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十篇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十篇

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6:13

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篇1

城镇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并且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安全工作十分重要。必须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燃气安全事故,高效、有序、及时地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1目的

全面提高对发生燃气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措施科学、处置有力的应急体系,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省燃气管理条例》、《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住建部《城市燃气管理办法》和《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市人民政府关于组建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通知》(政综[]219号)和《市城镇燃气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依据,编制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部门的职能,消除事故隐患,保障燃气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燃气突发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燃气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城镇燃气安全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城镇燃气安全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城镇燃气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明确相关部门、办事机构、咨询机构以及燃气企业等职责,依法确定应急工作程序,更有效地处置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

(4)统筹安排,协调配合。市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做到条块结合,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村委会、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措施科学、处置有力的应急管理机制。

(5)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燃气事故的处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措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燃气事故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燃气突发事故的综合素质。

1.4现状

由于我市燃气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在《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省燃气管理条例》的公布实施后,我市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市城镇燃气主要使用类型是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管道燃气经营企业有一家(市区),主要经营管道天然气;瓶装燃气企业五家(其中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一家在我市瓶装供应,另有一家现停产),主要经营液化石油气储配和瓶装燃气供应。根据《市燃气专项规划》(—2020),其城镇燃气设施主要是各城镇(含中心城区)城市天然气管道燃气设施、天然气调压站、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液化石油气储配充装站、瓶装燃气供应站点以及新、扩改、建小区庭院管道供气设施;全市城镇燃气用户约5万户。但是,我市城镇燃气行业还存在着无证无照非法经营、非法使用燃气和部分燃气企业未能依法对燃气设施建设审批申报,一些燃气设施未能按期进行检测、检修、更新以及违法经营、建设工程违章操作破坏燃气设施的现象依然存在。

1.5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城镇燃气设施、燃气生产及储存、输配供应环节过程中因发生燃气泄漏、爆炸、火灾、停气等导致人员死亡或者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安全事故。天然气开采及城市门站以外的管道输配,液化石油气的气源生产及槽车运输,沼气、秸杆气的生产与使用,工业企业为生产、生活配套的自用燃气设施的建设及其运行,不适用本预案,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领导机构

成立市城镇燃气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简称: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公室。组成相关应急工作组,具体为专家组、协调组、救援组、后勤保障组、警戒保卫组和事故调查组。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总指挥: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总指挥:市政府办公室分管主任、建设局局长、安监局局长、消防大队负责人

成员:市委宣传部、市建设局、市安监局、市质监局、市经贸局、市公安局、市消防大队、市总工会、市监察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地震办、市广电局、市容管理处、市供电公司、市供水公司、市电信运营相关公司、新闻单位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同志。

市城镇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未在、工作变动或有特殊情况时,由所在单位按职务高低递补。

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

(1)研究决定全市城镇燃气事故应急救援的有关重大问题,组织实施本预案;

(2)制定全市城镇燃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和完善全市重、特大城镇燃气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网络;

(3)指挥、组织和协调全市城镇燃气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4)解决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使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地开展;

(5)对城镇燃气事故应急处置做出决策,下达指令,视情向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6)负责城镇燃气事故应急信息的接受、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

(7)根据应急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处置效果,及时调整应急处置行动或适时宣布应急结束;

(8)负责城镇燃气事故应急处置的新闻;

(9)报请市政府组织对城镇燃气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10)组织城镇燃气事故应急技术研究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

市燃气应急指挥部,在城镇燃气事故发生后,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三)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八)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2.1.2相关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结合实际情况,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各成员单位职责:

市建设局履行应急办公室职责;

市经贸局负责建立防护设备储配制度,做好所需物资供应与信息,组织提供抢险人员的防护装备和其他所需物资,受灾人员生活必需品工作;

市安监局负责参与较大燃气安全生事故现场指挥,处置较大安全事故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协助调集相关安全事故专家、技术人员到现场,执行指挥部的决策和部署,协同各参战单位完成较大燃气安全事故的处置任务,组织参与事故调查及处理工作;

市总工会负责参加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市公安局及交警大队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及警戒、交通管制、交通指挥和指挥部安全保卫工作;

市消防大队(市综合应急大队)负责组织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验检测技术保障,协同有关单位实施应急处理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单位在可能发生人员伤亡的救援现场待命,开展卫生医疗救治及突发事件区域的卫生防疫工作;

市工商管理局负责无照非法经营的查处工作;

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劳务人员权益保障、工伤劳保理培协调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防护设备储配、应急专项经费的组织落实工作。

市民政局负责受灾人员社会救助及协助受灾人员转移和安置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运输车辆调配及提供事故现场交通运输管理保障工作;

市环保局负责城镇燃气事故发生后产生环境污染的次事故处理及技术协助工作;

市国土局负责因地质灾害引起城镇燃气事故发生后地质灾害处理技术协助工作;

市地震办负责因地震灾害引起城镇燃气事故发生后处理技术协助工作;

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新闻媒体负责在应急状态下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对突发事件、异常情况的报道要本着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防止不实报道和炒作;根据市政府办公室或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意见燃气应急新闻通稿;教育引导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市容管理处负责协助人员疏散、维持现场秩序及事故后市政道路恢复等工作;

市供电公司负责电力保障工作;

市供水公司负责供水保障工作;

市电信运营相关公司负责通信保障工作;

各乡镇政府负责属地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协助工作。

2.1.3办事机构

应急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

成员:市经贸局、市发改局、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消防大队、市质监局、市监察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广电局、市地震办、市容管理处、市供电公司、市供水公司、市电信运营相关公司、市燃气运营公司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部门指定人员及市建设局办公室、规划科、城建科、建工科、燃管站、村建站、安监站、质监站、房管局、市容管理处城建大队、市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

主要职责:

(1)负责与应急机构中相关部门的联系,了解最新信息,并及时向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

(2)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3)指挥专业抢险队伍开展燃气设施的应急检修、抢险、修复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4)编制审查市城镇燃气事故的信息报道稿件;

(5)根据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要求,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相关的通讯、交通、物资等保障;

(6)督促燃气经营企业配置抢修设备、物资及组建专业抢险队伍;

(7)组织相关部门、单位、企业日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

城镇燃气行业专业应急物资、设施管理,开展培训、演习、技术研究委托市燃气管理站组织实施。

2.1.4应急工作组

1、专家组。专家组作为指挥部的咨询机构,由供气设施的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维护、检修以及压力管道(容器)、消防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具有高中级职称、国家注册工程师或有实际作战经营的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1)参加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

(2)应急响应时,按照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及时到指定地点集结,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提供安全有效的救急方案或建议;

(3)参与事故评估调查,对事故处理提出咨询意见;

(4)受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派,对事故发生地实施技术支援。

2、协调组。协调组由应急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事发地乡镇政府、农林场、村居等相关单位派员参与。

主要职责:

(1)负责了解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并及时向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2)负责协调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单位进行救援工作。

3、救援组。救援组由市建设局牵头,市经贸、安监、卫生、民政、公安、消防、质监、劳动保障、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事件主管单位及事发地镇政府、农林场等相关单位派员参与,现场救援由建设局、安监局、消防大队配合指导作战。

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对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和有关清理工作;

(2)组织有关人员会同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初步勘查,掌握事故现场的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分布情况、事故发展情况以及人员伤亡等情况;

(3)及时疏散事故影响区域的人员,联系抢救医院,保障必须车辆及救援器材、担架等,及时将伤员护送入院;

(4)迅速制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案,报指挥部批准,按照批准的抢救方案组织现场抢救工作。

4、后勤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由市经贸局牵头,市建设、发改、财政、安监、质监、消防、民政、供电、供水、电信、市政、市容等相关部门事件主管单位及事发地镇政府等相关单位派员参与,同时提供气属行业应急设备保障。

主要职责:

(1)负责提供抢险人员的防护装备和其他所需物资;

(2)组织受灾群众的安置,联系有关部门提供生活必需品。

5、警戒保卫组。警戒保卫组由市公安局牵头,交警大队、交通局、市容管理处、城建大队等相关部门、事件主管单位及事发地乡镇政府、农林场、村(居)委员会等相关单位派员参与。

主要职责:

(1)做好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和保卫工作;

(2)划定警戒范围,维护现场的秩序,阻止闲杂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干扰抢救工作;

(3)疏导车辆和人员,并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

6、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由市安监局牵头,市总工会、建设、公安、消防、质监、监察等相关部门、事件主管单位及事发地镇政府、农林场等相关单位派员参与。

主要职责:

(1)做好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对事故现场作出安全评估;

(2)指导抢险、救援工作;

(3)负责事故的调查工作,形成事故原因分析报告。

2.1.5各燃气经营企业的应急组织和职责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市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行业主管部门、安监部门、应急办备案,健全抢险组织机构,成立专业或兼职应急抢险队伍,配备完善的抢险设备、交通、通讯工具,并定期组织演练,积极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和宣传工作,出现燃气安全事故及时向市燃气主管部门、市安监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属地政府报告,并组织进行抢险。

2.2组织体系框架描述

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市政府领导下工作,同时指导、检查燃气企业应急领导小组的工作,如下图。

3预测和预警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市安监局危险源监控中心、市突发公共事件事故指挥中心、市燃气应急办信息互通,对全市燃气事故信息进行接收、监控、存储、常规分析处理、事故信息跟踪。

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和早期发现的隐患进行核实、分析、评估,必要时组织专家、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后认为引发燃气事故有可能性超过四级响应级别以上的,应在2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同时视情况报告省、市燃气应急指挥部。

3.2预防与预警行动

3.2.1预防工作

(1)市燃气应急办应当定期研究燃气安全应急救援工作,指导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立健全燃气应急救援组织和队伍,建立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检查本市燃气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加强燃气安全的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2)燃气经营企业应定期检查本单位燃气应急救援预案、交通、通讯、仪器、抢险工具和专业人员的落实情况,定期组织抢险应急演练,并设专人对抢险器材、设备等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能随时处于工作状态。落实巡查、巡线、入户检查制度。

3.2.2预警行动

预警行动由多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应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正确指挥下,及时沟通、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市燃气应急办接到有关城镇燃气事故信息后,利用科学的预测预警手段,进行信息研判,根据事故的不同等级,立即将预警信息报告给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传递给相关乡镇、部门和单位。

