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边坡技术规范十篇建筑边坡技术规范十篇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7:57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篇1

关键词:一般规定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型式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一、一般规定的变化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对原规范进行大的调整,更细致对建筑边坡的基本规定进行了说明。仅保留原规范GB50330-2002的三部分内容:一般规定、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设计原则,删除了建筑边坡类型、排水措施和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并对原规范目录先后顺序也进行了调整。将大的原则――一般规定放在第一位,接着是边坡工程安全等级,最后是设计原则。将原规范基本规定中的建筑边坡类型的一部分转到新规范的第四章,将原规范基本规定中的排水措施独立成章,变为第16章――边坡工程排水。将原规范基本规定中的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改为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并独立成章,变为第7章――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

将原规范的文字内容进行了调整精炼。如3.4.1.2场地和边坡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改为3.1.1.2场地和边坡勘察资料。3.4.1.4施工技术、设备性能、施工经验和施工条件等资料;改为3.1.1.4施工条件、施工技术、设备性能和施工经验等资料,文字顺序的调整,使新规范更贴近实际。3.4.1.5条件类同边坡工程的经验;改为3.1.1.5有条件时宜取得类似边坡工程的经验,文字的细小调整,显示新规范的严谨。原规范3.4.2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为强制条文,新规范3.1.2变为基本规定,并将原规范对该条的解释改为条文说明,作为对该条的解释,并将原来两条合并为一条。

二、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型式的变化

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型式确定的前提与原规范有了大的调整。

原规范3.4.4边坡支护结构型式可根据场地地质和环境条件、边坡高度以及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等因素,参照表3.4.4选定。新规范3.1.4条对此处进行了修正,增加了新的控制因素,既边坡侧压力的大小和特点,对边坡变形控制的难易程度,控制因素比原来多两个。新旧规范表格数量一致,下面是原规范的两个表格,重力式挡土墙,新规范高度土质边坡改为H≤10m,比原规范提高两米;新规范高度岩质边坡

改为H≤12m,比原规范提高两米;对重力式挡土墙的备注也进行了修改,增加了适用条件和缺点,不利于控制边坡变形。将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合并为一项,将悬臂式挡墙填方区适用高度降为6m,悬臂式挡墙在新规范里已不适用于岩质边坡。排桩式挡墙增加了适用范围,可以用于三级边坡。岩石喷锚支护说明中增加了适用于岩质边坡的要求,并将岩质边坡高度等于15m情况划归三级边坡处理范围。坡率法边坡增加了可以用于一级岩质边坡和一级土质边坡。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篇2

【关健词】土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加固处治

1、引言

河北涉县某不稳定边坡为一土体边坡,位于坡洪积倾斜地小区前缘,2000年场区由于修建住宅小区,在小区东侧开挖形成高陡切坡,坡高14~16m。自居民入住2年后,该边坡有多处产生坍塌。2011年8月17日~19日连降小~中雨,造成斜坡中南部(2#、3#楼间)局部发生坍塌,滑塌体积约20m3,最远距离7.2m。造成坡角下方的一部小汽车被掩埋,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在雨季,斜坡体上也常有土块掉落,严重影响小区内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4年,坡顶政府规划修建小区住宅楼,主要建筑物为3栋18层高层住宅、2栋11层高层住宅、6栋7层多层住宅、地下车库及规划道路,建筑物采用桩基础。其中31#楼(12层)、19#楼(11层)、24#楼(18层)和规划道路距离斜坡较近。(见图1),受坡顶建筑物传递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弯距的影响,进一步减少了边坡的稳定性。为确保小区建筑物、道路及坡顶拟建建筑物的安全,须对该边坡进行加固支护。

图1不稳定斜坡工程地质平面图

2、边坡地形地貌及形态特征

该边坡处于坡洪积倾斜地小区,地势东高西低,斜坡坡向295°,平面呈北东向折线型,坡度一般75°~90°,高度14~16m,长176.9m。坡体顶部为原为耕地,现规划修建小区住宅楼;坡体中上部自然生长各类灌木;坡脚修建有一高2.5m的护脚墙,坡体前缘5~7m为住宅小区1~5号楼。该边坡按其所处的位置、斜坡上下两处住宅小区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距离,可划分为三段。其特征如表1。

坡体顶部岩性以第四纪黄土状粉质粘土、黄土状粉土为主,该层土湿陷性为中等~强烈;中下部以粉土及卵石层为主。目前坡体上发育多条垂直于坡面的柱状裂隙,发育深度0.2~0.5m,形成的体积约3000m3的不稳定土体,规模为小型。遇有较大的降雨坍塌现象时有发生。

表1坡体特征与建筑物关系表

位置长度

(m)坡高

(°)坡度

(m)与建筑物间距(m)

前缘建筑物坡顶建筑物

南段108.614~1670~90距1~3#楼5.5~6.5m距31#居民楼17.0~18.5m、道路8.0~10.0m

中段30.013~13.680~90距4#楼5.0m距19#楼10.0m、道路2.2m

北段37.311.3~13.175~90距物业办公室2.0~4.5m距24#楼16.8m、道路6.2m

3、边坡破坏成因机制分析

不稳定斜坡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降雨、植被、风化作用、人类活动对不稳定斜坡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该不稳定斜坡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人工切坡)而形成,高陡的斜坡和柱状裂隙是不稳定边坡产生的物质基础。坡体岩性主要为黄土状粉质粘土、黄土状粉土,表层土体经常年累月的风吹日晒,表面物质结构较松散,柱状节理较发育,而斜坡上植物的根劈作用使土体裂缝不断张开,有利于雨水的下渗。进而导致边坡进一步失稳。

于地表的土层在风化、雨蚀等作用下逐步流失,使部分岩体出现悬空现象,在持续降雨条件下会一方面增加坡体重量,另一方面雨水渗入裂隙,降低土体的摩擦力,并在坡体后缘聚集高孔隙水压力,后缘拉裂逐步加宽边深,最终导至坡体发生变形、滑塌。

4、边坡破坏稳定性分析

根据斜坡的实际情况,分别选取剖面斜坡稳定性进行计算。选取纵剖面作为稳定性计算剖面(见下图2)。

图2斜坡工程地质剖面图

稳定性计算公式:采用圆弧滑动法时,边坡稳定性系数可按下式计算(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图3瑞典条分法计算模型

经计算;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

工况1(天然状态):安全系数为1.13,为基本稳定状态;

工况2(天然状态+暴雨):安全系数为1.01,为欠稳定状态;

5、边坡加固处治方法

由于边坡处于两住宅小区之间,如进行大规模的清方减载,一方面受场地条件限制,另一方面会对小区内的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充分分析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工程实际情况,本着安全可靠、适用简单、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采用综合治理方案对边坡进行加固,图4和图5分别为处治的立面图和平面图。

图4边坡加固处治立面图

图5边坡加固处治典型断面图

5.1坡顶减载(降低标高)+截水沟

在不影响坡顶建筑物安全及道路通行前提下,将斜坡顶部地面标高由北至南降至464.80~470.40m,比原地面低1.39~5.50m。坡体后缘设置截水沟,为防止降雨时,地表水灌入坡体中而影响坡体的稳定性。

5.2坡率法+锚固加固

边坡南北两段边坡边坡放坡坡率采用1∶0.6~1∶0.7,以减轻锚固结构的侧向土压力,但坡面安全系数不足。需结合锚杆、钢筋网和混凝土面层加固防护。采用组合法进行加固,综合利用坡率法降低挡土结构压力和锚杆对坡面的锚固作用,有效控制边坡占地和土方开挖量。

