,最大程度维护消费者权益?对于创新性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模式又该如何监管?首先应该清楚表明监管的基本理念,从公平、安全秩序、效率、平等出发,保护消费者权益,建立健全诚信机构体制,规范现有互联网金融模式,防范互联网金融犯罪做起。在原则性监管的大方向下,以服务和引导为主,对于尚处于初创阶段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采用原则性监管,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于此同时,设计大量的金融规则对原则性规定进行补充细化,可以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市场因素、不同的金融产品适用对象等因素分别制定金融规则。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监管中要结合现实发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的采取原则性监管和规则性监管,兼顾市场活力的创新和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只有注重双方权益保护,均衡各方利益才能更好的维护互联网金融环境安全。3.2明确监管主体。互联网金融行业现存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监管主体不够明确。在我国现存金融监管体制下,证监会、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都有直接的监督管理权力,但是每个部门对于监管部分之间存在交叉重叠。我国现有法律并未对此进行规范细化,造成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分工不够明确,在互联网金融出现违法、违规现象后可能存在哪个部门都管或者哪个部门都不管的情况。除此之外,各个监管部门内部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没有明确细分到具体负责部门,究竟哪一个部门负责哪一个事项。其目的在于消除重合目标防止多重处罚或处罚空白,保证互联网金融环境的安全。因此我国应明确执法主体监管部门,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尽快完善互联网相关法律体系建设,更好的将违法违规操作的不法分子绳之以法,维护互联网金融安全。3.3信息披露透明化。维护互联网金融环境的安全与信息披露的程度密不可分,只有保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平台信息高度透明化才能更好的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维护保障互联网金融用户的合法权益。首先应当确保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平台披露的信息的有效、真实、完整,以维护互联网金融用户权益为宗旨,规定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平台信息披露的事项,信息披露越透明,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保证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防止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平台在交易过程中利用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进行违法违规操作,但在企业和平台进行信息披露时要注意保护互联网金融用户的隐私和企业以及平台自身的商业秘密。3.4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平台自我监督。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平台出现违法违规问题都是从其内部产生的,因此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平台的自我监管十分具有必要性。加强互联网金融公司内部自我监管,不仅要细化全体互联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职能及责任,更要加强对于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以及监管。针对所有互联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开展互联网金融法律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建立针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奖励措施,做到人人知法守法,只有自我监视,时刻提醒自己,才能防患于未然。3.5提高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现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较低,互联网金融机构一定程度上等于传统的银行功能,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行政审批程度远远不及。因此应当适当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批准要求,做出精细化的规定和管理,仔细甄别是否具有运行资质能力,对于不具有资质能力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一律予以拒绝准入,从而可以防止在日后的运营中出现问题,最后危害整体网络金融安全秩序,损害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根本权益。

4、结语

现代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少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法律不可避免的滞后性给予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加之违法违规行为带来的巨大利益诱惑,导致了许多大可避免的问题危害了互联网金融安全和互联网金融用户的基本权益。因此应当建立健全完整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填补法律的空白和漏洞,创建一个绿色互联网金融环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金融环境会越来越和谐稳定,从而助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爱君.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监管[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6(02)

[2]陈麟,谭杨靖.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趋势及监管对策[J].财经科学,2016(03)

[3]何剑锋.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路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篇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行业企业融资大数据成本低

多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各有关部门和机构一直在研究解决方案,但都成效甚微,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传统金融行业也面临着转型跨越的契机,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互联网金融自身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互联网具有获得、处理以及利用大量信息和数据的优势,即大数据优势,同时,它具有云存储和云计算的能力,其次,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优势。本文笔者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具体含义及其现有的多种发展模式,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具有的优势,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不合理、融资市场欠发达以及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困境,同时针对这些存在的困境,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路径。

一、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一)互联网金融的含义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较,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的区别,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金融是指金钱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来流动并进行分配。与传统金融相比较,互联网金融所采用的媒介不同。金融参与者通过互联网有了更有效的直接接触,使得传统金融业务的透明度更高,中间成本更低,方式更加便捷。