3.3预警级别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潜在危险程度和可能的发展趋势,预警级别分为一般(iV级)、较重(Ⅲ级)、严重(ii级)和特别严重(i级)四个级别,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预警级别的具体等级划分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预警信息根据城镇燃气安全生产事故类型、起始时间、可能产生影响范围、产生的后果、必需采取措施要求确定预警级别:

(1)一般级别(iV级):城镇燃气设施在生产使用中或外因造成损坏、破坏发生燃气泄漏、爆燃爆炸、设施损坏,企业单位及相关部门无法在正常时间及条件下组织愎复的,应启动iV级预警;

(2)较重级别(Ⅲ级):城镇燃气事故已经发生,可能造成一般事故、较大事故或可事件能继续扩大的,应启动Ⅲ级预警;

(3)严重级别(ii级):城镇燃气事故发生,已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可能继续扩大的而构成重大或特重大事故的,应启动ii级预警;

(4)特别严重级别(i级):城镇燃气事故发生,已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启动严重级别(ii级)预警且可能事件继续扩大的,应启动i级预警。

预警级别的确定主体:一般预警由市政府确定;较重预警报市政府确定;严重预警、特别严重预警报请省政府确定。

3.4预警解除

根据事情发展动态和处置情况,由分级预警命令的政府决定并解除预警。

4事故应急处置

4.1事故信息报告

4.1.1报告原则和程序

燃气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将发生事故情况报告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

根据事故事态发展控制情况,预警报告相应按照预警级别进行,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通报相关部门。

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4.1.2报告内容

(1)事故或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设施损失及对供气造成影响的情况;

(2)险情的基本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紧急抢险救援情况,直接经济损失;

(3)险情或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或基本结论;

(4)采取的措施;

(5)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及报告时间。

4.2先期处置

城镇燃气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企业单位在报告事故信息的同时,应启动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发生事故后,构成启动本预案条件时,相关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相应启动单位应急方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并积极参与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开展的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响应

4.3应急响应

城镇燃气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根据事故事态发展的严重程度,如果认为本单位自身无能力控制事故事态的继续发展的,应立即拨打110,119、120求助,并向当地政府和市建设局(市燃气应急办)、安监部门、公安消防报告,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做好事故现场的抢险、疏散工作;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燃气应急办)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即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4.3.1分级响应程序

高级别响应程序启动,低级别响应程序自动启动。

4.3.2级别的确定

按城镇燃气重、特大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国家对安全事故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分类,响应级别分为Ⅳ级响应、Ⅲ级响应、Ⅱ级响应、i级响应四级。

Ⅳ级响应,是指造成人员死亡1人至2人,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事故,或者造成1万户以下续停气24小时以上的一般事故,需要响应的级别。

Ⅲ级响应,是指造成人员死亡3人至9人,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以上(含1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或者造成用户1万户(含1万户)以上2万户以下连续停气24小时以上的较大事故,需要响应的级别。

Ⅱ级响应,是指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1亿元以下的事故,或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需紧急转移安置5万人以上(含5万人)、10万人以下的事故,或造成3万户以上(含3万户)居民停气24小时以上的重大事故,需要响应的级别。

i级响应,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含30人)生命安全,或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或100人以上(含100人)中毒(重伤),或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含10万人)以上的事故,或造成5万户以上(含5万户)居民供气连续停止48小时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需要响应的级别。

4.3.3应急级别指挥工作

应对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通过市政府逐级报请、市政府、省政府或国务院启动相应Ⅲ级、Ⅱ级、i级响应。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在上级政府领导下,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应对一般事故,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向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由市人民政府启动iV级响应;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事故发生地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农林场协助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工作。

4.3.4确定应急响应级别的权限:i级响应由省人民政府提请国务院决定,Ⅱ级响应由省人民政府决定,Ⅲ级响应由市人民政府决定,Ⅳ级响应由市政府决定。

4.3.5分级响应程序流程

4.4响应启动

4.4.1Ⅲ级、Ⅱ级、i级响应

市人民政府报请市政府、省政府或国务院启动相应级别响应,由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各级相应应急指挥部领导下组织、协调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市人民政府其他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投入运作。

同时,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事故有关情况,经批准,按各级指挥部相应指示,立即组织事故发生区域的前期人员抢救和协调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抢险工作。市燃气应急办职责:

1、立即调派专业抢险队伍赶赴事故发生地进行紧急救援;

2、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前期救援具体实施方案;

3、将事故现场信息及时上报给上级指挥部。

4.4.2Ⅳ级响应

市人民政府启动Ⅳ级响应并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提请越级上报。

事故发生后,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赶赴现场,了解核实事故和所造成的灾害程度,确定应急工作规模,在指挥部领导下,应急办制定救援具体实施方案,将事故现场信息及时上报上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并立即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4.3发生轻微事故,由根据发生事故的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并报市燃气应急办公室。

5应急处置措施

5.1应急响应措施

5.1.1i级、ii级、Ⅲ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市人民政府除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五)及时向社会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5.1.2Ⅳ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二)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四)定时向社会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5.1.3发生轻微事故,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或市燃气应急办公室,根据发生事故的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及时应急处理。

5.2事故信息处理

5.2.1燃气事故信息共享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1、迅速:最先接到事故信息的单位应在第一时间报告。

2、准确:报告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得主观臆断。

3、直报:发生严重、特别严重事故,最先接到事故信息的单位要报告市燃气应急办,由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报上级政府应急指挥中心。

5.2.2信息共享和处理

1、接到城镇燃气事故信息后,市燃气应急办应立即核实其真实性,无法核实其真实性的应在30分钟内指令事故发生地相关部门派员前往现场核实;将核实的信息及时上报给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

2、事故一经确认,市燃气应急办须立即向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确定事故级别。

3、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向市综合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市人民政府视情况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4、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迅速通知专家工作组和专业抢险队做好应急准备,并根据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指令赶赴事故现场。

5.3指挥和协调

5.3.1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获悉发生城镇燃气事故后,应立即报告市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并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序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5.3.2指挥或指导现场救援工作。

5.3.3由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

5.4应急处置

应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科学有效”的原则,共同做好燃气险情及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

5.4.1发生人员死亡的安全事故或经济损失巨大,并产生重大社会、政治影响的事故,由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市政府研究处置对策,并及时上报。

5.4.2市燃气应急办,在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市政府统一领导指挥下,迅速赶赴现场,按照抢险救援指挥命令和抢险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分工,协助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做好抢险救援工作,会同安全监督等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市政府和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5.4.3燃气经营企业,在公安、消防等专业抢险力量到达现场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的抢险应急救援预案,全力协助开展事故抢险工作。同时协助有关部门保护现场,维护秩序,妥善保管有关证物,配合有关部门收集证据。

5.4.5燃气事故发生单位和归口管理部门以及应急指挥部,接报后必须做到:

1、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件扩大。

2、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件扩大、恢复生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好标志,采取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详细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3、迅速派人赶赴事故现场,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和证据收集工件。

4、服从市政府统一部署和指挥,了解掌握事件情况,协调组织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理等事宜,并及时报告事态趋势及状况。

5、发生事故的单位及归口管理部门应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写出事件快报,分别报送市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和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必要时直报上级政府应急指挥中心。

5.5事故快报

5.5.1事故快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的详细名称、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及地址。

2、事故发生单位的经济性质、生产规模、服务类型。

3、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类别。

4、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5、发生事故的简要经过。

6、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判断。

7、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及事件控制情况。

8、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部门事宜。

9、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5.5.2当市人民政府的应急力量不足时,及时上报上级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请求支援。

5.5.3事故发生的救援坚持属地原则和就近原则,及时通报属地和就近各相关单位第一时间现场配合救援。

5.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根据不同类型燃气事故发生时对应急救援人员危害性的不同,在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救援任务之前,须给应急人员配备相应应急装备和防护装备,明确进入和离开事件现场的程序,以确保应急人员的安全。

5.7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城镇燃气易燃、易爆等危险特点,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敦促各相关单位制定好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案。事故状态下成立的事故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应首先考虑到群众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疏散撤离方式、程序、组织、指挥以及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紧急避难场所,并按照相应的计划实施。

5.8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发生的级别,由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确定社会力量的动员范围,按规定的组织程序、决策程序进行。

6应急结束

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救援处理工作情况,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处置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达到应急结束条件后,向市政府报告,由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应急状态结束。

7后期处置

7.1善后处理

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整理和审查所有的应急记录和文件等资料;总结和评价导致应急状态的事故情况和在应急期间采取的主要行动;统计上报在应急救援行动中物资与人员劳务的征用补偿;统计上报应急救援行动中应急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应急物资的损耗情况等。

7.2社会救助

按照市政府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关规定执行。

7.3保险与理赔

对已投保的事项(项目),有关保险单位应及时定损理赔。

7.4调查与评估

7.4.1事故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按国家相关程序成立的事故调查组对已发生的重、特大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检测和后果评估。特别严重燃气事故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开展事故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7.4.2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专家工作组和有关部门负责燃气事故的调查工作,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将已发生事故的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适时予以通报,并报送市政府。

城镇燃气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事故发生及抢险经过;

2、查明的事实(事故原因、事故造成的后果,包括伤亡人员情况及经济损失等);

3、事故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据;

4、得出事故结论;

5、提供各种必要的附件;

6、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7、经验教训以及对事故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等;

8、安全工作改进意见。

7.5信息和新闻报道

城镇燃气安全事故的信息和新闻,由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及事故所在乡镇政府、农林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以确保信息正确、及时传递,信息的公开和新闻报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8应急保障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8.1.1建立以市燃气事故应急响应为核心的通信系统,并建立相应的通讯能力保持制度,以保证应急响应期间通信联络的需要。

8.1.2应急响应期间,市燃气应急办应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保证随时接收上级的指示和事故发生地的事故信息;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及其相关人员应24小时保持通讯渠道畅通。

8.1.3应急响应通信能力不足时,由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中心通知市电信运营位,根据有关方面提出的要求,采取临时紧急措施加以解决。

8.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8.2.1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市燃气事故发生后可能要使用的现场救援与工程抢险应急常用设备,主管部门需要的由市财政局纳入专项经费预算支出落实,根据市城镇燃气设施实际分布情况,设立城镇燃气专业应急设施储配库3个,租赁或依托燃气企业储配库管理(其中中心城区应急储配库设在安然燃气有限公司柯坑调压站、上半市区域设在榜山镇市龟仔山石油气有限公司储配站、下半市区域设在港尾镇市华润华达石化液化气储配有限公司储配站),燃气企业相应自备负责落实,并造表列出,明确其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