锚固加固法是靠锚杆、钢筋网和混凝土面层共同作用提高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减少土体侧向变形而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其基本原理是在土体内放置一定长度和分布密度的锚杆与同作用,弥补土体自身强度的不足。以有效地提高了土体的整体刚度,弥补了土体抗拉、抗剪强度低的弱点。具有施工快捷、成本较低的优点。

5.3预应力锚索桩板墙+锚固加固

该边坡中段斜坡坡长约30m,坡脚与居民楼间距为5.0m。坡顶与19#住宅楼和小区道路距离分别为10.0m和2.2m。放坡空间不充足,故采用预应力锚索桩板墙+锚固加固综合治理方案。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是近年来滑坡(边坡)最常采用的方法,具有抗滑能力强、效果好、施工方便、作业安全和设备简单等优点,但也具有工程量大、施工速度慢、工程造价高等缺点。针对该边坡特点,在斜坡坡角布置11根桩,桩间距为3m,桩长16.0m,挡土段10m,锚固段6m。桩顶设置冠梁,将所有桩基连续到一起,其一防止边坡顶部产生坍塌,其二通过牛腿承担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水平挤靠力和坚向剪力;在冠梁上布置预应力锚索,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BG/t5224-2003)》标准钢绞线,锚索长14m,锚固长度9m。桩间挡土板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等级C30,板厚200~250mm。

6、结语

由于城镇建设规划用尽可能的利用有限的地地资源,不可避免的出现自然或人工切坡形成的高陡边坡,此类边坡的主要特点是:垂直高度大,坡度较陡、坡体前缘及坡顶常有重要建(构)筑物,边坡失稳后造成的后果严重,边坡的加固处置要求较高,对其稳定性、安全性有特殊的要求,处置技术必须合理、可靠。

根据对该边坡的调查,在充分分析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采用不同的方案对边坡进行加固,可以有效的提高边坡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843-201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篇3

关键词:防渗衬砌技术;农田灌区;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52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武陵灌区水利骨干工程灌溉面积12.2万亩。灌区主要水源为武陵水库、江头水库和木岭水闸,干、支渠渠道总长142.425km,建筑物256座,渠首合计引水流量16.5m3/S。灌区作物以水稻、花生、蔬菜、大蒜、豆类为主,经济作物有红橙、荔枝、龙眼、香蕉等优质水果。

经过40多年的运行,灌区渠系工程日渐老化,渠道淤积、渗漏以及渠系建筑物破损坍塌现象严重,80%的干支渠达不到设计引水能力,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2006年以来,通过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资金的投入,对干、支渠开挖疏浚66.364km;对干、支渠衬砌防渗37.935km;新建渠系建筑物128座。收到了良好效果。

2、防渗衬砌技术在灌区中的应用

为了充分挖掘老灌区的工程效益,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渠道防渗衬砌改造工程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要求达到输水能力符合设计要求、渠道断面规则完整、水流平稳均匀、渠道边坡稳定、输水安全可靠、防渗效果满足《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目的。

2.1.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2.1.1纵断面设计

(1)渠道防渗衬砌段必须与上、下游渠道合理连接,使其各级流量下的水面衔接平顺。

(2)衬砌渠道的比降必须保证支渠正常引水。

(3)实测渠道纵断面设计图中应示出原渠底线、设计渠底线、设计水深、加大水深、衬砌顶高线以及渠系建筑物位置等内容。

2.1.2横断面设计

(1)衬砌渠道断面形式

武陵灌区干支渠均采用梯形断面。

(2)边坡系数:灌区渠道一般采用1:1.5的边坡系数;对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填方渠道或地下水位很高的经多年运行存在稳定问题的边坡系数,应通过边坡稳定分析计算确定。

(3)渠道横断面设计图:标准横断面设计图上应标示出衬砌后砌体的表面线、渠堤线、渠岸高边坡线和地面线等,同时列出渠道水力要素表。为准确计算工程量,应按25m间距实测渠道横断面图。

2.2防渗衬砌设计

2.2.1衬砌材料

(1)渠道防渗工程材料包括土石料、混凝土等。

(2)灌区渠道防渗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

2.2.2混凝土护坡

(1)护坡混凝土的设计等级为C20。

(2)护坡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泥采用R3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3)混凝土护坡衬砌厚度为8cm~12cm。

(4)混凝土护坡的伸缩缝按每5m设置一道,缝宽为1.5cm-2cm,缝内填沥青砂浆,其中沥青砂浆的配合比采用沥青:水泥:砂=1:1:4(重量比)。

2.3渠道衬砌施工

2.3.1施工条件

灌区每年放水180d-210d,渠道防渗衬砌施工期一般安排在10月~次年的3月停水期。建筑原材料全部由施工单位自行采购。工地用电一般可就近接用农网低压电源,部分渠段需用自备发电机发电。工程所在地对外交通多半为乡村道路。工程范围内的大部分渠顶,整修后可通行农用车,运输条件比较困难。

2.3.2主要施工方法

按照施工规范和施工详图要求,渠道防渗衬砌施工,遵循清淤、拆除、清基、放线、土方回填、整形、混凝土浇筑、养护等施工工序,专业队伍施工,机械拌和、机械振捣。

(1)渠基土处理。在渠道清淤、拆除和清基工序完成后,首先要测量放线,然后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土方回填。回填一般采用蛙式打夯机,辅以人工夯填。渠道整形均采用人工挂线精整,其2m检尺平整度不超过4-5mm。

(2)混凝土施工。首先要采购好原材料,并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然后,通过测试现场骨料的含水率,对配合比进行修正,作为施工配合比加以应用。

1)原材料。水泥必须选用质量好、信誉好的产品,水泥品质符合国家标准。砂石料质地坚硬、级配合理,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混凝土用水要求是能饮用的清洁水。

2)拌和。采用机械拌和。水泥、砂、碎石等原材料按质量计,水按质量折算成体积。称量的偏差严格控制在4-1%左右。

3)运输。采用机动车运输。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应满足浇筑规定的坍落度,当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4)浇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分渠道边坡混凝土浇筑施工和渠道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在进行边坡混凝土浇筑时,先对边坡面削坡施工时留下的土屑进行清理,对局部石基边坡予以洒水湿润,然后根据施工图放坡顶高程线,并预留好伸缩缝,在伸缩缝位置放置并固定伸缩缝板,伸缩缝板宽8cm-12cm,长度根据边坡高度定,然后在两伸缩缝间浇筑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人工打铲入仓,边铺边由上而下进行拍实,使浇筑面与坡面平行,坡面混凝土每浇筑5m为一板,每5m设伸缩缝1条。一板混凝土铺满后,用平板振动器进行全面振捣,再由人工抹平收浆,然后再隔仓浇筑。在混凝土初凝前,取出伸缩缝板。

底板混凝土浇筑一般在边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浇筑前先对边坡混凝土浇筑时留下的残留物进行清理,同时检查渠底开挖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浇筑时从一个伸缩缝开始,首先在伸缩缝处铺设并固定伸缩缝板,然后自伸缩缝板向一侧摊铺,摊铺时边铺边平整,同时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振捣完毕后再由人工抹平收浆,然后再隔仓浇筑。在混凝土初凝前,取出伸缩缝板。

5)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洒水保湿的方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为28d。

6)伸缩缝施工。伸缩缝按照设计要求宽度在浇筑混凝土时予留。填塞沥青砂浆时要保证缝内混凝土面清洁干燥,灌缝时应边坡方向自上而下缓慢灌注,溢出缝外的沥青砂浆,冷却后铲掉。

3、结语

针对渠道防渗多为旧渠改建工程,解决的侧重点是漏、堵、险等问题,因此,工程实践中应根据渠道原有结构形式、防渗要求、料源情况、投资及施工技术条件等来确定采用的措施。近几年来,在渠道防渗衬砌的设计和施工中,沿用高新技术,改善灌区运行条件,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发挥出现有水利工程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郭彩华,汾河灌区渠道防渗衬砌技术与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8,20