(二)互联网金融现有模式

粗略的来划分,可以归纳出互联网金融有六大模式。其一,第三方支付,从狭义上来说,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它凭借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名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其二,p2p网贷,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其三,大数据金融,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信息,大数据拥有海量的信息以及数据,它的优势就是可以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极其庞大的。其四,众筹,顾名思义,众筹意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体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的特性,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和项目,吸引大众的注意,争取公众支持,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其五,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模式六是指互联网金融门户,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通过它可以使各家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及价格进行明显的对比,让用户更容易挑选出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并且在易于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同时,互联网金融门户采用多元化发展模式,提供保险产品、比价、服务的保险门户网站等。由于平台既不负责金融产品的实际销售,也不承担任何不良风险,资金也不通过中间平台,所以这种模式存在的风险并不大。

二、互联网金融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的优势

(一)解决信贷配给问题

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是造成信贷配给出现困难的根源。过去,在互联网发展相对较慢的时期,信息和数据的获得不太畅通,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难以获得最新最热的信息,所以难以把握住适当的时机,难以在融资过程中占据优势。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如异军突起,凭借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迅速占据一定的位置,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所提到的,互联网金融具有大数据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可以迅速搜集并利用大量的数据,这是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信贷配给不合理问题的基础,互联网金融可以凭借自身所具有的大数据优势,搜集信息,从信息中把握融资情况,掌握最新的市场行情,从而合理解决信贷配给问题,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同时,互联网金融依据其现有的发展模式也对解决信贷配给问题起到一定作用,如p2p网贷模式、众筹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是利用互联网将需要资金支持的一方与援助方连接起来,从而解决受援方的资金短缺问题,即信贷配给问题。

(二)解决直接融资市场欠发达的问题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可以利用的融资方式较少,融资市场欠发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存在多种财务模型,从表面上来看,这些模型虽然不能完全符合直接融资的含义,但是从本质上来说,p2p模式和众筹模式在融资中充当着中间人的身份,这些模式不仅为需要资金的一方提供了条件,也为资金供给者提供了便利,促进了资金在双方之间的流动,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三)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正如笔者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中小企业在过去的融资过程中,在互联网技术没有充分应用的时期,很难捕捉到有效的信息,很难准确地把握融资情况,但在互联网充分发展的今天,将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的融资相结合的今天,可以明显的看到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进步,互联网依托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和大数据优势,将大量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提取出对中小企业融资有利的信息,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可以获得相关的数据,促使互联网企业能占据主动地位,积极评估中小企业的资质,分析所评估的中小企业是否符合所需的要求。总之,互联网金融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四)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的困境

金融机构在向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他们需要获得较为全面的关于中小企业的各方面信息,但这是不容易获得的,但他们可以从企业所提供的抵押品或者第三方担保中获得关于企业未来偿还能力的信息和保证,从而做出贷款决策。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所占比率较低,能够拿出来用于抵押的资产相对匮乏,因此很多银行或者组织机构不愿意把贷款下放给中小企业,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联系的重要桥梁,它缓解了中小企业难于掌握企业信息的难题,改变了以前中小企业贷款需要抵押的尴尬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如网络联保贷款,这是由多家企业联合贷款,这种模式不需要企业抵押任何东西,只是各家贷款企业要承担连带责任,在一家企业没有能力归还贷款金额时,其他联合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归还,这是一个互保的联合体,企业之间实现风险共担。同时,互联网金融也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传统的商业银行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优势,自动生成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互联网金融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策略

(一)中小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及金融体制的制约,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契机。然而大多数企业在转型发展的时期,处于茫然的状态,不能较好的把握发展的契机,不能抓住机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充分把握住机遇,观察市场动态,积极做好企业的规划与发展,从各方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借助互联网的平台,搜集融资信息,拓宽融资渠道,同时,中小企业应提高自身的信用,保持自身发展的独立性,不能随波逐流。从中小企业自身入手,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度,是探索互联网金融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途径之一,也可以说是首要途径。

(二)互联网企业应推进阿里金融、p2p、众筹等平台模式创新

笔者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互联网金融现有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要想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提供解决的方案,互联网企业应继续推进阿里金融、p2p、众筹等平台模式的创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正在逐步摆脱商业银行等中介,而是通过互联网把中小企业和投资者直接连接起来。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采用众筹、p2p等模式比较普遍。笔者认为,应该将阿里金融、p2p、众筹等模式结合起来,依托阿里金融积累的关于中小企业的大量数据资源,加上p2p、众筹等第三方平台模式,建立一个完整的中小企业信息库,实现资金供给、资金需求的快速匹配,从而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便利,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互联网企业要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