8.2.2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队伍主要依托市综合应急救援中心,各应急响应部门建立应急处置队伍,规定召集、出动程序,确保抢险救援快速反应和持续保障能力。

8.2.3交通运输保障

由市公安部门交警大队、市交通局归口管理。

8.2.4医疗卫生保障

由市卫生部门归口管理。

8.2.5治安保障

由市公安部门归口管理。

8.2.6物资保障

由市发改、经贸、民政、建设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调运粮食、食品、和救援物资,保障救援和受害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供应、恢复水、电、气的供应。

8.2.7经费保障

由市财政设立专门经费,由相关部门分块提出,由市财政纳入年度预算,用于防护设备储配、应急装备保障和应急处置。

8.2.8社会动员保障

在必要情况下,由市人民政府进行社会动员工作。

8.2.9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由市人民政府统一规划安排,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应负责具体实施。

8.3技术储备与保障

成立市城镇燃气事故应急处理专家组,并与相关科研机构联系,建立相应的技术信息系统。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燃气事故预警、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加强技术储备。

8.4宣传、培训和演习

8.4.1公众信息交流

向社会公布发生燃气事故的应急预案信息、报警电话和部门。公布的对象应包括一般公众和新闻界。通过各种形式对燃气的基本常识、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及发生事故的应对方法、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进行宣传普及教育工作。

8.4.2培训

对所有参与燃气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的人员都应进行教育培训。

市应急办公室负责制定燃气事故应急队伍和人员的教育培训,并组织实施。

8.4.3演习

市应急办公室应按照燃气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演习,根据演习的情况提出对预案的修订建议,报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完善预案。

8.5城镇燃气事故预防保障

经营企业应做好城镇燃气事故预防,涉及燃气工程项目各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审批,并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市建设局规划科、城建科、建工科、燃管站、村建站、安监站、质监站、房管处、市容管理处根据相关职能,加强沟通、互相配合、依法审批,并负责。

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篇2

1.2编制依据

根据《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建设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省燃气管理条例》及其实施若干规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编制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各级政府、各部门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职责,依法确定应急工作程序,有效处置管道燃气因各种原因产生必要组织实施临时管理(接管)的事件。

2.统筹兼顾,协调处置。各级政府部门在市管道燃气临时监管应急程序指导下,密切协调,统筹兼顾,服从调配,形成合力,保障重点。

3.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坚持依法行政,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时做好管道燃气临时管理、接管应急,保障国家、集体、个人利益。

1.4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管道燃气特许经营企业,因违法行为、破产,或单方提出解除协议造成的事件。工业企业为生产、生活配套的自用燃气设施的建设及其运行需要的用气,不适用本预案,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临时管理、接管规定及形成条件

一、根据《省燃气管理条例》十七条规定,管道燃气经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终止特许经营协议,收回特许经营许可证,依照本条例规定重新进行招标等工作,确定新的管道燃气特许经营企业,并组织实施临时管理:

(一)转让、出租、质押特许经营权的;

(二)转让或者违反特许经营协议约定擅自抵押保障供气的设施、设备的;

(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拒不整改的;

(四)擅自停业、歇业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实施临时管理期间,被收回特许经营许可证的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接受临时管理,保障正常供气。

二、根据《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在特许经营期间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终止特许经营协议,取消其特许经营权,并可以实施临时接管:

(一)擅自转让、出租特许经营权的;

(二)擅自将所经营的财产进行处置或者抵押的;

(三)因管理不善,发生重大质量、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擅自停业、歇业,严重影响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安全的;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三、根据《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在协议有效期内单方提出解除协议的,应当提前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申请的3个月内作出答复。在主管部门同意解除协议前,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必须保证正常的经营与服务。

四、获得特许经营企业依法申请破产的。在未确定新的特许经营企业前,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必须保证正常的经营与服务。

3机构组织与职责

3.1应急领导机构

成立市管道燃气临时管理(接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分管主任、市建设局局长、市财政局长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监察局、发改局、经贸局、民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公安局、消防大队、安监局、质监局、交通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司法局、物价局、广电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总指挥部设在市政府总值班室。

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建设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指定专人参与组成。应急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

3.2工作职责

3.2.1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本预案应急处置的相应职责,负责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制订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报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具体工作职责分工:

(1)市建设局:负责事件监控;保证本市居民,重点是市中心城市居民生活用气;负责需要重新招标,确定新的燃气企业特许经营方案。

(2)市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负责清查企业经营的违法行为。

(3)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应急救援经费保障,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负责紧急情况下动用财政资金应急使用;负责组织相关单位进资产保护。

(4)市司法局、监察局:负责政府部门需求的司法服务,行政监察或案件案件查处。

(5)市发改局、经贸局:负责因事件造成需要与国家、省、市发改、商务等部门协调调拨燃气解决供应紧缺急需调配。

(6)市安监局、质监局、建设局、消防大队:负责临时管理(接管)安全生产监管。

(7)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负责应急的治安保卫、可疑因素的排查和事故防范监控工作,涉及刑事案件处理;负责因管道燃气引起的消防事故救急处理。

(8)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新闻单位:在应急状态下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对突发事件、异常情况的报道要本着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防止不实报道和炒作;根据市政府办公室或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意见事件应急新闻通稿;教育引导城乡居民正常对待和应对突发事件。

(9)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劳务人员权益保障、工伤劳保理培协调工作;

(10)燃气企业、储配库(站):服从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气源调配,保证因临时管理(接管)所需供气。

(11)各乡镇政府负责属地安全保障、事件调查协助工作。

3.2.2市应急处置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负责管道燃气临时管理、接管事件信息监控、预警监测、情况收集、预警分析和工作报告;

(2)依据应急事件等级,提出预警方案报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审批;

(3)组织联络、协调和实施临时管理,保障重点;

(4)提出应急处置意见,供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决策;

(5)负责应急事件情况反映,应急解除,并总结应急处置情况,上报、省相关机构。

4.事件分级

依据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违法违规因素或其它情况造成后果程度,由低至高启动实施临时管理(接管)应急预案。管道燃气临时管理(接管)应急事件分为三级:Ⅲ级(蓝色)、Ⅱ级(橙色)、Ⅰ级(红色)表示。

(一)Ⅲ级预警(蓝色):指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处于初步状态,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相应预案即可处置的事件。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启动“蓝色”预警:管道燃气经营企业私自正在与其他企业转让、出租、质押特许经营权的;或者正在转让或者违反特许经营协议约定擅自抵押保障供气的设施、设备的;燃气运行存大重大安全隐患,但还未造成事故。

(二)Ⅱ级预警(橙色):指违法事实已形成,事件的处置需向分管副市长报告。《省燃气管理条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定情况之一发生时,启动“橙色”预警。

(三)Ⅰ级预警(红色):指违法事实已形成,而且造成燃气供应和重大公用安全的隐患的需向市政府报告。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启动“红色”预警:违法企业经营者逃避事实,转移资产资金,停止经营,相关人员均外逃,公司处于无人经营管理情况状态,燃气供应及安全管理处于紧急状况。

5应急处置措施

5.1应急处置原则。

发出蓝、橙、红色应急预警信号后,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成员单位自动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并保持日常通讯畅通。进入紧急状态后,必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处置,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保障重点”的总原则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5.2应急处置措施。

1.蓝色(Ⅲ级)预警处置措施:市燃气主管部门立即启动本级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1)协调组织相关部门组成调查小组介入事件调查;(2)依法责令违法企业整改处理;(3)提出事件处理方案;(4)责令经营企业保障管道燃安全和正常供应。

2.橙色(Ⅱ级)预警处置措施:除采取Ⅲ级预警措施外,同时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1)召开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会议,分管副市长批准实施紧急处置方案,各成员单位启动应急处置工作;(2)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临时管理(接管)职责方案,并组织实施;(3)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制订应急处置方案报市政府和市、省相关部门机构。

3.红色(i级)预警处置措施:除采取ii级、Ⅲ级预警措施外,同时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1)召开市应急领导小组会议,报市政府批准实施紧急处置方案,各成员单位启动应急处置工作;(2)制订应急处置方案报市政府和市、省相关部门机构;(3)在上级政府批准下启动重新进行招标各项工作。

6.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根据应急事件等级由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提出,市政府决定预警解除,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宣布应急解除,并通过新闻媒体解除公告。

7后期处置

(一)总体评价。

1.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在应急解除后做出书面报告报市政府。

2.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理和审查所有书面报告、应急记录和文件等资料;总结和评价突发事件原因及在应急期间采取的主要行动。

(二)调查报告。

1.管道燃气临时管理应急处置事件调查应严格遵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燃气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

2.事件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调查中查明的事实;

(2)事件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据;

(3)事件结论;

(4)各种必要的附件;

(5)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6)经验、教训和预防事件再次发生的建议。

(三)法律诉讼。

因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违法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政府财产损失、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应依法对经营企业和违法责任人进行法律诉讼及提出赔偿。

8应急保障体系

1.安全隐患处置保障体系。当各级预警启动时,安全隐患事件的处置在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指导下进行,采取安全保障措施,出现燃气安全事故时,启动《市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市场供应保障体系。当各级预警启动时,市场供应事件按《市城镇燃气供应应急预案》程序进行。

3.应急控制保障体系。当各级预警启动时,应向分管副市长报告,事件的处置在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组织指挥下进行,启动应急控制保障措施:

4.政府处置保障体系。当必须启动i级预警启动时,事件的处置在市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并紧急启动政府救援保障措施:

(1)政府相关部门协助临时管理;

(2)重新制定招标方案,报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审批;

(3)重新进行招标,确定新的管道燃气企业;

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篇3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供气事故应急处置运行机制,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供气事故,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供气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县燃气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省燃气管理条例》、《省城市供气事故应急预案》、《市供气事故应急预案》、《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供气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

1.4工作原则

1.4.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明确各级相关部门、燃气企业、咨询机构等职责,依法确定应急工作程序,更有效地处置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

1.4.2统筹安排、协调配合

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之下,县公用事业管理局为牵头部门,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形成合力。

1.4.3分级管理、分区负责

〃立县人民政府、县公用事业管理局两级应急机构、分级管理的燃气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根据突发事故的影响、人口、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确定级别后,按照分级启动的原则启动相应预案,并落实供气事故应急责任机制。

2.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2.1.1县人民政府设立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指挥长,协管副县级领导、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县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县公用事业管理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局、县电力公司、县电力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消防大队、县交警大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民政局、县各通信部门、县环保局、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县各保险公司、燃气供应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2.1.2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公用事业管理局,由县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1.3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专家工作组,作为指挥部的咨询机构,专家工作组组成:

