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十篇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十篇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3:38:30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1

关键词:化学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引导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对中学生本身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都至关重要。而课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把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发挥出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教育,否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志向。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材中孕含着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因此教师要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一、备课时重视搜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条件。备好课可以使教学更有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备课时,教师要拟定教学目标,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设计。化学学科中存在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陶瓷、青铜器、冶炼生铁、炼钢、湿法炼铜等技术均早于西方国家。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巨大贡献的化学事业,如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超导体、纳米材料等,以及我国的航天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等,这些典型材料和事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备课时要特别注意搜集与本课时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材料,并在课堂教学的适当时候简要地介绍给学生,这样做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学生的情绪,更能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另外,我国乃至全世界著名化学家默默奉献、谦虚谨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等,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能让学生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树立为国家和科学献身的远大理想。

二、授课时重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授课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活动,同时也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计划、合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第一章第一节《身边的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开端,课本内容中引入了我们勤劳的祖先在化工技术方面的许多发明创造,如造纸、火药、陶瓷、冶铜、炼铁等。同时,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工的辉煌成就,如“鸟巢”“水立方”“嫦娥二号”卫星发射等。第五章第四节《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中,提到我国解放前后煤、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利用情况,我国兴建的30万吨乙烯工程,甚至90万吨乙烯工程,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带等。教师要及时进行说明、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不仅有过灿烂辉煌的化学发展史,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代化学工业成就也非常突出,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如果课本中没有相应的材料,教师要结合授课内容及时补充。如在讲燃烧时,可以从我国航天事业所用到的燃料引入话题;讲爆炸时,可以从我国氢弹、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引入;讲金属时,可以引入我国古代的炼铁、炼钢、“湿法炼铜”技术;讲化学肥料时,引入现代化工的发展解决了我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等。这些内容或许不是考试的重点,但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同样能使学生受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敬业、诚信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在做实验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规范操作、认真观察、详实记录、合作交流、分析总结等,这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以及同学之间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设计习题时重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2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风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2-0178-02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近年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总体良好,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中却出现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八股形式”的不良学风问题。从本质来讲,运动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均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旨在消解人们头脑中的思想弊病。因此,学习与研究时期的主要著作,譬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能够为优化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良学风提供历史根据和价值借鉴。

一、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风问题分析

(一)教条主义倾向

1945年4月,党的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教条主义的特点,是不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从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出发”。[2]“教条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理论脱离实际……从他们迷信的某种理论和‘本本’出发,用某种所谓万能模式的‘显微镜’去‘观照’具体生动的社会实践。”[3]历史证明,教条主义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是一种非常恶劣的学风。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条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

第一,以应试性教育为主导,导致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理性认知不足。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被列入在政治公共课、公务员、考研等考试范畴,凡参加此类相关考试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具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24字倒背如流的能力,但是,应试性考试的特性注定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只能是“雾里看花”,难以取得实质性教育成果。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就是脱离大学生思想实际,违背了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规律。具体而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作为一种“本本”加以灌输,而不从其自身形成的历史进程中论证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从思维逻辑的角度论证其真理性和实践性,这正是教条主义思想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一种不科学并且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教育实践活动。黑格尔说过,熟知并非真知。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24字基于“本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坚决破除教条主义的思想倾向,尊重、遵循人的思想形成的内在规律。

第二,学术研究理性批判意识不足,工作机制与领导机制缺乏创新。如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合理性、必然性、真理性、实践性加以论证,进而提升青年大学生认知、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可能性、可行性呢?一般来讲,一旦某些著名的、权威的学者发表见解,就能收到一呼百应的成效。亦非怀疑或者反对权威,而是呼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加以思考和应用的学术风尚。敢于挑战学者权威不是消极的,应该是积极的。不尊崇权威,不是否定权威,而是为了更好地在理性批判中结合实际进行创新,集思广益,在民主学风中探求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切向“红头文件”看齐的工作机制以及一切向领导看齐的领导机制,都是忽视实际而强调“本本”的教条主义思想倾向。总之,开展学术研究,创新工作机制与领导机制,不能割裂理论与实际,迷信所谓的“学术权威”和“权力权威”。只有同这种教条主义思想倾向开展坚决斗争,才能赋予学术研究、工作机制、领导机制以鲜活力和创造力。

(二)经验主义倾向

1945年4月,党的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经验主义者“满足于甚至仅仅满足于他们的局部经验,把它们当作到处可以使用的教条,不懂得而且不愿意承认‘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和‘为着领导,必须预见’的真理,因而轻视从世界革命经验总结出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2]经验主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必然导致实践活动具有盲目性。严格来讲,经验主义是教条主义的“帮凶”,它与教条主义“相互作用”共同毒害和阻碍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

新时期,经验主义倾向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宣传教育的途径方式与材料论证两个方面。

第一,从教育宣传的途径方式来讲。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宣传途径方式的经验主义倾向最大特点是:以报告会、座谈会、专家讲座等传统经验方式为主,这已不能很好地符合与满足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实践期望。为此,近年来学术界不断呼吁创新教育宣传的途径方式,而且也获得了可喜的实际成效,但是却存在着创新成果被应用与推广不足的问题。以创新新媒体平台为例,目前,中国移动海南省分公司推出“感动海南移动客户端”,这将成为全国首个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移动端新媒体平台,另外,微信客户端也开辟出“共产党员”“求实网”等公众号,这些都会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动力、新生机、新气象、新希望,但是,大学生群体是否会下载客户端,是否会自觉坚持浏览其内容,都是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

第二,从教育宣传的材料引用与论证来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本身的合理性、可感性、可操作性加以材料论证,是增进大学生自觉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关键。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存在经验主义倾向。一方面,表现为缺乏对学生之间、专业之间、学院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查分析,而经验式地进行了多次同一性的论证,包括对材料讲解分析的思维水平,抽象与感性的处理,具体事例的引用等方面。其实,这正是一种把自身的固有经验直接“拿来”应用而缺乏再创新、再完善的现实缩影,这必然与“大众化”的现实目标相违背。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的引用方面,主要是指以历史材料的引用为主,而缺乏对现实材料的充分挖掘、采用,以及分析论证。出现这种经验主义错误,主要是指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现实需求,而过分依赖固有经验。其实,这也是现实生活中缺乏创新而崇尚“拿来主义”的真实写照。

(三)八股倾向

八股形式,主要是指遵循刻板、僵死、生硬的套路或者模板,明清时期的八股文就是最好的鲜活例证。为了攻破党内存在的八股束缚,指出,党八股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它们还可以躲起来。”[4]可见,要彻底消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想,必须反对党八股,并使之无藏身之地。

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八股倾向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高校话语体系“地气”不足,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拦路虎。“毫无疑问,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学理的支撑,但学理性并不排斥大众化……特里・伊格尔顿的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之所以能够迅速风靡世界,除了因为他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文笔犀利以外,离不开其简朴通俗、旁征博引的文风。”[5]由此而见,言必谈“专业用语”“学术用语”,以彰显学者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这无可厚非。但是,应避免使其成为高校课堂、知识讲座等教学活动的“家常便饭”,因为高校话语体系“地气”不足,其晦涩性、抽象性、逻辑性会使得更多的青年大学生惧怕和逃避理论学习。学者李辽宁指出,“话语体系创新要有‘人文关怀’。检查话语体系创新的标准,最终要看社会对它的认可度。”[5]笔者以为,这为高校话语体系更加“接地气”提供了方向与指导。

