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综合部管理职责十篇综合部管理职责十篇

综合部管理职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6:27

综合部管理职责篇1

 

综合部主要负责日常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财务工作及公司运营的其他相关事务。其主要职责包括:

1、协助公司领导组织公司日常办公及有关活动安排,向公司领导和各部门提供后勤保障,为公司的正常业务开展做好服务;

2、督促检查公司有关决策、工作部署及重要事项的办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工作进展和办理结果,协调公司各部门有关工作运行;

3、负责公司各项制度及重要工作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各类文件、合同、协议、会议纪要的归档和管理;

4、负责公司各类会议、重要活动的组织筹备,编写《会议纪要》;

5、负责公司与上级机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公关联络、文电收发、文电处理、公文核稿和印章管理;

6、负责公司人事劳资综合统计及人事信息、档案管理,按规定上报各类人事劳资统计报表;制订公司人事、劳动工资、考核等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并组织实施;

7、负责公司实物资产管理;

8、负责公司日常财务工作;

9、负责公司日常安全检查,记录及汇报工作;

10、负责公司日常综治、维稳及信访接待工作;

11、负责组织公司党、工、青、妇及各项群众性活动的计划和组织;

12、负责公司、注销、年检等公司相关事务;

综合部管理职责篇2

一、实施综合监管给基层工商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实行综合监管的现实意义与要求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工商所通过实施综合监管。实现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由履行单一职能向履行综合职能的转变。通过整合监管力量和资源,最大限度减少了管理与执法的疏漏或重叠,优化管理职能,拓宽监管领域和权限,有效解决了上下分离、登管脱节、各自为政的问题,实现工商监管职能全面有效到位。工商综合监管职能和管理权限重心逐渐下移,也对工商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树立科学的监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按照工商行政管理的客观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合理划分工作职责和权限,明确工作程序和标准。整合系统执法资源,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2、实现职能的准确定位。只有准确定位管理职能,明确工作任务,才能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有效配置各项资源,才能保证忠于职守,勇于负责,围绕自身职能不断研究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探索科学监管的途径和模式。

3、采取先进的监管手段,提高工商所的综合监管效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部门监管的对象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监管的手段也必须不断更新,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和科技化,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真正按照市场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科学监管。

4、提高人员综合监管素质。增强工商所的综合监管效能,关键在于人员素质的提高。工商部门尤其是处在一线的工商所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切实掌握工商法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管理能力。适应科学监管需要。

(二)实施综合监管遇到的困难及主要原因

实际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工作能力不足,机构运转不顺畅。工商所内部机构没有完全按照“小局大所”的监管模式设置,基层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时有存在。形成应对执法环境的能力、适应市场形势的能力、调控市场秩序的能力不足等等。

2、基层执法装备不足。工商所的巡查执法装备少且差,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执法车辆和各种检测设备等现代化监管技术设备不能配备齐全,且有的设备破旧,性能低下,不能满足办公和监管执法的需要。

3、目前基层工商所实际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已超出了《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规定的范围。但是工商所还要受到《条例》的约束。另外在地方政府干预下,工商所承担了过多的法定职责以外的工作,如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场建设规划等。工商所不能专心有效地履行市场监管的法定职能。

形成上述困难的原因主要有:

1、基层人员能力不适应综合监管的要求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基层人员固有定势,基层工商所存在队伍素质不高、执法能力低下、监管手段单一现象。不能适应综合监管的要求,不能借助现代化管理平台进行巡查监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待许多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监管存在缺位。

2、基层监管力量不适应综合监管的要求

经济户口管理体制推动了“小局大所”的模式初步形成,工商所承担了大量的监管工作。但是,工商所人员配备并没有随着监管工作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加上基层一线监管人员普遍年龄老化,工商所不能很好地适应监管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监管不能实现全面尽职。

3、基层工商所职能定位不适应综合监管的要求

综合监管要求工商所基层建设实现规范化,整体工作向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转变。目前工商所法律地位及职责定位不够明确。基层工商所对职能的认识和定位与省市局存在上下错位的现象,上级局更多地强调监管职责,要求全面落实监管与发展、服务、执法、维权的四个统一,而现实中基层工商所则更多地偏重收费,强调经费保障,在多数时候存在以经费多少决定巡查监管工作量多少的现象。

4、协作机制不适应综合监管的要求

一是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工商所现行执法监督机制仍不够完善,综合岗位和巡查监管岗位衔接不好。登记与管理脱节,内部监督制约差,缺乏有效监督。二是联合执法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约束,各部门联合执法处于松散状态,日常工作中不能做到信息互通,各自为战现象普遍存在。

二、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制度的基本做法

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制度,是指基层工商所在实施综合监管职能时,对超越自身权限和能力范围内的管理问题,尽全力仍然解决不了的前提下。通过及时填写综合监管履职困难报告单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借助上级权能实现对辖区经济秩序的有效管理的一种形式。其主要做法是:

(一)发现问题及时填写困难报告单。基层监管人员发现问题后,在尽全力履职情况下不能解决的,或发现不属于工商行政管理范畴,在规定时间内填写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单,向工商所分管领导报送。分管领导审查后发现问题超出自己职权范围的,在报告上签署意见后,报工商所长。

(二)工商所组织力量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一层级报告。工商所长对下一层级递交的履职困难报告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并统筹力量解决;如果是工商所层级解决不了需报告分局或同级政府部门的,由工商所提出处理建议。需报告上一级政府的,由工商所报告分局后,以分局的名义报送。同时在报告单上注明工商所的处理情况和建议。

(三)上级部门整合监管资源,集中力量解决问题。报告单上报后,在规定时间内,上级部门组织相关力量,进行综合整治。工商所此时仍然要做好配合工作,便于上级部门及时了解情况,使整治工作在短期内取得较好效果。

为了促使工商所各个岗位环节都能各负其责,保证在每一层面都能围绕综合监管目的,尽全力进行监管,我局在实际工作中,还具体明确综合监管困难报告的范围,明确综合监管困难报告的原则、层级和时限,明确综合监管困难报告的程序及要求,明确综合监管困难报告的内容、登记及责任追究方式。

三、全面实行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制度取得的成效

综合监管困难报告以履职尽责为目标,提高基层监管工作质量和监管效能,建立畅通的工作渠道,实现有效监管。我局自实行综合监管困难报告以来,在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整合监管资源,实现有效监管

综合困难报告的实行。有效地实现监管资源整合,工商所内部和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在工作中能有效衔接,实现履职尽责的综合监管目的。分局锦屏工商所在查处

取缔一例无照经营加油站过程中,监管人员采取限期办照、责令停业、下达处罚决定等措施,仍然未能达到预期管理目的。鉴于该无照经营涉及危险品,随时可能引发安全责任事故,监管人员及时果断地作出综合监管困难报告,上级有关部门按照市、区两级政府关于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责任的分工,组织联合执法,落实关停措施,实现了初期监管目的――停业整顿。

(二)提升了基层工商所解决难题的能力

实施综合监管,就是为了提升监管效能。在实施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前,工商所现有的力量很难解决监管中出现的难题。面对严峻现实。基层监管人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待困难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简单地采取逃避方式,以至于难题越来越多,监管工作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实施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后,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基层可以借助上级部门的力量。很容易地解决监管过程中产生的难题,不仅提升了监管效能,还提高了基层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有效地分流监管责任,降低风险

在现行体制机制下,工商所原则上了解干什么,怎么干,困难如何解决,责任如何分流。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制度的推行,使本职以外的管理事项得到落实。为达到管理目的奠定了基础,也使部分责任流转到了上级或其他职能部门,从而降低了基层监管岗位的履职风险。缓解了基层人员对履职风险盲目恐惧的心理,主动履职、全力尽职的意识强了。

(四)促进了基层职能的准确定位和内部运行机制的完善

由于困难报告制度从多方面对监管行为作了规定,所以在各个环节都要求监管人员始终坚持依法履行监管执法行为。通过综合岗位和巡查监管岗位有机衔接,实现登记与管理相联结,加上内部监督制约。基层监管人员对职能定位有了准确的认识。各个环节在日常工作中能做到相互畅通,内部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基层监管工作基本实现系统性。

四、实行困难报告必须把握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正确认识困难报告,不能将报告效力扩大化,把监管责任无限上交