专家工作组由城市供气设施的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维护和检修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2.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2.2.1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职责

(1)研究决定全县供气事故应急救援的有关重大问题,组织实施本预案;

(2)指导、指挥和协调全县供气事故和跨县的供气事故的处置;

(3)拟定全县供气事故应急预案,总结部署全县年度供气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4)对相关供气事故应急处置做出决策,下达指令,视情向市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5)组织、协调或视情况派出指导组对事故发生地区的应急救援工作进行直接指导和支援;

(6)组织供气事故应急技术研究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

(7)负责供气事故应急信息的接受、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

(8)根据应急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处置效果,及时调整应急处置行动或适时宣布应急结束;

(9)负责重大供气事故应急处置的新闻;

(10)指导重大供气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11)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及时恢复供气,保障用户需要;

(12)指导燃气企业建立供气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其经费由县财政应急专项经费安排。

2.2.2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与应急机构中相关部门的联系,了解最新信息,并及时向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和市供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汇报;

(2)编制预防供气事故的有关文件;

(3)指挥专业抢险队伍开展城市燃气设施的应急检修、抢险、修复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4)编制审查本县供气事故的信息报道稿件,并报送县人民政府;

(5)根据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的要求,组织、协调与应急救援工作相关的通讯、交通、物资保障等工作;

(6)负责落实燃气供应保障工作。

2.2.3各成员单位职责

县公用事业管理局:承担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监测、接收供气事故报警、预测信息,做好供气事故发展动态后续报告;协调全县供气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组织开展供气事故调查工作。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协调供气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参与供气事故调查处理。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和指挥医疗救援队伍开展供气事故伤员抢救工作,及时向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紧急调派医务人员、医药物资、医疗设备,协调使用急救场所。

县电力公司、县电力局:负责电力保障工作。

各通信部门:负责通信保障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做好供气事故现场保护、交通管制和人员疏散工作,做好事故现场的警戒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保障供气事故应急处置资金,并监督使用。

县消防大队:负责组织实施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和灭火工作。

县交警大队:负责事故现场的交通管制工作。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参与供气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因特种设备及压力容器、管道引发的供气事故的调查处理。

县民政局:负责事故受害人员生活救助和接受社会捐助等工作。

县环保局:负责现场环境污染的监测处理,预防次生环境污染。

各保险公司:负责开展供气事故保险理赔工作。

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事故信息工作。

燃气供应公司:负责所属燃气网点的应急协调及燃气供应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本辖区的救援力量做好先期处置工作,主要做好现场保护、伤员急救、社会稳定、信息报告和危险源控制等工作。

2.2.4专家工作组的主要职责

(1)参加县供气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

(2)应急响应时,按照县供气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及时到指定地点集结,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

(3)参与重大事故评估调查,对事故处理提出咨询意见;

(4)受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派,对事故发生地实施技术支援。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全县供气事故信息进行接收、监控、存储、常规分析处理、事故信息跟踪,并负责对发生在县外但对我县城市燃气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的信息收集与传报。

燃气企业及用户发现燃气隐患后应立即上报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和早期发现的隐患进行核实、分析、评估,必要时组织专家、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后认为引发供气事故可能性很大的,应在1小时内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县人民政府按规定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电话。

3.2预警预防行动

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强化城市燃气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早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达到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效果。建立通畅的信息流通渠道,及时收集可能导致城市供气系统重大事故发生的因素,及时通报,并督促立即整改到位。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督促落实燃气供气单位、主管人员安全防范责任制。

3.3预警级别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潜在危险程度和可能的发展趋势,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i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预警级别的具体等级划分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预警级别的确定主体:一般预警由县人民政府确定;较重预警由市人民政府确定;严重预警、特别严重预警报请省人民政府确定。

3.4预警解除

根据事情发展动态和处置情况,由分级预警命令的政府决定并解除预警。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分级

按供气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四级。

一般事故(Ⅳ级),是指造成人员死亡1人至2人,或造成1万户以下用户连续停止供气24小时以上的,或供气企业库存低于7天的正常需求,且储备量只有正常需求的80%,预计持续时间为10天以上的。

∠重事故(Ⅲ级),是指造成人员死亡3人至9人,或造成1万户以上2万户以下用户连续停气24小时以上的。或供气企业库存低于5天的正常需求,且储备量只有正常需求的60%,预计持续时间为15天以上的。

严重事故(Ⅱ级),是指造成人员死亡10人至29人,或造成2万户以上3万户以下用户连续停气24小时。或供气企业库存低于3天的正常需求,且储备量只有正常需求的40%,预计持续时间为20天以上的。

特别严重事故(i级),是指造成人员死亡30人以上,或造成3万户用户及以上连续停气24小时以上的。或供气企业库存低于2天的正常需求,且储备量只有正常需求的20%,预计持续时间为30天以上的。

4.2应急响应行动

4.2.1一般(Ⅳ)级响应

一般供气事故发生后,事发地乡镇应快速反应,组织救援力量进行先期处置工作,并立即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县人民政府立即启动本预案,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与成员单位立即进入应急状态,主要领导迅速到岗到位,组织实施统一指挥,主要做好以下应急处置工作:

(1)组织营救和救治伤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

(2)迅速消除供气事故的危害和危险源,划定危害区域,加强巡逻、维持社会治安;

(3)针对供气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终止可能导致损害扩大的活动;

(4)对现秤强监测,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发生;抢修被损坏的基础设施,提供生活必需品和临时避难场所等;

(5)及时将应急救援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市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

(6)当县级应急力量不足时,由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请求市供气应急指挥部组织力量,实施支援;

(7)在县内供气不足时,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立即向上级燃气主管部门和市供气应急指挥部汇报,争取支持,全力调度气源尽快恢复正常供气。

4.2.2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响应

发生Ⅲ级、Ⅱ级、Ⅰ级供气事故后,立即启动县本级预案,县人民政府采取Ⅳ级响应措施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同时立即上报市、省人民政府,请求启动高级别预案,且服从市、省指挥部指挥。

4.3信息报送和处理

县公用事业管理局会同县有关部门(单位)建立健全供气事故报告系统,包括:供气事故的专项信息系统,信息报告和通报系统,以及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信息采集和报送系统等。县有关部门、县公用事业管理局按照供气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主动监测,及时报告。

4.3.1信息报告

供气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报后,立即向当地乡镇、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有关部门(单位)报告,当地乡镇、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县人民政府接报后1小时内报市人民政府。

4.3.2报告内容

初次报告:应尽可能报告供气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原因初步判断、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供气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报告供气事故的简要经过。

∽段报告:既要报告供气事故发生的新情况,又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供气事故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发生原因等情况。

总结报告:包括供气事故鉴定结论、供气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总结、供气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今后对供气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4.4应急人员及群众安全

参加供气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应配备各种安全防护用品和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处置供气事故现场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根据供气事故发生情况和应急救援需要,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确定城市供气事故周围居民和群众的疏散范围,并及时组织人员疏散。

4.5信息

供气事故信息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由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宣传部门按有关规定,做好供气事故信息工作。

4.6应急结束

供气事故危险因素消除,供气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完成后,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确认无次生、衍生、耦合灾害发生时,提出应急响应结束的建议,报县人民政府,由县人民政府决定应急响应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应急响应终止后,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供气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受灾人员,尽快恢复正常供气秩序,确保社会稳定。

5.2社会救助

供气安全事故发生后,县民政部门负责管理社会各界捐赠活动,造成供气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员给予赔偿。保险机构依法做好有关定损、理赔工作。

5.3分析评估

发生供气安全事故后,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会同相关部门单位成立调查组,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事故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并对应急处置工作予以评估。

6.保障措施

6.1信息与通信保障

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建立包括相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组的通讯录,要定期更新。县通信部门应保障供气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信畅通。

6.2医疗卫生保障

县卫生局建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提供事故医疗救治,制定医疗卫生队伍调动方案。

6.3资金保障

县财政局为县供气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6.4队伍保障

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单位)的专业救援人员、专家参加城市供气事故处置。

6.5物资保障

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包括供气经营企业)应保障供气事故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提供供气事故应急救援物资。

7.监督管理

7.1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

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其成员单位应加强对供气安全事故的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贯彻、培训和演练工作,不断提高应急应变能力,每年组织一次供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救援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7.2监督检查

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对本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7.3奖励与惩罚

对县供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中积极履行职责、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渎职、失职造成严重后果和损失的,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附则

8.1预案管理与更新

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8.2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县供气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篇4

关键词: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措施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a

1、燃气管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燃气管网一般在地下敷设,燃气供气系统一般包括:门站、调压站、管道、调压装置等组成的管网体系。管道大多采用直埋的方式,环境干扰较大、由于燃气管道的隐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的腐蚀及不可预见性等原因都会造成一定的隐患,具有较大的泄漏危险性。

1.1早期存在的燃气管网,由于在技术上较为落后,采用的防腐措施是用沥青、玻璃布等,还没有使用阴极保护措施,使用年限一久,防腐层就失去了防腐的作用,部分管段甚至整体腐蚀都较为严重,给维修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1.2在我国多个城市早期的管网建设时,管网的运行压力多为0.2mpa左右,煤气为主要气质,煤气管网中凝水缸主要为中压B形(0.2mpa),阀门采用普通铸铁球阀,丝扣连接处较多。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燃气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需要,部分城市燃气企业将管网运行压力提高到0.3mpa~0.4mpa,过大的管道压力可能造成丝扣的连接处漏气,普通的铸铁球阀也会发生失效不能闭合的情况,对管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3道路修建以及新建建筑等的建设活动对地下燃气管网产生负面影响较大,极易造成设备及管道的细小损坏导致其外泄。由于城市建设的脚步不断的变快,道路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活动速度不断的跟进提升,同时还有电网、供水及供暖市政改造等活动,都给燃气管线的运作带来了很多的潜在隐患。经常性的会出现被损坏的情况,一些建设方不按照规定进行建设活动,导致管线受损,当时不仅不上报,而且也不告知相关机构进行紧急维护处理,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和损失。

1.4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城市的基础设施都在日夜不停的建设着,这样在施工中违章施工及二次开挖现象较多,对管线的安全也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5燃气企业主要针对二类用户,一类为企业用户,一类为居民用户,在企业中主要为锅炉、直燃机、生产和食堂供应燃气,各企业的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同时对调压器的运行原理也不了解,这样就极易导致错误操作的发生,从而危及管网运行的安全。

1.6居民用气过程中,偶然存在着私接、私改、燃化气和天然气混用的情况。并且燃气企业对居民进行入户检查又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无法第一时间的发现和解决上述问题.