[2]刘学军陆立国洪卫国,宁夏引黄灌区渠道防渗衬砌技术研究[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3,04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篇4

关键词:边坡工程;勘察

前言

在我国城市建设及城市间高速干道建设大规模开展环境下,边坡工程治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为更好做好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设计与施工提供客观、可靠的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合理的设计参数及经济、有效、实用的治理措施,撰写此文对边坡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在边坡岩土工程勘察中,查明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即边坡各岩土层的空间分布及其边界条件等因素为工程勘察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边坡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及地表水储存条件、补给、径流及排泄特征,以及各地层水理性质,即持水性、保水性、透水性、软化性等特征。在地区经验、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行业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推荐各地层的岩土工程参数。最后根据边坡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岩土特性及不良地质发育情况,评价和预测边坡的稳定性,提出边坡治理措施建议。

实际工程勘察中,工程技术人员的对边坡认识不尽相同、涉及边坡类型差异大等因素,以至于技术报告种类繁多、顾此失彼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工作中统一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1边坡分类

为统一国内边坡勘察、设计与施工标准,2002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以下简称边坡规范。建筑工程开挖的边坡统称建筑边坡,根据边坡规范规定,其安全性等级与边坡地层类型、坡高及破坏后果挂钩,关系见下表:

由上表得,边坡类型按有岩质、土质两类,土岩混合型边坡须灵活综合两类边坡特征进行判定。岩质坡按三个量级划分坡高,土质坡按两个两级划分坡高。按边坡破坏对周边建构筑物、车辆、设备及人员危害程度划分为很严重、严重和不严重三个破坏等级并映射三个安全等级。另外,对同一长大边坡的不同地段,可分别评级。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存在危岩和滑坡地段或边坡破坏影响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的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边坡可化为一级边坡。勘察中按边坡勘察等级对应的间距原则布置边坡勘探线及勘探点,并根据勘察阶段及工程地质复杂情况,适当调整间距。

2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勘察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在边坡工程勘察中主要为岩土的空间分布,为边坡的稳定检算提供地层特性及边界条件,为设计专业提供地层依据,因此岩土分类是勘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岩土分类是工程勘察中最基本的工作,也是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要求,在野外调绘、钻探及挖探等工作中,对下更新统及以上地层首先通过野外简易物理方法及原位测试进行鉴别,野外鉴别简易物理方法为目测、触摸或敲击、嗅感等。在野外初步定名基础上,并经过室内土工试验数据进行进一步校对,最终确认土的名称。对下更新统与全风化岩界线划分以及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的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中规定。残积层、全风化和强风化之间的分界应用标准贯入击数来划分的原则是:标准贯入击数小于30为残积层,30~50击为全风化岩,而大于50击划定的强风化岩。有标准贯入试验的钻孔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简易物理方法为辅,两者结合得出判定标准,对常规鉴别孔地层进行判断。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微风化岩及未风化的分界较易判定,可以通过简易物理方式鉴别(岩性可参考区域地质资料),也可通过岩矿分析、抗压试验、软化试验来鉴别分析岩石名称及风化程度。对岩质边坡,在地质调绘中还应调查其不连续结构面,评价其发育程度、结合程度及充填情况。应用野外调绘、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对地层进行判定的基础上,还可结合物理勘探(如浅层地震、电法等)对比完善钻孔见地层分布,甚至对上钻探困难小型边坡以物理勘探结合野外调绘资料作分层依据。

边坡工程勘察中进行工程岩土的分类后,通过工程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地层等高线反映岩土的空间分布,便使岩土的边界条件清晰明了。

3边坡水文地质条件勘察

水文地质条件对边坡的稳定影响较大,边坡的稳定性计算中常规的两种计算工况为:一般工况和暴雨工况。在工程勘察中常要求查明边坡及其周边地表水及地下水赋存、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主要的工作方法有收集相关水文及气象资料、调绘、勘探、原位和室内水文地质试验、室内水质分析。收集水文气象资料一般可以提供地区降雨量、地层渗透系数参考值等,现场调查填绘地表水置图、估测地表水流量、标识地下水露头及流量等;量测勘探孔地下水初见及稳定水位,并进行长期水位观测;水文地质原位试验常用抽水、压水及注水试验等,目的是获取地层的渗透系数,以自作为设计依据;室内渗透试验可获取强风化及以上地层的渗透系数;天然孔隙比对计算给出土的容水度、给水度及持水度有较大作用;室内水质分析用作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腐蚀性。通过采集水文地质数据,综合分析边坡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合理建议工程水文治理措施。

4岩土工程参数采集、分析与选取

在边坡工程稳定性计算中,地层容重、凝聚力、内摩擦角为最基本的参数,边坡勘察中通过室内试验、原位测试方法采集以上参数。其中,同一地层土试样数量不宜少于6个,岩石试样不宜少于9个。容重要求提供天然容重和饱和容重,凝聚力和内摩擦角的试验条件要求为天然快剪、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残余快剪、便携式十字板剪切或大面积原位剪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要求对地层指标进行统计得出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并对统计中离散性较大的数据做出合理解释,利于结合地区经验选取岩土工程参数。临界状态的边坡可用反分析法确定抗剪强度参数。岩质边坡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可根据调绘所取结构面发育程度、结合程度及填充情况查表取等效内摩擦角值。在边坡工程治理设计中,支挡结构持力层选取尤为重要,因此持力层参数如地基承载力、基底摩擦系数、地基反力系数等参数可经过原位载荷试验、室内试验结合查表,类比地区经验后综合得出。

5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是边坡选取治理方案必须的前期工作。根据边坡的地层条件、破坏或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选择最不利组合进行稳定性验算,从而确定支护形式。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以圆弧形滑动破坏为主,少量折线滑动破坏。其稳定性计算常采用以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圆弧法、条分法及传递系数法,也有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的数值分析方法:有限元法、流形元法等。岩质边坡破坏常沿着不利结构面崩塌、滑移,运用传递系数法和有限元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比较多些。在不同工况下,可选用国内外基于以上理论开发的软件如理正、SLope等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比较分析计算结果,得出结论。在稳定性分析中始终遵循初步定性定量(半定量)定性原则,方使定量不偏离实际情况。

6边坡治理工程措施建议

边坡工程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削方减载或堆载反压、抗滑支挡、锚固、加筋注浆、坡面防护与绿化、水工设计、监测。根据大量的边坡治理经验,边坡治理建议措施可遵循以下原则:未发生破坏的边坡首先用坡率法进行经验性判断,偏陡边坡首先应进行削方减载,再上支护措施。若无放坡条件,应设置强有力的支挡措施。已发生破坏的边坡,首先判断其破坏形式,据其力学特征确认减载还是加载合适,然后进行支挡。各边坡支挡结构主体工程完工后,疏理坡体及坡面排水体系,确保地下及地表排水畅通。坡面采用植被绿化,即美观也防雨水冲刷。埋设边坡及支挡构筑物变形检测点并定期收集及整理数据,便于后期边坡维护。此外,进行边坡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时应详细分析周边建构筑物有效边界,防止侵入现象。

7结论

(1)从建筑边坡分类分级入手,本着边坡勘察与设计承接性,阐述边坡地层勘察方法、参数采集分析及选取,初步分类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列举边坡治理措施。为边坡勘察服务于设计各层次作较全面的定位诠释。

(2)本文有目的地分析边坡工程的勘察各工作环节,有助于初步接触边坡工程勘察和设计的技术人员工作。

(3)在边坡工程勘察过程中,运用好现行规程规范,可使得勘察方案布置有理有据、岩土参数采集与分析合理、边坡稳定性分析透彻以及边坡工程治理措施建议可行、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重庆市建设委员会[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

[3]《边坡工程处治技术》赵明阶何光春王多垠[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篇5

关键词:基坑设计;基坑施工;逆作法;土钉锚杆

abstract:Banancommercialcenterprojectfoundationpitengineeringduetothevenuelimitation,withworsegeologicalcondition,ismainlybytheslopewasmethodofsoilnailinganchorthemainstructureofthelocaltopdownmethodofdesignandconstructionoffoundationpit,thedesignandconstructionoffoundationpitandshouldbecombinedwiththemainbody,toplanasawholethearrangement;inthispaper,throughtheconstructionsafety,economy,fromthreeaspectsofthetimelinessandtraditionalanti-slidepile+bafflepit,andpuresloperatecomparedtostrikepit,showthatthefoundationpitengineeringadoptedbythevalidityofthemethod.inasimilarcasehascertainextension.