困难报告的执行标准是局、所两级的争论焦点,客观依据很难把握。无论是网格监管人员,还是巡查组、工商所,都要对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困难报告制度的实行,的确对基层综合监管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可以防止实际工作中监管困难问题扩大化或出现意外情况,通过上级的权力和有效管理,将监管问题缩小或消除,从而分担基层的监管责任,化解监管工作中的问责风险。但是,在工商所也容易形成一个误区,就是将困难报告的效力扩大化,认为凡是综合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只要打一个报告就万事大吉,该监管不去监管,该尽全力不尽全力。通过一纸形式的制度,将监管责任无限上交,造成上一级部门被牵扯大量的精力,监管效能被大大地制约。

(二)困难报告要一事一报、一报一结、一报一回复,规范化运作

综合监管困难报告是一种请求报告,将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限内通过规定的形式上报,只有实行一事一报工作制度,才能使上报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如果进行多事一报,往往让上一级不知道哪一个轻重缓急,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甚至干扰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上级部门,也要认真对待下级上报的履职困难报告,做到一报一研究、一报一了结,在自身层面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自己的上级报告,并将情况及时回复给下级。这样上下才能及时有效沟通,有利于综合监管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综合部管理职责篇3

关键词:企业;治安;综合治理

一、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治安综合治理是整个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企业的综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抓好企业的治安综合治理,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职工的违法犯罪现象,维护企业的安定团结的局面,建立企业良好的稳定环境,能够有力打击和防范各种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2、企业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精神文明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培养“四有”职工队伍,进而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企业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教育人,通过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水准和优良厂风,净化社会风气,这正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企业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企业依法治厂的重要措施。企业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以严格管理,使企业的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而企业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就是依法管理、规范职工行为、减少职工违法犯罪、维护生产和工作秩序。因此,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企业依法治厂的重要措施。

二、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企业的治安综合治理是企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保企业一方平安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做好此项工作必须遵循一系列原则。

1、“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企业各部门都要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结合本身业务,认真抓好其参与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基层单位要“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和安全防范工作,严防发生违法犯罪及治安案件。

2、齐抓共管原则。企业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党政工团密切合作、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各部门协调一致,发挥其职能作用,各基层单位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尤其是保卫部门充分发挥主管职责,全身贯注、真抓实干,以共同抓好企业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3、群防群治原则。在企业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保卫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各基层单位要建立治保会、调解会等群众性组织,发动全体职工协助保卫部门保护好企业的财产,使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不受侵害,调解职工之间的纠纷,疏导各种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发挥民兵的骨干作用,做好治安联防和治安巡逻工作,进而改善企业的治安环境。

4、治安责任制原则。根据企业治安状况,对保卫部门的职权、责任、奖惩等做出具体规定,进而增强保卫干部的责任感,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基层单位签订《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明确责任和奖罚,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对在企业要害部位工作的职工也要明确负有安全保卫工作的责任,发动全体职工共同抓好治安防范工作,以保障要害部位的生产安全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质等危险品以及其它物资的安全。

三、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途径

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关健在于基层。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抓实企业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1、建立和健全综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必须明确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企业党政班子要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纳入企业发展总体目标之中,并作为年度工作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党政班子每季度要研究一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并把综治工作与其它工作统筹安排、真抓实管。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综治工作予以支持和保障,确保企业一方平安。

2、明确职责,层层建立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为了切实贯彻“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必须明确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职责。企业党政一把手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之间、基层单位负责人和班组长之间,都要层层签订《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在责任书中要把综治工作的任务分解出若干符合实际的具体目标,包括刑事案件发案率、治安案件发案率、职工违法犯罪率、普法教育参学率、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等,同时杜绝重大火灾事故和职工集体上访事件,制定出便于操作的执行与检查措施,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定量考核制度和评比奖惩制度,通过签订责任状,把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实行一票否决权制,把综治工作的责任与各基层单位、各部门和职工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在综治工作中实施目标管理,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把竞争机制引入其中,通过检查评比、奖优罚劣,势必促进综治工作的开展。

3、充分发挥保卫部门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企业保卫部门在综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发挥保卫部门的作用,才能真正落实“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综治工作方针。因此,企业要加强保卫工作,配备素质较高的干部充实保卫队伍。保卫部门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做到有章可循。二要加强企业治安防范工作,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有效地排除了犯罪空隙,注重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建立一支以保卫干部为主体,以门卫为依托,以应急分队为骨干和巡逻队伍,加大治安巡逻密度和频率,预防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三要强化重要部位的管理,落实要重要部位和其它部位的防范措施,严把要重要部位工作人员的政审关,强化重要部位技防措施,特别是重要部位要坚持巡逻守护制度,协同安全监察部门经常检查要害部位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确保稳定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央政法委,五大城市治安座谈会纪要,2009年5月

[2]刘惠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002

[3]罗先明,当代中国特色治安之路,长安,2011(3)

[4]杨万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关系,晋阳学刊,2005(5)58-59

综合部管理职责篇4

【关键词】铁路;维修;计划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7-0052-1.5

一、铁路施工维修计划管理模式设计

(一)铁路施工维修计划管理模式

线路主管单位(部门或公司)对线路设备(资产)、运营成本、线路使用状态、线路运营安全和线路运营效益全面负责。它向铁路运输单位(部门或公司)提供确保乘车舒适、行车安全的线路条件,并通过协议(或者合同)从运营单位得到线路使用费用。这笔费用一部分将用于新线建设费的偿还,一部分将用于运营开支(成本),剩下的将是运营效益。为了扩大运营效益,线路主管部门必须在线路维修体系中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以降低运营成本。

(二)管、检、修分离模式的优越性分析

新的管理体制一管、检、修分离模式相较于既有管、检、修合一的管理模式有如下优势:

1.在管、检、修分离的管理模式下,根据专业分工,各部门配置先进的大型作业机械,统一分配,完成每个铁路局管辖范围内的施工维修作业,各铁路局不需配置大型作业机械,最优利用全路资源,将大型作业机械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2.在管、检、修分离的管理模式下,全路大中修施工力量统一布局,根据设备的维修周期合理制定施工维修计划,科学的对设备进行维护。既减少了施工数量又高质量的完成了施工维修任务。

3.在管、检、修分离的管理模式下,各部门根据职责配备专业人员,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可发挥最大效用,会使技能提高和有助于专门方法和专门设备的产生,继而提高施工维修作业专业化水平,减少人工成本、极大地增加生产效率。

二、铁路施工维修计划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在“管、检、修分离”管理模式下,管、检、修三大职能部门可在铁道部施工维修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从事专业管理,铁道部施工维修主管部门是最高领导者,实行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参考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设计施工维修组织管理形式。铁路施工维修作业具体由综合维修中心负责,各铁路局维修管理部门及基础设备检测中心只对施工维修作业起到业务协助和业务指导的作用。综合维修中心下设信息所、电子检测所(电子设备,转辙机以外的其他电子设备的修理工作)、电务检修所、大型机械检修基地、高压检修所、综合检测所、材料总库及若干机械化维修段等职能部门,每300500营业公里设的综合维修段是施工维修作业的具体负责部门由综合维修中心直接管理,其他职能部门为综合维修段提供作业指导和技术支持,不需要直接下达命令或进行指挥。综合维修段下设机修所(工、电、供)、电务作业队、接触网作业队、工务作业队、桥隧作业队、区域材料库等职能部门,施工维修作业的执行部门一综合维修工区由综合维修段统一管理,综合维修工区下设工务班、供电班、电务班等。

三、铁路施工维修计划管理组织职能设计

(一)管理部门职责

1.铁道部维修主管部门

对铁路综合维修进行行业管理,制定管理维修技术标准、技术政策,修程、修制,维护、验收标准;履行政府监管职能;对固定设施管、检、修各环节进行指导监督;进行行政许可审批。

2.铁路局维修主管部门

铁路局是铁路线资产的主体。铁路局将与综合维修有关的设备、设施委托综合维修中心管理,并以合同形式委托综合维修中心对固定设施进行日常养护、综合维修、大修工作。综合维修中心负责保证合同范围内固定设施的良好状态,确保运营安全。铁路局负责监督合同的执行。

3.综合维修中心

综合维修中心受铁路局委托,对合同范围内固定设施的技术状态全面负责;负责铁路线的检测、管理、维修;承担铁路线设备质量和安全的主体责任,保障列车安全、高速、高密、平稳地运行。综合维修中心同时承担干线有等级的设施修理工作。