互联网企业应该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且产品应本着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宗旨,以低成本为目标,为中小企业降低成本,这就需要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发的金融产品综合费用率较低,且简便实用,同时,可以推进股权质押贷款及其他的分权分层技术等一系列金融手段的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可选择的贷款模式,这样有利于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构建一个综合的服务体系。

(四)加强监管,妥善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

随着互联网金融企业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索,金融创新不断深入,创新成果明显,但是今年来发现,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使得金融企业、金融产品在进行创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在继续探索新型服务模式的同时,金融企业也应该意识到创新过程中带来的风险,监管机构及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强互动,妥善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稳步推进服务中小企业的重点及层次,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解决提供途径。

四、小结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难题,近年来,各有关部门一直把它作为探讨研究的重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企业的不断成长壮大,互联网与金融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提供了契机。互联网企业凭借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创新工具,推出大量具有特色的金融业务,这些金融业务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为根本目标,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出发,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内涵,同时介绍了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其现有的多种发展模式,深刻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所发挥出来的独特优势,最后,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粗略的探讨了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发展路径即策略。但由于笔者经验及阅历方面不足,对很多问题的见解存在有偏差之处,还望得到广大学者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天捷.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3(45).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篇10

在互联网金融日益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潮流中,加上近年来时有发生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针对互联网金融的较为系统、原则性的规范文件终于出台了。2015年7月18日十部门联合了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文件的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文件,虽然该文件仅仅是一个指导意见,但其厘清了监管职责,也初步明晰了监管的一些原则性要求,对于各部门进一步细化相关规范奠定了基础。

《指导意见》按照“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坚持简政放权和落实、完善财税政策,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确立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即“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明确了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落实了监管责任。《指导意见》强调了发展互联网金融要遵循服务好实体经济、服从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总体目标,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对互联网金融管理及监管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了要求,如对互联网行业管理、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和合格投资者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反洗钱和防范金融犯罪、行业自律以及监管协调与数据统计监测等问题做了原则性的规范。整体来看,《指导意见》有以下几个特点。

制定主体复杂多样。《指导意见》的制定主体涵盖了互联网金融的各种基本监管主体,如一行三会,也包括了互联网主管机构,如国家互联网办公室、国家电信主管部门等等,还有专业性的法制机构――国务院法制办,以及财政部、发改委、工商总局、商务部等经济主管部门。这种复杂多样的参与主体是中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历史上较为少见的,反映了中央政府互联网金融问题的重视。

文件的立意是发展与规范并举。从《指导意见》的结构来看,文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强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该部分明确提出: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坚持简政放权,提供优质服务;落实和完善有关财税政策;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互联网金融配套服务体系。所谓发展之策,既有宏观性的支持,也有较为务实的财税政策方面的鼓励,充分展示了政府鼓励互联网金融的立意,并试图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化解当前金融体系中的一些体制性难题,如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规范问题上,一方面要求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职责,尤其是一行三会的职责划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要分类指导。这是基于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客观认知上提出来的,文件指出“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具体规范问题上,文件对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做了明确要求,并提出要细化管理制度,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这也是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做出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

确立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这五项原则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当前互联金融发展与规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充分平衡了发展与规范的关系,既强调依法监管,也肯定适度、分类、协同监管,同时鼓励创新监管。互联网金融的新生性、跨界性、普遍性和群体性等特点决定了其监管需要创新,需要分类和协同并重,因为过于机械地按照传统金融监管的界定难于适应灵活、跨界的互联网金融问题。此外,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复杂性也大大有别于传统成熟市场国家的情况,且成熟市场国家目前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法规体系也仍在摸索之中。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社会的泛化和繁荣远比一般国家更为突出,加上我国基础性法治建设方面的局限,使得一些新生的互联网金融法律和执法问题更加突出。正是基于此,《指导意见》提出了五项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针对基本执法、基本规范和部门职能协调问题。

厘清了基本互联网业务的划界及监管归属问题。《指导意见》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体系中最为流行且影响广泛的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基本互联网金融服务形势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并明确了各自的监管归属体系。互联网支付业务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管;网络借贷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股权众筹融资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互联网保险业务由保监会负责监管;互联网信托业务和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这为下一步相关业务领域的精细化规范奠定了基础。

强化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安全规范问题。《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开设网站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除应按规定履行相关金融监管程序外,还应依法向电信主管部门履行网站备案手续,否则不得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的电信业务进行监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对金融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内容等业务进行监管,两部门按职责制定相关监管细则。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指导意见》还要求从业机构应当切实提升技术安全水平,妥善保管客户资料和交易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泄露客户个人信息。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分别负责对相关从业机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进行监管,并制定相关监管细则和技术安全标准。