Keywords:Foundationpitdesign;Foundationpitconstruction;topdown;Soilnailanchor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项目简介

巴南商业中心为一复杂商住楼,地点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鱼洞新市街80号,拟建场地北东侧为滨江路;南西侧紧靠新市街,北西侧为下河路,南东侧为商业住房。最大建筑层数(地上/地下)为28F/-4F,最大建筑高度(地上/地下)为99.95米(地上),17.25米(地下),建筑面积(地上/地下)为105218.88平米(地上)54386.25平米(地下)。根据设计高程整平开挖后,再参考地勘报告,拟建场地将形成最大18米高的土质边坡。

基坑设计分析

本基坑为一临时边坡,待主体结构完成后,将由主体结构混凝土外墙作为地下室挡墙。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2.1周边情况

拟建场地南西侧紧靠新市街,其道路标高相当于拟建建筑物±0.00标高;北东侧为滨江路,其道路标高相当于拟建建筑物-9.600标高(即负二层底板标高,本标高也作为上部建筑的嵌固端);北西侧为下河路,下河路与拟建建筑之间有多栋6层砖混结构民房,民房约建于上世纪80年代,均为条形浅基础;南东侧为商业住房,商住房也为一高层建筑(云篆山宾馆),刚刚主体施工完成,现正进行外装工作,基础为端承桩基础(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桩)。由于场地限制以及容积率要求,本工程地下室边线离周边道路以及相邻建筑物均距离有限:距新市街最近距离为7米(此处基坑深为18m),距滨江路最近距离为5米(此处基坑深为8.4m),距与下河路之间民房最近距离为16米(此处基坑为18m),距云篆山宾馆最近距离为7.5m(云篆山宾馆有两层地下室,相当于本基坑以云篆山宾馆底板起算为9m)。

临时土质边坡最简单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为坡率法,若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近似按1:1.5放坡,18米高位置需在地下室边线外最少27米场地(且未考虑马道宽度)。9米高位置也需要地下室边线外最少13.5米场地。但经过分析,由于条件的限制,纯坡率法不可行。

2.2土质情况

根据地勘报告,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人工杂填土、冲洪积粉质粘土、粉土、砂夹卵石、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泥岩及泥质砂岩。且在基坑深度内主要为人工杂填土,揭露厚度0.21~5.63m;粉质粘土,揭露厚度3.57~25.17m;粉土,揭露厚度1.63~12.28m;另外场地还零星分布有砂夹卵石揭露厚度0.97~3.29m。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泥岩及泥质砂岩均处于基坑深度以下,具体为基坑以下5.5~11m位置。

对于场地条件有限,基坑深度较深,最常规处理方式为抗滑桩板挡墙,抗滑桩作为一悬挑构件,悬挑长度将达到18m,估算嵌岩深度为10米,抗滑桩截面为2.5mx3.5m,桩距为5m,整个场地地下室边线约为540m,约需要108根抗滑桩,每根桩钢筋含量约为14吨;挡板估算为400mm厚,配筋为φ14@100双层双向;整个临时基坑挡墙(不算开挖土石方)造价约为3500万。显然对于临时边坡来说,经济性十分不合理。

2.3方法选择

由以上对周边情况以及土质情况的分析初步排除了传统的纯坡率法以及抗滑桩挡板挡墙。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土质条件、周边环境以及边坡性质综合比较,拟采用坡率法+土钉锚杆+部分主体逆作法完成临时边坡开挖及支护,具体如下图:

具体做法为:第一步为按坡率法开挖土方,形成边坡及马道,并将第一阶土坡进行土钉锚杆喷浆挂网(第一阶暴露时间较长,需待上部结构施工到一定位置后才能回填);第二步为人工挖孔桩基础开挖并施工(桩位在二阶坡段处也应开挖并施工);第三步为完成二阶边坡以外负四层顶梁板已经所有负三层顶梁板(及柱);第四步为开挖负三层顶~负四层顶范围内未开挖土方并形成负三层混凝土挡墙(此时负三层顶板作为挡墙的上部水平支撑);第五步为施工未完成负四层顶板梁板;第六步为开挖负四层剩余土方并形成负四层挡墙已经墙下基础。

整个工程中当负三层顶板形成后,下部土方开挖及逆作法由于不能进行机械作业,施工较困难且进度较慢,但结构上部可顺利向上施工,即上下互不影响,并不影响整体工期。

另外为了顺利开挖负三负四层剩余土方及施工挡墙,土建设计中应沿地下室周边布置加密桩(结构柱距为8.4mx8.4m,除结构柱下桩外隔一加一根加密桩,即周边桩中心距约为4.2m,净距约为3.2),且土方开挖时应跳开间开挖,使两桩之间土体能形成一定应力拱,不至于桩外土体向室内垮塌过多,并且开挖之后应迅速施工挡墙避免暴露太久导致土方垮塌。

注意事项

1、由于负三负四层挡墙逆作法,需植筋后浇,导致墙外没有条件做排水盲沟以及外防水,以及导致挡墙本事有施工方,防水效果将不如整体现浇。所以应注意挡墙内防水施工,或者考虑室内做排水管沟(负三负四层均为车库);

2、负三负四层二次土方开挖后墙背会有些空洞且无法回填,导致后期使用中周边环境绿化部分可能会缓慢下沉,严重可能会拉断周边管道。解决办法暂定为挡墙完成后向墙外土体内压力注浆使土体饱满;

3、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将场地中大量地下水抽出,影响周边建筑基础沉降,特别是周边浅基础建筑如5、6层民用砖房建筑,严重可能产生倾斜倒塌。解决办法为开挖之前先将周边浅基础建筑注浆加固。

4、必须采用动态法施工,加强周边观测与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汇同参建各方协商解决。

结语

本基坑为一临时性边坡,根据现场情况因地制宜,采用上述设计与施工方法极大的节约了工程造价,上下部同时施工节约了工期;缺点为负三负四层土方二次开挖时全人工操作且环境偏差,且进度较慢。

本工程基坑设计与施工与结构主体设计与施工结合统一,在周边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类似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方忠华.深基坑工程逆作法施工[J].山西建筑,2011,28(07):118~119.

[2]刘传平,黄斌.基坑逆作施工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J].建筑结构,2009,27(12):31~33.