第二,报告会、座谈会、专家讲座程序化。讲:“不但文章里演说里有党八股,开会也有的。‘一开会,二报告,三讨论,四结论,五散会’。假使每处每回无大无小都要按照这个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党八股吗?”[4]当前,报告会、座谈会与专题讲座是高校提升大学生理论水平和思想高度的主要途径方式,同时,这也是滋生八股形式的天然沃土。例如,当前的高校座谈会基本遵循着“学生发言――老师发言――领导总结”的固定模板,包括各自的发言内容也有一定的“章法”可循;每次报告会、专题讲座结束之前,都会听到主持人浮夸性的总结。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反对八股形式,要注意反对刻板僵死的演说和开会,摆脱权威和套路的束缚,激发生动活泼、富有气息的民主热烈氛围,以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态度。相反,让八股形式任其发展,会导致报告会、座谈会与专题讲座继续流于形式,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深化到大学生知行之中的伟大目标也会更加愈多挫折,遥不可及。

二、端正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风的路径抉择

(一)注重调查和文化学习,冲破主观主义思想牢笼

讲:“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者都是主观主义,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4]在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警觉和清除主观主义的危害,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经验主义,认清二者所具有的片面性缺点,并不断改正。

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教条主义问题呢?讲:“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做调查。”[6]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调查,要敢于承认、面对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唯此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只有通过调查,才能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内化的实际情况。首先,不仅要调查好的一方面,而且要调查不好的一方面,调查的全面性才能帮助我们不断改进教育宣传的方式方法。其次,调查是一件极其艰苦的事情,我们要保持斗志、意志顽强、信念坚定,把中国共产党通过调查来解决问题的优秀传统加以很好的继承与弘扬。

如何克服经验主义的片面性呢?讲:“我们党中央现在着重要求工农干部学习文化,因为学了文化以后,政治、军事、经济哪一门都可学。否则工农干部虽有丰富经验,却没有学习理论的可能。”[4]这一论述启迪我们,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加强大学生学习文化并不断提高其文化功底,这是一件不容小觑的事情。没有文化功底,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学习与应用只能停留在感性阶段;相反,加强文化学习才能帮助大学生从理性的角度深入分析与学习,尽早学会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态度立场去对待、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总之,只有加强文化学习,才能更好处理理论和经验的关系,“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4]

(二)注重改革与创新,坚决摒弃八股形式

讲:“不看实际情形,死守着呆板的旧形式、旧习惯,这种现象,不是也应该加以改革吗?”[4]警觉并剔除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八股形式,需充分认识到报告会、座谈会与专题讲座是高校提升大学生理论水平和思想高度的主要途径方式,当努力祛除报告会、座谈会以及专题讲座中程序刻板僵化的弊病,激励学生敢于参与讨论表达真情实意,启发学生善于结合实际注重应用,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勤于思考。要敢于改革,打破座谈会“学生发言――老师发言――领导总结”这一刻板模式,鼓励参会人员不拘于权威,充分表达所思所想,构建热烈讨论的优良风气,在讨论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宣传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继而落实到大学生群体的日常学习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善于从细节抓好这一重大任务的落实。

如何摆脱八股形式的束缚,实现大众化教育呢?讲:“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4]这一论述旨在教育国人要善于向群众学习,走群众路线,才能取得大众化教育的不断胜利。反对八股形式,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要坚守群众路线的正确路线。结合高校实际,深入大学生群体并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可从多方面努力。例如,虚心研究和学学生常用的话语体系,用大学生喜闻乐见话语方式和风格进行宣传教育,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为什么要注重语言学习呢?讲:“现在我们有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4]可见,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创新高校话语体系汲取源源不断的“地气”,这对于做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教育具有很关键的战略意义。

总之,主观主义以及党八股,这些问题的本质就在于没有从实际出发,割裂理论与实践,没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清这一根本,有利于我们坚决树立“实事求是”思想旗帜,使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积极正确的优良学风中不断创新、进步、发展、高效,为实现提出“四个全面”的发展目标提供思想根基,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杨宗建.论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分析和批判[J].思想研究,2010(6).

[3]龙秀雄.论新教条主义的本质、基本特点及其危害[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2011(3).

[4]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0-841.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3

1核心概念界定

1.1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最早的提出者是我国的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先生,按照聂圣哲先生的观点,工匠精神本身是一种崇高的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的综合性体现。工匠精神包含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第一,敬业。这是工匠精神价值观念的凸显。从基础层面来讲,敬业讲究干一行,爱一行,要对自身职业树立基本的尊重意识。同时,敬业也体现出了职业价值观中的一种高层追求,在工作过程中要具备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于行业前辈,先进技术持尊重态度,积极学习,不投机,不取巧,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专注且认真。第二,乐业。是指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职业者具备较强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工作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工作,并体现工作价值,实现职业追求。只有真正热爱自己所处的行业才可以更好地研磨工艺,专于工匠,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好地拓宽,职业价值有效体现。第三,精益求精。这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职业者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本行业树立不断研究的执着态度,严谨认真的工作品质,以更好地使整个人在工作中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第四,创新。这是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认可,并且具有不断向上生长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技艺的发展既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推陈出新不断进步。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更体现为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以此为一种谋生手段,更要具备崇高的追求敬业爱业热情,持之以恒的专注精神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意识。这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更强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1.2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机械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服务于生产加工的专业性课程。围绕课程主要让学生学习材料的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掌握碳铁合金相图的相关知识,认识生产当中常用的材料号牌及用途,并选择恰当的热处理方法,改善材料性能。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从基本知识入手,致力于丰富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热处理工艺、金属结构和钢排号等知识点,不仅与本门课程相关,同时对于学生其他核心课程学习及今后的工作和生产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2将工匠精神融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2.1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纲领的颁布。当前党和国家对于制造业越来越重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要从更好地提升我国在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利用率、提升产品质量效益的角度入手,更好地推动我国向制造强国有序迈进。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过程中,必须要更好地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制造行业,输送更多优秀工匠,让他们成长为高素质、高水平、综合性人才,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快速转型升级,让我国的制造业强国梦可以稳步实现。

2.2企业对于高精尖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

伴随智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已经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有序转变。现在国家制造业对于高精尖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中,可以更好地为企业输送具有崇高职业追求的优秀员工,同时激发学生自身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推动学生创新意识不断发展。这样不仅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而且可以将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有机契合,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追求,推动我国制造行业进一步向前创新创优发展。

2.3职业院校实现长远性发展的基本需求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立德树人理念深度推进的重要切入点。但当前很多中职院校,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缺乏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入。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理论指导,无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这样只能让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有效发展,不能够引领学生有效转变价值观念,提升学生对学校教育体系的价值认同。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夯实学校理论课程的发展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2.4学生就业及长远性发展的基本需求

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不仅要为学生当前的校内学习而服务,更要实现长远引领性价值,将工匠精神融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中,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工作和学习实践中用心、精心、敬业、乐业,并有精益求精和不断创新的职业追求。这样,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容易从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受到企业及领导的重视。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学习体系之中,能够为学生职业价值的体现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可以指引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向上发展意识,积极成为新时期大国工匠,学生人生理想和自身价值都能有机实现。

3工匠精神融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基本对策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具有内容相对基础但知识结构比较枯燥的特点,将工匠精神的融入可以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自身也要能够与工匠精神紧密关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参与、有效理解,这样才可以使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能愈加全面。