(二)执行部门职责

1.综合维修中心

综合维修中心在铁道部领导之下,受铁路局委托,对辖区范围内固定设施的技术状态全面负责;负责线路的状态检测、技术管理,设施维修;承担铁路线设备质量和安全主体责任,保证列车安全、高速、平稳不间断地运行。综合维修中心同时承担既有干线固定设施有等级的修理工作。负责路局内:固定设备设施大修和预防性计划维修计划的审批、下达;编制综合检测列车、钢轨探伤车、隧道检查车等大型检测车的检测计划,并与检测公司签订委外合同和付诸实施;负责固定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和监督,主持年度固定设备设施的质量评定,为高速列车提供安全、平稳、舒适运行的基础条件:配合综合调度中心和车站调度的指挥,组织综合维修段、外委的维修公司、救援公司等对突发事故进行紧急救援和修复固定设备设施。

2.综合维修段

综合维修段接受综合维修中心的业务管理,是固定设备设施日常管理单位和基层核算单位。每个综合维修段管辖范围可在300500双线公里左右,无碴轨道区段可适当取宽。综合维修段内设工务、电务、牵引供电、水电、建筑、防灾等业务科(或室)。负责管辖范围内:工务、电务、牵引供电、水电、建筑等固定设备设施状态及信息资料的分析管理,编制固定设备设施大修和预防性计划维修计划、维修预算并申报;按工电部批准下达的年度大修和预防性计划维修计划与相关修理公司签订合同,并编制分季度实施计划付诸实施;负责临时补修计划的审批及合同签订与实施;为综合维修工区的相应专业工班的作业提供技术支持;组织综合维修工区对大修、预防性计划维修和临时补修质量进行验收;在综合调度中心和车站调度的指挥下,组织综合维修工区、外委的维修公司、救援公司等对突发事故进行紧急救援和修复固定设备设施。

3.综合维修工区

综合维修工区是固定设备设施的基层管理单位,接受上级综合维修段的业务管理。每个综合维修工区管辖范围可在50100双线公里左右,无碴轨道区段可适当取宽日本新干线保养工区的管辖范围,无碴轨道地段约为50双线公里,有碴轨道地段约为25双线公里。

综合维修工区负责对管内固定设备设施的定期巡回检查和静态检测:收集并及时向综合维修段反馈固定设备设施及防灾监控系统的有关信息;对综合检测列车提供的需要进行临时补修的地段或处所进行地面复验,申报临时补修计划;配合大修、预防性计划维修和临时补修的辅助工作;参与大修、预防性计划维修和临时补修的质量验收;参与突发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援和固定设备设施的修复工作。

【参考文献】

[1]束永正.关于列车运行图综合维修天窗的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8.

[2]杨广庆,焦敬青.铁路施工多方案抉择方法的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1(4).

综合部管理职责篇5

一、构建机关基层联动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随着综合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入,机关固有的职能条线管理模式及工作方法,越发显得与综合监管要求不甚和谐,迫切要求机关职能管理机制创新。

(一)基层综合监管推动机关条线管理机制创新。工商机关传统的以职能边界划定事权的专业机构设置和条线职能管理模式,对同一市场主体,工商部门就有经营资格、经营行为以及商标、广告、合同、商品质量等多头业务部门的职能管理,客观上导致了大量对市场主体的重复检查和多头管理,这与科学监管和人性化管理的“音符”不合拍,与当前深入推进的经济户口属地综合管理内涵规则的矛盾与摩擦愈加突显。这是因为。属地综合管理是以经济户口管理为核心,对辖区内所有市场主体实施综合管理,从而淡化了市场主体性质、类型区分,模糊了职能边界事权的分割,不再有“六大员”、“七大员”等专职管理人员的对应分工。这使传统条线管理势必受到冲击,习惯性的管理思维和理念面临挑战。机关职能业务管理如何与基层属地综合管理对接,机关的条线职能如何分解、量化到基层并得以有效落实,机关与基层在监督管理事务中“职、权、责”如何界定、调整、控制,等等,都是深入推进经济户口管理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机关如何有效适应“属地综合监管”进行机制创新便成为当务之急。

(二)基层综合监管要求机关职能指挥机制创新。现行机关职能管理体制,各自为政,分路把守,职能与权力挂钩,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往往需要升格为“长官”的沟通,动辄需要“上会”研究,导致机关部门的职能整合难以推进。这种机关指挥层面上的不和谐,直接受害的除了机关自身以外,还有执行职能管理任务的基层工商所和作为监管对象的市场主体。对机关而言,增加了投入协调的精力和管理成本;对基层工商所而言,也会增加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降低行政效率;对市场主体而言,因配合行政机关多头、交叉的检查,受到不可避免的重复干扰。因此。在基层职能转型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机关要在管理理念、指挥体系、内部职能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反思,摒弃不惜成本的行政管理理念,坚持和强化行政管理的效率、效能原则,不断改善经济户口管理的组织、指挥、控制体系,形成上下衔接通畅、左有联动有序的职能合力机制。

(三)基层综合监管需要机关执法办案职能联动。基层在探索综合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实践中,对巡查监管与登记注册、执法办案职能的有效联动给予了高度关注。而目前机关执法办案职能基层联动仅限于“警示”等管理软件设计的功能层面,处于发散式的管理状态。突出的问题是机关执法办案游离于监管之外,与基层监管形不成合力。一方面,机关执法办案孤军作战,难成大器,还会因缺乏基层监管的有效支持导致执法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基层执法工作因得不到机关专业机构及时的、实战式的有效指导。执法办案水平难以快速提升,综合监管效能必然大打折扣。为此,围绕基层综合监管机制建设要求,探索创新巡查监管与执法办案职能的联动、合力机制。应成为当前基层业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建立机关基层联动工作机制的基本构想

制约综合监管不断深化的机关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涉及机关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定位,也涉及机关联动基层工作机制建设。

(一)设立综合监督管理职能机构。目前体制下,基层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分别由人事教育和办公室条线统筹管理。唯有基层业务建设在机关没有明确的综合管理部门,处于多头、分散、自发的弱势管理状态。从近年创建文明工商所的具体实践看,占考核比例60%的职能业务建设内容处于松散、低效的管理状态。基层业务建设的总体规划、推进计划等管理职能难以明确到具体部门,只好成立类似“领导小组”的非编制机构代行相关管理职能。结果是责任空洞、流于形式、短期效应,效果极不理想。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议省、市、县级工商机关合并内资、个私企业监管机构,创设经济户口综合管理部门(处、科),构造基层建设第三架马车。建议该机构的职能定位是:负责经济户口管理整体制度建设,牵头制订、修订经济户口,管理的配套制度、措施;负责制定经济户口管理工作整体规划、计划,统筹基层以监管为核心的职能业务建设;负责经济户口管理手段建设,牵头整合、修订、完善经济户口管理软件,打造经济户口管理信息技术平台;统筹整合、扎口管理机关对下专项工作部署,牵头实施基层落实专项工作任务情况、效果的督查考核:牵头组织实施机关对下经济户口管理及相关业务工作的督查、考核。只有从机关解决适应经济户口管理内在要求的机构设置问题,才是破解制约经济户口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瓶颈的关键。

(二)建立专项工作统筹整合管理机制。基层工商所(分局)的业务工作,主要分为常规职能业务和专项工作任务两大块。近年来,连云港工商局在探索实践统筹整合专项工作任务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有:(1)统筹任务管理。即由市局经济户口管理暨基层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扎口专项任务部署管理。通过例会制度定期、不定期地研究下达经整合的专项工作任务,制定并组织实施季度督查工作方案。市局着重研究专项检查的规律性,重点整合常规性专项工作和多条线共同实施的专项工作,逐步将常规性专项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各直属局、分局负责整合市局未整合的其他专项工作,尽可能提高检查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周密性,减少基层的忙乱现象:对各职能条线欲下达的专项工作实行统一的任务管理,杜绝无意义的“政绩”任务、“形式”任务、“应付”任务对下部署,杜绝多头指挥、交叉部署、重复要求给基层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充分保护基层同志工作的积极性。(2)整合任务内容。即在统筹专项任务的同时,对专项检查的对象范围、内容项目、问题处理、任务要求“四要素”,按规定的程序实施充分整合,使之最大限度地适应经济户口管理内涵要求和手段要求,确保专项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并统一使用任务书的形式下达。(3)严格专项督查。纳入任务管理的专项工作。必须确立其严肃性。通过建立并执行严格的专项工作督查、通报制度。对专项工作任务的执行力即落实情况和效果严格实施督查,严肃查究在落实专项工作中的编造情况、虚报数字等弄虚造假行为,杜绝长期以来存在的基层以“形式主义”应付机关“”的情况发生。通过严肃督查,营造基层局和工商所严肃执行任务的意识和氛围。新修订的《经济户口管理办法》规定由办公室负责统筹专项检查工作,也是受制于现行机构体制的权宜之举,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按笔者建议,设立经济户口管理综合职能部门并由