2、加强燃气管网运行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切实加强地下管网施工作业的施工安全管理

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城市燃气、电力、供排水等管网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程序要求,履行项目建设和施工审批程序。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工作。涉及地下管网的施工项目,建设单位在组织项目施要召集管线权属、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对安全施工作业职责提明确要求;管网业主单位要对地下管网情况进行现场交底,并作出明确的标识。施工企业要取得相应的作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施工前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技术交底,严格按照安全施工要求进行作业,严禁在情况不明、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盲目施工、野蛮开挖。

2.2严格落实燃气管线联动管理机制

当地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要全面落实道路挖掘(占道)联审制度,坚决杜绝在有地下燃气管网设施的安全范围内,违章挖沙取土、植树、埋压圈占和恶性施工,依法清除违章占压的建(构)筑物,消除不安全因素。燃气经营单位要与城管执法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一旦发现压占燃气管线,影响管线安全的现象,坚决杜绝在有地下燃气管网设施的安全范围内,消除不安全因素。燃气经营单位要与城管执法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一旦发现压占燃气管线,影响管线安全的现象,及时组织清查,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2.3燃气经营企业完善管网巡查制度,加强管网的巡查管理,确保管网巡查到位率100%,保障管网安全运行。燃气经营企业完善管网巡查制度,责任层层到人,加强日常对燃气管网的巡查力度,及时掌握管网运行情况,确保管网安全运行。管线巡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作为岗位收入的考核依据,建立奖惩制度,充分发挥人员工作积极性;四是采用现代化手段,对巡查车辆安装GpS实时定位系统监控,提高管线巡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经济责任制

2.4针对管线交叉施工采取的具体措施管网巡查人员应清楚自己的巡查区域,熟悉自己职责范围内的管线走向,管径小、投用时间等,及每日的重点巡查区块。应把管道附近50米内的施工纳入重点巡查区域。对于可能交叉通过管道或在管道中心线3米范围内的施工应向部门经理汇报,部门经理每日汇总各分区管网巡查的施工情况,以便采取对应措施。重点区块日巡查两次以上。巡查人员进行线路巡查,发现在管道50米外有施工时,就应询问施工人员其施工是否可能扩展到管道保护范围,如果可能,应告知燃气管道保护的要求,并获取施工人员的联系电话及施工单位名单,以便进一步协调解决的方式和步骤。施工活动距离管道间距不同,其管理措施及相关要求如下:

2.4.1施工活动距离管道中心线3米以内的,安排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监护,并制定应急措施;同时发放安全施工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与本公司签订《施工安全协议》。管网巡查人员应当日将《施工安全协议》上交至公司技术安全部,由技术安全部上报至燃气主管部门备案。

2.4.2施工活动距离管道中心线3米至10米以内的,巡查人员每天查看,报告施工进度,根据施工情况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

2.4.3施工活动距离管道中心线10米以外的,巡查人员应询问施工人员施工可能的扩展范围。巡查人员发现有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时,应立即进行制止,并报告部门经理。同时巡查人员应向危害活动的实施人员讲清其危害后果,劝阻其停止危害活动。

2.5完善燃气管网标识

2.5.1路面标识。沿管线每隔50米在路面、人行道上做显眼的警示标志桩或者标志砖,遇到道路、绿化改造时及时补充管线标识,以保证能及时提醒下有燃气管线。

2.5.2使用燃气管网电子标识系统。针对pe管线的无法探测性,先进的地下燃气管线电子信息标识系统可以实现地下燃气管设施的精确定位及信息识别管理。在管线深度变化处、交越处、封头处、转弯处将路径标识器与pe管捆扎在一起,能够得到管网的GpS信息并建立GiS数据库。这就保证了在需要的时候,燃气管线可以被准确的找到,避免因定位不准而发生施工事故的同时,也提高了燃气管道抢险施工的效率。

2.6建立专业抢修队伍

要建立抢修队伍,完善燃气抢修应急预案,向社会公布抢修电话,并24小时抢修值班。抢修队应配备抢险技术装备、材料、备品、备件,具备抢险维修能力,每年应定期演练,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为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开挖工程的严格管理,燃气管网的全方位巡查,管网信息的精确定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网事故的发生率。现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燃气管网,因此燃气管网运行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篇5

作为天然气产业的下游,该行业早已是红海市场。自2004年政府推行国际通行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后,超过千家的城市燃气运营商已将该市场基本瓜分完毕。

激烈角逐中,该行业也涌现出数家跨区域的佼佼者,如香港中华煤气、中国燃气、新奥能源、华润燃气等,占据了城市燃气特许经营的多数市场。

2007年前后,该市场格局已定。诸企业的战略重心,已转向在领地精耕细作,进一步提高渗透率。

这样一片成熟的市场,2008年突现行业鲶鱼——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横空出世,借助母公司的上游优势,强势挤入下游,“以资源换市场”,抢夺特许经营权,发展大客户直供,导致下游乱象丛生。本刊所报道的南京案例,只是其中一例。

去年12月,国家宣布两广进行天然气价改试点之际,中国燃气行业最大的并购案启动。中石化和新奥能源欲恶意收购中国燃气,此并购案绵延近一年,以新奥出局、中石化和中国燃气宣布合作合资结束。

中石化成为这场无疾而终并购案的最大赢家。掌握153个城市管道燃气项目,覆盖1.8亿人口,拥有近700万住宅用户、4万多工商业用户的中国燃气,将成为中石化上游产品强大的分销商。

中石油、中石化的商业逻辑清晰可见:中国正处于天然气市场的爆发期,新一轮城镇化正在启航,天然气国内外接轨带来的涨价预期,使得这片早已是红海的市场又现蓝海。

但这种明显强化垄断的行为,却并未得到有效监管。中国反垄断执法的“双重标准”,使得央企的垄断经营行为得不到纠偏,政府的一些行政垄断行为还得到强化。

这让出家人释永信都看不下去。2012年“两会”上,其作为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加强城市管道燃气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竞争的建议》议案。

城市燃气经营绝非小事。城市人口密集、管网庞杂、安全生产和普遍服务要求很高,上游巨头未必有如此的经验和准备。

目前,天然气价改进展不快,已使得下游城市燃气商步履维艰;来自上游的不公平竞争,更使其雪上加霜,近十年的行业改革成果,或将前功尽弃。

——编者

一场长达三年的供气权纠纷,终于在2012年的初冬达成了和解。南京市的燃气主管部门,可以暂时松口气了。

这是一场原本不该发生的较量。

原告方南京中燃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南京中燃),系南京市江北地区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获得者,指控被告方南京星桐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下称南京星桐)私自向该区域内两家大型企业用户供气,侵害其特许经营权。

7月,南京市中级法院不公开地审理了此案,但并未作出一审判决。与此同时,在法庭之外,政企之间的行政调解也在进行。11月,原告南京中燃决定撤诉。《财经》记者获悉,双方进行了妥协,各获得一家企业的供气权。

这是一笔价值30亿元的大单。两家大型工业用户,位于南京市江北区的化学工业园,在南京中燃的特许经营权区域之内。在过去的三年中,市政府相关部门曾多次下文,明确南京中燃依法享有上述两企业的供气权。但这没能阻止南京星桐的大股东——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下称昆仑燃气)的扩张步伐,后者仍在化工园内完成了部分管道工程。

据官方说法,昆仑燃气在南京市场的“违规干扰市场秩序行为”发生多起,相关举报不断,为此,主管部门甚至停止审批昆仑燃气私建天然气设施补办手续的申请。但这并未能阻挡后者扩张的态势。

昆仑燃气强硬姿态的背后,是其特殊的身份。天然气产业分为上游开采、中游管输与下游配气三个环节,以中石油为代表的巨型国企支配着上中游市场,而昆仑燃气则以中石油三级子公司的身份,手握气源优势驰骋于下游市场。

依靠“资源换市场”战略,昆仑燃气自2008年成立以来迅速布局,拿下了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这其中既包括开垦“处女地”,也不乏巧取豪夺原特许经营商的“领地”。

虽然近年来昆仑燃气扩张步伐放慢,但中石油向大工业用户直接供气的策略更是让各城市燃气商如芒在背。这些用户既是城市燃气商的利润之源,也是它们赖以补贴数量巨大的居民用户的基础。中国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不同,天然气价格机制迄今未能理顺,本该价格更高的民用气价,却大大低于工业用气。

在此背景下,南京案例不过是新的一笔。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两大病因:上游生产商纵向一体化与天然气价格机制不顺,只能有赖于一场通盘考虑的系统化改革来化解,对此业界正翘首以盼。

30亿元大单

以长江为界,南京曾一度被分为两个部分:江南地区的城区与江北地区的郊县。2005年,南京市提出跨江发展,面积约为2400平方公里的江北地区迎来了城市化进程。

江北地区原无燃气管道,2005年原市政公用局面向全国公开招标江北地区的特许经营权。港华燃气、新奥燃气、中国燃气、华润燃气等多家公司投标,最终由中国燃气获得江北地区30年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此后,中国燃气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南京中燃,负责运营江北业务。

在中标当年,中国燃气即开工建设并实现通气。南京中燃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今,南京中燃累计投资4.5亿元,建成一座接收门站、三座高中压调压站,以及600余公里管网,用户超过20万户。

化工园此前由港华燃气有限公司负责供气,在南京中燃获得特许权后予以注销。接近南京中燃的人士透露,被注销公司系化工园区与港华燃气的合资公司,化工园握有17%股份。

在此背景下,化工园区方面向南京中燃提出参股17%的要求,被后者婉拒;前者复要求南京中燃以特价供气,再由其转供给园区企业,同样遭拒。

据市住建委的说法,实施特许经营以来,化工园方面以南京中燃无法保证园区企业用气需求、供气价格过高、影响招商引资为由,一直有意引入其他供气方,以限制后者在化工园铺设管道,造成矛盾不断。

此案矛盾的焦点始于2009年9月,蓝星安迪苏南京有限公司(下称蓝星安迪苏)与江苏金桐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下称江苏金桐),各自携带大型化工项目落户位于江北地区的化工园。