3.1凸显价值引领性让学生重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学习

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首先需要更好地体现工匠精神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引领性价值,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明白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基础性,让学生不要抱着取得学分,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应付式学习。教师要更好地将工匠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精心、钻研精神有效渗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坚定积极的信念,结合具体的问题,思索课程的广泛应用性价值。尤其是在教学中,教师要传递给学生工匠精神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学习,在行动上将工匠精神积极践行。让学生明白课程的学习是一项系统而具体的工作,学生需要从未来工作时间入手,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从工匠精神传承层面让学生明白,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够具备更加谨慎的态度,同时学生也能够积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3.2凸显交流互动性让学生具备严谨认真学习态度

在课堂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工匠精神学习要指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还要坚持教学互动性原则,让学生将工匠精神内涵充分理解的同时,融合于学习过程,为学生设计多元教学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积极的讨论,多元互动,进而使学生对课程理解更加充分,并能够让学生学习践行意识也能有效提升。譬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为学生穿插一些真实案例,使学生了解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很多劳动模范、先进典型身上所传递出的工匠精神建立认同。学习平凡劳动者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理论进行的创新性应用。充分利用学生身上对偶像的崇拜,使学生更好地坚定课程学习信念,增强践行意识。另外,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引入辩论、演讲、实践、课堂等多种模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并在丰富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去完成一些综合性任务,在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丰富内涵的有效理解。在丰富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加密切,这样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能够上升到一个更好地层面。尤其是在实训课堂上,对于一些综合性实验,教师都要让学生积极钻研,尝试应用,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职业习惯。从环境营造、工作处理到一些细节工作的落实,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3.3坚持示范引领发挥身边的榜样力量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积极超越的领路人。在对工匠精神进行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榜样和示范引领作用,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授课技巧,让学生带着兴趣走入课堂。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对工匠精神加深理解。另外教师要能够不断对工匠精神深入钻研,在工作中做到严谨认真,一丝不苟。通过多个方面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以教师自身的职业担当,让学生积极学习和贯彻工匠精神。在校园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走入学生中间,发掘学生身上的一些优点,并引领其他同学有效观摩和借鉴,让学生自己成长为优秀的工人,娴熟的工匠。这样学生自身又会就会有很强的学习成就意识,并自觉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钻研,为学生未来进入企业奠定坚实基础。学生中间的一些模范人物,可以更好地起到榜样引领价值,潜移默化中带动更多学生改变学习态度,树立积极向上价值观念。这样,工匠精神就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而是内化为学生心底的学习自觉。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可以充分领悟。

3.4结合工匠精神制定高标准培训目标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结合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念,优化培养目标体系,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对当前就业竞争压力较大的现状有效认知边,对课程学习的重要价值有效把握。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兼顾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基础,让他们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有效提升,尤其是一些学习基础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要通过有效的课程引导引领学生加强课前预习,及时进行课后巩固,从日常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同时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让学生可以得艺并重,全面发展。结合学生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教师也要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核心内容有效渗透,让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积极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有效应用,以更好地助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丰富理解。另外,在对学生落实技能考核的过程中,不要单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层面来有效考核,更要结合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在实践课堂的表现以及学生团队意识养成等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丰富理解。例如,在实践考核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于细节的处理是否恰当,遇到突发状况时能不能认真分析,采取积极的补救对策。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呈现的视频资料、文本资料,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学习,尤其是一些线上内容,学生是不是能够做到反复观看,并对一些重点知识有效理解。教师要更多的从学生当前的在校学习表现入手,评价学生是否养成了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以教师的教学评价督促学生做好内省工作,找出自身不足并积极提升。这样学生以后工进入工作岗位,也能够树立严谨认真态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补救,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专业能力提升。

3.5加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改变学生学习心态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4

通过对2014年修订的香港《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和台湾《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领――历史科》两个纲领性文件进行课程框架体系、文件内容方面的深度解读,了解香港和台湾在高中历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和课程评价方式等具体的操作理念和流程,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历史课程标准比较香港台湾

2014年1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对2007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了修订。同年2月,台湾也对《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领――历史科》(以下简称《纲领》)进行了修订。这两份文件修订时间相近,本文将从两地高中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找出其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港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框架比较

香港地区《指引》包括概论、课程架构、课程规划、学与教、评估、学与教资源和附录七个部分。第一章概论从背景、课程理念、课程宗旨、课程目标、学习成果,以及与初中教育、高等教育及就业出路的衔接等部分进行阐述。第二章课程架构从课程设计的原则和课程架构及组织两个方面论述。第三章从主导原则、学习进程、课程规划策略和课程统筹四个方面来论述课程规划。第四章学与教包括知识与学习、主导原则、取向与策略、课堂互动、照顾学生的多样性。第五章具体介绍了评估的角色和评估的目标及方法。第六章学与教资源不仅介绍了教科书、参考材料、科技与网上资源、小区资源等重要的资源,还强调要从配合教学目标和照顾学生的多样性两方面来灵活运用学与教资源,同时强调要注意资源的管理。

台湾地区《纲要》包括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历史课程纲要、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历史课程纲要、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历史课程纲要微调修订对照表、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历史课程纲要微调修订对照表四个部分,其中主要介绍了必修和选修纲要,这两个纲要均包括目标、核心能力、时间分配、教材纲要和实施方法五个部分。其中必修目标方面从历史知识、能力、自我认同感、多元文化认识、学习兴趣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选修目标方面从培养思考、分析、比较、论证、评价等方面的能力,重视本土、尊重多元、关怀弱势文化的胸襟,形成宽阔的世界文化视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在核心能力方面均提出表达历史时序、理解历史、解释历史和运用史料四个方面的核心能力。教材纲要作为《纲要》中最重要的部分,必修对台湾史、中国史和世界史按主题进行分类,选修主要选择六种世界文化类型进行阐释,说明各主题中的基础知识,并标明重点。实施方法包括教材编选、教学方法、教学评量、教学资源和教学相关配合事项。

港台地区都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资源等进行了探讨。不同之处在于:香港地区《指引》详尽介绍了其制定的理念以及作为高中课程与初中教育、高等教育及就业出路的衔接,从更大的系统背景对其解读。内容方面,台湾地区《纲要》更简洁明了,香港地区《指引》则更详尽,比如《指引》在附录部分作了七个案例,并在附录词汇释义部分解释了“公开评核”等24个核心用语,并罗列了14页参考文献给中学历史教师提供备课的资源。

二、港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比较

1.课程目标分析比较

香港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技巧、价值观和态度三个层次。其中知识层面的要求主要有: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用不同的方式陈述和诠释历史以表达不同的观点、信念、经验以及行为对世界的影响,理清主要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技巧层面的要求主要有:分辨客观史实与主观见解,构建历史的观点与视野;比较、鉴别、诠释历史数据,运用新史料对历史做出新的解释;辨别、解释历史档案和文献;合理地选择、取舍史料,依据史料提出观点;学会搜集、整理、甄别、选择史料,对史料的价值给予鉴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历史解决问题。价值观和态度层面的要求主要有:站在当时的立场、置身当时的环境来解读当时的历史;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观念;保持探究人类文化的精神;拥有全球和世界视野,具有国民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台湾的课程目标是从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层面来规定的。其中必修课方面规定: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具备搜集史料、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具有历史思维;理解和认同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识世界历史的发展,尊重和包容各种文化;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选修课方面规定:认识世界各重要文化的内涵,进而养成思考、分析、比较、论证、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了解世界重要文化演变的重大问题及现象,进而养成重视本土、尊重多元、关怀弱势文化的胸襟;从文化省思与传承的角度,关怀世界重要文化的发展,以形成宽阔的世界文化视野。