[3]曹少卫.高层建筑逆作法施工技术研究[J].广东建材,2012,31(05):57~58.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喷锚网;支护;控制;深基坑;监理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7

深基础施工是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而深基坑支护结构技术无疑是保证深基础顺利施工的关键、深基坑的衡量标准,国外有的把深度6米作为深基坑的界限,我国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对深基坑未作明确的界定。按照江苏省《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1.支护设计方案

1.1基坑支护

(1)剖面:支护部位为LJK段,挖深6.7米,土钉墙结构:按1:0.6放坡,坡面设二排?48爪肢注浆钢管钉,三排钢筋土钉,沿基坑深度分别为地面下:1.2、2.4米处Φ48@1500L7000(二次注浆钢管,壁厚2mm);3.6米处Φ80@1500L6000(成孔土钉,二次注浆,内置1Φ18钢筋);4.8、6.0米处Φ18@1200L4500(成孔土钉,二次注浆,内置1Φ18钢筋)。管钉按梅花形布置。坡面锚喷80厚C20砼(水泥:砂:石=1:2:2)面层,面层结构为Φ6@300双向钢筋网,水平方向加焊Φ12加强筋与管钉焊接。

(2)剖面:支护部位为GH段,土钉墙结构,按1:0.8放坡,坡面设二排?48爪肢注浆钢管钉,二排钢筋土钉,沿基坑深度分别为地面下:1.2、2.4米处Φ48@1500L8000(二次注浆钢管,壁厚2mm);3.6米处Φ80@1500L6000(成孔土钉,二次注浆,内置1Φ18钢筋);4.8米处Φ80@1500L4500(成孔土钉,二次注浆,内置1Φ18钢筋)。管钉按梅花形布置。面层同上。

1.2基坑降水设计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文件,以及勘察报告、结构挖深分析,基坑挖深范围不存在承压含水层,因此不需进行降水处理。

2.监理工作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程》GB50086-20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3.监理工作控制要点

3.1要十分重视地质勘察工作

监理工程师要认真阅读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基坑开挖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分析可能导致边坡土体滑坡的各种因素,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地段、重要地层和土质指标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地质勘察资料不一定很详细而且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监理工程师在基坑开挖中还要经常对比现场的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差异很大时要及时告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通知勘察和设计单位,查看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3.2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专家技术论证

建筑物的设计一般由正规设计单位负责,支护工程往往被认为是施工措施的一部分而不包含在施工图设计之内,由具备设计资质的支护施工单位自行设计或施工单位委托其他单位设计。由于基坑支护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如果搞基坑设计人员的经验不足,很容易造成设计考虑不周。因此,要求施工单位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专项设计、施工方案的评审应组织专家评审,以有效降低基坑支护的风险,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3确保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深基坑支护重在过程控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比较困难。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质量。

①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工程施工前,有关人员应熟悉地质资料、设计图纸及周围环境,降水系统应确保正常工作,必须的施工设备正常运转。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锚杆位置、长度、型号、数量,钢筋网间距,加强筋范围,放坡系数等。设计方案变更时必须重新经专家评审。总监理工程师在审核施工单位的组织设计时要严格、严谨,对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要作认真的分析,有必要时应和施工单位的总工和技术人员认真探讨,确保按专项设计施工。②核验水准点及坐标控制点的正确性和保护措施。现场监理人员应审查施工单位的水平及竖向施工放线是否正确,开挖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随时对基坑的开挖尺寸、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进行检查,随时注意基坑的变化。在施工单位进行工序报验时,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复核现场实际材料和方案的相符性,确保施工的质量到位。③坚持监理人员见证取样制度,对进场材料严格把关。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进场的水泥、钢筋、钢管、砂子、石子、掺加剂等按规定检查,要求“两证一单”齐全,并见证取样送检。④做好隐蔽工程验收。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深度及角度、锚杆插入长度,注浆配比、压力及注浆量,喷锚墙面厚度及强度,锚杆应力等进行检查验收,并要求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块、水泥浆试块,对混凝土施工、注浆施工及锚杆抗拔力实验等重要节点实施旁站监理。⑤基坑支护单位要与挖土单位紧密配合,遵循时空效应原则,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无支撑的暴露时间,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状土。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放炮时,监理工程师要审查施工单位的专项爆破施工资质,审查经专家评审的爆破施工方案,严格按方案控制装药量和每次放炮数量,防止爆破震动、飞石和冲击波破坏边坡的稳定性。⑥基坑开挖完成后,监理单位应提醒建设单位尽快组织勘察、设计、质监、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验槽,和个后及早开始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基坑回填前,支护层不能破坏,特别是坡脚部分。

3.4推行信息化施工

信息化施工包括预测、信息采集与反馈、控制与决策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稳定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和破坏的突然性,地下工程受各种水文、地质、雨水等复杂条件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观测,进行信息化施工,根据土层位移的时空效应,及时掌握土体变形特性、边坡的稳定状态和支护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边坡失稳和周围建筑沉降等事故发生。

3.5加强对基坑的管理

基坑设计与施工一般情况下都没有问题,但在运行管理期间,施工单位在基坑周边附近堆放重物超载、施工过程破坏了边坡整体面或基坑周边来回跑车时,也极易造成基坑失稳事故。因此,支护完毕后,监理单位应要求支护施工单位与总承包单位办理阶段验收和文字移交手续,将基坑支护情况、监测结果、注意事项等书面转交总包单位,同时要求继续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加强监测,以便出现问题时界定责任。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篇7

[关键词]小型;岩质边坡;勘察;地质;稳定性分析

SmallRockSlope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points

SongBinbin

(ShandongZhengyuanConstructionengineeringCo.,Ltd,JinanShandong250101)

[abstract]Smallrockslopeappearsinthecityconstruction,itneedspermanentsloperetaining.wheninvestigationanddesign,theworkisaspecialrequirement.theslopestabilityanalysisandevaluationmethodismorecomplex,theslopemanagementrequiredlongyears,anditneedsmoremonitoringmethod.then,theinvestigationpointsofsmallrockslopeisintroduced.

[Keywords]small;rockslope;investigation;geology;stability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的建设步伐的加快,新项目用地中,很多会有依山而建的构筑物,这样就出现了需要进行永久性防护的边坡。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根据边坡破坏后果,划分边坡安全等级。本文就小型岩质边坡,破坏后果严重的边坡,勘察设计时,工作要求比较特殊,根据公司承担完成的济南市东部一住宅小区南侧小型岩质边坡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对类似工程的勘察要点进行介绍。

1、边坡概况

该边坡长度约为80m,高度约16.50m,现状坡角约60o,边坡走向约为nw65o,边坡坡顶线外约10.00m处有一栋4F的建筑物,坡底线约30.00m处为一栋14F的建筑物。

本次勘察是对可能失稳的边坡及相邻地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和分析,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和参数,为边坡设计提供岩土工程资料。

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及有关规范,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查明该边坡的地貌形态及是否存在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查明其岩土的类型、成因、性状及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覆盖层厚度;提供验算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水位、类型,岩土的透水性等。

该边坡为永久性边坡,根据场区的岩土工程条件,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边坡最大高度约16.50m,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安全等级定为二级。

2、勘察方法及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该边坡周边地质条件,确定本次勘察工作的内容及方法为:搜集工程场地周边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资料,对边坡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主要查明填土的分布范围、边坡的形态、坡角、岩层产状、地貌地质界线、结构面类型、产状、延展情况、闭和程度、充填状况等,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在坡顶第四系人工填土覆盖层范围内布置勘探点4个,勘探点间距约为20m,揭露该地段的岩土分布情况、地质岩性、岩层风化界线及岩体的完整性,使用XY-1型液压回转钻机进行钻探;对所取岩石样进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该边坡地形南高北低,地面标高最大值133.00m,最小值111.50m,地表相对高差21.50m,属丘陵地貌单元。

场区内揭露地层为第四系杂填土,基岩为奥陶系灰岩。经钻探揭露,场区地层可分为3层,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Q4ml):杂色,松散,稍湿,主要成份为碎石及少量粘性土,含建筑垃圾,根据调查了解,该填土为拟建场区建设时的弃土,堆积时间约1~2年,为倾倒式堆积,厚度较小,仅分布于坡顶局部范围,厚度0.70~1.00m。