其统筹整合专项工作,将更加顺理成章和富有成效。也无需多成立“领导小组”一举。

(三)建立基层业务建设统筹协调管理机制。目前,基层业务建设的管理,在机关处于多头、分散的状态,所有业务部门都有责任,但所有业务部门都可以不负责。这种多头负责且又不明确责任的管理体制,一方面造成基层业务建设缺乏整体性、长远性规划管理,难于形成高效推进基层业务建设的机关合力,另一方面基层面对机关分散的多头管理,其接待负担和精力投放过多,使机关对基层的管理有演化成“干扰”之嫌。目前,由企业监管部门牵头负责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建设和技术平台建设等基础工作的格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因为。基层业务建设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和系统的工程,在履职事权上涉及工商行政管理诸多职能。必然要衔接、对应机关现有各条线部门的职能管理。所以。基层业务建设迫切需要有一个整体规划管理和职能协调管理部门来统筹负责,以改变基层业务建设多头、松散、无目标、无规划管理的状况。即便在当前不能从体制机构上解决问题,也要从机制人手。营造出机关对基层业务建设宏观、综合管理的功能,统筹管理基层以经济户口管理为核心的业务建设规划和推进计划,协调机关职能管理与基层的对接。牵头对基层业务工作的督查、考核,积极消除机关职能条线管理与基层属地综合管理的不适应、不和谐,最大限度地提升机关职能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推进基层业务建设和谐、健康发展。

(四)探索创新巡查监管与执法办案的联动机制。一是要解决机关执法办案机构的职能定位问题。目前,机关负责执法办案指导、管理部门通常被认为是各级公平交易处(科),而机关专司执法办案的机构(经检部门)对下却无指导、管理职能,这样的职能定位似乎有错乱之嫌。笔者认为,各级经检部门应是综合执法办案机构,而非公平交易部门,所以应将执法办案对下指导、管理的责任界定给经检部门,从而理顺综合执法办案机构和部门执法办案机构上下对应关系。便于界定相关责任。二是要解决基层巡查监管与执法办案的联动问题。理论上讲,执法办案是监督管理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手段,是不应分割的。但在目前执法办案的分割体制下。解决职能事权与责任联动问题,其现实意义就显得尤为突出。三是要解决机关与基层执法合力机制的责任关联问题。基层执法能力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基层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机关与基层执法合力机制创新,建立以责任为纽带的执法任务分解、执法工作指导、案件质量评价、执法工作目标考核的全程控制机制,是实现全员执法能力、水平快速稳步提高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机关基层联动工作机制需把握的问题

机关基层联动,关键是要解决机关与基层在“职、权、责”上的“联”而有据有序、“动”而有力有效的问题,重点要解决机关主导、控制联动监管、综合监管的责任定位问题。

(一)科学定位基层综合监管“职、权、责”。新修订的《经济户口管理办法》,按照“经济户口管理遵循分级登记管理与属地监管相结合、以属地监管为主的原则”,规定“对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以工商所(分局)为主”。笔者认为这样的职能或职责定位不太切实际。目前,除极少数工商所(分局)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对市场主体实施有限种类的行政处罚外,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主体仍是各级登记机关,监督管理的职权也在登记机关。工商所(分局)只是在登记机关授权委托的范围内。以登记机关的名义实施监督管理的具体操作而已。所以,属地监管“为主”、工商所(分局)监管“为主”的表述,容易造成市场主体监管“主体”定位的错位,监管责任一股脑地向基层倾泻,登记机关监管责任不断模糊和淡化。近年来,在基层监管实践中,因为监管责任单边化(过度下移),认为监管就是基层的事,登记机关的监管职能部门只管将监管事务、监管责任向基层规定,导致基层与机关的“职、权、责”一再失衡,基层履职负重、责任风险同步剧增。心理压力、精神负担不断加大,机关职能部门轻松扮演着指挥员和裁判员的角色,在机关与基层同甘不共苦的机制氛围下,会加剧基层与机关“情感”上的不和谐,极不利于保护基层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建议机关在设计经济户口管理配套措施、规范,规定基层履职要求时,应将基层定位在“执行”层面予以把握。

(二)再造机关与基层的职务、责任流程。经济户口综合监管是动态的过程,其最本质的内涵规定性,在于上下、左右的职能联动,联动出了问题,管理就将是一盘散沙。而联动的职务和责任内涵应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目前机关与基层联动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在职务联动上,“指挥、执行、反馈、控制”处于放射性状态,没有形成循环。近年来,我们在指挥基层“做什么,怎么做”的环节做了大量工作。但对基层执行效果的反馈、分析乃至进一步控制等环节,疏于研究。没有形成很好的制度、措施,导致机关布置任务和基层执行任务的“两张皮”状态。“工作布不布置是我的事,做不做、做得怎么样是你的事”是机关部门的常见心态。二是在责任联动上。更多强调基层落实的责任。上下、左右没有形成责任链条。这是推进经济户口管理工作中机关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机关不把自己的责任摆进去,一味强调基层责任,必然导致机关与基层更多的“两张皮”和“不和谐”。所以,机关要自觉、主动联动基层,深化职能转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并求得突破:一方面是再造职务(事权)流程。在“指挥、执行、反馈、控制”的职务流程中。突出强化“反馈”、“控制”环节的建章立制,加强执行结果的反馈、分析。有目的的实施目标控制。实现完整的职务流程循环控制。另一方面,就是要完善联动的责任体系。科学的管理应该是“决策、指挥、执行、反馈、再决策、再指挥……”在经济户口管理中,机关与基层分处于一个系统的两个层面,机关处于决策、指挥层,基层是执行、反馈层,各有各的职务和责任,片面理解属地综合监管就是基层工商所(分局)责任是错误的。应该把基层作为落实上级意图的执行者来界定其责任。于是,对应闭环的经济户口管理职务流程,就应该有闭环的责任流程,使之形成一环扣一环的责任链条。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经济户口管理有序、有效的运行,并高效能地向纵深推进。

(三)强化机关适应、服务基层的意识。基层综合监管是机关综合监管的组成部分。经济户口管理,机关是主体且处于主导地位,与机关业务部门的主动适应程度和主导运作水平密切相关。积极迅速适应基层属地综合监管转型模式要求,既是机关当前亟待解决的认识问题,更是当前乃至今后保障经济户口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机关职能部门的工作理念、工作重心、工作措施等明显滞后于经济户口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也明显滞后于基层职能转型的实际需要。学习领会新的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主动适应基层属地综合管理理念、原则、制度、方法。积极调整职能工作思路和措施,把职能工作主动、有效融入经济户口管理系统,是机关职能部门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综合部管理职责篇6

某某县建设局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县综治委的指导下,我局以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为首任,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年来,全局无刑事案件发生,无治安案件发生,重特**全事故为零,为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综合治理责任到位

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关键在领导,功夫在基础,贵在抓落实,重在见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市、县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和要求,我局领导班子及时召开了综治专题工作会议,将综合治理工作,与建设部门自身的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并进一步调整、建立了由局长吴星亮任组长,分管局长王斌任副组长、相关单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规定各级领导责任关系、任务和奖惩机制。二是落实责任到人。从构建责任网络入手,我局各科室及二级单位签订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把综合治理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实行督查和责任追究制,从而使我局的综治工作责任制做到了层层签定,层层明确责任,确保了综治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使建设部门真正承担起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一方平安的职责和任务。

二、完善制度,确保综合治理管理到位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做到了“四有五无”,即有制度、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机关无“黄、赌、毒”、无邪教组织成员、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群众上访,通过不断完善综治制度,加强综治管理,确保安全文明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是完善制度措施。进一步完善了综合治理的工作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及时调整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消防工作领导小组、治安保卫工作领导小组等,建立完善了《某某县建设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制度》、《某某县建设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门卫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力争防患于未然。二是健全综治网络。针对建设部门摊子大、战线长、从业人员流动性强、建设工地治安事件多等特点,积极充实综治队伍力量,落实了要害岗位和各级负责同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管理责任,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牵头、组织、督促,确保综治工作扎实推进。从而在全局形成了一把手全面抓,分管局长具体抓,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分工协作抓,干部职工乃至家属共同配合的梯级综治格局,切实解决了有人抓,有人管的问题,三是加强综治管理。把综合治理作为科室和个人评先创优的重要标准,实行“一票否决”,使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上有了明显提高,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今年来,我局未发生一起违法违规违纪现象。