香港和台湾的课程目标表述都逻辑分明、条理清晰、层次感强。不同之处在于香港地区《指引》从知识、技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历史教育提出了目标要求,同时对其进行了详尽阐述。台湾地区非常注重历史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提出表达历史时序、理解历史、解释历史、运用史料等四项学科核心能力,并单独作为第二部分表述。

2.课程内容分析比较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港台两地都采取了将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方式,符合世界课程发展的趋势。在必修科中两地都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教材,用以培养学生表达历史时序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过去与现在的关联性。在选修课设置方面,香港地区从文化、地理、人物、制度、宗教和性别等六个不同的角度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与现实和自身的关系。而台湾地区则是从文明的角度,介绍不同文化的渊源及发展,更具全球视野。

从时间分配上看,香港地区历史课总共约为250个课时,其中必修课140个课时(占总课时的56%),选修课70个课时(占总课时的28%),中国历史概论(不列入公开评核范围)8个课时,历史研习的态度与方法(不列入公开评核范围)12个课时,校本评核部分20个课时。台湾地区的历史课程课时总共为206个,其中必修课128个(占总课时的62%),选修课78个课时(占总课时的38%)。

3.课程实施分析比较

香港地区在《指引》第四章“学与教”中指出:归纳、分析、比较、综合、评价等,都是常用的历史研习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接讲授、问题探究、对话交流、善用资料研习、创设模拟历史情境、利用资讯科技学习、从阅读中学习、照顾学生的多样性。台湾地区《纲要》特别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提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认知经验、能力和学习为起点,灵活考虑如讲述、角色扮演、课堂讨论、参观访问等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其中指出小组讨论法是发展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方法。

香港地区在《指引》中详细论述了教科书、参考材料(史料、史学论著与论文、工具资源)、科技与网上资源、小区资源四种资源,还强调要从配合教学目标、照顾学生的多样性两方面来灵活运用学与教资源,同时要注意资源的管理,包括学与教资源的共享、学与教资源的整理两方面。台湾地区强调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的运用,指出为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以应用的教学资源包括:历史挂图、重大历史事件演进历程表、重要文物模型;历史教学的幻灯片、录像带、光盘、视听教学设备、人物画像复印件、历代碑帖拓片以及和教材相关的照片等。

4.课程评价分析比较

香港地区《指引》根据评估的两个重要目的(促进学习、了解学习成果)将评估分为进展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香港的公开评核包括公开考试(笔试)及校本评核两部分。公开考试占总分的80%,分历展和历史专题进行,分别占48%和32%。评核准则不再单凭内容要点评分,而是采用水平评核方式。

台湾地区的教学评价包括总结式评量、形成式评量和诊断式评量,目的在于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纲要》指出教学评价除了要了解学生学习成果外,还要配合教学目标,以及核心能力、教材纲要内容的要求,兼顾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语文能力,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成就和学习困难,作为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成效的依据。《纲要》建议教学评价要采用多元化考核的方式:定期纸笔测验、课堂提问与讨论、撰写报告、辩论比赛、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同时《纲要》还提出:要把学生平时各项学习活动的表现,详细、客观地记录下来,并整理成个人档案,作为评价的参考资料。

两地的评价都加入了形成性评价,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日常学习、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同时两地都建议采用多元考核的方式,台湾地区《纲要》提出考核的方式可包括定期纸笔测验、课堂提问与讨论、撰写报告、辩论比赛、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香港地区《指引》还提出了如专题研习、评论写作、服务学习、考察活动、读史心得、课堂汇报、小型研习/模拟研究(可分阶段评分)、史事分析、史料搜集、历史悬案讨论、历史剧讨论、反思日志等方法。不同之处在于香港地区《指引》对最后的公开考核方式及各部分比重作了详尽介绍,而台湾地区《纲要》中我们看不到相关的介绍。

三、启示

从文本的表达方式上看,香港地区应该借鉴台湾地区的编排方式,将课程目标编写得更加清晰明了,高度精炼概括,使用起来快捷方便。而台湾地区在内容的编排上应该学习香港地区考虑课程标准的实用性,给中学历史教师更多的案例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同时提供更多的备课资源。

从课程内容的选择看,香港地区的课程内容必修从历史线索的角度,选修从专题的角度来截取知识,使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中国历史,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必修科各单元主题选取的知识点可以看出,香港课标所选的知识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根据重点选择典型材料,避免了教材编写的烦难杂。选修课的六个主题基本都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在未来更具能力参与社会事务及处理个人问题。

从课程评价的制定看,相比台湾地区的课程评价,香港地区的课程评价更加具体和全面,不仅指出了评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更明确指出为了保障评价的规范化和合理化,香港地区的历史教学评价各部分比例以及实施原则和注意事项。既注重过程性评价又注重结果性评价,既注重公开评核又注重校内评估,尤其成绩调整部分和按照分数来界定五个表现等级的具体方法也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联合编订.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学习领域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S].2014.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5

一、形式嬗变:确立了材料作文和文体写作的共识

2014年高考,18套作文清一色是材料作文。尽管前几年话题作文就确定了绝对的地位,但2012年还有江苏“‘材料+命题’的方式”、湖南卷的材料为图文结合;2013年天津卷还是“材料+半命题”的方式。2014年,“话题作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终于一统天下。在各类材料性质中,观点型材料作文仍占优势。

对文体的限制要求越来越明确:2012年有“文体特征鲜明”要求的:大纲卷、新课标卷、山东卷、安徽卷、辽5道题,只能写成记叙文和议论文:福建卷、湖南卷、江西卷(只能写成议论文)3道题;2013年有“文体特征鲜明”要求的:山东卷、安徽卷、新课标卷、大纲卷、辽宁卷、浙江卷6道题;只能写成记叙文和议论文:湖南、福建、江西(只能写成议论文)。2014年“文体特征鲜明”(或明确文体)要求的:课标卷Ⅰ、课标卷Ⅱ、大纲卷、安徽卷、山东卷、浙江卷、天津卷、辽宁卷8道题,只能写成记叙文和议论文:福建卷、湖南卷、江西卷。可以说,以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和重视文体规范的写作测试成为趋势,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大规模测试的模式下,在没有成熟的“题库”条件下,将是各省高考殊途同归的方向。

二、立意取向:实现了“宏大叙事”向“彰显主体”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材料的内在价值取向体现出“生本化”的取向。彰显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主体意识,成为这个时代的共识。命题的价值引领基本能体现时代的发展,体现多元价值的变迁和学生的个性心理。从这一层面来说,“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更有天然优势。写作过程就是一个人格主体人言说与表达的存在过程。在尊重考生独立的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在作文命题的规范和要求下,尽量赋予学生真实表达和自由思考的权利。从材料的立意和价值取向来看,2014年高考作文体现如下特点:

1、凸显学生主体贴近学生实际

2014年各地作文题,或直接在作文考查考生的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或考生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的反省,或选用注重社会现实彰显生活气息的材料,来自生活化的现实言论或事实材料占10题,从立足贴近学生实际方面比往年有大的推进。

比如江西卷,要求对课内外学习中探究学习方式谈考生的体验、见闻或思考。这个话题,毫无为文造情的弊端,非常朴素、真实,与学生的学习紧密联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真实的感受体会。强烈的针对性为每个考生提供了“我手写我心”可能。

如课标全国卷Ⅰ,以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山羊过独木桥”的游戏规则引起思考:为什么他们能够成功?是违背规则还是合理利用规则?规则可不可以自行改变?材料展现的竞争与合作共赢的理念对当代中学生有很积极的引导意义。