②强风化灰岩(o):灰黄色,结构构造已风化破坏,岩芯呈土状及少量碎块状。该层局部分布,厚度1.30m。

③中风化灰岩(o):青灰色,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裂隙稍发育,岩芯呈柱状,一般节长20~40cm,最大节长70cm,锤击声脆不易碎,岩芯采取率约90%,RQD值约80,属较硬岩,岩体较完整,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Ⅲ级。根据岩石力学性质试验报告,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34.80~61.42mpa,平均值为49.69mpa,标准差为8.55,变异系数0.17,标准值44.34。场区该层普遍分布,均未穿透。

③-1中风化灰岩(o):灰白-灰黄色,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及少许碎块状,一般节长10~30cm,岩芯采取率约80%,RQD值约60,属较硬岩,岩体较破碎,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Ⅳ级。场区该层夹于第③层中风化灰岩之中,最大揭露厚度5.8m。

拟建场区勘探深度内未见地下水,富水性极差,第四系含水层不发育。下伏基岩为奥陶系灰岩。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的动力特征,区内地下水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岩性为奥陶系马家沟组东黄山段,裂隙发育,含有充填物,富水性较差,单井出水量

根据调查,拟建边坡上游来水主要为坡顶南侧山坡,但坡面总汇水面积不大,上游来水对边坡影响较小,但设计应考虑强对流天气暴雨对边坡的影响。

该边坡区段坡顶处填土分布普遍,无植被覆盖,渗透系数大,如排水系统不科学、不通畅,雨水在填土中下渗进入岩体裂隙中,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故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渗透水压力的影响。

根据往年降水资料及区域调查,该边坡区段的汇水面积约为0.01km2,济南地区往年日降水量最大为262mm,综合该区地形特征,则边坡汇水量可按下式计算:Q=F×a=262/1000×0.01×106=2620m3/d.,经计算日最大汇水量为2620m3/d,此数据为最大日降水量时汇水量的估算,边坡加固设计排水系统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

3、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边坡岩土工程性质评价中,根据各岩土层工程性质,第①层杂填土,松散,分布普遍,高压缩性,工程性质差;第②层强风化灰岩,结构构造已风化破坏,岩芯呈土状及少量碎块状,具低压缩性,工程性质较好;第③层中风化灰岩,强度高,工程性质良好;第③-1层中风化灰岩,强度高,工程性质良好。

根据野外地质调绘,岩石结构面主要包括原生的沉积岩层面和次生构造节理,灰岩风化程度较弱,故风化裂隙较少。从边坡及周围统计的结构面看,该边坡范围内岩体层理不明显,主要发育有3组节理裂隙:

第一组:走向nne5°~30°,倾向nw,倾角71°,结构面平直,见钙质充填,结构面宽度约1~2mm,贯通性较好,结构面平均间距约40cm;

第二组:走向nww290°~300°,倾向Sw,倾角45°~51°,结构面大部分平直,少量结构面波状起伏,部分结构面见泥钙质充填,结构面宽度1~3mm,贯通性较好,结构面平均间距约30cm;

第三组:走向Se130°~140°,倾向ne,倾角70°~87°,大部分平直、无充填物,少量结构面波状起伏,部分结构面见钙质充填,结构面宽度小于1mm,贯通性较差,结构面平均间距约40cm。

该边坡倾向约为nne5°,上述3组结构面倾向与边坡倾向均大于30°,故上述3组结构面均不是外倾结构面。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判定,该边坡岩体较完整,结构面结合一般,无外倾结构面,边坡岩体类型定为Ⅱ类,边坡上部填土及局部的强风化灰岩可能发生圆弧滑动破坏,边坡覆盖层下的岩体部分整体稳定。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验算已有边坡稳定时,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宜取1.10~1.25,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二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取1.30,该边坡安全系数取1.30。

根据场区岩土工程条件、室内试验结果以及当地工程经验,建议边坡支护设计参数见下表。

该边坡上部填土及局部的强风化灰岩按圆弧滑动法进行验算,下部岩体边坡按赤平投影法进行分析。上部填土及局部的强风化灰岩在不考虑地震作用和非饱水状态下按圆弧滑动法进行验算,滑动安全系数为2.019,大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3,边坡上部填土及局部的强风化灰岩稳定;下部岩体边坡按赤平投影法进行分析,岩体稳定。

考虑到该边坡为永久边坡,在饱水状态、风化作用和地震作用不利影响下,边坡表层可能发生岩土体的剥离掉块现象,建议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

4、边坡的治理措施和监测方案

该边坡可以采用放坡与挂网喷护护面相结合的防护型式,如存在大块的剥离体,应进行有效的嵌固防护,具体防护设计可由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且需在坡顶做好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下渗,确保边坡稳定。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结合外业勘察、室内试验资料,借鉴以往当地工程建设经验,建议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如下表。

该边坡工程防护设计时应提出监测要求,监测时间不少于一年。必须进行的监测项目有: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地表裂缝,坡顶建筑物变形,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等。在实施边坡监测前,应编制监测方案。

根据以上几点,在处理类似小型边坡的岩土工程勘察时,可以明确勘察任务和方法,参照相关规范,为设计方提供可靠的防护设计依据。

参考文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篇8

关键词:边坡;支护;锚杆挡墙;逆作法

1工程概况

花滩大道位于重庆市合川区花滩国际新城,为城市Ⅱ级主干道,设计时速50km/h,标准路幅宽度50m。其中,K0+300~K0+240、K0+300~K0+420和K2+240~K2+460段道路右侧,K3+030~K3+260段道路左侧为居住用地,无充足放坡空间。拟采用1:0.3锚杆挡墙分级支护,每级高度8,并设2m宽马道。上述边坡最大高度32.3m,坡顶为居住用地,远期有民居建筑物,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定为一级。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勘资料,土层自上至下为: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分布于勘察区的大部分地表,土体为粉质粘土,红褐色,可塑状,部分地段的土体表层含有植物根系,其余土体物质成分较均一,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厚度分布不均,在大多数地段的斜坡表面及坡顶。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分布于整个线路的全线,岩性多为泥岩,砂岩层薄层透镜体状少量出露;泥岩呈紫红色,薄层状构造,泥质结构,部分含砂质成分;砂岩呈灰白色、暗紫红色,中厚层状构造,中粒结构,钙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等,局部具交错层理。

勘察区位于合川向斜的南东翼近轴部,岩层产状为116°∠12°。岩体中裂隙主要发育有两组:L1:产状235∠82°,裂面较平直,张开3~8mm,裂隙延伸嘉陵度3~10m,裂隙间距3~5m,大部分被岩屑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L2:产状136°∠67°,裂面较平直,延伸嘉陵度5~12m,可见切割深渡约2m,张开3~5mm,裂隙间距1.2~3m,结合差属软性结构面。

平面滑动分析:坡面产状335°∠82°,倾角与岩层层面、i组裂隙和ii组裂隙均大角度相交,故边坡不存在平面滑动的可能性。

楔形体滑动分析:经过计算ii组裂隙、岩层层面和边坡坡面能形成楔形体滑块,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为5.432,满足规范要求;其余各种组合均不产生楔形体滑动。

综上,按设计坡比边坡自稳,荷载设计按岩体强度控制。根据地勘资料,Ⅲ类岩体综合内摩擦角55°。

3锚杆挡墙设计

由于岩体破裂线止于马道,故各级边坡土压力相互无影响,故只需设计一级边坡的锚杆挡墙即可。又根据土力学公式计算挡墙侧向岩压力(坡顶水平的砂性土),如下式:

又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8.2.5条,岩质边坡,当采用逆作法施工多层锚杆挡墙的侧压力按下式计算:

锚杆采用1根直径为25mm的HRB400级钢筋作为锚筋,锚固段长度不小于4m,采用全长粘结,水泥砂浆强度m30。锚孔直径80mm,倾角17°,间距2.0×2.5m(水平向×竖直向)。肋柱截面为300×400mm(宽×高),间距2.0m,采用独立基础,嵌入基岩中不小于1.0m;面板厚度200mm;于墙顶设压顶梁一道,截面为400×400mm。肋柱、梁、板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坡内设置直径为100mm的pVC排水孔,长0.5m,矩形布置,间距2.0×2.5m(水平向×竖直向),外倾5%。排水孔进水侧采用土工布包裹。挡墙每20m设置伸缩缝一道,缝宽20mm,沥青麻丝填塞。锚杆挡墙立面图,如下图所示:

4坡区综合排水设计

距离坡顶5m处设计截水天沟,每级马道均设置截水沟,坡脚设置边沟,所有截水沟、边沟均排入附近市政管道。于坡顶排水不畅处,斜管跌落(预埋玻璃钢夹砂管)排水,并于脚设置消能井。

5锚杆挡墙法施工工序

按坡率开挖1.0m浇筑压顶梁开挖至第一道锚杆下0.5m钻孔插入锚杆灌浆绑扎部分肋柱钢筋浇筑部分肋柱养护开挖至第二道锚杆下0.5m钻孔插入锚杆灌浆绑扎部分肋柱钢筋浇筑部分肋柱养护……浇筑肋柱基础基础回填。

6施工注意事项

坡顶塌滑区邻近地表应采用封闭、植被及截、排水等安全防护措施:坡顶岩体存在裂隙处,应采用灌浆封闭措施;未防止坡顶岩土体风化,应采取植草等措施保护;坡顶1m处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保护人群安全。

7锚杆验收试验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C.3.4条,试验荷载对永久性锚杆为。

8监测要求

边坡检测是边坡工程的重要组测部分,通过工后监测,能准确得知边坡变形情况,并有效判断边坡的稳定情况,从而对于整个工程的可靠性做出验证。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16.2.1条,一级边坡检测内容如下:

测试项目测点布置位置

坡顶水平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

地表裂缝墙顶背后1.0H(H为边坡高度)

降雨与时间关系

锚杆拉力外锚头或锚杆主筋

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受力构件

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

9结语

锚杆挡墙因其安全性,经济性均较好,在重庆地区应用较为广泛。由于重庆地形多限,超限边坡较多,这些边坡在施工中,采用顺做法,一次开挖过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逆作法锚杆挡墙,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方法,克服了一次性开挖量过大导致施工过程的边坡滑塌问题,提高了锚杆挡墙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郑颖人,陈祖昱,王恭先,凌天清.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李海光.新型支挡结构设计与工程实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4]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篇9

 关键词:路桥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1.混凝土的选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建设的桥梁逐渐向大跨度发展,这使得混凝土自重大的缺点极大的限制了桥梁跨度的提高。现在用的高强混凝土大多是由高强陶粒、普通砂、水泥和水或同时外加f矿粉、矿渣、粉煤灰、硅粉等混合料配制而成的,一般来讲它的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同时密度小于1950kg/m3,它本身质量很轻,是一种理想的混凝土。在桥梁结构向轻质、重载、大跨、耐久方向发展的新时期,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高强、轻质和抗变形能力强的特点,显然能够克服路桥自重过大的缺陷,实现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高强混凝土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1首先就是减轻自重,这就大大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

1.2还有降低桥梁高度,节省资源。

1.3再次就是抗震性能好,能符合现在的抗震要求。

1.4其次是提高了桥梁的耐久性,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2.施工方法

2.1铺设砂砾垫层+土工格栅,提高表层土体强度和水稳定性,防止地基湿陷变形;对V型沟的路基填筑,基底与涵洞底同时采用强夯处理,提高地基的强度,提前完成地基沉降过程,减少对填筑路基的影响。

2.2土工格栅分上下两层铺筑:下层设于路床底面,上层设于下路床上端50cm处,单层土工格栅宽度20m,填挖交界处各处一半。位于纵向填挖交界处20m宽挖方段厚80cm土层应超挖回填,回填材料采用石灰土。

3.路堤边坡防护

3.1路堤边坡高度≤5米时,采用草灌结合防护,草种建议采用黑麦草和翦股颖,灌木建议紫穗槐,每2平一棵密度栽植,土路肩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护坡道同边坡防护。

3.2填方边坡坡脚易受水冲刷的冲沟路段,边坡坡脚处1.5米高范围采用m7.5浆砌片石防护。

3.3大中小桥桥头锥坡,后台10cm范围采用C20砼预制六棱快全防护;分离式立交桥头锥坡,后台10m范围内采用C20砼预制空心六棱块防护,格内植草。

3.4路堤边坡高度>5米时,采用拱形骨架防护,顶部2米范围及土路肩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拱格内采用草灌结合防护,灌木在每个框格中种植3-4棵灌木。草种建议采用黑麦草和翦股颖,灌木建议紫穗槐。

3.5在一些陡坡路段,填方路基悬于陡坎难以填筑时,应修建护挡墙。

4.路堑边坡防护

路堑边坡防护是边坡防护中的重点,对于本项目工程,路堑边坡防护根据挖方边坡土质情况,主要采用菱形骨架防护挂网+湿法喷播防护有机材喷射防护,草灌结合防护等几种主要防护形式。

4.1土质挖方段

单极坡H≤12m时,一坡到顶,坡度应缓于或等于1:0.75,采用菱形骨架防护,骨架内采用草灌结合防护。H<10m时,边坡坡率为1:0.5,采用挂网+施法湿法喷播防护。多级坡中,一二级坡坡率为1:0.5,采用挂网+湿法喷播防护,三级及三级以上边坡坡率采用1:0.75或1:1,(若为顶级坡,则采用1:1),边坡采用草灌防护。

4.2边坡,其坡度为1:1,采用草灌结合防护。

4.3卵砾石土边坡

单级坡时,边坡坡率为1:1,采用草灌结合防护。多级边坡时,一二级边坡坡率为1:1,一级边坡采用菱形骨架防护,格内采用草灌结合防护,二级边坡可直接采用草灌结合防护,若二级边坡为土质,则坡率为1:0.5,采用挂网+施法湿法喷播防护。三级及三级以上边坡坡率为1:0.5-1:1,采用草灌结合防护。

5.拱形骨架+草灌结合防护

5.1种植土:拱格内植土用种植土,尽量利用原场地清表土,若采集的土壤不适合植物生长,应在土壤中添加肥料和土壤改良剂进行改良。种植土要求为:土壤粘砂适中,疏松多孔,密实度良好。pH值为6-7,有机含量大于1.5%,含水量15-20%左右,无杂质、无病菌、虫卵、无有害物质以及大于25mm的石块、棍棒、垃圾等。回填土要经过翻晒、晾干、碾压、过筛成均匀的细粒土。

5.2预制件采用C20混凝土预制,采用水泥、砂、石材料要求及配合比参见相关技术规范。混凝土预制件的混凝土等级及尺寸应符合图纸所示,预制块应按图纸所示尺寸制模。

5.3施工工艺

施工顺序:人工清坡---坡面上人工开槽-----码砌m7.5水泥砂浆砌片石----挖坑-----种植草灌-----养护。

5.3.1按要求进行人工修坡,清除表层不稳定块体和浮土,修坡后坡面整体应平顺、自然。坡面平整度要求在5-8/2m2之内,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

5.3.2在坡面上贴坡开槽并进行圬工砌筑,砌筑完毕后,整个浆砌片石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平顺、自然,每个拱格内多余的土应挖除。砌筑完毕后开挖的槽应用原土回填并夯实。