三、强化措施,确保综合治理到位

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是教育防范,预防为主。为此,我局紧密结合建设工作实际,结合我局“干职工素质提升年”活动,突出抓好负责干部队伍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积极促进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一是抓学习提高素质。结合局直各单位职能职责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培训,局党委每月开展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政策形势学习,教育干部职工要懂法守法,依法行政,严格执纪,清正廉洁。通过教育,强化了干部职工的自警自律意识,也产生了无形的约束力,促使干部职工从思想源头上牢固地构筑起了拒腐防变的警戒线。二是抓落实搞好预防。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不断强化全局综治工作。我们重点抓好了“四个落实”,即组织落实、制度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并严格实行重**全事故和重大案件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对因安全责任不落实、经济防范工作人失职,给单位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坚决施行一票否决,推动了我局综治工作的进程。三是抓矛盾解决纠纷。继续实行机关领导信访轮流值班制度,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倾听他们的信访和诉求,耐心细致地作好宣传解释工作。严格实行了台帐制、挂牌督办制、零报告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抓好了信息报告工作,随时掌握了重点人员思想动态。通过对本系统的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调处,有力地维护了稳定,维护了大局,维护了整体利益,确保了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经济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年来,我局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综治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重大意义,倍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努力,提高综治水平,为维护大局稳定确保一方平安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综合部管理职责篇7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分析,当前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规定不具体,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缺乏可依据的基本规范。明确、具体的法律、法规规定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除此之外,《安全生产法》中大量条款规定的则是“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职责,并没有对综合监督管理的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也没有就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与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必要的界定。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管什么怎么管缺乏可操作的具体规范,综合监管工作的内容及其成效也缺乏可行的参照要求和评价标准,由此引发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无所适从,不知道综合监管怎么干,不敢大胆开展工作,不敢大胆创新,缩手缩脚,害怕出错,害怕承担责任,甚至连一些属于综合监管部门应该抓的工作也不敢抓,工作打不开局面。二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上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坐等领导指示、坐等上级部署、坐等别的部门上门,对安全生工作中一些需要加以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是主动协调、联系有关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或督促有关方面加以解决,而是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往上交,面对困难往外推。三是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内涵、内容说不清、弄不明,抓到什么是什么,抓到多少是多少,对综合监管全局工作的把握不准,对自己的做法是否符合要求心里没数。四是在综合监管工作上抓得太多、太广、太散,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管,四面出击,结果是“四面楚歌”,到处树敌,出力不讨好,部门有意见,领导有看法,非常辛苦但效果很差。

2、职责范围不明确,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缺乏应有的职责“边界”。从机构的定位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责中的“综合”,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辖区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的谋划、部署、组织与实施;二是对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与监督。它与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责层次上是有区别的,其职能运作的方式、手段及结果也是不同的。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划定综合监管工作的职能范围,加之安全生产工作所涉及的地区多、部门多、单位多、人员多、环节多,涵盖内容广,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与多变,工作任务繁重、压力与责任巨大,不下决心、不花力气、不费时间、不给投入是抓不好的,一些地方、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工作与责任总是想方设法往外推,虽然有“谁主管、谁负责”及“管生产(业务)必须管安全”等原则,但由于有些安全生产工作实际上很难非常清楚地界定和明确由某个具体的部门负责,作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最后总是成为此类工作及其责任的承担与“兜底”者,综合监管工作实际上处于一种无“边界”、无界限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一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是个筐”。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处理、协调的应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自然灾害、社会治安、意外伤害及公共安全方面而引发的事故或事件并不属“安全生产”,应由相关的部门负责处理和解决,但在实践中,不少地方认为只要涉及人身伤亡的,都是“安全生产”问题,都应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处理或协调,实际上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变成个“筐”。二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是把枪”,安全生产常常涉及有关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利益和责任,工作中少不了要得罪一些部门及有关人员,不少部门、地方为了不得罪有关部门及其有关人员,便通过领导将一些自已可以协商解决的安全生产问题交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牵头协调,有的地方将一些不直接属于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如重大隐患整改资金的筹措等也交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协调,这一状况常常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陷入“左右为难”、“上下挤压”和“两头受气”的困境。三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是个‘危险’部门”。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管格局出现一个值得令人关注的新变化是,一些负有安全生产专项监管理职责的部门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将一些不好管、危险程度高、发生事故概率大、监管责任大的职能交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这很可能使“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变为“安全生产,一家有责”,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逐步成为“危险”部门及“责任”部门,这对于整个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的稳定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长此以往也必将使安全生产工作难以为继。四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是机动部门”。由于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范围不明确,各有关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在进行一些比较重大的专项工作安排时,常要安全生产监管理部门参加或联合发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承担了不少属于专项监管部门应承担的具体工作,成为有关专项监管部门开展工作的补充和预备力量,一些真正该抓的工作却没有时间考虑,如有的地方安监部门经常和有关部门上路检查道路交通及行车秩序等,“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3、体制定位不清晰,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缺乏必要和有力的抓手。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这一范畴是随着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与改革提出来的,历史上劳动行政部门曾作为综合管理全国劳动安全卫生、矿山安全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工作的部门,但其工作定位在“国家监察”这一层次、工作范围集中于职业安全与健康这一领域,我们可以从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逐步演变过程清楚地看出这一点。1979年5月,当时的国家劳动总局召开劳动保护座谈会,提出了加强安全生产法及建立安全生产监察制度的重要性及紧迫性。1982年2月,国务院相继了《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条例》,要求各级劳动部门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监察机构,执行安全生产国家监察制度。1983年5月,国务院在批转原国家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及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上要求劳动部门尽快建立并健全劳动安全监察制度。1988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原国家劳动部的“三定”方案中明确规定由劳动部实行国家监察职能,由此确立了国家监察、行政管理及群众监督的体制格局。199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各级综合管理国民经济的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基本确立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工作格局,以后又在这一格局上加入了“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内容,当时的劳动部也曾就劳动安全监察的内容、方式、程序及安全生产监察员的职责等作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1998年后,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又进行了多次的调整,1998年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能由劳动部门划到经贸部门,国家经贸委负责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行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2000年12月组建由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作为全国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部门,2004年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从上述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处于“国家监察”的层次与定位最为清晰、也最为准确,而现有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所提的“部门依法监管”,在理论上并没有体现出综合监管应有的层次与定位,在实践中会被理解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专项部门是处在同一层次和平面上开展工作的,在对下级政府及同一级专项监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时,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名义就可能行不通,必须用政府安委会或政府安办的名义。因而,在现有的体制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使综合监管职能的主体、方式及程度仍然缺乏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和有力的“抓手”。此外,作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部门本身又承担了矿山、危险化学品及部分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的直接监管,这种集裁判员、运动员和教练员角色与功能于一体的职能配置,难以真正保证和体现综合监管的超脱、公正与中立,这也是安全生产工作整体上难以有效推动与突破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4、权责运行不对称,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从其立足点来说,主要体现为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和适当的方式,对有关政府及其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情况进行的指导协调与监督检查,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由于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工作难度较大,因而从权力配置与运行的角度看,保证综合监管主体有效行使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的基本前提是使其拥有相应及足够的权力,这一权力表现为其机构具备一定的规格并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职权。而现实的情况是,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系统自形成以来,权力配置与其所负责任不对称的问题就一直相当突出。一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相对较低的规格及地位与其承担的繁重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目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仍然是副部级单位,但经常要牵头协调、指导、检查、督促众多正部级的部门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其权威性显然不够。虽然机构的规格并不就直接等于机构的权威性,但没有一定规格的机构其权威性肯定有限。全国还有近三分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规格比同级政府的有关部门或单位低半格,还有一部分仍是政府部门管理的二级机构,在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最为繁重的市、县这两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大部分还比同级政府的部门或单位低半格,大部分还是政府部门管理的二级机构。二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任范围相对较大与其职权相对较小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目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涉及的工作范围除了安全生产领域外,还有众多的公共安全领域,不管是生产安全的事故,还是公共安全的事故,甚至是意外事故与非生产安全事故,一些地方的领导都要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必须赶到事故或事件现场。全国还有不少地方在进行事故的责任追究时,不管什么类别的事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负责人都“榜上有名”,理由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出现了“谁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谁有责任、谁‘倒霉’”的现象,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陷入权力小责任大、无权有责或有限职权负无限责任的不合理状况。三是从业或履职风险相对较高与其待遇相对偏低的矛盾,特别是随着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职业场所卫生监督检查等危险性大、发生事故概率较高的职能逐步从其他部门移交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后,以现有的综合监管工作条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履职风险非正常增加,大大高于其他部门,也高于全社会的平均水平,但待遇和工作条件却没有因其承担风险与责任的加大而相应有所提高和改善。