上海卷引导青年学生思考“自由”“不自由”的关系,探索“选择的自由”和“社会规范的不自由”的矛盾。既提倡尊重独特性、能动性,也不能忽视共识、规范的社会意义。这是年轻学生必须掌握的人生必修课。

课标全国卷Ⅱ选取了富有生活气息的事件:“给野生动物喂食者,将依法惩处”,这是多年来屡禁不止的现象。此题可从“错爱”角度引导学生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也可从教育的视野谈尊重天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反对“灌输式”、“填鸭式”的方式等等。这些话题都是当下的热点话题,容易激发学生言说的欲望。

2、反思科技利弊关注当下生活

广东省继承了近年来的一贯关注时代生活的特点,以“黑白胶片的时代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和“数码技术的时代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的对比,启发我们深入思考科技与人的关系。马尔库塞说:“技术的解放力量带来了物的工具化,转而成为解放的桎梏,使人工具化,成为心灵空虚的单向度的人。”①警惕“通往奴役之路”,或许是广东卷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的。

辽宁卷、天津卷和广东卷有异曲同工之妙。

3、审视传统继承塑造文化认同

高考作文命题不可避免带有中国文化因素和价值传承。在中西文化冲突、现代与传统价值碰撞的时代,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合理内核,引导学生思考其价值和魅力,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北京卷体现了这个责任与担当。“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可是,“老规矩”中体现的带有“儒家”色彩和农业文明的礼仪,已积淀成为中华文明的行为处事之道。孝顺、勤劳、克己、节俭、尊重他人等“老规矩”永远都不会过时。当然,一些繁文缛节、陋习陈风也必然会被新风尚新规矩代替。

4、引领核心价值关注道德世界

中共十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些省份的作文命题力图“立意导向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导正确的人生态度。

如大纲卷,以老王治病和在医院打工抵债的估值,让考生联想到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和谐、诚信、敬业、平等、文明”等关键词,选材贴近现实,导向明确,突出核心价值观精神,体现了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学科优势。

湖南卷的选材以“最美乡村”的“最美乡镇干部”的感触,更为直观地凸显主旋律。以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诠释了共产党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

5、引导理性思维提倡多元思考

尽管一些命题者在价值观引导上下足了功夫,但是,随着多元时代的到来,绝对主义价值观不免“祛魅”,多元价值观念逐渐成为共识。这是中国社会在思想价值层面的进步。即便是核心价值观,它的表达也是多元的: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继承了传统价值和当代文明,本身就是一个包容的价值体系。面对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碰撞,高考作文题很难回避也无需回避。这几年来,甚至今后都将成为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

安徽卷的材料,以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冲突,湖北卷“山上、山腰、山脚各有美的风景”,山东卷“窗子外面看到的不同世界”,湖南卷“山脚、山腰、山顶的不同风景”,福建卷“对空谷的不同联想”,上海卷“自由和不自由的辩证关系”,江苏卷“青春是不朽还是易逝的”,理性思辨的色彩浓郁,尊重了学生自由思考和选择的权利。

三、发展趋势:引领情理交融回归理性批判的分析

以理性思维为导向的写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分析能力。高考作文试题命制要树立一个观点:真理是相对存在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一元的或二元对立非对即错的,近年来一些老师大力提倡“证伪”,也不是绝对科学的,许多时候问题利弊兼有的。批判分析的过程就是运用逻辑思维避免结论简单化、绝对化。写作者力求客观公正的立场,要有理性审慎的态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求同存异,不走极端。特别要对自己的推论和判断,加以质疑、证实或纠偏。

孙绍振老师在《高考作文题:中国与西方之差距》谈到,美国GRe(研究生入学考试)写作的评分的基础是整体评分,其评分主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批判性思维,发展论点,符合逻辑,论据对论点的支持;2、文章组织有序,论题集中,演进自如;3、词汇丰富,句法变化灵活。美国作文题目不叫命题,而叫提示,他们把写作称之为讨论和评论;讨论和评论实质已作文体硬性规定。②

较为理想的试题材料可以提供一些有思辨色彩的问题,材料本身不带有明确的感情倾向和价值判断,能为广大考生提供质疑、批判、深思的空间,让考生运用逻辑分析的能力去论证、完善自己的观点。像福建、上海、北京、广东、辽宁、湖北、山东、安徽等作文题,已经向这个方向启动了改革的步子,它们或以文体的限制,或以“美式”论辩型素材,或以“法式”的哲学性话题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四、问题反思:以测量科学的观照消除经验主义的积弊

高考作文试题常常面临这样的尴尬:一则作文试题,看上去很美,似乎基本符合好作文试题的各项标准。材料含义明确,比较开放,主题不存在倾向性,似乎能让考生实现个性化表达。有一定的限制性但也体现让思维层次的优劣,题目给人感觉思想深刻、富于情趣。命题者和评价者十分满意。但现实和理想产生极大反差。考生的“吐槽”、评卷场上的反馈往往不尽如人意。问题的实质和我们对高考作文的评价目标的定位和大规模考试的原理缺乏充分的认识有关。“好”作文题考生写不好,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成了一个大问题。按照美国心理测量协会1985年的定义:效度是指根据考试分数所做出的推测或决策的有意义、适当、有用的程度。③要使考生的分数成为考生能力的有意义的衡量标志,就必须要保证考试只测量了该能力。作文命题者既要观照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高中写作能力目标,或者现实一点说,应该是当年考试说明(考纲)中规定的“写作能力”目标。

1、对文体写作的意义缺乏理性认识

作为大规模的国家考试,高考作文的测量目标应该有明确可执行易操作的较为统一的标准参照,高考作文有效地评价判断高三学生的水平特征和特点,既可以为今后作文教学提供可信的反馈信息,也可以纠偏评卷者的主观随意性的状况。

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强调文体规范的重要性,认为作文教法“所能教人的只有规矩”。又说:“文章好不好,以及能感人与否,在乎修辞。不过修辞是要有天才,教员只能教学生做文章,不能教学生做好文章。”一些论者总是以“鼓励不同学生写出自己擅长的文体”,以为“创造更多的自由写作的条件,培养学生多种写作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气质类型,能力倾向”,主张文体不限,甚至固执的疾呼“让诗歌写作回归高考”,一些试题仍然坚持“文体不限”,甚至连“文体特征鲜明”或“明确文体”的要求也只字不提。

2、合理的作文考试的测试目标和评价标准尚未建立

当下的命题机制,命题人员主要依靠的是经验,往往缺少必要的测量知识,而测量理论专家往往对语文学科的特点不甚了解。试题命制者凭借某些经验,主观性命制、讨论、审核,常常对测量各项指标把握不准。加之语文学科异质性测试的特点,定性分析一直占主导。

高考作文命题的测量目标和评价标准必须走向科学化的要求,力求更加公平公正,有更好的信度和效度。雷新勇指出:“为了获得考试的测量目标而对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应该关注的内容包括:分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哪些内容是在特定的考试环境中可测的,哪些内容是在该环境中不可测的。大规模教育考试一般都是纸笔考试,因此,就必须要分析总目标中,哪些内容是纸笔考试可测的,哪些是纸笔考试不可测的。只有那些在特定的考试环境中可测的内容才能够作为考试的测量目标。”④