5.3.3拱格内进行草灌结合,其具体要求见草灌结合防护说明。

5.4草灌结合防护

草籽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根系发达分生能力强抗性强耐贫瘠的植物草籽,如黑麦草和翦股影等;灌木采用紫穗槐,种植密度每2平米一棵栽植。

6.湿法喷薄防护+挂网

6.1喷薄绿化的喷浆混合物需加入如下材料:草种、土壤复合肥、土壤改良剂、纤维(或纸浆)、着色剂、保水剂、水等。粘合剂用量不宜太多,否者影响种子发芽,根据边坡缓陡情况而定,一般缓边坡用量较少。

材料加入顺序:先加入纤维、种子、肥料、水,待水加到2/3开始搅拌,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粘合剂,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溶液后再喷薄。切忌先加入粘合剂和土壤改良剂再加水。

6.2挂网采用8号镀锌铁丝编制的铁丝网,网孔间距5*5cm,铁丝网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挂网锚固钢筋采用风钻成空,成空直径40mm,并注入m30水泥砂浆锚固,钢筋间距为3米。

6.3采用液压喷播机将混有种子、肥料、土壤改良剂、种子粘结剂、保水剂和水的混合物均匀的喷洒在坡面上,喷薄完后,可视情况撒少许土,以覆盖网包为宜。

6.4在修整好的路基挖方边坡坡面上先施工锚固钢筋,然后悬挂镀锌钢丝网,再进行喷薄,尽量从正面进行喷射,凸凹部死角要补喷,禁止雨天进行喷薄,喷薄后立即覆盖无纺布,养生时间一般不应少于45d。

6.5覆盖无纺布并及时洒水养护,直至种草。养护期不宜低于45d,以喷灌水为主,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种子发芽和快速生长覆盖;种苗长出后应追施氮肥,促苗转青:发现病虫害时应及时喷药,防止蔓延。

7.结语

现场监控量测与信息化施工管理,现场监控量测是监控施工中围岩稳定性,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手段,搞好监控量测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到设计施工中去,可以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保证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篇10

关键词: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性

建筑物基坑支护与施工技术是一门从实践中发展的技术。以前高层建筑物较少,一般建筑基坑大部分可采用放坡开挖或少量的钢板桩支护,基坑深度一般在5m以内。因此,基坑侧壁放坡或支护方法较简单,工程事故较少。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建筑和市政工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地下车库等工程的兴建,都面临深基坑工程。特别是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的增加,对基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缺乏对基坑支护技术的认识而酿成了一些事故,从而引起了主管部门及科研、设计单位的重视,尤其在90年代以后。基坑支护工程引起了充分的重视,各地都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的市场行为。

一、基坑设计的原则及基坑支护的类型

1.基坑设计的原则

基坑的设计必须由资质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单位承担,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与安全。基坑支护结构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密切相关,应根据当地经验、施工工期、季节等合理设计。同时,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强的学科。支护结构是临时性工程,希望能用最少的价格取得最合理的结果。只要能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证基坑安全,设计人员可按当地或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设计,钉达不到设计长度,倾角与原设计等,灌浆质量差等,使支护结构承载力和对土体的支护达不到设计要求,形成事故隐患。

3.13管理及技术人员缺乏专业常识

有的管理及技术人员缺乏专业常识,把围墙当挡土墙使用。某大厦基坑开挖时,施工方将围墙当挡土墙使用,导致44人被倒塌的围墙压埋,造成19人死亡,25人受伤的重大安全事故。青海某给水管沟工程开挖深度仅1.9m,施工时工人将沟壁底脚掏空,并将土堆积在沟壁顶部,导致管沟南侧24m长的沟壁坍塌,3人身亡。

4.防范基坑坍塌建议

4.1严格贯彻、执行《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规定,从源头上、施工过程中全面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4.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基坑开挖施工组织设计,除正常的审查外,还应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咨询机构审查通过,方可作为施工依据。

4.3重视基坑监测,消除安全隐患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对基坑实施监测,掌握基坑边坡土体及己有建筑物的水平和垂直位移、水渗透影响、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等情况。一旦监测值接近规范容许值和所测指标突变时,应及时向业主、监理、设计方报告,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调整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案。

4.4改善技术交底工作

必须重视和改善安全和技术交底工作,落实逐级、逐项安全和技术交底制度。交底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上作技术细化,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用通俗的语言,使作业人员理解、掌握,并按照安全和技术要求作业。

4.5加强施工监管

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有技术人员现场指挥和监理方的监管。施工和监理方要把监督重点放在事故多发的环节,尤其是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基坑放坡、排水降水、开挖土体的堆放等方面。

2.基坑支护的类型

(1)放坡开挖

当场地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深,场地比较开阔,放坡又不会对邻近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产生不利影响时,可优先采用局部或全深度的放坡开挖。

当无地下水位或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面且土质均匀时,基坑竖直开挖挖深限值为:黄土2.5m,坚硬粘土2.0m,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1.5m,硬塑、可塑的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土1.0m,软土0.75m。

土质边坡开挖时,边坡坡度的允许值,次生黄土Q4:坡高在5m以内为1:0.5~1:0.75;坡高5~10m,为1:0.75~1:1;粘土及粉土为1:0.75~1:1.5;碎石土要依据密实度确定坡度,当坡高在5m以内时为1:0.35~1:1,坡高5~10m为1:0.5~1:1.25。

(2)土钉支护

当基坑周围不具备放坡条件,地下水位较低或基坑外有降水条件,邻近无重要建筑或地下管线,基坑外地下空间允许土钉占用时,可采用土钉支护加固坑壁土体。

土钉墙的水平位移宜根据数值计算的方法并结合可靠经验确定。设计中可采用如下措施减少或控制墙体变形:(1)减少分层、分段作业的深度和长度;(2)缩短开挖与支护的施工间隔;(3)加大土钉的长度和密度;(4)减小土钉倾角;(5)开挖前沿基坑边缘设置竖向微型桩(用ф48~ф150mm的钢管)等。

(3)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是以人工挖孔灌注桩、冲(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等为主要构件的支护结构,它可分为悬壁式、锚拉式或内撑式。

二、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技术

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工作,除必须有合理的设计外,还需施工的密切配合,严格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施工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支护结构施加荷载的全过程,任何超挖都使得支护结构超载工作,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施工前应严密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1.基坑土方开挖应在降水排水施工完成且运转正常达到预期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渗入基坑周围土体和流入坑内。坑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抽除积水。

2.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开挖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利用锚杆做支护结构时,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锚杆施工,而且必须待锚杆张拉锁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

3.坑边不宜堆放土方和建筑材料,如不可避免时,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小于2m,弃土堆高不超过1.5m,而且不超设计荷载值。在垂直的坑壁边距离还应适当增大,软土地区不宜在坑边堆置弃土。当重型机构在坑边作业时,应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同时,应限制或隔离坑顶周围振动荷载的作用。

4.基坑挖土时,要做好挖土机械、车辆的通道布置,安排好挖土顺序等,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并做好机械上下基坑坡道部位的支护。

5.采用机械开挖时,为保证基坑土体的原状结构,应预留150~300mm原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并铺设垫层,以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原状结构。如果基底超挖,应用素混凝土回填或夯实回填,使基底土承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6.基坑周边设围护栏杆和安全标志,严禁从坑顶扔抛物体。坑内应设安全出口便于人员撤离。所有机械行驶、停放要平稳,坡道应牢固可靠,必要时进行加固。

三、结语

上述了建筑物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基坑边坡土体及己有建筑物的水平和垂直位移、水渗透影响、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关于施工的密切配合,严格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施工前应严密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除正常的审查外,还应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咨询机构审查通过,方可作为施工依据。

参考文献

[1]余志成.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7)