5、力量配置不适应,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缺少必要的支撑条件。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形成以来,其力量虽逐步有所增加,但远远适应不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范围扩大和工作量增加的需要,最为突出的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相当突出。从全国情况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人员配置自上而下呈倒三角形、逐级衰减的状况,在地(市)、县(市、区)两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力量十分薄弱,由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又直接承担矿山、危险化学品安全的直接监管,而这部分对于安监部门来说所承担的监管责任又较为直接和较大,必然要投入相对较多的力量加以保障,投入面上协调、直接从事综合监管工作的人员则少之又少,在一些地(市)从事综合监管的人员只有1-2人,县级安监机构中从事综合监管的人员还不到1人,人员的严重不足是直接导致一些综合监管工作难以及时到位和保持应有力度的主要原因。二是人员总体结构亟待改善、总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各级尤其是市、县两级安全生监督管理部门中相当部分没有独立的人事权,法律、建筑、化工、交通、矿山、机械及综合方面等急需的人才又不太大愿意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来工作,所配的人员有相当部分并不适应安全生监管工作的需要,相当部分人员对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对综合监管范围内行业或领域的基本情况及相关规定和相关知识、对进行综合监督管理工作应把握的角度、内容及方式,对组织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规定、程序及应有的技巧等还不够了解和熟悉,难以发挥综合监管工作应有的作用和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权威性。三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日常工作条件较差。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现有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日常工作经费总体不足,相当部门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没有足够的办公场所,没有交通工具,没有录相、照相设备、传真通讯设备等,个别地方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有关人员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只能骑摩托车或乘出租车赶到事故现场等,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效能受到很大影响。四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还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中介服务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现有所从事的工作中有相当部分诸如安全生产培训、技术服务、政策咨询、相关的检验检测及有关审核项目中的一些技术性、事务性内容,可以交由技术支撑机构或中介服务机构承担,但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中介机构数量不足、个别中介机构违规从业、垄断业务、收费过高、服务水平及质量低下等问题还较为突出,还无法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有力帮手和有效的支撑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时间和精力。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运行状况及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个安全生产工作全局的运行状况及质量与水平。对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来说,搞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是一个全新和充满挑战的工作。做好综合监管工作必须具备众多的条件,特别是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必须理顺,因此,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通过修改《安全生产法》或出台有关法规,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相关内容加以明确,较为清楚地划定综合监管的职责范围;同时,呼吁国家进一步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科学、合理地调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权责及力量配置等等,从根本上消除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中体制。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安全生产的立法及监管体制、机制的理顺并不是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且我国现有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及格局并没有完全稳定成型,今后还将继续进行改革、调整与完善,体制、机制的调整也未必就能达到理论上的最优和最理想的状态,体制、机制性问题将长期伴随并影响着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开展,我们不可能等到这些问题全部解决后再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再者,即使这些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可能出现。因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所应做、能做的是在现有的体制、机制条件下,面对现实、认真研究、准确定位、理清思路、全力抓好自身应该抓、可以抓的各项综合监管工作,真正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具体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1、明确站位,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及工作角度。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范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王德学副局长认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就是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限,对辖区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代表政府履行督促指导、监督管理、综合协调、行政执法等方面的职责,从而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各单位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概括地说,综合监管就是‘较宏观的、高层次的、全局性的、全面性的、全方位的监管,其功能和内涵应当是,运筹谋划、导向促进、立规执法、组织部署、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宣传培训、统计分析、通达反馈、调度综合’”(《中国安全生产报》2004年7月13日第七版《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这是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这一范畴所做的级别最高,权威性最强,概括和表述最为完整、全面、准确的定义。而作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承担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最为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站位,站位包括自己的角色定位及工作的切入与把握角度两个方面。从“角色”定位看,综合监管工作承担者的角色应在以下九个方面加以具体化: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成为各级政府领导安全生产工作决策可依赖的智囊与参谋者,以确保安全生产重大决策、举措的正确、科学、及时。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代表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具体的领导与谋划者,以确保安全生产的总体方向、方针、目标、政策的落实。③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与推动者,以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规划、有计划、有思路、有措施、有落实、有成效。④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是安全生产综合性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起草者、执行者及监督者,以确保安全生产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安全生产运行制度及机制的设计者与规则者,以确保安全生产权责的对称到位,工作运行规范有序。⑥安全生监督管理部门是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召集者与协调者,以确保安全生产环境的有效改善。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的分析者与者,以确保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总体状况及重特大事故情况有所了解。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是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者与检查者,以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全面、及时、有效地落到实处。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是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的牵头组织者,以确保对事故责任人责任追究的到位。根据这一“角色”要求,其工作切入与把握角度应做到五个方面:①“高”,即要站在政府层面的高度,承担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的各项具体工作。②“全”,即从全局、全面、全方位的角度来考虑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推进与整体成效。③“早”,即对安全生产工作运行的形势进行分析、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倾向性与苗头性问题进行超前研究,及早提出应对措施与办法。④“超”,即综合监管工作不能依附于专项监管部门,不是有求于专项监管部门,而是要摒弃部门的利益,处于超脱、中立、公正的地位来开展工作、解决问题。⑤“后”,即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不是平行处于同一层面上的监管,也不是简单地抓那些专项监管部门不愿意抓的工作,不是与专项监管部门抢做那些该由专项监管部门做的工作,更不是成为各专监管部门的“补充”力量,而是要靠“后”站,对各级政府和各专项监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及评价。

2、认真研究,明确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重点内容。《劳动法》、《矿山安全法》及《福建省劳动安全卫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均对当时劳动部门行使安全生产监察职能的有关内容作了一些相应的规定,尽管现有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格局与原来相比发生较大的变化,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职能运行有其特定及内在的连续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与安全生产国家监察职能在许多方面有相通、相同之处。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借鉴原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下劳动部门行使安全生产国家监察职能的内容、程序、手段和方法,并结合现有的实际,合理界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的重点内容与基本范围。总体来看,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所从事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应是履行“裁判员”职责,即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协调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其大致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重大举措,并研究本行政区域内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二是认真研究拟定安全生产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纳入同级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三是分析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总体形势,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各级领导进行重大决策、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提供参考依据;四是研究拟定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法律法规规章及重要规范性文件,并监督贯彻落实情况;五是拟定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分工,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并对各专项监管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协调及监督检查;六是对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及安全生产各项保障制度的情况进行监察,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七是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综合性大检查或督查活动,并向政府报告情况,同时督促有关政府、部门抓好检查、督查中发现问题与隐患的整改;八是牵头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有关重大问题的解决进行跟踪与监督检查;九是进行安全生产综合情况及事故情况的统计、分析,及时向社会公布;十是统筹考虑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抓好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及中介服务体系的培育建设并对中介机构的执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十一是研究实施改善安全生产基础的有关工作等;十二是牵头组织对生产安全重特大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四不放过”的原则提出对有关责任人责任追究的建议等。

3、面对现实,充分用好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各种职权和工作手段。由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性,安全生产综合监督工作不可能像有些部门那样,利用手中掌握的管人、财、物等手段加以推动,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本身并不是一点手段和职权都没有,关键是要把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把目前拥有的工作手段用好用足。这些职权和手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作为代表政府承担安全生产具体领导工作的机构所拥有的职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时也是各级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同级政府行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领导的具体职能,在涉及一些复杂性的、综合性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时,可以以政府安委会或政府安办名义对下一级政府及同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单位进行协调、指导、检查和监督。二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生产责任控制目标的制定及检查与考评权,即通过制定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和可行的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对下一级政府及同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有效地督促各级各部门强化安全生工作。三是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通报权。即通过对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和点评,对安全生产工作不落实、责任制不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进行批评通报,必要时向全社会公布,以促使他们重视抓好各顶工作的落实。四是安全生产的表彰与奖励制度。即在对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评的基础上,对工作扎实、基础较好,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并逐步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工作荣誉制度等,引导、激励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主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五是安全生产的法定监督检查权,即利用《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督检查权与处罚决定权,有效地督促下一级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六是安全生产履职情况报告及问责权,即通过建立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履职报告制度和问责制度,将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制度纳入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明确启动安全生产工作问责制度的范围、对象、程序,有效地提高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权威性。七是重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牵头调查权,即对各类重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依法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明确事故性质,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追究有关责任人员法律责任的建议意见。