突出第三方存管、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及合格投资者制度等基本保障体系。互联网金融的普遍性、群体性、跨界性决定了消费者或投资者对其风险认知不足,《指导意见》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的角度对资金、信息及风险三个基本要素做了规范性考虑。《指导意见》要求,除另有规定外,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该制度的普遍性确立,将有助于相对透明而独立的资金监管机制建立,为约束服务提供者依法合规保护客户资金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该文件还明确要求客户资金存管账户应接受独立审计并向客户公开审计结果,这种透明化的、独立的第三方制约将有助于防范服务提供者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也有助于投资者、消费者理性决策和选择。在信息披露上,《指导意见》要求从业机构应当对客户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及时向投资者公布其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相关信息,以便投资者充分了解从业机构运作状况,促使从业机构稳健经营和控制风险。同时,该文件还强化了风险提示,要求从业机构应当向各参与方详细说明交易模式、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文件还提出,要研究建立互联网金融的合格投资者制度,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互联网金融应该有一定的准入机制,尤其是投资性风险更应设定适当的合格投资准入机制。

倡导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设。《指导意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保护规则,但是倡导研究制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规划,及时维权提示,同时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合同内容、免责条款规定等与消费者利益相关的信息披露、在线争议解决、现场接待受理、监管部门受理投诉、第三方调解以及仲裁、诉讼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标准和操作流程等问题明确提出来,为下一步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的完善奠定基础。

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及反洗钱和防范金融犯罪、行业自律、监管协调和数据监测统计等。明确要求从业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识别客户身份,主动监测并报告可疑交易,妥善保存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建立健全有关协助查询、冻结的规章制度,协助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及时查询、冻结涉案财产,配合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好取证和执行工作。还提出坚决打击涉及非法集资等互联网金融犯罪,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要求金融机构在和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确保不因合作、关系而降低反洗钱和金融犯罪执行标准。

不足之处

《指导意见》历经了较长时间的部门沟通和协调才终于出台,其虽然奠定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本框架,但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文件的规范性、强制性、权威性不足。文件的名称可以看出其规范性和强制性、权威性不足,文件虽然由中央政府十个部门共同推出,但是仅仅作为指导意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实际上,从文件的内容来看,尽管对各部门的职能上,甚至个别文句还明确规定了金融机构的义务,但是“指导意见”的称谓大大削弱了其约束效应。

发展与规范兼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件的规范性。《指导意见》用了较大的篇幅鼓励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虽然在倡导各类机构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同时设定了诸多前提条件,如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互联网支付机构、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平台,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在符合金融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自建和完善线上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拓展电商供应链业务。这种意愿是美好的,但是金融服务业并不是一般性互联网企业或电商企业适宜进入的,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性还是应该适度而不宜泛滥。尽管设定了依法合规条款,但是指导意见的倡导性和鼓励性容易引导未来监管机构在准入上过于宽松地设定机制,也势必为互联网金融的秩序建设带来不确定性。

部门职责划分及其界定不足为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者适应监管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指导意见》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的电信业务进行监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对金融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内容等业务进行监管,两部门按职责制定相关监管细则”。但对两家机构的监管职责没有明确,尤其是后者对“金融信息服务”进行监管,这是否意味着金融信息服务的提供需要其专门化的许可?或者备案?金融信息服务的内容需要经过其审核?笔者认为,这里的监管不应该是准入层面上的监管,而应该是金融服务信息不能违反强制性法规的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监管应该是事中和事后的监管。互联网金融的准入机制应该在金融监管机构层面上,其他监管或执法机构应该从事中事后的强制性法规视角进行执法和监督,这一点应该在文件中明确。

对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互联网风险和监管问题的强制性规制不足。虽然《指导意见》对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作了要求,但是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合格投资者制度等内容则仅仅一带而过。互联网金融的适当放开,更需要具有底线性的强制性机制来约束服务提供者。该文件还应该适当提炼类似的强制性约束机制,尤其是在信息披露、风险提示、接受服务者是否合格有必要设置一些刚性机制。因为从一行三会的既有创制规范性文件的历史来看,一些具有普遍性、底线性的保障机制未必能及时地、一致性地得到体现,这受制于各监管机构的认识和把控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