3、未肃清价值判断先行和道德绝对化余弊

一些作文材料立意先行,用观点命题或价值倾向极明显的素材替代学生的思考与选择,剥夺了考生自由思考自主立意的权利,有道德绑架和话语霸权的嫌疑,违背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要求。这一点问题最严重的是湖南卷作文,材料叙述了“最美乡镇干部”的乡党委书记用八年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材料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发奋图强”,把价值判断明确表述出来,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迎合命题者的意图。课标全国卷Ⅱ、全国大纲卷、四川卷、重庆卷也有类似的不足。材料中已经隐含宏大的叙事背景或者预先设定了某种价值判断,考生无法质疑思辨,四川卷预设的“站起来”的内隐意义,并不利于考生质疑。

没有完美的作文题,缺憾本身就是促进改革和完善的动力。我们既要尊重当下实情,也要不断继承发扬传统写作学、文章学、教育学的已有经验,体现汉语文文字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更要有国际视野,借鉴其它国家进步的成熟的考试测量学研究成果。作文命题既是高深的艺术,也是严谨的科学。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进行学理性的研究,促进高考作文试题的命制对中学作文教学提供更加有益地引领和激励。

注释:

①《单向度的人》,[德]赫伯特・马尔库塞,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4

②《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③效度代表测量的准确性,及测验能够测出它所欲测的特质的程度。――张敏强《教育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119

④《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雷新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4页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6

要实现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全面认识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紧密结合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深入解读分析教材,挖掘人文素材,在课堂实践中积极探究实施途径,完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两个重要核心价值。

[关键词]

教材文本;价值观;教学途径

英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目的应该是使学生通过外语(英语)教育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言学习源于社会,源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它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核心价值就是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加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价值。尤其面对当今社会形势,英语课程更要紧密结合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深入分析教材,挖掘人文素材,让英语课程真正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命里去”的两个重要核心价值。在此,笔者紧紧抓住解读教材文本这一途径,将它作为小学英语课程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前提条件,从四个解读思路,以具体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一、读“图片”:挖掘文化背景,了解中国特色公园文化

现行教材多用彩色编制与印刷,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尤其教材图片色彩鲜艳,多以卡通化手法设计人物形象,展示真实多彩的生活情境。图片是语言交际需要的语境素材。

【案例1】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module3Unit1

【图片内容】上面图片是文本内容的第一张图片,图片内容呈现amy跟着妈妈到公园游玩,amy指着远处的湖面问妈妈湖面上是什么,妈妈告诉她是龙舟。接下来的情境是妈妈告诉她,人们可以在湖中划船,于是amy的兄弟Sam吵着要划船。妈妈带着他们划船时,看到一群鸭子,amy和Sam把面包喂给鸭子吃,结果鸭子跳起来抢面包吃,弄得Sam哭笑不得。

【解读图片】amy为什么会对龙舟产生兴趣?教师为什么会提出关于“whatarethose”的问题?因为她是英国人,她不了解中国的文化,才会对看到的龙舟产生了浓厚兴趣。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要想理解话语,归根结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作为外国人的amy的文化背景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很自然的,这也正是功能句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学途径】以这个功能句的文化背景归纳话题――了解中国的公园文化。

本单元的内容是描述公园的场景。上海市教研员朱浦老师说:英语教学既是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是英语文化介入的过程。因此,面对一个简单的特殊疑问句“whatarethose?theyaredragonboats”,试想一下我们的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也有这种想了解的欲望。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应充分思考语言运用能力背后的文化知识,以了解中国公园文化为背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了解中国的公园文化,比如打太极、打腰鼓、下象棋、写地书、吹唢呐等,这些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活动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师应在达到本单元的文化教学的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读“人物”:展现人物人格魅力,放飞学生职业梦想

人物是语言材料中进行交际对话的主人公或语言材料描述的人物,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通过人物的展示而体现。

【案例2】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阅读课theSpecialCarpenter

【解读人物】这是本册的一节课后阅读课,阅读材料呈现鲁班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木匠,因此,他辞别父母,跋山涉水,历经艰辛,终于找到师傅,并在师傅的重重考验下,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和聪慧的头脑成为一名木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节阅读课的标题富有深意,以“special”定义鲁班的木匠身份。在备课时深究这个词的寓意:为什么不是“great”?

【教学途径】以“special”这个词定为学生阅读学习的主线,也是引领学生了解鲁班优秀品质的重要途径。课前教师通过归纳演绎的形式预教新词carpenter,并通过三个内容(职业、国家、居住地)让学生猜出人物,并让学生头脑风暴:HowmuchdoyouknowaboutLuBan?阅读前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鲁班的发明,主要是对木匠、工具、建筑物、家具和科学的四大贡献,为学生梳理鲁班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叹于中国的发明创造力。接下来正式进入文本学习,教师提出一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whyLubanisaspecialcarpenter?在“special”这个词的引导下,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预测,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学习了解鲁班的成就来自于鲁班的坚持不懈与付出,教师适时提出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梦想,激发学生的热烈讨论,让这节阅读课的思想教育最终实现。

三、读“文字”:提炼文字文化内容,升华学生爱家情感

文字是教材文本的最重要板块,体现语言学习的内容和手段,没有文字就没有语言教学。

【案例3】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module8Unit1

【解读文字】本单元第一部分呈现一首chant:eastandwest,homeisthebest.Southandnorth,let’shavearest.这首chant与中国的一句谚语意思相同――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教材文本为什么将这首绕口令放在第一部分?编者有什么意图?除了学生本单元的重要知识,了解东西南北的方向以及描述一些城市的地理位置,它的作用在哪里?笔者在备课时不由想到一句流行语:“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话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和人文情怀。文本里大明会向萨姆介绍美国,是因为他爱的堂哥西蒙和奶奶等亲人住在那里,这是大明的情感所在,也是编者的意图所在,更是新课标关于解读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体现所在。那么,笔者是如何埋设情感主线的呢?

【教学途径】以整首绕口令作为整个单元的情感主线,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爱家情怀。

笔者首先在复习east,west这两个旧单词时,带着学生一起感受这首chant的第一句话“eastandwest,homeisthebest”,并抛出问题:whyishomethebest?教师用书中这个单元的话题与功能是Direction,但教师以“home”为话题,设计三大教学环节Simon’sHome,Daming’sHome,ourHome。这个单元学生获得的语言技能与知识是关于城市的地理位置,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介绍Simon’sHome和Daming’sHome的小语篇时最后的两句话“theUS/Chinaisbeautiful”“iwanttovisitit”,以此来表达拜访亲人的迫切心情。同样的,ourhome更让学生在语言运用活动中加深了这种情感。在学生完成任务,教师才完成这首新chant。学生学说:eastandwest,homeisthebest.Southandnorth,let’shavearest.这时才回到埋设情感主线的问题上。这时的学生已接受了教师呈现的大量的语料信息,并理解这些语言输入的内容,最后完成了本单元的语言输出能力的呈现,他们对于这个问题此时感触也是最深的,他们的发言也是真情流露。此时这个情感主线才算真正落实了新课标本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性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同时,笔者认为,还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大爱思想”与“感恩”品质,充分利用世界地图,让学生知道:theworldisbigandbeautiful.it’salsoabighome.theworldletusgrowandhappy,weneedtomakethehomebetterandbetter,eventhebest.

四、读“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活动是语言交际的形式,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归纳内容,提炼话题,明确功能,也能为语言输出活动的设计提供参考。

【案例4】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module3Unit1&Unit2

【解读活动】本单元以收集邮票为话题,在教材和课堂活动用书中多处呈现小朋友收集邮票的活动。第一单元是大明的堂兄收集外国邮票,第二单元是中国小男孩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中国邮票,课堂活动用书还提及一位美国小朋友Lily的售票情况等。收集邮票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学生不仅可以收集邮票,还可以收集其他物品。那么,怎么引导学生在收集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精神呢?