4、确立主体,充分发挥好各级政府、专项监管部门、企业和社会的作用。安全生产工作具有不同层次和多方面的主体,只有各种主体都行动起来,都依法履行好安全生产的法定职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才不至于落空,才能避免和消除安全生产工作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一家“单打独斗”的问题。在推进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上,最特别发挥好以下四个层次主体的作用:一是政府。政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主体,综合监管就包括着对下一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督促和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各级政府较为明确的职责,督促下一级政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逐步建立并完善“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相应负责”的格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做到一级比一级具体,一级比一级负责,真正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下去。二是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专项监管部门。公安、交通、海事、铁路、建设、消防、渔业、电力、质监、旅游等各负有安全生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是各有关行业或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主体,安监部门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中一定不要与各专项监管部门“争权夺利”,不要去抢专项监管部门该做的工作,不要去代替专项监管部门抓工作,而是要相信、依靠专项监管部门,凡属于专项监管部门监管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一定要由他们承担,自己则集中精力当好“裁判员”。三是企业。企业是众多主体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在目前大部分企业已是无主管部门的情况下,应切实加大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责任,促使企业严格依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措施,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建立起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引导企业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谋划组织者、主要实施者、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安全生产投入的保障者、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管理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责任及后果的基本承担者、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大受益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则侧重于对企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方针政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依法开展安全生产的情况的监督与监察,督促、引导企业而不是代替企业去抓企业自身应抓的安全生产各项具体工作。四是社会力量。即通过发动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制度、事故隐患及违法行为曝光制度等,发挥好工会、妇联、共青团、新闻媒体及广大公民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作用。

综合部管理职责篇8

按照公司关于农村供电所业务委托工作部署,在总结前期试点单位工作经验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辽阳供电公司农村供电所业务委托工作方案。

一、企业现状

1.概况

辽阳供电公司共有4个县级供电企业,分别是辽阳县供电分公司、灯塔供电分公司、太子河供电分公司、弓长岭供电分公司。共有36个农村供电所,其中辽阳县供电分公司17个,灯塔供电分公司14个,太子河供电分公司4个,弓长岭供电分公司1个。承担43个乡镇、488178户农村客户、

133万人口的供电服务任务。

2.人员构成

全地区农村供电所人员总数1014人,其中:供电企业长期职工142人,占14%;农电工808人,占79.7%;集体混岗64人,占6.3%。总体上供电所工作人员以农电工为主。

辽阳县供电分公司农村供电所人员总数539人,其中:供电企业长期职工112人,农电工363人,集体混岗64人;灯塔供电分公司农村供电所人员总数366人,其中:供电企业长期职工26人,农电工340人;太子河供电分公司农村供电所人员总数74人,其中:供电企业长期职工4人,农电工70人;弓长岭供电分公司农村供电所人员总数为35人,全部为农电工。供电所人员配置情况见附件1。

3.设备情况

全地区农村10KV线路4820Km,0.4KV线路7076Km,10KV变压器台14885个,综合变台3654个,用电户数488178户,低压户数473183户。其中:辽阳县供电分公司10KV线路2673Km,0.4KV线路3719Km,10KV变压器台7836个,综合变台2007个,用电户数210613户,低压户数201482户;灯塔供电分公司10KV线路1767Km,0.4KV线路2583Km,10KV变压器台5970个,综合变台1255个,用电户数200071户,低压户数195415户;太子河供电分公司0.4KV线路361Km,10KV变压器台764个,综合变台160个,用电户数28567户,低压户数17947户;弓长岭供电分公司10KV线路380Km,0.4KV线路412Km,10KV变压器台765个,综合变台232个,用电户数48927户,低压户数48339户。设备情况详情见附件2。

4.岗位设置

低压配电运检专业86人,占总数的10.6%;营销服务121人,占总数的15%;配电营销综合人员277人,占总数的34.3%;一长三员67人,占总数的8.3%。

供电所设有“一长三员三班”,即所长、安全员、技术员、营销员等岗位和配电班、营业班、综合服务班等专业班组。售电量大、人员多的供电所还设有副所长和4个以上的专业班组;售电量小、人员少的供电所只设营配一体的综合性班组。部分供电企业针对营业区内客户相对集中的特点,将抄表、检修业务从供电所中独立出来,成立了抄表中心、检修中心。

5.从事业务

原农村供电所日常业务主要负责供电所维护界限内的10KV及一下配电运行维护、检修施工、故障处理等生产管理工作;负责电费抄收、低压线损管理、用电检查、用电咨询、安装维护计量装置、业扩报装受理、报修受理、电费管理、日常管理等营业工作;负责农村供用电优质服务等工作。

农电工基本情况见附件3。

二、总体思路

为适应专业化管理,规范供电所用工方式,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在尊重农电工群体特殊历史成因,立足供电所现有人员结构和业务分工实际,按照“规范管理、稳定队伍、提高效率”的工作原则,在公司统一组织领导下,积极稳妥开展供电所有关业务的委托工作。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实现供电所管理及用工的规范化、集约化,推进依法治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操作方案

(一)公司组建

1.注册公司:拟组建的辽阳市农村电力服务有限公司为综合性业务受托公司,应按照《公司法》依法注册、规范经营。

2.公司名称:辽阳市农村电力服务有限公司。

3.公司股东及股权结构:出资方为辽阳电能发展有限公司和辽阳供电公司。其中,辽阳电能发展有限公司出资额占注册资本的80%,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授权辽阳供电公司作为出资主体,出资额占注册资本的20%。进行工商注册并履行股东的权利、义务。

4.公司注册资本构成

辽阳市农村电力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其中:辽阳电能发展有限公司现金出资160万元,委托辽阳供电公司现金出资40万元。县层面农村电力服务有限公司(独立法人)注册资本为150万元;其中集体企业现金出资120万元,委托市供电公司现金出资30万元。

5.设置原则

辽阳供电公司只有4个县区供电分公司,农电工收入差距不大,2011年辽阳县供电分公司和灯塔供电分公司农电工收入持平,为2.37万元/年,太子河分公司为2.8万元/年,弓长岭分公司为2.69万元/年。今年年底4个县区局农电工的收入水平将达到一致。同时4个县区分公司的人员数量与定员相比,辽阳县、灯塔、太子河属于超编单位,而只有弓长岭属于缺员单位,业务委托类型较为近似,同时在市级层面成立服务公司一是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注册公司数量、减少注册投资,减少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减少链条环节,利于工作部署。二是利于在同一地区内统筹调剂,统一工作标准,统一工作流程,实现全地区各项工作平衡发展。有利于全地区的统一调控。三是市公司层面组建公司有利于减少层级,平衡本区域内运维成本,预防低维费收支不平衡产生的亏损。四是减少地方政府各部门的检查,减少县公司集体企业职工与农电工的攀比。因此辽阳供电公司在辽阳市层面成立服务公司,在辽阳县、灯塔、太子河、弓长岭4县区层面设立服务分公司。

(二)农村电力服务有限公司机构、岗位、人员

1.市级电力服务公司

(1)公司管理

服务公司管理层设置总经理兼书记,经营副总经理、营销副总经理,3人组成。

(2)职能部门设置及岗位职责

服务公司本部设置4个职能部门,分别是综合管理部、业务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各部门主任暂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兼任。综合管理部设置政工干事、综合事务管理岗位;生产经营部设置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部设置员工管理、薪酬管理岗位;财务部设置财务管理、出纳员岗位。

其部门职责如下:

综合管理部:负责综合事务管理,负责委托合同的签订、规章制度的编制工作,负责综合数据的统计分析,组织开展党、团、工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等。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机构、定员、定额、劳动合同、岗位规范管理,组织开展技能鉴定工作;负责工资、津贴、工资计划、绩效考核管理;负责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岗位培训管理。