据项目可研报告,如果两企业的需求量达到每年1.6亿立方米,按照江苏省门站价与江北区工商业气销售价格的差额保守估计,每年的销售毛利将达1亿多元,若以剩余23年特许经营权计,对上述企业的销售总利润约为30亿元。

巨大的利润诱惑下,昆仑燃气与南京中燃的争夺战就此开始。在市政府组织的协调会上,南京星桐方面的代表朱伟称,中石油和昆仑燃气对于南京中燃在江北地区的特许经营权知情,但“碍于面子,化工园区找了中石油三次”,昆仑燃气与三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2009年10月和11月,化工园和两家企业以南京中燃无法保障气源为由,要求自寻气源,与中石油直接协调争取气源计划量和价格优惠政策。此后,化工园在未征求主管部门意见的情况下,与昆仑燃气签订供气协议。

南京市发改委会同原市政公用局(后并入市住建委,改称市政公用处)在调研后回复,管道天然气属自然垄断行业,统一经营有利于安全保供和调峰调度。在南京中燃承诺保证两企业用气的前提下,按照特许经营权赋予的权利应由其负责供气。南京中燃则表示,愿以最优惠价格向两家企业供气,如不能满足供应愿支付巨额违约金。

但两家企业后再次向市政府致信,要求解决供应问题。2011年3月,南京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委会同化工园管委会专题协调,商定由化工园搭建交流平台,南京中燃与两企业沟通,商谈用气量及价格优惠政策。

化工园管委会后再次向市政府上交报告,以与中石油签署直供协议能保证气源和拿到更低气价为由,建议市政府同意采取重大项目“一事一议”方式,允许企业参照“扬子石化-巴斯夫”的直供模式,自行选择供应商。

经过南京市住建委调查认定,化工园的报告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昆仑燃气与南京中燃拿到的气价相同,作为昆仑燃气参股的合资公司,南京星桐不可能拿到比其母公司更低的气价。

“扬子石化-巴斯夫”模式系用气单位直接与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销售公司(下称中石油管道公司)签订供气协议,但南京星桐是由中石油三级子公司昆仑燃气与民企成立的合资公司,与南京中燃均为西气东输的用户,仍是准备采取转供方式向两企业供气,并非由中石油直供。

此外,经市住建委了解,南京中燃无法保证用气需求的说法也并不成立。南京中燃已协调的气量为每年1.8亿立方米,但江北地区当时用气总量仅为3000万立方米,余量足以保障两企业未来几年用气。同时,中石油管道公司曾多次向南京中燃承诺,气源“有需求即可增量”。

博弈和妥协

南京市政府的协调并未收到效果。2011年4月,昆仑燃气参股的南京星桐仍于化工园区工商局注册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股权结构为:昆仑燃气45%,北京紫源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江苏中兴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分别持有25%,荆州市太普石化有限公司5%。

对此,南京市住建委紧急请示,“提请市政府责令化工园尽速整改,立即停止对星桐公司违法经营燃气行为的支持与纵容。”

2012年3月,南京星桐在未办理任何行政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在南京中燃位于化工园留佐村的江北门站不足100米处强行施工,双方一度发生现场冲突。工商资料显示,南京星桐的经营项目中,并不包含“管道燃气经营”与“燃气管道建设”。

“南京中燃当时请我们查处,但因为对方当时并未通气,因此不在我们的管辖范围内。”南京市住建委燃气管理处稽查科科长朱意富回应《财经》记者,稽查科只能查处无证供气企业,至于无证经营、工程未报批、未办土地手续等问题,按权限应由工商、市政工程、国土等主管部门管理。

南京中燃职工因此赴市政府集体上访。市住建委针对南京星桐违法施工问题再次向市政府递交紧急请示,建议按照属地维稳原则,责成化工园管委会牵头制止施工,并由市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查处其违法行为。

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赵晶夫批示,有关经营权及范围问题,原市政公用局都有明确的意见;有关在接收门站旁建设其他燃气设施问题请市安监局查核。此后,市住建委对星桐公司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国土部门也对其中的违规用地进行查处。

压力之下,该工程于4月10日暂停。南京星桐随后辩称,其向两家企业提供的天然气系作为生产原料使用,不在城镇燃气特许经营范围内——据2010年10月出台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燃气作为工业生产原料使用,不适用于本条例。

基于这个理由,南京星桐于6月初再次施工。但两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不完全支持这一结论——蓝星安迪苏项目67%的天然气用于生产原料,其余为燃料,而江苏金桐的生产原料为轻蜡与苯,全部燃料都使用天然气。据此,市住建委于7月再次叫停南京星桐的施工。

南京市住建委市政公用处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记者,7月底,市政府召开了协调会,双方已达成协议,蓝星安迪苏由南京星桐供气,江苏金桐则交给南京中燃。但司法程序直至南京中燃于11月撤诉方才中止。

“资源换市场”公愤

天然气行业的上中下游市场,呈现完全不同的格局。在上中游的开采、管输领域,由以中石油为代表的国有巨头垄断,而在下游城市的输配分销领域,则呈现多元化的竞争格局。长期以来,作为基础天然气公司,中石油并不关注下游市场,但随着近年来车用和工业用天然气价格放开,终端利润日渐丰厚。

2008年8月,中石油成立三级子公司昆仑燃气,专攻城市燃气市场。国内这一市场已呈现出外资、民营企业、地方国企和中央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竞争格局,截至2010年,以销气量计,港华燃气、中国燃气、北京燃气、新奥燃气分列国内城市燃气商前四位。

近几年随着城市用气户数的增加,每到冬季“气荒”频发,原西气东输一线下游城市需要增加供气量,这也让中石油背景的公司在与下游省市的谈判中占据优势。但此举引发了昆仑燃气与原本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之间矛盾不断(相关报道见《财经》2010年第27期“中石油攻略天然气下游”)。

近80%的气源握在中石油手中,横空出世的昆仑燃气凭借资源优势在各地攻城略地。2008年初,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全面开工,中石油加快进军下游市场的步伐,其下属公司与该线途经的14个省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确定了各省市的干支线具体路线。

在南京市场,2009年起,昆仑燃气加大了在化工园、江宁及车用气市场的公关力度,先后与五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昆仑燃气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于化工园区内修建压缩天然气母站。

对此,原市政公用局于2009年9月向化工园区管委会和昆仑燃气发文,明确告知昆仑燃气,其擅自在化工园建设设施并发展用户,违反了《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为此,该局停止办理昆仑燃气在化工园所建CnG母站补办手续的申请,以及在江宁区投资建设压缩天然气母站审批。

但这并未阻挡昆仑燃气的建设步伐。在上述压缩天然气母站建成后,原市政公用局不得不承认此既成事实,“在反复做南京中燃的工作后,临时同意昆仑燃气对外供应压缩天然气”。

昆仑燃气的一系列举动,引起主管部门极大的不满。“中石油昆仑公司在我市运作的项目均是与民营企业甚至个人合作,期间已发生多起经济和违纪纠纷被举报到中石油,中石油也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调离处理,其违规干扰市场秩序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南京市住建委在向市政府的一份汇报材料中表示。

一位曾出身中石油、现任职于一家燃气公司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昆仑燃气的做法已经在业内引起了群愤,但多数燃气公司避免与昆仑燃气硬碰硬,而是采取“柔性”策略。

2009年,苏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在昆仑燃气进入苏州时,即与后者成立合资公司,条件是昆仑燃气不能染指苏州工业园区——相对民用天然气,工业用户供气因价格灵活被视为优质客户。在近几年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苏州港华的这一策略换来了气源。

“在有管道天然气之前,供气要靠撬车拉气,每立方米的成本比前者高出近一块钱,当时没人感兴趣,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愿意接手特许经营权,赌的就是管道通气后的盈利预期。谁知道西气东输线开通后,大企业都来了,而且都不是以参股的方式,而是想尽办法蚕食你的‘领地’。”一位河北某县的天然气公司人士对《财经》记者抱怨。

直供气是非

城市燃气公司们近来发现,中石油开拓天然气下游的策略发生了变化,其下属企业昆仑燃气放慢了对下游市场的进军,中石油集团却加大了直供气的开拓力度。

曾参与此类项目运作的一位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中石油当时进军下游的考虑在于,上下游一体化是业绩增长最快的方式,“但在进入后发现水土不服”——城市燃气输配涉及千家万户,与中石油粗放式的管理并不相洽。而且,由于昆仑燃气介入城市较晚,好的地盘已被先进入的民企、外企拿走。即便拿到未开发项目,铺设城市管网又要涉及到麻烦多多的征地问题。

因此,昆仑燃气这两年进军下游的脚步明显放慢,而中石油也随即将战略调整为向大型工商业用户实行直供气。

由于直供气不经过城市管网而直接从中压管道输往企业,故能降低输配成本,大型企业用户往往更愿意直接与上游企业签订直供气协议。

但直供气无疑夺走了城市燃气公司最大一块蛋糕。一般而言,对于一家成熟的大型燃气商,工商业销售气量占到其总销量的80%以上。民用天然气管网铺设、维护管理成本高于工商业天然气成本,价格却低于工商业气价。以南京市为例,目前的城市门站价为2.3元/立方米,但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却为2.2元/立方米。

在此局面下,城市燃气公司不得不用工业气所得补贴民用气亏损,形成现行交叉补贴结构。

一位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人士表示,在现有特许经营区域内争夺工业用户,显然违反地方政府与燃气商所签订合同,政府信用与合同严肃性受到挑战。

据他介绍,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天然气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勘探开采、长输管道、储气库、城市管网的许可证不可兼得。中国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模式,是供不应求时期的产物,强行切断势必影响到各方利益,实施阻力不小。随着供求关系的缓解,产业链的分割会趋于合理化,但这可能需要七八年时间。

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主任华贲告诉记者,根据北美和欧洲市场的经验,80%以上的燃气电厂、大工业用户都是直供气,他建议,应对城市燃气的特许经营权范围做出界定,在此范围以外的下游企业有权另寻直供气源。

2004年,世界银行与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研究所共同的《中国天然气长距离运输和城市配气的监督框架》中写道,“在天然气批发领域实现竞争的基础上,建立起竞争模式,在成熟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是天然气行业的主导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提醒说,“中国天然气行业上中游甚至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格局不变,长期来看,分离出来的大用户也很难保证获得相对低价的直供气。”

至于城市燃气行业存在的价格倒挂,刘毅军认为,必须通过加快理顺天然气与替代能源之间的比价关系,加快理顺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利益分配关系来解决。