【教学途径】以“friend”为价值观引导主线,作为教学的情感暗线。

笔者充分利用教材里的人物,调整课堂活动用书板块,将第二单元的中国小男孩与课堂活动用书出现的Lily设定为西蒙收集邮票时结交的好朋友,让学生明白收集邮票的益处:不仅可以开拓眼界,还能结交好友。课堂上教师发现,同学之间走出之前固有的思维,又重新开始结交班上好友,这让教师感受到语言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变化。聪明的教师顺势而为,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收集活动不一定是高大尚的,只要是愉悦身心的活动都是有价值的,收集几块风格迥异的橡皮擦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的价值观引导培养了学生乐观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真正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明确了语言学习就是文化学习的过程。文化深深植根于语言中,语言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

每位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充分考虑教材编者的意图,在解读教材时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蕴含的人文材料、文化信息或情感因素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本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性质的实施,真正实现英语教育的两个重要核心价值,让英语学习成为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命里去”的生命课程。

[参考文献]

[1]龚亚夫.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探寻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

[2]程晓堂.研读新课标共议新教改――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专题访谈[J].中国教师,2012(10).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作文;命题;材料;取舍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110

所谓“任务驱动”,指在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栈疃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在西方教学界的流行的教学模式。高中语文界近年来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是受此类教学模式影响而产生的新型作文命题方式。

但是,目前在语文界,对于此类任务驱动型命题材料的选取,诸多命题方都有着认识上的误区。在很多命题人眼里,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时评(时事评论)的代名词,于是他们对于新闻热点时事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梳理,对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类事件都有着关注,命制了诸多所谓的任务作文题目,作文题所引材料如下:

材料1:浙江义乌执教八年的王丽,距离达成梦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只有一步之遥。为了拿到幼儿园老师资格证,她拿到大专文凭,通过笔试,面试,却因为一只早已失明的眼睛,无法通过当地教育局的体检认证。从小,王丽的右眼眶中就是没有生机的义眼,用左眼早看世界早已成为习惯。但除此之外,她并没有什么不同,她能用灵巧的双手剪出穿着花围裙的小白兔,也能穿针引线,用粗线缝制出栩栩如生的山羊。她不明白,为何单眼也成了她的“罪”。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她终于忍无可忍,将当地教育局告上法庭。

材料2:近年来,教师批评学生成了个“事儿”。如:河南省某高中教师,因批评学生上课不认真,被学生家长殴打致右耳膜穿孔;湖北某初中教师,批评了一位逃课去网吧的学生,结果学生离家出走,教师苦寻6天才将其找回;某地一教师批评学生,家长到学校闹事,逼迫老师给学生下跪。某市小学生,因在学校朗诵比赛中示遵守会纪律,被教师批评并要求回家书面反思。放学后该小学生跳楼身亡……现如今,教师批评学生,怎么那么容易“惹祸上身”呢?一遇批评,一些孩子往往觉得委屈,要么向家长或校领导“告状”,要么“揭竿而起”,离家出走,甚至自残、自杀。个别家长对教师施以人身攻击,影响非常恶劣。许多地方负责部门认为,事件的主要甚至全部责任无关学生。教师由于管理学生或者批评学生而遭的事件已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不敢批评管教学生。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材料1涉及对残疾人的歧视,材料2涉及“自残、自杀”,均包含了极大的负面意义。不仅如此,更多地方的材料,毫不顾忌“裁剪”的原则,将大量的真实新闻素材(真实时间、真实电视台名字、省份名、人名、大学名、工厂名、公司名……)一股脑的放在材料中,毫不修饰和处理,使作文的材料展示出十足的“新闻原生态”。

甚至,最近有人开始把“抵制萨德事件”“罗一笑事件”“辱母事件”全部“命制”成所谓题目,还不分轻重缓急地让高中学生进行写作,这是相当不合适的行为。国际政治敏感话题、带血营销话题、真相远远没有浮出水面的事情,并不适合高中生写作。

首先,高考的命题导向,我们必须抓牢。高考命题必须符合“一心四面”: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和传统文化考查;加强独立思考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发展创新精神。

其次,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材料的选取,必须坚持三条基本原则,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并传递正能量;远离热点敏感事件以及真相尚未完全展现的事件;命题材料要精心裁剪,对涉及的具体名字名称均要进行模糊化处理。

以高考真题的材料为例:

(2015全国2卷)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了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了美景乡愁”。

说明:作文材料中,人名、事件均模糊化、简化处理,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创新、敬业、自由”。

再以部分优秀模拟卷为例:

(2017武汉二调)小飞是篮球联赛场馆保洁义工,因为无法处理好做义工和本职工作之间的矛盾而辞了职。虽然生活很拮据,但他喜欢保洁义工这份工作。他上网搜寻国际比赛擦地工的工作视频学习研究,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擦地模式,把擦地工作做到了极致。当暂停或有球员倒地时,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上场,双膝跪地,用毛巾将地面擦干净,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不久前,他实现了为全明星赛场地保洁的愿望,他还梦想着能去美国篮球赛场做一次义工。他称自己为“篮球馆竞赛部区域清洁员”,想为全国篮球赛场制定统一的场地保障标准……

说明:作文材料中,人名、背景均模糊化处理,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

(2017深圳一模)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说明:作文材料中,人名、事件均模糊化、简化处理,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自由、平等”。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8

一、结合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史挖掘教材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了压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实践,轰轰烈烈,史无前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中,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创造出了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这段历史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精神的好教材,同时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绝好材料。在教学生活与哲学(必修4)中的“时代精神”时,笔者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唯物主义发展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不足,把学习的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社会、政治、经济的状况,我们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把握住正确的方向。这样能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坚定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

二、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活动挖掘教材内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平台上,在深入反思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必由之路。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走过弯路,受过挫折,但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敢于承认错误,修正错误。特别是十以来,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发愤图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政治教学应该唱响这个主旋律,通过教学坚定学生报效祖国,建设强盛的国家的决心,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如政治生活(必修2)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教学中除了落实知识和能力的目标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十精神,了解阻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既得利益者的行为。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把这些大大小小的苍蝇、老虎揪出来,创设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提高政府为民执政的效能。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打老虎、提高政府执政效能光靠中央巡视组还不够,还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

三、结合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挖掘教材内容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9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1.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作用。

当前高中生正处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阶段,要形成这种价值观急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进行指导。因为学生同时面对多重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理念的影响,所以,学校更要广泛开展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进一步创新合适的教学。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中生提升自身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供了目标。

2.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的重要性。

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极易受到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走向o端化,在面临生活中诸多压力时,常常造成心理上的极大矛盾和身心上的疲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融入现代教育中,让学生知道要始终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养成遵守法律,不怕辛苦的高尚品质,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3.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具有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结合历史课本中有关的爱国主义事迹,引导学生熟悉历史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性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中,并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知识点被学生有效地吸收和了解。

2.进行积极化教育。

教材中有着很多鲜明人物的事迹,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回顾历史,让学生深入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背景,自觉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结合实际生活。

让学生多学习我国当代优秀人物的事迹,树立起正确的价值体系。

4.结合历史材料。

教师要深入研究和设计教材,把一些重要的环节连接在一起,设置问题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评价和分析历史人物和事迹。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历史纪念日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基地和遗址,向学生不断灌输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为学生之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正确判断善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看法、想法和价值观表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的理解。