财务部:负责配合供电企业核定委托费用,负责公司各项费用管理,负责编制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负责公司资产管理,负责成本计划的编制、考核、控制以及机关核算工作,负责货币资金的收、支及结算的登记、核算与管理工作。

业务部:接受供电公司专业部门的业务指导,负责开展受托的生产经营业务。负责生产经营指标的统计;负责制定生产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

其岗位主要职责如下:

①综合事务管理:负责综合事务管理,负责本单位法律事务、合同管理等工作;负责本单位公文、机要等工作;负责企业内部治安保卫、消防、车辆管理等工作;负责公司后勤事务管理工作。

综合部管理职责篇9

综合部在2006年的总体工作目标是:围绕公司的经营目标,建立健全整套管理制度,完善公司员工社会福利,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高效率地配合其他业务和职能部门的工作,做好公司的后勤保障工作。

一、部门内部工作:

整合部门内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公司对综合部职能的调整,整合部门内部资源,重新确定部门人员工作内容,明确各人的工作范围及职责。加强部门人员专业知道的培训。根据公司对部门工作的调整及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相应的岗位编制调整。

二、后勤保障工作:

综合部对内与公司所有部门,对外与各种公司及政府打交道,兼具服务与管理双重职能,综合部的工作相对锁碎复杂,但综合部工作质量的好坏,完成任务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司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实现,直接间接的对公司总体工作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面对现阶段后勤工作的情况,06年综合部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与各部门工作的配合,保证公司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1、根据公司业务开展加强与各部门工作的沟通及配合,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强化对各部门的制度化管理,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目标责任人:**;

2、做好办公物品的采购和配给工作;目标责任人:**;

3、证件年检:3月底前完成;目标责任人:**;

4、合同登记认证工作:根据公司的营养收入情况,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登记;目标责任人:**;

(二)配合公司标准化管理,加强制度制定落实工作,做到有据可依。

1、综合部配合公司的发展一直对公司的政策在做调整,但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因此2006年急需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06年春节前将完成员工福利制度、员工加班休假制度、奖惩条例、出差相关规定、采购审批流程、出入库流程、接待费用管理等制度的制定完善;

2、加强制度更新管理工作,制定制度的编号,并通过公司内网及时、汇总、保存公司的全部制度,对于制度的逐步完善加强新旧制度的更替及时存档;

3、加强公司相关制度的监督、检查、落实情况,并做好整理和反馈工作;

4、加强公司资料档案、部门档案文件及员工档案的管理,做好公司相关数据的存档备份工作,统计各部门文件档案情况,进行分类后制定相应的归档制度及流程,加强公司内网及crm软件的应用。。

(三)确定公司的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能及合理的岗位编制,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1、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使每个部门的职责清晰明朗,春节前完成;目标责任人:**

2、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部门岗位职责,并贯彻执行;同时对各岗位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规范》,4月底前完成,目标责任人:**

(三)配合公司发展规划,加强企业形象建设。

1、预计在年初租赁4001房间,可利用其位置优势制作公司的Logo、部门指示牌等;目标责任人:**

2、因公司业务的发展员工队伍在不断壮大,新员工随时都在增强,各部门工作相对独立,大家沟通的机会不多,致使很多员工一起工作很久却互不认识,建议为员工胸卡便于大家互相了解,同时对外公司的形象亦会有提升。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凝聚力。

1、每年至少组织一至两次员工集体活动(春游、秋游);目标责任人:**

2、进一步提高员工福利,为员工提供工作餐、至少三次员工福利(元旦和年终组织聚餐及联谊活动;正月十五发元霄;中秋节发月饼;三八节为女员工准备礼品;五一、十一发放过节费;目标责任人:**

3、年终举办年终工作总结及联欢晚会,对公司及各部门上一年的工作总结并对优秀人员进行表彰,同时确定公司下一年度的发展目标及计划。目标责任人:

4、提供根据公司业务开展情况不定期组织羽毛球、游泳比赛等活动为员工减压。目标责任人:**

(五)对外协调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加强订餐、订卡、快递及物业公司的配合。做好相应资源的储备,以保证有序更替。

(六)做好部门财务预算的进一步控制。

在保证公司正常运作的运物资供应的同时,尽量降低采购费用,控制物品发放和设备采购、维修费用;目标责任人:**

(七)根据公司项目运作情况做好配合工作:协调安排公司目标的分解、市场调研、信息收集、对外联系等等。目标责任人:**

三、人事工作

现在的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随着公司的日益发展对人事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综合部05年对人事工作仅限于配合各部门完成人员面试及报到的通知、员工入职、岗位调动、离职等相关手续的办理,人员档案也是员工的入职表及学历、身份证明的复印件等最基本的信息,甚至还涉及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06年综合部的工作重点及难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经验也入于学习的摸索阶段,经验的不足也严重影响着此项工作的开展。鉴于此,综合部06年对人事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制作完整的员工手册,完善人事管理;

员工手册是员工入职后对公司及规章制度认识的第一本手册,因此制定好员工手册,是2006年人力资源的重要工作。

(二)制定各岗位的薪资结构,推行薪酬管理。

确定各岗位级别工资,服务年限工资等,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4月底以前完成,目标责任人:

(三)加强招聘管理,做好人员储备配给。

1、网络招聘与51job建立常期的合作关系,以保证公司各岗位人员的储备,同时加强纸媒广告(前程周刊)的投放力度(预计每月一期小版位),保证销售人员及急缺岗位的人员配备;特殊岗位需求如项目经理亦可以参加大型人才招聘会;目标责任人:

2、配合各部门做好人员的初试(主要从任职经历、工作经验、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入职通知、入职手续办理、制度讲解等工作。目标责任人:

3、加强新聘人员资料的审核力度,包括学习经历及工作经历。目标责任人:

(四)完善人事档案管理,规避用工风险。

员工档案内容逐步完善,为规避公司的劳动风险,春节后与全体员工签定正式的劳动合同。加强员工薪资、岗位调整、保险资料、个人资料、离职交接等档案的完善。目标责任人:

(五)员工福利与激励政策。版权所有

1、做好养老、医疗保险等相关资料的统计整理工作,做好相应的方案,以备随时启用;目标责任人:

2、设立全勤奖(奖励方式)、加班补助、

3、员工聚餐、生日会、婚嫁等福利;

4、设立部门及各人奖项。

(六)建立绩效考评制度。

确定考核形式、考核项目、考核办法、考核结果及考核重申等制度。

四、财务工作:

预算管理:项目预算费用控制、各部门预算费用控制。

综合部管理职责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实践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中全会精神,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任务,依照推进科学发展,深化开展“安全环保”创立活动,为我市完成经济发展、政治不变、文明昌盛、社会和谐、人民健康、平稳安宁的社会目的发明更加优越的治安情况。

二、工作目的

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工作的开展,把创立“安全环保”活动不断引向深化,使单位维护不变工作成效进一步稳固,治安防备系统建设进一步增强,联动防备工作、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保证各项环保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工作安排

(一)由一把手亲身抓,分担指导详细抓,办公室主任及相关科室负责人抓落实,着力构建统一指导,齐抓共管的优越工作机制。

(二)落实综合管治指导责任制。签署社会治安综合管治责任书,使目的治理责任制具体量化。

(三)继续开展干部职工法制教育。充分应用大会、专栏等方式进行律例政策宣布道育。完成“六五”普法工作任务,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程度。大力表彰先进,坚持典型,使干部职工弘扬正气,不发生违法犯罪过为,不参加组织。

(四)严厉按规则坚持招待准则,做好矛盾纠纷排查防控调处工作。把处理实践问题与处理思想问题相结合,按期或不按期地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妥善处理职工内部矛盾和人民群众矛盾,把各类信拜访题、社会矛盾、民间纠纷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生形态之中,从基本上消除不不变要素。保证单位不发生纠纷惹起的严重事情;不发生群体性肇事、集体上访事情。

(五)密切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全体联动防备工程各项工作。积极参与综合管治宣传活动,增强单位内部治安防备治理,着力构建有用的社会治安防控系统。增强工作区、生活区“三防”安全工作,有用节制刑事案件的发生,完成责任区发案少、次序好、社会和谐不变、群众称心的工作目的。

(六)做好环保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实行环保部分工作职责,增强环保法制宣传工作,依法打击情况违法行为,认真处理群众情况投诉,保证不发生群体性上访事情和其他安全事情。

(七)按时完成市综治委部署的其它工作任务。

四、工作办法

(一)增强指导,落实责任。做到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作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