华贲则指出,理顺价格,改变国内民用气价低于工业气价的不合理现状,可能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与其人为压低民用气价格,扭曲价格机制,不如由财政直接补贴特定用户。

管道独立呼声

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孔晓宁对《财经》记者分析说,由于特许经营权是新生事物,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完备,很多企业与政府签署协议时就留下了隐患,比如未明确新城区、新的工业园区是否包括在特许经营协议的区域内,对于气种的规定不详细等,这为后来者“钻空子”提供了借口。

对此,孔晓宁建议,鉴于《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是部门规章,因此应提高其效力等级,至少要上升到行政法规,在此基础上,由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根据行政法规出台专门的规章。同时,针对目前实际运营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纠纷问题,应当给出明确的解决办法。

不过,他也认为,对于昆仑燃气这样与上游垄断者存在亲缘关系的企业,仅靠司法约束是不够的。“因为是否在当地开设接口,由中石油说了算,就算赢了特许权诉讼,最后也可能拿不到气。”

上述河北某县天然气公司人士举例说,西气东输线通气后,在永(清)唐(山)秦(皇岛)段迁安市的卜官营设立了一个分输站。虽然迁安市的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早已归迁安新华联燃气有限公司(下称迁安新华联),但昆仑燃气还是与一家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并拿下首钢迁安钢铁公司的供气协议,成功从卜官营分输站获批一个接口。

迁安新华联此时正在与中石油联系开设接口事宜,由于业界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县只能开设一个接口,因此,昆仑燃气的接口直接威胁到了迁安新华联的申请。无奈之下,迁安新华联选择了妥协,将滦河以西地区的供气权交给昆仑燃气,换取在滦河以东再开设一个接口。

《反垄断法》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因此,中石油等公司在反垄断法律上是例外、被免责的对象,不受相关法律调整。

但北京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鑫曾对《财经》记者表示,反垄断法只保护中石油在上游的垄断地位,而城市燃气市场属于天然气分销领域,并不在保护之列。不过,他也承认,这方面的诉讼专业且复杂,举证会十分困难。

“要彻底改变这样的竞争格局,需要一场行业性的整体改革,设法切断上下游业务之间的纵向一体化。”孔晓宁认为。

呼声最高的即是管道独立。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朱煜曾公开质疑,天然气管道就好比高速公路,建设和经营企业是通过收费来实现自己的收益。因此,只要符合上路的条件,谁的车都可以跑,不能说谁修了路就只能走谁的车。

华贲建议,应当借鉴当年电力系统“厂网分开”经验,组建与天然气开发商分开的独立企业——国家天然气管道公司,实施全国统一干线管道。为了避免重蹈电网公司的垄断故辙,天然气管道公司应当只是交易平台而不是购销中间商,只收取输气费用。

针对外界源源不断的拆分呼声,中石油咨询中心曾在2007年报告,以“(分拆)将打破原有的内部协调机制,不利于保证安全、平稳供气”为由表示反对。

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场引导、企业运作、车主自愿”的原则,根据“环保、安全、经济”的要求,有序推进车用天然气加气站点建设,规范汽车燃气动力增装行业管理,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二、发展目标

优化车用天然气加气站布局,加快站点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资源互补、竞争有序”的车用天然气供气网络;加快推进公交、客运、出租以及环卫等车辆燃气动力增装步伐,全面提升我市车辆清洁能源使用水平。

三、推广措施

(一)加快车用天然气加气站建设

1.加气站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燃气发展规划(—年),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形成网络”的原则,有序推进实施。

2.CnG加气站按照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年版)及SY0092-98《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设计规范》等标准执行。如有国家最新标准出台,应依照相应标准执行。

(二)规范汽车燃气动力增装行业管理

1.汽车燃气动力增装企业须依法取得相关特种设备许可资质,并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增装、检测设备以及厂房场地、技术工人须符合相关要求。

2.汽车燃气动力增装企业须按要求向质监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告,通过相关审查后由质监部门给予资质认定,并向社会公布。

3.汽车燃气动力增装企业对增装后的汽车质量负责,并出具增装汽车合格证书,按照“一车一档”原则建立增装汽车档案。增装车辆使用的车载气瓶须经质监部门登记注册。

(三)规范天然气燃料汽车增装管理

天然气燃料汽车动力增装须到获得资质认定的企业进行,增装收费按经价格主管部门批复的标准执行。汽车增装后,车主凭车辆增装合格证、气瓶质检报告,到公安车管部门登记备案。城市公交、客运及出租车原则上由相应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按计划进行增装。

四、组织领导及分工

成立市天然气汽车推广应用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发改委、市城管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安监局、市质监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商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市天然气汽车推广应用的组织、领导及重大事项的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负责组织协调和推广运用工作。各成员单位分工如下:

市发改委:依法对加气站的项目进行核准(审批、备案)。

市城管局:牵头负责天然气汽车增装企业《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工作;负责组织加气站建设发展规划的编制、修订及实施,天然气加气经营企业资格审查;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天然气汽车增装数量的调控。

市质监局:负责车用气瓶安装、检验单位的资格审查;负责车用气瓶的使用登记;负责车用气瓶加气站的充装许可;负责充装计量等监督管理。

市公安局:负责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负责对增装后的汽车进行登记备案及正常审验。

市安监局:负责对发改部门核准(审批、备案)后的加气站实施安全许可,对加气站建设项目进行设立前的安全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核发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天然气专用运输车辆的运输许可和监管。

市物价局:负责对汽车加装、天然气加气销售价格进行监管。

市环保局:负责指导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的相关工作,引导超标排放的公益性车辆增装为天然气燃料汽车。

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共同推进。推广应用天然气汽车是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创建生态城市的重要举措,各相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加强配合,确保把推广应用天然气汽车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本着整体谋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先期在出租、公交车辆上使用天然气,运行成熟后再全面推广。

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篇7

关键词:燃气管道;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近几年,随着城市燃气普及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亲身体会到了城市燃气的便利,与此同时,城市燃气安全管理问题也日渐凸显,并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一、城市燃气不安全因素分析

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存在于城市燃气输送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从上游采气环节、输送环节到用户使用燃气环节等都可能有安全管理风险。(1)上游采气环节。上游采气环节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很大,例如汶川地震中,致使中石油在西南地区的油田部分气井关闭,城市燃气的日产量大大减少。(2)燃气输送环节。在我国当前所使用的城市燃气输送方式主要有管道燃气、液化燃气等,在这些输送方式中,管道输气方式相较于其他的方式虽然安全性较高,却并不意味着没有安全隐患,而是这种管道输气方式也同样存在着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因素。根据调查,发现由于管道的腐蚀、焊接等原因可能会引起管道输气发生事故。(3)燃气接收站环节。燃气接收站主要负责各城市燃气的接收、调压、输送等工作内容,这个环节也同样存在着安全风险,主要的安全风险是设备是否安全使用、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是否按章作业等。(4)用户使用环节。用户包括有工业用户和居民用户,虽然工业用户使用燃气量大,但是因其安全措施等都比较齐全,一般很少发生安全事故;反观居民用户,虽然燃气用量不是很大,但是由于他们对燃气的不正确使用,反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二、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1)符合相关规定原则。当前,政府正日益淡化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度干预,而在行政管理方面却逐步加强监督。在生产经济方面,燃气企业在输送城市燃气各个环节都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等要求,要清楚的明白具体的条款规定,把惯常做法与行业标准区分开来,此项原则即为燃气企业要遵循并严格执行各类相关要求和行业标准等。

(2)抓住关键问题原则。在城市燃气安全方面,要做的安全管理包含有多项工作,而且要管理的事物琐碎、复杂,在不同级别、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做的安全工作也不相同。例如,生产部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注重抓住本部门的关键安全问题,并着手解决,而安全职能部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引导各部门关注各自部门的重大安全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3)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要限期整改原则。对于燃气企业而言,如果能做到及时发现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那么基本上这个燃气企业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在实际中,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基本上在安全检查中才会发现并正视安全隐患。燃气企业一旦发现安全隐患,最恰当的做法是设定合理的期限,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地消除安全隐患。

(4)实行奖励和惩罚并用原则。奖励和惩罚是激励与警醒职工的一种手段。在燃气企业中,调动职工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视、降低安全隐患的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实施奖罚政策,奖励或惩罚不是最终目的,无论何种手段最终都是要消除安全隐患、安全事故。

三、城市燃气的安全管理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事故的预防、控制等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难题,在城市燃气输送过程中,大部分的管道线路和设备等基本上都在地下,有着接点多、管线长、覆盖面广的特点,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可能会导致整个城市燃气系统的瘫痪,造成无法估计的生命安全以及经济损失,因此及时地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成了整个城市管网安全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笔者从以下几点提出了一些安全管理措施:

(1)燃气企业要完善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不能被及时发现,而大多是在安全检查中才发现,此时进行整改可能会对燃气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完善现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定期检查计划,组织员工进行实战演习,使得企业职工融入安全生产的工作氛围中,提高大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这对于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大技术投入,积极引入先进技术。积极引入新技术,逐步建立GiS、SCaDa等信息系统,完善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使得燃气企业达到现代化的技术水平。GiS系统能够将燃气管网所分布的地面实体图形数据存储,之后进行空间分析得出结论,并可以结合相应的理论来制定决策。SCaDa系统在城市燃气输送过程中能够达到对燃气输送管道工况进行监测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在燃气企业内部实现资源共享,保证燃气输送安全的同时,大大节约了企业成本。

(3)从施工各个环节上强化安全防范。首先从城市燃气管道施工过程方面,承担燃气管道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建筑施工安装相应的资质,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检查和验收必须要严格加强。与此同时加强对管沟与管基施工方面的管理。一般情况下燃气管道进行埋地敷设,所以在回填土和地面的外部载荷的长期作用下,对管道抗拉抗压强度要求较高,并且要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合理的进行开挖深度与回填的密实度等施工系数的计算与管理。在管材的选型与质量方面也要做到严格把关,对于管材商的许可证以及管材的合格证、材质分析化验报告、试压报告等材料进行有效地管理。保证管材的质量符合技术要求。对管材进行如涂刷防腐漆等防腐技术处理,及时有效地防治管材腐蚀、生锈等现象。与此同时对管沟回填加强监管。在进行分层回填的工作时,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层夯实。对于靠近管顶的土层要进行人工夯实。保证管沟的夯实质量,防治由于多年挤压而出现地面下沉、重载荷作用下导致管道断裂或泄漏等现象。

参考文献:

[1]孟祥德.浅谈如何加强燃气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06).