5.教师以身作则。

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

三、关于高中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反思

1.创新教学方式。

当前,我国需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开放式的教育,在课堂让学生占据更多的主导地位,教师更多地应该是起引导和辅助作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相结合。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篇10

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明委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部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制定乐昌市教育系统2021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把“育新人”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内容

(一)制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度计划,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责任部门:基教股;完成时限:2021年2月)

(二)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1.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全市中小学校深入拓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教育主题活动。(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供相关实景图片、说明报告等材料由基教股负责汇总整理。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2.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培养树立新时代青少年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未成年人中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各校采取学生自荐、同学互荐,以及老师、家长和社会推荐等方式,推出一批事迹突出的未成年人德育典型,推荐评选乐昌市“新时代好少年”。(责任部门:市少工委、教育团工委、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供开展活动情况、相关实景图片等材料由市少工委、教育团工委负责汇总整理。完成时限:2021年6月、2021年12月)

3.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传统体育进校园等活动。(责任部门:市教师发展中心、体卫艺股、基教股、市青少宫、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供开展活动情况、相关实景图片等材料,每个活动1张,共4张。市教师发展中心负责收集“一有三声五进”工程开展情况的有关材料;体卫艺股负责汇总整理戏曲、书法、传统体育有关材料;基教股负责汇总整理经典诵读有关材料。完成时限:2021年6月)

4.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参与学校、社区和公共文化设施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帮助未成年人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培育美好心灵、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交开展活动情况、相关实景图片等材料由基教股负责汇总整理。完成时限:2021年3月)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一是进教材,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加大校本读本的研发力度,注重校本读本的使用,提高校本读本的循环、普及使用。注重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科渗透,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教学全过程。二是进课堂,融入教育主渠道。结合德育课程要求,按照每两周至少1课时要求,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形成不同学段不同主题的教育课系列,同时在主题班会、队会、团会、思想品德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积极开展规范守则教育,运用升国旗仪式、成人礼仪式、入团入队仪式等礼仪制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进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创新做好校园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营造,形式多样地在广大的未成年人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记熟背、入脑入心活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演讲、黑板报、手抄报、模范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坚定理想信念。(责任部门:基教股、市教师发展中心、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交开展活动情况、相关实景图片等材料由市基教股负责汇总整理。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6.积极开展仪式教育。加强各类仪式教育内涵研究,充分发挥开学、入队、入团、毕业、成人礼等仪式教育的激励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未成年人成长各个阶段,通过精心策划组织寓意深刻的仪式活动,实施让学生终身难忘的“成长教育”。(责任部门:市少工委、教育团工委、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交开展仪式情况说明报告、各仪式相关实景图片等材料由市少工委、教育团工委负责汇总整理。完成时限:五四、六一等时间节点)

7.上好思政课、团队日主题活动课。2021年全市各中小学100%落实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和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课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强思想品德课和少先队活动课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责任部门:市少工委、教育团工委、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交经验做法的总结、相关实景图片等材料由市少工委、教育团工委负责汇总整理。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将师德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责任部门:人事股、审监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进展和成效情况由人事股负责汇总整理。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9.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要求。制定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要求的工作安排的方案,切实保障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构建学校“控辍保学”机制。(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汇总提交本辖区学校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说明。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0.丰富素质教育内容。以增强体育育人功能为宗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足开齐学校体育课,普及校园足球,提升大课间质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一小时”阳光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培育学生审美情趣等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育美立人”理念为指引,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构建“大美育”格局,推进美育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责任部门:体卫艺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体卫艺股分别提交全市中小学体育、美育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1.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全市各中小学校100%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和劳动实践计划。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广泛开展“劳动最光荣”“最美劳动瞬间”“我是光荣的劳动者”职业体验、争当“新时代劳动小能手”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思想和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立志成为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提交全市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按安排和劳动实践的情况、各学校提供不同场景的劳动实景图片交基教股汇总。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2.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各中小学校要建立预防机制,积极开展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开展绿色上网、文明上网承诺书签名活动等多途径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认真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责任部门:市教师发展中心、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市教师发展中心提交全市中小学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3.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全市各中小学建立文明校园创建常态机制,实施文明校园动态管理,每年复评一次,各级文明校园每年考评得分不低于85分,并制定摘牌机制。目前,全市共44所中小学,已被评为乐昌市级以上文明校园共41所,覆盖率93.2%;其中,被评为韶关市级“文明校园”26所,覆盖率59.1%。到2021年年底,全市实现县市级文明校园100%创建成功,着力打造一所文明校园示范校,使文明校园创建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提交全市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情况说明报告。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4.建立健全全市中小学校安全管理机制。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加强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讲文明、讲卫生、防疾病的意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责任部门:基教股、体卫艺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提交全市中小学加强安全管理和生命教育的情况是否发生安全、人身伤害等责任事故的材料;体卫艺股提交加强健康教育及是否发生卫生责任事故等有关材料;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5.持续加强家校联系,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建立家长委员会。推进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学校制度,完善中小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有计划召开家长会,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的情况。(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提交全市中小学家委会的说明情况报告。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6.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好用好心理健康辅导室,提高专兼职特别是兼职心理教育教师业务水平,积极开展“阳光成长”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考评体系,列入“平安校园”考核内容。(责任部门:基教股、欧春红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名师工作室提交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的说明报告、实景图片。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7.协助整治中小学校周边环境。加强中小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确保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指校园围墙或围栏外延直线距离200米以内),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性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无歌厅、舞厅、卡拉oK厅、游艺厅、台球厅等娱乐场所;无非法行医或以人流、性病治疗业务为主的诊所、广告牌,无成人用品店;校园周边取缔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游商和无证照摊点,无“三无食品”,无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玩具(文具、饰品)和出版物销售。(责任部门:基教股、体卫艺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提交整治中小学校周边环境的说明报告、实景图片。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8.开展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积极为他们提供生活帮助、亲情帮扶、学业帮教等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坚定坚强坚韧、自信自立自强,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生活、成长成才。(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提交开展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的说明报告、实景图片。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9.校外教育活动导向正确、规范有序。加强校外教育、校外培训机构及活动规范化管理。(责任部门:职成股。工作要求:职成股提交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及活动管理的情况,包含是否背离主流价值的现象。)

20.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做到“四有”:即有管理制度、有活动项目、有经费保障、有专兼职辅导老师队伍。(责任部门:体卫艺股。工作要求:体卫艺股提交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情况汇报以及“四有”情况说明报告)

21.全面做好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课时计划,做到教学计划、师资、课时、教材四落实,实现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全覆盖;大力营造良好的禁毒教育氛围,抓好禁毒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创建工作。(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提交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说明报告、实景图片。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三、材料报送要求

(一)完成时限是“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的工作,请于2021年7月30日之前和2021年10月30日之前把相关图文材料汇总上报。完成时限具体到某个月的,请于当月30日之前汇总上报(如:完成时限:2021年3月,即在2021年3月30日之前报送相关图文材料)。

(二)说明报告的撰写行文要简洁扼要,主要从工作部署,工作措施或办法以及工作成效三方面进行阐述,所有说明报告控制在800字以内,不要空话套话,做到简洁、明白、实在,要求把相关数据(如活动场次、参与人数、取得的成效数据等)写清楚,说明报告经校长签字后扫描到发送到邮箱。

(三)实景图片要求提供现场图片,实景图片拍摄要求横屏拍摄、清晰简洁、构图美观、主题突显,能充分反映活动现场、工作内容;现场图片内周边环境干净整洁、不得有不文明现象出现。未要求提供几张图片的工作,每类提供2—3张图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