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篇8

一、高度重视天然气利用工程管理工作。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清洁能源,可广泛应用于发电、城市、工业等领域。加强和完善天然气开发利用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气化”工程是“气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成“气化”工程既可使更多老百姓享受清洁能源带来的便捷,提高全市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净化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又能改善区域能源消费结构,有效实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协作,抓紧推进“气化”工程。

二、切实完善天然气利用规划。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要依据“科学规划、精心调度、综合平衡、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共同负责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天然气利用管理工作,要在充分结合节能减排目标的基础上,对全市天然气利用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市住建局要会同市规划局做好全市天然气通道规划和场站布点规划,指导各县区抓紧编制县城和重点镇规划,同时要加强与县区沟通,把规划的53个重点镇气化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已完成规划的县区要根据市上的安排意见进一步完善规划并报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备案。

三、鼓励天然气相关设施建设。市发展改革、住建、规划、国土、交通、水利、环保、消防等部门要按照特事特办的要求,优先为天然气设施建设项目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确保燃气设施工程按预定计划建成使用。

四、积极争取增加供气量。市发展改革委要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以及省燃气集团的沟通与衔接,努力争取在保证合同供气量和目前实际供气量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我市争取更多的供气量,以缓解供用气矛盾。

五、确保民用和特殊企业保底用气。市住建局要加快完善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在供气紧张情况下,要遵循“确保民用、减压一般工业”的原则,按可中断用户、工业用户、商业餐饮用户减停供气,确保民用和特殊企业保底用气。

六、加强天然气市场价格监管。燃气销售价格应当根据购气成本、经营成本、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各级物价部门要严格执行省物价局核准的长输管网天然气门站价格和销售价格。对长输管网未建成通气,采取液化和压缩天然气等临时过渡方式向城市供气的,由市物价局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从严核定,并报市政府同意后执行。天然气经营者要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价格,不得擅自调整和变相提价。各级物价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天然气价格的监管力度,加大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各种价格行为。

七、严审业主资质,强化业务监管。各县区政府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严格审查经营业主的资质条件、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通过公开市场,采取平等谈判,尽快确定天然气利用项目业主。同时,要强化项目业务监管,不断提高调控能力。在我市境内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燃气发展规划要求;

2、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和燃气设施;

3、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经营方案;

4、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符合以上规定条件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凭燃气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管道燃气经营者对其供气范围内的市政燃气设施、建筑区划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承担运行、维护、抢修和更新改造的责任。同时应当按照供气、用气合同的约定,对单位燃气用户的燃气设施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管道燃气经营者因施工、检修等原因需要临时调整供气量或者暂停供气的,应当将作业时间和影响区域提前48小时予以公告或者书面通知燃气用户,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恢复正常供气;因突发事件影响供气的,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燃气用户。燃气经营者停业、歇业的,应当事先对其供气范围内的燃气用户的正常用气作出妥善安排,并在90个工作日前向所在地燃气管理部门报告,经批准方可停业、歇业。燃气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燃气质量检测制度,确保所供应的燃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发现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燃气经营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燃气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确保燃气用户的正常用气:

1、燃气经营者临时调整供气量或者暂停供气未及时恢复正常供气的;

2、燃气经营者因突发事件影响供气未采取紧急措施的;

3、燃气经营者擅自停业、歇业的;

4、燃气管理部门依法撤回、撤销、注销、吊销燃气经营许可的。

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篇9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v002”为你整理了这篇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燃气专项整治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燃气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莱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市政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精神,牢固树立“隐患即事故”的理念,扎实开展燃气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点线面”结合,精准排查,守好安全防线,动真碰硬,守住安全底线。

一、重点企业源头保障

为实现燃气安全源头治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督导3家城燃企业开展隐患自查,摸清风险底数,找准薄弱环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自纠整改;通过行业督查方式,对15家燃气企业先后开展了3轮(1月14日、27日、3月11日)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截止目前,共排查隐患253处,已整改完成209处,剩余隐患仍在继续跟踪消除。通过持续的企业自查、行业监察,聚焦隐患治理,严防燃气行业领域安全事故发生。

二、分线推进拉网排查

针对重点企业、点供企业、农贸市场、餐饮宾馆等重点行业领域分线推进重点排查,每条线都有分管领导班子带队,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排查的隐患列出清单,建立台账,逐一“销账”。

一是重点环节,重点督导。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现场抽查等形式,督促城燃企业对各自辖区范围内的燃气安全生产和安全用气做好全面排查,对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等重要环节重点督导,环环相扣全面覆盖。

二是重点场所,重复督导。以液化石油气市场为总抓手,循环开展液化气站和点供站隐患排查,严厉查处违规、超期使用钢瓶等违法行为。查处穴坊黄格庄液化气站私自罐装液化气、沐浴店违法存储液化气等违法行为2处,按规定没收9个50公斤钢气瓶,一台电子磅秤,一台充气装置,没收非法所得385元,实施经济处罚两万元。

三是密集场所,专门督导。出动人员20余人,对盛隆街、群丰农贸市场等6处人员密集场所流动商贩使用液化气罐情况进行专项整治,发现使用螺丝罐隐患1处,证据保全液化气罐8个,均按规定进行安全处理。同时,出动4个专项检查组对餐饮、宾馆等场所用气设备、调压装置等燃气设施情况开展排查整治。

四是综合领域,联合督导。对涉域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领域联合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消防大队及乡镇政府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对黄海四路东侧非法罐装点、西朱杲村液化气私自充装点进行了查处,并按规定进行相应处置。

三、末端治理全面覆盖

一是积极开展工商户检查。3月8日起成立4个检查小组,在对餐饮、宾馆等重点工商业户检查的基础上,组织三家城燃企业“以线带面”对全市开复工的538家工商业户燃气设施情况进行互查互纠,对外露低压管道、表计检查、安全系统、用气设备、调压装置、用户操作等环节覆盖式检查。共发现隐患124处,已责令限期整改,对3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现场停气整顿,目前3家企业整改检验合格后已恢复通气。

城市燃气行业调查报告篇10

【关键词】统计工作;燃气工程;基础

自从有了国家以来,统计工作就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如今,统计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城市燃气具有优质、高效、清洁、环保等特点,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能源之一。由于燃气属于易燃易爆的有毒有害气体,且其输送主要通过燃气管道,因此,燃气工程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工程建设的管理非常重要,是关系城市安全的头等大事。在保证燃气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控制施工成本、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就成为燃气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其中统计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在工程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相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因此统计工作涉及到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统计工作是一个工程项目各分项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的、综合性的工作。平时点点滴滴的日常统计数据是反映平时工作成效、结算支付以及未来工作计划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各项施工管理逐步程序化、规范化,工程管理中的统计作为施工单位的一种管理手段,已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目前已成为工程项目中施工决策、编制施工计划、控制施工进度、检查项目执行情况的可靠依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燃气工程建设中,统计工作已由单纯的统计信息搜集整理机构转变为具有信息、咨询、监督的新职能。在燃气工程建设中,统计工作的作用愈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燃气工程建设的开发阶段。

在这个阶段,统计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工程的立项到审批到开工,都是以统计数据为基础,以统计资料为决策的依据。统计工作是一个工程项目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是工程项目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同时,统计的各项数据及指标也是反映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重要参考。统计工作就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数量性是统计信息的鲜明特点,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燃气工程的开发首先要做好统计调查工作,即项目的地理位置,周围的管线情况,附近的居民情况,尤其是涉及到城市中老旧小区的拆迁、改造等复杂情况时,统计调查工作的质量往往对项目的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在统计调查阶段,在搜集原始资料时,出现较大差错,或者资料不全,形成“假数真算”,那么不论其后怎样进行认真的整理与分析,也不会得到正确的认识,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统计调查工作是燃气工程建设的基础,决定着项目的成败。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各项工作的核心。

在统计调查工作中首先要制定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案,让调查人员或填报人员能够明确执行,不致产生误解。其次要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做好统计基础工作,包括建立相应的统计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等制度和相关的责任制,保证统计资料的来源准确可靠,还要加强数据填报质量的检查。认真贯彻《统计法》。

2燃气工程施工阶段。

在施工过程中,许多人认为统计工作没什么专业性和连续性,统计数据也只是一种大致的参考作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有可无,把统计工作简单化,《统计法》第24条规定:“统计人员应有执行统计任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是难以胜任现代化的统计工作的,也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在施工管理中统计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做好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基层施工单位通过一定的表格或文字形式对施工过程中的情况所做的最初的、直接的数字或文字记载。是指未经过加工整理的各种表格、卡片、帐册单据等第一手材料,其内容反映了施工管理经营和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它不仅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要依据。因此填写时要按规定要求内容如实填写,数据真实可靠,各类人员签字齐全,使其具有可追溯性。原始记录的内容应满足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本单位管理的需要,并尽量简明扼要。其形式应当格式化,便于现场记录、计量,便于登记台帐或其他帐册。燃气工程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一定要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好。

2.2统计台帐是根据编制统计报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而设置,按时间的顺序进行登记、汇总或积累资料的帐册。其作用是一、使各个基层施工单位的统计资料系统化、条理化、档案化;二、清楚地反映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有利于领导研究施工趋势和规律,以便随时进行指挥调度;三、有利于检查施工企业各类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

2.3统计报表是收集统计资料、进行统计调查的一种形式。即由基层企业通过表格的形式,按照同一规定的指标和内容、上报时间和程序,定期地向上级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和重要经济活动情况特定的统计报告制度。能够更好地控制施工成本及工程进度,为下一步的领导决策服务。

3工程验收移交阶段。

要及时准确地做好燃气工程中的数据及资料的统计工作,要搞好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必须健全统计网络作为组织保证,并使之程序化。其目的在于从资料管理方面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统一性和稳定性,防止数出多门,数据混乱。统计网络的建立,对于理顺企业与各项目部或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交错的业务关系起到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作用,这样既可使各专业统计明确在整个统计运行机制中的地位,增强各业务部门的全局观念和责任感;又可使统计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有效的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及时完成上报报表任务,为企业领导指挥和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由于燃气工程的特殊性,有关数据及资料的整理一定要及时、准确,保证工程顺利移交并安全投入使用。并为燃气工程竣工后的运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统计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燃气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一定要把统计工作贯穿于燃气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严格以数据为准则,充分认识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统计水平和业务素质。大力发展城市燃气事业,节约能源,减轻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